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认识模板(10篇)

时间:2024-01-18 16:02:5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认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认识

篇1

我国对医学影像专业培养的目标相对较高,不仅需要其具有良好的医学基础、临床医学和现代医学影像学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能够单独在医疗单位进行医学影像的诊断和判定,并能熟练操作放射技术和医学成像技术等。只要严格按照这一目标进行培养,等学生毕业踏入医疗行业,不仅能担任医学影像技术医生,还能担任医学影像诊断医生,就业范围较广。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的设立是为了迎合医疗行业的改革以及国内当前发展趋势,尽力满足社会对医疗卫生专业人才的需求。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毕业颁发的是理学学位。

根据调查研究发现,目前部分高校的四年制影像专业在专业培养课程方面依旧采用五年制人才的培养方案,其主要原因有几点:首先,为了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很多学生选择医学院学习,目的就是为了以后走上医生的岗位,而并未考虑影像技师。其次,学校是为了适应当前就业市场的需求,当前我国各大医院都对影像诊断工作的专业人才具有一定的需求。最后是针对职业医师考试的政策以及毕业学位证等原因的考虑,导致了很多高校对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的培养还不够完善,缺乏合理的教学体系。

二、当前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与教学内容

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重点是为医疗行业培养影像技师和影像诊断医师。影像诊断医师必须拥有判断医学影像的能力,具有对医学影像的质量评价、放射线管理等的能力。影像技师则需要对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成像理论、放射治疗基础知识、设备原理等具有充分的掌握,并能熟悉操作现代医学设备,对其操作原理、安装、基本维修等有一定的认识。因为现代影像设备都是高科技设备,如不了解它的基本性能,很可能会操作不当,导致最终呈现的图像画质不清,影响影像诊断医师的判断。而我国很多医学院对技术设备的相关课程相对较少,对影像的诊断明显超过对影像设备的学习。因此,在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课程设置时,应当优先考虑学位的限制和学校专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培养计划和课程安排,注重专业课程的培养。

(二)教学的重点与学制

现代医学影像包含了很多高科技产品,如超声成像、核磁共振以及普通放射等,其不同的成像原理和不同的方法,使最终获取影像、处理影像、分析影像和使用影像的深度都是不同的。由于影像设备的不断升级和改进,检查技术也在不断完善,从最初的诊断到诊断和治疗同时进行,不仅要求学生有掌握现代医学影像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对生理、病理和解剖知识有扎实的基础,并具备一定的临床专业知识和技能,对计算机知识、物理等知识有一定的掌握。要利用四年的学习掌握众多医学影像知识十分仓促且困难。如果在现有学制的安排下,注重强调学生的专业学习力度,必定会影响到学生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知识的学习。所以,如何应用有限的学时,合理安排基础知识、临床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是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教师和学校应共同探讨的重点。

(三)知识的更新与医学影像的不断发展

随着医学行业的不断发展,每年都会出现很多新的专著和影像成果。而我们的医学影像教学尽管也在实时更替,但始终更不上当前的发展脚步。比如普通X线的监测,随着很多新型检查技术的增多,这些普通检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已经逐渐被取代,但教材中却还依然存在。所以,医学影像学的教师应当不断了解当前的新知识重点,及时补充需要注意的知识重点,以适应当前医学影像学的发展。

(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医学影像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培养学生自身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当前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的教育重点。所以,医学影像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当是以理论知识教育和实践教育共同为主的进行,应当不断加强临床实践学习的机会,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的病种。改变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教育为辅的教学理念,合理调整教程的设置,争取使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主要课程与临床实际需要一致。同时,可适当调整学生的实习安排,充分满足学生知识转化利用的能力,赋予每个学生足够的学习和发展空间,指导学生选择适宜自己的就业方向。

三、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课程的设置

在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课程的设置中,应当以当前社会的需求和发展为参考,明确社会大众对医学影像专业人才的自身能力、专业知识以及素质的需求,充分发挥其所在学院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制定合理的课程安排,使整个教学更加专业,且贴近社会的发展需要。

在正式教学之前,应当先明确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的培养目标,再围绕这一培养目标设置相对应的专业课程。医学影像技师的培养需要涉及到操作技能、医学知识、职业素质以及护理等多个学科的学习,并与工学、理学等相互交叉,相对复杂。所以,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的课程培养十分关键,能对最终培养目标的实现产生很大的影响,其主要课程的设置如下有几个模块:

(一) 公共基础模块

该模块需要学生掌握大学英语、思想道德素质的修养、高数、基础法律知识等公共基础课程,并全面发展德、智、体、美等相关课程。

(二)现代科技技术模块

现在是高科技技术的时代,各类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微电子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技术等都被被合理应用到了医疗行业中,而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已经成为目前医学影像技术的标杆。而MR、CR、CT、DSA等医学技术都需要用到现代科技技术、医学知识、成像技术等相关技术知识能完全掌握的复合型人才,而这也是我国目前最缺乏的医学人才,同时导致了部分先进昂贵的医学影像设施没有被完全开发和使用其所带技术,造成医疗设备的资源浪费,更可能会由于自身技术掌握的的原因在设备中使用产生差错,造成误诊、漏诊等失误。

(三)医学物理模块

目前,我国大多高校医学影像专业还没有开设医学物理学科,但其已经在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学生要想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必须要对医学物理进行深入的学习。该模块中所包含的课程有电子学基础、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大学物理、光电子学与激光技术、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影像设备等课程。在具体实施教学中,这些专业课程知识之间都具有一定的衔接,所以应当将他们合理的组合,形成一个整体,形成医学物理模块。按照我国大学的教学形式,这些多个课程可能都属于不能的学院,所以,加强各个学科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及时收集、整理并且分析学生对当前的教学信息是整个学习教研活动的主要内容。如我国某医学院在实际教学中,每个年级在对医学物理学模块进行学习时,都会定期召开学生组织的教学质量研究会,学校专门收集各个学科学生提出的教学意见,再对这些意见进行统一的反馈到认可老师,经过老师对教学的逐步改革,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医学知识模块

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和五年制医学影像以及其他临床医学专业都有所不同,四年制医学专业主要是对学生授予医学基础知识和相关临床知识。很多欧洲国家在该专业的课程安排十分合理,比如英国和美国的放射学院,其课程主要有临床医学、病理学、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等,我们可以适当借鉴其可取之处,根据人体解剖学的专业特点,结合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学生所学的知识框架,将人体解剖学大致分为影像解剖学、断层解剖学和系统解剖学。另外,可以将外科、内科和诊断学进行有机的结合,并由一名教师进行授课。

(五)影像技术模块

影像技术模块是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的重点教学课程,其中包含影像检查中的护理、医学影像检查技术、X线摄影学、影像核学习、影像后处理技术等相关课程。其中,很多学校未对影像检查中的护理进行专业指导,导致实际临床影响及时在工作中缺乏护理知识,无法养成无菌消毒的良好习惯,如有些技师在摄影暗盒使用后不对其进行消毒,不论何种部门何种疾病都对其进行拍片;技师自身不注重清洁双手以及设备等,极易造成患者交叉感染。另外,在影像诊断中,超声波诊断、CT、X线等课程的教材已经得到优化,值得一提的是可以对其进行合理的整合成一门课程,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六)人文知识与职业教育模块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技术水平人才,必须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及良好的人文修养和职业道德。医学影像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同时还包含了很多社会学科的内容,当医学工作人员在日常处理医患关系时,不仅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应对患者体现出人文关怀的自身素质。同时,在面对患者时,应当不对其阶层、文化、经济以及其他因素产生偏差,必须一视同仁。

除上诉几个模块外,还可以结合学校以及当前医学发展设置一些相应的选修课程,如预防学、细胞生物学以及生物化学等,不仅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还能提高学生职业的迁涉能力,以应便未来就业的各种可能性。另外,学校应当重视修建实验室,在影像设备实验室中配备完善的、可供学生实际操作的大型医学影像设备,保证实验课程的有效时间,提升学生专业能力。

四、专业教材的选定

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不仅是医学教育领域的新考验,也代表着医学发展的一个潮流趋势,对推动医学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各种先进的高科技技术都在逐渐占领整个影像医学,使得随时都会出现一种新型的影像成型技术,而技术设备也在实时更新。所以,我们当前所学习领悟的医学知识,使用期也变得越来越短暂,需要不断的更新和改进。

篇2

多数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认为自己毕业后不会从事影像诊断工作,把医学影像学当作是一门辅助课程,一开始从思想上就不够重视,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对此,在小组示教的过程中,可以把影像新设备、新技术的成果充分展示给学生,用现代化的仪器、全方位的计算机处理操作以及绚丽的图片吸引学生,在满足现代学生追求高科技的心理的同时充分激起了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在日常授课的过程中,结合临床相关案例,让学生明白医学影像学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让他们了解到现代医学对疾病的诊断越来越多的依靠影像学检查手段;要告知学生医学影像学涉及到所有的临床专业,它不仅能提供诊断信息,还是选择合理治疗方法、评价治疗效果、预测患者预后的重要依据,从而使学生在思想上提高对医学影像学的重视。

2、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

根据现代医学教育的要求,我们倡导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多样化、现代化。采用问题式(PBL)、启发式(案例引导,Case鈥攂aselearning)、讨论式(分组讨论,Workshop)等教学方式相结合,力求做到深人浅出、由点到面,循序渐进,先分散后集中,用生动、活泼的语言与灵活多样的方式让学生加深理解,逐渐学习掌握f1J。同时在内容上结合解剖学、病理学、组织学、病理生理学、内科及外科学相关知识对每种疾病产生的影像学表现从产生原理到临床表现,甚至治疗加以讲述,使得学生对该种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有连贯、深刻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热情,加深影像的认识。此外通过开展临床教学和问题启发式教学与讨论式相结合,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真实基础的学习环境,使其了解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提高主人翁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能力。比如适时安排一组病例,先介绍出病例的一般情况和临床相关资料,再给出病例的一系列影像图片,组织学生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分析,同时可以提出任何相关问题,在提问中寻找答案,在分析中体会异病同影、同病异影的意义,最终给出合理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在讨论中互相促进,提高自己各科知识水平。最后由教师给出总结,指出诊断要点与难点,加深学生印象。这样临床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影像诊断的同时也提高临床专业的知识水平,从而提高影像教学的实用性。

3、注重教学实用性、提高教学质量

多种教学方式的结合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同时,有效提高临床专业学生学习医学影像学的实用性。虽然在教学大纲中没有提示,但对于选择临床患者相关影像学的合理检查方法也是示教课的重点。通过对不同设备及检查手段适应症的讲述,让学生掌握合理运用适应症与医学经济学相结合的原理,针对不同疾病设计合理的检查流程。使得在填写检查申请单时能够依据检查目的选择合理的检查部位及检查方法。例如对于骨骼系统疾病由于其良好自然对比首选x线检查,MRI作为有利补充可以充分显示骨髓内及软组织改变,从而对疾病的发生及发展有全面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及监测治疗效果。对于临床专业的学生,极大提高了学习的实用性,使得他们对于影像学有了横向的比较和深刻的体会,从而从整体上提高了教学质量。

篇3

某一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过程以泌尿系统疾病为例,在临床上,泌尿系统疾病涉及肾上腺、肾脏、前列腺、输尿管、膀胱、尿道等部位,泌尿外科医生的临床诊断思维在形成过程中除了应具备大量的医学专业知识之外,还要具备认识客观事物的正确思维方法。疾病是一个客观事物,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即对疾病的认识,都要通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临床诊断要经历初步诊断、会诊、确诊等几个阶段,这个过程是泌尿外科医生对所获得的泌尿系统疾病信息进行临床思维,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最终将信息形成疾病诊断的过程。正确处理医学影像高新技术与临床诊断思维的关系医学影像高新技术使外科医生的视野扩大了,并克服了过去脏器诊断的模糊性。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CT、核磁共振等已成为肾脏等腹膜后器官检查的重要工具,而医学影像高新技术在各科中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诊断水平。医学影像高新技术的进步,不但使医生得到了对疾病的深层次认识,也使其对临床思维方式提出新的要求。例如,CT、MRI在成像手段上具有很高的创造性,它集计算机、物理学、生物工程学等于一身,形成了影像数字化。其高分辨及薄层技术可以对局部较微细的结构进行分析,从而对临床产生深刻的影响。事实上,诊断手段越先进,越要发挥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越要求影像专业的各科医生具有更高的综合判断能力。所以,面对大量的影像高技术参数,临床理论思维方法要求更完善、更全面,就越要求各科医生具有更高的综合判断能力和临床水平。

在疾病诊断过程中,处理好医学影像传统技术与医学影像高新技术的关系

篇4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2-0025-02

随着影像专业的新兴和崛起,近几年来,各大高校纷纷开设影像专业学系,进行医学影像专业人员培训,医学影像专业的毕业生逐年增多,就业形势逐渐紧张。但目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正处在大力发展阶段,对影像医学毕业生的需求大大增加,要求也随之增加,使得医学影像专业毕业生依然保持了较高就业率。

一、就业相关调查

随着医院影像科室的迅猛发展,以及医学影像设备不断更新,学校医学影像专业学生的培养和管理也加紧步伐,与时俱进。为进一步了解影像学生就业取向等相关问题,更好地为影像学生提供就业服务,我们针对南京医科大学七年制影像大三学生26人(男生7人,占26.9%;女生19人,占73.1%)进行了就业调查。

调查发现:当初上学选择专业原因,学生自己意愿19%,父母意愿或亲戚朋友推荐46%,随便报的35%。大部分学生是在对影像专业不甚了解的基础上就选择了本专业。此外,有69%的学生认为影像专业处于一般地位,表明同学们对于影像专业的重视程度较低。再则,同学们对于新出台的医改基本处于不了解状态,由此可见,同学们对于影像专业的就业形势并不是太过关心,没有一种紧张的氛围。在当今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需要同学们不断克服艰苦的环境,克服懒惰的态度,不断努力,争取获得一席之地。

二、医学影像学的就业现状

1.毕业生自身的素质结构存在欠缺。从毕业生自身素质角度来看,其就业能力还存在不足。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往往不重视对实践能力的培养,而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竞争程度也日益加剧,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例如,操作能力和经验、与人沟通能力和适应各种工作环境的能力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导致相当一部分只有理论没有实践、综合素质不高的毕业生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此外,成功就业还应当掌握一定的求职技巧,在毕业生求职过程中,有许多学生因为缺乏求职技巧而导致失败。如果毕业生能够在求学过程中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关注到社会的需求方向,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能够不断改进和完善,从而适应社会的需要,将为其以后进入就业市场参与竞争增添获胜的砝码。

2.用人单位的需求越来越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单位的用人制度发生了明显变化,市场化配置人力资源的程度越来越高。用人单位不仅对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寄予厚望,同时还十分看重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意识、终身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等综合素质。由于毕业生大多文化素质较高但是缺乏实践经验,一方面导致急需用人的单位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也造成大量的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3.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

本次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自己刚开始找工作的工资水平应该位于4000―5000才是自己所能接受的,并且都希望自己能够在东部发达城市选择就业。然而,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没有人对自己做过职业生涯规划,对职业所带来的结果期望过高,却并没有对自己未来的就业做好充足的准备。其实许多大学生自从进了大学的校门,便认为自己已经超越了一般的劳动者,他们认为经过了大学教育理所当然地能够从事一些高薪职业或者享受受人崇拜的地位,片面地认为只有进入大城市、大单位才能体现人生价值。有些毕业生过分追求物质方面的待遇,很少考虑自己的择业期望是否与社会实际相吻合;还有些毕业生就业后并没有对自己的职业坚持下去,导致经常处于失业状态。

三、就业策略

1.学好专业知识,坚实基础。如何才能学好专业知识,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只有把思想付诸实践,落实到行动上,理想才有实现的可能。为此,有一个好的计划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在上大学之前,也可以在每学期开始之前,就制定好自己这段时间的学习计划或者目标。学医的过程是孤独的,是艰辛的,毕竟身上肩负的是生命,是希望,此时,良好的心态以及坚定不移的决心是推动自己前行的最大的动力。在学习过程中,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思维方式,学会整理医学基础知识,这样才能为临床医学的知识打下牢固的基础。作为医学影像专业的学生尤其要学好医学影像相关的知识。

2.理论结合实践,培养主观能动性。医学生在学校都会受到医学临床知识的灌输,理论知识的学习必不可少。虽说学好专业知识是关键的一步,但是锻炼自己的临床工作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也是不可或缺,换句话说,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便是一名医生的饭碗。要想锻炼自己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培养临床工作能力就必须经历临床实习,每个医学院校在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后便会安排学生到相应的医院进行实习。因此,学生们首先要确保专业技能的理论知识的掌握,其次便是把握好临床实习的机会。记得有个老师曾经说过,书本上的知识是永远都在的,但是老师帮助指导的机会一生就只有那么一次。的确,书本是死的,人是活的,能够接受老师手把手的教导的机会是值得珍惜的,而且,老师还可以教给我们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作为医生,每一个行为都关系着病人的生命与健康,掌握每一项操作技能都是我们的本分。医学影像学的学生也要学会各项操作技能以及诊断报告,这样才能逐渐成为独当一面的医生,才能在就业环境中有自己的优势。

3.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目光盯着大城市、大单位、热门行业,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地区工作。本次调查中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主要面向医院和大型医疗公司。现在社会中毕业生虽然能够找到较为理想的工作,但是,一些毕业生挑三拣四的态度造成了“有业不就”的怪现象。近年来就业压力持续增加,毕业生普遍降低了就业期望值,但他们的理想与现实之间仍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其实,5年的大学时光只是人生的学习阶段之一,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加强自我认识能力、竞争能力、运用知识能力、职业转换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栋梁之才。

四、结语

综上所述,医学影像学正处于一种快速发展的阶段,不断更新的数字技术需要技术人员的不断跟进,同时也需要医师不断提高自己的阅片以及诊断的水平。已经毕业或者即将毕业的影像学生们,要想在将来社会中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份受人敬仰的社会地位,就必须要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为自己将来的就业做好十足的准备,毕竟,上天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只有这样,才能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岗位,才能跟进医学影像学的科技进步,才能做好自己作为一名医生的本分。

参考文献:

[1]李光银.影像学实习医师综合业务能力的培养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10):144-145.

The Discussion on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Medical Imaging Profession in the University

ZHAO Yu1,LIU Qin-chen1,WANG Xiao-han1,ZHONG Shan1,ZHU Yin-su2,WANG Chuan-bing2

(1.The First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Nanjing, Jiangsu 210029,China;

篇5

生物医学影像学随时间在飞速地发展,被广泛应用在临床和基本生理和生物学的研究之中。大量的新发明出现在生物医学影像领域,被用于创建新的影像模式;提高图像的空间与时间分辨率与对比度;提供更为方便使用的影像数据分析和可视化;进行远程医疗等。生物医学影像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的飞速发展不仅需要优秀的生物医学影像从业人员,也对生物医学影像的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和全新的挑战。如何提高生物医学影像人才队伍的综合水平,已迫在眉睫。

二、生物医学影像学教育

1.生物医学影像学从业者的变化

现代化的大型生物医学影像设备是集物理、材料、机械、电子、计算机、自动化、网络等多种技术于一体的精密仪器。它的操作、维护和保养均十分复杂,对操作者的素质要求比较高。数十年前,大型生物医学影像设备的从业者是一些受过医学图像培训的物理学家。随后,这项工作主要由本科物理专业、研究生医学物理专业的毕业生充当。而在今天,大型生物医学影像设备的操作者主要来自于BME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BME的教育由于融合了物理科学、工程方法和技术以及生物医学,使得BME专业的毕业生极为适合生物医学影像学方面的工作。生物医学影像学从业者的变化给人们提出了三个教育中的问题:是否所有的BME学生都需要对生物医学成像有一些基本的了解和认识?BME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生物医学影像学知识?如何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设计及使用成像系统?

2.生物医学影像学的知识结构和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生物医学影像学的知识来自于多个学科领域,包括电气工程学、机械工程学、生物物理学、数学、物理学、材料科学、生物学等。生物医学影像学需要具备基本能量物理、辐射、辐射能量与物质的交互、硬件设计与实现、数据收集、分析和可视化、组织器官基于图像的建模、数学变换、信号和图像处理、软件工程、信息论以及高性能计算等多方面的知识。由于生物医学影像学在BME教育中的重要性,BME的学生即使未来不从事相关的工作,他也应该学习生物医学成像和生物医学图像处理的基础课程。他们应该理解常用图像模式的基本成像原理和它们的优缺点,如何进行基本的图像分析与处理,常用模态图像的基本解释等。而未来准备从事相关工作的BME学生,则应该选择一到两种影像模式,围绕它们的具体应用进行更深入的学习与研究。

3.生物医学影像学教育中存在的挑战

在生物医学影像学教育中,存在着一些挑战阻碍着高质量的生物医学影像学教育。这些挑战包括有限的动手实践、教科书中的知识老化等。生物医学影像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原理与应用紧密结合的学科,实践教育可以使学生快速有效地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节省时间,提高授课的效率。医疗机构对生物医学影像专业大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必须提高医学影像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而在生物医学影像学教育中,使用实际影像设备进行教育,往往由于安全问题和成本高而变得不可行。例如,小型x-射线管和在影像中使用的放射线核素在成本上是可行的,但它们所释放的电离辐射对人体存在安全危害,不适合在高校课堂中使用。如果不考虑安全问题,会发现一台基础的磁共振设备就需要数十万元,而且后期也存在着大量的维护费用,往往不是高校的教育经费可以承担的。当前,在医院的放射科、影像科等科室中,现代化的大型生物医学影像设备被广泛地采用。而在大学的实体教学中,学生却往往没有机会接触这些设备,这就造成了教学与实践环节的脱节。另外,生物医学影像学是一个高速发展的领域,每隔五到十年都会有较重大的突破。而在教学中教材的建设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一本教材往往需要数年才能成形,这就导致了有时教科书和其他教育资源还没出版就有些过时了。

4.生物医学影像学教育中的资源

在生物医学影像学教育中,网络可以为学生与教师提供了一个开放、共享与实时的资源平台,大量的不同影像模式和针对不同的生物医学应用的影像被放在网络上共享,这就使得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图像形成的方式和认识如何根据工程和科学的需要生成图像,从而将抽象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一个在线的超声波教程被证明在帮助BME学生学习超声波的基本知识上比常规教程更为有效。当前,在课堂中使用真正的成像设备是有一定难度的,而影像设备模拟器则是课堂学习一种非常有用的辅助手段。仿真大脑数据库可以根据磁共振设备扫描参数的不同生成T1、T2以及PD模式的大脑磁共振图像。美国的MedSim公司也直接提供了超声图像仿真仪用于实体仿真。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实验室、实习基地、模拟器、网络资源等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提供给学生一些重要的电子资源,便于学生课外自学,巩固知识,巩固基础性、实用性、稳定性的实践教学资源。根据教育技术的发展,对教学方式、内容与手段等进行改革。从过去的以教师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应用与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积极引导的方式转变,构建良好的学习与交互平台,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高级思维的能力,广泛而深入地参与到教学过程。

5.生物医学影像学教育中的教学方法的改进

生物医学影像学的教学不再是以课堂灌输为主,传统的教学模式必然会导致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它的改革势在必行。如何高质量地完成现代医学影像学的教学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学科的迅速发展与实际应用的需求产生导致生物医学影像学技术也不断创新,新的理论、新的方法被应用于生物医学影像学领域,如多模态成像系统的出现,从解剖图像到功能图像,从宏观的组织结构影像到微观的分子影像,成像技术与手段不断更新等。随之,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生物医学影像处理方法,包括图像的融合、三维图像分割、图像动态跟踪、分子影像分析等。教师的科研方向及课题都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采用的理论与方法较新。教师可结合具体的项目,实施“产学研”结合,根据所在领域的国内外研究动态,以专题讨论或穿插于课堂教学的方式,及时跟踪学科发展动态,将最新的知识与先进技术介绍给学生,使其掌握本学科最前沿的学术思想与专业知识。此外,宜结合国内外医学影像乃至生物医学工程产业的现状与发展,分析国内相关技术水平与差距,使学生能从宏观上把握学科知识与相关产业发展情况。

篇6

1 加强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培养一个合格的应用型医学本科学生,使其具备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固然重要,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样必不可少,也就是要使学生能将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增强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众所周知,医学实践性强,尤其是进入临床主要课程学习阶段后,临床实践成为主要教学形式,这一阶段具有其自身的规律性,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具体体现,医学影像学专业也不例外。需要加强专业主要课程的教学研究,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2 医学影像学专业主要临床课程的实践教学特点

不同的医学学科专业,主要的临床课程的实践教学各有其特点。医学影像学专业主要临床课程的实践教学有别于其他医学专业的常表现为如下几方面:①教学内容需要用图片说明;②通过实验室观看教学片影像就可以达到或接近临床那样的效果;③教学片或影像资料可以从既往的片库或互联网上获得,因此,多数情况下不需要与病人直接接触,不存在因为在病人身上检查所造成的资源不足的问题;④与电子计算机技术关系密切,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进行影像学习;⑤影像学科的工作目标多数情况下最终仍然是为临床提供疾病的影像诊断(介入治疗依然是少数),因此,书写影像诊断报告书是主要的技能之一;⑥影像技术训练可以在练习者身上进行。这就需要我们在开展实践教学时,应根据自身专业特点进行。

3 医学影像学专业主要临床课程实践教学措施的思考

3.1 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疾病的诊断过程是对具体临床现象或临床问题的分析、综合和判断、推理。临床思维活动是高级电脑和先进设备所不能取代的联系与整合过程,经验丰富的医师在收集资料时就已开始了积极的思维活动,对疾病的本质有了初步的印象。因此,实践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对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的培养同样是这样。医学影像学是利用特殊设备使人体组织器官形成影像,通过对人体组织器官影像的观察,达到诊断疾病的目的。在专业主要课程的实践教学上,应积极探索开展启发式教学的各种形式,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逐渐建立良好的影像诊断思维。比如,理论课授课,在按照传统的授课方法讲完某个疾病后,可以尝试引入临床影像实例,先介绍病例的一般情况及临床资料,然后展示病例的影像图片,根据已学的知识进行分析,提出诊断和鉴别诊断依据。通过这种接近临床真实情景的方法,可能既会加深学生对该病的记忆,同时又会对临床实践中影像诊断过程有所了解,对培养学生逐渐建立正确的影像诊断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有益的。

3.2 充分利用影像图库,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

如前面所述,医学影像学专业主要临床课程,例如《医学影像诊断学》、《影像核医学》等,通过实验室观看教学影像片就可以达到或接近临床那样的效果,因此,应该充分利用影像实验室的图片,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例如,一次见习可按两个步骤进行,第一个步骤不妨称为“授人以渔”,由教师按照教学要求把本次见习内容的影像表现进行讲解,要向学生说明疾病的影像表现没有固定的模式,讲解的只是共性的表现,要学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比如肿瘤有大有小,影像上常表现为肿块或结节,而不应以看到某一张片的表现是这样,就认为这个疾病就是这个样子;然后由学生自己阅片、分析,教师现场答疑,这个时段要充分利用实验室的影像图库包括影像实物片和电脑上的图像,使学生充分认识一种疾病的多样表现及其共性表现。第二个步骤是在下课前教师再用适当时间根据学生在阅片过程中提出的具代表性的问题进行总结,这一过程让学生参与进行讨论。第一个步骤可能有利于系统提高学生的知识结构并且帮助学生理解,引领学生入门,因为教师作为有临床经验者,认为不复杂的东西,在学生来说就不一定是简单的,再加上课程进程中并不鲜见的上午4、5节是理论课,下午6、7节是见习课,学生来不及复习消化;第二个步骤解决了学生在观察与思考中的疑惑,甚至有的疑惑是以前教师不曾思考过的,这同样锻炼了学生,使学生能主动思考,主动查询有关资料,从被动到主动,从依赖到独立,学会互相交流,有利于提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 根据教学进程,适时调整见习方式

随着学习的逐渐深入,累积的教学内容逐渐增多和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后,就应适时调整见习方式。比如,《医学影像诊断学》的见习,这时就可以尝试以临床实践中放射科集体阅片的方式进行,由教师主持,学生通过对有临床资料的病例的影像特点进行分析,提出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思路和依据,如果是单一的临床影像检查病例,还应提出下一步应考虑进行的其它影像检查方法,然后由教师作分析、点评、总结,纠正学生的诊断思维中的不当之处。这种见习方式不宜在课程刚开始时进行,因为那个阶段学生还没有知识的积累。课堂上,还应布置一定量的作业,让学生根据影像图片学习书写影像诊断报告书,使学生学会规范化影像诊断报告书的书写,以提高其临床技能。

3.4 培养学生主观思维适应客观实际变化的能力,认识学科间联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进一步加强学习

正如上述提到的疾病的影像表现复杂多样,而且相同的疾病可有不同表现,不同疾病也可有相同表现。在临床实践中常常遇到,无论X线还是CT检查,肺部的斑片状影,可见于炎症,也可见于结核或出血、水肿及其他病变,单纯依据影像表现做诊断可能会有差错,只有通过结合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才可能获得正确的诊断。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学会防止主观、片面或僵化的思维方法。还可以就这一问题进一步强调,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学好临床医学专业主要课程(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不仅是目前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需要,也是临床实践中影像诊断的需要。

3.5 开设第二课堂

开设第二课堂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课外不定期分批适当安排学生到附属医院放射科、超声检查室等部门观摩、学习,使学生通过这种对临床影像科室的观摩、学习,熟悉其工作流程,为日后临床实习和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更容易融入临床情景打下基础。同时通过开设第二课堂,让学生亲身感受教师在临床工作中的言行,培养学生参与临床实践的自觉性、使命感及责任感,使学生逐步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懂得在医学实践中任何事情都要认真对待,自觉把医德规范变成自己的行动。

3.6 提高学生操作动手能力

要达到这一点,就必须让学生有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为此,除了在课程学时安排上,使本专业主要临床课程的实践课时达到或接近总课时的50%外,在教学方式的设计上,应根据具体情况来定。例如,《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这门课程,像CT检查和X线投照中的摆位,可以尝试先见习,然后进行理论课授课,最后再安排学生在同学中自己练习。同样,《超声学》的操作检查,可以尝试利用实验室的超声诊断仪让学生在同学间进行练习。

3.7 培养学生正确面对失败,学会互相交流和协作

在临床实践中,即便是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医生在诊疗中也不可能完全正确,需要从失败中不断吸取教训,才能不断积累临床经验,提高临床影像思维能力。临床工作是一项需要医师之间、医护之间进行沟通、交流、协作,才能完成的工作。我们应在实践教学中积极引导,使学生学会面对失败,学会从失败中分析原因,学会从失败中提高自己,学会互相交流、团结协作。

总之,在医学影像学专业主要临床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在强调让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临床影像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影像技能的提高常常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刻苦的学习、不断的钻研和反复的实践,如何使学生在有限的在校学习期间,不断提高实践能力,仍然需要不断探索和思考。

参考文献

篇7

1教学现状

1.1课时少,内容多

现代医学影像学教学较以前涉及的知识面、信息量增广,内容增多,而教学课时数却在锐减[1],使得实践教学出现了“时间紧、任务重,学生感到抓不住重点”等问题。传统的X线、CT、MRI等方面的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影像专业的教学学习。而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制定难以达成一致性,导致教学内容与实际教学间冲突时有发生。医学影像学既是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同样也是联系解剖学、病理学和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科目。培养学生根据患者病情建立一套自己的实用、灵活的影像检查手段,逐步建立自己的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使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能够逐渐达到医学影像学专业素质教育的目标[2]。

1.2教学方法老化,重点难以突出

医学影像学是将理论知识与图像相结合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结合大量阅片才能对知识点进行很好的理解和掌握。观片灯方法是最初医学影像学实践教学采取的主要带教方式,即带教老师从众多的胶片中整理出典型的教学片,使用观片灯向学员解读疾病的表现。教学片的质量和数量由于使用过程的损坏及数量的限制,难以达到教学要求;授课老师在众多储存片中查阅出具有教学价值的教学片非常费时费力;最初的感光胶片需要显、定影进行冲洗,其中含有重金属的定影液会对污染环境。这种传统教学方式带教的学生受到限制,无法详细解惑学生的疑问,使得学生掌握疾病的影像学特点变得非常困难。

2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策略

2.1创新教育内容

如今医学设备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开发而显得更智能化、自动化,医学影像学亦需要与时俱进、技术创新。目前,临床实际经验与医学影像理论知识存在不一致,故需要教学内容改革。将必须掌握的教学内容依据大纲要求进行整改,结合具体病例的临床症状与理论相结合来进一步阐释,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热情;通过不断扩充新知识、新技术以及新进展,以点带面,举一反三,以提高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能够做到理论最大程度联系临床工作。

2.2教学方法革新

医学影像的检查方法之多、原理之复杂,学生难以掌握。医学影像学实践教学就需要在理论课上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各种影像的检查原理、检查方法及实践技能。近年来,随着电子信息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医学影像的授课及学生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但目前仍以教师为主导的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和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未得到根本的改革,学生仍旧只能被动的跟着教师的节奏,按照教师提供的PPT课件进行走马观花的学习,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少,一些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得不到充分的解答,往往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问题依然是问题,教学效果便无法提高。因此教师应该更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调整教学方式,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大胆阐述自己对问题的观点和看法;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提出问题,课堂上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配合讲义、课件、图片,再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将临床经验融入问题解答中,让学生能更直观的理解、掌握,将在影像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转化为临床实践经验表现出来,更深入的去思考、去体会。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临床能力。

2.3教学工具改革

以下三方面是医学影像学实践教学的特点:第一,内容丰富的影像学资料。不同疾病有着不同的影像学特点,目前多采用计算机多媒体的教学方法让学员全面了解病理状态下的影像学改变。第二,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结合。如今大部分医院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并结合影像实物片,让学生认识到荧光屏上的影像和实物片的影像是有差异性的。第三,学生医学影像检查的操作、原理的培养。目前,随着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PictureArchiveandCommunicationSystem,PACS)的出现,医疗、科研、教学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教学水平和诊疗水平亦明显改善。PACS是通过各种接口把平时扫描的不同医学影像资料以数字化的方式全部储存起来,以后需要出具医学报告或拷贝相关典型图片时,在一定的授权下能够准确、迅速调出使用,并伴有辅助诊断管理的一些功能。PACS应用于影像学的实践教学之后,激光胶片的使用率明显下降,影像资料完整性和丰富性明显增高,影像学资料的解读工作更加容易掌握。PACS具有以下优点:(1)病例资料的收集较便利,课程质量和数量得到了提高[3-5]。(2)患者的隐私权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医疗官司明显下降。(3)教学资源得到了共享。(4)影像学实践的考试不需要传统的胶片及试卷,既减轻环境的污染又保证教学质量。医学影像的实践教学方法随着影像学教育与电子信息技术的结合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目前利用电子信息学技术构建医学影像学实践教学平台的医学教育机构越来越多,既简便了带教老师的教学工作,也灵活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掌握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在临床的技能。为培养应用型影像人才学生独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

篇8

近十几年来,大型医学影像设备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诊断治疗水平。随着社会对医学影像专业人才的需要愈加迫切,国内众多本科医学院校都设置了医学影像专业。而随着我国社区医疗的发展,填报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影像专业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影像专业学生录取人数由每年一个班提高到两至三个班。不论各院校侧重培养高学历医学影像临床诊断专业人才,还是侧重培养高学历医学影像工程技术人才,在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都强调了开设医学影像物理学基础(以下简称影像物理学)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些本科院校还在临床医学专业开始开设影像物理学为选修课程,目的就是让临床医师具备医学影像的基础理论知识,为将来后续专业课程――医学影像诊断学或医学影像学的开设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1.高职医学院校影像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高职医学院校影像专业现在招收高中文科和理科学生及中职生。在课程开设上,只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医学电子学基础这一门理工科课程,相关高等数学知识缺乏,学生的数理基础比较薄弱。医学影像物理学基础是一门交叉学科,又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医学成像理论的物理学基本原理、规律;了解医学成像的物理理论知识;为深刻理解成像过程,评价图像,以及读识图像、挖掘图像蕴藏的生物信息奠定基础。这就需要一定的高等数学、核物理学、量子物理、超声波物理等许多知识来做铺垫。当然更多需要成像技术的相关基础知识。面对这些必要的知识,影像专业高职生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学时里是完成不了的,这是事实。其实,影像物理学是伴随影像专业的建立而诞生的一门新课程,在国内存在尚不足十年。因此,从教材到教学,各校都处于摸索前进的阶段。如何让高职生在无基础的前提下有效学习该门课程,我将自己在几年教学过程中的教学体会写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2.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必须树立专业思想

由于缺乏相关师资力量,目前各院校影像物理学的教学任务大都由物理学教研室的教师承担。但是,物理学和影像物理学两门课程的专业性质差别很大,前者为理科基础课,后者为专业基础课。从事影像物理学教学的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医学专业知识,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教学必须树立专业思想,才能将物理学知识和影像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因此,授课教师应加强自身专业素质,利用临床进修的机会学习影像知识和实际技术,尽力做好教学工作。

3.教学过程中必须恰当把握知识的深度

影像物理学是先期开设影像专业院校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完善而建立的。它是将高等数学知识、物理学知识、成像理论,计算机技术等知识应用于超声成像技术、X-CT成像技术、同位素成像技术、磁共振成像技术中的一门交叉学科。知识的起点很高,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应恰当把握教材知识的深度,讲解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比如超声场的描述部分,涉及较多的高等数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注重理解场的分布性质、描述场的量的物理意义,等等,尽量避免学生由于数学知识少而降低对该课程的理解和学习兴趣。磁共振部分,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原子核物理、量子力学知识才能准确理解核自旋的能级、跃迁等概念和现象。在教学中应注意搜集一些资料,尽量用较通俗的、经典的、宏观假说进行解释,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感性认识。

4.注意把握影像物理学原理与成像技术、影像设备学有关知识的权重关系

X-CT成像、超声成像、同位素成像、磁共振成像每一部分都有两项主要内容:物理基本原理和成像基本原理。在教学过程中应把主要精力放在讲解物理学基本原理上,这是毫无疑问的,这也是物理专业毕业的教师最容易做到的,但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集中在成像原理上,对涉及的成像技术、成像设备等知识更表现出浓厚兴趣。虽然成像技术和成像设备在后期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中会详细讲解,在这里我们对这部分做简要的介绍,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些年来,我校历届学生都表现出对影像物理的极大学习兴趣。这与我们的教学方法有一定的关系。

5.注意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

影像物理学各部分知识都是比较抽象的,学生普遍觉得难懂难学。因此,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帮助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陀螺进动实验给学生做演示,讲解原子核中核子的自旋与自旋磁矩的相关知识;借助于声波的传播与反射知识对超声测量实验进行详细讲解;分配一定的学时带领学生到附属医院相关科室参观学习。邀请超声,CT临床诊断教师和技术教师给学生当场讲解仪器的原理、操作方法,以及诊断等,使学生对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有一个感性认识,加深理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6.实现教材的多层次、立体化

由于该课程属于应用型的知识,学起来难度更大,我们进行了教材的多层次、立体化尝试。课程是教材的基础,教材是课程的载体,教材中要融入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实现多样化、配套和协调化。我们的做法是:文字教材与现代多媒体手段紧密结合。

教材体系包括:(1)传统的纸质教材《医学影像物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教师授课用的独创的电子教案,其中配以大量的自制和临床实拍图片和自己研发的动画,并提出学生思考的问题;(3)辅助学生自学和研究的学习软件,如《CT与磁共振成像原理》CAI课件(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被列入“十一五”国家重点电子出版物);(4)网页形式课件2部。初步形成了多形态、多用途、多层次的教学资源和多种以教学服务为目的的结构性配套教学出版物的集合。

总之,影像物理学是一门新课,只有不断摸索,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增强教学效果。通过几年来的努力,一方面学生看到了现在所学的就是将来所用的,提高了学习基础课的兴趣,另一方面学生培养了学习能力,同时对后续课程“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侯淑莲,李石玉,马新超等.关于医药学院校物理课程的思考[J].大学物理,2005,24,(5):53-56.

篇9

在医学影像专业预防医学教学中,首先要学生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让学生充分明白,作为医学生掌握预防医学知识和方法,树立预防为主的大卫生观念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上第一次课《绪论》时,应充分挑起学生对预防医学的兴趣火花,从古至今阐述预防医学的重要性。在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中就有“上医不治已病治未病”,《易经》中曾提出“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千金要方》中提出“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治欲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这表明自古就形成了预防为主的思想。结合预防医学三次卫生革命和20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发展,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大幅度增高,以及近几年来发生的一些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成功控制,突出预防医学在当代医疗卫生事业中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例如2003年发生在我国的“非典”、曾经肆虐的“禽流感”、2009年全球爆发的“甲型H1N1”流感等都是利用预防医学的理念和技术才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应让学生了解到,近十年来,由于个人不良行为习惯、生活方式所引起的慢性病呈明显上升趋势,不少慢性病的防治都与合理的膳食、改善生活方式、个人卫生习惯有着密切联系。这都要求医学影像专业的学生运用预防医学知识,进行对自身和他人的防病教育。强化医学影像专业的学生的预防医学观念不仅仅是医学发展的必然,医学工作的需要,更是对自身的保护,从而引起学生对预防医学这门学科的高度重视。

2改革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突出预防医学的实用性

医学影像专业的学生一直认为预防医学对他们而言实用性不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突出预防医学的实用性,重点讲解与学生自身密切相关的知识,让他们感觉到预防知识就在身边。比如讲到饮用水消毒,大部分来自农村的学生对分散式给水的消毒很有兴趣,还有很多学生家庭有外出务工人员,他们对职业中毒的危害和预防很关注,这些都需举出实例进行详细讲解,讲到营养与健康,同学会比较关注如何吃得科学营养,在当前食品安全问题、转基因食品也是同学们比较关心的问题,对于这些知识结合实际进行讲解,比如“三鹿奶粉”事件,甚至是购买食品时候应该注意什么,怎么看食品的包装标识等都突出了预防医学的实用性,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

3优化多媒体课件,配合视频短片,进行案例讨论

当前的教学都是利用多媒体进行,好的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配合视频短片,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直观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水俣病时,配合播放发生在日本水俣病事件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水俣病的病因、危害。在讲解地方性氟中毒时,播放我国氟中毒的视频画面,学生能充分认识我国氟中毒的病因、病区分布、临床表现、预防和治疗。在介绍矽肺时,利用当前影响比较大的农民工开胸验肺事件进行案例讨论和分析,讲解食物中毒利用发生在本校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案例讨论,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掌握所学的内容。通过实例讲解和启发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如何探索病因和预防医学在其中发起作用。

4开展专题教学,互换师生角色,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

如今的教学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我们贯彻“启发式”的教学原则,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倡“交互式”的教学形式,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学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同时还有情感、思想以及观念的交流[4]。教师传授学生知识的过程中不仅仅是“教”还可以是“学”,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学”,也可以“教”。为了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创造民主、自由、和谐的教学环境,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及主动性,我们在教学中开展了“专题”教学。如在对“生产性粉尘与职业性肺部疾病”进行教学时,把教学内容分为三个小专题,包括“矽肺”、“煤工尘肺”、“硅酸盐肺”三部分。让同学们分成三组,每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去查阅资料,收集资料,做多媒体课件,每组派一名同学上到讲台充当老师的角色,做专题汇报。在这过程中,不但能够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查阅文献主动获取知识、制作多媒体课件等动手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对预防医学课程的兴趣。在进行专题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也得到了增加,教学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学到一些与学生如何互动的知识,更加了解本班学生。

5开展科研带教活动,实现教学和科研相结合

篇10

在几年的教学中,针对我校影像技术专业的就业范围和专业特点,我们总结出一个从事影像设备工作的人员应具备的条件有:

1.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

2.较强的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技术能力;

3.熟练运用万用表、示波器等测试工具;

4.掌握一定的维修方法和应急措施[1]。

针对以上特点,我们总结出医学影像设备学的教学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医学影像设备学》主要内容是介绍医学影像设备的基本组成和原理。如果学生没有看过这些设备,直接就给学生灌输各个知识点,学生只能机械地记忆,甚至满头雾水,结果是不理解,而且容易忘掉。针对这一要求,我们应用直观性教学,讲课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但避免了在课堂上空讲理论脱离实际的弊端,而且使学生有效地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并通过观察,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例如:在讲X线球管的结构及X线的产生原理时,把理论课搬到X线机房,请学生一边看书,一边对照X线球管进行研究,自学讨论,最后只需教师稍加总结,学生就能准确地说出X线球管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应具有的功能,一堂课的目标就会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而达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本来枯燥乏味的理论课变得有生动易懂,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地学习热情,使他们对医学影像设备学这门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注重各种设备的相关性,由浅入深进行讲解

《医学影像设备学》这门课程从最简单的固定阳极X线球管到MRI、核医学设备等,涵盖了所有的影像设备,在实际教学中,注重各个设备之间的相关性,内容上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基本理论――设备构造――故障维修――知识扩展);步骤上由表及里(外部构件――内部构件――典型内部构件的功能与电路分析)等,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2]。例如:在学习完所有利用X线进行成像的设备后,包括透视用X线机、摄影用X线机、CR、DR、CT等,归纳总结出它们在原理和设备结构上的异同,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思路清晰,易懂易记。

3.制作多种教学媒体

我校把医学影像设备学这门课程安排在一年级的第二学期,学生在学习之前只接触过很少的影像设备相关知识,如果单一地使用传统教学方法,理论的讲解和实践的观摩都只能使学生们在理论上对实验室现有的设备有所了解,对于书中的先进设备由于受条件所限,远远达不到我们教学目的的要求。因此在教学活动我们制作多种教学媒体,譬如幻灯片、教学电影、录像、多媒体等进行各种设备的介绍,尽量使抽象的教学内容生动化,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很容易接受这些新知识。例如对心脏超声这一章节教学时,我们将超声心动图、多普勒、M型表现等利用多媒体教学,应用动态画面使学生了解了何为多普勒技术,彩色的真正含义是代表血流的方向,何谓返流、层流,湍流等,同时了解了彩超与黑白超声的相同点与区别,教学效果很好[3]。再比如:在讲解磁共振原理时,把进动和自旋采用动画的形式把氢原子在外加射频场下复杂抽象的运动形象地再现出来,省去了很多时间,同时收效甚好。另外,医学影像设备更新换代比较快,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不断更新和丰富《医学影像设备学》课程的教学资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4.改变考核方式

为了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笔者将考核形式由单一的笔试改为以笔试为主,操作与实验报告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以往的以闭卷笔试为主的考试方式,一方面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范围,另一方面只能促使学生死记硬背,导致高分低能的现象,这会极大地影响其以后的实际工作能力。因此,笔者在考核中加入了实践操作,不但能准确地判定学生的知识自我扩展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5.与当地的其它医院进行合作,充分利用本地区的影像设备资源

随着《医学影像设备学》的发展,影像设备一方面更新过快,另一方面十分昂贵,导致实验设备无法跟上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学生能够接触到一些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相关软件的机会显得微乎其微。一些新的医学影像设备学生根本没有机会使用、安装、维修[4]。为了加深学生对所授内容的了解,提高教学质量,除了在课堂及实验室教学外,我们尽可能地安排学生到附属医院及柳州市的其它各大医院去见习,让他们亲眼见识各种检查设备,观看临床医务人员的工作过程,亲身体会各种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构成,为学生学好医学影像设备学这门课程及确立今后的发展方向都奠定了基础。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要不断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尤其是适应他们自身特点的自学方法及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用已知的知识获取未知的知识,用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我国培养更多高质量的医学影像设备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康少锋,宫亚琳,昝平生.影像设备工程人员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J].医疗设备信息,2006,21(10):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