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初中基本化学知识模板(10篇)

时间:2024-01-19 16:02:3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初中基本化学知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初中基本化学知识

篇1

化学概念是整个化学知识的基石,指导着元素化合物、化学计算等知识的学习。化学概念不仅是分析推理的依据,而且还是解题作答的基础。加强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物质间的内在联系,运用化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都有重要作用。因此,使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并运用化学基本概念是化学教学的基本要求。这部分基础知识的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到其他基础知识的学习及深化。化学概念是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知识的“骨

架”。因此,使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并运用化学基本概念,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对初中化学教学的基本要求。笔者对初中化学概念教学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与探索。现将化学概念教学的体会和反思总结如下,与同仁们共勉。

一、初中化学概念的主要内容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属于宏观范畴的概念,主要是通过感性认识而形成。如: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溶液、溶解度、化学变化、反应类型等。二是属于微观范畴的概念,是在对物质组成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抽象、推理而形成的更深一层次的概念。如:原子、分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可以看出,初中化学的基本概念是以物质为中心,从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分类等方面展开的。它们之间既有联系,相互补充,又有区别,相互独立。

二、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特点

(一)较强的抽象性

从化学基本概念的分类来看,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属于微观范畴。如: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化合价等等。这些概念看不到、摸不着,是在对物质组成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抽象、推理而形成的更深一层次的概念。它需要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因此,初中化学概念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高度的概括性。

(二)形成的阶段性

化学基本概念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和完善的。在教材编排上注意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合理负担以及概念的深度和广度,将初中化学所涉及的概念穿插编排在不同的章节中,逐步深入。在教学要求上,由低到高将概念分为“知道”“认识”“理解”“应用”四个目标层次,可见,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具有很强的阶段性。

三、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一)加强直观教学,感性体验,形成概念

抽象的化学概念往往使学生望而生畏,易挫伤学习的积极

性。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导入,帮助学生感知并形成概念。教学中,根据化学基本概念形成的需要,有些概念,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给学生以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使学生从这些现象中,归纳出共同的本质特征,形成概念。例如对酸的概念的建立,我是从学生生活中对“酸”的理解切入的,结合在CO2学习中对碳酸会使石蕊试剂变红的认识,使学生对酸的理解产生相关的类属性同化,扩大对酸的认识范围,从而形成由系统的概念体系,上升为酸的概念。

(二)注重发展性,全面理解,讲清概念

化学概念本身是发展的,所以教师应在认识过程中循序渐进,逐步深化。例如氧化反应概念的形成。学生刚接触“氧化反应”时,指的是有氧气参加的反应,当学习了碳与氧化铜发生的仍然是氧化反应时,这一“氧化反应”概念中的“氧”不单独指“氧气”,而是指氧元素,这样氧化反应的外延在逐渐扩展,随着学生所学知识的增加,对概念的理解也逐步加深。因此教师在概念教学时要分阶段教学,不能一次性教给学生,以免增加难度。

(三)对比归纳,逐步深化,理解概念

化学基本概念的内容繁多,容易混淆,难易程度也不一样。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运用对比归纳的方法,突出本质,辨明异同,使概念系统化,达到逐步深化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元素和原子时,初学阶段学生很难理解,容易混淆,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对比联系的方法把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列表比较,如下表:

通过对比分析,学生就能对有关的概念深入理解、正确掌握。在基本概念中,有许多容易混淆的概念,如化合物和混合物,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等等,都应该采取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行教学。

篇2

化学课程作为初中学科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具有自身特有的特点,对于学生能够尽快的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和社会生活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同时还能提高未来公民的科学知识水平。对于化学课程的教学中,化学基本观念的培养对于学生学习初中化学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作为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一线教师,要努力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化学基本观念。

一、化学基本观念概述

简单的说,化学基本观念是广义上的化学,并不是具体的化学知识,也不是化学知识的简单组合,它是学生通过化学学习在头脑中留存的,在考察它周围的化学问题时所具有的基本的观念性的东西,也可以认为是学生获得的对化学的总观性的认识。化学基本观念决定着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应用,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价值。学生能否牢固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学化学教学的第一目标。

化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其教学任务不仅仅是为了培养职业化学家或化学工作者,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公民的整体科学素养。初中化学教育作为化学教学的启蒙课程,要向学生们展示化学课程的学习在他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程度,对学生整体的视角观察和分析问题能力进行培养。想要做到以上的这些问题,就要对学生的化学基本观念进行培养,这也是化学基本观念培养的目的。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基本观念

1.进行以观念为本的教学教育

首先,初中教师想要促进学生全面的进行化学学习,就要搞好教学设计问题,并以基本观念为教学的基本核心,运用相应的知识对学生的理解问题进行加强。其次,要注意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即化学课程的基本理解和驱动性编写问题。其中,基本理解的编写问题要求教师能够对教材有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教学中的相关问题进行设计。对于驱动性问题,则需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散学生思维。再次,教师对于基本问题的选择要有相应的素材,并做好设计活动,围绕教学中的基本问题选择典型的核心概念。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建立设计观念的建构标准,通过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过程对学生的表现来进行判定。

2.设置问题,驱动思维

想要将教师的化学观念转化到学生的思想中,就要求教师根据相应的课程进度,对化学观念的含义进行分解,从中提出问题,并找出答案,以问答的形势促使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维活动。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对观念的理解,同时还能学习过程更具随意性,增强学生对化学观念的理解程度。在进行问题设置时还要注意的问题是要保证问题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启发作用,并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相联系。

3.创造情景,活动构建

化学基本观念的学习中,较为重要的教学方法是教学情景的设计,简单的说就是运用真实具体的社会生活情景对基本观念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并以此来代替枯燥的应试教育,使学生能够充分的融入到学习的氛围中来。这样有利于学生感受到化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进而有助于促进化学基本观念的建构。

4.巧用类比,促进观念构建

类比就是帮助学生对已掌握的基本观念进行重新建构,这也是促进基本观念建构的有效工具。在具体的化学基本观念的建构过程中,教师对于一些特殊的现象无法用语言进行有效的描述,这时就需要把学习的新观念和学生以前的观念进行类比,从类比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对化学基本观念的再认识。

5.加强实验教学

在初中的化学教学过程中,化学实验占据着及其重要的教学地位,能够帮助学生对化学的基本观念有直接的观察和认识,并对化学课程中一些较为复杂抽象的概念、原理、问题等的理解有极大的帮助。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学生可以通过较短的时间对化学的概念和原理进行情景再现,从化学实验的整个过程了解其概念的意义,从而帮助学生对化学的学习本质有更加规范的认识和理解。

6.加强形象思维

对于化学基本观念的建构,需要相应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两方面。形象思维对于基本观念的建构是逻辑思维所不能达到的,尤其是在对宏观现象的微观探索方面,更是离不开形象思维的活动。

三、总结

综上所述,化学基本观念的建构对全民的科学素养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科学素养落实到目前的化学新课程中,需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方面进行描述,其中,化学科学观念也是科学素养的核心要素,这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化学科学观念的教育。因此,对于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化学基本观念,对增加学生学习化学能力和知识理解能力都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赵琴.中学化学中的情绪智力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2008(08):66—69

[2]宁靖姝.专家型—新手型中学化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的个案比较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11(12):94—98

篇3

一、对初中化学教学中科学方法教育的现状及对策进行分析的意义

对初中化学教学中科学方法教育进行研究,对初中化学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化学课堂的教学改革可以使学生学到更多实用性的化学知识,使化学知识进一步与日常生活相融合;第二,对于初中化学教师而言,可以不断地去审视自身的教学方法和设计的不足之处,达到改革教学手段的目的,起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要求;对化学学科来讲,可以从整体上改变这门学科的教学方式和内容,促进学科的进步。所以,对初中化学教学中科学方法教育进行实践研究,对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以及化学学科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科学方法教育的现状

1.化学课堂过分重视理论教学,缺乏实验操作

在目前的初中化学课堂上,教师认为学生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打好化学的理论基础,因此整节化学课基本以理论教学为主,对于一些基本的化学实验,教师根本就不去考虑,这样就严重限制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对于化学学习和研究来说,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是进行化学研究的基础,所以目前化学课堂过分重视理论教学,缺乏实验操作的教学现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基础能力。

2.化学课堂以教师讲解为主,缺乏分析过程

在部分学校的初中化学课堂中,教师在整节课的教学中都在进行知识的讲解,并没有给学生留有任何思考的时间,这样学生就会变成只会记录笔记,不会思考的学习机器,这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学习。长期如此,只会让学生丧失学习化学的兴趣,造成化学课上走神、不学、睡觉等不好的现象。

3.化学课堂以课本为主,缺乏对实例的分析

化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这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宗旨。但是在部分化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对照课本进行讲解,照本宣科,根本没有进行实例分析,这样学生就只会学习到一些浅显的书本知识,根本就无法与现实生活结合,不利于化学与实践教学的良好结合,更不利于推进初中化学教学中科学方法教育的开展。

三、初中化学教学中科学方法教育的对策分析

1.采用实验教学法,推进初中化学教学改革

为了更好地促进初中化学教学中科学方法教育的开展,教师必须要采用实验教学法,结合课本上的化学知识,进行科学的化学实验设计,通过化学实验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效果。教师可以通过进行相关实验设计,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也推进了科学方法教学的使用。

2.采用比较分析法,推进初中化学教学改革

在化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会对一些化学物质的性质进行讲解,在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采用比较分析法,通过对比每一种化学物质的基本性质,加深学生对化学物质的认识和了解。

3.采用实例教学法,推进初中化学教学改革

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教师还要采用实例教学法,结合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来进行分析,并与化学课本的内容进行有效结合,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理解化学课程的基本内容,掌握更多的基础知识,并提高分析能力。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初中化学课程科学教育方法推行的现状,并不是十分的乐观,这就需要结合基本的发展对策,进一步促进初中化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能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

篇4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333(2016)14-0084-02

化学学科是一门集合了各种化学知识并融入各类化学实验的理科学科.该学科不仅考验学生记忆力,也考验学生的逻辑思维.而每个学生的思维模式和智力水平不同,学习化学学科的能力也就不同.对一些思维较好的学生来讲,学习化学学科自然如鱼得水.而对于一些思维偏差的学生来讲,学习化学学科则显得有些吃力.在初中化学学科中,化学教师要照顾到全班学生的学习成绩,因而要引入分层模式的教学法,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并完成教学大纲中的基本任务.

一、分层模式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意义

(一)兴趣激发

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源动力.缺乏兴趣,学生对学习便会倦怠.拥有兴趣,学生会自发学习.在初中课程中,化学学科是比较重要、比较新鲜的一个学科.有的初中学生学习能力偏强,能较快适应该学科的学习,而有的初中学生学习能力相对而言偏弱,难以快速融入该学科的学习.对于学习能力偏弱的初中学生来说,久而久之,会对化学学科生厌,失去学习化学学科的兴趣.而分层学习将依据每位学生的实际状况,为其指定合理化的学习策略,让学生能不断超越自我,跟上学习进度,同时在进步中体会化学学科的学习乐趣,从而保持源源不断的学习兴趣.

(二)效率提升

在化学学习中,对一些化学成绩偏好的初中学生来讲,基础知识十分扎实,需要汲取的是深层次的化学知识.相反,对一些化学成绩偏差的初中学生来讲,本身的基本知识就十分薄弱,如果化学教师再一味灌输深层次的化学知识,只会让这类学生更加逃避化学学习,学习成绩与优异学生的差距也更大.这也是教学效率低下的表现.而分层教学便很好地规避了这个问题.化学教师要对所教的初中学生进行分类,对基础好的初中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学科训练,而对基础弱的初中学生则强化基础训练,让每位学生都能在实际教学中提升自我的学习成绩,这是教学效率提升的一个重要表现.

(三)教学关系和谐

初中是一个人的重要阶段,由于该阶段正是人的青春期阶段,而青春期又正是十分叛逆的阶段.因此,初中生多多少少会表现出叛逆的心态及行为.而这种心态与行为甚至会蔓延到学习中.于是,能够发现的是:学生喜爱某位教师,便会专心学习这位教师所教的学科,而学生不喜爱某位教师,便会不安心学习这位教师所教的学科,甚至在课堂上捣蛋.当下的不少初中化学教师也碰到了类似情况.而分层教学是解决这种情况的一个良好策略.分层教学下,化学教师给每位学生制定适合自身的学习计划、学习策略,初中学生则按教师要求来完成化学学习计划,这样的学习方式能促进初中学生快速提升.面对自我的提升,学生必然十分高兴,而化学教师也感到欣慰,初中学生与化学教师间的良好关系便慢慢建立.长此以往,学习兴趣、教学效率及师生关系都会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二、分层模式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方式

(一)目标分层与学生分层

化学教师可从教学目标这个层面来进行分层,并将目标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最高层次的目标.这个层次的目标主要针对的是化学成绩十分优异的初中学生.化学教师给这类学生所提的要求应该是:除了将教学中的基本学习任务完成,这类学生要抽空余时间多做难题,进行深层次的化学学习训练,并试图参加一些化学比赛,展示自身在化学学科上的学习能力.第二层次是仅次于第一层次的教学目标.这个层次所要针对的是化学成绩中等的学生.化学教师给这类学生所提的要求应该是:将教学中的基本学习任务完成,并在课余时间多做一些试题,提升化学成绩,向第一层次的学生学习.第三层次是最低层次的教学目标.这个层次所要针对的是化学成绩较差的学生.面对这类学生,化学教师所提的要求应该是:让这类学生将化学教学中的基本学习任务一一完成,能够掌握好基本知识即可.

(二)训练分层

由于初中学生学习化学学科的能力不同、学习成绩有区别,化学教师可从训练层面来推动分层化教学.对化学成绩偏差的初中学生,化学教师尽可能让其进行基础化的学习,训练其将化学教材中的知识点、基本题型和其它所要记忆的知识掌握即可.对化学成绩中等的初中学生,化学教师要在基本知识训练以外,为其增加实验性的学习内容,让其在操作中领悟更多的化学知识.对化学成绩很好的初中学生,化学教师要让其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的化学训练,促使其在化学学习中更上一层楼.

(三)教学过程分层

在初中学校中,如果要从教学过程来实现分层,化学教师可从下列三方面入手:第一方面是导入式教学,第二方面是自主式学习,第三方面是辅助式教学.首先来探讨导入式教学.所谓的导入式学习主要指:化学教师将所要教授的化学知识,以提问方式向不同层次的初中学生发问,让每类初中学生都能参与回答,并从中提升自我.在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中,初中化学教师便纷纷采用了导入式教学这种模式.案例:在教授制取氧气的课程中,该校的化学教师让全班同学回顾了氧气在物质性质上的具体表现,并请第三层次的几位学生参与回答,并及时给予肯定或者纠正,接着,该校的化学教师让全班同学回顾了氧气在化学性质上的表现和一些基本的化学现象,并请第二层次的几位学生参与回答,同时给出正确与否的回应,然后,该校的化学教师让全班学生进行思考,思考不同类型的可燃物遇到氧气分别可能出现的现象并解释现象的原因,对于这类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化学教师往往请第一层次的几位学生参与回答.事实证明:这种教学模式效果良好,初中生们纷纷积极参与到化学课堂中,而且自身的知识也得到了同步的提升.其次来探讨自学式学习.所谓的自学式学习所指的是:由化学教师出题目,并将题目进行分类,让不同层次学生完成不同类型的题目,完成过程中完全由学生自发思考,化学教师不给予直接性的指导.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的化学教师在引导初中生进行化学学科自主性学习上的做法值得其它初中学校来借鉴.案例:南山中学的化学教师在进行酸碱盐课程的教学中,设置了三种类型的题目,第一类是基础题目,主要涉及酸碱盐挥发性、颜色和气味等基础知识,第二类是实验题目,主要涉及酸碱盐有关的实验,让学生自发设计,第三类是探究性题目,最典型的探究性题目是将氯化钾、氢氧化镁和硝酸钠混合到一起,并将其一并融入水中,水中呈现出白颜色的物质,试问这种物质是什么,第一类题目主要交给第三层次的初中学生自行作答,第二类题目主要交给第二层次的初中学生作答,而第三类题目难度最大,则交给第一层次的初中学生完成.事实证明:自主式学习能在很大程度上考验和锻炼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自学能力.再次来探讨辅助式教学.所谓的辅助式学习指的是:化学教师在旁起辅助作用,引导初中学生依据自身状况来完成化学学习.北京四中化学教师的做法值得其它初中学校来借鉴.案例:在PH测试实验中,该校化学教师让第三层次的初中学生能完成基本性的测试操作,将PH值测试出来即可,化学教师在旁进行基本操作的纠正,并给予第三层次学生一定的鼓励,让其有信心完成基本操作,而针对第二、第一层次的初中学生,该校化学教师引导学生去联想洗发剂,并让这两个层次的学生深入思考洗发剂可能的酸碱度,并思考不同酸碱度将给人体头发带来的不同影响,并进行探究性的实验设计与测试.事实证明:这种辅助式教学与实验教学结合起来,能在一定程度上对不同层次初中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起到提升作用,对兴趣激发和课堂效率都有益处.综上,本文首先论述了在当今的初中学校中,化学学科教学引入分层模式的现实意义,具体论述了师生关系和谐效率提升和兴趣提升这三方面的现实意义.其次,本文论述了在在当今的初中学校中,化学学科教学如何进行具体化的分层教学,尤其目标、训练和教学过程这三方面入手进行了论述.希望本文所研究的种种内容可给当下初中学校中的化学教师一些启迪,更正以往教学中的不足,更多地使用分层模式的新兴教学法.

参考文献

[1]胡榴.初中化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模式探究[J].考试周刊,2014,20(10):149-150.

[2]卢银玉.初中化学分层教学方法探讨[J].当代教研论丛,2014,26(18):49-51.

[3]马赞华.初中化学分层教学探析[J].数理化学习,2010,19(30):13-14.

[4]卞兰娣.初中化学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科学研究,2012,23(40):45-47.

篇5

化学概念是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知识的“骨

架”。因此,使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并运用化学基本概念,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对初中化学教学的基本要求。笔者对初中化学概念教学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与探索。现将化学概念教学的体会和反思总结如下,与同仁们共勉。

一、初中化学概念的主要内容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属于宏观范畴的概念,主要是通过感性认识而形成。如: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溶液、溶解度、化学变化、反应类型等。二是属于微观范畴的概念,是在对物质组成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抽象、推理而形成的更深一层次的概念。如:原子、分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可以看出,初中化学的基本概念是以物质为中心,从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分类等方面展开的。它们之间既有联系,相互补充,又有区别,相互独立。

二、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特点

1.较强的抽象性

从化学基本概念的分类来看,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属于微观范畴。如: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化合价等等。这些概念看不到、摸不着,是在对物质组成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抽象、推理而形成的更深一层次的概念。它需要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因此,初中化学概念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高度的概括性。

2.形成的阶段性

化学基本概念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和完善的。在教材编排上注意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合理负担以及概念的深度和广度,将初中化学所涉及的概念穿插编排在不同的章节中,逐步深入。在教学要求上,由低到高将概念分为“知道”“认识”“理解”“应用”四个目标层次,可见,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具有很强的阶段性。

三、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1.加强直观教学,感性体验,形成概念

抽象的化学概念往往使学生望而生畏,易挫伤学习的积极

性。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导入,帮助学生感知并形成概念。教学中,根据化学基本概念形成的需要,有些概念,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给学生以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使学生从这些现象中,归纳出共同的本质特征,形成概念。例如对酸的概念的建立,我是从学生生活中对“酸”的理解切入的,结合在CO2学习中对碳酸会使石蕊试剂变红的认识,使学生对酸的理解产生相关的类属性同化,扩大对酸的认识范围,从而形成由系统的概念体系,上升为酸的概念。

2.注重发展性,全面理解,讲清概念

化学概念本身是发展的,所以教师应在认识过程中循序渐进,逐步深化。例如氧化反应概念的形成。学生刚接触“氧化反应”时,指的是有氧气参加的反应,当学习了碳与氧化铜发生的仍然是氧化反应时,这一“氧化反应”概念中的“氧”不单独指“氧气”,而是指氧元素,这样氧化反应的外延在逐渐扩展,随着学生所学知识的增加,对概念的理解也逐步加深。因此教师在概念教学时要分阶段教学,不能一次性教给学生,以免增加难度。

3.对比归纳,逐步深化,理解概念

化学基本概念的内容繁多,容易混淆,难易程度也不一样。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运用对比归纳的方法,突出本质,辨明异同,使概念系统化,达到逐步深化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元素和原子时,初学阶段学生很难理解,容易混淆,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对比联系的方法把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列表比较,如下表:

通过对比分析,学生就能对有关的概念深入理解、正确掌握。在基本概念中,有许多容易混淆的概念,如化合物和混合物,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等等,都应该采取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行教学。

4.联系实际,培养能力,应用概念

篇6

一、化学素养的内涵界定

化学素养是一个相对抽象和广泛的概念,目前在学术界没有统一的含义,但是不同的学者都从不同的侧面进行了界定,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能够正确表示化学的基本概念。概念的学习是化学知识学习中最基础的部分,作为学生要能够明确化学学习中最核心的概念是什么,能够对化学产生总观性的影响;二是,具备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新课程背景下提出能力为重的教育理念,教学不仅向学生传递知识,而且注重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学生运用化学知识的灵活性;三是,了解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所包含的基本研究方法。化学知识的学习绝不仅仅是要学生了解基本的化学知识内涵,进行最基本的化学知识运用,而是要开启学生更加广泛地自主学习,这就需要掌握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基本方法;四是,汲取化学中的科学精神和正确的化学观。化学研究和探索中包含着求真务实、勇于探索、怀疑与批判等精神,教师在实验中要逐渐渗透,发展学生的道德品质。化学观是人们对化学的认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化学观。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化学素养的研究

(一)引导学生总结学法,构建化学基本概念

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注重化学知识的传递,关注教师传递的知识是否足够的丰富,而不关注学生的学习,不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率。在化学学习中,学生的习惯、态度、认识、方法等的教育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方式和学习结果,在教学中需要逐渐改变关注学习结果,关注教师的教的单一方式,转向关注学生的学习,关注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课堂中记笔记是一种学习方法,教师的引导不是将注意力集中笔记的内容是否完整,是否重现了黑板上的内容,而是关注学生通过记笔记是否明确了自己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是否具有个性化,是否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帮助。再如,在学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过程中,不能孤立地谈定律,谈结论和习题,还应该结合实验、实例,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生发现过程以及与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根据不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组织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逐渐发展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掌握基本的概念。概念的学习绝不是能够熟练地背诵就是掌握,需要学生不断地进行琢磨,在更多知识的学习中进行内化,最终提炼出一些核心概念,引领学生把握初中化学的精髓。

(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知识是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生活中包含着丰富的化学教育资源,生活中也包含着问题出现的情境,生活也是学生进行知识运用的重要基地。但是,目前初中化学课堂大多数封闭的课堂,教师化学知识的讲解时按照教材的案例和分析,学生的学习依靠的是机械的记忆和模仿,学生知识的巩固主要通过习题的练习。在教学中,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主动探索。例如,在氧气助燃性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知识的学习已经知识氧气更集中,可燃材料接触面越大,燃烧越旺,但是一个学生集合生活经验提出的一个问题使同伴陷入了思考,为什么蜡烛的火焰很容易熄灭,学生经过思考找到了影响燃烧的另一个因素着火点。再如,在溶质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结合人们常反应的全自动洗衣机冲洗不干净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是少量清水多次漂洗的干净还是大量清水一次漂洗的干净,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想要用新学到的知识解释这种现象,用新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是知识探索和创新的动力,也是学生不断进行新尝试的动力,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下,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全自动洗衣机的工作原理,并了解不同时间和方式的洗衣存在哪些差异。促进知识的运用的灵活性。

(三)注重化学实验教学,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化学实验是化学知识形象化的一个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积极地参与实验,在实验中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观察,感受化学魅力,获得科学探究的方法。在初中化学教材中,每一个单元都配有必要的化学实验,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要么是用演示实验代替操作实验,要么是用不进行实验观看教材的结果。例如,在燃烧的条件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没有直接给学生传递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而是安排了两组学生进行实验,一组是将白磷直接放在热水中,观看白磷是否燃烧,另一种是将白磷放在事先准备好的金属铜片上,观察白磷是否燃烧,引导学生发现白磷燃烧的条件,通过实验对比,学生能够明确然后不仅需要氧气而且需要着火点。同时,化学实验也不只局限课堂和实验室中,而且要引导在生活中创作条件进行各种不同的实验。例如,在CaCO3的各种实验中,教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鸡蛋壳来进行实验,在二氧化碳的实验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食用醋和小苏打来制备氧气并了解其中的性质。这样的学习更加直观,将知识形成的过程形象化,将知识学习的过程详细化,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知识发展能力,使知识的学习充满乐趣和趣味,也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和灵活。综上所述,化学素养包括化学概念、化学知识、化学研究方法和化学科学精神等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学法,构建化学基本概念;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化学实验教学,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提高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克现.初中化学学习中,科学素养的获得途径浅析———基于后现代知识观的视角[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09:166-168.

[2]杨秀杰.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科学素养的培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4:204.

篇7

一、引言

如今,初中升学考试的内容与以前有较大的不同,出题者对每年的中考化学试题进行了研究,然后对题型做出了适当的改变。化学中考试题既包括了对学生基本知识的考查,又包括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考查,试题的形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应用型、开放性、综合性都是当前中考化学试题的特点,作为一名中学化学教师,我们应当做好学生的复习计划,进行阶段性复习,最终提升学生的化学成绩。

二、化学中考复习的四个阶段

化学是初中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但是,从当前的情况看来,初中化学复习过程中,有部分学生复习的状态和效果较差,化学教师没有对复习做出认真的计划,他们随心所欲地选择复习资料,这大大降低了化学中考复习的效率。初中化学教师想要提高中考复习课堂的效率,就应当提前对复习知识进行整理,然后将中考复习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一个阶段设置一定的复习目标。初中化学中考复习有四个重要的阶段:知识全面化阶段、知识网络化阶段、知识探究化阶段、综合模拟阶段。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复习阶段,第一个阶段要求我们对中考化学的所有考点有所认识;第二个阶段侧重于建立学生的化学知识结构,帮助其灵活调动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答题;第三个阶段主要是对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化学实验的设计、注意的事项、实验的方法都是这个阶段所要掌握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对前几个阶段复习效果的检测和模拟,综合模拟阶段有利于让学生更加习惯中考的模式和题型,缓解其紧张感。总之,初中化学中考的四个复习阶段关系着学生复习效果的好坏,化学教师一定要做好各个复习阶段的准备工作,提高初中化学课堂复习的效率。

三、初中化学中考阶段性复习策略分析

我们将中考化学复习分成四个阶段,然后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这大大提高了中考化学复习的效率。化学中考阶段性复习兼具科学性、针对性以及及时性,学生可以在复习中发现自身的不足,然后及时完善初中化学知识结构,加强自身应考能力。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详细地对知识全面化阶段、知识网络化阶段、知识探究化阶段、综合模拟阶段进行了探究,总结出了各阶段的复习策略,具体内容如下。

(一)知识全面化阶段

该阶段主要侧重于学生基本化学知识的掌握,初中化学教师应当认真研究教材和每年的化学中考题型,然后将教材中的知识与考试题型做对比,从而发现出题者的意图和特点。很多学生在化学考试的时候,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无法准确表述试卷中的简单题、缺乏清晰的推理思路。这些问题都是源于学生没有熟练掌握化学基本知识和熟悉化学教材。面对这种情况,初中化学教师要确保化学知识复习的全面性,让学生知道化学试题万变不离其宗,它们都来源于教材。例如,为了让学生认识到教材的重要性,我选择了2012年南京市的中考题来进行了讲解,这套试卷的21题的第四小题中问到了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需要注意的事项、选择的适当反应有哪些。这道题非常简单,但是当我把这套试题给全班同学做的时候,很多学生没有完全答对,此时,我说道:“同学们,你们现在翻开教材的第六单元课题2部分,你们会发现,书上已经明确写出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以及其他内容,为什么有的学生没有答对呢?这是因为你们在复习的时候忽视了基本化学知识以及教材的回归。我们现在处于第一个复习阶段,我们必须回归化学教材,认真研究里面的知识。”全班同学听完以后,恍然大悟。全面化阶段的复习是促进其他阶段顺利进行的前提,如果没有全面化的复习,初中生就会缺乏扎实的基本化学知识,中考化学阶段性复习将会难以进行。

(二)知识网络化阶段

知识网络化阶段的复习要求化学教师帮助学生建立化学知识框架,然后勾画出考试重点、难点,这样有利于实现初中化学中考复习的针对性,提高复习的效率,节省复习时间。化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教材做一个知识结构,或者对所有的化学概念、原理进行总结,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既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可以理清思路,这种复习方式非常值得其他化学教师借鉴。

(三)知识探究化阶段

知识探究化阶段是中考阶段性复习的关键阶段,也是提升学生化学综合能力的关键阶段。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应当认真做好探究阶段的复习工作,帮助学生实现化学复习中质的提升。根据统计显示,很多学生在化学测试中因为没有仔细审题、没有掌握应试技巧、推理思路混乱、遇到难题十分恐惧等失去了应该得到的分数,化学成绩十分不理想。面对这种情况,化学教师应在日常的练习中当选择一些探究性较强的题目,这样有利于培养其化学探究能力和推理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化学分数。

(四)综合模拟阶段

综合模拟阶段是对前几个复习阶段效果的一个检验,同时也是增强学生中考适应能力的关键阶段,通过模拟考试,化学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对于化学知识掌握的情况,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另外,模拟考试完以后通常会出现以下问题:试卷没有做完、时间没有把控好、计算错误、过度紧张、学过的知识突然忘记了、书面不整洁等,面对这些情况,化学教师应当及时提醒学生,纠正学生考试中的不良习惯,只有不断地发现问题和纠正问题,学生的化学成绩才会有所提升。四、结束语总之,中考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化学教师应当不断完善自己,调整自己的复习策略,认真做好知识全面化阶段、知识网络化阶段、知识探究化阶段、综合模拟阶段这四个阶段的工作,最终帮助学生进入到理想的高中。

参考文献:

[1]李宁亮.浅谈初中化学中考阶段性复习问题设计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3,(09).

[2]杜丽丽.初中化学中考阶段性复习的问题与出路分析[J].学周刊,2015,(19).

篇8

 

随着义务教育初中化学课程改革的推进,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成为教师关注和议论的热点。不少高中教师反映升入高中学习的使用课改实验教科书的初中毕业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不好,与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知识要求差距较大,高中化学教学十分困难。高一学生也反映高一化学内容多、理解困难、习题难做,学习兴趣降低。本文结合笔者在教学中的实践,谈谈对在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化学教学有效衔接的一些思考。 

一、对比初、高中化学教学及目的的差别 

通过对比初、高中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及目的的阐述可知: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化学用语、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具体总是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二、重视初、高中教材知识的衔接 

(一)初三教材中出现但不做要求,高中教材中没有出现但做要求的内容 

1.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2.同素异形体 

3.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结构 

4.两性化合物及典型两性氧化物 

此部分内容集中在高一年教材的第五章,在授该章内容时,应注意加以补充,以免学生出现知识的空白点。 

(二)高一时需对初中某些知识加深、完善 

1.氧化—还原反应。初中知识从得、失氧观点简单的介绍有关氧化—还原反应、高一年则从化合价、升降,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即从本质上来介绍氧化—还原及应及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在高中化学氧化反应的概念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发展过程。 

2.结构理论的初步知识 

(1)初三只举例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高一年级介绍了核外电子排布的三条规律,给出了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初三只列举有关“离子化合物”和“共和化合物”的简单例子,高一则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的概念结构特征和物理性质等。由上可知高一年级教材中对于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较初中更为完善、更严密,也更兼顾科学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 

3.有关化学计算内容及方法的承继 

(1)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初中只要求掌握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解度三者之间的换算。但温度改变、溶解、结晶问题的计算是中学化学计算中的一个较为重要的类型,也是高考中常见的考点,在高一年级时要适当补充。 

(2)“量差”法的应用。此法在中学基础计算中应用较广,初中阶段不要求学生掌握该法,在高一年级要结合有关新课内容补充讲解并使学生逐步掌握。 

4.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 

初中已学过o2、h2、co2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并分别介绍其反应方程式,使用仪器装置内容。高一年级要结合cl2、hcl、so2、nh3等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从反应原理、反应装置、收集事项等四个方面对此加以归纳,并将之扩大为学习气体制法的一般方法。 

三、加强学法指导是搞好初、高中衔接教学的有力保证 

(一)开设学法指导课 

即可以在上高中化学课伊始,结合讲解初高中化学的区别:如知识的总量增加,知识的系统性与逻辑性增强,理论性知识的比重增大,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表达能力、实验能力、计算能力、记忆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介绍学习高中化学应采用的正确方法:如重视实验,抓好课前的预习与课后的复习,及时进行各种知识技能的总结归纳,要用理解记忆法识记知识,等等。 

(二)学法指导要与建立学习常规结合起来 

学法指导的目的是使学生快速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要求,在“欲学”的基础上做到“会学”,进而达到“学会”。因此,学法指导应渗透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与优化主要的学习环节和建立学习常规相结合。 

要从高一第一堂化学课起,就建立和坚持必要的学习常规,如课前做好预习,记好预习笔记,答好预习思考题;上课做听课笔记;课后做学习小结;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等等。 

总之,初高中化学的教学衔接问题,化学启蒙教育向化学科学基础教育的过渡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搞好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综合运用各种科学方法使高一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化学学习,为将来奠定坚实的化学学习基础。 

 

【参考文献】 

篇9

论文摘要:由于高中化学学习使用的是课改实验教科书,若是初中毕业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不好,与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知识要求差距较大,那么高中化学教学十分困难。教师必须做好化学新课程初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衔接,具体地应做好教材知识内容的衔接、学生学习方法的衔接、学生学习心理的衔接。

随着义务教育初中化学课程改革的推进,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成为教师关注和议论的热点。不少高中教师反映升入高中学习的使用课改实验教科书的初中毕业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不好,与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知识要求差距较大,高中化学教学十分困难。高一学生也反映高一化学内容多、理解困难、习题难做,学习兴趣降低。本文结合笔者在教学中的实践,谈谈对在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化学教学有效衔接的一些思考。

一、对比初、高中化学教学及目的的差别

通过对比初、高中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及目的的阐述可知: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化学用语、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具体总是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二、重视初、高中教材知识的衔接

(一)初三教材中出现但不做要求,高中教材中没有出现但做要求的内容

1.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2.同素异形体

3.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结构

4.两性化合物及典型两性氧化物

此部分内容集中在高一年教材的第五章,在授该章内容时,应注意加以补充,以免学生出现知识的空白点。

(二)高一时需对初中某些知识加深、完善

1.氧化—还原反应。初中知识从得、失氧观点简单的介绍有关氧化—还原反应、高一年则从化合价、升降,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即从本质上来介绍氧化—还原及应及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在高中化学氧化反应的概念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发展过程。

2.结构理论的初步知识

(1)初三只举例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高一年级介绍了核外电子排布的三条规律,给出了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初三只列举有关“离子化合物”和“共和化合物”的简单例子,高一则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的概念结构特征和物理性质等。由上可知高一年级教材中对于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较初中更为完善、更严密,也更兼顾科学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

3.有关化学计算内容及方法的承继

(1)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初中只要求掌握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解度三者之间的换算。但温度改变、溶解、结晶问题的计算是中学化学计算中的一个较为重要的类型,也是高考中常见的考点,在高一年级时要适当补充。

(2)“量差”法的应用。此法在中学基础计算中应用较广,初中阶段不要求学生掌握该法,在高一年级要结合有关新课内容补充讲解并使学生逐步掌握。

4.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

初中已学过O2、H2、CO2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并分别介绍其反应方程式,使用仪器装置内容。高一年级要结合Cl2、HCl、SO2、NH3等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从反应原理、反应装置、收集事项等四个方面对此加以归纳,并将之扩大为学习气体制法的一般方法。

三、加强学法指导是搞好初、高中衔接教学的有力保证

(一)开设学法指导课

即可以在上高中化学课伊始,结合讲解初高中化学的区别:如知识的总量增加,知识的系统性与逻辑性增强,理论性知识的比重增大,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表达能力、实验能力、计算能力、记忆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介绍学习高中化学应采用的正确方法:如重视实验,抓好课前的预习与课后的复习,及时进行各种知识技能的总结归纳,要用理解记忆法识记知识,等等。

(二)学法指导要与建立学习常规结合起来

学法指导的目的是使学生快速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要求,在“欲学”的基础上做到“会学”,进而达到“学会”。因此,学法指导应渗透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与优化主要的学习环节和建立学习常规相结合。

要从高一第一堂化学课起,就建立和坚持必要的学习常规,如课前做好预习,记好预习笔记,答好预习思考题;上课做听课笔记;课后做学习小结;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等等。

总之,初高中化学的教学衔接问题,化学启蒙教育向化学科学基础教育的过渡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搞好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综合运用各种科学方法使高一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化学学习,为将来奠定坚实的化学学习基础。

【参考文献】

篇10

在当前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做好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衔接,对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化学学习至关重要。下面我结合初高中化学的实际情况,就衔接问题的形成原因及解决办法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一、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形成的原因

1.初高中对知识的要求、教学难度及学生能力的要求不同。老师们都在感叹现在的学生一届不如一届,学生也都感叹初中我还考九十多分,高中化学怎么这么难学呢?对初高中教材进行分析后我发现,问题主要存在于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基本理论和化学计算中。比如化学基本概念,初中的要求是识记,而高中的要求是理解和应用;在教学难度要求方面,初中仅仅是会分辨即可,而高中则必须能应用和扩展;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的化学计算,以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上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以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方向发展,对所学的知识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高中教师一旦在难度上把握不好,就很容易使学生对高中化学产生畏难心理。

2.教学方法不同。初中化学只学一年,知识点少,内容直观易懂,所以死记硬背的方法高效便利,而高中教材内容丰富,教学要求高,进度快,容量大,难度深,且高中教学侧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所以大部分同学听课时跟不上老师的节奏。

3.学习方法不同。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而高中课程多,内容广,时间紧,初中那种较为机械、死板的方法不能适应高中化学学习的要求。

二、在新课程改革下如何做好初高中化学的衔接过渡

1.知识点的链接。明确复习过程中自己要做的工作,首先要备教材,教师必须对初、高中教材和大纲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哪些知识在初中讲过,哪些知识虽讲过但学生不易掌握。我仔细分析了九年级新教材和大纲,归纳出以下几个初高中教材的“盲点”。

(1)氧化物的分类。现在初中课本上没有氧化物的概念,所以必须向学生讲解清楚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定义。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初中化学常识性介绍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知识,我们要根据教材中原子结构示意图,总结出质子数为1—18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同时应该总结出常见的10电子或18电子微粒,这样有助于学习高中化学原子结构知识和元素化合物的推断。

(5)一种装置的多种用途。

①收集气体。

Ⅰ.若a进b出,则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Ⅱ.若b进a出,则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Ⅲ.若排液法收集气体,则应该a进b出。

②洗气瓶。

③安全瓶。

④量气瓶。

2.在教学方法上,要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