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22 15:08:2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新能源的展望,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2.081
新能源汽车走在新能源交通领域的前沿。新能源汽车目前主要指的是电动汽车,它的充电设备主要包括充电站和充电机、充电桩、配电室、充电站监护系统以及安全防护设施等这些附属设备。作为一个新兴行业,新能源汽车中的电动汽车充电设备对充电计量检测的要求正逐步提高。本文通过分析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的计量检测的现状,发现存在于目前存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的计量中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对新能汽车充电设备的计量检测进行展望和提出一些见解。
1 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计量检测现状
目前,我国已于2012年11月1日正式实施了由电科院主编的国家标准GB/T28569-2012 的《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电能计量》,该规定中不仅涉及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电能计量的技术要求,还明确规定了电能计量装置的配置安装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等方面的内容。但是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计量检测问题仍然突出:
首先,谐波会在给电动汽车的蓄电池进行充电的时候产生,且数量非常大,这些谐波会给电网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此外,电力公司对充电汽车功率因数是有一定的要求。但是电动汽车蓄池却达不到这方面的要求,这是因为它属于容性负荷,存在功率因数偏低的情况。因此,这就要求在新能源汽车充电站中的电能计量设备需要具备更多的功能,比如说,谐波实时监测、计量及消除等方面的功能,特别是对现在较为常用的智能电能表的要求更加严格。
其次,电网会受到给电动汽车进行快充的时产生的大电流的影响而出行不稳定的现象,电站的负荷还会因为密集的充电而造成瞬间偏大的情况,对于电网来说,无论是在载荷能力上,还是在电源容量上,都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因此,目前新能源电动车充电站计量中需要解决的重点难题包括:在快充的情况下,充电站对充电负荷要作出怎样的调整;当充电时间比较分散时,充电时间又应如何调整;以及在低谷时段,负荷利用率要怎样提升等等。
2 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的计量检测展望
2.1 研制新型计量检测设备
随着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的大范围应用,需要不断地研制新型的计量检测设备,以完善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计量功能,以及提高其的性能和精确度。比如说,充电桩直流电能表检测设备,需要研制可以满足电能表有效测量范围的检测设备来对直流电能表电能计量性能进行准确、全面的评估。根据《直流电能表检定规程》中的规定,采用实时脉冲周期比较法和虚功率方法,选用高量程、低纹波的电压、电流源,使用快速数据采集卡采样脉冲数据,能有效校准和检测直流电能表的电能计量性能,这就能为选择电能表的类型时,提供有力的依据;这样的计量检测装置还可以用作电能表生产制造的过程中所需的调试、出厂检验的检测仪器。该计量检测装置是一个各组件相互独立的模块化设计,便于拆卸,还可以满足不同的需求,既能应用在现场检测,又能应用在实验室检测。
2.2 完善计量检测体系
在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的计量检测的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对计量检测体系进行完善。目前,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国家标准、计量规章制度以及检测流程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计量机构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集结产业和学术研究的力量,制定并明确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的计量检测的国家标准、计量规章制度以及检测流程等,切实做好完善计量检测体系的工作。另外,为了使量值保持一致和确保其能够追溯源头,还要在国家量值传递溯源体系中纳入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及其计量检测设备的相关内容。
2.3 规范计量市场行为
不难预测,充电设备的计量设备的应用数量和速度将会随着新能源汽车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和普及而呈现几何式的增长。它就好比现在星罗点布的燃油汽车加油站那样。因此,首先,质监部门要发挥相应的行政监管职能,作为检测技术提供方,计量机构要配合有关的部门部门,对该类市场行为做好规范和约束的工作,严厉打击一切伤害和违反计量法律法规的行为,并对出现这样行为的公司、网点给予严厉的行政处罚,让新能源计量市场行为更加规范、有序,从而获得良好的发展空间。
3 总结
总而言之,随着新能源产业不断的发展,在计量检测技术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我国的计量机构来说,必须要把握住时代的机遇。计量传统传统会新兴产业发展带动下不断地进步,对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抢占计量检测科技领域制高点具有极大的好处,有助于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国际地位。除此之外,我国的计量机构还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应当出现在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的计量检测中的各种挑战。比如说,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应如何利用好国际前沿技术,量值传递、溯源和计量校准等方面的工作应如何完善等等。
参考文献:
[1]闵庆云.电动汽车用充电设备方案研究[J].汽车技术,1997(12):47-49.
0 引言
两次科技革命过后,我们的科技程度与生产力进步程度都有了大幅的提高。随之而来的,也有负面影响。比如,化石能源等不可再生资源越来越少,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长此以往,地球上的化石资源等终将枯竭,届时人类的生存将面临严峻考验。不管是从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还是从我们无法离开的能源资源角度,找到可再生资源来取代传统的不可再生资源都是当务之急。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在着手计划以新能源来代替化石能源,并有了一定成效。我国的社会建设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一样离不开电力供应,从环保与成本等方面考量,新能源发电技术代替传统化石能源技术必将成为主流。我国电力系统结构也将面临大的调整。但由于我国新能源研究较晚,技术方面并不是特别成熟,新能源发电技术还是小范围存在,没有成大规模投入使用,所以新能源发电技术的研究与发展还是当前需要工作人员继续努力推进的重点项目。
1 新能源并网发电系统的关键技术
1.1 新能源发电技术主要方式
新能源发电技术主要方式是分布式。分布式新能源发电技术主要突出了分布式和新能源两个特点。首先发电规模小,其次和电力用户距离不远,第三可单独给电力用户供电的形式就是分布式。传统能源以外的各种环保的、清洁的、可再生的能源都是新能源。新能源主要靠发电技术与储能技术两者结合的方式给电力用户提供电能。
1.2 新能源发电系统结构及关键部件
新能源发电系统中含有多个小型的新能源发电单元,这些小型的发电单元中可能包含风能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潮汐能发电等多种能源发电形式。这些供电设备需经过逆变器,然后以并联的方式接入大电网,才能保证主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新能源发电系统的关键部位包括:并网逆变器、静态开关、电能质量控制装置。
1.3 新能源并网发电系统关键技术
新能源发电多以微网形式存在,下面主要分析微网技术。
1.3.1 微网的运行
微网的抗扰动能力不强,且我们无法控制自然资源。比如风力的大小,出现的时间,出现的频率等,这就导致微网的安全性不稳,需对其加强控制。
1.3.2 微网的故障检测与保护
微网系统中不仅存在单向潮流,也会包括双向潮流,传统的保护措施不再有效,可研发在不同于常规模式下运行的故障检测与保护控制系统。
2 新能源并网发电系统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发电总量在世界上是名列前茅的,但因为我国人口众多,基数过大,人均电量就难以到达令人满意的水平。从另一方面来说,我国的人均用电量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大力发展新能源并网发电技术,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电需求,既可填补用电缺口,又有利于综合国力的提升。目前环保问题已是全球性问题,能源问题亦然。传统的化石能源必然会被可再生新能源替代。所以说,新能源发电技术必将成电力发展的主流方向,以下就是几种新能源发电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
2.1 太阳能光伏发电
太阳能的最大优势在于方便廉价,存在面积广,只要有太阳的地方都可以利用,还可以分散到各家各户采用单独供电的方式。也可采用大规模发电方式并网运行。太阳能无污染无噪音,是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
我国76%的国土光照充沛,全年辐射重量约917-2333kWh/m2,理论总储量约为147*108GWh/a,且光照资源分布较为均匀,可以说是资源优势得天独厚,就基础条件来讲,我国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前景是非常广阔的。目前,我国能源供应中所占比例最大的就是煤炭,占主导地位,其消耗量巨大,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更是日益严峻。所以,不管是从环境角度,还是从能源角度,我国政府都在着手计划并已经初步采取措施来研制以可再生新能源来逐渐替代传统能源的技术。2007年我国制定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出,截止2020年,太阳能光伏发电总容量将达到180万kW,且按有关专家预测,这一数字或有望达到1000万kW。从市场需求角度看,我国很多边远地区仍处于缺电甚至无电状态,电力缺口很大,加之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可以预见,并网型太阳能光伏电站不日将进入市场,且发展潜力巨大。
2.2 风能发电
风能是一N可再生清洁能源,无污染、能量较大、发展前景良好。风能得到了各国的认同与重视。且风力发电在众多的可再生能源中属于成本较低的类型,即可并网运行,也可独立运行,又能与其他技术互补组成混合型发电系统。近年来,风力发电技术日趋完善,并网型风力发电机单机额定功率最大已经达到5MW,叶轮直径已达到126m。截止到2005年,全球装机容量为58982MW,其中风力发电量占总数的1%。中国已成为亚洲风电产业发展的助推者之一,总装机容量位居世界第八。日后,不论国内还是国外,风力发电技术与产业发展速度都会大大提升。
2.3 地热发电
地热发电也是新能源的一种,但其易受环境影响,利用方面小,对于大面积供电并不适合,但对于有地热资源的地方来讲,这又是一种福音。地热发电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拥有该资源的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所以,地热资源也是一种不可忽略的新能源。
2.4 海洋能发电
利用海洋能发电主要是在海上,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影响不大,且我国海域资源辽阔,海岸线长,所以,海洋能发电也是一种主要发电形式。
2.5 生物质能发电
我国是农业大国,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农副产品遗留,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产生的生活垃圾也是日渐增多。这些东西都可以作为发电的生物质能资源,既保护了环境又可以解决电力需求,所以,生物质能资源也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虽然新能源发电技术目前有一定成绩的取得,但是受种种因素的制约,可再生新能源的并网发电发展不是特别理想。为了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逐渐减少发电企业对传统的不可再生化石能源的依赖,大力发展可再生新能源的并网发电技术。将新能源研究纳入大电网的总体规划研究框架中。在坚强电网的高级配电运行框架下,新能源的发电并网一定能够快速发展并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面临至少三大挑战,但是我们也找到了三个出路,第一个是汽车产业由大到强转型的挑战,第二,排气污染治理的挑战和汽车能源安全的挑战。去年在上汽考察的时候强调,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所以我们定了一个国家战略的调子,就是汽车强国战略,就是新能源汽车战略。中国从“十五”开始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十一五”接着确立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重大项目,布局依然是“三纵三横”,“十一五”期间新能源汽车从打基础进入示范考核阶段。“十二五”还是继续坚持在这个技术体系,同时增加了三大技术平台,就是基础设施技术标准和测试评价,“十二五”期间新能源汽车从示范考核到产业化的阶段,在2014年,中央密集的出台了很多政策,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也是去年成立,来推动电动汽车的产业化。这是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进程。
去年我们认为是一个新能源汽车的元年,今年上半年已经接近于去年全年的产量,所以我们今年下半年按照去年下半年的增速,应该比上半年还会更好一点,按照历史规律,所以总体看,我们2014年是进入家庭元年,从去年的结果看,新能源客车产业化规模世界第一位,遥遥领先。我们形成了总体居于国际领先地位的技术体系和产业链,新能源轿车产业化规模居世界第二位,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型电动产业优势。2015年,新能源汽车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我们估计今年有望产业规模全方位达到世界第一位,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补贴政策、基础设施、技术水平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由此我们再看看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我们认为有三大技术变革:
第一,当然是动力电气化技术变革,应该说在深入的发展。各类电动动力系统的技术已经全面开始商业化,包括我们认为很难的燃料电池汽车也进入市场,所以应该说今年我们可以认为电动汽车的技术真正是可以产业化的,而且是全方位产业化已经开始。
我们首先看一下这中间的三大技术:
第一个,动力电池与纯电动汽车的技术。动力电池的综合性能总体趋势在今后10年比能量还会有大幅度增长,成本也将会随着比能量的提升大幅下降,但是安全性和耐久性的问题会进一步凸显。大家可以看,这中间我们电池的单体在2025年,也就是10年,我这里说的是锂离子不是其他的电池,我们现在用的电池,到2025年单体比能量会达到350瓦时/公斤,体积比能量会提升1千瓦时,这是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极限。我们电池系统会达到200―250瓦时/公斤,性能比现在提高近一倍,成本降低50%,达到每瓦时1块钱左右,应该说我们电池技术还是非常看好的。除了锂离子电池我们还有其他的非锂离子电池技术,也在研发之中,这是我们认为比较有产业化比较靠谱的一种估计。
在燃料电池汽车方面,燃料电池发动机技术在不断进步。比如说我们最为关注的燃料电池的波载量,已经从每千瓦1克下降到目前像丰田轿车到0.3克以下,实验室已经到0.1克,在未来会接近于现在燃油汽车催化剂的波载量,而且燃料电池发动机大家可以看逐步在成熟。
另外,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用的机电混合装置也已经成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比亚迪秦成为全球最畅销的插电式车型之一,总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同时,在商用车方面,中国特色的深度混合动力系统,节油率达到35%以上,产业规模全球第一。
这是第一个技术变革。
第二个技术变革,是结构轻量化技术变革。就是我们的材料、结构和制造工艺。应该说电动汽车比传统汽车更需要轻量化,更能够平衡轻量化材料导致的成本上升,更能够带动轻量化的规模应用。轻量化与车身电池相结合是一个理想化的目标,可以看出碳纤维车身和铝镁合金已经开始应用,同时车身上会逐步增加太阳能薄膜的电池,我们的转化效率已经达到30%,成本还偏高,10年之内产业化应该会非常看好。
我们典型的电动汽车,特斯拉电动汽车的轻量化,设计制造方面有重大的变革,而传统的全承载式车身已经不见了,我们又重新出现了以前最早汽车发展中间曾经有过底盘和车架,中间是没有了的,现在又回来了,因为我们要放电池,所以形成了真正的电池车量的底盘。而车身不再是完全的承载式车身,承载除了这个车身之外还有底盘的框架,而且全采用了铝合金。
另外我们可以看宝马i3的轻量化技术,也是这样,采用一个独立的底盘平台,车身全部采用碳纤维,这导致汽车整个的生产工艺全部发生革命性变化,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未来轻量化材料和新型车型结构将会导致汽车设计制造体系的重大变革,这种在10年之内也会由在目前的高档车中间应用逐步的向中级轿车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理想的事情,从用户的角度,那就是独立的底盘平台,然后可以装不同的车身,我们可以买一个底盘,可以形成SUV、MPV、轿车,而且可以在前头开、后头开都可以这样的局面。
第三个,车辆智能化技术变革。我们车辆智能化技术变革包含了三个方面、三个阶段,第一,我们目前是以驾驶员为中心的主动安全辅助系统,中间我们会有网络为中心的网联汽车的阶段,再到车辆为中心的自动驾驶汽车,这是美国SAE国际汽车工程学会制定的智能化水平SAE 一级,我们的辅助驾驶,二级集成式循环空驶,三级高速公路的自动驾驶。我们可以看到典型的汽车设计,目前是信息化水平。
今天讨论最终的主题是车、网和整个的融合。我们认为以电动汽车为储能终端的能源互联网、汽车物联网、信息互联网将会相互融合,就是说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能源、信息、物质这三个基本元素全部连起来,这也要靠电动汽车,因为电动汽车跟智能电网的互动是双向的,既可以储能作为分布式的能源,也可以往电网回馈电,这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个核心支柱。
总结一下,在刚才的现状和趋势的分析基础上我们看到,我国以动力电器化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及产业化取得重大进步。但仍有部分整车和核心零部件关键技术尚未完全突破,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产品成本和技术性能还不能完全满足市场的要求,社会配套体系和政策不够完善,发展依然受到诸多的制约。以电动汽车智能化和轻量化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发展迅猛,新一轮技术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所以必须加快新能源汽车持续创新,推进我国汽车产业技术转型升级,这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
所以目前我们正在制定“十三五”的实施方案,这是“十三五”《新能源汽车》科技发展目标。这是我们目前通过国家科技专家组的总体战略规划布局,我们分为四个层次,基础科学、系统集成、共性核心技术和集成开发与示范,这是我们的核心系统集成还是“三纵”,燃料电池系统、混合动力系统、纯电动系统。这是“三横”,共性核心技术、动力电池和电子管理,我们将对300瓦时/公斤的单体机系统将是我们的重点。第二,电机驱动与电力电子,我们将以新一代宽进代半导体为核心,攻克下一代技术,我们要抓住下一轮的技术变革技术。第三,电子控制与智能技术,就是我们今天说到的智能汽车,我们在汽车电子方面已经有多年的研发技术。另外,在基础科学方面,包括基础部件的材料学等。最后是三大支撑平台。
这是我们在总体布局下的六条创新链,38个重点任务,其中有10个是重中之重的重点任务。
下面我想结合今天的主题挑其中的一些给大家介绍一下。
首先,国际汽车智能化技术现状与国内差距。应该说国际上智能汽车发展迅猛,主要的汽车厂商大概都会在2020年前后自动驾驶的技术将会基本就绪,与之相比中国的差距比较大,无论在技术水平、在基础设施的规划、在整个的政策和测试规范等等方面都有很大差距。“十三五”期间我们将通过跨行业、跨领域的协同开发,将尽快实现我国自主的智能驾驶汽车平台技术,应对国际上汽车技术的新一轮竞争。我们建立起完善的智能型新能源汽车研发体系和标准法规体系,促进智能汽车整车和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我们将以纯电动汽车为平台,在整个专项中将会是电池、纯电动汽车、智能化三个联合研发。
首先,我们进行动力电池与电池管理研发,我们2020年的目标是轿车高比能量锂离子电池达到300瓦时/公斤,寿命达到1500次,成本要达到0.8元,比现在降低50%,系统比能量要大于200瓦时/公斤,比现在提高大约1倍,当然这中间在动力电池与电动车管理中间我们将会特别的关注动力电池的系统技术,尤其是安全管理技术。
“中国古代文学苑”(gx.省略),是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研究所自行设计和建设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资源网站。自2006年6月正式启动以来,该网站几经变更,几经扩充,几经升级,目前已具备丰富的内容、稳定的受众、成熟的管理模式以及活跃的影响力,充分显示了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文学研究所全体教师将现代化手段应用于传统课程教学的观念与实践、艰辛与成绩,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系列课程教学的最新数字化成果。
一、“中国古代文学苑”网站建设的缘起及历程
迄今为止,国内大多数高校教师在讲授中国古代文学系列课程时,大都采取纸质平面教材、课堂口头讲授、课后查阅资料这三种传统的也是基本的教育教学形式。虽然有不少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制一些计算机课件,但仍然苦于没有丰富的相关数字化资源可资利用,而陷于东寻西找、重复劳动的低层次循环中。传统的教育教学形式既难以有效地调动高校内外更多的师资力量与学术资源参与课程建设,也难以调动教师与学生在交流互动中促进对课程自身的积极建设。
有鉴于此,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文学所教师提出实施中国古代文学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工程的设想,力图探索如何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进行中国古代文学教育、教学及传播工作,建立一个融合国内外各种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与研究资源的开放的、立体的、共享的平台,尝试一种进行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的有效方法,并探索与实践其作为进行互动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模式的实际效果,最终建成一套完整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资源数字化的软、硬件环境。
上述设想的实践,经历了一个逐步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2005年,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文学研究所以校园网为平台,建成“中国古代文学史”精品课程网。2006年,北师大古代文学所所长郭英德教授主持的“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资源数字化工程”被批准为北京市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中国古代文学苑”网站随之初步成型。2009年12月,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文学研究所与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CENTV)签订协议,建立密切的协作关系,利用该台“学习超市平台”(果实网(省略))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软件开发技术,对“中国古代文学苑”网站进行了全面改版,建成一个全新的教学资源网站(gx.省略/)。该网站的建成与运作,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学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工程进入了良性循环的成熟阶段,确立并发展了一系列创新特点和创新功能。以下是目前“中国古代文学苑”网站的主页面:
二、“中国古代文学苑”网站的创新特点
一般而言,高校传统的课程教学,在教材上选择纸质教材读本,具有平面化特点;在教学模式上采取课堂口头讲授方式,具有单向性特点;在学习模式上要求学生课后查阅资料、完成作业,具有封闭性特点。在信息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在“交往理性”、“公共领域”等理念成为社会共识的时代,高校传统的课程教学也需要突破平面化、单向性、封闭性的窠臼,而“中国古代文学苑”网站就是力图在教材、教学、学习三方面都突破常规的创新典范。
(1)“中国古代文学苑”网站的教材建设呈现立体化特点。
该网站以袁行霈版《中国文学史》、章培恒版《中国文学史》、北师大版《中国古代文学史》等三套教材的全部文本为对象,按照断代、文体、主题、思想、流派、群体、作家、作品等不同层面,分别提取和加工相关内容,进行系统的、细致的信息标引工作,对信息进行科学的归纳整理;同时,建立丰富的关联功能和强大的搜索功能,使任何一个知识点经由超级链接功能出现在不同的知识谱系中。
新建成的立体化电子版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材,包括“大文学视野”、“断代文学史”、“分体文学史”、“主题文学史”、“文学思想史”、“文学流派与文人群体”、“文苑传”、“艺文志”等板块,看似是各自独立的部分,其实相互之间具有极为深细、广阔、多元、多变的有机联系。我们可以举个例子:
页面左侧是网站整体框架的压缩,学生可以随时点击,实现跨越。页面正文提取自北师大版《中国古代文学史》,标引为“《西游记》成书过程”。这不是原教材的一个完整小节,而是网站编辑对教材内容所做的更为精细的单元切割和意义概括。不仅具有独立的知识内涵和逻辑结构,而且具有可引申性、可发挥性甚至可研究性的丰富价值。标题下方“《西游记》成书过程”等三个主题词,则是对标题的进一步提示和引申,便于搜索功能的最大化发挥。页面下方“明中期文学”等6个分类,则足以实现丰富的关联功能,导引出新的“知识簇”。比如点击“白话小说”分类按钮:
学生可以从“分体文学史”的角度检索到白话小说的发展史、概念流变,还可检索到该文体范围内的文学主题、主要作品、主要作者等等相关信息,从而迅速地形成发散性思考,便捷而有效地把握多套知识谱系。
引言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装置(RFID)、红外感应器、GPS、气体感应器等各种装置与互联网连结起来的一个巨大网络,目标是通过互联网产生万物互联的效果,从而极大地方便人们的生活。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也正日益完善各自的信息化平台,物联网技术初步融入到校园的日常管理事务中。物联网校园管理平台在高校中的运用,既可以优化整合校园资源,又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能为高校节能减排做出贡献,并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质量。因此,笔者着力调查江苏大学在物联网智能管理方面的成果及现状,拟定其发展方案。
研究江苏大学的信息化智能管理系统,首先要对我校的许多功能区域分类,分别是教学活动区域(包括图书馆)、学生宿舍、生活功能区域(食堂浴室等必要的校内功能设施)三类。
先来看教室资源的使用问题,除了在每周固定的课程有安排教室以外,学生也可以去教务处申请借用教室,并举办一系列的活动,学校的管理系统对教室资源有一个全局性的把控,通过统一调度才使每天的课程、活动都井然有序的进行。
再来看整个教学楼的供水供电问题,首先,所有教室都没有安装热敏、光敏传感器开关,仍然使用传统的开关。这就导致在晚间许多空教室亮着灯。从物联网智能管理层面来看,我校教学区域的能耗管理就存在盲点,浪费的电能不在少数。下面我们援引一个来自江南大学的例子,江南大学在2008年开始建设数字化低碳校园,之前具体到一栋教学楼一个月的电能消耗是73000度,在整个系统成型且正常运转之后,每月的电能消耗仅仅为41000度,仅仅一个月,一栋教学楼就省下了30000余度电,醒目的数字也正说明江苏大学在能源节约方面确实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与电能问题一样,用水问题也是类似,我们的教学楼用水,主要是厕所用水和饮用水供给,平常一直在教学楼学习,我们偶尔就能发现一些诸如水龙头漏水,厕所异常冲水的情况,这些情况肯定不在少数,甚至还有更严重的水管漏水事故。可是学校也并没有对于日常用水的一个数字化流量监督、报修机制。一旦发生漏水事故,最快也得到下月抄水表时才能发现问题,那时巨量的浪费已经造成了,与其投入大量的人力去检修,我认为引入信息化管理方式才是解决根本问题的必由之路。
另外,在教学区域还存在一些细节问题。比如,传统的失物招领方式找回效率低,许多东西都堆积在了一个小小的房间里无人认领;比如,有些教室里存在许多严重损坏的椅子,坏了一个学期也没有修理,有时甚至影响到学生上课;再比如,投影仪,教室电脑的日常维护,以及学生热水灌水机摆放的位置等等,这些都是可以通过物联网智能管理系统来统一管理的。
除此以外,学生宿舍与教学楼一样,同样缺乏一套有效的物联网能耗监控管理系统,在此也不再赘述。不过宿舍作为学生们大学生涯的家,也有一些特殊的问题。宿舍电费的查询和充值就是其中之一,目前,江苏大学已经开通了一个微信企业号,它可以用于一卡通充值,电费查询等功能,已经初步形成了信息化管理的雏形,然而具体分析这个企业号的功能,还仅仅只可以查询剩余的电量。充值电费,缴纳宿舍开水费等等一系列日常的宿舍生活基本功能仍未实现,只能在学校中散落的几台圈存机终端上才能完成这些业务,这些细节虽小却也实实在在地影响到了学生的日常生活。
最后,学校的食堂浴室体育馆等功能设施的信息化管理现状也是一个盲区,与教学区域、宿舍区域相比,这些区域主要提供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服务,而且多是外包给一些企业,所以一些管理上的问题会比较复杂,不可能完全受学校统一调度。但是,如果学校可以能整合这些区域的服务信息,实时在互联网上,对提高这些校园服务的质量也是有所脾益的。另外,这些设施比较容易出现拥堵状况,学校采取的分时上课分时就餐等方法,有一定效过但未能解决根本问题。
总结而论,江苏大学的物联网信息化管理仍然处在起步尝试的阶段,引进了许多时下普适的信息管理方式,但缺乏特色,缺乏自主创新的精神,在物联网智能校园管理上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3、建议和发展方案:本方案集思广益,既借鉴了其他学校先进的信息管理模式,也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采纳了江苏大学各级本科生、研究生、教师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1、完善整个校园水电能耗的物联网智能管理调度系统,这个系统需要软硬件双方面的支持。首先,要完成所有硬件设施安装,即给每个可能发生浪费的环节都装上传感器,监督每一分水每一分电的流向,给所有给水管网、变电所装上传感器,实时监控这些关键位置的水电流量,一旦发现异常,可以立即派人修理,以防止出现更大的损失。再之,为建设绿色校园、贯彻低碳理念,我们可以在教室、走廊安装上高灵敏度红外加光敏的节能开关,实现“人来灯开,人走灯灭”。在这样一个由数不甚数的传感器所联系的万物互联的状态下,整个校园的能源消耗细节尽收眼底。这样的管理系统在建立初期的投资会比较大,但从长远来看,既节约了资源,又可以防患于未然,使一些潜在的威胁无所遁形,有百利而无一害。
2、完善网上报修机制,让在校大学生更多地承担起公共责任,发现问题后很方便的就可以通过网络报修,不管是教室的椅子、灯、投影仪,还是水管漏水、热水灌水机故障等等都可以。学校后勤部门实时监控网络报修平台,对报修信息进行及时的处理并反馈。
3、食堂、澡堂进行流量监测,让所有大学师生通过网络就可以实时了解各个食堂各个浴室在每时每刻的拥挤,避免了这些公共服务设施的拥堵现象,提高这些设施的运行效率。
4、校园生活必要缴费充值查询等功能通过网络管理进一步简化,让师生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搞定这些生活中的琐碎。
1.概述
配电/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担负着电能转换和电能重新分配的繁重任务,对电网的安全和经济运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变电站的安全运行与否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正常生活。因此,保证变电站的安全运行是各级电力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
近年来,由于老鼠、蛇、虫引起的事故很多,故防止鼠蛇灾害是保证变电站安全运行、提高供电可靠性的重要因素。变电站防小动物工作虽然是一项简单的维护检查工作,但是具有特殊性、长期性和复杂性,为加强防小动物管理,保证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进一步完善变电站的防小动物措施,共同营造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
2.优势分析
所开发驱鼠设备均利用专业的电子技术设计和经过科学界对鼠、蛇类的多年研究,研制出能够产生超声波和振动波的装置,该装置所产生出的超声波和振动波能够有效刺激并能够导致鼠、蛇类感觉到威胁及不安。设备研究做到无毒无害,不产生二次污染。第一,通过新型技术的研究应用防止小动物进入变电站,减低动物尸体短路事件发生,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通过先进物联网技术的使用,达到对物联网技术及特点的了解,为今后更好的运用ZigBee技术建立实践基础;第二,安装使用便捷,即装即用;第三,产品无毒无味,不会杀死害虫,不产生二次污染;第四,多重功能结合使用,持久性好;第五,远程提示功能,方便工作人员日常管理。
3.关键技术介绍
3.1 ZigBee智能捕鼠器
通过科学研究老鼠、蛇的在室内的运动习惯,利用老鼠喜好钻洞、喜好阴暗的生活特点为其量身定制了一个“黑洞”,放置在老鼠日常运动轨迹的必经之路,进行捕杀。设备使用机械原理达到目标,捕捉猎物后会发送信息告知后台系统,提醒工作人员处理现场。
3.2 具有低功耗的ZigBee节点续传技术
考虑到系统设备需采用电池供电或太阳能板供电的特殊性,所设计zigbee续传技术必须具备低功耗功能,且在常态下可休眠。该技术减少现场布线施工,提高智能化管理水平,
3.3 ZigBee组网技术介绍
ZigBee是一种低功率无线电通信的开放标准,包括强大可靠的网络协议,安全服务和应用层,以确保设备间的互操作性。ZigBee是随着工业自动化对于无线通信和数据传输的需要产生的,ZigBee网络省电、可靠、成本低、容量大、安全,可广泛应用于各种自动控制领域。
由于ZigBee设备易于安装和维护,既可靠又安全,并能够提供较长的电池寿命和高度可扩展的网络,同时可满足嵌入式设备较高的成本控制要求,ZigBee标准越来越多地被用于链接设备到设备的传感器和控制应用程序。
3.4 系统智能化设计
系统设备采用全电子便携式设计,与传统的驱鼠驱蛇设备不同。系统子设备内嵌太阳能板或用电池供电,电路设计有遥控、遥信、遥测功能。
1)安装便捷,设备均可独立工作,符合多种使用场合;
2)各个设备可搭建组成系统实现集中控制,实现远程管理;
3)设备使用不影响生态环境,系统主要破坏动物的生活习性,增加动物的烦躁,阻止进入或迫使其离开;
4)具有双重保护,对于已经进入站内的蛇鼠通过捕鼠器捕捉,以免造成电力事故;
5)有远程提示,当有动物被捉,系统立即通知管理员清理现场。
4.技术应用的实施方案
快变电站防小动物入侵布防系统是以主动驱赶以老鼠为主要对象的电子布防设备,有效提高防范手段,不再单纯依靠传统方法降低动物短路事故发生。
实施方案:
选择一个变电站作为试点应用,完成系统的研究及测试工作,并在开关站内成功试运行3个月以上。由于设备均为便携式设备,无需安装,操作非常方便。
无线控制器是系统的核心,内置有无线通信模块可通过无线信号控制驱鼠器、驱蛇器、捕鼠器的工作,接收来自各测点的ZIGBEE无线数据,通过网络或GPRS通道向后台管理软件提供测点的数据信息。由于采用的无线通信技术支持自组网,因此一个控制器可以接收和管理多个节点,并且可以实现即插即用,具备很强的扩展性。用户可以方便的增加,减少,更换集中器而不需要进行任何配置,使用方便灵活。无线控制器采用intenet网络与后台服务软件通信。
无线集中控制器有两个作用:
1)布防、撤防数据上传到服务软件;
2)监测现场其他设备工作状态,并根据遥控器控制信息启动与停止现场相关设备。
控制器是一个具有非常强可扩张性的平台,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内置模块采用目前国际先进的ZigBee技术,一切符合zigbee标准的设备均可接入;
2)无线控制器嵌有4个路由器接口,在本系统中未使用,作为预留端口,可以方便客户接入其他网络设备,比如摄像头、遥信量等。
这里提到的ZigBee模块符合国际FCC 15C认证,对现场设备没有电磁干扰,也不会对人体造成产生伤害。
基于计算机组态技术和Web查询的应用系统。多个测温接收终端以以太网络或GPRS的方式将数据发送到远程计算机控制主机。主机以组态的方式显示各测点的实时数据,历史数据,报警信息等。软件对所接收到的温度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超过警戒的温度或探头故障则即时报警。如果系统有GPRS短息报警单元,可以通过短信方式通知工作人员。显示功能:具有显示功能,显示菜单为中文菜单,友好的人机界面,操作便捷。
操作功能:在操作软件中我们设计了输入输出显示界面、运行状态显示界面、告警显示界面、历史记录显示界面、参数设置显示界面,通过显示界面能快速清晰的知道设备的运行状态、历史记录等,同时根据参数设置界面对相关参数进行设置来灵活配置系统报警门限,及数据采样间隔。
在物理范围内不能通信的设备间,可以增加ZigBee无线组网单元,来使设备间可以进行有效通信。支持动态路由,动态路由是指网络中数据传输的路径并不是预先设定的,而是传输数据前,通过对网络当时可利用的所有路径进行搜索,分析它们的位置关系以及远近,然后选择其中的一条路径进行数据传输。在我们的网络管理软件中,路径的选择使用的是“梯度法”,即先选择路径最近的一条通道进行传输,如传不通,再使用另外一条稍远一点的通路进行传输,以此类推,直到数据送达目的地为止。
在实际工业现场,预先确定的传输路径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或者因各种原因路径被中断了,或者过于繁忙不能进行及时传送。动态路由结合网状拓扑结构,就可以很好解决这个问题,从而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每个配电房/变电站安装一个集中控制器和若干驱赶动物设备,设备常态为布防状态,也就是正常运行。运行状态下由于设备会发出震动和细微的噪音,当工作人员进入现场时需要人为或自动撤防。在工作人员离开现场后设备应恢复到布防状态。
集中控制器具有延时布防功能,防止人为关闭后未打开致使防护失效。当系统被关闭后,集中控制器自动监控关闭时间,若超过12小时未打开设备,集中控制器将自动恢复到系统工作状态。
5.结论
在当本文设计的基于ZigBee的远程监控系统,系统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数据传输可靠,能根据要求显示监测数据,并对现场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实现了变电站的自动化控制,不仅节约了人力和能源,而且减少了事故,保证了变电站的安全,提高了生产效率。该系统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可推广应用至其他工业现场及环境监测现场中。
将ZigBee技术应用于变电站远程监控系统,为变电站的自动化管理开辟了新的道路,相信随着ZigBee协议的不断完善,ZigBee技术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
参考文献
[1]林方键,胥布工.基于ZigBee网络的路灯节能控制系统[J].控制工程,2009,16(3):324-326.
两会热点议题造就黑马集中营。在国企国资改革主题上,以新黄浦、新世界、棱光实业、上海九百、徐家汇为代表的上海国资概念股,以华帝股份、粤水电、佛塑科技、广弘控股为代表的广州国资改革概念股风生水起。在自贸区主题投资上,以渝开发、迪马股份、重庆港九、重庆路桥为代表的重庆自贸区概念股变现最为出彩。受互联网金融首度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驱动,以欧普钢网、物产中拓、深圳华强、上海钢联为代表互联网金融概念股,以新国都、天喻信息为代表的电子支付概念股涨停如潮。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桩”点中国――星星充电北京站启动仪式
借助互联网技术、思维和资源共享的众筹模式,一直难以突破市场瓶颈的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日前迎来重要变革。10月23日,由万帮充电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星充电”)主办的“桩”点中国北京站仪式正式启动。同时,星星充电与EVCARD分时租赁、北京住总集团举行了签约仪式,这也标志着星星充电“桩”点北京迈出了实实在在的第一步。
万帮新能源投资集团、星星充电董事长邵丹薇表示,“桩”点中国为星星充电完善全国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的品牌项目,星星充电计划三年内完成100个城市的进驻,北京为星星充电“桩”点中国计划的特大城市站,同时也是苏州之后的第二个“桩”点项目。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沈进军对此指出,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的完善必将大大加速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希望星星充电尽快扩大市场份额,助推新能源汽车普及工作。
作为国内领先充电桩运营服务平台,万帮充电设备有限公司近年致力于利用互联网思维促进充电设施全国普及和推广,打通整个电动汽车产业链。
实际运营模式是,通过星星充电APP+城市智能充电运营平台整合全国所有自营、合营的中小充电桩运营群体,为其提供统一支付、交易管理、运营维护,并向最终用户提供快捷搜索、线上状态查询、车联网等服务的大型B2B2C互联网机构。
与以往的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路不同,星星充电在全国首创“众筹建桩”模式,这为我国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开拓了一条新的路径。
关键词:新能源;人才开发;激励政策
Key words: new energy;talent development;incentive policy
中图分类号:F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2-0060-03
0 引言
一直以来,能源问题都严重制约着人类发展,全球众多国家已经高度重视并关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问题。在我国丰富的天然资源和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的背景下,国家给予了大量扶持及政策支持,并且技术利用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因此新能源领域发展空间十分巨大。人才成为了当前新能源产业发展最为紧缺的资源,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必不可缺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但目前存在多方面的不足:①人才培养方面远远滞后于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②人才引进方面缺乏相应的手段和政策支持;③人才使用方面面临着人才大量流失的窘境。本文针如何有效开发新能源行业人才,改善高素质人才严重短缺现状,提出若干应对策略。
1 新能源行业人才开发的内涵及意义
新能源行业人才开发主要包括育才、引才、用才三个方面,通过完善的人才培训制度,科学的人才引进标准,优越的人才配置体系来实现人才的资源配置、素质提升、能力利用、开发规划及效益优先等,满足新能源行业发展对人才的渴求。目前,我国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核电产业均实现了高速增长。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增长仅次于德国、美国、西班牙和印度,居世界第五位。太阳能产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一,生物燃料发展也初步形成规模,特别是以粮食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目前,新能源占能源生产总量比重达12%。相对于我国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人才的匮乏成为制约新能源企业和整个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健全新能源人才开发途径尤为重要。通过人才开发提高新能源行业的科技水平,进而提升实际的生产力和竞争优势,是我国在战略资源上领先于世界的重要契机。
2 目前新能源人才开发存在的问题
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没有形成有效的人才储备,对高素质专业人才开发不善,使得推动这个行业前进的人力资源捉襟见肘。人才短缺现象存在于整个新能源行业,严重阻碍了我国新能源行业健康发展。很多人对新能源这一新兴行业缺乏认识,从就业前景及个人职业规划考虑,缺乏足够的吸引力。现阶段尚未建立起专门的新能源人才市场,人才与企业之间的配置很低效。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性以及社会或个人的影响因素,加重了新能源行业人才匮乏的现象。
2.1 人才培养滞后于社会需求
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在人才培养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研发力量不足。国家设立的培养院校和科研院所基本针对于传统专业人才培养,新能源学科的建立和投入非常少,没有专门的机构、实验室和培养体系,只有一些研究项目和课题组。部分新能源企业出于无奈只能自主培训,但往往为了追求短期利益,没有系统深入学习。二是自主研发技术很少。现阶段,我国大多数的新能源技术及科技成果,或多或少来源或借鉴于国外领先国家,缺乏自主研发技术和高端技术,缺乏竞争力和自有独立性。三是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现阶段,我国从事新能源开发利用相关研究的专家很少,不管现有人才的深造,还是后续人才的培养学习,都需要新能源行业的专家和领头人。现阶段,我国教育对新能源行业没有过多重视,人才培养没有给予发展,高校中只有少数开设了新能源专业,招生人数有限,加之部分学生选择出国和继续深造,使得真正进入新能源行业的毕业生少之又少,培养规模和需求规模形成鲜明对比。
2.2 缺乏人才引进手段和激励政策
新能源行业作为一个新型行业,企业仍然采取传统的人才引进方式,没有制定适合于新能源行业特征的人才引进方式,不能达到新能源行业对人才速度快、层次高的要求,人才引进方式存在缺陷。为促进新能源行业发展,国内出台的一系列条令和政策,主要集中体现在财政补贴、上网电价优惠、技术支持三个方面。国家出台的财政扶持政策,包括税收减免、建立专项资金等来重点扶持新能源的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方法》明确规定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的超出部分由全体电力用户分摊的原则;另外,国家设立了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鼓励学者投身于可再生能源的研究,相关企业也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鼓励企业家加大投资力度。总体来说,国家针对新能源行业的政策主要集中在产业引导、财政扶持和技术支持等方面,但在人才引进方面缺乏相应的政策和计划,缺乏整体性和规划性,对新能源人才的引进完全随机,数量有限。
2.3 企业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新能源行业人才流失问题主要原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行业之间缺乏管制。在新能源行业人才紧缺的情况下,企业为了获取高层次技术和高素质人才,不可避免存在恶性人才竞争,不顾一切地挖夺人才。二是企业没有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没有明确员工的职业规划。当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健全,企业组织结构不尽合理时,员工难以适应,看不到发展,因此选择更好的平台。三是企业缺乏有效的管理方式。如果一个企业的薪酬机制不够合理,绩效评估缺少成效,则无法对优秀员工进行有效的激励和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人才竞争力,造成部分人才的不满而另谋发展。
3 新能源行业人才开发的对策和建议
3.1 国家和企业应加大对新能源人才的培养
从新能源行业外部环境来讲,新能源行业发展首先要探索市场需求,研究新能源行业的专业发展。国家新能源专业指导委员会和国家教育部在探讨研究之后,确定该行业相关专业的发展规划,健全新能源学科建设,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和实施方案。
根据新能源行业的发展需求以及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对新能源的设置招生规模进行调研、论证,提出意见和建议;人才培养期间,进行专项训练,并提供合适企业的校外实习机会;大力推行新能源从业资格职业证书制度的建设;加大对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建设。各高校开设相关紧缺专业,贯彻本硕及相应的职业教育,将新能源人才培养纳入到高校未来的教育规划中。
从新能源行业内部环境来讲,企业是人才落脚点。员工进行二次培训后才能安排合适的工作岗位,因此,根据人才自身特质和企业发展需求,对员工进行相应改造和培训,方可快速高效地获取相应高层次人才。随着新能源行业技术的不断更新,需要对现有人员进行实时培训,包括外派学习、出国深造等等。
新能源行业相关专业对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要求都很高,企业加大投资力度,加强校企合作,实现学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的用人需求紧密相关。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对员工进行目标培训,注重具体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能力,培养出适应工作要求的高绩效员工,同时提高了员工对本企业的忠诚度,减少人才流失。
3.2 出台人才引进激励政策和创新人才引进手段
高素质人才资源保障了新能源行业的高速发展,人才引进关系到我国新能源行业能否跟进世界高层次技术,甚至超越。新能源行业人才引进极为重要,必须出台人才引进的激励机制,创新人才引进手段。从人的经济需求和心理需求考虑,新能源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形,利用企业有限资源,给予员工合适的薪酬福利和员工实现自我价值所需的尊重、荣誉和被需要感,努力创造吸引人才的条件。因此,新的人才激励机制要求:树立新能源高素质人才的标准;健全人才引进激励机制,从薪酬和福利入手,给予新能源行业人才一定的奖励,通过适时适当的非物质条件激励引导员工;政府应加大公众投入,提高对人才引进的支持。传统层面的引进渠道多以“面试”和“知识考试”为主,但新能源行业发展不同于传统行业,自身行业特色较为明显,人才引进渠道可借鉴传统行业却不能完全照搬,因此,为了更好地帮助新能源行业引进高素质人才,新能源企业必须开发新的渠道,尝试新的引进方式,创造性地引进人才。可以加大招聘力度,在社会招聘网站上加大宣传吸引有志之士;可以在企业内部通过选拔来培养专业人才;鼓励企业自有员工介绍行业内朋友或熟人加入公司;通过临时聘用和钟点雇佣的方式召集人才等。
3.3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建立良好的评价与沟通机制
企业文化重要性不言而喻,既是企业的灵魂,也是员工自我价值的参照,在人力资源紧缺、人员流动性高的新能源行业更是如此,企业文化建设工程是全体人员参与的一项系统性工程。围绕行业要求和自身实际,落实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有助于增加员工的认同感,提高企业凝聚力,使公司取得高水平、高效益的发展,营造出适合员工发展满足员工期待的工作环境。
企业应根据新能源行业特点,建立基于员工日常工作表现和实际业绩相结合的绩效管理评价体系,建立适合于员工发展的职业规划,让员工感受到企业发展与自身价值实现的统一。评价指标包括企业员工的品行、知识和能力,在评价机制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薪酬评价体系。采取宽带薪酬的方式,使工资的级别减少,资历对工Y来说不再是决定性因素,而是业绩与薪酬挂钩,有利于企业员工之间的良性竞争,形成更好的工作氛围,对于员工更具有吸引力。
企业要加强同员工的沟通,关心员工的思想问题、业务状态甚至生活困难,帮助员工了解自己的工作职责、目标使命及职业规划实施,向员工展示企业的发展情况和实力,使员工与企业达到信息共享,对企业更有信心和归属感。
4 展望
4.1 使用价值展望
对新能源行业人才开发所提出的对策和建议,都是基于新能源行业自身的特点,深入分析人才开发,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得出适用和高效的改进方法。不管是国家层面的人才激励政策,对高校和教育部门的招生培养建议,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建立良好的评价与沟通机制的建议,还是政府出台扶持新能源企业的政策,都考虑到我国对新能源行业的重视以及资源限制和具体国情,更符合行业发展需求和岗位人才要求。
4.2 效益价值展望
站在行业或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的角度提出的建议及对策,满足了员工自身职业规划和自我价值实现,让更多高素质人才对新能源行业有所了解,乐于加入新能源行业,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大量培养和新能源行业的高待遇都会缓解新能源行业人才严重匮乏的情况。
5 结语
文章针对新能源行业专业型人才严重匮乏和缺失的情况,将人才开发活动分为引才、育才和用才三个方面的内容,在国家和企业对新能源行业的强烈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对每个环节存在的制约新能源发展和人才匮乏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相应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对策与建议。文章对问题的分析仅从理论层次入手,缺乏实际数据支持,未来将会在此方向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于迎春.新能源行业人才开发体系构建研究[D].天津大学,2011.
[2]张钦,周德群,张力菠,闾浩.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研究[M].科学出版社,2013.
中图分类号:TM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9-0163-01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已向世界公布了自己的减排目标和计划,为此,加快实现我国能源结构调整与转型,发展包括可再生能源在内的新能源,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可再生能源电力高比例接入电网成为必然趋势。作为一种重要的技术解决方案,微电网(micro-grid)被提出用于解决可再生分布式能源的接入和管理问题。
1 微电网概述
微电网是一种由负荷和微电源共同组成的系统。它可同时提供电能和热量。微电网内部的电源主要由电力电子器件负责能量的转换,并提供必要的控制。微电网相对于大电网表现为单一的受控单元,并可同时满足用舳缘缒苤柿亢凸┑绨踩方面的需求。当微电网与主网因为故障突然解列时,微电网还能够维持对自身内部的电能供应,直到故障排除。
微电网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1 独立性
微电网是一个由多元件组成的小型独立系统,能很好的操控,可以不受外界干扰单独正常自控运行。
1.2 互动性
微电网运行控制在采集分布式单元信息的基础上,实现了配电网、微电网、控制器间的互动通信。
1.3 多元性
微电源构成多元化,有热电联产燃气轮机、柴油机等高效低污染电源及风力、光伏发电单元。负荷类型多元化,有敏感型、非敏感型,可控型、非可控型等。
2 国外微电网发展现状
美国在世界微电网的研究和实践中居于领先地位,拥有全球最多的微电网示范工程,数量超过200个,占全球微电网数量的50%左右。美国权威机构CERTS(Consortium for Electric Reliability Technology Solutions)最早提出微电网概念,CERTS在其微电网概念报告中,对微电网的主要思想和关键性技术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引入了使用电力电子技术的控制方法并形成了特色的对等控制思想,具有代表性的工程有2001年威斯康星大学麦蒂逊分校微电网示范工程,2005年北部电力微电网第一示范工程等。
日本是亚洲研究和建设微电网较早的国家,日本拥有全球最多的海岛独立电网,因此发展集成可再生能源的海岛微电网,替代成本高昂、污染严重的内燃机发电是日本微店发展的重要方向和特点。
欧洲1998年就开始对微电网开展系统的研发活动。目前欧盟在微电网分布式电源模型建立、本地黑启动、基于的控制、孤岛互联等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相继建设了一批微电网示范工程,例如希腊基斯诺斯岛微电网示范工程、英国埃格岛微电网示范工程。
3 我国微电网发展现状
我国虽然在发展微电网方面起步较晚,但由于微电网正好能解决我国规模大电网规模过大、新能源整合效率低的问题,所以近年来国家相继在这一领域投入大量精力。许多高校以及科研机构陆续加入研究分布式发电以及微电网技术的行列,其中含风力、光伏发电、储能元件的多能源微电网系统的运行控制技术成为研究热点。“973”、“863”等国家科技项目开始大规模的推动微电网核心技术的开发与研究。浙江南麂岛微电网工程想要解决海岛电力供给难的问题,使得海岛在能源方面规划的更加合理,使其居民能够放心安全的用电,吐鲁番运用新能源来进行发电的这一微电网项目在我国已经正式开始进行了。
4 我国微电网发展展望
微电网是我国电力体制改革下鼓励新能源发展、提高电力系统可靠性和促进节能减排的新业态。
2015年7月中国国家能源局《关于推进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我国微电网的主要发展方向。
(1)《意见》强调,新能源微电网代表了未来能源发展趋势,是推进能源发展及经营管理方式变革的重要载体,是“互联网+”在能源领域的创新性应用,对推进节能减排和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能源微电网是电网配售侧向社会主体放开的一种具体方式,符合电力体制改革的方向,可为新能源创造巨大发展空间。
(2)《意见》明确,新能源微电网项目可依托已有配电网建设,也可结合新建配电网建设;可以是单个新能源微电网,也可以是某一区域内多个新能源微电网构成的微电网群。鼓励在新能源微电网建设中,按照能源互联网的理念,采用先进的互联网及信息技术,实现能源生产和使用的智能化匹配及协同运行,以新业态方式参与电力市场,形成高效清洁的能源利用新载体。
参考文献
[1]刘志勇.微电网建模仿真研究及平台开发[D].湖南大学,2010.
[2]王成山,周越.微电网示范工程综述[J].供用电,2015,01:16-21.
[3]关于微电网你应该了解的几个小知识[J].供用电,2015,0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