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战略模板(10篇)

时间:2024-01-22 15:08:2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智慧城市战略,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智慧城市战略

篇1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相互促进,互联网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改变着社会的生产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我国受互联网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深,已经成为网络大国,但在自主创新方面相对落后,人均带宽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目前,经济形势错综复杂,支撑互联网发展的要素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处于结构调整阵痛期、增长速度换挡期。

我国的发展仍处在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稳增长的同时,推动发展应该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向更多的依靠创新驱动转变,从国际产业分工中低端向中高端提升。

我国发展的资源约束趋紧,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严重,危及人民生存和民族延续。节约资源、修复生态、治理污染、保护环境成为紧迫任务。

信息资源正日益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宝贵的社会财富,信息掌握的多寡成为一个国家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目前,智慧城市已经融合社会、文化、历史、经济、产业等因素,向更加全面的方向发展。

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目标

建设智慧城市的战略目标是网络基础设施基本普及、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经济全面发展、网络安全保障有力,信息服务全面丰富,网络文化繁荣发达,人才队伍素质高,双边、多边的国际交流活跃。

信息流引领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提升信息采集、处理、传播、利用、安全的能力,更好地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

城市智慧发展的总体架构

城市智慧发展的总体架构涵盖城市的所有方面:人、财、物、天、空、地、工、农、商、学、警,涉及地面、空中和地下,实体与虚拟;感知他们,分析他们,顺应他们,调节他们,控制他们。

城市智慧发展的总体架构可以分为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五位一体建设、四化同步发展、智能生态城市等层次;涵盖政府、企业、社会、社区和家庭(见图1)。让整个城市,尤其是城市的基础设施融入生态系统。

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方针

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方针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推动企业加快技术创造、提升精准管理水平,完善设备折旧等政策,增强传统产业竞争力。

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积极稳妥地推进,着力提升质量。

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重点

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重点是促进信息消费,建设生态文明。

促进信息消费

从需求方面施策,从供给方面发力,构建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把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主要着力点。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来提高消费能力,逐步完善消费政策,培育消费热点。

扩大服务消费,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各类服务机构,重点发展养老、健康、旅游、文化等服务,落实带薪休假制度。

促进信息消费,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加快发展第四代移动通信,推进城市百兆光纤工程和宽带乡村工程,大幅提高互联网网速,在全国推行“三网融合”,鼓励电子商务创新发展,维护网络安全。

开展公用设备设施的智能化改造升级,加快实施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水务、智慧国土、智慧物流等工程。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共同参与智慧城市建设。

在国务院批准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额度内,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考虑安排部分资金用于智慧城市建设。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募集资金用于智慧城市建设的企业债。

建设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着人民的生活,关乎民族的未来。应该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当前,雾霾天气范围扩大,环境污染矛盾突出,应该实行区域联防联控,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

加强水污染、土壤污染治理,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防沙治沙、水土保持、石漠化治理、湿地恢复等重大生态工程。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探索建立跨区域、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行动

切实改善城乡规划

建设智慧城市要搞好规划。当前我国的城市规划过分重视城市的功能分区,建设工作区、居住区。需要淡化城市功能分区,以产业用地和居住用地为重点,积极引导混合用地;强调土地的混合利用,综合开发,创造综合的、多功能的环境。

加强城镇化管理创新和机制建设。提高城镇建设用地效率,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保护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避免千城一面。

规划建设综合功能社区,把工作和居住、购物等活动场所有机地组合在比较紧凑的地区,重新规划城市交通体系,协调运用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等交通工具。通过道路、轨道交通和通信电缆与电磁波的“流动空间”构建城市体系,形成多中心、“紧凑型城市”的空间结构。

努力转变发展方式

优先发展生产业,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示范建设,依靠改革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发展保险、商务、科技等服务业。

设立新兴产业创业创新平台,在新一代移动通信、集成电路、大数据、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赶超先进,引领未来产业发展。

大力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的消耗强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

深化改革创新驱动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区别情况,分类推进,抓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举措,力求取得实质性的进展,释放改革红利。

篇2

引言:智慧城市属于一种新的城市理念,其在城市建设中融入了信息技术,使得城市发展变得更加智能化、信息化,逐渐形成了一种高级化的城市形态。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不仅是缓解“大城市病”,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城市经济发展建设的“倍增器”。当前,智慧城市的不断发展,逐渐转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推动城市的健康持续发展,而且还有利于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节能减排的发展目标,这对我国产业革命的新一轮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有着极大的帮助。

一、智慧城市建设中的理论思考分析

1.1是城市经济发展实现转型的“转换器”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各行业领域开始朝着高新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方向发展,将信息化作为引导,结合自身的知识优势,改革和升级产业结构,不仅实现了自身的高速发展,而且还带动了城市的发展与进步。智慧城市建设使得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都发生了重大改变,是当前城市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其中主要体现在新型要素方面。

首先,新型要素主要就是城市发展中的要素发生了改变,更加关注人的发展,将人看作是城市发展建设的基础,发]信息所具有的引导作用和资本后盾,实现快速发展[1]。

其次,新型特征主要就是城市内涵发生改变,通常包括经济的持续发展、舒适安逸的生活以及智能化和信息化的管理等。

最后,内容更新,主要就是城市发展的基本内容发生改变,体现着与传统城市之间的差异,更加关注城市环境和经济的发展建设。总的来说,智慧城市建设更加注重信息化的发展,如图1所示。

1.2是工业化、信息化以及城镇化融合发展的产物

在信息化发展中,城市在各项工作的相互推动、相互协调下逐渐发展形成一种整体形态,如图2所示。城镇化在信息化发展中具有很大作用,能够作为一种载体形式促进城市朝着信息化方向迈进。分析城市发展的各个阶段可以发现,工业化和信息化在城市建设中有着重要的角色,通过相互协调发展推动城市的进步和发展。而且信息化还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影响城镇化发展中的生产工作,并且产生极为广泛且持续的影响效果,逐渐改变着城市的演变速度和空间发展结构[2]。同时,在城市居民生活、城市经济和治理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改变作用。

总之智慧城市可以说是工业化、信息化以及城镇化融合发展的产物,我们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应该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加强信息化发展中的基础建设,推动城市又好、又快的向前发展。

二、智慧城市发展建设中的战略选择分析

2.1政府和市场相结合

政府作为有形的手,市场作为无形的手,它们二者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可以同时发挥出政府所具有的引导作用和市场所具有的调节作用,尽可能的减少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阻碍。首先,应该高度重视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掌握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通过市场上的竞争机制和供求关系等优化各项资源,顺利完成各项建设工作,在实现技术创新发展的同时,加快智慧城市的前进步伐[3]。其次,充分发挥出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引导作用,结合市场发展情况制定科学的金融政策和产业政策,创造一个健康的政策环境,引导智慧城市中技术和人才等要素的发展。

2.2推动技术创新和完善法律规范

由于智慧城市还属于一种相对较新的城市形态,当前的智慧城市建设还处于一种探索阶段,所以会面临着很多来自于信息安全、技术以及市场等方面的风险。在具体建设中,要想促进智慧城市更好的建设和发展,首先就应该处理好技术标准和法律规范的建设工作。根据市场发展的具体状况,将政策有效的融入到城市发展中去,实施各项智慧项目,实现信息标准和技术标准的建设工作。

此外,政府还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针对城市发展现状制定合理的法律规范,推动法律建设的发展进程,加快法制化的发展建设步伐,为智慧城市建设营造一个健康的法制环境,确保城市建设工作能够正常、有序的展开。

2.3实现金融和技术的创新发展

在智慧城市的有关工作中,应该要注重金融和技术的创新发展,将金融资本和技术资本进行有机结合,发挥民间资本和民营企业在城市建设中的推动作用,使得智慧城市建设更加方便、快捷。在具体的建设中,有效做好金融创新和技术创新等工作,并且实现良好的对接,促进城市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首先,在技术创新中,需要加大技术研发方面的工作力度,加快服务平台方面的建设工作,将企业与科研机构、各个企业更加紧密的联系起来,实现技术的创新发展,为智慧城市提供更加优化的创新环境[4]。而在金融创新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加大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方面的发展力度,将智慧城市中存在的技术创新风险进行分散,增强金融服务的水平,不断完善企业的融资体系和发展结构,使得企业拥有的融资渠道更加广阔,通过企业发展带动智慧城市实现更好的发展。

三、结论

总而言之,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智能城市和数字城市日渐发展成熟,再加上信息化的推动,逐渐形成了智慧城市这种新的城市形态,其作为一种城市发展理念,在城市建设和规划中具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智慧城市有关建设工作,同时发挥政府和市场方面的引导作用;推动技术创新和完善法律规范;实现金融和技术的创新发展,推动智慧城市更好、更快发展。

参 考 文 献

[1]辜胜阻,王敏.智慧城市建设的理论思考与战略选择[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05:74-80.

篇3

中图分类号: F299.24;F49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01.078

1智慧城市理念

“智慧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新理念,是2008年底由美国IBM公司在其的《智慧的城市在中国》白皮书中提出的,智慧城市简单来说就是“智能+互联+协同+创新”。

2 中外智慧城市建设的经验启示

一是前瞻性的政府决策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二是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保障;三是广泛的物联网应用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支柱;四是充分的资源整合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

2.1前瞻性的政府决策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

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管理模式与传统的城市完全不同,同时,物联网产业是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在此形势下,发展智慧城市就需要政府具有战略眼光,深入了解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的最新情况、准确把握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结合自身城市的实际,确立通过智慧城市建设促进城市转型升级的战略思路。

2.2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保障

从国内外的情况看,建设智慧城市必须要有相对完善的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完善的信息通讯基础设施作为保障。智慧城市的特点之一就是互联互通,完善的有线、无线网络作为信息传递的通道,可为信息传递提供无缝对接。同时,智慧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除了信息通讯基础设施外,城市的物理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和商业基础设施都需要进行智慧化发展,使城市中各领域、各子系统之间协调发展。因此,建设智慧城市必须要有完善的城市信息科技基础设施。

2.3广泛的物联网应用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支柱

智慧城市是全面感知、互联互通的新型城市,物联网为智慧城市的实现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物联网与各种社会信息的融合应用是实现“两化”融合、改善民生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从国内外先进城市的经验看,都是运用物联网技术加大产业、民生、政府管理的应用力度,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2.4充分的资源整合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

智慧城市建设涉及面广,如,政府要进行前瞻性的规划,引导和扶持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将科技成果进行产业化的应用;电信、通讯部门要提供新一代的网络支持服务;医疗系统、教育系统等社会公共服务部门要为智慧科技的应用提供相应的支持等。同时还要推动智慧城市研究机构、专家咨询系统和知识支撑体系的建立,打造“智慧城市论坛”,加强和深化智慧城市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与创新,推进建设智慧城市的经验交流和分享,充分挖掘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的集体智慧,实现全社会的智慧联动。

3吉林省建设智慧城市的思路对策

一是着力以新兴智能产业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二是加大智能产业研发及科技成果转化力度;三是加强智能产业科技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力度;四是大力推进智能科技与生产业结合。

3.1着力以新兴智能产业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吉林建设智慧城市要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相关智能产业为依托,将智能产业发展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载体,以智能产业发展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从根本上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3.2加大智能产业研发及科技成果转化力度

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以物联网、云计算、智能电网、移动互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等为代表的新兴智能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代表着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吉林现在已经聚集了包括吉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等在内的一批物联网研发机构,在云计算、射频识别等领域取得了全国领先的技术成果。吉林应抓住国家大力鼓励物联网发展的战略契机,大力鼓励科研院所和企业在物联网传感器制造、云计算及系统应用等方面开展研发,推进RFID 技术研发。加快吉林物联网工程中心项目建设,推动产学研用合作,加快物联网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实现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相互促进。

3.3加强智能产业科技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力度

物联网、云计算等智能产业科技与传统产业的融合,能够使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与组织形态发生变革,传统企业的商务模式不断创新,带来产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吉林已形成了电子信息、机械制造、汽车制造、制药、食品饮料、造纸、化工等传统支柱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用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手段加快企业生产过程和业务流程的信息化改造。要大力推进信息化、智能化与传统产业研发设计的融合,推进信息化、智能化与产品构成的融合,推进信息化、智能化与生产过程控制的融合,提升企业的生产制造能力与制造效率,提高传统产业的竞争力。

篇4

一、引言

当前许多城市正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如何不断提高城市发展水平和产业竞争力,全面提升城市生活品质,解决城市发展中的交通、能耗、安全等问题,成为了当局者只要思考的问题。而“智慧城市”的提出顺应了当前全球先进城市发展演进和技术变革的时代潮流,是城市信息化进程中的前沿理念和探索实践,是我市发展与转型的客观要求,是提升城市品质和竞争力的必然途径,也是我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

“智慧城市”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以智慧基础设施为支撑,以信息技术高度集成,信息资源深度开发和应用智慧化为主要特征,以智慧产业、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生活等为重要内容的城市科学发展新模式。建设“智慧城市”,对于解决我们当前面临的一系列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城市化和信息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立足我市实际,分析了“十三五”期间“智慧嘉兴”建设面临的形势,提出今后几年“智慧嘉兴”建设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重点对我市未来智慧基础设施、智慧应用领域、智慧产业发展、智慧支撑体系等方面进行认真谋划,使规划更具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二、国内研究现状

“智慧城市”近两年显然在中国获得不少地方政府的认同。目前,北京、上海、宁波、深圳、无锡、武汉、南京、佛山、昆明、成都等国内城市已纷纷启动“智慧城市”战略,意在抢占先发优势。这些城市的相关规划、项目和活动渐次推出,进入了我国智慧城市的第一梯队。北京在城市信息化的建设上提出要瞄准建设国际城市的高端形态,从建设世界城市的高度,加快实施北京城市的发展战略,以更高标准推动首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上海市的基础网络建设已全面提速:上海至全球的互联网带宽提升到140G,成为国内首个T级别的城市;上海已率先建成公共物联网统一接入管理平台,为全市的物联网发展和在世博会中的应用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宁波市政府将重点对智慧技术和产品研发、智慧应用系统试点示范工程、智慧产业基地创建、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到2015年,建成一批成熟的以智慧物流、智慧制造、智慧贸易、智慧能源、智慧公共服务、智慧社会管理、智慧交通、智慧健康保障、智慧安居服务、智慧文化服务等为重点的“智慧城市”应用体系,形成网络数据基地、件研发推广产业基地、智慧装备和产品研发与制造基地、智慧服务业示范推广基地、智慧农业示范推广基地、智慧企业总部基地等六大智慧产业基地。在全市开展“三网融合”示范小区建设,并鼓励电信运营商与广电企业在网络基础设施、业务内容、商业模式等方面开展合作,推进深圳数字家庭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深圳还将大力推进光纤接入网、下一代互联网建设,推动通信网络IP化、宽带化、全光化。

智慧城市是一个全新的理念,其核心特征是将信息资源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再创发展新优势。“智慧城市”可运用于城市公共安全、制造生产、环境监控、智能交通、智能家居、公共卫生、健康监测、金融贸易等多个领域。可以让会各种资源的效用发挥到最大化,能够大大促进企业降本增效,使得政府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城市管理效率。智慧城市将是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包括智慧的交通、智慧的商业、智慧的公共安全、智慧的居民健康和教育、智慧的环境等,这些城市系统构成了智慧城市的“神经元”。“智慧城市”延展和拓宽了城市信息化的新内涵,为城市管理和信息化专家、IT厂商提供了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必定会促进智慧城市“神经元”的形成和有机发育,将会极大地推动建设新一代生态宜居的、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将城市中各类设施有效联系在一起,使得城市管理、生产制造以及个人生活全面实现互联互通,为未来城市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理念。它是建立在更先进、更全面、更综合、更高效、更便捷、更互通、更智能和更安全的现代技术之上,预示着城市文明新阶段的到来,同时催生一大批新兴产业和促进传统产业升级,营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为城市未来发展注入前所未有的活力。智慧城市发展应该从转变观念、物联网技术研发、基础设施改造升级、物联网产业培育、重点领域应用示范、人才培养等方面入手。

三、嘉兴智慧城市发展模式研究

篇5

关键词 智慧城市 体育旅游 发展策略

一、延边州发展体育旅游的现实条件

延边州全称“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隶属于吉林省。州内四个城市以图们江为界与朝鲜接壤,民族特色鲜明,体育旅游资源以动态形式保存,完整丰富,历史悠久,传承兴旺,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热烈。

朝鲜族民族特色项目。延边朝鲜族以象帽舞、顶瓮竞走、朝鲜族摔跤、跳板、打秋千等传统族民俗项目闻名。各重大节日和重要活动均能看到技艺精湛的朝鲜族民俗运动体育表演。受朝鲜半岛文化影响,延边足球已融入延边州的经济、政治、文化,各个小学均开设足球课程,为延边州的足球发展积蓄了人才力量。文化兴体战略提出后,延边州群众体育挑战可持续发展,群众体育建设更加追求增强体质、增进健康[1]。

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延边州冬季最低气温可达零下25度,降雪量丰富,冰冻期长。速度滑冰创造过全国冰运会全能冠军、中国冰坛“六子”的优秀成绩。汪清县冰场被指定为吉林省速滑后备人才基地和国家冰上训练基地[2]。延边州目前有大小滑雪场24个,建有高、中、初级雪道及各种雪场项目,部分雪场具有人工造雪条件,装设单板跳台等[3]。

二、延边州智慧体育旅游发展概述

(一)智慧旅游的背景

智慧旅游属于智慧城市建设的一部分,依托智慧城市建设,在旅游业中应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终端等信息化技术将城市基础设施、公共管理、政府行政、人民生活等各种数据资源联系在一起,实现信息共享,将旅游资源进行信息化、系统化、集约化管理,提升服务,增强旅游企业竞争力,扩大行业规模[4]。

(二)长吉图开发先放先导区战略对延边州体育旅游的影响

延边州体育旅游一直受到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地广人稀,景区建设分散等不利条件制约,在整个旅游产业中收入比重偏低。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战略立足图们江,培育形成新的重要增长极,面向东北亚,服务大东北[5]。在长吉图战略引导下,延龙图建立经济一体化区域,积极引入新发展模式,注入科技力量,实现城市资源共享。2015年吉珲城际高铁竣工通车,成为游客进入延边州的快捷通道,为延边州体育旅游的发展打造了交通便利。

(三)延边州体育旅游向智慧旅游发展的意义

通过智慧旅游系统,可以将延边州构建的体育旅游新产品,通过数据化信息共享,改变从前旅游信息不公开、不全面、不及时、不完整等影响游客热情的弊端。构建智慧旅游,可以帮助政府管理部门站在旅游行业角度,紧贴企业和游客的需求,加快配套建设,提高管理者的职能和服务方式转变和服力水平的提高。

三、对延边州发展智慧体育旅游的建议

(一)切实落实旅游产业发展政策

延边州重视旅游产业发展,《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旅游条例》公布后,确定了“以信息化为主要途径、以智慧旅游建设为牵引、以休闲度假、健康养生为目标,打造延边旅游产业升级版”的旅游发展目标,把旅游作为支柱产业加以培育,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发展,推动富庶延边建设[6]。在智慧旅游发展中,政策制定者要把握好旅游产业发展趋势,整合各方力量,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二)以游客为中心,制定旅游规划,提供金融支持

发展体育旅游,要把旅游规划、大数据信息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城市设计中。体育旅游企业要在提供服务过程中利用信息传导技术不断跟踪游客,关注游客满意度,随时给游客提供帮助和解答,满足游客对旅游体验的越来越高的要求[7-8]。

延边州旅游企业融资资金来源基本上以贷款为主,发展智慧体育旅游,要在金融上给予企业支持,积极促成上市融资。同时,利用再贷款、再贴现、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条件,扩展体育旅游企业融资渠道,提升金融实力[9]。

四、结论

作为新生事物,智慧体育旅游的发展要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和社会的现实要求,以游客为核心,合理运用信息化手段,务实建设,使延边州智慧体育旅游不走弯路,真正得到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正式批复图们江区域开发规划纲要将建设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Z].新华网.2009.

[2] 李振世.试析延边速滑运动现状及可持续发展条件[D].延边大学.2007.

[3] 延广交通文艺台.新浪吉林旅游延边[Z].2014.

[4] 郑佳薇.“文化兴体”战略对群众体育发展的影响研究[J].理论观察.2014(5):48-49.

[5] 张凌云,黎j,刘敏等.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J].旅游学刊.2012.27(5):66-73.

[6] 新闻来源:延边信息港[Z].2014.

篇6

    一、新制造环境对成本会计的冲击

    相对于传统制造环境而言,新制造环境充分利用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表现为自动化和电脑化两个特征。新制造环境具体包括:

    1、弹性制造系统(FMS) .是指使用机器人及电脑控制的材料处置系统,来结合各种独立的电脑程式机器工具进行生产, 它有益于产品制造程序的弹性化。使用FMS 最大的好处,便是可以从事产品多样化的生产,它可以解决对产品多样化、精致化的需求。

    2、电脑辅助设计(CAD) 、电脑辅助工程(CAE) 及电脑辅助制造(CAM) 系统。电脑辅助系统,不但提高了电脑的功能,并且为厂商提供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使用电脑辅助系统可减少人工成本、节省时间并提高工作效率。

    3、制造资源规划(MRP Ⅱ) .是指制造业所采用的电脑管理信息系统。目前流行的材料需求规划(MRPⅠ) 是MRPⅡ的前身。MRPⅡ有助于管理当局进行及时、有效的投资与生产经营决策。

    4、电脑整合制造系统(CIM) .是指以电脑为核心,来结合如FMS、CAD、CAE、CAM 等所有新科技的系统,以形成自动化的制造程序,实行从始至终,甚至可达到工厂无人化的地步。

    企业一旦实行自动化之后,生产力会大幅提升,不但成本会降低,质量也会提高。但企业本身注意的是,生产自动化并非仅是购买自动化机器了事,公司的结构亦必须随着转化,员工的技能和素质也须跟着提高,其经营管理方式也须跟着自动化调整[ 2 ] .

    面对企业新制造环境的冲击,传统的成本会计技术与方法如果继续使用,将造成: (1) 产品成本计算不正确。因为在新制造环境下,机器人和电脑辅助生产系统在某些工作上已经取代了人工,人工成本比重从传统制造环境下的20 % —40 %降到了现在的不足5 %.但制造费用剧增并多样化,其分摊标准如果只用人工小时已难于正确反映各种产品的成本。(2) 成本控制可能产生反功能行为。传统成本会计,将预算与实际业绩编成差异报告,即将实际发生的成本与标准成本相比较。在新制造环境下,这一控制系统将产生反功能的行为。例如,为获得有利的效率差异,可能导致企业片面追求大宗生产,造成存货的增加。另外,为获得有利价格差异,采购部门可能购买低质量的原材料,或进行大宗采购,造成质量问题材料库存积压;为获得有利的原材料数量差异,生产者可能将不良质量的产品转入下一道工序,使废品损失进一步扩大等等。

    针对传统成本会计不适应新制造环境的局面,美国会计学者提出了作业成本法( activity - based costing ,ABC) ,ABC 法在美、日、西欧等国企业,尤其是竞争激烈和人工成本很低的高新技术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ABC 法就是把为生产一种产品所发生的所有作业,如质量检验、机器维修和顾客服务等分配到产品成本中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这种方法较传统成本计算方法更为精细,成本数据更加准确。ABC 法将制造费用以作业别来归集到不同的成本库中,然后分别成本库采用各自的分配标准来分配制造费用,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只根据一种或两种不同的标准把制造费用分配给产品。总而言之,ABC 法提供了更加明智的决策数据。在作业成本法的基础上,ABC 法又发展为作业基础管理(activity – based management , ABM) .简单地说,就是以ABC 法为基础,利用作业成本信息,帮助管理人员找出不增值但消耗资源的作业。ABC 法所提供的成本信息也能够促使管理人员重新设计整个价值链上的作业活动以节省企业资源[ 3 ] .

    ABC 与ABM 是美国学者为成本会计适应新制造环境而创建的,现已得到企业界的认同。一些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了应用,并获得显着的效果。由于我国国情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目前在我国绝大部分企业尚不具备实行ABC 法的条件,这是因为我国大部分企业基本上仍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企业,间接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小,推行ABC 法的意义不大。但是,ABC 法对我国制造费用分配的改革是有启发的。

    二、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对成本会计的影响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管理理论与方法也在不断创新,新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层出不穷,对成本会计系统有影响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适时制(JIT) .适时制就是零部件在生产需要时才购进或产品有顾客需求时才生产,从而使存货保持在最低水平。在存货水平很低的情况下,会计人员为简化存货计价,可能采用倒推成本法(backflush costing) .所谓倒推成本法,简言之,就是当产品完工或销售时,倒过头来计算在产品、产成品等生产成本的方法。这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正好相反,传统的生产成本的记录、归集和分配,是随着材料与产品实体的转移而转移,即生产成本会计记录和生产成本发生的实物流是同步的。但在采用J IT 的企业,从收到原材料到产品制成所耗用的时间大幅缩短,而且期末存货量也变得很小,使得传统的分批或分步成本法详细记录各类存货(如原材料、在产品及产成品) 的必要性受到怀疑。由成本-效益原则,对少量的存货做详尽精确追溯,无疑得不偿失。为了克服上述问题,倒推成本法便应运而生。

    2、全面质量管理(TQM) .TQM 是六十年代从传统质量管理发展起来的,而且随着国际国内市场环境的变化, TQM 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企业竞争的战略武器,一种由顾客的需要和期望驱动的、持续的改进产品质量的管理哲学。TQM 的目标就是公司在生产的各个环节追求产品“零缺陷”,并由顾客最终界定质量。J IT 与TQM 两者是相辅相成的。TQM 对计量和报告员工业绩的会计来讲,就是产生了质量会计这一新学科。但由于提高质量所产生的收益难以计量,质量会计发展的重点就放在质量成本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上。一般认为质量成本由五大类构成: (1) 预防成本(prevention costs) ; (2) 检验成本(appraisal costs) ; (3) 内部失败成本(internal failure costs) ;(4) 外部失败成本(external failure costs) ; (5) 外部质量保证成本(external quality assurance costs) .另外,在TQM情况下,会计人员绩效衡量标准包括了产品的可靠度、服务的及时性等促进管理人员努力提高产品质量的非货币性指标。而传统的货币性绩效衡量标准往往挫伤了管理人员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的积极性。

    3、战略管理(Strategic management) .无论是跨国公司,还是发展中的中小企业,无一例外,对战略管理问题津津乐道。所谓战略管理,就是着眼于对企业发展有长期性、根本性影响的问题进行决策和制定政策,以便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确保有效完成公司目标。象“以人为本”的人事政策;是以“差异化”还是“成本领先”的市场定位策略;以及采用全面质量管理的产品质量策略等等。战略管理思想对成本会计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战略成本管理(strategic cost management) 的提出。战略成本管理就是指企业在生产与竞争者同质产品时,成本要低于竞争对手,使顾客能以较低的代价,取得同样功能的产品(或享受到同等品质的服务) .战略成本管理一般包括三个方面: (1) 价值链分析; (2) 市场定位; (3) 成本动因分析。每一方面都包含非常丰富的内容。

篇7

二、 相关研究假设 

目前,国内外较为倾向一致的结论是企业多元化战略将会抑制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一方面,相比较于多元化战略能够实现企业规模快速扩张、构建商业帝国、以及提升管理者威望,研发创新投入活动的长期性和盈利前景的不可预见性,使得管理层更倾向于选择多元化战略分散潜在风险,从而会严重影响和削弱他们对创新的追求(Hoskisson & Turk,1990)。另一方面,多元化战略的实施过程必然伴随着资源分散投资,甚至为了培育和开辟新业务市场而大幅度减少对先前业务发展的资源供给,从而限制了既有业务的研发创新资源投入。国内外学者实证研究结果也表明了多元化战略的实施抑制了企业研发创新资源的投入。魏锋和石淦(2008)实证结果表明多元化经营将导致企业减少研发投人。进一步地,张子峰等(2010)研究认为多元化战略类型是影响多元化程度与研发投入关系的关键因素,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企业非相关多元化程度与研发投入负相关,而相关多元化程度与研发投入正相关。因此,本研究有如下研究假设: 

研究假设1:企业多元化程度与研发投入负相关。 

与企业多元化战略将更多焦点集中于开辟多业务、多行业市场不同的是,企业国际化战略扩张更多地是将焦点集中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延伸,甚至是企业专业化战略在国际市场的探索和实践,研究表明企业国际化扩张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利用其现有的技术知识存量(杨震宁等,2010)。而且,国际市场竞争的残酷性和激烈性,使得企业必须将研发创新资源投入摆在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位置,甚至实现企业研发创新活动的国际化、全球化。Dunning(1988)研究认为迅速将产品推向市场、最大限度利用全球市场并保持竞争优势,以及充分挖掘前期研究项目效益是跨国公司创新全球化的重要目标。因此,本研究认为企业国际化战略扩张将极大地促进企业将更多资源投入到研发创新活动中去,以应对更为复杂的国际竞争,因此本研究有如下研究假设: 

研究假设2:企业国际化程度与研发投入正相关。 

现代企业制度下,董事会治理能力是影响股东与管理层利益一致程度,进而决定企业战略决策选择科学性的重要影响因素,而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以及董事会会议次数是反映董事会治理能力的重要特征变量。首先,董事会规模是反映董事会监督管理层能力,以及知识结构合理性的重要指标。就董事会规模与企业成长战略、研发创新投入之间的关系而言,目前国内外学者尚未达成一致共识。如Zahra等(2000)研究结果表明,董事会规模与企业创新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而刘胜强和刘星(2010)研究结果则显示董事会规模与企业研发投资之间表现为存在双门槛值的非线性关系。但本研究认为,相比较于规模较小的董事会,规模较大的董事会由于成员知识结构、背景经历的多样性,将更加有助于提高董事会战略参与的有效性和主动性,从而对于监督和指导管理层科学平衡成长战略与研发创新投入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独立董事的外部独立性以及知识背景的专业性使得独立董事的存在对于调节企业成长战略与研发创新投入之间的关系表现出了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一方面,独立董事监督职能的发挥有助于促使管理层选择更符合长远发展的研发创新战略,加大创新资源投入,从而有助于平衡企业短期发展与长期战略间的关系;另一方面独立董事良好的专业背景也有助于发现创新机会,促使管理层加大研发创新投入(冯根福和温军,2008)。Chung 等(2003)研究发现公司独立董事比例与研发投入占比正相关。 

董事会会议作为反映董事会治理能力的重要指标,针对董事会会议的有效性目前尚存在一定争议。国内外部分学者倾向于认为董事会会议的召开更多企业危机之后的被动应急手段,但本研究认为董事会会议同样也是企业管理论文事前的战略决策平台,董事会会议的召开对于协调各方意见商讨企业长远发展战略仍具有重要意义。如张俊生和曾亚敏(2005)研究发现积极的董事会行为对于监督管理层起到重要作用,董事会会议频繁有助于更换业绩不良的管理者。李维安和唐跃军(2006)也倾向于支持应该加强董事会运作。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董事会积极履行职能将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协调短期与长期发展之间的平衡,更有助于管理者选择符合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决策。因此,本研究有如下研究假设: 

研究假设3a:董事会规模对企业多元化程度、国际化程度与研发投入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研究假设3b:独立董事比例对企业多元化程度、国际化程度与研发投入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研究假设3c:董事会会议次数对企业多元化程度、国际化程度与研发投入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三、 研究设计 

1.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综合借鉴国外研究有关企业研发创新成果在样本选择时的经验做法,本研究选择2013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初始样本,并做如下筛选:(1)剔除相关变量数据难以获得的样本企业;(2)剔除研究变量需要自然对数化而变量为负值的样本企业。最后,本研究共获得有效样本1 327家。其中,样本企业研发投入、销售收入行业结构、国外销售收入等数据来自于Wind资讯数据库,董事会治理变量、企业特征变量来自于CCER数据库。 

2. 研究变量选择及度量。 

(1)研发投入(R&D):综合借鉴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并结合数据可获得情况,本研究用企业年报披露的研发支出与销售收入比值度量研发投入情况,比值越大表明企业研发创新投入越高。 

(2)多元化程度(AdjH):本研究选择企业各行业销售收入调整赫芬德尔指数作为企业多元化战略扩张程度的度量指标,具体而言AdjH=1-∑Pi2,其中Pi为企业各行业销售收入占全部销售收入的比值。 

(3)国际化程度(InterD):企业国外销售收入(含港澳台地区)与全部销售收入之比,比值越大企业国际化程度越高。 

(4)董事会治理变量。 

①董事会规模(Boardsize):董事会中董事成员人数。 

②独立董事比例(ROID):独立董事人数与董事会规模之比。 

③董事会会议次数(BoardM):董事会年会会议次数,不包括以电话会议形式召开的董事会会议。 

(5)控制变量:先前研究表明公司治理变量以及企业特征变量也是影响研究结论的重要因素,因此本研究选择企业利润总额(Profit,利润总额的自然对数)、资产负债率(DA,总负债与总资产比率)、企业规模(Size,企业总资产自然对数)、董事会持股比例(BoardS,董事会成员持有本上市公司股份比例)、管理层持股比例(ManageS,管理层持有本上市公司股份比例)、股权集中度(CR5,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作为控制变量。 

四、 研究假设检验 

1. 研究变量Pearson相关性分析。本研究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对研究变量间的相关性进行初步检验和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企业多元化程度与研发投入显著正相关(r=-0.131,p<0.01),而企业国际化程度与研发投入之间存在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017)。进一步地,研究结果表明董事会规模和独立董事比例与研发投入相关系数分别为-0.089和0.047,并且分别通过了1%和10%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董事会持股比例、管理层持股比例与研发投入相关系数分别为0.188和0.187,并且一致通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表明强化企业高管长期激励有助于促进企业研发创新投入。 

2. 研究假设检验结果及分析。本研究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相关研究假设进行检验,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回归结果1和回归结果2对比显示,与企业多元化程度与研发投入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不同的是(α=-0.012,p<0.01),企业国际化程度与研发投入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α=-0.03,p<0.10)。进一步地,回归结果3则显示在综合考虑企业多元化战略与国际化战略这两种成长战略交互影响时企业成长战略与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相比较企业多元化程度与研发投入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企业国际化程度与研发投入之间存在并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表明,多元化战略与国际化战略作为企业两种不同类型的成长战略对企业研发创新投入存在着截然不同的影响效果:一是多元化战略通过进入多个行业来获取盈利空间,将分散企业研发创新资源投入,这一研究结果也符合委托理论管理层自利假设,即管理层倾向于通过多元化战略这一“帝国构建”手段来维护个人私利,以及规避研发创新投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以及由此衍生的个人职业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二是对于国际化战略而言,国外市场的残酷竞争迫使管理者必须更多地依靠企业研发投入来提高产品竞争力才能赢得市场认可和股东信任。但是,在面对多元化战略潜在竞争优势的驱动下,作为理性人的管理者更倾向于选择国内多元化战略扩张进入新的业务领域,而非借助国际市场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地位,从而降低了企业研发创新投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回归结果4表明,除董事会会议次数外,董事会规模和独立董事比例对于企业多元化程度与研发投入关系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这表明,扩大董事会规模、增加外部独立董事等一方面可以有效提升董事会约束、监督管理层更加关注企业长远战略发展、而非短期规模快速扩张的能力,因而有助于抑制多元化战略扩张对企业研发创新投入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规模较大且外部独立董事比例较高的董事会,董事成员丰富的专家背景和更广阔的信息渠道也能更加有效地的辨析多元化战略选择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减少“多元化战略陷阱”,促进董事会咨询职能的发挥。 

回归结果5显示了董事会治理变量对于企业国际化程度与研发投入关系的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这说明,对于企业国际化战略扩张而言,扩大董事会规模、增加外部独立董事比例以及更为频繁地召开董事会会议是企业通过增加研发创新投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进而将产品市场从国内延伸至国际的重要治理机制保障。

回归结果6显示的是探索性地综合考察董事会治理变量对于企业多元化战略、国际化战略与研发投入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与董事会治理变量对企业国际化战略与研发投入关系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不同的是,董事会治理变量对于企业多元化战略与研发投入关系没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这说明对于同时选择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扩张的企业而言:一方面董事会治理效能的发挥有助于抑制多元化战略对企业研发创新投入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国际化战略扩张的市场潜力和外在竞争压力,加之董事会监督职能、咨询职能乃至资源职能发挥的共同作用,也能有效抑制企业短期多元化战略扩张对研发创新资源投入的侵占,促使管理层选择更符合股东和企业长远发展的投资战略。 

五、 结论与政策建议 

随着中国企业面临的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加剧,加大企业研发创新资源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培育和塑造核心能力,赢得市场竞争优势的根本保障。然而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研发创新活动投资回报周期的长期性和盈利前景的不确定性,使得管理层与股东(下转第108页)在研发创新资源投入上存在一定的冲突。特别是当企业面临着多元化战略、国际化战略两种不同导向的成长战略时,两种战略将如何影响企业研发投入,以及董事会治理职能的发挥能否有助于平衡企业成长战略与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成为本研究探讨的核心问题。 

本研究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企业多元化战略选择与实施确实分散和弱化了企业研发创新资源的投入,而国际化战略的选择则助推企业加大研发创新以支撑产品市场由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的延伸。而扩大董事会规模、增加外部独立董事比例,以及强化以董事会会议为表现形式的董事会沟通机制将有助于约束管理层基于自利动机驱使的研发创新资源投入积极性不足问题,督促其选择更加符合企业和股东长远利益的研发创新战略。相关研究结论对于科学认识企业成长战略与研发创新投入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通过强化董事会治理以协调与平衡企业成长战略与研发创新投入关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篇8

从客观角度而言,成本会计是市场经济体制持续发展的产物,迄今为止,成本会计的内容包括对成本的预测、对成本的预算、对成本的控制、对成本的核算、对成本的考核、对成本的检查、对成本的决策等方面,成本会计在实践进程中,它的内涵与外延都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推进的今天,成本会计的动向会如何发展,对此应采取何种措施?现笔者针对上述问题展开相关讨论。

一、成本会计的发展动向

从经济管理范畴而言,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成本会计在现代化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发挥着尤为重要的功效,以下从信息技术范畴以及环境范畴对成本会计的发展动态展开探究:

(一)成本会计朝着信息化领域发展

目前我国已进入高度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信息化的管理与数字化的管理已成为成本会计发展的大方向。把电脑等信息化技术全方位引入现代成本会计的核算领域和管理领域来,大部分的手工记账方式都可以用财务方面的电脑软件来代替,这样能最大限度提高成本会计的工作效率,让出错的机率大为减少,让会计账目的登记工作、核算工作、查询工作都变得更为简洁,与此同时也为公司财务机构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由此可见,在市场经济高度信息化的今天,成本会计的信息化进程一定会以极快的速度获得空前的发展。

(二)成本会计朝着环保方向发展

从当前国际经济发展形势来看,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持续发展以及环保贸易堡垒的存在都在明显地提醒我国大中型企业在发展进程中务必重视产品的安全性与环保性;从目前国内经济发展的政策来看,经济发展理念的进一步深化主要体现为绿色产品的大力发展、环保的重要性。这些政策充分表现到会计的发展体系中,就是成本会计朝着环保方向发展,这也就是近年来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环保会计问题。对环保成本的计量最大限度考虑了外部层面的环境因素,把对环境的污染、防治环境的成本费用、开发环境的成本费用以及保护周边环境的成本费用都完全计算在成本会计的应有效益中,它是环境范畴的经济学和会计学的完美融合,它尝试将环境、社会以及经济三者之间的关系协调好,它是成本会计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的最大进步。

二、应对成本会计发展动向的策略

成本会计在发展进程中经历了一个极为漫长的时段,在市场经济体制高度发展的今天,我国从事成本会计的工作人员务必以高度的专业觉悟意识到当前国内外市场环境已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真正意识到进一步强化成本会计管理工作的重大作用。企业必须根据当前形势的要求采取应对成本会计发展动向的策略。

(一)进一步引进新颖技术,从精准角度提升成本会计工作的效率

在成本会计管理的实践工作中,大力引进电脑等信息领域的技术,最大限度实现成本会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不但能让成本会计工作的处理速度大幅提升,而且还能在最短时间内便捷地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目前,我国沿海地区的大中型公司都完全实现了成本会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譬如,青岛海尔集团就用电脑取代了人工会计成本预算,借助输入大量的客观数据信息,电脑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精准的计算,对下一阶段所需要付出的成本进行比较准确的预算,与此同时还能十分精准地计算出当前所付出的成本,倘若提前在电脑中输入本期所付出的最大成本数目,电脑还会在最高数目输入时给出预警,以此帮助企业管理者来进一步控制成本。总而言之,在新颖技术的支撑下,尤其是信息化技术的强大支撑下,成本会计工作不但会十分精准,而且会更为迅捷。

(二)从环保角度大力开展成本会计工作

当今世界,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十分重视环保问题。企业成本会计在发展的进程中也务必高度重视环保所付出的成本,把环保因素充分考虑进去,独立自主地遴选适应本企业自身情况的环保会计预算方式。在企业成本会计的核算进程中,环保主要包括以下两个层面的内容:第一、环境在污染进程中所损失的成本。企业在发展进程中具有不可推脱的环保责任,企业采取相关措施减少环境污染所花费的成本必须具体化、费用化,完全可将所付出的资金计算进当期的费用,主要是通过“管理范畴费用”与“营业外范畴的支出”两个会计领域的科目来精准确定当期的损益;第二、治理环境所花费的成本。在治理环境的进程中一定会产生相关的费用,譬如在环境管理方面的费用、在环境检测方面的费用都可将其纳入当期的损益,并且各企业所购置的防治环境污染的相关设备也可作为一项固定的资产,将其划入“环境保护固定资产”的项目核算中。

三、结束语

在市场经济体制大力推进的今天,现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用到成本会计管理去控制成本,唯有有效控制了成本,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最大的收益。在目前这一形势下,必须不断深化会计从业者对成本会计管理的认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规范成本会计管理的方法,大力引进新颖先进的技术,最大限度实现成本会计管理的信息化,与此同时还务必考虑环保领域的成本核算和操控,从信息技术角度与环保角度全面促进我国企业成本会计工作朝着更为健康的方向发展。

作者简介:易梅香(1974-),女、学士学位,教师,副教授,会计师。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智慧城市的核心在于对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管理、城市生活的智能化、信息化管理,其整体框架包括:应用层、平台层、网络层和感知层。

一、智慧城市项目符合复杂产品系统的基本特征

1.复杂产品系统的概念。复杂产品系统的“复杂 ”体现在复杂产品系统是为客户量身定制,并且需要多种知识和技能,涉及许多新知识、新技术。复杂产品系统具体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大型电信通讯系统、智能大厦、电力网络控制系统、大型计算机、航空航天系统、大型船只、高速列车、半导体生产线和信息系统等。

2. 智慧城市项目具备复杂产品系统的特征。智慧城市项目集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为一体,针对具体城市开发和建设,用户高度介入,符合典型复杂产品系统的特征。

(1)产品特性。智慧城市从底层往上由感知层、网络层、平台

层、应用层组成,应用层中的每个应用;从技术发展的视角,智慧城市建设是以物联网、云计算、IPV6、三网融合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实现全面感知、泛在互联、普适计算与融合应用。从社会发展的视角,智慧城市还要求通过维基、社交网络、综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实现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知识社会环境下的可持续创新。智慧城市建设投资巨大,需要大量的资金才能实现。因此,智慧城市集资本密集、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为一体。(2)生产特性。智慧城市项目酝酿、论证时间一般都比较长,由于项目工程浩大,建设周期也比较长。由于城市具体情况不一样,设计方案和建设思路是量身定做的。项目建设及效果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项目的管理。(3)市场特性。智慧城市项目一般以一家建设商为主,在我国一般可以选择政府、通讯运营商或者系统集成商。由于没有价格参照,定价比较灵活,且项目金额巨大。(4)创新过程。智慧城市建设的目的就是提升公共服务管理水平、打造高品质生活城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城市创新发展,因此用户必须高度参与,并贯穿项目整个生命周期。智慧城市项目多是系统集成,集成商及供应商从项目一开始就介入项目,经历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改进、提升等整个过程。(5)组织结构。为了有效地对复杂产品系统进行管理,需要组建由原材料和元器件供应商、分包厂商、系统集成商、金融机构、政府部门以及用户等方面参加的跨企业联盟。智慧城市项目建设过程中要组建主要包括芯片与技术提供商、应用设备厂商、应用与软件提供商、系统集成商、网络提供商、运营及服务商与用户构成的创新网络。(6)竞争战略和创新管理。智慧城市项目必须针对城市的具体情况进行规划和设计,因此是个性化的设计,这决定了竞争的焦点在于项目。智慧城市项目是依托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实现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因此,智慧城市建设中必须依托于技术创新,聚焦于服务创新。由于智慧城市项目的复杂性,必须在项目管理方面进行创新。

二、智慧城市项目的特征

智慧城市项目符合复杂产品系统的基本特征,属于复杂产品系统。但是,和一般复杂产品系统相比,智慧城市项目涉及的范围和层次更广,管理的难度更大,是复杂程度比较高的复杂产品系统。智慧城市项目除了具有一般复杂产品系统的特征外,还具有自身的特点。

1. 智慧城市项目的开发和建设不仅需要技术创新,更需要服务创新。智慧城市的核心思想是依托科技手段和先进理念,降低城市各类消耗,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为企业和居民创造更加舒适、安详、人性的城市生活环境。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技术是基础,没有技术创新,智慧城市不可能实现“智慧”。但是,智慧城市项目建设目的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服务企业、民生和社会,因此,衡量智慧城市成功的关键就是能否真正提升城市服务水平,实现各级政府和机构高效、便捷地运转和服务,不是智慧城市项目本身的技术水平。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进行服务创新,包括开发出新的服务产品和业务、对现有服务内容的修正以及现有服务流程和组织的创新等。

在智慧城市项目建设过程中,服务创新和技术创新相互并存、互相促进。首先,技术创新推动服务创新。技术创新为服务创新提供了实现的手段,技术创新的深化不断改变着服务理念、服务组织、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过程;其次,服务创新拉动技术创新。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服务创新不是技术创新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向技术创新提出了方向,成为技术创新的源泉。

2. 智慧城市建设成功的关键不仅取决于技术,更取决于管理。一般而言,系统的复杂程度和系统的大小成正相关,即使是简单技术,随着系统的扩大,系统的复杂程度也将不断增加。智慧城市是基于高技术基础之上的巨型系统,因此其复杂程度远非一般人想象。要建设好这样的巨型复杂系统,不仅要掌握先进的技术,管理显得至关重要。为了管理好智慧城市的建设工作,要做好以下工作:(1)必须进行科学规划和统筹布局,制定具有前瞻性、全局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战略规划,在顶层设计、产业规划、制度安排、政策法规、核心技术、标准和规范、主体等方面给予充分考虑。(2)明确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职能和责任,建立科学的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制、咨询决策机制、推进落实机制,确保智慧城市建设做到统筹协调、共建共享。(3)建立好监督考核机制,制定统一的评估考核标准,健全重大项目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重大项目的立项、招投标、资金使用、项目验收、效果评价等环节的监督管理,有效考察、监测和评估“智慧城市”建设各项任务的实施进度。

3.智慧城市项目以城市为建设目标,相对于普通复杂产品系统,其投资额更大。“智慧城市”不是个绝对概念,而是相对概念,它没有终点,只是相比之前更智慧。由于智慧城市建设难度大、周期长、资金需求庞大,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带来极大损失,因此,智慧城市建设的风险既包括管理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资金风险,也包括互联网、物联网开放带来的数据安全、社会伦理、现行法律法规不适应等风险。

4.智慧城市建设的范围和广度是普通复杂产品系统不能比拟的。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病”将更加严重,表现在交通拥挤、就业困难、效率降低、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等;需要城市的发展有新模式、新理念和新技术。智慧城市建设其核心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城市范围内政府、企业和人们之间交互的方式,提高交互的明确性、灵活性、便捷性,达到城市“发展更科学,管理更高效,社会更和谐,生活更美好”的目的。

5.智慧城市建设主体的多样化。鉴于智慧城市建设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建设主体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主要有以下三类建设主体可以选择:(1)由城市管理者为主负责建设。该种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智慧城市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由政府统一管理,有明确的“智慧城市”建设的项目和时间表,便于统筹。(2)由运营商为主负责建设。(3)由各种厂商为主负责建设。该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整个城市的智能化规划设计的内容比较少,定义也比较狭小,在智慧城市的目标拆分与落地时,被落实为智慧医疗、智慧生产、智慧交通、智慧政府等比较大概念的行业应用。

在以上三种建设主体中,由政府自主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可能更有助于智慧城市建设的科学性、全面性。但是政府制定任何一个规划都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如资金、产业结构、人才等各种制

约条件。因此,只要有助于“智慧城市”的建设,有利于提高社会效率,有利于人民的幸福生活,不论是哪种商业模式,都是值得鼓励和推广的主体。

三、展现企业实力,提升服务能力,在项目前期积极参与营销,力争提升项目获取成功率。

展现企业实力,提升服务能力,在项目前期积极参与营销,力争提升项目获取成功率。这种战略是为了进入目标市场,并为以后拓展市场区域、提高市场占有率奠定基础 ,它着眼于企业在这个市场中的知名度的提高,目标市场的未来发展,持续和最终竞争优势的获得。

1.企业市场开拓战略的执行。企业市场开拓战略的执行主要包括战略制定、战略实施、战略调整与控制等环节,是一个完整的、循环的、上升的系统工程。市场开拓战略的制定是由经营部门按照企业发展战略的目标与任务,从外部环境中去分析、评价各种产品的细分市场,结合企业内部的资源状况,定位企业的目标市场,在综合考虑各项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设计和制定出目标市场中各项任务的市场开拓战略。

2.开拓市场。开拓外部市场时,企业要在仔细分析外部市场条件和企业内部资源和能力的前提下,在经济发展较快,机会大的区域,在企业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地区,集中力量,重点突出,主动开拓,力求形成几个优势明显、规模较大的区域性市场板块。企业的中心区域市场会因企而异,因时而异,在确定中心区域市场时,要从产品、市场、企业自身等因素综合来考虑。

3. 加强本地化战略。本地化战略简单地说就是企业力图融入目标市场、努力成为目标市场中的一员所采取的一种市场开拓战略。它要求企业不仅仅是进入目标市场,而是当作其中固有的一员,努力融入当地文化,致力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在此过程中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 提升服务能力;在企业组织内部各要素之间建立的一种和谐关系,目的是要加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提高企业素质,为企业开展外部公共关系、开拓市场奠定良好的基础。最终达到“双赢”,最终占领市场的目的。一般说来,企业本地化的市场开拓战略主要包括开发机构与人员当地化,生产管理、企业文化当地化等形式。

4. 加强广告宣传战略,力争提升项目获取成功率。企业要走向市场,必须重视广告的宣传作用。广告形式可以专业标书、资审文件和所承担生产的实体工程项目等为主。企业在进行广告宣传时,要符合开拓战略的总体要求,目标明确、针对性强,突出主题,立意高远,以达到表现企业形象的主题的目的。

在动态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市场开拓战略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他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虽然每单一战略都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真正的意义在于他们的组合和应用的独特方式与内容,正是他们在具体情况下的动态组合使每一个市场开拓战略和战术都是独特的,在现代企业的实践活动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调整市场开拓战略已成为一种模块化的方法,逐渐被企业接受和运用。

四、结论

智慧城市建设有利于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有利于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有利于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城市抢占未来制高点、争创发展新优势,把现代化城市建设全面推向新阶段的战略举措。只有彻底了解智慧城市项目的特征,才能更好地建设和管理好智慧城市项目。智慧城市的建设不仅需要技术创新,更需要服务创新,成功的关键不仅取决于技术,更取决于管理。

企业以为谋求生存和发展,以不断提高企业市场占有率和获取最大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为目的,在综合分析和认真研究内部条件和外部竞争环境的基础上,所做出的总体一系列谋划、决策和计划,并依靠企业自身能力将这些谋略和决策付诸实施的动态过程。企业市场开拓战略通过满足目标投资者和业主对其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来实现企业目标,以信誉求市场,以市场求发展。这种战略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大计。

参考文献:

1.巫细波、杨再高.智慧城市理念与未来城市发展[J].城市发展研究.2010

篇10

伴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将物联网纳入七大新兴战略发展产业的指引,基于物联网蓬勃兴起的业务与应用逐渐成为数字城市乃至智慧城市的主流应用,并且物联网能够更快提升数字城市应用系统间的融合与协作度。可以说,正是物联网技术的出现,使数字城市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天地,物联网与数字城市建设的有机融合,也催生了一个新的应用领域――智慧城市建设领域。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物联网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技术基础,智慧城市是物联网发展的具体应用,技术与应用的完美结合,将充分发挥系统的精确预测、科学决策、统筹管理、资源共享等功能,而物联网与智慧城市的结合程度,将是产业落地的关键、技术惠民的重心。

智慧城市的建设内容非常丰富,首先要根据城市发展的实际,综合分析城市面临的内外部发展因素,确定城市适用的项目建设模式、建设内容和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依托物联网技术,通过对城市各种信息的透彻感知和度量、泛在接入和互联以及智能分析和共享,借助各应用系统的协同合作,实现“安全、便捷、健康、高效”的城市管理目标。具体建设内容又可分为政府类应用、行业类应用、商业类应用、民用四个层次,具体见图1。

由于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建设具有总体投资大、工程范围广(工程集成度要求高)、资金压力重(多需企业垫资建设)、技术要求高(产品兼容性复杂)、涉及用户广(跨部门协调管理难)、链接环节多(易发生扯皮)等特点,所以对参与企业的综合实力要求较高。有意致力于此事业的企业,应充分整合产品、集成、施工、服务、资金、技术等多方面资源,形成自身的独特核心竞争力,方可满足这种大型的综合需求。在当前环境下企业该采取何种适当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策略,以更好地推进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建设,就成为我们不可回避的问题了。

在企业战略层面,参与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大型企业应该在市场需求及国家政策的双重指引下,有目的性的制定出自身中长期发展战略,笔者建议的大型企业发展战略模型如图2。

图中企业的战略发展模式重心在于围绕物联网与智慧城市需求制定的三维智慧产业发展战略。企业可以凭借资本并购为手段纵向拓展应用领域,横向进行产业链布局,全面打造数字城市乃至智慧城市诸多领域的综合业务;以技术、商业模式、品牌、人才、战略、资本、现代化管理(如ERP)等核心能力要素形成拉动力,以财务分析、法务保障、风险控制等核心能力要素形成推动力,共同带动主营业务价值全面提升;选择适当时机对发展较好的业务板块进行分拆上市,以获取更大发展空间和内外部资源。该战略实现的步骤如图3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