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22 15:08:2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道德与法治建议,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剪纸多以反映民俗风情、传统习俗的题材为主,所以以民俗题材为主的剪纸,就成为了剪纸艺术创作的源泉。“民间剪纸,是中国民间美术中最常见、最有民族特色的一个门类。剪纸的起源同其他民间美术一样是为了实用而不是审美的需要。”②
民间剪纸艺术作为民俗风习具有明确的实用价值和象征作用,是民俗文化的形象载体,是民间习俗生活形象化的再现。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民间剪纸的艺术形象,既有它自己的形式规范,又可发挥自由的想象。民间艺术家用自己的最单纯的心灵感悟生活,以其独特的形式不断地丰富并拓展着剪纸艺术形象,形成和完善了一整套独立的审美观念、造型规律和表现手法。其创造的艺术形象都流露着劳动者自己的个性特点、真情实感,传达着劳动者对生存状态等最本质的理想与追求。
二、民间剪纸中的刀法语言
每一种艺术作品由于其媒介材料和工具技法的不同,都形成了其自己独具的艺术语言。由于剪纸所用的材料工具是纸和剪刀或刻刀,所以决定了剪纸有其自己特定的艺术语言。
剪纸具有“千刻不落,万剪不断”的特点,这也是剪纸独有的特色。剪纸是以剪、刀并用为主,巧妙地运用阴阳相间、疏密等来点缀线条连接的自然与流畅,在形与形之间相连的随心随意的创作产生了具有装饰效果的造型。这种对表面形式的淡化与掏剪的特殊表现,将民间剪纸的平面镂空趣味和稚拙的美感发挥得淋漓尽致。
“剪纸讲究的是刀路和刀法,刀路分里外,有的从外到里顺剪或有的从里到外的顺剪。有的将纸对折后剪成左右对称图案的对剪,也有的将纸自由折叠后剪成均齐反复的图案的折剪等。”③刀法的表现形式主要分为“锯齿”和“月牙儿”两种。
“锯齿”是在剪刻过程中,由于纸和刀的切割移动而自然产生的。它利用锯齿的长短、疏密、曲直和刚柔等变化,结合不同物象的特征,表现出它的质感、景感和结构等。如树叶、动物鬓毛、禽鸟羽毛、人物胡须等。各种不同形式的事物,到了剪纸艺人的手中,都能被表现得活灵活现,美轮美奂,更是意味深长。
“月牙儿”也是剪刻时自然产生的各种弧形装饰,它以阴刻为主,主要表现人们的衣纹或其他物象的特征,变化出各种不同的种类。如在剪纸吉祥如意中运用了“鸡”和“象”的谐音,寓意“吉祥如意”。其构图突出以鸡和象为主题,利用大象的体大饱满,和鸡的小巧精干,来表现平稳、和谐的画面,用夸张的手法将大象的眼睛和眉毛等部分剪成月牙形,让大象的鼻子向上翘,生动地展现了大象喜悦的表情。
“锯齿”和“月牙儿”这两种形式也往往在同一张剪纸中交错运用,能使画面中的层次分明和富有变化效果,如果运用得恰当,就能将剪纸中独具的刀味与质感表现出来。
三、剪纸的地域性刀法语言
民间剪纸产生在劳动者之中,劳动者的审美情趣又直接受他们所处的地理环境、社会生活和社会心理的影响。所以,剪纸也因不同的地域文化有它不同的刀法语言特色。北方的剪纸以单纯、粗犷、浑厚豪放的风格为主,而南方则以秀丽、明快、玲珑剔透的风格为主。各个地区都有其鲜明的特征。下面就其各地不同的剪纸特色略叙一二。
1.北方剪纸的刀法语言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黄河水、黄土地养育的人们具有粗犷豪放、朴实敦厚的气质和性格。他们透过剪刀,将自己的情思、才华和美好的心愿都倾注在朝夕相伴的剪纸中,构成了特有的地域性特色语言。其中最为出名的是陕西剪纸、山东剪纸等等。
陕西剪纸具有质朴、粗犷、雄浑的博大之气,在造型上体现了汉代石刻艺术中所具有的艺术古风。纸张多以单色剪纸为主,有红、黄、蓝等鲜艳的色纸,其中以红色纸见多。其构图简洁雄浑,线条表现流畅夸张。剪纸的剪法黑白分明,起落有序,将其独有的刀法语言表现在画面中。
山东剪纸在造型风格上以高密为代表。其剪纸风格粗犷豪放,与其他省份的剪纸是一脉相承的,从农家小院的门窗、屋顶到衣柜等地方,都有剪纸的装饰。其创作的特点以锯齿纹来表现单色画面效果,线条挺拔,让人觉得简约而不单调,粗犷的质朴尽显其中。
2.南方剪纸的刀法语言
民间剪纸传统在乡土中延续传承,其中南方剪纸以湖北和福建为主。
湖北的剪纸主要以刻为主,多以反映时代生活题材为特色。做工精巧秀丽,造型表现非常优美,多以用来装饰礼品以及日常用品为主。构图非常严谨,装饰性强,在我国剪纸艺术中比较有代表性。
福建的剪纸各地都有不同的特点。莆田、仙游一带的剪纸,就倾向于华丽纤巧的意味,比较符合南方的地域文化特色。这一地区的剪纸题材多以礼品花为主,也有关于吉祥谐音的纹样,在构图上很是饱满。其创作作品的刀法主要以“阴刻”和“色彩点染”为主。二者相互应用,使画面显得对比强烈又和谐统一。
结语
民间剪纸扎根于民间,流传于民间,不同的地域文化赋予它不同的地域特色,土生土长、土色土香的剪纸艺术,永远散发着艺术的芬芳。民间剪纸经过无数劳动者和艺人的创造,不断的发展。如今,剪纸已不再局限于农家小院,而是走入现代设计的广阔天地,在包装设计、商标广告、室内装潢等各个方面都有它的身影,剪纸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深入探讨和挖掘民间剪纸艺术有的刀法语言和文化内涵,有助于我们促进和丰富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并存与共同发展。
注释 :
①薛麦喜 主编.黄河文化丛书.艺术卷[M].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P640
②赵应潮 著.剪纸艺术欣赏[M].中国电影出版社,1998年2月
③许之敏 著.中国民间艺术风采丛书.民间剪纸.[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5年,P7
参考文献 :
[1]李泽厚著.美的历程[M]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
[2]李泽厚著.华夏美学[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
[3]杨学芹、安琪 著.民间美术概论[M].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0年
[4]邱紫华 著.东方美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
[5]陈望衡 著.艺术设计美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
一、重大意义
(一)准确把握内涵特征
中心商务功能区和特色商业区是服务业企业(机构、商户)集中布局、服务业集群发展、服务功能集合构建、空间和要素集约利用,促进大容量就业的服务业集聚区,是为城区和周边区域提供综合服务的城市功能区。中心商务功能区和特色商业区与产业集聚区、城市新区、中心城市组团等共同组成了我省科学发展的载体体系。
中心商务功能区是在省辖市市区和未纳入中心城市组团的县城、县级市市区内,集聚金融、信息、研发、企业总部、中介服务及商业贸易等机构,拥有商务办公、会展(展示)、酒店、公寓、文化、娱乐等配套设施,能够为区域经济活动提供综合商务服务的城市功能区。
特色商业区是在省辖市市辖区和纳入中心城市组团的县城、县级市市区内,集聚相关服务业企业,形成特色鲜明、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辐射带动作用,为一定区域提供特色商贸服务和相关商务服务的服务业集聚区。
(二)深刻认识重大意义
发展中心商务功能区、特色商业区符合现代服务业空间集聚的趋势和规律,对于促进“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科学发展、构建中原经济区支撑体系、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有利于提升城市功能,增强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发展中心商务功能区、特色商业区,将优化城市发展形态,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升城市品味,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满足居民日益增长和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和辐射效应,更好地服务周边发展。
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城区经济新的增长点。积极发展中心商务功能区和特色商业区,有助于加快城区服务业发展,提升服务业在城区经济中的比重,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增强城区产业支撑,提升城区经济实力。
有利于服务业集聚发展,增创发展新优势。积极发展中心商务功能区和特色商业区,有助于构筑资本、技术、信息、人才集聚平台,增强承接产业转移吸引力,促进高端要素集聚,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设立区域性总部、功能性中心和研发基地,引进高端项目、高端机构、高端品牌和高端人才,形成服务业发展新高地,更好地发挥规模效应、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在区域竞争中赢得主动。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的实践要领,把发展中心商务功能区和特色商业区作为加快城区经济发展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建设的突破口,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创新机制、政策扶持,加快服务业集聚发展,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努力打造高端服务业集聚区、城区经济增长中心、区域发展服务中心和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为促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科学发展,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振兴提供强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科学定位。结合区域产业特点和城市布局,合理确定服务区域、功能定位。强化规划引导,增强规划前瞻性,高水平编制发展规划、空间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强与其他重大规划紧密衔接,实现统筹协调发展。
分类指导,扎实推进。根据各地中心商务功能区和特色商业区功能定位,分类明确发展目标和产业重点,有序组织实施,促进快速健康发展。
完善功能,集约节约。结合新区开发、旧城改造,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强化经济、生态、人居复合,不断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和专业化服务水平。
产城互动,扩大就业。把中心商务功能区、特色商业区建设作为促进城市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依城促产、以产兴城,促进企业和机构集中布局,推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拓宽就业渠道,提升吸纳就业能力。
创新机制,开放带动。深化改革,先行先试,创新管理体制、商业运作模式和项目融资方式,完善支持政策,激发发展活力。加大开放招商力度,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积极吸引境内外资本,以开放促发展、促提升。
(三)发展目标
到年,郑东新区中央商务区成为中原经济区高端服务平台,每个省辖市和未纳入中心城市组团的县(市)形成1个中心商务功能区,每个省辖市市辖区和纳入中心城市组团的县城、县级市市区培育1个业态先进、个性鲜明、集聚效应显著、拉动作用突出的特色商业区,成为城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到年,郑东新区中央商务区成为中西部高端服务业集聚发展高地,各市、县中心商务功能区综合服务功能显著提升,商务功能进一步突出,特色商业区的集聚辐射能力明显增强,全省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生态协调的中心商务功能区和特色商业区发展体系基本形成,成为城区经济发展主要动力和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重点任务
(一)全面提升郑东新区中央商务区的地位作用。突出强化金融、总部经济、科技研发和高端商务功能,推进高端服务业集聚发展。加快中原金融产业园建设,着力打造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大力引进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央企、行业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组织的地区性总部和分支机构,增强总部经济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提升会展业的市场化、产业化和国际化水平,打造中部会展之都。进一步提升中介服务业水平,大力发展资产管理、咨询策划、研发设计、文化传播等高端服务。积极发展创意产业。加快龙湖中央商务区副中心建设,突出金融功能集聚。完善软硬配套设施,努力营造宜居宜业新环境。力争到年,郑东新区中央商务区实现入驻世界500强企业100家,国内500强企业100家,各类金融机构150家,建设成为立足郑州、服务中原、辐射中西部的区域性金融中心、总部经济中心、高端商务商业中心和综合会展中心。
(二)积极推进省辖市和县(市)建设中心商务功能区。结合城区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突出商务服务功能,因地制宜推进中心商务功能区建设。省辖市建设中心商务功能区,原则上要结合新区建设,突出综合商务服务功能。引导省级金融保险分支机构、地方金融机构、地方投融资平台等入驻,提高金融集聚服务水平。推动国内知名企业分支机构、运营中心和当地企业总部入驻。加快发展兼并重组、财务顾问、评估交易等企业管理服务,积极发展会计、法律、认证认可、经纪、市场调查等各类专业服务。加快发展租赁、拍卖、典当服务,促进信用服务业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发展会展业。同时,配套建设购物、餐饮、住宿、休闲、娱乐、文化、旅游等服务设施,积极发展具有产品展示、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业态、新功能的专业交易市场,提高综合服务水平。根据各地产业特点和发展优势,推动相近省辖市中心商务功能区联动发展,扩大辐射范围,促进区域合作,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县(市)建设中心商务功能区,要结合老城改造和新城建设,采取商务、商贸功能混合或分设等不同形式,统筹规划,明确目标,突出特色,满足产业集聚区和经济发展需要,尽快形成规模。要从实际出发,发挥传统商贸优势,在巩固提升商贸功能的同时,逐步强化商务功能,重点围绕服务特色商品交易和主导产业发展,延伸拓展产业链条,积极发展研发、设计和营销、物流服务,建设展示交易、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技术推广等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中介服务业发展,逐步形成与特色产业配套联动、专业服务突出的中心商务功能区。
(三)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商业区。按照科学规划、挖掘内涵、强化特色、扩大规模、提升效益的原则,结合旧城改造和城市建设,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商业街区、文化休闲旅游区、特色交易市场和创意产业园、科技创业园、软件园等生产业集聚区,扩大消费需求,拓展市场空间,促进产业发展。提升特色商业街区发展水平,突出特色化、专营化和规模化,建立健全业态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快业态、品牌集聚,提升购物消费功能,完善综合服务功能,培育一批风格鲜明、设施完备、管理规范、拉动消费能力强的特色商业街区。积极发展文化休闲旅游区,充分挖掘独特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街保护开发,统筹规划设计建筑风格、人文景观,修缮保护标志性建筑、特色建筑,强化特色魅力,注重营造环境氛围和格调品位,合理布局符合居民消费升级换代的休闲项目,打造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文化休闲旅游区。改造提升特色交易市场,沿产业链双向拓展交易范围,创新交易方式,提高信息化水平,不断扩大市场辐射范围,发展壮大一批农副产品、电子电器、汽车及零配件、纺织服装、建材装饰等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的特色交易市场。推动生产业集聚区发展,合理配置资源,搭建公共服务平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发展一批创意产业园、科技创业园、软件园。围绕特色商业区主业,配套建设商务办公、酒店、公寓等设施,推动相关商务服务业发展。
(四)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人性化设计。优化交通路网布局,大力发展立体公共交通体系和公交接驳系统,完善便捷高效的集疏运体系。加强区域内市政设施建设,完善水电气暖管网,修浚排水系统。合理规划建设停车场、文体场所、绿地、公园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筑统一开放的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公共空间,提高建筑容积率和地下空间利用率,提升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强化生态建设,妥善处理开发改造、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提高开发建设品质,创造优美舒适、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将中心商务功能区、特色商业区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实施。省服务业工作领导小组要健全工作机制,统筹研究、协调解决中心商务功能区、特色商业区建设发展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各相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调联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省发展改革委作为牵头部门,负责综合协调建设发展中的具体工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要在规划、建设、管理上加强业务指导;省统计局要建立相应统计体系;省国土资源厅、财政厅、商务厅、文化厅、旅游局、工商局、地税局等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能分工,细化工作方案,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市、县政府要建立健全协调领导机构,精心组织,扎实工作,务求实效。在贯彻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向省政府报告。
(二)强化规划引导。建立统筹规划、分级管理的工作机制。省、市要加强对接,做好前期论证工作。各市、县组织编制中心商务功能区和特色商业区发展规划、空间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在空间上与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重大规划精准对接。省发展改革委负责中心商务功能区、特色商业区发展规划的审批,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负责空间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审批。对于各市上报的规划,省有关部门要加快工作进度,成熟一个,审批一个,推动实施一个。强化规划实施管理,严格按照发展规划、空间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分步实施,分块建设,突出重点,整体推进。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升零售业整体发展水平为目标,以加快零售业发展方式转变、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扩大消费、增加就业、引导生产、改善民生、促进和谐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二)发展目标。“十二五”时期,商品零售规模保持稳定较快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零售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零售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与创新,各种业态协调发展;大型零售企业整体优势进一步增强,跨区域发展成效显著,中小零售企业健康发展,零供双方互利共赢、和谐发展;节能减排取得明显进展,节能型购物中心、商场(店)、超市层出叠现;零售业结构布局更趋完善,城乡、区域间协调发展,基本形成结构合理、布局科学、竞争有序的现代零售业。
二、主要任务
(一)调整结构优化布局。
优化零售网点布局。积极推进商业网点规划制订和实施工作,引导商业网点向总量适度、布局合理、结构优化、便民利民方向发展。适度发展大型商业网点,加强社区配套商业设施建设,引导专业市场及物流配送中心集聚发展,形成以城市中心商业区为核心、城市区域商业中心为骨干、社区商业为基础的商业格局。大力发展社区、农村连锁零售网点,鼓励开展快餐、家政、维修、快递、水电气通信费代收代缴等综合。支持农村商贸服务中心建设,提供家电等产品售后服务以及农产品市场信息、金融和通讯服务。
促进业态协调发展。增强中低端百货店竞争力,拓宽品牌商品销售渠道,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支持社区商业中心加快发展,完善服务功能,保障社区居民消费安全。大力发展便利店、食杂店,方便居民生活。鼓励专业店、专卖店、会员店连锁化经营,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引导折扣店、奥特莱斯等新兴业态有序发展,稳妥发展购物中心和城市商业综合体。引导零售企业合理集聚,形成层次清晰、各具特色的商业街区,增强企业集聚、业态融合发展的带动辐射效应。
稳步推进无店铺销售。促进网络购物、电话购物、手机购物、电视购物、自动售货机等无店铺销售业态规范发展。鼓励大型零售企业开办网上商城,重点支持以中小零售企业为服务对象的第三方平台建设,推动建设行业电子商务平台,促进线上交易与线下交易融合互动、虚拟市场与实体市场协调发展。
(二)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转变经营模式。鼓励百货、超市等零售企业提高自主经营比重,建立健全买手培训制度,扩大买断经营商品范围,依据顾客消费需求开发自有品牌,提升赢利能力。发挥网点优势,拓展国内外名牌产品的经销、业务,努力扩大规模。
优化竞争方式。鼓励零售企业提高专业化程度,开展差异化经营,形成专项优势。鼓励零售企业深入分析当地消费特点,开展区域营销,形成区域性竞争优势。促进零售企业由注重门店数量和营业面积扩张转向注重质量提升,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加强品牌建设。鼓励零售企业完善对消费者、供应商的服务功能,大力加强零售企业自身服务品牌建设,提升企业品牌形象。
(三)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
发展物流配送,完善供应链。鼓励发展第三方物流配送,完善城市共同配送网络。支持大型连锁企业建设自有物流配送中心,并面向社会提供配送服务。推动零售企业与生产企业建立新型供销关系,培育一批供应链龙头企业。规范商品销售制,引导生产企业建立规范的直供直销体系,减少层次和流通环节。
加强企业管理,提升经营水平。推广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等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优化业务流程和交易方式,提升零售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为零售企业发展特许经营提供咨询、融资、培训、财务审计等支持和服务,引导特许经营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加强科技和信息技术应用。加强现代流通理论、流通技术和管理的研究与运用,加大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在零售业的应用,加强冷链配送、共用托盘、信息管理等技术或设备的研发与采用,开展“智能商店”试点。
(四)积极培育市场主体。
支持大企业发展。推动优势企业与金融业、制造业企业的融合,突破跨区域发展的瓶颈,采取多种方式整合商业资源,实现资本化扩张。给予大型零售企业融资便利,支持具备条件的大型零售企业集团设立财务公司。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直营连锁经营、特许连锁经营和自愿连锁经营,实行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结算,统一形象。加快完善促进中小零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破除投资障碍,降低经营负担,缓解融资困难。开展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体系建设,通过扶持发展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和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市场开拓、科技应用和管理提升等服务。支持建设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物流配送中心和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
(五)推动零售业“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
支持有条件的零售企业“走出去”。通过扶持零售企业“走出去”,带动商品出口,树立中国品牌形象;带动服务贸易出口,减少服务贸易逆差。支持大型零售企业到海外建立零售终端和配送中心,支持中小企业采取“抱团”方式“走出去”。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构建海外营销网络,为生产企业提供配套服务。支持开发境外商业设施,带动零售企业“走出去”。
为企业提供公共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市场调查、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等服务;对零售企业“走出去”的前期开发和运营费用提供补贴;鼓励各类资本参与境外并购,为我国优势产业建立销售渠道。
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加强国际经贸合作,为中国特色产品的通关、销售创造便利条件,为零售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出入境提供便利。
不断提高零售行业利用外资的质量与水平。鼓励和规范外资开拓中小城市零售市场,带动欠发达地区流通业升级改造和健康发展;鼓励外资依托零售业拓展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等新型流通业;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引导建立外资零售企业社会责任机制,倡导企业自发规范经营行为。
(六)积极发展绿色低碳流通。
支持企业节能降耗。制订、推广零售业节能环保标准,支持零售企业开展节能环保技术改造,在全国零售业开展“节能示范商店”活动,重点支持企业实施照明、空调、电梯、冷藏及其他耗能设备的节能工作,严格控制商业建筑物装饰性景观照明能耗。
倡导绿色消费理念。积极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科学消费理念,积极开展节能、低碳认证,大力开展碳评估、碳积分工作,引导零售企业开展绿色采购,设立环保产品专柜,鼓励消费者购买和使用绿色低碳产品,继续做好抑制商品过度包装和限制一次性塑料购物袋使用工作。
建立废弃物逆向回收渠道。开展绿色产品销售和废弃物逆向回收渠道建设试点工作,引导连锁零售企业与生产制造企业、回收拆解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建设“循环消费示范门店”,收旧售新、以旧换新,逐步形成低碳环保产品销售、二手商品寄售和废弃物逆向回收的良性循环体系。
(七)维护市场秩序,加强诚信建设。
维护公平竞争秩序。加快建立信用信息征集、应用、共享制度,形成褒扬守信、惩戒失信的约束机制,为各类企业创造更为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建立和谐零供关系。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清理整顿大型零售企业利用市场优势地位向供应商违规收费行为,以及违规拖延支付供应商货款行为,推动建立长效机制,促进零供关系协调发展。
规范促销行为。规范发展单用途商业预付卡。对零售企业促销行为进行监管,督促其遵循合法、公平、诚信原则,遵守商业道德,严格执行明码标价制度,禁止违规促销行为。
保障食品安全。加快建立零售企业对消费者“先行赔付”制度,继续深入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努力保障商品质量,特别是食品质量安全。
三、保障措施
(一)完善零售业法规体系。在零售业中深入贯彻落实《价格法》、《反不当竞争法》、《反垄断法》,积极推动《商业网点条例》、《网络零售管理条例》、《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条例》出台,加快制订相关部门规章,形成涵盖零售业市场主体、市场行为、市场秩序、市场监测调控的法律法规体系。
(二)落实零售业政策措施。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19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2008〕134号)精神,切实破除国内市场分割和地区封锁,继续实施促消费的系列政策。
(三)加大零售业财税金融支持。在零售业落实内贸领域相关财税优惠政策,清理和整顿不合理收费,加快落实零售业用水用电与工业同价政策,推动解决零售企业空调、电梯等设备纳入增值税抵扣项目的政策,研究解决连锁企业跨地区经营税收收入分配问题,落实连锁企业跨地区统一纳税政策。积极推动相关扶持政策的制度化和常态化。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积极支持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环保的零售业项目。进一步加强银商合作,调整银行卡刷卡手续费政策,扩大银行卡使用范围,方便刷卡消费。
这揭示了寻求产品更大程度市场准入的农业出口国与希望特殊产品涵盖范围相对宽泛的33国集团之间的巨大分歧。事实上,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商对主席参考文件表示支持。
法尔科警告说,如果这个问题不能解决,在目前仅会使发展中国家指定哪些产品为特殊产品的争论向后延迟,而到时各成员将不得不同意各国可以对特别产品进行自由承诺。当然,在达到成员可以评估每个成员承诺时间表这个阶段之前,成员必须首先就关税削减和补贴削减的模式达成一致。尽管在过去的一周已就此问题进行了密集的淡判磋商,但成效甚微。
法尔科参考文件中饱受争议的部分是法尔科受WTO秘书处要求,进行计算的部分。这是用以评估33国集团2005年12月提案的可行性,该提案使所有税号产品中的“至少20%”被指定为特殊产品的资格。秘书处发现指定20%产品为特殊产品将会导致某些国家,免于进行进口农产品的98.4%和94%减免以完成多哈回台所要求的关税削减。
法尔科在文件中写到,如果这种情况也适用于其他国家,那么,条款的通过实质上使发展中国家免予进行关税削减“将会使7月框架协议特殊和差别待遇条款无法达成”。
(一)承接国外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简称“软件外包”)日渐成为我国软件及相关信息服务出口的重要形式。软件外包的实质是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链各环节的专业化分工,本文所称“软件及相关信息服务外包”特指国内服务供应商提供相应的软件及基于IT的关联服务,以满足国外最终用户自身相关业务需求的服务形式。
(二)各部门加强合作与协调,研究适合软件和信息服务出口特点的管理与服务模式,共同为软件和信息服务出口创造良好的政策和产业环境,促进软件和信息服务出口的稳步发展,争取到2010年软件及相关信息服务出口总额超过100亿美元,出口年均增速不低于25%,形成一批具有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出口产品,培育一批
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软件及相关信息服务出口骨干企业。
二、积极培育出口促进和服务体系
(三)确定一批具有技术研发优势,或产业基础优势,或市场开拓优势的重点联系企业,充分发挥优势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实施大企业战略,提高我国软件企业的总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四)加强对软件产业基地和出口基地的服务与管理,指导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公共商务信息服务平台、境外知识产权咨询中心等,不断提高服务于企业的层次和水平。
(五)鼓励具备条件的地方发挥产业、市场和人才集聚优势,加大对软件及相关信息服务出口的扶持力度,逐步形成出口梯队,充分发挥出口促进和带动作用,不断优化区域布局和产业环境。
三、完善税收扶持政策
(六)加强对软件出口现行各项鼓励政策的宣传,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和扶持效应。软件企业出口软件、进口自用设备等按照现行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七)财税部门牵头,会同有关部门,结合软件及相关信息服务出口的趋势和特点,继续研究适用的税收鼓励政策。各部门协同配合,规范软件及相关信息服务出口模式,简化管理程序。
(八)对软件和相关信息服务出口所必需的暂时进口货物,可按照海关的有关规定予以延期。
四、完善财政金融支持政策
(九)各相关部门通过现有资金渠道,继续加大对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和软件出口基地的资金投入,并根据基地的发展情况逐年增加。
(十)加强资金支持和引导力度,鼓励软件企业自主创新、采用国际标准实施软件开发过程管理,加大对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和境外知识产权保护的支持力度。
(十一)鼓励国家政策性银行为软件和信息服务出口项目提供中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并针对软件企业特点给予扶持。鼓励政策性信用保险公司为企业提供出口收汇保障、商账追收服务和保险项下的贸易融资便利。
(十二)加大对软件及信息服务企业的支持,允许软件及信息服务企业根据实际经营需求保留外汇。
五、加强软件出口的统计分析
(十三)加强软件出口的统计分析,完善软件出口合同登记系统,对软件出口实行实时、有效的管理。软件出口合同登记继续执行原外经贸部、科技部、信息产业部、统计局、外汇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软件出口管理和统计办法》(外经贸技发〔2001〕604号),统计数据将作为各地及有关企业享受各项软件出口促进优惠政策的依据。
(十四)进一步细化软件及相关信息服务出口统计标准,研究嵌入式软件出口和以互联网传输方式进行的软件出口的统计方法,建立部门间出口数据分析及交流制度,为管理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六、建立适应软件及相关信息服务出口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
(十五)以软件企业人才需求为目标,完善以软件学院为核心的高端人才培养机制,促进软件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加强从业人员在职培训和资格培训工作,逐步建立符合软件及相关信息服务出口发展要求的软件人才结构。
(十六)依托国家级软件出口基地和各类软件园区,发挥基地政策试点和示范作用,由政府、园区、企业合作,创新软件及信息外包人才培训模式。在条件成熟的地区,试点建立国家级“软件外包人才培训基地”。
(十七)鼓励国内外相关中介培训机构开展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的软件人才培训模式。参照国际惯例建立软件人才评估标准,建立软件人才信息平台。
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十八)各部门协同配合,推动软件及相关信息服务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提高企业诚信度,完善行业诚信制度建设,减少由人员流动带来的知识产权泄密。
(十九)鼓励国内外中介机构加强交流与合作,通过多种方式,为软件及相关信息服务出口企业提供客户资信评估服务。
(二十)继续积极推行软件正版化。鼓励软件出口基地设立境外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支持和指导软件企业到境外申请专利、著作权、商标等知识产权,对申请和维护费用、费用等给予补贴。
八、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二十一)加强政府间软件领域的对话与合作,与条件成熟的重点国家和地区在双边联(混)委会机制下设立“软件工作组”,建立长效合作机制,落实政府间合作协议。
(二十二)充分发挥我国外使(领)馆经商处(室)作用,加强对驻在国软件及相关信息服务产业发展情况的综合调研,掌握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的发展趋势和特点,推动国外发包企业与我国软件企业建立业务联系。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行业发展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推动建设龙头企业引领、网络覆盖广泛、经营行为规范、服务品质优良的小微型客车租赁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出行需要。
(二)基本原则。
用户为本,安全第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加快提升行业服务水平,提供安全、便捷、优质的小微型客车租赁服务。
改革创新,融合发展。坚持问题导向,深化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小微型客车租赁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促进小微型客车租赁创新发展。
科学监管,规范有序。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提升事中事后监管能力,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保障各方合法权益。
二、夯实安全管理基础
(三)规范租赁车辆管理。小微型客车租赁是指在约定时间内小微型客车租赁经营者将小微型客车交付承租人使用,收取租赁费用,不提供驾驶劳务的经营方式。租赁车辆是汽车租赁经营者提供车辆租赁服务以获取利润为目的而使用的机动车,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定到公安机关办理登记。车辆的安全技术检验、环保检验和报废等按照有关规定执行。车辆购买交强险、第三者责任险等相关保险时按照登记的使用性质对应的保险费率投保,鼓励经营者与保险公司根据小微型客车租赁业务特点和风险大小,开发保险产品,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保障承租人合法权益。小微型客车租赁经营者应加强对租赁车辆的日常使用管理,建立租赁车辆技术档案,定期进行检测维护,确保租赁车辆性能及安全状况良好,车容车貌卫生整洁。
(四)落实身份查验制度。为维护公共安全,保障租赁经营者和承租人合法权益,开展小微型客车租赁业务要落实完善身份查验制度,并按要求采集和报送有关信息。小微型客车租赁经营者应当具备身份查验所需的设施设备,对承租人提供的有效证件进行查验,将有关信息在车辆租赁合同中记录,并载明所有驾驶人身份证件和驾驶证信息。承租人是个人的,应查验承租人的有效身份证件和驾驶证原件;承租人为企业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应查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其他有效登记证件,授权委托书和经办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租赁车辆应交付给经过身份查验的承租人,对不符合要求、身份不明或者拒绝身份查验的,不应提供小微型客车租赁服务。
三、提升服务能力
(五)完善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各地交通运输部门应当会同当地住房城乡建设(规划)部门依据城市总体规划,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出行需要,综合考虑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居民出行需求以及城市交通状况等因素,制定小微型客车租赁发展规划,并纳入综合运输体系规划和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统筹安排租赁网点和停车场地;加强小微型客车租赁与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换乘衔接,推进机场、火车站、汽车站、港口等交通枢纽小微型客车租赁营业网点以及客流密集区域停车站点建设。
(六)加强日常经营管理。鼓励小微型客车租赁经营者利用卫星定位装置、地理信息系统等远程监控技术和车联网、“电子围栏”等智能技术,强化对租赁车辆安全的管控力度,降低经营风险;鼓励小微型客车租赁经营者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开展车辆预订、取还车和电子支付等服务,提高租车便捷性。小微型客车租赁经营者应当遵守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有关规定,完善网络安全防范措施,依法合规采集、存储、使用和保护个人信息,不得超越提供小微型客车租赁服务所必需的范围。小微型客车租赁经营者应当加强租赁合同管理,明确经营者和承租人权利义务,建立投诉处理机制,依法接受社会公众投诉,及时答复处理结果。
(七)推动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发展。鼓励小微型客车租赁经营者通过兼并重组、合资合作、上市融资等方式,提升规模化水平,加强上下游行业及相关行业联动。支持小微型客车租赁经营者通过特许经营、连锁经营、战略联盟等形式,扩大网络覆盖范围,优化经营网点布局,为消费者提供“一点租多点还”“一城租多城还”租赁服务,不断提升服务体验。引导小微型客车租赁经营者加强品牌建设,创新经营服务内容,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四、鼓励分时租赁发展
(八)充分认识发展分时租赁的作用。分时租赁,俗称汽车共享,是以分钟或小时等为计价单位,利用移动互联网、全球定位等信息技术构建网络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自助式车辆预定、车辆取还、费用结算为主要方式的小微型客车租赁服务,是传统小微型客车租赁在服务模式、技术、管理上的创新,改善了用户体验,为城市出行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有助于减少个人购车意愿,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私人小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趋势以及对道路和停车资源的占用。
(九)科学确定分时租赁发展定位。各地交通运输部门要会同住房城乡建设(规划)部门综合考虑城市经济发展、交通出行结构、汽车保有量、停车资源等实际,在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的前提下,考虑分时租赁非集约化出行的特点,合理确定分时租赁在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定位,研究建立与公众出行需求、城市道路资源、停车资源等相适应的车辆投放机制,使其与城市公共交通、出租汽车等出行方式协调发展,形成多层次、差异化的城市交通出行体系。
(十)提升线上线下服务能力。分时租赁经营者应具备线上服务能力,要通过技术手段落实承租人身份查验要求,应通过大数据分析,强化车辆智能组织调配,动态优化车辆布局,实现不同时间、不同区域间的车辆供需平衡。推广应用“电子围栏”技术,引导用户有序停车,加强停车管理。分时租赁经营者应具备线下运营服务能力,要通过运营人员日常巡检、车辆自检等方式,确保车辆安全状况良好,要建立完善车辆调度、维修、救援、回收机制和流程。分时租赁经营者应采用安全、合规的支付结算服务,确保用户押金和资金安全,确保用户个人信息安全。鼓励分时租赁经营者采用信用模式代替押金管理。
(十一)建立健全配套政策措施。鼓励城市商业中心、政务中心、大型居民区、交通枢纽等人流密集区域的公共停车场为分时租赁车辆停放提供便利。鼓励探索通过优惠城市路内停车费等措施,推动租赁车辆在依法划设的城市路内停车泊位停放,在不增加城市道路拥堵、不影响其他社会车辆停放的情况下,提高路内停车泊位的使用效率和租赁车辆使用便利度。鼓励使用新能源车辆开展分时租赁,并按照新能源汽车发展有关政策在充电基础设施布局和建设方面给予扶持。
五、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教育督导是在长期的教育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进行检查、监督、评价和指导的一种基本制度,是现代教育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我国教育督导制度的恢复重建,教育督导工作不断得到加强和改善,有效地推进了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但总体而言,我国的教育督导工作依然存在一些明显的弊端———教育督导机构设置不合理、教育督导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教育督导主客体地位不平等、教育督导方式不科学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育督导功能的充分发挥。为加强和改进教育督导工作,有效贯彻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推动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强我国教育督导制度建设,使其与我国的教育决策、执行相协调,以适应教育督导实践的需要。
一、组建权威高效的教育督导机构
1.建立由政府直接管理的教育督导机构
衡量一个机构设置是否合理的标准之一,就是考察该机构的层级关系是否清楚,是否符合统一领导与统一指挥的原则,避免多头领导与多头指挥。我国的教育督导机构虽然在形式上是由人民政府设立的,实际上却是由教育行政部门代管,其初衷是在“督政”时由人民政府指挥,在“督学”时服从教育行政部门指挥,兼顾“督政”与“督学”两方面工作。但在实践中这种情况常使教育督导机构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教育督导机构与教育行政部门、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的关系很难处理,导致教育督导机构难以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职责。鉴于此,应改变教育督导机构由教育行政部门代管的体制,推行教育督导委派制,教育督导部门应直接对同级政府负责,同时接受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并在政府主管教育的行政首长领导下,与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协同工作、互通情报。这样,在行政隶属关系上,教育督导机构作为人民政府的一级机构,直接受人民政府管辖;在教育督导业务上,教育督导机构受上级教育督导部门的指导,与教育行政部门并列,教育行政部门以实施和执行为主,而教育督导部门以评价和监督为主。
2.合理划分教育督导机构与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的职责
教育督导机构专门负责监控任务,行使国家督导教育的权力,对下进行监督、检查、评估、指导,对上进行反馈、参谋,其工作内容是广泛和综合的,但不参与日常行政工作的推动和执行。教育行政机构则专门负责决策和执行任务,行使国家管理教育的权力。由于教育督导机构和同级教育行政机构的性质、任务、职责范围各不相同,工作的角度、内容和方式也不尽相同,因此可以通过划分彼此职责,做到明确分工,各负其责。教育督导机构在督导检查前应与教育行政机构沟通信息,交流工作计划和安排,努力做到在工作内容和时间上不重叠。教育督导机构应主动邀请同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职能处(科)室负责同志参加教育督导检查工作。包括对于口头的或书面的回复意见、督导报告、督导通知书等督导检查的结果,教育督导机构要主动听取同级教育行政机构主管领导及有关职能处(科)室负责人的意见,力求取得认识上的一致,以形成正确的督导意见。教育督导机构和同级教育行政机构对各自了解和掌握的基层工作信息和动态,对一些重大的或带有倾向性的问题的评估与分析意见及准备采取的对策,要定期互通情况,交换意见。
二、确立平等合作的教育督导主客体地位
1.更新思想,确立教育督导新观念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督导表现为一种居高临下的行政视察,目的在于检查和考核学校和教师工作的优劣,造成教育督导人员与学校、教师的矛盾与冲突。借鉴国外教育督导的有益经验,我们应更新教育督导观念,确立督导主体与督导对象平等合作的教育督导观。为此,必须改革凭借等级的职位和权力进行督导的旧观念,以合作意识和集体参与代替强制和命令,以权力平衡代替消极的服从;必须改革单纯以检查监督或奖惩为手段的旧观念,用热情的关怀和激励、内行的指导或辅导,真心实意地与被督导者共同研究探索并鼓励其自我改进、自我成长的创新精神。
2.重视教育督导过程中教育督导主客体之间的协调与合作
教育督导的过程同时也应该是协调与合作的过程。督导主体只有发动督导对象积极参与,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才能保证教育督导工作的客观性和结论的科学性、全面性,最大限度地避免主观随意性。现代教育督导不应把督导对象置于被指责、控制的地位,不应用文件、指示、指标等对他们的工作进行简单的干预和限制,不应把督导对象作为检查、评价、调节、纠偏的主体,而应以合作意识、内行的指导或辅导对他们进行帮助和导向。这样,“督”与“被督”之间才会目标一致、情感相通,“督”的导向作用和“被督”的主体作用才能达到最优结合。在教育督导的过程中,督导人员要广泛听取督导对象的意见,与他们坦率真诚地交换意见,允许不同观点的争鸣,允许不同意见的争论。只有这样,才能增强“认同”感,激发自觉“参与”的积极性,使整个督导过程成为共同探讨教育思想、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教学方法的过程,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三、建设内行专业的教育督导队伍
1.建立教育督导资格证书制度,确定教育督导职务系列
教育督导资格证书制度的建立是教育督导队伍专业化的必备条件。教育督导资格证书制度在我国几乎还是空白,因此,必须尽快建立我国教育督导资格证书制度,对教育督导人员的任职条件、获得资格的程序、在何种情况下取消其资格以及资格获得者的权利与义务等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在此基础上,确定教育督导人员的职务系列。教育督导专业职务系列的设立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应该在充分征求劳动、人事、编制等部门意见的前提下,在不违背政策与职业分工原则的基础上设立。在设立教育督导专业职务系列时,应充分考虑教育督导人员兼具行政与专业的性质,适当兼顾两者的特点,先行试点,待取得经验后再行推广。
2.强化教育督导人员的专业意识,加强教育督导人员的队伍建设
教育督导专业化是教育督导人员个体专业社会化的连续过程,教育督导人员的信念、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其专业化的内在动因。教育督导人员应对自身从事的督导工作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培养专业意识和敬业精神,以主人翁的态度提高自身专业素质,进而促进教育督导队伍的整体建设。为此,要适当加强对教育督导专业精神的宣传教育,营造教育督导人员专业发展的氛围,为教育督导人员的专业发展创设必要的条件。
转贴于
3.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重视教育督导人员的培训工作
在培训方式方面,应以有利于工作、有利于教育督导人员的专业发展为着眼点,既可以与高等学校合作搞培训,也可以安排教育督导人员在专业的培训机构接受培训,还可以实行“当地为主”的培训方式;在培训内容方面,应区分不同从业人员的需要,提供相应的教育基本理论、教育督导理论、教育管理理论、教育政策与法规、教育督导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帮助;在培训时间的安排方面,应结合工作实践举办形式多样的短期培训和研修班,并为教育督导人员提供适宜的学习条件,创设学习氛围,鼓励教育督导人员养成边工作边学习、积极自学的习惯,使“工作——学习——研修”一体化,形成良好的学习机制。
四、实施科学合理的教育督导方式
1.形成性督导与终结性督导相结合
形成性督导即对中小学校教育过程的督导,其主要特点是注重过程的每一环节、每一岗位、每一阶段,而对活动的结果则较少注意。其主要目的是,在中小学校实施教育的过程中,边施教边督导,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工作和调整教育目标;终结性督导即对中小学校教育结果的督导,其主要目的是了解中小学校教育目标和管理目标实现的程度,为教育行政部门实施奖惩提供依据。这种督导不能改进本期工作,只能提供本期工作结果的反馈信息,但它对下一期工作的改进和提高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鉴于形成性督导与终结性督导各有优缺点,在对中小学校的教育督导中,要把两种形式结合起来。如果只从结果督导的角度衡量一所学校为社会提供人才的质量,就难以很好的指导学校的发展。因为结果是既成事实,不能改变。因此,教育督导除了考察学校教育活动的结果,还要考察其活动的过程,了解其原有的基础,从而准确地判定督导评估对象的进展状况,对活动结果做出更为客观的判断。
2.静态督导与动态督导相结合
静态督导就是对学校的已有条件和已经达到的实际水平的督导,如,对学校的校舍、设备、经费、现有领导结构、教师的素质、学生的质量等的评估;动态督导就是对学校正在发展的运动状态的督导,如,学校的发展规划、学校现有条件的运用和管理、各项工作的筹划和安排、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师生积极性的调动等。
静态督导是对学校现有办学条件的督导,评价学校的已有成绩;而动态督导则是评估学校在已有条件下是如何运动发展、如何运用已有条件创造最大价值的。静态督导和动态督导在现实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应该结合起来进行。如果不进行静态督导,就难以看出学校的教育活动的实施背景及其客观价值的大小,就会影响督导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如果不进行动态督导,就难以看出学校的发展和被督导对象的人为努力程度以及积极性的大小。因此,必须将两者结合起来,以获得对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认识。
3.定性督导与定量督导相结合
定性督导是对事物的质的确定,即根据督导者的认识和经验对被督导者的状况从性质上进行分析和评价,它能够有效地处理教育过程中那些难以用客观方法定量描述的因素,突出事物的特点,使人们认识事物的性质和特点;定量督导是对事物量的描述,即对教育过程及其结果从数量分析的角度进行督导,其特点是资料翔实可靠,分析客观精确,因而具有较高的客观性和可靠性,也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学校教育活动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其效用既有许多可测性,又有大量的不确定性。因此,在教育督导中,对于能量化的内容可以做量化处理,而对于一时难以量化的要素,则不必勉强量化,可以只做出定性分析。如果一味追求量化,势必使督导有失科学,并可能挫伤学校领导和教师的积极性。
4.定期督导与经常督导相结合
定期督导是以中小学的教育周期为时限进行的督导,如,学期督导、学年督导等,其特点是系统全面,结果可靠;经常督导则是在学校工作进行中,随时组织专项的督导,如,课堂教学督导、体育卫生督导等,其特点是简单明了,易于推行。为使学校教育督导工作正常、持久地开展,并取得相应的成效,在教育督导的过程中,应将两者有机结合。平时可不定期地进行一些经常性的、小型的单项督导,在此基础上,定期进行全面综合督导。定期督导工作结束后,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布督导结果,帮助学校总结经验,汲取教训,研究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一)加快我省创意产业发展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创意产业是投入智力资源,产出知识产权。创意产业是智能化、知识化的高附加值产业,在产业价值链中占据高端,对其他产业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辐射力。加快发展创意产业,有利于促进科技、文化、制造等产业融合,推动制造业向高增加值产业升级,拓展制造业的发展空间;有利于扩大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优化产品结构,推动消费方式的转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
(二)加快我省创意产业发展是实现创新型省份的重要推动力。创意的本质在于创新,不断求新求变。加快发展创意产业,有助于将个人的创新能力与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时尚化有机结合,在创意产业的发展带动中提升创新层次,成为自主创新的切入点和制高点,增强我省自主创新能力及发展后劲。
(三)加快我省创意产业发展是提高海峡西岸经济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创意产业作为源于创造力、技能与才华的活动,是一个地区所拥有的比较优势,也是该地区综合竞争力的具体体现。加快创意产业的发展,将进一步挖掘海峡西岸经济区丰富的智力资源,通过工业制造、金融体系、市场传播等配套体系,将创意转化为巨大的社会财富,带动区域科技、教育、就业等方面的发展,创造新的区域文化氛围,增强海西凝聚力、辐射力和整体竞争力。
二、创意产业发展的发展目标和重点领域
(一)发展目标。
通过5~10年的努力,以福州、厦门、泉州等沿海中心城市为创意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逐步完善创意研发设计、产品生产、推广销售等创意产业链,形成若干个整体优势明显、区域特色鲜明、产业集聚突出、充满生机活力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创意产业集群。
1.扩大创意产业规模。形成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创意产业集聚区和中介机构,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创意产业龙头企业,争取实现创意产业的增加值保持两位数增长,创意产业重点领域保持持续增长,就业容量明显增加,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总体发展水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适应。
2.优化创意产业布局。鼓励各设区市综合利用自然、人文、历史基础,结合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在符合条件的专业产业园区或服务业集聚区内建立创意产业基地,充分发挥区域特色产业集聚效应,逐步形成重点突出、特色明显、带动力强的海峡西岸创意产业空间布局。
3.提升创意产业影响力。培养一批国内外知名的设计师,创意产(作)品参加国内国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竞赛得奖数明显提升;打造一批具有福建风格和国内外影响的创意品牌,实现与创意产业有关的区域性知名品牌数量显著增加;加强行业信息交流,具备举办国内外创意产业大型活动的能力。
(二)重点领域。
以涵盖所有产业高端环节的“创意设计”为龙头,重点发展制造业设计创意、数字服务创意、文化传媒创意、建筑设计创意、咨询策划创意和休闲消费创意六大领域。
1.制造业设计创意。重点发展为生产服务的创意产业,包括与工业生产相关的研发与设计活动,主要是电子信息研发设计、机械装备研发设计、石油化工研发设计、冶金工业研发设计、轻纺工业研发设计、新材料研发设计、生物医药研发设计以及雕刻设计和石雕、影雕、漆器、陶瓷等工艺品制造设计等领域。
2.数字服务创意。重点发展计算机软件领域的专业技术服务,主要包括动漫游戏、软件设计、互联网信息服务等领域。
3.文化传媒创意。重点发展传媒传播活动和文化艺术领域中的创作,主要包括新闻传媒服务、广告设计服务、文化艺术创作、文化传承与文物保护等领域。
4.建筑设计创意。重点发展与建筑、环境等有关的设计活动,主要包括城市规划、建筑艺术、建筑工程技术设计、建筑装饰、城市绿化管理等领域。
5.咨询策划创意。重点发展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各类商务、投资、教育、生活消费及其他咨询和策划服务的活动,主要包括知识产权保护、市场调查与咨询、会展设计服务、金融咨询服务、科技咨询服务等领域。
6.休闲消费创意。重点发展在人们日常消费、生活娱乐中体现创造性及其价值的行业,主要包括时尚设计、休闲健身、形象设计、婚庆策划服务、摄影创作、旅游服务等领域。
三、整合优势资源,促进创意产业集聚发展
(一)加快重点区域创意产业发展。支持福州、厦门、泉州、漳州、莆田等地区创意产业的率先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创意产业空间布局,带动全省创意产业发展。福州应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的综合优势,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等技术、人才资源优势,以福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软件园)为依托,形成高新技术产业主体区,以发展应用软件为基础,重点推进动漫娱乐、软件设计、信息传媒、工业设计、专业咨询为主的创意产业发展。厦门应发挥特区人才优势和政策优势,依托软件园,建设软件研发基地;依托火炬(翔安)产业区、翔安综合工业园区、同安综合工业园区等研发科技资源和高技术产业优势,大力推进工业设计研发、软件研发及产业化、游戏设计、会展旅游、时尚消费、科技咨询、影视传媒为重点的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凸显厦门特色,建成“艺术之岛”、“音乐之岛”,建设厦门市文化艺术中心和厦门油画市场。泉州应依托区域内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进一步整合区域内的创新、创意资源,形成一批以工业设计、时尚设计、文艺演出为特色的创意产业集聚区;强化文化凝聚功能,打造文化旅游中心,扩大“海丝”文化节、南音节、木偶节等重大文化交流活动的影响。漳州市、莆田市应充分发挥漳州万利达工业园、灿坤工业园、莆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园区作用,加快研发设计、文化创意,重点推进工业研发设计、数字服务创意等创意产业发展。宁德、龙岩、三明、南平应发挥本地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文化旅游、工艺美术、研发设计等创意产业。
(二)积极推动创意产业载体建设。对符合条件的国家级、省级高科技园区或其他产业聚集区,由省政府相关部门进行认定,启动一批福建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引导分散的资源和项目向园区集中,促进创意产业规模发展。加大对集聚区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完善创意产业园区展示、以及商业、休闲等配套功能建设。鼓励利用城市中心的老厂房、旧仓库、传统文化街区等存量房产资源和可利用的历史建筑进行保护性改造和开发,兴办创意产业。积极探索扩大部分领域的市场准入、创新人才培训机制等,创建创意产业示范区。
(三)吸引知名创意企业落户集聚区。充分利用闽台“五缘”优势,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加强闽台在网游动漫、文化传媒、工业设计、规划设计、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产业对接。通过“5·18”、“9·8”洽谈会等招商平台,积极吸引知名创意企业高端项目落户创意园区,促进创意产业集聚发展。在创意园区新办的创意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被认定为软件企业的,自获利年度起,享受企业所得税相关优惠政策。
(四)加大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确定一批具有重要示范、带动意义的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集中市场资源、技术资源和资金资源等,实施重点扶持。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建设规划、国家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的创意产业项目,优先保证用地。鼓励重点创意企业承担本行业技术研发、市场推广等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
(五)积极支持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做大做强。适当降低初创小企业注册资本门槛,允许注册资本金分期到位,允许以专利、版权、商标、品牌以及技术和科研成果等无形资产作价参与组建创意公司,多渠道为创意中小企业和个人提供支持的创意产业发展资金。
四、加大资金支持,拓宽创意产业融资渠道
(一)设立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安排适量省级财政资金引导扶持创意产业发展。对符合政府重点支持方向的创意产品、服务和重点支持的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等项目建设,可采取奖励、贴息、补贴、资助等方式进行扶持。各设区市和有条件的县(市、区)也要设立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二)完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和融资担保体系。完善政银企合作机制,积极向银行推介重点项目,引导银行加大对创意产业的信贷投入。鼓励企业通过资本运作、引进战略投资者、吸纳社会资本等形式筹集发展资金,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创意企业改制上市融资。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创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业务试点。对融资担保机构担保的业务,银行应适当简化贷款审批流程,提高贷款审批效率。
五、鼓励自主创新,加大创意研发扶持力度
(一)鼓励增加研发投入。鼓励和支持创意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建立研发机构。允许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时发生的研发费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当年抵扣不足部分,可按税法规定在5年内结转抵扣。支持有条件的创意单位设立企业技术中心或工程研究中心,对符合条件的,积极推荐申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科技计划重点项目、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究开发项目和重大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项目。
(二)发挥“6·18”平台作用。利用“6·18”项目成果交易会平台,向社会广泛征集各种创意成果和企业创意需求,鼓励创意成果项目对接,重点推介一批符合我省创意产业发展导向、科技含量高、带动力强、发展前景好的创意成果,与我省企业对接。加大力度推进创意项目的对接、生成、转化与落地,提高创意成果转化率。
(三)鼓励创意企业实施品牌发展战略。积极培育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和标准。建立省级创意产品名牌认定制度,培育壮大品牌影响力。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的企业、获得中国专利金奖和优秀奖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一定奖励。加大创意品牌推介力度,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知名创意品牌。在引进和推动国内外创意企业来闽发展的过程中,帮助企业实现本土化。
六、拓宽销售渠道,积极培育创意产业市场
(一)扩大对创意产品的政府采购范围。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机制,逐步提高政府采购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意产品的比例。政府部门带头使用优秀创意产品,促进创意产业的高起点发展,拓展创意产品的市场空间。
(二)鼓励和支持创意产品进出口业务。加大政策与资金扶持力度,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创意产品的出口。采取适用的进口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引进创意产业所需的技术设备。支持创意产品开拓国际市场,搭建海外市场服务体系。
(三)培育辐射国内外的营销网络体系。支持创意企业与国内外的创意、制作、经纪、营销机构合作,拓展国内国际营销渠道和传媒影响力,形成包括销售、衍生产品开发、商业销售等在内的专业营销网络,包装创意产品促进销售。
(四)培育改善创意产品消费环境。积极培育创意产品消费市场,吸引广大群众消费创意产品。通过不断发掘新品牌、新构思,引导时尚创意产品的消费,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加强市场监管,促进创意产品的交易种类、交易方式、服务内容等方面与国际接轨。
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切实维护创意成果
(一)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立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地方法规,研究制定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办法。完善知识产权评价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积极构建知识产权信用保证机制。
(二)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建立知识产权协调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统筹协调全省创意产业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工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宣传推广力度,组织和支持有关社会团体广泛参与,开展知识产权援助工作,帮助企业进行维权和相关诉讼活动。加强执法力度,建立原创作品版权库,严厉打击各种侵犯创意产品知识产权的行为。
(三)完善知识产权服务机制。鼓励创意成果及时申请、注册相关权利,设立专门的专利申请通道,为创意设计成果提供知识产权保护。扶持第三方知识产权评价机构的发展,加强对中介服务机构的社会监督,为创意产业知识产权提供科学评价。
八、加强行业管理,构筑创意产业服务体系
(一)构建公共服务平台。完善信息服务平台,为创意企业提供国际信息、产业动态、市场行情、人才资源等相关信息。建立健全展示交易平台,为创意主体提品展示、市场互动、交易等信息服务。搭建国际合作、国际招商和投资促进服务平台,重点推动与世界各国和地区创意产业政府主管部门及机构建立工作联系,加快产业国际化步伐。
(二)鼓励和支持中介机构、行业组织发展。加快发展经纪、、评估、鉴定、推介、咨询、拍卖等创意产业领域的中介机构,进一步规范中介机构的经营行为。加快形成符合国际惯例、有利于促进产业升级的创意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引导产业升级和拓展业务等方面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为创意企业提供良好服务。
九、加快人才集聚,强化创意产业智力支撑
(一)建设创意人才培育基地。加强高等院校、职业技术院校、社会培训机构与创意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对接,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创意专业教育,有针对性地设立一些与创意产业相关的专用学科,支持院校与创意企业联合建设创意产业人才培训和实验基地,加快培育创意研发、经营管理、营销经纪等紧缺人才。
(二)建立创意人才流动机制。鼓励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企业开展创意人才的国际交流,在输送人才学习国际先进经验的同时,引进海内外高级创意人才。充分利用我省区位优势,加快承接台港澳的先进创意产业和创意人才,招揽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力、善经营、懂管理的创意领军人物,加速创意人才集聚。
(三)实施创意人才奖励机制。设立创意人才特殊奖,对发展创意产业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经申报和认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十、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创意产业加快发展
(一)建立畅通的工作机制。成立省创意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全省创意产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和政策,统筹协调解决全省创意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协调推进重大项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省发改委牵头,省直有关部门配合,负责日常协调推进工作以及制定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引导集聚区发展等。各设区市要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形成市、县(区)共同推进创意产业发展的工作机制。
首先,农村中学高中生的英语基础薄弱。虽然高中学生都有初中三年的学习英语的经历,但普遍基础词汇量小,对句子结构的理解和句子成分还不清楚。第二,农村中学的学生竞争意识不强,对英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写作不感兴趣。第三,部分学生有学好的愿望,但积累太少,对某些作文不知道写什么,也不知从何处着手。
新课程标准对写作的要求
写是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英语四项基本技能(听、说、读、写)之一,它属于学习者语言输出过程。因此现行的新课程教材的编写中,每个模块都有一个围绕着单元的话题的写作任务,我们教师应该紧紧抓住这个任务,充分地利用成果教学法和写作资源上好每一堂写作课。
现以新课标(外研社)教材必修五Module 2 A job worth doing中的写作任务为例,来阐释成果教学法对农村中学英语写作课的指导作用。
Module 2的写作任务是要求学生按照书中的招聘启事,仿照教材18页的范文,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职位写一封求职信。
首先,教师给予刺激,让学生熟悉范文――让学生读书中的求职信,并给出一封经过修改、适合学生水平的求职信;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范文的结构模式和语言特点。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分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分组讨论这篇范文:一是书信的格式;二是求职信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主要讲解的是什么内容(让学生熟悉求职信的结构模式);讨论过程可以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求职信的主要内容和具体格式:Paragagh1 信息的来源以及要申请得到这份工作。Paragragh2 介绍自己。 Paragragh3结束段:表明被录用后的决心。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在写作之前就对求职信的组织结构,大的框架有一个比较清楚的概念,不会再下笔写作文的时候无从下手。
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基本能知道第二段要写的内容(介绍自己),这是讨论的成功之处;但作为一封求职信,在现实中要在其他的求职者中占优势,脱颖而出;教师要特别强调让他们在做自我介绍的写作中必须突出自己的优势,在介绍自己写作时,可以加入表递进关系的词或词组如:What's more; besides或also, further more,especially等,这样学生自我介绍的行文更紧凑。这是学生所没有注意并引起重视的地方,成果教学法要求教师对求职信中自我介绍要突出自己的优势这一成果进行展示,让学生重视。
第二,学生把范文中体现与求职的相关句式划出,再根据求职信的要求进行替换。如:Para 1利用课本中的句子I'm writing in response to your advertisement for a temporary position as a/an ...;还可以使用相同的表达方法:I have learned the news from the newspaper that you are in need of/need a/an... I'm writing to apply for the job. Para2 Introduce yourself and express your advantage over other applicants.学生除了范文中的句子,可以应用下面的句型:I'm a student from…I graduated from...university/college. I'm good at...或者 I'm skilled/experienced in...或I have a good knowledge of…Para 3结束语: 学生使用用固定的表达I would appreciate it if you offer me the opportunity(if I am offered the chance /opportunity) . I would be thankful if I…If I work as a/an... , I would work hard or I will try/do my best to …最后加上I'm looking forward to hearing from you/ your early reply.
学生可以模仿以上固定的句式,选取自己熟悉且容易记住的把整个求职信的框架结构搭建起来,再选取适当的词汇(学生讨论得到关于这个职位所需要的技巧、技能的词汇)根据职位的要求加到句子中;书信从开头到结尾框架结构固定。
第三,学生分组,模仿范文,把事先准备好的词汇,连词成句,连句成篇。成果教学法注重语言知识的运用,强调文章中要使用适当的词汇、句法和衔接手段(Pincas,1982)它鼓励对输入信息(input)的模仿和再创造。写作中教师要加强学生词汇和句子练习;在一个小组内,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能很快连词成句,有的则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写出一个完整的句子;小组成员要相互帮助,这时候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作用,鼓励他们尽量的应用之前讨论时求职所需要的词汇,尽量使用已有的句式,避免犯错误。
3~4岁幼儿创造性美术活动的指导,应侧重培养幼儿美术活动的兴趣,使幼儿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根据这一时期对幼儿的观察,及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所呈现出的美术能力,3~4岁幼儿美术活动应以绘画、泥工及简单的综合制作为主。
绘画主要是点、线、圆及圆上添加线条;泥工主要是团圆、搓长、压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变化;综合制作主要是在成人提供的半成品上添加简单的辅助材料。这是这一时期幼儿应具备的基本美术技能,教师教育的重点应是引导幼儿尝试运用这些技能,初步进行美术创造,培养幼儿的美术兴趣,而非技能的传授和拔高。
一、以游戏为主要形式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引导幼儿自发性的学习
教育者要时刻注意加强创设游戏的氛围和关注幼儿直觉动作思维的特点,并以游戏的方式贯穿整个绘画过程。通过形象的动作、语言,可以把单一乏味的技能练习演化成幼儿的游戏活动,使幼儿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进行绘画活动,在玩的过程中得到成长。
1.画线游戏
3~4岁的幼儿还不敢大胆地在纸上画,画出的线条短而零乱。可带幼儿做玩画线游戏,使幼儿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边玩边画。这样既能培养幼儿绘画的兴趣,又为他们今后敢放笔大胆绘画奠定了基础。
活动案例:龙卷风。刮大风时,带幼儿到大自然中观察风、感受风,带幼儿和风一起做游戏,边学风“呜——呜”地叫,边用手比划风旋转地飞(进行空画练习)。引导幼儿在纸上和风做游戏,大胆画出随意的线圈,画出风沙。这时成人可以启发式地帮助幼儿给大风画出简单的五官,使画的图像更加形象,从而使幼儿增加了绘画的兴趣。
喜欢画画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喜欢绘画的原因是其具有游戏性。所以,教育者要善于将教育的日的、绘画的内容转化为幼儿喜爱的游戏,通过游戏使幼儿主动而有目的地发展。“龙卷风的游戏”使幼儿毫无顾虑地放开了笔,画出了长长的线圈;又控制住笔点出风沙,一放一收训练了孩子手的灵活性。
2.添补画游戏
在这个阶段的初期,教师可为幼儿提供一定的主题画面,通过语言故事或情景描述,引导幼儿采用添补画的方法添画背景,较完整地表现一定的主题情景,自觉地用线条符号较形象地传达自己的意图,有目的地进行绘画,使幼儿初步体验到其中的乐趣。
添补画案例:快乐小鸭。为幼儿准备一张画有小鸭子的大纸。故事导入:“春天到了,小鸭子快乐地跳到水里去游泳,可是水太少了,小鸭子游不起来,怎么办呢?”启发幼儿给小鸭子添画水。“有了水,小鸭子可高兴了。这时,天上布满了乌云,一会儿就下起了雨,小鸭子玩得更快乐了。”鼓励幼儿画出乌云和雨。
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并没有规定应如何去画,而是通过故事来引导、启发幼儿,幼儿绘画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他们凭借自己对雨的印象,画出了大雨、小雨、毛毛雨。他们知道鸭子喜欢游泳,水越多鸭子越快乐,同情心促使幼儿给鸭子画了许多许多的水。
幼儿的性格不同、起点不同,画出的线也各不相同,没有好坏,只要敢大胆在纸上画,就应给予充分表扬。美术作品追求的是不同风格。我班李楠画得大胆、泼辣,画得文雅、规矩,各有各的美。
3.色彩游戏
由于幼儿的年龄比较小,大面积涂色还有一定的困难,也比较枯燥。如果引导幼儿用棉签或手蘸水彩进行涂抹,孩子的兴趣就非常的浓厚,涂色不再是任务,而是色彩游戏。花花绿绿的画面,使幼儿从中感受了色彩的美、色彩的融合和变化,这为他们今后绘画作品追求色彩鲜艳、丰富奠定了基础。
同时教师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并且有意识为幼儿提供一些操作非常简便的工具、材料。这样不断变换绘画表现形式和方法,吸引幼儿的兴趣,使幼儿总有新鲜感,总有进行绘画活动的愿望。
二、通过示范教学法,丰富幼儿的绘画经验
由于这一时期幼儿绘画表现方法、经验比较欠缺,即使是那些外形非常简单的物体,幼儿画起来也不知从何入手。教育者可通过示范教学法,引导幼儿从大处着眼,用最简单的形、线,概括表现感兴趣的物体的主要部分、主要特征。通过成人示范,初步获得同一个物体不同形象的表现方法。
教师的示范要带有很强的游戏性,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所画的形象应该是既简单又丰富,既表现一定的情节又有一定的情趣。虽然做了示范,但并不规定如何去画,这样才能给幼儿发挥想象留有余地。
三、绘画的内容要关注幼儿的兴趣
在日常活动中教育者可根据幼儿的需要选择一些结构简单,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引导幼儿进行观察。通过看一看、玩一玩、说一说,使幼儿获得充分的感知,引导幼儿画主题意愿画。同时,要给幼儿发展留有空间,要准许幼儿画与主题无关的东西。
在这个阶段的初期,可多进行一些线圈与线的组合游戏,既可以适应和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又培养了幼儿绘画的兴趣,锻炼了手的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