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22 15:39:0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体育课堂教案,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本课通过充分发掘花样跳绳对学生健康与合作能力的积极作用,通过老师的指导以及学生间的合作创新,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与练习中。除了培养学生间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之外,还侧面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跳绳的健身功效扩大化。本节教学内容,作者根据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目的将其分为四个课时,第一课时为课程导入介绍,第二课时为基础动作训练,第三课时为分组花样跳绳比赛,第四课时为花样跳绳样式创新。
1.趣味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n时的主要内容就是通过有趣的导入,让学生产生学习花式跳绳的想法。第一节课为室内理论课程。课程大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玩过吗”。老师先向学生展示我们这节课要用到的主要器材――跳绳,询问学生利用这一器材健身的经历,问同学们“玩过吗”。因为场地条件允许,在学生陈述完之后,还请了几名同学到讲台前进行跳绳的技艺展示。第二部分“会玩吗”。在学生进行技能的展示之后提这个问题,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大家已经展示过了,为什么还需要问会不会玩。在我国,跳绳是一项全民性的趣味体育活动,普及度很高基本上人人都可以跳,但是“花样跳绳”又与我们理解的“跳绳”有很大差别,因此,这个追问主要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第三部分“怎么玩”。这一部分就是主要通过影音教学的模式向学生介绍“花样跳绳”的定义。通过观赏别人的表演视频,激发学生对这一趣味体育运动的学习兴趣。
2.分组学习,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
第二课时主要为基础动作的训练,让学生通过课程掌握:单摇、垫脚跳、速度跳、单脚跳、剪刀跳、弓步跳、走路跳、移动跳等在内的基本跳绳动作。在学习过程中,小学生普遍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为了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也便于学生在课上进行动作练习,在授课时主要采用的是分组教学的模式。让学生两人或四人一组进行分组学习,分组课堂互动形式更加丰富,也更便于组织课堂比拼,可以通过多样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从而更好地集中学生的课堂专注力。
3.分组比赛,巩固课堂学习成果
这一课时开始,让学生迅速以分好的小组为单位进行排队。老师统一布置比赛动作,将学生上节课学习的基本动作进行组合,形成一套有难度的花样跳绳动作,给学生统一的时间进行练习,之后迅速在课堂上进行比赛。可以有效巩固理论课程和练习课程的学习成果,检验学生真实的课堂学习状况。
4.集体创新,“花式创新”玩法汇报表演
有了第三节课老师编制的动作套路做铺垫,第四课时的课程主要是为学生提供时间和空间进行创新和学习。让学生选取三个以上的基本动作,在老师编制的动作套路启发下进行“花式创新”和练习,让学生在课程结束时进行汇报表演。
【讨论分析】
1.重视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新课程改革之后,课堂教学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更多的是师生进行有效交流互动的平台。因此,新阶段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更要重视教学资源的动态生成不被教案所局限,而是根据大纲或教学主旨预设出需要学生完成的课堂任务。例如,在本案例中四个课时就是相互紧密衔接,积极引导学生完整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再由此预设单课时的教学目标,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有趣。
此外,老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也要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有自主选择、自主练习和自主创新的机会。本案例中,第四课时整个课时的时间都作为一堂总结课,给学生提供时间和空间对我们司空见惯的跳绳进行玩法的花式创新。我们的学生有七个小组提供了一种以上的创新动作套路,这样的活动让学生能够充分体验和练习自己对花式跳绳知识的掌握,同时也引导学生开启心智对所学知识进行举一反三。
2.以课堂教学带动学习方式转变,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练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7-0021-01
体育教学中很多时候要利用各种器械、各种场地进行,极具对抗性和危险性的体育活动。所以体育课中稍不注意就会发生扭伤、搓伤、拉伤、碰伤等运动损伤,偶尔也会发生一些重大的安全事故,轻者影响学习,重者可能造成残疾,甚至危及生命。这无疑会对学生生理、心理造成不良影响,对学校、学生、家庭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体育教学中造成伤害事故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原因:
1.师生双方对安全问题认识不足,重视不足;
2.教师上体育课对安全隐患强调不够,要求不足;
3.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隐患不够重视;
4.课的组织安排不合理,师生之间场地协调不合要求;
5.场地、器材不合要求;
6.准备活动做得不充分;
7.身体不适,师生双方过于大意。
由此可鉴,学生与体育教师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安全教育,以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为目的,认真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切实开展体育教学。同时,体育教师要有高度责任感,爱岗敬业,切忌课中擅自离开教学区。课前应对场地、器材进行细致检查,排除安全事故的隐患。如体育器材的质量问题,安装不牢固,场地不平整等。对于场地安排,体育教师课前要进行协调,以健康第一、安全至上的宗旨开展教学。在安排准备活动的内容时,要根据教学内容而定,既要有一般性准备活动,也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专项准备活动。对运动中负担较大和易伤部位,要特别注意做好准备活动,适当地做一些力量性和伸展性练习。
在科学组织教学上,体育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调整,认真研究教材,充分估计哪些动作不易掌握和哪些技术动作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做到心中有数,事先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分解到完整的教学规律,安排合理的运动负荷及练习密度,区别对待,因材施教。现在体育运动的复杂性、竞技性和社会性,对学生心理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有些学生存在着不同类型的恐惧。如看到跳箱、竹杆等体育器械就害怕,对长跑也一样,可见,学生的心理状态也与安全事故的发生有着一定的关系,或是心情不好,情绪低落、急躁,缺乏锻炼的积极性或急于求成、胆怯、犹豫等。因此,体育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常与学生沟通,做好体育锻炼的宣传工作,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愉快健康地进行体育锻炼。充分了解学生的健康情况,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强化纪律教育,体育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求学生穿运动服上课,身上不能带有小刀等锋利硬物,不要佩戴胸针等饰品,不能留长指甲等,上课要听从指挥,遵守纪律,严禁学生有嬉戏取闹,任性蛮干,动作粗野,违反运动规则的行为。
1、安全教育是学生健康必须
教师在体育课中应注意帮助学生树立好安全第一意识,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学生健康成长。如编写安全教育口诀:“安全记心间,帮护少不了,严格听指挥、嬉戏不安全”。通过口诀经常不断地灌输和提醒学生,预防安全事故发生。
2、安全教育是学校发展必要
教学安全是创设和谐校园的最根本要求,频发的安全事故会给学校带来繁琐的法律纠纷,既严重影响学校管理,又给学校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学校要深刻认识安全教育的极端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善于维护教学安全,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安全教育是学科生存必然
“生命不保何谈教育”,我们再好的体育教学,如果出现安全事故,都是失败的。体育教师应注意建立健全制度化、规范化的工作程序,搞好体育教学安全,上好体育课,是关系到我们体育学科生死存亡的大事,是体育教学的长治久安的必然规律。
4、安全教育是教师道德成熟必修
教学安全要求体育教师既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更要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既应对特殊体质学生作好详细的病史记录,做到心中有数,更要时时、处处、事事以安全为标尺,对教学安全进行精细地预设、周全地考量、精巧地生成,将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安全教育案例的典型性
强化课堂安全教育要求教师平时要注意多看,准备一个安全手册,随时收集素材,精心筛选、分类整理,为安全教育提供生动、典型的安全案例,提高安全教育的说服性、针对性。
案例1:某中学初一男生张某学习跨越式跳高,不按教师要求认真做准备活动、不按轮换顺序,抢先进场地练习,结果造成踝关节骨裂,休学半年;某中学一名初一男生,在教师组织学习接力跑时,私自进行单杠练习,从单杠跌落下来,造成左手腕脱臼、右手桡骨轻微骨裂,既造成身体伤害,又影响学习。
案例2:某中学的体育课上,一男生在自由活动时随手捡起地上的一块小石子投向他们一起追逐的伙伴,正中其伙伴的左眼造成左眼失明,给同学的身体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
案例3:某中学一名高一女生在体育课进行前滚翻练习时,裤兜中装有的钩针扎入小腹,造成重伤。经查,学生没有按教师要求,私自携带物品进行活动;某中学一名初一男生在耐久跑练习中,从前面同学左侧身体超越,同学被绊倒,造成手掌、膝盖不同程度擦伤。
案例4:某重点中学高一学生张某在200米跑测试中突然倒地,终因抢救无效而死亡,后查明,张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为顺利被该中学录取,家长、学生故意隐瞒了病情,结果给家庭造成巨大的伤害。
三、安全教育形式的多样性
安全教育形式单一化,必然导致学生对安全学习兴趣的不浓,安全教育应注意形式新颖,主线清晰,围绕安全操作中心,多渠道进行安全教育,才能不断提高安全教育的有效性。
1、安全教育内容的专题化
安全教育中应根据模块教学、运动竞赛等需要进行专题化(如跑、跳、、投、跨、球类、游戏教学、武术、器械体操、运动创伤急救等)安全教育。辅导学生充分运用学校的宣传橱窗、阅览室、校园网、校内小报、体育运动图片展等宣传阵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教育。
2、安全教育形式的多元化
为了提升安全教育的效果,应注意进行多样化的安全宣传、教育。如通过法律专家讲座让家长明确校园意外事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鼓励家长给学生购买保险;请保健医生为家长进行系列化的安全保健讲座;发放告家长安全倡议书,开展“小手牵大手,安全知识进万家”活动。
3、安全教育过程的生成化
安全教育既要高度重视预设化教育与指导,更要注重实践中的生成化管理与应急。教师既要高度关注个别性格内向的学生的异常表现,及时发现,及早处理。要对正在进行的跨栏、投掷、器械体操、跳跃活动,支撑跳跃、滚翻等有一定危险性练习,学生不按要求练习等可能出现损伤时,教师应果断地进行“爆炸式”处理,避免安全事件的发生。学生之间的冲突应“热处理与冷处理”相结合,以免引起连锁反应或诱发新的安全事件;教师要善于把违纪处理作为安全教育学生的一个时机。
4、安全教育手段的趣味化
全校性、趣味性的体育安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紧急救护(如运动中暑、脱臼、急性挫伤、扭伤、骨折)等应急活动,比空洞的说教宣传更切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既能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满足了个人表现欲望,又能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更使学生知道在第一时间里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急救处理或治疗,创设“平安校园”。
四、安全教育考核的灵活性
为提高安全教育的实效性,要创设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在形式上要坚持定期与不定期考核相结合;在考核方法上要坚持笔试、口试、实践操作相结合;在考核内容上要注意考核内容的综合性、典型性、实效性,要把对学生考核或考查的成绩,记入学生学习档案,并作为体育操作技能评估的重要依据之一。
1、不定期验收
每节体育课前或课中上用几分钟进行安全演讲、课堂提问或以默写等方式进行。
2、定期验收
体育单元教学或模块教学后,对所学所掌握的技术、技能教学中的安全知识和技能进行验收考核,还可以将安全教育内容纳入期末考试范围或进行材料分析说明等。
3、专题验收
围绕安全专题活动进行拓宽或延深,以加深对某个安全主题或中心的认识理解。如对单杠(双杠)、支撑跳跃教学的技术考核、安全要求及帮助与保护的安全教育与操作考核。
五、安全教育质量的实效性
体育安全教育中应坚持把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和集中性的安全教育统一起来,把课内教育和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教育、防范经常化、制度化,精心维护每一个学生的安全,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1、抓切入点
教师应结合重大事件的发生、发展来渗透安全教育,结合项目特点抓准安全教育的切入点,深入浅出地进行安全教育。引导学生严肃对待、严格遵守相关教学规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什么时候做、该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等都必须严格控制,为教学安全提供有力的纪律保障。
2、严格要求
安全教育应注意加强针对性,加强纪律教育,促使每位学生都能“安份守已”。教师必须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管理,要注重把纪律要求和安全要求、规定进行制度化、规范化,一严到底,通过反复抓,抓反复,确保教学进程的安全。
3、强化管理
分组练习是最容易出安全事故的教学环节,教师要善于通过多了解、多检查、多观察、多督促、多保护,加强安全教育与管理,既要关注新授内容、难度较大内容的小组,还要兼顾其他小组。要发动小组长协助教师作好分组教学的组织、指挥,维护好学练秩序及纪律,师生共同建构学练的安全屏障。如在双杠、跳马、山羊练习中当出现危险时,师生应共同行动把其抱住、抱稳,避免其受伤。
4、关注细节
单、双杠活动时要教育学生养成“没帮护不练习”、“杠上意外不撒手”的习惯。参加篮球、足球等摔倒时应快速抱头团身乘势倒地缓冲,但要避免后脑碰地损伤。跑动中学生要超越前面的学生,一定要从前面学生身体的右侧超越,同时还要严密注意是否有同学还想超越自己,成功超越后要与被超越的同学保持相应的距离后才能插入内道,避免相互碰撞。终点冲刺时千万不能跳过终点或跨一大步跨过终点,否则最容易造成摔伤或扭伤。集体性跑时速度不能太快,学生前后之间的间隔应相隔4-5米左右,几路纵队跑进,纵队学生之间应相隔1米左右,否则发生挤撞而出现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 毛振明,于素梅主编.体育教学安全防护技巧与案例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7,14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安全问题的升温,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落实学校体育课堂教学的安全措施责无旁贷。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目前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哪些安全隐患。
一、体育器材的年久失修
学校体育器材建设是一项大笔的投资,既然有心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条件,就要负责的做到最好。单杠、双杠、篮球架等铁制器械由于长年在操场上接受风吹日晒雨淋,可能在学生使用时发生意外断裂导致事故发生。
二、小朋友之间的恶作剧,打笑嬉闹
小学生还处于儿童阶段,本身喜好多动互相打闹从中获取乐趣,但他们没有一定度的把握,下手或轻或重,闹着玩也可能因为动手变成真正的矛盾,产生来不及后悔的后果。
三、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存在问题
目前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娇生惯养,没有接触过大强度的体育活动,稍微过量的体育活动就会产生不良的反应,比如跑步导致的呕吐,还有眩晕等不适症状。自身又不具备一定的急救常识,因此也会产生安全问题。
保障学生在学校可以健康快乐的学习生活是学校必须做好的基础性工作,响应构建和谐社会的号召,学生的安全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安全教育。实施相应的安全措施保障学生健康安全刻不容缓。
(1)校方和教师应当及时定时对学校的体育器械进行检修,确保正常使用,把安全隐患降到最低乃至不存在任何安全问题最好。
(2)体育的同时加强德育。德育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养,也是避免安全问题的方法之一。作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不仅要教育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拥有强健体魄,更应加强德育,告诉学生注意自我保护的小技巧,譬如身体无法掌握平衡时可以向倾倒方向跨步,跑步前倾时一定用手撑地保护脸部等等。还要教育学生不可用生命打闹开玩笑,要互相尊重和谐相处。
(3)适当地开展体育活动,帮助学生改善自身体质。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针对现在独生子女体质较差的现实情况,教师要采取相应的活动,既要保证课堂教学的活动量,又要照顾到学生的身体承受能力。譬如课前开展的准备活动,慢跑热身运动等都是预防安全问题的好方法。
综上所述,对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安全问题,学校,家长和社会各方都应用客观正确的眼光来看待,共同努力使之向良性的方向发展,为孩子的发展创设积极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
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的实验让体育教学充满了无限生机。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的渗入体育课堂,使体育教师的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也使得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学习的创造性有了更广阔的施展场所。新课程改革下的体育课堂教学是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以更为开放的教学形式来体现的。在教学中树立全面发展的质量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民主合作的教学观和优质高效的效益观,把教学转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转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学习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意识、健康心理、创造才能,使其品尝体育运动的乐趣,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懂体育、会体育、爱体育,这是新课程改革下对体育教师的基本要求。要做到这些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学生的体能发展,更要重视学生的情感、心理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快乐,从而让学生喜欢体育课,主动参与体育活动。
教学情境: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大多数学生对“耐久跑”这个项目有心理障碍。如何才能做到不需要教师过多的说服动员,学生就能发自内心地产生学习愿望,并自觉、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呢?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想办法、改方法。有一次电视体育节目正在播放在云南举行的“国际七星越野比赛”,比赛的方法就是以小团队为基础共同完成不同形式跑的比赛,比赛的规则是在最短时间内全部完成并最先到达终点者为胜方。看了这个体育节目,我深受启发:运动员为了完成任务,必须相互合作,相互帮助,以强带弱,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我校校园宽广,地势变化大,完全可以参照国际七星越野赛的方式来进行中长距离跑的练习。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充满活力,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积极倡导教师努力挖掘校内外的体育课程资源,发展校本教材。这不正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机会吗?于是我多次在校园的各个角落进行观察,找寻适合学生练习耐久跑的合理路线,并绘制了简单的校园平面图,确定了10个不同的点,要求学生按照图上规定的顺序完成10段距离的“寻宝比赛”。
本课教学内容“团队定向越野跑”采取单元教学形式,共四个课次。学生学习目标为:第一,通过团队定向越野跑,发展学生的奔跑能力和体能;第二,以小团队为单位,通过识图、寻宝的合作过程完成10个点的路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第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体验成功的乐趣。
怎样才能让学生自觉、积极地参与比赛呢?关键是要找到学生的兴奋点。要找到学生的兴奋点就要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出发,以此激励他们去自觉、积极地参与。运动兴趣是坚持锻炼的前提。孩子是天真活泼的,他们需要的是成功带给他们的快乐。在设计教学时,我发现,学生的兴奋点是享受成功的快乐,而这个成功的体现方式又是孩子们从来没有见过的,所以他们会对其产生新奇感。
上课了,我大声地告诉孩子们:有人在校园内的10个地方藏了10种宝物,并有十个同学分别守护在旁边。这时,我故意停下来观察学生的反应。“哇……”大声惊呼后就是短暂的寂静,而后马上就是叽叽喳喳的询问声:“老师,是什么宝物?”“老师,宝物在什么地方?”看见学生的兴趣来了,我用我的手势让学生停下来,学生马上安静下来,都瞪大了眼睛看着我,急切地想知道答案。“宝物在10个地方,这十个地点就绘制在我手里的几张藏宝图上,如果你们想找到这10个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位置图。“给我们看看行吗?”“”好,每个小组一张,现在你们可以一起研究研究。”于是我发给了八个小组各一张图(图上的标号顺序各不相同)。孩子们拿到了图,兴奋极了,马上把图铺在地上进行研究,他们有的蹲在地上,有的跪在地上,有的趴在地上,无论是怎样的姿态,目的都是在聚精会神地找寻图上的目标,并认真地相互讨论着。看着孩子们可爱的样子,我心里乐开了花。我预计孩子们大体看懂了图,就大声地问:“想不想知道怎样才能看懂图,找到宝物?”孩子们又安静下来,都期待我告诉他们。我这时却不急,反而给他们讲起故事来:“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组织了四个人到巴西去参加一次国际越野比赛,这种比赛是以团队形式进行的,只给了运动员一张当地的路线图,要求他们按照图上的标识去完成小组越野比赛。你们想知道在三十几支队伍中他们最后获得了第几名吗?”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回答:“当然是第一名啦。”我笑着告诉他们:“我国的运动员最后只获得了最后一名。”“啊!”学生们都瞪大了眼睛,因为这个答案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为什么?”“那你们来分析一下我国的运动员为什么只获得了这种名次?”同学们三三两两地激烈讨论起来。孩子们是聪明的,有说是因为运动员不熟悉地形,有的说一定是他们不团结,有的说一定是他们跑得太慢了……看着孩子们完全进入了情境,我告诉他们:“你们今天就来体验一下这种比赛,用手中的图去完成寻宝任务,等你们最后回到这儿的时候就能知道答案了,好吗?”孩子们可兴奋了,都跃跃欲试。我告诉了他们比赛规则:“以现在的小组为单位,看懂手中的图,按上面的顺序去寻宝,每到一个地方,那儿有一名守宝的同学会在你们小组每人的手臂上盖上一个图章,盖章的顺序必须完全按照你们小组图上的顺序,找完10个点并完全返回的,就算成功。”“哇,在手臂上盖章……”孩子们可兴奋了,因为他们怎么也想不到还有这么新奇的玩法。而点上盖章的学生早已到指定的地方藏好了。“老师还给你们加一条比赛的规则,就是每到一个点时必须是小组全部同时到达,才能在手臂上盖章。”这一条规则是此次比赛最重要的,这就需要小组成员团结帮助,以强扶弱,而教师并不需要像进行思想工作一样对学生进行团结合作教育。“你们每个小组都有跑得不快的同学,为了做到规则规定的这一点,你们想想该怎么办?”小组的同学马上又讨论起来,那场景热闹极了。一声令响,比赛开始,各个小组开始拿着图在校园里寻宝了。这时候,教师的任务只是到各个点观察一下,在路途中给他们鼓励。说实话,设计这堂课时只是为了让学生在进行中长距离跑时以兴趣来减轻疲劳,我真的没想到,课堂中的一幕幕让我很受感动。有一个小组的一名同学在上楼梯时不小心摔倒了,为了小组的利益,他翻身爬起,坚持比赛,小组的同学也非常关心他,扶着他参加完比赛;有一个小组从一开始就手牵手跑,为的就是在每到达一个“藏宝点”时都是同时到达,并能够就这样到达终点;还有些小组是跑得快的牵着跑得慢的同学跑……团结合作的精神在这儿得到了充分体现,孩子们的态度、情感在这儿得到表现。10个点构成的约4600米距离对八年级的孩子来说还是有点长,我还担心孩子们不能坚持下来。但我的担心真的是多余的,他们每找到一个点、每盖一个章在手臂上时那高兴劲就别提了,完全把累抛在了脑后,下一个目标又是对他们最大的诱惑。二十五分钟左右,一个个小组陆续回到了出发点,我一一和孩子们击掌庆贺,而孩子们都争相把衣袖挽得高高的,炫耀似地露出手臂上的各种不同的图案章。这份成功的快乐是他们用团结、智慧、汗水换来的。我趁机问他们:“我国运动员为什么取得了最后一名,你们找到答案了吗?”“我知道!”“我找到答案了!”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回答,兴奋劲还留在他们的脸上……孩子们通过亲身的体验,已经明白了团队越野跑要成功最关键的因素是团队的合作和团结。
反思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的是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的是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学方式的改进,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关系,使教与学的重心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上,还重视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上。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学生的学,将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性学习。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接收器,而是自主学习的探索者。这种探究学习具有集体合作的特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自主、探究、创新的学习方式,要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本节课我首先给学生创设了探究的神秘感,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并利用一张图让学生去寻宝,让学生相互帮助、自主学习,为学生搭建了探究学习的平台,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其勇于探索、实践,并在实践中意识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品尝了体育运动的乐趣。其实,只要放手让他们去做,他们同样会做得很好,甚至比教师都出色。
体育教学中应把学生的活动作为教学变革的重心,使课堂教学呈现一种活泼的开放局面。这种开放局面就如同本课那样,教师给学生创设宽松、和谐、平等、充满活力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地表现自我,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向自我挑战,并具有一定的冒险精神。本课利用学生非常熟悉的校园资源,利用校园中不同的地形进行越野跑,是对新课标的一个重要尝试,也是学生主体的一种反映。体育新课程标准第三个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体育教学的设计要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现。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才能得到发挥,体育学习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学生才能敢于向自己挑战,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体育课程标准还提出“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这一新的理念,也说明了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要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因为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活动,激发学生去想、去看、去练、去比。本课学生的运动兴趣来源于比赛的神秘感,来源于新奇的盖章形式,来源于小组的协同作战。有了这么多的兴趣,学生不向往吗?不去积极参与练习吗?
体育课堂上合作学习,是体育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竞赛、游戏等教学行为大都需要合作。在教学中,我们不应该仅仅把合作精神与能力的培养停留在合作的表现形式上,而应该利用合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与人合作的能力上。本课的合作目标非常明确,就是需要以小组的团队精神共同寻找图上的10个藏宝点。为了完成任务,学生必须共同看图找点,相互携手前进,才可能以最快的时间完成任务。合作学习从学生主体的认识出发,巧妙地运用了生生之间的互动,把大量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使他们有机会相互切磋,相互帮助。由此看来,课堂上许多原先由教师完成的工作现在就可以由学习小组来完成,教师真正成了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学生由于主体性得到了体现,自然会产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会把学习当作乐事,最终进入学会、会学和乐学的境地,使得体育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重视学生的需要、情感、心理,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让学生喜欢体育课,主动参与体育活动。这样,教师才能教得舒心,学生学得开心,教师和学生都能在自主的活动中去锻炼、去体会、去获得。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10月1日。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3-0030-03
一、问题的提出
学校学生的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关心的热点问题,更是学生家长最为关切的问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上存在着诸多的不安全因素。体育课堂已成为了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安全事故的高发地带。从实际情况分析原因有三:
1.体育学科特点。体育课堂教学具有教学活动的动态性、场地器材的复杂性、学生身体机能的基础性等特性,相对其它学科具有更多的不安全因素。
2.体育新课程背景。体育新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体育教师对于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具有较大的自主性和选择权。因此在教材内容的变化和更新过程中,无论是器材的运用,还是组织练习,更多的是在尝试和摸索中实施,相应在实际教学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同样也带来了更多的不安全因素。
3.小学生身心特点。小学生一般是6~12周岁的儿童、少年,从生理方面看,小学生的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运动能力正是处在第二突增期初期,身体基础和运动能力还处于低下水平,尤其是小学低段学生;从心智方面看,小学生的自主自控能力较差,注意力易分散,安全意识淡薄。
由此,安全问题已成为了体育课堂教学的桎梏,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正常的体育教学工作和体育教学改革,也极大地影响了学生身体机能的提高和体质增强。体育课本是最受小学生欢迎的课程,但也成为了老师和家长最担心的课程,稍不慎就会有意外事故发生,家长对老师和学校进行索赔的案例时有发生,学校和体育教师既担心又无奈。目前部分学校和教师为了尽量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体育课中采取一些消极的预防办法,如降低教材难度即减负减量,对稍有挑战的教材干脆就去掉,更有甚者仅做一些简单的活动或采取“软禁”的手段敷衍了事。实际上,过分强调安全,不是科学积极的态度,强调“稳妥”的办法其实更不稳妥。由于学生平时没有接触过一些滚翻、跳跃等项目,自身求生能力差,有的先天胆子小,一旦遇上“意外”,缺乏应变和自我保护能力。这种因噎废食的做法是极为消极的,不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有悖于新课程理念。
因此,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小学体育教学与安全问题,减少、避免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发生,提高体育教学的安全性,成为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进行思考、分析、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体育课堂教学安全防范体系概述
体育教师、班主任(或医务人员)、学生是体系中人的因素,其中体育教师是主动因子,起到控制和调节作用。安防体系实行课前、课中、课后全程控制,最后通过课后反思总结,起到反馈调节作用,提升安防功效。并对课堂教学中的不同运动项目,提出了安全要点。
三、体育教学的课序式安全策略
(一)课前
1.掌握与安全相关的班级学生信息
(1)细致了解学生的病史状况,以便合理安排这类学生的体育教学内容,防止因体育教学安排不当而导致病症出现或加剧,引发事故。包括小学高段女生例假情况,要建立女生保健卡,通过班主任老师或学校医务室老师,准确及时的获悉信息,以便及时作出相应的教学处理。
(2)建立学生伤病、缺课通报制度。要求班主任老师、体育干部和学生本人应及时告知体育教师,避免体育教师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安排不当运动,引发伤病加剧等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3)了解学生现有的身体素质和现有的动作技术水平,以便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4)了解班级情况。本班学生的课堂常规和上课纪律如何,双差生、问题生、特殊生是哪几位,最会“惹事”的是哪几位同学,班干部能力如何,班风怎么样等等,体育老师上课之前要做到心中有底。
(5)严格请假制度,课前认真清点学生人数,落实每一位未上课的学生情况。
(6)了解学生上体育课前的心理状态。对于在上课前刚被其他老师批评过的学生,要予以关注,并作相应的处理。因此班主任老师或其他课任老师要及时与体育老师取得联系,告知情况。往往刚被老师“批”过的学生,会借用体育课机会,向其他同学“出气”,引发意外事故。
2.认真备课,合理安排教学环节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内容,备课要把所授内容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写在“本课安全保护措施”栏中,对安全问题要有预见性,确保在教学中能准确无误地完成教学任务。如:跳的练习中下肢的肌肉群和膝、踝关节容易损伤,投掷练习中腰部、肩部及手指手腕易受损等,那么,就得根据动作技术要求重点安排针对性的准备活动。又如铅球练习要防止意外砸脚或脱手砸到周围的同学,这都要预先想到并考虑好采取针对性的预防。
3.检查场地器材的安全性
场地器材的准备是最基本的安全预防,也是引发安全事故的最主要外部因素,是可见的,也是可预防的。在上课前必须仔细做好场地和器材的安全检查,如体育器材的质量问题,安装不牢固,场地不平整等。有安全隐患应及时排除后,再进行组织教学。检查形式有肉眼查看、亲自试用、预见患排除等,如跳远沙坑里埋藏的一块石头就是隐患。
4.检查学生服饰穿戴,严禁带利器上课
上衣、裤子口袋里不要装钥匙、小刀等坚硬、尖锐锋利的物品,不要佩戴各种金属或玻璃的装饰物;头上不要戴各种发卡;不要穿塑料底的鞋或皮鞋;应当穿球鞋或一般胶底布鞋;衣服要宽松合体,最好不穿钮扣多、拉锁多或者有金属饰物的服装,有条件的应该穿着运动服;勤剪手指甲。
(二)课中
1.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
对学生的安全要求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教育上,而要明确具体的行为要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自身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同时也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通过一些事件及时的教育和提醒,使学生思想上引起重视,才能时时保持清晰的安全意识,避免危险,促使学生高度的安全意识得以形成,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培养体育小干部,学生相互监督,共同防范,及时汇报。
2.教师要全场全程监控,及时制止和教育
体育教育首先要具有有高度责任感,爱岗敬业,切忌课中擅自离开教学区。认真把握课堂教学常规,按教师备课的思路,有效地组织,要操作规范,结构合理,纪律严明;切不可采用放羊式教学。总之,对安全事故的防范要措施落实,要求明确,态度坚决。教师要具有敏锐的眼光和预见性,对有可能要出现安全事故的学生行为要及时制止,并进行教学调整。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身体情况,面部表情;如学生面红耳赤,大口喘气,满头大汗,说明运动负荷大了,应立即调节,采取减少练习次数,降低练习强度,缩短练习时间和距离等措施。如个别学生面色发白,虚汗满面,走路摇晃,说明他体力不支,应让其休息,并注意观察他的变化。
3.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在神经系统和其他器官系统的功能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立即投入紧张的运动或比赛,由于肌肉的力量、韧带的伸展性都不够,身体的协调性差,易发生肌肉拉伤和关节韧带扭伤。准备活动的内容与基本部分内容结合不好,或缺乏专项准备活动。例如,有些教师宣布本节课的内容是排球的传、垫球,却带领学生左右压腿,忽视了指关节的放松。准备活动的量过大,进入正式部分已经筋疲力尽,超过身体承受能力,学生身体不适时,情绪不佳,体质差的学生很容易晕倒造成伤害。
准备活动还应根据运动项目的不同,重点加强某部位的活动。如急行跳远,就必须特别加强下肢关节如裸、膝等部位的活动。因此,在做准备活动时,先做一般性准备活动,再做专门性准备活动。尤其是在天冷季节,一定要做好热身运动,预热人体的运动系统和身体机能,提高人体的灵活性和柔韧性。
4.教学内容安排合理,教学方法采用得当
根据学生基础、气候情况、课程要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把握好适宜的运动负荷。医务监督在小学教学中尤为重要,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时期,他们的内脏器官尚未发育完全,功能还比较弱;所以,要合理控制运动负荷,一般要求在有氧代谢情况下进行运动,这样更有益于儿童身体健康,平均心率在120~140次/分之间比较适宜。一节课中,如有多个运动项目,一般运动强度小的项目安排在前,运动强度大的项目安排在后,天热时运动量可相对小一点,天冷时运动量可相对大一点。
教学内容要合理安排,动作难易程度要得当。难度过小对学生没有挑战,也不利于帮助他们的身体发展和意志品质的培养,难度过大对他们既难掌握又会失去自信,心理会产生障碍也容易发生事故。所以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去要求并引导教育学生。采用的教学方法要科学、实用、安全,根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切忌操之过急,引起学生动作变形,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体育教学中的技术动作的掌握,都应遵循技术动作形成的规律,必须按教师的要求,做到循序渐进,用力的大小、快慢、用力的顺序、用力方法,哪个部位紧张哪个部位放松都要掌握好。
5.组织管理和队形设计科学合理
组织管理的好坏也是预防安全的有效手段。教师示范时,提前向学生讲清楚器材的功能以及危险性,提醒学生注意以防伤害事故发生。规范动作要领、严明练习纪律,明确运动信号(如手势、哨声、口令等),以免出现因为技术动作的变形、组织教学的失误和纪律性差造成学生拉伤、擦伤、脱臼等伤害事故。如徒手练习时人不要安排站得太挤;器械练习时,要反复强调安全使用器械的步骤后才能组织学生在安全范围内进行练习;行进间练习时,要明确学生练习路线,避免引起冲撞或拌倒等不安全事故,从而保证教学练习有序进行,保证教学中最基本的安全。
6.倡导情感教学,实施有效评价
教师要创设积极向上、富有激情的课堂教学情景,激发学生运动潜能和信心。对于生性胆怯的学生和体育后进生,尤其注意在帮助其掌握动作要领的基础上,更要鼓励和激发,消除其做动作的恐惧心理。对于在课堂中出现的突发事件的处理要冷静,切忌激化矛盾,要通过调查、讲解或比较等方法控制学生的异常情绪,对学生反常行为要实行有效评价,不可草率了事。不可让学生带着情绪出课堂,真正做到让学生“高高兴兴上课来,平平安安回教室”。
(三)课后
1.器材及时回收管理
下课后,体育器材要及时回收,确实不易搬运,或下节课还要继续使用的,必须有专人管理。尤其是危险性较大的器材,体育教师一定要亲自回收。
案例:五(1)垒球投掷课后,因为下节课是五(2)班的同一教材内容,所以体育老师就把垒球放在学校操场边上,自已进办公室了。没几分钟时间,有学生来汇报,二(2)班一个小同学眼睛被砸伤了。原来低段小同学见没人管理,就开始哄抢垒球,有的踢着玩,有的滚着玩,有的扔来扔去,其中一球砸到一个女同学的眼上,眼都红肿了起来,幸亏不是很严重。
2.有序组织学生课间活动
体育课一下课后,学生往往蜂涌至洗手处或厕所,学生人多,加上其他班级的学生,里面的学生挤出来,外面的学生想进去,此时学生拥挤不堪,安全隐患严重。所以当下课后,体育教师有必要进行秩序维护,以确保安全。
3.课堂安全教师个人反思
体育教师对于体育课堂上出现的安全隐患和处理方法,进行反思总结,以课后小记或叙事的形式进行记载,补充完善,把所得经验和新的认识运用到下次的课堂安全工作中去。
四、各运动项目安全要点及相关器材规格调整建议
五、体会和思考
体育组教师安全意识强化,经验积累丰富,安全措施到位,能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学生通过教育强调,通过日常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课堂上安全意识强,初步形成自我安全防护能力。做好体育课堂中的安全工作,提高体育教学的安全性,预防和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单靠宣传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其实质上是一项牵涉到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和长期工程。安全无小事,从细处入手,从多头着想,形成预防体系,落实到措施上,体现在行动上。
几点思考:
1.体育课堂安全问题如何把握好“度”?过分的强调安全,使得体育课上得越来越“温柔”,缺失了体育育人本意和特有的教育功效。
2.孩子的安全不仅是在校期间的安全,而是一辈子的安全,让孩子学会规避危险的知识,锻炼他们的身体素质,以增强抗危险和保安全的能力才是最根本的。把学生关在“保险箱”里的安全,才是最危险的。
3.家长“溺爱”的观念。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在体育课中受点轻伤,就会心疼不已,甚至找到学校、老师论理;平时在课外也极大的约束了孩子的身体锻炼机会。家长的“子女观”“教育观”也有待于进一步匡正。
4.责任不清法制不健全。体育活动本身存在着风险,无论各方面措施有多到位,只要你一动,安全隐患就一定随之而来,所以,如果说只要是在体育课中发生的安全事故一定是体育教师的责任,是不客观的,需要进一步明确职责,健全法律制度。
参考文献:
[1]王占春,何彦吉.小学体育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6.
[2]王步标,华明.人体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5.
[3]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4.
一、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在体育课之前,老师先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来安排具体的教学活动,对有疾病的或者体质差的学生,要在课前有所了解,在课中给予适当的照顾。为什么要在先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呢?那是因为在活动中避免一些危险问题,如果说不了解一个学生的体质,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强施加给学生一些超出学生负荷的运动量,那么就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但是,只要教师适当的运动量反而可以促进体质差的学生的健康,因为健康是每个人最宝贵的东西。
二、加强体育课前的准备活动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准备活动是一节课的重要环节之一。因为,一旦准备活动做的充分,是学生的身体都得到了伸展,活动开了,那么就会避免一些受伤现象。一直以来,体育课的准备活动都得不到人们的足够重视,大家基本上都关心的是课的内容,而忽略体育课中的准备活动对整节课的重要性,但是现在的教学活动中,准备活动比较的枯味乏躁,也吸引不了大家的对其的重视,每节课除了慢跑-定位徒手操成为当前中学体育课的不变定律,没有一点新颖的东西。只有老师看着大家做准备活动的时候,学生就会稍微认真一点,如果老师不在边上或者盯的不紧一点,那么学生也就马马虎虎,这样就会导致在课堂中学生会受伤。所以我个人认为体育教师要不断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要多编一些有新颖的准备活动,力求做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化。这样就能吊起学生们的好奇心,也就会对准备活动产生一定的兴趣,只有这样,大家才会积极的投入进去,也会让自己的身体得到了舒展,避免学生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收到伤害,随之,准备活动也起到了其自身的目的。
三、体育教学过程的安全防范
体育教学过程的安全防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方法、内容、要求提出具体的规范化要求,使学生了解并具备主动防范的意识;教师要全面检查和安排好场地及器材的使用和维护,确保学生参与过程中正常的完成各种技术动作;教师在教授技术动作的时候首先要规范的示范给学生,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认识和动作轨迹,避免因错误动作导致安全隐患的发生;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高度保持警惕,时刻关注学生的参与、操作及完成动作的过程,严格控制课堂纪律,避免因嬉闹、混乱而引发安全隐患的发生。
四、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教师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有些运动很复杂,也很有挑战性,对学生的心理方面的要求也非常的高,有些学生会存在着不同类型的恐惧感,我个人认为,学生的心理状态与安全事故有着一定的关系,那些存在恐惧感的学生,教师一定要栓与观察他们的变化,要及时宇学生沟通,消除他们的这种心理障碍,让他们愉快健康的锻炼身体。
增强自我保护和相互保护的意识现在大部分学生对自我保护意识相当的薄弱,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彻底的认识到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如身体失去平衡的时候要立即调整身体姿势来保持平衡。另外,要教会学生互相保护帮助的方法,要让学生互相保护,互相鼓励,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团结,同学之间的友谊也还可以做到预防安全事故。
五、加强体育课后的安全预防
一节体育课最后的部分,教师也是不可马虎的一部分,一定到带领大家做放松活动,放松活动也一定要做的充分,根据这节课的内容安排适当的给学生做放松活动,也要跟学生一起做好这节课的总结工作,要布置好学生收还器材,提醒学生在收还器材要小心,以免因麻痹大意产生的运动损伤。万一出现运动损伤和意外的事件,教师一定要在第一时间根据情况正确的处理,如果问题严重要及时的送往医院,并且及时的要向学生的家长沟通联系,要详细的跟家长阐述,为以后的事件处理提供依据。在体育课结束的时候要做好清场的工作,仔细的检查学生是否安全的离开运动场地,有什么情况的要及时处理,如果发现学生有什么不舒服的,要问清情况并及时处理,教师也要检查器械的安全问题,以免下节课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每年都有一部分体育教师因学生体育伤害事故而受到“伤害”,体育教师对体育安全事故可谓是谈“伤”色变,而体育课堂安全事故又是体育伤害事故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落实体育课堂安全成为每一位体育教师体育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本文从体育教师出发, 从体育课堂出发,提出“一备四多”来落实体育课堂安全。
1、备好课,预防安全事故
体育课堂安全,预防是重点,因此体育教师一定要把好备课关,在备课上下足功夫,杜绝侥幸心理,从教师源头杜绝安全隐患。体育教师在备课时应尽量考虑周全:备教材,认真把握教材的深与浅,选择合适的教学组织和方法;备学生,知晓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身体状况,定位合适的运动负荷;备场地器材,提前准备并检查场地是否平整,检查器材是否有损坏,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体育器材与场地;备天气,提早关注天气情况,根据天气做出相合适的判断:室内课还是室外课,大强度还是小强度。
2、多落实,构建课堂安全
体育课堂当中体育教师须注意力高度集中,谨防体育安全事故发生,努力落实体育课堂安全。体育教师应加强三方面落实,一落实准备活动,让学生通过慢跑,做关节操等准备活动将肌肉、韧带、关节尽量打开,为安全进行体育活动打下良好基础;二落实组织纪律,良好的课堂组织和纪律是进行安全体育活动的有效保证,体育教师一定要加强课堂的组织,使学生有组织有秩序有纪律地进行体育活动。三落实放松活动,体育课有一定的运动负荷,在进行体育活动之后体育教师一定要落实放松活动,确保学生身体得到有效的放松,避免学生在疲劳状态下进行课间活动和学习。
3、多提醒,树立安全意识
体育课上学生的安全单纯靠体育教师的保护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一定要多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的提醒教育和灌输,促使学生自身养成安全意识。体育教师可以从课前、课中、课后三方面着手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课前提醒学生静心整理身心、不舒服要见习、不将尖锐物品放口袋、提前上厕所等;课中提醒学生不推挤、注意活动要求、互帮互助等等;课后提醒学生及时穿衣、喝水要少量多次、不进行剧烈运动等。从这三方面不断进行“唠叨”教育,促使学生养成自我保护意识,从学生源头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4、多沟通,确保课堂安全
有效的沟通可使体育教师获悉更多的隐性情况,可以让我们提前对所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预防,确保安全第一。体育教师可以从三方面入手进行沟通。一,多和学生沟通,让学生说出“难言之隐”,避免因隐瞒而造成教学安全事故。二,多和班主任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健康、家庭情况以及最近的行为表现;和学校领导沟通,及时向领导汇报体育器材和场地的损坏情况方便学校及时进行维修,和学校领导商讨学生安全事故预防机制和处理办法,清楚知道学校医务室简单的急救用具和具体的处理过程,方便救治时派上用场。三,多和家长沟通,将学生体育课堂中的正、异常行为及时向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争取在日常中获得家长好感,让家长明白我们是有责任心的教师,为今后的安全事故的妥善处理打下心理基础。
一、正确认识体育课堂中的安全事故
不同的体育教学活动基本都伴随着跳跃、翻滚和其他身体活动,还有各种各样形式激烈的对抗训练。学生在进行这些体育运动时,出于各种原因可能会出现一些安全事故,甚至破皮出血,伤到筋骨,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区别对待。对于那些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学活动中发生的意外,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磨炼,学生最终将走向社会,教师和家长要注意培养学生吃苦和挫折意识,使他们能够从安全事故的痛苦中体会到人生的酸甜苦辣,当然,对于那些由于老师缺乏责任感,或是教学方法不当造成的事故,我们一定要总结经验教训,认真反思,避免再犯。
二、造成体育活动安全事故的成因分析
1.人的不安全因素。首先是人的行为因素。一方面,有些学生自身对所处安危状况的辨别能力不强,自我保护意识较差,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情绪容易波动,自律能力、应对危机能力不强,这就从客观上形成了他们行为的不安全因素;另一方面,一些体育教师未科学地安排教学计划,运用恰当的教育方法组织好课堂教学活动,或是责任心不强,疏于课堂管理,对安全防卫知识和伤害急救措施等不熟悉,也造成了安全隐患。
其次是人的心理因素。有的教师存在思想问题,比如不严格按照规程组织体育,防范保护措施做得不够。从学生角度来看,有些学生有强烈的冒险心理,争强好胜的心理突出,不按照教师规定的方法进行体育运动,导致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2.教学环境的不安全因素。首先是体育器械设备因素。有很多教学活动需要借助必要的体育器械设备开展,如果使用了问题器械设备就极易发生安全事故,比如运动器材的设计不合理,安装不牢固等,也为体育教学的安全进行埋下了隐患。此外,在进行教学时对学生和教师的装备应有严格要求,如穿着符合教学要求的运动服装,不随身佩戴危险物品等。
其次是环境安全因素,室外体育教学对气候环境有一定的要求,酷热、严寒、暴风雨、大雪等各种极端天气会给体育活动场地造成破坏,不利于室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在进行室内体育运动时,由于活动面积有限、场地布局不合理,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体育教学安全事故保障体系的构建
1.安全管理体系。中小学体育安全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体育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安全法规的制定、安全事故处理程序和方法、教育培训和安全检查等方面的内容。目前在中小学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着较严重的隐患,中小学要充分发挥安全管理工作的作用,一是发挥体育安全制度的约束作用,让全校师生明白哪些体育动作不安全,哪些体育动作不能做,哪些体育动作应该在体育教师的保护下完成,培养良好的安全意识;二是在体育活动场所布置各种温馨的安全提示牌和日常安全常识;三是通过对中小学校体育安全知识的教育,引导中小学生培养良好的安全心理素质,营造安全情感氛围,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得到陶冶,实现自己人格的升华。
2.人的安全保障。人的安全主要包括人的安全认知、知识、情感、意志、行为和安全能力,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影响人的安全状态的主要因素是人的因素,也是能动的因素,它是体育教学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执行者和管理者,与体育教学安全结构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人的安全保障主要来自教师,学生或其他相关管理人员的直接和间接的安全保障,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在体育安全事故发生或即将发生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另外,学生是体育教学中安全防范的受保护者和安全防范的主体,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律防范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防范风险的手段,间接的安全保障主要是指通过对体育教师、学生或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在不同的环境下进行相应的安全管理。
3.学校应注意加强安全教育工作。要做好体育课堂安全防范,学校必须将安全教育与日常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做好学生、教师、家长安全教育工作,特别要对紧急情况的预防知识进行重点普及,加强防重于治的宣传工作,学校要加强医疗监督,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并实行动态管理,准确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此外,学校在制定教学管理制度时应贯彻风险回避意识,定期对体育器械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以确保学生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活动。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和学生活动时,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时刻注重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加强体育课堂教学的安全管理,这样就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很多的安全事故的发生,使学生更安全、更开心地上好每堂体育课。
1小学体育课堂现存的安全问题
1.1体育器材存在安全隐患:由于体育教育的需要,学校为学生提供了相关的体育器材,使学生能够更好的上体育课,进行体育锻炼。可是一些学校只重视前期的提供,而忽视了后期对体育器材的检查和维修。一些体育器材因长期暴露在室外,经过阳光的暴晒、大雨的冲刷、风雪的洗礼,出现掉漆、断裂、松动的现象。导致学生在使用时,容易出现安全问题。对与体育器材老化等可以人为控制的安全隐患,学校和体育教师要施以足够的重视,要做到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并且解决问题,才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学生的安全。
1.2学生自身的问题:在小学阶段,体育课上的安全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学生本身造成的。小学生还处于身体发育的阶段,身体的各项机能还没发育完善,又因为大多被家人照顾,没有进行过大量的体育活动,导致学生身体素质较差,进行稍微过量的体育运动容易出现呕吐、头晕的状况。在课堂中,由于学生安全意识淡薄,再加上他们年龄小,喜欢打闹,有时候闹起矛盾,打架不知道轻重,不计后果,容易导致受伤,出现安全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体育教师要在上课时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安全教育,向学生讲述安全常识。
1.3体育教师安全意识不强,组织不当:小学体育教师经历的安全事故较少,有时候上课会出现考虑不周的情况。对学生的身体状况没有充分了解,对学校的体育设备也没有进行检查,组织学生活动的地点可能不当,这些都容易出现安全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最大的,体育教师的安全意识的强弱,可以说直接决定了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安全是否能够得到保障。
2小学体育课堂安全教学的措施
2.1教师要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教师承担着学生的安全责任,要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在解决各项问题时,要把学生的安全放在首位,要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预测,进行有效的防范,防止安全问题的发生。在课堂上,要适量教给学生一些安全知识,在出现安全事故的时候,对学生进行提醒和教育从而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2.2了解学生身体状况,根据不同体质的学生实施不同的策略:在上课前,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身体情况。有的学生可能会有一些病史,不易暴晒,不易激烈运动等。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状况,给他们合理安排运动量,做到所谓的“因材施教”,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这样既能有效避免学生病症的复发,增强体质,又能使他们在体育课堂上也能过得充足、有意义。
2.3做好准备活动:上体育课,教师要要求学生尽量穿上运动衣和运动鞋,没有运动服的学生,就穿宽松的便于活动的比较宽松的衣服和裤子,穿布鞋不要穿凉鞋、塑料底的鞋子或皮鞋,禁止学生带尖锐的物品上课,女生尽量不要带发卡、手链等首饰,不要留长指甲以防在运动的过程中断裂,戴眼镜的学生如果不戴眼镜可以上体育课,就尽量不要戴眼镜。在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前,教师要带领学生做好热身运动。因为如果没有进行热身运动就立即进行紧张的运动,容易造成肌肉拉伤、抽筋等问题。所以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对身体的各部位进行预热,并对某些需要强度运动的部位重点放松。当然,在进行预热活动时,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天气、季节等各方面的因素适量安排准备活动,不易过量也不易过轻,过量对接下来的体育主要教学内容不利,过轻就不能显出之前的准备活动的效果了。
2.4对体育器材定期检查维修:学校不仅要提供体育器材,而且要注重对体育器材的检查维修。对体育器材要充分了解,加大对体育设备资金的投入,安排一些体育教师对器材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修。在体育器材达到一定年数时要拆旧换新,更换体育器材,消除安全隐患,提高体育设施的安全水平,使学生用的更放心,更安全。
2.5教学生一些必要的保护技巧:课堂中,教师在教主要课程内容之外,可以教学生一些在紧急情况下必要的保护技巧。这时,老师不要只用口头几句话概括了事,要进行情景模拟,使学生真正明白。老师可以找一个学生进行示范,并进行指导,使学生更容易掌握这些保护自我的技巧。比如:在摔倒时尽量身体向前倾斜,双手着地,避免后脑着地;无法掌握平衡时要向倾倒的方向跨步;面对坏人时,进行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攻击的主要部位等等。使学生在一些危急情况下能够有效应对,理性面对,不慌乱。
3小学体育课堂安全教学的必要性
安全是重中之重,是学生家长、老师、学校都关心的话题。只有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小学体育课堂才能更好的开展,促进学生锻炼,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保证在校学生的安全,是学校和老师的共同责任,有利于促进学生家长、学校、老师良好关系的建立。
4结束语
安全教学是小学体育课堂的重点,保证学生安全是学校和老师的共同责任和重要任务。小学体育课堂安全教学需要学校、老师、学生的共同努力,其中重要的是老师做好自身的准备和引导工作,避免出现安全问题,保证在校学生的安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安杰 单位: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第二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