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鼓励式教育的坏处模板(10篇)

时间:2024-01-23 15:07:1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鼓励式教育的坏处,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鼓励式教育的坏处

篇1

教师工作是塑造灵魂的工作,这项工作本身就是一种细致复杂的特点,而对于这些所谓的问题学生,工作的难度更高了。我们要培养自己敏锐而深刻的观察力,仔细观察他们的举止言谈,了解她们的个性特征,深刻分析这些特征的形成原因和过程,以便找到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我们要懂得在恰当的时间,合适的地点,以最佳的方式走进他们的心灵。

一个真正的好教师要像陶行知先生所言“教育者的使命不应当把好孩子和坏孩子分开。乃是要运用好孩子化坏孩子,运用坏孩子的好处化好孩子的坏处。”也就是说,好孩子和坏孩子之间不存在明显的鸿沟,他们要相互影响,相互感化。教师应该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不要随便在哪个孩子身上贴上“坏孩子”标签。教师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特别是那些所谓的“坏孩子”,要真心地对待他们,鼓励、期待他们健康成长。只是孩子是有个性的主体,不同的孩子要采用不同的教育引导方法,如先生所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篇2

3、引导孩子用做游戏的方式来表演良好的行为举止。孩子都喜欢角色表演,如果孩子不好好的吃饭,家长可以引导孩子用游戏的方法来进行吃饭。比如拿孩子的碗筷,让孩子自己摆放整齐,然后家长依次摆放好餐具,这样再由孩子来安排表演,一般孩子都会非常配合的。但是该吃饭就要吃饭了,不能让孩子玩的没完没了。家长可以给孩子讲好了,吃完饭,接着做游戏。

4、惩罚孩子的时间要短。当孩子犯错时,对于这个阶段孩子的惩罚时间不能过长,否则会导致一些负面影响的,比如孩子总是往地下随便扔果皮纸屑,家长为了惩罚孩子,就让他扫地、拖地,注意打扫几分钟就可以了,不要时间太长,否则会让孩子感觉没有信心,缺乏对家长的理解。

篇3

近期有家长反映,孩子在家,一天到晚眼睛只盯着电视看动画片,啥也不干,吃饭喊他听不见,洗澡睡觉也听不见。这台放完了,换另一个台接着看,甚至连广告也不放过。你家孩子是不是也很喜欢看动画片啊?是不是也发生过让你又气又恼的事情呢?你是怎么解决的?妥协还是镇压?相信这是大部分家长选择的做法,但是效果不尽如人意。

一、孩子为什么喜欢看动画片

随着动漫产业的不断繁荣发展,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动画片走上电视荧屏。这些动画片丰富了广大儿童的视野,提升了儿童的认知能力。由于画面不停地变换,很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其实,孩子迷恋动画片还有以下几个原因:

1.孩子缺少玩伴。如今大多数家庭中只有一个孩子,回家以后大人各忙各的,要不就是爷爷奶奶看着,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自然孩子就会寻找其他的交流伙伴,电视就是其中一个很好地选择。

2.画面精美,颜色丰富,造型可爱,充满想象力。这些与孩子的天真心里相吻合,而且针对小孩的动画片,总是积极向上的,又不失童真,因此孩子越看越想看。

3.动画片的语言夸张,内容幽默,思考方式儿童化,符合儿童的心里特征。

4.现实中无法满足在动画片中寻求寄托。小女孩爱美,动画片中的小公主、美羊羊正好满足了这种心里需求;小男孩希望自己成为英雄,所以痴迷于动画片中奥特曼、喜羊羊之类这就不足为奇了。

5.有的家长觉得看动画片孩子很安静,因此认为让电视来看管孩子很好,为了省事,减少麻烦,鼓励孩子从小看电视。不少父母在从事家务或工作时常对孩子说:“不要来打扰我,自己去看电视吧!”这类话孩子听多了,就会渐渐地把看电视作为自己的责任,认为是每天必做的事。

二、应对策略与方法

分析了原因以后,我认为问题的解决要以家庭为主、学校为辅从两方面展开。

(一)家庭方面

1.家长上至少有一个人要陪着孩子玩。比如,给孩子讲故事,过家家,或者邀请其他小朋友到家中做客,和孩子一起做游戏。或者带着孩子到郊外挖野菜,郊游,等等。这样不仅分解了孩子看电视的时间,而且还丰富了孩子的视野,增长了见识。

2.家长对孩子看电视问题要适当妥协。当孩子又被电视机“迷”住时,对家长的话不理睬了,家长就要适当妥协。可以和孩子商量“你看完这一集出去玩一会怎么样啊?”“看完这一集快来吃饭,不然我们可就给吃光了啊。”这比你强行关上电视机,或者打他几巴掌要好许多倍。尤其注意自己的言语“不能……”“不要……”“……不行”……这一类的语言不要使用,它除了起副作用,引起孩子更大的反感之外没有其他作用。

3.在以上基础上,给孩子制定看电视的时间。要和孩子平等对话,实事求是地告诉孩子看电视的坏处,孩子其实也懂道理,然后一起制定时间,达到孩子能接受的时间范围,孩子就会有毅力去执行。

4.家长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成人也应该控制看电视的时间,这样对孩子也显示出公平。

5.要鼓励成人陪着孩子一起看电视。这样可以有效控制孩子看电视距离近的问题,而且还可以和孩子及时进行交流沟通。这样就锻炼了孩子的记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扩大孩子的知识面,同时帮助他们提高是非分辨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

(二)幼儿园方面

篇4

前言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比较常见的行为现象,在成人眼中通常会将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简单的视作为幼儿“好打架”,或者这幼儿“不识逗”等,然而对于幼儿为什么会产生攻击性行为的深层次原因没有进行探究,更没有意识到外界影响因素对于幼儿行为产生的影响,因此在幼儿的教育中缺乏正确的引导,这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一、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攻击性行为是指利用语言或者行为对他人的身体或人格实施侵害的行为。心理学家也将攻击性行为认定为宣泄不满或者宣泄紧张的行为表现方式。幼儿攻击性行为主要表现为吵架、打架或者对他人进行诋毁与谩骂等,这对幼儿的成长将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是幼儿进行的肢体侵害,例如幼儿踢人、打人或者咬人等;第二是幼儿的语言侵害,例如幼儿骂人,或者嘲笑讥讽其他幼儿等;第三是幼儿侵害其他人的权利,例如幼儿故意抢走或破坏其他人的物品等行为;第四是幼儿间接上的心理侵害,例如幼儿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或者进行挑唆和造谣等。幼儿产生的攻击性行为与幼儿的年龄和性别等都有直接的关系[1]。

二、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

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主要有四方面原因:首先是幼儿自身性格因素。幼儿由于缺乏自我约束力,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因此在进行一些行为时,不会考虑后果,因此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往往是幼儿的本能反应;第二是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家庭环境会对幼儿的心理和行为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若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家庭的温暖,或者当幼儿的家庭教育方式存在弊端时,幼儿就会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攻击性行为特征;第三是幼儿园环境因素的影响。若幼儿园班级中人数过多,几十个幼儿挤在一个空间里,就可能使幼儿产生紧张或焦虑等情绪,因此导致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同时若幼儿园不提供充足完善的教学设施设备等,幼儿就会由于争抢玩具或者娱乐设施等产生攻击性行为;最后是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幼儿处于模仿阶段,若接触到不良的社会信息或者传媒信息时,幼儿就会进行模仿,例如在动画片或者电视当中存在暴力场面等,幼儿就会进行模仿,最终产生攻击性行为[2]。

三、减少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策略分析

教师和家长应该鼓励幼儿与其他同伴进行友好的交流,在多数情况下,幼儿所表现出的攻击性行为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表现欲望,因此教师需要对幼儿进行合理的引导,鼓励幼儿之间进行友好的交流与合作。例如幼儿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参与角色扮演游戏,并对幼儿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进行客观的评价,也可以引导幼儿对行为角色的行为进行评价,这样使幼儿逐渐认识到攻击性行为的坏处,逐渐改善幼儿的行为模式。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消除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父母首先应该意识到过分溺爱行为对幼儿产生的不良影响,并通过积极的教育方式引导幼儿正确的行为,与幼儿进行积极的交流和沟通,使幼儿意识到攻击性行为的危害。除此之外,幼儿家长必须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3]。

良好的幼儿园教育环境对于矫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必须营造良好的幼儿园教育环境,通过改善幼儿园的教育设施设备等,为幼儿提供充足的学习和娱乐设施,避免幼儿之间发生争抢,同时幼儿园教师应该对幼儿进行积极的引导,通过游戏或者批评教育的方式逐渐矫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倾向。除此之外还应该发挥大众传媒对幼儿的影响作用,通过让幼儿接触健康的大众传媒,对幼儿进行针对性的引导,逐步树立良好的行为模式。

四、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将对幼儿的成长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制约着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发育,因此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幼儿家长必须与幼儿园进行良好的配合,通过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教育环境,矫正幼儿的不良行为倾向,鼓励幼儿之间进行友善的交流,消除幼儿攻击性行为对幼儿成长产生的不利影响,进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篇5

教育是塑造人类灵魂的伟大事业,不能只关注知识教育,更应关注人的心灵,正如马克思所说的“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教育的核心就是唤醒和激活,语文教学就是要唤醒学生生命中的灵性,激活其内在的潜能,激发爱心和求知欲。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要普敬学生,平等看待师生,对每个学生都暗含期待,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天才,只是反应快慢、思维急迟不同而已。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需要,让阅读充满乐趣。真诚地赏识每个学生,唤醒他们的自信;鼓励他们大胆尝识,体验成功的喜悦;对个别的学生,教师要善于点化,期盼早日转心。

一、关注需要——充满乐趣

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心灵发展,更多地相信每一位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心理支持。无数事实证明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最有亲和力,就像粉丝崇拜明星,学生最爱上他的课,教学成绩自然也好。受学生欢迎的老师的秘密和交往艺术,在于满足学生的需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发现、研究、探寻者。”中学生的内心世界中,这种需要尤为强烈,如果教师能根据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随顺所需,满足他们的需要,加以适当的正确引导,学生就能够充满自信,体会到自己的价值,有一种成就感,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学习、阅读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二、重在赏识——唤醒心灵

教师应该以真诚的爱心更多地赏识学生,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普敬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挖掘学生的优点,并真诚地赞美和赏识他们,让学生感到你喜欢他,他在老师心里是重要的,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因为人总是喜欢看重别人的感受,为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而乐而忧。赞美和赏识意味着优点被发现,成绩被肯定,个性被张扬。学生受到老师期待和赏识后,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和谐的气氛中,心灵得到了舒展,唤醒了沉睡的心灵,使得心灵清新明净,思维活跃,学生的灵感泉涌,激活了先天的潜能。同时学生也开始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气,在其他方面着力表现自己,以便期待获得老师赞美和赏识。可以这样讲:赏识——唤醒好学生,抱怨——逼出坏孩子。因此教育就是心灵感受心灵、心灵理解心灵、心灵耕耘心灵、心灵创造心灵。

三、重视尝试——体验成功

学习过程是学习主体的不断尝试学习材料,不断纠正错误、体验成功,不断强化自信的过程。尝试需要勇气,勇气是从自信中获得的。大胆尝试需要强化自信力,而人在困难面前总是认为“难”、“我不行”、“做不了”。人们被这些骨子里形成的认为“难”的观念阻碍着,就会主动放弃,不敢尝试。因此,想要有勇气大胆尝试就要摒弃骨子里形成的观念,树立“我能行”的观念,并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和自我激励,这样才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并能就此改变你的世界,使得成功与创新之魂永驻。反之学习主体缺乏乐观自信的积极情绪,抑郁自卑的消极思想占主导地位,学习就会缺乏主动性,尝试中出错率就高,就会不断往坏处想,再加之现代学生心理脆弱,学生会陷入痛苦,失去了自信,不愿尝试学习。这时,教师要帮助学生解开心结、打开心路:在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样可怕,只是我们的信念,在失败中不断回忆过去失败的痛苦,使自己一次又一次地受到伤害。因此不是境遇导致了你的失败与妥协,而是你的想法,你此时此刻就可以改变,无论做什么事只要选择尽管去做,与其不尝试而失败,不如尝试了再看结果,何况并不一定会失败。不要往坏处想,在当今世界上最具有传染力,最具有损害力的疾病不是癌症,不是心脏病,也不是艾滋病,而是消极妥协的念头,它就像癌细胞一样不断扩散全身,使自己身心疲惫,信心全无。因此,要用积极的信念战胜消极的心理而长此下去你会因向上的、进取的信念而取得成功,产生愉悦成功的心理体验,生命力无比的旺盛,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四、点化思想——激活灵感

篇6

情境二:我想向徐力借一本很好看的书(本地书店没有卖的),但徐力向我提出一个条件,就是期末考试的时候帮他作弊。我很想看书但又不想帮他作弊,这时我又该怎么办?

学生的讨论异常激烈,而且想出了很多的好点子。比如:

对于情境一

A同学:让他们合好。 B同学:怎么让他们合好?

A同学:我会以李的名义写一封道歉信给肖,然后再以肖的名义写一封信给李,要求合好,成为好朋友,这样他们就可以冰释前嫌了……

对于情境二:

甲同学:我宁可不借书看也不帮他作弊。

乙同学:我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那就是,先告诉他作弊是不对的,还要例举一些作弊的坏处,然后再帮他复习,提高学习成绩,自然就不用作弊了。这样就既可以保持同学间的友谊又可以借到我想看的书了,还不会违背自己做人的原则(不帮他作弊)(鼓掌)……

笔者在总结的时候,充分肯定了这些想法,表扬了这些同学的思想。学生的讨论内容超出了课本,不拘泥于课本,但又源于课本,还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增强了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这堂较成功的讨论课中,笔者再一次认识到了初中政治课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教学内容的灌输上,而应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以及全面素质的提高。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题。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以,政治课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鉴于以上种种原因,笔者认为一堂好的政治课应该是能够培养学生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为此,笔者对如何上好一堂政治课进行了一番思考,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的弊病

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填鸭式”“满堂灌”“一言堂”“说教式”的弊病,作为此模式的教师只需具备两样东西:一张嘴,一支粉笔。这样就不利于让学生发挥作用,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现代教学模式一般采用的是“参与式”“讨论式”“启发式”等为主,注重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置。让课堂成为一个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在互动中教学,从而让学生轻松地掌握知识,懂得道理。

二、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发挥电视录像、甚至网上教学的优势。制作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教学课件。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和启发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去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多引导学生开动脑筋,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无中生有”、“异想天开”、“不唯书,不唯师,不唯上,不迷信、不盲从,不满足现成的方法和答案,鼓励其去怀疑、去超越、去创新。”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课

活动课的形式要不拘一格。只要是围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所选取的活动形式都是可行的。

针对学生好动、好强的特征,一般可以采取讨论式、竞赛式、查阅式(收集资料)、演讲式等,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并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分析、解决具体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政治课的整体教学质量。

篇7

A校徐老师由于家庭原因,申请下一年外调。在当年的评先工作中,徐老师的表现非常出色,但为了不让荣誉“浪费”,学校硬是把名额让给他人,最终徐老师郁郁离去,老师们也对学校这种“人未走,茶已凉”的做法感到很心寒。B校王老师由于工作关系调离岗位,临走前校长再三保证,“你为学校工作付出了很多,我们是不会忘记的,至于你的家庭压难,学校会尽一切努力帮助的。”听了这样的话,王老师心里热平乎的。老师们也觉得学校管理挺有人情味的,即使工作苦点、累点也值得。从以上两例可以看出,同样面对即将调走的教师,前者采取“以怨报怨”方式,后者采用“以德报怨”策略,取得的管理效益是截然相反的。面对同样的“沉没成本”,表面上看来再次投入会造成“浪费”,而在实际效果上,后者不仅取得了教育理性,而且还得到了“情感资本”――领导对没有了“价值”的教师都如此关心,更何况于其他的老师呢?

笔者把上述这样的管理定位为“底线管理”,认为校长在管理中应该抓好这样的“底线问题”,才能真正地提高管理的效益。

抓好底线,能够突破管理的瓶颈。学校管理中的底线,往往是最难管理的人和事。若处理不当,可能成为学校发展中的“拦路虎”:若利用得好,也可以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领头羊”。有这样一个事例,C老师脾气比较“冲”,某次因为年终考评中的一些问题,冲校长拍桌子、摔凳子,最终闹得不欢而散。第二天两人路遇,校长主动地打招呼,C老师也不理不睬,校长拍着他的肩膀说:“怎么,还想着昨天的事吗?”原来校长已经原谅了他,相较于自己的斤斤计较,再想到自己的无理取闹,C老师不好意思地笑了。从此以后,这位难缠的老师彻底“服”了,工作总是冲在最前面,这样的转变也带动原来围绕在他周围的“后进”老师,学校工作也开展得红红火火。

抓好底线,能提高管理效益。学校管理中的底线,指的是学校中的“弱势群体”。学校管理的价值就体现在弱势群体之中,维护了这一人群的利益,就体现了教育的价值,取得了教育的公平,也赢得了管理的效益。比如,D校长特别重视一些老教师和退休教师的帮扶工作,常常组织青年教师走进一些老教师的家庭,送上学校的关心和祝福。对此,有些领导颇有微词,“你说学校工作一大堆,而工作业绩主要看年富力强的一线教师,至于这些年老体弱的教师,还有什么可‘利用’的价值?”可是D校长力排众议,“老教师是个宝,为学校发展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和才智。再说,你们也有老的一天啊!”这样的帮扶工作,学校经营了多年。就在这样的环境下,老师们的工作特别踏实,校园的氛围也尤其融洽。因为大家知道,学校既然不会亏待老教师,也就不会忘记青年教师;学校既然能保证“弱势群体”的利益,也就能维护“强势群体”的利益。D校长从“弱势”管理中得到了“强势”的回报,从“短期”管理中获得了“长期”的效益。

抓好底线,能够激发工作信心。学校管理中的底线,指的是组织中的“短板”。对此,有的学校采取的是“牛皮筋”管理,拉长管理中的“长板”,结果一松手,教学的效益还是从“短板”中流失殆尽。有的学校采取“亡羊补牢”式的管理,注重“短板”的修补,结果板长一分,水增一分。可见,针对“短板”的管理是有效的管理。E校体育组在各个学科组中处于“垫底”的位置,比赛拿不到名次,工作拿不出激情,管理拿不出效益,被称为“三无”教研组。E校校长要求这样一支队伍在全市小学生广播操比赛中勇夺第一名,这不是天方夜谭吗?可是学校已经下了“死命令”,体育组老师只能硬着头皮上。工作不得不精益求精,管理上不得不好上加好,老师们暗中都憋着一股劲。经过几个月的奋斗,体育组创造出“神话”,果然实现了校长的目标。就在这个时刻,E校校长宣布,“只要下工夫,我们就能做得最好,体育组不是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这一点吗?”听了这样的话,老师们觉得落进了“圈套”,原来学校要用教师的表现来激发信心。可是,有了这样的“前车之鉴”,还有什么推脱的理由呢!

篇8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就先结合了一些典型事例、故事等材料向学生讲述了交往的重要性,又结合心理学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和结论说明了初中时期的交往具有的一些新特点,从而让同学们懂得重视交往、学会交往。为了让学生能把所学知识用于实际生活中,笔者组织了一次讨论课。讨论的主题是“怎样摆脱交往中的‘两难处境’”,具体地设计了两个情境:

一是我与李x、张y是好朋友,但是李x和张y有矛盾,还是冤家死对头。问,我夹在中间该怎么办?

二是我想向徐x借一本很好看的书(本地书店没有卖的),但徐x向我提出一个条件,就是期末考试的时候帮他作弊。我很想看书但又不想帮他作弊,这时我又该怎么办?

学生的讨论异常激烈,而且想出了很多的好点子。比如:

对于情境一,A同学:让他们合好。 B同学:怎么让他们合好?A同学:我会以李的名义写一封道歉信给张,然后再以张的名义写一封信给李,要求合好,成为好朋友,这样他们就可以冰释前嫌了……对于情境二:甲同学:我宁可不借书看也不帮他作弊。乙同学:我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那就是,先告诉他作弊是不对的,还要例举一些作弊的坏处,然后再帮他复习,提高学习成绩,自然就不用作弊了。这样就既可以保持同学间的友谊又可以借到我想看的书了,还不会违背自己做人的原则(不帮他作弊)

(鼓掌)……

笔者总结时充分肯定了这些想法,表扬了这些同学的思想。学生的讨论内容超出了课本,不拘泥于课本,但又源于课本,还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增强了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这堂较成功的讨论课中,笔者再一次认识到了初中政治课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教学内容的灌输上,而应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以及全面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题。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以,政治课教学必须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的弊病

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填鸭式”“满堂灌”“一言堂”“说教式”的弊病,作为此模式的教师只需具备两样东西:一张嘴,一支粉笔。这样就不利于让学生发挥作用,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现代教学模式一般采用的是“参与式”“讨论式”“启发式”等为主,注重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置。让课堂成为一个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在互动中教学,从而让学生轻松地掌握知识,懂得道理。

二、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发挥电视录像、甚至网上教学的优势。制作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教学课件。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和启发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去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多引导学生开动脑筋,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无中生有”、“异想天开”、“不唯书,不唯师,不唯上,不迷信、不盲从,不满足现成的方法和答案,鼓励其去怀疑、去超越、去创新。”

篇9

幼时的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但怎样才能教育好子女?从哪些方面入手?这些问题值得每个家长深思。

顺其自然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不能要求孩子十全十美,更不能为了家长的“面子”而盲目要求孩子。家长要按照孩子的自身兴趣,同时悉心观察兴趣的发展和变化,加以正确指导,让孩子在合理的年龄充分享受玩耍的乐趣、享有和大自然接触的时间,顺其自然地成长。

不能顺其自然的家庭教育是“病态”的教育模式,从长远教育效果看,不但会对孩子的生理发展产生不良影响,而且违背孩子正常的身心健康发展。

许多家长存在这样的误区:让孩子“多学点东西”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这样的家长忽略了孩子大脑发育的规律。绝大多数孩子在学习能力有限时,就被迫接受长时间的课程化学习,这无异于拔苗助长。许多孩子在超强度学习时,一旦遇到挫折,极易产生厌学心理。此外,孩子的兴趣极易转移,爱好尚未定型,特长也未显现,过早进行定向培养,就可能出现幼儿时期所表现的“特长”与成人后的潜在特长不合拍,影响孩子的潜能开发和全面发展。

合理培养

现在的家长,一说起孩子的教育问题,不是以孩子能认多少个字、背多少首唐诗为荣,就是以孩子能唱几首歌曲、跳几个舞蹈而自豪,殊不知这只是幼儿早期教育中极小的一部分。智力其实是一种综合的认识能力,包括观察力、想像力、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许多方面。

由于孩子的大脑功能还未发育完全,所以不能很好地调节自己的行为,而且孩子的情绪容易激动,也易疲劳,注意力不能持久。这一切都表明孩子的生长发育有其自身的特点,也表明早期教育既要促使孩子发展,又不能违背他神经系统的特点,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

作为家长和幼儿教师,要及时观察、发现幼儿的特点,并作出相应帮助和鼓励。孩子的潜在力是很大的,不要用一种嘲笑或训斥的态度来对待幼儿,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及时、相应地给予教育,不能把大人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这样孩子也就愿意学了,而且还会感到很快乐。快乐的孩子会对学什么都产生兴趣,最终令自己的智域广阔无边。

篇10

能力是通向成功的基石。培养幼儿从小具有探究意识,具有独立的探究能力,为他们今后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并成为创新型的人才会奠定良好的基础。我认为,在美术活动中重视孩子独立探究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也是不能忽视的。在美术教学的实践中我发现过分强调与示范讲解,往往会妨碍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独立思考及大胆表现。因而,美术活动中应该把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作品创作的主人,让他们把美术活动看作是自我表现、自主探究、大胆宣泄自己情感的活动,从而调动他们创作的积极性及独立创作的实践能力。

一、激发活动兴趣,培养自主探究

幼儿表现创造的热情来自教师的鼓励与支持。美国著名儿童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认为,美术对儿童与成人具有不同意义,美术对成人而言,被视为高雅的东西,能提高生活的情趣,然而对儿童来说,美术首先是自我表现的一种方式。这种自我表现方式其实就是幼儿的一种探究,对于这种探究式的自主表现,在美术创造上往往表现的最大胆和最有活力。他们常常会画出成人意想不到的图画。例如,把生气人的脸涂成绿色,用颠倒五官位置的方法画抬头的人。教师不能因这种方法不合情合理而给予否定。相反,应热情鼓励并大力发掘这种幼稚又独特的自主探究技能的表现,以此来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在幼儿情感色彩的世界里,一切都是多姿多彩的。他们可以用蓝色画树叶,用绿色画天空,用黄色画大海……针对这种现象,我们不能去横加干涉和阻止,而应该在鼓励的基础上予以正确地指导。

二、培养能力,自觉探究

1、观察是自主探究活动的起点。美术活动中的观察也是激发幼儿自主探究的重要方法。如,在教学《美丽的鸟》的这一课时,我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去观察各种各样的鸟,在观察中自主探究总结鸟的外型特征,为画鸟做好铺垫。秋季来临后,园内的各种树叶的颜色发生了不同的变化:或黄或绿,或红或紫,户外活动的时候,我发现幼儿对树叶的颜色变化兴趣浓厚,于是,我组织幼儿观察各种树叶的颜色、形状,利用课余采来树叶,在美工课上引导孩子们自主探究创作叶画,他们通过亲眼观察叶的美丽色彩及奇异的形状,亲手制作出长颈鹿、小兔、小鸟、小马等精美的叶画,真是惟妙惟肖。

2、欣赏是调动自主探究的先决条件。幼儿的美术作品是幼儿感兴趣的欣赏内容。幼儿之间的思想和情感是相通的,他们的美术作品最容易被小伙伴感受和理解。在欣赏别人画的时候,那种创作探究的欲望就会油然而生,使他们蠢蠢欲动,急于表达心中所想。他们对美术作品的的欣赏,除了看和说,还有把这种感受用画笔、用色彩表现出来的强烈愿望。例如,在一次欣赏毕加索的《公牛图》后幼儿迫切地希望把自己看到的人或物用最简单的图象表达出来。虽然幼儿的作品不能等同于艺术大师,但在作品的创作探究中却也能充分表现幼儿对作品的理解和再创作的活力。这种能动的再创造过程,会调动幼儿自己以往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促使他们按照自己的审美习惯,通过想像,去自觉自主探究创造,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因此,在美术欣赏中教师除了选择幼儿的作品和一些造型优美、色彩绚丽、充满童趣、富有创造力的儿童画及手工作品,还可以选择一些容易使幼儿受到感染的成人作品供幼儿欣赏,如,民间工艺艺术品、农民画、中外著名美术大师的作品等。

3、从简单入手,调动幼儿自主探究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激发幼儿进行美术创作的欲望和兴趣,这种诱发幼儿内在潜力的自主探究往往是从简单入手的。只要是幼儿的作品,哪怕是他画了最简单的一截线,当他向你展示时你都应给予鼓励和支持,让幼儿充满激情地自由创作,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自觉自主地探究,去表现自我。在美术活动中,老师不要忽略图形添画这一被视作简单的绘画方式,在原来图形的基础上激励幼儿添画自主创造新的物体形象,是幼儿自主探究能力的又一种体现,如,在圆形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自主探究画画太阳、表、盘子、皮球、苹果、车轮、人物头像等。

三、在游戏活动中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在美术活动中为了鼓励幼儿探究,教师还可以有意识的运用绘画游戏,引导幼儿自主作画。

1、设计问题让幼儿探究绘画。如,把幼儿分成若干小组,为每组幼儿提供一个假设性的问题。例如:假如太阳消失了,地球上会发生什么现象?假如地球上没有一滴水,将会怎样?假如这个世界只有白天,没有黑夜,会发生什么?假如决定取消汽车、摩托车,会带来哪些好处和坏处?启发引导幼儿尽其所能的想出可能的结果,鼓励幼儿大胆想像,自主探究,将自己的想像用绘画表现出来。在自主探究作画的过程中,教师应予以一定的指导,在指导幼儿完成作品时,要充分考虑到各个年龄段幼儿及每个幼儿的能力水平问题,对能力强的幼儿着重求异思维,线条的流畅及色彩的和谐,对有进步的幼儿及时表扬,因人而异,使每个幼儿在自主探究中都有成功的喜悦,这样的探究活动会促进幼儿的发展。

2、接力绘画。

把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小组,以猜拳等随机的方式来确定所画的内容,如人物、风景、动物等,要求幼儿自主探究,每人画1―2笔,连接每一个人画的方向并向下发展,可以夸张,可以想像,用这种方式比赛哪组先完成绘画,教师同时及时鼓励评价,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以此激发幼儿自主探究作画的兴趣。

四、利用儿歌及简短的语言,启发幼儿探究作画

儿歌里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如若我们能将儿歌中所表现的一些现象,一些动物的特点,引导幼儿在琅琅上口的前提下,启发幼儿自主探究作画。如,儿歌“热带鱼”:大小两块三角糕,小糕头顶大糕腰,大糕前面放把刀,刀前有颗黑葡萄。

1、教师可先教会幼儿这首儿歌,并引导幼儿基本了解热带鱼的特点:由大小两个三角形组成,小三角形正顶大三角形的一半的地方,眼睛在头部(即大三角形前)。

2、然后教师帮助幼儿了解热带鱼的生活环境和动态。

3、教师鼓励幼儿大胆用色彩,自主探究创作多姿多彩的“海洋世界”。

4、在此基础上激励幼儿自主探究用热带鱼装饰盘子,设计花布,点缀花边等。

总之,培养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自主探究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一蹴而就,它需要我们每个施教者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地探索教育教学方法,把新的教学理念和丰富扎实的教学实践融会贯通,去努力培养幼儿独立的的探究创作能力,使幼儿的绘画水平得到提高与发展,也为他们今后在其他领域获得新的知识并成为创新型的人才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