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封闭管理模板(10篇)

时间:2024-01-23 15:36:1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校封闭管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高校封闭管理

篇1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C

D01:10.3969/j.issn.1672-8181.2015.03.185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总体规模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但与此同时,众多职业院校的生源质量则出现了明显的下滑。加之,高职院校学生生源层次复杂,广大职教工已深切感受到来自学生管理方面的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下面就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结合我院情况,谈几点思考。

1 高职院校学生特点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主要包括高中起点的三年制学生与初中起点的五年制学生。三年制学生、五年制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较,都具有明显的差异。

1.1 三年制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区别

三年制学生基本是未能考入本科院校而被高等职业院校录取的大专学生,与普通本科院校学生相比,其学习能力差,基础知识薄弱,自我约束力较差,不受管教、不够成熟是他们的典型表现。

1.2 五年制学生与三年制学生区别

三年制学生基本属于成年人,整体上心理已经成型,与其相比,五年制学生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年龄小,自制能力弱。在五年一贯制的前三年中,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上,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处于未成年人到成年人的过渡区。这一时期,他们想法偏激,待人接物常自我为中心;抽烟、喝酒等无所不学,情绪亢奋,打架斗殴时有发生。第二,相对经历过高中的三年制学生,五年制学生学习成绩更差,且初中阶段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到了高校相对自主的学习环境里,更加放纵自己,学习上应付了事,上课睡觉、聊天、考试作弊,对未来迷茫没有目标。第三,大多数五年制学生都热衷于社会工作,有较强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如果能够采取恰当的方法对他们施以教育,往往会收到预料不到的良好效果。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采用开放、宽松的,相对依赖学生自我管理的高校模式,这一模式对于三年制学生尚且还行,但对于年龄尚小,自学、自控能力很弱的五年制学生来说,他们就有了放纵的空间。针对学生特点,对学生进行半封闭管理模式将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校半封闭式管理,一般是指学校为了加强在校学生的安全管理,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从而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要求学生无特殊情况全天不能随便走出校门,其生活、学习、活动等一律在校内进行,仅在某一特定时间(如星期六、星期日)允许学生出校活动的一种管理模式。

2 基于半封闭模式下学生管理的几点思考

2.1 学生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及严格执行监督机制

介于高职院校生源层次的复杂性以及学生自身的特点,单纯照办或模仿其他高校或中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制度远不能满足现代高职院校的实际需要,部分制度虽适合三年制学生,但对于自制能力弱的五年制学生却过于宽松,有些制度适合五年制学生,但相对于有较高自控能力的三年制学生又显得过于约束,导致他们对半封闭模式下的管理更加抱怨,学习积极性大为削减。所以,我们应结合其他院校和本校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实际经验,迅速、高效地形成一套符合自身发展、行之有效的系统性管理制度,才能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院校整体教学管理质量。

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在执行时,也往往由于缺乏有效质量评价与监督制度,尤其如我院建校初期,会不同程度的存在贯彻落实不彻底的现象,造成学生误认为学校制度不严格,渐渐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导致违纪升级,学习懒散。因此,对各种学生管理制度应进行严格监督与执行;对学生课堂玩手机、睡觉以及生活作风问题必须常抓不懈。同时,对学生管理人员实行有效的激励、考核及评价制度,十分重要。

2.2 加强校同“家文化”与“半社会化”建设

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实行半封闭式管理,学生外出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对处于青春期好动心、好奇心较强的学生来说,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抱怨,十分正常。如何既能让学生遵守校纪,又能让学生感觉管得不是苛严,更能让学院总体教育水平得到提升,这就应该让学生体验到“家”的感觉,感觉到自己是在一个社会化校园中生活。所以,我们应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和后勤服务建设,满足学生各种需要;支持学生各类社团的建设,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在活动中加强学生间互帮互助、互相关爱的情感交流;坚持老师走访宿舍,关心学生生活,树立校同“家文化”意识,让学生感觉到在半封闭管理下依然有“家”的感觉。

适应高职院校学生热衷社会工作的特点,广泛开展校内实训,校内勤工俭学,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等社会实践活动。这样,既使学生感觉到半封闭校园中社会仍然与他们无限接近,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2.3 加强希望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高职院校实行半封闭式管理,学生未来的三年或五年基本都在校园,与外界沟通变少,加之学生人生目标原本模糊,随着年龄增长进入学习后期,对未来更加不知所措,从而增加了进入社会前的忧虑与恐慌,学习积极性下降。因此,学院应拿出一套详细的学生培养方案,使学生进校之后,对未来三年或五年的学习过程有一个详细的了解,避免出现走一步看一步、总感茫然的状况。学院应积极联系相关企业,尽快形成实际合作机制,满足学生想实训、要实践的心理需求,增加对学院与自身的信心;加强学生党团组织生活,举办研讨会、心得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及时了解形势发展,引导和教育学生完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不定期邀请专家、学者为学生作报告,紧紧围绕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组织专题辅导讲座。通过一系列的希望教育,让学生在半封闭式管理下更加自觉地学习,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职业院校的学生管理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目前,我院也正处于开办初期,学院半封闭管理模式正在积极探索中,我们相信,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一套完善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一定会应运而生。

篇2

高校进入了一个超常规发展、大规模举债办学的阶段,截止2012年4月,我国普通高校(不含独立学院)总共有2138所,其中民办高校的数量为403所;我国成人高校总共348所,其中民办成人高校1所。如何实施科学管理,加强高校财务管理风险防范及规避,有效地用好高校资金,降低办学风险,提高办学效益已成为加强高校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构建适合高校财务风险的规避机制已成为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课题,教育部、财政部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完善高校经济责任制加强银行贷款管理、加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这些文件在加强高校财务管理风险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政策的指引下,如何创新高校财务管理风险规避方法,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已成为高校的当务之急。

一、高校财务风险概述

高校财务风险是指高校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突发状况,导致高校资金遇到风险,以至于影响到高校的教学无法正常进行、财务陷入危机,甚至于可能发生资金链断裂的情况。

1、高校财务风险分类

根据高校财务风险的产生原因,分为以下几种。

(1)因高校财务管理纰漏而产生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一是资金预算所带来的风险:学校经常会有购置、建设等项目,这些项目都属于需要长期规划的项目,如果高校对资金没有做好预算工作,容易导致资金随意挪用以及资金去向不明等现象的发生,而且目前很多学校在总体筹划与资金预算方面十分欠缺,资金使用混乱;二是由于净资产亏损所带来的风险:净资产亏损会给高校财政带来巨大的压力,极易导致高校入不敷出、资金紧张;三是高校固定资产“重采购轻管理”现象普遍,由于高校对固定资产缺乏应有的日常管理与监督,容易导致固定资产重复购置、流失;四是办校效益低下而引起的风险,资金不足与浪费之间的矛盾日益严重,高校资产管理不善问题已暴露无遗。

(2)高校因投资而带来的财务风险。首先,很多高校会成立公司,这样既可以弥补高校经费的不足,又可以帮助高校的科研事业,但是也带来很多风险,通常都会因为经营不善而产生更多的债务,造成高校负担;其次,近年来,众多高校都致力于扩招、扩规模,因此而导致高校的财政压力越来越大,资金严重不足;最后,债券投资已成为高校自筹经费的重要方式,但是因为高校并没有专门的负责部门,因此难以避免证券投资带来的风险。

(3)高校因债务而承受的财务风险。近几年,高校债务总额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而未解决经费不足问题,高校通常会向银行贷款,却又无力偿还,甚至于连利息都无法支付,而银行也会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高校信用或者没收高校资产,使高校陷入债务风险。

2、高校财务风险的特殊性

高校财务风险相较于企业财务风险有较大的区别。其一,高校财务运作的重点是预算,高校所有的财务活动都是以预算为中心展开的,如何规范预算工作,将财务收支业务归入预算管理中是高校财务的运作重点;其二,高校财务活动极大的依赖于内控与监督制度,也对高校规避财务风险有重要影响;其三,高校财务收支严重不匹配,其大部分支出同收入无法完全匹配。

二、高校财务运行现状

1、高校正处于新旧制度交替的环境

财政部、教育部新颁布《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而之前高校一直使用的都是1997年版的旧《高等学校财务制度》,新制度相较于旧制度做了较大的改变,例如高校会计已全部改为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核算,增加了部门预算、国库集中制度、国有资产管理等会计核算内容,并完善了报表体系。如此一来,高校财务需要一改沿用多年的旧制度,而采用新制度,所以在理论掌握与实际操作中都会难免出现差错,留下财务隐患。

2、高校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因新旧制度交替以及经营环境多变,以前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的形式,而且在制度执行过程中也出现较多的问题。如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现金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贷款管理制度以及专项资金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完善与否关系到高校的整个财务运作。目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制度虽然较之前做出了众多改善,但是制度本身还是存在很多缺陷已无法应对高校的需要,并且制度的可操作性与可执行性都有待商议。另外,二级单位在机构设置与财务人员配置方面都有问题,因此制度执行力度不足。

3、高校预算编制与执行上的不足

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运行的核心,它是降低高校财务运作成本与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虽然预算在高校的地位举足轻重,但是高校仍然没有将预算管理放到战略级别,而实际情况是预算管理还只是停留在财务管理层面,这种情况导致了高校预算编制与执行存在诸多问题,例如预算编制方法选择有误、预算目标的设定不科学以及预算额的随便调整等。

4、内部监督、考核效果不佳

完善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可以有效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但是目前高校的监督、考核效果却不理想。其一,当前高校普遍存在内审机构不健全,人员不足现象,甚至少数高校既没有设置专门的审计机构,也没有配备从事审计工作的专职内审人员,根本就无法开展这项工作;其二,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审计的难度有所增加,并且高校内部审计一直都流于形式,在独立性方面也备受质疑,无法起到真到的监督作用;其三,绩效考核是高校的重要方面,但是如今高校基本都没有建立绩效考核体系,没有具体的评价指标或其他可量化指标,无法准确衡量预算完成情况,对高校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也无法做到客观、公正。监督、考核方面的缺失很容易导致高校出现任意支出、虚列支出以及票据套现等情况出现。

三、高校财务管理风险规避方法

时至今日,高校教育的发展态势已势不可挡,我国政府对高校教育也高度重视,但是高校改革的步伐也越来越快,加之,受我国经济环境的影响,对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已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我国财政改革不断深入,而财政拨款是我国高校经费的重要来源,这无疑也在预示着高校财务管理的变革与改良势在必行。

1、按要求严格执行相关制度

为了保证新《高校财务制度》的顺利执行,高校需要做到:将新制度的宗旨、内容以及实施方法下达到各相关部门;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促进其领悟新制度的内涵;高校领导需加以重视,监督制度的执行情况。新制度的颁布与实施,对规范高校财务核算、加强高校财务管理有重要的作用,另外我国还颁布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完善高等学校经济责任制加强银行贷款管理切实防范财务风险的意见》、《关于“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在高校财务管理风险防范方面有不可小觑的作用,高校应加以重视,严格按照文件执行。

2、加强贷款管理与资金使用,完善贷款制度

对于高校面临的贷款风险,首先应控制贷款资金的使用,严格把控使用方向,贷款资金应用于高校事业发展以及相关项目,不得用于对外投资、科研开发以及提高人员待遇等方面,并对其去向做全程跟踪管理,建立项目管理责任制,负责人不仅需要保证工程质量,还要保证项目资金使用的合理性,节约资金;其次要建立大额贷款备案制度,隶属于中央委的高校贷款余额达到本校近三年平均总收入的10%以上,都必须将贷款项目的可行性报告、贷款额度方案、还贷计划和措施等资料报送到主管部门,建议各地区应对所属高校的贷款备案制度作出具体规定;最后,保证还贷的资金来源,可以通过处理掉闲置校区来获得资金。

3、健全预算管理体系

单一的预算管理很难解决高校的根本问题,因此应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并规范预算管理:其一,盘点高校的所有资产,创新资产管理手段,完善资产管理系统;其二,健全预算支出标准,在新制度中指出预算支出的编制应该秉承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的原则,以保证收支平衡,并不能编制赤字预算。在实际中,应该以现有标准为基础,按照优先重点项目的原则,健全各项财务支出标准,并不断改进;其三,严格按照标准编制预算,控制资产采购,资产投入与存量相结合编制预算;其四,在预算执行阶段,高校不可随便增减预算金额,如果有所改动应及时上报,并且所作的改动必须要考虑资产的使用情况;其五,预算监督阶段,高校应在年终或转年年初制作决算报告,反映资产情况,并监督资产从采购到最终处置所有环节。

4、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预警是指预先设定一些财务指标,根据分析这些财务指标,判断是否存在风险,若存在风险应采取相应措施以降低损失。为加强高校贷款风险管理,应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但是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却不只是针对于贷款管理。具体来讲,高校对选出的多个财务指标做加权处理,可以计算出风险值,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更深层次的考虑,还应该对风险进行分类,每一种风险所涉及的财务指标不同,这样可以根据风险值提出更加准确的应对措施。

5、加强高校内控制度建设

近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资金投入越来越多,基建规模和物资采购量越来越大,学校参与经济活动日益复杂化和多元化,高校所承担的责任、压力、风险也相应增大。因此,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既是高校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内在要求,也是高校从内部机制上预防管理失控的现实需要。一是高校参与市场竞争的客观要求;二是高校健康发展需要;三是高校防范经营风险的制度保障;四是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长效机制。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高校内部控制内容体系应以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管理控制为基本点,同时高校的环境、校园文化等控制环境因素与风险因素都应纳入高校内部控制的范围予以考虑。高校可适当借鉴其他行业内控制度建设内容及规范,丰富和发展除财务会计内控制度以外的管理控制制度、环境与风险控制制度,实现由单一内部会计控制向综合性内部控制体系的转变。

6、加强高校内部审计监督

由于外部审计在高校发挥的作用较小,因此内部审计对高校有重大的影响。内部审计是高校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最重要环节,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有了科学管理的框架,要让管理得到强化,得到有效实施和不断完善,就需要内部审计的支撑,所以高校领导应对内部审计给予应有的重视;其次,健全内审制度,内审制度中应该包含内审流程、内审机构设置、内审人员设置以及内审标准等内容;再次,高校应该至少配备四个审计人员,包括账务审计、资产审计、招投标审计等,并且对审计人员要求也应有所提高,必须具备财务、法律、税务等知识,还必须要保证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可以由上级机关直接委派或者直接向高校高层汇报。甚至聘请注册会计师进入高校审计现场,由其完成审计业务的询证、计算、盘点等具体审计工作;最后,高校应建立监督机构以及监督机制,监督机构可以由高校管理层、财务处、教务处、审计处组成,其职责是进行风险管理,并建立可以互相牵制的监督机制。

四、结语

随着教育事业所处环境的不断变化,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也陷入了较为复杂的局面,如何在这种情形下规避财务管理风险,已经成为高校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道路可能会很漫长,但是相信在国家制度辅助以及高校的努力变革下,高校的财务管理风险会得到良好的控制。

【参考文献】

[1] 郭振伟、周丹等:黑龙江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J].商业会计,2012(11).

篇3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469-01

随着骨外科疾病的发生率的提高,人们生存质量遭到严重的危害 [1]。本文主要就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骨外科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并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骨外科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60例,均均符合骨外科疾病、高血压诊断标准。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为15:15;患者年龄在25~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2.89)岁;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男女比例为16:14;患者年龄在24~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1.43)岁;研究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进行细致、全面护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均给予两组患者相同的治疗,采用无毒、刺激小、透水性强、抗张力强等海绵状的泡沫作为医用护创材料,治疗前对其进行全面消毒,确保治疗环境的无菌。给予患者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将医用护创材料剪成与创口面积差不多大小的形状,附着在创口表明或者创口腔,应用间断缝针的形式将其固定。同时在离创口5 cm左右的位置,将护创材料中2根硅胶管进行穿孔引出,在完成创口封闭后,应该为患者创口周围进行消毒处理,利用生物透性粘贴薄膜对整个创口以及创口3cm处的位置进行封闭。此外,在连接封闭式负压时,可以将引流与负压瓶连接,调节负压为0.02kPa-0.04kPa以及-125-450mmHg之间,观察引流的液量、颜色以及特征等,同时严密观察患者下肢末端的温度以及血运情况,连续治疗1个月。

1.2.2 护理方法

在治疗基础上,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如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健康宣教等;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细致、全面的护理,其护理的具体方法如下:

(1)负压观察及维护:①在治疗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发生管道堵塞,医护人员应该加强对负压的监督观察,并将其控制在60-80kPa左右;②如果治疗后,为了避免出现创口面积的增加以及引流管的不畅通等不良的情况,医护人员应该及时的观察患者的病情,适当增加负压,同时应用15ml的生理盐水对管道进行清洗;③观察患者使用的引流管是否会给患者带来不舒服的症状,如有,应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

(2)营养支持:监督患者的饮食,监督并引导患者改变饮食习惯,尽可能的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严禁患者食用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同时可以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以及病情恢复的情况,尽可能提供营养丰富的食物。

1.3 评定标准

治疗及护理后,严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同时,从显效、有效及无效等三个方面对两组治疗及护理的效果进行评定,其中,显效: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较为明显;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好转;无效:各项指标改善不明显,且仍有不适症状;甚至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各项指标采用标准差( ±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当P

3 讨论

近年来,封闭式负压引流已被广泛的应用于骨外科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其不仅能够及时的为患者清洗已经坏死的组织,促进蛋白活性物质以及其他酶释放能量的作用,还能够有效的加快溶解伤口纤维蛋白。此外,通过封闭式负压引流还能够促进血流以及蛋白物质的合成,从而促进患者伤口的愈合[2]。临床中,治疗骨外科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给予其细致、全面的护理,进一步提高治疗的效果,进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本次研究表明,经治疗及护理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组间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给予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骨外科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细致、全面的护理效果较为确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丽芬,吴毓芳.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骨外科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07(24):216-217.

篇4

学校防疫工作最新通告

11月25日,我市接协查通报,1名上海市11月25日核酸检测阳性人员密切接触者现在我市,经市疾控中心核酸检测为阳性。为快速阻断疫情传播,保障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现就当前我市各级各类学校(含幼儿园、托幼机构、培训机构)疫情防控工作通告如下:

1.全市暂停线下教学。11月26日-11月28日,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停课;实习实训活动一并停止;校外培训机构暂停线下培训活动。复课时间另行通知。停课期间,各校要进一步严格实行封闭管理,无关人员一律不得进入校园;有寄宿生的学校,寄宿生在校封闭管理,并做好管理服务工作。全市教育系统所有线下聚集性活动一律暂停。

2.严格师生员工管理。全市教育系统师生员工坚持非必要不离徐,确需离徐的,需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批准。各高校学生非必要不外出,确需离校要严格履行请假手续。

3.严格落实防护措施。师生员工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常清洁等良好生活习惯,咳嗽、打喷嚏时注意遮挡,室内常通风。自觉做到少出门、不串门、不扎堆、不聚集,保持一米以上社交距离。每天进行自我健康监测,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不适症状时,立即前往就近的具有发热门诊(诊室)的医疗机构就诊,如实告知14天活动轨迹及接触史,就诊过程中做好个人防护,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4.畅通信息报送渠道。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严格实行24小时值班,落实“日报告”“零报告”制度。要立即开展人员摸排,加强家校联系,每天精准掌握师生、家长健康状况和行程轨迹,一旦发现涉及疫情情况,立即报告。

徐州市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学校防控组

篇5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1-0040-01

科学的学生管理工作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是民办高校持续进步的重要方面。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探究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能为民办高校平稳快速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 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的现状

相较于国外私立高校,我国民办高校具有两大特点:实践先于理论;借鉴公办学校办学经验,同时发展自身独特优势。在学生管理问题上,将中学阶段应试教育的硬性管理根据学校实际需要进行加工,形成当下民办高校封闭或半封闭式管理模式。目前民办院校管理方式中,以封闭式管理模式为主。

二 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封闭式管理忽视学生个体性

封闭式管理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性,以及主动性和整体发展性,限制了学生的个性自由。学校管理目标是实现人们所预期的结果。但是学生认为学校的培育应以学生为主体,使其发挥自身个性,成为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培养其创新意识、交流能力和合作精神。学校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由于学校使用的管理模式难以满足学生目标,其必然会抗拒甚至逃离这种管理。学生不想接受封闭的管理模式,因为其切断了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无法将自己的个性融入社会实践中,压抑了个性的发展,封锁了发展的空间。学生所需要的管理模式,是能够实现能力培养的目标,发展其自身个性的管理模式。

2.忽视学生素质差异,阻碍学生综合发展

学生在智力素质和文化素质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在此情况下,采用相同的管理模式显然不合适,违背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统一的管理模式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主动性受到压抑。对于自制力差、主动性弱的同学,这种压迫式管理模式可能适用,而对于学习成绩较好、自主性较高的学生,统一的封闭式管理模式会使其产生抗拒等不良情绪。各个层次的学生群体,应采用适合的管理模式。学生由于学习能力和自制力的差异,统一的管理模式无法取得最佳效果。成绩较优的学生具有相对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自制力,需要更多的自主支配空间,而成绩较差的学生,自制力和学习能力较差,应提供更大的外力帮助其学习。

3.管理模式有违教育自身规律

为了满足家长的心理需要,民办高校实施封闭式管理模式,此模式有违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无法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优越的教学环境。在国内社会对高校的认知中,家长们普遍认为民办高校不如公办高校,家长希望民办高校能够按照他们认同的管理模式来实施管理。在此前提下,民办高校为了使家长满意,获取更多的学生资源,自然会选择这种管理制度,而不是按照学生实际需求和个性特征来采用适合的管理。

三 解决民办高校学生管理问题的对策

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观念

民办高校在实施学生管理时,一定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观念。要打破以学校为本、统一封闭管理的模式,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要摆脱围绕科技理性开展教育的方法,融合事实与价值、思想与动作、感性与理性,以独特的魅力去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地实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2.整体把握“管”、“导”的关系

管与导是实施教学管理的两个因素,也是管理过程中有形和无形的两个方面。根据学校相关规定开展的管理计划、管理实践、管理评估,属于有形管理。有形管理真实可见,能被人们所认知,从而受到高度重视。“导”是指基于学生素质、个性开展,在潜移默化中为学生提供前进方向,在不知觉中树立榜样,形成了无形方面,学生管理中是指引导过程。

3.个性化学生管理的落实

实施学生管理时,需要统一的管理制度,但也不能忽视学生的个性化和主动性的发展需求。民办高校在个性化学生管理方面应建立健全组织系统。个性化的管理模式不再是静态模式,会随着民办高校的发展而有所前进。基于这种管理模式,个性化管理的各个模块间将会出现一定的变化,逐渐减少对封闭式管理有需求的学生,使管理更加开放,最终实现开放的管理方式。

参考文献

[1]张桂英、胡岩.论我国民办高校管理改革的方法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41):8~9

[2]刘亚杰.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存在问题及对策[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

篇6

2018年江西省明确未经体检的考生,高校可不予录取。我省不再分省内、省外划定艺术类本科高考文化录取控制分数线,艺术类本科文化线统一按我省今年确定的第二批普通本科文化录取控制分数线的65%划定。

篇7

据《新京报》报道,今年上半年起,廊坊市东方职业技术学院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周一至周五校园实行门禁管理,周三下午以及周六日全天开放。10月24日上午9时左右,学校民航服务与旅游管理两个系60多名学生向学院反映食堂饭菜价格较高、供应热水系统改为刷卡消费、学校封闭管理、不许从外面订饭等问题,引发数百名学生以散步形式聚集,并在食堂挤翻部分桌椅。

廊坊市有关部门表示,一些学生对这种管理方式不满,部分辅导员工作不到位,导致一些学生抵触情绪较为严重。“目前,学校已成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物价监管委员会,全程监管学生食堂及购物商品物价,并调整校园封闭时间,同时恢复学生公寓热水供水系统。”

学生虽弱势 权利不容侵

《法制日报》载文指出,在此次东方职业技术学院发生的事件中,学生们的行为虽然有不冷静和不理智之处,但从事件起因来看,校方一系列做法和规定确实存在不妥甚至违法之处,使学生们感到自身合法权益受到损害,从而产生不满和愤懑情绪。

首先,学校在制定规章制度、出台管理措施、采购销售商品、奖励处罚学生时,应当更多地运用法治思维、更广地采用法治方式。如果学校在制定规章制度时超越法律的规定,随意侵犯学生隐私、随意限制人身自由、强行推销质次价高商品等,就会在学生的心灵中投下阴影,甚至产生法律不值得敬畏、不一定遵守的错误观念。其次,学校在对学生的管理中应当树立民主意识和平等观念,在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上保障学生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学生们的权利意识、民主观念、参与愿望都大为增加,因此,学校应当顺应学生们的新期待、新要求,崇尚平等协商,杜绝武断专行,在润物无声中使学生们增强公民意识和责任精神。

合理诉求需要合理表达

人民网载文指出,对于不合理的食堂菜价和学校管理,校方自然难辞其咎,但面对这些问题,学生们却以砸校门、砸玻璃、掀翻食堂桌椅的方式来发泄不满,岂是一个文明社会有文化的大学生所应为的?难道除此之外,就没有更有效的表达途径了吗?

面对不合理的现象,懂得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不满,这是一件好事,也是一大进步。但是,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不满,如何让自己的表达合理合法、有理有据,如何在表达自己观点和不满时,不以损害他人和公共的利益为代价,则是需要大学生们和教育工作者共同思考的问题。或者说,某些素质的培养,仍然任重而道远。

建立学生表达诉求的渠道

篇8

民办高校教育在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和补充普通高校学历教育的不足方面,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作为教育主体之一的民办高校德育教师,除了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发挥作用外,在学生社团中也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一、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模式

一般而言,具备条件的民办高校大多实施封闭式管理,究其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生源市场的要求。一般来说,民办高校的学生自我约束能力相对较差,所以学生家长在选择学校时首先选择管理“严”或直接要求学校进行封闭式管理。第二,从培养学生成才的角度考虑,维护学校及学生的安全,民办高校也多采取封闭管理。

华外扬弃了一般民办高校封闭式管理,推出了“四全”管理的新模式,即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全住宿的模式,探索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学生管理新模式。从全方位、全员育人这个角度,德育教师便有了更多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的机会。

二、学生社团的校园角色

长期以来,参与社团活动一直是高校很多学生在校期间的一项重要学习、生活内容。一般说来,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涉及的领域有艺术、体育、实践、学术等类型。每一种类型的学生社团各有不同的活动内容和方式,因此在整个校园文化生活中也就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为:第一,培养和发展成员的兴趣爱好。第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第三,辅助学习,为将来奠定基础。第四,通过参加校园社团活动,有利于完善个性。此外,一些劳动服务性社团有利于其成员在奉献中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然而,学生社团并非尽善尽美,全国很多学生社团在活动中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应该引起重视。例如某些社团缺乏正确的价值导向,活动的盲目性和功利性在无意识当中对其成员产生了误导;某些社团机制过于松散,人员流动过大导致其成员组成缺乏合理性,活动有始无终;社团活动经费匮乏,导致社团的生存与发展举步维艰等等。

三、德育教师在指导学生社团中的作用

学生社团作为由校内学生自愿组成的接受学校管理的学生群众性自治组织,其作用毋庸置疑,但对其出现的问题和缺陷也不能不给予更多关注,单靠社团本身不一定能有效地规避各种问题,解决的办法也有许多,联系华外实际,我们认为,由德育教师充当指导教师的社团更能显示其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作用,主要可以体现为:

第一,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理解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学校的办学理念。社团的构成主体是校内学生,受学校纪律规范的约束,这就决定了学生社团必须严格、模范地遵守校纪、校规。这是学生社团存在的基本条件。根据各种资料显示,我国各大高校大约有85%以上的在校学生都曾经参加过一个或多个学生社团,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基本都认可社团管理的形式是学生自治,从设立起就带有行政准予性,即申请设立社团必须经过学校相关部门批准,其日常活动受党、团组织的领导和指导,社团须在学校管理机构的指导下,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有效地组织和从事社团活动。指导教师从这一点上进行教育引导,对于民办高校学生克服自由散漫的习惯,对于理解学院的规章制度方面就显得更为积极。

大学生个性活泼自由,对大学校园及大学生活充满了向往和好奇,但是民办高校大学生进入校园往往怀有较强的失落感,进而导致部分学生对学校的制度、理念有一定的抵触情绪,遇事往往不能很好地进行理性判断。在社团这个相对轻松的环境中,没有了专业课的压力,通过指导教师在日常社团活动中的间接引导,将学院的各种理念融入到社团的各个主题活动中,使学生在自我活动和自我教育中逐渐体会学校的理念,并自觉践行。象华外坚持“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全面成才观;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住宿”的管理模式,努力为学生提供最认真、最负责、最好的教育。这些理念起先学生并不是很认可,但是通过社团指导教师的有针对性的开展的多种主题活动渗透,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比较理性地理解学院的各种理念,并且多数学生在离开社团后仍能很好地领会和实践。

第二,能够正确把握学生思想脉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学生社团是对学生思想教育引导的重要阵地。大多数社团都实行社长负责制,辅之以必要数量的其他社团干部。社团干部往往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指导教师经常与社团骨干进行思想工作交流,通过社团组织能有效集中收集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往往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同时,社团作为原点更有传播、发散良性思想的作用。社团干部几乎都是社团成员经过民主选举产生的,本是就是大学生的一部分,他们特点鲜明,责任心强,思想先进,举止文明,有较高的群众威信,积极参与创新,敢于大胆实践,甘于吃苦,有许多难能可贵的品质。社团成员对自己的民选干部有着天然的亲近和信任,指导教师就可以利用这种天然的联系,将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融入到对社团干部的教育中,通过他们在学生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影响社团的全体成员,可以起到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事实证明,这对于减轻思想教育的工作量和提高成功率有着积极作用。

在华外,德育教师作为社团指导教师,还通过多种与社团相关的间接途径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部分指导教师在指导社团的宏观安排之余,还结合自己所指导的社团类型,有针对性地进行其他形式的教育,如开设讲座课、开展调查问卷等形式,实时掌握学生心里动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收到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除了以上两个主要的方面之外,德育教师担任社团指导教师,有助于促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有利于学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也更加有利于校园学术氛围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正确的人际关系模式。大学学校管理环境的逐渐宽松,班级观念的淡化,学生纷纷走进社团,德育教师应抓住这一有利的转变和契机,充分发挥社团做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的作用。

篇9

高校档案的宣传不仅需要注重提高人们的档案意识,还应充分发挥档案的宣传教育功能。新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档案工作要求需要从高校档案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

一、高校档案宣传教育功能的必要性

(1)加强高校档案宣传教育功能,是促进高校档案自身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高校档案工作在高校工作中一直处于在幕后默默无闻奉献的状况。这与人们长期的档案意识有关,也与档案部门宣传做得不够有关。如何使档案由 “幕后”走向“台前”,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使之能更好地为学校的各项工作服务,是当前高校档案发展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档案工作要发展,离不开宣传工作。档案宣传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通过宣传,使人们进一步了解档案,提高档案的知名度和透明度,提高社会对档案的意识,从而更好的保护和利用档案,发挥档案的作用。而要达到这个目的的最好途径就是大力宣传档案对社会的作用。“学校档案面向师生,正是它寻求与社会结合的最佳点。”只有大力宣传档案的作用,让大家切切实实地看到档案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感受到档案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 对我们很有用,这样档案才能在人们头脑中印象深刻,在人们头脑中形成意识。而把档案宣传工作融入学生和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就能让师生员工在宣传中受到教育,在宣传中得到提高。这样不仅能充分发挥出档案的宣传教育功能,而且能很好地实现提高社会档案意识这一目标,必定能有力地促进高校档案事业自身的发展。

(2)加强高校档案宣传教育功能,是由高校档案的伟大使命决定的高校是国家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基地,教书育人,培养合格人才,是高校的神圣使命,高校的每一个工作环节都与这一伟大使命息息相关。高校档案工作是高校工作的一部分,“档案承载的信息资源,也是一种教育资源。开展档案的宣传教育,是教书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档案工作在高校中也同样肩负着教书育人的伟大使命。我们知道 “高校档案是高校历史的真实记录,与高校各项工作紧密相连,它详尽、准确的记录和反映了高校教学、科研和管理情况。它所产生的载体有文字、声像、图片、实物等。”其内容丰富,覆盖面广,富有学校特色,是对师生员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良好素材。比如学校创办之初曲折历程和奋斗足迹的资料照片、著名学者、教授在校工作、生活或到校讲学的资料照片,上级领导到校视察指导工作的题词、录相、照片等,这些历史性的稀有的档案材料,有力地再现了师生员工艰苦奋斗的历史真实面貌,给人以深刻的教育。因此,研究如何利用档案资源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服务,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服务是很有必要的。

二、加强高校档案宣传教育功能的途径和方法

(1)变封闭半封闭管理为开放服务由于历史的原因,过去档案部门过于强调档案的保密性,查阅档案审查严格,手续烦琐。这样的管理方式虽然保护了档案的机要,却疏远了档案利用者,使档案长期处于一种封闭半封闭的状态,严重阻碍了档案宣传教育功能的发挥。要改变这样的局面,我们可以通过加大宣传《档案法》和有关规定来解决,把《档案法》中有关档案开放年限、开放范围的规定向师生员工进行宣传,把学校有关档案利用的程序、手续等向师生员工进行公布。同时积极为档案的利用创造条件,简化手续,提供方便。通过宣传,使师生感到档案不再神秘。通过宣传使师生懂得不仅是办公部门有权利用档案,个人也有利用档案的权利,懂得不仅是老师可以查阅档案,学生也可以查阅档案。这样扩大档案的服务范围,使档案工作处于更加开放状态。

(2)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传统的档案服务方式是档案人员坐在办公室等待利用者来查询,查阅人员要什么,档案人员就提供什么。这样的服务方式往往处于被动状况,档案人员感到 “碌碌无为”,有价值的档案资源也只能静静地躺在库房内,等待被人去发现。档案的宣传教育功能不能及时得到发挥。要改变这种坐等上门客的被动服务方式,我们就得要变被动为主动,积极主动地收集整理归类有关档案,及时向群众公布档案馆藏信息,以便于群众了解档案、利用档案。同时档案部门也要积极主动参与校内外的各项活动,让档案工作活跃在学校的各个方面。比如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建立学校档案陈列馆等形式把档案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去。积极参与学雷锋、知识竞赛、文艺表演、招生宣传、人才招聘等大型活动,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尽力宣传档案与档案工作,把冷事做热,把小事做大。将档案工作贯穿于学校的各个领域,使档案意识渗透到方方面面,让师生员工在这些宣传中受到教育。

(3)整合档案宣传力量,充分发动宣传机器长期以来,高校档案宣传的任务一直由档案部门承担,由于档案部门人手少、资金不足、设备简陋、技术欠缺,还要承担繁重的业务工作,因此档案部门只能把档案宣传当作业余工作来做,宣传时断时续,应付了事,缺乏主动性和计划性。事实证明,单独依靠档案部门的力量是很难把档案宣传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的。而学校宣传部门具有专门的宣传技术人员、专业的宣传设备和多种宣传途径。因此,把档案宣传工作纳入学校的整体宣传体系,依托和借助学校的宣传机器,可以更有组织、更有计划、更广范围、更加深入地开展档案宣传工作,也更有利于把档案工作融入学校的整体工作中,更好地为学校的各项工作服务。

篇10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现代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国外许多一流大学已经敏锐地注意到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充分利用的重要性,并不断从以下各方面对高等教学体系进行普遍调整:倡导在大学教学与管理中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出发点;格外突出教师教学工作的基础作用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地位。而长期以来,我国普通高校在管理方面受制于“行政化”思维的束缚,热衷于内部管理体制的建设,管理意识落伍、管理机构不完善,造成了一系列突出的问题,妨碍了自身管理质量的提升。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快速推进,跨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我国普通高校要适时转变管理观念,以人为本,重视师生情况及意愿反馈信息工作在其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师生情况及意愿就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工作学习生活各方面的基本情况和他们的意见愿望。从多年的实践来看,师生情况及意愿反馈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了解师生情况及意愿,倾听以师生为主的群众要求呼声,关注群众情绪。二是反映师生情况及意愿,了解之后要向高校管理机构反映师生的基本情况及特殊情况,反映他们的愿望要求,维护师生利益。三是集中师生的智慧,就是要把滞留于非领导阶层中真知灼见的意见建议,以及师生对于学校管理和发展有创见的思路、想法集中起来,反映上去。

师生情况及意愿反馈信息工作,就是高校管理机构围绕改革发展中提高高校教学教育水平、真正实现高校职能、师生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通过建立管理机构的专门部门汇集、分析、反映情况和意见,帮助领导分析判断形势、进行有效决策的一项经常性与基础性工作。

在高校管理职能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一,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决定师生情况及意愿反馈是高校完善管理职能的必然渠道。高校管理工作也同其它机构的管理工作一样必须遵循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一般认为有系统原理、整分合原理、反馈原理、封闭原理、能级原理、弹性原理和动力原理。反馈在高校管理中的地位是由管理学的封闭原理所规定的。封闭原理是指任何一个系统里的领导手段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一个管理系统可以看作由决策中心、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和反馈机构四个部分组成,决策中心根据系统外部的信息和反馈机构传递的反馈信息,发出活动指令。在这个相对封闭的回路中,反馈机构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如果管理系统缺乏反馈机构,就会出现其管理机构履行职能的相对缺失或者是执行机构代为执行,导致反馈信息的不可靠,决策中心得不到准确的执行情况的反馈,会在盲目估计下发出错误的指令,结果导致整个系统的失败。反馈在管理工作中的地位是联结决策和决策执行结果的纽带,是封闭管理系统关键、必不可少的回路。

目前多数高校管理机构中,缺乏独立的、健全的反馈机构。反馈信息系统性差、可靠性差、时效性差、分析处理差,完全可能影响整个高校管理的决策制定和执行。

第二,教育的终极目的决定师生情况及意愿反馈信息工作是高校履行管理职能的根本。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规定,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使人获得幸福。高等学校应该提供怎样的管理才能服务于理想的教育,如何使人获得幸福感、归属感、成就感,消除压抑感、倦怠感、失落感,其中以人为本是根本。在高校管理中,教师是教学教育的主体,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行政管理人员在其中发挥协调、服务和保障作用。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其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基础地位显而易见;学生是高等教育的培养对象,更是高等教育的目标实现的载体,师生的情况及意愿反馈就是高校履行管理职能的根本。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逐步发展,高校管理必定淡化了领导、命令、管制的行政约束形式,突显出更加科学的新型管理意识。香港中文大学的图书馆里,标语“沟通、沟通、沟通”很醒目,很好地概括出该校管理观的精髓。这种管理中不断强化的“服务意识”,便是建立在对师生情况及意愿的反馈基础之上。没有反馈信息工作的开展,便没有真正意义的服务。我国高校,必须服务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政府,服务社会,服务学生。因此,要将高校管理与政府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学生自身的要求联系起来,并建立长远的服务意识。建立在对师生情况和意愿反馈基础之上的服务意识换来的必将是政府的信赖、社会的赞誉、教师的拥戴和学生的依恋,对于学校的长期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第三,在社会转型时期,当前高校管理中矛盾问题的层出不穷决定师生情况和意愿反馈信息工作是高校履行管理职能的客观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增强、文化繁荣、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这样的巨大变化中,当然也面临着挑战。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处于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时,社会发展进步和变革到一定的程度,容易出现经济失序、心理失衡、社会伦理需要调整的现象,也容易发生突发事件和社会危机。我国正处在这样一个经济发展阶段和转型时期。我国的高等教育正是在这样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大社会环境下逐步发展。由于受当前社会浮躁风气的冲击,近年来高校纷纷忙于合并、扩招、升本以及高校排名,部分高校在管理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混乱局面并由此带来许多问题。

在高校管理与教师的关系中,容易发生冲突的主要表现在职称评定、人事流动、忽视教师主体作用等问题上,职称直接与工资、住房、福利挂钩。职称评定的核心倾向脱离了以教学工作为主的原则,导致教师的职称评定怪相百出。人事流动的限制也使教师只能被圈在一个固定的教育领域,不能很好地交流发展。部分高校没有建立完善的、独立的反馈机构,忽视教师在高校管理中的主体地位,脱离教职工群体,无法倾听教职工的呼声;部分领导对教职工提出的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不能认真听取、帮助找出解决的办法,甚至简单地加以推脱或干脆予以拒绝。更没有深入教职工群众进行调查研究,思想意识上脱离群众,这种管理机构的不完善必然导致管理工作中出现主观主义、随意性,既严重挫伤教职工的积极性,又严重影响管理机构的决策制定和执行,从而影响整个高校管理工作的质量。

在高校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中,各高校对学生进行管理的规定一般是在《高校学生管理规定》等规章基础上自行制定的,在制定的过程中总体呈现出来的特征是抽象、笼统和粗糙。部分高校在一些处罚性条款的规定上本身不够理性甚至不合法。如果人们心目中一向被当成是神圣的知识殿堂的高校所出台的规定确实荒谬、不够理性的,那么高等教育不仅产生不了理性和良知,反而只能对整个社会的不理性与荒谬起到推波助澜的恶劣作用。近年来,多次出现高校被学生推上行政诉讼的被告席。高校被学生,一方面反映了当前正处在一个“走向权利的时代”,人们的权利意识得到了普遍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都在“认真地对待权利”并“为权利而斗争”;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目前我国高校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实十分严重。

结束语

新形势下,高校师生情况和意见反馈信息工作显得尤其重要,建立科学的、完善的信息工作反馈机构,及时了解反映教师和学生情况意愿,进行系统分析,发挥教师在高校管理中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在高校管理中的参与性作用,帮助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客观的决策行为,推动我国高校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邢雪峰.大学生在高校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之我见[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学报,2013(2)

[2]张静媛.谈系统理论在高校管理中的运用[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2)

[3]周灿等.关于高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实证研究[J].中国商界,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