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23 15:36:1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中地理教学课后反思,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概述
翻转课堂来源于英语术语“Flipped Class Model”,国内称之为翻转课堂式的教育模式或者颠倒教室、反转课堂等。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颠覆了原本的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传授知识,学生吸收知识通过课后的作业、实践或操作来完成的教学模式。目前国内外针对翻转视角下高中地理教学的研究并不多,但是单纯针对翻转课堂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自从翻转课堂引入我国以后,我国许多教育界的研究学者也陆续展开了对这种教育模式的研究,根据我国教育改革的理念和特点,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能够适应我国教育改革的要求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在我国大面积大规模的展开,只有部分教育实验基地展开了翻转课堂模式的实验研究,比如山东省昌乐一中。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地理教学评价体系
目前,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颠倒传统的教学流程――教师在上课之前为学生提供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学习教学内容并掌握一定的教学任务,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通过互相交流的方式共同完成教学目标;另外一种是将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和学生消化吸收知识的过程颠倒――学生提前通过观看和学习老师提供的教学视频和资料,在课堂上面老师和学生共同探讨、相互协作,完成问题答疑。
由于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故而翻转课堂的学习评价也不再类似传统的教学评价只侧重于定量评价,而是立足于更宽广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更关注教学模式对学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评价。目前,教学研究者大致将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内容分成学生的学习态度、老师的教学态度、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教学的效果以及课堂之后的总结反思等。当然,同传统教学评价相同的是评价的主体和多元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地理教学评价主体包括参与的个人、学生家长、学生同学和授课教师。评价等级的设定根据教学模式的特点以及学生在该教育模式下的表现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等级:A级、B级、C级。评价方式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使评价趋于科学化。
三、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策略
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有很大的区别。翻转课堂教学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它侧重于学生的课前阶段的自主学习,课堂上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机制,课后阶段教师和学生对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对知识体系进行梳理。
1.教学的课前阶段
在翻转课堂高中地理教学模式中,教学的课前阶段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结合地理课程的具体知识和教学任务体系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学习参考资料,当然学生也是这个评价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学生需要自主地将老师提供的资料结合所要学习的知识提前预习,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让教学在地理课堂上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更强。
2.教学的课堂阶段
翻转课堂教育模式对课堂的要求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和老师进行探讨和交流,老师则需要把握课堂的节奏,既要解决学生的疑难杂症,又要安排好教学的进度安排,保证高中地理教学的质量,达到预期的效果。
3.教学的课后阶段
教学的课后阶段也是翻转课堂的高中地理教育模式的最后一个阶段,这个阶段需要老师、学生、同学以及家长的共同配合。这一阶段不仅需要教师布置相应的作业和实践练习来检测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同时还需要他们对前面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做出评价和反思。这个时候的评价和反思就是对前面工作的总结,对后期工作的建议和展望,也是翻转课堂视角下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的意义所在,所以需要评价体系的各个主体认真地完成。
四、结束语
我国对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策略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本文通过概述翻转课堂视角下的教学模式理论及现状,分析了目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地理教学的可行性,最后提出了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策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大规模地普及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还需要时间,也需要在更多的实践和实验中去检验和突破各种障碍,并作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志军.翻转课堂视角下的吴地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江南大学,2014.
2.方慧霞.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关键词】
概念图 高中地理教学 应用
引言
“地理概念”是高中地理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涉及到非常多的地理概念,如果学生记忆不清或混淆就很难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概念图教学可以将地理学科中概念的含义以及不同概念之间相互的联系形象的表达出来,可以让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更好的记忆,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
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概念图的优势
1.符合高中地理学科的特点
高中地理课程的知识结构是层层递进的,各个章节之间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分支又非常复杂,只有对所有的知识很好的组织起来进行分析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高中地理主要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的相关知识是学生认识世界的基础,而人文地理的知识与人类社会又有着紧密的关联。高中地理的知识结构比较复杂,而借助概念图就能将地理知识系统的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并掌握。
2.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地理课堂教学活动是非常枯燥无味,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充分调动,不能提高他们进行地理学习的热情,导致整体效果效率低下。而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概念图可以将整个教学过程都关联起来,让教师的教学预设更加清晰,使得学生学习起来也更加轻松,改变了传统地理教学知识分散的缺点,使整个地理教学更加系统化,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
3.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与其他学科相比,地理学科的课堂显得单调、乏味,学生对地理知识及概念的学习往往是死记硬背并重复机械的训练,所以学生的积极性普遍不高,课堂参与度偏低,运用概念图教学可以将复杂的地理知识以最简洁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有效实现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同时还能以此为基础组织他们开展合作学习,提升他们地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概念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1.概念图在地理教学设计中的运用
教师对课堂教学设计是整个教学过程顺利实施的关键,也是保证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设计中使用概念图,可以帮助地理教师将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理清,并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的设计教学计划。运用概念图的教学方式可以达到清晰简洁的目的,可以让教师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快速的呈现教学内容中的主要概念以及框架结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的安排时间,控制好整个教学过程的“火候”,避免在一些“非重难点”环节的教学上花费过多的时间。除此之外,还能将具体的教学环节和知识结构设计的更加详细,使整个课堂教学更加井然有序,为教师和学生共同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如,教师在进行《地球表面形态》的教学设计时,运用概念图进行教学设计,可以将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原因内力、外力以及板块运动与地形的关系用概念图形象的展现出来,使学生能够对地表变化的原因以及影响一目了然,进而轻松的理解内力作用于地表形态以及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之间的紧密练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根据概念图理清各个概念的重要程度,从而使教学过程条理清晰环节紧凑,提高整体教学的效率。
2.概念图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课堂教学是学生进行新知学习的主要阵地,而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交流与沟通的过程,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的是教师,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的时间非常少。而运用概念图进行教学教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需要学生自主进行知识构建,教师只需要在关键的时候进行提示,让学生可以自己开动脑筋学习,真正成为有效学习的掌控人。如,在教学《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这一课时,我运用了概念图将全球划分为五带,旁边提示是利用“温度”这一尺度进行划分的,再根据空间尺度划分为海陆分异,然后构建“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式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及“热带沙漠气候”等概念图运用到教学中来,加深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习。
3.概念图在地理教学反思中的运用
由于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学生的个体性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将一种教学方式一直用到底,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自身的教学过程进行不断反思,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结构以及教学技巧,从而更好的进行教学。反思活动是教师对自身定位的一个过程,而概念图的制作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教师应该在反思概念图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想的教学效果中得到提升,所以,概念图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概念图对教学反思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可以检查教师的课前预设是否准备充分,教学设计是否完美,教师方式是否适用等方面。利用概念图进行课后反思可以让教师在回顾整个教学过程的时候发现自身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纠正,对于遗漏的知识点也能够及时补漏,不断完善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
目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地理教学在方式方法上存在着一些问题,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上常常习惯居高临下,容易把自己摆在高高在上的位置,给学生的印象一直都很威严,往往让学生不敢靠近,使得师生的距离被无限拉大。在教学中,某些地理教师习惯以自己的思维模式为中心,基本上采取单方向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只是一味地按照自己的课程安排进行授课,教学方法十分简单,模式十分单一,使得学生容易出现听不懂,也要硬着头皮去听的情况,逐渐失去了对高中地理学习的信心,对高中地理的学习产生畏惧感,学习效果很差。此外,由于地理在高中课程设置中属于一门副科,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比较小,加之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因此在日常高中地理教学中一直很难受到学校和老师的重视,某些学校对高中地理课程安排比较少,将主要的教学精力放在了数学、物理、语文、化学等主科教学上,某些教师对地理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对地理教学的方式方法缺乏深度探究精神,严重阻碍了地理教学的发展。
二、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就要千方百计地使学生对此学科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才会热爱化学学习,才会勤学苦练、刻苦钻研,才会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才会真正地收到实效。可见,兴趣是成就学业的沃土,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巨大动力,它可以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向活跃状态。因此,我们设计的教学内容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例,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师生共同创设一个生动的、有趣的、形象的,而又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情境。
比如,以图激趣。图像好像戏剧中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求知欲的作用。图像可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又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新课的印象,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高中地理教材的问题设置的图文资讯,做到以图激趣。高中地理教材中的许多内容只有文字没有配图,教学中要选取相关的图像展示给学生,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
三、概念教学法
高中地理教学中,理论知识占整个教学的主体地位,由于高中地理具有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综合性广、知识理论跨度大等特点。因此,使地理教学中涉及的概念理论内容非常多,尤其表现在名词和术语方面,这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使部分学生感觉地理学习非常空洞,从而影响到地理教学的效果。如何消除学生这种心理?我们可以在地理教学中引用概念教学法。概念教学法就是老师采取一些方法,使学生能够快速有效地理解、掌握地理的理论知识。例如,在高中地理“常见天气系统”的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气团”,包括冷气团、暖气团的概念,可以搜集一些天气预报的音像资料,在地理教学中放给学生,让学生形象地看到气团的形成过程,冷气团和暖气团的产生原因以及相遇后的反应等,这样可以让学生迅速理解枯燥难懂的地理概念,并掌握其原理和内涵,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四、提高学生课堂知识的吸收率,合理安排课后训练
提高学生课堂上的知识吸收率,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要在课堂短短几十分钟内向学生传授知识,并要使他们能轻松接受,这必须要教师下一番工夫。除了要求教师自身具有极渊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以外,还需要教师在课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并且还应结合学生暴露的问题,深入准确、画龙点睛地讲。也就是既要配合教材内容,又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突破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当然,这还需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激发思维,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课堂上的知识吸收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2.136
1 引言
高中地理课堂改革的理念与实施策略都要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体现在教学活动中。进一步促使地理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地理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改进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2 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地理教师的教学意识不强,教学理念不正确
学校和教师受传统教育影响,一些地理教师仍把教学的任务限制在地理知识的传授上,反而认为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是他们的教学任务。其地理教学观还停留在“考试万能”的基础上,只关心考纲考什么,学生考试分数如何。在课堂上教师也是在一味单向地灌输,不仅磨灭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更严重阻碍了高中地理教学的改革。
2.2 学生对高中地理学习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生以前的学习和生活中接触地理内容的机会很少,所以兴趣大多在高中才能真正得以培养。传统的教学方法很容易让学生觉得地理课很枯燥,而且高中的地理知识点多,很多地理现象难以理解,也会使学生对地理课的兴趣减弱。一般的高中高一下学期就开始文理分科,理科生由于高考不考地理,便放弃了学习,文科生上地理课只关注必考的知识点,想通过多做题拿高分,因此,很少学生能够培养出浓厚的学习地理的兴趣。
2.3 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够合理
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够合理,主要表现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上,大多数教师仍然只是依赖大纲和教材。其实高中地理课程资源广泛丰富,包括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网络资源,而且教学也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适当的情景教学、案例教学、实验教学以及课外实践都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2.4 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弱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加上学校资金的有限、教学时间有限、教材中设计的实验有限,很多学校没有配备地理实验室,有实验室的学校有些实验仪器也大多数缺失,很多时候也不对学生开放,从而限制了实验课的开展。同时,教师也不很重视地理实验课,导致学生的课内动手能力比较差。另外,大多数学校也不重视地理课外实践活动,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地理知识了解很少,课外地理实践能力弱。
2.5 对教学质量的评价不合理
由于应试教育的存在,教师和学生都看重考试分数,以分数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都没有作为考核要点,错误地导向学生以分数为主,从而也降低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学生其它方面的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培养。
3 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改进措施
3.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融洽的课堂氛围
素质教育倡导建立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学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与接收,更是师生心灵交往的过程。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的实施主体,要淡化自己高高在上的教师观念,以学生为本,多多尊重和理解学生,教师不仅要关系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且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多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并且加以引导和帮助。这样不仅可以拉近学生和老师的距离,更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尊重学生,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如此有利于教学过程的开展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3.2 有效开展探究式教学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适当地为学生安排自主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课堂知识向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方向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不断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参与中行动,分析解决学习实践中遇到的困难,让同学多做提前预习,不懂之处多翻阅工具书及资料,学会在网上查找资料,让学生掌握更多书本之外的知识,且能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适时地展开一些合作学习活动、分组讨论学习,或者一些野外实践活动,让学生之间能够充分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也能更好提升教学质量。总之,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地理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及良好的合作能力。
3.3 有效开展实验教学
实验是人们认识世界和发现规律的一种重要手段,是进行直观教学,提供感性认识的一种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一条捷径。高中地理的教学离不开实验,实验的设计应从地理教学出发,使用标准的器材或材料做准备,难度不宜过大,针对课堂上的教学内容,选择那些通过地理实验能够更直观、更有效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的内容进行实验。实验还应具有典型性,要突出教学中的重难点,实验的设计应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概念,并是学生对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产生深刻的印象,尽量防止由于实验的不典型性导致增加学生的知识负担。
3.4 高中地理教师要具备良好的素质
新课程改革对现在高中地理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新课改下的教师应具备如下素质:首先,教师要完善自己的专业素质,提高自己的个人魅力;其次,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需求,理解尊重并帮助学生;最后,教师要有提高教学效率,合理使用教学资源及管控教学的能力,并能够及时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价。
综上所述,在整个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关键,教师要起好倡导作用,精于研究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地理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课后教师要及时总结反思,纠正教学中的不足,更好地展开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当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崭新的姿态直面我们的教育之时,老师们的教育理念在发生变化,教育教学评价也在发生变化。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面对诸多变化,我们在不断学习的同时,还应时时反思,以促进地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一、是否注重教学方法的筛选
教育的对象时不断发展变化中的人,如果我们始终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法,以“不变”应“万变”,那么我们的教学必然会走向死胡同,所以,当好一名地理教师,应适时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选择适合特定内容、特定对象的教学方法。①根据学生的特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直接经验少,理解能力差;思维形式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而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教学方法的设计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②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学的目标和内容不同,教学方法的设计应具有针对性。如识图、析图的教学内容,教师就需要选择与指导与学生读图有关的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从地图中获取相应的地理知识。如“南、北美洲自然环境的差异”的教学内容,重在培养学生掌握对比学习地理知识的技能和方法,因此,教师应选用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分析出南、北美洲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与自然环境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如地形、气候、河流特征间的关联性)。二、是否重视课本地图的使用
地图是学习地理的第二语言,新教材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用生活中具体有趣的地图、图片、图表,给学生展示了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地理新课程中附有大量的插图,如七年级上册就有132幅,而且种类很多,有示意图、素描图、景观图、统计图、曲线图、柱状图、饼状图等。面对这些种类繁多的地图,作为教者,我们应反思,在地理教学中是否充分发挥这些地图的作用?是否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读图、析图、描图、绘图?是否培养了学生运用地图获取地理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三、是否注重了活动教学
一、高中地理教学缺失的原因
地理实践作为新课改后提出的一个更加灵活、生动的学习过程,它要求学生熟练各个知识体系,因为在此之前根本没有实践经验,所以在高中地理提出教学实践后,存在很多问题。
1.教材内容的改变对地理教学来说是一大转变
从现行的高中地理教材来看:正文简短,案例、图表、活动越来越多,很多知识是点到为止,缺乏深层的分析与阐述,实践内容越来越多,很多内容甚至是老师没有接触过的,这对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是挑战,需要重新翻阅资料、学习、设计实验,尤其是实验设计环节,具体如:黄赤交角、风的形成、自然演变等。不仅学生学习存在困难,老师教学也很费力。因此,它要求师生快速适应实验教学的改变与调整,在满足课后教学需求的情况下,优化学习进程。
2.教学实践和实验实施开展得不完善
因为这些教学设备和教学步伐存在脱轨现象,所以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在传统的高中教学中,学校会为化学、物理、生物准备实验器材,并且安排学生进行实验室学习、实验,地理教学则在室内展开,以老师描述和简单的器材进行,除了简单接触和画图外,很少进行其他实验,突然改变对学生与老师来说都是挑战,后期设施也很难跟上教学实践要求。
针对上面描述的情况,我们不仅要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还必须快速接受新教材要求,在重现经典、接受现代化教学的情况下,注重地理实践教学,并且将其落实到各个环节中。
二、增强高中地理教学实践的对策
1.强化实验科学性
为了增强高中地理实践教学时效性,我们必须整合新课标要求,完善实验教学,以打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潜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然后结合地理学科知识,增强实验教学。当然,在这期间,我们必须切实做到正确反映学科知识,让地理实验与地理原理、本身知识吻合。在教学前,老师就应做好准备工作,让情境模拟尽量靠近真实,而不是形式工作。在实验器材与场所配置上,必须保障实验步骤的严谨性,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这样才能确保教学过程的严密性,而不是单纯的实验。在设置教学实验时,因为教学时间有限,不能与英语、数学、语文相提并论,所以尽量做到地理实践教学精益求精,结合学科知识,将实验用到刀刃上,这样才能让实验特质落到教学重点与难点上。
2.强化教学主体性
科学编排,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到互动多元的实验活动中,对高中地理实践教学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高中地理实践教学中,我们必须整合地理实验的创造性、趣味性、实践性,带动学生热情,让学生全身心地放在互动、合作的实验活动中,并且尽最大可能带动学习兴趣。例如,我们可以利用分组,让每个学生合理、正确地分工协作,保障学生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更好地配合、协作,完成实验。
在实验评价中,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活动中,在教学实验中,我们必须正视学生偏差,并且及时给予指导,发现学生的创新思路与进步,要及时给予支持与鼓励,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积极性。在一切实验工作完成后,老师应该尽量做到科学、公正、客观的评价,通过鼓励思维,为高中地理实践教学带去更多实战机会。
地理实践教学作为和教育方针、素质、思想政治直接相关的教学体系,它和学生未来的工作、学习、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整合地理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缺失以及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从资源观、人生观出发,立足世界,放眼未来,尽量做到教学实践与时代进步接轨,这样才能调动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真正推进教学发展。
关键词:地理教学;高效课堂;措施
当前的高中地理教材中,所设置的内容包括图文丰富的资料、直观形象的图表,阅读材料更加生动有趣、与学生的生活更加贴近,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将思维过程通过生活中有趣生动的图片、图表、地图展现在学生面前。面对新教材,教师应有的作用如何发挥、学生的潜能怎么挖掘,确保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达到教学目的是当前高中地理教师深思的问题。
一、高效课堂的基本特点
地理课堂高效性的主要特点知识要具有深度与广度,在教学任务的安排上要有一定密度,并且确保知识能够有效掌握;高效课堂需要丰富的信息资源、丰富的情感体验,益于学生接受;高效课堂致力于学生学习主动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新知探究能力的培养;在高效课堂教学中,教师所传授的不仅是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更是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创新与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
二、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措施
1.进行教学流程设置
教学设置是应对学习的内容进行详细分析,对学生需求的地理认知结构进行了解,找到地理认知结构的既有认知与期望认知存在的差异,确定教W起点。教学设置的核心则为有效教学策略的选择,应当凸显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角色,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知的能力,学生不仅获取了地理知识,同时也学会了研究地理的方法及思维过程。
譬如,在实施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地球的运动”教学时,教师可做以下课前设置,首先明确教学思路,充分发挥多媒体大容量的优势,采取分组合作、图表分析、探究分析等教学方式;然后进行教学流程设置。在新情景创设中进行新课的导入、目标展示、新课传授、提出问题、组织讨论、展示成果、学结、随堂练习、设计研究性课题等教学流程的设置,按照教学目标的推进,合理安排时间,确保课堂流畅、自然衔接,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
2.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课堂讨论是一种效果较好的教学方法。通过讨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思想意识不断增强,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创新思维能力不断提高。譬如,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中,第四章第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可利用当地地图设置如食品加工、化工生产、钢铁冶炼、造纸工厂等典型工业园区,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出每个工业园区的主要特点。在此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另外,利用多媒体课堂演示教学方法可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启发。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现象与结论理解的难度较大,而把知识点通过多媒体演示展现给学生,则显得生动形象,有利于学生接受。
3.实施高效的教学途径
(1)加强地图教学。在新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有大量的图表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地图的应有作用,指导学生学会对地图的分析理解以及绘制,将地图变成有利的学习工具。(2)重视活动教学。教学目标实施的主要载体就是活动,通过活动,学生视、听、说、做、思等多种感官进行协调配合,学生的体验与探究能力得到增强,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在新人教版地理教材中含有丰富的活动教材。教师充分利用这些活动,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有利于地理知识的掌握,理论联系实际。课程教学只有通过现实生活才能实现能力的产生,同时地理教育更要贴近现实生活,增加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启发,为学生提供内在学习动力。。
4.积极进行课后总结与反思
首先是教学方法的反思。教育没有特定的方法,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不同,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课前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受个人思想认识的影响。所以,在课后及时反思教学方法,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总结教学经验,同时也可对他人教学课堂进行反思,取长补短。其次是对教材内容的反思。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现状对教材进行重组整合。然而再完善的备课材料仍会有漏洞。所以课后教师应当对自己设计的教学内容是否与生活实际相符合,如有不合之处应当及时进行相应整改。
面对新的教育发展形势,地理教学高效课堂的打造,需要教师对学生观、成才观、质量观进行调整,重新定位。提高教学质量,不能只是局限在考分上,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探索的精神。教师应当以学生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为学生提供了解社会、观察自然的平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微课程”理念在提出到实践验证的过程中体现出强大的教学效果,其以课程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等环节围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并结合电子信息产品实现了在线教学和移动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局限,实现了教学的全天候、灵活化,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水平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要加强微课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就需要教师从微课程的开发、设计等各方面来增强微课程应用的积极作用。
一、地理教学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
微课程的应用是教育技术发展中“移动、开放、参与”的重要体现,是教育向国际化、信息化、个性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世界教育改革的新阶段。微课程的应用基于“翻转课堂”理论的提出和实践,通过构建碎片式移动学习生活方式来实现知识的获得和信息的传递。因此要充分发挥微课程的积极作用,需要教师在制作微课程的过程中明确以下几个关键点。
1.优秀微课程的定义
尽管大多数高中地理教师都在积极探索微课程的奥妙,并已经成功实现了微课程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但由于对微课程的真正涵义缺乏认知,缺乏一定的理论研究指导和可借鉴的成功经验,所制作的微课程并不符合微课的根本内涵,实际应用效果较差。因此要提高微课程的含金量,首先要求教师本身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制作技能,通过自我的提升来促进微课程质量的提升;其次,微课程的内容要避免广泛空乏,要明确其功能是针对某一重难点或知识点专门设计的,主要为了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某一重点、难点的疑惑;最后,微课程的时间要控制在十分钟以内,主题明确,讲解细致,确保每一个微课都能够解决一个知识点问题,便于学生更好的吸收学习。
2.微课程的制作关键点
微课程的制作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设计合理的微课程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实际制作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来设计制作。
(1)选题。微课程内容要具有针对性,语言精练突出专题内容的重难点,选题注重于课本知识的重点、难点、易错点、疑点等,在设计前期要对选题进行清单整理。注意一个微课程只能包含一个知识点,切忌知识点泛滥;视频尽量控制在十分钟以内,坚持十分钟黄金原则;
(2)设计。微课程设计为信息化教案,在设计的过程中注重对教学内容展示方法的创新,注重教学课程内容的结构。因此在设计时要恰当安排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内容问题、课后问题等来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此外,加强经典例题在微课程中的应用,在经典例题解说时要强化对解题思路与方法的分析,注重对核心知识、方法的总结与构建,以灵活多样的提问策略来促进学生更好地思考。
(3)制作。制作是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的一部分,在制作时要确保视频的质量,充分运用颜色线和符号图形等来对关键字、关键信息等进行标注,以给学生更多提示性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重难点,通过录像和添加字幕来为教学内容增彩,并学会保护自己的制作版权。
(4)制作微课程的方法。微课程制作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主要通过制作PPT、手写板、手写笔、微视频、手机、DV、数码相机、微音频、录音等来完成。当前最为常见的制作方法主要为;录像机+黑白板,手机+白纸,屏幕录制等。
3.微课程设计教学实例
本文选取的教学实例是高中一年级地理必须课程《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微课程制作总时长为3分钟,教学的重点是“地理自转的地理意义”,教学的难点为“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移”;设计前对学生认知进行分析得出:本节课对学生而言具有新鲜感,其与实际生活关联密切,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课堂参与程度和互动性较高。
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运用相关图表来分析地理知识,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空间概念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方法:计算机辅助教学,将文字、图形、动画等媒体结合起来,利用课件和微视频创造直观、探索相结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微课程在实践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重视师生间的有效互动
由于微课程的设计到制作完成都由教师一人完成,在制作过程中极容易忽视在录制过程中与学生间的有效互动,导致制作的微课程成为课堂讲授的录制,严重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设计制作过程中要注重与学生间的有效互动,通过创设问题、引入实际生活案例等来实现与学生间的有效互动,实现教学过程中的人机对话。
2.构建有序的课堂教学环节
微课程的制作和应用不是简单的知识点录制,在对其进行设计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的核心思想,通过设计出“情境导入、展示目标~自主预习、温故知新~预习诊测、以学定教~问题探究、展示提升~当堂检测、反馈效果~归纳总结、反思提升”的课堂教学模式环节,来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和感悟反思,充分体现地理知识的层次性、深刻性和实践性。
3.充分发挥微课程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效用
简单来看,微课程的应用可以说是多媒体教学方式的一种,其用途更加广泛,并能够适应学生任何地点、时间的学习。因此课堂教学作为微课程展示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微视频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中的积极作用,让学生在课前运用微视频进行预习并提出问题,在课中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技能方法,在课后运用微视频进行复习和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自身知识构建。
总之,微课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是教学革新的必然趋势,是教育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重要体现,当前我国高中地理微课程的开发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只有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才能进一步推动微课程的实践应用和理论研究体系的构建,推动我国教育的革新。
其次,在地理教学中要始终坚持以正面评价为主,对学生思维的拓展、回答问题角度的新颖、作业完成的高质量,以及检测考评中取得的进步都予以表扬激励。这样的正面评价可以让每一位学生在地理学习中获得更加明显的积极情感,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活动的快乐,乐于参加学习,主动开展学习。最后,在地理教学中还应该注重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通过外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情感。营造良好氛围,既包括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包括和谐的学生关系。在师生关系上,既注重自身态度的和蔼、语气的亲切,又要积极关心、帮助学生,指导学生学习技巧、弥补薄弱环节;在学生关系上倡导团结友爱、互助共进的氛围,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始终相互帮助,让班级形成良好的集体学习氛围。
二、高中地理教学应当注重教学信息完善
许多教师认为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兴趣不高、参与度不深,导致课堂效率较低。实际上,教师如果对自身的教学工作进行认真反思,就可以发现一些端倪,如果教师的教学工作信息量少得出奇,教材中有多少,教学中就运用多少,这种机械的固守教材的理念,会直接导致地理教学工作受到严重限制,整个教学不能够展示地理学科丰富多彩的魅力,使教学工作走进死胡同。所以在教学中应始终将教学信息的丰富完善作为有力抓手。例如,我在《全球气候变化》一课教学中,除了对教材中的信息进行阐述之外,还通过视频手段向学生演示了全球气候变暖之后带来的各种影响,并借用了目前社会上热议的《穹顶之下》纪录片,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了全球气候变化的具体表现及影响。这样补充完善的信息有效增强了地理教学课堂的生动性和吸引力,让学生愿意主动学习。
由此可以看出,丰富的教学信息对提高地理教学成效具有帮助,教师应该充分重视教学信息的完善。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在教学设计环节就应进行充分的研究,要从各种与地理知识相关的报刊中搜集信息,从互联网中下载所需的内容。无论是数据文本资料还是相关的视频资料,都可以通过多渠道的搜集来完成。在教学课件的制作中,教师一定要重视自主创新,可以运用成品的课件,但是决不可完全依赖于成品课件,要善于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结合地理教学工作实际需要,将自己认为恰当的、科学的、生动的、有趣的信息融合进来,制作多媒体课件在地理教学中进行演示,可以取得更加丰富的效果。
三、高中地理教学应当体现互动促进效应
高中生在学习活动中具有强烈的参与愿望,教师要重视这一思想趋势,要能够在教学中与时俱进设计出贴近高中生地理学习要求、符合地理学科特点、有利于提高教学成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地理课堂学习中有平台、有载体、有空间,既能够相互探讨研究,又可以集中集体智慧,将灌输的模式转变为探究的模式,使地理教学工作能够向着更加自主和素质化的方向发展。这对学生而言,也是提升自身素质的一次良好契机。在教学工作中要充分重视师生互动的促进效果,首先对学生的学习载体进行全面优化,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教师讲解、学生接受,而是通过设置合作小组的方式,让学生形成学习的集体,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衡编排,为接下来的地理教学探究奠定组织基础。其次,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充分引导,将教学重点、难点体现在思考题的设计上。以《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为例,我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出具有思维引领效果的提纲,要求学生分析交通运输的布局变化具有哪些方面的影响,造成这些影响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如何扬长优势避免消极影响,怎样科学进行交通运输布局的调整和规划等。这样的思考题既紧密结合了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又体现了对学生思维的引领效果。
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我还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具体实例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让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理解分析,从而达到巩固的效果。最后,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不再简单评价,而是继续引导他们学会自我完善纠正、总结和提炼。对每一个小组的研究成果,教师发挥点拨作用,给予他们展示的平台,让学生相互辩论研究,进一步总结完善学习成果,这也是增强高中地理教学中师生互动效应的重要手段。无论学生处于什么样的基础与能力,教师都应当在课堂教学环节为他们量身定制相应的角色、相应的位置,提供相应的载体与线索,让他们在地理学习中踊跃发言、积极思考。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点掌握的效果,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地理学习的思维能力,对他们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高中地理教学应当结合社会生活因素
地理来自于自然,来自于社会,来自于生活,是研究我们所生活的这个地球周边环境的一门重要学科。地理教学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又要强化与自然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地理教学应当是活灵活现的地理教学,而不应是脱离实际、死气沉沉的知识灌输。高中地理教学要始终结合社会生活因素,这一点应当为广大地理教师所熟知重视,并有效运用到教学工作之中。首先,我在教学设计时认真分析教材与生活的联系,寻找二者之间的结合点,在教学设计中融入大量的生活信息,使教学工作更加切合学生的理解实际。
其次,我还在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生活感知的理解效果,在教学引导过程中进行有效兼顾。例如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课教学中,我除了结合教材进行讲解之外,还引导学生认真分析,通过回忆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列举我们身边一些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的现象,并带领他们走出课校园,实地去观察一些河流的污染现状,对这些情况进行分析,提出改进的措施。这样将高中地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感知紧密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理解效果。最后,教师还可以结合教材寻找与生活的切入点,鼓励学生在课后通过上网搜集资料,了解我们身边的地理环境,了解我们所生活的各种状况,以及开展一些社会实践调查等。这些环节将地理教学与社会生活因素紧密结合起来,体现了对地理教学中能力培养的要求,有利于学生提高理解感悟能力。
五、高中地理教学应当强化责任意识教育
知识、能力与情感构成了高中地理教学目标的三要素。有些教师过于重视知识点的教学,将地理课堂演变成地理知识的记忆;也有的教师在近年来不断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改革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仍有部分教师对情感教育重视不足,认为其属于软条件。实际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当代青年的环境保护意识应当得到有效增强,环境保护要从娃娃抓起,只有从小开始,从学生阶段开始强化对学生的地理责任意识教育,才能够将这样的思想牢牢根植于学生脑海和内心,并伴随他们一生的行为习惯。我在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视对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例如在《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教学中,我带领学生认真分析了哪些灾害是由于人们的不当行为而造成的或是进一步加剧的,对破坏植被导致的水土流失引发洪涝灾害、人为破坏自然环境引发的沙尘暴等现象进行分析,对这些环境问题与人类生产生活之间的联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因人类不恰当的改造自然而引发的环境问题具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还引导学生思考怎样与自然和谐共处,怎样科学开发自然资源对人类产生良性回馈,将环境保护意识牢牢扎根于学生内心。学生在学习这一章内容之后纷纷表示,原来我们生活中许多灾害是可以避免的,环境保护责任意识明显增强。
六、高中地理教学应当拓展课堂教学空间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240-01
高中地理课程的新课标提出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达成。这一要求使得教师必须即时了解自己的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反思,以促进教学更好的完善与发展。而进行教学反思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更有利于教师的自身发展。回顾教学的过程,找出存在的问题,优化课堂,对教学进行有效改进并及时反馈沟通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可促进自身的完善和教学的有效性。
1.对教学观念的反思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教学观念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以往的教学理念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与转变,是现今每一位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加强对教学目的、教学行为的深入探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增强对自己教育行为的实践反思,转变长久养成的教育思想与行为。一切从学生出发,让教学行为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对新课标提出的课程内容、课程目标与学生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互动。积极对新课程的理念与标准进行新的学习,反思自身已形成的教学观念,并较深层次的促进自己的再发展,促进教学行为的更新与转变,只有教学观念成功的更新,才能保证教学实践的良好成效。
2.对地理教材的反思
新课标下的新课程教学与以往的教材有很大不同,文字简洁、趣味性更强了。可以说是图文并茂,形象生动且形式多样。并且在学习中融入了很多自我探究式学习的内容,营造了一个趣味性很强问题性很强的学习情境,以激发学生对地理课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创新意识。不再注重概念性的知识输入而是变为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精神。但这些能力的建设,基础是具有地理这门学科的基础知识的了解与基本技能的配备。如果基础无法夯实,那么能力的建设便无从谈起。所以教师在进行教材反思时,不仅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应引导学生不能盲目的学习,应从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出发、进行地理课程的学习与探究,让自身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再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探索,从而达到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的提升。
3.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教师对教学设计的反思应体现在,在结束地理教学之后,其教学效果是否符合自己的教学设计,两者之间是否存在较大的差异,学生是否能如预期般接受并达到预期的目标和理想的效果。教师课后的分析与反思,能促进未来课堂对学生教学的实效性。所以教师应在结束地理教学后,积极的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比如说,在设计某个环节的教学内容时是否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学习能力;教学情境的设置、教学工具的使用、教学方法的进行是否符合地理课程的学习;教学行为没有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原因在哪。从发现问题到改进问题,从而优化自己的教学思维、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从而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4.对教师角色的反思
新课标下的课程教学要求教师进行角色的转变,教师要对自己所充当的角色进行反思,由被动施教者的角色向学习引导者的角色进行有效转变。教师应充分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与知识掌握情况。让课堂不再是一个教师教授知识,学生被动听讲的过程,应塑造出一个很自由平等、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进行愉快的课堂学习,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的发展。教师把更多的关注给予学生,促进学生共同的发展,并关注重视每个学生个体的发展。比如说,在课堂讨论时,鼓励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增长他们的自信心;在课堂教学时,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性格因素进行不同的教学。从而保证不同类别学生、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5.对教学方式的反思
教学方式的选择是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的重要因素,而地理课程作为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其教学方式则有很多的选择。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后,寻找适宜地理这一学科的教学方式、反思不同教学方式的利与弊,从而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地理课程是一个信息量很大并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课堂教学是很适宜的。多媒体技术具有多层次的表现能力,形式丰富,让地理学习更具动态性与吸引力。而且操作简单方便,有利于学生的接受。但地理课的一些传统教学方式也不可忽视。比如锻炼学生的读图绘图能力,这是学习地理的基础,必须夯实打牢这一能力,以及课堂中的设疑答问,可以有效测试学生的接受状况和学习情况。综合这样的一些教学方式,全方面的完善学生的地理学习,反思每一种教学方式的优缺点,才能有效促进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 李军. 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J]. 新课程学习(下), 201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