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25 14:52:4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农业自主创新,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近10年,经过各级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和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努力,河北省农业科技工作者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有了显著提高,涉农专利申报数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专利数量的增加为建设创新型农业大省提供了有力在个人手中,而作为创新主体的涉农企业所占份额并不高,拥有较多创新资源和较强创新实力的农业科研机构及高等学校,所占的份额两者加起来才占到20%,说明河北省的涉农企业、科研机构及高校在农业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并没有体现出来。
2.1建立专利申报质量导向管理机制
各级管理部门在大力加强农业知识产权法规和其他相关知识的教育与普及工作的同时,建立专利申请质量导向管理机制,即在制定专利资助、申报、专利评估、专利成果奖励相关政策时,要按照“量质并重、质量优先”的原则,切实把好专利申报质量关。同时,加强专利服务质量管理标准化建设,规范专利机构和人的执业行为,研究制定涉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推动将专利申请质量的管理作为其重要内容,引导提升专利申请质量内部管理能力。
2.2健全专利教育与培训服务体系
各大涉农企业、农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农业知识产权宣传与培训工作;高等院校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人力,开展专利信息检索与分析服务,设立知识产权相关专业或增设知识产权与创新教育课程,为国家培养大量全面和系统地掌握知识产权法规及其他相关知识的高素质知识产权专业人才。
2.3完善专利产出激励措施
为促进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河北省各大专院校和研究机构都制定了针对高水平论文、论著及获奖科研成果的激励政策,在物质奖励及职称评定中体现出来。但对专利、农作物品种等知识产权类的激励政策不足,通过专利制度、品种权制度等使科技人员所获得的经济收益及实用性不高,对鼓励科技人员发明创造的作用不大。因此,高校及研究机构应构建并完善科研成果及科技创新科学评价体系,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农业科技人员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一、保定市农业龙头企业的现状
保定市目前已有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2家,市级龙头企业141家,总资产达53.9亿元,其中固定31.8资产亿元,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数达134万户,全年销售收入达78亿元。其中资产过亿元的8家,年销售过亿元的5家,各类农产品交易市场达714个,其中成交额超亿元的32个。
保定市农业龙头企业从自主创新的成果来看,拥有一批国家发明专利和省市级科技成果的项目,比如:保定核力源辐照有限公司的辐照中心项目,河北高碑店豆豆(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的高频磁处理保鲜豆腐丝工艺技术中试项目,河北瑞高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的金乳安注射液治疗奶牛炎的兽药生产项目,河北丽华制帽集团有限公司的高级变性兔绒产品项目,河北美威中药材有限公司中药材提取项目等,在同行业中均处于领先水平。
虽然拥有一些自主创新的成果,但从整体来看龙头企业的自主创新还存在很多问题,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还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非常重要的原因。
二、保定市农业龙头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
1.龙头企业作为自主创新主体的意识不够
多年来农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的基础研究成果,主要是由国家指定的国有科研、教学单位承担完成的,由企业自主研发的项目较少。目前保定市的多数加工型龙头企业,只是进行新技术的引进或渐进改良式的产品创新,根本性和结构性的产品创新数量少,上至领导下至普通职工缺乏自主创新的主体意识,企业没有形成良好的创新文化。
2.龙头企业规模小,创新投入不足
保定市农业龙头企业的规模普通较小,年销售额超过亿元的只有5家,没有一家企业达到河北省重点农业龙头前20名的规模。企业规模小,企业的研发投入的总量低,在课题组所调查的108家保定市重点龙头企业中,R&D投入达到1%的企业只有29家,占26.85%;龙头企业设有专门的研发机构只有21家,占19.44%。企业创新投入不足还表现在企业新产品的市场推广的力度不够,一些企业的研发成果没有足够的经费进行市场推广,研发后很快呈搁置状态的为数不少。
3.创新人才缺乏,技术人员的流动性大
保定市农业龙头企业科技人员的比重不足20%,科技人才的缺乏,使企业的创新能力降低。比如,饼干产业是博野县的支柱产业,某省重点龙头企业为家族式企业,共有职工600余人,其中技术人员只有10人,主要是农产品加工专业的本专科毕业生,由于没有良好的激励机制,技术人员的流动性较大。企业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最终造成企业饼干制品档次低、品种少,企业研发新产品的速度慢,不能满足市场竞争和企业发展的需要。
4.农业企业自主创新体制和机制不完善
目前,保定市农业科技管理部门分割、职能交叉等现象导致科研项目重复设立,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不完善,科研资源浪费、科研成果水平低;对科技成果的评审忽视其市场应用的分析评价,导致农业企业都要求对先进技术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完善,导致企业不能独享自主创新的收益,龙头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降低。
5.企业自主创新成果扩散的难度大
龙头企业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家庭承包责任制后,农户分散经营,人均耕地面积少,农村主要的青壮年劳动力都进入城市打工,农业实际上己成了农民的副业,真正的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低、信息匮乏。龙头企业的创新成果客观上要求的规模化生产条件不能得到满足,创新成果的需求不足,扩散的成本高、难度大是龙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一个制约因素。
三、增强农业龙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
1.制定完善的龙头企业自主创新发展战略
龙头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资源情况、企业发展的目标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行整体规划。有实力、有能力的龙头企业要努力研制有自己特色的产品,努力进行原始创新,推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与新产品,同时改造传统产品,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实力不足的龙头企业,要探索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和科研机构为技术依托的产学研联合的新模式,努力进行技术引进,组织技术推广工作,提高企业的现有技术水平。
2.增强龙头企业的自主创新主体意识
龙头企业连接农户与市场,只有增强龙头企业的自主创新的主体意识,确立企业的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才能以市场为导向,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的力度,实现创新利润最大化。首先,农民企业家要转变经营观念,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和知识经济的挑战,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为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树立通过创新促进经济增长,增强农业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意识。其次,政府可以通过有效的政策引导与扶持,加强对龙头企业的培训,建立龙头企业之间交流的平台,营造龙头企业自主创新的社会环境。
3.重视研发投入,提高企业的整体实力
长期以来,龙头企业资金不足,企业规模小是其综合实力差,竞争能力弱的非常重要的原因。加大研发投入必须建立新的投资机制,拓宽投资渠道。首先企业自身拓宽融资渠道,采用职工参股、与外交合作参股、通过上市获取资金支持等方式。其次政府要加大对企业研发经费投入,政府的研发经费进一步向龙头企业倾斜,降低企业的研发风险。再有政府要为龙头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引导企业与农业政策性银行的联系与沟通,为银企合作提供交流平台。
4.打造创新文化,提高创新管理能力
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方向是走工业化发展的道路,要以现代企业制度,努力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首先,要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实行产品全方位的质量控制与严格的品质保证制度,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其次,完善企业的内部激励机制,塑造良好的创新文化。企业文化是价值观的体现和对员工行为的重塑,良好的创新文化,可以激励员工创新的热情,形成良好的企业内部伙伴关系,提高企业的集体创造能力。
5.提高企业市场决策和营销能力
市场决策能力和营销能力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第一,龙头企业必须面向市场,培养市场观念,及时掌握市场需求信息;第二,企业要努力向上、下游产业延伸,形成与农户联合生产的观念,探索良好的创新扩散模式;第三,要树立农产品的品牌意识,把企业的自有品牌做大做强,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企业信誉;第四,要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国际化程度,加强国际间的技术创新合作,开展对外技术交流、技术交易和技术引进,关注主要农产品出口国和地区的技术法规、标准以及检验检疫要求的变化。
6.注重农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河北农业大学坐落在保定市,拥有省内乃至全国重要的农业科研成果和农业专业技术人员,这对于保定市龙头企业来说是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首先,企业可以借助河北农业大学定向培养自己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企业的优秀管理人才,在学生上学期间就可以与学生签订较长期的合同,满足自己对人才的需要。其次,可以请河北农业大学的专家为企业员工做技术培训,以技术转让、技术合作、技术入股等多种形式促成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再有要有良好的激励机制来吸引、留住科研技术人员,把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和使用好现有人才有机地结合起来。
7.加强政府对龙头企业的扶植力度
政府要认真落实国家制度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各项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科研开发投入。可建立企业重点技术研究与开发补助多,对符合政策规定的企业研发项目提供较大强度的财政补贴;对于重点企业科研机构可以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给予企业一定的奖励;切实落实已出台的各种税收优惠措施,如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投入的所得税前抵扣力度,允许企业加速开发仪器设备折旧等;加强知识产权的管理与保护,打击技术侵权行为,保护企业的研发利益;构建科技信息网络,为龙头企业提供相关的技术信息、人才信息、技术标准信息、文献资料信息、检测认证服务信息等,使科技信息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参考文献:
[1]刘会想 李 瑾 孙国兴:增强天津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思考与建议[J].农业科技管理,2007(8)
中图分类号:F2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09-2201-03
在实际的评价模型中往往很难只用一个指标来说明一个复杂的问题,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面对指标体系筛选时的系统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可比性、综合性以及互斥性六大原则的严格要求,灰关联分析法的应用成为必然。灰度系统理论是由我国控制论专家邓聚龙教授于1982年提出的一种研究数据、贫信息不确定性问题的新方法。丁婧[1]认为灰度系统理论是以“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小样本”、“贫信息”不确定性系统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对部分已知信息的生成、开发,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事先对系统运行行为、演化规律的正确描述和有效监控。随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灰度系统理论逐步被运用到越来越多的领域中,同时灰关联分析法在指标体系筛选中的运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探索。沈珍瑶等[2]通过对黄河流域水资源可再生性评价指标体系的筛选,给出了灰关联分析方法的具体应用情况。黄鲁成等[3]运用灰色关联的方法通过建立适当的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专门对北京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与竞争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具体分析了技术创新能力各指标对竞争力的影响程度。薛山[4]从技术创新的过程出发,以食品制造业为例,从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的角度建立了评价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王章豹等[5]设计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我国制造业为样本,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和信息熵法,测算了10个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与产业竞争力综合指标的关联度,并对其进行了排序,分析了制造业各种技术创新能力对其竞争力的影响程度。
农业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合理评价是推动我国农业发展的基础,而如何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农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则成为了整个体系的关键。本研究运用多因素灰关联分析对荆州市农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筛选,力求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合理,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1 荆州市农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
为了在严格遵守评价指标选取原则的基础上使测评结果能更加客观、准确、全面地反映农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实际现状及发展趋势,笔者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研究以及对荆州市农业发展状况的分析,结合荆州市农业自创新能力的实际情况与特点,通过比较分析初步选取了40个影响农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因素指标;然后运用专家评价法对其进行了评价,初步去除了相关系数较大、对结果会有放大效应、主观性过强、影响评价结果稳定性以及难以直接量化的定性指标,得到21个相关指标(表1)作为荆州市农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的初步指标体系。
2 参考因素的权重建立
单因素灰关联分析法在筛选指标时,通过计算各指标数据彼此的关联度对指标进行优先等级的排序和筛选,只侧重于定量分析而不能结合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对指标筛选过程加入定性的考量因素使指标筛选过程更加科学与合理。针对上述情况,本研究运用多因素灰关联分析法对指标体系进行筛选,克服了在使用单因素分析法时只能选取一个因素作为参考因素的片面情况,通过选取多个因素作为参考因素,使选取的参考因素序列与真正的评价目的更加接近而且更加具有代表性。同时把层次分析法中赋权的思想引入多因素灰关联分析法中,通过权重的判断与赋值,使得到的优先判断矩阵能够转换成为各因素与参考因素间的优先度排序,做到排序筛选过程结合定性和定量方法的双重优势,评价筛选结果更加完整与合理。
3 多因素优势分析
多因素灰关联分析法揭示了事物各因素之间动态关联的特征与程度,是根据因素之间发展的态势相似或相异程度去衡量因素间关联的程度,是对各因素具体数据的处理。
通过对多因素灰关联分析计算所得出各指标相对于评价总目标的关联度结果的比较,删除17个比较因素指标中靠后的5个指标,分别是X4科技实施项目(市级)、X8金融机构中农业贷款、X12规模以上农村工业企业数、X16大中型拖拉机农具拥有量、X3科学教育事业费用支出。而剩余的12个比较因素指标加上4个参考因素指标作为农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模型的关键指标,进行层次分析模型的构建。
5 结语
本研究探讨了多因素灰关联分析方法在指标体系筛选中的应用,其克服了单因素灰关联分析仅仅只能选取一个单因素作为参考因素的片面性,同时把层次分析法中赋权的思想引入灰关联分析法中,在定量评价中加入切合实际情况的定性因素指标,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合理,同时使多因素灰关联分析方法得到了改进,筛选结果更加简明易懂。并以荆州市农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筛选过程为例,对多因素灰关联分析方法在实际问题的应用中进行了摸索和探讨,为后续的进一步研究做了铺垫。
参考文献:
[1] 丁 婧.基于灰度系统理论的商业银行竞争力分析[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9.
[2] 沈珍瑶,杨志峰.灰关联分析方法用于指标体系的筛选[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2,35(5):728-732.
[3] 黄鲁成,张红彩.北京制造业竞争力与技术创新能力的关联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10):48-49.
[4] 薛 山.我国食品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J].科技资讯,2007(24):202-203.
[5] 王章豹,李 垒.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与产业竞争力的灰色关联分析[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7):38-42.
[6] 史越平. 四川省农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D].四川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08.
练习册是一本很好的辅助资料,它是对教材重要知识的概括与提炼,对学生课堂学习能力培养的进一步升华。我们的农村学生,他们见识本来就很少,而这样一本好资料无异于为他们打开了一扇“知识与能力的窗户”,几经思虑,对于练习册上的作业,我便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
首先确定四个“组别”,每组完成作业的“量”是不一样的。作业分“必做”与“选做”,无论是“必做”还是“选做”,学生都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不同学生这两方面的选择就会有很大差异,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等情况来有针对性地选择,而不是像原来那样仅仅依赖于老师的安排。而愿意选哪个组,也由学生自己确定,作业的“量”也由他们自己确定。这样,学生便有了更多“自主创新”的空间,而不再是在做练习册的作业时,时时事事都由老师作主,他们完全处于被动的状态,这便从心理上让学生首先转变过来,灵活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练习册作业”,既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与心理负担,又能更好地激发他们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参与性等,实现学生语文学习的真正“自主”。
二、作文练笔自主选择,以我手写我心
“害怕写作文”,几乎成了农村学生难以根治的一大“顽疾”。其实,写作文就像说话一样简单。如果把这些话“收集”起来,该是一部“长篇巨著”了。也就是说,事实上每个人都具有写作才能。因此,对于写作,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学生从这个“心理顽疾”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充分相信自己的写作才能,而不是“畏写如虎”,这样,学生在写作时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写作才华,一展所长。
每次写作文,我都乐意给学生规定一个大的“作文题目”,如亲情、友情、社会情;学习、生活、劳动、人生;拼搏、爱心、奉献;愿望、梦想、祝福等等方面,让学生挑选自己最熟悉最擅长的题材来写。同时,为了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切实说真话、诉真情,真正写出自己笔下鲜活的人,生动的事,真挚的情,我每要求学生写一个作文,都给他们留够充足的观察、体验生活的时间,一般是两个星期。在两个星期内,学生觉得自己什么时候写作时机成熟了,找到了最佳的写作状态,什么时候便动笔写作。如此,学生面对作文,有了更多的自,决定权,思考权,写起来也自然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喜不自禁,从而写出能代表自己真实水平,富有生活气息的作文,而不是一提作文就头疼,进而瞎编乱造一气,达不到真正的写作目的。
三、课外实践活动灵活机动,不拘一格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牢把握第一要务,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加快推进自主创新步伐,科技综合实力有了明显增强。一是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高。“**”以来,全市共取得科研成果53项,获省级科技奖励6项;申请专利444件、授权专利254件。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27家,技工贸总收入达到24.8亿元,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1项,国家级重点新产品1项,省级重点新产品10项。二是创新平台建设扎实推进。32家企业建立了技术中心,其中省级以上技术中心12家。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入驻企业27家,其中在孵企业21家,毕业6家,入驻企业的研发、生产涉及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多项高新技术,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三是产学研合作不断加强。市政府先后与**工业大学、**农业大学签署全面合作协议,22家企业与一些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了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推进了自主创新。四是农业科技进步成效明显。引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和优良品种,农作物化除化控等新技术大面积推广,大宗农作物良种率达到90%。积极开展小麦高产攻关活动,粮食产量连续三年创历史记录。组织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我市被农业部列为农业科技入户整体推进示范市,萧县被评为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样板县,10万农户应用了新品种、新技术。农业科技示范园带动作用明显,直接带动农民28万人,人均增收1000余元。五是民营科技企业蓬勃发展。全市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333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11家,千万元以上企业22家,技工贸收入达到39.4亿元,比**年增长157%。民营科技企业科技人员2800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25.3%。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自主创新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
首先,加速**崛起,对自主创新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我市坚持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同时也必须看到,我市在省内人口总量靠前、经济总量居中、人均指标靠后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产业规模不大、层次不高的问题仍很突出。我市经济的较快增长,主要还是靠资源优势和要素投入驱动的,这在工业化起步阶段是必然的历史过程。随着产业竞争的加剧,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将日益增强,持续稳定发展的难度会越来越大。如果我们还是单纯依靠要素投入和资源消耗来实现经济增长,那么经济发展与增长方式粗放、产业层次较低、核心竞争力不强、增长成本提高、发展优势递减的矛盾将会加剧,瓶颈制约将会进一步增强。这已经被发达地区的实践所证明。**要崛起,必须在很长时间内保持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但在加快做大经济总量同时,必须更加重视质的提升,通过推进自主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其次,跳出**看**,我市自主创新工作还有不小差距。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市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但是,与周边地区相比,我市科技创新工作仍存在着不小差距。从产业结构看,**年,我市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24.7亿元,不到全省的1%,为蚌埠的20%;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11.3%,比蚌埠低34个百分点。从自主创新上看,我市专利申请和授权分别比蚌埠少89件、96件;高新技术企业比蚌埠少17家。同时,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启动实施,将在全省掀起很大的波澜,产业升级方面将会提升到更高层次。如果我们仍然迟疑观望,按部就班,不能正视差距,奋起直追,加快高新技术发展步伐,差距将会越拉越大。
第三,宏观调控政策为自主创新工作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当前,国家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其中重要一条,就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企业技术进步。由于历史原因,我市工业结构层次较低,对资源的依赖性很强,因此这次宏观调控为我市工业升级带来了历史性机遇。我们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机遇,大力推进自主创新,积极发展高效益、高科技、低消耗的先进生产力,发展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的比重,更好地发挥科技在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总之,我市自主创新工作既面临着严竣的挑战,也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一定要抢抓政策机遇,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造潜能,着力培育以自主创新为基础的竞争优势,在日趋激烈的发展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在这场金融危机中把握发展主动权,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障。我们要从实际出发,以培育创新型产业为目标,突出重点、精选项目,健全创新体系,集聚创新要素,提高创新效率,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自主创新、加速崛起之路。在实践中,要突出“六抓”:
(一)抓产业升级,推动创新型产业快速发展。资源型产业比重大在我市既是一个优势,也是一个制约。这决定着**的产业结构调整肩负着培育新兴产业和提升传统产业的双重任务。在新兴产业培育方面,要重点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矿用电器、精细化工、机电一体化等领域,突出抓好一批事关全局的自主创新项目,着力打造具有我市特色的产业,争创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同时,我市在公共安全、节能环保、煤矿安全等领域,也有一些技术成果和产业苗子,要抓紧摸清底数,制定规划,整合资源,集中攻关,努力形成一批极具增长潜力的新兴产业群。在传统产业方面,由于纺织、建材、食品、化工等传统支柱产业比重较大,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将在我市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改造提升我市优势传统产业在自主创新工作中尤为重要。我们要把先进技术工艺应用、重点设备更新以及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等目标任务,逐一分解落实到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一个一个地加以突破,促其在新起点上扩张规模、提升档次。
(二)抓创新主体,培育更多的创新型企业。这次金融危机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的大量事实证明,越是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就越表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形势逼迫我们必须把培育创新型企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紧抓不放。一方面,要力保现有企业健康发展。当前,保增长首先要保企业,把企业保下来,就是把发展的希望留下来,就抓住了应对金融危机的要害。各级政府要勇于承担风险,强化扶持措施,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作用,引导银企共克时艰,支持企业开拓市场,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另一方面,要加快培育更多的创新型企业。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从目前来看,我市创新型企业少之又少,我们必须着眼于激发企业活力,推动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让更多的企业走上创新创造之路。要紧紧围绕优势企业,以掌握关键技术为突破口,以开发高端产品为切入点,锲而不舍地推进自主研发和创新,着力培育一批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的领跑企业,力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每年提高0.5个百分点以上。品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要大力实施创新品牌培育工程,鼓励皖北药业、丰原生化、**车桥、宝龙集团、皖王面粉、新锦丰等骨干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大自主品牌的产品开发,打造一批名牌产品,不断提升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对荣获国家、省、市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的企业,市政府将分别给予表彰奖励;对已授权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将给予同额度申请费用一次性补助。
(三)抓创新平台,强化服务体系支撑作用。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市已经形成了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建立了一批创新服务平台。我们要以此为起点,进一步加快各类创新平台建设。一要完善公共创新平台。启动科技企业创业服务中心二期工程建设,完善管理协调机制,强化创新服务功能,努力为在孵企业和项目提供信息、技术、人才、政策等全方位服务,形成高新技术创业和孵化的摇篮。加快推进经济开发区、民营科技园、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各类园区发展,特别是经济开发区,要结合园区发展规划,吸引高层次产业入驻,努力培育整体竞争优势明显的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群,切实发挥自主创新载体作用。二要促进产学研有机结合。前不久,市委、市政府回访了**农业大学、**工业大学,在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农业科技园建设、作物新品种选育、食品加工、规模化养殖、有机肥生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等诸多领域开展了合作。下一步,要在深入落实合作项目的同时,发挥政府在产学研对接中的推动作用,积极为企业牵线搭桥,引导企业主动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联系,建立经常性的紧密合作关系,借力升高,提高生产的技术含量,缩短技术的更新周期。三要强化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围绕我市高新技术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支持引导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采取多种合作形式,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努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市政府将分别给予一定额度的一次性奖励。
(四)抓成果应用,增强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针对我市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高、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的实际,强化关键领域、重点行业的研发攻关,加速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一是运用先进技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组织开展农业科技攻关,力求在良种引进选育、现代农业技术、病虫害与动物疫病综合防治、农产品加工、农村能源等领域取得突破。紧紧抓住省政府实施粮食生产三大行动的机遇,深入推进小麦高产攻关活动和玉米振兴计划,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和实用技术,启动实施新增30亿斤粮食规划,促进粮食增产增收。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建设,扩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提升农产品竞争力。二是运用先进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水平。重点是推广应用节能、节水、节材、节约矿产资源的先进实用技术,结合企业技改更新设备和工艺,依靠科技进步降低资源消耗。当前特别要针对金融危机引发企业开工不足的新情况,引导广大企业积极采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强化生产经营各环节的成本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提高效益。三是运用先进技术强化环境治理。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督促重点排污企业持续加大治污投入,密切关注、及时引进治污新技术,落实达标排放的各项保障措施。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目前我市的煤电、加工制造等产业,普遍存在能耗大、污染环境等问题,要通过技术改造和实行清洁生产,减少工业生产中的物耗、能耗,加强物质的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地提高可再生资源利用率。
(五)抓多元投入,切实保障自主创新的物质需求。坚持用改革的办法和开放的思路,按照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多方位筹措科研资金,逐步形成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和社会共同投资的良好局面。一要提高财政资金对科技的投入。目前,市委、市政府正在抓紧制定《关于推进自主创新的意见》,从财税、金融和产业政策支持等方面加大对自主创新工作的政策扶持,特别是从明年开始,市政府将设立自主创新专项资金,鼓励支持自主创新工作。各县、区也要制定相应的措施,优化支出结构,加大财政投入,重点用于高新技术产业化、重大牵动性项目启动建设、创业投资引导、担保体系、公共平台和人才队伍建设。二要努力扩大企业投入规模。要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激励作用,通过产业政策、财税政策、金融政策等,增强企业自主创新意识,支持企业自主创新行为,引导企业成为自主创新投入的主体、研发的主体和研发成果享用的主体。同时要积极支持企业筛选符合创新发展方向的重点科技项目,积极向上申报,争取纳入国家、省科技开发“大盘子”,获得更多的专项资金扶持。三要扩大直接融资规模。要充分利用政府专项资金和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引导各类社会资金流向创新型企业,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支持创新成果转化,改善对创新型企业的信贷服务和融资环境。集中对外推出一批重点技术开发项目,吸引外资投入我市科技研发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
(六)抓第一资源,加快建设人才高地。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自主创新的源头力量。目前,我市创新型人才“出不来、用不上、引不进、留不住”的情况还相当普遍。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好人才从哪里来的问题,更多地在使用人才上动脑筋、做文章。要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当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我们要结合职教园区建设,整合职教资源,积极申报争取项目,壮大职教规模,培养一批专业技能型人才,为经济发展提供紧缺技能型人才。要着眼于充分调动人才的创新激情和活力,以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特色产业基地、高新技术孵化器等创新载体汇聚人才,以重大技术项目建设、自主品牌塑造、创新型企业培育等创新实践培养人才,以股权配给、职称评定、成果奖励、知识产权入股等创新措施激励人才,让一切创新才能有展示舞台,让一切创新价值得到充分体现,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三、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大力营造自主创新的良好社会环境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事关全局、任务艰巨。各级各部门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强化服务意识,努力为自主创新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这次省委、省政府虽然选择在合芜蚌建立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但决不局限于这三个市,我们要善于借助这个平台,认真吸取他们的成功经验,切实办好自己的事情,努力在自主创新上有更大作为。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挂帅、靠前指挥,带头研究谋划、带头协调攻关、带头推进落实。各相关部门要加强与主管部门的联系沟通,及时掌握相关信息,争取最有利于我市发展的政策支持。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牢把握第一要务,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加快推进自主创新步伐,科技综合实力有了明显增强。一是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高。“十一五”以来,全市共取得科研成果53项,获省级科技奖励6项;申请专利444件、授权专利254件。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27家,技工贸总收入达到24.8亿元,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1项,国家级重点新产品1项,省级重点新产品10项。二是创新平台建设扎实推进。32家企业建立了技术中心,其中省级以上技术中心12家。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入驻企业27家,其中在孵企业21家,毕业6家,入驻企业的研发、生产涉及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多项高新技术,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三是产学研合作不断加强。市政府先后与合肥工业大学、农业大学签署全面合作协议,22家企业与一些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了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推进了自主创新。四是农业科技进步成效明显。引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和优良品种,农作物化除化控等新技术大面积推广,大宗农作物良种率达到90%。积极开展小麦高产攻关活动,粮食产量连续三年创历史记录。组织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我市被农业部列为农业科技入户整体推进示范市,萧县被评为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样板县,10万农户应用了新品种、新技术。农业科技示范园带动作用明显,直接带动农民28万人,人均增收1000余元。五是民营科技企业蓬勃发展。全市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333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11家,千万元以上企业22家,技工贸收入达到39.4亿元,比2005年增长157%。民营科技企业科技人员2800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25.3%。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自主创新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
首先,加速崛起,对自主创新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我市坚持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同时也必须看到,我市在省内人口总量靠前、经济总量居中、人均指标靠后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产业规模不大、层次不高的问题仍很突出。我市经济的较快增长,主要还是靠资源优势和要素投入驱动的,这在工业化起步阶段是必然的历史过程。随着产业竞争的加剧,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将日益增强,持续稳定发展的难度会越来越大。如果我们还是单纯依靠要素投入和资源消耗来实现经济增长,那么经济发展与增长方式粗放、产业层次较低、核心竞争力不强、增长成本提高、发展优势递减的矛盾将会加剧,瓶颈制约将会进一步增强。这已经被发达地区的实践所证明。要崛起,必须在很长时间内保持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但在加快做大经济总量同时,必须更加重视质的提升,通过推进自主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其次,跳出看,我市自主创新工作还有不小差距。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市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但是,与周边地区相比,我市科技创新工作仍存在着不小差距。从产业结构看,2007年,我市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24.7亿元,不到全省的1%,为蚌埠的20%;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11.3%,比蚌埠低34个百分点。从自主创新上看,我市专利申请和授权分别比蚌埠少89件、96件;高新技术企业比蚌埠少17家。同时,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启动实施,将在全省掀起很大的波澜,产业升级方面将会提升到更高层次。如果我们仍然迟疑观望,按部就班,不能正视差距,奋起直追,加快高新技术发展步伐,差距将会越拉越大。
第三,宏观调控政策为自主创新工作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当前,国家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其中重要一条,就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企业技术进步。由于历史原因,我市工业结构层次较低,对资源的依赖性很强,因此这次宏观调控为我市工业升级带来了历史性机遇。我们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机遇,大力推进自主创新,积极发展高效益、高科技、低消耗的先进生产力,发展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的比重,更好地发挥科技在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总之,我市自主创新工作既面临着严竣的挑战,也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一定要抢抓政策机遇,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造潜能,着力培育以自主创新为基础的竞争优势,在日趋激烈的发展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在这场金融危机中把握发展主动权,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障。我们要从实际出发,以培育创新型产业为目标,突出重点、精选项目,健全创新体系,集聚创新要素,提高创新效率,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自主创新、加速崛起之路。在实践中,要突出“六抓”:
(一)抓产业升级,推动创新型产业快速发展。资源型产业比重大在我市既是一个优势,也是一个制约。这决定着的产业结构调整肩负着培育新兴产业和提升传统产业的双重任务。在新兴产业培育方面,要重点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矿用电器、精细化工、机电一体化等领域,突出抓好一批事关全局的自主创新项目,着力打造具有我市特色的产业,争创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同时,我市在公共安全、节能环保、煤矿安全等领域,也有一些技术成果和产业苗子,要抓紧摸清底数,制定规划,整合资源,集中攻关,努力形成一批极具增长潜力的新兴产业群。在传统产业方面,由于纺织、建材、食品、化工等传统支柱产业比重较大,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将在我市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改造提升我市优势传统产业在自主创新工作中尤为重要。我们要把先进技术工艺应用、重点设备更新以及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等目标任务,逐一分解落实到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一个一个地加以突破,促其在新起点上扩张规模、提升档次。
(二)抓创新主体,培育更多的创新型企业。这次金融危机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的大量事实证明,越是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就越表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形势逼迫我们必须把培育创新型企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紧抓不放。一方面,要力保现有企业健康发展。当前,保增长首先要保企业,把企业保下来,就是把发展的希望留下来,就抓住了应对金融危机的要害。各级政府要勇于承担风险,强化扶持措施,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作用,引导银企共克时艰,支持企业开拓市场,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另一方面,要加快培育更多的创新型企业。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从目前来看,我市创新型企业少之又少,我们必须着眼于激发企业活力,推动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让更多的企业走上创新创造之路。要紧紧围绕优势企业,以掌握关键技术为突破口,以开发高端产品为切入点,锲而不舍地推进自主研发和创新,着力培育一批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的领跑企业,力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每年提高0.5个百分点以上。品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要大力实施创新品牌培育工程,鼓励皖北药业、丰原生化、车桥、宝龙集团、皖王面粉、新锦丰等骨干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大自主品牌的产品开发,打造一批名牌产品,不断提升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对荣获国家、省、市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的企业,市政府将分别给予表彰奖励;对已授权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将给予同额度申请费用一次性补助。
(三)抓创新平台,强化服务体系支撑作用。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市已经形成了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建立了一批创新服务平台。我们要以此为起点,进一步加快各类创新平台建设。一要完善公共创新平台。启动科技企业创业服务中心二期工程建设,完善管理协调机制,强化创新服务功能,努力为在孵企业和项目提供信息、技术、人才、政策等全方位服务,形成高新技术创业和孵化的摇篮。加快推进经济开发区、民营科技园、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各类园区发展,特别是经济开发区,要结合园区发展规划,吸引高层次产业入驻,努力培育整体竞争优势明显的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群,切实发挥自主创新载体作用。二要促进产学研有机结合。前不久,市委、市政府回访了农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在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农业科技园建设、作物新品种选育、食品加工、规模化养殖、有机肥生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等诸多领域开展了合作。下一步,要在深入落实合作项目的同时,发挥政府在产学研对接中的推动作用,积极为企业牵线搭桥,引导企业主动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联系,建立经常性的紧密合作关系,借力升高,提高生产的技术含量,缩短技术的更新周期。三要强化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围绕我市高新技术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支持引导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采取多种合作形式,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努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市政府将分别给予一定额度的一次性奖励。
(四)抓成果应用,增强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针对我市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高、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的实际,强化关键领域、重点行业的研发攻关,加速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一是运用先进技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组织开展农业科技攻关,力求在良种引进选育、现代农业技术、病虫害与动物疫病综合防治、农产品加工、农村能源等领域取得突破。紧紧抓住省政府实施粮食生产三大行动的机遇,深入推进小麦高产攻关活动和玉米振兴计划,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和实用技术,启动实施新增30亿斤粮食规划,促进粮食增产增收。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建设,扩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提升农产品竞争力。二是运用先进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水平。重点是推广应用节能、节水、节材、节约矿产资源的先进实用技术,结合企业技改更新设备和工艺,依靠科技进步降低资源消耗。当前特别要针对金融危机引发企业开工不足的新情况,引导广大企业积极采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强化生产经营各环节的成本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提高效益。三是运用先进技术强化环境治理。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督促重点排污企业持续加大治污投入,密切关注、及时引进治污新技术,落实达标排放的各项保障措施。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目前我市的煤电、加工制造等产业,普遍存在能耗大、污染环境等问题,要通过技术改造和实行清洁生产,减少工业生产中的物耗、能耗,加强物质的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地提高可再生资源利用率。
(五)抓多元投入,切实保障自主创新的物质需求。坚持用改革的办法和开放的思路,按照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多方位筹措科研资金,逐步形成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和社会共同投资的良好局面。一要提高财政资金对科技的投入。目前,市委、市政府正在抓紧制定《关于推进自主创新的意见》,从财税、金融和产业政策支持等方面加大对自主创新工作的政策扶持,特别是从明年开始,市政府将设立自主创新专项资金,鼓励支持自主创新工作。各县、区也要制定相应的措施,优化支出结构,加大财政投入,重点用于高新技术产业化、重大牵动性项目启动建设、创业投资引导、担保体系、公共平台和人才队伍建设。二要努力扩大企业投入规模。要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激励作用,通过产业政策、财税政策、金融政策等,增强企业自主创新意识,支持企业自主创新行为,引导企业成为自主创新投入的主体、研发的主体和研发成果享用的主体。同时要积极支持企业筛选符合创新发展方向的重点科技项目,积极向上申报,争取纳入国家、省科技开发“大盘子”,获得更多的专项资金扶持。三要扩大直接融资规模。要充分利用政府专项资金和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引导各类社会资金流向创新型企业,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支持创新成果转化,改善对创新型企业的信贷服务和融资环境。集中对外推出一批重点技术开发项目,吸引外资投入我市科技研发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
(六)抓第一资源,加快建设人才高地。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自主创新的源头力量。目前,我市创新型人才“出不来、用不上、引不进、留不住”的情况还相当普遍。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好人才从哪里来的问题,更多地在使用人才上动脑筋、做文章。要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当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我们要结合职教园区建设,整合职教资源,积极申报争取项目,壮大职教规模,培养一批专业技能型人才,为经济发展提供紧缺技能型人才。要着眼于充分调动人才的创新激情和活力,以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特色产业基地、高新技术孵化器等创新载体汇聚人才,以重大技术项目建设、自主品牌塑造、创新型企业培育等创新实践培养人才,以股权配给、职称评定、成果奖励、知识产权入股等创新措施激励人才,让一切创新才能有展示舞台,让一切创新价值得到充分体现,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三、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大力营造自主创新的良好社会环境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事关全局、任务艰巨。各级各部门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强化服务意识,努力为自主创新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这次省委、省政府虽然选择在合芜蚌建立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但决不局限于这三个市,我们要善于借助这个平台,认真吸取他们的成功经验,切实办好自己的事情,努力在自主创新上有更大作为。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挂帅、靠前指挥,带头研究谋划、带头协调攻关、带头推进落实。各相关部门要加强与主管部门的联系沟通,及时掌握相关信息,争取最有利于我市发展的政策支持。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
(1)总体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为重点,着力推进发展理念创新;以企业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突破口,着力推进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和产业层次改造提升;以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引导企业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着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变。
(2)总体目标。到2011年,努力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科技为重点、科创中心为龙头的自主创新新格局;努力实现“一个突破”、“三个改变”、“五个翻番”,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我县综合经济实力。
“一个突破”,即:在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上实现新突破。
“三个改变”,即:改变创新人才不足、改变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快、改变创新体系不完善的局面。
“五个翻番”,即:科技投入翻番。全社会科技投入由20*年的5.73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2亿元以上,增长一倍;全县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80%以上。技术人员翻番。全县企业从事科技活动人员由20*年的3950人增加到2011年的8000人以上,增长一倍。发明专利翻番。全县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由20*年的25件和12件分别提高到2011年的50件和24件以上。新产品产值翻番。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由20*年的96.54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200亿元,增长一倍。高新技术产业产出翻番。全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由20*年的66.21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35亿元以上,增长一倍。
二、工作重点和任务
(1)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围绕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积极实施一批科技产业化成果转化项目;重点推进一批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技改项目;研制开发一批传统产业新产品项目;进一步提升传统产业产品档次和附加值,使我县传统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得到不断增强。到2011年,规模以上企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35%以上。(县经贸局牵头,县发改局、县科技局、县外经贸局、县统计局等参与)
(2)努力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围绕产业集群发展,着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创新为支撑、产业集群为目标的园区开发建设,鼓励区内企业利用现有产业技术、产品基础,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与跨国公司及同行业高端企业的合资合作,提高产品档次,扩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竞争力。重点实施一批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项目,培育一批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示范企业,重点发展一批装备制造、数码电子、光伏能源、精密机械等新兴产业项目。到2011年,形成以县经济开发区为龙头,电子信息、光伏能源专业园区为支撑,产业特色园区为补充的装备制造业、数码电子产业、太阳能光伏产业、精密机械等产业集群。(县经贸局牵头,县发改局、县科技局、县外经贸局、县统计局等参与)
(3)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围绕重点新兴产业的发展,通过自主创新,在新材料、新型电子元器件和新能源攻关上有新突破。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开发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培育一批具有一定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实施一批有一定技术含量的新材料、新型电子元器件、新型光源、可再生能源利用等重点科技专项。到2011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8%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县科技局牵头,县发改局、县经贸局、县外经贸局、县统计局等参与)
(4)着力推进企业管理创新。围绕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抓大扶小,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培育力度,在主导行业加快培育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中小成长型企业;围绕科技创新“六个一批”示范工程的实施,组织推进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围绕梯度推进、软实力提升,树立一批科技创新、发明专利、自主品牌(商标)、标准化、信息化等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到2011年,全县高新技术企业与科技型中小企业数增长一倍。(县科技局牵头,县发改局、县经贸局、县工商局、县统计局等参与)
(5)不断增强知识产权、标准和品牌的创造力。充分发挥《我省应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重要产品目录》的导向作用,鼓励企业开发、购买和应用发明专利、商标和版权,联动推进技术创新、专利、标准和品牌战略,挖掘产业潜力,积极组建各类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积极培育一支标准化队伍和一批标准化创新型(示范)企业。到2011年,组建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分会)3个,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45家,国内专利申请及授权量累计分别达到4500件和3500件,注册商标总数达到2400件,规模以上企业重点产品采用国际和国内先进标准比例达到90%以上,中国名牌、驰名商标10件,浙江名牌、著名商标45件。(县经贸局牵头,县科技局、县质监局、县工商局、县外经贸局参与)
(6)努力构建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依据我县主导产业及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规划布局以科创中心为龙头的全县孵化器网络建设,加强对入孵企业的培育,提高孵化效率。加快科创中心二期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电子电声、木业产业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努力培育以我县主导产业发展为主的中小企业创新公共平台。加大对中小企业提供公共技术研发支持,以解决行业发展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为重点,积极推进全行业转型升级。做大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省市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公共服务能力、较高服务水平的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提升一批产业集群明显优势突出的特色产业基地。鼓励、支持有条件的科技型企业利用高校院所强大的科研资源和人才技术优势,构建技术研发、产品检测、标准化技术服务、成果产业化平台。到2011年,争取省级企业研发(技术)中心12家以上、市级企业研发(技术)中心18家以上,发展具有一定实力和规模的重点科技中介机构1家以上。(县科技局牵头,县经贸局、县财政局等参与)
(7)加快发展精品农业。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科技企业,不断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带动能力。着力推行“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合作社(龙头企业)+区域创新服务中心+农户”的发展模式,推进蔬菜、花卉、淡水养殖、食用菌等产业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的建设,实施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工程,推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科技含量高的创新农业技术,做优一批设施栽培、花卉、食用菌等农业优势产业,完善一批农村科技信箱、“农技110”、农民信箱等信息服务平台,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和农民生产技术培训工程,培养一批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技术“二传手”、科技创业人才、科技经纪人等农村实用科技人才。到2011年,新培育农业科技企业5家,全县主要动植物良种和配套技术的覆盖率达到95%以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0%以上。(县科技局牵头,县农办、县发改局、县农经局、县渔业局等参与)
(8)培育壮大生产业。充分发挥*地处长三角和与上海接壤的先天优势,大力发展软件、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现代物流、信息咨询、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积极承接大都市服务功能转移。加快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积极推进金融保险、商贸等领域的电子商务。大力发展和规范科技评估、技术经济、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专利和科技信息等各类科技中介机构,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服务功能的重点科技中介机构和能够独立承担项目的高素质的技术经纪人,推进一批技术成果的引进和转化项目,以进一步推动生产业的发展。到2011年,生产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5%以上。(县服务业发展局牵头,县经贸局、县科技局、县工商局、县统计局等参与)
(9)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组织实施高效节能、可再生能源利用等重点技术专项,推广一批可再生能源和高效节能技术、工艺及产品,抓好一批节能技术示范工程。大力开发和推广节水、节煤、节材、节地和废弃物资源化的关键共性技术,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组织实施生态县和循环经济科技创新项目,引进、推广一批“三废”排放削减、废弃物循环利用和环境污染整治等方面的关键共性技术,推广一批成熟的减排和“零排放”技术。到2011年,力争创建成为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县经贸局、县环保局牵头,县发改局、县科技局、县水利局、县农经局等参与)
(10)促进科技人才规模扩张。积极实施“新世纪151人才工程”和“人才强县战略”,着力造就一支结构合理、适应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队伍,着力引进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具有持续研发能力、实施重点产业化项目的国内外高层次人才,逐步形成技术创新领军人物和自主创新团队,搭建面向企业经营者和成长型企业的培训辅导平台,建立“*县工业创业创新辅导团”,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为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提供经营和技术人才资源上的保障。(县委组织部牵头,县人事局、县科技局、县劳动保障局、县经贸局、县外经贸局、县财政局参与)
三、工作机制措施
(1)进一步加强领导,形成创新合力。加强对自主创新工作领导,县政府成立分管领导牵头,县府办和县委组织部、县发改局、县经贸局、县科技局、县财政局、县人事局、县外经局、县质监局、县工商局、县劳动保障局、县统计局、县服务业发展局等相关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县科技局,负责自主创新工作的宏观指导和组织协调。各牵头单位要落实人员、明确责任,努力对接好相关参与部门,充分发挥牵头单位作用,切实把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各镇、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并切实加强自主创新工作的统计监测,全面、及时、准确地反映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动态变化,共同推进我县的自主创新工作。
一是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意识差。部分企业存在小富即安,小进即满,安于现状,守业守成的思想,对创新自己的专有技术、产品特色、培育企业的发展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打造自己的产品品牌与企业形象注重不够。部分企业家不能正确理解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不能完全掌握企业发展方向,担心政策发生偏差,不能树立正确的创新理念,以致缺乏自主创新的人才和研发机构。虽然企业每年都有不少的资金投入,但用在自主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方面还远远不够,重投资规模,轻投资结构的现象较为普遍。
二是推进自主创新的机制欠活。一些企业创新氛围不浓,不能积极调动企业创新资源,企业的创新有奖激励机制不健全、不落实。调动不起企业员工的创新积极性,以致企业科技投入机制缺乏推动力,政策保障机制缺乏支撑力。
三是服务自主创新的载体建设与发达地区相比相对滞后。推进企业自主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就**民营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政府要积极引导广大企业,特别是园区企业切实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品牌创新能力、管理创新能力,努力使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尽快拥有自身的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不断增强争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优势。这样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永立不败之地。
为此,针对以上存在的制约因素,结合本县民营企业的实际情况,就如何推进民营企业自主创新问题提几点建议:
1、加强宣传引导,激发企业自主创新。大力宣传自主创业的机遇条件,艰苦创业的成功典型,倡导“创业有功,创新为本、致富光荣”的文化主流,带动新的创业创新资源。引导推进企业营造自主创新的强烈氛围,让广大企业尽快认识自主创新对于企业赢得加快发展的必然性。把握未来发展的必要性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是企业今后的生存之本、竞争之本、发展之本。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进一步实施多层次、多形式、高强度、不间断的宣传引导,以不断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的热情。
2、加大政策激励,支持企业自主创新。一方面政府要用创新的理念,创新的举措,尽快研究制定关于鼓励和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另一方面,要从财政税收、资金融通、产权制度、服务质量、土地供给、人才引进上给予政策倾斜,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政策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引导企业树立敢创新业,勇创大业的雄心壮志。加快推进企业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人才创新,在创新理念上敢为人先,在发展规模上做大做强,积极借鉴先进管理经验,及时掌握企业发展动态。能力较强的企业、高新技术产业,要发挥人才集聚和资本实力雄厚的优势,引进专门技术人才,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核心技术,打造品牌企业,创造一流效益。
一、F县的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现状
(一)经济发展现状
F县地处晋西北高寒山区,农田面积广阔,作为一个地广人稀、经济欠发达地区该县经济总量小,基础经济薄弱,产业结构不够优化,支柱产业为农业,工业化水平较低,县域经济发展缺乏后劲。因为农业长期靠天吃饭,粮食产量较小且比重低,工业发展缓慢;与全市平均水平和其它县差距较大,投资力度不足也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2013年该县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全市第八,实现8.51亿元,同比增长19.3%;财政收入增幅全市第十,但该县在全市的经济增长竞争中处于弱势水平。
(二)产业结构现状
F县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山区小县,主要有以“马铃薯”为主的农业产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以及煤焦产业等。该县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低,连续三年平均在27.5%左右,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平均为17.58%;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高,平均为54.95%,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不合理。三年来,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虽都有小幅度提升,但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仍然较高。虽然,第三产业的比重比较高,可是,第三产业对全县经济发展的拉动并不大,该县的经济在全市经济发展中是比较靠后的,经济发展还是不快。产业济结构中存在许多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对经济结构的调整迫在眉睫,针对当地资源和环境对其经济结构作调整。
二、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一)产业结构层次不高,支柱产业薄弱
F县经济总量偏低,工业化水平不高,产业发展总体上还处于较低阶段。如上面表2-3所示,该县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低,连续三年平均在27.5%左右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平均为17.58%;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高,平均为54.95%,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不合理。三年来,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虽都有小幅度提升,但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仍然较高。虽然,第三产业的比重比较高,可是,第三产业对全县经济发展的拉动并不大,该县经济发展还是不快。由于该县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和挑战。此外,该县支柱产业发展也比较缓慢,对经济的拉动力较弱;支柱产业的市场影响力也不足,同时缺乏规模效益和产业化经营效益。因此,该县要加快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就必须提升产业结构层次,加强支柱产业的发展。
(二)城镇化进程缓慢,农业投入力度不强
F县有5个镇、2个乡,扶贫开发重点县, 辖 169个行政村,国土总面积 1434.1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 27 万亩,林地 102 万亩,非农业人口只有2.3万,仅占全县总人口的25.6%。F县城镇化水平为31.25%。尽管它高于平均水平,但他远低于山西省的城镇化水平(47%)。该县有城镇人口30648,有总人口82750,城镇化人口占总人口的31.25%。这对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也制约了该县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的进程。
(三)自主创新能力弱,创新动力不足
F县的科技水平较低,科技人才匮乏。目前,该县大部分企业是依托当地农牧资源而兴建的本土企业,大部分企业的生产能力低下、工艺技术水平落后、产品质量不高,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更少,多数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核心技术和品牌,大部分企业尚未真正走上依靠科技进步的发展之路。自主创新能力弱严重影响着该县的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
三、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的建议
加快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是F县破解经济缓慢发展的难题、实现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根本途径。对于加快该县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一) 加快支柱产业结构层次,加强支柱产业发展
一是改善农业内部结构,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该县要立足本地资源优势,推进以马铃薯为主的农业的产业化进程,努力构建具有F特色的加工产业集群,进一步完善以“马铃薯”为主F县的农副业;二是推动工业产业升级,增强工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三是大力发展服务业,拓宽服务业的发展空间,提高服务业的整体产业化水平。
(二)加快城镇化进程,加大农业投入力度
该县要加大在城镇化建设方面的投资力度,扩大城镇规模,提高全县城镇化水平。一是要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功能,加快产业升级;二是要完善农村农民生产和生活的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城镇功能的新农村。同时,该县要加强第一产业的基础地位,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现代生态农业的产业化进程。表现在要发展以“马铃薯”为主的农业特色产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强化各种农副产品的品牌经营,创新经营方式,走特色现代化农业发展之路。
(三)增度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近年来,我市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建设“海洋经济强市”这一目标,深入贯彻“创新、产业化”的指导方针,以发展海洋科技为重点,以加强区域科技创新源头建设为龙头,着力打造海洋科技平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为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是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得到了加强。先后建成了浙江省普陀海洋高科技园区、**市海洋科技(人才)创业园;与国内大院名校联合,建成了**北化聚合物加工技术研究所、**东海船舶设计研究院、**渔业设施与水下检测技术研究中心等9家科技创新载体;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今年下半年,启动建设了浙江省海洋经济研究院;由浙大网新集团公司和宁波华科公司联合组建的**浙大网新创业园区已经在市海洋科技(人才)创业园内启动建设,计划首期将建设35000平方米的**网新科技置业大楼。“**”期间,共启动建设了6个区域创新服务中心,其中**水产养殖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船舶修造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水产品精深加工科技创新服务中心被省科技厅批准为省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和省级生产力促进中心;全市拥有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5家,其中浙江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的“深水网箱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和浙江华源电器有限公司的“华源电力电子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被评为省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同时还建成了2家省级农业科技企业研发中心。目前,全市已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4.8万名。二是海洋科研开发取得了新进展。“**”期间,围绕市委提出的“3×3”产业发展重点,不断加大科技项目的攻关力度,全市共组织实施市级以上科技项目94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3项,包括国家“863”计划项目8项,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项,省级项目430多项,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承担实施国家“**”期间重大专项--食品安全关键技术专项“水产品食品安全示范”,培育成功7家符合国家食品卫生要求及进口国卫生要求的海产品加工企业和9家符合欧盟准入条件的虾类出口企业,建立了30个无公害或绿色安全海产品专柜、专销区、专销店。深水网箱设备和养殖技术、贻贝深加工、岱衢族大黄鱼育苗等项目的研究成功,为我市发展海水养殖业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海水淡化技术等项目的开发和利用,为加快推进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三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加快。截至目前,全市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6家,定海挤出成型设备及其基础件、普陀海洋药物与生化产品等2个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41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1家省级农业科技型企业和2家省级农业科技企业研发中心。**港明食品有限公司通过实施省重大科技项目?“超市海洋食品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成功研制出10余种超市海洋食品,并形成产业化,年产值达到8000万元;**海洋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实施国家火炬项目?“HDPE框架浮式深水网箱产业化”,建立了HDPE框架浮式深水网箱设备制造基地,年生产能力达到120套,创产值1020万元;**兴业有限公司通过实施“利用酶工艺从低值鱼中制备富含氨基酸调味品技术中试”项目,已形成年生产620吨海洋生物调味品能力,创产值2200万元,创汇198万美元。目前,科技型企业已成为我市发展优势产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但与先进市地相比,我市科技发展的总体水平还很低,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主要有:一是技术创新机制尚不健全。科研机构单一、技术市场缺乏、激励机制不完善等,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市科技人才的引进;科技创新能力比较弱,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发挥不够明显。政府及企业每年用于科研方面的投入,总量明显低于我省其它市地乃至县(区)的水平,现有的很多技术项目的研发攻关经费,很大部分借助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二是科技发展存在明显的不均衡性。比较传统产业,对一些新兴产业的科研开发力度明显不够,特别是对高新技术产业相关领域的研究滞后,我市高新技术产业总量处于全省后列。一些传统产业因缺乏核心技术,产品结构单一,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难以形成品牌效应,市场竞争力较弱。三是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尚未形成。主要存在核心技术少,由企业直接通过与院校、科研机构联合开发获得的新技术少等问题,企业自主研发的后劲不足,难以形成长久的竞争力;不少企业对自主创新缺乏足够的自信,怕冒风险,不敢或不愿在科研上投入过多的财力。
二、坚持走具有海洋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现实选择
“**”是**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市经济的主攻方向是发展海洋经济,这是市委、市政府综合分析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国内形势而作出的科学抉择。能否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实现**经济新的跨越,一个重要支撑就是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依托**良好的海洋产业基础,继续大力实施“科技兴海”工程,不断推进海洋科技创新,走具有海洋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现代海洋经济是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经济,相当一部分融合了现代科技成果,是知识、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从目前我市海洋产业发展趋势看,发展船舶修造业,打造全国一流的修造船基地,修建大吨位的船只和海洋工程船,需要推进技术进步;发展高附加值的临港型重化工业、港口物流、海洋生物医药等产业,需要大量的高新技术作支撑;一些传统产业要从根本上改变层次低和产品附加值低的状况,也需要依靠技术创新。从**自身实际出发,实施海洋科技创新,必须坚持“三个结合”。
(一)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大量的实践证明,引进消化吸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缩短与发达地区差距的必经阶段,也是一条捷径。近年来,尽管我市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2005年GDP增速位于全省第一,但经济总量仍处于全省的后列,经济发展的质量还较低,自主创新能力、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无法与发达地区相比,总体发展水平仍处于沿海发达地区的后列。针对这种情况,正确实施引进消化吸收,将我市经过一段时间发展所积累起来的、已基本成熟或具备一定基础的相关技术进行自主集成,获得集成创新,不但能少走弯路,降低技术创新的成本,同时又能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推动我市区域竞争力的快速增强。但我们也应该明确,要解决区域产业结构不合理和增长方式粗放等问题,推动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自主创新是根本出路,只有通过自主创新,我市才能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因此,我们在推进海洋科技创新的过程中,一方面应注重采用引进消化吸收,尽快缩短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另一方面应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战略任务来抓,充分发挥我们的后发优势,有效利用国际国内技术资源,包括吸引人才、技术和管理经验等,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二)坚持市场机制与政府主导相结合。作为海岛地区,市场化程度低,一直是我市经济发展的一个很明显的制约因素。坚持以市场调节为主,要求我们不断增强市场意识,加快市场化进程,营造适宜海洋科技创新的大环境;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科技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形成和巩固。当然,我们也要看到,仅仅依靠市场手段是不够的,还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在推进海洋科技创新中的主导作用,依靠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等手段,切实解决自主创新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加大对海洋科技创新的政策扶持力度,推进企业与科研机构的紧密合作,大力营造鼓励、支持创新的环境,把自主创新贯彻渗透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
(三)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根据我市的现实基础,在推进海洋科技创新过程中,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既注意整体推进,又注重重点突破。在全面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提高企业总体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围绕我市的重点产业、特色产业和资源优势,重点选择一批应用面广、带动力强、产业关联度大的共性、关键技术,集中力量进行联合攻关,努力实现突破,以带动我市经济发展。我市已拥有不少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和产品,以及具备一定实力的企业,这些产业、产品和企业都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以其特有的技术优势、资源优势和产品优势发展起来的,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和良好的发展势头,以这些产业、产品和企业为依托,实施海洋科技创新,应该成为当前推动我市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如目前我市修造船能力和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产业规模已居全省第一。我们要按照国家产业化政策和《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强国际国内市场调研,科学规划和优化船舶工业布局,引导企业集聚发展。这当中就要求我们加强科技创新力度,着力推广现代造船模式,进一步提升船舶设计与制造能力,尤其是要加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船型的开发力度,打造在国际市场叫得响的品牌,提升船舶工业发展水平与效益。
三、因地制宜,加快海洋特色自主创新体系建设
为认真贯彻全国科技大会和全省自主创新大会精神,更好地发挥海洋科技自主创新在我市海洋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市委、市政府于20**年6月召开了全市海洋科技自主创新大会。随后,制订下发了《关于积极推进海洋科技自主创新,努力打造创新型城市的决定》,把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提出了“**”科技工作的发展目标。实施海洋科技创新,涉及方方面面,工作要求高,任务重,根据目前我市科技工作的现状,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要实施自主创新,必须更加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目前,我市大部分企业对于自主创新,意识还不够强烈,同时在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也缺乏足够的基础和实力。要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关键还是要从体制创新着手,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进一步整合、优化我市海洋科技资源配置,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切实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动力和创新能力。从近期看,应该从有条件的企业入手,有计划地发展一批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努力培育一批具有持续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企业。同时,要重视加强对现有科研资源的整合,妥善解决当前我市科研机构科研设备落后,科研力量薄弱等问题,以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为中心,高效利用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科技资源,通过逐步增加投入等手段,推动与企业联合,围绕我市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优势领域,开展一些关键、共性技术的联合攻关,并集中力量形成若干个优势领域、研究基地和人才队伍,为实施海洋科技创新创造各种条件和服务的平台,以整体提升我市海洋科技创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