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达设计的意义及价值模板(10篇)

时间:2024-01-25 14:52:5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视觉传达设计的意义及价值,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视觉传达设计的意义及价值

篇1

中图分类号: J0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5-0057-01

一、视觉文化语境与审美嬗变

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以来,由于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图像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日常生活资源,一种近乎狂热的图像崇拜成为新人类的生活方式。正像美国哈佛大学丹尼尔・贝尔教授在他的《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一书中指出的那样:“当代文化正逐渐成为视觉文化,而不是印刷文化,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一般来说,无论何种文化形态都蕴藏着某种审美意义与价值,而文化形态的变化又必然导致审美文化的嬗变。视觉文化对当代审美文化的嬗变同样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视觉文化培养了大众敏锐的视觉鉴赏能力,为审美进入大众生活创造了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填平了大众与精英之间的鸿沟,模糊了雅俗之间的界限。另一方面,由于在视觉文化中,审美范围的无限扩展,审美大众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审美泛化、引诱人们失去自我的盲从。在高度紧张忙碌的现代商业社会中,大众已经习惯于在视像信息传播的洪流中不加思索地被动接受、随波逐流。而视觉文化或形象文化则消除了主体与对象之间原本应有的心理距离,主体直接进入对象,一目了然、一览无余,理性主义的原则在这里都失效了。

二、视觉传达设计的特性及其精髓

在以形象为中心的当代视觉文化语境中,视觉形象、视觉符号的生产、流通和消费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视觉形象、视觉符号的创造则主要通过艺术设计中的视觉传达设计来实现。视觉传达设计是指利用视觉符号来传递各种信息的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的直接功能主要是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向社会信息,向受众传播信息。

在视觉传达语言中,图形语言是最具表达力的,一幅优秀的设计作品,可以让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域的人们跨越地域的限制、突破语言的障碍、超越文化的差异,顺利实现信息的有效沟通并共享其艺术魅力;色彩也是极富感染力的语言,由于人的心理会对色彩产生不同的联想,色彩能影响到人的情绪,因此,色彩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合理应用与巧妙搭配,可以给作品增添更丰富的艺术语言,使其更快、更好地达到视觉传达的最终目标;然而,最为重要的是其文化创意,文化可以给予设计作品内涵、表达先进的设计理念和艺术主张,而创意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形态,是视觉传达设计的精髓与核心。

为了最大程度地影响受众,当代视觉传达设计集科学、艺术、文化于一身。设计师们更多地关注让设计成为一种能够融合多种学科的载体,使视像作品由以往形态上的平面化、静态化、单一化逐渐向立体化、动态化、综合化方向转变。

三、视觉传达设计的价值审视

由于视觉传达这种以媒介作为载体的传播方式所具有的传播对象的社会广泛性、巨大的传播效果和对受众的普遍影响,使得我们在研究视觉传达设计时不能仅仅停留在视觉文化技术层面上,而应该进一步深入研究视觉文化的深层内涵,这对于设计者本身和社会和谐都有无可言喻的意义

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视觉传达设计者,不仅要有杰出的艺术才能还要有正确的设计价值观和对社会无私奉献的精神。然而,现在有许多艺术工作者喜爱标榜“为艺术而艺术”,他们主张在艺术创作中保持“价值中立”的原则。真正的设计师不仅应该从艺术上关心作品本身的完美性,从技术上关心作品的传播效果,更应该从内容上、人文价值上关心作品对人们心灵的净化、提升作用和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当我们审视当代视觉传达设计时,其实不难发现,它虽然要运用许多技术方法和手段,具有相当复杂的科学和技术的背景,但从本质上来说,它是一门以技术科学为基础,却具有深厚的价值论背景的人文学科。那么企图摆脱“价值观”的支配而自诩为“价值中立”的纯粹艺术,就显得忸怩作态了。一个思想健全的视觉传达设计师,只有首先知道自己“应当”“做什么 ”“应当”“如何去做”才有可能设计出为社会所认可的杰出视觉形象,也才有可能成为一个为社会所尊敬的真正的艺术家。

四、结语

篇2

一、视觉传达的文化内涵

视觉传达是以某种目的为前提,通过可视的视觉符号或艺术形式传达某种特定的信息,并且能够对被传达对象产生影响的过程。视觉传达的价值是利用特定的视觉符号传递信息,设计师既是信息的传递者,也是信息的倡导者,使人们获取信息,并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着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设计是人类改造生活和创造生活的活动,对人类的衣食住行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设计,人们的生活变得卓越、优雅,改善着人类的一切活动。设计追求实用性、美观性及经济性,设计也要合理利用资源,达到设计为生活、社会尽善尽美的服务的目的。由于设计在人类的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设计本质上与现实生活又具有非常复杂的关系,导致视觉传达设计具有复杂性和多元性、古典而现代、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1.复杂性和多元化

视觉传达从本质上属于生理交流的现象。这种现象是老百姓从日常的现实生活中经过各种复杂的因素影响最终形成的一种具有共同集体特征的现实文化。视觉传达的形成就是由于民族地区的生活、劳作等内容不断地重复,不断地人为归纳,最终形成一整套价值观体系。因此它的存在体现了复杂性和多样性。视觉传达是从生活中提炼出的抽象概念,但是又属于活生生的现实生活。它既是一种现象,又是一种本质。总的来说,视觉传达主要分为精神类和物质类两种。精神类有民间小曲小调的舞台表演、美术工艺品的形象设计等;物质类有饮食、生产、建筑等。但是通常这两种文化都呈现出相互融合的一面。比如扭秧歌,它既是精神类也是物质类,而且具有高度的统一性。我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民族生活呈现出区域性、地域性、聚居杂居的特点。总的来说,这种特点都是以农耕文化为基础,然后根据阶级、民族成分、区域成分等因素展现出多样的特点。进入现代以来,随着现代多元文化的发展,视觉传达也开始有了改变。随着科技时代的发展,视觉传达更加呈现出多元性的特质,再加上各种高科技技术的发展,对于视觉传达的整理和划分更加难以进行,这种关系也愈发复杂。

2.古典而现代

视觉传达是社会生产方式的主要基础,也是最为基础的文化。进入现代以来,我国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现代文化层出不穷,但是视觉传达依然具有不可撼动的作用。它几乎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对教学改革提供了很好的素材。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视觉传达成为社会日益讨论的话题之一,它可以为社会发展带来最直接、最有效的思路和灵感。的确,只有视觉传达才能真正作为社会文化发展和创新的核心源泉。在我国传统的视觉传达文化中,讲究隐晦地传达。这和民间的有很大关系。我们知道原始宗教讲究万物皆有灵,这对于古代的劳动人民而言,极具诱惑性。由于人们长期受这种观念影响,在许多劳动、生活中,充满了隐晦的色彩,比如过鬼节、烧纸等,这种敬神敬鬼的思想仍然存在。另一面,这恰恰反映了视觉传达中的实际一面。过去孔子说,鬼神可以敬而远之,就是强调鬼神不要得罪它就可以了,现实生活才是最重要的。这种思想影响了人们的心灵,因此我们在视觉传达中,能够看出这种实际性。总之视觉传达的实际性体现了生产、生活、娱乐等各个方面,满足了人们的现实需求。

3.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在信息化环境中,视觉传达作为最直接有效的符号名片,把一个信息的内容元素进行了有效的归纳整理,形成了传达内容的具体源泉,比如在具体的形象设计中,这些符号名片填充了某种形象的框架,让其变得丰满有肉,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二、视觉传达教学改革的主要问题

视觉传达教学目前存在诸多问题,最为重要的是理论与实践脱轨,也就是教学实际效果不明晰。很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定位不准确,导致培养的人才不能和现实接洽,使得很多学校的毕业生毕业就面临失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也使传统的教学理念受到冲击,是视觉传达专业在教学改革中应重视的问题。

1.教学实际效果不明晰

实际效果是指教学在实践中的社会效果,它偏向于视觉传达的正确导向的效果。目前来看,对于视觉传达教学的实效性现状不容乐观,主要问题在于实效性不足。毋庸置疑的是,视觉传达教学对于社会的正能量很大,视觉传达教学对于互联网文化的繁荣、社会公众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但是就我们所搜集的资料来看,目前关于视觉传达教学的成效甚微,比如在过度商业炒作、信息欺骗等方面很难甄别和管理,有关部门也很难对其进行有效治理。首先,在制订视觉传达的问题的制度上面,缺乏有效的治理制度和管制约束,对于视觉传达教学的导向性的界定和管理,也是众说纷纭,难以统一。其次,在治理的有限手段中,很难跟得上视觉传达教学发展的速度,因此对于视觉传达教学的治理往往捉襟见肘,鞭长莫及。比如过度的商业炒作和包装是否值得推崇,这本身是一个深刻的人性问题。它的实效究竟如何,值得探讨。

2.教学理念难以统一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物质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丰富的物质形态让人们的精神思想也发生了巨变。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广泛应用,虚拟技术、高科技技术的普及,我国公众的文化理念和观念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这极大地冲击了人们的传统思想观念。“物质主义、唯美主义、精致主义、个性主义、自由主义”等观念比比皆是,深刻地影响了当前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念,尤其在视觉传达教学领域,也不同程度地夹杂了这些观念。众所周知,视觉传达教学属于艺术教学领域的一门学科,它早在互联网媒体成为常态之前就被广泛地研究,只不过研究的理念有所不同。传统的视觉传达是在美术馆、会所等地方进行传播,这种传播受到了时空等条件的限制,无论是宽度还是深度都不能满足当前人们的需求。或者说,传统的视觉传达教学具有限定性和不对称性,传播者和被传播者在传播信息的层面上不具有公平性。互联网媒体变革后,为视觉传达教学提供了新的场所,它不再受时空的限制,或者说限制的幅度大为缩短,这也为双方的信息交流提供了更加公平对称的机会。这是客观条件所导致的。主观来看,互联网文化对当代人群的文化观念和价值体系影响颇深,人们所追求的美学价值和审美层次多种多样,这也一定程度促进了视觉传达教学的主体多元化态势。

三、视觉传达教学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实践

视觉传达充满了强烈的视觉符号和视觉元素。这些符号和元素是我们视觉传达教学的主要切入口,也是本文写作的重点所在。通过分析视觉符号,可对以后视觉形象的传达设计提供支点作用,现分析如下。由于本文篇幅有限,能够代表通常意义上的视觉传达视觉符号又过于庞大,因此经过整理,按照三大类笼统叙述。

1.寓意型视觉传达

这类视觉符号具有寓意的功能,它的出现通常具有一种形象性特点,如东北地区的熊、梅花鹿等。尤其是梅花鹿,它的全身都是宝贝,古代名人李时珍就把这种动物的鹿茸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药物写入了《本草纲目》里面。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梅花鹿当作教学内容的设计之一,通过在历史的发展过程里面发掘人们对于梅花鹿具有的一种特殊感情和寓意认知,进一步让学生明白视觉传达的内涵。教师可以拿东丰制药集团举例,让学生看到他们的一些药品的图案被设计成了鹿,进一步让学生明白这种寓意本身就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希望,同时也可以稳定人们的情绪,对生活树立美好的信念。另外,鹿还有一层意思,就是“禄”,这两个字是同音的,因此有时候鹿也代表功名利禄。这就是寓意的效果。学生通过这种学习,更直接更快速地明白视觉传达的真正内涵。

2.精神象征型视觉传达

视觉传达教学的创新必须要结合人们的时代精神的转向,不同的精神视觉符号在信息化环境下有着不同的表达内涵。东北地区最具有精神含义的民俗视觉符号恐怕就是岁寒三友。关于岁寒三友的典故不胜枚举,简直就是家喻户晓。在古代众多文人的渲染下,岁寒三友早已成为精神类的象征。它们用来象征人类的精神品格,人类以此为榜样鞭策自己。东北的岁寒三友和哈尔滨的冰灯节一样,为世人所知,几乎成为了城市的名片,并且可以体现出东北地区的文化特色。教师通过这方面的引导,可以提升学生对视觉传达的更高层次的理解。

3.直观型视觉传达

在教学改革中,要利用好直观型视觉传达方式。直观型视觉符号大多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视觉符号,其类型很多,比如大秧歌、二人转、农家饭等。通常可以在视觉图案当中直观地表现出来并为人所懂。农家乐就是典型的直观型视觉符号,通过视觉的描述,几只鸡、一个篱笆扎的院子、一口大锅、简单的几个符号,就可以让人浮想联翩。这就是直观型视觉符号的优势。相比前面两种类型,直观型视觉符号更加适合于视觉传达教学。教学中的创新,并不是否定传统的直观型视觉元素,而是将老话题弄出新花样。在进行视觉传达教学时,我们应该传承和弘扬民族艺术文化,挖掘现代大信息环境最具价值的文化体系。重点将具有互联网气息的艺术类题材选入视觉设计的范围中,将具有代表性的色彩、图案、人物的艺术形象纳入平面设计中,让互联网环境下的视觉设计具有更高的艺术与推广价值。比如东丰县就把农民画作为东丰县品牌形象设计发展的源泉,开展地区农民画文化展、主题文化周等活动。视觉设计和平面设计从本质上属于艺术手段。在视觉传达教学中,通过艺术手段的结合可以很好地创新视觉传达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理念非常现代,符合现代潮流,它面对的人群不同,更加具有朝气和时尚感,对学生具有吸引力。

篇3

中图分类号:C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1-0117-01

苗族是我国西南人口较多、分布地域宽广的少数民族之一。苗族人民在不断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经过反复的筛选和积淀,创造了多元而丰富的文化。

苗族原生态节日文化便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

原生态节日是指人类在历史上创造并传承至今的,未经外来文化(特别是官方和学界)刻意改变过的传统节日。

在现代艺术设计领域中,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设计的民族性问题,对少数民族传统符号历史意义与创新应用等问题的研究也在不断增多。事实上,中国众多的少数民族,包括古老的苗族,所形成的丰富的视觉符号,绝大多数同该民族原生态的节日庆典有关。例如,节日中雍容、华贵、讲究的节日盛装;盛装上的各色纹饰;用以祭神祭祖的食物;具有特殊意义的器皿;源于娱神的戏剧、歌舞及各种民俗表演等。

一、苗族原生态节日文化原生视觉表现

(一)图形表现

人是使用图形符号表达意义的动物,苗族人民尤喜爱使用象征型的审美图形来表达节日文化的原始意义。在这些象征型图形中,有的是为了表达自己的,为了获得神灵的庇佑。如苗族盛大祭祖节日“鼓藏节”的礼服百鸟衣,用象征祖神的图腾符号枫叶纹和鸟纹装饰,整体呈现锦鸡状,穿有这种礼服的使者,被认为可以获得与神圣世界中的祖神沟通对话的能力。

有的图形则是对历史故事的视觉化记忆。譬如在苗族“花山节”上,苗族妇女头戴象征苗族皇帝皇冠的银饰,身穿象征苗族皇帝大印的锦衣,外加一种名为“迁徙裙”的裙装,这些均是对九黎部落历史的图形象征。

(二)器物表现

在苗族原生态节庆中,伴随着原始思维的推动,以及实际活动的需要,形成了大量而丰富的视觉化器物表现形式。

在这些庆典祭祀专用器物中,有的从苗族祖起之时,便富含了自己独特的信仰含义。如铜鼓,在苗族人民的宇宙观、生命观中认为,铜鼓是象征祖宗安息的地方。

而另一些器物可能在节日形成之初具有实际的作用及功能,而当仪式随着时间的流逝凝固为民族节日时,这些器物形象便自然转变成独具象征性与纪念性的符号。譬如苗族“花山节”中的花杆,以前是为了方便散居各方的人民明确团聚地点,而今人们则是围着花杆载歌载舞,以表达怀念、庆贺之情。

(三)色彩表现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一套独特的色彩观,在西南少数民族色彩体系中,由于传统的农耕经济的影响,多为时空色彩观,其特点是以东方主青色、西方主白色、南方主赤色、北方主黑色、中央主黄色的空间色彩组合及春青色、夏红色、长夏黄色、秋白色、冬黑色的时间色彩组合为主。在“姊妹饭节”中一个独具特色的食品――姊妹饭,分别由黄、青、红、黑、白染制成的五色糯米饭便充分体现了这样的色彩观。

另外,作为以母系为社会主要支柱的苗族,与他族色彩观最大的不同在于苗族妇女对于色彩意象性的运用。譬如苗族节日盛装上的织绣中,为了突出喜庆,画面通常以红色为主,无论是飞禽走兽、树木花草都可以用红色描绘。

二、苗族原生态节日文化衍生视觉表现

(一)平面视觉中的表现及应用

苗族原生态节日文化在平面视觉中的表现形式主要分为三类:即当地农民艺术家的农民画、民间美术家的壁画陶艺创作以及影像工作者的民俗摄影作品。

其中,农民画的创作者多是直接来自于当地的苗族妇女,她们将自己对本民族原生态节日的信仰,结合自身从小到大在苗族刺绣、挑花、剪纸中培养出来的图形色彩审美观念,借助手中的画笔直接描绘出来,从而形成一种独具审美意味的崭新视觉表现形式。

而设计工作者参与较多的,则在民间美术家及影像工作者中。民间美术家有的确实来自于传统工艺间,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接受过正规的艺术设计教育。他们多是靠自己对于苗族原生态文化深入而细腻的考察认知,加上自我的主观意象性来创作作品。他们的作品往往在满足艺术性的同时,也充分兼顾了商业性。

影像工作者的民俗摄影作品,被广泛的运用在民俗专题报道中,因为其要求严格遵循事物的真实性,所以多是对苗族原生态节日文化直接的视觉再现,但由于摄影艺术直观、真实、生动的独特魅力,往往能产生新的审美及艺术价值。

(二)歌舞戏剧中的表现及应用

剪辑,体现出一种视觉交错的速度美感,在融入了摄录及编辑者独特的视觉角度之后,画面通常更多的呈现出强烈的历史感与使命感,如贵州旅游宣传片《多彩贵州》。

三、原生态节日文化与视觉传达设计的结合

中国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原生态节日文化,这些文化又孕育出多彩的视觉表现形式,如何有效的运用这些资源,在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将之更好的应用结合在设计领域,从而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审美价值,使中国的设计更具民族特色,是每一个中国设计人员都应该努力钻研与探索的方向。

通过对苗族原生态节日文化视觉表现的探索与研究,在少数民族原生态节日文化与视觉传达设计结合上,我认为首先一个族群文化的视觉设计应建立在对于这个民族内部信仰崇拜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了解之上。其次,在运用视觉传达设计方法表现少数民族信仰崇拜等文化时,要善于将抽象的精神意念转化成视觉形式,在纷杂的外在视觉表现中抽取最合适的元素传达主题,具体可以通过该民族的图腾、族标等视觉元素进行改造,也可以选用能表达主旨意义的视觉符号以表示。

此外,在充分运用民族民间工艺技术的同时,还需要努力创造有自己特色的新的表现形式与之相结合,在继承前人审美意念的同时进行自我发展,而不是单纯的复制挪用。而那些源于民间的原生视觉表现形式,我们可以保留其中一些较有特色与识别性的部分,替换剩余部分来表达新的涵义与思想,使之焕发新的意寓。

最后,少数民族原生态节日文化视觉表现中经常运用单纯却极有张力的色彩搭配,将这些具有强烈对比与不协调感的配色方法进行提炼,再运用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领域,将会有效的形成具有鲜明地域氛围的设计新风格。

四、结语

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外部世界变得越来越相似,民族在淡化,地区文化也在淡化。然而,任何民族的传统文化,其本身并不能自然地转变成紧跟时代步伐的新的艺术形式。所以,用现代人的眼光和观念解构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资源,转化成新的思想和表现形式,运用新的技术进行新的尝试与创造,才能对一个民族文化身份进行确认,并在多元文化中显现他们独特的自我价值。

篇4

中图分类号:TB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7-0061-01

一、艺术设计与方法

艺术设计与方法,是设计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设计方法论是设计方法的深层次的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讲,设计方法是单独的、经验的、初级的方法。而设计方法论是群体的、理论的、高级的方法,是在方法基础上的提升。

手工业时代,以师傅带徒弟的经验传授,沿袭着言传身教的古老方法,使设计方法的形成具有强烈的经验主义色彩和偶发性实验的特征,对于设计方法的研究往往由于传承的突发性中断和行业、门类的认为阻隔而显得支离破碎且封闭局限。

进入工业化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设计方法的形成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手段,为现代设计的研究和推广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对于设计方法,我们应该认识这样一个原则:科学的设计方法与创造性思维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创造性思维方式,是创造思维最主要、基本和典型的方式。各种各样的创造思维方法是建设性思维规律在创造思维形成过程中的不同条件下的具体表现。每个创造性思维都是自成体系的,但他们的本质属性是一致的,其区别主要是不同创造思维方法各自的可行性不同。实践创造思维方法的应用,实际上是加强创造思维结果的可行性。

二、视觉传达设计创新思维

视觉传达设计包括“符号”与“传达”两个基础概念。就“符号”而言,他是实现信息保存和纪录的工具,同是表达思想情感的物质手段。今天的传达设计不仅注重视觉方面,还加入了声音、感觉等要素,但总的来说,设计师就是信息的发送者,而传达对象则是信息的接受者。

视觉传达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信息传送,有别于直接使用功能为主的产品设计和环境设计。它是依靠视觉符号进行传达,不同于凭借语言进行的抽象概念的传达。视觉传达设计的过程,是设计者将观念和思维转变为视觉符号的进程,而对接收者来说,则是一个反向的过程。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迅速发展,视觉传达设计也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例如传达媒体有印刷、影视向多媒体领域发展;视觉符号形式由平面为主扩大到三维和四维形式;传达方式从单向信息传达向交互式信息传达发展”。在未来的高级的信息社会,视觉传达设计将有巨大的进步,发挥无限的作用。

视觉传达设计是用形态和色彩将具有某种意义的内容表达出来的造型活动,它要依靠图形、文字、符号等媒介来表现。由上可知,视觉传达这种凭借视觉性符号进行的传达,是相对靠语言进行抽象概念传达而言的,其本质是感性的形象表达。无论科技如何进步,视觉传达设计师的首要任务仍将是创造崭新的“视觉形象”,这种突破平庸的与众不同的“新形象”可以是内容上的,也可以是形式上的。创造一切没有独创性和新意的设计作品是很难引人注目的,而设计作品如果没有人关注,则很难在纷繁复杂的视觉信息冲击中被突显出来,达到传达的目标。所以设计只要没有远离对信息的诉求,创新性会极具价值。

篇5

其次,在此平面设计作品中色彩通常也是传达语义的一种重要的要素,就观看效果而言,其传达甚至更优于图形和文字的传达。色彩作为一种部分符号所能引起的意味极大地加强和扩展了整个设计语义的取向和构成。作为平面的设计语言主要构成之一,它丰富的语义内涵和外延通常表现在不同的层面上,即视觉大于美的印象,通过颜色刺激情感和审美。在图形和文字符号的引导下,机体总会通过联想、拟喻、象征等各种方式,自觉不自觉地随着色彩的变化而引起情感的波动。只要有明亮的颜色,眼睛就会被吸引住。

图形语义的形成源自人类对现实世界的不断认识和体验,是对客观世界物象和意义的直观感受与理解,包含着人类认知与体验上丰富深厚的信息内涵,具有重要的语言和文化意义,拥有巨大的应用与研究价值。把图形通过形态、色彩、肌理等传达信息,具有符号性和语义性双重内涵。 符号性担负着指示及识别功能,主要是通过形象的部分或全部视觉信息直接指涉,将信息告诉观者,比如windows界面中的图标,用活页夹来代替成组的文件,用垃圾桶来代替装删除的文件;曲线体现优美,直线更多刚直,圆形圆满、完整,而不同粗细、巧拙的线条又表现出性格、气质完全不同的样貌。再比如,红色在不同的视觉环境里会形成热烈的、激情的、爱的、暴力的等等不同语义变化,这种变化成为设计作品重要的表情和信息导向;而相同形态放置画面中不同位置也会因画面力场分布的差异呈现坠落的不安的或上升的飞扬的不同感觉状态。这些因“形式”差别而造成的微妙语义变化和感受波动,其实这恰是图形符号一种独特的语言价值。

对于图形意义的产生还要借助于精神领域的活动、恰当的表现形式和观者的解读,这决定了图形语言的多义。如:在图形创意过程中,“隐喻”是重要的设计手法,文化内涵、意象、心理感觉、价值取向等更需要通过隐喻来表达。我们根据主题所要表达的内涵,积极主动去理解、认识和把握人们所熟知的普通形象或故事的本质特征,并通过一定的构成原理和表现形式对图形元素进行构建,以此作为图形创造联想的契机,并依赖“隐喻”将深层次的意念凝练成富有个性和艺术美感的形态,以便让大家明确而轻松地接受和理解信息。

图形形态与其语义是相互依存、辩证统一的关系。在设计创作和解读中,如果我们过于陷入纯粹形式的分析和关注,就可能导致削弱或消解作品语义深刻的人文内涵,割裂时间和历史,割裂社会联系和作品环境,忽视符号作为人类文化积淀的丰富信息和内涵。如果把形式混同于语义,因强调形式而弱化内涵,就容易造成我们的艺术教育忽视人文修养和综合素质的培育,造成视觉传播设计中文化和沟通的核心评价标准长期得不到正视和反思,导致漠视受众环境,曲解视觉信息语言和意义

篇6

一、引言

中华民族有着灿烂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广大炎黄子孙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为我国历史文化的智慧结晶,传统文化符号已经逐渐演变成为能够充分反映我国文化特质风貌的重要标志。文化具有民族性和传承性,而视觉传达设计则是建立在文化基础上的平面艺术形式。对传统文化的审美追求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理念,与此同时,现代的视觉传达设计理念也能对传统文化审美产生影响。如何能够更好地将传统文化符号应用并融入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在丰富作品内涵的同时,充分彰显中国特色,发挥传统文化强大的文化整合力是极具研究价值的课题。为此,本文将以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具体的应用价值与策略为研究对象,以期能给视觉传达设计者一些借鉴和启发。

二、传统文化符号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

(一)传统文化符号

通常来讲,凡是能够反映地域风貌、展现地区传统文化特征的符号均可以被称之为传统文化符号。传统文化符号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一方面具有传统文化的特征,另一方面还可以展现独特的地域特色。目前,从来源上,传统文化符号可以大体分为两大体系,即以人与天地为基础的自然之符号和人为化的人造之符号;从题材上,传统文化符号则可以被划分为人物、动物、植物、图腾、宗教符号等类别。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瑰宝,是中华人民在生产劳动与改造世界实践中产生的智慧结晶和文化精华。

(二)现代视觉传达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是指通过图形、文字等视觉形象向接受者传达某种信息的平面艺术设计形式。在这一过程中设计师是信息的发送者,传达对象是信息的接收者。视觉传达设计所覆盖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标志设计等。作为一种创造性活动,视觉传达设计具有审美性特征;由于其在商业领域的广泛应用,视觉传达设计又兼具经济性特征;当前,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视觉传达设计又具有个性化与民族化特征。

(三)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对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

包含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传统文化符号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在现代设计中巧妙融入传统文化符号,向世界全面展示中国魅力与特色,才能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认识中国;中国传统文化也是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成长发展的土壤。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尤其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只有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向世界呈现自己独特的文化视角,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才能具有成长发展的动力。因此,只有深入研究传统文化及其背后所隐藏的深厚意蕴,并着力探究传统文化符号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融合点,才能创造出独具生命力的现代视觉传达设计。

三、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

(一)传统吉祥图案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

具有民族特色与鲜明地域特征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过不断的沉积与凝练逐步形成各种具有典型文化内涵的图形与纹饰。这其中尤其具有代表性的是各种吉祥图案。这些吉祥图案最早起源于部落图腾,处于恶劣环境中的人们在面对各种灾难和疾病的威胁时,便将对于平安幸福的渴望和向往寄托于图腾之上。当深入人心的传统吉祥图案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发生碰撞之时,奇妙的化学反应就此产生。例如,在传统文化中,牡丹是富贵、繁荣的象征;红色和祥云具有喜庆、吉祥之意;莲花代表“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之气;竹则具有“凌惊风,茂寒乡,籍坚冰,负雪霜”的尊严与不屈风骨;龙是炎黄子孙的象征;月圆是团圆的象征……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根据设计主题,充分借鉴传统吉祥图案,并在原有基础上加以改造和创新,可以极大提升作品的意蕴及内涵。

(二)书法、篆刻艺术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

篆刻与书法是中国所独有的艺术门类,成为最具标志性的民族符号,具有十分深刻的历史内涵和艺术价值。印代表权利,更是责任的象征,既是郑重的约定,更是对诚信的承诺。书法则以其独具动感与力量的线条和笔墨,向世人传达深远的意境。当他们被应用到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时,极大地丰富了视觉传达设计的视觉语言,传递着中国古老艺术的魅力。2008年北京举办了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在会标“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书法与篆刻两种古老艺术得到了极致的发挥。其中,印章作为标志的主体图案,寓意着有数千年诚信传统的华夏古国对于世界的庄严承诺;字体则选择了书法这一艺术形式,将“京”字变化成为舞动的人形,潇洒飘逸,充满着张力;色彩上选择了极具喜庆吉祥意味的中国红,并且这也是国旗的颜色。这一设计集汉字、篆刻、书法于一体传递着深刻而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彰显着中国精神、中国气派和中国神韵。

(三)中国瓷器艺术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

瓷器是中国古代人民的伟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杰出贡献。其优美的器形和精湛的技艺体现中国古人在科学技术领域的伟大成就以及对美的不懈追求。中国瓷器,从隋唐时期便开始向外域流传,宋、元、明、清各代,瓷器都作为重要商品走向世界,为中国赢得了“瓷国”的美誉,完美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面貌。当传统的陶瓷艺术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融合时,极致的美便就此产生。同样是在北京奥运会上,颁奖礼服设计的灵感来源于中国陶瓷艺术中最为经典和最具代表性的青花瓷。青花造型淡雅但色彩强烈,极具民族风情和东方意蕴,青花瓷礼服极好地体现了东方女性的柔美身姿和淡雅气质,为中国赢得了世界的赞誉和掌声。

(四)中国传统色彩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

色彩是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文明的重要表现。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探究传统色彩符号的应用与融合,一方面可以橄执的视觉传达设计增加表现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为传统色彩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中国古人对色彩的解读带有极强的人文主义特征。古人用阴阳五行来解释万事万物,其中的青、赤、白、黑、黄所构成的五方正色则成为吉祥的象征,是传统艺术用色的基本准则和华夏审美的最高标准。五色同时与图腾化神o相合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中央黄色,与人格化神o相合即东方青帝、西方白帝、南方赤帝、北方玄帝、中央黄帝,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和民族特征。中国国旗和国徽的设计在色彩上就采用了传统的大红色和金黄色,并合理相间,互为衬托,完美地表现出中国瑰丽的色彩和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特征,成为传统色彩在视觉传达设计应用中的典范。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无时无刻不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将传统文化合理地融入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能够带来创新的理念和灵感。但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这一融合并不是简单的重复、照搬,而是创造性的改造和借鉴,其本质还应是以设计为主体。同时,还应对传统文化符号的象征意义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考虑,才能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同时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与世界性的视觉设计语言相融合,共同引导现代设计艺术的潮流,中国的现代视觉传达设计艺术才能以新的姿态和文化意义在国际设计舞台上彰显中国风采。

篇7

产品符号可以理解为一个物质形式或产品的外在表述特征,依据特定的原则而构成,其表现主要指能对人们产生刺激的视觉、触觉直至听觉形象,是由产品的形态、结构、色彩、肌理、装饰、界面、声音甚至是情境等要素构成的。可以是静态,也可以是动态,是一种存在的特种和认知的表达面。

2.产品符号的意义

每个符号都有代表的心理表象和特定意义,也就是指表现出来的内容及其在符号系统中的作用。产品符号意义一般可以认为是人们对产品实体的理解内容,是人们接受上述刺激后形成的心理概念及印象,即产品的语意(价值)。对它的把握,可以是直觉的,也可以是经验或思考的结果,可引起共鸣、情感的激发或行为的反应。

3.产品符号的解释

包括产品符号的制造者(设计师)和接受者(使用者)。这两者必须就产品符号有大致相同的认识,否则两者之间就无法建立沟通的关系。对产品符号的解释性也是通过设计师和使用者在各自编码中产生的意义所决定的。因此,产品符号的制造者方面对符号的解释如果不能为使用者理解接受,那么这种产品符号就是无效的。

二、产品符号的要素构成

产品符号是一个符号要素构成的系统,是形态、色彩、材质等要素经由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围绕特定的意义结构组合而成,而这些产品的要素,本身也具有特定的符号性意义和研究价值。

1.形态

形态是产品中最具视觉传达力的要素之一,也是产品信息的重要载体。产品形态虽然是审美的创造,丰富多样,但是它们首先都是为了表达产品的功能或其他概念,是一种“特有视觉形式”。因此现代产品或建筑的形态丰富而独特,都是功能、结构、技术、美感等在抽象形态的集中表现。形态作为产品功能的合理存在,并非一种功能只有一种形态对应,如同轿车,同样是代步工具,但是形态却多样。产品的形态也是艺术符号的创造,它在一般美学的特征基础上结合了设计师的艺术趣味和审美理解,从而创造出独特的意义价值。对于具体产品而言,具有相同特征的形态,带给人的感受往往是类似的;而同类产品的不同形态,也会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形态的比例关系、运动变化的节奏、制作手段的变化、抽象与具象程度的不同等,都会使人在视觉整体上产生不同的意象和情绪的体验,例如柔和的或阳刚的感觉。形态不仅具有土相性,也具有指示性和象征性意义。产品符号形态也是受人的愿望和行为控制而形成的人为形态,因此其形态价值并不在于它的自然质料,而是它的形式性,即用它来显示传达各种意义。此外,还应注意到,每个形态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都有特定的象征意义,通过某种形态常使人产生历史或文化的概念。这种意义概念是建立在特定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约定的关系上的。探讨这些形态的语意,会发现它们背后的广泛的文化内涵。

2.色彩

色彩是产品要素中视觉感受方面最为感性的,变化丰富且感染力强。色彩不仅能够理性地传达某种信息,更重要的是其以特有的魅力激发起人们的情感反应,达到影响人、感染人和使人容易接受的目的。阿恩汤姆在说到色彩时有这样一段论述:“说到表情的作用。色彩却又胜过一筹,那落日的余晖以及地中海的碧蓝色彩所传达的表情,恐怕是任何确定的形状都望尘莫及的。”由于不同的色彩会使人产生不同的刺激效应,引起不同的视觉经验和心理感觉,并带动不同的情感联想,进而左右人的情感。人们共同的生活体验,带动产生了一些共同的色彩情感。此外,色彩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成为特定的文化象征。产品的色彩通常也成为产生联想、表达功能、传达语意的符号要素,或具有直接的功能指示性,或以色彩结合形态对功能进行暗示,或以色彩制约和诱导使用行为。通过特定的设计色彩,可以表现产品的属性(例如消费电子或机械设备等);建立与环境的关系,突出或融入;与产品的品牌形象建立一致的联系;还可以成为纵横系列中的产品群标示并体现企业的品质。色彩作为一种视觉符号,也是一种文化符号,它的选择和使用反映了使用主体———人的精神和情感,并折射出地域性、民族性、文化性、历史性等特定的社会内容。这使得产品中的色彩符号同样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历史的意义,体现象征特性。此外,色彩符号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意义表达还必须注意到其流行的特性。色彩符号的流行性被认为是“最具心理学特征的时尚表象”,代表了时代的潮流和要求色彩变化的渴望,极大且极快改变了大家对产品色彩的传统认知和喜好,它更多代表了一种选择,一种趋势,一种走向。

三、产品符号的设计传达模式

产品符号真正的设计过程不可能是一次性单向传达就完全完成的,而是要经过设计师和用户之间多次的反馈和调整,最后才会达到一致的效果。由于产品设计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如果不从传播的整个过程来进行了解,仅仅从以往设计师的部分角度来研究如何进行设计编码的过程,则会备受局限,不利于真正了解产品造型语义有效传播的本质。例如很多后现代设计引发的过度形式化,也正是由于设计师对于用户的解码缺乏深刻的理解。因此,用户的反馈是设计的重要一环,设计后期的原型和修改即是使设计取得最佳效果必不可少的环节和方法。产品符号的语境极大地影响了符号的设计和传达效果。如今产品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设计变得更大了,产品设计所关注的视野已经远远超过了产品基本的视觉造型美学或传统的功能使用:一方面设计产品周围环境、市场、生活方式、社会文化等因素,这些关联性因素的介入影响到设计师的思维和用户的接受和评价;另一方面,由于智能产品的大量出现,以屏幕为主的虚拟操作已经成为主要操作行为模式,在极小的视觉空间中改变了传统的可用性和易用性原则。

四、装饰的视觉传达

造型是一种物质性的介体,而装饰是附于结构与造型之外的表征性符号。与造型相比,装饰则具有更强烈的表意性。以图案和色彩为例,中国传统器物和建筑在装饰图案和色彩上的表意性最为强烈。装饰受到现代设计近四五十年的打压后,又再度活跃起来。而在后现代多元审美观下,这种装饰,并非为了装饰而装饰,往往通过图像性符号的有意识提炼、加工、变形或重新组合等,来实现对文化性、民族风格、传统工艺和时尚性的较好联想和表达。装饰的手法,并非只停留于表面的装饰,它往往可以通过装饰构件、装饰图案、雕刻、色彩等多种途径来实现和隐喻。而装饰的来源也较为广泛,来自传统文化、历史典故、卡通或神话故事、社会时尚等。因而可以表达各种丰富的意义,在重视视觉图像和重情感或消费心理的今天,在现代简洁风格的消费电子产品设计上尤为多用。日常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具有意义的产品符号或图形,其中也蕴含着人们的情感体验、生活意义。这些符号以平面装饰的方法进行符号的表达,无疑自然传达出一种生活的感觉,或一种熟悉的使用习惯,或一种久违的情景。五、界面符号的构建界面是最后形成的产品符号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视觉构建涉及产品功能意义的认知并影响具体的操作,影响产品整体的意义以及产品符号的效果,对于当代数字产品而言,更是设计的关键。对于界面符号的形成,原先只是从操作实践出发的可用性和美学的感知,从德国的乌尔姆设计学院开始将美学、造型开发、符号学等知识应用于设计,在造型开发上进一步融合了心理学、符号学、文化研究等理论知识。乌尔姆设计学院相当重视界面指示(标志)功能与符号构建的研究,并指出对界面沟通指示功能始终是设计的重点。与产品造型主要传达形象识别、情感等意义不同的是,界面的符号主要表达实用的功能。因此,这种符号构建的方向必须是使产品的技术功能在视觉上得到正确、恰当的表现,解释其如何进行处理和操作,告诉用户如何去使用产品。在界面符号中,硬件界面符号和软件界面符号具有相同的特点,即可感知性、可理解性、艺术性、效率、体验性。其中可用性设计中的认知是关键。

1.可感知性

即界面的内容易于察觉,包括产品硬体上涉及功能操作的部分应突出、易于发现,确保界面符号作为前景信息与所在背景或者背景图像画面相分离。要实现“可感知性”最终的就是要充分考虑单一感官的对比或多感官途径的互补。一般的界面主要通过视觉层面的对比加以凸显,而多感官的加入,例如材质的不同感触、光感、振动、声音等与符号视觉的结合与协动,也将减轻单一通道认知的符合,提高用户对界面符号的信息感知能力。

2.可理解性

即界面符号的内容和意义必须可认知、可理解、“直观”。具体指界面符号的内容要被正确地解读,以及相关控件能以可预期的方式作出协同反应。可理解性对于最后的界面实现至关重要,涉及可用性的评价,以往设计师多基于艺术美学,从传统平面设计或广告设计的经验来进行设计,追求视觉美感醒目或夸张效果,而忽视了不管何种界面符号,它们的重点都是“功能性”。例如对于一些手机上网功能符号,尽管图标效果新颖,但要理解如何真正实现此功能却不容易,因违背了“可理解性”而使得这个符号没有价值。

3.效率

即“容易使用”,用户在理解符号及流程的基础上正确实现预期功能与所投入的资源(时间、精力等)的比例。界面符号的认知不仅包括单个符号意义的认知,而且还包括符号系统性的认知,某些具体功能的操作必须经过建立在过程性和顺序性认知基础之上的一系列符号认知理解,虽然没有可用性设计理论的相关性和适用性强,但实际上符号学认知理论与使用的效率密切相关。

4.艺术性

即界面的整体美感。界面符号是产品符号整体表现的一部分,因此它必须配合产品整体的艺术表现。界面符号同样需要注意美感和协调性,这对于用户的认知兴趣和界面吸引力的营造都是必需的。加入创造性元素的界面符号,有时还会成为产品符号的亮点。

篇8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在20世纪以后,科学技术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艺术设计也将科学不断地融入进去,从而使得艺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越来越优秀与成熟。很多设计师将自己的思想和设计理念用科学技术表达出来,都取得了非常成功的效果,就出现了新材料、新技术所形成的视觉世界,它是艺术与科学的相结合,并且得到了人们的共识。艺术设计不是个性宣扬的艺术创作,不是说教的科学图解,忽视和过分地看重设计会造成不尊重受众的现象。我们都应该负起与文明社会同步的责任,尤其是艺术设计者,更要在自己的艺术设计中加入社会的需求,来传达社会文明的价值理念。艺术上所倡导的人性化设计、绿色环保概念设计、伦理道德责任设计,全部都加强了设计自身的价值,并将艺术设计赋予了人类文明的责任。

工具理性应用在视觉传达设计里有很多的方法,例如:利用图表进行信息设计的方法、对系统进行统一设计的方法、用符号进行设计的方法、网格和模数的设计方法、设计构成主义的方法等。为消费者提供展示信息、组织、选择的工作就是信息设计,它既有改变频率的信息设计,移动某种事物的方向,又有特殊实际用途的信息设计。现在使用了很多图表设计,并借助信息符号化和科学技术的支持来传达现代社会视觉设计。信息图表设计的种类有很多,如:三维立体截面展示设计、网页设计、多媒体控制显示器截面设计等交互屏幕信息的设计;电子控制面板设计、驾驶舱内控制界面设计等输入控制信息设计;制作程序、安装说明图、结构和运动演示图、医学图表、统计表、流程图、操作说明等信息传达设计;电子导航系统设计、道路交通指示系统导游信息的标识系统、科普推广设计等现代设计。信息图表设计的标准是要高效生动、准确、清晰地将复杂的意念和构想传达出来。伯丁认为,传达的内容一定要符合现实意义:科学、运动、时间和空间都要有现实感、质感、色彩和光要和现实接近等。伯丁还认为,将科学方法应用到艺术设计里,它的价值十分的强大。所以,信息图表设计能将科学的知识表达得更为清晰和易懂。

将杂乱无章的环境用有秩序的设计调整为统一的互相关联的整体,这就是系统设计,社会责任感、功能主义以及理性主义是它的核心。在很多世纪中用来识别的就有视觉记号。中世纪时,管理贸易就已经使用专卖标记,商人或贸易者都有自己的印记或商标。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视觉商标和识别加大了重要性和价值性,但是统一识别系统的设计要比标识和商标的用途更大,应用也更为更广。进行设计时统一规划要传达的信息,形成机构形象,也达到可识别的目的。统一识别对结构主义理念和逻辑方法有严格的要求,因此要有一套针对性的使用条件,原则和设计规范。设计方法的理性化对品牌概念和企业形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统一识别系统的严谨、规划的管理在商业活动中同样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语言中存在着很多的符号,也有很多的学者对此做过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它变成了一种理解视觉世界的方法。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会使用到符号,我们的认知过程也与符号有关系,人类的语言和思维也需要符号的指引,符号的演变和组织同时构成了思维的认知。信息的传达也是通过符号实现的,它是一种媒介,实现了人类的信息交流和存储。经过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变化使得符号也随之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慢慢地形成它自有的标准化,帮助人类解决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视觉传达设计里符号有着不同的意义,大众在进行消费生活时,设计师可以通过符号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意愿,这也是一种最为有效的沟通工具。消费者是通过想象、联想和直觉来获取符号含义的,而设计者是进行编码的,因此使用的符号要让消费者理解和接受。

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可以用和谐、准确的模数系统进行处理,它包括普通版面组织和网格设计系统。设计师可以用两种方法将形式变成和谐美感,一是创作时所使用的是人类自然本能的比例感,二是将建筑师、艺术设计师、数学家在设计过程中的系统原则应用到一起进行创作。很多设计师在设计问题上都使用直觉的比例进行设计,而最终的评估设计质量和空间恰当地划分由比例的规则做决定,这也是对设计作品质量的判定。网格设计在不断地发展,它不是由某一个人所发明和研究出来的,它有具体的实验基地。很多设计师灵活而巧妙地应用了风格设计方法,让普通的观看者都可以看出模数系统与机械形式有着关联性。近几年新发展的分形几何学与模数系统相似,这种新的设计方法在研究对象上有很大的区别。这种设计方法的理念形成了现代非线性科学的基础概念。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图形结构也有不规则的图像出现,这就是在设计里面要创新和研究的价值。

构成主义觉得艺术的功能是面、线、点这是一种抽象的表现造型,这是内心的一种抽象想法,不是客观世界所表现出来的。这种语言的抽象形式有内在的秩序和结构,产生的美感情绪是事件传达的秩序和作品的秩序结构的统一。康定斯基是构成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在视觉传达设 计中他对人类心理的研究、分析与精密的反应,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视觉元素包括肌理、形状、文字、比例、色彩,视觉传设计是借用了这些而形成了视觉语言,从而达到信息的影响和传达的效果。让·皮亚杰是瑞士最著名的心理学家,他认为这样的结构有它的特点存在,就是功能的转换和整体性。各元素有着有机的联系,这在整体结构中的表现就是整体性,这种性质都是不同的,结构里也有着秩序、法则、规律之间的构成的功能转换。又因词汇与语法之间的含义不相同,从而就有了各种各样的语句,并且组成了语言,语言是人类交流的沟通工具,这是因为“语法”和“词汇”的秩序、法则和规律的关联性而形成了有价值的语言艺术。构成主义作品影响到我们的就是传达和表露出来的消息及思想,用以传达思想和表露情感的方法就是形式和形式之间所存在的关系。这种有工具性的设计是人类对艺术的解读与了解,并形成了新的视觉风格。

工具理性的发展越来越成功,价值理性也在走向成熟,这种设计理念有对道德伦理方面的设计、绿色设计和人性化的设计等。人们希望将人的精神寄托到设计里,得到慰藉,绿色设计和人性化的设计是当今设计的主题。人性化的设计就是以人为本,刺激性的消费造成了生态失衡,资源被破坏了,能源也浪费掉了。所以,要对绿色设计和人性化的设计重点进行研究,这种设计方法的重点就是与环境有关系,以人为本,资源合理充分的利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人们对消费的观念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刺激消费从很多方面在绿色设计和人性化的原则之间都保持着不变的现象。如果只是一味地将个人的利益放在前面就会影响设计的完善和发展,同样社会也会受到影响。因此,现代社会中绿色设计和人性化设计有着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所以很多国家就出台了很多规范视觉传达设计活动的措施。绿色设计也可以说是环境设计和生态设计等,不同的叫法,内容和含义是一样的,基本的概念就是:在产品设计里表达出预防污染环境的问题,设计的出发点和目标就是为了环境更好,减轻环境的污染。生态设计相比于绿色设计,更在乎自然环境系统里包括人类在内的个体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艺术设计的最高要求。

除绿色和人性化的设计之外,道德伦理的设计理性也是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价值体现,更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多商家为了得到更高的利润刺激消费所使用的不道德手段,使得伦理道德设计成为社会的责任,视觉传达设计者对消费者对委托人都有相应的责任所在。消费者受设计者的影响和引导其生活方式和消费行动,使得社会价值得到满足。社会发展过程中,视觉传达设计的力量是有限的,社会的问题不能单靠设计者来解决,也不能为大众如何行动和思考做出明确的指引,将视觉设计者的影响力过分的扩大,将建构者的身份强加到设计者身上这是不现实的表现。过分的忽视或看重视觉传达设计,这是不尊重消费者的行为,但是对它所产生的潜在和显性影响力的忽视都是不正确的选择。互动运动的相互促进,需要价值理性的方法和思想进行指导。这种价值理性的内容是要可持续发展的,从而达到视觉传达设计的要求和效果。

现代设计历史里理性概念的视觉传达设计,因生活方式、文化背景的不同,从而使理性模式不同。科学理性随着社会文化的理性概念的深入和外延,艺术生活与精神追求再不断地融合,日益加大的全球性商业竞争,使得理性设计逐渐应用到生态环境学研究、价值哲学以及思想追求和人文精神的领域里;将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进行结合,这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性,这样的发展也是合理健康的发展过程,也体现了设计者的社会责任和职业德道,创造力的挑战和开掘设计智慧的开拓。理性价值在视觉传达设计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对其领域的设计具有借鉴和参考的重要性。视觉传达设计中的方法和观念是在不停发生着变化被总结和变化的积累过程。人类最高的理性是它追求的目标,视觉传达设计的整个过程都是永无止境的过程,它的内容更在充满意义和价值的发展中不断变化、不断充实。视觉传达设计的理性求索过程要完全实现有着很多的困难,在职业态度上设计者过于片面的追求效益、忽视质量、急功近利,在消费者方面也受到了制约,在需求层次上也有阶段性,这些都是视觉传达设计的使命和发展趋势。理性价值在视觉传达设计上将会成为非常重要的步骤。

参考文献:

[1] 刘立维:《论包装平面汉字造型的视觉传达设计艺术》,《艺海》,2011年第1期。

[2] 尚晓明:《信息时代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的新语境》,《包装工程》,2009年第11期。

篇9

一、书法海报的表现和要素

(一)、造型层面

(1)形态与留白

作为一种平面艺术,书法的表现中大多以非几何的抽象形态展示。在现代设计中书法表现大部分是以毛笔反映出的自由抽象形态。这是与现代主意的代表形的几何学抽象形态正相反的概念。一般来说抽象被解释为形态的变形。留白因作者的意图可以分为“自然留白”与“意图性留白”。留白的功能是一种连接素材形与形的无声力量,具有将素材以任何形式布局来强调其视觉性,从而帮助观者理解海报的内容。

(2)版式

在设计上以视觉传达为目的并考虑造型美,将素材的构成有效的排列出来,被称之为版式。基本来说需要充分考虑注目型,可读性,明快性,创造性等,并且还要求能够产生新空间的综合性构成和组合。在组合上,具有各构成要素的独立性作用和整体上统一的秩序感布局,又能够考虑到符合其目的的视觉效果。

(3)比例

比例就如对比一样是将书法的视觉阶级构造现实化的重要要素。在书法上的比例指的是充分考虑各要素或要素集团之间的大小,使之能够有层次感。

(4)色彩

颜色是一种可以直接影响我们情绪、思想、心理状态、行为以及健康的视觉语言。一般来说视觉传达主要使用的是色彩及形态等视觉语言手段,色彩与其说是伦理性的理解意义内容,不如说在直觉认识上发挥着巨大作用。色彩不仅是视觉性的传达,也是刺激我们最深刻感情的感性语言。色彩作用在无意识的内部,产生的感觉会马上转移至意识而产生反应。色彩的暗示力量占据着信息传达巨大的比重,如果错误的应用会因为色彩微妙的差异带来与初衷不同的结果,因此选择的色彩必须符合海报设计的内容所要传达的目的与意义。

(二)、内容层面

(1)可读性

可读性是一种是否能够轻松理解所传达内容的问题,因选择恰当的词语、字间行间的调节等而被左右。可读性是能否轻松解读某些个别文字形态的问题,字体的设计,大小,组合等被左右。这样的要素在广告,编辑设计等利用活版印刷的视觉设计领域,被应用于诱导读者视线停留在需要的信息上。可读性跟单纯性相一致,从而要符合不同阶层的喜好。对于书法海报,可读性需要作为作品的文字被表现出来,应当让大众阅读时被看成图像。

(2)注目性

在布局上为了强调某种特定的图像或要素需要比其他要素更具注目性。通过对比钢笔书法因机器而产生的机械化缺少了人性的感性情感及书法的自然性。另外在说明性表现上,画面上书法具有注目性的原因就像书艺笔法一样,书法表现是用一条线或一次的表现,通过轻快的速度感与单纯的形态等,相对与具体形态或描述性性格的图形更快的集中视线,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另外,书法表现减少了几何学表现给人的僵硬感与紧张感,同时与人类自然的根本情绪相呼应,可以期待其表现效果的意义。

(3)差异化

作家创造出了各种表现方式不同的作品。因此为区别于其他作品,需要对差异化的创造具有格外的意义。与精巧化且僵硬的活字体相比书法更为单纯而自然。书法的表现的形式更能够使作品与其他作品区分开来形成差异化,并带来视觉上的瞩目效果。书法的表现可以是为塑造作者的个性与某种印象而自然地呈现出来,也可以是展现作者个性的一面。书法的表现形式形成了作者与作者之间的差异化,在强调独特艺术的单一性商业里,书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布局层面的表现技法上书法可以结合僵硬感的几何学素材相结合,使其自然而柔和从而产生视觉上的协调感,这也是书法作为表现要素具有充分的价值和意义的所在。

(4)表现的合理性

在书写文化上西方和东方有很大的文化差异。除西方是硬笔文化东方是软笔文化这一差别外东西方的造型感也不同。比起硬笔,毛笔在感情上更具丰富的表现功能,书法表现会比其他表现更加人性化、感性化,差异化。缺点是其便携性及需要一个准备过程。在现代平面设计中书法表现作为一种重要的造型要素,其功能在于符合我们情绪和美感的美学价值。另外,在设计上的差异化和注目性层面也具有很高的价值。

二、结论

二十一世纪将依靠数字化的信息‘传播技术’视为信息化社会的唯一核心是非常危险的,信息的‘传播表现’仍然是我们当前更关心的事情。书法的根本属性虽然没有变化,但是随着时代与文化的变迁以及环境的变化,表现的多样形态占据着自己的地位。书法作为语言交流,首先需要对言语性的形态表现进行更充实的技法研究。其次需要强调作者的个性以及正确的传达图像。第三,需要更加忠实于书法的本质意义。从观者的角度以更加深刻的表现形式来改变对文字的理解。第四,为了达到视觉效果,需要对书法的种类、字体、工具、尺寸、版式、色彩等层面的项目进行更多尝试。第五,需要以传达内容的本质问题为前提来表现,并且对书法特有的特性持续不断的关注和尝试进行艺术研究。想要在数字图像的洪流中创造出具感性又忠实的书法海报,需要寻找独创且全新的表现方法。

作者简介:金千(1986――),男,吉林延边人 主要从事艺术设计研究。

参考文献:

[1]Michael Beaumont 《Typography

& Color》,1993

[2]Philip B Meggs, 《图形设计史》,月刊设计出版社, 1985

[3]金红莲, 《文字设计》,美真出版社,1995

[4]李在国,《设计美学》,青州大学出版社,2000

[5]Rudolf-Arnhime ,《Art and Visual Peroeption》,1981

[6]伊达千代、内藤孝彦,《文字设计的原理》,中信出版社,2013

[7]朱里,《什么是文字设计》,中国青年出版设计,2007

篇10

视觉是人的主要感知觉,据研究表明,通过视觉输入人脑中的信息占人脑处理信息的70%以上。随着社会信息的不断丰富和发展,视觉信息的内容与表现形式也得到了丰富和发展。视觉传达包括视觉信息的制作、视觉信息的表现和传达。它得益于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对各类视觉信息需求扩张,视觉传达在理论发展和实践发展上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从我国社会的整体水平上看,我国的视觉传达水平不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甚至在面对泰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在视觉传达方面的创新创意也有所差距。因为视觉传达作品涉及到各类教育、广告、宣传等方面,为了保证宣传的话语权和巨大的经济市场,我国视觉传达专业需要通过教育改革,以期更好地培养优秀的人才、更好地发展中华文化,满足国家面对国际社会竞争的需要。

目前我国视觉传达专业的相关内容中,最为突出的是广告设计。通过公益V告对国家的政策、思想进行讲解,对不文明、不道德的现象进行谴责,对法制进行宣传,可以提高社会的整体文化素质水平。通过商业广告对产品进行宣传,可以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告设计在国家改革开放后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从面对的发展任务上看,还存在着吸引力较低,消耗资源较多,宣传效果不足等缺点。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家网络建设的不断发展,各类新式的平台层出不穷,在巨大的市场推动下,我国视觉传达方面的工作总量在不断地提升,但是相对地能够以经典称著的作品却较少,这反映了视觉传达在市场方面的落后。培养优秀的视觉传达人才,不断地提高现阶段的视觉传达水平成为新的目标。总结当前在视觉传达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就具有了重要的意义。

一、?视觉传达在理论基础上存在的不足及对策研究

传统的视觉传达技术多以纸张为载体,以静态的图片、文字为主要宣传材料,通过颜色、形状、质地等图形或者文字的组合与变化来实现宣传效果的内容,一旦定型就难以更改,且更换内容费时费力周期长。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出现,视觉信息的载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视觉传达的信息种类与形式得到了增加。同时在新载体的支持下,与视空间有关的信息,比如:速度、位置、方向等;与语音有关的信息,比如:语音、语调、背景音等,均可以进行有效的交流。在这种发展状态下,传统视觉传达的理论渐渐无法解决新媒体下视觉的传递遇到的新问题,呈现出落后于时代需求的现象,因此需要加强动态视觉信息制作与信息传递的视觉传达理论研究。此外,在信息技术时代下,视觉信息的受众已经由以往的单纯接受信息向提供信息的方向发展,视觉媒体也开始向交互式方向发展,而当前的视觉传达对此的相关理论极为缺乏[1]。

针对视觉传达的理论不足问题,需要加强对动态视觉的研究,做到以动促静,动静结合,以意为先,形意结合。传统的视觉传达理论对静态信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只是对随着新媒体技术出现的动态视觉无法进行有效的解释和指导。这需要视觉传达研究者对动态视觉进行信息表现、信息传递等方面的研究,完善视觉传递的动态理论。在动态理论形成体系之后,通过理论的指导要能够做到视觉传递的静态和动态相结合,自由设计与把握。但是,无论静态还动态只是视觉信息的表现形式,视觉传递的核心是意义的传达,没有意义作为核心,所有的视觉表现形式就没有任何价值。对于意义传达,不同的意义内容其适应的形式也往往不同,不可同一而论。具体的形式确定还需要结合受众的信息,如年龄、文化、地域等,通过不断地调整形式表现的细节实现意义和形式的有机结合。而当前,在图片加工过程中,单纯地追求美感,采用过度的美化手法,片面追求渲染而忽略内容与表现的有机结合是错误的发展方向。同样,仅仅重视内容,忽略表现,无法引起受众兴趣与注意也是错误的发展方向。采用有效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做到简约而不简单,绚丽而不花哨,需要一定的美学基础。

二、作品的抽象和创新水平不足及对策研究

当代的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的极大丰富使人很容易得到自己所需求的信息,但是,随之而来的信息污染也降低了人们获得有效信息的效率,这就造成了人们对信息的厌倦,对视觉传递设计以及内涵的更高要求。而目前视觉传递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作品缺乏吸引力,原因有多个,首先是社会需求的不断提高与创作时间有限的矛盾。当前的信息社会以效率为先,为保证创作和制作的作品数量,作者往往在极短的时间内要求被创作多篇作品,为达到数量,作者在制作时往往按照流程进行,造成了作品缺乏创新性。其次是视觉传递创作的高昂代价与作品价值无法对位的矛盾。以往视觉传递的作品是手工制造,载体成本高昂,价格自然高,作者可以得到丰厚的回报继续进行创造。现在视觉传递可以依靠计算机辅助制造,载体成本较低,作品的主要价值在于创作性。而优秀的作品在信息化的时代极其容易被模仿甚至盗版,导致创意极容易失效,这就使作者面对巨额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却无法得到正常的回报。第三,创新与抽象水平要求不断提高与知识学习能力有限的矛盾。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交流方式的不断进步,社会对视觉传递的创新和抽象水平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促使制作者不断地从新的思路、新角度出发进行创新,而稳定创新除灵感外,必须不断地丰富自身的知识,增加知识的种类。随着对创新和抽象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稳定创作需要在理性思维指导下,需要更多的知识。而知识增长的幅度和程度是由时间、个人天赋等决定,需要较大的时间、精力投入,在要求的增长超过知识的增长时,矛盾就产生了[2]。

解决抽象和创新能力不足问题的主要方法有两个:首先,可以从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着手,通过提高学习效率,调整学习的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能力提高。采用这种方式对教育资源的要求较高,时间消耗相对较长。其次,可以通过组成工作小组,充分发挥不同组员之间的知识,通过讨论不断地完善和整合思路从而解决问题。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使各人员专攻某一方面的知识,节约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并且小组合作可以通过不同的人员组合实现对不同任务的解决,这是现如今一个非常适合社会发展的高效模式。

三、作品的接受性不足,缺乏对受众的考虑及相应对策研究

作者要提高视觉传达的作品品质,除创新创意外,还需要具备有效的表达方式。如果一个作品,作者的抽象表现为受众所不能接受,那么无论在理论方面有多么先进,专家评价有多高,其艺术价值均无实际意义。我国视觉传达作品在设计时,作者的主观意向决定了作品的风格和表现形式。作者的这些意向是否能够为受众所接受,是否符合社会的需求,需要作者自身进行取舍和判断。如果作者缺乏判嗍苤诮邮苣芰Φ木验,缺乏相对应的信息交流渠道,就造成作品设计出来后才发现存在较多问题的局面。我国视觉传达作品的品质不高,重要原因在于作者缺乏实践经验,导致作品过于理想化,脱离受众接受范围。这种不足表现在进行制作、专家评定、甚至委托方评定时,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投入市场反馈后,效果相当不理想。除了作者实践经验缺乏造成这种现象外,对作品的评价方式和效率不足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缺乏客观、准确、科学、系统地作品评价方式,导致作者无法得到有效的信息反馈,从而无法进行改进。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改变视觉传达工作者的工作模式,做到边做边查,查做结合。在进行作品创作时,需要按阶段进行,在每个阶段寻找一定数量的受众进行调查,每个调查确定在该阶段是否存在的问题以及哪里存在问题。在调查时,要注意受众的客户体验,让其能够准确反馈自身的感受,总结受众感受中的共性,进而不断地改进作品。在改进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受众感受与作者设想相冲突的情景,此时就需要作者进行客观的判断和取舍。

视觉传达的制作与品质提升,需要从理论到实践多个方面的改进才能取得成功。在改进过程中,社会的需求和受众的感受是衡量改进成功与否的第一标准。为取得更佳的改进效果,应当有效利用多门学科知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多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