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园林案例模板(10篇)

时间:2024-01-25 15:49:1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景观园林案例,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景观园林案例

篇1

Abstract: the "low carbon" in today's world is the main melody of low carbon garden design concept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low energy consumption, the botanical garden construction high carbon sink low carbon landscape design principles, and combined with a landscape garden engineering examples, in view of the landscape design key points of the related analysis, mainly from the construction, materials, plant and water resources is proposed as low carbon landscape construction measures.

Key words: 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low carbon concept

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低碳园林景观设计原则

1.1 降低景观园林能源消耗

近年来,景观园林能耗主要是电能,而我国电能主要靠煤炭的燃烧。煤炭使用率越高,CO₂排放量越高。在园林建设中,同样需要消耗大量电能。在美国,每天平均温度升高0.6℃,用电量将增加2%,所以随着电量的增加必然导致更多的CO₂排放。而低碳园林的建设就是要考虑如何减少这部分CO₂的排放。将园林中常用的25W白炽灯更换为5W的节能灯,可减少近80%的直接能耗。因此,作为园林设计工作者,应尽可能降低园林中电能消耗,提高其使用效率。

1.2选择低碳型园林材料

园林材料既包括铺装、玻璃、陶瓷等硬质材料,也包括木材、花卉等软质材料。这此材料需经高温、煅烧等过程才能形成,从而产生了大量CO₂,而低碳型碳材料成本少、耐用性高、可重复使用。日本十胜川千禧森林园的设计巧妙采用了“减法”原则,充分运用了当地的景观材料,并对其进行循环再利用,减少了大量碳排放。营造低碳园林,应对当地乡土材料进行合理利用,尽量采用低碳型园林材料,而减少对新型、人工、高碳型材料的使用,这样不仅减少大量运输而产生的CO₂排放量,也可充分体现出历史地域特色,且适应性强、成本低、便于使用。

1.3 选择固碳释氧力强的乡土植物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₂,将其转化为有机碳存储在体内和土壤中,并将O₂释放到空气中,这一系列生命活动就是固碳释氧——现代园林对“低碳”实施的最直接贡献,因此应充分发挥园林植物的这一功能。然而,不同的园林植物具有不同固碳释氧能力,如榆叶梅的固碳量和释氧量分别为红枫的十几倍。且乡土植物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性,后期维护可减少大量能源投入,因此营造低碳园林应选择固碳释氧能力较强的乡土植物。此外,植物配置方式也是影响植物固碳释氧强度的一个重要因素。落叶乔木与常绿灌木搭配,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搭配,乡土植物与常规园林植物搭配,既可达到较高的固碳效益,又能形成优良持久的植物景观和生态效益。

1.4增强园林的碳汇能力

“碳汇”是指从大气中清除CO₂的过程、活动或机制。营造低碳园林,应充分利用植物的碳汇功能,减少大气中CO₂含量。我们可以通过如下措施来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有效增强城市园林景观的碳汇能力;一是营造屋顶花园和立体绿化;二是减少大面积硬地广场、亮化工程、大型人工瀑布、喷泉等高耗电景观的建设;三是尽可能保留城区中原始地形地貌、山体、河湖水景等自然景观,保持其生态平衡。

2 低碳园林景观实例分析

2.1 工程概况

某景观园林项目,规划面积约3.25hm2,该地块地势基本平坦,以原有3层高宿舍楼为界。其北面有羽毛球馆、健身房、食堂等。南有自然式水体3块,其中一大二小互相连接,整体道路自然而系统。本方案重点考虑了景观与气候、环境、人居之间的相互作用,认真研究了每个主要景观构件的结构、材料的来源和保留物的合理利用等。着重探讨设计节能减排理念和具体措施,通过系统的研究与规划,以低碳园林的营造低碳景观园林氛围为目的。

2.2绿色建筑设计

在园林建筑减排方面,以降低园林能源消耗、提高能源使用率为原则,通过利用自然通风、采光和保温等方式来实现。原有的3层宿舍建筑,现拟在南北两侧(主要的冷热气最大之墙面)设计H型钢组成框架及铁丝网等,并穿过屋顶形成绿色爬藤包背,可大幅度降低日晒及冬季冷风吹袭强度,以节约冷气空调及热气瓦斯消耗,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

2.3 应用低碳型材料

在遵循低碳景观园林设计原则上,本方案以当地的特色石材花岗岩为材料,将其直接搁置于原始整平加固后的泥土地面上进行各类铺装设计,既减少了大量混凝土、砂浆、卵石等“高碳材料”的应用,也降低了其他硬质材料的运输费用,达到减少碳排放的目的。在软质材料上,本方案首先保留了园区原有的竹林,以周边农田废弃的干稻草围边,这一保持原生态的做法不但充分展示了地方特色,也降低了其他材料运输和应用所产生的能耗,如图1。

图1 竹林用稻草分割

在运用低碳型材料中,我们使用了大量当地废弃的方木料和遗弃树桩。以方木料构建的简约木结构瞭望塔,减少了大量钢材、混凝土、外墙涂料等人工材料的使用,如图2。以破旧、废弃树桩围合的人居休憩空间,巧妙替代了其他材料的应用,减少了大量CO₂的排放。

图2 废弃的方木材构建的瞭望塔

2.4植物配置方式

通过对当地乡土植物的应用,并在其中选择固碳释氧能力较强以及景观效果较好的植物进行合理配置以增强园林的碳汇功能。首先,经查阅资料发现,香樟、垂柳、鸢尾等乡土植物具有较强的固碳释氧能力。然后,在水体周边种植大量垂柳,在人工湿地大量种植鸢尾等水生植物。这不但在景观效果上可与水面产生共鸣,更能增加园林植物的固碳释氧能力。在种植方式上 采取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搭配的方式,选择不同层次的植物构建植物群落,增加植物的碳汇能力

2.5 水体去污与活化

根据现场考察,既望园的池塘水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主要污染物为人粪尿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厨房油污以及洗涤剂等。因此,案例中采取高负荷地下渗滤与人工湿地复合技术,其水处理系统组成如图3。

图3 池塘水水体活化系统流程图

本处理系统基本方法和原理是:池塘水经过沉淀后进入水量调节池,然后经泵提到高负荷地下渗滤装置(微生物地球化学净化技术),自流出水进入高负荷人工湿地,经脱磷脱氮深度处理系统处理后,最后自流到大水塘和散布自然湿地,并流至水沟。这不仅解决了生活污水带来的污染困惑,而且大大减少了电能消耗而产生的CO₂。此外,整个系统为地埋式,地表规划为绿地。小区的水流动起来,其补水也有了保障,可确保水体永不干枯,保持生活小区的水平衡。这样既产生了一个自然式的湿地,水用于菜地的浇灌,而且整个循环大大节约了耗能。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气候逐年变暖,自然灾害愈发频繁,对建设以低能耗、低排放为目标的现代低碳园林来说,具有很重大的意义。另外,从中也不断发展我国城市的低碳经济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为尽快形成高效节能的现代低碳园林的新局面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秀晨.园林绿化对低碳城市的贡献[J].建设科技,2010(4)

篇2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51232140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生态、低碳的新城市建设理念越来越被重视。由此,园林景观施工建设逐渐成为当前城市建设中的新重点。然而,与越来越多的园林景观工程建设相伴生的则是越来越需要迫切解决的安全管理问题。

1园林景观工程的施工特点

1.1园林景观工程施工内容丰富,涉及的施工内容庞杂1.2园林景观施工建设工艺、工序情况复杂,涉及专业广泛1.3园林景观施工往往附在整体建设最后进行,施工时间紧迫,管理难度较高1.4工程资料繁复,由于往往存在交叉施工情况,所以结算难度较大1.5施工建设难度往往不高,但后期维护养护的难度很大,成本较高。

2当前园林景观施工建设中易发生的安全隐患

2.1许多园林景观建设工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管理漏洞

施工安全是整个工程建设的基础性问题,施工安全问题处理不好,容易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不仅容易造成施工人员伤亡,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当前,许多施工建设单位过分强调工程进度,追求工程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施工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问题,或是对应有的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

2.2园林景观建设工程的管理人员往往缺乏必要的安全

管理意识和安全管理理念作为施工一线的直接管理者,园林景观工程建设单位的管理人员是确保施工建设安全有序进行的直接责任人。但在当前的园林景观工程建设中,很多施工管理人员过分关注于工程进度和工程成本的控制,过分强调了经济利益的同时忽视了应注重的施工安全问题。施工管理人员缺乏安全管理意识和安全管理理念,就有可能造成安全管理的疏漏,从而直接导致管理中各种安全问题的出现,即使不出现安全问题,也容易导致施工中的安全措施和安全技术不到位,容易在工程完成后遗留下安全隐患。园林景观建设工程管理人员缺乏安全管理意识和安全管理理念也是许多工程建设中安全管理制度得不到执行或执行不到位的重要原因。

3施工单位对一线施工人员安全培训工作不足

有统计表明,在各类施工安全问题和安全事故的原因中,施工单位缺少对于一线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导致的安全问题和安全事故占总数比例居于首位。许多工程施工单位出于节约成本的需要,较少或者根本不组织一线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大量施工单位所雇用的一线工程施工人员大多是从农村到城市来打工的、流动性很强的农民工,他们往往缺少甚至没有接受过完整的技术培训,安全培训就更为匮乏。如何加强园林景观工程建设中的安全管理

3.1提升强化施工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理念

要加强园林景观工程建设中的安全管理,需要提升强化施工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理念,使施工管理人员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活动有充足的重视。安全管理理念的提升,是保证工程安全管理的重点,也是有效减少工程安全隐患,避免工程安全问题的重要举措。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工程施工单位可以通过多种措施如建立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安全专题会议、安全管理台账等多种方式,对施工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管理理念的培养和灌输,逐步提升施工管理人员安全生产、安全建设、安全管理的意识。

3.2加强对一线工程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和安全建设技术的培训

在园林景观施工建设过程中,具体的安全问题绝大多数都出现在施工的过程中。因此注重对一线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的培训,弥补一线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薄弱、安全知识短缺的现状,对安全有序进行园林工程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具体的执行层面上,需要对一线施工人员大量进行日常的安全建设培训,在进场进行施工建设前,尤其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知识、安全能力培训,针对工程本身进行专门的具体安全知识讲解。除了要培养一线工程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还要提升他们在面对突发紧急情况时的应急反应、应急处理能力,以便于在面临紧急突发安全事件时,一线施工人员能够以安全、专业的角度进行有效应对。

篇3

1园林档案管理工作组织开展中的问题

1.1园林档案管理机制不健全

第一,园林档案资料收集机制不健全。受多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国现行的园林档案管理制度尚未针对档案资料收集工作中的基本类型、收集渠道、整理方法,形成系统且明确的制度规范,因此,实际收集获取的园林档案资料,无法具备完整性和合理性。第二,园林档案资料管理机制不健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现阶段园林档案管理机制缺乏健全性,相关管理工作人员不仅在园林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保存、调取运用工作过程中缺乏操作规范性,还未能结合园林工程项目在具体运作管理工作中发生的实际问题,针对性地开展园林工程项目的档案信息资料的调整和更新工作,给园林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效能和水平提升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第三,园林档案资料监督机制不健全。我国部分城市园林档案管理工作职能单位,尚未建构可针对园林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监管制度,导致园林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行为难以获得有效约束,给园林档案管理工作实际开展的规范性和合理性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第四,园林档案资料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机制不健全。我国有部分园林档案管理工作单位,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尚未形成系统合理的资金投入机制,因此,在园林档案管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的条件下,对园林档案管理工作的硬件设施水平提升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

1.2园林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处于较低水平

园林档案资料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不仅能有效提升园林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水平,还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园林档案信息资料的应用价值。从实际应用功能角度展开分析,园林档案数据信息资料是现代城市建设规划人员、决策人员、施工人员需要关注和运用的重要参考资料。实现城市园林档案信息资料的信息化建设,能够支持和确保城市建设规划人员和决策人员可随时查阅和调取类型多样的城市园林档案数据信息资料,助力相关人员形成城市园林工程规划方案和园林工程决策方案,使其具备稳定充分的科学合理性和可持续发展性,支持和确保城市园林工程建设工作综合效能水平的持续提升。

2信息时代背景下园林档案管理工作发展路径

篇4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医疗安全

中图分类号:R656

腹腔镜手术是近年开展的新技术,该手术具有切口小、损伤小、皮肤美观、疼痛轻、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我国自1991年开始开展腹腔镜手术以来,经过医务人员的不断努力,腹腔镜手术日趋成熟,并广泛开展,现在,腹腔镜手术不仅在大医院开展得好,同时在向中小医院及基层医院开展,下面结合我院开展腹腔镜手术的经过,谈谈基层医院如何安全开展腹腔镜手术。

1.资料与方法

我院自2004年7月引进日本奥林巴斯s7电子腹腔镜系统,30镜,至今共开展腹腔镜手术252例,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03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28例、腹腔镜附件手术18例、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3例。

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252例,男110例,女142例,年龄18~80岁,平均年龄52岁。高龄患者中,合并心电图异常或确诊冠心病12例,合并高血压10例,合并糖尿病3例;有腹部手术史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出现胆总管损伤3例,均为微小损伤,主要术中表现为漏胆,经镜下缝合或引流治愈,中转开腹3例,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主要原因为炎症重、粘连重,胆囊三角解剖不清。

2.结果

252例腹腔镜手术中,249例顺利完成,术后出现胆漏3例。经保守治疗治愈,中转开腹3例。

3.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也在向前发展,基层医院也应不断引进和发展新技术,基层医院的特点是:多数医院未开展腹腔镜手术,无相关的高档配套设备,如彩超、三维超声,ER-CP检查、胆道镜等,也无相关的技术支持。我院开展腹腔镜工作的过程证明,只要加强手术操作的训练,同时小心谨慎,基层医院也可以安全开展腹腔镜手术。对如何安全开展腹腔镜手术,我们的经验总结如下:

3.1选派技术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深造

大多数基层医院未开展腹腔镜手术,腹腔镜手术现阶段主要在大型综合医院或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开展较为成熟,这些医院病源量大,开展腹腔镜早,手术病例多,医务人员积累的相关知识多。经验丰富,腹腔镜手术开展得很成熟。对腹腔镜技术的掌握,要求外科医生有较深厚的手术功底,对解剖熟悉,经过1~2年的正规腹腔镜专科培训,使外科医生改变已往的单纯在直视下手术,转变为在平面图象监视下手术。这个过程开始的初期,由于触觉的丧失,立体视角到平面图象的转变。使外科医生在短期内不能尽快适应,当达到熟练操作时需要一个漫长的练习过程,所以,选派理论基础好、有深厚手术功底的优秀外科医生到上级医院进修深造,作专业的腹腔镜学习,就显得非常的重要。通过学习,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基层医生可尽快掌握腹腔镜的基本操作技术,避免直接开展手术导致的高医疗风险,从而尽量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我国早期腹腔镜手术开展一段时间后,很多医院终止腹腔镜手术,就是因为探索阶段技术不成熟,损伤并发症多所致。至于学习时间的长短,我们的经验是至少1年。

3.2早期在基医院开展手术,请经验丰富的专家协助

大型医院的专家经过多年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基层医院在开展腹腔镜手术初期,可聘请专家现场指导,从手把手的教,逐步放手,到放手不放眼,在专家的现场指导下,一方面在手术中发现异常情况可及时请教,若仍有困难,可请专家上台手术,以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另一方面确保安全,避免出现医疗副损伤,酿成事故,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胆总管、右肝管及门静脉损伤。这样逐步成熟,逐步独立开展工作。

3.3手术操作要小心谨慎,耐心细致

初学腹腔镜的外科医生,因腹腔镜外科手术在操作技术方面同常规手术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其突出表现为:腹腔镜手术失去了立体视觉变成平面视觉;失去了开腹手术中手垫并用暴露手术野代之以气腹膨隆抬升腹壁,腹腔镜手术专用钳钩牵引靶器官及其毗邻脏器;失去了用手触诊的感知功能,变成了以腹腔镜手术专用器械远距离操纵体会;使得原来开腹手术中容易且常使用的缝合打结技术由于各穿刺套管将各个操作器械限制于一个立体锥形的活动范围内而在腹腔镜手术中变得困难而费时,这就要求初学腹腔镜的外科医生,要有耐心,仔细地分离,小心地切割,而且必须在直视下手术。如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处理胆囊三角时,对可能是胆囊动脉的条索状组织。千万不要随意用电钩切割,可先上钛夹夹闭再切断,避免出血;如遇胆囊壶腹重叠在胆总管前方时,一定要小心用电钩不带电分离,直至将胆囊壶腹部与胆总管分开;对Mirizzi综合征或胆囊结石嵌顿者,如有胆囊三角炎症重、解剖不清、三管关系显露困难者,为安全起见,可从胆囊壶腹切开,先作胆囊大部分切除,再处理胆囊颈管,方能安全完成手术;这需要外科医生非常有耐心,千万不能心浮气躁,盲目操作,以免造成其他脏器损伤或导致大出血,致使手术失败,不得不中转开腹。

3.4独立开展手术,慎选病例

篇5

在现代园林景观中,大多数园林在设计时都应用驳岸设计这一手法,将园林驳岸所具有的独特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事实上,园林驳岸设计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它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园林水体工程的力学特性,又要在设计中充分出园林的美观度和经济性,以便充分展现出园林驳岸在园林景观中的独特性,为园林景观赢取更大的吸引力。简单来说,驳岸作为园林景观的一部分,如果驳岸设计良好,能够与园林环境的整体艺术风格相切合,将对园林起到增色添彩作用,吸引更多的游人。为此,我们有必要对园林景观中的驳岸设计作相关探讨。

1 驳岸设计的原则

就国内目前现有的园林驳岸设计景观而言,驳岸水体建筑的设计形式很灵活,按照坡度大小来分,较为常见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即斜驳岸设计和直驳岸设计。另外还可按照形式分为规则式驳岸和不规则驳岸。在园林驳岸景观设计中,为了在保障驳岸水体建筑质量的同时,还能充分体现出园林驳岸的美观价值,在设计时就应该严格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1 坚持工程力学原则

鉴于园林驳岸是在园林内水体和陆地交界处建设施工而成的一种构筑物,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稳固水体堤岸,保护水体堤岸不会因为长时间的水力冲刷而倒塌,或者淹没。鉴于这一点,园林驳岸在设计时就应该考虑进建筑工程设计上的力学因素,基本要求是:驳岸设计要能够承受得住水体水流的冲刷和打击,要保证驳岸构筑物的自身强度和刚度。另外,由于不同形式的驳岸在遭受到水流的大力冲刷时,水流的方向和大小可能会不同,从而导致驳岸的受力情况也有所差异,这就要求在进行驳岸设计时,结合施工地点的实际情况来正确采用不同的驳岸设计。

1.2 坚持美学原则

审美价值是园林景观设计和建设的基本要求,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园林是凸显城市美学价值的重要标志,所以园林内部所有景观都必须要求具备相应的美学价值。因此,在进行园林驳岸设计时,同样也需要遵循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坚实美学原则。具体要求为:园林驳岸设计所体现出的审美价值在艺术风格上与园林的整体风格保持一致,要求驳岸设计风格要和周围的环境相互协调。为了实现这一点,在设计时就必须重视设计方法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依据驳岸所在的地质条件和地形风貌来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种植方法,避免驳岸设计与园林整体设计出现违和感。

2 园林驳岸的功能

园林驳岸是园林景观中联系园林科学与水利科学的交叉。但是以往的园林水景项目中很少对于驳岸的研究,从而造成了资金的浪费。园林驳岸因其具有潜在威胁,需要科学的应对方法和设计方法。园林驳岸的功能具体有安全防护功能、景观亲水功能和良好生态功能。

园林驳岸最重要的功能是水文功能,包括减缓流速、保护岸坡、减少水土流失等。一般采用配置植物、石块等材料来减缓水体流速。园林驳岸可以采用缓坡式、台阶式、直壁式,同时可以设置亲水平台、木栈道等,使人们更易接近水体。另外不容忽视的是,园林驳岸有很好的生态功能,对于大雨、暴雨具有一定的缓冲和抵抗作用,同时对于水体中的污染物具有一定的净化和过滤作用。

3 引起驳岸破坏的状况和应对措施

3.1 直驳岸的破坏和应对措施

直驳岸有基础、墙体、垫层和压顶等构成。主要出现的问题是基础和墙身的损坏。基础损坏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驳岸基础下的地基不能承受基层的重量而引起的下沉造成基础的下陷甚至断裂;另一方面是在冰冻层的体积变化引起基层的不稳定。墙身的变化则是由于水流的冲刷和内部土壤等蓄积的水对墙体的推挤造成的损害。

针对直驳岸的损坏的可能情况,可以分别采用合理的措施来避免损害的发生。首先,增强地基的硬度,采用桩基和填充混凝土等方式加强承载能力,避免下陷等情况的发生;其次,对于因温度差异引起的墙体体积的变化,可以采用设置变形缝的措施,实现墙体内力的缓冲,避免墙体积压产生变形和坍塌的情况;

3.2 斜驳岸的破坏和应对措施

斜驳岸由其自身的结构决定其稳定性取决于采用的材料之间的结合程度等因素,并且驳岸的稳定性与垫层有密切的关系。故而斜驳岸可能受损的情况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选取的建筑材料,不同的施工材料具有在受湿度和温度控制下不同的力学系数,需要选择相互匹配的建筑材料,注意材料在吸水后的稳定性的变化。另一方面是驳岸下垫层的材料的使用,需要根据级配和厚度等要求,去除基层中的尖物等杂物,避免存在的挤压等破坏情况,保护好边缘面和保护层等重点部位。

4 驳岸设计中美学因素

驳岸设计中的美学因素主要体现在驳岸造型的设计、建筑材料的选用、与环境的匹配、环境适宜程度等方面。

对于直驳岸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采用天然的山石和木材等。在选择石质材料时要注意避免因为气候和温度因素引起膨胀压力和冷冻变形导致驳岸的损坏,需要选择合适尺寸的强身断面,设置相应的变形缝和排水孔。对于木质材料,需要注意采用和周围环境较为适合的材质和景观效果的材料。木质材料由于存在空隙,需要在接缝处设置反滤层避免对土基造成的冲淘破坏。并且木质材料可以轻易设置成参差错落的景观效果,具有极大的美观性。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园林驳岸作为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具有着赏美、为有人提供舒适活动场所或游憩地的功能。园林驳岸作为园林景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切合了国内当前所提倡的园林生态的理念,还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现代人对园林绿化和自然环境的需求。因此我们说园林驳岸是园林景观设计和施工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园林驳岸设计时,务必要把握好驳岸设计的原则,综合考虑其工程力学和美学之间的关系,尽量选择能够同时满足力学和美学两方面要求的施工材料和设计形式,以便建设出环境环境优美,功能齐全、质量有保障的园林驳岸,为我国园林景观建设和城市规划建设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精神病专科医院 消防安全管理 对策火灾预防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4.11.054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卫生服务需求的加大,医院收治病人数量不断攀升,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加之精神病专科医院消防设施的特殊性,以及精神病人的特殊性,都使精神病专科医院的消防安全管理面临诸多问题[1]。

我院是宜昌地区唯一一家政府举办的三级精神病专科医院,主要承担宜昌地区精神疾病防治、康复和教学工作。笔者担任医院保卫科科长,负责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现结合多年来消防安全管理经验,分析精神病专科医院消防安全管理面临的问题,并对消除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几点建议。

1存在的问题

1.1精神病人误按、损坏消防设施

精神疾病中的强迫状态是一种明知不对,但又难以控制的观念或动作,这类精神病人往往不听从医务人员劝阻,而反复按下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导致火警误报,干扰火灾报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增加了消防安全人员的工作量。有的病人因表现出的幻觉状态而“看到”周围已经冒烟、起火或闻到烧焦的味道,认为已经发生火灾,便取出灭火器或打开消防栓进行灭火。有的病人临床表现出兴奋状态,而出现破坏消防设施,利用灭火器、消防水枪等消防设施攻击他人的行为[2]。

1.2精神病人逃生自救能力差

木僵状态病人终日卧床,不语不动,面无表情,生活不能自理;严重意识障碍病人常伴有躯体疾患,如高烧、谵妄、昏迷,生活不能自理。上述两类病人因所患精神疾病导致完全丧失逃生自救能力,若无专人协助,无法疏散转移。抑郁状态病人临床表现为悲观失望,没有勇气生活下去,自杀企图也经常出现,一旦发生火灾,病人有可能拒绝逃生。兴奋状态病人情绪激动,容易发生攻击性行为,火情的出现可能成为病人暴怒、产生攻击性行为的诱因,从而干扰他人逃生,破坏正常的灭火和疏散行动。

1.3消防设施的设置与精神病人安全性的矛盾

首先,为避免精神病人利用门诊、住院部放置的消防水带、水枪、灭火器等消防设施自杀或攻击他人,精神病专科医院的消火栓箱大多上锁、加固,灭火器放置在不显著的位置,这与消防设施管理的要求相矛盾。其次,根据《医院消防安全管理规范》(湖北省地方标准DB42/T414-2007)规定,疏散门应保证火灾时不需要使用钥匙等任何工具即能从内部易于打开,但为防止精神病人外逃,精神病专科医院封闭病房的疏散门必须上锁,这也存在矛盾。因此,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摸索、总结。

1.4工作人员消防意识薄弱

精神病人在住院期间往往故意按下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导致火灾报警系统频繁误报。随着此类情况的增多,医务人员、消防控制室工作人员逐渐产生麻痹思想,认为楼层火灾显示盘和火灾报警控制器发出的火警警报声都是病人误按造成的,因此往往只是对报警系统进行消音,没有对报警信号及时确认。这就如同“狼来了”的故事一样,医院绝大多数火警都是由于此类原因造成的误报,但如果工作人员始终不去仔细查看火情,一旦真的发生火灾,就失去最宝贵的灭火时机,容易酿成大的火灾事故。

1.5因精神病人的危险行为引起的火灾隐患

癔症病人的情感色彩鲜明,以自我为中心,经常不听医务人员劝阻,可因擅自在病房内抽烟而点燃床单、被褥引发火情。癔症病人常可利用其控制行为,影响工作人员或病友,利用藏匿的打火机或其他火源引起火灾的发生,以达到其破坏目的。

2对策

2.1加强对精神病人的护理,减少损坏消防设施的事件发生

精神疾病的临床特点表现为:病人整个心理过程发生紊乱。因此,应针对病人的精神状态,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对于反复按下手动火灾报警按钮或撕毁消防标识的强迫症状病人,护理人员要通过与病人的交往,理解病人的内心体验以及情感问题对强迫动作的影响,说明强迫动作是可以克服的,并与病人共同商定安排行为矫正的方案,提出初步要求,逐项完成。对于因幻觉状态而取出灭火器或打开消防栓进行灭火的病人,要组织病人参加病房的集体活动,以转移其注意力,防止病人在独处时易出现幻觉状态,当幻觉出现时,要恰当地引导病人,核实真情,缓和病人情绪。对于兴奋状态病人破坏消防设施,利用灭火器、消防水枪等消防设施攻击他人的情况,要将重症病人安置在环境安静,或单间病室,以免病人相互干扰,加重其兴奋性;注意防止噪音,使病人有安全感,缓和激动情绪;控制病人的活动范围,密切观察可能发生冲动行为的先兆;如病人发生攻击性行为,护理人员切不可硬性阻拦病人的冲动行为,要转移病人注意力,必要时,应协同在班人员进行护理。抑郁状态病人观念消极,可出现利用消防设施自杀的情况,此类病人应安置在重症监护病室,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病人的言语、动作、行为,以及非语言的情感反应,保证病人的安全,严防自杀。

2.2组织力量协助特殊精神病人应急疏散

对于完全丧失逃生自救能力、拒绝逃生或干扰应急疏散的精神病人,医院在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时,应该予以充分考虑,组织特殊力量对此类病人进行疏散。对于完全丧失逃生自救能力的病人,疏散引导组应安排骨干力量,四人一组,用担架或轮椅分批次将病人护送至安全区域;对于拒绝逃生或干扰应急疏散的病人,医务人员应告知其危险性,若病人仍不听劝阻,保卫人员应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对其采取强制措施,用约束带将病人进行控制,用担架将其抬离到安全区域。

2.3减少消防设施的设置与精神病人安全性的矛盾

首先,精神病专科医院的室内消火栓箱不能用玻璃等易碎材料制作箱门,应采用薄木板,并且在箱外加上挂锁。此举既能防止精神病人砸碎玻璃箱门,利用碎玻璃、水带、水枪自杀或攻击他人,也可在火灾发生后砸开薄木板做的消火栓箱门,争取灭火时间。其次,灭火器应由每个楼层的消防责任人进行统一管理,门诊大厅的灭火器可分别放置在导医台、收费室、药房内;病房的灭火器可放置在护士站、医生办公室内;药库、中心供氧室、配电房等防火重点部位应配备灭火器;其他区域的灭火器应放置在走道。最后,为防止精神病人外逃,封闭病房的疏散门只能上锁,但钥匙应指定由病区内消防巡视员管理;病房要定期开展应急疏散演练,确保火灾发生时能迅速开启疏散门。

2.4开展消防宣教,增强医、患人员消防安全意识

我国于2009年6月1日实施的《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中要求,各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的特点,建立健全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明确机构和人员,保障教育培训工作经费,按照规定对职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培训[3]。针对工作人员因频繁误报火警而产生消防安全麻痹思想,医院要按照精神病区特点和预案进行演练和疏散,既要有理论教学,又要动手操作,促使工作人员了解火灾报警系统的重要性,让科室人员对火灾预防与扑救有一个全新的认知和体验,不断提升员工的自防自救能力[4]。此外,医务人员要对精神病人进行消防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将按下手动火灾报警按钮造成的严重后果告知病人,针对强迫状态的病人可采取行为矫正疗法予以治疗。

2.5加强病房内危险物品的管理,防止火灾发生

新病人入院和请假出院病人返院时携带的个人用品,护理人员都要仔细查看,有无携带和暗藏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严防带进病房。病人外出活动或探视返回病房时,护理人员要注意,严格把关。探视病人应在指定地点进行,并向家属宣传探视注意事项,严防将打火机等火源交与病人。护理人员应做好防火巡查工作,填写巡查记录,及时发现火情。病人吸烟应在指定地点进行,护理人员应严防病人在病室内或床上吸烟,防止失火或烧伤病人。

总之,精神病专科医院收治的精神病人属于特殊的弱势群体,火灾危险性相对较大,面临的问题也有其特殊性、复杂性。因此,精神病专科医院的消防安全工作要从制度上、硬件上、管理上、教育培训上下功夫,消防管理部门要与临床科室就防火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多沟通、多交流,努力减少各种不安全因素,确保医院的消防安全。

参考文献

[1]冯小山.大型综合性医院消防安全管理现状问题与对策[J].现代医院,2011,11(5):1-4.

篇7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多发生于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人群中, 其病理为浸润整个软脑膜、脑实质和脊髓等多个位置[1]。目前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治疗中多采取以大剂量甲氨蝶呤为主的放疗以及化疗[2]。本组实验选择本院实施治疗的30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作为实验组, 联合应用大剂量甲氨蝶呤和利妥昔单抗治疗, 获得了较好效果,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2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60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 全部患者均经症状表现、实验室检查确诊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征得患者和其家属同意后, 开展研究。本次研究已排除不可配合完成治疗者、中位生存时间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治疗法, 即全脑放疗与大剂量使用甲氨蝶呤, 静脉注射甲氨蝶呤(齐鲁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45628), 剂量为3 g/m2, 1个月为1个周期。实验组患者联合应用大剂量甲氨蝶呤和利妥昔单抗治疗, 其中甲氨蝶呤使用方法和对照组一致。静脉注射利妥昔单抗(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J20080053), 剂量为375 mg/m2, 用药前后对患者充分水化, 同时碱化尿液。治疗后12 h利用亚叶酸钙对患者实施解毒。两组患者均治疗4个周期。

1. 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疗效评定标准[3]:完全缓解:经过治疗, 病灶消失维持≥1个月;部分缓解:治疗后, 病灶垂直径缩小1/2, 同时维持≥1个月;稳定:不符合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标准;进展:治疗后, 垂直径增加≥25%。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治疗后, 实验组完全缓解12例, 部分缓解10例, 稳定5例, 进展3例, 总有效率为73.3%, 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25.67±3.21)个月;对照组完全缓解11例, 部分缓解9例, 稳定6例, 进展4例, 总有效率为66.7%, 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3.21±2.1)个月。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目前关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发病原因尚未明确, 较受重视的有四种学说, 即原位淋巴细胞恶性克隆增生、嗜中枢新淋巴细胞、病毒感染以及中枢系统庇护所效应。该病症状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即颅内高压(头痛、呕吐与恶心等)、智力下降与行为异常、神经系统(行走不稳、视力障碍、眩晕、肢体无力、失语以及癫痫等)。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治疗中, 通常采取综合治疗, 比如包块型事先实施手术切除, 然后再实施放疗以及化疗;沿着硬脑膜下与脑室壁下匍匐生长患者, 经确诊后实施放疗与化疗;多发结节型患者采取立体定向活检, 经确诊后实施放疗以及化疗。

近年来大量实践和研究报道均指出以大剂量甲氨蝶呤为主实施放疗、化疗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可获得显著且良好的效果。有学者曾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实施了1个月氨甲喋呤治疗后予以全脑放疗, 尽管结果显示患者中位生存时间较长, 但是所产生的毒性作用却非常明显[4]。利妥昔单抗可诱导B细胞凋亡, 增加肿瘤细胞对化疗敏感度, 有研究报道指出[5], 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肿瘤患者, 可有效缓解患者病症和提高其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本次研究就大剂量甲氨蝶呤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效果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联合应用大剂量甲氨蝶呤和利妥昔单抗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效果好, 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玲, 肖家和, 魏懿, 等.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影像诊断及病理特点.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 19(1):43-47, 55.

[2] 邱伟智, 龚国梅, 李文臣, 等.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影像学特征和疗效分析.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2, 38(1):22-27.

[3] 江锦红, 方炳木, 徐叶惠, 等.大剂量甲氨蝶呤加造血干细胞移植辅以利妥昔单抗鞘内注射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二例附文献复习.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3, 34(2):162-163.

篇8

2规划中建议优化的部分

2.1交通组织

案例北面为城市主干道,设计师在南面临木兰溪处规划一条滨溪主园路,中部规划一条次园路,主次园路之间、次园路与城市干道之间穿插一些支路,形成环形游览路线。规划充分考虑了人的亲水性,但容易形成人车混流,次园路与城市干道之间的景观游览路线不连贯,且各级园路颇为“一马平川”。

2.2功能布局

案例规划为健身运动区、工艺文化展示区、休闲娱乐区和湿地生态体验区四个平均的功能区,虽然符合城市公共绿带的定位要求,但各功能区布局过于均衡,没有明确的分隔与联系。

2.3景点设计

如家具印章、组合榕树、风水球、12生肖雕塑等等(见图1),造型巨大,成本高。

3提出建议

3.1梳理交通组织,加强园路在景观空间变换的向导作用

园路是园林规划的骨架,合理的园路组合是园林景观空间分隔的基础,其重要性不仅表现在联系各个景点,还在于对游人心理的暗示和对游览路线的引导,后者可使整体景观达到移步换景、以小见大、以少总多、以有限表达无限的观赏效果。如苏州留园长达50余米的曲折走道,就成功的“引诱”了游客,做到了“曲径通幽”、“峰回路转”,成为古典园林中的艺术典范。因此,在未来仙游“新中式”园林的设计中,建议设计师提高对园路规划的重视,加强园路在景观空间变换中的向导作用,做到艺术上意境与功能上目的性的有机结合。以案例为例,设计师可考虑在尊重现状地形地貌的基础上,在中部规划一条主园路(6~8m的铺装路),连接各个景区;南面临木兰溪结合慢行系统布置滨溪绿道(3~4m的组合木栈道)来满足游人的亲水性;为了保证人车分流,在北面临城市主干道辅助开设一条连接到主干道的园务道[1](3m的装饰性混凝土路),以便于区别内外交通和养护管理等需要;在此基础上,根据各个功能区的不同需求,萦纡一些的林荫道、休闲小径、健康步道(0.6~1.5m的自然石板路、砾石路、鹅卵石路等),并适当地创造一些转折和起伏,结合各种不同的广场,组成“环网式”的交通系统。又因案例为狭长的地块,导引游人的游览路线就成了交通组织重中之重的任务。最直接的方法自然是利用不同的指示牌对游览路线进行指引,也可通过交叉口置景石、景墙、花架及植物群落的围蔽、开合,或在三岔口位置形成对景等对游人进行潜移默化的导向,让游人不知不觉被“迷惑”到景区中去。

3.2彩(衬)云烘月,突出主景区及主景的特色

景区有主景区和次景区之分,各个景区内又有主景和次景之别,正是因为这种“尊卑有序”的区别,一座园林方能如一首优美的诗歌般,有开场、有酝酿、有还有让人回味的余韵,在未来仙游“新中式”园林的设计中,建议设计师着重继承古典园林这一精华,突出表现主要特色的主景区。以案例为例,各功能区布局均衡,景点分布较散,使得案例主景区及主景不明显,规划就缺少了特色。建议设计师可考虑发挥古典园林中“借景”的表现手法,在中部工艺文化区规划大型的文化广场,将已建成的古典工艺博览城和规划的工艺文化街组织到规划中,成为案例的主景区;广场周边的绿化可考虑种植有古典工艺气息的树种如降香黄檀(花梨木)等,圆形广场内可利用不同的铺装进行分层,中心为方形的文化图案(如仙游九鲤飞升的图案等),体现“天圆地方”的古韵情怀;临木兰溪侧布置用古典元素镂空(如云纹、竹、梅等)的波浪型连续景墙,把木兰溪的水影、溪对面山体的绿屏也组织到主景区来,形成丰富的多层次园林景观。

3.3将古典园林的“情境”造园手法加以发展,与仙游特色工艺、独特文化相融合,营造具有仙游地域特点的“新中式”园林

(1)仙游“新中式”园林景点布置应体现出地方工艺文化特色,并挖掘和发扬更多的地方特色文化。鉴于仙游浓厚的古典家具氛围,设计师在考虑景点布置时,建议应因地制宜,园林风格统一展现本土文化,以工艺文化作为基调,继承古典园林“山水绘画”的理念,认真把握景点的布置尺度,何处“攒”,何处“乱”,何处“线”,何处适当“留白”,做到“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景观效果。同时,设计师还可以挖掘仙游更多的特色文化如在铺装图案设计上融入九鲤文化,在花架上融入根雕文化,在道路小品中融入石雕文化等,既保持工艺文化基调不变,也增加了地域文化的内涵。未来若条件许可,可考虑串联整个仙游县城文化,通过现有的环山区公路及滨溪慢道,以九鲤文化景区为主园,木雕、石雕、古典工艺、油画、红色文化等各为次园,园中再设具体的景观园,园园相接,园园呼应,让景蕴情,情生意,意添景,情境交融,建独树一帜的文化园林景观。(2)“新中式”园林应继承和发扬古典园林中空间效果应用。未来在仙游园林景观设计中,建议设计师着重继承古典园林造园手法,深入思考并施展才华加以展现:可通过对园林建筑、园路、水体、小品、植物群落的有机组合,在限定的空间内人为的制造出各种曲折回旋的变化空间(如图2),从视觉上突破实体空间的局限性,保持游人高昂的游览兴致,打造出“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现代式古典景观空间。虚实对景框景障景图2“新中式”园林中应用古典园林空间效果(3)对传统古民居进行简化提炼,构建“新古典”园林建筑。仙游的古民居精致绚丽,精美的文武脊(燕尾脊)、丰富的几何墙面装饰、独特的檩头瓦和美丽的菱形歇山山花,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是闽南建筑中的翘楚。建议在今后的园林规划中,即使园林建筑风格根据设计要求需灵活多变,但在如屋脊、墙面装饰、墙身等房屋的细节上有意识地保持传统民居形式和风格特征,形成地域特征鲜明的“新古典”建筑,传承地方文化。(4)加强园林景观细部对传统符号的提炼和运用。古典工艺家具本身就是一种将传统符号用抽象或简化的手法镶刻于家具上的手工业,传统符号有:福、禄、寿等吉祥文字;中国结、窗花、祥云、太极等民族图案;貔貅、双鱼、蝙蝠等吉祥物;牡丹、石榴、松、竹、梅等宝相植物等等。笔者认为,这些经过提炼和概括的传统符号,散发着独特的古典工艺文化魅力,如果设计师能够在园林规划中加以运用,或将其镶刻于园林景观中的细部,如在景墙、廊架、景亭、地面铺装、座凳上,或以雕塑小品的形式出现,或与灯饰相结合等(如图3),是最能体现古典家具特色,表达古典工艺氛围的手法。如在木兰溪景观带中,可考虑在适当的地段,通过古典元素符号的变迁,来演绎古典工艺家具从明代的简练淳朴到清朝的精雕细刻到民国的中西合璧再到现代的形散神聚的发展,不仅是能体现出仙游独一无二的园林景观,也是记录地方历史文化的一种绝佳途径。

篇9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人们对作为“衣食住行”当中“住”的载体――“房子”的要求已经不单单是可以作为一种物质、一处居所,更是赋予了其顶级精神享受空间的内涵。根据这一趋势,为了满足购房者基于物质和精神的极大需求,作为可供交易商品之一的房地产,其整个开发过程对品质的追求就越来越高了。

在此形势下,园林景观这种可以强化感观、陶冶情操的环境元素就成为了各个房地产开发商们极力寻找塑造的生动形象和优先推广挖掘的视觉感受之一。而作为园林景观中一大部分的软体景观(即地形与绿化)因与人类“吸”“吸”相关的内外关系其重要性更不言而喻,在每个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和销售过程中,让人耳目一新或者是丰富精致的软景印象对客户购买意向达成的影响相当关键。最直观的案例就是通过对软景的精雕细琢和模式化的推广,龙湖地产及其产品成为了全国房地产业内的标杆和榜样。

观赏草作为软体景观当中一种曾经的边缘元素,近年来随着房地产行业的纵深化发展和地产产品的精细化营造,其在房地产园林景观当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1 观赏草的概念属性和特性作用

1.1 观赏草的概念属性

观赏草是一类形态美观、色彩艳丽的草本观赏植物的统称。观赏草类植物是个十分庞大的植物族群,它的观赏特性通常表现在颜色、形态、叶片纹理、质地等许多方面,在欧美园艺界人们称之为“Ornamental grass”。 [1]

观赏草最初特指禾本科中除了草坪植物以外的一些具有较好观赏价值的植物。如今随着园林景观行业的发展进步,各种景观的个体概念已有明显变化,观赏草的属性范围也不例外:除了原来具有观赏价值的禾本科植物外,灯心草科、莎草科、石蒜科、香蒲科、百合科、天南星科、鸢尾科、花蔺科等中一些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都可归到观赏草一类。[2]

1.2 观赏草的特性作用

观赏草的特性作用主要体现在:观赏草丰富多姿的植株和叶片等形态本身具有深厚的美学价值;观赏草的多样化色彩能对景观的主体颜色加以调配,避免景观色彩的单调感,如玉带草的白色、蓝羊毛的蓝色等;优美柔和的质地与线条可作为软硬景交接处的过渡材料,起到柔化或装饰的效果,如狼尾草的花絮、沿阶草的从质感;或柔软或发散或整齐的形态可作为绿篱、绿墙等等特殊造景的素材,如蒲苇、芦竹的高状感;各种观赏草是石边、水边、树边、沙堆等各处地点的自然化素材;观赏草本身的韵律和动感是风雨等各种气候下天然的迷人风景线;观赏草强大的根系可固土护坡、防止水土流失;某些高大的观赏草还具有防风屏障的生态作用。

2. 观赏草的常见品种和配置形式

2.1 观赏草的常见品种

从植物分类学涵义上来说,常见的观赏草分布在九大科中。禾本科的主要的有:蔺草、凌风草、大油芒、花叶芦竹、蓝羊茅、玉带草、狼尾草、斑叶芒、细叶针茅、细叶芒、须芒草、蒲苇、芦苇、晨光芒、画眉草、宽叶拂子草、远东芨芨草、阔叶箬竹等。灯心草科的有:灯心草、小花灯心草、江南灯心草、华北地杨梅、羽毛地杨梅等。莎草科的有:大叶苔草、金叶苔草、旱伞草、纸莎草、水葱、斑叶水葱等。石蒜科的有:葱兰、忽地笑等。香蒲科的有:宽叶香蒲、香蒲、水烛、小香蒲等。百合科的有:萱草、吉祥草、麦冬、金边麦冬、阔叶麦冬、兰花三七、山麦冬、金娃娃萱草等。天南星科的有:菖蒲、石菖蒲、欧根金钱蒲等。鸢尾科的有:鸢尾、黄菖蒲、射干、马蔺等。花蔺科的有花蔺、拟花蔺等。

2.2 观赏草的配置形式

观赏草既可以孤植或丛植于建筑拐角、桥头、道路转折点、石头旁、台阶旁等地方,用一些株形饱满优美,花序独具特色的观赏草作为这些地方的点缀或柔化中介;也可以对植于大门旁作为呼应、列植于墙体两旁做为遮蔽、列植于分块或边界区域作为绿篱或屏障;还可以群植于岩石园和公园作为背景、群植于道路旁作为焦点、群植于溪水旁作为配景、片植于森林下作为大地被、片植于草原山坡以防风固沙。

观赏草除了像其他园林植物一样可运用于上述孤植、对植、列植、群植等一般配置形式外,另外还有两种特殊的配置形式:盆栽和花境。因为观赏草的特殊形态、颜色以及较长的观赏期,一些特别秀美、植株不太高大的观赏草,如花叶芒、斑叶芒和细茎针茅,可以和月季、大丽花、一样作为盆栽用于家庭养花。至于观赏草在花境中的运用,近年来可谓是蓬勃发展。大多数旱生观赏草都可以与其他一二年生花卉、多年生花卉、灌木、造型树、景石等进行混搭配置形成花境这种既自然野味十足又精致艳丽丰富的独特景观。而一些水生观赏草也可以与其他水生花卉在湖岸、桥下、塘中等处加以组合配置,形成自然的水上风景园。

3 观赏草在房地产园林景观营造中的应用案例

近年来以龙湖、绿城等一线房企为代表的各个房地产开发商对各自项目的园林景观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基于上文所述的各类品种、各种配置形式、各类观赏特性作用的观赏草在许多住宅地产、旅游地产项目的景观营造中扮演起越来越广泛的角色。

3.1 龙湖地产项目景观中观赏草的运用案例(组合图一)

3.2 绿城房产项目景观中观赏草的运用案例(组合图二)

3.3 其他房地产园林景观中观赏草的运用

经过多年的品牌树立和模式推广,龙湖和绿城项目营造的园林景观已经成为房地产业内的标杆榜样。下面二图为笔者考察过的杭州某地产公司的住宅项目园林景观中对观赏草的运用案例,二个地方部分汲取了龙湖和绿城的项目经验,分别以道路旁地被边缘列植、乔木下片植、水系边丛植等形式展现了观赏草独特的观赏价值。

4. 结语

作为园林植物的后起之秀,观赏草以其独特的观赏和生态价值、便捷的养护管理模式不断地扩大其在植物应用方面的影响力。随着观赏草在各个房地产项目园林的软体景观营造过程中的不断运用,客观上也促进了园林学术界对观赏草等园林植物进行栽培选育、引进推广、深化研究,各种如伞莎草、蜜糖草、羽毛草等新优品种的观赏草也很快走入应用阶段,这无疑将使观赏草在房地产园林景观行业领域掀起一股更大的风浪。

篇10

专业教育具有其独特性、实用性、研究性及时代性。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教育方式和方法也应与时俱进,而不是固步自封。这便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其方法与手段也要随之不断的调整与更新及改革,以便促进不同时期的学生能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与时代接轨,满足社会的需求。

而园林专业的教学特色,除了具备上述专业教育的统一特点外,更多的则体现在其与多个学科的相互联系和渗透中。由于园林与建筑、规划、生态游憩、环境保护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体系都有相互嵌入和补充的版块,随着整个园林学科的发展,知识结构体系也在不断的扩展。要实现教学内容如此规模的扩展,就必须按照园林专业的现代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框架设置课程。

一、园林植物造景的课程内容和要求

《园林植物造景》是风景园林专业的必修课程,此课程是以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园林设计初步、园林建筑、园林规划设计等课程为基础的专业课程,也是风景园林设计等后续课程的重要依据。[1]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种植设计的基本原则及布局、技法,绘制空间合理、景观合宜的各类植物种植类型。学生可通过植物造景设计的各种表现技法,灵活运用不同种类植物进行造景设计的培养。

园林植物造景的课程由包含理论及设计两方面。包括园林植物造景的类型特点、表现技法、美学特性、生态学原理、植物造景的原则方式,以及植物造景程序;设计部分则是通过案例解析及实作联系,逐渐掌握在已完成的地形、道路、山水、建筑等园林要素的绿地种植设计。

由于园林植物造景是一门设计学和植物学交叉结合的学科课程,因此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设计表现能力和艺术审美情操,同时具有扎实的植物学科基础,即:能熟识各类树木、花卉的品种及其生态习性、观赏特性等。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

大部分的学生,在接触本课程前,对园林树木、园林花卉仅停留在常见植物的表层认知上,对各类植物的生态特点、生物学特性、观赏特性均不了解,对怎么去运用和搭配组合植物没有形成知识框架和思维模式,仅仅通过自身的审美来确定“好看”或者是“不好看”。由于对植物了解的不透彻,往往也会忽略一些重要的信息和设计参考要素。例如:很多学生在对植物设计的应用中,局限于园林植物的花、果、叶的视觉观赏效果,而忽略了植物的芳香、质感、姿态等特性,而这些特性通常是营造一个景观优美的生态植物群落所必不可少的信息。

(二)设计水平较低

首先是学生的设计表现手法、表达能力欠佳。学生绘制设计图时,内容表达不够规范、图样效果缺乏表现力。其次,所选园林植物种类单调,仅限几种常见品种。对于树种选择,没有统筹考虑,过于随意,没能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

(三)相关专业知识不够全面

学生对于查阅相关专业书籍资料,扩展园林植物知识,缺少能动积极性。因此,在对植物景观特点、文化内涵等方面理解不够深入,故而造成植物运用不当,设计说明文本编写不够详实、生动。

三、教学改革的初探

(一)丰富学生植物景观设计的理论知识

包括园林规划设计和园林植物的理论知识。在园林绿化景观中,植物是极其重要的设计要素,是使园林环境充满生机和美感的关键。因此,首先应提高学生对植物的认知水平,包括对中外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特点,现代园林植物景观的了解;通过对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生态习性的了解,充分掌握如何恰到好处地利用和园林植物的姿态、体重、质感等特性来营造丰富的视觉景观,同时让观赏者也充分通过嗅觉、味觉、触觉、听觉等其它感官,来享受植物的芳香、质感等特性,给我们生活增添的美。其次,需要通过加强植物配置方式,植物景观设计方法的学习,并且与园林规划设计的造景手法紧密结合,来体现植物个体和群体的形式美,突出植物种植与人工硬质景观之间的关系,以及反映人们在欣赏时产生的意境美。这就要求学生将借景、框景、引景、漏景等造景手法同植物的孤植、对植、丛植、列植、群植等配置方式充分利用结合起来,从而营造出丰富的园林植物景观。

(二)欣赏借鉴优秀的植物景观设计案例

园林植物造景作为一门设计类课程,要求学生更多地是要具有丰富多样的设计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将理论的讲解、设计作业的练习、植物造景案例的引入有序地交叉结合起来,使学生的专业学习能与社会发展步伐保持一致。通过自然与种植设计、社会生活与种植设计—游憩空间、视觉景观与种植设计、审美意境与种植设计这四个主题内容,分别融入介绍先进的设计理念和一个或几个独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设计作品,让学生在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中,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2]。

(三)加强学生实作练习及实践性教学

首先是通过分组设计方案、演示方案等练习形式,来训练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及个人设计理念的表达能力。其次,在教学中适当安排学生外出参观实习。通过对一些优秀园林作品的参观及到施工现场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对植物配置的认识。对于植物的观赏特性和规格大小,有更直接的感性认识,从而可以提高学生植物造景设计立面图、效果图以及种植施工图的绘制能力。

四、结论

园林植物造景设计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设计类课程。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将不同类型园林植物灵活配置,将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景观要素合理搭配,做出更好的设计作品,是我们专业教师需要不断努力,为之不断探索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王美仙,董丽,尹豪.“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实践教学改革初探?《中国林业教育》.2011年02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