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研模板(10篇)

时间:2024-01-29 15:19:4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研,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研

篇1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5-0334-02

加强大学生思想素质教育是培养未来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要求,也是衡量高校学生综合素养培养成效的尺度。当前,“90后”大学生逐渐成为高校学生群体中的主力,为了研究“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基本规律,笔者在广西民族大学2008、2009级学生群体中开展了调研,调研以问卷调查与座谈、走访相结合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82份,其中,男生占56.7%,女生占43.3%。结合问卷与其他方式调研,笔者试对这一群体基本思想特征进行大致的梳理分析,并就其与安全教育两者间的互动关系进行探究。

一、“90后”大学生群体思想特征状况及基本特征分析

(一)“90后”大学生思想素质现状

通过此次问卷调查,笔者对“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及日常心理行为的状况分析如下。

1.思想政治状况。“90后”大学生政治立场较为鲜明,但政治敏感性欠缺。在如何对待“”、“”等分裂行为的选项中,有超过七成的同学选择“反对一切企图分裂国家的恶势力”。但对国家时政关注的选项中,也有超过七成的同学是“偶尔、不太关注”,只有24%的同学是“非常关注”的。“90后”大学生思想积极上进,追求进步,但实际选择中却也更加现实化。在大学生入党问题上,62%同学“愿意”入党。但在遇到现实问题的抉择时,只有29%同学“愿意”响应国家社会的号召,到西部等贫困地区奉献自己的青春,51%同学表示“不愿意”。

2.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状况。“90后”大学生对人生看法与责任感悟较为明确。对成年是如何看待的选项上,六成的同学认为“必须对家庭和社会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31%同学认为“必须对自己的行为和言语负责”。自己成年后,如何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71%同学认为“首先需要好好读书,对自己负责任”,18%同学认为“需要以公民道德准绳约束自己,做一个合法公民”。但对身边同学却存在一定否定看法,40%同学“认为周边很多青少年没有社会责任感”。对基本道德观念、未来人生有一定认识。在学问与赚钱两者关系上,过半的同学认为“有道德比赚钱更重要”,18%认为“学问比赚钱更重要”;在如何看待考试作弊,拾遗不还等行为时,64%同学认为“社会风气有待改善”;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个人应如何做呢,过六成的同学认为“好好学习提高个人竞争力”。

3.心理性格状况。在问卷调研中发现,这一群体整体心理状况良好,但辩证地看,还有许多同学自我感觉欠佳,在对他人评价时,往往表现一般,同时存在着一些现实问题对心理产生较大困扰。对于自我心理状况,14%同学感觉“良好”,27%同学感觉“差”或“很差”;其中心理困扰来源,37%同学选择来自“学习”,20%同学选择“人际关系”;对周围同学如何看待时,负责评价较多,21%同学认为“缺乏团队精神”,28%同学认为“个性张扬”,17%同学认为“冷漠”,而仅有22%的同学是“自信,有创新”积极心理的。

4.日常行为状况。大部分同学自主性较强,能自我规划,但个别同学却状况不佳。在同学交往中,感觉“较好”选项的有52%,但感觉“很差”也有5%;同时也有七成同学为自我规划较好,为自己设计过目标,却有30%“没有”或“没有考虑过”;当遇到挫折时,36%选择“与朋友商量解决”,46%选择“自己解决”,却也有8%同学“不理会,逃避”。大部分同学生活安排较有规律性。40%同学月消费在“300~500元”,但有13%在“800元以上”。在课外娱乐生活中,21%同学选择经常上教室自习,18%同学选择“逛街购物”,13%同学去“KTV唱歌”等;在上网冲浪时间选项中,每周花费时间里,23%在“5小时内”,38%在“10小时内”,21%在“15小时以上”。

(二)“90后”大学生思想素质基本特征分析

从以上问卷调查统计情况中,可以总结出“90后”大学生思想素质基本特征。一是思想上,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通过现实生活,都可看到他们明辨是非、真切关注,可以认为“90后”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状况总体上是积极向上、健康良好,富有激情活力,立场坚定,对国家,民族和社会有很强烈的责任感。二是思维活跃,勇于创新,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在信息化、全球化、网络化的时代里,“90后”大学生比以往任何一代人更具明显人格特征,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宽广的信息平台,使得他们思维更加开阔,更易成了新鲜事物的热衷者和追随者,更易成为时代改革发展的推动者。三是部分同学处于迷茫、探索阶段,价值取向多元化。“90后”大学生刚踏入高校,特别是对大学生活充满着好奇与紧张,想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却难以一时适应环境需要,因此对大学生活,未来发展都处于迷茫状况。受当前多元文化的影响,大学生价值取向也出现多元化趋势,他们逐渐呈现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和行为选择的自主性、理智性、务实性。四是个性张扬,缺乏磨炼,综合能力有待提高。“90后”大学生个性张扬,勇于表现自我,但生活环境所限也存在着心理承受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忍耐包容能力等方面较弱,需要进一步磨炼提升。

二、“90后”大学生思想及行为特征的逻辑归因

(一)社会宏观环境层面

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的丰富,精神生活的充实等为“90后”大学生的道德理想观、人生价值观、学习成才观的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当他们步入高校,开始对大学全新的独立生活时却又使他们思想上出现了现实与理想、利益与良知的冲突。尤其是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思想多元化带来的冲击,社会思潮的泛起,这些给“90后”大学生带来了挑战,在吸收外来文化先进因素的同时,也深受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的不良影响,个别学生甚至轻视民族文化传统和党的光荣传统,产生了崇洋的心理和民族虚无主义的倾向。

(二)家庭及校园环境层面

“90后”大学生大多出生有“四二一”家庭环境中,他们在物质上得到尽可能的满足,但也承载着父辈们期望,承受着社会、家庭较大的期望压力,使他们在物质丰富,倍受溺爱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同时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也进一步加推“90后”大学生思想特征的呈现。当前在高校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更多地关注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上,而对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管理也不到位,突出表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不稳定、结构不合理、职责不明确等。

(三)学生个体层面

“90后”大学生刚摆脱高中升学压力,进入大学,其正处于心理和智力逐步成熟期,思想的发展超前于知识、能力的提高,尤其是面临着繁重的大学学业,往往导致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不协调,理想与现实的脱离。在当前新媒体的环境下,即时通讯交流的快捷便利,他们可借助先进的科学思维方法和技术手段分析着各种不同的思想、价值以及事件,来提高自己的思想认知和道德水平,但实现生活阅历的欠缺,心理的不成熟,判断是非善恶的缺乏往往导致他们容易走向极端,偏听、偏信而受到负面影响。

三、大学生群体思想与大学生安全教育互动关系

当前大学生群体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与其他年代大学生相比,其群体思想特征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笔者认为,这一群体思想特征与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内在互动关系。

(一)研究大学生群体思想是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基础

通过笔者的实证调研了解当前“90后”大学生具有明显的思想特征,这是时代的烙印,受着时代的深刻影响。他们政治立场坚定,思维活跃,对新事物接受领悟能力较快,但在大学阶段也他们处于思想动荡的时期,认知能力较弱。因此,这一群体对自身所处环境与自我安全状况了解与把握程度也较为低下。大学生安全教育就是要通过外在的教育形式,引发学生内在自我安全认知能力的提升,从而建立起安全的防护墙,达到大学生自我内在与外在的安全。安全教育过程中,如何体现教育的针对性、时代性等,这就需要结合大学生思想特征进行教育。如强化大学生安全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则应针对大学生思想活跃状况与对网络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等实际,探索建立安全教育的网络化、生活化、趣味化等。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体现

安全重于一切。学生工作也始终是围绕着安全为重心进行开展的系列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开展人的思想的教育,目的在于推进人格的健全,人性的成长,是大学生一种内在锻造的体现。通过大学生群体思想的研究与教育,最终达到学生外在的成长。大学生安全教育也主要是通过加快学生安全认知能力的提升,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实现内在与外在自我安全的状态。学生安全与否,是判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败的关键。应该说,大学生安全是做好其群体思想教育的延伸与拓展,也是最终的归宿。因此,强化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成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篇2

(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云南 楚雄 675000)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已经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方面,新媒体作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重要载体,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相应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分析了新媒体的内涵,并提出了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下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创新

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环境下,新媒体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行为与生活方式,对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来说,如何做好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工作,提高教学的效率是现今的首要任务,本文就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1   新媒体内涵的界定

现今,新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虽然它的发展时间不长,但是却发展的较为迅速。关于新媒体的界定,有些研究者认为新媒体是依托互联网技术和数字技术等为人们提供信息技术的服务,这种方式和电话、报刊、电影和广播等传统的媒体相比更胜一筹。还有一些研究者认为新媒体是高新技术应用于传媒的文化成果,而广义的新媒体则是指其形成于二战以后,是依托网络化和数字化处理技术和通信网络的一种新型的信息媒介的总称。但是这种定义较为宏大,不利于研究者进行实证研究,因此,为了方便研究一般定义新媒体为依托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等新技术的向人们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体。

2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策略

2.1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即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以学生为本,全面激发广大青年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既把学生作为接受教育的对象,又把学生作为实施教育的主体。在新媒体环境下,想要创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首先应该更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建立良性的认知循环系统,新媒体的发展为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者和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平等交流的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以前传统面对面的教育手段,可以极大程度的保护学生的隐私,使学生更加愿意参与到思想政治的学习中来,例如在网上设立相应的咨询室,可以让学生自由的参与进来,不但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还可以有效的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具备针对性和实效性。

2.2 构建学生红客队伍,加强校园的舆论引导

采取构建学生红客队伍,可以有效的引导校园网络的舆论,使网上不良的信息从被动的围堵,转变成为主动进行疏导,学生红客队伍的建立可以引导学生树立关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责任,通过网上交流的方式可以及时的收集学生的思想反应,使教师及时的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这样做不但可以把沉迷网络游戏的学生拉回到现实当中,从而有效的拓展素质教育。除此之外,校园网络的建立应该接近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积极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以此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2.3 将新媒体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构筑新媒体教育阵地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应该把新媒体文化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构建新媒体教育阵地。高校可以建设相应的主体教育网站,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的效应,树立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并且通过校园网站的建立可以及时的更新网站内容,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多彩。除此之外,高校还应该加强网络平台监管力度,对垃圾信息进行删除,加大对正面事件和先进事例的宣传工作,以此来有效的净化网络环境,放大精彩的评论,从而形成先进网络文化,有效增加正面控制力,只有这样才可以做好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工作。

2.4 重视对新媒体的运用, 充分发挥新旧媒体各自的作用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师应该在传统媒体教育的基础上,重视对新媒体的运用,使新旧媒体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的加强和改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例如,现今人们对需求越来越高,利用手机媒体来传播思想政治工作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高校应该开辟手机论坛和网络访谈的工作来提高学生对热点和难点问题的关注,并且高校应该采取报纸和杂志等来报道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以此来引领校园优良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方向。

2.5 发挥新媒体的技术优势, 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手段

以前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受到时间、方法的限制,使得学生觉得思想政治教育课较为枯燥,有些甚至会出现抵触的情绪,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质量。发挥新媒体的技术优势,利用QQ、BBS、E- mail等新媒体技术,通过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的交流,不但可以解决以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无法做到的工作,还可以使学生在虚拟的网络中袒露心声,让教师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真正想法,才可以更好的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具备针对性。

2.6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师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教师应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还应该了解新媒体的技术发展动态,设法将多媒体技术有效的运用到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建设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平台,并且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来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作为思想政治教师应该做好对学生引导,关注网上的信息和言论,开展相应的调研工作,以此来提升思想者恒指教育工作的有效性。除此之外,应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师资队伍的建设,根据班级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改进教育的方式,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更加乐于参与到思想政治学习当中,从而有效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

2.7 建立和完善符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素质评价体系

想要在新媒体环境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就应该建立和完善符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素质评价体系,以提高学生素质教育为主要目标。由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以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为主,以前传统的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方式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无法起到推到的作用,而且无法适应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要求。因此,采取符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素质评价体系,可以从大学生各个方面进行充分的考虑,充分反映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状况,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到实处,从而有效地做好大学生素质教育,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8 积极推进辅导员博客建设,运用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

博客作为一种新的网络媒体形式,其具备个性突出、趣味性强和操作简便的特点受到人们的广泛应用。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最基层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引导学生具备正确的思想政治观,立场和武装学生头脑的关键,在新媒体环境下,积极推进辅导员博客建设,运用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利用真实的情感来引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实现思想对接,还可以使学生和教师出现观点碰撞。除此之外,大学生辅导员通过博客的信息收集、整理和,可以让学生充分的了解自身的思想政治工作情况,并且对辅导员工作进行相应的监督,辅导员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这学生的思想政治理念的建立,所以辅导员向学生传播主流文化,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是非常必要的。博客作为辅导员实施思想政治的重要传输工具,是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的关键,也是引领学生健康成才的重要基础,只有这样做才可以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想要在新媒体环境下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应该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构建学生红客队伍,加强校园的舆论引导,将新媒体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构筑新媒体教育阵地,并且充分发挥新旧媒体各自的作用,发挥新媒体的技术优势, 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手段。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建立和完善符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素质评价体系,积极推进辅导员博客建设,运用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的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霭.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创新[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6) .

[2] 余东晖. 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思考[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 .

[3] 魏立娜.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索[J].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

篇3

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上,党提出了推进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新要求,把大众化的研究和宣传引向深入。意义在于大众化能够奠定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理论基础。其次,推进大众化的必然性和可能性在于大众化是一个优秀的平台。对大学生来说,把基本原理从抽象的、理论化的话语体系,进一步转化为具体的、喜闻乐见的语言体系,使为广大青年大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大众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一)大众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目标,并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使广大青年大学生拥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青年大学生是大众化的中坚力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若不能推动其发展,则无法避免地使理论变成“空谈”,也无法培养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大众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和要求。高校必须通过大众化,统一和引领大学生的思想,凝聚大学生的力量,解答大学生的思想困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指明方向。

三、信仰状况分析调研报告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采用不记名方式进行共有40份有效问卷。调查对象为南财在校大学生。调查问卷能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对中国的的认知和理解。

对于问题,您了解吗。有35%的同学选择基本不了解,有15%的学生市完全不了解。“”不包括哪些理论思想这一题,60%的学生得出正确答案是科学发展观,可看出在校大学生对于的理论部分掌握较好。但也可以看出在校大学生对了解不透彻。大学生对的学习的兴趣不高。究其原因:高于实际生活。书本知识太过哲理化、权威化;其次,中国的“考试”国情促使大学生靠记、背为主,缺乏自己的思辨与批判。较低年级中开展此课程,在潜意识中加深了大学生对于马克思思想学习的厌恶。

针对您认为“理论”对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62%的绝大本分在校大学生认为“”对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对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作用不清楚。超过一半的在校大学生认为中国化理论不能帮助大学生认识和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

这部分在校大学生被迫学习理论知识。原因则为多方面:他们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但在老师的教授中又失去其兴趣导致放弃。其二,对于教材教法,他们也厌倦了老师的“经典人物+经典示例”教学模式,导致其厌学情绪。其三,课程的评价以考试为主,生搬硬套答题模式,缺乏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信仰,推进大众化,我们提出一些建议:

1,在高校,要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课堂的教学只是一部分,最重要的是在大学生课外阅读和业余生活中,加强的兴趣与关注。而我们现在的图书资源中,相关读物所占的比例不大。其中很大部分是理论知识缺乏实践实例。

篇4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和前途。由于当前在校大学生多为“90后”,他们在人生、价值取向和思想行为上具有与以往任何时代不同的特点。从武汉大学公布的关于针对“90后”大学新生的调研报告中表明:“90后”大学生,既不像社会上炒作的那样娇惯自私、不可理喻、也不像人们想象的那般“独”性十足、难以接触。调研以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对象是武汉大学各院系新生中的800名新生,调查内容涉及消费、心理、社交、学习以及社会认知等方面。该报告是继全社会对 “80后”全面关注后,中国高校对“90后”大学生进行的较为权威的解读,并对相关数据作出了分析。

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特点分析

1.1 大学生思想状况主流积极、健康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主流价值观是积极向上,认同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事业;能够关注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和祖国的未来,对国家的发展形势和生活充满着向往;认同社会主义道德标准,肯定集体利益;注重生活质量,讲究精神追求。但一部分大学生却表现出理想信念的低层次化、务实化等现象。这部分大学生将个人的理想信念定位在对金钱、社会地位等的追求和占有上面。

1.2 人生态度积极向上,但感性多于理性

绝大多数大学生都具有自立、自强、自力更生的意识,充满创新意识和热情。对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甚少。在全球化发展和各种文化的冲击下,部分学生思想蜕化,贪图享乐,国家和民族意识淡化。还有一部分家庭物质生活条件较好的大学生自理能力弱,面对挫折和新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差,表现在学习上目标不明确,缺乏动力和热情;在生活上追求享受,出现攀比消费、超前消费等现象。大部分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志向远大、渴望成才、追求知识和学习热情很高。

1.3 较高的道德认知,但存在知行脱节现象

大多数学生能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的基本道德规范。当代大学生主流赞赏和推崇有教养的道德行为,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如志愿服务、社区献爱心,希望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信守和推崇诚实守信、公平竞争,但不放弃有条件下的投机作弊,如考试作弊、拖欠学费、造假求职材料、就业毁约等。

二、大学生思想现状产生的原因

2.1 大学生思想现状产生的内部原因

1)目前的“90 后”大学生多崇尚自我发展、自我成才,发展动机与国家振兴和社会发展的联系不多,学生过分注重自我奋斗、个人发展导致集体观念淡薄、服务精神不足,只想当主角,不想当配角,担心才能被埋没或者是大材小用。

2)大学生是青年,其主要需求就是成长、成才,对所受教育感到不够“解渴”,要求教育教学改革,但与自我期望相矛盾的时候,往往表现出不满情绪。由于校园内的文化娱乐手段相对滞后,学校周边的文化即使是低俗文化,大学生也乐此不疲。

3)大学生寄托着家庭希望、社会期望和万众瞩目,在以成败论英雄、以物化论成败的当今社会,担心自己被淘汰,在积极进取的同时产生了诸多心理问题。

2.2 大学生思想现状产生的外部原因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对当代大学生培养自立自强、拼搏进取的精神,敢于维护自身和他人合法权益方面起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受社会上出现的“一切向钱看”思想的影响,学生的心理出现了不平衡,使金钱成了学生衡量人生价值的极重要的尺度。

2)多元化的意识形态的渗透,迷失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在信息传播迅速、集中的今天,东西方的思想意识形态在碰撞,思想体系和资本主义思想体系在较量,科学民主精神和封建传统在斗争,大学生在各种意识形态的冲突中自我意识、觉醒,当然也存在着迷惑。

三、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对策

3.1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引导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

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原则就是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需要。针对“90 后”大学生思想中存在的利己主义和道德判断的不确定性,诚信意识缺失,公德意识差,自律性差,注重自我,追求现实感受等问题,我们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当代大学生弘扬社会主流道德观和价值观;加强集体主义和社会公德教育。

3.2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大学生的人文知识,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更可以寓思想道德教育于文娱活动之中。校园文化要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精心设计,大力弘扬主旋律,让健康、高雅、活泼、明快的校园文化活动占领校园文化阵地,坚决抵制腐朽、消极、颓废的思想渗透和影响。

3.3 发挥高校职能,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针对当代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的特点,一方面,高校应发挥其管理职能,加强学生管理,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道德奖惩制度, 对学生的道德行为给予相应的奖惩。通过奖惩制度的实施来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并逐渐使遵守道德规范成为学生的基本需要,使外在的社会道德规范内华为时才做准备,毕业生往往感到很茫然,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

四、总结

“90 后”大学生思想特点日趋多样性,而其影响因素也错综复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客观地认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了解和掌握影响这些特点的因素,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促进“90 后”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威.“思想政治教育热点”教学案例武汉大学出版社[M].2009,4

[2]蔡炎武,刘铁芳.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及对策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 ,1

篇5

媒介素养教育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以电影为首的大众传媒所引导的流行文化给传统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冲击。英国学者ER•利维斯和丹尼斯•汤普森在《文化与环境:培养批判的意识》一书中,首次就学校引入媒介素养教育做了系统地阐述。媒介素养教育就是指导人们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媒资源,通过教育培养人们具有健康的媒介鉴别能力与批评能力以及运用传媒信息的能力,从而确立科学的传媒观,在丰富而复杂的传媒资源中明晰前进目标,不断完善自我,参与社会文明的发展和进步。〔2〕换言之,媒介素养教育就是培养人们正确认知媒介、主动参与媒介、合理使用媒介的能力。

二、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许多学者在研究媒介素养教育时,都将着力点放在培养媒介使用能力上。然而,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从根本上应更注重“思想”教育,应该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因为,如何应对媒介传播的大量关涉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内容,进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积极作用,理应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3〕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客观需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即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发动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起着基础性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媒介素养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好坏。在传统的大众传媒体系下,信息传播具有单向性,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信息占有上具有绝对的优势,牢牢把握了话语权,体现了较强的权威性。教育者可以按照教学大纲和预先设计好的教案对学生实行既定的思想灌输,而不会遭到学生的反感和质疑。但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在信息占有上拥有了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平等的地位,甚至对新兴媒体的利用能力要高于教育者,并逐渐在网络中形成了自己的群体语言。如果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主体不具有较高的媒介素养,不了解各大众传媒的属性,就无法对海量的信息进行正确的筛选和解读,不能透过信息看到其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渗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将大打折扣。在此意义上,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媒介素养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必然要求。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迫切要求。在我国,当代社会大学生的思想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由于大学生尚处于心智成长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尚未成熟,极易受到大众传媒不良信息的吸引和诱惑,不利于其健康成长成才。具体来说,现代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消极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大众传媒浓重的商业化倾向易引发大学生的消费主义观念。其次,多元的大众传播渠道易导致大学生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再次,大众传媒即时传播的海量信息易导致大学生思维的肤浅和混乱。综上所述,大众传媒之所以能对大学生产生如此深刻的负面影响,是与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不高分不开的。要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急需对其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其媒介道德规范和自律能力。

(二)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的可行性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媒介素养教育具有共同的内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旨在通过对大学生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达到转变大学生的思想,进而指导大学生的社会行为的目的,在这个意义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就是一个思想传播过程,是一个以意识形态的观点为内容,以大学生为对象的传播过程。〔4〕因此,媒介素养教育中必然要涉及意识形态和政治因素。无论是对信息进行选择,还是对信息进行解读,都需要一定的价值观作为判断的标准,而这种价值观的培养就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媒介素养教育共同关乎的问题。可以说,二者之间具有了本质上的必然联系。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方法具有共通性。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开设专门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二是将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贯穿于其他相关课程之中;三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注意发挥大众传媒、家庭和社会等各方的力量共同推动该项活动的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开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的长期关注和共同努力。与此相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构建的教育体系,且其展开渠道也主要是课堂教学与课外的实践活动。这说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媒介素养教育在实施方法上首先具有了融合的契合点,如可以在现有的大学生思想理论课堂教学中单独设立一个章节进行媒介素养教育,这是很容易实现的。

三、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媒介素养教育的新体系

(一)转变观念,营造媒介素养教育的良好氛围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要想使社会各方真正发挥应有的力量进行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必须首先加大对媒介素养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强度,改变相关人士的落后观念,使其真正认识到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与此同时,国家相关部门应联合各媒介专门组织和高校制定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步入制度化、规范化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篇6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5.039

“从大学生网络言行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课题组1”对新疆教育学院5000余名普专及成人大学生进行了随机调研。调研采取问卷、访谈等形式,共发放调查问卷260份,回收有效问卷253份,回收率为97%。在样本总体中,汉族大学生占45.5%,少数民族大学生占55.5%;民考汉学生占民族学生的13%,民考民学生占民族学生的87%;男生占22%,女生占78%;党员占3.2%,团员占93.1%,其他同学占3.6%;学生干部占50.4%,从未担任过学生干部学生占49.6%。调查结果表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对大学生们网络言行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大学生们思想政治状况在总体上是好的,认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关心集体,喜欢创新,认同社会基本道德,遵守道德规范,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

1 大学生运用网络的基本情况分析

第一,从上网的频度和网龄长短来看,数据显示,80%的学生网龄都在1-3年以上,占80%的学生每天都要上网1小时以上;甚至还有占14.7%的学生每天都去上网,时间都在3小时以上。这表明如今的大学生平时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网络,网络世界提供的丰富多彩的新鲜资讯已经紧紧抓住了大学生的思维,深刻影响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

第二,从上网的目的来看,大学生上网主要为了娱乐、影音、上网购物,仅有22.9%的大学生上网主要目的是为了学习资料的查询。这些表明大学生们上网的主要目的仅仅是为了娱乐放松,而更多地网络教育资源平台,大型互动网络平台和公益活动等学生的查询和参与度很低,对于网络的使用还比较单一,网络也没有真正成为帮助学生学习和解决实际困难的快捷窗口。

第三,从对各类网站及热点新闻的关注和参与程度来看,大学生获取资讯的网站窗口66.8%主要集中在QQ弹出窗口和新浪、搜狐等大型网站,而对新华网、人民网等官方网站的关注仅占17%。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当前时事政治和热点新闻的关注度很高,基本都在75%以上,而对于综艺娱乐节目的关注度也一样很高,也在75%以上。对于和自身关系不大的热点新闻或国外的时政大事的关注度普遍较低。这些数据表明,当前我院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的一周新闻综述对于全院大学生的时政教育的关注度都是有很大作用的,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引导了大学生关注热点新闻的良好习惯。

2 网络言行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效性状况分析

2.1 坚持指导思想,否定过时论及失败论

绝大多数大学生对的指导地位高度认同。调查结果显示,我院大学生认为并不过时,它对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有人认为已经过时了”这一说法,仅有10.4%的大学生选择了会参与网上评论并认同已经过时了的说法,说明大多数大学生认为“只要与时俱进,就会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2.2 我院大学生问题值得高度重视

新疆地理位置特殊、民族成分复杂、少数民族信教群众较多,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新疆高校大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缺乏认同,信教情况比较严重。由调查可知,我院大学生在回答“大学生是否能信教”这一问题时,39.4%的人选择“大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明确回答“不应该”的大学生仅为26.9%, 33.8%的大学生认为“不清楚、不关注”。这表明我院大学生对能否信教还持犹豫态度,相当多的大学生对宗教缺乏科学认识,我院开展的相关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效果不显著。

2.3 注重个人奋斗和自我价值实现,奉献精神、服务精神以及艰苦奋斗精神不足

通过访谈和网络论坛的了解,在价值取向上我院的部分大学生重现实、重实际,注重自我,存在功利倾向。对“新疆大学生最缺乏的精神”评价,50.2%的大学生认为“艰苦奋斗的精神”是目前最缺乏的,17.4%的大学生认为缺少“奉献精神”,13.4%的大学生认为缺少“服务意识”,10.9%的大学生认为缺少“诚信精神”。这些都说明部分大学生对自我价值的实现方式,衡量标准都存在模糊认识,奉献、服务和艰苦奋斗的意识较差。

2.4 我院部分大学生知行脱节

调查结果表明,我院大学生的道德水准虽然处于较高层次,但就部分大学生而言,其道德行为是不容乐观的。42.2%的大学生随意闯红灯,29.1%的大学生乱丢垃圾,19.6%的大学生无视长明灯和长流水,9.1%的大学生随地吐痰。在婚恋问题上,7%的大学生认同“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的轻率行为。22%的大学生认为“只要两个人最后能够结婚,可以同居或进行婚前”,这表明正处在青春期的大学生,由于受某些生理和心理因素及各种所谓新思潮的影响,传统的家庭观和婚姻观逐渐被一些新的恋爱观所代替,婚恋中的道德责任意识在一些大学生中逐渐淡化。

参考文献:

[1]冯刚.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和谐社会培养合格人才[J].高校理论战线,2006,(12).

篇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处祖国的西部,经济发展相对东部沿海地区较为缓慢,贫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所面临的问题突出,这不仅影响到贫困大学生自身的成长,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因此,及时研究新形势下新疆高校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成长中的问题,保证他们顺利完成学业,不仅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更关系到新疆社会的发展与稳定。

到目前为止,在自治区高校范围内,管理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对新疆贫困大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开展过有权威性的、专业性的调查研究,对他们面临的困难、压力及真实思想状况等问题并不十分清楚。通过对南北疆五所高校的调研发现目前新疆高校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诸多,不容忽视。

一、在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式和方法上出现的问题

(一)新疆高校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欠完善。首先,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缺乏心理健康教育观点的介入。在社会转型期,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贫困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比例会增大。目前, 各高校对贫困生心理问题认识不足、关心不够, 没有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或心理健康教育措施。同时在相关知识拓展和结合方面,还没有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做到紧密的结合。

其次,思政工作者更多关注思政理论课堂教学或贫困生的物质资助,未能深入了解贫困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不能把贫困大学生最关心的实际问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尽管我国基本形成针对贫困生的“ 奖、贷、助、补、减” 等多元化的资助体系, 帮助他们应对各种困难,但忽视了对他们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贫困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社会责任感弱化, 集体荣誉感弱,自立意识淡薄、就业竞争力低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贫困生将来毕业后能否应对激烈的社会竞争。

再次思政工作管理者未能通过建构自助体系帮助、引导贫困大学生摆脱弱势状况。我们应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

(二)新疆高校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途径单一。主要教育形式有:入学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日常活动与班级管理等,往往几场报告、几门课程、几本教材、一些课外活动就完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贫困大学生的教育工作也就是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与其谈谈心、聊聊天、发补助。这些教育的形式和途径只重形式,没有考虑贫困生的内心寻求,缺乏渗透性和灵活性,缺乏层次性和多样性。对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采取与汉族学生一样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导致教育功能低效。

(三)新疆高校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方法陈旧。针对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但是仍采用说教、灌输等传统的方法和手段。以媒体、网络、社会组织为代表的新的教育载体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总体上还不够。

二、在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和教育资源中出现的问题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客观要求,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加强民族团结的客观要求。要培养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队伍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干部队伍,在新疆高校这个方面尤为重要。

目前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来源单一,结构复杂,师生配比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发展不平衡。

(一)改革开放以来,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队伍来源单一,不稳定。这支队伍中缺乏优秀人才、高层次人才的现象突出。目前这支队伍中的中青年教师多半是本地区自己培养的,整体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有所提高。虽然本地培养教师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一定的优势,但由于受到新疆境内各种因素的影响,自身的局限性也很明显。

(二)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结构复杂,师生配比不合理。思政队伍由专兼职教师构成。其中兼职教师队伍由学校各级政工干部、行政干部组成,他们更多的精力是放在处理繁忙的行政事物。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很难把工作做得细致入微。高校扩招学生数量增大后,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师生配比不到位,远未达到国家要求。思政工作任务重、压力大。这种现状不能改变,加之贫困大学生思政工作的特殊性,就会给新疆高校的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信息资源稀少。由于新疆地处边远,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经费有限。疆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出疆学习、交流的机会非常有限。获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面的资料信息渠道狭窄,围绕高校思想政治育方面的科研课题数量很少,关于我区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研成果少之又少。因此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掌握教育信息资源的能力与内地高校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四)特殊的人文环境决定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有多个民族成员组成,同时分别使用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民汉学生、教师在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这增加了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复杂性,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的贫困大学生接受障碍的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对人们有目的地施加影响,是引起人们思想行为转变的外部因素,但是它最终还是要通过人们内在的思想斗争,自觉地转化为自己的行动,才能形成正确的观点和立场。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一个具体的人都程度不同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思想观点、价值观念等。因而,只有科学地分析教育对象的思想特点,恰如其分地估计教育自身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才能使教育对象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然而贫困生在接受思政教育过程中存在着潜在或显现的接受障碍,接受教育活动就会出现缓慢,产生负效应。其一我区的基础教育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高中课改也已进行了两年多的实践。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还在不断地更新、完善。但是贫困大学生在原有的基础教育模式中形成了对思想政治教育错误的认知,无法或很难接受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其二来自偏远农牧区的贫困大学生初到繁华的城市,面对一些社会不良现象不能调整好心态正确面对,往往受到挫折就委糜不振,彻底绝望。这时他们对教育者呈现封闭状态,拒绝接受正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其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错误的做法导致贫困生接受障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针对性,缺少贫困大学生实际关心的内容, 工作者教育手段简单粗暴,缺乏亲和力就必然会产生接受障碍。因此,一旦教育接受者发生接受障碍,正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无法继续开展。少数民族贫困生大多数来自农牧区,各地州基础教育的发展参差不齐,少数民族学生使用汉语的程度低,整体认知水平差异大,造成少数民族学生精神压力大和心理负担重。在开展各民族贫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必须注意这种特殊性和复杂性,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否则就会造成误解,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行。

参考文献

[1] 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黄蓉生.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 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研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4] 刘文伟,张锡钦.李恬婷的新时期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引导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

[5] 夏水龙,晏红洁,李洁珍.对贫困大学生教育与管理的思考[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6] 冯静,严贵华,郑引.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现状调查——以福州市高校为例[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1).

篇8

一、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调控机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个系统工程,由学校的党委组织部、宣传部、学工部、团委、各院系和后勤部门等多个部门相互联系、相互配合作用下而结合的。决策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统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方面面,把握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教育方向,具有支配和领导作用。高校要明确党委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在总结全校思想治教育工作的经验上,进行系统地、科学的规划,充分调动学校各部门和院系的积极性,确立职责分明、齐抓共管的决策机制,保证决策前的信息通畅、反馈及时,决策中的科学高效,决策后的有力执行,以强有力的领导决策机制保证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健康发展。建立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解决机制。健全问题解决机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成效。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课的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的优势,建立教学单位与其他管理部门的问题解决机制。学工部、团委等组织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前线,要发挥其前线作用,要定期研究学生的思想状况,并根据党在不同时期的方针、政策,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以及存在的思想热点和教育目标做出科学决策,并互相交流、沟通,进而解决问题。

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沟通反馈机制

“反馈是控制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把施控系统的信号(又称给定信息)作用(输入)于被控系统后产生的结果(输出的真实信息)再返送回来,并对信息的再输出产生影响的过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沟通反馈是思想政治教育运行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因此,高校必须在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统一,及时性与准确性统一,准确性与模糊性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反馈特点,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沟通反馈机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外部的沟通与反馈。外部的沟通与反馈主要是指与社会和家庭的沟通。要充分利用现代通讯、科技手段,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反馈学生情况,了解学生成长背景,吸引家长参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此外,还要通过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手段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建立高校与外界的沟通反馈机制是实现全方位育人的有效形式。(2)高校内部的沟通与反馈。这是高校沟通反馈机制的主要方面。决策部门与各个执行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信息的沟通与反馈。学校决策部门要通过定期召开辅导员、团总支书记、班主任、学生干部会议,了解各单位工作措施、教育内容、活动方式等多方面的反馈情况,并对此进行研究分析,提出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学校学工部、各院系等部门也要把大学生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上来,以便党委等决策机关决策的针对性与及时性。

三、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机制

(1)制度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辅之以完善的制度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高校完善的制度既包括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德育工作的专项规章制度,也包括在教学、管理、科研、后勤服务等方面的各项制度。高校要不断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通过科学的管理规章制度,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证。(2)队伍保障。高校要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综合素质,高标准选拔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从而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这支队伍既要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水平,又要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还要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与此同时,高校必须完善激励机制,运用精神和物质的奖惩手段,解决好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职称、待遇等方面的问题,使之集中精力做好本职工作。(3)经费及物质保障。高校要适应时代的发展,改善教育基本设施,加大经费投入,形成经费保障机制,不仅要满足经常性的理论教育、宣传教育活动的经费,还要加大实践调研、社会考察的经费、图书资料、多媒体等方面的经费,形成现代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设施、设备和活动场所。

参考文献

[1]胡洪彬.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综述[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9(2)

篇9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2-0088-02

当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青年进行西化、分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这给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如何针对新形势、新特点,引导大学生认清形势,增强责任,全面发展,这是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面对新形势,正视新挑战,树立新理念,探索新途径,切实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上呈现出的新问题

随着国际社会的垒球化、信息化和国内社会的全面转型,大学生在思想意识、精神面貌、价值观念、行为活动等方面呈现出许多新的趋势和特点。从总体来看,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主流是积极的、健康的,但同时也存在下面一些问题。

1.理想信念意识淡薄,缺乏爱国主义情感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下,有些学生思想上不关心政治,认为“政治可有可无,唯有金钱是真的”,在他们的思想上认为“谁富谁光荣,谁穷谁狗熊”,“谁赚大钱,谁发大财谁就是英雄好汉”等等,对政治理论学习缺乏热情,没有兴趣,感到厌倦、没有动力;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和志向。相当部分大学生信仰迷茫,存在信仰多元化和信仰真空现象。

2.诚信意识淡薄,考试舞弊现象屡禁不止

当前,相当部分学生诚信意识淡薄,与人交往言而无信的现象屡见不鲜,他们为学不诚,有的只求功名,不务实,学习上无所用心,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却十分看重名利;为了扬名,捞取实惠,不惜弄虚作假,甚至不择手段,损人利己,破坏公平竞争环境;为了顺利通过考试,不惜出重金采用高新技术手段舞弊或者请“”替考,在观念上不以舞弊为耻,反而以之为荣。

3.团结协作意识不强,个人主艾价值观流行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逐步深入,人们的观念、思想意识形态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问题出现也必然会反映到大学生的思想中来。部分大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很薄弱,以自我为中心,强调个人奋斗,不顾集体、国家利益,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甚至有人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谋职就业时,把到经济收入高的行业就业看作是改变个人命运,提高社会地位的阶梯,“70%的学生认为学习是为了个人前途”或为“家长争面子”,对班级体活动表现出懈怠、消沉、无兴趣,没有集体主义荣誉感。

4.人格畸形发展,心理问题比较突出

人格是影响青少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内在因素,当前大学生人格的畸形发展主要表现在忧虑抑郁、刚愎固执、感情用事、依赖性强等方面。人格的不健全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比较突出。调查表明,31.48%的学生认为“校内竞争激烈,生活紧张”,47.43%的学生认为“上学费用高,经济困难”,21.82%的学生“对所学专业感到没有前途,没有兴趣”,19.61%的学生认为“生活没有目标,人生没有意义”。

5.网络垃圾文化泛滥。校园爱情低级趣味化

互联网功能的多样性,内容的广泛性、速度的快捷性、环境的开放性,效率的高效性,给大学生带来的积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其匿名化特征的网络议论,也给大学生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一是网上良莠混杂,特别是低级庸俗的信息,增加了青年学生辨别真伪的难度,不但造成思想混乱,同时还引发了暴力、性犯罪等社会问题,冲击扭曲了大学生正常素质结构。二是“网络成隐症”、

“网络疏离症”等网络技术的副产品,使不少大学生行动异常、心理错位、生理失调、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三是网络文化的随意性和匿名性,诱发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方面的冲突与失衡。此外,在网络垃圾文化的影响下,校园里谈恋爱就成了赶时髦的现象,大部分大学生找男女朋友的目的不是因为感情的需要,而是为了解脱寂寞,追求器官上的刺激。他们相互间频繁的更换男女朋友,恋爱道德观念低级趣味化。

二、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建议

在新时期,学生的思想状态呈现出新的特点,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我们要紧跟学生思想政治建设上的新需求,与时俱进的改进工作的方式方法,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1.建立以“两课”教育教学为主渠道,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和其它所有课程教学共同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

“课堂”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作用,可以在学生心中牢固树立核心价值观念,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然而,当前“课堂”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思想实际仍存在比较大的差距、部分教师教学手段单一陈旧等等。“课堂”教育要把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系统教育与专题教育、理论武装与育人实践、形势政策教育与常规法纪教育结合起来,发挥各门课程的整体。重点要解决以下问题:一是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建设,保证教材的科学性、权威性和严肃性;二是切实改进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努力贴近学生实际,提供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案例式、实践式等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提高教师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是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要有深厚的理论素养、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做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四是加强领导,为课程建设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为提高教师素质创造良好的条件。

2.积极营造健康向上、高品位、高格调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各种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相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校园文化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各高校都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可是,各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还存在娱乐型文化活动多,学术型、创新型、思想教育型活动少;封闭状态明显而开放性不足等不足。新形势下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主线,大力加强校园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大力营造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一是要广泛开展主题校园文化活动。以国家重大庆典纪念活动或重大节日为契机,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教育。同时,在师生中广泛开展诚信教育、文明养成教

育、学术道德教育等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校园道德文化和学术氛围。二是要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开展以科技服务和社会调研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节假日,精心组织大学生深入农村和贫困山区,开展“四进社区”、“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大力开展“三支一扶”计划,通过大学生“三走进,三提高”,搭建课堂延伸的平台,创造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环境。三是要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分会和心理健康咨询室的作用,通过个别咨询、团体咨询、电话咨询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对话、测试与跟踪服务;开设”心灵驿站“网页与心理咨询热线,利用网络等现代媒体与学生直接沟通,疏导学生不良情绪等。

3.全面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篇10

[作者简介]涂德祥(1972―),男,四川文理学院学生处副处长,助理调研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国内社会组织形式、生活方式、就业形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同时,西方敌对势力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渗透力度形式更加隐蔽,渠道更加多样。因此,高校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和影响。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持续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的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为出发点,科学教育大学生、正确引导大学生、热忱服务大学生,有针对性地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

一、把握好“四个环节”是持续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

1、科学定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合格人才为目标。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社会形势,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科学定位,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观念,帮助大学生深刻领会“八荣八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在具体工作中,注重情感投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视人格感染、典型示范的作用,突出“实”,避免空洞教育。

2、建设队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实施者,是学校党的建设、三个文明建设和维护学校稳定的基本力量,它既是教师队伍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管理队伍中的重要力量,不仅关系到学校的办学方向,而且关系到学校稳定、发展和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建设好专兼职队伍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努力构建一支具有理论素养,政治坚定,责任感强,业务精湛,熟悉教育规律,专兼结合,结构合理,适应学生思想发展变化形势的高素质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对于积极有效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加大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投入力度是促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效进行的保障。一要加强思想教育阵地建设,即外部环境投入,如电视台、广播站、报刊、网络、校园环境建设,创设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条件;其次要加强政工人员培养,改变重使用、轻培养的状况,使政工人员适应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再就是加大经费投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4、以校园文化为有效载体。高校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进行着密切的文化、信息交流,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要以校园文化为有效载体,广泛开展大学生文化艺术活动,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积极推进廉政文化、企业文化、生态文化进校园,并利用网络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使传统的单向信息传播结构变为双向沟通和多向交流的传播方式,有效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互动。同时,要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性环节,使高等教育的“产品”适销对路,实现其社会价值。

二、着力抓好“五育人”是持续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重在教育。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因此,要着重抓好“五育人”。

1、教学育人。教学育人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阵地。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主要利用课堂教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应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的主体阵地作用,使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切实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质。

2、管理育人。管理育人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要充分发挥管理者的作用,通过规范、科学、公正、人文化的管理达到育人目的。因此,管理者要经常深入一线、深入基层、深入公寓、深入学生群体,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加大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力度。

3、服务育人。良好的服务态度、服务方式,可以健全学生人格,感化学生心灵,启发学生思想,触动学生在享受中换位思考,潜移默化,在服务与被服务的过程中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有力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4、环境育人。环境育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什么样的环境培养什么样的人,“孟母三迁”就是这个道理。高等学校要极力为学生创造一个高雅文明、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加强校园公共区域、学习生活区域的环境打造,加强校园绿化,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专栏、红色网站、文化长廊,改善社区管理、环境卫生、生活设施和条件等,精心规划,提高品位,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

5、活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一定成效,往往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深化,以活动提高思想理论教育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在参与中无意识地接受教育。开展的活动要坚持理论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单一性与多样式相结合、固定模式与灵活样式相结合、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灌输式与讨论互动相结合,立足“贴近学生思想、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体现出活动的知识性、趣味性,变被动参与为主动投入,从而达到育人目的。

三、坚持“五性”是持续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

1、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间和空间,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工作,既有长期性,也有其规律性。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针对其特点,紧紧把握住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利用各种形式开展工作,如学生大会、优秀学生事迹报告会、优秀毕业生报告会、学生干部会、团组织生活会、班会、重大活动纪念会等,以优秀学生启发、示范、教育学生;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经常深入学生公寓、学生食堂、教室、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以及其它公共场所,与学生同吃、同看、同交流,真实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搜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手资料,及时掌握学生新动向、解决学生的矛盾心理、有疑虑的问题,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

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根据“以学生为本”,“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原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时深入学生群体,了解学生对社会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对教学、管理和服务以及对学校的改革、发展、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存在的深层次思想问题和心理疑虑,以便有的放矢、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分类施教,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3、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层次和水平,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性。高等学校大学生生源广泛,来自四面八方,接受教育程度、文化素养、行为习惯、生活方式等各有不同。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根据不同类型、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开展工作。一是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讲求唯物论和辩证法,充分尊重大学生思想活动的规律和心理特征,实事求是地做工作;二是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文化含量,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先进的文化教育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充分运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管理手段,坚持学生教育和学生管理的系统性原则,从关联性、长期性入手,以求最大程度地实现教育和管理效果;三是努力提高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水平,用前沿的观念、全新的知识诱导学生。

4、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渠道和载体,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渗透性。要做好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靠传统的批评、教育等老渠道、老阵地、老载体远远不够。要拓宽领域、渠道和载体,紧紧依靠现代手段、方法、技术,把先进的思想渗透到各个角落和层面。要以大众传播媒介、多媒体和网络为渠道和载体,积极开发新技术手段,横向、纵向交叉渗透,为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

5、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说理和对话,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等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充分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工作中要善于疏导,给予和谐空间,随时掌握情况,适时调整节奏,与工作对象建立起民主、平等关系,引导学生通过体验、思考、自励、自省等自我教育的方式把自我的感受、体验上升为做人的道理,转化为对真善美追求的内在动力。

四、建立“五种机制”是持续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保障

1、建立预警机制。预警机制,在于防范,好的预警机制,能起到见微知著、未雨绸缪的作用。因此,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反应敏捷,及时捕捉学生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研究动态,做到从表面现象中发现潜在问题,从苗头性中发现带有倾向性问题,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防范措施,就能把可能出现的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中。

2、建立奖惩机制。奖励机制,在于鞭策。奖惩机制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在政策法规引导下,充分重视人的因素,着力开发人的智能,调动人的内在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思想、行为随之升华。在学生评优、奖学金评定等方面奖优罚劣、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3、建立竞争机制。竞争机制,在于促进。竞争机制有利于激励学生积极向上,相互进步,如选拔学生干部,在选拔的过程中公开、公平、竞争、择优,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严格要求,参与竞争,体验竞争,在公平竞争中寻求机遇,得到锻炼,健康成长,在拥有压力的同时,感受到无尽的动力。

4、建立推优机制。推优机制,重在鼓励。推优机制是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表现的一种认可,要利用推优来树立榜样、弘扬正气,鼓励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发现自身优势,提高士气,增强自信心,不断完善自我。

5、建立考评机制。考评机制,重在监督。考评机制通过规章制度来完成,是对工作绩效的反应。工作中,注重程序,强化监督,公平、公正、公开地科学测评,赏罚分明,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进的目的。

五、开展“三个互动”是持续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