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性模板(10篇)

时间:2024-01-29 17:49:3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性,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性

篇1

一、我国作物种种质资源概述

作物种种质资源对我们的农业健康持续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一种宝贵的地球公共资源。合理有效的保护、开发、利用作物种种质资源有利于更好的维护生物多样性,对提供安全的优良作物做出重要贡献。合作在保护和利用作物种种质资源上显得尤为重要。作物种质资源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关系到我们的衣、食等各个方面。优质的作物种质能够为人类提供食品和药物的原材料,同时还为当今社会日益发展的生物科学源源不断的基因。保护、研究、利用作物种种质资源是国家农业发展的必要保证,也是提高国际地位有力竞争的筹码。作物种种质资源有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值得我们开发利用,更好的造福人类。当前作物种种质资源已经成为国际上热门的关注点,成为体现一个国家实力的象征。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作物种种质资源数据库的建立已经成为一种必要选择。它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性资源。它对国家农业持续性健康发展,加强农业基础、提高r业、增强农业科技的发展具有全局性持久性的重要意义。作物种种质资源实际上就是物种基因资源,私营部门、公共部门和非盈利部门以及整个社会共同合作都有利于作物育种事业的发展。当前我国作物种质资源丰富,通过建立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体系,为作物种种质资源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建立保护库、保护点,以及完善相关立法,构建了良好的物种种质资源系统和相应的法律保护体系,是我国管理利用作物种种质资源的基础。

二、我国当前在作物种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上存在的问题

(一)作物种种质资源缺乏一定的分享体系,使得作物种种质资源信息得不到有效的共享,科研进展缓慢。保护者不能够及时的分享信息,使用者用于科研发展也进展缓慢,严重的阻碍了作物种种质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

(二)作物种种质资源的商业价值难以快速实现。由于公益性的研究落实不到位,无法使作物种种质资源的价值得以体现,这使作物种种质资源利用存在缺陷。

(三)对作物种种质资源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使得我国在作物种种质资源上一些成果进展缓慢。研究不系统不全面,导致能够用于科研项目的信息也尤为有限,难以提供针对性的实质有效的信息资源。

(四)我国作物种种质资源十分丰富,但是因为作物种种质资源研究起步较晚,在作物种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保护、创新发展上采用的模式都较为陈旧,缺乏新思维,导致我国与世界上有关方面的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很多物种在没有充分保护,用于研究的时候就已经绝种了,这也成为作物种种质资源研究上的一大遗憾。

三、合作对于作物种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的重要性

合作就是“多方共同从事一项事业,来达到共赢的目的。保护作物种种质资源需要多方的合作,这样才能达到高效利用、合理开发、创新发展的目的。我国在合作保护利用作物种种质资源方面可以借鉴的新思路:

(一)凭借合作关系促进作物种种质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共享利用。通过建立完善的作物种质资源信息平台。各方共同利用信息、交换信息。前期考察,收集保存作物种种质资源的相关信息,由专业的人员进行评估,后期的录入,共享以及保护信息。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作物种种质资源得到多方充分利用。建立一个有效的平台机制,在明确权益关系的前提下进行作物种种质资源的共享交流,录入者和使用者都能够共享信息用于研究。共享平台的日益完善和权益分享的明确,能够在公平利用的大框架下各方公平使用平台上的信息。合法有效的共享信息,避免资源浪费。比如世界范围内建立的一些特定作物的协作机构及其信息网络。各国之间能够对特定作物的信息交互使用,用于各自的开发和保护。这些科学信息的有效利用,在提高农作物产量、改良农作物品种、新兴农作物推广上都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小麦、玉米。通过全球范围内作物种遗传资源的共享,人类已经在提高物种抗性,培育良株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共同的遗传资源,共同的作物种成果,更高的产量,有效的解决饥饿问题、贫困问题,更好的造福人类。

(二)跨组织跨部门的协作也利于作物种种质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作物的培育、开发、保护并不是单一部门的职能,而是需要全社会不同职能部门的通力协作。私营企业的主要目的是盈利,可以研究能够带来更多经济效益的物种。而专业的公共部门则善于研究特定作物的生长环境、生长条件,以此来开发出良株,最终用于更大范围内的生产,最终产生效益。种子公司开创多样化的作物产品市场,非盈利的育种部门则来进行作物育种。这中间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来保障育种工作的顺利进行。这是一个不同部门不同职能通力合作的过程。这样各自都能在擅长的领域发挥最大的作用。

(三)设置专利,保护信息资源,使物种种质资源信息流通更加广泛。增加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私人投资,有利于作物种种质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流通运用。人们可以利用有专利的作物种种质资源进行杂交,培育出更加优质的作物用于生产生活。这样没有降低门槛的运用受专利保护的作物种种质资源有助于推广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遗传多样性。

四、结束语

通过对作物种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进行了浅要的分析,我们能够明确作物种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的必要性,认识到当前作物种种质资源利用保护存在的不足与问题,而合作能够有效解决作物种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所遇到的难题。正所谓一加一大于二,通力合作不仅可以满足各方的需求,最终还能达到对作物种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造福人类。因此,我们要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这样才能实现对作物种种质资源的保护及高效利用,为生物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做出贡献。

篇2

(一)可使用的土地资源急剧减少

我国部分省市的农村土地的垦殖率已接近百分之五十,剩余的土地资源几乎被水资源和森林覆盖,耕地后备土地资源极其匮乏,另外,由于近几年地质灾害的发生次数越来越多,可使用的土地资源正急剧减少[1]。

(二)水土流失情况严重

部分省市为了加快城市化建设的进程,盲目地改变土地的利用结构,比如说进行大规模的毁林造坟和开荒工作,导致绿色植被的覆盖面积减少,土壤难以涵养更多的水分,因而出现水土流失的现象。

(三)生物的种类越来越少

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农村土地不合理利用情况的加剧,绿色植物越来越少,因而使得依赖绿色植物而生存的各种生物逐渐减少或濒临灭绝,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2]。

(四)湿地的功能减弱

有的省市的湿地资源比较丰富,但是部分地方政府为了满足人们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会将湿地改为工业用地或人工养殖,或将工业、居民的废物废水排放到湿地中,使得湿地的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减弱了湿地的功能。

(五)壤的质量越来越差

在众多行业中,种植业的回报率最低,一些村民为了改善生活环境,在种植的过程中要使用大量的农药和化肥来增加植物的产量,因而改变了土壤的性质,降低了土壤的肥力,使徒弟的酸化情况更加严重[3]。与国外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较差,因而与农村土地较近的企业不能对排放的污水进行达标处理[4]。另外,企业随意将固体垃圾堆放在农村土地上,使得农村土地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超标,严重影响了庄稼的生长。

二、导致农村生态环境恶劣的主要原因

(一)有关部门缺乏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

土地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必须要实现合理利用,然而部分地方政府的人员却没有意识到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为了提高国民生产总值,盲目地进行土地的开发与利用,大大超过了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5]。我国是人口大国,要想满足人们对粮食的需求,必须要提高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率,然而地方政府部门制定的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的效果较差,无法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来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虽然我国已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以实现土地生态环境的构建,但是随着时间的增加,一些法律条文难以覆盖所有的土地利用问题,因而使得土地的利用效率偏低,降低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构建速度[6]。

(三)村民缺乏环保的意识

构建农村生态环境最重要的力量就是村民,但是村民整体的文化素质较低,并且没有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为了缓解经济压力,一味地使用化学试剂来增加粮食的产量,不仅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还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7]。

(四)土地生态环境建设过程受阻

与城市相比,农村的发展比较缓慢,并且有关部门对农村建设的投入较少,虽然部分农村希望实现土地的合理利用,但是缺少充足的资金来增加建设农村生态环境的基础设施,也缺少专业的人才来对土地的利用进行合理的规划,因而阻碍了土地生态环境的建设。

三、实现农村土地合理利用以构建农村生态环境的主要方法

(一)提高有关部门对农村土地资源保护问题的认识

要想加快农村生态环境的建设速度,有关部门必须意识到保护农村土地资源的重要性,然后再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力求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此,国家有关部门的人员还要不断学习实现农村土地合理利用的有效方法。

(二)提高农村土地资源利用和规划的合理性

一个国家要想在未来的发展中确保独立性,必须要解决的就是粮食问题,这就要求国家有关部门必须提高农村土地资源利用和规划的合理性,降低土壤污染的程度,为村民提供充足的土地来种植农作物,为人们提供安全无毒的粮食[8]。

(三)逐步完善与农村土地资源有关的法律法规

农村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人们食物质量的好坏,所以国家有关部门要逐步完善与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有关的法律法规,从而加快农村生态环境的建设速度,保证人们的饮食安全。

(四)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

要想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国家有关部门要想村民宣传盲目使用化学制剂增加农作物产量的缺点,并帮助村民寻找天然绿色的肥料,以此来提高土壤的肥力,确保土壤生态环境的平衡。

(五)加大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

篇3

1做好森林林权的确权改革原先

对于我国的森林资源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而存在着森林资源分类划分不明、产权不明等缺陷,对于做好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阻碍,因此,各部门各地区需要积极开展对于森林资源的测绘与划定工作,在政府的牵头下,通过林业勘查设计研究院全体技术人员的积极奋战,做好对于所属县区森林资源的划分界定工作,并结合当地的情况开展对于森林资源的改革试点工作,在积极推进改革试点的同时还需要做好对于广大群众的宣传工作,从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出发,向广大群众讲解如何保护森林资源以及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切实做好对于森林资源的保护。

2做好森林现有资源的管护与培育

通过上步完成了对于森林资源的确权后,需要积极将森林资源的管护与培育工作落到实处,通过与森林主管单位签署相应的《森林资源管护责任书》及《森林资源管护合同》,将对于森林资源的管护与培育工作以书面的形式得以确定,从而使得后续的监督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对于现阶段,个县市区的森林资源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恶化问题,森林主管部门需要对于这一问题积极的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切实做好对于森林资源的保护。积极营造人工林-发展以落叶松和杨树为主的速生丰产林。通过开展定员、定面积、定责任以及定报酬等方式,提高林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并积极做好对于森林资源的检查监督工作,使得砍伐的森林资源得以快速恢复,通过积极开展速丰林的建设工作,使森林资源成为木材生产基地、绿色屏障、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在确保森林林区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同时兼顾其经济效益。保证林场的健康发展。

3做好森林林区林木的管理

工作林木资源需要积极做好“森林分类区划”区划调查工作,通过积极制定林木资源的开采规划,严格的执行相应的限额采伐制度、凭证运输制度,加大对于林业资源的管控力度,对于不遵照法律法规进行乱采乱伐的单位或个人,积极追究其责任,通过开展办理木材运输、林木采伐、林木采集、野生动物驯养繁殖、野生动物经营加工等行政许可项目;加大对于林区的经济利用率,提高林区的经济效益,改变原先单一依靠森林资源的砍伐这一林区经济发展模式,同时对于林区内的非法木材加工企业进行相应的清理,实现对于森林资源的综合利用,在保证对于森林系统对全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不断的提高林地的经济产值及附加值,实现林地资源的多元化发展。

二积极开展各项措施实现

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在现今,原先的森林资源获取方式基本得以废弃,取而代之的是对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是我国的宝贵财富,在对于森林资源的获取方面,我们需要遵循合理利用的原则,开展对于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并将这一原则以法律的形式加以体现,通过积极提倡节约、合理的利用森林资源,改变以往的滥采滥伐,取而代之的是合理的、有规划的森林资源开采方式,在积极推进合理开采的同时还可以积极推进森林旅游业的发展,使得森林资源的开采与森林旅游和谐发展,同时对于违规野外用火引发山林火灾、违规放牧导、采石挖沙取土、滥砍盗伐、毁林开垦、擅自改变林地用途等毁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要予以严厉打击,保护森林资源。要人人参与到合理利用的保护措施中。总体来说,就是需要积极开展林下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做好对于森林资源整体空间的开发利用率,通过开展“明确管理模式、发挥最大化效益、合理利用资源”等措施,使得对于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得到有序的开发和合理的利用,同时为了更好的提高森林资源的附加值,可以积极展开对于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从而进一步的提高林业副产品质和产量,通过开展森林资源的林下资源的集约化经营管理,通过聘请专业的农业教授与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通过在实验区采取施叶面肥、轻度抚育等对比实验,积极开拓出一条森林资源开发的新路,从而实现对于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障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

三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在进行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还需要注意其中森林风景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保护、规划与合理利用的原则,确保森林资源与森林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林区内的森林资源的旅游项目,需要制定出相应的开发与管理规划,并上报相关部门进行批准,同时对于制定出的规划需要严格的加以执行,切实加强森林风景资源的林地管理和林木采伐管理。森林风景区内的森林、林木和林地应纳入特种用途林及林地管理范畴。

篇4

前言

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而城市湿地公园是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具有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的、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公园。 城市湿地公园与其它水景公园的区别,在于湿地公园强调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的保护和展示,突出了湿地所特有的科普教育内容和自然文化属性。

一、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原则和目标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应遵循系统保护、合理利用与协调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在系统保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发挥环境效益的同时,合理利用城市湿地具有的各种资源,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在美化城市环境中的作用。

1、设计原则

1.1 系统保护的原则

1)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为各种湿地生物的生存提供最大的生息空间;营造适宜生物多样性发展的环境空间,对生境的改变应控制在最小的程度和范围;提高城市湿地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并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造成灾害。

2)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连贯性:保持城市湿地与周边自然环境的连续性;保证湿地生物生态廊道的畅通,确保动物的避难场所;避免人工设施的大范围覆盖;确保湿地的透水性,寻求有机物的良性循环。

3)保护湿地环境的完整性:保持湿地水域环境和陆域环境的完整性,避免湿地环境的过度分割而造成的环境退化;保护湿地生态的循环体系和缓冲保护地带,避免城市发展对湿地环境的过度干扰。

4)保持湿地资源的稳定性:保持湿地水体、生物、矿物等各种资源的平衡与稳定,避免各种资源的贫瘠化,确保城市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1.2 合理利用的原则

合理利用湿地动植物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合理利用湿地提供的水资源、生物资源和矿物资源;合理利用湿地开展休闲与游览;合理利用湿地开展科研与科普活动。

1.3 协调建设原则

城市湿地公园的整体风貌与湿地特征相协调,体现自然野趣; 建筑风格应与城市湿地公园的整体风貌相协调,体现地域特征;公园建设优先采用有利于保护湿地环境的生态化材料和工艺; 严格限定湿地公园中各类管理服务设施的数量、规模与位置。

1.4 未来发展原则

1)维护城市湿地生物多样性及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对于人为干扰而遭到破坏的城市湿地,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其恢复与修复工作;

2)坚持城市湿地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应在全面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适度开展科研、科普及游览活动,发挥城市湿地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和湿地保护现状,坚持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原则。

2、湿地绿化设计遵循目标

全面加强城市湿地保护,维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城市湿地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休闲游乐等方面所具有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有效地遏制城市建设中对湿地的不合理利用现象,保证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植物配置

在湿地公园与植物配置上:提倡生态型驳岸设计,利用以下各类植物覆盖、稳固土壤,抑制因暴雨径流对驳岸形成的冲刷。例如:湿地树木类(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池杉、水杉、美国尖叶扁柏、湿地松、水松、沉水樟、沼楠、相思或牛尾木、海松柏、紫穗槐、垂柳、灰柳);湿生植物类(中华水韭、沼泽蕨、宽叶香蒲、东方香蒲、长苞香蒲、水烛、小香蒲、泽泻、菖蒲、石菖蒲、荻、水葱、水毛花、垂穗苔草、箭叶雨久花、雨久花、灯心草、花菖蒲、毛茛、驴蹄草、圆叶茅膏菜、合明或田皂脚、千屈菜、草龙、丁香蓼、星宿菜、半枝莲、水蜡烛、薄荷、慈菇、长毛茛泽泻);浮叶植物类(浮叶眼子菜、水鳖、莼菜、萍蓬草、中华萍蓬草、芡实、亚马逊王莲、白睡莲、柔毛齿叶睡莲、延药睡莲、菱角、四角菱、水皮莲、金银莲花、荇菜);沉水植物类(竹叶眼子菜、微齿眼子菜、蓖齿眼子菜、眼子菜、苦菜、密齿苦菜、穗花狐尾藻、黑藻、大茨藻)。

三、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应用

在天津高新区构建多种类型的湿地塘系统,用于水质改善和水量调蓄,兼具有景观功能。其主要作用为处理城市的污染流经;深度净化污水处理厂出水,保持河渠湖泊水体水质;作为区域的水量缓冲器,在干旱季节向河湖补水,在大瀑雨时受洪涝水,必要时进行削峰排放;修复水体生态功能。

水域生态系统在景观设计中已被大量工程应用和实施。通过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充分改善了景观美化的同时提高了水质,使区域内水生系统再循环有效长期合理利用。

在滨海高新区水环境规划——湿地塘系统景观设计中考虑以下几点:

1)湿地塘系统 涵养水源、调解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是蓄水防洪的天然屏障,又可以调节小气候,提高曾是的环境质量。

2)湿地是许多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模仿天然湿地的重要物理性质,湿地的形状和边缘坡度有助于植物生长。平缓边缘坡度使植物最大化。

3)湿地的生物和化学过程还具有将结果率污染的功能,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可减少杀虫剂和除草剂的使用,降低城市绿地的日常维护成本。河道型湿地的可在水流动中降解污染物。

4)湿地将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接近自然的休憩空间,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促进人们了解湿地的生态重要性,在环保和美学教育上都有重要的社会效益。

篇5

1 黄河三角洲湿地管理现状

1.1 法律不完善、现行政策对湿地保护实践的指导性弱

当前,我国统一的湿地立法存在诸如湿地范围界定、部门权力划分等一系列困难,对滨海湿地单独立法尚难开展。诸法之间的协调性较差,导致各地行政机关法律适用困难。在涉及黄河三角洲的政策性文件中,大部分是在宏观层面强调黄河三角洲保护的重要性,但是,如何保护或采取怎样的措施保护,有何种政策倾斜,文件中语焉不详,甚至未有提及,具体配套措施也不完善。现行政策对湿地保护实践的指导性差,导致有关政策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1.2 保护管理能力薄弱、缺乏科学发展

长期以来,虽然经过土地清理整顿,但部分土地无法在短期内收回,破坏自然环境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特别是近两年一些地方出现了把湿地转为建设用地的错误倾向,现有天然湿地面临着被开垦和改造的威胁。同时,湿地污染加剧。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等不仅使湿地水质恶化,而且对湿地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危害。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给湿地水体带来了严重污染。过度利用生物资源,导致重要的天然经济鱼类资源受到很大破坏,严重影响这些湿地的生态平衡,威胁其他水生物种的安全,造成滩涂湿地大面积消失。水资源不合理利用,一些地方忽视了湿地的生态环境用水导致湿地萎缩。

1.3 湿地监管统一规划较弱,保护资金相对不足

从2008年开始国家每年都会对湿地恢复进行投资。但是,多数地方级湿地保护区没有纳入同级财政预算,这也制约着保护管理工作的开展。对湿地保护认识的不足,湿地资源的保护管理涉及多个部门,但没有把湿地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来对待。保护湿地、可持续利用湿地,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2 对策

2.1 完善湿地保护法律政策体系

我国应进一步完善相关环保法律法规建设,借鉴国际上的优秀经验,形成与国际接轨而又符合中国国情的湿地保护专门法律法规。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湿地,有效地保护黄河湿地鸟类、动植物、水生生物资源,保持黄河湿地生物多样性。正确处理湿地保护发展与开发利用的关系,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部门主导与依靠各方面力量的关系。坚持积极保护、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原则,把湿地保护纳入各级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计划。加大保护力度,坚持保护优先原则,强化天然湿地保护,制止随意侵占和破坏湿地行为,使湿地保护走上健康有序轨道。

2.2 加强规划、科学发展

要保护和合理利用黄河湿地资源就必须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坚持市场导向,以增加湿地周边农民收入为核心推行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生态环境、生态经济,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满足湿地生物多样化的生存需要,实行严格审批发展旅游事业及其相关产业,特别是污染产业,使人与黄河湿地和谐相处,构建生态湿地。坚持以系统工程和综合治理的方法,确保湿地保护目标任务的落实。加快推进抢救性保护,在湿地生态脆弱地区抢救性地建立自然保护区,扩大湿地保护面积,调动各方力量共同做好湿地保护工作。把湿地保护纳入本地区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力措施强化湿地保护。

2.3 建立生态补偿制度

生态补偿涉及到各个主体间、各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关系,应该全面的考虑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以及地方特色。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应以公平为出发点,以生态效益为基础,补偿主客体的确定需遵循“受损者获得补偿、受益者提供补偿”的原则。湿地保护可能对当地农村经济与精神文化和农民心理等社会利益造成一定影响,具有明显的外部效应。在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应兼顾当地农民的各方面利益,对其进行有效地补偿,使保护区建立的外部性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2.4 加强湿地保护宣传与教育

我国湿地保护工作起步较晚,湿地的概念、功能和保护的意义对广大群众来说还比较陌生,对其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需要经常、持久、广泛的开展湿地保护宣传,提高全社会的保护意识,争取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和了解,发动公众参与湿地保护工作,合理利用湿地。

3 总结

篇6

在建设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提出“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其中 “湿地生态系统”就是生态系统稳定性。湿地具有陆地和水生生态的特殊的生态系统,有着极高的生产潜力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保价值。对人类生存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和作用。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些湿地是维持区域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有着重要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亚布力林业局经济发展,生态安全意义重大,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1 湿地资源现状

“规定所称湿地,是指常年或者季节性积水地带、水域和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包括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滨海湿地等自然湿地,以及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或者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原生地等人工湿地”。该定义体现了湿地常年或者季节性积水这一基本水文特征;按照自然湿地的成因、水文条件,将自然湿地分为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和滨海湿地等湿地类型,将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或者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原生地等人工湿地纳入保护管理的对象,体现了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的这一基本目标。

亚布力林业局的地势条件是山高坡陡,湿地面积为2474公顷,占林业局施业区经营总面积的0.81%。包括河流湿地和沼泽湿地,其中:河流湿地459公顷;沼泽湿地2015公顷,分布在18个林场所,具有丰富的湿地动植物资源,包含湿地植物155种,兽类49种,鸟类72种,两栖类、行类15种,鱼类31种。该局湿地资源对生物物种多样性起到非常重要的保护作用,是一些濒危物种赖以生存的重要生境。近几年来该局经常开展保护湿地重要性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报刊、广播、电视、印发宣传资料以及设立宣传板等教育方式,提高人们对湿地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湿地保护的自觉性。在开展湿地调查的基础上,制定区域性湿地保护管理规划,加强湿地的管理,限制与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按照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使湿地保护与管理走上法制轨道。

2 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一些地方湿地生物多样性衰退趋势明显,许多重要湿地部分或者全部丧失作为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和繁育地的功能,给生物安全带来威胁。部分内陆湿地丧失了存蓄淡水的功能,加剧了水资源危机。西部许多重要湿地由于上游水资源被转为它用,导致河流断流和湖泊干涸。湿地生态系统退化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生态问题。“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推进实现湿地工作的战略目标,必须以生态文明的理念指导我们的思想和行动,必须把生态文明的理念贯彻始终。

3 湿地合理利用建议

湿地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各种效益十分巨大,所以做好湿地保护和恢复工作具有必要性。一是各林场所、各有关部门要提高对湿地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重要性的认识,承担保护湿地自然保护区内所有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重大责任,湿地的多元生态因子结构、极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决定了湿地必须进行多部门管理。。二是要加强区域规划设计,湿地研究工作无论在基础研究还是在应用领域较为薄弱,统一管理,合理利用,确保生态平衡。三要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及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做出科学评估,为湿地开发利用提供科学数据。四是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研究,进一步做好鱼类、动植物等资源的的合理开发利用方式的的研究,提出对策,保护好现有的资源。五要加大依法治理力度,制定措施,加强湿地经营管护,促进湿地保护和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3 湿地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及保护利用措施

3.1 湿地水资源不足,该局许多湿地干枯缺水,由于森林采伐和湿地围垦造成了水源流失,加之近几年干旱导致了林区湿地干枯缺水,如停止森林采伐及湿地围垦,恢复周边的植被,能够使湿地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得到缓解。

3.2 湿地面积小,分割严重,湿地面积小是林区湿地的特点之一,但也包含人为分割的因素,围垦和造林 都造成湿地分割,应该采取退耕还林等 措施。使分散的湿地尽可能连接,扩大单块湿地的面积。

3.3 湿地生境及资源破坏严重,由于林区近忧沟排水,狩猎等掠夺性利用,造成湿地生境及资源的的破坏,应采取果断措施,停止这些掠夺利用。

篇7

中图分类号:S75 文献标识码:A

森林资源在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生物多样性的特征,在其中存在着完整的生物链,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合理调节。森林系统的存在,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气候等等,无论是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还是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对森林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对我国的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1森林资源培育

森林产业就是以提供木材经营和以林业副产品为经营项目的一系列服务活动,对于森林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其中包括造林、林木抚育、采伐以及森林保护等一系列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要使用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管理,使森林管理区域规范化和科学化。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要改变管理方法,实现对森林资源的合理保护,尽量的减少人为破坏的程度,调节森林资源管理模式,为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1依靠科技发展林业

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的策略是科技的发展,因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经济的发展和对资源与环境的再发展能力的保护。那么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证资源与环境的发展力,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依靠科技来发展经济,改变传统的以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在林业发展上,实施科技兴林,不断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2优化林业经济结构

在对林业发展模式调整的过程中,需要对林业的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对其进行合理的分配调整。主要可以通过如下方法来实现:第一,加大对短周期林木的培育力度,加快速生林等可以在短时期内实现经济效益的林木培育为主,为林业的经济效益提供基础。第二,在科技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实现新品种的开发利用,对于以往低效率低产出的品种进行淘汰,实现资源重组。第三,对林业服务的产业链进行延伸,加强深加工和精加工的力度,大力发展林业旅游业,增加林业产品的附加值。对于林产品中不合理的结构进行调整,提高技术含量,加大竞争优势,提升林业的经济发展潜力。

1.3注重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林业的生态效益是指林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生态方面的正面影响。人们普遍认识到森林兼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等三种效益,其生态效益价值远远大于其经济价值。林业的发展可以带来三种效益,在这三种效益中,经济效益往往最先受到关注,但我们可以看到,在目前的情况下,生态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着密切的联系,林业的生态效益可以创造经济效益。

2森林资源的管护

2.1强化森林资源档案建设

坚持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把实现可持续经营作为森林资源管理的战略目标,逐步实现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抓好森林资源档案建设工作,档案数据更新一定要真实地反映森林资源的变化情况,使之成为制定规划和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

2.2严格实行森林分类经营

把分类经营.分区施策作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战略途径,根据"三种林"划分的原则,对不同功能的林分采取不同的经营方针,重点生态公益林管严,一般生态公益林管住,人工商品林管活。抓好调查设计管理和调查设计检查工作,解决好人为虚假设计问题,努力提高森调人员的业务素质.技术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做好森调队的提档升级工作,满足实际需求。

2.3认真履行森林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能

把依法行政.依法治林作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战略保障,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管理部门的作用,认真履行职能。抓好林地管理工作,对于征占林地严格履行申报审批程序,对乱占林地,特别是毁林开荒行为,实施严厉打击。

2.4建立“严管林”的长效机制

把建立“严管林”的长效机制作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战略措施,从制度上确保森林资源安全。把限额管理.限量采伐落到实处。抓好伐区管理和伐区检查工作,坚决杜绝超证采伐.超量采伐.超强度采伐和界采伐。

2.5创新森林资源管理和运行机制

把建立森林资源的管理和运行机制作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战略任务,责.权.利相统一,利用主体和管理主体相分离是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治本措施。重点抓好机构改革和机制创新,同时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一是做好“三权”流转的摸底.调研.推进工作,先行试点,分步实施;二是搞好民有林林权发证准备工作,为营林改革创造条件。

3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

对于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不仅体现在通过对木材以及林产品获得的经济效益上,同时还要充分的考虑到对森林的可持续利用。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发挥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实现对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只有实现科学的管理方法,才能够充分的发挥合理的利用,对于森林资源的利用,要具有长远的发展理念,从战略的发展角度进行考虑。在我国提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必须对森林资源的发展进行调整,使其适应我国的经济发展,在为经济建设提供资源的基础上,还要充分的发挥生态功能,促进我国的生态发展,对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结语

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是一项比较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对于我国的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做好森林资源管理需要系统的规划管理,利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对其合理的利用。在对森林资源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上给予支持,加强林业法制建设。同时还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发动社会公众共同投入到林业建设中来,实现全民参与。在对林业资源科学管护的过程中,还要充分的发挥合理的利用,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向阳,何文彪.浅析加速森林资源培育的重要性[J].科技信息,2009(01).

篇8

2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2.1重视控制人口数量

重视控制人口数量,缓解地方经济发展的压力。人口数量的控制,能够适应内蒙古地区的经济承受能力,人口过多,当地经济结构过于单一,制约畜牧业的发展。采用多元化经济结构,将畜牧业的发展与人口的数量进行结合,能够避免给内蒙古的畜牧业经济带来负担,有利于促进当地畜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2加大资金投资力度

畜牧业是内蒙古农牧业经济发展的命脉,是主导当地人们生活水平的决定因素。国家应当加大对内蒙古畜牧业的投资力度,为畜牧业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实现畜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应当在内蒙古地区建立专门的畜牧业经济管理机构,政府应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呼吁广大投资商对内蒙古地区进行投资或贷款,丰富当地经济类型,向内蒙古地区经济的现代化方向迈进。设定适合当地发展的投资计划,加大对畜牧业的投资力度,寻找更多的商机,实现当地经济的多元化,以适应当地牧民的生活需求,稳定内蒙古地区的经济。

2.3合理利用草原资源

如今,对于内蒙古畜牧业而言,草原退化和破坏现象严重,是当前开展畜牧业经济的制约性因素。加强对草原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化利用是改善当前草原形态的重要举措,是维护草原生态环境的关键性因素。要合理利用草原资源,提高牧民对草原的保护意识,明确草原对于牧民生活的重要性,为畜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对于草原上的畜群应当予以控制,将数量进行一定的缩减,转变畜群的饲养结构,合理利用资源,保证经济增长。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原资源,能够加速草原的循环再生长,有利于草原生长的旺盛,为内蒙古地区畜牧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篇9

中图分类号:D651.1文献标识码: A

一、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社会生产的劳动资料,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是不能出让的存在条件和再生产条件。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可资利用的土地资源,为人类的栖息、繁衍、生活、生产等活动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也向人类提出了因地制宜、充分而合理地利用不同位置、不同质量的土地,以取得更大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任务。同时,土地是人类生产关系中的核心关系。在人类经济生活中,土地的所有制决定了以土地所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即再生产过程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分配关系。具体说,它决定了土地使用制度,决定了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地价的存在与否及其水平,并且与土地产品的成本、价格、等发生密切关系。另外,土地的重要性还决定了在一切社会中,由国家或社会的其他代表对土地实行社会化管理的必要性。要处理不同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都要涉及土地关系问题。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但不会降低土地问题的重要性,相反,土地已成为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性重大问题。

二、当前土地利用中常见的问题

如今在我国农村部分地区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对于保护我国土地资源极为不利,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大量农民外出务工,家中的农田基本处于荒废状态,原本肥沃的土地现在变得异常的贫瘠,丛生的杂草替换了作物,土壤也因年久未翻变得异常的坚固,良土基本上不具备再肥沃的可能,使得土地荒废一步步恶化。

二是社会的工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土地利用,但一方面也对土地造成污染破坏等等,由于水土流失和对土地的重用轻养、施用有机肥过低,使土地养分减少,地质普遍下降。

三是农村不合理居住地规划,居住人群相当分散,同一村庄的并没有完全在一起,甚至很多良田被占据,本来不多的耕地已经接近了“灭绝”的边缘。

四是由于盲目的开垦、过度放牧、砍伐森林,加上自然风力对土地的侵蚀,使土地沙化不断扩展,可用土地总量呈逐年减少趋势。

三、改善土地利用状况的多维思考

1、完善相应的土地建设法规

在土地利用上,农村、农民、农业是我国农村建设中的三大重点。而土地利用也是关乎农村建设的一大影响因素,保障农民的生活来源,控制农村的土地削弱速度,从根本上还要依据一定的法律法规。因此,完善土地利用法规建设,控制土地利用的整体程序,完善土地的开发利用的相应法规,对于那些土地利用中的浪费现象进行相应的调控,给予一定的制裁,完善土地利用相应的程序。

可以建立与政府有关部门的参与制度,对各部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内容,程度与要求做出明确规定。如村镇无论委托给什么单位承担,其中确定土地面积数,规划耕地面积的调整与规划居民点占底面积等均需有县国土部门参与并审核,规划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发展。其中规划必须有农业部门的参与并审核。

2、做好监督工作

设立一些民意的言论信箱,对于城乡规划中的一些机构的土地利用中的不调查,不进行解说,直接进行土地侵占的行为进行控制,在农村土地利用中若出现一些不公平或者不明白的地方,及时与一些监督机构联系,积极地进行调查,解决农民的用地问题。

3、做好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农业技术宣传推广

鉴于农民对土地利用的盲目性,我们可以培训相关方面的技术人员深入农村指导农民用合理方法进行耕种。还可以在农药化肥工业方面进行创新,对农民在农药和化肥方面的选用以及农药化肥等农用物质的使用进行指导。

4、合理规划农村用地

对于农村的居住区与耕作区应进行比较严格的划分,合理规划农村居住地域。这在现在的新农村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应该重视。对于土地利用,要因地制宜的发展相应的农业,合理利用,充分发挥土地的效力。这对于我国一些山区以及难以进行耕种的地区来说,就是要根据地区特点进行种植,因地制宜,发展不同的农业。

5、控制土地沙漠化

为了进一步控制我国土地资源总体数量和质量,对于部分地区土地沙漠化严重的地区进行植树造林,防止因为一时的比分耕地而以后失去更多的耕地。

6、加大农村土地整治力度,完善监管机制。

继续加大农村土地整治力度,不断完善农村土地灌溉、排水、交通等条件,通过对田水路林的综合整治,提高种植条件,改善种植环境,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篇10

(一)目标

1. 使家长产生对球类游戏活动的良好认识,了解其在幼儿园活动中的必要性、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性。

2. 使家长积极配合教师的活动,及时、主动收集或制作球类游戏活动所需要的材料。

3. 使家长能对幼儿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进行适当的指导与复习,做好经验准备。

4. 使家长能积极参与到球类游戏活动中来,利用亲子球类游戏活动,促进家园互动、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二)意义

1. 与家长进行合作,合理利用家长资源,有利于为开展球类游戏提供一定的物质准备

由于我班主要是以篮球游戏活动为主,在游戏中需要很多的辅助材料,合理利用家长资源,有利于为开展球类游戏提供一定的物质准备。

2. 与家长进行对话,让球类游戏活动走入家庭,有利于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家园合作的目的是,帮助家长与幼儿、家庭与教师、家庭与教育工作团体沟通,使整个社会都来关心幼儿的发展,从而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为了让幼儿产生对球类活动的兴趣,能够有更多进行球类活动的机会,与家长进行对话,使其了解球类游戏活动的重要性,让球类游戏活动走入家庭,有利于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此外,在选择与制定活动内容时,家长也是我们活动指导的生力军。结合活动内容,请幼儿在家中帮助幼儿丰富经验,协助我们指导孩子进行适当的练习,掌握各种篮球运动的技能与方法,为我们的活动奠定好基础。

二、球类游戏中家长资源利用的原则

1. 合理性和充分性相结合的原则

利用家长资源首先要遵循合理性的原则。我们在实施新课程时强调了家长资源的重要性,但也不是事事都要与“家长互动”。以使用辅助材料为例,如果教师个人完全可以搜集和自制辅助材料,就没必要再让家长和孩子一起来搜集和制作。家长资源的利用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不能因为课改强调了家长资源的重要性,为了利用家长资源而盲目利用家长资源。

2. 平等性和合作性相结合的原则

家长资源作为我们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也是我们活动的中的一分子,我们的地位是相互平等的,让家长尊重教师,首先要尊重家长。在家园沟通问题上,教师要切实树立为家长服务的思想,把家长作为平等的合作伙伴,真心实意做家长的朋友,耐心倾听他们的意见,切实帮助家长解决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要换位思考,对家长产生的急躁情绪及冲动,要冷静思考,学会体谅。

三、球类游戏中家长资源利用的方式方法

1. 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平等地与幼儿“玩”球,收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家长是陪伴幼儿共同成长的最主要的伙伴。因此,在幼儿玩游戏的时候,家长也可以适时地参与其中。但是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因此,在家长陪伴幼儿玩球的时候,应当放低水平与幼儿平等地“玩”,这样才能提高幼儿的成就感与自信心。当幼儿得到一些较好地提高时,家长及时地肯定,会给幼儿带来更大的鼓励与动力。

2. 与家长换位思考,把家长作为平等合作伙伴,共同促进幼儿能力的提高

教师要切实树立为家长服务的思想,真心实意做家长的朋友,耐心倾听他们的意见,切实帮助家长解决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要换位思考,对家长产生的急躁情绪及冲动,要冷静思考,学会体谅。而为了让家长能主动、积极地配合我们的活动,将家长视为合作者,做到了“及时公开”,让家长及时全面地了解幼儿园教育目标,配合幼儿园教学活动。平等性和合作性原则相结合,得到了广大家长的拥护、支持。

3. 与家长共同合作,开展球类亲子运动会,提高幼儿球类游戏能力

球类游戏亲子运动会注重亲子同乐,为孩子和家长创造一个良好的互动环境,营造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体育氛围。在妙趣横生的亲子同乐比赛中,孩子们充分体验到了运动的快乐,增进亲子间的情感,进一步发挥家园合力,共促幼儿发展。与此同时,也让家长了解了我园开展球类活动的意义和做法,掌握了家庭开展亲子球类游戏的方法,发挥家园合作开展课题研究的作用。

4. 与家园一体化教育,通过社区、家庭及幼儿园共同活动,扩展幼儿生活学习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