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09 06:53:5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中专期末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中专教育主要是以职业教育为指导,以即时就业为出发点,文化课程主要是为专业课程服务的。语文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中专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加强学生实用语文能力的培养,重视文学教育,以全面提高中专学生的语文素质。如何对中专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进行科学评价?本文结合当前市场经济对中专学生能力的要求,根据中专学校的培养目标,立足教学,从学生智力、品德、审美要素出发,对文本知识学习、能力提高、为人做事、身心健康等环节进行量化方法、质性方法或表现性评价。下面从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指导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其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应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尤其应注意发挥其诊断、反馈和激励功能。”
在中专学校,语文教学作为一门公共学科,在实现培养高素质的社会应用型人才教学目标中承担着重要责任,中专语文课程既要满足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教学要求,又要为中专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更要为专业课程服务。
二、中专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现代社会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竞争是残酷的,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主要有:良好的心态和心理素质;强烈的终身学习欲望和较强的学习能力;敏捷高效的思维和决策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团队合作能力;自信心和毅力;自理能力和自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总结起来看,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不仅应在知识、技能、经验上,而且应在内在品德、心理素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中专语文学习质量评价应该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全面发展为目的,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调节自己教与学的过程,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积极主动地发展。
1.反映学生的全面素质
中专语文学习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各类中专学校的语文课程设置都不太一样,比如在师范类学校有《阅读和写作》、《儿童文学》、《写作》、《汉语基础》、《教师口语》、《普通话》、《书写》等课程,而卫生、农业、技术类中专学校的课程设置却没有那么细。语文学习质量评价要反映学生的全面素质,听、说、读、写等方面都要兼顾到。
2.有连贯性
中专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毕业后能直接顶岗,现在,中专语文学习学习质量评价一般在学习一个阶段后对学生进行考核,做法最多的是半个学期、一个学期各考核一次,以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一个总结,这种做法有其可取性,但也有不足之处。语文学习是一个连贯的过程,那么语文学习质量评价也应该贯彻、融合于科学教学的全过程。具体地说,科学的学生学业评价要包括诊断性评价(学前评价)、形成性评价(学中评价)、总结性评价(学后评价)。只有关注学生学习全过程的评价,才能更深入学生发展的进程,才能更有效地发挥评价的教育、激励功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从而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3.体现人文性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语文的学习过程就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过程。中专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要体现人文性,在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的过程中,我们就要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的对学习理解,提供多个机会,在相互信任、相互尊重、民主的氛围中,采用多种可信的、有效的方法来组织评价,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中专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可实施的方法
1.依据平时成绩
中专阶段语文学习不像高中阶段,语文是公共课,该课程教研的重点不在于追求考试分数,而是在当前社会形势下,结合课程自身特质,合理安排课程,对学生进行人文渗透。语文课程教学注重培养个体的丰富性和创造性,人文精神始终如一地贯穿于教学之中。所以中专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不能一考定性,而应该做到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平时观察和期末检测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既重视结果,又重视过程。把“平时成绩”作为一个重要的评价依据,“平时成绩”的评价以考勤记录、作业完成情况、平时上课发言为依据,内容可以是学生名句、名篇的背诵,作业的完成质量,平时语文实践活动(如朗诵、演讲、手抄报等),可以设为“优”“良”“好”三个等级,分别予以95分以上、85分以上、75分以上量化,教师在平时要做好学生各方面的检查督促工作,建立学生平时成绩记录表,详细记载参与次数及成绩,学期期末总评时,再将其折算成一定的比例计入到总评成绩中去。在注重平时成绩的同时,对“期末成绩”的评定以期末检测为依据,记录成绩。
2.多方面评价
1.形成性评价:教学任务完成后,对同一年级同等层次的实验班和对照班,我们用同一试卷进行阶段测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中专生与高职高专生的试卷难度不同),其中对期末考试进行形成性评价,两届中专生实验班的成绩为65~98分,平均82.89,标准差7.95;而对照班成绩为55~92分,平均81.19,标准差6.72,中专生四个班级的平均成绩经t检验,t=2.429>1.987,P<0.05,有显著性差异,中专实验班成绩高于对照班。两届高职高专实验班成绩为63~97分,平均84.18,标准差7.72;而对照班为58~95分,平均81.89,标准差8.56,四个高职高专班平均成绩经t检验,t=2.137>1.987,P<0.05,有显著性差异,高职高专实验班成绩高于对照班。
2.教学情况问卷调查:期末考试后的下一学期开学时,对实验班学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见表2-4。通过两年努力,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成绩、自学能力、调查研究及收集资料、整理资料能力,都有了明显地提高。调查表明82%的学生赞同三段教学法;约65%学生认为此教学方法没有增加学习负担,并且还认为课前的预习题和课后的总结报告,大部分是一个寝室集体讨论和调查获得的,分摊到每个人的任务很少,不但没有增加学习负担,还增进了寝室团结,更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减少了课后复习时间,提高了整个寝室同学的学习成绩。25%左右的学生认为轻微增加学习负担,她们认为查找资料,完成预习题和总结报告,多多少少占了她们的业余时间。8%的学生认为明显增加学习负担,她们认为自己自学能力较差,或没有预习的习惯,还是老师按部就班教学好;84%学生认为三段教学法对以后自学有帮助,她们认同将来要继续学习,特别是自学,但在校时没有养成自学习惯、缺少方法和信心,更缺少老师在这方面的培养。
(一)现行考试方式对现行中专的考试缺少系统研究,对其本质、地位、作用(功能)的认识不到位,仍然没有摆脱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没有真正构建起与中专教学改革相统一的考试模式。
(二)考试的内容结构不合理:重知识考核,轻技能和素质考核;考试的内容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目标的要求脱节。经过几年教学改革探索,我国形成了以培养职业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的教育教学模式,强化职业技能培训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比例接近或超过1∶1,但目前考核方式仍以理论考核为主,明显跟教学模式及培养目标相脱节,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指标体系、评价方式及组织体系均不甚完善。
(三)考试形式(方法)单一,大多数学科的考核方式仍然遵循以前的闭卷笔试,并没有根据学科特点及学生个性差异形成适合该学科的考试方法,从而不利于全面真实地考核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四)重期末总结性鉴定性考试,轻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诊断性考试。对学生课业成绩的评定过分依赖单一的期末总结性考试,其成绩往往占课程总成绩80%左右。这种以期末成绩为主确定学生课业成绩的做法,导致学生不注重平时学习,过分依赖期末死记硬背搞突击,使考试的导学促教功能难以发挥。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进行考试方法改革,构建符合学科特点的考试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平面设计类软件考核方式改革的思路
(一)明确中职学生平面设计类软件课程考核的作用。
就目前形势看,平面设计类软件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广泛应用于图形图像处理、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室内装饰设计、网页制作等领域。通过学习这类软件课程,学生对各类平面设计及创意制作的能力将得到很大提高,既能为今后本专业其他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基础,又能在毕业时适应专业设计单位的工作需要。因此,如何进行该类软件的课程考核,从而提高学生对软件的综合掌握和运用能力,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找到适合中职学生的平面设计类软件课程考核方式。
中职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差,如果长时间在放松状态下学习,很容易形成惰性。所以,传统的期末总结性考试不利于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
平面设计类软件课程,知识点之间联系性很小。以我此次改革的实验软件Coreldraw为例,绘图、颜色填充、图像调整等这些知识自成一体,完全可以分散考试。
因此,根据这些现状,我探索出一套适合这类软件的考核方式:以知识点为基础,按章节出题,阶段性考试。
(三)针对这种考核方式进行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改革,题库建设等工作。
为适应这种考核方式的改革,教师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调整,一般运用案例教学,并且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尽量运用符合阶段性考试的小案例。期末教师再将所有小案例的知识点整合在一起,来完成一个综合性的案例设计,使学生将阶段性的知识有机融合在一起,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平面设计类软件考核方式改革研究方法及具体实施
研究方法: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用对比分析、实验研究的方法。
以正在教授的0703班为实验班,与往届的0505、0605作对比分析。
具体实施:
2008年3月:组建考试题库。
认真研究考试大纲,根据知识点,从书籍、网上等搜集各种相应的素材,组建能够测验学生水平的考试题库。
2008年3月―7月:进行考试方法改革,将传统的期末总结性考试改为分章节的阶段性考试。
测验过程中,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及考试方法的弊端,及时加以修正,并不断鼓励后进生好好学习,表扬优秀生及进步快的学生,以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2008年7月:学期末请0703班学生填写考试方法改革实验调查报告,让他们对这种考核方式进行评价,并提出其意见和建议,这样通过学生参与的方式,进一步对这种考核方式进行了完善。
另外,我在平时不断地跟学生交流,讨论考试方法改革的意义、目的及方向,以便及时知道学生的想法,不断改善考核方法以更适应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及对知识的全面掌握。
2008年7月:根据考核方式结果与调查报告,总结出符合学科特点并适合学生的考核方式。
四、已取得的成果
总结出符合平面设计类软件课程特点并适合中职学生的考核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使学生对各类平面设计及创意制作的能力得到很大提高,能够很好地适应专业设计单位及企事业单位的专业设计部门的工作需要。
考核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中专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研究在我国还属于起步阶段,现行的评价体系几乎都是搬用中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存在很多缺陷,如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纸上”轻“行动”,重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轻评价的导向和激励功能等。这种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人为地造成了少数成功者和多数失败者,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的推进,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更很难适应中专教育实际。
我们知道,与中学教育相比,中专教育注重的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与指导——即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而不是书本知识的传授与灌输。因此,我们应该致力于研究出符合中专语文学习的语文学习质量评价标准。
1 中专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的定位
中专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是指对中专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学习方式方法、学习过程及结果等学习行为的一种综合性的动态的诊断和评估。这种综合性诊断和评估,可以是针对中专学生整个中专阶段语文知识水平、语文能力等状况的发展层次进行总结性测查,但更多的是针对学生某一学期或学年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水平、语文素养及语文学习态度、方式、方法等状况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阶段性测查。
2 中专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的功能
(1)检测功能。中专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能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优劣、效果的好坏,也能查验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强弱、素质的高低。
(2)反馈功能。一方面教师能从语文学习质量评价的结果分析中得到反馈信息,知道教学的成功经验和症结所在,帮助自己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改进教学工作,达成教学目标;另一方面,中专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实际的语文水平和语文能力,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3)导向功能。中专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的内容与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教学理念,对教师在教学中把握教育发展方向,顺应职业教育改革趋势能起到较强的指示作用。
3 中专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的原则
语文学习质量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更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多种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中专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应坚持以下原则:
(1)发展性原则。中专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只有两个字——发展,促进学生、教师、课程的发展。立足发展,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就会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立足发展,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就会始终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语文能力的全面训练,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立足发展,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就会始终讲究民主、尊重学生,把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立足发展,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就会始终注重发掘课程资源,促进教学大面积丰收。
(2)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原则。重笔试轻面试,这是语文学习质量评价的一贯做法。但是,笔试不能检验出学生的全部语文能力,特别是对应试能力较差的中专学生,他们的语文能力更多的是在试卷之外,所以我们必须笔试和面试并重,笔试侧重于读、写,面试侧重于听、说及其它语文交往能力的评价。
(3)分项测试与综合测试相结合的原则。综合性是语文固有的基本特性之一。 在测试语文基础知识的“语言积累”和测试语文基本能力的“语言运用”中,我们既要实施分项测试,又要实施综合检查,将字、词、句、篇的基础知识渗透于听、说、读、写语文能力的测试中。
(4)课内考试与课外考查相结合的原则。对于中专语文教学来说,大部分考试应在课内进行,以保证评价不会因为学习地点的变化而出现偏差。但某些考查可在课外实施,通过实践、活动等形式进行,寓考查于活动之中,从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评价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使用能力。
(5)教师评定与学生自评相结合的原则。单凭教师个人评定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有些偏颇。因此,可以采用学生个人自评、同桌互评、小组评议等学生自评的方式,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动学生的力量对学生进行评价。
4 中专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的方法
只有恰到好处的评价方法, 才能有效地进行语文学习质量评价。单纯的书面测验和考试已经不能适应中专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的发展需要,运用多种方法对中专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进行评价势在必行。在实践中,中专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应以真实的日常教学为基础,围绕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两方面进行改革。取消期中考试、淡化期末考试。采取书本、课内、课外相结合,侧重能力与素质的考察,注重选择现实生活材料。考试方式采用动口、动手和动笔相结合,增加口语表达、书写能力、动手实践操作,开放式习作、阅读能力等方面内容,这样既考查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减轻了学生过重负担,又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 中专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标准体系
我们拟构建的中专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标准体系,主要由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及权重三部分组成,其中评价方式主要有考试、考查和考核三种方式。而评价内容是整个评价体系的重点,我们拟从一、二、三级指标角度加以综合考查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平时表现及期末测试成绩;其中,我们主要从学生作业完成的数和量、语文学习能力、语文学习态度和方式三方面来考查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平时表现。而期末测试则主要由语文基础知识、语言积累、语言运用三个部分组成。语文基础知识是从语文的知识内容层面上来考虑的,包括语音知识、语法知识、文学知识、文章知识等几方面的内容;语言积累和语言运用则是从对语言的掌握和使用的角度分来划分的,语言积累分为数量积累、质量提升、语感发展,侧重于字、词、句、篇的语文基础知识的累积,主要测查识字、写字、背诵等方面的内容;语言运用包括运用方式、运用策略、运用技能几方面的内容,侧重于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主要测查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两方面的内容。最终,我们将按照“平时表现得分40%+期末测试成绩60%=学期总评”的公式计算出某学生本学期的语文成绩。具体情况见表1:
中专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评价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应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对评价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实验,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使之为全面培养中专学生的语文能力、全面提高中专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提升中专语文教学质量服务。
1.1教学目标的模糊
不少的中专学校把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目标与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目标相混淆。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基础会计》,目的主要是能看懂财务报表,而会计学专业学生学习《基础会计》,必须要系统全面掌握会计理论知识与会计实务技能。由于不同学生的定位不准,对教学目标的认识深度不够,绝大部分教师仍然采用针对会计专业学生的一套方法,以不变应万变,实行无差别的会计教学方法,这样的会计教学模式,会计老师是比较省事,但学生则受苦受累,还学不到有用的会计知识和技能。
1.2教材内容的不足
我国中专学校采用的《基础会计》教材大多采用会计理论阐述、会计制度解释及会计方法说明的模式编写,既不利于学生熟练掌握各个会计岗位的业务内容,也不利于学生对整个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理解和掌握。不少的《基础会计》教材不仅前后章节内容交叉重复,而且内容过时,与会计实践脱节严重。
1.3道德教育的缺失
在《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时的限制,大多数会计教师只注重培养学生的会计专业技能,而忽视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导致一些学生就业后不自觉地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违反会计法律制度规定,伪造、编造虚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提供失真的会计信息。
1.4教学方法的单一
在中专学校的《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不少的会计老师还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老师在讲台上满堂灌,学生在课堂下面被动地听课或干自己的事儿。由于师生没有互动,导致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低,甚至厌学,学习成为一种负担。相当多的老师既不善于把传统的教学手段和现代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又不会把问题探讨、案例教学和会计理论教学融为一体,更没有想方设法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不愿学,教师自己也觉得乏味。
1.5实践教学的弱化
目前中专学校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行为。由于不少会计老师是从学校走向学校,没有在企业或单位的会计工作经历,会计的实务能力有限,缺乏会计的实际操作技能。会计的实践教学并没有在手工会计实验室或会计电算化实验室进行会计全过程的、系统性的实际业务训练,往往只是局部会计业务的操作,更没有到企事业单位顶岗实习,导致学生只学到一些皮毛的会计理论知识,根本不会独立完成整个会计工作。
1.6考核结果的失真
目前我国中专学校《基础会计》课程的考核都是采用书面闭卷形式,而且是以期末最后一次书面闭卷的成绩为评分依据,并不考虑平时成绩和实践动手能力。这种考核方式既忽视了对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培养,考核结果又不够客观真实,造就了不少高分低能的学生,违背了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
2《基础会计》教学的改革措施
2.1明确教学目标
会计专业学生的教学目标是能在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岗位工作上会记账、算账、报账,能熟悉整个会计流程,并能实际操作和分析财务报表。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基础会计》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懂会计”,有会计思维方式,能理解和应用财务信息。能看懂和分析财务报表,是非会计学专业学生的主要教学任务,而不是具体的会计核算。教师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教学,应转变教学思路,适当减少具体的会计核算内容,增加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以及利用会计信息进行预测、分析、决策的内容。
2.2创新教材内容
《基础会计》的教材应该根据会计业务的流程来编写,这样更符合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实际工作。《基础会计》教材的会计理论只要够用就行,不要深究,着重强调会计的实际运用与操作。《基础会计》的教材要与时俱进,随着会计法规以及会计准则制度变化及时更新调整内容。《基础会计》的教材编写应该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把趣味性、知识性、操作性融为一体。
2.3注重职业道德
在会计课堂教学中,要把会计法律法规与现实生活中会计违法乱纪的典型案例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发生在我们身边会计违法乱纪人与事的处理,教育警示学生,使遵守会计法规,恪守职业道德,“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原则,不做假账”落到实处。教师在讲会计知识和业务的时候,自己始终要有职业道德这根弦,才能使学生在教学过程的潜移默化中养成关心法律法规的习惯,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素养。如果会计老师都没有会计职业道德,要求学生具有会计职业道德是不太现实的。
2.4改进教学方式
相对大学本科以及大专的学生来讲,中专学校的大部分学生文化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较差,这种客观的现实就要求会计老师更要讲究教学方式方法,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会计教学质量。会计老师应该多采用互动式教学,这样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减轻老师的讲课负担,还会活跃课堂气氛。会计老师在讲课时,不妨在先抛出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学习之后,请同学回顾总结,老师再进行点评。在讲课中,教师也可以采用有奖征答的方式提问,用平时成绩的奖励来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评讲作业也可以请同学到讲台上来讲,如果讲错了,再请其他同学来分析或者由老师引导学生来思考怎么做。这样的讲课方式既给学生压力和动力,也给学生一种满足感和学习的愿望。
2.5强化实践教学
一方面要加强校内会计实验室的利用,另一方面要与企事业单位建立稳定的会计实习基地。在校内上《基础会计》实训课程时,要尽量采取分项实训和综合实训相结合的方法,是学生既能了解会计过程某个局部的业务操作,又能掌握整个会计流程的业务。要与企事业单位建立足够数量的校外实习基地,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接触会计实务的机会。有条件的话,可以采取在企事业单位顶岗做会计,既能学到真实的会计业务操作,又能得到会计就业的机会,可以说是一石两鸟,一箭双雕。
内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临床课中重要的一门课程,是其他临床学科的基础,学生学好内科护理学对于今后的临床实习、工作都是至关重要的。但内科护理学涉及疾病种类复杂多样,相关医学基础知识较多,内容琐碎难懂,学生学习时难度较大。现代护理观念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已发生了重大改变,由过去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转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整体护理模式是一种科学的、现代的护理模式,对病人实施身体的、心理的、社会的及认为的多方位护理,是一种身心护理模式。为了使大中专护理专业的学生在以后的临床实习、工作中尽快适应整体护理模式,也便于学生理解内科护理学的相关知识,笔者在教学工作中,将案例教学法贯穿其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案例教学法是将临床护理病例应用于课堂教学,通过教师讲授、学生参与讨论以及教师总结归纳实现临床护理学课程的教学目的的教学方法,是现代护理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案例教学法能将枯燥的内科护理学理论转化为具体形象的病例,闫蕊的研究表现,案例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但由于中专生和大专生自身特点的不同,案例教学法在中专内课护理学教学和大专内科护理学教学应用中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结合笔者近两年讲授这两类群体内科护理学的体会,现对比分析如下:
一、两者的实施过程是类似的
1.教师提前选好具有针对性、适用于所学内容的案例,并展示给学生。案例选择应符合以下标准。(1)典型性,案例来自临床实践,不可太复杂。(2)知识性,必须将课堂教学的知识点融合在护理案例中。
2.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学生基础水平设置难度各异的问题,问题的设计注意启发性,诱导性和可争辩性,使之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3.学生分析探讨病例并回答问题。
4.老师详细分析总结病例,并点评学生的回答。
5.学生书写病例报告。
二、两者具体步骤中学生分析探讨病例的主要方法是不同的。
根据中专生和大专生共同要求掌握的知识内容,给予其同一病例,提出相同问题,结果发现中专生更适合于小组讨论法,尤其是要求各小组先给自己命名一个代号,中专生的课堂氛围顿时就活跃起来,小组成员积极地寻找能代表小组特色的代号。代号环节完成后,教师鼓励小组之间就分析病例是否正确全面、回答问题是否正确全面进行比赛,实行奖惩制度。小组成员就会积极查阅资料,展开激励的讨论。
大专生则更适合随机发言,任意补充,没有小组的概念,大家畅所欲言,不断地分析、探讨,查找相关资料,使病例材料逐渐清晰明了。
三、两者具体步骤中学生分析病例,讨论问题的结果是不同的
相同的病例,针对提出来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等相关问题,中专生讨论的结果偏重以教材为主,照搬教材相关知识点,整体护理观念淡薄,不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大专生则以教材相关知识点为参考,以患者为中心,运用整体护理的理念分析患者各项体检指标,查阅相关资料,提出较完整又贴合患者实际病情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四、两者实施的最终效果是不同的
第二次课反馈上一次课案例分析涉及的相关知识点,中专生明显没有大专生掌握得牢固、全面。期末考试中涉及利用案例分析法学习的知识点,中专生的正确率没有大专生的高。
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可知,案例教学法在中专内科护理和大专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是有一定的差别的。刘博、马艳玲指出,当前中专生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习基础差,学习兴趣低,自制力差,学习目标、动力不明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使用案例教学时,要先提高他们参与小组讨论的兴趣,调动他们参与案例分析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应加强巡视,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引导。大专生相较于中专生,学习的自主性较高,学习的基础较好,逻辑推理能力较强,有一定的学习方法。在使用案例教学法时,不拘泥于小组形式,鼓励个人随机发言,教师适时引导,提高课堂效率。
学习上,我从刚跨入中专时的失落与迷茫,到现在即将毕业的从容、坦然。我知道,这是我人生中的一大挑战——角色的转换。这除了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外,更重要的是得益于中专三年的学习积累和技能的培养。我自认为无愧于中专三年,刚入学时:我曾为中专生而懊丧过。但很快,我选择了坦然面对。因为我深信:是金子在任何地方都会发光。所以,我确信,中专生的前途也会有光明、辉煌的一天。通过三年的学习,我懂得了很多。从刚步入立信分部那天真幼稚的我,经过三年那人生的挫折和坎坷,到现在成熟、稳重的我。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中不可能存在一帆风顺的事,只有自己勇敢地面对人生中的每一个驿站。当然,三年中的我曾也悲伤过、失落过、苦恼过,这缘由我的不足和缺陷。但我及时反省了,这只是上天给予的一种考验,我是不能够被打倒的。作为中专生的我应该善用扬长避短的方法来促进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水平能力。中专三年生活使我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如:有时学习时间抓不紧、各科学习时间安排不尽合理。因此,我将加倍努力,不断改正缺点,挖掘潜力,以开拓进取、热情务实的精神面貌来迎接未来的挑战!
学期末,我去单位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这次实习经历让我获益匪浅。以下是我从个人实习意义及对会计工作的认识和总结:
近年来,国家对中专教育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招生就业中计划体制过渡到了完全的市场体制。原来初中升入中专的”筛选”已不再存在,使原来初中已经分化出来的学习困难生也全都升入中专,造成在同一班级里学生的思维品质、知识、能力差异十分突出,优生约占20%,而学困生的比例约占30% (根据对我校抽样调查)。如何使他们能留得住,并且也学有所得,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这既是中专教育的需要,更是为提高民族素质的素质教育的需要。目前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划一的教学模式与分化的学生的矛盾,曾经企图通过按程度编班来解决这个矛盾,但很快显露出许多弊端,学困生集中,挫伤自尊心,不利学生身心健康,学困生往往又是道德品质上的”差”生,一旦集中,便会形成”势力”,增加班级管理的难度,更会促使两极分化,造成学生大量流失。现在提出一种分层次教学的新方法,通过分类编组、分类指导,达到分类提高,是一种异步教学法。
一、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基础
分层次教学即教师依据学生现实的认知水平,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设计,制定与其相适应的能够完成的教学目标,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具体步骤,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大教育家孔子提倡“因材施教”,意思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施以不同的教育。长期以来,这项教学原则已成为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在中国现代各类版本《教育学》论著中均认为是一项主要的教学原则,是公认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现代教育的解释是: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下,根据受教育者的能力、特长、性格、原有基础等具体情况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的教育。
二、分层次教学的实施
(一)对学生群体进行分层
中专数学教师若想切实应用分层次教学,首先就需要针对学生群体进行分层处理,这也是分层次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在传统教学中,也有教师对学生进行分层,但多是基于学生的考试成绩来划分,这种分层并不合理。学生的考试成绩无法完全代表学生的个人能力,更无法切实体现学生的学习态度。因此,中专数学教师在对学生群体进行分层时,除了需要参考学生的成绩,更应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课堂表现情况等相结合,这样才能切实保证对学生进行科学分层。
(二)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当紧密结合所用教材以及该门课的教学大纲,并密切结合各层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具体分析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以此来确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争取能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努力,精确地了解到各层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需求以及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尽力通过教学目标的分层来较好地处理解决好这些问题。如在我的实验班的课堂教学中,对于A层的优秀学生,我不仅要求他们要能熟练地理解掌握课本中的概念、定理,并要求在此基础上要进行知识面的拓展,目的是让他们能够组建好完整的数学知识网络,对于B层的中等水平的学生就只是要求他们能熟练理解掌握课本中的概念、定理,能综合运用概念知识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应用题就行了,对于C层这部分基础差、学习又缺乏主动性的学生,则要求就更加松散了,他们只要能理解掌握常用常考的概念定理,能做一些简单的概念题型就行了。只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教学目标确定下来了,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就都要参考着这个教学目标来进行了。
(三)对课堂教学进行分层
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压缩讲授时间,增加练习、辅导时间,实行集体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相结合的形式。解决共性问题,集体教学;解决不同层次问题,分组教学;解决个别问题,个别教学。一般先是全班授课,后分层练习,教师讲评,学生作反馈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教学内容以C层学生为基点,满足A、B层学生的潜能发展要求。尽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课堂上的讨论或练习、提问,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过程。
(四)对作业和辅导进行分层
对作业分层布置,运用的是阶梯原理,是实施分层教学的重要步骤。只有分层布置作业才能进一步巩固学生在前面已取得的学习成果。分层辅导学生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各层次学生可以利用教师辅导的机会及时解决问题。
(五)对学生的评价要进行分层
以往我坏钠兰鄯绞绞且钥际晕主,没有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不管平时学得如何,一张试卷的分数决定了学生这门课的命运,致使大部分学生不及格,而补考也只是走形式,学生没有学习压力,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形成了恶性循环。分层次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因此对学生的评价应体现差异性、及时性、鼓励性原则,具有总结、反馈、矫正、提高的功能。我主要从三个方面做起:
(1)学习过程中的评价:对C层学生,以表扬为主;B层学生,以鼓励为主;A层学生,强调竞争,一步步超越自己的目标,完善自我,。
职业中专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一定地位,是职业中专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学生普遍存在无从入手、无话可写的困难,写出来的文章多是空话、套话,内容贫乏。因此,要改变职业中专作文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就要结合学生实际,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从多角度加强学生写作训练。特别是要加强学生社会应用写作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将来走入社会从事某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写作奠定基础
在以往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很好地处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在阅读教学中不能把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不能有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这就影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因此,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即三步阅读法:第一步,粗读全文,了解作品大意。粗略阅读可以掌握作品的基本内容、主要观点、结构和写作方法。第二步,细读,读懂词句。通过细读掌握段落中心大意,找出中心句和关键句,分清段落层次,掌握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大体了解文章的思路。第三步,精读,领会文章含义。精读要对阅读内容逐句逐段地深刻理解。粗读、细读、精读是阅读的渐进行为,通过阅读对文章的谋篇布局与内容和形式进行揣摩、比较与评价。在阅读过程中,要对学生提出要求,即在阅读过程中做到五动,即动眼、动口、动耳、动手、动脑。培养学生五动的习惯,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眼看、口读、耳听、手写、脑想有机结合的习惯。在动眼、动口的基础上,再结合动手,所谓的“口读十遍不如手写一遍”就是这个道理。当然,这里的手写一遍,并非是对所记内容进行简单的誊抄,而是先对阅读内容进行梳理,把握其规律性,在此基础上再眼手结合,达到有效记忆的目的。这也就是说,五动之中,动脑最为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动脑,实现阅读目的,为写作奠定基础。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职业中专学生的学习基础不是很好,这和初中阶段的学习有一定关系,初中阶段学生与社会接触较少,平时观察、积累到的写作素材有限,因此初中阶段学生往往把写作当成一个包袱,容易产生自卑、厌烦心理。要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充分利用教材及相关的辅助资料,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可见、可闻、可感的生活情境,指导学生观察、发现、捕捉信息。例如,进行人物描写的作文教学时,带领学生到田间观察农民劳动的情景,到工厂观察工人工作的场面,在选定人物后,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进行描述,重点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教师还可以恰当利用多媒体音乐、视频、图片等功能创设作文教学情境,通过多媒体丰富的表现力,展示各种事物的形象,实现情景过程的再现,有效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开拓学生形象思维的空间,从而学生可以更好地抒写自身的感受。
情景模拟训练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方法。把现实生活、工作、学习中的材料及发生、发展、变化的各种环境和条件,置于一定的情境中,引导学生追根溯源,探讨事实材料产生的成因,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情景模拟训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因此,教师创设的情境要有可操作性,指导全体学生共同参与,设计编写情景脚本,进行角色分配,最后在课堂上模拟表演,从而增强学生感知社会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挖掘身边的写作素材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进生活,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现实生活中的场面,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细节,并把这些内化为写作素材。职业中专语文教材中有相关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布置主题活动,让学生在周末、节假日时走向社会,到大自然中体验生活,搜集相关资料。由此学生深有感触,为写作准备了充足的素材,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结合专业实际,进行写作训练
(一)要有精练的语言表达能力。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培养中专学生的竞争心理,体育教师与学生的沟通非常重要。实践证明,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培养效果有很大影响。中专体育教师的语言应简明、扼要、具体、生动,富有号召力和感染力。好的语言表达首先是准确精练,讲解中能体现思想性、科学性、逻辑性,能讲到学生心里。其次是形象化。不少中专体育教师能把一些复杂的动作要领归纳成几个字或几句口诀。例如,教短跑起跑时,要学生体会两腿弯曲像压住的“弹簧”一样,再加上“人生就像弹簧一样,你弱它就强”这样的语言,学生听了印象就会十分深刻,对提高学生的竞争心理还有教育意义。
(二)要具备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体育教学实践能力是体育教师自身综合能力的最终体现,是提高中专生体质、培养竞争心理的有效手段。当今的体育教学是一种民主教学,这要求中专体育教师不仅具有较好的洞察力,及时给予学生指导性点拨,而且对培养学生竞争力、自信心等方面须有较好的调控能力。教师要勇于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积极从事创新活动,在育人方法上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突破。
二、中专体育教学中培养竞争心理的几种方法
(一)比赛胜负法。体育教学比赛是深受学生喜爱的内容,能增强团体意识,提高竞争性。只要体育教师善于利用比赛法,就能形成一个良好的竞争机制。比如在练习广播操时让中专学生分成小组练习,然后进行评比、评优,通过各种球类赛、小团体接力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竞争心理也会被充分调动起来。比赛中有胜有负,胜者能够鼓舞斗志,败者也在打击下总结经验,迎难而上。
(二)成功动机法。追求成功动机高的人会勇于克服困难,有挑战欲望。体育教师要在体育教学中根据项目特点、个体差异和爱好、特长的不同,把握学生的成功动机心理,用成功的动机意识,来激发学生,从而提高中专学生的竞争心理。社会生活中的困难是无处不有的。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敢于克服生活中困难的勇气,体育教师可通过增加练习中的难度,让中专学生养成与困难拼搏的习惯。为克服生理、心理上的困难,可让学生适应一定的生理、心理负荷或压力,如在体育期末考核中,人为提高考核标准,让学生在困难面前付出更大的努力。
(三)游戏法。体育游戏是体育手段的一种,既有娱乐、健身、技能学习等作用,也可以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培养机智、勇敢、顽强等优良品质。教师可根据中专学生好奇心强、抑制能力弱的特点,把教学内容融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竞争心理。体育游戏的胜负,不仅是体力的竞争,同时也是智力的竞争。
中专体育教师只有从提高自身能力做起,夯实做好提高学生竞争能力的工作,运用好科学的方法,才能在培养中专生的竞争心理上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