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30 15:26:0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班级管理知识梳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学校受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校管理的最基本单位是学生班级,在班级管理中有哪些常见类型,如何分析思考这些类型并在实际工作中有效的利用,对于这一类的问题,有必要从实践的认识到理论的分析进行探讨。
一、班级管理目标的建立,是班级管理操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应该说任何管理模型的构建仅仅是一种方式方法,只有达到规定的目标,才能衡量一种模式的优劣甚至是成立与否。因此管理目标的设定和管理模型的建立、操作有着决定性的关系。
学生在校三年,这期间正是他们的身心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性的关键阶段。就大多数情况而言,学校的管理都是以班级为单位。实际上,这个基本单位具备多种功能,它既是进行教学、组织活动、纪律规范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进行交往和个性成长的最小环境。在这样一个具有社会意义和生态意义的组织单位中,班主任担任着多重角色。班主任既是班集体的组织者、管理者,又是指导者、联系者与参与者。同时,管理的对象和目标的终端实现者又是学生,而且不同年级的中专生有着不同的阶段特征。因此班级管理的目标应该具有层次性,它相应的模式也就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认为:在集体的教育目标中既有远景性的,又有中景性的和近景性的。这个理论启示我们,在班级管理的目标建立中,要考虑到其层次性和递进性。也就是说后一个目标的开始必须建立在前一个目标达到的基础上,前一个目标的实现又推进着更高层次目标的实现。例如:根据中专生培养性格,设定某班级一年级以“形成专业意识,打好专业基础”为管理目标;二年级以“巩固专业思想,培养专业能力”为目标;三年级以“以树立教育理想,具备职业素质”为目标。这个目标体系的设定是以形成专业特色为主线,以形成集体意识为核心,以形成教育理想为最高境界。
班级的管理主要是通过管班活动,使这个群体组成的异质性班级过渡成为具有纪律性和共同目标的班集体。这就告诉我们,要避免把班主任仅仅看作是一个“管教者”,纠正学生违纪行为、对学生的日常活动进行监督,这只是班主任工作职责一部分。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通过集体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形成他们的崇高理想与职业信念。要使班级管理成为生动的、全面的、高层次的管理。
二、班级管理的“理论——操作”模型
因为任何一种“模型”的建立都必须要有全面的实践基础和深刻的理论背景。本文提出的几种模型结构尚属初步认识。它主要是体现由实践认识到理论分析的一种思路。下面根据班级管理过程中的人际关系结构和主要影响通道提出四种“理论——操作”型的模式。
1、树状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结构是以班主任为班级管理中的主干
班主任并不直接参与对全班学生的管理,他是通过班委会的管理,再由班委会具体参与班级管理。并由班委会将学校、班主任的管理意图渗透到学生中去。在这种模式中,班主任扮演着一个“导演”的角色。其主要特点是管理结构层次分明、程序清晰,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锻炼学生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的班级。但这种管理模式不利于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信息反馈,这种模式的操作要点是注重先行培养班委会成员的管理能力,正确看待和发挥班委会的中介作用,使他们成为管理过程中的“主角”。
2、网状模式在这种模式的结构中,班主任起着提纲作用,学生处在这个整体的管理网络中
它的实质是:班主任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由被动接受管教变成主动参与管理。由此使学生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影响的管理关系的网络,以达到“纲举目张”的效果。其主要特征是:以班主任为纲要,以班委会为骨干。这种结构是一种动态的整体,在这个网络里每个学生的位置、角色在不断的变化着。例如在课外体育活动中,一些具有体育才干又有较强组织能力的学生就处在管理者的地位。在班会活动中,一些表达能力强或是具备艺术能力的学生又可处在管理者的位置。可见这种模式有利于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潜能。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自主性,使大多数学生的个性在集体互动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但这种模式对班主任能否起到“纲领”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处理不好学生容易处在自由状态。其关键是班主任要充分研究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别特征,注重在不同的管理环境中发挥不同学生的作用。
转贴于
3、交叉模式这是指在管理过程中班级里的学生要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
例如,在学生活动和生活中要受到来自班主任、教务处、团委、后勤处等多方面的管理。这种模式是把班级管理放到学校整体环境中去考虑,因为班级是不可能脱离学校环境而存在的。其主要特征是:结构倾向于开放,有利于学生接受全方位的管理和多方面规范化的发展。当然这种模式要求各方面要协调一致,否则就会造成管理上的混乱,还会形成一管就“死”,一放就“散”的局面。
4、轴辐模式这种模式是以班主任为中心,整个班级的管理工作都围绕班主任的中心意图运作
这样在结构上就以班主任为原点将管理影响辐射到每个学生身上,形成明确的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班主任直接参与每个学生、每个事件的管理,班级中出现的各种事件也可以直截了当的反馈到班主任这里。其特点是:模式结构呈圆周式,带有闭合倾向。这种管理比较细致,能深入到每一个学生的细微之处,可以及时掌握班集体发展的动态,其控制性较好,但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很难达到更高层次的管理目标。其操作要领是班主任要全面关心学生,以情感交流作为联系学生的纽带,逐步形成老师的权威性。切忌“婆婆嘴”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
以上四种模式无论是从操作还是理论而言,其优劣不能一概而论。这里主要是以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定位、作用发挥的形式途径来加以区分。因此不可能是运用某一模式就能达到既定的管理目标,还可以根据管理者的风格、管理内容等参照标准进行模型建立和理论分析,这就另当别论了。我们倾向于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主导模式操作和辅助模式操作相结合的方法,这样就可以照顾多方面的因素,使操作模式具有独特的运行机制。如何建立具有现代教育意义的哲学层次的理论模型,这不仅是理论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更是中专教育实践有待探索的新领域。
三、建立优化模式的“质性材料”,在每个不同的班级所处的环境中有许多相同或相似的影响因素
一些具有确定性的或量化的影响材料且不去关注它,这里之所以把另一些因素称为“质性材料”,正是因为这些因素具有不确定性,而且这种“材料”有一个开发、利用、组合的过程。正如有了砖头,还需要泥浆来粘合一样,有了一定的管理关系还需要情感作为“融合剂”。在这种材料中有“显性材料”,有“隐性材料”;有“刚性材料”、也有“强性材料”。作为“质性材料”主要指以下几方面内容。
1、确立管理关系、赋予基本形态
班级中的基本关系可以从多角度来看,如组织关系、教学关系、交往关系,正式关系、非正式关系,团体关系、个人关系等。从管理的角度来看主要是管理与接受管理的关系、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成员与环境的关系、运作过程中的主从关系等。班主任要指导学生在较短时间内确立班级的组织结构、目标结构、角色结构、管理关系,班级的基本形态才能形成,管理模式才能具备操作的内在机制。
2、营造班级氛围,注意管理者人格特征的作用
良好的班级氛围显示着班级中各种成员共同的心理特征或倾向性。它在形成集体意识和班级特色中起着渲染的作用。班级气氛形成的凝聚点就是每个成员都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高级情感的激发与培养是朝向更高管理目标迈进的群体动力。一些学者认为教师的领导方式也影响着班级气氛的形成和学生的意向,教师以他的理智的(如劝戒、指导、说教等),情感的(如关心、热爱等),个性的(如风度、气质、坚毅等)心理因素融进管理的影响通道中去起隐性作用。班主任民主式的领导帮助学生,学会自动解决问题,乐意为班集体贡献力量,形成班集体的正确舆论并起到监督和调节作用。
3、创造班级文化特征
这是一种与班级管理有着直接关系的校园文化,还应包括宿舍文化,它是指作为班级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例如班级成员的言行倾向、人际关系的环境、班级氛围、审美情趣等。它又是通过环境的改变体现出来的,例如墙报、手抄报、班会活动、课外活动、宿舍环境布置等。班级文化既是影响班级管理的环境因素,又是班级管理成果的物化标识。学生思想品德、个性特征、专业意识、知识才能、情趣情操也反映班级文化的特征。
一方面由于全国大部分院校开设了文秘专业,加上中专职校的文秘专业,出现了秘书人才过剩;另一方面,大型企业单位对高级秘书人才的需求很大,却难招到符合条件的高级秘书人才。高级秘书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良好的专业技能素养和强烈的秘书职业意识。把秘书的要求与规范运用到班级管理和活动组织当中,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秘书的感性认识,增强职业认同。职业认同是迅速适应具体情境的秘书工作,提高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前提条件。
(二)培养职业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由于高考招生制度的缺陷,当前文秘专业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志愿调剂。他们缺乏对秘书职业的了解,甚至抱有职业偏见,拒绝接受这个岗位。在班级管理中进行意识渗透,尤其是把秘书工作真实内涵展现给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职业自豪感,培养学习兴趣。事实表明,学生一旦接受了这个职业,将以巨大的热情投入专业学习,激发个人的职业潜能,形成优秀的品质,能在具体工作岗位中表现出爱岗敬业、任劳任怨的精神意志。
(三)打造班级特色,促进班级建设
从社会学角度看,班级尤其是大学班级,是一个以业缘组织起来的非正式群体。在班级管理中有意识开展职业意识渗透,本质上是建立班级的统一价值观。特别是秘书的思维方法,有利于班级内部融合凝聚。通过这些建设,形成职业特征鲜明的班级文化,促进班级成长。
二、职业意识渗透的基本原则
一是系统性原则。职业意识渗透要有宏观视野,时间上要贯彻高职学习全过程,内容上应包含角色意识渗透、行为意识渗透、技能渗透等多个方面。特别是要细化渗透的点,根据心理学、秘书学、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制定科学的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循序渐进。二是发展性原则。国内秘书学从20世纪80年代形成,一直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不断有新的理论、观点出现。因此秘书职业意识渗透既要在关注学科、专业的发展,又要紧盯经济新常态下,职业人才市场、一线岗位工作标准变化情况。三是艺术性原则。秘书职业意识渗透要尽力避免空洞的说教,要做到渗透的过程毫无违和感。关键要在选好时间、选准地点,根据对象的个性特点选对正确方式,巧妙、自然地在微风细雨中“润物细无声”,提升效果。
三、秘书职业意识渗透的探索
(一)组织渗透:秘书和秘书工作存在于生活的任何角落
把企业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与管理制度引入到班级管理中。模拟公司组织体系,建立企业化的班级管理体系。班级作为一级公司,各寝室或学习小组作为公司内设职能部门,分别承担相应的职能,班干部作为部门经理。特别要注重行政部门建设,要承担好班级档案、资料整理保管,起草班级文件,协调班干部间的关系等工作职责。通过企业化组织管理,按照公文处理规范建立班级内部行文关系和文件资料建设规范,进一步强化秘书角色意识和工作规范,提高专业技能。
(二)制度渗透:习惯秘书职业的职场游戏规则
班级管理必须制订一定制度作为依据(如《秘书班班级管理章程》)。在制度的制订时,以秘书价值观为制度精神,避免抄袭《高校学生行为规范》等抽象概括的条款,而应该把秘书职业的礼仪、行为、道德、技术等纳入要求,使学生一看便知道该如何做,具有自律性。学生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能够方便的利用这些制度来衡量是非,思考问题,明白秘书职业的游戏规则,形成特有的秘书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三)文化渗透
把秘书理念植入学生的大脑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单元,它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者又是相互交融的。文化渗透要结合文秘专业、职业特点,比如按照企业VI要求,建立专业和班级的VI识别系统。以文秘套装作为班服,树立端庄干练的秘书形象;设计班徽、班训、班旗,提炼众人一致的精神文化;以吴欢章先生的《秘书之歌》为班歌,在班级重大活动时咏唱;创办宣传秘书文化班报。利用一切平台让秘书的理念深入学生大脑。
(四)活动渗透:行动中体验秘书多采世界
积极开展与专业有关的班级活动,在活动中不仅有效的职业意识渗透,还有助于培养文秘专业技能。活动渗透的核心是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秘书工作的真实情景以及工作中的喜怒、苦乐、荣辱、胜败情绪,强化秘书角色意识。例如,举办秘书文化节活动,体验秘书工作的意义和光荣,培养责任意识;社区援助活动中,改变以往出板报、搞慰问等传统活动,而是长期支持社区居委会的文秘工作,培养奉献意识。
(五)自我管理渗透:打造高素质秘书团队
自我教育,尤其是学生干部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要按照秘书职业要求,帮助他们逐步培养起秘书工作意识,例如,在工作中要强化:“事前请示,事后汇报”意识;在工作中勤记笔记的习惯,养成海尔“日清日高”的工作习惯。在与同学相处和工作中,形成注重沟通、广泛征求意见的民主意识。率先把优秀的班干部培养成高级秘书人才,打造一个高素质的秘书团队。
四、职业意识渗透引出的思考
(一)班级管理中职业意识渗透对教师素质和角色的要求
教师要在渗透工作中科学定位,找准自我。教师应该把握时机,在准备教学设计的人从单个教师变为教学团队,将教学竞赛的新理念、新方法有意识的运用在整门课程中,甚至立足于教学改革项目,那不论从技术支撑、经费保障和岗位分工合作各取所长的方面来看,完成教学设计的难度都大大降低,而且从项目中提取出最精华的教学设计去参加教学设计竞赛,所获得的奖项对项目还是一个有力的成果作证,这样就充分发挥出“1+1>2”的功效。值得庆幸的是学校大力推行教学改革,本人的比赛内容就选自本人主持或参与的广西省级教改项目,平时在课堂中实施过多次,既能收集学生上课现场的照片作为说课课件的素材,也能检验教学设计的效果,使得无论是从教法还是教学手段都有了一个过程的积累,从而能够应对这种比赛形式。误区3:竞赛中表演成分居多,对日常教学无意义。诚然,教学竞赛是比赛,更是演说,说课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受说课人的说课语言和肢体语言影响。同时,比赛最后有几分钟的临场答辩环节,评委的提问有的很尖锐,因为好多评委就是教材的主编。作为说课比赛不仅仅是说教材说教法学法等,更重要的是说课者怎么精、巧、彩的把它说出来,能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站在三尺讲台,说课者其实就是一名演讲者。方便的时候,以职业经验者的身份,对秘书职业意识进行渗透。这要求教师不仅要通晓秘书学的知识理论和市场前沿信息,还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经历。当前文秘专业教师普遍是半路出家,因此,必须不断学习才能适应要求。
(二)班级管理中职业意识渗透对外部条件的要求
文秘专业的发展现状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正处于一个发展低谷。高校对文秘专业失去了信心和热情,文秘专业在校领导心目中地位滑坡、受重视程度低、投入少,师资力量缺乏。关键是文秘专业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影响学校整体发展。理论上文秘专业发展前景良好,现实中秘书就业困难,问题出在教学环节。必须创造有利于文秘专业发展的环境,打造人才核心竞争力。秘书技能和秘书职业意识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两者缺一不可。班级管理中的职业意识渗透往往又伴随着技能的培养、锻炼,技能的培养中也包含着职业意识的渗透。
从事中职班主任工作的老师们越来越感觉到班级管理工作的艰难,但是工作再艰难也要进行下去,我们要找出工作难做的原因,只有找到原因才能解决教育难以管理的问题。事在人为,只要我们细心认真的对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就会取得成功。
一、中职班级管理现状
1、家长对职业教育认识偏差
现在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长们把自己的孩子当做手中的宝,不敢严厉管教,就导致了孩子们的任性,犯了错误不敢批评,这就惯坏了孩子的脾气。由于学习成绩差,无望升入高等学府,就把他们送进中职学校里,也不希望他们有多大成就,只要开心就好,等长大了再说。这种疏于管理、漠不配合的方式往往使学校教育处于两难的境地。
2、社会就业形式的严峻
每年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加,就业形式非常严峻,高校毕业生的大量涌入大大削弱了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空间,也直接影响了中职学校的吸引力,从而使中职教育成了许多初等教育失败者的“临时收容所”。对于这群看不到未来、缺乏动力的弱势群体来说,任何励志的管教都显得有些苍白无力。
3、整体生源素质下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大学的校门,这就导致了大量基础差、素质低的学生涌入中职学校,生源素质下降太快是造成目前中职班主任工作艰难的首要因素。
这三个方面的原因事当前中职教育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问题,而其中的很多问题不是单靠学校自身能够解决的。
二、中职班主任班级管理艺术
1.把班风、学风建设作为工作重点
新生入学后,老师要尽快组建临时班委,多注意了解学生入学初期的表现,有目的地分配给学生的一些工作任务并注意观察他们的组织能力和工作能力、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学生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情况,然后由班主任提名组建临时班委。临时班委一般为两到三周。在这期间,班主任要特别注意对临时班干的培养,指导他们去做每一件事,并大胆放手让他们去做,遇到问题时与他们商量解决,使他们的组织能力、工作能力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为正式班委的组建打下良好基础。在组建班委时,一是班主任做动员工作,重点讲班干工作的重要性和班干工作是自我锻炼的最好方式;二是要求学生自我推荐,采用竞聘演讲的方式;三是由同学提名推荐;四是班主任提名推荐;最后进行投票选举。实践证明,这样选举出来的班干,他们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组织能力、工作能力都比较高,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
2.学习中职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
学生从初中进入中职学校是一个转折,学校的管理模式有很大的不同。为了使学生尽快了解和适应学校管理,除学校统一安排新生入学教育外,还应在新生入学后一个月内充分利用每周的班会课时间组织学生学习,学习讨论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重点学习学生违纪处分条例,使学生充分了解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以减少违纪现象的发生,促使学生在校期间顺利完成学业。
3.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
由于生源的文化素质、思想素质不一样,有的学生求知欲不高,表现有厌学情绪,上课不认真听讲,迟到、早退、旷课,上课睡觉的现象较为严重,有少部分学生甚至有扰乱课堂秩序的现象。针对以上问题,应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以班风、学风等各方面做得较好的班级来教育学生搞好学习,并把在校学习与毕业后就业结合起来教育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4.改变看问题和做事情的艺术角度
教育学生时应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学生,充分挖掘闪光点。有些学生虽然学习不好,但是身上有很多优点。例如我在办公室批作业的时候,突然进来一个学生,对我说:“老师,我捡到一个钱包,我打开一看里面有许多钱,我抬头一看到这个学生,心里就特不是滋味,以前老是批评他,从来没有表扬过他,在下周开班会的时候,我表扬了他,从那以后他就很少犯错误了,我们也成了很好的朋友。另外,教师还应该针对现在的就业情况,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人生应该由自己掌握,要走好人生道路就必须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较高的综合素质,激励学生抓紧时间投入学习中去,对自己的未来负责。
5.学会调节情趣,保持良好的艺术心态
作为中职班主任一定要学会调节情趣,保持良好心态。每当学生犯错时,不要大发脾气,对犯错误的学生大声训斥,这样不仅收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往往还会适得其反,容易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更不利于教育。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不乱发脾气,要心平气和的跟他们讲,这也是尊重人的一种表现。
总结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他们对生活充满好奇,也渴望自己的才干得到同学们的认可,渴望自己获得成功。我们不期望学生们有什么多大的贡献,但是我们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明辨是非,不做违法的事情,学会一技之长,能够在社会上站稳脚跟,为国家和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作为一名中职班主任,工作是平凡而琐碎的,是有奉献和付出的,是要讲究工作的方法和艺术的,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启红.用心育人,点石成金[J].课外阅读,2010(11).
[2]白铭欣. 班主任的科学与艺术[M]. 华龄出版社.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技巧。传统的普通班级管理尚且如此,新时期新职业技术学校的班级管理更会给班主任工带来更大的挑战。因为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几乎都是经几轮筛选后落选的90后优生优育的行为表现差、学习成绩差、心理素质差、社会反映差的“四差”学生,且依赖性强,逆反心理较大。迟到、旷课是她们的家常便饭,不爱护寝室卫生、夜不归宿等现象也时有发生。作为职业技术学校的班主任如果没有相应的班级管理技巧,是难以管理好学生的。这就要求班级管理者要讲究管理艺术,除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外,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进行“人性化”管理。所谓人性化管理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即通过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使学生成长为具有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尊老爱幼的道德情操和自食其力的技术技能的正常人的管理。为此,我认为“人性化”班级管理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人性化班级管理体现在对学生的“爱”
爱是师生心理沟通的桥梁,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是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动力。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班主任就要对他们予以无微不至关爱。要真情付出,用一颗善良的心去呵护他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关怀他们,用一颗火热的心去温暖他们,用爱的行动去感化他们,使他们感悟爱,理解爱,觉得班主任是知心人,可以依赖的人。但爱学生,不等于要我们去做“保姆式”的班主任,而是要用“心”去关照他们,理解他们,使他们敢于在我们面前讲真话,道真情。有些老师认为关爱学生就是只要与学生打成一片,能讨得学生的喜欢。于是,在学生的举止行为方面往往采取无原则的纵容、认同态度。我认为关爱学生,就需要我们的班主任老师用“心”去发现学生的可爱之处,去营造爱的氛围,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爱中有严,严中有爱,严慈相济。如我班吴某某,二年级刚开学不到一个月,她忽然对我说要退学。我找她谈了几次话,又与其家长进行电话家访,了解到她的家庭状况:她之所以要求退学,是因为家庭贫困,母亲又卧病在床,父亲年老体弱,尚有一个弟弟正在念初中的缘故。掌握了这一情况后,我向学校分管理领导反映,一边在校内开展献爱心活动,一边在网上发帖。几周过后,她不仅拿到本校师生的爱心资助金,还得到社会上一些好心人的帮助,从而顺利地完成学业并在对口高考中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省内一所高职院校。
二、人性化班级管理体现在对学生要求的“严”
爱与严是密不可分的,没有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就谈不上对学生的真爱。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以此类推,学校要有校规校纪,班级也得有自己的班规。作为班主任,一方面要关心、爱护、了解、体贴学生。一个班级中无论是男是女,不管是优还是劣,班主任都应从生活、学习、思想意识方面去关注他们,平时多走近他们,多与他们谈心交流,了解人们的思想。特别是贫困学生要多给予一些帮助,差生更是如此,要给予一些鼓励。另一方面,又要制定相应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既合理又严格的要求。制度应该对全班都具约束力,班主任也不能例外。班主任一定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自己首先做到。比如在班级的一些大型活动中,班主任要热情投入其中,想方设法努力去与同学一道共创佳绩。班级受损,班主任要勇于承担责任,不能一味地责备学生,相反还应鼓励或正确引导。 在处理问题过程中,要把握好分寸,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比如优生犯了错误,性质严重的毫不手软,坚决处理。但处理要留有余地,切忌 “一棍子把人打死”,还必须留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因为处理只是一种手段,只能治标。启发教育才是这种手段的本意,才能治本。犯小错误的,班主任要暗示,或采取个别谈话的方式让其知道错误就行了,不宜揪着不放或将小事弄大。而对差生来说,由于差生心理脆弱,本身又有自卑感,又最易犯错,因而在处理过程中,切忌伤他们自尊,要心平气和地进行教育,要有耐心去正确引导他们。如果大小错误都一顿严厉的批评教育,久而久之,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因此,新时期对班级的人性化管理要求班主任对学生要更加严格要求,做到严而有格,严而有度,严而得法。
三、人性化班级管理体现在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与智慧的“赏识”
班级管理的人性化,就是要求我们将学生当成能言语、会思维、有感情、善交际的活生生的人来进行管理。人际间的交往,最基本的条件是互相尊重。作为班主任绝对不能凌驾于学生之上,任意地挖苦讽刺、谩骂亵渎。要尊重学生人格,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鲜明个性的完整的人,要还给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的时间和空间。要承认学生个性的特殊性,个性之间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开展学习。从这些方面来看,班主任更要认识到学生具有不可侵犯、不可伤害的自尊心。教师要尊重他们的生活,尊重他们的个性,尊重他们的差异,尊重他们的爱好,尊重他们的情感,尊重他们的人格等等。不要强迫学生绝对服从自己,应把学生置于同自己平等的地位。同时,班主任还要学会对学生智慧的赏识。赏识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专长,特别是赏识他们的小发明,以及在学习上所取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赏识他们所付出的努力等。
四、人性化班级管理体现在对每一位学生的“平等”对待
一个个性相当特殊的群体,不是靠一个人或几个人就能管理好的,而是靠在这个集体中的每一分子的共同努力。在管理中要尽可能地调动每分子的积极性,这就需要形成一种和谐的、民主的、愉快的集体氛围,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班主任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偏袒优生,淡漠差生,特别是贫困生和后进生更要平等对待,让他们觉得老师对每一位学生都是平等的。只有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和爱戴。教师在教学中是学生的老师,但在人格上和学生是平等的,所以要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又能让学生在自己做主的体验中强化自我教育。
中图分类号: F25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说明
某项目共包含水泥搅拌桩215326延米。按正三角形布置,桩径为 60cm,间距 1.1~1.2 由密到疏进行渐变,水泥掺入量为加固土体质量的20%,水灰比0.5,28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低于1.5Mpa,90天单桩承载力不小于150KN。
2施工组织原则
2.1重视工程的组织对施工的作用。
2.2提高施工的工业化程度。
2.3重视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
2.4重视工程施工的目标控制。
2.5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的施工技术。
2.6 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合理安排施工顺序,提高施工的连续性和均衡性。
2.7合理部署施工现场,实现文明施工。
3搅拌桩施工工艺
3.1施工放线。搅拌桩按正三角形布置,测量人员根据图纸段落处理宽度及处理长度放出区域控制桩,经测量监理工程师确认后,按照图纸桩距逐点测定桩位并用长竹签做好标记,施工过程别注意桩位标志。
3.2施工定位。开启步履式深层搅拌桩机,达到指定桩位,使钻尖对准桩位标志,其误差不大于5cm。然后调整液压腿使钻机平台保持水平。然后调整塔架垂直度,使钻杆保持垂直,桩身垂直偏差不超过1.5%,施工中对搅拌机的定位及垂直度进行认真检查并填写检查记录。
3.3制备水泥浆。待水泥搅拌桩机下沉到一半深度时,即开始按照每种水泥配合比制备水泥浆。水泥浆使用机械拌制,做到一桩一罐,拌和时间不少于3分钟,用比重计测其比重,并检验稠度,且浆液必须过筛避免离析及塞管,并且超过3小时的水泥浆不得使用。比重与稠度应与强度制备试件时一致。拌制水泥浆的罐数、水泥用量及泵送时间设置专人记录。泵送时连续,且喷浆量及搅拌深度采用国家计量部门认证的检测仪器进行自动记录并打印,施工完成,附在施工原始记录后。
3.4预搅下沉。启动电机,放松起吊钢丝绳,空压机送气,使钻头沿导轨下沉钻进至设计深度,钻进过程中桩机工作电流不宜大于70A,下钻速度宜控制在80cm/min。
3.5喷浆搅拌提升。开启灰浆泵待浆液到达喷浆口时,须先喷浆搅拌30秒,待水泥浆与桩端土充分搅拌后反向旋转再边搅拌边提升至地面,当喷浆口距地面 30~50cm时停止提升,喷浆搅拌 30cm确保桩头密实均匀。停浆面应高于设计桩顶标高50cm。因故停止喷浆时,将搅拌头下沉至停浆点以下 1m处,待恢复供浆时再喷浆搅拌提升,并再记录中记明这种异常情况及其深度。
3.6复搅。根据搅拌桩搅拌的掺数进行6搅3喷。桩顶水泥浆凝固后浆高出部分挖除。
4搅拌桩施工质量控制
4.1工程施工前监控。组织人员对施工图纸的审核,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并根据施工图纸及有关规范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确定工程质量目标。仔细检查进场设备的完好性和上岗人员的上岗证。主要检查桩管长度、桩机功率、搅拌桩头叶片数及直径、桩管提升速率、电脑记录仪、深度测定器及配套设备等。
4.2施工过程监控及工程验收。
4.2.1确定技术参数和施工工艺,做好试验桩,选好水泥掺量的多少往往直接影响水泥搅拌桩的质量和单价。
4.2.2桩位及桩高程的控制。a.施工前由施工单位在桩中心插桩位标,由测量监理校核。要求桩位偏差不大于5cm。b.桩顶、桩底高程。要求桩底高程低10~20cm,桩顶高程高50cm。c.每根桩施工时,根据导向架的吊锤偏移用米尺测定搅拌轴垂直度,间接测定桩身垂直度。要求桩身垂直度偏差不超过1.5%。
4.2.3水泥掺量及浆液控制。a.应根据由实验桩所定的水泥掺量,检查每根桩的水泥用量。b.根据设计要求选用水泥。经场后水泥必须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c.根据制浆桶里面的水体积和选定的水灰比,确定每次制浆加入的水泥量。d.贮浆池内浆液应均匀,输送时应确保其连续,喷浆搅拌时,若输浆管道堵塞或爆裂,应及时组织处理,时间过长应换浆。
4.2.4工程验收。对已经完成的工程,应尽快组织检测及验收,并作出准确的报告,为以后的施工提供有效的数据。
5 搅拌桩施工过程中易发生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5.1进场原材料。防止材料问题:在使用前,必须对水泥及粉煤灰抽样送检,检查合格后方可作用。
5.2进场桩机设备。防止设备问题:对进场的水泥搅拌桩机进行检查,对注浆机的压力表、电脑喷灌自动记录仪进行标定,以确保计量的准确,并按要求定期检定。
5.3操作人员,管理人员。防止施工人员质量意识薄弱的问题:在施工前,加强对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岗前培训及技术交底,分工明确,并实行质量责任制和岗们责任制。
5.4成桩偏差控制问题。
5.4.1用桩位放样控制钻机就位准确,在保证钻杆垂直的情况下慢速下落钻头,防止钻杆偏移。
5.4.2垂直度控制问题。为保证水泥搅拌桩体垂直度满足规范要求,在桩机井架的正面和侧面各吊挂一个垂球,通过控制吊锤与钻杆正、侧面距离来进行控制。
5.5监测仪器控制问题。喷浆量及搅拌深度必须采用经国家计量部门认证的监测仪器进行自动记录。
6搅拌桩施工过程中易发生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6.1进场原材料
防止材料问题:在使用前,必须对水泥及粉煤灰抽样送检,检查合格后方可作用。
6.2进场桩机设备。防止设备问题:对进场的水泥搅拌桩机进行检查,对注浆机的压力表、电脑喷灌自动记录仪进行标定,以确保计量的准确,并按要求定期检定。
6.3操作人员,管理人员。防止施工人员质量意识薄弱的问题:在施工前,加强对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岗前培训及技术交底,分工明确,并实行质量责任制和岗们责任制。
6.4成桩偏差控制问题。
6.4.1用桩位放样控制钻机就位准确,在保证钻杆垂直的情况下慢速下落钻头,防止钻杆偏移。
6.4.2垂直度控制问题。为保证水泥搅拌桩体垂直度满足规范要求,在桩机井架的正面和侧面各吊挂一个垂球,通过控制吊锤与钻杆正、侧面距离来进行控制。
6.5监测仪器控制问题。喷浆量及搅拌深度必须采用经国家计量部门认证的监测仪器进行自动记录。
6.6水泥用量控制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对每盘水泥浆进行比重检测,每班作业应严格清点水泥数量,并根据成桩数量及水泥净用量,核算每延米水泥用量,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6.7防止机械故障和停电、待料断桩。定期对施工机械进行检修,始终保持正常运转;采用备用发电机,防止停电;备足施工材料,防止待料停工。
7结论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进行,楼房建筑也在快速增长。水泥搅拌桩是利用水泥和粉煤灰作为固化剂,通过搅拌机械将水泥固结剂与需加固深度范围内的软土强制拌和。处理后可以很快投入使用、施工速度快、在施工中无噪音、对环境无污染、投资少,因而在建筑施工中广泛的使用。
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组织者、管理者的指导者,是一个班级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对于技校而言,学生的理论知识较差,综合素质差异较大,加之年龄上处于青春期,心理还不成熟、情绪还不稳定,面对就业、社会适应等问题时,各种心理和社会问题容易激荡冲突。作为班主任应如何及时的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引导教育,除了讲究科学的方式方法外,更应该加强自身修养,时时用楷模的标准要求自己。
一、传统技校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班级目标单一化,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班级目标是班级对维护和促进自身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功能的期望和要求。班级目标由两个方面组成:一是班级教学、教育和管理活动的成果、绩效,体现为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教育质量的提高;二是班级成员需要的满足和个性的健康发展。然而,在人们不断追求生产效率和规模经济的社会大背景下,教育领域中过分地强调教育教学的规模效应和质量水平,学校就像一个加工厂,教师是工人,学生成了待加工的产品。在这样的教育生产过程中,教师完全把学生当成纯粹的客体,即被改造的对象,教育目标单一化、标准化,全然不顾作为完整的人的学生的鲜活个性和独立人格的存在。
(二)班级文化中的管理主义倾向,不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我国,师道尊严的传统根深蒂固,加之严格的管理制度的影响,在中小学的班级中较普遍地形成了权威性的组织文化,表现为:1、以班级教学活动管理水平的高低作为衡量班级教学活动质量和教师水平的重要标准;2、把加强班级管理作为解决班级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径,有时甚至是唯一手段。
二、技校班级创新管理的现实意义
(一)班级创新管理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
知识经济是时代的特点,创新教育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走向。创新是建立在知识的传播、转化和应用基础之上的,而这一切又深深扎根于教育基础之上,无论是知识创新还是技术创新,均离不开教育对它的支撑。因此,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首先应从教育创新入手,大力提倡和实施创新教育,突出当代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真正培养出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进而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程度。
(二)班级创新管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
学校是学生受教育的场所,班级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阵地。通过班级活动的创新,可以使学生树立健康的理想、信念,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接受教育,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通过班级的创新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激发学生生活热情、提高学习兴趣。班级创新活动的开展,使得学生参与管理的意识和自主意识增强。通过开展班级活动创新,增强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因此,创新教育的实施必须紧紧依靠学校班级这块主阵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感受到自己在班级中的地位和尊严,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际操作的能力,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以最大化的开发与挖掘。
三、技校班级管理创新的策略与实践
(一)用鼓励、 赞扬、爱心获取学生的信任
在鼓励赞扬中长大的孩子充满自信,在批评长大的孩子孤僻自卑。选择上技校也许学生的成绩不是太好,但并不能就此认为他们的智商比一般人低。因为在教学的过程中、或与学生聊天中可以感觉到有很多学生的思维跳跃的很快,这个大家都知道活跃的思维是创新的源泉。成绩不好的原因大部分是在中学的时候受到的老师的误解因而厌学,所以对刚刚入学的学生首先要做的就是矫正其思想定位。对犯错的学生切不可一味的批评,不可以师长的身份对其打骂,要用和颜悦色的和他们分析错误,多付出爱心多理解。进而发掘其在学习以外的优点多加鼓励、赞扬,让其认识到自己的长处,慢慢的建立信心。当他发现自己有很多优点的时候他会对你非常的友善、会信任你、会爱屋及乌的喜欢上你的教育方式。
(二)运用适当的教育方式有的放矢的研究对策
班主任老师对违反纪律或犯错的学生的教育不能简单的批评惩罚完事,否则学生会产生抵触情绪。既要就是论事的批评,也要分析犯错学生的年龄、个性、犯错的轻重、态度的好坏、生活的环境来区别对待,帮助他们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学会分析行为的后果,帮助他们认识正确行为的意义和不良行为的危害性。在批评教育的过程中不能过度的损伤其自尊心,要坚持正面教育,通过信任和尊重学生去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三)积极参加暑假实践活动,让创新“实践”出来
当前,学校特别重视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实践活动要从班内走向班外,从校内走向校外,变教师主角为学生主动。成立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小组,每到暑假三五个同学一组,深入集团公司、社区、街道、书画会等进行实践活动,撰写实践活动汇报,进行实践经验总结。针对优秀的实践报告我们还举办学习会,让创新“实践”出来。在每星期的团日课上,笔者让学生们分组轮流从团日活动的形式、内容等问题着手,自己找材料、自己想办法,自己主持,让学生发挥创造力尽情地施展,班主任全程担任顾问角色。通过团日活动的实施,自己去思考哪些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们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下,一个个新颖的想法,一个个精妙的构思,一个个大胆的设想……应运而生。
结论
总之,实施班级创新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它能够放飞学生的心灵,启迪教师教育的智慧,更是人本思想在实践工作中的应用,是育人工作与现代科学技术和创新思维方式结合的一大途径。它使班级管理的效果显著提高,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增强,使班集体真正成为现代创造性人才的摇篮。
参考文献:
人人都知道班主任是天底下最小的主任,却是天底下最重要的主任。同样,这最小的主任却做着最难也最重要的工作——人的教育。在我看来,要教育好孩子,先要给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那就是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而建立一个优秀的班级体,真正让学生走上成才之路,也需要讲究艺术。
一、班级管理的艺术之一:发掘
有人把班主任比作分子,班干部比作分母,每发掘出一个有能力的班干部就增加了一个分母,当分子不变的情况下,分母越大,商越小。把这样的理论应用到实际就是:“当你发掘并增加第一个‘分母’的时候,你会发觉工作减轻了一半;当你发掘并增加第二个‘分母’的时候,你会发觉工作减轻了许多;当你发掘并增加第N个‘分母’的时候,你会发觉工作效果成直线上升了!”我相当赞赏这理论。对学生的思想品行、工作热情、管理才能、学习成绩等进行了解是挑选班干部的前提。但往往不是这所有的优点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这时我们可以从思想品行和管理才能上优先考虑,有的孩子暂时成绩不是很优秀,但做了班干部后却能促使他学习刻苦努力,这就是一举两得的好事了。但有时我们会发现某学生各方面都很优秀,就是不会管理班级。这时班主任就应该教授他方法,例如如何与同学谈心?怎样以身作则?要虚心听取同学的意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让他尽快地学会管理同学,把他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这样就不愁工作做不好了。
二、班级管理的艺术之二:信任
教师必须对学生信任,因为学生最需要老师的信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差,他们主要依赖于他人的评价。同时学生的意志力不够,他们需要教师的信任作为一种外在动力,你说你相信他能做好,他会为此付出多倍的努力,也就做好了;你怀疑他的能力,他会因此而退缩、逃避。
因此,要让班干部干好他们的工作,我们需要信任他们。千万不可一点儿的小事就对他们产生怀疑,并进行批评,这样会伤了他们的积极性,也让他们对班级管理失去兴趣。相反,在信任他们的同时也要给他们绝对的权力,让他们在有限的范围内能施展自己的才能。
同样,教师对每个学生都要信任。有个学生从小学开始因为动作慢而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歧视,刚进入我班时不敢与人交往,于是我总是特别关注这个孩子,给他鼓励,给他信任,让他担任课代表工作,让他参与红领巾监督岗工作,让他相信自己也很行。结果他做得特别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让养育了他十几年的父母都感到诧异。慢慢地他变了,变得乐意与同学、老师说话了。他父亲特别感动。之后的两年中,他父母回报给我的是对我无限的信任。任何班级或学校的工作他们都极力赞成。我领悟到:信任学生,你能得到家长和孩子双重的信任。
三、班级管理的艺术之三:宽容
所谓宽容就是宽大、有气量、不计较、不追究。这里所讲的不计较、不追究并不是对学生的一切错误行为,而是对学生的一般过错行为不作严肃的追究和处分。如一次作业检查时,一个学生红着脸坚持说,自己的作业做好了,但又不肯拿出来让老师看(这位学生怕丢面子,其实他没有做),就这件事可大可小,如果是偶然一次的忘记我们可以原谅,让他补上,进行口头的教育就行。如果我们教师一味地强调权利与惩罚,对学生发号施令,体罚或变相体罚,这样只会导致教育的失败,甚至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情感的沟通,教师就容易取得学生的信任,他们会觉得老师是值得亲近、信赖的人,这就为学生自愿接受教育打下了基础。我班有个学生,在小学时三天两头不做作业,但进入初中后除一次外作业从没有拖拉过,连他父母都很奇怪,而那学生告诉我只是因为他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没做作业,我并没有批评他,也没有说难听的话,而是很和蔼的告诉他为什么学生要做作业,因此他很感动,决定再也不拖拉作业了。
四、班级管理的艺术之四:尊重
1 间隙式沥青混合料拌和站工作流程简介
目前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大多采用间隙式沥青混合料拌和站。4000型间隙式沥青混合料拌和站由控制室、集料供料、加热、(热料 矿粉)提升机、振筛机、除尘、(矿料 沥青 填料、外加剂)计量、拌和机、混合料提升机、混合料储料仓、(沥青 粉料 燃料)储罐等系统构成。
间隙式沥青混合料拌和站生产流程图:
2 间隙式沥青混合料拌和站生产质量管理与控制措施
间隙式沥青混合料拌和站生产质量管理与控制要点:集料拌和场堆料与上料;目标配合比;集料加热、筛分、除尘、集料温度、混合料温度;粗细集料、填料、沥青、外加剂计量配料精度;混合料均匀性;成品料装车离析;共六大方面。
2.1 集料拌和场堆料与上料离析管理与控制措施
碎石材料堆料、上料不当、冷料仓串仓易造成沥青路面片状离析。如堆料过高、堆料不当粗集料在堆料时粗颗粒容易向下滚落到料堆底部,造成集料过分离析,并未经拌和直接送向冷料仓;冷料仓分隔板过低、上料过满造成集料串仓;两种情况均会造成沥青混合料不均匀,一会粗一会细。控制措施是集料分层堆放、减低料堆的高度、已离析的集料拌均后再送入冷料仓中、冷料仓不宜过满。
2.2 目标配合比管理与控制措施
目标配合比控制(各冷料仓上料速率控制):即单位时间内各冷料仓上料量控制。如果上料总输送速度增大,合成级配将变细,相反,合成级配变粗;如果上料总输送速度不变、粗料输送速度增大,合成级配将变粗;如果上料总输送速度不变、细料输送速度增大,合成级配将变细。表1是某合同段AC20各冷料仓不同输送速率的合成级配变异性试验。这就是大多施工单位在做热料筛分时表现的每次做的结果差别大的原因。
解决措施是在正式生产前,变动冷料仓输送料机转速测其输送量,找准并建立各冷料仓输送料机转速与输送量的关系;拌和楼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各冷料仓及总上料速度,上料速度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变,如需改变查明原因,如原材料级配改变、料原不同、热料串仓、筛网破损、料的干湿等。
表1 某合同段AC20各冷料仓不同输送速度的合成级配
材料规格及单仓输送速率(%) 总速率(%) 筛孔尺寸(mm)及合成级配通过率(%)合成比例均为:18-23:11-18:6-11:3-6:0-3=15.5:34.0:23.7:3.1:23.7
10-20 10-15 5-10 0-3 26.5 19 16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75 65 60 55 75标准 100 92.6 79.4 67.9 48.4 28.6 19.1 14.8 9.1 4.4 1.9 1.3
75 65 60 55 95 100 94.1 82.1 69.1 51.3 31.5 21.2 15.7 12.6 5.5 3.1 2.5
60 75 45 65 75 100 96.3 86.0 62.3 52.3 35.5 23.5 17.8 12.3 6.5 4.8 3.0
90 60 70 30 75 100 90.5 76.5 63.2 45.3 26.3 17.0 12.3 7.2 2.5 0.9 0.6
2.3 集料加热、筛分、除尘、集料温度、混合料温度管理与控制措施
集料加热、集料温度、混合料温度控制:
在做集料热料筛分、沥青混合料试拌试铺过程中,检查记录燃油喷量、集料各流槽在线显示温度与成品料温度,建立燃油喷量、集料各流槽在线显示温度与成品料温度间的对应关系,以方便操作控制并保证沥青混合料温度符合要求。
集料热料筛分与抽风除尘控制:
拌和楼控制人员每天正式生产前,必须仔细检查热料筛网是否破损、松动。生产时观察筛网上集料分布是否均匀。若发现筛网上集料分布不均,表明筛网张度不够或筛网所受张力不均,须进行紧固调整。每个工程施工生产的中后期,由于热料筛长期在高温下使用,筛网极易发生断裂或穿孔。在生产过程中应注意各热料仓料位变化,如果某个或多个热料仓料位发生重大改变,甚至于产生严重溢料和等料、溢出的料又比较杂、较小粒径热料仓中含有大粒径集料等情况,则说明筛网已损坏,应及时修补或更换筛网(更换筛网后应重做热料筛分试验、合成级配,按新配比生产)。溢出的料不杂,则说明集料级配或料源发生了改变,应加强集料级配与料源控制。
拌和楼布袋除尘由于长期使用未清理而发生堵塞,除尘效果变差,如果发现混合料比原来变得干涉、轻微结团、离析有轻微加重、抽提试验0.075mm筛通过率增大,则表明布袋除尘或矿粉配料有问题,如果矿粉配料精度没有问题,则应及时清理除尘布袋,或更换除尘布袋、或加大除尘力度。
试验检查:每天拌和楼正式生产前或生产结束,按热料筛分取料程序进行取料筛分检测,按拌和楼实际配料平均值合成并检查级配,重点检查最大公称粒径、9.5、4.75、2.36、0.075mm筛孔通过率变化情况;每天抽取沥青混合料做级配检验。如果级配差别较大,必须查明原因加以控制。表2是某合同段SMA13燃烧、热料筛分合成级配检验结果。
2.4 粗细集料、填料、沥青、外加剂计量配料精度控制
对于4000型拌和站,计量精度大都比较准确,配料精度有差异。粗集料、填料、沥青、外加剂的配料精度比较好控制,细集料配料精度比较难控制。
粗集料仓料位稳定、用量多,配料精度比较准确;粗集料仓料位不稳,甚至出现等料、溢料现象,配料精度会变差。生产时如出现等料、溢料现象,应小幅慢调粗冷料仓进料量以保证料仓需求和料位相对稳定。
细集料仓用量少、流动性强,配料精度比较难控制,用量越少配料精度越难控制。在生产间断级配混合料时,3~6mm热料仓用量很少,用量只有整个矿料的4~5%,每盘生产3.0~3.5T,用量只有113-166kg,配料时只要一开仓门立即关上,其用量总偏多、波动大,有时差不多超出标准用量的一倍。对细集料热料仓配料总是偏多、用调整飞料补偿和冲量值都无法控制,建议对细集料热料仓门加以技改,封堵改小,保证其计量配料精度。如表2 某工程1、2、3合同段拌和楼3~6mm热料仓门技改前后对比。
填料采用螺旋式供料,配料比较准确。但应控制矿粉含水量,矿粉含水量大,储罐结块起拱、堵塞管道,对配料精度影响比较大。
沥青采用二次计量,只要不是人为操作,配料都比较准确。
外加剂如木质纤维采用时间或包投,只要做好了前期的标定工作,配料比较准确。
控制措施:生产前必须做好拌和楼集料、填料、外加剂计量设备的标定和校正工作。生产过程中应逐盘打印生产记录,管理和操控人员随时检查实际配比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情况,以便调整拌和楼生产控制参数。拌和楼每天正式生产前,首先要干拌几盘,调整各料仓飞料补偿值与冲量值,待配料精度达到要求后方能开始试拌和正常生产出料。
表2 某工程1、2、3合同段生产SMA13 3~6mm热料仓门技改前后配料对比表
合同段 标准值 技改前平均水平 技改前最大偏差 技改后平均水平 技改后最大偏差
kg/盘 kg/盘 偏差 偏差率% kg/盘 偏差 偏差率% kg/盘 偏差 偏差率% kg/盘 偏差 偏差率%
1 144 168 +24 16.7 188 +82 30.6 146 +2 1.4 151 +7 4.9
2 153 183 +40 26.1 226 +73 47.7 151 -2 1.3 161 +8 5.2
3 132 191 +59 44.7 261 +133 97.7 138 +7 5.3 140 +8 6.1
2.5 沥青混合料拌和均匀性控制
沥青混合料要有足够拌和时间以保证沥青混合料的均匀性,沥青混合料品种不同,拌和时间也不相同。拌和时间短,搅拌不均匀,严重的会出现花白料;拌和时间长,影响产量和施工进度。搅拌时间根据混合料品种试拌确定,一经确定不得随意缩短。通常干拌时间不少于10s,对于断级配混合料干拌时间应在15s以上,混合料湿拌时间一般在35s以上。
2.6 成品料装车离析控制
正确的装料方式会减少混合料离析程度。装料时应移动卡车位置,将混合料按前、后、中顺序在卡车上装成三小堆,缩短集料滚动的距离,并且每小堆一次性装满,不得一次从中间位置装满,否则会造成装料离析;储料仓不得慢慢的开小门卸料与多次开小门补料,储料仓卸料时卡车不得移动,否则会造成装料离析;混合料应装在卡车底横向的中间位置,如果偏位,最粗的颗粒就滚落到卡车的一侧造成装料离析。为此,要经常关注储料仓卸料与运料车装料情况。
3 结语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拌和站的管理与控制是重点。本文从拌和场堆料与上料;目标配合比;集料加热、筛分、除尘、集料温度、混合料温度;沥青、粗细集料、填料、外加剂计量配料精度;拌和均匀性;成品料装车等方面详述应注意的要点与应采取的控制措施,以便工程技术人员在沥青路面施工中吸取经验加以运用,提高沥青路面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国公路学会筑路机械学会.沥青路面施工机械与机械化施工[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输尿管结石为泌尿系统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引的起疼痛剧烈难忍。过去外科开放手术治疗泌尿系结石是常用方法,对患者有一定的创伤性,术中有出血等危险,而且费用比较高。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具有无需麻醉、非侵入性、可重复进行。不用住院,可门诊治疗、花费较低、效果理想等优点,已成为治疗输尿管结石主要治疗手段。2007年6月~2011年10月采用ESWL急诊治疗输尿管结石所致肾绞痛患者416例,消除疼痛效果明显。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输尿管结石患者416例,男238例、女178例;年龄7~78岁,平均36岁。输尿管上段结石184例,中段结石16例,下段结石216例。结石6mm×4mm~25mm×10mm,平均12mm×8mm,所有患者出现肾绞痛,持续时间4小时~3天。
方法:采用ZH-VE电磁波式冲击波碎石机B超定位,根据B超扫描肾、输尿管、膀胱、后尿道不同解剖位置,细心进行输尿管全程检查找到结石影像及部位。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采用仰卧位,输尿管中段结石及下段结石采用俯卧位。工作电压9~13.5Kv ,频率60次分钟,冲击次数据根据结石大小、硬度选择1500~2500次。术中超声监测碎石全程并适时调整焦距。术后多饮水,最少3000ml/日。配合适当的跳跃运动。口服甲萘氢醌片8mg,3次/日,尿石通1包,3次/日;结石康胶囊4粒,3次/日。需要复碎时间隔10天。
结 果
本组416例输尿管结石,急诊碎石治疗1次碎石成功366例(87.9%)。输尿管上段结石152例中,1次碎石成功120例,复碎1次18例,复碎2次14例。中段结石22例中,1次碎石成功18例,复碎1次4例。下段结石242例中,1次碎石成功228例,复碎1次14例。
本组病例碎石后均有结石颗粒自行排出,输尿管下段结石碎石后可见结石碎屑随尿液排出。输尿管上、中段结石在碎石后1天左右有结石碎屑排出。急诊碎石治疗416例输尿管结石碎石术后10天来院B超复查。,4例患者排石率82.6%,36例下段结石有残余3~4mm小结石,叮嘱患者多饮水,适当运动,不用重复碎石。36例患者复诊B超仍存在结石,其中30例结石较治疗前变小,患者查尿中可见结石碎屑排出、4例上段结石和2例中段结石无变化,可能与结石在输尿管停留时间长有关形成息肉。
讨 论
泌尿系统结石发病率15%,可引起肾积水、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等并发症,治疗后10年复发率高达50%[1],严重威胁着人们健康和生命。随着ESWL广泛应用于输尿管结石治疗已有30年历史。是处理该病最安全有效方法之一,ESWL治疗效果受结石大小、部位、结石成分以及身体肥胖、结石梗阻时间、息肉等因素影响。治疗效果报道不一[2],本组输尿管结石伴肾绞痛排净率82.6%,效果良好。关键是要掌握好适应证,碎石术后要用结石康、尿石通辅助药物治疗,具有通淋利尿、消石排石、活血化瘀等作用,应用甲萘氢醌片加快血尿消失、扩张输尿管平滑肌促进结石排出,疗效可靠,值得推广使用。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全民所有制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的计划管理,强化政府人事部门宏观调控职能,使计划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全民所有制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劳动工资计划中单列,由各级政府人事部门负责编制和管理,实行统一计划,分级管理。
第三条 计划管理范围是:
(一)各级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
(二)上述机关、团体所属的事业单位;
(三)国家规定的其他应纳入机关、事业单位计划管理的部门和单位。
第四条 计划工作的基本任务:
(一)贯彻执行计划期党和国家提出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和重大方针政策。
(二)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求,编制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人数、工资总额的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合理确定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增长幅度。
(三)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合理确定调整部门、地区以及各类人员之间的工资关系。
(四)按照节约、高效的原则,合理配置人力资源,调整职工队伍的布局和结构,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五)根据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不断改革和完善计划管理体制。
第二章 计 划 指 标
第五条 计划由下列主要指标构成:
(一)基期末预计到达数;
(二)计划期计划增加(减少)数;
(三)计划期末计划到达数。
第六条 计划期职工人数增减包括:
(一)新增职工:
1.国家统一分配的人员;2.社会招收人员;3.调入人员;
4.成建制划入的人员;5.其他人员。
(二)减少职工:
1.自然减员减少的人员;2.调出人员;3.成建制划出的人员;4.其他人员。
第七条 计划期工资总额增减包括:
(一)新增工资总额:
1.增加职工增资;2.转正定级增资;3.工龄、教龄、护龄津贴增长;
4.国家统一安排的新增工资项目;5.上年增资项目翘尾;6.晋职晋级增资;
7.增加奖金;8.成建制划入的工资额;9.国家规定的其他项目。
(二)减少工资总额:
1.减人减少工资;2.掉尾工资;3.减补员工资差额;
4.超编制单位的工资核减;5.成建制划出的工资额;6.其他。
第三章 计划编制
第八条 编制计划须具备下列资料:
(一)基期计划执行情况;
(二)基期和计划期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社会总产值、社会劳动生产率、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预计到达数和计划数;
(三)基期和计划期社会商品零售物价指数、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指数预计到达数和计划数;
(四)基期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变动情况及计划期国家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有关政策、措施;
(五)计划期各项事业发展计划、重点发展领域及有关政策规定;
(六)就业结构及职业需求结构与数量;
(七)财政收支情况;
(八)行政事业经费开支情况;
(九)机构、编制定员情况;
(十)新增劳动力资源,特别是干部资源状况及可供机关事业单位利用程度。
第四章 计 划 报 批
第九条 报批计划按下列程序和要求进行;
(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和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的人事部门,根据人事部提出的编制计划的指导原则和政策,按照国家下达的控制数字和表式要求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在计划部门的指导下,经过科学的预测分析自下而上地编制计划草案,并附文字报告和详细说明,于每年九月底以前报送人事部。同时,抄送同级计划、劳动部门。
(二)人事部在汇总、审核各地区、各部门计划草案的基础上,经过综合平衡,提出分地区、分部门计划建议方案。
(三)人事部通过一定形式听取地区、部门意见后,对计划建议方案进行必要的调整,按要求时间报国家计委,同时抄送劳动部,由国家计委综合平衡后,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第五章 计划的下达和调整
第十条 各地区、各部门在接到人事部下达的计划后,应尽快将计划逐级下达到基层。
第十一条 各级人事部门在下达计划的同时,应将计划抄送同级计划、劳动部门和有关开户银行。
第十二条 各地区、各部门在执行计划过程中,如发现计划与实际不符确需调整计划时,应于当年八月底前向人事部提出调整计划的报告,人事部应及时批复。未经人事部批准,不得自行修改计划。
第六章 计 划 管 理
第十三条 凡属本办法《第七条》和《第八条》规定增加的职工和工资,均应纳入计划管理范围。未经国家核准不得超计划增人、增资。
第十四条 根据编制定员确定增人指标。凡已满编或超编的单位,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一律不分配增人指标。确需增人时,须先申请增加编制。超编单位要逐年核减其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
第十五条 中央、国务院驻地方的机关和事业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和国家规定接收军队转业干部和城镇复退军人时,其劳动指标由当地予以划拨。
第十六条 国家下达的年度计划指标(含自然减员指标)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不得跨年度使用。
第十七条 补充自然减员指标,由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使用。
第七章 计划的监督与检查
第十八条 各地区、各部门的人事部门应根据计划指标,对计划执行情况定期进行检查与考核,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每年集中检查两次:第一次在第三季度;第二次在下年的第一季度。每次的检查结果(附详细说明),以书面形式报送人事部。
第十九条 各级人事计划部门,要制定具体指标,定期对下级人事计划部门的工作进行考核和评估。
第二十条 必须维护计划的严肃性。充分发挥审计、银行等部门的监督作用。对于乱开口子,超计划增人增资的地区、部门,除在安排下年度计划时,相应核减其指标外,还应视情节轻重对责任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对严格执行国家计划、成绩显著的单位,给予表扬和奖励。
第八章 计 划 统 计
第二十一条 统计资料是编制计划的重要依据,统计是检查和控制计划执行情况的重要手段。各级人事部门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准确、全面、系统地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资料,并及时报送有关部门,为研究问题,制定政策、指导工作提供依据。
第九章 附 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