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现状模板(10篇)

时间:2024-01-31 14:55:0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资本市场现状,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资本市场现状

篇1

1我国资本市场监管现状分析

中国现行金融市场监管体系的最突出特点就是分业监管。中国金融体系分别由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监管。但在资本市场上就是多头管理,政出多门。中央和地方各管—块,不同品种证券的市场管理者不同。甚至一种证券的—二级市场之间就有不同的管理者。主要表现是:证监会是中央主管机构,地级人民银行在市场监管上颇有影响,财政部、中央银行介入市场管理,地方政府在交易场所的管理上拥有很大的权利。

自我国资本市场建立以来,我国资本市场监管就伴随着始终。但我国资本市场仍然危机四起,从20世纪90年代的股市异常波动,到现在上市公司频频发生造假事件,这表明我国资本市场监管的不到位,市场运行效率不高,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法律框架不完善,分析我国资本市场监管现状,将有助于我国资本市场监管的发展。

1.1我国资本市场监管机构

我国现行的资本市场监管体制可以说是集中型监管体制,在分业集中监管的基础上,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实行适度的统一监管。

中国证监会是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证监会作为对证券业和证券市场进行监督管理的执行机构,监督检查所归口管理部门。由于中国人民银行负责证券机构的审批,这意味着对于证券中介机构的监管权限在两个部门被分割开来。

在1992年以后,人民银行不再是证券市场的主管机关,但它仍然负责审批金融机构。这意味着证券机构在审批和经营管理上受人民银行和证监会的双重领导。中国人民银行还负责管理债券交易、投资基金。

财政部负责国债的发行以及归口管理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

在我国资本市场监管体制中,地方政府在本地区证券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上海、深圳市政府和证监会一起管理沪、深证券交易所。其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是巨大的。在公司上市、股票交易流程上都有可能影响其正常操作。

1.2我国资本市场监管的成效分析

我国资本市场监管成效的分析,即我国资本市场监管所投入的成本与我国资本市场运行结果的分析,可以从我国资本市场效率与监管的角度来分析。市场监管能否有效纠正市场失灵,充分保证市场效率,关键在于监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效而完善的监管制度是资本市场监管的基础和效率的保障。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缺陷,特别是监管制度的缺陷导致市场失灵与监管失效的同时存在,成为转轨过程中资本市场监管的基本现状,对资本市场效率分析可以充分地说明这一点。

根据市场证券价格对信息反映的范围不同,把市场划分为弱型效率市场、半强型效率市场、强型效率市场。经济学界对我国证券市场监管成效分析主要按照上述理论进行实证分析和理论研究。一般研究主要是对弱型效率市场、半强型效率市场进行研究。以往对我国资本市场弱型有效市场的实证检验有,俞乔(1994)对上海、深圳股票市场股价变动的随机假设进行检验。他利用上海、深圳的交易所自成立到1994年4月底的各自综合股价指数的观察值,通过对误差项序列相关检验、游程检验和非参量性检验,排除了上海和深圳股价变动是“随机游走”的可能性,得出了上海、深圳两地股市非有效性结论[1]。

半强型有效市场检验的有:杨朝军等(1997)选取上海股市1993—1995年间100家上市公司的送配方案公告为样本,对各家公司股价在公告前后的变化进行详细地分析,以检验市场对送配信息的反应。结果表明,上海股市已经能够较快地反映送配信息,说明中国股市一定程度上已能迅速反映某些公开信息,但并不能就此判定上海股市已达到半强式效率市场,而笔者在对2005—2006年度股票指数进行实证分析也得出我国股市尚未达到半强式效率市场的结论。

2我国现行资本市场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资本市场监管体制建设不完善,证监会效能不足

在中国资本市场管理体系中,除了多头管理、政出多门以外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值得注意的是证监会的人员编制不足和缺少足够权威,导致削弱实际监管效果。很显然,在证监会和地方监管部门之间存在着重复监管的现象,而监管职责在证监会和人行之间的分割,又导致某些监管领域落入夹缝之中。而对于市场的某些部分,尤其是针对证券商和机构投资者,事实上缺少监管。

2.1.1证券监管机构的有效性和权威性不足

证监会在名义上是主管机关,但在国务院组成部门中只是附属机构,只能起协调作用,监督的权利和效力无法充分发挥。

现阶段市场已形成了以股票、债券为主的企业债券、基金、可转化债券同时发展的直接融资工具体系。而从目前的监管机构分工来看,中国证监会主要监管股票、基金、可转化债券;财政部主管国债的发行、兑付;中国人民银行主管企业债券的发行。证券主管部门存在着多头化,易产生整体监管方面的矛盾和摩擦,不利于提高整体监管效率和证券各品种之间的协调配套发展。

2.1.2证监会地方办事机构行政能力的独立性受到制约

本地政府在本地区证券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证监会派出机构,与地方政府有很深渊源,受地方政府干预的可能性很大。证券市场运行中屡屡发生重大事件,暴露出了我国证券监管系统上的漏洞和某些功能上的不足,中国证监会的权限常常受到比其行政上更高一级的地方首长的干预,其独立性受到很大制约。

2.1.3证监会权力制约不能有效辐射其全部管辖范围

证监会权威性的不足与监管权力分散性是相联系的,监管权力从横向看分布于证监会、银监会、财政部和国资委等机构之间,各部门之间的政策法规、管理措施及政策目标亦有冲突之处,居高不下的协调成本大大降低了监督管理的效率。从纵向看分布中央和地方之间,多家平行机构从不同侧面,各个地方从不同范围(地域)对资本市场进行监管,造成利益的冲突、责任的推卸、监管的盲点和监管力度的不平衡,影响了资本市场的统一性,造成某些领域事实上的无人监管。

2.2资本市场监管理论创新不够,市场管理者不能有效进行理论建设

我国资本市场监管理论研究主要还是局限在对资本市场现行问题的补救上。由于市场发展太快,政府监管部门忙于应付大量的日常事务性工作,没有充分发挥机构投资者的中坚作用,证券市场的基本建设在某种程度上被忽略了,对资本市场结构、运行问题缺乏理论研究,如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风险预警体系不健全、信息披露不透明等问题。为了解决一些短期内凸现的紧急问题,往往采取不顾长远的急救方法,虽暂时解决了问题,但是却为今后的监管工作带来了隐患,参考证券市场发达国家的经验,我们看到几乎所有国家的证券监管机构都有一个明确的行动宗旨和一系列行动细则组成的纲领性监管框架,这种框架是其监管部门长期行动的准则。在缺乏长远规划的情况下,监管上被动地长期处于救火状态就是难免的。

2.3资本市场自律性监管不足,没有充分发挥市场自律性监管机制功能

我国目前的自律组织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沪深两地交易所自律组织;二是证券业协会。两个层次在行业自律中都存在问题,首先是两地交易所存在明显的地方利益,其对市场交易的监管受到所在地政府的干预,因而难以真正贯彻公平、公正的指导原则。其次是中国证券业协会作为一家行业性质的民间协会不能发挥自律作用,这与目前证券市场多头管理格局有关。因此,证券市场发展至今,监管与自律仍然处于严重不平衡的状态。

2.4资本市场监管法制建设不健全,市场主体法律意识不强

国家对于上市公司退市问题存在法律盲点,难以准确把握执法尺度。并且退市标准不统一,尺度难把握。对于证券监管部门的监督,主体不够明确。由于现行法律对地方人大如何监督中央驻各地的管理部门没有明确规定,省人大及人大财经委难以对驻各证管办实施监督。实际上,《证券法》等于没有明确对证券监管部门进行监管,以及应该由谁来监管。

3启示及对策

通过对我国资本市场监管现状及问题分析,如何有效强化资本市场监管职能、提高资本市场运行效率,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3.1构建资本市场监管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及时发现有关宏观经济指标的异常反映并及时进行调控,是可以防范或避免金融危机发生的。这里的关键是要建立比较完善的灵敏的资本市场危机预警指标体系。

3.2强化资本市场信息披露制度

健全的信息披露制度是稳定一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制度。强化资本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关键在于健全信息披露的动态监管机制,加强资本市场会计审计制度落实,规范上市公司组织结构,以此来消除利润操纵行为的发生,加强对企业所募集资金使用和投向的监督。

3.3积极稳妥地推进股权分置改革

篇2

    1 我国资本市场监管现状分析

    中国现行金融市场监管体系的最突出特点就是分业监管。中国金融体系分别由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监管。但在资本市场上就是多头管理,政出多门。中央和地方各管—块,不同品种证券的市场管理者不同。甚至一种证券的—二级市场之间就有不同的管理者。主要表现是:证监会是中央主管机构,地级人民银行在市场监管上颇有影响,财政部、中央银行介入市场管理,地方政府在交易场所的管理上拥有很大的权利。

    自我国资本市场建立以来,我国资本市场监管就伴随着始终。但我国资本市场仍然危机四起,从20世纪90年代的股市异常波动,到现在上市公司频频发生造假事件,这表明我国资本市场监管的不到位,市场运行效率不高,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法律框架不完善,分析我国资本市场监管现状,将有助于我国资本市场监管的发展。

    1.1 我国资本市场监管机构

    我国现行的资本市场监管体制可以说是集中型监管体制,在分业集中监管的基础上,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实行适度的统一监管。

    中国证监会是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证监会作为对证券业和证券市场进行监督管理的执行机构,监督检查所归口管理部门。由于中国人民银行负责证券机构的审批,这意味着对于证券中介机构的监管权限在两个部门被分割开来。

    在1992年以后,人民银行不再是证券市场的主管机关,但它仍然负责审批金融机构。这意味着证券机构在审批和经营管理上受人民银行和证监会的双重领导。中国人民银行还负责管理债券交易、投资基金。

    财政部负责国债的发行以及归口管理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

    在我国资本市场监管体制中,地方政府在本地区证券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上海、深圳市政府和证监会一起管理沪、深证券交易所。其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是巨大的。在公司上市、股票交易流程上都有可能影响其正常操作。

    1.2 我国资本市场监管的成效分析

    我国资本市场监管成效的分析,即我国资本市场监管所投入的成本与我国资本市场运行结果的分析,可以从我国资本市场效率与监管的角度来分析。市场监管能否有效纠正市场失灵,充分保证市场效率,关键在于监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效而完善的监管制度是资本市场监管的基础和效率的保障。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缺陷,特别是监管制度的缺陷导致市场失灵与监管失效的同时存在,成为转轨过程中资本市场监管的基本现状,对资本市场效率分析可以充分地说明这一点。

    根据市场证券价格对信息反映的范围不同,把市场划分为弱型效率市场、半强型效率市场、强型效率市场。经济学界对我国证券市场监管成效分析主要按照上述理论进行实证分析和理论研究。一般研究主要是对弱型效率市场、半强型效率市场进行研究。以往对我国资本市场弱型有效市场的实证检验有,俞乔(1994)对上海、深圳股票市场股价变动的随机假设进行检验。他利用上海、深圳的交易所自成立到1994年4月底的各自综合股价指数的观察值,通过对误差项序列相关检验、游程检验和非参量性检验,排除了上海和深圳股价变动是“随机游走”的可能性,得出了上海、深圳两地股市非有效性结论[1]。

    半强型有效市场检验的有:杨朝军等(1997)选取上海股市1993—1995年间100家上市公司的送配方案公告为样本,对各家公司股价在公告前后的变化进行详细地分析,以检验市场对送配信息的反应。结果表明,上海股市已经能够较快地反映送配信息,说明中国股市一定程度上已能迅速反映某些公开信息,但并不能就此判定上海股市已达到半强式效率市场,而笔者在对2005—2006年度股票指数进行实证分析也得出我国股市尚未达到半强式效率市场的结论。

    2 我国现行资本市场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资本市场监管体制建设不完善,证监会效能不足

    在中国资本市场管理体系中,除了多头管理、政出多门以外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值得注意的是证监会的人员编制不足和缺少足够权威,导致削弱实际监管效果。很显然,在证监会和地方监管部门之间存在着重复监管的现象,而监管职责在证监会和人行之间的分割,又导致某些监管领域落入夹缝之中。而对于市场的某些部分,尤其是针对证券商和机构投资者,事实上缺少监管。

    2.1.1 证券监管机构的有效性和权威性不足

    证监会在名义上是主管机关,但在国务院组成部门中只是附属机构,只能起协调作用,监督的权利和效力无法充分发挥。

    现阶段市场已形成了以股票、债券为主的企业债券、基金、可转化债券同时发展的直接融资工具体系。而从目前的监管机构分工来看,中国证监会主要监管股票、基金、可转化债券;财政部主管国债的发行、兑付;中国人民银行主管企业债券的发行。证券主管部门存在着多头化,易产生整体监管方面的矛盾和摩擦,不利于提高整体监管效率和证券各品种之间的协调配套发展。

    2.1.2 证监会地方办事机构行政能力的独立性受到制约

    本地政府在本地区证券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证监会派出机构,与地方政府有很深渊源,受地方政府干预的可能性很大。证券市场运行中屡屡发生重大事件,暴露出了我国证券监管系统上的漏洞和某些功能上的不足,中国证监会的权限常常受到比其行政上更高一级的地方首长的干预,其独立性受到很大制约。

    2.1.3 证监会权力制约不能有效辐射其全部管辖范围

    证监会权威性的不足与监管权力分散性是相联系的,监管权力从横向看分布于证监会、银监会、财政部和国资委等机构之间,各部门之间的政策法规、管理措施及政策目标亦有冲突之处,居高不下的协调成本大大降低了监督管理的效率。从纵向看分布中央和地方之间,多家平行机构从不同侧面,各个地方从不同范围(地域)对资本市场进行监管,造成利益的冲突、责任的推卸、监管的盲点和监管力度的不平衡,影响了资本市场的统一性,造成某些领域事实上的无人监管。

    2.2 资本市场监管理论创新不够,市场管理者不能有效进行理论建设

    我国资本市场监管理论研究主要还是局限在对资本市场现行问题的补救上。由于市场发展太快,政府监管部门忙于应付大量的日常事务性工作,没有充分发挥机构投资者的中坚作用,证券市场的基本建设在某种程度上被忽略了,对资本市场结构、运行问题缺乏理论研究,如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风险预警体系不健全、信息披露不透明等问题。为了解决一些短期内凸现的紧急问题,往往采取不顾长远的急救方法,虽暂时解决了问题,但是却为今后的监管工作带来了隐患,参考证券市场发达国家的经验,我们看到几乎所有国家的证券监管机构都有一个明确的行动宗旨和一系列行动细则组成的纲领性监管框架,这种框架是其监管部门长期行动的准则。在缺乏长远规划的情况下,监管上被动地长期处于救火状态就是难免的。

    2.3 资本市场自律性监管不足,没有充分发挥市场自律性监管机制功能

    我国目前的自律组织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沪深两地交易所自律组织;二是证券业协会。两个层次在行业自律中都存在问题,首先是两地交易所存在明显的地方利益,其对市场交易的监管受到所在地政府的干预,因而难以真正贯彻公平、公正的指导原则。其次是中国证券业协会作为一家行业性质的民间协会不能发挥自律作用,这与目前证券市场多头管理格局有关。因此,证券市场发展至今,监管与自律仍然处于严重不平衡的状态。

    2.4 资本市场监管法制建设不健全,市场主体法律意识不强

    国家对于上市公司退市问题存在法律盲点,难以准确把握执法尺度。并且退市标准不统一,尺度难把握。对于证券监管部门的监督,主体不够明确。由于现行法律对地方人大如何监督中央驻各地的管理部门没有明确规定,省人大及人大财经委难以对驻各证管办实施监督。实际上,《证券法》等于没有明确对证券监管部门进行监管,以及应该由谁来监管。

    3 启示及对策

    通过对我国资本市场监管现状及问题分析,如何有效强化资本市场监管职能、提高资本市场运行效率,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3.1 构建资本市场监管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及时发现有关宏观经济指标的异常反映并及时进行调控,是可以防范或避免金融危机发生的。这里的关键是要建立比较完善的灵敏的资本市场危机预警指标体系。

    3.2 强化资本市场信息披露制度

    健全的信息披露制度是稳定一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制度。强化资本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关键在于健全信息披露的动态监管机制,加强资本市场会计审计制度落实,规范上市公司组织结构,以此来消除利润操纵行为的发生,加强对企业所募集资金使用和投向的监督。

    3.3 积极稳妥地推进股权分置改革

篇3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3-0071-02

1 我国资本市场监管现状分析

中国现行金融市场监管体系的最突出特点就是分业监管。中国金融体系分别由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监管。但在资本市场上就是多头管理,政出多门。中央和地方各管―块,不同品种证券的市场管理者不同。甚至一种证券的―二级市场之间就有不同的管理者。主要表现是:证监会是中央主管机构,地级人民银行在市场监管上颇有影响,财政部、中央银行介入市场管理,地方政府在交易场所的管理上拥有很大的权利。

自我国资本市场建立以来,我国资本市场监管就伴随着始终。但我国资本市场仍然危机四起,从20世纪90年代的股市异常波动,到现在上市公司频频发生造假事件,这表明我国资本市场监管的不到位,市场运行效率不高,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法律框架不完善,分析我国资本市场监管现状,将有助于我国资本市场监管的发展。

1.1 我国资本市场监管机构

我国现行的资本市场监管体制可以说是集中型监管体制,在分业集中监管的基础上,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实行适度的统一监管。

中国证监会是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证监会作为对证券业和证券市场进行监督管理的执行机构,监督检查所归口管理部门。由于中国人民银行负责证券机构的审批,这意味着对于证券中介机构的监管权限在两个部门被分割开来。

在1992年以后,人民银行不再是证券市场的主管机关,但它仍然负责审批金融机构。这意味着证券机构在审批和经营管理上受人民银行和证监会的双重领导。中国人民银行还负责管理债券交易、投资基金。

财政部负责国债的发行以及归口管理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

在我国资本市场监管体制中,地方政府在本地区证券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上海、深圳市政府和证监会一起管理沪、深证券交易所。其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是巨大的。在公司上市、股票交易流程上都有可能影响其正常操作。

1.2 我国资本市场监管的成效分析

我国资本市场监管成效的分析,即我国资本市场监管所投入的成本与我国资本市场运行结果的分析,可以从我国资本市场效率与监管的角度来分析。市场监管能否有效纠正市场失灵,充分保证市场效率,关键在于监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效而完善的监管制度是资本市场监管的基础和效率的保障。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缺陷,特别是监管制度的缺陷导致市场失灵与监管失效的同时存在,成为转轨过程中资本市场监管的基本现状,对资本市场效率分析可以充分地说明这一点。

根据市场证券价格对信息反映的范围不同,把市场划分为弱型效率市场、半强型效率市场、强型效率市场。经济学界对我国证券市场监管成效分析主要按照上述理论进行实证分析和理论研究。一般研究主要是对弱型效率市场、半强型效率市场进行研究。以往对我国资本市场弱型有效市场的实证检验有,俞乔(1994)对上海、深圳股票市场股价变动的随机假设进行检验。他利用上海、深圳的交易所自成立到1994年4月底的各自综合股价指数的观察值,通过对误差项序列相关检验、游程检验和非参量性检验,排除了上海和深圳股价变动是“随机游走”的可能性,得出了上海、深圳两地股市非有效性结论[1]。

半强型有效市场检验的有:杨朝军等(1997)选取上海股市1993―1995年间100家上市公司的送配方案公告为样本,对各家公司股价在公告前后的变化进行详细地分析,以检验市场对送配信息的反应。结果表明,上海股市已经能够较快地反映送配信息,说明中国股市一定程度上已能迅速反映某些公开信息,但并不能就此判定上海股市已达到半强式效率市场,而笔者在对2005―2006年度股票指数进行实证分析也得出我国股市尚未达到半强式效率市场的结论。

2 我国现行资本市场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资本市场监管体制建设不完善,证监会效能不足

在中国资本市场管理体系中,除了多头管理、政出多门以外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值得注意的是证监会的人员编制不足和缺少足够权威,导致削弱实际监管效果。很显然,在证监会和地方监管部门之间存在着重复监管的现象,而监管职责在证监会和人行之间的分割,又导致某些监管领域落入夹缝之中。而对于市场的某些部分,尤其是针对证券商和机构投资者,事实上缺少监管。

2.1.1 证券监管机构的有效性和权威性不足

证监会在名义上是主管机关,但在国务院组成部门中只是附属机构,只能起协调作用,监督的权利和效力无法充分发挥。

现阶段市场已形成了以股票、债券为主的企业债券、基金、可转化债券同时发展的直接融资工具体系。而从目前的监管机构分工来看,中国证监会主要监管股票、基金、可转化债券;财政部主管国债的发行、兑付;中国人民银行主管企业债券的发行。证券主管部门存在着多头化,易产生整体监管方面的矛盾和摩擦,不利于提高整体监管效率和证券各品种之间的协调配套发展。

2.1.2 证监会地方办事机构行政能力的独立性受到制约

本地政府在本地区证券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证监会派出机构,与地方政府有很深渊源,受地方政府干预的可能性很大。证券市场运行中屡屡发生重大事件,暴露出了我国证券监管系统上的漏洞和某些功能上的不足,中国证监会的权限常常受到比其行政上更高一级的地方首长的干预,其独立性受到很大制约。

2.1.3 证监会权力制约不能有效辐射其全部管辖范围

证监会权威性的不足与监管权力分散性是相联系的,监管权力从横向看分布于证监会、银监会、财政部和国资委等机构之间,各部门之间的政策法规、管理措施及政策目标亦有冲突之处,居高不下的协调成本大大降低了监督管理的效率。从纵向看分布中央和地方之间,多家平行机构从不同侧面,各个地方从不同范围(地域)对资本市场进行监管,造成利益的冲突、责任的推卸、监管的盲点和监管力度的不平衡,影响了资本市场的统一性,造成某些领域事实上的无人监管。

2.2 资本市场监管理论创新不够,市场管理者不能有效进行理论建设

我国资本市场监管理论研究主要还是局限在对资本市场现行问题的补救上。由于市场发展太快,政府监管部门忙于应付大量的日常事务性工作,没有充分发挥机构投资者的中坚作用,证券市场的基本建设在某种程度上被忽略了,对资本市场结构、运行问题缺乏理论研究,如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风险预警体系不健全、信息披露不透明等问题。为了解决一些短期内凸现的紧急问题,往往采取不顾长远的急救方法,虽暂时解决了问题,但是却为今后的监管工作带来了隐患,参考证券市场发达国家的经验,我们看到几乎所有国家的证券监管机构都有一个明确的行动宗旨和一系列行动细则组成的纲领性监管框架,这种框架是其监管部门长期行动的准则。在缺乏长远规划的情况下,监管上被动地长期处于救火状态就是难免的。

2.3 资本市场自律性监管不足,没有充分发挥市场自律性监管机制功能

我国目前的自律组织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沪深两地交易所自律组织;二是证券业协会。两个层次在行业自律中都存在问题,首先是两地交易所存在明显的地方利益,其对市场交易的监管受到所在地政府的干预,因而难以真正贯彻公平、公正的指导原则。其次是中国证券业协会作为一家行业性质的民间协会不能发挥自律作用,这与目前证券市场多头管理格局有关。因此,证券市场发展至今,监管与自律仍然处于严重不平衡的状态。

2.4 资本市场监管法制建设不健全,市场主体法律意识不强

国家对于上市公司退市问题存在法律盲点,难以准确把握执法尺度。并且退市标准不统一,尺度难把握。对于证券监管部门的监督,主体不够明确。由于现行法律对地方人大如何监督中央驻各地的管理部门没有明确规定,省人大及人大财经委难以对驻各证管办实施监督。实际上,《证券法》等于没有明确对证券监管部门进行监管,以及应该由谁来监管。

3 启示及对策

通过对我国资本市场监管现状及问题分析,如何有效强化资本市场监管职能、提高资本市场运行效率,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3.1 构建资本市场监管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及时发现有关宏观经济指标的异常反映并及时进行调控,是可以防范或避免金融危机发生的。这里的关键是要建立比较完善的灵敏的资本市场危机预警指标体系。

3.2 强化资本市场信息披露制度

健全的信息披露制度是稳定一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制度。强化资本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关键在于健全信息披露的动态监管机制,加强资本市场会计审计制度落实,规范上市公司组织结构,以此来消除利润操纵行为的发生,加强对企业所募集资金使用和投向的监督。

3.3 积极稳妥地推进股权分置改革

篇4

一、资本市场理财产品的发展脉络

资本市场中的一些理财产品是指我国商业银行针对某些特定的客户群开发设计,将募集到的资金根据产品合同约定,通过科学管理投入到相关金融市场及购买相关金融产品,获取投资收益后,根据合同约定分配给投资人的一类理财产品。

根据我国市场经济的特点,商业银行开发设计的理财产品具有以下主要特点:一是由商业银行自行开发设计并推广;二是属于定制式产品;三是理财产品按照事先的约定,进行投资与管理。在这个过程中,银行与客户的关系是受托与被委托,由客户委托银行对自己的财产进行投资和管理。而银行只是受客户委托进行理财,而并不是自营业务,所以最后的盈亏均由客户承担。

与基金和保险相比,银行理财产品这一行业起步较晚,从2003年开始,首先是外汇结构性存款,经过一年的发展到2004年已取得重大进步。与此同时人民币理财产品陆续出现,主要是以银行之间的债券市场投资为主。2005年银行的理财产品持续稳定增长,出现本外币连续结构性存款,我国的四大银行走上快速发展之路。2006年到2007年,是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爆发式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发行的理财产品以及募集到的金额都以百分之百以上的幅度快速增长,市场上出现各种项目的融资类产品、投资股票二级市场的相关产品。

据科学统计,到2011年我国的银行理财产品发行的总数量已经达到23889款,比2010年增长75.3%,在这之中人民币理财产品共发行21474款,占总量的90%,比2010年增长了86.6%,银行的理财产品发行速度明显提高,并且是以人民币理财产品为主的增长特点。同时面向的客户也由个人扩大到企业,据统计,到2011年共有85个上市企业了关于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的公告,总金额高达304.7亿元,比2010年增加了十几倍。

目前在我国市场上,主要流行的理财产品主要有代客境外理财、人民币理财以及外汇和本外币连接结构性存款者三大类。

(一)代客境外理财(QDLL)

2006年4月,我国出台了《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当年7月31日,中国工商银行就了国内第一种代客境外理财产品,随后大量的QDLL产品就开始涌现在市场上。但是,由于这一理财产品的特点是将资金投入到境外市场,因此产品的收益与全球经济状况密切相关,在2011年国际经济整体萧条的情况下,QDLL产品全年的发行量仅仅30款;由于受国际金融市场动荡恶化的影响,使投资市场的风险加大,对理财产品的需求量萎缩使股票市场大幅度下跌,QDLL出现负收益现象,给QDLL产品的发展带来严重挑战。

(二)人民币理财产品

2004年9月由光大银行发行的阳光理财B计划成为人民币理财产品正式出现在人们视野的标志,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大银行纷纷开始加紧人民币理财产品的研究开发,从试探阶段过渡到大发展时期。

从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发展来看,前期出现的人民币理财产品主要是针对银行之间的市场债券,具有风险比较小、结构比较简单、收益略高于存款的特点,基本上算是储蓄的替代品。但是,进入2006年后,随着人民币理财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因此出现两大投资方向:首先是通过信托计划在资本市场投资,同时也包括投资二级市场以及新股申购型的理财产品;其次是为了满足大型优质企业客户的项目融资需求,通过信托公司给各大企业发放信托贷款。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调查数据显示,在2007新股申购类的理财产品期望收益达10%,远远高于其他的理财产品,成为人民币理财产品中的绝对主力。

(三)外币及本外币连续结构性存款

2003年5月,中国民生银行推行了一款“安心理财”外汇理财产品。同年7月份,中国工商银行推行了“个人外汇两得存款”。这些外汇理财产品的推出促使外汇结构性存款快速发展起来。

而进入2004年初,随着国家出台《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各大银行更是加大力度,如火如荼地开发研究外汇理财产品,推出自己的外汇理财产品品牌,例如中国农业银行推行的“汇利丰”外汇结构性存款。同时,外汇结构性理财产品保持了持续稳定发展的态势。市场研究显示,2005年跨币种的结构性存款逐渐面向市场,成为连接不同币种之间投资的纽带,在客户进行普通存款的基础上添加了一些衍生产品,与其他理财产品不同的是,它多了一个兑换环节,是外汇结构性存款的发展和延伸。

二、我国资本市场的理财产品存在的问题

(一)理财产品种类繁多,但设计缺乏创新

资本市场中的很多理财产品的差异性很小,使各大银行的理财产品定价以及市场定位没有明显的特色,同一质量的产品相互竞争完全体现在价格上。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尚未形成一个专业化的团队体系对理财市场、资本市场、客户产品需求进行深入研究,此外,由于金融产品容易复制的特点,使市场上只要有一家银行推出相关理财产品,其他银行就纷纷效仿,即使名字不尽相同但功能和投资收益都十分相似,严重阻碍了银行自行开发研究的积极性,而对于客户而言,产品显得眼花缭乱而缺乏吸引力。

(二)理财产品信息不对称

一些银行对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不充分,尤其是在产品风险上,虽然在产品说明书上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的详细的说明,但是很多银行在编写相关宣传材料时,对于风险提醒却是一提而过。此外,营销人员在销售过程中,过分强调产品的具体收益,而对理财产品的风险没有充分提醒,更有甚者连销售人员自身也不明白可能存在的风险。

(三)国内熟悉国际交易的专业人才短缺

在全球金融一体化的形势下,由于我国的金融市场不是很发达,使我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把境外市场作为重点投资方向,而主要投资产品是在衍生工具范畴内,所以要想维护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衍生品交易上的合法权益就必须熟知相关的交易规则,但是我国缺乏相关行业的专业人才,不能灵活运用国际交易规则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这就造成我国的商业银行不管推出哪种理财产品都只相当于零售终端,只能相对被动地接纳外资银行的报价。

三、发展战略

(一)创新策略

我国的商业银行应该加快创新型发展,研发理财新业务,尽量避免重复性产品,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大多数金融产品的本质相同,能够真正符合客户要求的产品不多,所以各大银行应该充分考虑市场上目标客户范围以及他们对理财产品的具体要求,要深入研究各项业务的发展前景,要确定市场定位以及需求规模,制定出适销对路的理财产品,真正保障客户的财产增值。

(二)营销策略

目前市场上,商业银行对客户并没有进行详细的分类,对目标客户的动态管理比较落后,无法将优势资源集中,提供给客户高效、满意的个性化服务。所以,良好的营销策略应该建立在准确的市场分析的基础上,要充分利用销售渠道推广理财产品。此外,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技术的快速发展,从本质上改变了银行业务的服务模式,实现了由分支机构向电子化服务的转型服务模式,为了适应这一变化,提高服务质量,我国商业银行对营业网点的功能以及布局进行改造,扩展电子化服务的渠道,将大部分标准化服务实现由柜台向电子服务上转移,积极构建较为传统的物理网点以及电子银行服务渠道共同发展的营销模式,基本形成以城市中大型理财中心为主体,以中小型的专业网点作为补充,ATM、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共同发展的多方式、多渠道服务方式,满足广大客户的需求。

(三)服务策略

首先是品牌化服务,产品的品牌给予产品许多内涵和外延,从而将不同产品区分开来,尽管金融产品具有易模仿性,但是不同银行多年以来的营销活动或者相关产品的使用价值等已经在众多消费者的心中形成持久的形象,这是很难复制模仿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消费者对理财产品的要求不仅仅是它自身的使用价值更在于一种品牌、一种格调、一种文化、一种象征和心理满足,因此理财产品的品牌化服务要更加人文化、情感化、个性化,能够精确体现银行服务的文化内涵,所以商业银行建立起自己独特品牌不仅可以提高产品在同质化低层次中的竞争力,还可以大大提高本银行的知名度。

其次是个性化分层服务,我国商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其服务模式应该以个性化服务为中心,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针对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并结合客户对银行利润的贡献度,为不同层次的客户群提供不同的服务,因此银行可以将个人金融服务延伸到保健、退休、旅行、居家生活等领域,满足客户不同年龄阶段的理财需求。在实际推行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客户的评价标准,采取分层服务的形式,根据客户自身的喜好和需要提高高效服务。

(四)人才策略

首先要制定一套完整的、严密的理财人员培训计划,选取一批具有一定金融专业知识、通晓客户心理、懂得营销技巧的优秀员工作为理财产品的推销员,与此同时加强与保险、证券等行业建立系统的横向培训机制;其次在银行内部应采取竞争机制,使合适的人到合适的岗位上,新员工可以分配到一线上熟悉银行的相关业务,对于营销业绩优秀、具有丰富产品知识的员工可以竞选理财助理等岗位,以次类推,培养一批优秀的专业人才。

目前我国理财行业中最专业、最权威的认证应当是国际金融理财师(简称CEP),我国金融理财师施行两级制度,分别是金融理财师以及国际金融理财师,专业理财师的认证在我国正在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培养一批专业人才,探索出一条适合市场及客户需求的发展道路对于金融市场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四、资本市场理财产品未来发展趋势

(一)产品数量越来越多,增速逐步放缓

市场研究发现,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资本市场上的理财产品期数与规模将会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但是增速会相对降低。其中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前期基数低,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之下,增长速度较快,但是到一定程度时,高速发展就会难以持续;二是由于理财产品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是与资本市场关系密切,受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较大,因此在全球经济放缓的背景下,理财产品的发展速度也会逐步放缓。

(二)创新产品不断研发,投资范围逐渐拓展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壮大,理财产品的种类会逐渐增多,产品结构也会日益复杂。银行理财产品的不断研发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每一款理财产品都是具有独特的创新之处,以2006年出现的“打新股”产品为例,其经过几年发展后,已经出现了“新股随心打”、“新股月月打”、“新股支支打”以及开放式产品等多种形式;从投资的范围上看,投资市场已经扩展到英国、新加坡、香港等地,再通过各种直接和间接的渠道,基本实现了资产的全球化配置。

从产品的结构上看,根据研究分析,2007年发行的3000多只产品大致可以分为8个基本结构以及上百种资产衍生结构。在这些结构性产品中,凡是不确定性事件都可以挂钩,包括商品、汇率、利率、信用、股票等基础资产以及各种衍生品。

(三)风险逐渐提高,实现理性发展

2007年以前,由于良好的国际金融环境以及广大的市场需求,使得理财产品持续稳定发展,但是因为全球的股市调整,使很多理财产品出现了零收益或负收益的现象,这使得客户与银行之间的纠纷逐渐增多,也对理财产品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很大负面影响。

在风险事件逐渐增多以后,很多投资者开始对理财产品的风险收益和性质进行更为深刻的理解认识。这种趋势也促使各大商业银行进行反思,寻找失误的原因,促进理财产品的不断改进,实现理财产品的理性发展。

(四)理财产品成为常规投资产品

随着经济的发展,银行理财产品逐渐成为商业银行重点发展的战略业务,各大银行中逐渐形成完整的理财产品管理体系,使理财产品的发展走向正规,个别大型商业银行实现了理财产品的连续发行,这使得理财产品能够像保险、基金等投资项目一样,成为用户首先考虑的投资方式之一。

(五)将以短期产品为主,出现基金化趋势

由于我国正在处于加息周期,物价上涨过快,中长期的理财产品受到一定的阻碍。同时,由于客户对于理财产品的灵活性要求日益提高,这使得理财产品逐步实现了不可赎回到可赎回再到每月申购赎回的变化。目前,很多商业银行开始推出随时开放的理财产品,这些短期理财产品的出现,使基金化趋势日益明显。

(六)债券类理财产品将获青睐

随着股市市场的不断变化,投资银行之间的债券市场风险相对较小,很多客户为了保险起见,会使投资投入债券类的理财产品,因此这类产品具有重获青睐的趋势。

五、结语

根据以上分析得知,从2003年到如今,理财产品在资金管理上逐渐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现有的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广大用户的需求,在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中,风险小、收益稳定的利率、债券等投资品种是最受欢迎的,而全国性股份银行以及国有控股的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越来越明显,未来银行之间理财产品的竞争将实现数到量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刘倩倩,杨立社.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发展现状研究[J].海南金融,2011,(8).

[2]苏春余.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经济研究导刊,2011,(29).

[3]舒皓,刘洋.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2011,(21).

篇5

1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内涵

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是指针对质量、规模、风险程度不同的企业,为满足多样化市场主体的资本要求而建立起来的分层次的市场体系,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主板市场,即证券交易所市场,是指在有组织交易所进行集中竞价交易的市场,主要是为大型、成熟企业的融资和转让提供服务;②二板市场,又称为创业板市场,指与主板市场相对应,在主板之外专为处于幼稚阶段中后期和产业化阶段初期的中小企业及高科技企业提供资金融通的股票市场,此市场还可解决这些企业的资产价值(包括知识产权)评价,风险分散和创业投资的股权交易问题;③三板市场(场外市场),包括柜台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主要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处于初创阶段中后期和幼稚阶段初期的中小企业在筹集资本性资金方面的问题,以及这些企业的资产价值(包括知识产权)评价、风险分散和风险投资的股权交易问题。

2国外资本市场体系的结构特点

2.1美国资本市场体系的结构特点

美国资本市场体系规模最大,体系最复杂也最合理,主要包括三个层次:①主板市场。美国证券市场的主板市场是以纽约证券交易所为核心的全国性证券交易市场,该市场对上市公司的要求比较高,主要表现为交易国家级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债券,在该交易所上市的企业一般是知名度高的大企业,公司的成熟性好,有良好的业绩记录和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公司又较长的历史存续性和较好的回报。从投资者的角度看,该市场的投资人一般都是风险规避或风险中立者;②以纳斯达克(NASDAQ)为核心的二板市场。纳斯达克市场对上市公司的要求与纽约证券交易所截然不同,它主要注重公司的成长性和长期盈利性,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普遍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风险、高回报、规模小的特征。纳斯达克虽然历史较短,但发展速度很快,按交易额排列,它已成为仅次于纽约证交所的全球第二大交易市场,而上市数量、成交量、市场表现、流动性比率等方面已经超过了纽约证交所;③遍布各地区的全国性和区域性市场及场外交易市场。美国证券交易所也是全国性的交易所,但该交易所上市的企业较纽约证交所略逊一筹,该交易所挂牌交易的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可以转到纽约交易所上市。遍布全国各地的区域性证券交易所有11家,主要分布于全国各大工商业和金融中心城市,他们成为区域性企业的上市交易场所,可谓是美国的三板市场(OTC市场)。

2.2日本和英国资本市场体系的结构特点

日本的交易所也是分为三个层次:全国易中心、地区性证券交易中心和场外交易市场。①主板市场。东京证券交易所是日本证券市场的主板市场,具有全国中心市场的性质,在此上市的都是著名的大公司;②二板市场。大阪、名古屋等其他7家交易所构成地区性证券交易中心,主要交易那些尚不具备条件到东京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证券,这7家地区性市场构成日本的二板市场。③场外交易市场。包括店头证券市场和店头股票市场,在此交易的公司规模不大但很有发展前途,其中店头市场的债券交易市场占了日本证券交易的绝大部分。

英国资本市场体系的结构特点:①主板市场。伦敦证券交易所是英国全国性的集中市场,它有着200多年的历史,是吸收欧洲资金的主要渠道;②全国性的二板市场AIM(AlternativeInvestmentMarket)。与美国不同,英国的二板市场AIM是由伦敦交易所主办,是伦敦证交所的一部分,属于正式的市场。其运行相对独立,是为英国及海外初创的、高成长性公司提供的一个全国性市场;③全国性的三板市场OFEX(Off-Exchange)。它是由伦敦证券交易所承担做市商职能的JPJenkins公司创办的,属于非正式市场。主要是为中小型高成长企业进行股权融资服务的市场。

3中国资本市场体系的结构特点

和国外资本市场体系对比,中国资本市场体系的显著特点是市场结构不完善。中国资本市场是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逐步发展起来的,发展思路上还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主要有:重间接融资,轻直接融资;重银行融资,轻证券市场融投资;在资本市场上“重股市,轻债市,重国债,轻企债”。这种发展思路严重导致了整个社会资金分配运用的结构畸形和低效率,严重影响到市场风险的有效分散和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

具体来说表现为:①主板市场,包括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沪深证券交易所在组织体系、上市标准、交易方式和监管结构方面几乎都完全一致,主要为成熟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提供上市服务。②二板市场(创业板市场)。2004年6月24日,为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服务的创业板市场刚刚推出,它附属于深交所之下,基本上延续了主板的规则:除能接受流通盘在5000万股以下的中小企业上市这点不同以外,其他上市的条件和运行规则几乎与主板一样,所以上市的“门槛”还是很高的;③三板市场(场外交易市场)。包括“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和地方产权交易市场。总的说来,中国的场外市场主要由各个政府部门主办,市场定位不明确,分布不合理,缺乏统一规则且结构层次单一,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3推进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3.1有利于满足资本市场上资金供求双方的多层次化的要求

从资金供给方来说,由于风险偏好的不同,投资者也是具有不同层次的。风险爱好者愿意投资于高风险高回报的股票;风险中立者会选择购买风险程度适中,预期报酬也非最高的股票;风险规避者则可能去购买国债。但是,中国仅有单一层次的主板市场,该市场对公司上市和交易的风险标准是统一的,从制度上无法为不同风险偏好者提供足够多种类的投资品种和交易场所。

从资金需求方来说,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规模的、不同风险状况的企业对股权融资的需求不尽相同。对于大规模、稳健型、成熟性强的公司,由于其发展历史相对较长、业绩稳定、经营稳健,可能吸引大批投资者来购买它的股票;但对于中小企业,特别是处于创业阶段的中小型科技企业,由于其规模小、产品不够成熟、风险性大,通过主板市场进行融资是不现实的。但受诸多因素影响,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出现了高度集中化的倾向,交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排斥一部分融资者而向具有优势的融资者倾斜。特别是在为国企服务的主导思想下,市场必定只会为大企业服务而将众多的中小企业排斥在外。目前还在建设中的二板市场虽然增加了交易层次,但其附属于交易所的性质决定了其满足融资需求的能力是有限的,从而造成了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困难。3.2有利于提供优化准入机制和退市机制,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

从非证券资本市场到证券资本市场,从场外市场到创业板市场、主板市场,入市标准逐步严格,企业素质也呈阶梯式上升,这实际上提供了一个市场筛选机制。一方面,在下一级市场上挂牌交易的企业经过培育,将会有优秀企业脱颖而出,从而进入上一级市场交易;另一方面,对于长期经营不善,已不符合某一层次挂牌标准的企业,则通过退出机制,退出到下一级市场交易。这样形成一种优胜劣汰机制,既有利于保证挂牌公司的质量与其所在市场层次相对应,又能促进上市公司努力改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3.3有利于防范和化解我国的金融风险

直接融资有利于分散融资风险,能有效地避免风险向金融系统集中,从而降低金融系统性风险。从国外经验看,在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中,一旦经济实体发生严重问题,就会导致大量银行坏账,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往往将经济拖入长期不振的境地。当前,中国的融资结构仍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比例还较低。资料显示,我国股市融资占总融资额的比重已由2001年的7.5%降至2003年上半年的1.6%。与此同时,银行贷款所占比例却由75.4%一路上升至89.5%。因此,多层次的资本市场通过改善上市公司质量、满足多元化的投资需求,吸引资金进入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额度,从而降低金融风险。而且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规模的扩大,直接融资比重的提高,会逐步形成风险程度存在明显差异的子市场,风险承担主体呈现多元化,有利于实现金融市场的稳定,分散和化解金融风险。

4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战略构想

4.1建立以深沪交易所为核心的主板市场

将现有的沪深两市定位于中国证券市场的“精品市场”,由于该市场发展历史较长,成熟度也较好,可以结合二板、三板市场输送来的优质公司进入和现有不良公司的退出(可以退市,也可以转向二板、三板进行交易),逐渐建立起我国的证券精品市场。该市场主要面向规模大、业绩佳的成熟知名大企业,其公司来源应主要来自二、三板市场,满足特定情况的条件下,比如公司资产负债比率、公司规模、盈利指标、成长性达到一定要求,也可以在主板市场上进行增发进行再融资,但未达到这些指标的公司,不能通过主板市场再融资,特别是不能通过股权再融资的方式“圈钱”,这样才能充分保证主板市场公司的质量,降低该市场的风险。

4.2建立以中小科技创业企业为核心的二板市场

目前国际上的创业板市场主要有三种典型的模式:①一所二板平行模式,即在现有证券交易所中设立一个二板,作为主板的补充,与主板一起运作,二者拥有共同的组织管理系统和交易系统,甚至相同的监管标准,不同的只是上市标准的高低,两者不存在主、二板转换关系。②一所二板升级式,即在现有证券交易所内设立一个独立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交易市场,上市标准低,上市公司除须有健全的会计制度及会计、法律、券商顾问和经纪人保荐外,并无其它限制性标准,主板和二板之间是一种从低级到高级的提升关系。③独立模式,即二板市场本身是一个独立的证券交易系统,拥有独立的组织管理系统,报价交易系统和监管体系,上市门槛低,能最大限度地为新兴高科技企业提供上市条件。

4.3发展场外交易市场,有重点有选择地推进区域易市场的建设

我国三板市场体系的建立应采取“条块结合”的模式,既有集中统一的场外交易市场,又有区域性的股权、产权交易市场。具体思路如下:第一,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发展场外交易市场。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中国发展场外交易市场,实现地区性联网运行,集中报价、分散成交、统一核算,从目前看是可行的。第二,在加快发展场外交易市场的同时,应积极规范地区性股权交易中心。我国先后在武汉、淄博、天津、沈阳等十几个城市形成了将企业股权公开挂牌交易的地方性股权交易市场,但这些市场绝大多数由地方政府正式或非正式批准成立的,容易受到地方行政力量的控制和切割,给金融监管增加难度。中央政府应将近年各地自发的地方性股权交易规范化、合法化,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融资渠道。第三,为了解决高新技术企业的产权交易和转让问题,应积极稳妥地发展地方产权交易市场。从我国国情出发,地方性科技产权交易市场应该兼顾高技术、新技术和中度适应技术等企业的普遍需要,成为普遍适用的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在条件成熟的地方甚至可以建设成特殊柜台市场,从而为形成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结构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篇6

县现有上市企业4家,总股本13.06亿股,流通股11.98亿股,总市值166亿元,流通市值134亿元。具体包括:

股票代码:600702上市日期1996年5月24日总股本3.37亿元(全流通),其中:集团持有1.744亿股,占31.85%,每股净资产5.72元,现价21.94元。在a股1824支股票中关注度排名1345位。

股票代码:000731上市日期1997年6月17日总股本5亿元(全流通),其中:集团持有3062万股,占6.13%,每股净资产4.06元,现价7.22元。在a股1824支股票中关注度排名612位。

股份股票代码:000448上市日期2001年9月3日总股本3.2亿元(全流通),每股净资产1.31元,现价4.2元。在a股1824支股票中关注度排名494位。

锂业股票代码:002466上市日期2010年8月31日总股本1.47亿元,流通股3859万股,每股净资产6.64元,现价29.23元。在a股1824支股票中关注度排名1268位。

三、进一步推进资本市场融资的措施

“十二五”期间,我县资本市场融资目标300亿元。其中证券融资80亿元,产权市场60亿元,发行理财产品融资30亿元,信托融资20亿元,企业债券融资20亿元,银行中长期贷款60亿元,国债及其他30亿元。其主要措施是:

1.加快上市企业培育。经市、县二级筛选,我县已将美青氰胺、天马玻璃、洪达家鑫、晶源电气、超强食品、清见桔橙共等企业纳入“十二五”时期企业上市重点培育对象。经过多方联系,近期我县将与有较强实力的券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全面做好上市企业培育、辅导、保荐工作,力争在“十二五”时期,我县新上市企业资本市场融资30亿元以上。

2.发挥优势,努力做好已上市企业再融资工作。县委、县政府将成立上市企业做大做强工作协调领导小组,专题研究已上市企业再融资及扩张发展,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优化运行机制,力争“十二五”期间,至少3户以上已上市企业通过增资扩股、发行可转换债券等方式实现再融资50亿元。

3.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强力推进企业并购重组。加强与国内外500强企业,各类投资公司,基金公司的合作,依托我县优势企业的资源,力争通过产权交易市场,实现融资60亿元.

篇7

关键词 资本市场 制度缺陷 根源

在经历了政策破水和牛市运转之后,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成长,中国的金融资产特别是证券化金融资产,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和膨胀时期。银行长期抵押贷款仅服务于安全性高、风险小的国有企业和大型集体企业。造成大多数民营企业特别是风险大的高科技创业企业和中小企业,不能通过银行借款得到资金。且从证券市场的发行主体来看,上市公司为获得证券发行资格等采取不正当手段操纵资本市场等使得我国的资本市场存在许多缺点。缺陷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投资主体结构不合理。我国资本市场投资主体结构不合理,投资者现在还是以个人投资者为主,机构投资者数量相对来说较少,两者比重相差较大。个人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主要是以投机为主,其投资行为取决于个人对证券产品的投资偏好,这种投资偏好的市场随机性很强,增加了不稳定性;而机构投资者则更注重对上市公司基本面分析,选择策略投资对象进行理性的价值投资,是稳定资本市场的重要力量。但是目前市场上养老基金、保险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还比较弱小,难以适应投资的机构化的需要,阻碍了这种稳定资本市场功能的发挥。

其次是上市公司的结构不合理。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国家股、法人股等非流通股过于集中,导致“一股独大”现象;公众流通股的比重非常低,绝大部分股份不能上市流通;流通股过于分散,机构投资者比重小;上市公司的最大股东不是自然人,通常是一家控股公司。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不合理导致了多方面的问题:由于国家股和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国家股和法人股就始终占上市公司股份的主要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虽经改制而成为股份公司,实质上仍然是原来的国有企业,很难期望它能真正转换经营机制。这样,上市虽然有助于企业在市场上直接得到资金从而缓解经营困难,但长期来看对其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未必理想。同时,在国家股和法人股始终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流通股规模较小,很容易形成机构大户操纵市场的局面,并且由于国有股不能自由地交易和转让,由市场所决定的资产兼并重组就不可能发生。在股市上所进行的企业并购只是在政府部门授意下才可能发生,这就决定了我国的股市难免投机盛行。同时,上市公司组成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国有企业比重大,非国有企业比重小;大中型企业比重大,小企业比重小;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多,企业整体上市公司少;传统产业上市公司多,高新技术产业上市公司少。

再者,金融产品结构不合理。这体现在,传统金融业务产品结构单一。在银行业,业务集中在信贷等传统的零售业务领域,即使在传统的零售业务中,也缺乏为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的系列产品,金融中介等批发业务严重不足;而国外银行业在企业的整个发展期、成熟期,甚至二次创业中都会提供一系列的金融服务品种。金融衍生工具发展滞后。衍生工具是企业规避或分散经营与投资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由于缺少组合投资所必需的金融衍生品,各类投资者行为趋同,容易形成市场的单边运行,在宏观经济运行和金融调控方向发生变化时可能导致风险积聚。金融手段创新不足。在金融业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潮流中,各国金融业已借助电子技术的发展迅速实现金融业的电子化、网络化,为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提高竞争力、拓展生存与发展空间。中国银行业和证券业已基本实现电子化,银行、证券业务网络化也已起步,但与国外发达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同时,由于体制问题,金融机构在电子化与网络化过程中各自为战,如各银行的自动取款系统和结算系统独立运行、互不兼容,增加了金融业电子化与网络化的发展成本,也因规模不经济和便利性不足而抑制了自身的快速发展。

而且,资本市场层次结构不合理,我国资本市场体系结构单一,缺乏层次性。首先,仅从方便监管、防范风险角度出发,形成了全国简单划一的,以沪、深两个交易所为中心的单一资本市场,而缺乏适应市场需求的多层次市场体系。我国目前只有主板市场,虽然推出了中小企业板块,但离真正的二板市场还有相当的距离,三板市场还远未形成气候,资本市场缺乏层次性,不能满足投资者和筹资者多样性投融资要求,产权交易体系尚未完善,资本市场体系发展不完善。

鉴于这些缺陷,它的根源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我们在建立证券市场时的高速度同其他经济建设的高速度一样,忽略了许多最基本的东西,建立股票市场的许多基本要素欠缺,我国资本市场赖以生存的经济制度环境并不完备,国企产权制度改革不彻底,产权关系仍不明晰,政府没有市场经济活动中退出的动机和意愿。第二,资本市场中的政府行为,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市场经济所要求的权利和义务相对称的原则没有能够得到真正贯彻,政府通过行政机制和行政手段,对股票发行和上市流通都有些干预,在相当程度上扭曲了资本机制和市场机制。第三,资本市场的基石不牢,缺乏产权明确的市场主体,缺乏通过正常竞争而形成的市场价格,缺乏市场主体间通过价格而形成的有效竞争,是我国资本市场上资源流动和动态组合机制不健全而不能形成有效的资源配置机制的根源。第四,资本市场的监督不力,资本市场在正常运动和有效运行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必须有一套反映市场经济本质要求和资本市场内在规律的完善的法律制度和健全的法律体制,但目前和未健全。这几个方面正是资本市场制度缺陷的根源所在。

篇8

广州国有企业能够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突出体现为“四有”:

(一)“有优势”

一是金融资本市场优势。资本市场是企业重要的融资渠道。近年来,广州金融业不断发展壮大,金融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位居全国大城市前列,作为全国重要的区域金融中心地位初步确立。截至2010年末,广州地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3954亿元,贷款余额16284亿元,资金实力继续居全国大城市第3位。2010年广州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426亿元,居全国大城市第3位;广州地区股票交易额4.14万亿元,期货交易额25.95万亿元,均位居全国前列。二是金融证券机构数量优势。目前,广州拥有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信托公司、期货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总部和地区总部179家,金融机构网点近3000家,居于全国大城市前列。广发证券、易方达基金、长城伟业期货等一批在穗法人金融企业综合实力处于全国同行业先进水平。三是上市公司规模优势。仅2010年广州就有12家企业上市,融资近100亿元。目前,广州境内外上市公司达70家,通过资本市场累计融资940多亿元,其中首发融资455亿元。

(二)“有作为”

一是改制上市有突破。近年来,广州大力推动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加快国有企业改制上市步伐,国有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多,队伍不断壮大,实力不断增强。自1993年底珠江实业、广州浪奇、白云山A、东方宾馆在上海或深圳挂牌上市以来,目前广州国有上市公司已达21家,已实现融资200多亿元,总市值达2062亿元,分布在汽车、钢铁、医药、日化、能源、交通、商贸和建筑房地产等多个领域。2010年珠啤股份、广汽集团股份和海格通信股份3家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境内外上市,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二是跨区并购有成效。广州国有企业上市公司扩张步伐不断加快,开展跨地区、跨行业的并购和扩张,扩大了上市公司的规模,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与效益。广汽集团继与本田、丰田合作后,又携手日野、菲亚特,并购浙江吉奥,不断完善国内市场布局。广百集团采取自开门店、资本并购、商业地产开发相结合的模式,进军成都、武汉等地开设门店,努力打造百货零售业航母。

(三)“有影响”

广州国有上市公司质量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涌现了一批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广汽工业集团综合经济效益在全国汽车行业排名第一,珠江钢琴产销量全球第一,广州无线电集团ATM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广州发展集团是珠三角地区最大的综合能源供应商,广百集团、广州友谊集团成为区域性商业流通龙头企业。

(四)“有活力”

一是企业研发实力增强。目前,广州国资委监管企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含工程中心)7个、省级技术中心1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9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2家、博士后工作站9个,持有专利1,559件。二是企业品牌数量增多。广州拥有注册商标2,178件,其中中国驰名商标9个、“中华老字号”13个、中国名牌产品11个、省著名商标125个、省名牌产品67个。三是多数企业资质良好。在加工制造、进出口贸易、建筑施工、房地产开发、商品检测等领域广州国有企业拥有大量高等级资质和认证资格,掌握着大量稀缺的具有较高技术和资金壁垒的特许经营权。

二、存在问题,“四个不足”

广州国有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取得了成效,但广州国有企业上市融资水平与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四不”:

(一)“不够强”

金融市场交易平台是企业在金融要素市场强弱的重要标志,对提高本市企业的话语权起着重要作用。目前上海集中了包括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黄金交易所等所有种类的金融市场交易平台,深圳有证券交易所,大连有期货交易所,而广州缺乏跨区域的全国性金融市场交易平台,甚至连排在全国同行10名内的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也没有。

(二)“不够多”

积极发展和利用资本市场,是国有企业做大做强的可为之处。2009年底,广州在国内A股上市的公司有39家,比苏州多11家,比天津多9家,比重庆多8家,但比上海少118家、比北京少87家、比深圳少75家。广州上市企业无论从数量、融资规模到质量、市值都与北京、上海、深圳存在较大差距,与天津、南京、成都等城市相当,仅比江浙地区的一些中等城市略好一些。

(三)“不活跃”

广州39家国有A股上市公司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要低于同期上海、北京、深圳的平均水平。由于国有上市公司整体盈利能力不强,造成国有上市公司再融资能力弱。目前广州国有上市公司再融资额仅有59.5亿元,而上海仅境内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已实现再融资达793.4亿元。广州国有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上整体表现不够活跃,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资源整合的力度不足,缺乏市场题材。企业虽然上了市,但并没有很好地利用资本市场这个市场化的金融平台去筹融资,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广州是国家中心城市之一,经济发展总量在全国大城市中位居前三甲,国有上市公司的融资规模不仅与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地位和总体经济实力极不相称,而且对全市经济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尚不明显。

(四)“不均衡”

大多数上市公司并没有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通过并购重组实现跨越式发展,使上市公司成为行业龙头或形成支柱产业。除了刚刚在香港上市的广汽集团外,广州没有一家上市公司总资产规模进入行业前10名,没有一家的净资产收益率进入行业前5名。

三、 把握关键,“四个加强”

当前,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广州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全面提升科学发展实力,必须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增强经济发展实力。作为经济发展“主力军”的国有企业,要改变现状,发挥“长子”风范,必须着力打造一批能代表广州形象的上市公司群,这样才能跻身“国际巨星俱乐部”并有与“国际巨星”同台竞技的实力。通过努力,要在“四个加强”方面取得新突破。

(一)加强“四个一批”战略

重点围绕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重点产业领域的优势企业,实施“四个一批”战略。一是改造一批。全面深化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市属国有企业(下称市属企业)所属各级企业,除待清理处置的企业外,具备条件的国有独资企业都要以股份制改革为主要形式,通过增资扩股、存量转让、重组吸并、无偿划拨、债转股等方式,积极引入中央企业、跨国公司、民营企业等战略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二是培育一批。建立市属企业上市后备资源库,实施动态管理和分类指导。重点培育主业突出、竞争优势显著的大型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技术含量高的高新技术企业,经营活力强、具有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以及经营收益稳定、盈利能力较强的公用事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龙头企业。对条件成熟的重点后备企业倾力扶持其改制上市。三是上市一批。鼓励和支持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以多种方式分别选择在主板市场、中小板市场、创业板市场及境外市场上市。积极推进各市属企业的主业核心企业改制上市,争取每家重点市属企业都拥有控股上市公司,并加大力度支持市属企业实现整体上市。在国家政策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和支持形象好、影响大、产品开拓能力强的企业在境外上市。四是做强一批。鼓励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充分利用配股、增发、发行可转换债券等渠道再融资;通过资本运作,进行跨地区、跨所有制的资产重组和收购兼并,实现跨越式发展。积极创造条件,大力推进市属优势资源向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集中,促进上市公司发展壮大。积极探索将市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一定比例的股权通过划拨等方式适当集中,搭建市国有资本运作平台,开展资本运作,为推动国资战略性重组、产业整合优化、重大项目启动以及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提供服务。

(二)加强考核激励

重点鼓励主业突出、竞争优势明显、成长性好的大中型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改制上市。在不影响上市进程的前提下,对于企业中长期发展有重要作用的科技管理骨干,经批准可探索通过产权转让、增资扩股、增量资产奖股等多种方式取得企业股权,推进建立健全长效激励约束机制。积极试行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中长期股权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上市公司高管人员和科技骨干的积极性。对于市属企业通过首发、买壳等形式实现上市以及再融资等,视融资规模情况,给予专项奖励。

(三)加强降低上市成本

后备企业以上市为目的,进行股份制改造、产权转让、资产重组、债务重组以及由此形成的收益所涉及的其他各种税赋,符合减免规定的,予以减免。加大力度利用国资收益支持上市后备企业的项目启动和涉及的职工安置等历史遗留问题处理等工作。上市后备企业在缴纳行政事业性收费时,有关征收部门应在规定范围内依法按最低收费标准征收,或予以免缴。支持上市后备企业将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支持整体改制的市属企业在上市过程中,将其离休人员移交市离休老干部管理机构管理,并按规定缴纳相关费用。

(三)加强项目扶持

在安排技术改造、研发与创新、产业发展等各类专项资金时,要向符合条件的上市后备企业倾斜。上市后备企业投资新建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再融资建设符合国家、省、市产业政策的项目,依法优先作为市重大投资项目,优先安排土地使用指标,优先办理立项预审、转报或核准手续。鼓励支持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利用上市募集资金参与市政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公共项目建设。

四、措施保障,“四个强化”

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国有企业,必须把企业的主体作用和政府的支持推动作用紧密结合起来,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着力破解难题,做到“四个加强”,切实加大对国企改制上市工作的支持力度。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要高度重视国企改制融资上市工作,强统筹协调,进一步完善联席会议制度,迅速组织协调市属国企上市、再融资等工作,并研究解决存在的主要问题。强化市国资委的职能,建立领导挂钩、服务挂牌制度,为国有企业提供良好服务。

二是强化规划引领。已上市公司积极谋划整体上市,拟上市公司加快推进上市步伐,其它企业稳妥推进股份制改造,明确时间表,形成“梯次推进”、“千帆竞发”的局面。

篇9

1 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内涵

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是指针对质量、规模、风险程度不同的企业,为满足多样化市场主体的资本要求而建立起来的分层次的市场体系,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主板市场,即证券交易所市场,是指在有组织交易所进行集中竞价交易的市场,主要是为大型、成熟企业的融资和转让提供服务;②二板市场,又称为创业板市场,指与主板市场相对应,在主板之外专为处于幼稚阶段中后期和产业化阶段初期的中小企业及高科技企业提供资金融通的股票市场,此市场还可解决这些企业的资产价值(包括知识产权)评价,风险分散和创业投资的股权交易问题;③三板市场(场外市场),包括柜台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主要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处于初创阶段中后期和幼稚阶段初期的中小企业在筹集资本性资金方面的问题,以及这些企业的资产价值(包括知识产权)评价、风险分散和风险投资的股权交易问题。

2 国外资本市场体系的结构特点

2.1 美国资本市场体系的结构特点

美国资本市场体系规模最大,体系最复杂也最合理,主要包括三个层次:①主板市场。美国证券市场的主板市场是以纽约证券交易所为核心的全国性证券交易市场,该市场对上市公司的要求比较高,主要表现为交易国家级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债券,在该交易所上市的企业一般是知名度高的大企业,公司的成熟性好,有良好的业绩记录和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公司又较长的历史存续性和较好的回报。从投资者的角度看,该市场的投资人一般都是风险规避或风险中立者;②以纳斯达克(NASDAQ)为核心的二板市场。纳斯达克市场对上市公司的要求与纽约证券交易所截然不同,它主要注重公司的成长性和长期盈利性,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普遍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风险、高回报、规模小的特征。纳斯达克虽然历史较短,但发展速度很快,按交易额排列,它已成为仅次于纽约证交所的全球第二大交易市场,而上市数量、成交量、市场表现、流动性比率等方面已经超过了纽约证交所;③遍布各地区的全国性和区域性市场及场外交易市场。美国证券交易所也是全国性的交易所,但该交易所上市的企业较纽约证交所略逊一筹,该交易所挂牌交易的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可以转到纽约交易所上市。遍布全国各地的区域性证券交易所有11家,主要分布于全国各大工商业和金融中心城市,他们成为区域性企业的上市交易场所,可谓是美国的三板市场(OTC市场)。

2.2 日本和英国资本市场体系的结构特点

日本的交易所也是分为三个层次:全国易中心、地区性证券交易中心和场外交易市场。①主板市场。东京证券交易所是日本证券市场的主板市场,具有全国中心市场的性质,在此上市的都是著名的大公司;②二板市场。大阪、名古屋等其他7家交易所构成地区性证券交易中心,主要交易那些尚不具备条件到东京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证券,这7家地区性市场构成日本的二板市场。③场外交易市场。包括店头证券市场和店头股票市场,在此交易的公司规模不大但很有发展前途,其中店头市场的债券交易市场占了日本证券交易的绝大部分。

英国资本市场体系的结构特点:①主板市场。伦敦证券交易所是英国全国性的集中市场,它有着200多年的历史,是吸收欧洲资金的主要渠道;②全国性的二板市场AIM(Alternative Investment Market)。与美国不同,英国的二板市场AIM是由伦敦交易所主办,是伦敦证交所的一部分,属于正式的市场。其运行相对独立,是为英国及海外初创的、高成长性公司提供的一个全国性市场;③全国性的三板市场OFEX(Off-Exchange)。它是由伦敦证券交易所承担做市商职能的JPJenkins公司创办的,属于非正式市场。主要是为中小型高成长企业进行股权融资服务的市场。

3 中国资本市场体系的结构特点

和国外资本市场体系对比,中国资本市场体系的显著特点是市场结构不完善。中国资本市场是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逐步发展起来的,发展思路上还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主要有:重间接融资,轻直接融资;重银行融资,轻证券市场融投资;在资本市场上“重股市,轻债市,重国债,轻企债”。这种发展思路严重导致了整个社会资金分配运用的结构畸形和低效率,严重影响到市场风险的有效分散和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

具体来说表现为:①主板市场,包括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沪深证券交易所在组织体系、上市标准、交易方式和监管结构方面几乎都完全一致,主要为成熟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提供上市服务。②二板市场(创业板市场)。2004年6月24日,为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服务的创业板市场刚刚推出,它附属于深交所之下,基本上延续了主板的规则:除能接受流通盘在5 000万股以下的中小企业上市这点不同以外,其他上市的条件和运行规则几乎与主板一样,所以上市的“门槛”还是很高的;③三板市场(场外交易市场)。包括“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和地方产权交易市场。总的说来,中国的场外市场主要由各个政府部门主办,市场定位不明确,分布不合理,缺乏统一规则且结构层次单一,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3 推进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3.1 有利于满足资本市场上资金供求双方的多层次化的要求

从资金供给方来说,由于风险偏好的不同,投资者也是具有不同层次的。风险爱好者愿意投资于高风险高回报的股票;风险中立者会选择购买风险程度适中,预期报酬也非最高的股票;风险规避者则可能去购买国债。但是,中国仅有单一层次的主板市场,该市场对公司上市和交易的风险标准是统一的,从制度上无法为不同风险偏好者提供足够多种类的投资品种和交易场所。

从资金需求方来说,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规模的、不同风险状况的企业对股权融资的需求不尽相同。对于大规模、稳健型、成熟性强的公司,由于其发展历史相对较长、业绩稳定、经营稳健,可能吸引大批投资者来购买它的股票;但对于中小企业,特别是处于创业阶段的中小型科技企业,由于其规模小、产品不够成熟、风险性大,通过主板市场进行融资是不现实的。但受诸多因素影响,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出现了高度集中化的倾向,交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排斥一部分融资者而向具有优势的融资者倾斜。特别是在为国企服务的主导思想下,市场必定只会为大企业服务而将众多的中小企业排斥在外。目前还在建设中的二板市场虽然增加了交易层次,但其附属于交易所的性质决定了其满足融资需求的能力是有限的,从而造成了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困难。

3.2 有利于提供优化准入机制和退市机制,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

从非证券资本市场到证券资本市场,从场外市场到创业板市场、主板市场,入市标准逐步严格,企业素质也呈阶梯式上升,这实际上提供了一个市场筛选机制。一方面,在下一级市场上挂牌交易的企业经过培育,将会有优秀企业脱颖而出,从而进入上一级市场交易;另一方面,对于长期经营不善,已不符合某一层次挂牌标准的企业,则通过退出机制,退出到下一级市场交易。这样形成一种优胜劣汰机制,既有利于保证挂牌公司的质量与其所在市场层次相对应,又能促进上市公司努力改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3.3 有利于防范和化解我国的金融风险

直接融资有利于分散融资风险,能有效地避免风险向金融系统集中,从而降低金融系统性风险。从国外经验看,在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中,一旦经济实体发生严重问题,就会导致大量银行坏账,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往往将经济拖入长期不振的境地。当前,中国的融资结构仍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比例还较低。资料显示,我国股市融资占总融资额的比重已由2001年的7.5%降至2003年上半年的1.6%。与此同时,银行贷款所占比例却由75.4%一路上升至89.5%。因此,多层次的资本市场通过改善上市公司质量、满足多元化的投资需求,吸引资金进入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额度,从而降低金融风险。而且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规模的扩大,直接融资比重的提高,会逐步形成风险程度存在明显差异的子市场,风险承担主体呈现多元化,有利于实现金融市场的稳定,分散和化解金融风险。

4 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战略构想

4.1 建立以深沪交易所为核心的主板市场

将现有的沪深两市定位于中国证券市场的“精品市场”,由于该市场发展历史较长,成熟度也较好,可以结合二板、三板市场输送来的优质公司进入和现有不良公司的退出(可以退市,也可以转向二板、三板进行交易),逐渐建立起我国的证券精品市场。该市场主要面向规模大、业绩佳的成熟知名大企业,其公司来源应主要来自二、三板市场,满足特定情况的条件下,比如公司资产负债比率、公司规模、盈利指标、成长性达到一定要求,也可以在主板市场上进行增发进行再融资,但未达到这些指标的公司,不能通过主板市场再融资,特别是不能通过股权再融资的方式“圈钱”,这样才能充分保证主板市场公司的质量,降低该市场的风险。

4.2 建立以中小科技创业企业为核心的二板市场

目前国际上的创业板市场主要有三种典型的模式:①一所二板平行模式,即在现有证券交易所中设立一个二板,作为主板的补充,与主板一起运作,二者拥有共同的组织管理系统和交易系统,甚至相同的监管标准,不同的只是上市标准的高低,两者不存在主、二板转换关系。②一所二板升级式,即在现有证券交易所内设立一个独立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交易市场,上市标准低,上市公司除须有健全的会计制度及会计、法律、券商顾问和经纪人保荐外,并无其它限制性标准,主板和二板之间是一种从低级到高级的提升关系。③独立模式,即二板市场本身是一个独立的证券交易系统,拥有独立的组织管理系统,报价交易系统和监管体系,上市门槛低,能最大限度地为新兴高科技企业提供上市条件。

4.3 发展场外交易市场,有重点有选择地推进区域易市场的建设

我国三板市场体系的建立应采取“条块结合”的模式,既有集中统一的场外交易市场,又有区域性的股权、产权交易市场。具体思路如下:第一,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发展场外交易市场。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中国发展场外交易市场,实现地区性联网运行,集中报价、分散成交、统一核算,从目前看是可行的。第二,在加快发展场外交易市场的同时,应积极规范地区性股权交易中心。我国先后在武汉、淄博、天津、沈阳等十几个城市形成了将企业股权公开挂牌交易的地方性股权交易市场,但这些市场绝大多数由地方政府正式或非正式批准成立的,容易受到地方行政力量的控制和切割,给金融监管增加难度。中央政府应将近年各地自发的地方性股权交易规范化、合法化,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融资渠道。第三,为了解决高新技术企业的产权交易和转让问题,应积极稳妥地发展地方产权交易市场。从我国国情出发,地方性科技产权交易市场应该兼顾高技术、新技术和中度适应技术等企业的普遍需要,成为普遍适用的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在条件成熟的地方甚至可以建设成特殊柜台市场,从而为形成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结构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篇10

第二个特征,农资市场具有分散性。中国市场不同于外国市场,农村市场不同于城市市场,农资市场又不同于其它产品市场。农资产品的市场在农村,尽管农村人口众多,但它不像城市,人们是散居在不同的地域,以户为种植单位,通常每家每户只有一到几十亩地不等,每家每户根据自己对未来的估计和需求种植着不同的作物。

第三个特征,农资市场具有季节性。农作物生长有着极强的季节性。这是自然条件决定的,尽管反季节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不能代表整个农业生产情况。不同季节有完全不同的作物种类,因此病虫害发生也有着极强的季节性,对土肥条件的要求也根据生长期的不同而不同。这些导致了农资产品购买的集中性,而且往往购买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几天时间,过了这个季节只有等来年。

第四个特征,农资市场有明显的地域性。地域性表现在不同的地区农作物种类和种植结构不同,对农资产品需求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农村分布在山区、平原、丘陵,有水浇地、干旱、半干旱之分。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气候、不同的作物结构、不同的水肥条件,农民有着完全不同的种植和生活习惯。不同地域的种植结构不同,对种子、农药、化肥等的要求不同。即便是同一种作物,在不同的地域,由于气候条件、水肥条件的不同,导致病虫害的发生种类不同、数量不同。以大田作物为例,南方以水稻为主,而北方以小麦为主。

第五个特征,农资市场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气候条件对农资市场的影响是间接的。气候的变化直接影响作物生长,病虫害的发生发展,作物对水肥的需求。这样间接的影响了对农资产品的需求量,对来年市场需求很难加以定量估计。农民不可能在无水可浇灌的干旱天气中施肥,因而对肥料的需求降为最低,在雨季不会想到去使用杀虫剂。而且,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气候条件。

第六个特征,农资市场受农产品价格影响。农产品价格影响的是农民对来年市场价格预期和信心,从而影响本年度的投资力度。如果是针对短季节的经济作物,当季的价格直接影响到农民针对下个季节的投入。

第七个特征,农资市场具有信息的不对称性。农村因为通信较为落后,对市场信息的掌握很少,形成大量的信息无法到达农民手中,指导农民的农业生产。从而使农民对产品的技术性能、品质知之甚少,使用成本增加。

第八个特征,农资市场物流要求高。农资中的化肥、农药、农机具等品种或体积大或易燃易爆或有毒,这决定了农资储存和运输条件要求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