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31 14:55:0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鼓励式教育的作用,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Zhengzhou 450002,China)
摘要: 通过分析外语专业和非外语专业学生在外语写作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笔者有针对性的提出将鼓励教学法引入外语写作课程教学实践中,探讨在外语写作课程中应用该方法的原因,尝试运用该方法的实践途径,旨在使得学生在外语写作水平上能得到加强和改进,同时树立外语谋篇思维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自学写作习惯,实现外语写作实践中的鼓励效应。
Abstract: By analyzing the status quo and problems in teaching of foreign language writing for foreign language and non-foreign language students, the author wants to introduce hortative teaching into teaching practice of foreign language writing, explores the reason for using hortative teaching method, uses practical approaches of this method, in order to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student's writing skills in foreign languages, establish self-confidence for foreign language rules and thinking, develop good habits of self-writing, and achieve the encouragement effect in writing practice of foreign language.
关键词: 鼓励教学法 外语写作教学
Key words: hortative teaching; teaching of foreign language writing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1-0257-02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并日益全球化,社会对具有外语应用能力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并且能够学以致用,一直以来都是外语教学或自学的热门话题。而在听p说p读p写、译这五种语言能力中,写作无疑是反映学生外语语言应用能力的最准确的方式。然而最能反映学生外语语言水平的写作却一直是教学的薄弱环节,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为破解这个难题而绞尽脑汁。所以,究竟在写作教学中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即能激发学生英语写作的主观能动性,又能攻克他们在外语写作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值得外语教学工作者的深思。本文中,笔者就目前大学外语写作课程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提出鼓励教学法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最后得出鼓励教学法在大学外语写作教学中能产生鼓励效应的结论,希冀能对从事外语写作教学的同行有所启示。
1外语写作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近年来,学生的整体外语水平有了稳步提高,然而写作却一直是大学外语教学中较为薄弱的环节。一方面,写作能够全面、客观和科学地检测学生对外语语言的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大学生外语基础薄弱的因素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自1997年以来,虽然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实行作文最低分6分的硬行规定的刺激下,学生的写作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很多大学生也因为实施了写作最低分的原因而不及格或成绩较低,使得相当数量的学校四、六级通过率或成绩大幅度下降。因此,外语写作成为了外语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学生的外语水平就很难有质的飞跃。所以,提高学生的外语写作能力势在必行。大学外语写作水平薄弱的主观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态度方面:教师和学生对外语写作态度不够端正由于多种原因,社会上更承认个人的外语表现能力,而这种表现能力通常表现在口语表达、听力以及阅读理解方面,相对的并没有给予写作应有的重视。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会,笔者发现,竟有半数以上的外语专业学生把写作能力欠缺的原因归结于没有受到严格的写作要求和训练。写作老师对学生的写作有所要求,但是并不是都能贯彻执行。甚至于有的外语写作课只是简单的教授一些写作注意事项,而觉得通过批改学生的作文来发现问题很麻烦。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得重视写作,并且对那些在思想上没有认识到写作重要性的学生进行态度矫正,然后通过一些严格训练,加大对外语写作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重点抓好写作实践环节,最终促进外语学习的全面发展。
1.2 教学及教师方面:以应考教学代替实际能力培养教学写作一直是语言学习中的最大弱项。由于外语写作课相对于口语、听力以及阅读来说要枯燥无味一些,而且通常老师们花大量的时间备课,但是学生却觉得琐碎难记,结果收效甚微。再加上外语水平能力测试的成果在社会上很盛行,许多学校为了追求四六级通过率,把英语写作仅仅看作是应考的必不可少的内容去讲授,而不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去教授。应考教育,严重冲击着正常的写作教学。应考写作不仅使课堂教学方式单一,教师往往跳过写作中的造句阶段,直接教授学生进行短文写作,或者是要求学生背诵几篇范文,在考试的时候按照范文模板生搬硬套,尽可能的把自己背诵的内容用到要写的作文上。这样一来,一些教学手段和方法就不能很好地用于对学生的外语写作应用能力的培养,当然也就不能很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笔者建议在大学外语写作教学中应该把写作教学单列成章,进行系统、全面的讲解及严格的要求和训练。
1.3 学生方面:基础不扎实笔者从学生的外语写作中发现,学生的外语作文普遍存在方面几个问题:中心思想不明确,语法知识匮乏(例如,时态问题,单复数问题,主谓问题),拼写错误等等。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反映出学生知识体系的不完整,语法知识运用不灵活,能够用于表达自我情感或思维的词汇量小,尤为突出明显的是缺乏谋篇能力和一定的写作技巧。由于外语基础不扎实,很多学生对外语写作有畏难情绪,对写作也缺乏热情和兴趣,也不愿意对教师批改后的作文进行反思以求改进。要处理学生写作上出现的诸多问题,写作老师首先要从学生的基础抓起,注重细节讲解(遣词造句或是短文写作等),并且付诸一定的技巧练习(主题谋篇、文章结构、句式选用、句型搭配或是运用习语等),更重要的是还应想法设法鼓励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勤奋习作的兴趣。
2鼓励教学法在外语写作课上的应用
鼓励教学法是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心理激励机制要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鼓励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学习热情,用赞赏的视野去审视学生的每一点学习成就和崭露进步意识的每一个学习活动或行为。着力培养大学生对外国语言文化的学习兴趣和主动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能动性,处理好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二主”关系,力求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
2.1 外语写作课上实施鼓励教学法的要素综述
2.1.1 理论支持:首先,罗森塔尔效应告知我们,在课堂上实施鼓励教学法成就显著。罗森塔尔效应(Robert Rosenthal Effect)是指人们的信念、成见和期望对研究对象所产生的影响。这种效应是R.罗森塔尔等人通过实验发现的。在教育社会心理学中,人们把对某人或某事始终怀着憧憬、期待、热爱、关怀之情而发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称之为罗森塔尔效应。1972年J.E.布罗菲和T.L.古德曾评论罗森塔尔效应的最初研究与许多重复实验,肯定教师对学生的看法能够影响学生。他们认为教师对学生的强化是根据他们对学生的期望,学生则以证实期望的方式来反应。教师对学生寄托期望对学生来说是件好事,重要的是教师应对每个学生的长处或优点都寄托期望,在每个学生身上都能产生罗森塔尔效应。
其次,马斯洛在《动机与人格》这本书中,提出了五种层次理论,强调自我实现和自我成长。从课堂教学视角看,每个学生在内心世界里都很渴望自我价值的实现,从而获得人生的发展。从课堂表现视角看,每个学生都时刻渴望能够获得老师的赞赏和认同。在大学阶段,老师的赞美或是认可就是对他们在大学的行为的一个肯定。而这一赞美和认可就可转化为强烈的追求进步的学知动力。如果老师能够在教学中多采取迎合现代大学生心理特征的鼓励教学法,那么学生在接受知识、自我约束、自我学习方面,就会表现出强烈的主观能动性。教师的教授与学生的学习之间才能起到积极的互动作用,产生鼓励效应。
2.1.2 社会需要:外语作为现代中国走向国际的一种交流手段,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同时也已经转变成为职场对求职者的一种基本能力需求。无论是外语专业的学生,还是非外语专业的学生,要学好外语并且能灵活熟练的运用它去打开交流之门,这种需求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所以说,老师们应该想方设法鼓励学生,正面引导学生,让他们明白外语的价值和地位,学好外语,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需要的高标准。
2.1.3 学生需要:社会上普遍认为,外语专业学生的外语都应该非常好,随时可以做口译或是笔译,或是写文章,毋需说是阅读一些外语报刊。然而,实际上现在处处可见的一个现象是,很多外语专业学生的实际外语学识水平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高。虽然全国高校对外语口语的地位高度重视,口语表达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较少有机会表现的写作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和重视。因此,老师应该运用鼓励教学法,多鼓励学生除了开口讲外语,还要多练习写作,提高外语写作能力
2.2 外语写作课上实施鼓励教学法的途径在大学外语写作课上,老师应该采取灵活有趣的学习形式,去引起学生对外语写作的热情,同时运用鼓励教学法,使学生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都能随时随地对外语写作表现出热情,认真有效地学习外语。在大学外语写作课程上,实施鼓励教学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和途径:
2.2.1 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力激励,就是通过一种外在的刺激来作用于个体,从而使该个体把外来的刺激内化为自觉行为的适当刺激,即使个体处于积极状态的外在因素。美国哈佛大学的威廉・詹姆斯(W・James)教授在对员工激励的研究中发现,按时计酬的分配制度仅能让员工发挥20%~30%的能力,如果收到充分激励的话,员工的能力可以发挥出80%~90%,两种情况之间60%的差距就是有效激励的结果。激励作用的绩效可见一斑。
通常来说,人的精神需要能够左右一个的行为,当学生的行为受到老师的正面评价和肯定后,学生就会有一种满足感和自豪感,同时能使他们有干劲,有自信,更好的学习。老师应该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塑造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作为老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尽可能地采取赞美激励的方法。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一方面,老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细微进步或成功,并给予及时适当的鼓励;另一方面,一旦发现学生的小失误或错误或者一些缺点,老师也应放宽心态,宽容的放过。
2.2.2 鼓励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自控能力自学能力是学生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独立的吸收、接纳并更新知识的一种综合能力。主要包括记忆能力、理解能力、评价能力、研究性学习能力、自我评价、调节、控制能力等。老师要鼓励学生在写作课外多进行自我训练,充分发挥学习情绪自我控制能力和学习转化能力,然后在课堂上再进行适当的、及时的引导。鼓励他们养成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的好习惯,同时培养他们的善于归纳总结的自学能力。
2.2.3 应避免惩罚和责备学生曾经盛行的体罚已经渐渐远离教育体系,然而,一些隐蔽的、看不见的对学生内心的惩罚却仍悄然存在。课堂上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永久的伤害。当代大学生内心脆弱,应放宽他们展现出的一些缺点,着重赞扬他们展示出的一些优点,让他们的长处得到老师正面的肯定,然后发扬下去。而不应该抓住一些失误或是错误反复批评,伤害学生的自信心,挫伤他们对外语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3外语写作实践中的鼓励效应
笔者通过教学经验,把鼓励教学法运用于大学外语写作课程上,不仅提高了学生学好外语的信心,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他们的自控和自学能力,而且也加强了学生们对老师的喜爱,进而促进了学生对写作课程学习的热情。也就是说,在大学外语写作上实施鼓励教学法,产生了积极的鼓励效应,这种鼓励效应值得推广下去。本文对具体的推广途径仅仅做了浅要分析,还会有更多鼓励教学法的应用途径,还有待于广大外语老师和学习者进一步地探索。
在大学外语写作课程上,老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教授学生,引导学生。鼓励教学法虽然只是其中的一种,但是却非常适用于当代强调个性的大学生群体。应用这一教学法既可做到认可他们的个性的差异,又可塑造他们的自信心。在大学外语写作或是其他课程教授上,该教学法应有其重要的地位。老师们可以随时随地,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课程特点,适当地运用鼓励教学法,在使学生不仅能开口说出流利的外语的同时,还能用外语写作的方式巧妙地表达一些正式的想法。大学外语教师应多多运用鼓励教学法,使得外语写作水平能够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李保军.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作用的定位[J].山东外语教学,1999,(4).
一、引言
现代公司制度最显著的特点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而两权分离催生了为公司注资的所有者与具有管理才能的高管人员之间的委托关系。高级管理人员是与公司业绩直接相关的管理者,但是他们并没有享受经营带来的全部收益,很可能导致高管人员不会竭尽全力为公司创造利益和价值。因此,如何调节公司所有者(即股东)与高管人员的长期利益关系是公司治理中的难题之一。
股票期权,指公司授予高级管理人员等特定对象在未来一定期限内以预先确定的价格和条件购买本公司一定数量股票的选择权。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发源于美国,进入中国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为促进上市公司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我国证监会于2005年12月颁布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允许上市公司对高管人员授予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权,随后中国上市公司逐渐采用股票期权作为高级管理人员的一种激励手段。
以股票期权为代表的长期激励机制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得到广泛推行,我国上市公司在借鉴股票期权对高级管理人员进行激励时,是否达到有效激励经营管理者和提高公司绩效的效果?本文将基于双重委托理论视角对其进行探讨。
二、传统委托理论与双重委托理论的比较
西方传统委托理论主要是由Coase、Jensen和Meckling、Fama和Jensen等提出来的,主要针对美国多数上市公司实际提出的一种分析框架(冯根福,2004)。美国多数上市公司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股权分散,股权分散的直接后果就是所有权和控制权相分离。在股权分散或两权高度分离的情况下,上市公司面临的最突出问题就是全体股东与高级管理人员之间的利益冲突。
然而,中国绝大部分上市公司的股权是高度集中,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现象是一个人人皆知的事实(冯根福,韩冰,闫冰,2002),中国多数上市公司的股权治理结构的主要特征是股权相对集中或高度集中,而不是股权分散。股权分散与股权相对集中对于公司治理而言,是具有很大差别的。如果公司股权分散,那么任何一个股东都没有掌握足够控制公司的权利,因此股东之间的势力均衡且利益互不侵占。相反,如果公司股权相对集中或高度集中,就会自然产生控股股东或者大股东与中小股东,这样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就可能导致控股股东或大股东运用其对公司的控制权而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于是产生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由此可见,传统委托理论是不足以解释股权相对集中的上市公司治理出现的大股东侵害小股东权益的问题的。
学者冯根福(2004)构建了双重委托理论作为以股权相对集中或高度集中为主要特征的上市公司治理问题的分析框架,双重委托包括控股股东或大股东与企业经营者(主要是高级管理人员)之间的委托问题及中小股东与其人之间的委托问题。双重委托理论的核心,就是如何设计最优的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既能促使经营者按照全体股东的利益行事,又能有效防止控股股东或大股东恶意损害中小股东利益。
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是相对集中的,在以股权相对集中或高度集中为主要特征的上市公司中,形式上也是通过董事会代表全体股东利益行事,但由于控股股东或大股东掌握着公司董事会的实际控制权,可直接对经营者的行为施加影响,所以实际上是控股股东或大股东在代表全体股东的利益行事。此时,控股股东或大股东是强者,而中小股东是弱者。
三、中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的正面影响
Morck、Shleifer和Vishny、McConnell和Servaes等的研究发现,高管持股会产生两种效应:一种是利益趋同效应,即股权激励使得高管拥有剩余索取权,随着高管持股比例提高,对高管人员具有激励作用,高管追求的效用会与股东趋向一致,从而可以降低成本,提高企业价值,另一种是壕沟防守效应,即股权激励使公司管理层拥有大量控制权,随着高管持股比例的提高,高管对企业的控制力不断增强,原先来自外部的其他约束对他的作用越来越弱,高管可以在更大范围内追求个人利益,提高成本,降低企业价值。
支持利益趋同效应的学者认为,通过赋予经营者一定的股票期权可以起到激励作用,国内一些学者的实证研究结果支持利益趋同效应的假说。在报酬激励机制中,年薪等固定薪酬可能无法有效激励经营者,“按业绩计酬”又可能导致经营者在短期内滥用公司资源而谋取自身最大利益,于是股票期权激励便得到上市公司董事会的青睐。
中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的正面影响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体现:
(一)股票期权减少了经营者的短期行为,是长期性的激励机制。
股票期权是以公司股份长期升值产生的差价作为经营者人力资本的补偿,是对经营者未来业绩的奖励。长期动态奖励延期实现,弱化了普遍存在的经理人只重眼前利益的短期化行为,是一种长期的激励机制。
(二)优化人力资源,体现了人力资本的产权价值。
股票期权激励能够在公司资金比较缺乏的情况下,留住公司的核心或关键员工。股票期权激励的实施可以使企业在吸引、保留和激励人力资本等方面具有优势(张俊瑞等,2009),保证有才能的高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业务骨干通过市场评价获得相应的回报,同时为将来吸纳人才留下了激励空间,为公司人力资源结构的优化创造了条件。
(三)公司在不支付现金的条件下,实现低成本有效激励。
目前我国的现金薪酬存在较大的限制,股权激励的实施可以弥补现金薪酬限制对高层管理人员造成的激励不足问题。在股票期权制度下,企业授予管理人员的仅是一个期权,是不确定的预期收入,这种收入是在市场中实现的,公司始终没有现金流出。因此,股票期权制度能减轻公司日常支付现金的负担,节省大量营运资金。
(四)形成利益共同体,降低企业所有者的成本。
股票期权有助于协调公司股东和经营者的利益冲突,将经营者的所得与公司长期发展的不确定性联系起来,从而激发经营者的竞争意识和创造性,有可能将成本降到尽可能低的水平。在经济学界看来,这是解决公司所有者与经营者委托问题的一种理想制度,是实现这两个利益对立体“双赢”的最佳途径。
四、基于双重委托理论视角看中国股票期权激励的负面影响
由于股票期权是与股票价格息息相关的,股票价格的波动不仅是企业业绩的体现,而且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缺乏透明度和有效监督的前提下,股票期权的滥用很可能产生负面效应,如财务造假,扭曲股票的实际价值,内部人控制现象和相关利益者之间的勾结,等等。
双重委托理论的第一重委托关系需要解决的是如何使经营者为最大化股东利益而服务和降低成本,但由于各方面监督约束机制和信息披露的不完善,股票期权激励出现了壕沟防守效应,即经营者利用对公司的控制权操纵或影响股价进而损害股东利益谋取私利。借鉴美国盛行的股票期权作为一个激励手段促进中国上市公司的委托关系,加之资本市场的剧烈震荡和多样变化,盲目推广股票期权激励是具有很大风险的,很可能造成公司资源和价值的损害和流失。
双重委托理论的第二重委托关系需要解决的是如何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不受控股股东或大股东的损害,实现全体股东的利益最大化。目前中国大部分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主要特征都是股权高度集中,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中国上市公司只能选择依靠控股股东或大股东内部治理为主导的公司治理模式。那么控股股东或者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就仍会存在,如何保护弱者(中小股东)的利益则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然而,股票期权激励制度仅仅是考虑全体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关系,尚未考虑到在中国上市公司中股权集中的股权结构特征,因而对于中小股东的利益保障仍然存在较大不足。同时,目前对于控股股东或者大股东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基本界定和范围尚未明晰,导致中小股东的利益无法明确得到保障,即使设立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也不知该从何维护中小股东的利益。中国证监会在2001年制定的《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独立董事应“维护公司整体利益,尤其要关注中小股东的利益不受损害”。然而现实中却滋生许多独立董事在维护中小股东利益方面的机会主义行为,独立董事也“不懂事”,没有尽到其应维护中小股东利益的职责和义务。
五、结语
上市公司股票期权的激励作用是建立在各方面完整的配合之上:有效的资本市场、规范的职业经理人市场、股权结构相对分散和相对完善的法制度律保护。中国的股权结构特征是相对集中或高度集中,传统委托理论已经不能满足对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的解释。本文采用双重委托理论探析了中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郑晓玲.美国股票期权激励的经验和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07,4:32-38.
前言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技术应用型人才,而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职业技能的训练,在很大程度上要通过实践教学系统来进行。既然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那么其教学体系就应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来构建的。因此,如何保证和提高实践课程就显得非常重要,而保证和提高实践课程一个非常行之有效的途径就是评估。
一、高职实践课程评估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目前,教学评估作为高校加强教学管理,增强教学质量的自我监控,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已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高职教育实践课程评估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但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不长,还处于探索阶段,相关的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特别是实践课程评估方面还没有形成科学可行的理论和技术。为此,迫切需要建立科学可行的高职院校实践课程评估方案。
二、我国高职实践课程评估体系构建研究现状
在我国,高职教育实践课程评估还是新领域。从国内目前文献研究资料看,我国高职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改革和创新正在不断深入,但对实践课程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就论者目力所及还鲜有人为。我国高职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高职教育实践课程质量评估的内容、方法与指标体系研究目前还没有形成体系。虽然众多专家学者对高职教学质量和高职实践课程提出了相应的评估内容和标准,但总的来说大多数的探讨还停留在定性层面进行评估,缺少操作性;评估内容还不统一,指标缺乏层次性和信度效度。
三、高职实践课程评估体系构建原则
构建评估指标体系前首先要确立指标体系构建原则,本文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如下:
3.1遵循培养目标的原则。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要遵循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和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规律,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
3.2科学性原则。设定每一项评定指标时都必须经过科学论证使每项指标都有科学依据,同时得到学校的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认可,能直接反映高职实践课程特性,各指标名称、概念要科学、确切。
3.3系统性、可比性原则。实践课程质量评估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评定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首先明确评定目标,在此前提下,按评定目标要求,全面系统地设计、确定评定原则和评定要素。整个实践课程评定指标体系要有系统性,要能成为一个体系,各项评定要素应有可比性。
3.4可操作性、真实性原则。设定各项评定指标时,指标必须可以实施,指标定义要明确,不能含糊其词,便于指标数据采集,保证相对真实可靠。评定方法选择要具有合理性,使评定结果能反映真实性结果。
3.5全面和重点相结合的原则。指标体系是由若干个指标构成的有机整体,每个指标都要从一个侧面反映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环节质量状况,各独立指标之间需要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补充、相互完善,形成指标的最佳组合,从而使指标体系优化。
四、高职实践课程评估主体
4.1学校领导(教育管理者)。学校领导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实践课程的管理者,需要高瞻远瞩地对实践课程的整个过程有一种高层次的掌控。这有助于管理者更全面地分析与改善基础条件,为高等职业教育实践课程的开展提供更好的软硬件保障。
4.2任课教师。任课教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实践课程的使用者,对实践课程有更全面的了解,与学生直接接触,可以了解学生对实践课程的一些想法。任课教师对课程的评估有直接的发言权,通过教师的评估可以了解多方面的因素。
4.3学生。学生是高等职业教育实践课程的直接作用对象,这里主要可以分为两类:
4.3.1已学学生。已学学生是指已完成某一阶段的训练,但尚未毕业的学生。让这部分学生对实践课程作出评估,可以检验实践课程是否使学生感兴趣、难易度是否合适,能否让学生觉得实践课程内容有趣、实用、易学等等。
4.3.2毕业生。通过毕业生评估,可以了解实践课程所教授的知识与技能对毕业生工作能力的影响,主要检验实践课程的作用性和实践性。
4.4行业企业专家。传统的理论课程评估主体主要是领导、同行和学生,而实践课程评估主体除以上三者之外,还应包括相关企事业单位的技术、管理骨干。因为,后者是行业的专家,是内行,他们对该行业领域所需要的技能最熟悉,因而最有发言权。可以通过加强校企合作,邀请企事业单位的技术、管理骨干组建专业指导委员会,邀请他们参与实践课程计划和毕业实习指导书的制订,担任学生实训、实践课程的指导教师,对学院的实践课程进行指导和评估等。
五、高职实践课程评估体系的内容
高等职业教育实践课程评估的内容可以分为:对实践课程目标的评估、对实践课程计划的评估、对实践课程过程的评估以及对实践课程结果的评估。
5.1对实践课程目标的评估:高等职业教育实践课程目标即实践课程所要达到的目的,是实践课程实施的指南,也是衡量实践课程最终质量的准绳。它是实践课程实施的总纲。对高等职业教育实践课程目标的评估是实践课程评估的基础。
5.2对实践课程计划的评估:高等职业教育实践课程计划是实践课程目标的具体化,是对实践课程的一个总体安排。包括实践课程项目、门类、次数、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课时安排、重点难点、教学手段、考核的方式、方法或途径、达到的效果等方面。
5.3对实践课程过程的评估:高等职业教育实践课程过程是指教师对实践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策划和具体实施的情况。包括设计思路,操作内容设计,实施方式方法,课时安排,效果反馈途径等方面。这是高等职业教育实践课程评估的核心。
5.4对实践课程结果的评估:这是对实践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估。包括平时项目训练熟练程度、操作考核成绩、职业资格证书、等级证书以及终结性考核结果等方面。这是高等职业教育实践课程评估的关键。
这四个方面相互协调,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高等职业教育实践课程评估体系,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课程有序、有效的开展。
六、结束语
目前,教学评估作为高校加强教学管理,增强教学质量的自我监控,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已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高等职业教育实践课程评估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因此,积极探索出一套既符合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又便于操作的实践课程评估体系和实施办法,是确保实践课程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是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
参考文献
幼儿教育在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犹如农业在我国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幼儿教育如果出现偏差,则整个教育体系是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的。“以人为本”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我国的教育、特别是幼儿教育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些偏差,使得儿童问题或独生子女问题越来越突出。回归幼儿教育的本身,是有利于幼儿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的。
1 鼓励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1.1 鼓励教育能够激发幼儿的自信心,帮助其克服自卑、怯懦。3~6岁的幼儿期,是培养个人成就感和自信心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对幼儿进行鼓励教育尤为重要,也对幼儿今后的人生有着重要的影响。许多幼儿因为在某些方面有缺陷或不够好,常常遭到教师的批评、讽刺,在心理上或多或少留有阴影,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由此导致没有自信,逆反情绪严重,这些都严重损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影响其身心发展。因此,在今天这个处处讲求以人为本的时代,鼓励教育对于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具有更深刻的意义。
1.2 鼓励教育能够让幼儿懂得鼓励和尊重他人。每个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问题,而父母和教师作为幼儿的引导者,要用鼓励的态度对待幼儿,在保证不伤害幼儿自尊心的基础上指出他们的不足,让幼儿感受到来自教师和父母的关爱和尊重,同时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问题。同时,教师还要教会幼儿怎样鼓励和尊重他人,让幼儿认识到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这有助于幼儿在与同学的交往中,真诚地对待和关心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学习,这对消除幼儿之间的嫉妒、敌对、冲动等不良的心理情绪有着重要的作用。
1.3 鼓励教育能够培养幼儿的独立自主能力。鼓励教育是在尊重幼儿个性差异基础上的教育模式,家长和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幼儿在生活中得到磨砺。家长和教师要在失败中鼓励幼儿,对幼儿的顽强、努力等积极向上的行为给予肯定和表扬,这无形中就发展了幼儿的独立自主能力和遇事应变能力。这就像教幼儿学说话走路一样,即使说错了、摔倒了,也要鼓励他继续下去,绝不能认为幼儿不行或太笨,一定要积极地鼓励他从失败中站起来,独立地去完成每一件事。
2 老师要鼓励孩子参与教学过程,并对孩子进行表扬和鼓励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就要鼓励孩子参与教学全过程,同老师在教育活动中互动。这种互动式教育目前已经成为幼儿教育普遍采用的方式,在许多幼儿园中得以普及。在幼儿鼓励教育中,老师需要做的就是鼓励孩子的一切正确行为,使学生能够从教学过程中获得乐趣,收获知识。所以,老师要在幼儿的鼓励教育中,建立互动式教学模式,鼓励孩子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此外,老师还要做好对孩子的表扬和鼓励,让孩子能够通过互动式教育,建立自信心,培养学习兴趣。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孩子的参与精神,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
3 鼓励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幼儿时期是各种习惯养成的关键时刻,在幼儿时期养成良好的习惯,将使孩子受用一生。错过了这一关键时刻,在孩子后期的成长过程中,将很难弥补。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幼儿时期的良好习惯的培养。而说到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就必须要提到鼓励教育,实践表明,鼓励教育对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意义重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鼓励教育能够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对日后学习的促进作用明显。其次,鼓励教育能够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使孩子能够主动的开展学习活动,减轻老师的负担。再次,鼓励教育能够增强孩子的信心,使孩子能够在未来的竞争中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4 培养孩子关心他人的品质,在课堂上创造互相鼓励的氛围
现在的孩子多数都是独生子,在家里是小皇帝,是爷爷奶奶的掌上明珠,都是唯我独尊的性格,不懂得关心他人。所以,在幼儿教育中,就要着重培养孩子关心他人的品质,使学生懂得分享的美德,懂得在日常生活中关心身边的所有人。此外,还要在幼儿教育的课堂上创造互相鼓励的氛围,让孩子看到别人的优点,并学会互相鼓励互相激励。这不但有助于孩子学到别人的优点,也有助于孩子改善自身的缺点,所以,幼儿鼓励教育中,在课堂上创造互相鼓励的氛围十分重要。
鼓励,即激发和唤醒个人的内在动力,使人从“被成长”中产生生命自觉,用自己的力量成长。鼓励教育就是通过激励、唤醒和鼓舞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从而达到让学生成人成才、服务社会的终极目的。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这也说明了鼓励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教育是孩子成长教育的基础阶段,孩子由这段时期开始开发智力、认知社会,养成个性和行为习惯,这就使得小学教育有着非凡的意义。对这一阶段的孩子来说什么都是崭新的,成功的教育便是让孩子养成对学习的渴望,自主地去积累知识、参与实践,而不是被动的、被迫的、被规定的成长。这里就出现了我们的第一个问题: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在我看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兴趣和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就像是一块香气十足的蛋糕,引诱着孩子的行为方向,有时候甚至能决定孩子一生的理想和人生目标。那些出现于各种领域天才的少年们,没有听说过谁是被逼迫的天才,兴趣和想要去学的欲望都是他们背后最原始的动力,如果没有了本能的喜欢,不可能画出打动人心的画作、写出引人共鸣的歌曲、提出拓展人类认知的理论。
于是,这样就有了我们的第二个问题:怎样培养孩子的兴趣?我认为最重要的办法就是鼓励,这也是我在十几年教师生涯中最重要的领悟。记得我刚开始给孩子教授音乐课时,由于缺乏经验,觉得课堂简直就是灾难,孩子们一直吵闹不停,原本准备好的教案最后总成为一张废纸,每堂课我总少不了把他们狠狠地批评一顿,音乐课变成了纪律课,而每次的斥责也没有一点作用,过不了多会又闹成了一锅粥。长此以往我对教学的热情也扑灭了一大半,而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也越来越小,我一时也心急如焚不知道该怎么
办。直到有一节课才让我顿悟过来,那次课上我点名一个学生起来独唱,她唱完后我无意间表扬了她一句:“唱得真好”,之后的课堂上这个孩子表现得特别开心,在我又试着表扬了她几次后,她表现得更认真,主动与我互动,而之后这个学生也成了我音乐课堂上的积极分子。经过这次的经历我开始思考:音乐课不同于语文、数学课,是给孩子减压,是给孩子带去轻松和快乐的课堂,只要多鼓励、表扬,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就非常容易建立,学东西也更容易集中精力,甚至开始自学。在认识到鼓励对孩子的重要性后,我在接下来的课堂里都会时不时表扬学生,渐渐地孩子们从原来的不听招呼变得安静下来唱歌了,整个课堂充满了快乐,我甚至可以看见孩子们眼中求知的欲望,看到了成果我不甚欣喜,日后教学的过程也越来越顺利。
理论分析和我亲身的经历都说明着鼓励教育对孩子成长起巨大的积极作用,找到了这一中心教育观点后我们就要来讨论教师
如何在教学工作中实践鼓励教育,这也是我提出的第三个问题,我认为老师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1.学会“激励式”表扬
所谓“激励式”表扬就是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性格、脾气以及当前的思想实际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找出每个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通过鼓励的方式帮助孩子发现自己不同于他人的闪光之处,建立自信心和努力目标。对学生天性的开发与早期成长起到激励和引导作用。
2.学会“成功式”表扬
人的行为都是在某种动机的驱动下,为了达到一定目标的有目的的活动。活动的结果又能反过来作用于行为的动机。学生在某一方面有好成绩或有所突破时,这时老师的表扬与鼓励就犹如催
化剂能激发孩子迸发出更大的热情和信心。这时候教师再帮助他们认真总结取得成功的经验,提出下一步前进的目标,相信孩子更能事半功倍,同时对其他孩子也可以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这就是所谓“成功式”表扬。
3.学会“辩证式”表扬
表扬是鼓励教育方法的核心,但是并不是要鼓励表扬一切。从这一层面来说“辩证式”表扬就是适当批评。当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行为偏差时,老师首先要做的必须是严肃地告知学生行为的错误性,让孩子从思想上接受批评,如果对于学生的错误还在一味地表扬,当然不能引导正确的价值观。当然,批评也是有度的,毕竟儿童和青少年对事物的认知是正在完善中的,犯错然后吸取教训
是成长的过程,如果过分训斥伤了孩子自尊和自信,使孩子心灵受到打击一蹶不振,那么过后再多的表扬也收效甚微。
这里特按不破不立的道理,先讲环节上的否定:
①事情的起点是谎言。不错,罗森塔尔的动机不坏,这谎言是所谓善意的谎言,无恶性后果,但谎言是一种缺失。古来两军对垒,兵不厌诈。但教育不需动谎,可以说真。真比谎更有力。
②少了因材施教。教育的功能归根结蒂是人的个性解放。人才是以个体形式存在的。因此对人在进行共性教育时,少不了个性教育,即因材施教。但那个所谓“最有前途者”名单给予老师的影响是一种共性。名单上没有学生的各个情况,它并不提示老师因材施教。反而 杜绝了因材施教的可能。
③一次性作为。罗森塔尔的做法,为谎言所制约。事后的情况表明,仅此一次:他本人没有连续以这谎言进行再试验;也无任何另一人,循其轨迹,在任何另一所学校复制这种试验。可见原命题、原做法总体上不能照搬照用。
尽管如此,对罗森塔尔效应的基本精神还应加以肯定,应感知它引出的结果是非常可贵的,因此有必要能动地在改进中积极运用。要点是:
1.聚焦暗示作用
罗森塔尔效应本身就是暗示作用。
理解暗示作用,罗森塔尔效应才能自觉运用。你不了解它,当然就不能驾驭它。什么是暗示作用呢?简单地说,含蓄的语言或示意所起的作用,就是暗示作用。广义地说,语言、手势、表情等使人不加考虑地接受某种意见或作某种事情的作用也叫暗示作用。它与启发式教学关系紧密。按教师的特定职责来讲,暗示相反于强制,有别于明白昭示。教师要善于暗示,充分发挥暗示作用。言传身教,都可以发挥暗示作用。强调地讲,不知发挥教育暗示作用的老师,就不能称为称职老师。不用说,老师的教育活动多明白昭示,即对学生径直讲明问题,这与暗示作用相辅相成,彼此渗透,不加排斥。
2.以鼓励增强信心
罗森塔尔穿透人心的慧眼,自信那具有暗示意义的“最有前途者”名单,可以鼓励老师勤教善教,能够鼓励学生巧学勤学。显得暗示通过鼓励而起作用,鼓励是暗示的灵魂。这衍生多方面作用,最肯定的是给予教与学双方信心。教、学与作事―样,气可鼓而不可泄,信心常决定成败。因此教师务必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学生的信心是志向, 是力量,是追求,是高度。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学生获得任何成绩,都与老师给予爱戴、鼓励自己获得信心分不开。无论罗森塔尔对老师对学生起了怎样大的作用,学生无论有了多么大的进步,最终都在于学生受到鼓励,得以自重、自觉、自勉与自强,在不断增强信心中进步。
3.再求真实与具体
罗森塔尔名单给予老师的作用,产生教育的共性作用。凡是名单的人,得到的际遇是一样的。这有必要,但不够。应再求真实与具体,以因材施教充实之。这里可引进翁格玛丽效应,就是说,老师真的将学生一个一个具体地放在心上,逐一分析并掌握其学习基础,分别确定其高而可达的要求及根据(主要是学生自身亮点),撇开谎言,用真言真情真事作暗示,将爱心与期望传输给学生,使学生获得鼓励与自信,自觉去追求与实现自己应达的高度(当然也可对学生直说其事,只要能使学生受到鼓励与获得自信就行)。这与罗森塔尔的谎言试验只用过一次不同,可以连续使用,使学生不断进步。可见在罗森塔尔效应中,吸纳翁格玛丽效应作因材施教,更多地以更具体的暗示作用作用于学生,将显著地提高教育效能。
4.延伸应用于各类教育
罗森塔尔这次心理研究的对象是小学生。小学生的重要特点是天真、单纯、幼稚,易于接受“权威的人”影响。所以罗森塔尔名单上的人物易于进步。但教育中暗示与鼓励具普遍意义,适用于各类各级教育。教师总要热爱、鼓励并寄期望于学生,教学少不了暗示。但教育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具体对象不同,暗示与鼓励的内容与方法亦应不同。这是一种艺术,简单看待是不行的。作为教师,作为教学的艺术应用,应有不同对象的特异性。重要的是教育者备艺德,即师德,以优而更优的心境,对学生言传身教,甚至身教重于言教,以师者应有的形象,赢得学生的敬重;让学生感受老师对其热爱、鼓励、推动上进的诚意,为学生乐意接受教育确立前提。同时教师积极构建快乐教学氛围,以自然、机巧的方式进行暗示,以亲切、准确、鲜明、生动并且是少而精的教学语言进行教学,让学生茅塞顿开。可以说这是教学的一种机巧和完美。
5.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
众所周知,班主任工作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占着非常重要的位置。班主任工作做的好坏不仅影响班级成绩的好坏,而且在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每一个学校一定将班主任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并在选择班主任时,一定要慎重考虑,应注意一下几点。
1、应特别注意选好班主任
班主任工作在学校各项工作中非常重要的,非常艰巨的工作,另外直接影响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所以选择班主任的时候一定从多方面考虑,选择有一定的教龄,有经验的,有组织能力的,能够发挥带头作用的,责任性较强的教师来担任。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仍有部分每一个学校存在着不重视班主任工作,选择班主任时不细致,不认真考虑,光凭个人情感等不良现象。
作为一名班主任,围绕班主任工作,如何能做好这个工作,我想跟同事探讨,并想谈谈自己的看法。班主任首先要弄清楚自己肩上的责任。因为他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班集体的代表,教师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整个班级的班风,每个学生的做人的态度。从每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纪律观念可以看出班主任的工作做得好坏。班主任应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工作要有预见性调控性。教师应该善于观察班里的每个学生,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爱好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不能把全班同学一概而论,因为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年龄、特点、性格、爱好不同。所以班主任除了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还应该有不怕困难、爱岗敬业、为教育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
2、 班主任一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班主任在管理教学工作中有着很大的责任。但是部分班主任对自己的肩上的责任意识欠缺,认为每天点点名、考考勤,管好学生就可以。大家都知道,班主任得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一旦老师的一些不良的语言或是举止被学生知道了,就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从教师的身上,学生学会如何对待人,如何跟别人沟通,学会社会道德。所以班主任应该成为帮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引导者,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监督者,保证保持课堂秩序的管理者,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深入贯彻教学改革的引路人。只要这样做,才能取得高效的成绩,才算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3、班主任不容忽视鼓励教育的作用
班主任工作中,鼓励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方式之一,它在教育教学工作发挥推动作用。担任班主任职务的每一名教师,只要掌握好鼓励教育的教育方式,才能在工作上取得好的成绩。要是不重视抓好这一教学环节,没能实现根据学生不同特点培养的目标。现在有很多教师利用鼓励式教育,优化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多鼓励、多关心学生有助于培养培养他们的勇于创新、敢于思考的能力,并且可以建立师生之间的友好关系。但是采取鼓励式教育时,一定要诚恳,不应该虚弄做假,只要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否则教师在学生心目中不会有地位,不会相信教师。所以教师要有耐心,多学习别人的教育经验。教育学生时,班主任不应该局限于学校,应结合家庭教育,为此教师应该掌握好学生家庭情况,要和家长搞好关系。
目前,世界上最著名的教育方法有六种:天才教育法、自然教育法、特殊教育法、才能教育法、实践教育法和赏识教育法。其中,我认为在中学美术教育中最适用的应当是由中国周弘倡导的赏识教育法。赏识教育,简单地说,就是老师在美术教学中经常鼓励和赞美学生,不管学生的作品是否令人满意,也不管学生的表现是否符合所谓的“标准”,老师都以一种宽容的方式去包容学生,以一颗充满爱的心对待学生。一句再简单不过的鼓励就会帮助孩子树立自信,找回信心,甚至有可能改变他的一生。在理论层面,赏识教育的作用具有坚实的学术支撑,其运行原理正符合了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效应又称皮格马里翁效应,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在小学教育的实践中予以验证提出,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心理学上的罗森塔尔效应是指“热切的期望与赞美能够产生奇迹,期望者通过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能使被期望者的行为达到他预期的要求。”根据罗森塔尔效应,人们得到了一定的启示,即当人们处于被赞美、被鼓励的环境中,他们会对生活充满希望,并有坚定的信心和强烈的意念去达到某种预期的目标,而这种强大的心理暗示对他们的行为具有巨大的驱动和指导力量,往往引导人们走向成功;相反,当人们的自信和自尊遭到严重打击和挫败时,他们会更多地产生消极抵抗的情绪,这种懈怠的心理常常使他们自我否定,自卑懦弱,不敢挑战,而这种低落的情绪暗示极大地阻碍了他们潜能的发挥,甚至本来可以完成的目标也变得遥不可及,这种人的失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界环境给予他们不良的心理刺激。因此,根据罗森塔尔效应运行的基本原理,如果教育者们也将这种心理暗示方法广泛地运用到教育实践中,通过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以理解尊重的教育方式,更多地挖掘学生成长的内在动力,就会使学生树立自尊自信的美好品德,为孩子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实践层面,赏识教育的方法也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都至关重要。
我在教学实践中就遇到过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个叫张强(化名)的学生,是我们学校有名的“问题少年”,上课捣乱,经常打架,跟老师作对……刚上美术课时,他也是保持一贯作风,不但不带工具,上课的时候还打扰别人听课。于是,我决定做点什么,在一节课上,我耐心地为他准备好工具,并站在他旁边督促他完成作品,一开始他只是胡乱地画几笔,但是我却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这使他十分诧异,从他的神情中可以看出,他很享受老师的表扬。自此以后,他开始在我的课堂上主动画画,不管画得怎样,我还是会表扬他,并鼓励他继续画下去,渐渐地,他对于画画有了信心,不仅在课上表现积极,还会在课余时间画一些作品让我指导。一学期下来,他创造出很多精品,有的甚至经过装裱送给领导和老师,有的被我收藏准备给下届学生做范画。就这样,张强在美术课上找到了自信,由一个捣蛋学生变成了好学生,后来,他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态度也有了转变,在老师的帮助下,通过不懈的努力,到毕业时竟然考上了市里的重点高中。从张强的事例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小小的表扬,一次积极的心理暗示,就可以改变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改变一个人的行为轨迹,甚至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这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起到的作用,在不被重视,甚至充满负面评价的环境中,学生就会自暴自弃,对自己失去信心,认为自己反正也就这样,没有努力学习和上进的必要;但是经过激励、认可后,当学生发现自己的存在也是有价值的时候,事情就会出现转机。由此可见,赏识教育能让学生的潜能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使学生能够变得更加出色,赏识教育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卡耐基曾说过:“使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就是赞美与鼓励。”
赞美与鼓励在教育实践中也就是赏识,作为教师,应该对学生多加鼓励和赞扬。因此,教师的教育方式在孩子的一生中就显得格外重要,而赏识教育是将人的潜力发挥到极致的最好方法,在学生成功时肯定他们的进步,同样在学生受挫时鼓励他们发现自身的闪光点,促进所有孩子的共同进步。只有在学生成长路上多一句赞美,少一声苛责,多一分鼓励,少一分强迫,才能真正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赏识教育绝不是理论上的空谈,我们要将鼓励与赞美真正落实到美术教育实践中,还孩子一片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孩子在赏识中健康成长!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2-0065-01
心理暗示是人们受外界或他人的情感、观念、态度、判断、意愿等影响后产生的一种独特的心理特点,是日常生活中较普遍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时刻影响着人们的心理状态、情绪,甚至行为。暗示教育是幼儿教育中常见的一种教育手段,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使幼儿对暗示教育极为敏感,他们喜欢在教师积极的心理暗示和引导下享受着情感满足、兴趣高涨和体验极致的乐趣。幼儿是一张没有经过丝毫涂染的纯净白纸,积极的心理暗示具有传递正能量、呵护心灵、引领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较其他形式的教育具有更大的优势。
一、积极心理暗示在幼儿教育中的优势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渐进式推进,人们对幼儿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如何提高幼儿教育水平,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已成为各教育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将积极心理暗示渗透于幼儿教育,对幼儿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幼儿全面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呈现出巨大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积极心理暗示能净化幼儿灵魂,使幼儿始终保持积极纯净的心灵,如初绽百合般灵动、充满生气。积极心理暗示能为幼儿创设乐观、向上、生机盎然的绿色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欢快愉悦、轻松自由的教育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感受学习的无穷乐趣,并找到自身价值,提高自信心与自豪感。二是积极心理暗示可以使幼儿爆发潜能“小宇宙”,推动幼儿积极健康发展,促进幼儿全面提升自我。积极心理暗示能对幼儿起到镇定、提醒作用,吸引幼儿的有意注意,使幼儿受到积极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促使幼儿进行自我心灵对话,在积极的思维中激活想象、灵感、智慧,不断指引着幼儿的学习与情感行为,促进人格与智力的提升。
二、积极心理暗示运用于幼儿教育的有效策略
(1)充分发挥语言暗示的积极作用。在幼儿教育中,积极心理暗示的手段有很多,如语言暗示、眼神暗示、体态暗示、情境暗示等,其中语言暗示是较直接、成效也较明显的一种心理暗示手段,较其他手段具有更大的优势。幼儿情感和智力发育尚待完善,稚嫩、活泼、好奇、求胜的心理特点使幼儿急需从别人那里获取直接的褒奖与鼓励,而语言暗示无疑是幼儿获取心灵满足的最直接方式。枯燥的幼儿教育手段难免令人生畏,而委婉含蓄、巧妙恰当的语言暗示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因为自信不足而对学习产生恐惧或厌烦心理,这时教师要善用“你真棒!加油”“老师相信你可以做好”“你好聪明”“不要放弃,你会做得更好”等各种语言暗示,激发幼儿的自信心,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与激情。
(2)善于运用眼神暗示和体态暗示。除了语言暗示之外,眼神暗示和体态暗示也是重要的积极心理暗示手段。教师的眼神中包含着大量的讯息,能对幼儿心理产生微妙的影响,鼓励赞扬的眼神、充满关爱的注视方式、温情的教育体态,往往能使幼儿产生积极的心理情愫,促使幼儿奋发向上,获取心理和心灵上的极大满足。例如,当幼儿成功完成一件学习任务时,教师可以温情地走到他跟前,蹲下身子与其齐高,对其进行语言褒扬,同时用眼神鼓励幼儿,还可以拍拍幼儿的肩膀,摸摸他的头部等,让他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温暖和鼓励。当幼儿学习适逢挫折时,教师要适当给予幼儿安慰、鼓励和安抚的眼神,激励幼儿产生直面挫折、勇于拼搏进取的积极情感,让幼儿感受到教师满含爱意、温情的眼神和动作。教师亲切的微笑,鼓励的动作,能瞬间并轻松化解幼儿心里的阴霾,促使其积极向上、健康成长。
(3)情境暗示与自我暗示双管齐下。情境暗示和自我暗示是实施积极心理暗示的另外两种手段,对幼儿教育起到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情境暗示对幼儿能起到积极的感染和熏陶作用。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善于创设积极向上的教育情境,使幼儿在激情盎然、温馨活跃、生动趣味的教学活动中,感受和体验到学习的无穷乐趣。教师可以运用游戏教学法、故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猜谜语等教学方式,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其更好地投入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去。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教幼儿多进行自我暗示。例如,在遭遇挫折后,要鼓励幼儿在心中默念“我可以的”“我最棒”“我能做到”等自我鼓励、自我暗示性语言,这对幼儿暂时克服恐惧及培养幼儿积极、良好的学习状态和行为习惯至关重要。因此,幼儿教育要做到情境暗示和自我暗示双管齐下。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积极心理暗示是当前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教育手段,是迎合时展要求,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必备教育因素,它在维持幼儿人生正能量,保护幼儿兴趣与好奇心,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和学习习惯等方面至关重要。幼儿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要基于幼儿的生理和年龄特点,合理运用积极心理暗示,从语言、表情、手势、体态等方面为幼儿营造积极心理暗示的环境,促进幼儿教育整体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要想克服一些中职生对体育教学的厌学心理,教师应该以一种赏识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位中职生,尽量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并以此来鼓励中职生学习体育,培养他们对体育学科学习的强烈欲望,所以激励教育在中职生体育教学中有着非常大的现实作用。本文从以下几点入手,谈谈激励教育在中职生体育教育中的应用。
一、我国中职生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体育教学产生一种厌学心理
大部分的中职学生对体育没有正确的认识,对体育教育缺少足够的重视,因为他们不用面对着升学的压力,所以在体育课上只凭借自身的喜好去玩,对体育的学习并没有明确的目标,而且他们学习体育的意志很薄弱,致使有一些学生在学校混日子,甚至产生厌学的心理,很不利于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二)教师没有对学生实施赏识激励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建民主和谐的教学课堂,使学生能够得到尊重并且表达出他们自身的观点和看法,进行互动式的教学。在中职体育教学中更要注重这点,但是目前仍有很多中职体育教师仍然以纪律化的体育教学模式为主,要求学生能够整齐排列队伍,并且在教学活动中完全听从体育老师的指挥,不能发现学生的特长,也不能用激励的教学方法使得中职生更加的热爱体育课程。
二、赏识激励教育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赏识从本质上就是一种激励,詹姆斯同时发现,没有受过激励作用的人只能发挥其潜在能力的20%-30%,但如果受过激励过后,其能力的发挥就可以提高3-4倍。由此可见,一句由衷的赞美和夸奖,能使被赞美的人受益终生。所以在体育的教学过程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职生体育教学实施赏识教育:1、首先需要教师看得起学生,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地位,关注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特征,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给予重视。2、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并对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表扬,恰当的给予学生鼓励,帮助学生改善自身表现的卑怯与不足,使其树立起对体育学习的自信心,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新理念。3、赏识教育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倡导与学生之间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践行赏识教育的言行:肯定、欣赏、赞扬、微笑,使学生能够在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习体育知识,并让学生感受到被教师赏识的自豪感,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激发其学习动机,主动并快乐的学习体育课程。教师应该充分的运用赏识教育,承认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允许每一位学生的失败、呼唤出学生的善良以及对学生的智慧进行一定的启迪,运用好赏识教育这根化腐朽为神奇的魔棒,将会使学生受益终生。
三、赏识教育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的教学手段
(一)勉励式的激励教育
每个中职生都需要得到老师的肯定和鼓励,当学生在动作技术的学习中表现不够完美的时候,教师不能片面的认为他们没有能力,其实这样的学生只是缺少锻炼和一定的经验而已,在这种时候教师在这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用强硬的、命令式的语气要求或指责学生,不但不会对学生有帮助,反而可能会使学生形成一种逆反心理或者非常消极的心理,产生抵触情绪,更加不利于学生对动作的学习和掌握。相反,用勉励式的和缓语气对学生进行指导,更能使学生接受,减少学生的心理负担,提高学习效果。
(二)体育教师的行为激励法
体育教师在中职生的心中一般都有着一定的榜样作用,身体强悍、反应机敏,专业突出,技术过硬。所以体育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应该起到其表率作用,使学生能够把老师当成自己的学习对象,所以在中职生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对于一些体育动作进行以身传教,规范的动作,完美的示范,用行为激励法来激励学生有着更高的热情去对待每一节体育课程的学习,教师也应该有更大的耐心来激励那些做得不好的学生,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鼓舞学生,这样才能使中职体育教学效率得到提升。
(三)对中职生进行期望式激励法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期望式的鼓励,一些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非常希望他们取得的成绩得到肯定,所以教师应该对不同条件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期许,并对其进行应有的积极评价。期望式激励法对于运动能力差的中职生有着更积极的作用,教师应该对这些学生进行实事求是评价,并发现其中的优点,鼓励学生继续保持优势,并提出对他们有着更高的期望,这样他们才不会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失去信心。
(四)实施奖罚激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