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01 16:45:2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调查企业经营状况,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棉农植棉积极性持续下降原因
1.种植信心不足。棉农反映,粮食产量稳定,政府补贴较多,价格年年上涨。对今年棉花价格,部分棉农心里没底,不愿大面积扩大棉花种植,更倾向于种植粮食。如今年预期心理价位达不到,大部分棉农明年植棉面积将会再度缩减。
2.植棉成本偏高。2013年该县的棉花生产亩平均总成本达到1623.84元,与水稻772.81元、玉米523.15元的总成本比,分别高出851元和1100.7元。目前,种粮从播种到收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农民除种和收时,均可外出打工,相比之下,棉花把棉农常年束缚在棉田里,不仅生长周期长,而且育苗、移栽、施肥、采摘等难以实现机械化作业,都需要人工完成,劳动强度大,用工多,县棉花协会调查,2013年棉农植棉自投工日达到22.5个,而种植水稻、玉米分别只有4.5个和3.5个。
3.植棉效益较差。除去总成本以后的纯收益,种棉花的只有642.4元,明显低于玉米803.6元、水稻1148.4元的收益水平。
4.财政补贴较少。目前,种粮每亩有10元的小麦良种补贴、15元的水稻良种补贴、20元的水稻直补、103.4元的农资综合补贴,如果稻麦两季种植,每亩补贴达到148.4元。而植棉只有每亩15元的良种补贴,即使套种夏粮作物,也只有一半的农资补贴51.7元,合计只有66.7元,比稻麦两季少81.7元。
棉农的几点建议
1.早日享受到棉花直补政策。今年国家将取消棉花临时收储,棉花直补又将在新疆先行试点时,内地棉农普遍反映不理解。急切期盼国家政策能够阳光普照,植棉收益也能得到国家政策的保护。
2.直补政策未试行地区尽早出台临时收储政策。考虑到棉花3月份开始制钵、清明节前后播种等情况,建议对新疆以外地区2月底前出台2014年度棉花临时收储预案,并适当调高棉花收储价格,扩大收储规模。
3.扶持优质棉基地建设。设立专项奖励补助资金,鼓励引导主产棉区加快建设优质棉基地,扶持棉花专业合作社发展,推广棉花高产栽培技术。加大对老棉区“旱改水”的投入,推动改水轮作换茬,促进棉花生产稳产高产。
4.加大植棉财政补贴力度。建议参照种粮补贴方法,增加植棉补贴项目,给予植棉农资综合补贴,提高良种补贴。
纺织企业反映导致生产经营恶化的主要因素
2013年,57家企业实现开票销售35.4亿元,同比下降2.2%,企业生产运行总体上处于勉强维持状态。自去年10月初至今,在多种不利因素叠加影响下,企业订单锐减,销售受阻,库存上升,目前已停产17家,占29.8%,其余40家均不同程度限产,开台率低的仅有20%,最高的80%。
1.国际国内棉价严重倒挂。近期,棉花价格每吨国外市场13000元左右,国储棉政策主导下的国内市场18000元~21000元,国内比国际高出5000~8000元。因国家实行进口棉配额制,绝大多数棉纺企业用不到或少量使用到进口棉,生产出的棉纱价格明显缺乏竞争力。该县最大的棉纺企业双山集团反映,以32支普梳纱为例,1吨纱成本使用国内棉达到23900~26000元,而越南、巴基斯坦等东南亚国家受惠于中国东盟自贸区零关税政策和国际低棉价,棉纱倾销给国内企业的价格仅有23000元,比该企业棉花原料成本价还低900~3000元。
2.金融机构限贷缩贷。金融机构不看好棉纺行业,信贷投放力度减弱、利率上浮、节奏放缓,导致企业流动资金压力加剧。祥和纺织公司反映,纺织企业能承受的年利率在7%以内,但银行贷款算上担保、贴现等多种费用,综合起来年利率达12%以上,同时贷款到期后续贷不及时,快则两三个月,慢则半年,有时不再续贷。
3.新品研发难仿冒易。多数企业研发成本难以收回,不愿轻易投入人力财力研发新品。金港特种纱公司反映新品研发投入大收益低,新产品刚推向市场,其他企业立即跟风模仿,模仿不了就收买研发团队中的成员获取技术生产类似产品进行低价竞争。
几点建议
1.适时取消进口棉花配额和国储棉政策。平稳过渡到直补政策,在维护棉农利益基础上,改变“国内棉花价格高企业不愿意买,国际棉花价格低无配额买不到”的状况,使棉花的生产和流通市场化,逐步实现国内、国际棉花价格接轨,使企业处于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提高国际竞争力。
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如消费需求仍显不足,国内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主要要素市场结构性供求矛盾比较突出,地区发展差距仍较明显,国有企业仍然困难较多等。但面对新的国际经济形势以及加入WTO后的机遇和挑战,多数企业经营者认为,当前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调控效果良好,国内投资持续增长,对外贸易出口增速加快,主要生产要素供求平衡状况有所好转,企业经营状况不断改善,生产和销售稳定增长,效益有所提高,宏观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的良好发展态势,企业经营者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一、企业经营者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
(一)宏观经济总体运行态势良好
关于今年的宏观经济走势,调查结果显示,57.9%的企业经营者认为走势“正常”,比去年同期调查增加13.5个百分点;11.2%认为“偏热”或“过热”,与去年基本持平,比2000年增加1.5个百分点;24.9%认为“偏冷”或“过冷”,比2001年和2000年分别减少5.9和4.2个百分点。论文百事通这说明,企业经营者认为今年我国宏观经济在不太理想的国际经济环境中继续保持良好的运行态势(图1)。
(二)投资、出口促进经济增长
为进一步了解影响经济增长的促进因素,本次调查涉及投资、消费和出口三个方面。
从投资来看,调查结果显示,2/3(66.7%)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政府投资“合适”或“较旺”、“很旺”,认为政府投资“不足”的仅为1/3(33.3%),这表明企业经营者对政府投资力度的普遍认同。不过,认为民间投资需求相对“不足”的仍然超过一半(53.5%),与去年调查结果大致相当。
关于出口形势,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认为今年我国的外贸出口需求“合适”或“较旺”、“很旺”的占39.9%,比去年增加了6.9个百分点;而认为外贸出口需求“不足”的虽仍占六成(60.1%),但比去年降低了6.9个百分点。这说明在加入WTO的背景下,对外贸易出口增速有所加快,成为推动当前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
从消费情况看,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认为当前消费需求“不足”的占60.8%,比去年增加9.8个百分点;认为消费需求“合适”或“较旺”、“很旺”的则比去年降低9.8个百分点。调查表明,虽然目前出现一些诸如汽车、通讯工具及房地产等消费热点,但总体消费需求不足状况未能得到改观,带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仍显不足(见表1)。
(三)主要要素市场供求平衡状况有所好转
关于主要要素市场的供求状况,企业经营者认为“供大于求”超过半数的只有原材料一项,比重为54.7%;认为“供求平衡”超过半数的主要是能源和交通,比重分别为64.5%和56.3%;认为“供不应求”的主要是资金、技术和信息,比重分别为72.6%、75.3%和67.8%。
与1999年的调查相比,认为上述各项市场要素“供求平衡”的比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分别增加了5.5~21.8个百分点,说明上述要素市场供求平衡状况均有所好转。
与其他要素市场供求关系相比,人力资源总量的供大于求和人才市场结构性短缺并存的矛盾十分明显。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认为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供不应求”的分别占75.8%和70.7%,而认为普通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占85.4%。
(四)入世后的国内外市场对企业经营比较有利
关于入世后国内市场对企业经营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34.2%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影响“有利”,48.1%认为“影响不大”,17.7%认为“不利”,认为“有利”的比认为“不利”的多16.5个百分点。
关于入世后国外市场对企业经营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36.3%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影响“有利”,49.8%认为“影响不大”,13.9%认为“不利”,认为“有利”的比认为“不利”的多22.4个百分点。
从不同地区和经济类型的企业看,无论国内市场还是国外市场,认为入世后对企业经营“有利”大于“不利”较多的均是东部地区企业和非国有企业。
(五)政府宏观调控政策比较稳定
本次调查从货币供应量、银行贷款利率、财政性税费水平和国债发行量几个方面了解了企业经营者对宏观调控政策的感受。
从货币供应量看,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认为目前货币供应量“多”、“适度”和“少”的分别占12.7%、55.3%和32%,与2000年调查结果大体相当。
从银行贷款利率看,企业经营者认为目前银行贷款利率水平“高”、“合适”和“低”的分别占21.3%、45.9%和32.8%,与2000年相比,认为银行贷款利率“高”的增加8.9个百分点,而认为“合适”和“低”的分别减少3.2和5.7个百分点。
从财政性税费水平看,仍有较多企业经营者认为当前财政性税费水平“高”,比重为79.7%,比2000年微增2.8个百分点,认为“合适”和“低”的比重分别为16.8%和3.5%。
从国债发行量看,企业经营者认为国债发行量“偏少”的占25%,认为“适度”和“偏大”的则分别占42.9%和32.1%,与2000年没有明显区别。
由此可见,两年来企业经营者对政府宏观调控诸多指标的判断差异不大,这说明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相对比较稳定。
二、企业运营状况良好
(一)企业综合经营状况继续好转
关于企业目前经营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一般”和“不佳”的分别占39.5%、46.1%和14.4%,认为“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多25.1个百分点,而1999~2001三年相应的结果分别为7.7、20.6和19个百分点,均低于今年的调查结果,这说明,企业经营者认为今年我国企业总体经营状况继续看好。
从经济类型看,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私营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本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的较多,比重分别为48.9%、48.1%、46.6%和43.5%;而国有企业认为“良好”的比重相对较少,为31.7%。
从不同规模看,大、中型企业的经营者认为本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的分别占48.4%和42.5%,明显高于小型企业的30.8%。
从地区分布看,东部地区企业经营者认为经营状况“良好”的较多,比重为43%;中、西部地区企业认为“良好”的比重相对较少,分别为36.6%和35.9%。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依然明显存在。
从不同行业看,餐饮、房地产、社会服务、交通运输仓储、电力、煤气和水及制造业中的医药、非金属矿物制品、交通运输设备、专用设备、塑料、橡胶、仪器仪表、金属制品、服装等行业的经营状况相对较好,认为“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多30个百分点以上。
关于企业效益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今年上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企业的总体效益状况大体相同,企业盈利面由去年上半年的60.8%微增到今年上半年的61.7%;亏损面比去年同期的24%减少了2.5个百分点。其中国有企业盈利面比去年同期增加1.6个百分点,亏损面比去年同期减少3.7个百分点。
(二)企业生产和销售稳定增长
关于企业的生产状况,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停产”或“半停产”企业的比重为11.9%,比去年减少1.2个百分点。
从地区分布看,东部地区“停产”、“半停产”企业比重最低,为7.9%,比去年减少1.8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为14.7%,比去年减少0.6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为16.7%,比去年减少2.2个百分点。
从经济类型看,企业“停产”或“半停产”比重较高的主要是国有企业,比重为20.1%,明显高于各类非国有企业,而且比去年还增加了3.2个百分点。
关于企业生产增长情况,调查结果显示,48.3%的企业生产(服务)量比上期“增加”,33.7%的企业保持上期水平,18%的企业生产(服务)量比上期“减少”,认为企业生产服务)量“增加”的比认为“减少”的多30.3个百分点,表明企业生产呈平稳增长的趋势。
关于企业销售状况,调查结果显示,49.2%的企业销售量比上期“增加”,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8个百分点;28.9%的企业保持不变;21.9%的企业销售量“减少”,比去年同期减少了4个百分点。
企业销售状况具有明显的地区、规模、经济类型和行业差异。从不同地区看,东部地区明显好于中西部地区;从不同经济类型看,非国有企业明显好于国有企业;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明显好于中小型企业;从不同行业看,目前销售状况较好的主要是电力、房地产、采掘业以及制造业中的医药、化纤、交通运输设备、专用设备、有色冶金、橡胶、化工、非金属矿物、电子、塑料等行业。
三、企业经营者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一)企业下期经营状况可望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关于企业经营者对企业下期综合经营状况的预测,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对下期综合经营状况比较乐观,44.6%认为下期经营状况将“好转”,45.2%认为“不变”,只有10.2%认为会“恶化”,认为“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多34.4个百分点。
从地区分布看,东部地区认为“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多36.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多34.5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多29.3个百分点。
从经济类型看,非国有企业认为“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多37个百分点以上,国有企业多19.6个百分点。
从不同行业看,房地产、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以及制造业中的电子、医药、服装、塑料、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非金属矿物制品等行业预计下期经营状况较好,认为“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多40个百分点以上。而批零贸易和餐饮业以及制造业中的化纤、橡胶和仪器仪表等制造行业对下期的看法相对谨慎,认为“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企业仅多20个百分点左右。相对来说,国有企业、西部地区企业及批零贸易和餐饮业企业对未来发展的乐观程度比其他类型企业低一些。
关于对下期效益状况预计的调查结果进一步反映出企业经营者对未来的信心,调查结果显示,70.1%的企业预计下半年盈利,比上半年实际的61.7%增加8.4个百分点;而预计下半年亏损企业占13.5%,比上半年实际的21.5%减少8个百分点。新晨
(二)众多行业仍具较大的发展潜力
关于行业发展潜力,调查结果显示,所有行业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本行业发展潜力“较大”的比重都高于认为“较小”的比重,其中,认为发展潜力“较大”的比重超过半数的行业主要包括房地产(57.5%)、煤气和水(51.9%)、餐饮业(50%)以及制造业中的医药(76.8%)、电子(61.9%)、造纸(57.6%)、交通运输设备(56.7%)、橡胶制品(54.3%)、专用设备(54.1%)、仪器仪表(51.8%)、有色冶金(51.6%)等;相比之下,企业经营者认为发展潜力“较小”的行业主要包括批零贸易、采掘业等(见表2)。
(三)企业投资意愿较高
调查结果显示,面对新的国际经济形势以及加入WTO后的机遇和挑战,多数企业经营者认为, 当前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调控效果良好,国内投资持续增长,对外贸易出口增速加快,主要生产要素供求平衡状况有所好转,企业经营状况不断改善,生产和销售稳定增长,效益有所提高,宏观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的良好发展态势,企业经营者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各项措施得到了企业经营者的积极评价,民营企业发展迅速,社会保障得到进一步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取得进展,住房体制改革成效明显。
企业经营者同时认为,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如消费需求仍显不足,国内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主要要素市场结构性供求矛盾比较突出,地区发展差距仍较明显,国有企业仍然困难较多等。企业经营者期望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及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等方面的改革步伐并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创造更为良好的宏观环境。
一、经济运行态势良好,民间投资趋向活跃
1.宏观经济总体运行态势良好
关于2002年的宏观经济走势,调查结果显示,57.9%的企业经营者认为走势“正常”,比上一年同期调查增加13.5个百分点;11.2%认为“偏热”或“过热”,与上一年基本持平;24.9%认为“偏冷”或“过冷”,比上一年减少5.9个百分点。由此可见,企业经营者认为2002年我国宏观经济在不太理想的国际经济环境中继续保持良好的运行态势。
2.投资、出口促进经济增长
从投资来看,调查结果显示, 三分之二(66.7%)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政府投资“合适”或“较旺”、“很旺”,认为政府投资“不足”的仅为三分之一(33.3%)。
关于出口形势,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认为2002年我国的外贸出口需求“合适”或“较旺”、“很旺”的占39.9%,比上一年增加了6.9个百分点;而认为外贸出口需求“不足”的虽仍占六成(60.1%),但比上一年降低了7个百分点。
从消费情况看,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认为当前消费需求“不足”的占60.8%,比上一年增加9.8个百分点;认为消费需求“合适”或“较旺”、“很旺”的则比上一年降低9.8个百分点。
3.入世后的国内外市场对企业经营比较有利
关于入世后国内市场对企业经营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34.2%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影响“有利”,48.1%认为“影响不大”,17.7%认为“不利”,认为“有利”的比认为“不利”的多16.5个百分点。
关于入世后国外市场对企业经营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36.3%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影响“有利”,49.8%认为“影响不大”,13.9%认为“不利”,认为“有利”的比认为“不利”的多22.4个百分点。
4、企业综合经营状况继续好转
关于企业目前经营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一般”和“不佳”的分别占39.5%、46.1%和14.4%,认为“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多25.1个百分点,而1999~2001三年相应的结果分别为7.7、20.6和19个百分点,均低于2002年的调查结果,说明企业经营者认为2002年我国企业总体经营状况继续看好。
关于企业效益状况,调查结果显示,2002年上半年与上一年同期相比,企业的总体效益状况大体相同,企业盈利面由2001年上半年的60.8%微增到2002年上半年的61.7%;亏损面比2001年同期的24%减少了2.5个百分点。其中国有企业盈利面比2001年同期增加1.6个百分点,亏损面比2001年同期减少3.7个百分点。
5、企业生产和销售稳定增长
关于企业的生产状况,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停产”或“半停产”企业的比重为11.9%,比2001年减少1.2个百分点。
关于企业生产增长情况,调查结果显示,48.3%的企业生产(服务)量比上期“增加”,33.7%的企业保持上期水平,18%的企业生产(服务)量比上期“减少”,认为企业生产(服务)量“增加”的比认为“减少”的多30.3个百分点。
关于企业销售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49.2%的企业销售量比上期“增加”,比2001年同期增加了4.8个百分点;28.9%的企业保持不变;21.9%的企业销售量“减少”,比2001年同期减少了4个百分点。
6、企业投资意愿较高
关于企业未来计划投资意向的调查结果显示,56.8%的企业未来计划投资额将“增长”,23%的企业保持“不变”,20.2%的企业计划投资额“减少”,计划投资“增长”的比“减少”的多36.6个百分点,其中国有企业计划投资“增长”的比“减少”的多17.8个百分点,非国有企业多44.6个百分点。与2001年调查结果相比,非国有企业对未来投资的意向又进一步增强。这表明企业投资意愿普遍较高,非国有企业未来投资的快速增长意味着民间投资趋向活跃,有望改变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政府投资的格局。
7、企业下期经营状况可望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关于企业经营者对企业下期综合经营状况的预测,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对下期综合经营状况比较乐观,44.6%认为下期经营状况将“好转”,45.2%认为“不变”,只有10.2%认为会“恶化”,认为“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多34.4个百分点。
二、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改善企业外部环境
1.对政府的改革措施给予比较积极的评价
企业经营者对近年来政府的改革措施给予了比较积极的评价,调查结果显示,在调查涉及的十一项改革措施当中,企业经营者评价较高的前三位依次是:民营企业发展、住房体制改革和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认为“成效显著”或“效果较好”的分别为78%、66.2%和42.7%;对其他各项改革成效的评价按满意程度(“成效显著”或“效果较好”)排列依次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医疗体制改革、外贸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见表2)。
当问及“什么是当前改革的重点?”时,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认为列前两位的是“转变政府职能”和“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选择比重均超过2/3,分别为73.4%和69.4%;选择比重超过半数的还包括“国有企业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分别为57.6%和54.1%;其他各项改革按重要顺序依次为: “财税体制改革(45.5%)”、 “民营企业发展(35.7%)”、 “金融体制改革 (30.2%)”、 “医疗体制改革(29.5%)”、 “投融资体制改革(24.7%)”、“住房体制改革(7.1%)”和“外贸体制改革(7%)”。
2.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
关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认为近五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已取得一定的成效,42.7%认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效果较好”或“成效显著”,43.2%认为“效果一般”,13.5%认为“尚未见效”。
关于地方保护程度变化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认为当前的地方保护程度与十年前相比“明显减弱”的占29.6%, “稍微减弱” 的占40.5%; 认为 “没有变化” 的占12.6%;而认为“明显加重”或“稍加严重”的占17.3%。
4.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全面推进
关于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调查结果显示,36.3%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五年来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效果较好”或“成效显著”,49.1%认为“效果一般”,14.1%认为“尚未见效”。
调查结果显示,38.3%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其企业“完全做到”了产权清晰,37.4%的企业“基本做到”,24.3%的企业“还没做到”。
关于企业自主经营权落实情况,调查结果显示,52.6%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自主经营权“完全做到”了落实,41.1%认为“基本做到”,6.3%“还没做到”。其中, 国有企业自主经营权“完全做到”落实的只占28.8%, 比其他类型企业低26个百分点以上。
5.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与对策
关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工作的难点,调查结果显示,相对较多的企业经营者(45.5%)选择了“减轻企业负担”,选择其他选项的比重没有明显差异,其中主要包括“政企分开”、“规范法人治理结构”、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市场体系”和“产权界定”,选择比重在30.7%~34.7%之间。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世界经济的下滑对我国出口企业带来了巨大影响。今年以来,世界经济走势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一些主要经济体增速下滑,一些国家主权债务问题突出,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已,新兴市场国家通胀压力加大,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明显增多,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解我国出口企业的经营现状以及面临的主要挑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人力资源研究培训中心所属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于2011年8月~10月组织实施了“2011?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截至10月15日,全国共有1,742家出口企业参与了调查。这些企业中,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分别占4.6%和95.4%;大、中、小型企业分别占8.2%、41.8%和50%。职务系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厂长、党委书记的占94.9%。为使调查分析更为全面和深入,本报告还采用了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以往的调查结果*(调查样本基本情况见附录1)。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调查是8月至10月进行的,因此调查数据反映的是今年前三季度出口企业的相关情况。此外,由于中国出口主要集中在机电、纺织、服装行业中,因此本报告对这些有代表性的行业进行了分组分析。同时,本报告还对中国主要的出口地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经济区域进行了分组分析。
本报告的主要结论:
调查发现,今年以来我国企业的外贸出口需求不足,出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比2010年明显回落,其中“珠三角”地区出口企业、小型出口企业和纺织行业出口企业的困难相对较大;与2010年相比,目前出口企业的产品出口数量和生产量增幅放缓,订货减少,设备利用率有所下降,库存略有增加;受到成本上升、税费负担较重和融资难的影响,出口企业的盈利空间缩小、资金紧张状况更加严重。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今年以来出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基本回落到2009年的水平,不过与当时不同的是,2009年调查反映出来的出口企业经营状况不佳,主要是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导致外需市场明显下滑,造成出口企业的订货减少;而目前出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下滑,主要是由于货币政策偏紧、企业融资难度较大,导致企业资金紧张更加严重,从而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这也可以从目前出口企业订货情况好于2009年,而资金要比2009年更加紧张这一数据中得到印证。
调查还发现,随着当前全球经济不稳定和不确定性不断增加,出口企业对未来国际经济形势较为担忧,对企业经营状况的预期也比前几年更为谨慎。与此同时,面对企业发展中的困难与挑战,加快创新和转型已经成为出口企业经营者的共识,但当前的国际国内环境加大了出口企业转型升级的难度,特别是偏紧的资金环境对企业增加创新投入尤其是长期投入形成了一定的制约。因此企业家希望政府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市场体系,继续保持外贸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切实减轻出口企业尤其是中小出口企业的税费负担,营造有利于促进出口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外部环境。
一、出口企业2011年总体经营状况
1、外贸出口需求不足,出口企业经营状况明显回落
今年以来我国企业的外贸出口需求比2010年有所下滑。调查结果显示,认为目前外贸出口需求“不足”或“严重不足”的企业经营者占58%,比2010年多了6.7个百分点;认为“合适”的占26.3%,认为“很旺”或“较旺”的占15.7%,均低于2010年(见表1)。
表1 2007~2011年企业外贸出口需求情况(%)
很旺
较旺
合适
不足
严重不足
总体
2011年
0.8
14.9
26.3
50.2
7.8
2010年
2.0
18.6
28.1
45.9
5.4
2009年
0.7
2.4
5.5
59.7
31.7
2008年
1.8
14.8
21.8
53.0
8.6
2007年
12.7
48.3
20.9
16.7
1.4
“长三角”地区企业
1.1
15.2
29.2
48.5
6.0
“珠三角”地区企业
1.5
11.3
21.2
56.1
9.9
“京津冀”地区企业
0.6
14.3
24.8
46.6
13.7
大型企业
2.2
16.1
22.6
51.8
7.3
中型企业
1.2
13.6
27.6
49.5
8.1
小型企业
0.4
15.8
26.1
50.0
7.7
纺织业
0.9
10.3
21.6
48.2
19.0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0.9
11.1
26.5
49.5
12.0
机电行业
0.6
15.5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人力资源研究培训中心所属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组织实施的“2006・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于2006年8月10日发出调查问卷13,000份,回收有效问卷4.586份,回收样本覆盖我国除港澳台地区之外的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各个行业企业,其中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分别占12.8%和87.2%;大、中、小型企业分别占12.4%、45.2%和42.4%。职务为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厂长、党委书记的占93.3%。
一、宏观经济运行状态良好
1、经济运行较为满意,呈现偏热迹象
关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调查表明,有70.9%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宏观经济形势“很好”或“较好”,26.3%认为“一般”,认为“较差”或“很差”的仅占2.8%。
从企业经营者对经济增长和物价走势的判断也能看出其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满意程度。调查显示,半数以上的企业经营者认为2006年我国GDP增长10%以上,有39.3%的认为增长9.5―10%;有近三分之二的企业经营者认为2006年我国CPl上升幅度预计在1―2%之间,有24.2%的预计在2―3%之间。调查表明,企业经营者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较为满意。
关于当前宏观经济运行情况,调查结果显示,3.8%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当前经济运行“过热”,44.9%认为“偏热”,比重分别比2005年提高1.2和19个百分点,基本回到对2004年经济过热程度的判断;42%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正常”,4.4%认为“偏冷”,分别比2005年降低7.4和10.5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55.6%的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的企业经营者认为“过热”或“偏热”,比民营企业多10.3个百分点(见图1)。
调查表明,经过2004―2005年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后,2005年的经济过热迹象有所缓解,随着调控力度一定程度的放松,以及“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各地经济发展热情高涨,2006年经济运行热度又有所回升。
从土地及煤电油运市场供应紧张的状况也能感受到经济运行的热度。调查显示,资源特别是石油、土地供应仍比较紧张,有62。7%的企业经营者认为石油供应紧张状况“更加严重”,一半以上认为土地供应紧张“更加严重”,煤炭供应虽然比2005年“趋于缓和”,但认为“更加严重”的比认为“趋于缓和”的仍多10个百分点。与往年一样,多数企业经营者认为铁路运输供应紧张状况“变化不大”,表明运力紧张状况没有得到明显的缓和。
受近几年产能增长较快等因素影响,目前电力、钢材供应紧张形势趋缓。调查显示,44.8%的企业经营者认为电力供应“趋于缓和”,比2005年提高17.1个百分点;44.2%认为钢材供应“趋于缓和”。
2、投资与出口需求较旺,消费需求相对不足
调查表明,2006年不论是政府投资需求、民间投资需求,还是外贸出口需求,均为近六年来的最高水平,而消费需求则显得相对不足。
从投资需求看,调查显示,认为政府投资需求“很旺”、“较旺”的占56.6%;认为民间投资“很旺”、“较旺”的占53.4%。从外贸出口需求看,近一半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出口需求“较旺”或“很旺”。关于企业的出口形势,41%的企业经营者反映企业出口量“增加”,17.8%认为“减少”。不过,不同地区、规模、经济类型以及不同行业企业存在差异。
关于消费需求,调查显示,412%认为“不足”或“严重不足”,比认为“较旺”或“很旺”的多14.2个百分点。调查表明,消费需求平稳增长,略显不足。
3、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比较严重,产能利用率不高
近年来投资的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局部产能过剩现象。调查显示,44.9%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本行业存在产能过剩但不严重,24.2%的认为本行业存在产能过剩且比较严重。从不同行业看,认为产能过剩相对比较严重的行业主要包括纺织、医药、非金属矿物等,选择比重基本上在35%以上。
产能过剩的程度也可以从产能利用率上得到反映。调查显示,制造业企业的平均产能利用率为77.2%,也就是说有近23%的产能闲置。分组来看,35.5%的制造业企业产能利用率在75%及以下,即超过1/3的企业产能利用率不到3/4;产能利用率在75―90%和90%以上的企业比重分别为41.5%和23%。从不同行业看,医药、交通运输设备、仪器仪表、造纸、塑料、电气机械等行业的产能利用率较低,其产能利用率不超过3/4的企业比重在40%以上。
如果从冗员的角度看产能过剩问题,调查企业当前冗员占全部员工的比重平均为1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比重为19.8%,比民营企业高10.1个百分点。
调查结果表明,目前的产能过剩问题还是局部的,暂时看来并不十分严重。但在投资持续快速增长的情况下,若不加以适当的调控,未来产能过剩的压力将明显加大。
二、企业总体经营状况良好
1、企业经营状况较为满意
良好的宏观经济运行环境为企业经营创造了较好的条件。调查显示,47.6%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经营状况“良好”,9.6%认为“不佳”,认为“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多38个百分点,达到近五年来的最高点,表明企业总体经营状况趋好。
从不同类型看,企业的景气状况呈现较大差异,主要表现为东部地区好于中西部地区;大型企业好于中小型企业;外资企业经营状况明显好于内资企业;上市公司明显好于非上市公司。
关于对企业现状的满意程度,调查显示,47.2%的企业经营者对企业现状表示“满意”,23,1%表示“不满意”,表示“满意”的比表示“不满意”的多24.1百分点,与2005年的结果基本一致。调查表明,总体来看,企业经营者对当前企业的经营、发展状况还是相对比较满意的。
从近五年来企业生产状况的连续调查看,均有超过八成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生产运作正常,而今年的企业生产状况比前几年更好,有近九成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生产运作正常。
2、企业产销两旺,库存基本正
常,产品销售价格趋于平稳
关于企业目前的产销形势,调查显示,半数以上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的生产(服务)量、销售量增加,比认为减少的分别多37,3和36个百分点,这一结果比2005年分别增长8.3和9.3个百分点。
从库存情况看,有78.4%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库存“正常”,仅11.5%认为“高于正常”。
从产品销售价格情况看,35%认为价格下跌,比认为价格上升的比重高8.2个百分点,低于2005年14.2个百分点的水平。总体来看,价格趋于平稳。
从企业用工情况看,有41%的认为目前企业从业人数比去年同期“增加”,17.8%认为“减少”,认为“增加”的比认为“减少”的多23.2个百分点,这一结果比2005年多10.7个百分点。
3、物料和人工成本普遍上升,单位产出能耗未能下降
关于企业目前的物料采购价格情况,调查显示,有78.8%的认为价格“上升”,比认为“下降”的多74.4个百分点。
关于企业目前的人工成本情况,85.6%认为成本“上升”,比认为“下降”的多85个百分点。
分组来看,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地区、规模、经济类型以及不同行业企业的物料采购价格和人工成本普遍上升。
关于单位产出的能源消耗情况,35.9%的认为能源消耗“上升”,比认为“下降”的多20个百分点。调查表明,单位产出能耗趋于上升。
4、资金紧张状况有所缓解,应收和应付帐款正常
由于今年货币投放和贷款规模增长较快,一定程度上存在流动性过剩,使企业资金紧张状况得到缓解。调查显示,近一半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目前的资金“紧张”,比认为“宽裕”的多42.8个百分点,这一结果比2004年、2005年分别减少9.1、6.4个百分点。
从企业目前的应收帐款看,近三分之二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正常”;从企业目前的应付帐款看,79.9%认为“正常”。以上调查结果表明,企业目前的资金紧张状况有所缓解,应收帐款及应付帐款情况均处于正常水平。
5、企业盈利保持正常水平,下半年趋向乐观
在物料和人工成本普遍上升,产品销售价格并未同幅增长的情况下,企业盈利仍保持正常状况。调查显示,58.6%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盈利“正常”或“好于正常”,比2005年多6.4个百分点。
从调查企业回答的2006年上半年的盈利状况看,有69.3%的企业“盈利”,15%“亏损”,15.7%“持平”。从对2006年下半年的盈利状况的预计看,78.1%认为企业“盈利”,7.9%认为 “亏损”,140认为“持平”,盈利状况与上半年相比将趋势向好。不同地区、规模、经济类型以及不同行业企业,普遍认为下半年“盈利”。
三、企业经营预期看好,未来投资热情较高
1、企业经营前景预期乐观
关于未来的企业经营状况,调查显示,38.6%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下期企业经营状况将“好转”,6.1%认为会“恶化”,认为“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多32.5个百分点,比2005年高7个百分点。
2、订货状况良好,出口、投资需求强劲
良好的订货情况是企业对未来表示乐观的基础。调查显示,68.3%的企业经营者认为目前企业订货处于“正常”水平,12.1%认为“高于正常”,两者合计达到80.4%,比2005年提高近7个百分点。
关于下期企业订货情况,调查显示,42.6%的认为企业订货将“增加”,14.3%认为会“减少”,认为“增加”的比认为“减少”的多28.3个百分点,比2005年提高9个百分点以上。
从不同地区、规模及经济类型企业对下期订货情况看也有较大差距。东部地区企业、大中型企业和非国有企业订货情况相对较好。其中外资企业订货情况尤其乐观,认为订货将“增加”的比认为“减少”的多41.9个百分点。鉴于外资企业大多出口导向的现实情况,以上结果表明未来出口需求依然强劲。
分行业看,住宿和餐饮业以及制造业中的食品、造纸及纸制品、橡胶、塑料、非金属矿物、黑色冶金、电气机械、电子等行业的预期比较乐观,认为下期订货情况“增加”的比认为“减少”的多35个百分点以上。这些行业大多与投资品相关,反映未来投资需求依然强劲。
3、用工和投资计划呈现扩张趋势
调查显示,44.4%的企业计划下期“增加”企业用工,11.9%计划“减少”,计划“增加”的比“减少”的多32.5个百分点,这一结果比2005年多13.7个百分点。
从企业下期吸收农民工看,调查显示,其需求情况与总体用工需求情况基本一致,增长趋势明显。
从不同经济类型企业看,非国有企业预计下期企业用工“增加”的比“减少”的多37.5个百分点,而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仅多3.5个百分点,其中国有独资企业计划用工“增加”的反而比“减少”的少2.3个百分点。调查表明,社会净增就业机会几乎全部由非国有企业提供。
从投资计划情况看,调查显示,66.5%表示未来计划投资额将“增长”,7.9%表示会“减少”,表示“增长”的比表示“减少”的多58.6个百分点,比2005年、2004年的结果分别高13.9、19.6个百分点,表明企业投资信心持续增强。
从不同经济类型看,调查显示,69.5%的民营企业计划增加投资,比计划减少的多62个百分点,国有企业计划增加投资的比计划减少的多49.1个百分点,两者相差12.9个百分点。调查表明,民营企业的投资热情明显高于国有企业。
关于企业有投资意向的地区,调查显示,80.8%的企业经营者选择东部地区,远远高于其他地区,也比去年高出了11个百分点。其中选择“长三角”地区的比重为34.9%选择“京津一环渤海”的为20.1%,比去年增加了2.7个百分点。另外,有15.2%的企业经营者选择了海外地区。调查表明,与去年相比,今年企业投资意向的特点是,除了东部地区仍为投资重点外,“京津一环渤海”地区投资趋热,海外扩张逐步形成规模。
4、企业经营者预期经济增长可能有所减缓
调查结果显示,62.6%的企业经营者预计2007年GDP增长10%以下,比预计2006年GDP增长在10%以下的多13个百分点。调查表明,企业经营者对宏观走势的预计,也许比较多地依据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取向、媒体的宣传报道以及企业经营者可能估计到未来将会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而对企业经营的预期大多依据对市场的感觉。
四、企业经营者对相关热点问题的判断
1、人民币小幅升值尚未对企业出口增长产生显著影响,未来升值影响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
本次调查企业中近一半的企业有产品出口。在这些企业中,612%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产品出口比去年上升,20.3%认为“下降”,认为出口“上升”的比认为“下降”的多41个百分点。
从不同行业看,化纤、交通运输设备等制造业行业有超过七成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产品出口数量增长,而纺织、服装、化工和医药制造业则相对较差,超过25%的认为企业产品出口数量下降。
对于企业产品出口价格,33.3%的认为“下降”,24.7%认为“上升”,认为“下降”的比认为“上升”的多8.6个百分点。
以上结果表明,汇率上升一年来并没有对企业出口的数量造成影响,但部分地影响了企业出口产品价格的下滑。
汇率改革一年来,人民币汇率升值近5%,本次调查希望了解,若未来一年人民币以同样的幅度升值,会对企业产生什么影响。调查结果显示,若假定在未来一年内人民币升值5%,近半数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会对企业产品出口“略有影响”,7.6%认为“没有影响”;30%认为“影响较大”,13.1%认为“影响很大”。不同行业所受到的影响程度差异明显。调查显示,认为“影响较大”或“影响很大”超过半数的行业有纺织、服装、有色冶金、交通运输设备和电子等。
2、石油价格上涨对部分行业产生较大影响
调查显示,51.50的企业经营者认为石油价格上涨对企业经营“略有影响”,41.8%认为“影响较大”或“影响很大”,认为“没有影响”仅占5.7%。企业经营者认为“影响较大”或“影响很大”占半数以上的行业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制造业中的纺织、服装、造纸、化工、化纤、橡胶、塑料、非金属矿物及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3、预期房地产价格继续保持一定幅度的上涨态势
当请企业经营者预测2007年本地区房地产价格走势时,调查结果显示,八成以上预期房地产价格将“上涨”,15.9%预期“持平”,3.3%预期“下降”,预期“上涨”的比预期“下降”的多77.5个百分点,比2006年的预期高27.2个百分点。
分地区看,中西部地区企业经营者预期未来一年所在地区房地产价格将上涨的比重分别为85.6%和87.6%,明显高于东部地区的77,7%。分城市看,有超过九成的企业经营者预期价格将上涨的城市包括:南京、武汉、广州、郑州、西安、成都和昆明。
4、企业研发投入增加,民企创新热情相对较高
关于企业2006年的研发投入情况,调查显示,54.3%的企业经营者认为2006年的研发投入“增加”,8.2%认为“减少”,认为“增加”的比认为“减少”的多46.1个百分点。
新产品销售比重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创新能力。调查显示,有52%的认为2006年的新产品销售比重“增加”。
调查表明,无论是研发投入还是新产品销售比重,东部地区企业均显著高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企业,企业越大增加研发投入越多、新产品销售比重越大,非国有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新产品销售比重大大高于国有企业。
五、对宏观调控的判断和建议
1、多数企业经营者认为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松紧度比较合适、略显偏松
关于当前的宏观调控政策的松紧程度,有22.6%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偏紧”,39.8%认为“合适”,34.1%认为“偏松”,认为“偏松”的比认为“偏紧”的多11.5个百分点。
调查表明,总体来看,企业经营者认为目前的宏观经济政策比较合适、略显偏松,建议在继续保持目前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基础上,适时适度紧缩政策操作的力度。
2、多数企业经营者建议下半年应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
关于下半年应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有34.8%的企业经营者建议应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32.2%建议应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
今年以来,国家出台了提高银行准备金率等一系列金融政策,加上受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企业融资难度加大,成本上升,使非公企业发展普遍存在流动性资金短缺的问题,手头比以前更紧。“日子更难过了,而银行有钱却贷不出来。”平坝县一家中型水泥厂负责人说。
从调查情况看,认为融资难的企业大多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部分。晴隆县一家资源企业认为,最近半年往银行跑的次数比办企业近5年加起来还多,“腿都快跑断了,但没一家银行愿意放贷”。
调查显示,60%的非公企业业主认为,贷款很难。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大环境下,产业、环保等国家信贷准入政策调整对小企业影响较大。贷款难已存在较长时间,在货币政策从紧的形势下,其问题更显突出。
“企业经营欠佳、抵押担保未落实、不符合产业政策,是非公企业贷款申请未获批准的主要原因。”长期从事金融报道的新华社记者张旭东在电话里告诉记者。
据了解,上半年非公有制企业贷款保持了稳定增长,贷款申请满足度较高,但与非公企业对资金的渴求还有较大差距。
“‘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坚持有保有压’,‘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这些醒目的内容已经挂在央行网站上了。”每天都要上网浏览信息的六盘水市东泰矿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杨忠很兴奋。
专家认为,从紧的货币政策可能在中小企业层面有所松动,令备受资金短缺困扰的中小企业为之一振。
“高学历人才留不住,培训好的人才要跳槽”
谈起人才问题,遵义市从事绿色产品开发的卢先生显得有些无奈。2002年他们曾从高校精挑细选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没过多久就有不少人因考公务员、考研走了,今年又有40%的人离开。
“高学历人才留不住,培训好的人才要跳槽。”贵阳市一家药业业主大吐苦水,认为人才问题最令他头痛。
黔西南自治州天地药贸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建忠也深有同感,他们从高校招的本科生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刚进企业根本无法适应企业的要求,于是企业便花钱对他们进行培训,经过半年至一年的培养与磨合,好不容易适应了,又嫌待遇不好,想跳槽。
调查显示,企业主们认为人才流动严重的占85%,认为属于正常人才流动的占10%,只有5%的认为一般(或无所谓)。
“说白了,最关键的,一是舞台、二是待遇、三是感情。当然,事业留人是第一位的。让他在工作中自由发挥,这一点正是众多优质人才最看重的。”黔东南自治州黎平大酒店党支部书记金宝华说。
也有一些非公企业业主认为,刚走出学校的应届毕业生,一时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就来到他们这样的企业上班,工作一段时间后认为待遇不好、没前途,就撂挑子走人了。
对未来形势的预期比较乐观
在您认为现在企业经营状况如何的调查中,调查结果显示:50%的业主认为企业经营状况良好,12%认为不佳。从不同行业看,今年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差异明显,与2007年比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近年来的能源紧张造成的油、煤涨价使采掘业一直保持良好的经营状况,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升级促进了住宿、餐饮、旅游等服务业的发展。
本次调查以企业法人代表为主的企业经营者群体为调查对象,参考我国经济结构,按行业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调查采用邮寄和传真问卷的方式进行,于3月26日发放问卷5,000份,截至4月14日共回收有效问卷1,778份,有效回收率为35.6%。通过部分未填写问卷与填写问卷企业的对比分析,未发现存在系统偏差。为使调查分析更为全面和深入,本报告还采用了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以往的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主要涉及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建筑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农林牧渔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采矿业以及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行业,上述行业的企业所占比重分别为:75.5%、7.1%、3.8%、2.9%、2.1%、1.9%、1.6%、1.2%和0.9%。从企业的地区分布看,东部地区占63.2%,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分别占18%、13.1%和5.7%;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小型企业分别占7.9%、43.9%和48.2%;从企业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占7.9%,有限责任公司占47.9%,股份有限公司占17.8%,私营企业占11.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占8.2%,股份合作企业占4.6%,集体企业占1.7%;调查对象的职务为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厂长、党委书记的占95.2%。
调查结果显示,随着宏观经济政策效果的逐渐显现和全球经济的企稳回暖,企业经营者认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趋于正常,未来经济可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企业订货情况良好,库存正常,产销两旺,价格温和回升,出口初步回暖,盈利情况持续好转,企业综合经营状况整体回升,中小企业和外资企业经营状况回升尤为明显;企业未来订货上升,盈利预期看好,投资信心增强,民间投资初步启动,用工计划回升,尤其是中等技术人员需求上升,企业经营前景进一步向好,东部地区企业、中型企业和外资企业对未来预期更为乐观。调查表明,企业经营者认为成本上升、负担过重和缺乏人才成为当前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希望通过加强管理降低成本、加大创新力度、引进人才、加强员工培训和开拓国内市场等措施积极应对挑战。
―、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
1、经济运行趋于正常
关于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调查结果显示,认为一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很好”或“较好”的企业经营者占60.7%,比2009年一季度提高了43.3个百分点,比2009年和2008年分别提高了20.7个和25.3个百分点,低于2007年的水平;认为“一般”的占33.9%;认为“较差”或“很差”的占5.4%。
从不同地区看,中部地区的企业经营者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相对积极,认为“很好”或“较好”的占67%,高于其他地区;从不同规模看,大型企业更为乐观;从不同所有制看,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认为“很好”或“较好”的占71.2%,相对乐观。
关于“对宏观经济运行的总体判断”,调查显示,认为目前宏观经济“偏热”的企业经营者占38.2%,认为“过热”的占3.6%,两者合计比重比2009一季度提高了35,5个百分点,比2009年和2008年分别提高了19.3个和12.1个百分点,但要低于2007年和2006年的水平;认为“正常”的占42.6%;认为“偏冷”或“过冷”的占6%,认为“尚难判断”的占9.6%。调查表明,总体来看,企业经营者认为当前宏观经济运行热度有所上升,但整体不存在过热现象。
2、经济增长预期乐观
关于“对2010年我国GDP增长的预计”,调查显示,预计2010年我国GDP增长在7%以下的企业经营者占2.8%,预计在7.8%之间的占19.4%,预计在8%以上的占77.8%,总体来看,企业经营者预计2010年我国GDP增长平均为9%,比2009年的调查结果提高了0.8个百分点。
经济的回暖和预期的乐观也增加了企业经营者的发展信心。关于“您对贵企业下一阶段的经营发展信心”,调查结果显示,表示“很有信心”或“较有信心”的企业经营者占88.1%,比2009年一季度提高了4.4个百分点,比2009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表示“不太有信心”的占11.2%,表示“没有信心”的占0.7%。调查表明,企业经营者对企业未来的经营发展信心有所回升。
在信心回升的同时,企业经营者的压力也有所降低。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压力很大”的企业经营者占26.3%,比2009年和2009年一季度下降了1.8个百分点,比2008年下降了8个百分点;认为“压力较大”的占61.9%,认为“压力较小”的占10.1%,认为“没有压力”的占117%。
二、对企业整体经营状况的评价
1、企业综合经营状况整体回升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一季度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经营者占51%,认为“一般”的占42.3%,认为“不佳”的占6.7%,认为“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多44.3个百分点,比2009年一季度提高了56.2个百分点,比2009年提高了30.2个百分点。调查表明,目前企业综合经营状况明显回升。
从不同地区看,东部地区企业经营状况好于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从不同规模看,大型企业经营状况好于中小型企业;从不同经济类型看,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好于民营企业和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值得注意的是,与2009年相比,中小企业和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认为“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多的比重明显增加。
分行业看,所有行业的企业经营状况都进入景气状态。调查显示,经营状况相对较好的行业有采矿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制造业中的医药、化纤、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汽车、电气机械、通信设备和仪器仪表等,认为“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多50个百分点以上。而食品、化工、橡胶、非金属制品和有色金属等行业经营状况相对较差,其认为“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多35个百分点
以内。
从企业生产状况看,调查显示,2010年一季度处于“超负荷生产”或“正常运作”的企业占90.8%,比2009年一季度提高了17.1个百分点,比2009年提高了12.3个百分点。调查表明,随着经济的逐步回暖,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全面回升。
2、企业订货情况良好,产销两旺,价格温和回升,库存正常,企业盈利情况逐步好转
企业订货情况可以比较好地反映市场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订货“正常”或“高于正常”的企业超过八成(82.6%),比2009年一季度提高了43个百分点,比2009年提高了21.7个百分点。
从不同行业看,订货情况较好的行业有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制造业中的化纤、仪器仪表等行业,超过九成的企业订货情况“正常”或“高于正常”;而食品和橡胶行业订货相对较差,三成左右的企业订货“低于正常”。
关于企业目前的产销形势,调查显示,认为企业的生产(服务)量、销售量“增加”的企业经营者分别占54.8%和56.1%,比认为“减少”的分别多42.9和42.7个百分点,这一结果比2009年一季度分别提高了83个和86.5个百分点,为近5年来的最高值,这表明目前企业产销两旺。
从不同行业看,生产(服务)量较好的行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制造业中的医药、化纤、橡胶、钢铁、有色金属、金属制品、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汽车、电气机械和通信设备等,其认为“增加”的比认为“减少”的多50个百分点以上。
调查显示,销售量增加较多的行业有:农林牧渔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制造业中的纺织、造纸、医药、化纤、钢铁、有色金属、通用设备、汽车和通信设备等,其认为“增加”的比认为“减少”的多50个百分点以上。
从产品销售价格情况看,认为2010年一季度产品销售价格“上升”的企业经营者占34%,比认为价格“下降”的多16.2个百分点,而2009年一季度则是认为“上升”的比认为“下降”的少57.8个百分点。
从不同行业看,采矿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以及制造业中的纺织、化纤、钢铁和有色金属等行业产品销售价格上升显著,认为“上升”的比认为“下降”的多30个百分点以上,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以及制造业中的汽车、通信设备和仪器仪表等行业销售价格下滑明显,认为“上升”的比重要低于认为“下降”的比重。
从库存情况看,调查显示,认为企业库存“正常”的企业经营者占76.2%,认为“低于正常”的占11.9%,两者合计比重比2009年一季度提高了12.1个百分点,比2009年提高了6.4个百分点;认为“高于正常”的占11.9%。调查表明,目前企业的库存处于正常水平。
从不同行业看,橡胶行业目前库存“高于正常”的企业比重超过20%,相对较高;而塑料、金属制品、电气机械和通信设备等行业库存相对较低,其库存“高于正常”的企业比重低于10%。
企业产销两旺带来了盈利的好转。关于企业目前的盈利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盈利“正常”或“好于正常”的企业占58.4%,比2009年一季度提高了24.5个百分点,比2009年提高了11.1个百分点。从不同地区看,中部地区企业盈利状况要好于东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从不同规模看,规模越大,企业盈利状况越好;从不同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盈利情况相对较好。
从企业的盈利程度看,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盈利(包括“较大盈利”和“略有盈余”,下同)的企业占61.6%,比2009年一季度提高了20个百分点,比2009年提高了10.2个百分点;“持平”的企业占21.9%,亏损(包括“亏损”和“严重亏损”,下同)的企业占16.5%。从不同地区看,东北地区企业盈利程度相对较差;从不同规模看,规模越大,盈利越好;从不同经济类型看,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盈利情况相对较好。
3、企业经营前景预期乐观,用工及投资计划回升
关于未来的企业经营状况,调查结果显示,36.9%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二季度企业经营状况将“好转”,59.4%认为“不变”,3.7%认为会“恶化”,认为“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多33.2个百分点,比2009年一季度高23.7个百分点。
从不同地区看,东部地区企业对二季度预期更为乐观,认为“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多34.7个百分点;从不同规模看,中型企业更为乐观;从不同经济类型看,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认为“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多37个百分点,高于其它类型的企业。
从不同行业看,对二季度预期较为乐观的行业包括:农林牧渔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住宿和餐饮业等,其认为“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多50个百分点以上;对二季度预期较差的行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制造业中的服装、橡胶等,其认为“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多20个百分点以内。
二季度盈利状况的好转也反映出企业对经营前景的乐观预期。调查结果显示,预计二季度盈利的企业占69.4%,比一季度提高了7.8个百分点;预计“持平”的占22.9%,预计亏损的仅占7.7%。其中,东部地区企业、大型企业、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预计二季度盈利的企业比重相对较高。
良好的订货情况是企业对未来表示乐观的基础。调查结果显示,40.7%的企业经营者预计二季度企业订货“增加”,53.9%预计“持平”,5.4%预计“减少”,预计“增加”的比预计“减少”的多35.3个百分点,而2009年一季度则是预计“减少”的比预计“增加”的多41.6个百分点。
从不同行业看,预期二季度订货较好的行业包括:化纤、非金属制品、有色金属、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电气机械、通信设备和仪器仪表等,其预计“增加”的比预计“减少”的多40个百分点以上:预期二季度订货较差的行业包括:纺织、汽车等,其预计“增加”的比预计“减少”的多20个百分点以内。
对未来的乐观预期也带动了企业用工计划的增长。关于企业目前的用工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用工人数“增加”的企业占40.7%,“持平”的占46.3%,“减少”的占14%,“增加”的比“减少”的多26.7个百分点,比2009年一季度提高了39.6个百分点,比2009年提高了19.3个百分点。
从不同地区看,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企业用工“增加”的比“减少”的分别多27.4个和27.2个百分点,高于其他地区;从不同规模看,大型企业用工“增加”的比“减少”
的多34.6个百分点,高于中小企业;从不同经济类型看,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用工“增加”的比“减少”的多29.4个百分点,高于其它类型企业。
关于对企业二季度用工人数的预计,调查结果显示,预计用工人数“增加”的企业占34,6%,预计“持平”的占60,6%,预计“减少”的占4,8%,预计“增加”的比预计“减少”的多29,8个百分点,比2009年一季度提高了29,2个百分点。
从不同地区看,西部地区企业预计二季度用工“增加”的比“减少”的多23个百分点,低于其他地区;从不同规模看,大型企业预计用工“增加”的比“减少”的多34.1个百分点,高于中小企业;从不同经济类型看,民营企业用工“增加”的比“减少”的多30.7个百分点,高于其它类型企业。调查表明,随着经济的回暖和企业经营状况的好转,企业用工呈现增长趋势,特别是民营企业用工增长较为显著。将对缓解当前的社会就业压力起到积极作用。
企业经营者对未来经济走势和企业经营状况的乐观预期增强了企业未来的投资信心。调查结果显示,53.7%的企业今年计划投资额将“增长”,32.2%的企业“不变”,14.1%“减少”,计划“增长”的比“减少”的多39.6个百分点,比2009年一季度提高了48.6个百分点。
从不同地区看,西部地区企业计划投资额“增长”的比“减少”的多45.4个百分点,要高于其他地区;从不同规模看,大型企业计划投资额“增长”的比“减少”的多52.8个百分点,明显高于中小企业;从不同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计划投资额“增长”的比“减少”的多40.5个百分点,相对较高。此外,民营企业计划投资额“增长”的比“减少”的多38.8个百分点,比2009年一季度提高了48.2个百分点,这一数据要高于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这表明民间投资已被初步带动,经济内生动力逐渐增强。
从不同行业看,服务业企业的投资信心要普遍好于制造业企业。具体来看,今年计划投资额增长较多的行业有:农林牧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其计划投资额“增长”的比“减少”的多60个百分点以上,此外,采矿业以及制造业中造纸、医药、橡胶、钢铁、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和仪器仪表等行业也相对较好,其计划投资额“增长”的比“减少”的多50个百分点以上。而纺织、服装、化纤等行业则相对较差,计划投资额“增长”的比“减少”的多20个百分点以内。值得注意的是,与2009年的调查结果相比,投资计划增长比较显著的行业有农林牧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制造业中的钢铁等行业,而投资计划下降较多的行业包括: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制造业中的服装等行业。
企业进口数量也是衡量企业投资需求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调查结果显示,认为一季度企业产品进口数量比2009年同期增长的企业经营者占32.9%,其中“小幅增长”的占27.4%,“大幅增长”的占5.5%;认为“持平”的占49.9%;认为下降的占17.2%,其中“大幅下降”的占4.4%,“小幅下降”的占12.8%。认为进口增长的比认为下降的多15.7个百分点,而2009年一季度则是认为进口增长的比认为下降的少37.7个百分点。调查表明,企业进口数量明显回升,企业投资需求回暖。
从不同行业看,进口上升较多的行业有:医药、塑料、汽车和通信设备等行业,其认为进口数量增长的比认为下降的多30个百分点以上。
在进口数量上升的同时,进口价格明显上涨。调查结果显示,认为一季度企业产品进口价格上升的企业经营者占43.2%,其中“小幅上升”的占31.2%,“大幅上升”的占12%;认为“持平”的占47.8%;认为下降的占9%,其中“大幅下降”的占1.5%,“小幅下降”的占7.5%。认为产品进口价格上升的比认为下降的多34.2个百分点,而2009年一季度则是认为上升的比认为下降的少43.7个百分点。
从不同行业看,产品进口价格上升较多的行业包括:食品、纺织、造纸、医药、化纤、橡胶、塑料等行业,其认为产品进口价格上升的比认为下降的多50个百分点以上。
4、企业产品出口数量和价格有所回升
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逐渐回暖,企业的出口情况有所好转。在本次调查企业中,47.6%的企业有产品出口。调查结果显示,54.3%的企业产品出口数量增长,其中8.7%“大幅增长”,45.6%“小幅增长”:27%“持平”,18.7%下降,其中13%“小幅下降”,5.7%“大幅下降”。出口数量增长的比下降的多35.6个百分点,而2009年一季度则是增长的比下降的少个62.8百分点。
从不同行业看,出口数量上升较多的行业包括医药、塑料、钢铁和汽车等行业,出口数量增长的比下降的多50个百分点以上;而食品和造纸行业则相对较差,出口数量增长的比下降的少20个百分点以内。
在企业产品出口数量大幅回升的同时,出口价格温和上涨。调查结果显示,28%的企业产品出口价格上升,其中1.3%“大幅上升”,26.7%“小幅上升”;52.7%“持平”,19.3%下降,其中16.7%“小幅下降”,2.6%“大幅下降”。出口价格上升的比下降的多8.7个百分点,而2009年一季度则是上升的比下降的少64.2个百分点。
从不同行业看,出口价格上涨较多的行业包括食品、纺织、化纤、钢铁和电气机械等行业,出口价格上升的比下降的多20个百分点以上;而化工、医药、橡胶、专用设备、汽车、通信设备和仪器仪表等行业则相对较差,出口价格上升的比重要低于下降的比重。
三、当前宏观经济和企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1、房地产价格偏高,预期未来仍将上涨。
本次调查截止于2010年4月14日。调查结果显示,关于目前房价的总体水平,38%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房价“过高”,比2009年一季度提高了23.6个百分点;46.7%认为“较高”,14.1%认为“正常”,1.2%认为“较低”。从不同地区看,东部地区有45.5%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本地区房价“过高”,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大部分企业经营者认为目前房价偏高,但企业经营者仍普遍预期今年房价会继续上涨。调查显示,超过九成(92.2%)的企业经营者预期2010年企业所在地区的房价将会上涨,其中42.2%认为会“上涨10%以上”,35%认为会“上涨5.10%”,15%认为会“上涨5%以内”;6%认为会“持
平”,1.8%认为会“下降”。
本次调查还了解了企业经营者对出台《物业税》对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评价。调查结果显示,对于“为抑制房价过快上涨,有专家提出尽快出台物业税”这一观点,29.1%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弊大于利,反对”,42.6%认为“可能有效,无所谓”,21.1%认为“非常有效,予以支持”。
2、成本上升、负担过重、缺乏人才是当前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
关于当前企业经营发展中遇到的最主要困难,调查结果显示,按照企业经营者选择比重高低排在前四位的依次是:“人工成本上升”(70.5%)、“能源、原材料成本上升”(66.3%)、“税费、社保等负担过重”(49.9%)和“缺乏人才”(42%)。其他选择比重较高的还有:“资金紧张”(36.60)、“缺乏创新能力”(26.7%)、“招工困难”(21.8%)、“难以把握宏观调控政策方向”(14.9%)、“资源、环境约束较大”(14.1%)、“遭受侵权等不正当竞争”(13.6%)、“行业发展前景不明”(13.1%)、“国内需求不足”(11.5%)、“国际经济环境恶化”(10.8%)等。与2009年一季度的调查结果相比,选择“人工成本上升”和“能源、原材料成本上升”的比重明显提高,选择“资金紧张”的比重明显下降。
关于企业目前的人工成本情况,调查结果显示,92.6%的企业目前的人工成本“上升”,7.2%“持平”,0.2%“下降”,“上升”的比“下降”的多92.4个百分点,比2009年一季度提高了56.1个百分点。其中,东部地区企业、小型企业和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人工成本上升较为显著。
关于企业目前的物料采购价格情况,调查结果显示,86.8%的企业目前的物料采购价格“上升”,11.5%“持平”,1.7%“下降”,“上升”的比“下降”的多85.1个百分点,比2009年提高了36.1个百分点,而2009年一季度则是“上升”的比“下降”的少53.4个百分点。其中,东部地区企业、小型企业和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的物料采购价格上升较为显著。
调查结果表明,企业经营者对近年来中央采取的一系列企业改革及其配套改革的政策和措施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国有企业改制进程有所加快,但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和转变政府职能等配套改革措施尚不到位,这些已成为制约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经营者认为,继续深化企业改革是使国有企业摆脱困境和进一步完善宏观经济环境的根本出路。
为了解企业经营者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改革成效、企业运营状况、当前存在问题及其对未来发展前景的判断,为政府进一步调整宏观政策和深化企业改革提供决策参考依据,1999年8月至11月,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组织实施了“1999年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
本次调查是由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组织的第7次全国性企业经营者年度跟踪调查,得到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情报中心、国务院研究室工交贸易研究司、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企业改革司、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民经济综合司、财政部财产评估司、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中小企业司、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培训司、人事部人才流动开发司、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法制司、国家税务总局政策法规司、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信息中心、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规划发展司、国家轻工业局企业改革司、国家机械局规划发展司、国家国内贸易局行业规划与法规司、国家冶金工业局规划发展司、国家电力公司战略研究与规划部、国家行政学院领导科学教研部等有关部委的支持和指导。
本次调查以企业法人代表为调查对象,按照我国企业的实际构成情况进行等比例抽样,采用邮寄问卷方式进行。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0份,回收问卷3629份,其中有效问卷3562份,有效回收率为35.6%。通过对部分未填写问卷与填写问卷企业的对比分析,未发现存在系统偏差,说明本次调查结果有效。为使调查分析更为全面和深入,本报告还充分利用了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以往的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主要涉及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房地产业和社会服务业等行业,上述行业的企业所占比重分别为:62.2%、6.5%、4.4%、10.5%、3.3%和2.9%。从企业的地区分布看,东部占55.1%,中部和西部分别占27.0%和17.9%。从企业不同规模看,大、中、小型企业分别占35.1%、47.3%和17.6%。从企业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分别占45.7%和54.3%,在非国有企业中有限责任公司占17.0%,股份有限公司占13.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占8.6%,集体企业占7.7%、私营企业占3.5%,股份合作企业占2.9%。从企业盈亏状况看,盈利企业占50.4%,亏损企业占29.6%,持平企业占20.0%。
本次调查的企业经营者年龄主要分布在36~45和46~55岁之间,比重分别为31.9%和47.3%;文化程度为大专以上的占84.7%,其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44.6%;职务为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厂长或党委书记的占94.4%,其他职务的占5.6%。
第一部分企业经营者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
一、宏观经济运行基本平稳
大部分企业经营者认为,与去年相比,今年的经济增长速度略有减缓,但国民经济总体运行状况基本平稳。调查结果显示,对于今年GDP增长速度的判断,选择6~7%之间的企业经营者占48.6%,选择7~8%之间的占31.0%,选择7%以上的占33.6%。
对于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企业经营者认为“正常”和“基本正常”的比例比去年增加9.3个百分点,认为“偏冷”和“过冷”的比例比去年同期调查减少6.0个百分点,说明企业经营者对我国经济总体走势持比较乐观的态度。
本次调查将企业经营者对本企业目前经营状况的判断分为“良好”、“一般”和“不佳”三种选择,调查结果显示,30.9%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经营状况良好,45.9%认为一般,23.2%认为不佳,认为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多7.7个百分点。
二、企业生产呈恢复性增长
关于企业的生产状况,从企业经营者填写的情况看,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停产和半停产企业的比重为19.7%,比去年减少2.5个百分点。从企业的地区分布看,停产、半停产企业比重东部地区最低,为15.3%,比去年减少4.2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为25.9%,比去年增加0.3个百分点;西部地区略好于中部地区,比重为24.1%,比去年减少2.9个百分点。从企业经济类型看,目前企业停产半停产比重较高的主要是国有企业,其比重为25.1%,比各类非国有企业分别高出5.9~15.4个百分点,但仍比去年减少2.8个百分点。
关于企业生产(服务)量的调查结果显示,39.1%的企业生产(服务)量比上期增加,34.1%的企业保持上期水平,26.8%的企业生产(服务)量比上期减少,认为企业生产(服务)量增加的比认为减少的多12.3个百分点。
关于企业销售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38.2%的企业销售量比上期增加,31.0%的企业保持不变,30.8%的企业销售量下降,销售量增加的比减少的多7.4个百分点。
三、政府宏观调控措施初见成效
针对近年来需求不足的问题,中央采取了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及其他宏观调控措施。在政府采取的诸多启动市场、扩大需求的措施中,企业经营者对其有效程度判断的顺序依次是:加大政府投资力度(81.4%)、打击走私(40.7%)、拓展对中小企业的信贷供应(33.4%)、降低存贷款利率(32.4%)、降低财政税费率(25.7%)、大力发展教育事业(19.1%)、加速城镇住房制度改革(18.5%)、放宽对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限制(17.3%)、提高出口退税率(15.0%)以及开展和扩大个人消费信贷(12.6%)。
从企业经营者对当前宏观调控措施力度的判断中可以发现,企业经营者们认为当前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仍有进一步扩张的余地。
从货币供应量看,认为该项措施力度“偏低”和“过低”的企业经营者分别占45.5%和7.4%,两者之和比认为“过高”和“偏高”的比重高出41.0个百分点,比去年认为“偏低”和“过低”的比重高出10.2个百分点,说明企业经营者希望进一步放松银根,扩大货币投放。
从存贷款利率看,认为“偏低”和“过低”的企业经营者分别占23.6%和4.2%,两者之和比认为“偏高”和“过高”的比重高出10.2个百分点,而去年同期调查的情况则是企业经营者认为“偏高”和“过高”的比重比认为“偏低”和“过低”的高出7.6个百分点。
从人民币汇率看,认为“偏高”和“过高”的企业经营者分别占22.8%和3.9%,两者之和比认为“偏低”和“过低”的高出5.0个百分点,与去年的情况大体相当。
从出口退税率看,认为“偏低”和“过低”的企业经营者分别占39.1%和2.1%,两者之和比去年降低了8.9个百分点,说明今年出口退税率的进一步降低得到企业经营者的认同。
从财政性税费水平看,认为“偏高”和“过高”的企业经营者分别占62.9%和19.3%,两者之和达82.2%,比去年提高了10.2个百分点,表明企业经营者要求进一步降低财政性税费水平的较强意愿,同时也表明在目前形势下,加大税收政策手段的使用将会比货币手段更为有效。
从股市扩容速度看,企业经营者认识差异较大,认为“偏高”和“过高”的分别占31.3%和11.0%,认为“偏低”和“过低”的分别占29.5%和3.6%,认为“合适”的占24.6%,这说明股市扩容问题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利益,措施的出台既要积极又要稳妥。
四、企业外部经营环境有所改善
从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看,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55.9%)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已经或正在减弱,认为与去年相同和加重的则分别只占18.0%和21.8%。
从通货紧缩形势看,调查结果显示,48.1%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明年的通货紧缩形势将“有所缓解”,而分别仅有19.9%和12.9%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会“维持现状”和“有所加剧”。由此可见,较多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以市场物价持续下跌为表现的通货紧缩现象,可望在明年得到缓解。
五、存在问题不容忽视
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和企业生产经营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仍存在一些制约企业生产经营的问题,还需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首先,社会总需求不足。调查结果显示,86.3%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总需求不足,其中,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和外贸出口需求不足现象尤为突出,认为居民消费需求、外贸出口需求、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及社会集团消费需求不足的分别占86.1%、86.0%、66.0%、66.8%。
企业订货状况也从一个侧面客观地反映了需求不足的现象。调查结果显示,仅6.7%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本企业订货高于正常水平,51.0%认为订货处于正常水平,42.3%认为订货低于正常水平。
其次,企业效益尚未明显改善。调查结果显示,今年企业的总体效益状况与去年相差不大,企业盈利面由去年的50.7%略减到今年的50.4%,亏损面比去年的29.7%微减了0.1个百分点。其中国有企业盈利面比去年缩小1.8个百分点,同时亏损面比去年减少1.5个百分点。
关于企业的销售利润率的调查结果,也显示企业的效益不够理想,52.7%的企业销售利润率在5%以下,19.8%的企业销售利润率在5~10%之间,17.0%的企业销售利润率在10~20%之间,只有10.5%的企业销售利润率超过20%。
第三,企业资金紧张。调查结果显示,66.5%的企业经营者认为目前企业资金紧张,而认为资金宽裕和正常的企业经营者分别占5.0%和28.5%。比较而言,目前企业资金相对宽裕的为东部地区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对企业经营者2000年投资意向的调查结果显示,资金不足直接影响企业的投资需求。在2000年不准备投资的企业经营者(占27.3%)中,85.3%认为不投资的首要原因是资金紧张。
在分析造成社会总需求不足的原因时,综合来看,企业经营者也将资金紧张(53.2%)列为需求不足原因的首位。
第四,市场供求结构不平衡。在对10项要素市场的供求分析中,企业经营者认为供大于求比重较大的前三项是:消费品(91.4%)、房地产(85.0%)和原材料(77.3%);与1996年的调查相比,认为消费品和原材料供给过剩的分别增加了12.3和22.5个百分点,而认为房地产过剩的减少了6.5个百分点。认为供不应求比重较大的前四项是:技术(83.9%)、资金(81.2%)、人才(73.8%)、信息(72.3%)。由此可见,技术、人才、信息的短缺是造成当前市场结构失衡的主要原因。
六、企业经营者对参与国际竞争与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首先,企业经营者对中国加入WTO对于经济的影响持积极和乐观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66.5%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加入WTO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利大于弊,10.0%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影响不大,7.8%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弊大于利。
为迎接WTO的挑战,企业经营者对各项应对措施的选择比重依次是:加强对国际市场的了解(66.2%)、增加技术创新投入(62.7%)、加强经营管理(61.9%)、提高国际化经营程度(45.4%),加强信息化建设(28.7%)、降低产品(服务)价格(13.5%)、转变主营业务投资其他行业(7.3%)和多进口外国设备(3.6%)。
其次,企业经营者投资需求趋强,技术改造投资形成热点。对企业经营者2000年投资意向的调查结果显示,72.7%的企业经营者表示明年要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在这些欲投资的企业经营者中,其主要投资方向依次为进行技术改造(80.9%)、扩大生产规模(54.1%)、建立企业计算机网络(40.0%)、兴建科研或培训中心(25.2%)、进口先进设备(24.9%)、修建环保设施(16.4%)和兴建厂房(14.3%)。选择进行技术改造的比重远远高于其他选项,可见企业经营者们已充分认识到科技创新对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第三,企业经营者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形成共识。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认为我国应优先发展的产业依次是高新技术产业、教育产业、基础产业和农业,比重分别为78.3%、49.0%、36.7%和32.8%,说明企业经营者希望政府采取适当的产业政策,扶持这些产业的发展。
企业经营者认为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依次是高新技术产业、教育产业和信息产业,比重分别为60.0%、42.2%和39.5%。
企业经营者在适当的条件下准备投资的产业依次是:高新技术、信息和教育产业,比重分别为70.9%、31.7%和28.6%(见表30)。
第四,企业经营者们对未来5年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作出了预测。调查结果显示,35.1%的企业经营者预测未来5年的年均增长速度在6~7%之间,33.2%认为在7%以上,比认为在6%以下的多1.5个百分点。
从企业经营者对企业经营状况的未来预期看,调查结果显示,37.4%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今后一个时期企业经营状况将有所好转,44.6%认为将维持现状,18.0%认为将有所恶化,表明企业经营者预期企业经营状况总体将会呈现稳步回升的势头。
第二部分企业经营者对企业改革现状的看法
一、企业经营者对出台的改革措施给予积极评价
近年来,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加快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调查结果表明,企业经营者对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效果大多给予了积极的评价,认为各项改革措施取得成效的程度(“成效显著”“效果良好”“有些效果”)依次是:财税体制改革(78.5%)、金融体制改革(76.4%)、科教体制改革(75.0%)、建立社会保障体系(73.6%)、建立现代企业制度(72.6%)、外贸体制改革(70.2%)、投融资体制改革(69.1%)、转变政府职能(59.7%)和政府机构改革(48.3%)。从企业经营者对各项改革措施认同程度的差异看,继续加大政府机构改革力度、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是企业经营者比较普遍的愿望。
二、国有企业改制愿望迫切
调查结果显示,在样本企业中,有57.3%的企业已经成为公司制企业,另有27.0%的企业准备近期实行改制。其中,虽然国有企业中已实行公司制的比重不高,仅为24.4%,但准备近期改制的比重高达49.9%。
从改制的进程看,本次调查的企业中,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前实行公司制的占35.9%,1994年以后实行公司制的占64.1%,其中国有企业1993年以前实行改制的占41.5%,1994年以后实行改制的占58.5%,显示出国有企业改制进程明显加快。
三、社会保障体系亟待完善
随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程的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已成为改革的关键环节。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企业经营者认为目前的企业职工社会保障状况还不能完全满足职工需要。其中,相对较好的是职工养老保障,认为满足的企业经营者占39.5%,认为不满足的占31.8%,前者比后者高7.7个百分点。
调查结果显示,满足情况较差的是失业和再就业的社会保障,认为满足的仅分别为11.2%和13.5%,而认为不满足的分别高达58.6%和62.1%。
对于企业职工住房保障,有24.6%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满足,44.4%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不满足,前者比后者低19.8个百分点;对于职工医疗保障,有25.5%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满足,50.4%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不满足,前者比后者低24.9个百分点。
调查显示,国有企业经营者对本企业职工各项社会保障的满足程度都低于非国有企业,其对职工各项社会保障的净满足程度(满足–不满足)比非国有企业低的百分点依次为:再就业保障(16.5)、医疗保障(15.9)、失业保障(12.8)、养老保障(5.9)和住房保障(1.9)。
四、国有企业负担比较沉重
对国有企业负担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认为目前国有企业最主要的负担是债务负担,其中,58.6%的企业经营者认为负担很重,33.4%认为负担较重。从企业资产负债率看,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普遍较高。调查结果显示,样本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2.0%,比1996年降低5.3个百分点,而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9.5%,还略高于1996年水平(69.1%)。
企业经营者认为国有企业负担居第二位的是富余人员较多。调查结果显示,51.8%的企业经营者认为负担很重,38.3%的企业经营者认为负担较重。
国有企业医疗及离退休养老负担被列在第三位,44.6%的企业经营者认为负担很重,42.7%的企业经营者认为负担较重。
调查发现,目前国有企业的税费负担、企业办社会负担和“四乱”负担(乱集资、乱摊派、乱罚款、乱收费)仍然较重,其中认为税费负担较重和很重的分别占30.7%和48.3%,认为企业办社会负担较重和很重的分别占28.1%和40.9%,认为“四乱”负担较重和很重的分别占22.9%和42.3%。
调查结果表明,企业经营者对近年来中央采取的一系列企业改革及其配套改革的政策和措施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国有企业改制进程有所加快,但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和转变政府职能等配套改革措施尚不到位,这些已成为制约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经营者认为,继续深化企业改革是使国有企业摆脱困境和进一步完善宏观经济环境的根本出路。
为了解企业经营者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改革成效、企业运营状况、当前存在问题及其对未来发展前景的判断,为政府进一步调整宏观政策和深化企业改革提供决策参考依据,1999年8月至11月,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组织实施了“1999年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
本次调查是由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组织的第7次全国性企业经营者年度跟踪调查,得到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情报中心、国务院研究室工交贸易研究司、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企业改革司、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民经济综合司、财政部财产评估司、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中小企业司、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培训司、人事部人才流动开发司、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法制司、国家税务总局政策法规司、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信息中心、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规划发展司、国家轻工业局企业改革司、国家机械局规划发展司、国家国内贸易局行业规划与法规司、国家冶金工业局规划发展司、国家电力公司战略研究与规划部、国家行政学院领导科学教研部等有关部委的支持和指导。
本次调查以企业法人代表为调查对象,按照我国企业的实际构成情况进行等比例抽样,采用邮寄问卷方式进行。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0份,回收问卷3629份,其中有效问卷3562份,有效回收率为35.6%。通过对部分未填写问卷与填写问卷企业的对比分析,未发现存在系统偏差,说明本次调查结果有效。为使调查分析更为全面和深入,本报告还充分利用了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以往的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主要涉及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房地产业和社会服务业等行业,上述行业的企业所占比重分别为:62.2%、6.5%、4.4%、10.5%、3.3%和2.9%。从企业的地区分布看,东部占55.1%,中部和西部分别占27.0%和17.9%。从企业不同规模看,大、中、小型企业分别占35.1%、47.3%和17.6%。从企业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分别占45.7%和54.3%,在非国有企业中有限责任公司占17.0%,股份有限公司占13.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占8.6%,集体企业占7.7%、私营企业占3.5%,股份合作企业占2.9%。从企业盈亏状况看,盈利企业占50.4%,亏损企业占29.6%,持平企业占20.0%。
本次调查的企业经营者年龄主要分布在36~45和46~55岁之间,比重分别为31.9%和47.3%;文化程度为大专以上的占84.7%,其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44.6%;职务为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厂长或党委书记的占94.4%,其他职务的占5.6%。
第一部分企业经营者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
一、宏观经济运行基本平稳
大部分企业经营者认为,与去年相比,今年的经济增长速度略有减缓,但国民经济总体运行状况基本平稳。调查结果显示,对于今年GDP增长速度的判断,选择6~7%之间的企业经营者占48.6%,选择7~8%之间的占31.0%,选择7%以上的占33.6%。
对于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企业经营者认为“正常”和“基本正常”的比例比去年增加9.3个百分点,认为“偏冷”和“过冷”的比例比去年同期调查减少6.0个百分点,说明企业经营者对我国经济总体走势持比较乐观的态度。
本次调查将企业经营者对本企业目前经营状况的判断分为“良好”、“一般”和“不佳”三种选择,调查结果显示,30.9%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经营状况良好,45.9%认为一般,23.2%认为不佳,认为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多7.7个百分点。
二、企业生产呈恢复性增长
关于企业的生产状况,从企业经营者填写的情况看,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停产和半停产企业的比重为19.7%,比去年减少2.5个百分点。从企业的地区分布看,停产、半停产企业比重东部地区最低,为15.3%,比去年减少4.2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为25.9%,比去年增加0.3个百分点;西部地区略好于中部地区,比重为24.1%,比去年减少2.9个百分点。从企业经济类型看,目前企业停产半停产比重较高的主要是国有企业,其比重为25.1%,比各类非国有企业分别高出5.9~15.4个百分点,但仍比去年减少2.8个百分点。
关于企业生产(服务)量的调查结果显示,39.1%的企业生产(服务)量比上期增加,34.1%的企业保持上期水平,26.8%的企业生产(服务)量比上期减少,认为企业生产(服务)量增加的比认为减少的多12.3个百分点。
关于企业销售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38.2%的企业销售量比上期增加,31.0%的企业保持不变,30.8%的企业销售量下降,销售量增加的比减少的多7.4个百分点。
三、政府宏观调控措施初见成效
针对近年来需求不足的问题,中央采取了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及其他宏观调控措施。在政府采取的诸多启动市场、扩大需求的措施中,企业经营者对其有效程度判断的顺序依次是:加大政府投资力度(81.4%)、打击走私(40.7%)、拓展对中小企业的信贷供应(33.4%)、降低存贷款利率(32.4%)、降低财政税费率(25.7%)、大力发展教育事业(19.1%)、加速城镇住房制度改革(18.5%)、放宽对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限制(17.3%)、提高出口退税率(15.0%)以及开展和扩大个人消费信贷(12.6%)。
从企业经营者对当前宏观调控措施力度的判断中可以发现,企业经营者们认为当前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仍有进一步扩张的余地。
从货币供应量看,认为该项措施力度“偏低”和“过低”的企业经营者分别占45.5%和7.4%,两者之和比认为“过高”和“偏高”的比重高出41.0个百分点,比去年认为“偏低”和“过低”的比重高出10.2个百分点,说明企业经营者希望进一步放松银根,扩大货币投放。
从存贷款利率看,认为“偏低”和“过低”的企业经营者分别占23.6%和4.2%,两者之和比认为“偏高”和“过高”的比重高出10.2个百分点,而去年同期调查的情况则是企业经营者认为“偏高”和“过高”的比重比认为“偏低”和“过低”的高出7.6个百分点。
从人民币汇率看,认为“偏高”和“过高”的企业经营者分别占22.8%和3.9%,两者之和比认为“偏低”和“过低”的高出5.0个百分点,与去年的情况大体相当。
从出口退税率看,认为“偏低”和“过低”的企业经营者分别占39.1%和2.1%,两者之和比去年降低了8.9个百分点,说明今年出口退税率的进一步降低得到企业经营者的认同。
从财政性税费水平看,认为“偏高”和“过高”的企业经营者分别占62.9%和19.3%,两者之和达82.2%,比去年提高了10.2个百分点,表明企业经营者要求进一步降低财政性税费水平的较强意愿,同时也表明在目前形势下,加大税收政策手段的使用将会比货币手段更为有效。
从股市扩容速度看,企业经营者认识差异较大,认为“偏高”和“过高”的分别占31.3%和11.0%,认为“偏低”和“过低”的分别占29.5%和3.6%,认为“合适”的占24.6%,这说明股市扩容问题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利益,措施的出台既要积极又要稳妥。
四、企业外部经营环境有所改善
从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看,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55.9%)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已经或正在减弱,认为与去年相同和加重的则分别只占18.0%和21.8%。
从通货紧缩形势看,调查结果显示,48.1%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明年的通货紧缩形势将“有所缓解”,而分别仅有19.9%和12.9%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会“维持现状”和“有所加剧”。由此可见,较多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以市场物价持续下跌为表现的通货紧缩现象,可望在明年得到缓解。
五、存在问题不容忽视
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和企业生产经营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仍存在一些制约企业生产经营的问题,还需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首先,社会总需求不足。调查结果显示,86.3%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总需求不足,其中,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和外贸出口需求不足现象尤为突出,认为居民消费需求、外贸出口需求、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及社会集团消费需求不足的分别占86.1%、86.0%、66.0%、66.8%。
企业订货状况也从一个侧面客观地反映了需求不足的现象。调查结果显示,仅6.7%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本企业订货高于正常水平,51.0%认为订货处于正常水平,42.3%认为订货低于正常水平。
其次,企业效益尚未明显改善。调查结果显示,今年企业的总体效益状况与去年相差不大,企业盈利面由去年的50.7%略减到今年的50.4%,亏损面比去年的29.7%微减了0.1个百分点。其中国有企业盈利面比去年缩小1.8个百分点,同时亏损面比去年减少1.5个百分点。
关于企业的销售利润率的调查结果,也显示企业的效益不够理想,52.7%的企业销售利润率在5%以下,19.8%的企业销售利润率在5~10%之间,17.0%的企业销售利润率在10~20%之间,只有10.5%的企业销售利润率超过20%。
第三,企业资金紧张。调查结果显示,66.5%的企业经营者认为目前企业资金紧张,而认为资金宽裕和正常的企业经营者分别占5.0%和28.5%。比较而言,目前企业资金相对宽裕的为东部地区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对企业经营者2000年投资意向的调查结果显示,资金不足直接影响企业的投资需求。在2000年不准备投资的企业经营者(占27.3%)中,85.3%认为不投资的首要原因是资金紧张。
在分析造成社会总需求不足的原因时,综合来看,企业经营者也将资金紧张(53.2%)列为需求不足原因的首位。
第四,市场供求结构不平衡。在对10项要素市场的供求分析中,企业经营者认为供大于求比重较大的前三项是:消费品(91.4%)、房地产(85.0%)和原材料(77.3%);与1996年的调查相比,认为消费品和原材料供给过剩的分别增加了12.3和22.5个百分点,而认为房地产过剩的减少了6.5个百分点。认为供不应求比重较大的前四项是:技术(83.9%)、资金(81.2%)、人才(73.8%)、信息(72.3%)。由此可见,技术、人才、信息的短缺是造成当前市场结构失衡的主要原因。
六、企业经营者对参与国际竞争与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首先,企业经营者对中国加入WTO对于经济的影响持积极和乐观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66.5%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加入WTO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利大于弊,10.0%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影响不大,7.8%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弊大于利。
为迎接WTO的挑战,企业经营者对各项应对措施的选择比重依次是:加强对国际市场的了解(66.2%)、增加技术创新投入(62.7%)、加强经营管理(61.9%)、提高国际化经营程度(45.4%),加强信息化建设(28.7%)、降低产品(服务)价格(13.5%)、转变主营业务投资其他行业(7.3%)和多进口外国设备(3.6%)。
其次,企业经营者投资需求趋强,技术改造投资形成热点。对企业经营者2000年投资意向的调查结果显示,72.7%的企业经营者表示明年要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在这些欲投资的企业经营者中,其主要投资方向依次为进行技术改造(80.9%)、扩大生产规模(54.1%)、建立企业计算机网络(40.0%)、兴建科研或培训中心(25.2%)、进口先进设备(24.9%)、修建环保设施(16.4%)和兴建厂房(14.3%)。选择进行技术改造的比重远远高于其他选项,可见企业经营者们已充分认识到科技创新对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第三,企业经营者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形成共识。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认为我国应优先发展的产业依次是高新技术产业、教育产业、基础产业和农业,比重分别为78.3%、49.0%、36.7%和32.8%,说明企业经营者希望政府采取适当的产业政策,扶持这些产业的发展。
企业经营者认为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依次是高新技术产业、教育产业和信息产业,比重分别为60.0%、42.2%和39.5%。
企业经营者在适当的条件下准备投资的产业依次是:高新技术、信息和教育产业,比重分别为70.9%、31.7%和28.6%(见表30)。
第四,企业经营者们对未来5年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作出了预测。调查结果显示,35.1%的企业经营者预测未来5年的年均增长速度在6~7%之间,33.2%认为在7%以上,比认为在6%以下的多1.5个百分点。
从企业经营者对企业经营状况的未来预期看,调查结果显示,37.4%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今后一个时期企业经营状况将有所好转,44.6%认为将维持现状,18.0%认为将有所恶化,表明企业经营者预期企业经营状况总体将会呈现稳步回升的势头。
第二部分企业经营者对企业改革现状的看法
一、企业经营者对出台的改革措施给予积极评价
近年来,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加快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调查结果表明,企业经营者对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效果大多给予了积极的评价,认为各项改革措施取得成效的程度(“成效显著”+“效果良好”+“有些效果”)依次是:财税体制改革(78.5%)、金融体制改革(76.4%)、科教体制改革(75.0%)、建立社会保障体系(73.6%)、建立现代企业制度(72.6%)、外贸体制改革(70.2%)、投融资体制改革(69.1%)、转变政府职能(59.7%)和政府机构改革(48.3%)。从企业经营者对各项改革措施认同程度的差异看,继续加大政府机构改革力度、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是企业经营者比较普遍的愿望。
二、国有企业改制愿望迫切
调查结果显示,在样本企业中,有57.3%的企业已经成为公司制企业,另有27.0%的企业准备近期实行改制。其中,虽然国有企业中已实行公司制的比重不高,仅为24.4%,但准备近期改制的比重高达49.9%。
从改制的进程看,本次调查的企业中,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前实行公司制的占35.9%,1994年以后实行公司制的占64.1%,其中国有企业1993年以前实行改制的占41.5%,1994年以后实行改制的占58.5%,显示出国有企业改制进程明显加快。
三、社会保障体系亟待完善
随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程的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已成为改革的关键环节。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企业经营者认为目前的企业职工社会保障状况还不能完全满足职工需要。其中,相对较好的是职工养老保障,认为满足的企业经营者占39.5%,认为不满足的占31.8%,前者比后者高7.7个百分点。
调查结果显示,满足情况较差的是失业和再就业的社会保障,认为满足的仅分别为11.2%和13.5%,而认为不满足的分别高达58.6%和62.1%。
对于企业职工住房保障,有24.6%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满足,44.4%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不满足,前者比后者低19.8个百分点;对于职工医疗保障,有25.5%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满足,50.4%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不满足,前者比后者低24.9个百分点。
调查显示,国有企业经营者对本企业职工各项社会保障的满足程度都低于非国有企业,其对职工各项社会保障的净满足程度(满足–不满足)比非国有企业低的百分点依次为:再就业保障(16.5)、医疗保障(15.9)、失业保障(12.8)、养老保障(5.9)和住房保障(1.9)。
四、国有企业负担比较沉重
对国有企业负担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认为目前国有企业最主要的负担是债务负担,其中,58.6%的企业经营者认为负担很重,33.4%认为负担较重。从企业资产负债率看,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普遍较高。调查结果显示,样本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2.0%,比1996年降低5.3个百分点,而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9.5%,还略高于1996年水平(69.1%)。
企业经营者认为国有企业负担居第二位的是富余人员较多。调查结果显示,51.8%的企业经营者认为负担很重,38.3%的企业经营者认为负担较重。
国有企业医疗及离退休养老负担被列在第三位,44.6%的企业经营者认为负担很重,42.7%的企业经营者认为负担较重。
调查发现,目前国有企业的税费负担、企业办社会负担和“四乱”负担(乱集资、乱摊派、乱罚款、乱收费)仍然较重,其中认为税费负担较重和很重的分别占30.7%和48.3%,认为企业办社会负担较重和很重的分别占28.1%和40.9%,认为“四乱”负担较重和很重的分别占22.9%和42.3%。
调查结果表明,企业经营者对近年来中央采取的一系列企业改革及其配套改革的政策和措施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国有企业改制进程有所加快,但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和转变政府职能等配套改革措施尚不到位,这些已成为制约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经营者认为,继续深化企业改革是使国有企业摆脱困境和进一步完善宏观经济环境的根本出路。
为了解企业经营者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改革成效、企业运营状况、当前存在问题及其对未来发展前景的判断,为政府进一步调整宏观政策和深化企业改革提供决策参考依据,1999年8月至11月,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组织实施了“1999年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
本次调查是由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组织的第7次全国性企业经营者年度跟踪调查,得到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情报中心、国务院研究室工交贸易研究司、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企业改革司、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民经济综合司、财政部财产评估司、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中小企业司、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培训司、人事部人才流动开发司、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法制司、国家税务总局政策法规司、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信息中心、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规划发展司、国家轻工业局企业改革司、国家机械局规划发展司、国家国内贸易局行业规划与法规司、国家冶金工业局规划发展司、国家电力公司战略研究与规划部、国家行政学院领导科学教研部等有关部委的支持和指导。
本次调查以企业法人代表为调查对象,按照我国企业的实际构成情况进行等比例抽样,采用邮寄问卷方式进行。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0份,回收问卷3629份,其中有效问卷3562份,有效回收率为35.6%。通过对部分未填写问卷与填写问卷企业的对比分析,未发现存在系统偏差,说明本次调查结果有效。为使调查分析更为全面和深入,本报告还充分利用了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以往的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主要涉及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房地产业和社会服务业等行业,上述行业的企业所占比重分别为:62.2%、6.5%、4.4%、10.5%、3.3%和2.9%。从企业的地区分布看,东部占55.1%,中部和西部分别占27.0%和17.9%。从企业不同规模看,大、中、小型企业分别占35.1%、47.3%和17.6%。从企业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分别占45.7%和54.3%,在非国有企业中有限责任公司占17.0%,股份有限公司占13.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占8.6%,集体企业占7.7%、私营企业占3.5%,股份合作企业占2.9%。从企业盈亏状况看,盈利企业占50.4%,亏损企业占29.6%,持平企业占20.0%。
本次调查的企业经营者年龄主要分布在36~45和46~55岁之间,比重分别为31.9%和47.3%;文化程度为大专以上的占84.7%,其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44.6%;职务为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厂长或党委书记的占94.4%,其他职务的占5.6%。
第一部分企业经营者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
一、宏观经济运行基本平稳
大部分企业经营者认为,与去年相比,今年的经济增长速度略有减缓,但国民经济总体运行状况基本平稳。调查结果显示,对于今年GDP增长速度的判断,选择6~7%之间的企业经营者占48.6%,选择7~8%之间的占31.0%,选择7%以上的占33.6%。
对于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企业经营者认为“正常”和“基本正常”的比例比去年增加9.3个百分点,认为“偏冷”和“过冷”的比例比去年同期调查减少6.0个百分点,说明企业经营者对我国经济总体走势持比较乐观的态度。
本次调查将企业经营者对本企业目前经营状况的判断分为“良好”、“一般”和“不佳”三种选择,调查结果显示,30.9%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经营状况良好,45.9%认为一般,23.2%认为不佳,认为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多7.7个百分点。
二、企业生产呈恢复性增长
关于企业的生产状况,从企业经营者填写的情况看,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停产和半停产企业的比重为19.7%,比去年减少2.5个百分点。从企业的地区分布看,停产、半停产企业比重东部地区最低,为15.3%,比去年减少4.2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为25.9%,比去年增加0.3个百分点;西部地区略好于中部地区,比重为24.1%,比去年减少2.9个百分点。从企业经济类型看,目前企业停产半停产比重较高的主要是国有企业,其比重为25.1%,比各类非国有企业分别高出5.9~15.4个百分点,但仍比去年减少2.8个百分点。
关于企业生产(服务)量的调查结果显示,39.1%的企业生产(服务)量比上期增加,34.1%的企业保持上期水平,26.8%的企业生产(服务)量比上期减少,认为企业生产(服务)量增加的比认为减少的多12.3个百分点。
关于企业销售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38.2%的企业销售量比上期增加,31.0%的企业保持不变,30.8%的企业销售量下降,销售量增加的比减少的多7.4个百分点。
三、政府宏观调控措施初见成效
针对近年来需求不足的问题,中央采取了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及其他宏观调控措施。在政府采取的诸多启动市场、扩大需求的措施中,企业经营者对其有效程度判断的顺序依次是:加大政府投资力度(81.4%)、打击走私(40.7%)、拓展对中小企业的信贷供应(33.4%)、降低存贷款利率(32.4%)、降低财政税费率(25.7%)、大力发展教育事业(19.1%)、加速城镇住房制度改革(18.5%)、放宽对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限制(17.3%)、提高出口退税率(15.0%)以及开展和扩大个人消费信贷(12.6%)。
从企业经营者对当前宏观调控措施力度的判断中可以发现,企业经营者们认为当前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仍有进一步扩张的余地。
从货币供应量看,认为该项措施力度“偏低”和“过低”的企业经营者分别占45.5%和7.4%,两者之和比认为“过高”和“偏高”的比重高出41.0个百分点,比去年认为“偏低”和“过低”的比重高出10.2个百分点,说明企业经营者希望进一步放松银根,扩大货币投放。
从存贷款利率看,认为“偏低”和“过低”的企业经营者分别占23.6%和4.2%,两者之和比认为“偏高”和“过高”的比重高出10.2个百分点,而去年同期调查的情况则是企业经营者认为“偏高”和“过高”的比重比认为“偏低”和“过低”的高出7.6个百分点。
从人民币汇率看,认为“偏高”和“过高”的企业经营者分别占22.8%和3.9%,两者之和比认为“偏低”和“过低”的高出5.0个百分点,与去年的情况大体相当。
从出口退税率看,认为“偏低”和“过低”的企业经营者分别占39.1%和2.1%,两者之和比去年降低了8.9个百分点,说明今年出口退税率的进一步降低得到企业经营者的认同。
从财政性税费水平看,认为“偏高”和“过高”的企业经营者分别占62.9%和19.3%,两者之和达82.2%,比去年提高了10.2个百分点,表明企业经营者要求进一步降低财政性税费水平的较强意愿,同时也表明在目前形势下,加大税收政策手段的使用将会比货币手段更为有效。
从股市扩容速度看,企业经营者认识差异较大,认为“偏高”和“过高”的分别占31.3%和11.0%,认为“偏低”和“过低”的分别占29.5%和3.6%,认为“合适”的占24.6%,这说明股市扩容问题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利益,措施的出台既要积极又要稳妥。
四、企业外部经营环境有所改善
从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看,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55.9%)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已经或正在减弱,认为与去年相同和加重的则分别只占18.0%和21.8%。
从通货紧缩形势看,调查结果显示,48.1%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明年的通货紧缩形势将“有所缓解”,而分别仅有19.9%和12.9%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会“维持现状”和“有所加剧”。由此可见,较多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以市场物价持续下跌为表现的通货紧缩现象,可望在明年得到缓解。
五、存在问题不容忽视
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和企业生产经营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仍存在一些制约企业生产经营的问题,还需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首先,社会总需求不足。调查结果显示,86.3%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总需求不足,其中,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和外贸出口需求不足现象尤为突出,认为居民消费需求、外贸出口需求、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及社会集团消费需求不足的分别占86.1%、86.0%、66.0%、66.8%。
企业订货状况也从一个侧面客观地反映了需求不足的现象。调查结果显示,仅6.7%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本企业订货高于正常水平,51.0%认为订货处于正常水平,42.3%认为订货低于正常水平。
其次,企业效益尚未明显改善。调查结果显示,今年企业的总体效益状况与去年相差不大,企业盈利面由去年的50.7%略减到今年的50.4%,亏损面比去年的29.7%微减了0.1个百分点。其中国有企业盈利面比去年缩小1.8个百分点,同时亏损面比去年减少1.5个百分点。
关于企业的销售利润率的调查结果,也显示企业的效益不够理想,52.7%的企业销售利润率在5%以下,19.8%的企业销售利润率在5~10%之间,17.0%的企业销售利润率在10~20%之间,只有10.5%的企业销售利润率超过20%。
第三,企业资金紧张。调查结果显示,66.5%的企业经营者认为目前企业资金紧张,而认为资金宽裕和正常的企业经营者分别占5.0%和28.5%。比较而言,目前企业资金相对宽裕的为东部地区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对企业经营者2000年投资意向的调查结果显示,资金不足直接影响企业的投资需求。在2000年不准备投资的企业经营者(占27.3%)中,85.3%认为不投资的首要原因是资金紧张。
在分析造成社会总需求不足的原因时,综合来看,企业经营者也将资金紧张(53.2%)列为需求不足原因的首位。
第四,市场供求结构不平衡。在对10项要素市场的供求分析中,企业经营者认为供大于求比重较大的前三项是:消费品(91.4%)、房地产(85.0%)和原材料(77.3%);与1996年的调查相比,认为消费品和原材料供给过剩的分别增加了12.3和22.5个百分点,而认为房地产过剩的减少了6.5个百分点。认为供不应求比重较大的前四项是:技术(83.9%)、资金(81.2%)、人才(73.8%)、信息(72.3%)。由此可见,技术、人才、信息的短缺是造成当前市场结构失衡的主要原因。
六、企业经营者对参与国际竞争与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首先,企业经营者对中国加入WTO对于经济的影响持积极和乐观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66.5%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加入WTO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利大于弊,10.0%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影响不大,7.8%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弊大于利。
为迎接WTO的挑战,企业经营者对各项应对措施的选择比重依次是:加强对国际市场的了解(66.2%)、增加技术创新投入(62.7%)、加强经营管理(61.9%)、提高国际化经营程度(45.4%),加强信息化建设(28.7%)、降低产品(服务)价格(13.5%)、转变主营业务投资其他行业(7.3%)和多进口外国设备(3.6%)。
其次,企业经营者投资需求趋强,技术改造投资形成热点。对企业经营者2000年投资意向的调查结果显示,72.7%的企业经营者表示明年要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在这些欲投资的企业经营者中,其主要投资方向依次为进行技术改造(80.9%)、扩大生产规模(54.1%)、建立企业计算机网络(40.0%)、兴建科研或培训中心(25.2%)、进口先进设备(24.9%)、修建环保设施(16.4%)和兴建厂房(14.3%)。选择进行技术改造的比重远远高于其他选项,可见企业经营者们已充分认识到科技创新对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第三,企业经营者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形成共识。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认为我国应优先发展的产业依次是高新技术产业、教育产业、基础产业和农业,比重分别为78.3%、49.0%、36.7%和32.8%,说明企业经营者希望政府采取适当的产业政策,扶持这些产业的发展。
企业经营者认为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依次是高新技术产业、教育产业和信息产业,比重分别为60.0%、42.2%和39.5%。
企业经营者在适当的条件下准备投资的产业依次是:高新技术、信息和教育产业,比重分别为70.9%、31.7%和28.6%(见表30)。
第四,企业经营者们对未来5年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作出了预测。调查结果显示,35.1%的企业经营者预测未来5年的年均增长速度在6~7%之间,33.2%认为在7%以上,比认为在6%以下的多1.5个百分点。
从企业经营者对企业经营状况的未来预期看,调查结果显示,37.4%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今后一个时期企业经营状况将有所好转,44.6%认为将维持现状,18.0%认为将有所恶化,表明企业经营者预期企业经营状况总体将会呈现稳步回升的势头。
第二部分企业经营者对企业改革现状的看法
一、企业经营者对出台的改革措施给予积极评价
近年来,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加快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调查结果表明,企业经营者对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效果大多给予了积极的评价,认为各项改革措施取得成效的程度(“成效显著”+“效果良好”+“有些效果”)依次是:财税体制改革(78.5%)、金融体制改革(76.4%)、科教体制改革(75.0%)、建立社会保障体系(73.6%)、建立现代企业制度(72.6%)、外贸体制改革(70.2%)、投融资体制改革(69.1%)、转变政府职能(59.7%)和政府机构改革(48.3%)。从企业经营者对各项改革措施认同程度的差异看,继续加大政府机构改革力度、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是企业经营者比较普遍的愿望。
二、国有企业改制愿望迫切
调查结果显示,在样本企业中,有57.3%的企业已经成为公司制企业,另有27.0%的企业准备近期实行改制。其中,虽然国有企业中已实行公司制的比重不高,仅为24.4%,但准备近期改制的比重高达49.9%。
从改制的进程看,本次调查的企业中,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前实行公司制的占35.9%,1994年以后实行公司制的占64.1%,其中国有企业1993年以前实行改制的占41.5%,1994年以后实行改制的占58.5%,显示出国有企业改制进程明显加快。
三、社会保障体系亟待完善
随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程的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已成为改革的关键环节。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企业经营者认为目前的企业职工社会保障状况还不能完全满足职工需要。其中,相对较好的是职工养老保障,认为满足的企业经营者占39.5%,认为不满足的占31.8%,前者比后者高7.7个百分点。
调查结果显示,满足情况较差的是失业和再就业的社会保障,认为满足的仅分别为11.2%和13.5%,而认为不满足的分别高达58.6%和62.1%。
对于企业职工住房保障,有24.6%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满足,44.4%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不满足,前者比后者低19.8个百分点;对于职工医疗保障,有25.5%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满足,50.4%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不满足,前者比后者低24.9个百分点。
调查显示,国有企业经营者对本企业职工各项社会保障的满足程度都低于非国有企业,其对职工各项社会保障的净满足程度(满足–不满足)比非国有企业低的百分点依次为:再就业保障(16.5)、医疗保障(15.9)、失业保障(12.8)、养老保障(5.9)和住房保障(1.9)。
四、国有企业负担比较沉重
对国有企业负担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认为目前国有企业最主要的负担是债务负担,其中,58.6%的企业经营者认为负担很重,33.4%认为负担较重。从企业资产负债率看,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普遍较高。调查结果显示,样本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2.0%,比1996年降低5.3个百分点,而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9.5%,还略高于1996年水平(69.1%)。
企业经营者认为国有企业负担居第二位的是富余人员较多。调查结果显示,51.8%的企业经营者认为负担很重,38.3%的企业经营者认为负担较重。
国有企业医疗及离退休养老负担被列在第三位,44.6%的企业经营者认为负担很重,42.7%的企业经营者认为负担较重。
调查发现,目前国有企业的税费负担、企业办社会负担和“四乱”负担(乱集资、乱摊派、乱罚款、乱收费)仍然较重,其中认为税费负担较重和很重的分别占30.7%和48.3%,认为企业办社会负担较重和很重的分别占28.1%和40.9%,认为“四乱”负担较重和很重的分别占22.9%和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