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的利与弊模板(10篇)

时间:2024-02-02 15:05:4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考改革的利与弊,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高考改革的利与弊

篇1

2012年17道作文试题,故事类材料占了9道。 2013年18道作文试题,生活现象类占了5道,2014年高考虽仍是以新材料作文为主,在试题材料的选择上涉及到言论话题(福建卷)、科幻故事(天津卷)等内容,但从取材热度上来讲,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生活现象”类

生活有多精彩,语文就会有多精彩,生活即语文,生活即作文。2013年18套作文试题,以生活现象为试题材料的占5道,它们分别是:全国课标Ⅱ卷“同学关系调查”,江西卷“同学三怕”,上海卷“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湖南卷“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 四川卷“讨论平衡生活”。但到2014年高考,由上表可以清晰地看出,以“生活现象”为材料的试题骤然上升至8道,占全年试题将近一半。

2.“生活故事”类

生活故事看似平凡,实质上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或教育、或思辨、或想象,等等。取材于生活故事类的作文试题,贴近考生生活,考生自然有话可说。2013年取材于生活故事的作文试题仅有辽宁卷的“沙子与珍珠”,重庆卷的“大豆变豆腐”。但到2014年高考,由上表可以清晰地看出,以“生活故事”为材料的试题上升至5道,占全年试题的近三分之一。

3.“言论”类

言论因其言简意赅,同时又浓缩了先哲们对世界的不同解读,所以也深受历年高考命题者青睐。如2013年上海卷的“重要的事情”,安徽卷萧伯纳对“梦想”的论述,浙江卷“三句话看童心”,等等。到2014年高考,由上表可以清晰地看出,以“言论”为材料的试题仍保持3道,试题相对稳定。

【2015年高效备考策略】

1. 关注生活,感悟生活

关注生活的作文是最容易出彩的作文,考生要尽可能从生活和学习中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这可通过坚持写日记、写读书笔记、书札、读后感等方式提升自己感悟生活的能力。

2. 加强哲理思辨

心灵鸡汤式的小故事短小精练而富有趣味,蕴含普世价值观。这种“小故事大智慧,小视角大意境”的命题材料,既能有效地避开社会热点,减小试题被猜中的可能性,同时又考查了考生的哲理思辨能力。因此这类材料一直很受命题者青睐。

3. 关注其他试题材料,有备无患

2014年高考虽没有出现寓言故事类、时评类、图画类试题材料,但高考命题具有循环性与平衡性的特性,所以考生也决不可偏离对这三大类材料的关注。

二、引领方向大排行

2012年湖北卷关注了“科技的利与弊”,2013年北京卷关注了“手机的利与弊”,2014年广东卷又一次以老照片为载体,关注“科技的利与弊”;2010年课标卷“猫吃老鼠”关注了“责任”,2012年课标卷“修船工的故事”再次关注“责任”,同时,2012年北京卷“巡道工老计”关注了“对责任的坚守”,2014年重庆卷仍关注“责任”,可谓“玻璃碎了,而责任仍在”。所以每年高考,总有一些精品试题引领着未来几年的命题方向。

1. 课标I卷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宇宙万物,或静或动,或大或小,都有其运行规律。“万物有度,无度则滥”,这个“度”实质指的就是规则。社会是一个整体,人与人之间只有自觉遵守规则,树立“规则意识”,做一个讲规则、守规则的人;才能使生活变得有序、和谐。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规则”不免会变得落后,甚至一些“规则”在制定时本身就存在弊端,所以我们也一定要敢于打破规则,勇于创新。2014年课标Ⅰ卷正是以“山羊过独木桥”比赛为载体展开对“规则”的讨论。考生可反对其打破了规则,进而呼吁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与民族都应该恪守“规则”;同时考生也可赞扬其勇于创新,打破了规则,让比赛有了突破,所以2014年课标Ⅰ卷实质上关注的主题是恪守规则与改革创新之间的辩证关系。而此主题不仅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更是中国未来十年甚至几十年的主旋律。

2. 江西卷

打击套作,抒发真情实感,规避“高考体”,可谓是这几年高考作文改革不断的呼声。2013年江西卷的“同学三怕”让考生有话可说,有力地规避了“高考体”,使人耳目一新。2014年江西卷对探究式学习方式的探讨更贴近考生生活,让考生只能结合试题来谈自己的见解。相对来说,此类试题考生写作难度增大,甚至可以说几乎是无法“备考”的,这就有力地打击了“假大空”等“高考体”,让作文回到写作的本质,代表着高考作文改革的大方向。

3. 天津卷

创新一直是中国这些年来倡导的价值理念,创造力、想象力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能力。2014年天津卷“大脑智能芯片”正是一个面向未来,激发考生想象力的近十年来少见的优秀作文试题,比起那些只知道“炒冷饭”的作文试题,它是目前高考体制下的有创新、有想象力的文题。这种关注未来,激发考生想象的优秀作文试题虽说难度较大,但可以很大程度地发散考生思维,考查学生的真正作文水平。

【2015年高效备考策略】

1. 研读具有引领高考命题方向的优秀试题,浇树浇“根”

每年4、5月份,放眼各大媒体网站和教辅杂志,对高考作文猜题押题者比比皆是,其中不乏有精品出现,但大部分猜题者的思路不外乎以下几种:(1)一味求新导致试题较偏、较怪;(2)个人主观色彩太严重导致试题偏离命题方向;(3)太直观地再现社会热点导致试题正好走进高考命题者回避的区域。

那么我们如何准确地把握命题方向,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依据高考真题才能高效备考。如:2010年课标卷、2012年课标卷、2012年山东卷、2014年重庆卷关注同一主题―责任;2012年湖北卷、2013年北京卷、2014年广东卷关注同一主题―科技的利与弊;2012年浙江卷、2013年辽宁卷关注同一主题―位置与价值……所以,只有研读具有引领高考命题方向的优秀试题才能准确地把握高考命题方向。

2. 强化写作基本功,修炼好“内功”

江西卷对探究式学习方式的探讨,天津卷对大脑智能芯片的科幻想象再一次告诉我们,八股文式的“高考体”套作将会在未来无“用武之地”,只有实实在在的写作基本功才是真正的“救命稻草”,那么如何强化写作基本功,修炼好“内功”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①课外品读大家美文;②征订一本专业作文辅导的报刊; ③开辟每周一期的墙上语文园地; ④课堂10分钟朗诵或每周开设至少两节阅读课与写作课。

三、考查能力大排行

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苇草,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而高考作文考生最缺的就是思想和科学的思维,所以历年高考作文命题者一直注重考查考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如2011年上海卷“一切都会过去与一切都不会过去”; 2012年江西卷“没有什么与拥有什么”,福建卷“路程与时间”;2013年江西卷“怕与不怕”,湖北卷“方与圆”,等等。同样,2014年也关注了考生以下科学思维能力。

1. 辩证分析能力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结合体,没有绝对的正确,也没有绝对的错误,所以对同一问题进行辩证分析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科学思维。如课标Ⅰ卷,面对被打破的“规则”,运动员和裁判产生了争议;安徽卷,面对剧本台词,到底是表演艺术家说了算还是剧作家说了算;上海卷,面对穿越沙漠,到底是自由还是不自由;江苏卷,青春到底是“不朽”的还是“朽”的;辽宁卷,到底漫天的繁星是最美的风景还是高楼林立是最美的风景;广东卷,是黑白照片时代好还是数码时代好……考生只有辩证分析才能写出有深度的作文。

2. 开放思维能力

鼓励考生大胆质疑,自由表达,让考生有话可说一直是高考命题者的追求,这种命题理念实质是在考查考生的开放思维能力。所以,对于北京卷“老规矩”,考生可以赞同,亦可以反对;对于湖北卷“山顶上的风景”,每个人欣赏的角度不同,风景也自然不同,考生只要写出自己的“风景”即可;同样,山东卷“从窗中看风景”,有人看到了静,有人看到了闹,有人看到了雅,也有人看到了俗,考生只需选择一个角度写出自己所看到的风景即可;江西卷对探究式学习方式的讨论,考生更是可以结合自身学习效果各抒己见;浙江卷的“门与路”,考生所选择的“门”不一样,所走的“路”也自然不一样。这些试题没有材料,没有明显的感情倾向,考生可自由表达,写出自己的见解即可,增强了试题的开放性。

3. 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不仅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能力,鼓励创新更是一个社会应该倡导的良好风气。天津卷“将人大脑中置入一个芯片”;福建卷面对空谷,一般人想到的是悬崖,而有些人想到的却是栈道桥梁;课标Ⅰ卷,面对不可动摇的比赛规则,就是有人敢大胆地打破,这些试题就是在有意引导考生大胆创新。

【2015年高效备考策略】

篇2

单招考试的难度比高考要简单得多,你可以找网上一些免费的单招模拟题参考一下哦。单招一般针对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同学,所以分数线基本基本不会高。一般单招分数线都是200分左右,具体还要看你是报什么专业。

每年都有不少学生通过单招升读大学,相信你也可以的。如果你的分数不高,建议选择冷门一些的专业。按照往年的难度系数比例是70%简单题+20%中等题+10%难题。虽然高职单招考试难度还不算大,但是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了解高职单招,知道高职单招对一部分学生是一种上大学的便捷通道,所以竞争一年比一年大。

高职单招的通过率是多少

单招考试是比较简单,但是难易程度也会个各个单招院校的出题有一定的关系,整体上的单招面试通过率会在百分之九十以上,具体的通过率还要看各个单招院校的基本情况。

拓展阅读:单招的利与弊有哪些

单招的优势

1.比高考简单

单招主要针对成绩不好的同学所以试题会比较简单一些。

2.提升录取概率

参加6月份高考的同学大部分成绩都比较优异考试题目也更难一些。那么相较而言,3月份的单招考试就相对轻松一些,其更倾向于考察学生们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报录比也更为合理。

3.毕业后待遇一样

从范围上看,单招属于我国全日制一般高等职业院校文化教育专科层级,即属于“统招生”范围。被高职院校单招录取的学生,除了在校就读期间不能转专业和转校之外,其薪资待遇和国内普通高等院校统招生的学生们并无差别。

4.可以参加统招的“专升本”考试

随着我国高考制度的改革和逐步推进,现今国内的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都拥有“统招专升本”的资格,并且招生占比也在逐渐扩大。除此之外,考生们也可以通过自考、成考考试拿到本科文凭。

单招的劣势

篇3

一、论现阶段的一个热门话题――取消高考英语

2013年12月7日国家教育部在网站上披露了关于考试招生改革的总体方案中的部分细节和取消高考英语的相关内容,该总体方案和高考改革的具体实施意见将于2014年上半年正式出台。高考改革中的“取消高考英语”一经披露就受到了广大社会人士的关注与重视,并产生了激烈的争论,成为了现阶段的一个热门话题。不同岗位和地位的人对“取消高考英语”的意见各不相同:有的认为将英语抽离高考是中国应试教育的一大进步,高考取消英语会在很大幅度上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兴趣,使英语学习从追求高考分值转变为追求英语技能,能够起到明显提高英语教育效果和学生英语水平的作用;有的认为“取消高考英语”不利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化背景下中国社会和经济的长远发展,降低中国的世界竞争力。“取消高考英语”并不意味着国家教育对英语不重视,即便英语不参加高考,英语也将是高中教育的一个教学重点,在减少学生压力的基础上,反而会让高中英语教育更加侧重于基础能力和实用技巧等方面,充分提高英语的实际应用水平。

二、高中英语教育目标定位应遵循的几大原则

教育目标的定位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因为只有准确的定位教育目标,教师的教学行为才能一直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下去。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高中英语教育的目标定位出现了很大的偏差,教育目光过于集中于考试分值上,错误地把在高考中取得较高分数定位成了英语教育的唯一目标,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的英语能力的锻炼和提高。在近期的高考改革背景下,学校和教师应该从“取消高考英语”的实际情况出发,对高中英语教育的目标进行重新定位。定位教育目标应遵循的几大原则主要包括:①科学合理性原则,即英语教育的目标定位应该立足于科学合理的原则上,不能脱离了英语的实际教学情况;②丰富多样性原则,即高中英语的教育目标要摒弃传统模式下的单一分值性,从语言、逻辑、技巧、能力等多个方面来进行教学;③阶段性原则,即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对英语教育目标作出不同的定位,使其能够始终同教师的教学进程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等。

三、怎样定位和实现高中英语的教学目标

1.专业技能和素养的培养。在“取消高考英语”的大环境下,高中英语教育的目标应该定位在英语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的培养上,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水平。英语是世界上广为通用的一种国际语言,无论是在今后的学习、生活还是工作中,都会伴随着英语的存在,让学生实际拥有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远远要比在高考中取得较高的成绩来得更为重要。因此,高中英语在定位教育目标的时候,应该把英语看成是一门重要的技能型科目来展开教学活动,更多地以英语技能、语言表达能力、口语能力等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此外,还应着力于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素养,逐渐让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英语素质,能够对自己所学到的英语知识和技能加以灵活地运用。

篇4

1. 关注高考改革,主题包括综合素质评价、学业水平考试、沪浙高考改革经验分享、加分政策研究、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等。截稿日期: 2015年5月15日。

2. 发现身边的好老师,可以以校长眼中的好老师、家长眼中的好老师、同行眼中的好老师、学生眼中的好老师等主题展开讨论。截稿日期: 2015年5月31日。

3. 关注教师与教师发展,着重关注特殊学校的教师、幼儿园的男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乡村教师等的专业发展。截稿日期: 2015年6月15日。

4. 关注青少年,主题可有青春期性教育与性健康、网络语言与规范语言的关系、网瘾与心理健康等。截稿日期:2015年7月15日。

5. 阳光体育少年足球,可从学校硬件设施、学校实践操作、学校师资配备以及实践经验分享等角度展开探讨。截稿日期: 2015年8月1日。

6. 特色学校,可从学校课程建设特色、学生个性发展等多个方面展示学校办学特色经验。截稿日期: 2015年9月1日。

二、互动话题征集

2015年《中国教师》开设“互动”栏目,搭建作者与读者、读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平台,实现学者、教研员、一线教师之间的对话。欢迎广大作者围绕以下话题积极投稿,或独立成篇,或三言两语,踊跃参与互动对话。

1. 微课有什么用?(怎么做微课、如何用微课及微课的利与弊)

2. 如何用好考试这个“指挥棒”?(教学与考试的关系以及考试评价的改革)

3. 新任教师有话说。(反映新教师的喜怒哀乐)

4. 老教师看课改。(经历几十年的教师生涯,老教师对课改、教改怎么看?)

5. 高强度训练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作用有多大?

6. 学科关键问题的确定。

7. 如何细化课程标准。

8. 绩效工资利弊谈。

9. 如果有机会,你会离开教师岗位吗?

10. 数字化背景下,教师作用有什么变化?

11. 教研活动怎么开展才有效?

12. 教师培训有多大作用?

欢迎大家积极投稿或提供线索,并注明“热点征稿”。稿件一经录用,稿酬从优。感谢您的支持!

篇5

2012年2月,山东省出台了《山东省普通高校考试招生体育测试实施办法》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热烈反响,这不仅是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的强音前奏,也是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一次有益探索,其积极意义不容忽视。

一、体育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

从世界的范围来看,很多发达国家的大学入学考试都涉及到体育科目,如美国、英国、日本、韩国、德国、法国等,体育作为高考总分或必修科目都从不同程度上进行考察。这不仅是我国高考加试体育改革的依据,也是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稿)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体育课程改革对素质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我 国中考加试体育的实施已经证明,中考加试体育对体育学科的重视程度、地位,对体育考试的认识,学生体质健康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虽然高、中考加试体育不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结果,但若能充分发挥考试的指挥棒作用,也利于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反过来说,中、高考加试体育是我国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

二、利于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2006年12月23日,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全国亿万学生中掀起体育锻炼的热潮,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阳光体育运动)。从 2007年开始,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如今,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已经有6年多,由开始的“轰轰烈烈”到现在的“断断续续”,其效果令人担忧。在应试教育文化的影响下,社会只认同考试中体现的价值,与考试无关的科目被边缘化。因此,有学者认为:“改革中考、高考及就业制度,是“阳光体育运动”形成长效机制的重点。而改革中考和高考制度需要政府的努力,也需要社会的推进以及各个主体的认同”。

2012年,在山东的体育测试办法出台后,学校在考试制度的助推下,开始重视高中体育活动的效率。如早锻炼、课间操以及课余锻炼的实效性;加强体育环境的建设力度,如完善各种体育设施、场地等,作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硬件保障;家长也会为学生参与各种体育锻炼提供有力支撑;学生由于考试的压力,会文化学习的同时,挤出更多的时间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学校体育锻炼出现了空前的壮举,有的学生甚至在节假日进行体育培训。结果证明:高考体育加试有力于推动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三、利于提高学生体质的健康水平

我国中考加试体育确实能关注到学生的体质健康,体育中考作为一种手段对遏制我国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提高运动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高中学段和大学也在施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由于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也不如初中学段,反而出现冷场的尴尬局面。

大学生的体质问题不能只追究大学的体育教学,它与高中体育教学及考试制度有着连带关系。由于我国高考升学制度的原因,高中体育教学(特别是高三体育教学),被其他学科挤占,社会、学校和家长没有重视孩子的体育锻炼,学生从没有时间参与体育锻炼到不想参与体育锻炼,因此,高考升学压力是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主要原因。如今,体育作为高考的必考项目,高考加试体育必然引起社会、学校、教师及学生的高度关注,最终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

四、利于提高体育学科的地位

首先,社会高度关注。山东高考加试体育实施办法公布后,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一是媒体对此问题极为关注。如,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对山东高考加试体育作为热点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宣传;二是参与讨论的人员多层面。如领域专家、学者、教师、家长、学生等的参与,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的两会上,不少委员提交了把体育纳入“中、高考”必考科目的提案;三是讨论很深刻。与会人员不仅对高考加试体育的利与弊、实施与操作问题,而且对今后的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多维度、立体化的讨论。

其次,学校十分重视。由于高考的压力,学校不得不把高三学生久违了的体育课回归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据了解,目前山东省的各个高中,高三开起了多年不上的体育课,每周都有两节课。同时,通过加强教学监控,增置器材等措施要出政绩,提高学校的声誉。

此外,地方教育部门将根据高中学校的体育师资要求进行配备教师,对体育教师的培养加大力度。教师本身也要加强学习理论知识,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在教学中下工夫。此外,家长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和学校、教师间的联系,提高孩子的被关注度。而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也会有极大的转变,甚至会挤出更多的时间额外参与体育锻炼。

总之,社会、教育部门、学校、家长、教师和学生都会高度关注体育,这一系列的举动和措施无形中提高了体育学科的地位。

【参考文献】

篇6

思想性差的作文题目大多主题鲜明、单一,学生思维角度受限且指向性强。如北京的高考作文,虽材料来源于真实的新闻报道,但内涵过浅,没有任何的思辨性。题目讲的是铁路巡视员老计的故事。老计一个人工作在大山深处,负责巡视铁路,防止落石、滑坡、倒树危及行车安全,每天要独自行走二十多公里。每当列车经过,老计都会庄重地向疾驰而过的列车举手敬礼。此时,列车也鸣响汽笛,汽笛声在深山中久久回响……大山深处的独自巡视,庄重的敬礼,久久回响的汽笛……,这一个个场景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应该说材料本身很好,但不适合高考作文题,不利于高三学生的思维锻炼。作文不只是考查学生写文章的水平,还涉及考查学生的思想和思维过程。根据这个素材我想了半天,恐怕只有,也只能肯定这位巡路员这样一个维度,也就是歌颂其高尚的品德和无私奉献精神。主题指向性很明显,考生容易写出主题突出的空洞文章,不易思辨,既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又看不出高三学生应有的思辨能力。这样的作文题目给小学生或初一初二的学生做课堂练习合适,但用于高考作文明显不够厚重。

篇7

自2001年,江苏率先尝试高校自主招生后,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一批重点高校成为自主招生政策的首批试点院校。到2013年,我国参与自主招生的高校已经扩展到上百所,为自主招生提供了关阔的实施空间。同时,高校自主招生的公平性与可行性探讨也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议题,面临着社会与舆论的双重压力。当前我国高考自主招生何去何从成为本文研究重点。

一、当前我国高校自主招生意义探讨

1.开展高校自主招生,深化完善高等教育改革

我国现在推行的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制度,给予学校更多的发展空间,切实增强高校的人才选拔力度与自主意识权利,符合高校的自身办学特色、办学条件及人才需求,实现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与社会发展需求的有效结合,为高等大学的建构提供了必要的补充条件,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2.开展高校自主招生,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开展

高校进行自主招生的最直接目的是选择一批符合高校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指导当前的基础性教育。高校在进行自主招生时一方面要考核学生的基础文化课水平,在达标的基础上重视对学生个性的发展,也就是兼顾学生的独特性。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与创新能力进行考核,选拔一批高素质的全面型人才。充分体现了教育对人才培养的多样性,更好的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对于学生的个性差异给予充分的关注与理解,让学生拥有更多自我选择的机会,这是素质教育改革的核心与既定目标,高校的自主招生在一定程度上与之契合。

二、当前我国高校自主招生的新亮点分析

我国在2008年对高校的自主招生进行了规范与改革,使之呈现出几大亮点。首先高校的自主招生范围有所扩大,在确定参加自主选拔考试的生源范围内,高中新课程实验区的中学与实施素质教育的中学成为重点选拔区域。其次开通了免费师范生的高校实现了自主制定选拔计划招收免费师范生。其对部分表现十分优秀的考生进行了分数线的适当降低,不拘一格选择人才,更注重人才的综合型发展。接着,为了体现公平竞争的原则,在进行高校自主招生时要充分保证公平、公正,在透明的基础上进行自主选拔,严格审查现象。对自主招生的全过程进行审核与监督,确保整个环节的公正、合法。最后,进一步增加自主招生高校名额,由原来的59所上升到百余所。学生的选择性更大。

三、当前我国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弊端分析

我国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实施推广的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自主招生的比例有所扩大,政策逐渐开放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违法犯罪行为。这并不是一种理想的招生状态,而是对个别有后台的人开绿灯的方便。针对广大考生来说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虽然表面上增加扩大了选择权限,其实是公平竞争机会的日渐缩减。因此对于在自主招生中出现的现象,一经查出必加以严惩,对于责任属于自主招生高校的,取消去招生资格,对于责任属于学生一方的,取消其参加考高机会并记录档案伴随一生。其次,当前的高考制度在大多数考生与学生家长中比较容易接受,而作为一种新的招生模式,自主招生因为存在的弊端很难获得普遍的心理认同感。最后面对众多的自主招生,其更多的将招生重点放在了重点中学上,这在无形之中剥夺或者缩减了非重点学校学生的入学机会,有失教育公平。

四、当前我国高校自主招生的改革建议分析

面对高校自主招生的利与弊,需要家长充分理解孩子的学习实际,结合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行慎重选择,对于学习抛出的优惠条件与照顾政策要学会理性看待。综合分析当前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学生有几种类型,有的是出于好奇参与到自主招生中,有的是学习成绩比较优秀,稳操胜券,为自己步入理性大学而尝试。还有的报有侥幸心理,并没有十足的把握,有的是因为跟风影响。不同的心态要采取不同的对待措施,尽量避免盲目选择,多而不精,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重点地选择高校,即使没有成功也不至于十分沮丧失落,影响后期高考的心情。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自主招生政策,不仅能够为莘莘学子提供更多的深造机会,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提升我国的教育水平,意义重大。

五、结束语

高校自主招生具有积极意义,是高考制度改革的重要体现方面,推行高考自主招生政策不仅仅是推行一种制度,更是推行一种理念,一种选拔人才的合理方式,其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其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弊端,对当前的高考教育制度起到一定的干扰作用,这需要我们深入分析,不断完善现有的高校自主招生制度,及时补充高校自主招生制度中的不足与漏洞,使其与社会的发展需求相契合,实现自主招生制度的良性发展,服务于我国的高校招生事业。

参考文献:

篇8

2010年7月29日,《教育规划纲要》正式。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教育理论刊物必须勇于承担使命,担当责任,充分发挥教育理论刊物对教育改革的引领作用,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健康发展,进而提升教育理论刊物的社会影响度。

教育理论刊物分会理事长、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教育科学》杂志主编傅维利教授在主题发言中指出,改革将成为中国未来十年教育的主题。这就意味着教育科学研究将会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和地位上。教育改革涉及到数量、结构和质量三个维度的变化。从当下中国教育现状来看,“增数量”的目标达成是顺畅的,但“调结构”、“提质量”将会面临巨大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一方面,需要寄希望于国家要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特别是提高公用教育经费所占市、省和中央财政的比例。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需要运用“改革”的思维方式,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以及在教育改革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改革”虽然已经成为中国教育运行发展的主题,是实现“结构调整”和“质量提高”的惟一出路,但是改革不是盲目的试验甚至“乱冲乱撞”,改革的成功必须建立在严谨的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以往教育发展的历程告诉我们,没有教育科学研究为基础的改革,其成功概率是很低的,而给教育发展带来的损伤概率却很高。因此,作为教育研究成果发表主阵地的教育理论刊物必须牢牢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期,勇于承担使命、担当责任,积极引领教育科学研究方向,主动引导作者关注重大教育改革问题,促成和推动相关研究,并及时研究成果,为建设教育强国与人力资源强国做出贡献。

与会代表还就今后一段时间内教育科学研究热点问题各抒己见。概括起来主要有:学前教育普及问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减轻中小学生负担问题;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问题;高等教育质量提升问题、债务负担问题;职业教育强化问题;素质教育改革问题;终身教育体系建设问题;创新人才培养问题;考试招生制度尤其是高考改革问题;现代学校制度建立问题;深化办学体制改革问题;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教育投入保障机制问题等。分会倡议,教育理论刊物应当积极主动地发挥自身优势,通过设立专栏、编辑专刊等形式,为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科学健康发展承担起使命,担当起责任。

二、应对数字出版:教育理论刊物的责任之二

十余年来,数字出版迅猛发展,迅速完成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高速扩张。当下,各种学术期刊网以其特有的优势逐渐发展成为强势媒体,不仅直接影响了传统纸质教育理论期刊的发行,而且逐渐危及教育理论刊物的生存与发展。与会代表针对如下问题展开了充分讨论:

问题之一:是机遇还是挑战?

有的代表认为,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是时代的必然,数字出版是大势所趋,网络阅读已经深入人心。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数字出版已经成为必然。从这个视角分析,数字出版是教育理论刊物发展的机遇。同时,伴随着数字出版这一“朝阳产品”逐渐走向强势,来自数字出版的挑战愈益彰显。其表现有:一是要求编辑部与其签订独家入网协议:即只能加入我的期刊网,不能再加入其它期刊网。二是要求编辑部加入数字化优先出版系统:即在纸质版刊物尚未印刷出来前,就已经在期刊网上率先出版了。因此,教育理论刊物必须迎接这一挑战。

问题之二:数字出版的利与弊?

与会代表就数字出版的利与弊展开了充分讨论。有的代表认为,数字出版之所以迅猛发展,是因为其固有的长处:检索便捷、浏览方便、瞬间下载、库容庞大、资料丰富、省时省力。加之,有的学术期刊网为了吸引更多的期刊加盟,采取了整体产品策略,不断扩大延伸服务的范围。一是为查寻影响因子、下载量、转引率等提供便利。二是通过免费提供编辑部采编系统、学术论文不端检测系统等,部分满足了编辑部的需要。其弊在于:一是数字出版尤其是学术期刊网只是搭建了一个平台,没有自己的作者队伍,只能依靠各刊物提供资源。没有各家刊物提供源头活水,期刊网就成了死水一滩。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期刊网有点“不劳而获”。二是上网下载费用相对高昂,没有实现免费化。目前,每页下载费用从几角钱至1元钱不等,下载10页左右,就等同于买一本刊物的价钱。

问题之三:是消极适应还是积极应对?

与会代表就如何应对数字出版的挑战各抒己见。绝大多数代表赞成积极应对。概括起来其应对策略有:一是增强法律意识。一方面,积极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等重要文件。另一方面,聘请期刊法律顾问,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完善刊物的守护职责。

二是教育理论刊物一方面可以在出版发行纸质版的同时,重视出版发行电子版,并以低廉的价格抢占市场。另一方面,可以以分会为平台,联合建立教育学术论文数据库、期刊网,利用行业优势及各期刊编辑人员良好的专业素养,建立更有利于教育理论研究人员浏览、检索和发表的数字平台。

三是联合起来保护知识产权。有的代表指出,在当前的形势下,教育理论刊物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使双方处于平等的对话位置。学术期刊网之所以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强大的数据库,就在于其采取各个击破策略,在学术期刊没有意识到知识产权保护的前提下,签署了合作协议。如今,任何一个刊物都不可能以不合作来争取自己的话语权。教育理论刊物必须借助分会这一平台,形成合作联盟,才有可能在分成方式、合作方式上与学术期刊网展开谈判,争取刊物应有的权益。

篇9

2010年7月29日,《 教育规划纲要 》正式。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教育理论刊物必须勇于承担使命,担当责任,充分发挥教育理论刊物对教育改革的引领作用,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健康发展,进而提升教育理论刊物的社会影响度。

教育理论刊物分会理事长、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 教育科学 》杂志主编傅维利教授在主题发言中指出,改革将成为中国未来十年教育的主题。这就意味着教育科学研究将会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和地位上。教育改革涉及数量、结构和质量三个维度的变化。从当下中国教育现状来看,“增数量”的目标达成是顺畅的,但“调结构”、“提质量”将会面临巨大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一方面,需要寄希望于国家要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特别是提高公用教育经费所占市、省和中央财政的比例。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需要运用“改革”的思维方式,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以及在教育改革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改革”虽然已经成为中国教育运行发展的主题,是实现“结构调整”和“质量提高”的唯一出路,但是改革不是盲目的试验甚至“乱冲乱撞”,改革的成功必须建立在严谨的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以往教育发展的历程告诉我们,没有教育科学研究为基础的改革,其成功概率是很低的,而给教育发展带来的损伤概率却很高。因此,作为教育研究成果发表主阵地的教育理论刊物必须牢牢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勇于承担使命、担当责任,积极引领教育科学研究方向,主动引导作者关注重大教育改革问题,促成和推动相关研究,并及时研究成果,为建设教育强国与人力资源强国做出贡献。

与会代表还就今后一段时间内教育科学研究热点问题各抒己见。概括起来主要有:学前教育普及问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减轻中小学生负担问题;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问题;高等教育质量提升问题、债务负担问题;职业教育强化问题;素质教育改革问题;终身教育体系建设问题;创新人才培养问题;考试招生制度尤其是高考改革问题;现代学校制度建立问题;深化办学体制改革问题;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教育投入保障机制问题等。分会倡议,教育理论刊物应当积极主动地发挥自身优势,通过设立专栏、编辑专刊等形式,为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科学健康发展承担起使命,担当起责任。

二、应对数字出版:教育理论刊物的责任之二

十余年来,数字出版迅猛发展,迅速完成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高速扩张。当下,以数字出版为基础的各种学术期刊网以其特有的优势逐渐发展成为强势媒体,不仅直接影响了传统纸质教育理论期刊的发行,而且逐渐危及教育理论刊物的生存与发展。与会代表针对如下问题展开了充分讨论。

问题之一:是机遇还是挑战?

有的代表认为,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是时代的必然,数字出版是大势所趋,网络阅读已经深入人心。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数字出版已成必然。从这个视角分析,数字出版是教育理论刊物发展的机遇。同时,伴随着数字出版这一“朝阳产品”逐渐走向强势,来自数字出版的挑战愈益彰显。其表现有:一是要求编辑部与其签订独家入网协议,即只能加入我的期刊网,不能再加入其他期刊网。二是要求编辑部加入数字化优先出版系统,即在纸质版刊物尚未印刷出来前,就已经在期刊网上率先出版了。因此,教育理论刊物必须迎接这一挑战。

问题之二:数字出版的利与弊?

与会代表就数字出版的利与弊展开了充分讨论。有的代表认为,数字出版之所以迅猛发展,是因为其固有的长处,检索便捷、浏览简单、瞬间下载、库容庞大、资料丰富、省时省力。加之,有的学术期刊网为了吸引更多的期刊加盟,采取了整体产品策略,不断扩大延伸服务的范围。一是为查寻影响因子、下载量、转引率等提供便利。二是通过免费提供编辑部采编系统、学术论文不端检测系统等,部分满足了编辑部的需要。其弊在于:一是数字出版尤其是学术期刊网只是搭建了一个平台,没有自己的作者队伍,只能依靠各刊物提供资源。没有各家刊物提供源头活水,期刊网就成了死水一潭。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期刊网有点“不劳而获”。二是上网下载费用相对高昂,没有实现免费化。目前,每页下载费用从几角钱至1元钱不等,下载10页左右,就等同于买一本刊物的价钱。

问题之三:是消极适应还是积极应对?

与会代表就如何应对数字出版的挑战各抒己见。绝大多数代表赞成积极应对。概括起来其应对策略有:

一是增强法律意识。一方面,积极学习《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 》等重要文件。另一方面,聘请期刊法律顾问,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完善刊物的守护职责。

二是教育理论刊物,一方面,可以在出版发行纸质版的同时,重视出版发行电子版,并以低廉的价格抢占市场。另一方面,可以以分会为平台,联合建立教育学术论文数据库、期刊网,利用行业优势及各期刊编辑人员良好的专业素养,建立更有利于教育理论研究人员浏览、检索和发表的数字平台。

三是联合起来保护知识产权。有的代表指出,在当前的形势下,教育理论刊物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使双方处于平等的对话位置。学术期刊网之所以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强大的数据库,就在于其采取各个击破策略,在学术期刊没有意识到知识产权保护的前提下,签署了合作协议。如今,任何一个刊物都不可能以不合作来争取自己的话语权。教育理论刊物必须借助分会这一平台,形成合作联盟,才有可能在分成方式、合作方式上与学术期刊网展开谈判,争取刊物应有的权益。

四是强化作者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有的代表认为,学术期刊网的发展虽然方便了作者,但同时也直接侵害了作者的知识产权。例如,目前已经有作者对每页几角钱至1元钱的下载费用提出质疑。教育理论刊物必须充分利用与读者紧密联系这一优势,与作者联合起来,才能使自己的话语拥有真正的力量。有的代表还详细介绍了我国台湾地区教育理论刊物要求作者签署“作者授权书”的做法。

篇10

一个作文的题目,如果限得太死,甚至只指向唯一的选择,就会扼杀学生写作的自由,限制学生展现个性的空间。因此,要想学生写的作文是灵动的,作文的题目就应体现多元的价值追求。

首先,高考的作文题目应体现多元的价值观。高考作文的方向影响着教师的教学。2002年的全国高考的作文题目,面对“诚信”这一话题,你还敢选择“健康”、“美貌”、“机敏”、“才学”、“金钱”、“荣誉”吗?你别无选择。2008年四川省高考作文题目:坚强,只能写“我”要坚强。也就是说,这些高考的题目就是要学生只能迎合命题者的意图,于是说假话、空话、套话就成了一种风气。

其次,平时的作文训练题目也应朝价值观多元化的方向迈进。命题应尽量贴近学生的成长经历,尽量避免命题对学生思维认识的诸多限制,要体现开放性的原则,力崇多元化。如我根据学生对成绩的排名很敏感这点,抛出一条消息:山西高考成绩只通知考生本人,各级招生考试机构不得向除考生本人外的任何机构和个人提供高考考生成绩信息,高考分数成隐私这一事。让学生评论其利与弊。如,我还给学生提供这样的情景:美国一对夫妇叫医生替他们不能自理的9岁的女儿注射一种永远不会长高的药剂,目的是为了方便照顾她。然后让学生各抒己见,争论这对夫妇有没有权利去剥夺女儿生长的权利。不定题目,不限思路,不限主题,而是定场景,这样的作文模式也许更能调动学生的生活阅历和情感积累,有利于学生抒写真情实感,张扬个性。因此,有关作文题目的设置研究应当成为作文教学研究的重要一环。

二、给学生松绑,认可并鼓励学生有多元的价值取向,并引导学生的思考走向深刻

虽然有些学生能关注时代,结合社会现实立意,但也还只是停留在对一些社会问题的列举层面,看问题简单又僵化,缺乏对生活的深层思考和感悟,不能轻易形成自己的独立的看法,很少能够进行深度的分析。

如我市将要举行以改革开放为主题的作文比赛,在语文课堂上,我让学生即席演讲。有的学生赞美了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而有的学生却抨击了社会上的种种弊端,这时,我没有因为学生不唱赞歌而冠以他们思想不健康的帽子,而是倡导学生说真话,抒真情。

当然,作为教师,认可并鼓励学生有多元化的价值取向,还要引导学生的思考走向深刻,这样才会少一份偏颇,少一份冲动。我的做法是根据学生由浅到深的认知过程,选用一些新闻事件或发生在身边的事件,让学生通过上网和阅读报纸,遵循从参考别人的评论到同学共同聊再到形成自己思考的三步曲的梯度训练过程。随着时间的迁移,学生会慢慢形成自己的见解,而且看问题也会更客观深刻。

第一步,教师可以提供观点及理由给学生,并教学生多角度思考的方向。如根据“张磊承诺将向耶鲁大学管理学院捐赠888.8888万美元”这则新闻。教师提供以下的思路给学生:(1)指责张磊为“新派汉奸,忘本”(道德层面);(2)批评他炒作(利益的层面);(3)中国人向耶鲁捐款是一种鞭策,中国教育界应反省(教育层面);(4)张磊支配自己的正当收入,无可厚非(捐款自愿的层面);(5)别把向耶鲁捐款搞成爱不爱国事件,捐款是一种荣耀(捐款无国界的层面)。从而让学生明白原来一件是可以有这么多种看法的,让学生认识到这个世界是多元化的。

第二步,让学生以自由聊的方式畅谈对事件的看法。例如,针对班上有男生模仿谢霆锋等明星戴耳环一事,叫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有学生认为谢霆锋戴耳环照片很酷;有的学生认为明星戴耳环是“为了吸引大众的眼球,为了出名;有的学生认为当今社会是多元化社会,我们包容非主流时尚流行的东西;有的学生觉得对流行的东西不要盲目跟风,要理性思考,明辨是非,对流行的东西不能趋之若鹜,应树立健康的审美观,追求应符合学生的身份,学生的服饰应是自然、简朴、健康、青春,崇尚自然,不要刻意去装扮,穿着不应走在潮流的前沿。通过聊一聊这种自由开放的方式,让学生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学生才敢想,敢说,才会有多元化价值观滋生的土壤。

第三步,教师让学生说出对事件的个人看法及说出理由。比如,对长江大学文理学院何东旭、陈及时、方招等勇救落水儿童事件,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的个人看法及说出理由。有人赞美他们用青春传承了见义勇为的精神,用无畏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有人认为精神上的超越永远比价值可贵。学生思考问题也呈现了价值多元化的趋势,看问题也开始走出僵化和简单的怪圈,少一份偏颇,多一份深刻,多一份成熟。

三、教师要与时俱进,转变观念,体现评价的多元化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

面对这样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作为语文教师,要深入思考并不断地适应社会。作文教学应体现多元的价值追求,首先要使所选的作文题目呈现审美的多元化,接着是创设一个允许学生作文的立意呈现多元化的宽松情景,最后在作文评价的具体操作中,应体现评价的多元化价值标准。这样,在作文教学中,学生才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激情和洒脱,我们的作文教学才能呈现“百家争鸣”局面,才紧跟多元和谐共存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