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相关法律知识模板(10篇)

时间:2024-02-02 16:58:2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手术室护理相关法律知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手术室护理相关法律知识

篇1

护理工作在整个医院的工作中承担着半壁江山,而手术室护理工作在整个医院护理工作中具有重要而特殊的地位。包括专业强,操作复杂,工作流程多,与临床医师配合难度高,容易出现安全问题,出现安全问题后后果严重等,这些问题不仅能产生严重的医疗问题,也会严重影响医院的声誉,不利于医院的发展。通过分析2006年――2012年间我院手术室由于护理因素而发生的医疗安全问题,总结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性措施,现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析2006年――2012年我院手术室发生的由于护理问题而产生的医疗问题67件。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手术时间人员安排重叠,临床手术科室医师和护理人员冲突矛盾,手术不能及时完成;手术材料,如器械,药品,辅料等排放混乱,手术中不能及时送到医师手中;手术过程中由于护理不当患者发生皮肤压伤,灼伤等问题;发生院感的危险因素不能及时排除等。导致期间发生一般安全医疗差错64件,医疗安全事故3件。

1.2 方法 对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详细调查,对事故发生的起因,处理过程进行归类,总结为这么几类:①管理制度因素;②护理责任心因素;③管理执行因素;④医护专业及法律因素等。对这几类因素进行分类分析统计,根据统计结果详细分析发生问题的原因及提出针对性的措施。

1.3 统计学处理 对统计数据用SPSS14.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p

2 结 果

2.1 手术室护理安全的危险因素,现将手术室护理性安全问题的总结归类,详见表1。

2.2 从表中分析,在统计学中,P

3 讨 论

经过对于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的调查分析,针对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计算,护理责任心在医疗护理安全中作用显著,为了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首先要采取积极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另外完善手术室护理制度,加强执行力和提高专业技能也是非常必要的,具体讨论如下:

3.1 加强责任心主要措施是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包括笔试考核和技能考核,内容为手术室的护理制度。有经验的护理人员可以不定期对手术过程中的护理行为进行监督,指导,评价。将护理人员的晋升,工资收入,评优等项目和考核结果进行挂钩,激励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

3.2 制定完善的手术室护理制度。在对手术室护理安全的调查中,制度的完善和执行力也成为安全的隐患之一。尽管责任心是主要因素,但是缺乏制度保障并不能确保护理安全。要不断完善手术室的各项制度,务必建立起清楚、详尽、无异议、可操作性强、系统的管理制度。完善制度保障后的关键是加大制度的落实执行力,使护理人员对各种制度铭记于心[1]。

3.3 完善制度的关键是加大制度的执行力。执行的关键包括术前准备,术中操作及术后护理工作。在术前严格核对,对手术器械和患者的详细信息,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位,手术方式部位详细确认,防止接错病人或者开错手术部位接入手术室后要严格遵从消毒制度,减少手术中的感染风险[2]。手术过程中注意及时检查手术器械的运行情况,监测患者情况,避免患者烫伤,压伤,手术记录单必须及时记录,保证与麻醉师的记录一致,降低安全隐患。术后注意清点手术物品,器械、纱布,防止遗留在患者体内,造成医疗纠纷[3]。

3.4 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培训。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新技术,新设备不断出现,护理人员必须不断对新型医疗技术进行回顾性总结,交流,拓展知识面,提高护理素质,加强与临床医师的配合度。护理人员在护理活动过程中务必要明悉卫生制度和相关法律,定期对护理人员做医院卫生方面的法律培训讲座,将临床中经常遇到的护患法律问题认真讲解,避免类似问题的出现,保证所有操作均合乎法律规定。

4 小 结

随着国家医疗卫生制度的改革和医疗保险制度的逐渐开展,我国的医疗环境面临新的挑战。其中患者的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4]。这对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和应对目前的形式,临床护理工作面临更加严格的要求。作为一名当代护士,尤其是手术室特殊环境下的护士,必须加强护理责任心,熟悉手术室各项制度和相关法律知识,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操作技能,才能避免安全隐患,建立一支高质量护理风格的手术室护理队伍。

参考文献

[1] 刘琼,江云英.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与管理对策[J]l中国实用医药,2010,1(4):69.

篇2

1.1 术前访视:整形手术室护士在术前访视时要和蔼可亲、给患者以信任感,同时也要注意交流时的保护性语言,比如当患者或家属问到手术的危险性或术后效果等问题时,不要把话说得太肯定,给自己留些空间[1]。详细了解患者既往史,可对手术起到有效的提示和防范。如门诊患者不愿做术前检查或者标本的病理检查,在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时还应注意让其在拒绝检查单上签字并讲明后果。

1.2手术器械的消毒:手术室无菌操作和无菌物品的管理极为严格,应每天检查消毒,保证在有效期内使用;对特殊感染的手术,如乙肝病毒阳性患者、艾滋病患者或梅毒患者,术后应将器械严格按传染病手术处理;每个消毒包的消毒指示带、指示卡均要保留并粘贴在病历上,使得灭菌效果的监测资料成为完整、客观、可核实的证据。

1.3严格查对制度:对于住院患者,在接患者时要做好查对工作,防止接错患者,注意患者的术前准备情况、生化检查、皮肤准备,术前患者有皮肤异常的要告知手术医师或病房护士;患者随身的贵重物品应交其家人或病房护士保管,不能带入手术室。对于门诊手术患者则应详细查对手术名称、部位以及手术方法[2]。

2术中

2.1患者的摆放:患者在手术时的摆放特别重要,既要舒适,又要适于手术切口暴露,便于操作,否则可能引起一些不必要的伤害而发生医疗护理纠纷。如腋臭或隆乳手术时,患者上肢不能过度外展,以免引起臂丛神经损伤;对于全麻患者,在俯卧位时,头部没放置好,可影响其通气导致呼吸心跳骤停;在为患者使用电刀过程中,如果电极板放置有误或在使用过程中移位,接触金属物质,可引起患者灼伤。

2.2术中记录:手术护理记录是重要的原始资料,具有法律效力。术中护理记录直接反映护理工作的内容并为医疗提供第一手资料。术中巡回护士应详细、真实地记录整个工作流程,如手术的摆放,电刀(凝)负极板粘贴的部位、止血带的充气和放松时间,组织标本留取,器械数目等物品的清点,术中和术后患者皮肤情况等,以免患者术后出现纠纷。

2.3术中易出现的越职行为:手术室护士应牢记自己的职责,行使手术间的管理责任,杜绝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如术中麻醉医师请巡回护士帮忙看一下麻醉机或患者情况,医师请护士拉钩、剪线,甚至帮忙接电话等行为,虽然看起来不是大事,但如果此时出现事故,追究起责任来,护士也难脱关系。因此护士只能干职责内的工作,不能越职行事[3]。

2.4病理标本的管理:手术中取出的任何组织都要询问医师是否留取标本,不可自行处理。若术中需要做冰冻切片必须由专人送检,送检人和接收标本者均应做好登记并签名;常规标本在术中由器械护士妥善保管,手术后交给主管医师,后者将标本放入标本袋内,填好病检单,由专人送往病理科,并做好交接记录[4]。

3术后

3.1术后交接:术后巡回护士应亲自将患者送回病房,将患者的物品交给病房护士或患者家属,检查患者的皮肤是否完好、静滴管和引流管等是否通畅、手术切口敷料粘贴是否牢固,并要求病房护士签字。门诊患者术毕应详细交待术后注意事项并签字留存,以免术后发生纠纷。

3.2患者隐私:手术室护士由于治疗和手术的需要,常会了解某些患者的隐私,如生理缺陷、既往史、个人嗜好等,要求护士无论是在术中或术后都不得拿患者的隐私开玩笑、不得公开患者的健康状况或隐私。

4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和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整形术后出现医疗纠纷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整形外科手术室护士在提供高质量微笑服务的同时,还需要严格规范自身言行,使手术室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合理化、人性化,努力配合医师更好地完善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工作,提高患者满意率。另外, 手术室护士还需要学习相关法律知识,依法行事,从保护患者的利益和自身权益角度出发,尽可能避免各类医疗差错、事故,以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汪丽萍.整形美容外科医疗纠纷的防范[J].中国美容医学,2005,14(4):490-491.

[2]郭树忠.我国美容外科的医疗纠纷与规范管理[J].中国美容医学,2003,12(12):642-643.

篇3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661-01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内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的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如何规范护理服务行为,强化质量意识,树立安全观念,确保病人安全,是我们需要探索的问题。

1手术室常见护理缺陷

1.1接错病人 是病人术前紧张及应用镇静剂或昏迷病人,不能正确回答问题,容易发生接错或错放手术间的现象。

1.2手术安置不当 使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导致压疮,如俯卧位或侧卧位;约束带过紧或两上肢过度外展造成神经受压;衬垫不当影响病人循环呼吸;术中使用驱血带、止血带时,未记录时间,使病人肢体神经受损,血循环受损。

1.3清点有误,操作不当 忽略检查校对,导致异物遗留[2];缝针弹出方向不明,寻找困难,造成医疗事故,术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制度,为今后埋下了隐患。

1.4手术部位错误 术前未按病历记载、X线片等核对手术部位,其中对称性器官手术容易出错。

1.5未严格执行用药、输血查对制度 执行口头医嘱有误,而用错药、输错血或用错剂量。

1.6操作与交流失误 出入病房时不注意保护病人头部等部位;与病人交流时发生口误,让癌症病人知道了自己的病情而情绪低落。

1.7标本和垃圾处理不当 术中取下的组织标本未保管妥善,造成标本混淆或丢失;传染物随意丢失,生活垃圾与医疗垃圾混放。

1.8护送病人不当 造成病人坠床,各种引流管和管道脱落;术后病人X线片、CT片等贵重物品遗失。

2 管理方面缺陷

医院手术室管理制度不健全或制度没有落实到实处,监控管理机制措施不力,把关不到位,对护士缺乏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律法规教育。护士长期超负荷工作导致不能按常规完成工作,有研究表明如果护理人员不足将会导致更多的院内感染和其他不良反应,不利于病人的预后。

3 防范措施

3.1手术室一般制度 抓好落实手术人员规则,洗手制度、清洁卫生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各岗位责任制及考勤制度,奖惩措施。

3.2强化手术室护士法律意识,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依法行事 在维护患者权利的同时,学会用法律约束自己,保护自己。把法律作为工作责任,个人权利、义务,自由的价值尺度[3],确保护理安全。

3.3安全管理 术前严格执行六查、十二对、四到位制度。六查:按病人查(病区、床号、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手术部位)术前准备及过敏状况;病人入手术间再次核对;麻醉前查;消毒皮肤前查;执刀时;关闭体腔前查。十二对:对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手术间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所需药品、物品、药物过敏情况、灭菌器械敷料是否合格,用物是否齐全适用。四到位:急救药品、吸引器、氧气、电凝止血器全部备齐。

3.4业务学习 定期组织学习,提高业务素质,鼓励支持护理人员再学习,外出学习和进修。提高专业技能和应急能力,做到术中主动配合,对新知识、新改进有所领悟。加强护理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培训[4],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常规。

3.5清点制度 巡回护士、器械护士清点台上用物,如纱布、缝针、刀片等,并做好记录。

3.6定期开展护理安全讨论会,加强护理风险意识 教育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对易发生护理缺陷与差错的工作环节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整改措施,增强责任心,做好警钟长鸣。

4小结

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是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要保证护理质量就必须有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保障[5],增强护士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其次要注重护士专业技术素质的提高、新护士的岗位培训及带教工作,建立手术室管理手册,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总之,手术室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重中之重,必须加强多方面管理,减少差错,杜绝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篇4

1.1 态度不端正 良好的服务态度可以促进护患和谐,态度不端正,会引起纠纷[3]。护士在访视手术患者过程中态度不端正,就难以与患者及家属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在分析访视引起的护患纠纷问题时我们发现,个别护士在访视时语言生硬,对患者或家属提出的问题不能与给予合理的解释;访视过程仓促,有应付、走过场之嫌。出现此问题的原因,与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大,某些护士对访视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访视对手术患者的重要性有关。

1.2 沟通技巧缺乏 由于护士沟通技巧问题会导致护理风险发生,不当的沟通能导致并激化医患、护患之间的矛盾。张敏[4]调查显示,65%的护理纠纷是由于护士语言使用不当所引起的。在对1例手术后刀口愈合不好的患者进行术后访视时,患者家属问:“为什么我们的刀口没有临床的长得好?”访视护士却说:“你们的刀口是让学生缝的。”这就导致了医患之间的矛盾。

1.3 护理指导不得当 牛树平等[5]研究表明,患者在手术期间对相关知识的需求较高。他们希望获取有关的手术信息,而实施手术访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患者的这种需求。但如果手术室护士提供的护理指导不当,反而会引起患者及家属的误会或不满,引发纠纷。这与访视护士对患者病情缺乏全面的了解,访视前没有认真阅读病历,与临床医生、麻醉医师缺乏信息沟通有关。在对1例高血压患者的术前访视中,因访视护士没有注意到患者的高血压病史,错误的嘱患者术前禁食水,导致患者手术当天血压太高而延误了手术。

1.4 法律意识不强 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6],这就迫切要求护士在工作中加强对患者权益和隐私的保护,避免引发纠纷。我国《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规定:“为患者保守秘密……不泄露患者隐私和秘密”[7]。在一次术前访视中,访视护士无意中在诸多患者面前暴漏了某患者生理上的缺陷,引起该患者极大不满。在实施保护性医疗制度上,也曾发生护士因工作不慎,无意中泄露了患者的病情,遭到家属指责的实例。

2 防范对策及措施

2.1 端正访视态度、提高对访视的认识 针对护士对访视的意义认识不足,态度不够端正的问题,本院制订了新护士的岗前和岗上培训,请高年资的护士以亲身工作体验讲述良好的术前访视带来的积极意义和重要性,从思想上、观念上和行动上端正态度,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2.2 掌握沟通技巧 针对访视过程中由于沟通技巧缺乏而引发护患冲突,本院首先规定让年限较长、工作经验及社会阅历较丰富的护士担任访视护士。其次采用年资高的护士与年资低的护士结对,以一帮一的形式让年轻的护士在实践中感受沟通的技巧,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护患沟通能力。另外访视护士之间进行访视实景模拟,通过角色互换,护士亲临体验患者的感受,护患沟通明显顺畅。

2.3 规范访视流程 本院制定了切实可行、规范的操作流程。明确访视必须由专门负责访视的护士组织实施。择期手术的访视一般在手术前一天下午进行,急诊手术的访视在接到通知单后进行。访视实施前先阅读病历,了解病情,与手术医生交换信息。指导内容要符合治疗、护理规范。介绍手术时要措词严谨,尽量少用医学专用术语,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感受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访视时间不宜过长,以10 min为宜。发放《手术病员须知》,帮助患者落实术前准备。及时记录患者的特殊情况与需求,手术当天早晨配合病房护士进行交班,落实相关护理措施。术后该视在术后3~7 d内完成,该视时再次核对,防止访错患者。护士长实施访视质量监督,例如,定期下病房了解访视情况,每月听取专职护士情况汇报并进行质量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落实考核。

2.4 学习相关法律知识,自觉保护患者隐私 组织护士学习有关法律知识,懂得在工作中如何应用法律保护患者的权益,不泄露患者的隐私,并加强自我保护。本院除了每半年2次组织护士参加院内举办的防范医疗纠纷和法律知识专题讲座外,每季度参加护理部组织的护理安全讲座,特别是科内每月组织的护理风险评估和分析,使大家增强了法律意识,学会了如何采取保护性医疗措施,明确了什么是该讲的,什么是不该讲的,以及在什么时间、什么场合讲什么。

3 体会

通过医院、科内定期组织的医疗护理安全讲座,提高了本院的护士法律和服务意识,使他们能严格执行规范的访视流程,自觉运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沟通技巧,访视质量逐步提高。近一年来无一例因访视引起的纠纷发生,获得了患者和家属的好评。

参 考 文 献

[1] 钱玉秀.中日两国手术室护理的比较.实用护理杂志,2001,17(12):1718.

[2] 何丽,邱素红.改进术前访视对减轻手术患者焦虑的调查及分析.护理杂志,2005,22(4):2122.

[3] 陆瑾,何丽萍,张康颖.手术前患者睡眠质量的研究与护理进展.上海护理,2006,6(6):44.

[4] 张敏.护士交流技巧与患者满意度的关系.中华国际护理杂志,2004,3(3):237238.

篇5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8(b)-149-02

手术室是为患者提供手术及抢救的场所,在医院里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科室。近年来医患之间互不信任现象日趋严重,基层医院由于医疗水平限制,患者以及家属对医院不信任感更强,更容易诱发医疗纠纷的出现。现针对基层医院手术室的护理过程中易出现的纠纷进行原因分析,并对如何加强防范措施进行探讨。

1 诱发护患纠纷的原因

1.1 核对及遗嘱执行出现差错

在基层医院,多为农村患者,不经医生护士同意自动调换床位等情况时有发生。手术室护士如果只是按照床位接患者,易出现接错患者,出现纠纷。手术过程中清点器械纱布不清,也是偶有发生。手术室随时执行口头临时遗嘱,执行过程中如果责任心不强,很容易出现遗嘱执行差错。

1.2 手术护理记录单出现差错

护理记录单内容描述含糊不清,表达错误,与麻醉记录、手术记录不符,或者缺少必要的记录单,容易引发护理纠纷。手术护理单及时入病历,和病房护士交接清楚。

1.3 语言不当诱发纠纷

手术室环境特殊,应严肃、安静、温馨,如护士间或者护士和医生之间打闹,说一些无关手术的话,例如“看起来怎么像恶性的啊”,“你这个患者真是胖,你吃那么多干什么啊”,对手术室外等待的患者家属说“急什么急,不会死人的”等不当的语言,极其容易引起患者猜疑、恐惧或精神伤害,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1.4 消毒隔离不严格导致纠纷

基层医院一般采取紫外线消毒,消毒液拖地等方法消毒,对于艾滋病等患者无检测的条件,一旦出现隐形感染者手术后消毒不及时,容易导致后面手术患者出现交叉感染导致医疗纠纷。

1.5 手术标本相关纠纷

基层医院多无病理科,标本一般多是送外院做病理检测。手术中标本如果肉眼观是良性标本,医生会和患者以及家属沟通,大多不做病理检测,恶性程度高者交代做病理检测。护士如不问清楚手术标本做不做病理检测,标本不做固定,影响检测;标本没有交到家属手中,出现丢失也会导致纠纷发生。

2 护理纠纷防范的措施

2.1 加强法律文件学习,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医疗事故的概念做了明确的界定,把医疗事故民事责任的性质归属于民法上的侵权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规定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明确规定有无护理过错,要医院举证。所以加强提高手术室护士的安全意识、法律意识,是重中之重。医院和科室要定期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执业护士法》,并且要不定期地进行医护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结合工作中实际的一些实例讲解引导护士学习好法律知识,增强自我的防护意识和观念。降低护理纠纷风险发生的概率,维护患者和自身的利益。

2.2 制定合理规章制度,严格执行,防止纠纷差错发生

手术室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出合理的科室制度,巡回护士,器械护士各司其职,交接班制度都要有书面记录,特殊的抢救记录及时补记。交接患者时要认真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床位、疾病等情况,与病房护士对接不出现错误。手术中听不清楚的临时医嘱要反复询问医生,执行剂量规格要按照医生医嘱认真核对执行。遗嘱签字时要和自己执行内容一致,避免和医生的记录不符合。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医院如没有条件做艾滋病等检测,需在手术前交代清楚,手术结束后及时消毒,严格按照消毒条例规范进行消毒,严防交叉感染的情况出现[1]。

2.3 认真规范书写护理文书,防止护患纠纷

护理文书是护理活动的依据,也是有无差错和过失的唯一法律依据,护理人员要认真书写,不涂改,不漏记,不错记。不记录和护理无关的手术医生或者麻醉医生应该记录的内容,不记录超出护理工作范围的任何资料,防止出现人为的误差,导致护理纠纷出现[2]。

2.4 沟通语言得当,防止护患纠纷

无论是手术室内交流还是手术室外和患者家属沟通,护理人员要注意自己的角色,注意采取合适恰当的语言,根据医疗规范流程进行沟通,多给患者关心,需要解释时态度耐心,认真,严禁谈论和手术无关的话题。手术室医护人员的言语行为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情绪、对手术人员的信任度和手术的承受能力及预后。因此应注意使用保护性语言,避免应用引起患者猜疑、恐惧或精神伤害的语言,涉及患者的隐私要做好保密,不向他人透露[1-3]。

2.5 建立标本交接手续

手术标本,建立专门的标本登记交接本,写清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标本大小,术者,家属领取标本后签名等[4]。防止出现标本丢失无法分辨责任。避免纠纷出现。

3 体会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言之护理在医疗活动中的重要性。手术室的特殊性导致护理的难度较其他科室更容易出现一些医疗纠纷,因此,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加强自我的防护意识,尽可能地减少和降低差错事故发生的机会和程度;加强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防范纠纷的发生,为建立和谐舒适的医疗环境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姚兰舂.基层手术室医疗纠纷的防范[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2):2427-2428.

[2]费锋燕.浅谈手术室护理差错、纠纷防范[J].中外健康文摘,2009,6(34):166-167.

篇6

【摘 要】目的:探讨人性化管理理念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手术室50 名护理人员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管理,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手术室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护理人员护理差错的发生情况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差错发生率为4%,显著低于对照组发生率为20%(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达97.5%,显著高于对照组满意度为80.0%(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性化管理理念,可显著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降低护理纠纷的发生率,改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人性化管理理念;手术室护理管理;实施效果

手术室是医院各科室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与抢救的重要场所,手术室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成功率。目前,手术室护理人员长期处于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不规律、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中,工作氛围较为紧张、压抑[1]。临床研究表明,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贯彻实施人性化的管理理念,有利于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近年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不断完善人性化管理理念,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手术室选取50 名护理人员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男5 名, 女45 名; 年龄20~42 岁, 平均(24.5±4.1)岁;工作时间:1.4~13 年,平均(3.1±0.5)年。随机将所有护理人员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 名。并选取自2013 年1 月到2014 年1 月到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80 例患者,随机分配给两组,每组各40 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手术室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理念,具体体现在:①实施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实行人性化排班制度,关心、体贴护理人员的个人生活,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的工作和休息时间;完善绩效考核制度,考核内容要合理全面;给予优秀护理员工外出培训机会,以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②制定专科化护理管理制度:护士长可根据每位护理人员的性格、特长及工作经验等进行合理分组,每组配一名组长。由组长结合实际为每位护理人员具体安排手术岗位,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位护理人员的岗位作用[2]。③健全相关管理制度:护理管理者要按照护理规章制度严格要求护理人员,以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此外,应定期对护理人员培训相关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促使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各项操作标准。

1.3 观察指标

两组经护理管理后,对两组护理差错发生情况进行比较;采用本院自制的调查问卷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分为三个级别: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患者亲自填写后,对满意度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7.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差错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护理差错发生率比较中,观察组护理差错发生率为4%,显著低于对照组发生率为20%(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达97.5%,显著高于对照组满意度为80.0%(P<0.05)。详见表2。

3 讨论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护理人员通过给予实行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制定专科化护理管理制度,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创造良好的手术室工作环境,制定人性化护理管理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观察组护理差错发生率为4%,显著低于对照组发生率为20%(P<0.05);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达97.5%,显著高于对照组满意度为80.0%(P<0.05)。由此可见,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性化管理理念,可显著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降低护理纠纷的发生率,改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篇7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0-103-01

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患者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手术室护理安全质量是护理质量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一个协调、有序、高效的护理安全管理机制是提高手术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建立健全手术室各项制度,正确分析护理不安全产生的原因,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对预防和减少护理纠纷有重要意义。

1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的对策

1.1 强化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法制观念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法制教育和道德素质教育.过去医家至上的观念已不适应当今医疗市场的发展,病人至上,以病人驱动为导向,使需求者满足才是医院发展的关键[1]。提高手术室护理人素质,加强工作责任心是防范发生护理质量缺陷的关键.因此,手术室护理人员要经常进行护理安全教育,增强法律法规意识,通过学习使护理人员从被动接受安全管理的检查转变为自觉维护安全,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重点分析、讲评,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将护理差错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1.2 加强医疗法规及相关法律知识学习随着医学知识和法制观念的普及与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特别是2002年《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倒置”的司法解释公布后,护理纠纷也日益增多。因此,手术室护理人员应转变思想观念,依法从事护理服务,准确履行自己的职责,塑造良好的手术室护士职业形象,为病人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优质安全服务。

1.3 提高思想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临床实践表明,护士的素质和能力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往往有着直接联系,是维护安全护理最重要的基础[2]。手术室护士良好的思想素质是获得患者信任的基础。护士被誉为“白衣天使”,理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努力提高自己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境界。要经常组织业务学习,并不断开拓、创新,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提高护理质量,尽可能地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

1.4 加强有效的护患沟通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重视把沟通技巧与患者家属相联系,将患者家属作为沟通对象.根据患者的可能病因及相关因素制定个体的健康教育计划;根据患者所处的身心状况选择教育时机.良好的护患关系不仅能有利于对护士自身价值的确认,而且也将会大大降低病人对护理的不满意率,还会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和感激之情.

1.5 手术室护理文件书写规范的管理手术室护理记录单是手术室护士对手术中各项制度的执行及病人特殊情况的记录,是手术室唯一随病历一起保存在病案室里的资料,也是准许病人复印并被视为具有法律意义的原始资料.因此,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护理文件的书写必须遵照科学性、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的原则,从法律的高度来认识各种记录的重要性,认真规范地进行书写.

1.6 手术室清点查对制度的管理巡回护士与洗手护士术前、术中关闭体腔前及体腔关闭缝合切口前要共同详细清点台上手术器械、缝针、缝线、刀片、剪刀、纱布、棉球、血垫等数目,必须核对无误后方可进行缝合切口,并认真做好记录.

1.7 规范一次性医疗用品和医疗废物的管理随着一次性物品在手术中使用越来越多,为避免交叉感染,每一批的一次性物品应在消毒监测合格后方可使用,并且还要把产品的“三证”及监测结果妥善保存以备查验.巡回护士还应在手术记录单背面粘贴一次性物品使用合格证和无菌监测指示卡,对其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废物必须进行毁形、浸泡、消毒,然后再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还要做到管理规范化、操作标准化、检查安全化、监测常规化,才能更好的控制医院的感染[3].

2体会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进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成了人们普遍关注的地方,医疗护理成了热点话题,患者对医院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导致医患纠纷数量逐年上升,这已经成为困扰医院管理和医护人员的难题之一.因此,我们只有加强安全质量管理,强化法律意识、危机意识,端正护理行为规范,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及诊疗护理规范.加强户患沟通,正确处理好户患关系和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及矛盾,调动护理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服务意识,密切户患关系,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真正地体现了护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促进护理事业的深入发展,对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起到了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篇8

手术室是危急重症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与实施抢救工作的重要场所, 具有接触病种较多、劳动强度大、护理工作重、工作节奏快等特点[1], 其护理安全及质量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 甚至可直接影响患者生命安全[2]。为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作者对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展开分析, 并对有效防范措施进行探讨,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院于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开展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工作, 共涉及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0320例, 其中男11480例, 女8840例, 年龄为14~76岁, 平均(38.4±2.5)岁。

1. 2 方法

1. 2. 1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总结与分析 对10320例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 对手术室内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加以归类整理。经总结, 手术室常见护理安全隐患主要包括规则制度不健全、护理人员责任意识欠缺、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手术不当等。在分析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基础上, 采取针对性防范对策, 具体如下。

1. 2. 2 对各项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予以严格规范 对手术室各项管理制度不断完善, 对工作流程予以明确, 坚持落实责任到个人原则, 保证制度前无特权;在全体护理人员中开展规章制度学习及考核活动, 确保所有人员均能对各规章制度准确把握;督促全体护理人员严格落实查对制度, 避免造成用药、输血错误。

1. 2. 3 手术前做好核对与准备工作 在手术室内贯彻严格的隔离消毒制度、卫生清洁制度及洗手制度, 对院内感染加以预防。在将患者接入手术室时、进入手术间时、麻醉前均对其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病区、诊断情况、术前准备工作、药物过敏及术前用药情况进行查对, 术前核查电凝止血器、氧气、吸引器及急救药品等到位情况;术前、术中及术后由巡回护士及器械护士协同对缝针、纱布、器械及纱垫等进行清点, 并在护理单上准确记录, 当敷料及器械等核对相符后才可向手术医师报告, 此时才可对患者体腔进行关闭。

1. 2. 4 合理配置手术室工作人员 选取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有充分热情、高学历护士加入手术室护理队伍内, 并对其工作予以合理安排, 对各班次工作时间进行合理调整, 确保护理人员有充分的休息时间, 使其在良好精神状态下展开高质量护理工作;经常性组织护理人员展开交流, 逐步消除其心理压力。

1. 2. 5 提高手术护理记录书写质量 组织护理人员对相关法律知识加强学习, 促使其守法自觉性及自律能力提高。督促其严谨、真实的展开护理记录单书写, 保证护理单和医生相关记录符合, 使之做到不涂改、不误写、不漏填, 保证护理记录准确、真实、完整而客观。

1. 3 观察指标 以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未实施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时段为实施前, 以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实施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时段为实施后, 对实施前、后护理安全问题发生率进行对比。

1. 4 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当P

2 结果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实施后护理安全问题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

3 讨论

护理安全是指在为患者展开护理时, 不可发生在法定制度、法律规定之外的机体功能、心理功能上的缺陷、损害、障碍或死亡[3]。手术室护理安全是保证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操作, 维护患者健康、生命安全的必要条件, 同时也是护理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 在医院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

现实手术室护理工作中, 通常会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护理人员责任心及法律意识方面存在一定欠缺, 或因工作忙、乱等原因, 对相关技术操作章程履行不到位, 或未严格执行核对制度, 未严格按照要求摆放药品, 药品标识不清等, 均可能引发护理安全事件。②手术室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业务培训上有待加强, 同时技术操作不遵循规范及监督管理不到位等, 均对患者健康及安全有重大威胁, 可引发医疗事故与纠纷。③在护理中未指导患者选取适当, 如侧卧位、俯卧位可导致组织长时间受压, 容易发生压疮;患者上肢伸展过度或约束带过紧均可引发神经损伤;在手术中应用止血带时未对时间进行记录, 容易引发血液循环损伤。④手术室护理人员因经常面对急救手术、危重症患者抢救工作, 在心理与生理上均存在巨大心理压力, 很容易引发精神倦乏、心情抑郁等, 导致注意力难以集中, 对护理工作缺少应变能力, 易引发护理差错事件。对于上述护理安全隐患, 医院只有对手术室各规章制度予以不断完善, 对各岗位的具体职责加以明确, 在全员中开展质量安全教育, 促使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及责任心增强, 对高危环节加强质量管理, 才可真正为手术室的护理安全提供保证。本院通过对手术室常见护理安全隐患进行总结, 在此基础上展开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 结果显示,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实施后护理安全问题发生率有显著下降。

综上所述, 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保持严谨工作态度, 注重护理安全风险的防范管理, 严格排除护理安全隐患, 是促使护理差错发生率大幅降低、保证护理安全的有效措施, 同时也是促进护理事业及医院长远、稳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097-02

心胸外科手术过程复杂,手术危险性较大,有病人恐惧心理比较明显,术后容易发生并发症的特点。做好术前指导,使病员、家属了解手术过程,加强术前呼吸功能锻炼,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是促使手术成功以及预防术后并发症的重要一环,术前宣教是心胸外科护士的一项常规工作[1], 可以有效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患者的整体满意度[2], 但稍有疏漏往往引发护患纠纷。回顾性分析我院心胸外外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实施术前宣教的手术患者100例,一些护患之间的纠纷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在分析发生这些问题的环节和原因后,我们及时制定、实施了有效的针对措施,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术前宣教中潜在的护患纠纷问题及原因

1.1护士思想上存在不重视现象:良好的服务态度可以促进医患和谐, 态度不端正, 会引发纠纷[3]。护士对手术患者宣教过程中态度不端正, 就难以与患者及家属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在分析宣教不到位中引起的护患纠纷问题时我们发现, 个别护士在宣教时语言生硬, 宣教过程仓促。出现此问题的原因,根源在于护士对宣教的重视程度不够, 没有清楚地认识到宣教对手术患者的重要性。

1.2护理指导不当:心理疏导:指导病人调节情绪,树立信心,配合手术。牛树平等[4]研究表明, 患者在手术期间对相关知识的需求较高。他们希望获取有关手术的信息, 而实施手术访视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患者的这种需求。但如果护士提供的护理指导不当, 反而会引起患者及家属的误会或不满, 引发纠纷,这与护士对患者的病情缺乏全面的了解有关。

1.3缺乏沟通技巧:由于护士沟通技巧问题会导致护理风险发生。张敏[5]调查显示, 65%的护理纠纷是由于护理语言使用不当所引起的。一次术后访视中, 1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面对访视护士,对手术医生的技术提出质疑, 该护士却说: “你们为什么找他做手术? ”, 不当的沟通导致并激化了医患、护患之间的矛盾。

1.4法律意识不强:当今社会,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6], 这就迫切要求护士在工作中加强对患者权益和隐私的保护, 避免引发纠纷。我国《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规定: “为患者保守秘密泄露患者隐私和秘密”[7]。在一次术前宣教中, 护士无意中在诸多患者面前暴露了患者生理上的缺陷, 引起患者极大不满。

2防范措施

2.1针对护士对宣教的意义认识不足, 态度不够端正的问题, 我们制定了新护士的岗前和岗上培训, 请专科的高年资护士以亲身工作体验讲述良好的术前宣教带来的积极意义和重要性, 从思想上、观念上和行动上端正态度,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2.2规范宣教流程:我们制定了切实可行、规范的操作流程,明确访视必须由专门负责宣教的护士组织实施。择期手术在手术前一天下午进行, 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感受并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宣教时间不宜过长, 以10min为宜。及时记录患者的特殊情况与需求,手术当天早晨配合病房护士进行交班, 落实相关护理措施。护士长实施质量监督, 例如, 定期下病房了解宣教情况, 每月听取专职护士情况汇报并进行质量评估,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落实考核。

2.3实施专职宣教护士负责制:在科内挑选3名具有5年以上专科工作经验、责任心强、专业知识丰富且熟悉心胸外科手术、手术过程,有良好人际交往能力的护士担任专职宣教护士。落实专职护士培训制, 每月1次临床专业知识培训,每季度1次对人际沟通、法律法规、心理护理等进行培训,以一帮一形式让年轻护士在实践中感受沟通的技巧, 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护患沟通能力。

2.4学习相关法律知识:组织护士学习有关法律知识, 懂得在工作中如何应用法律保护患者的权益, 不泄露患者隐私, 并加强自我保护。组织护士参加院内外举办的防范医疗纠纷和法律知识专题讲座, 使大家增强了法律意识, 学会了如何采取保护性医疗措施。

3小结

开展心胸外科病术前指导,使病员家属了解手术的一般过程,加强术前锻炼,增强康复的信心,是促使手术成功,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重要一环。通过配备专职宣教护士, 加强法律和服务意识、预防医疗纠纷的教育, 严格执行规范的宣教流程, 自觉运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沟通技巧, 宣教质量逐步提高。近一年来无一例因术前宣教不到位引起的纠纷发生, 获得了患者和家属的好评。

参考文献

[1]钱玉秀.中日两国手术室护理的比较[J]. 实用护理杂志, 2001, 17(12):17-18

[2]何丽, 邱素红.改进术前访视对减轻手术患者焦虑的调查及分析[J]. 护理杂志, 2005, 22(4): 21-22

[3]陆瑾, 何丽萍, 张康颖.手术前患者睡眠质量的研究与护理进展[J]. 上海护理, 2006, 6(6):44

[4]牛树平, 李严, 陈华, 等.患者在手术室期间的需求[J]. 中华护理杂志,2007, 42(8):750-752

篇10

【关键词】

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认知;调查分析

手术室是为病人提供治疗和护理的特殊工作环境[1]。在手术和护理操作过程中,手术室护士常暴露在放射线、麻醉气体等危险因素之中,锐器刺伤和患者血液感染也威胁着护士的人身安全,因而,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安全越来越受关注。通过各种措施加强职业防护,保证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安全与健康,已成为护理工作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2]。然而,手术室护士的职业伤害仍时有发生。为此2016年11月—12月,我们用自行设计的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认知调查问卷对7所二级综合性医院手术室护理士的职业防护认知状况和应对能力进行调查,分析原因,为提高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水平和防护能力,减少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士职业伤害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6年11月—12月随机抽取本市7所二级综合性医院手术室护士115名为调查对象,均为女性。年龄20~43岁,平均(33.15±7.20)岁;学历:大专53名,占46.09%,本科:62名,占53.91%;职称:护士23名,占20.00%,护师64名,占55.65%,主管护师及以上28名,占24.35%;护龄:1~21年,平均(10.26±2.78)年。

1.2研究方法

1.2.1调查工具在参考有关文献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问卷由四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为一般资料,包括调查对象的年龄、学历、职称、资历等;第二部分为手术室护士职业危险因素认知状况,包括手术室护士最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有哪些,空气污染、电离辐射、仪器噪声等对护士的伤害,化学消毒剂及药物治疗等因素对护士的伤害,接触患者体液分泌物等因素对护士的伤害,手术室特殊工作性质对身心的伤害,工作和精神压力对护士身心健康的影响等6个问题;第三部分为护士对职业危险预防与处理知识认知,包括什么是标准预防、常用的护理防护设备和用具及使用方法、什么是安全注射、如何避免安瓿划伤和针刺伤、如何处理被患者体液或血液污染的锐器损伤、如何避免化疗药物对护士的伤害、突发事件的处理及上报程序、用相关法律知识保护自己、如何减轻心理压力等9个问题;第四部分为护士职业防护培训情况调查,包括是否学习过有关职业防护内容的课程、是否接受过职业防护知识的专业培训、是否自学职业防护的相关知识、是否知道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存在职业伤害、是否知道职业防护的重要性、是否希望参加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等6个问题。问题的回答分3个选项,即完全了解(是)、部分了解(部分是)、不了解(否),每个选项分别授予2、1、0分,所有问题均为单项选择。问卷经专家审核后、选择20名护士进行预实验并由专家监测修正,专家小组审核评定信度0.932、效度0.875。1.2.2调查方法首先培训调查员。在自愿的前提下,选择我院12名20~30岁沟通能力较强的护士为调查员,调查员在调查前集中学习讨论,统一调查方法、指导用语和标准[3]。再将118名调查对象分为12组,每个调查员负责8~10个调查对象。其次,在被调查医院护理部的协助下,采取一对一的方式,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对被调查对象进行调查,先预约时间、地点;调查时,调查员对被调查对象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及答卷方法,由调查对象自行填写问卷调查表,问卷填写后当场回收,再行访谈。

1.3统计学方法

将调查所得原始数据整理核实后,输入计算机,运用SPSS13.0软件系统进行处理。护士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用百分率和均分的形式表示,百分率用百分位数描述;均分用x珋±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

2结果

发出问卷118份,收回问卷118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115份,有效率97.46%。

2.1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知识认知状况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险因素的认知:完全了解41.88%、部分了解54.64%、不了解3.48%,得分8.31±1.72。护士对职业危险预防与处理知识的认知:完全了解40.58%、部分了解54.30%、不了解5.12%,得分12.23±2.01。护士职业防护培训情况:45.22%培训到位、51.30%部份到位、3.48%不到位,得分9.22±1.81

2.2不同护龄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知识认知状况见表1。

3讨论

3.1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认知水平较低,职业防护能力不足的职业防护能力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士对职业危险因素的认知:完全了解41.88%、部分了解54.64%、不了解3.48%,得分8.31±1.72;护士对职业危险预防与处理知识的认知:完全了解40.58%、部分了解54.30%、不了解5.12%,得分12.23±2.01;与常模相比,有一定的差距。标准预防是控制医院内感染、降低职业危害的最基本的常识,也是预防职业危害成功而有效的措施,但115人中,对其概念、内容、措施完全了解的只有42人,占样本的36.52%。注射是手术室护士每天都要做的、最常用的操作,但什么是安全注射、什么是不安全注射、不安全注射有哪些危害,完全了解的只62人,占样本的53.91%。护士对职业危险因素和防护相关知识掌握的模棱两可(54.64%与54.30%)、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的了解了职业危险因素对自身的伤害,但不知如何处理。这些都提示护士职业防护知识欠缺,防护能力不足。不同资历的护士其职业防护认知亦有区别,表1显示,护龄1~5年的护士与护龄6~10年和护龄11年以上的护士比较,不管是对职业危险因素的认知还是对职业危险的预防与处理的能力,都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说明低年资护士职业防护知识水平较低,而6~20年的护士职业防护知识水平相对较高,与贺红英[4]调查结论一致,可能这个护龄段内的护士,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职业防护知识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与美国Benner提出的护理领域“从新手到专家”理论一致。该理论认为随着工作经历和经验的逐渐丰富,护士的知识形态由浅层次、显性(程序性知识)逐渐向深层次发展,护理能力才逐渐得以发展和完善[4]。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知识培训虽不尽人意,但3个护龄段护士无显著性差异,个别问题的回答有差异,如:是否学习过有关职业防护内容的课程,护龄1~5年的护士得分较高,可能低年资护士大多毕业于全日制护理学院或医学院校的护理学系的护理学专业,现有些护理学院和医学院校已开设职业防护相关选修课,故低年资护士该问题的回答得分较高。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高年资护士的学历偏低,原始学历还有中专,尽管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均为大专以上学历,但有的是通过自考和成人教育获得的学历[5],即使是全日制护理大专毕业生,职业防护相关课程也未纳入教学计划,故大多数高年资护士没有系统的学习过有关职业防护内容的课程。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得分较低。而是否自学职业防护的相关知识,则6~20年的护士得分较高,可能高年资护士在工作中,遇到与职业防护相关的问题,就要通过书本、网络,或向其他人请教来解决问题,故该问题的回答得分较高。在是否希望参加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问题上,所有调查对象均回答是,有系统接受职业防护知识教育的需要[6]。

3.2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认知水平较低,职业防护能力不足的主客观原因分析

导致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认知水平较低、职业防护能力不足的因素有主观和客观两大类。主观因素是护士职业防护意识欠缺,影响了护士职业防护认知和职业防护能力。在访谈中得知,有些护士认为锐器伤是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最为常见的职业伤害[7],而且是难免的,防不胜防;有些护士不理解掰安瓿垫纱布、护理操作时戴手套、接触患者前后要洗手的目的,甚至有人认为只有手部皮肤破损时才戴手套。认为防护用具的使用太麻烦,会影响操作速度,抢救患者时就忘了自己的防护,即使受到损伤处理也欠妥当;有的护士认为手术室少量的射线和噪音对身体无大碍,对其防护就不甚认真;有的护士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操作中实施防护,是怕脏怕危险的表现等等。客观因素。一是医学院校的护理学专业大多数不开设护士职业防护相关课程,即使开设,也是以选修课的形式,而且临床护理各科教材中也未系统涉及职业防护内容,由于职业防护课程未纳入教学计划,教师也没时间对职业防护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护生很难从课堂和书本中获得较全面和规范的职业防护知识,许多高年资护士的职业防护知识都来源于临床经验。二是医院的职业防护培训制度不完善,培训力度不够,大多医院在新护士进医院岗前培训时有职业防护相关内容,但以后的业务学习,就很少该方面的内容,职业防护涉及内容较多,其掌握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rmannEbbinghaus)认为:人们经历过的事物,要记忆在大脑内,从“记”到“忆”是有个过程的,这其中包括了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单纯的注重当时的记忆效果,而忽视了后期的保持和回忆,达不到良好的效果[8]。三是职业防护管理制度不完善。有调查显示:有的二级综合医院中,目前还没有建立职业伤害报告制度,1499名发生针刺伤的上报率仅占21.15%,所以护士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及上报程序、用相关法律知识保护自己不甚了解,更何况采取及时科学的救助措施[4]。

4对策

综上所述,针对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水平差、防护能力不足的状况,加强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教育是一个迫切而严峻的问题。首先是增强手术室的护士职业防护意识,摒弃怕麻烦、做好职业防护是怕脏怕危险的观念,正确对待职业防护,工作中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操作规程;其次是完善职业防护相关知识培训,学校、医院应积极创造和提供职业防护教育的学习机会。护理学院和医学院校护理系应将职业防护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加强护生专业课程中护理职业安全防护课程教育[9];医院管理者应提高对医护人员职业防护重要性的认识,将职业防护列入医院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10],加强对新护士进行岗前培训,定期组织职业防护培训班和职业防护培训的专题讲座等,定期对手术室护士的职业防护知识进行考核,督促护士通过书本、网络进行自学职业防护知识,提高职业防护认知水平。建立健全护士职业伤害报告和管理制度,做到出现职业伤害,即时处理,把危险降低到最小程度;开发研制安全、廉价的有效预防锐器伤的护理用具,使护士的锐器伤降到最低。另外,在手术室采用PDCA循环管理,能有效降低手术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发生率[11]。综上所述,可有效地减少护士职业伤害。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新型手术越来越多,新型手术材料在手术中广泛应用,加之新型传染病的增多,在手术护理工作中,职业危险因素也在增多。因此,加强手术室护士的职业防护显得尤为重要,充分认识职业安全的潜在危险因素,对护士进行职业安全教育[12],不断地更新手术室职业防护知识,切实有效地落实各种防护措施,尽量消除和避免职业危害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13]。

参考文献

[1]夏洪芬,田华菊.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现状调查及应对措施[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7,30(5):448.

[2]张利然,刘丽萍.临床护士职业伤害防护研究进展[J].现代护理,2007,13(16):1562.

[3]陈晓春,向红珍.临床护理路径在白内障复明工程手术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2,19(8):76.

[4]贺红英.基层医院护士职业防护意识及影响因素调查[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4):26.

[5]刘志娟,贾长宽,李淑兰,等.郴州市护理科研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J].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11,13(6):102.

[6]杨丽娟,鲁玲玲,李方航.珠海市院前急救人员职业性损伤调查与分析[J].现代医院,2012,12(3):146.

[7]姚孟冬,张青,王小慧.实施目标管理提高血液科护生职业防护能力[J].现代医院,2016,16(5):755.

[8]化前珍.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9.

[9]肖美汝,陈玲.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现状及对策的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6,23(19):9.

[10]张红莉,何春红.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现状及影响因素[J].中国临床护理,2013,9(1):270.

[11]任细妹,唐梦荣,肖永红,等.PDCA循环管理在手术室职业防护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18):11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