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03 17:05:2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文化创意产业是新经济时代的新型产业代表。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文化生产力”、“文化软实力”的观念,倡导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型的、高质量的文化业态,加快构建传输快捷准确、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增强国际竞争力。北京市为了促进这项产业的健康发展,于2006-2008连续三年举办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在文化创意产业迅猛发展之际,翻译界担当了先行官的角色,2007年10月下旬,中国翻译协会与北京第二外语学院举办了首届全国旅游暨文化创意产业(多语种)翻译研讨会,2009年10月将举办第二届全国旅游暨文化创意产业(多语种)翻译研讨会。
老杜纠错的八年“土疙瘩”依然如故
2000年10月的一天,来华不久的美籍教师杜大卫到长安大戏院观看京剧《大闹天宫》。痴迷京剧的老杜被剧场内老外一阵阵的笑声搞得很难堪,现场的中国观众纳闷老外为什么窃笑。杜大卫明白是那些蹩脚的英文字幕令老外们过足了戏瘾。例如,当孙悟空腾云驾雾出场时,剧场字幕竟将祥云 (Clouds) 译成了 Clods (土疙瘩)。老杜回忆他当时“很气愤”。他无法理解剧院竟如此草率地对待中国文化。按他的话说,这些蹩脚的英文字幕令中国的“五千年文明蒙羞”。
在华工作的八年间,老杜常听身边的朋友赞叹深厚的中国文化,讥笑错误百出的译文。公共场所的英文标识常常出现生搬硬套、单词误用、英文字母丢三落四的现象。杜大卫痛心疾首,于是他致信文化部,恳请文化部满足他志愿为北京市公共场所、名胜古迹译文纠错和翻译戏词的愿望。他认为英语标识应为外国人服务,帮助外国人了解中国,但一些中国式英语使服务对象本末倒置。(李彦春,2006)
如今,经老杜等中外专家、北京市各级政府组织、中国翻译协会的不懈努力,北京的语言环境得到净化,公示语翻译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开始全面实施。但当初引发老杜愤怒的演出、文化创意产业的翻译问题却依然停留在“土疙瘩”阶段,妨碍了中国文化的传播。
一、文化创意产业翻译需要跨文化意识
2007年11月10日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第二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主会场,笔者发现参展机构的展台、展厅极少使用双语标示,总量不到15%;一些机构散发的宣传推广资料设计精致,印刷精美,翻译错误却比比皆是。而且,在博览会的各项展览和研讨活动中,英语使用率较低,“文化创意产业”机构的“文化”素质,尤其是跨文化素质较低。由此,我们的总体印象和判断是:文化创意产业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尤其是国际化发展的初级阶段。
一些“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机构言必称“文化创意产业”,令人遗憾的是,它们的机构名称和组织活动的英文翻译却丝毫体现不出其职业性。下面略举两例:
I.“第二届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国际论坛”译文对 “second” 和 “cultural & creative ” 的首字母做小写处理,而对介词“On” 却作大写处理,实在违反常规。而且,“Creative China,Harmonious World” 中应在逗号后空一个字符,或删除逗号,空两个字符。
II. “文化创意产业”是引进概念,是文化和创意众多产业的聚合,因此,“文化创意产业”的英译应为 “Cultural & Creative Industries” ― “Industry”用复数形式;“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 中应在符号“&”后空一字符。
目前“文化创意产业”的英译已经出现多种变异,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Culture & Creative Industry”、“Cultural & Creative Industry” 等等。个别研究机构就是在这个概念的英译上体现出足够的“创译”。大小写不搞清楚,单复数不弄明白,词句间隔不分确切,来谈“文化创意”是不是让人感到有点“玄”?
二、纠错还是先从公示语说起
使用英语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宾客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本是番美意。然而,粗枝大叶就容易弄巧成拙。
例如,北京一家著名文化餐饮机构曾接待过上至总统、下至来自五洲四海的旅游者,就是这个机构网站的语种选择按钮,一共四种语言,两种语言的选词出现问题:
原文:Chinese English Kerean Japan
修改:Chinese English Korean
Japanese
这家机构参加了2007年11月初举办的第二届文博会,并在现场发放了推广京味儿文化的宣传册。然而,该宣传册中接二连三出现的翻译问题使京味儿走了味儿。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尹”的读音为yĭn,解释是“姓”。翻译将人名译或拼错了,出的是低级错误,犯的却是大忌。“改革开放”是否有必要译出,译出来是否有必要进行解释,这都值得商榷。我们认为有意义的事物,外国读者不一定觉得有意义。来茶馆是为了领略京味儿文化风情,而不是“忆苦思甜”受教育。“地理位置独特,京味传统文化底蕴深厚” 逐字翻译成英文,让人觉得牵强,莫名其妙。如图所示:
再如,曾有媒体报道在某国际机场手工艺品部的英文牌子是“Ants and Crafts”,误将 “Art”(工艺品)写成了“Ant”(蚂蚁),成了卖“蚂蚁和手工艺品”的地方(杨文琴等,2006)。那个卖蚂蚁的工艺品部我们没有亲眼见过,在展会上见到的仍然是发生在关键词 Arts 上的拼写错误。我们的工艺美术大师可以雕镂出60层的象牙球,难道我们的“翻译”不能规范拼写仅有四个字母的Arts?如下图:
云山雾罩的广告推介语翻译
既然是“产业”,必然需要进行促销、推广。广告语是“形象”推广的重要手段之一,为商家青睐厚爱。然而那些深受国人、商家青睐厚爱的广告语翻译成英语后能否保留其神韵暂且不提,语句如能做到通畅易懂已是“正品”。
某地的招商手册中有这样的广告语:
“一方灵秀厚土,汇聚天下财富”
A place full of resources, together with fortune.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XXX人以饱满的热情,热忱的服务,优美的环境欢迎广大海内外朋友到来,共同攀登事业发展高峰,共创XXX美好未来。
“The strong pass of the enemy is like a wall of iron, yet with firm strides, we are conquering its summit”. All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companies and professionals will be welcome by enthusiasm, warm-hearted SJS people. Let’s work together for a bright future.
诗的语言本来就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加上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语境,实现“信达雅”的转换已经是强人所难,使来自异域文化背景的人们领会、认同难于登天。这种不顾受众文化思维习惯和心理需求的译文,即便转达了原文字面意义,是否能够实现跨文化沟通,达到信息发出者所预设的交际目标,读后便了然。
再如,北京工体中心制作的精美的中英文彩印宣传卡:
严格地讲,译文只是“字”或“词”的堆砌,而不能说是“文”,因为没有人能读通这些毫不相干的字词凑成的“段落”、“篇章”。
且看“文”中的这些词语是如何翻译转换的:
朝外(“朝阳门外”的缩略)
North Korea Foreign
周边社区成熟
mature peripherals community
各国驻华使馆
States embassy
高级白领
higher white collar classes
时尚名流
fashion groups
媒体
popular Medias
以上翻译自是有一定难度,然而一些内容简单的广告语中低级错误也是相当严重,举不胜举:
I.“创新 科技 创意 设计”是四个词组,还是“创新科技 创意设计”两个词组?英文的显示似乎是“创意设计 创新 科技”,否则,按四个词组翻译就应是“InnovationTechnologyCreationDesign”。
II. 英语不使用“顿号”,在句子中以“逗号”充当汉语句中“顿号”职能。常识性的错误再次提醒我们,不是学了英语就可以当翻译。
对于上面列举的种种低劣的翻译错误,北京外国语大学吴文安博士(2007)认为:目前我国的翻译问题集中在初中级译者方面。一方面,低级翻译错误比比皆是,另一方面,中级译者不了解外国受众的接受心理,在对外宣传翻译上达不到相应的效果。这需要有关部门加强管理,同时提高管理者对翻译的认识,明确译者的资质。
三、文化创意产业翻译任重而道远
世界译联副主席黄友义先生(2007)指出旅游暨文化创意产业翻译,由于其特殊性、多样性与复杂性,仍不为我们翻译工作者所熟悉和掌握。旅游暨文化创意产业翻译任重而道远。在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汇中,翻译始终起着不可或缺的先导作用。经济全球化,翻译一马当先。中国是文明古国,文化大国。悠久丰富的文化资源是旅游大国的根本资源和依托。中国文化不仅要为树立中国形象、建设和谐发展环境、促进民族融合继续发挥强大效用,还要将产业化的文化产品推向世界,将世界民族的文化精华引入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之中,在此旅游暨文化创意产业翻译承担着文化沟通和交流的历史使命。旅游翻译工作者肩负着跨文化传播的重任。因此旅游翻译工作者必须具有跨文化意识,充分考虑译文在文化层面和心理层面的可接受性,将译文读者的文化习惯放在首位,处处为译文读者着想,遵循目标语的表达习惯,帮助来华游客跨越文化障碍,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张欢,2008)。
中国文化“走出去”,翻译工作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和条件。更完整、系统、准确、深入地向世界说明中国,实现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汇通与融合,这是翻译工作者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黄友义.旅游暨文化创意翻译任重道远首届全国旅游暨文化创意产业翻译研讨会上的讲话[R].2007.
[2]李彦春.老外杜大卫给英文标识挑错“上瘾”[DB/OL]. bjyouth.省略/article.jsp?oid=17318054.2006-11-19.
[3]吴文安.对外翻译的问题和策略首届全国旅游暨文化创意产业翻译研讨会上的讲话[R].2007.
可以看出,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表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如,影视作品主要以表现白山黑水的粗犷为主,自然景观原始而质朴,人物善良而狡黠,形成了迥异于其他地区的独有文化样态。这种自然与人文的特殊景观,成为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竞相开发的对象。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独有的自然景致并不能成为文化产业依赖的全部,需要对自然资源进行深度开发,使吉林省文化产业发展形成可持续发展、有顽强生命力的朝阳行。但是,需要指明的是,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景象只是表面的繁荣,内里存在诸多问题。笔者针对此现象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从调查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可以看出,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存在诸多问题。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深度开发较少
主要依靠原始自然形态资源,如长白山及周边民俗村的旅游开发,主要依靠自然存在的原始样态,而对深厚的文化意蕴缺乏深度发掘。
2.缺乏精确的文化定位
仅把吉林文化展现为东北方言和乡村的喜剧性和娱乐性,吉林文化的真实性与复杂性并未得到全面的体现,如东北风二人转和乡村影视剧等。
3.缺少整体性文化产业观念,文化创意产业链并不完善
现有的文化创意产业表现为单一化、零散化和随机化,文化创意产业少有全局性的战略考虑和高层设计,缺乏文化产业理念,各自分散经营,造成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扎堆或发展不足的两个极端。
二、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分析
上述问题的出现是有诸多原因的,除了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地域、经济等外在因素外,创意人才的教育问题阻碍了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较以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人才较少:2010年上海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达到108.94万,江苏省为111.9万,北京市82.9万,浙江省75万,而同期吉林省不足50万人,占总人口的2%不到。创意人才是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吉林省创意产业人才数量上的不足,已经预示了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未来充满挑战。
复合型高端人较少,而且大部分缺乏现代文化产业意识。高校是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机构,但由于培养机制等原因,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少有经过专业系统训练的人才。所以,从事文化创意的人员不仅缺乏创意,而且少有精通策划经营和管理,熟知东北亚各国语言和文化的复合型高端人才,更缺乏享誉国内外声望的高层次、高素质,能实现“头脑风暴”的个性化高端人才。
人才结构不合理,实际动手能力较差。大部分文化创意产业人员主要毕业于传统的中文专业,重理论,但缺乏实践,更没有经历过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缺乏明确的产业意识,不适应动手能力极强的文化创意产业需求。
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吉林省进一步实施文化创意产业大发展提出了新的考验。对地处东北腹地、经济不发达的吉林省而言,上述现象的出现确实为吉林省的文化创意产业提出了挑战。从地理条件、经济环境和政策支持等方面来看,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是存在劣势的,但从吉林省社会结构来看,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吉林省高校云集,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做好了准备。高校不仅是科技创新的发动机,还应是文化创新的发动机。
三、发展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对策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改变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状况的重要途径是探索吉林省高校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教育体系,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最重要的基础性人才。这就要求改革吉林省高校传统中文教学体制,创建文化创意写作学科。只有通过创意写作这个管道,让创意写作机制发挥作用,文化产业才能在市场这个怪兽面前依然保持价值观和国家意志的敏感度、清晰度,从而帮助吉林省形象,乃至国家形象的自我确认和向外伸张。吉林省高校教育,尤其是中文教育将会面临巨大改革,将会出现大量创意写作系。
文化创意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文化创意产业以创意为源头,以内容为核心,以技术为手段,是高技术化和高文化化的统一体,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有力抓手。20世纪90年代以后,文化创意产业异军突起,成为举世瞩目的新兴产业。
进入21世纪以来,江西省将文化创意产业列入江西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确定了全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和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伴随着全省解放思想、加快发展的历史进程,江西文化创意产业进入了一个较快发展时期,取得了较大成就,已经成为全省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之一。但是,由于基础薄弱、意识滞后、经济欠发达,江西文化创意产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现实问题,这些问题不有效解决,将成为制约江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为此,本文针对江西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探索更加有力的发展对策,以期推动江西文化创意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文化产业、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内涵辨析
(一)文化产业内涵
“文化产业”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瓦尔特·本雅明(德国)《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中。我国将文化产业界定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文化产业在实体结构上,可分为市场型文化产业和公益性文化产业。在发展结构上,可分为基础型文化产业和特色性文化产业。一般认为,文化产业有三个层次:一是以生产、销售主体文化产品为主的“核心层次”,如新闻、出版发行、图书、报刊、广播、影视、音像制品等;二是以文化服务为主的“层次”,如网络文化服务、文化旅游、戏剧舞蹈演出、体育、娱乐、策划、博物馆、经纪人等;三是向其他产品提供文化附加值的“关联层次”,如文化用品、装潢、装饰、设备、形象设计等。从产业分类看,文化产业属于第三产业。
(二)创意产业内涵
“创意产业”一词最早由英国人提出来,又译为“创意工业”或“创意经济”。我国将创意产业界定为“以创新思想、技巧和先进技术等知识和智力密集型要素为核心,通过一系列创造活动,引起生产与消费环节的价值增值,为社会创造财富和提供广泛就业机会的产业”。创意产业明显突出“生产业”的性质,强调人自身的创造力就是核心竞争力。多数国家将创意产业的范围归纳为广告、建筑、手工艺品、工业设计、服装设计、互动性娱乐软件、音乐、表演艺术、软件及电脑游戏、电视广播、电影与录像、出版、艺术品和文物交易等十三个行业门类。将“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比较起来看,二者存在的差异并不大。“文化产业”强调文化的经济价值及其产品的消费价值。“创意产业”强调创新,强调创意主体以才华和智慧去创造财富。创意产业除了服务于个人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外,还服务于生产领域提升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要求,所以其本质就是一种“创意经济”。
(三)文化创意产业内涵
“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自然地交融在一起的产物,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其实就是以创意和知识为核心,强调一种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个人(团队)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其最核心的东西就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力。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雕塑、环境艺术、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方面的创意群体。文化创意产业凸现出多重属性,如经济性、社会性、文化性、政治性、意识形态性等。多重的属性,决定了文化创意产业既有一般产业的性质,又有自已鲜明的特征。
江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相关资料表明,文化创意产业具备最明显的特征和最强劲的发展后劲。首先,文化创意产业是朝阳产业,在发达国家经济中的比重呈现逐步提升的趋势;其次,文化创意产业是知识经济的增长点,其发展动力主要靠知识和现代科技,具有附加值高、辐射拉动能力强和环境影响小及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再次,文化创意产业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入21世纪以来,江西抓住机遇,将文化创意产业列入江西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就。
(一)江西文化创意产业取得的成就
据报载,自2004 年以来,江西省文化创意产业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20%以上,超同期GDP 增速约6 个百分点。其中,以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艺术为主体的主营产业总量不断做大,成为江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力量。江西产业驱动力指数排名全国第三。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江西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最具发展潜力的重要产业之一。
从江西文化创意产业取得的成就来看,可以概括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文化创意产业增长速度较快,江西文化创意产业只用不到10年的时间就实现中部省份的“进位赶超”;二是文化创意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其“核心层”、“层”、“相关层”创造的增加值稳步增长;三是红色文化产业成为新亮点,红色旅游规模已占全国三分之一,成为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的“领跑者”;四是一批国有和民营骨干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全省投资规模超亿元的文化产业项目有61个;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14家,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39家。这些因素促成了了江西文化创意产业的飞速发展。
几年来,江西以惊人的速度,规划建设了一批布局合理、主业突出、产业配套的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江西文化创意产业的项目、品牌、重点企业和特色园区的培育和建设工作扎实推进,新兴业态逐渐形成,传统文化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力量投资文化创意产业热情步步高涨,文化创意产品丰富多样,标志着以文化创意产业为带动的软实力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二)江西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的现实问题
调查表明,江西文化创意产业虽然发展迅速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由于基础薄弱、意识滞后、经济欠发达,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以下现实问题:
一是体制改革相对滞后,文化创意产业还没有得到充分发育;二是对文化创意产业认识不足,很多人还分不清经营性文化创意产业与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差别,或者只乐于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不善于发展经营性文化创意产业;三是文化创意产业投资渠道较为单一,片面强调政府拨款和政策扶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社会资金还未能充分整合利用;四是同一项目往往重复建设,既浪费资金,又容易导致恶性竞争,影响品牌打造;五是尚未形成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六是文化创意产业人才较为缺乏,其管理型、经营型和专业技术型三类人才都严重不足,制约江西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
促进江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对策
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文化需求缺口将达到12940亿元,这对江西来说是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依据规划,“十二五”期间,江西将努力实现以下目标:文化体制改革重点任务基本完成,文化市场主体逐步完善;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城乡居民能够较为便捷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建成具有江西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和文化创意市场体系,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显著提升,功能布局基本形成,产业结构基本合理;文化创意产业规模、质量和效益水平在中部地区位于先进行列,夯实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强省的基础。
针对江西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对策:
第一,树立大文化观念,依据江西的区位优势和现有的文化特色以及产业优势,加速制订江西文化创意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要破除计划经济思维,树立产业和市场观念,加大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同时,设立专门的文化投资实体,通过贷款贴息、补助、奖励等方式,重点支持优先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项目。要实施重点项目带动战略,做大、做强江西红色旅游业、陶瓷业、新闻出版业等特色文化产业和优势文化产业。要设立文化创意产业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专业化、市场化服务。
第二,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体制机制,建设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解放文化生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的过程。要创造各种体制条件、政策条件、机制条件和环境条件,确保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要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体制,塑造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文化创意产业主体,把一批国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改制为文化创意企业,通过坚决的、彻底的文化体制改革,为文化生产力的发展扫除体制机制障碍。要大胆开放文化市场,降低准入门槛,引入民间资本,鼓励大企业进入和参与国有文化企业股份制改造,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要实行政事分开、政企分开,深入推进文化系统人事制度、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文化管理体制。
第三,建造大型文化企业航母,培养优秀文化企业家,打造知名文化品牌。要立足江西地方特色,整合江西文化资源,调整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文化资源配置,集中优质资产,加快培育江西大型文化创意骨干企业,打造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挥规模效应,形成江西强势文化创意产业市场主体;要培养一批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素质、有眼界、有水平、有经营管理才能和资本实力的文化创意企业家,帮助他们走上专业化、职业化之路;要树立文化品牌意识,打造知名文化品牌。要依靠有效的营销手段加大对文化品牌的宣传力度,扩大品牌知名度。
第四,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学科建设,加快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文化创意产业的本质是一种“创意经济”,其核心就在于人的创造力以及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依靠的是人,任何文化遗产或资源并不能天然地成为产品或商品,只有经过一定形式的再创造,才能成为具有丰厚知识产权的文化产品。因此,要大力开展文化创意领域的理论研究,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学科建设;要健全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选拔和评估激励机制,培养大批善于管理、长于经营、精于专业技术的优秀文化创意人才。要依托江西本土高校,建立产、学、研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训基地,设立文化创意产业专业,开设包括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文化创意生产经营、文化创意经纪人、文化创意市场营销、文化创意产业管理等相关专业课程,形成多层次、开放式的人才培养机制,造就一批高素质复合型文化创意产业人才,以保障江西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博宇.发展江西文化创意产业的初步研究 [J].价格月刊,2012(6)
2.崔玉霞.江西传统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研究[J].科技广场,2011(2)
为研究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就应当从其自身所体现出来的特征来进行研究,而其主要的特征内涵则包括了以下几点。
(一)文化创意产业与现代旅游业的协调结合
从现代旅游产业的文化发展情况来看,两者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首先,文化底蕴是旅游发展的灵魂所在,而旅游的经济结局又成为了现代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人们在生产中,与环境相融合,从而达到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在协调发展中,完成对文化创意领域内部的创新建设,这对于定量的区域描述来看,都成为了创意产业阶段的一项重要组合结局。而具体的信息产业表现,其创新的体现,就在于对空间协调作用的补充,并以此来完成对互动界面之间的联系贯彻,从而更有效的实现对文化创意的有效改善。
(二)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协调统一特征
旅游产业是我国文化发展的一项重要支撑点,也是文化创意表现的一项重要体现。在这一类的文化旅游发展中,经济产业是一切发展的必要前提。因此做好对旅游产业的需求性创意建设,就成为了现阶段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要结构。对于这一协调发展的形式来看,国内外的发展行情为我国的发展指明了道路。首先从世界旅游产业的发展状态来看:第一,将旅游业与文化的五行产业进行联系促进,可更好的缓解对旅游产业的有序建设,并可完善对文化传播形式的改善;第二,在起步阶段,文化创意产恶意的增速,应高于旅游产业的增速,且更为稳定,同时也会带动后续的旅游产业发展;第三,在稳定阶段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对文化产业的显著促进,在旅游业与稳定的发展阶层上,也更好的促进了对旅游产业的更新完善,这在产业的创新水平上,也都极大的提升了产业的和谐发展力度。因此,文化创意与旅游产业的协调性,就在于其在创建过程中的经济依靠作用,通过协调发展,从而更进一步的完善了对基层结构形态的有效创建。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布局结构
本次的研究数据,以2000—2014年期间的湖南旅游局调研结果来进行对比分析,经湖南旅游局对湖南文化创意产业的规划设计,从具体的情况出发,设计符合当地文化创新设计的结构,从而进一步的完成对创意产业的有机化研究。在此研究的过程中,对其分布结构的研究对以下的集中分布情况进行分析。
(一)指标分布体系
从现代旅游的产业本质来看,旅游的本质就在于对资源的凭借标准,并根据旅游的实际生产情况来确定规划目标,实现对旅游服务的满足,并争取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合理经济效益配合。就目前的旅游产业生产水平情况来看,应用单一的指标风阀进行旅游业内部的产业比认证,并根据旅游投资的比例进行控制,即为指标体系的调控手段。在旅游业的出口分布研究中,根据实际的旅游产业水平研究,进一步实现对现有设施的内涵管理,从根本的结构建设角度上完成对基本信息的创建完善,从而实现旅游产业水平的稳固发展,并结合实际生产理念进行景观、社会文化、经济以及人口四个层面的多个指标进行创新改建,并依据文化的产业创意进行经济全球化背景内部的核心创建,从而实现在文化创意领域内的产业化运营管理。从文化创意产业的经济全球性发展行情来看,创新就是其生产的核心动力,并通过技术上的革新创新,从而实现在产业的运作形式上的文化因素创建,并完善对产业新型行情上的创作建设,实现对广播影视音像技术上的革新。就当前的文化发展策略来看,对于检测所得的测度信息,也存在数据上的指标定义失调,分析抑制的数据指标信息,并进行信息策略上的再调整,实现对产业影响规模上的调控,对于影响因素的调整等,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这样的环境下,社会创新产业值指标,就需要建立在对产业就业机会上的调整,并以此来研发对投资项目金额的调控。
(二)产业布置的分析因子
在进行产业的布置中,针对其产业分布的因子进行分析调整,分析其因子所产生出来的原始数据信息,并根据统计信息来进行变量上的信息认知。结合实际的生产变量依据对隐藏性的因子进行分析。在产业分布的变量关系中,对于因子的布置情况,在原始的数据上,存在一定的矩阵关系,这在因子个数的应用中,就需要根据载荷的矩阵规律完成其不同因子的排序分析调整,从而更进一步的实施对信息的分析。
(三)协调模式环境下的信息模拟判别
从旅游产业的文化创意产业形势来看,理想的状态对旅游业的发展有一定的推进作用,例如从旅游产业的文化创意产值空间进行调度,即可有效的完善对差距信息的补充,从利益以及协调的显示生活发展情况进行文化的创意产业建设,既能够在显示生活的发展基础上完成对创业结构的改善,同时也可达到一个二者相互协调的理想数值,对于后续的模式建设发展,都能够极大的促进其设施的发展建设。其定义的协调发展环境,就应从不同的学者以及定量研究体系上实现对协调度的认知应用。在应用信息的模拟分析中,其定义域的协调度分析,主要以C=(X+Y)/(X2+Y2)1/2为基准,其中X为产业的综合生产水平,Y则代表创意产业的水平指数,C则为在发展过程中的经济生产水平结果。依据已知的X、Y值分布变化情况,在协调过程中,主要分以下几类结果:创意高于综合水平,阻滞了旅游业发展;旅游业高于综合水平,产业过剩;发展基本满足经济需求,出现增长;旅游业高于文化创意,初夏时期产业过度,增长过快;创意与文化系稳定发展实现了和谐发展策略。
三、湖南省文化创意产业的今后发展策略展望
依据湖南省近年来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来看,对于综合指数的运行计算,存在一定的模式缺陷,但总体来说,符合旅游经济的总体发展路线。其产业的分析展望如下:
(一)湖南的旅游综合指数分析
从湖南近年来的旅游综合指数来看,其创意文化产业的综合发展展望,就需要结合实际的算法来进行综合统计分析,应用SPSS16.3统计软件来进行本次的综合指数分析,其中数据的卡方矫正则以t或X2来检验,当P<0.05时,表明其增长具有统计意义。而从行业的转型结构来看,在综合信息的分布上,也存在以下几点差异。首先,在旅游业的影响因子中,导致其主要诱因发生改变的主因,在于入境旅游人数与入境旅游人均花费的比率上,而在这一形式的个性变化中,从业人员与游客之间的因子分布,也呈现出了一定的改变。就湖南近年来的旅游产业水平调整变化结构。
(二)湖南旅游产业文化的创意生产综合指数验算
为完成进一步的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调整,从现代信息产业的发展规格上进行全面的掌控分析,并完成对软件程序的全面指标管理,选取合理的数据因子进行调控后,根据文化的创意反应环境进行特征分析。并根据其文化的创意类型进行综合文化特征分析,结合实际的生产依据进行创新产业领域内的综合评价分析后,其作用效果,即可得到有效的管理调整,这对今后的信息认证来说,均具有较好的完善效果。
(三)旅游产业的空间文化分布
为达到湖南省旅游产业认证,从协调的空间差异形态上,完善对省内数据的空间分析,并根据湖南省的州市环境产业应用,从而实现对文化创新产业的综合指数控制,并依据湖南省的信息调度,从而实现对省市情况的分布监管。根据湖南省的经济分布结构来看,从产业的量化生产来实现对经济旅游的有效发展,并促进乡镇的和谐发展。通过政府的文化发展鼓励,从而进一步的完善对环境的改善,实现就产业向新兴产业的完美转型。结束语通过文化创新产业的合理布置,并结合旅游产业来实现对经济形态结构的转型,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大改革。在这一领域的发展中,主要分为两个步骤来进行:第一,根据省内部的经济产业发展形态进行考察创建,依据相应的空间分布形态架构进行领域内的创建分布调整。第二,依据现有的产业分化情况建设有效的经济发展区,根据文化创意的产业领域进行协调调整,从经济的便利形态进行推动发展,并结合经济的供应渠道实现新型文化产业的全面推动。伴随着现代经济的非发展,文化经济的发展目标,已经成为了最主要的发展目的,结合实际生产需求进行调整,必然能够极大的推动我省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登佐,瓮晶波.两型社会建设与湖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16):113-114.
[2]易华,易小云.长沙市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对策分析[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0,17(06):98-101.
[3]陈国生,彭文武.湖南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协同效应测度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分析[J].荆楚学刊,2015,(4):41-48.
[4]阳琴,陈国生,王成云等.湖南传统出版产业与新兴媒体一体化发展的问题和对策分析[J].经济师,2015,(03):180-181.
[5]吴小平.株洲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刍议[J].科技广场,2014,(04):219-223.
[6]肖雁飞,赵佳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16):81-82.
[7]彭希林.长株潭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背景分析[J].文教资料,2015,(10):54-56.
1 文化创意产业在国内各大城市的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以北京市为例,2006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89.5万人,占全市GDP的10.3%,比2005年增长15.9%。2007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已达90万。截至2007年9月,北京市2006年12月挂牌的10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入驻企业4687家,其中,挂牌后新入驻企业1101家。有需求才有市场,通过这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对的文化创意的需求十分巨大,还远没有达到饱和,所以整个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对企业和从业来说还都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 文化创意产业得到国内各大城市的重视,划拨专项资金扶持。
例如。北京为符合文化体制改革试点要求的文化创意企业办理减免税收,拿出专项资金支持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的基础建设,和银行合做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无形资产质押贷款等。又如。南京市首开江苏知识产权贷款先例,日前南京道及天软件系统有限公司从南京银行获得了200万元贷款,这项贷款在江苏的文化创意产业界和科技界引起了广受关注,因为这笔商业贷款没有担保,也没有土地、产权等抵押物,贷款获得认可的一个主要依据是“无形知识产权”——计算机软件产品的著作权。再如。广州市每年安排1.5亿元资金设立广州市软件和动漫产业发展资金,并出台了一系列专门政策扶持游戏动漫产业的发展等等。可以看出很多大城市都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视,纷纷拿出实际措施来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以期通过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来带动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提高地区的文化影响。正是由于政府和金融界的大力支持和巨大的市场空间,大大地推动了全国各大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飞速发展。
3 全国各大城市提出有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目标。
例如。上海市提出了“创意产业化,产业创意化”的理念。在发展路径上,形成与历史建筑保护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使有形的高科技技术发展和无形人才创意力量的发挥相结合。南京市提出了“保护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风貌,传承六朝古都的历史文脉”,“使每一个人的创意都受到鼓励,使每一个好的创意都有市场化和产业化的机会,使每一个创业者都得到有力的制度保护和良好的政策扶持”的发展模式,着眼于培育创意、创新、创业的制度环境、法律保障和文化氛围。例如。广州市提出了“要像抓汽车产业一样抓动漫产业”。深圳市提出了建设“创意设计之都”的目标等等。各个城市都根据自己的特点,提出了发展目标,并建立了各种创意产业的基地和园区,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环境。
4 动漫、网游率先成为文化创意产业中倍受青睐的主导领域。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成都、南京、天津、重庆等城市都把发展动漫业和网游作为重点,一时间全国各地“群雄纷起”,纷纷建产起动漫网游基地,国内动漫产业和网游产业一片热火朝天。
从以上四个特点可以看出,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正在蒸蒸日上,蓬勃发展。
二、发展前景
无论从产业结构调整还是从未来全球经济贸易发展来看,创意产业都无可争议地成为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亮点。从世界范围看,文化创意产业有着极佳的发展前景。
目前全世界的创意产业每天创造的产值高达220亿美元,并以5%左右的速度递增。在一些创意产业发达的国家,增长速度更快,如美国达到14%,英国达到12%。
根据中国社科院的预测,我国的文化产业的结构变化将可能由技术和资本唱主角,新兴文化产业将出现爆发式增长局面。将迅速产生一批跨行业、跨媒体、具有品牌竞争力和战略投资力的产业集团,大大提高我国文化市场的集中度,使“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浮出水面。
创意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既面临着良好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应该说,进入经济全球化时代后,在市场竞争中,任何一种技术、工艺、商业模式的创新都有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被知晓和模仿,要想始终领先于对手,必须不断创新,因为“只有创造力是无法模仿的”。
三、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1加紧文化创意市场规则的形成
从国内各大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利润逐年提高和企业数量快速增长态势可以看出,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竞争尚不充分,文化创意市场规则正在形成。
市场竞争的不充分就从一个侧面表明这个产业的行业的发展尚不规范,只有在充分的竞争的前提下,才能形成规范的行业规范。而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现在就应该着手对整个文化创意产业进行相应的规范和相应的结构调整,以使得在以后的发展中和竞争充分后就可以尽快走上规范化的道路,用以保证能尽快地形成一个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链。这样才能保证整个产业持续和健康的发展。现在不能只是一味地追求快速增长,要从“又快又好”转变到“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的道路上来。
2加大文化创意产业融资体系的建设
产业的发展和资金的支持是分不开的,特别是我国目前文化创意企业普遍规模偏小,处于起步阶段,而一个创意项目回报周期长、价值难以评估、投资风险较大,融资难已成为制约我国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难点。政府应当拓展融资渠道,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资金扶持和政策倾斜。像北京市和南京市那样对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服务体系建设,努力解决文化创意企业因资金短缺而面临的发展瓶颈问题。
3政府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的指导与定位
国内各大城市虽然都根据自己的特色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目标,建立大量的基地、园区,但由于缺乏指导和规划,以至于出现了规划和园区的同质化倾向比较严重,政府应该更加注重对本地区产业的指导和定位。
园区的建设是应该搞,但有相当一部分城市多为跟风上马,并无结合本地实际的文化创意产业长远战略规划,很快就会出现一批功能相同或相近的园区。政府应该根据本地的特点,以及市场的容量和产业的发展规划来指导和引导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而不是盲目的只看到眼前的利益。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5918(2015)08- 0083 - 02
doi:10. 3969/j.issn.1671- 5918. 2015. 08- 038
[本刊网址]http://
泉州,这个岭南文化的核心区和富集区,拥有雄厚的文化底蕴,近几年大力投资了不少创意文化产业,是我国城市创意文化产业的领头羊。但因为我国创新文化起步较晚,且经验不足,缺乏一定的成功案例可以参照,因此发展历程也遇到很多问题。本文将以泉州为案例,研究泉州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并根据理论知识与实践探索,对泉州文化创意产业提出一些合适的针对性策略,希望对泉州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一、研究背景跟意义
(一)研究背景
创新产业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它的发展历史已经将近有一个世纪了。大概在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不少国家便已经意识到了创新产业潜在的巨大能量,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将本国的创新产业作为推动国家文化产业发展跟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方向标,以文化创意为根基的产业模式也如春笋般涌出,像新闻出版、广告会展、设计服务等,西方国家都已经做得十分成熟了,且这些行业的发展现状也证明了创意文化产业强大的生命力。特别是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数据显示,这个时期很多传统行业都呈现下挫的势头,而只有创意产业表现除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在此之后,各国经济为了应对危机促进经济复苏,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了推进创新和调整产业结构的重点领域,这也是我国近几年开始重点培养创新产业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泉州有着浓厚的文化背景,是一块孕育文化创新产业的好土壤,将泉州作为文化创意产业重点培养的城市,让泉州先把创意文化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其他城市创意文化的发展是有深远意义的。
(二)研究意义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的脉络,我们发现,在知识经济结构下,文化创业不仅是走出危机的先导行业,同时还能实现经济快速加快发展,推动世界经济前行。对于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及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将创意文化作为新兴产业重点推行是必要的。首先我国是文化古国,拥有悠长的文化背景,有发展创意文化天然独厚的优势,另外,可以增强我国国力,在面对经济危机时能顺利度过。而泉州作为我国众多文化城市中的为数不多的将创意文化作为重点培养产业的城市之一,在创意产业发展也处于起步阶段,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因此将泉州作为创意文化产业的研究对象是有一定意义的,除了帮助提升泉州创意文化发展水平,还能从中折射出创意文化未来发展之路,对我国整个创意文化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性作用。
二、泉州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一)泉州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概述
泉州,作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我国政府对其文化产业寄予了厚望,特别对文化产业的核心――创意文化期待值更高,泉州市政府还提出“文化泉州,创意泉州”的文化理念,立志要将泉州打造成全国创意文化城市的“弄潮儿”。
泉州市政府说到做到,为了发展泉州创意文化,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自2010年起,泉州市政府便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措施,计划每年出资约2000万元,用于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发展文化产业,并对这些文化产业实施税费减免,土地优惠等,拉动社会资本,并建立了大批创意文化的产业区,像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同时,这些举措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2009年9月底泉州南音人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做名录,及梨园、提线木偶的频频出访赢得国际国内专业人士的认可,都证实了泉州是适合发展创意文化产业的,同时也看到泉州政府在这方面的努力。
但是,由于我国创意文化实践经验较短,尽管泉州有着天然的优势,可由于没有适当的指导,泉州的创意文化发展之路还是走得很艰难蹒跚,那些取得的成就更像是昙花一现,无法持久,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还是处于青黄不接,缓慢爬坡的阶段,并没有持续取得突破性的进步。
(二)泉州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存在的问题
泉州创意产业发展之所以停滞不前,主要还是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浓烈的创意氛围:大家都知道,其实文化说白了就是一门艺术,搞艺术是需要气氛的,特别是创新性产业中的广告策划、创意设计这些,如果没有浓烈的气氛,是难以诞生优秀的作品。此类行业的人才大部分思维活跃,想法较多,可是一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此类行业的需要一定氛围下,大家进行想法交流,从而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才会产生有创新性的想法。而目前,泉州的创意氛围很冷淡,大家对创新也只是纸上谈兵,有着宏伟的规划跟目标,可是真正落到纸上的,真正有出产品的却不多。
2.缺乏优秀的创意人才:文化产业特别是创新行业对人才能力要求是非常高的,包括人才的专业性及素质,否则是难以诞生高质量的产品。而目前泉州这方面的人才是很匮乏,即便是有这方面技能的人才他们从业经历也比较少,水平也大部分停留在帮助别人做较低层次的动画加工而已,创意策划等后期环节人才几乎是没有。虽然该课程在我国各大高校现已陆陆续续有开设,泉州也有,可是因为课程新,起步晚,市场认可度并不高,因此报考相关专业的人也较少,再加上相应的师资力量及匹配的教学设备也跟不上,缺乏培养人才的土壤,谈何培育文化创新性人才?
3.缺乏有力的资金条件:任何新型产业的发展都是需要资金注入才能运转起来的,通常政府在最开始的时候会拨款培植新型产业,但是光靠政府的扶持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结合市场节拍,招商引资,将产业“盘活”,才能保证文化创新产业的持久性。目前,泉州的大部分文化创意产业企业还都处于创业阶段,因为缺乏有经验的管理,业务渠道及稳定的资金来源,这些企业的发展都十分缓慢。这两年,泉州在文化创业产业方面合作较为密切的是台企,可由于两岸一直没建立起规范的行业规则及相关协会,创新产业涉及的版权合同内容等形式都无法达成共识.一直搁浅,还有创新产业的运作和资金流动不通畅,两岸缴纳税额差额太大,政府也迟迟没有做出相应调整,这些因素都限制了外商对泉州创新产业企业的投资。
三、泉州文化创意产业的应对策略
(一)合理规划产业,营造产业氛围
产业氛围之所以一直无法凝聚起来,归根究底还是因为产业规划不合理,建议泉州政府应该利用政府职能合理规划这些创新文化产业,让这些企业融入到市场中,接受市场的考验,比如让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既是生产者也是管理者。政府对创新文化的上端与下端行业也做好规划,让这两端的企业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创新产业才能运转起来。逐渐的,政府要减弱自身的主导作用,逐步退回到辅助的角色,如作为主办方建立创新产业的协会及展会,邀请企业参加,或者举办相关比赛竞赛,充分挖掘泉州本地的创新文化,掀起一股创新热潮,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甚至可以将创新产业企业聚集在为他们建立的创意产业园里,让他们可以零距离交流,也能彼此进行文化创意贸易,从点到线到面,让创新文化产业全面覆盖整个泉州。
(二)注重人才培养,加强人才引进
创新行业与其他机械行业不一样,创新行业要想进步主要依赖的就是人才,泉州政府应该重视这个问题.不仅仅需要加强各大高校关于文化创新课程的培养力度,还需要制定合适的文化创意人才引入制度,可以模仿新加坡跟香港的优才计划,对此类型的人才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同时建立人才展示平台,让引进的人才有施展才能的地方,才能保持源源不断的人才涌人。引入外援,可以提高泉州创新文化发展,此乃权宜之计,泉州政府还是应该将重心落在本地人才的培养上,俗话说:一方土养育一方人。毕竟本地人才在泉州土生土长的,对泉州本土文化有着深切的体会,此类人才对泉州特色的创新文化能起到引航的作用。另外,培养人才方面,要朝着复合型人才走,即具备设计、制作、营销及管理一体的综合性人才,此类型的人才能贯通整个创新产业链,推进泉州创新产业的发展。
(三)完善合作体制,完整产业链
资金的缺乏一方面是因为泉州的合作体制存在缺陷,比如优惠力度不足,工商税务方面繁琐,令很多企业望而却步;另外就是产业链不够完整,外来投资家对泉州的创意产业信心不足,担心产业链的不完整容易导致资金链的断层。因此,泉州政府需要整合泉州文化创意的产业链,将设计、制作、发行及衍生产品还有产品体系都要串起来,每个环节都要完善,最后做到环环相扣,流程井然有序;在合作体制的改革方面,要大刀霍斧,去掉一些繁琐的流程,对前来落户的创新企业给予“绿色通道”及其他优惠,如免租,一定时间内的免税等,投入资金达到一定程度的企业还能享受别的优惠政策,并且新落户的创新企业如果有创新产品的推出,要打上泉州的标签,泉州政府也会给以奖励,如此一来,加强互相合作,方能互利共赢。
四、结束语
泉州文化内涵深厚,是一块能滋养创新文化的土地,泉州政府要利用好这个天然优势,另外,创新文化本身的独有的旺盛生命力也是稳定推动各国各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分,但是这个过程是漫长而艰辛的,泉州政府要起到引导作用,带领泉州文化创新人才夯实地做好每一步。
参考文献:
②参见《成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第二条第八款。《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第二部分从第9条到第40条规定的知识产权范围包括:版权与邻接权、商标权、地理标志权、工业品外观设计权、专利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未披露过的信息专有权。
③相关论述详见孙玉荣的《大数据时代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路径选择》;余 翔、李 伟的《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建设初探》;姜 南、徐 明的《我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状况实证研究》。
④名人形象,即名人的身份及其所代表的商业价值。在美国知识产权体系中有专门的形象权,未经许可而在商业活动中适用他人的姓名、肖像、声音、签名以及显著服饰,均属于侵犯形象权的行为,应当承担禁令和损害赔偿的责任。
④《著作权法》第十七条规定:受委托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的归属由委托人和受托人通过合同约定。合同未作明确约定或者没有订立合同的,著作权属于受托人。
⑥《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 29490-2013),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制定,于2013年3月1日起实施。
[参考文献]
[1]刘亚军.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J].社会科学辑刊,2015(3):60-65.
[2]邹龙妹.文化创意产业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方法与策略[J].知识产权,2012(8):77-81.
[3]王 琪.“创意产业”的本质与特征[J].甘肃理论学刊,2009(4):113-118.
[4]王红珊.保护知识产权与发展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与创意产业国际论坛综述[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6(1):58-60.
[5]王海燕.创意产业发展的知识产权保护[J].特区经济,2007(11):250-251.
[6]雷丙寅,赵 凯.论科技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系[J].求索,2012(3):113-115.
[7]胡兆燕.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15[N].中国财经报,2015-10-22(007).
[8]孙玉松.试论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1):61-64.
[9]何 敏.知识产权法总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140.
[10]王海燕.武汉城市圈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战略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6):60-62.
[11]杨德桥,田荣哲.论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策略的构建[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31-39.
[12]秦 昕,胡宗谦.数字时代的版权保护问题浅析[J].编辑之友,2010(12):102-103.
[13]詹 映,张 弘.我国知识产权侵权司法判例实证研究:以维权成本和侵权代价为中心[J].科研管理,2015(7):145-153.
一、景德镇陶瓷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景德镇制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景德镇大力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利用自身优势着手打造世界陶瓷文化创意城市,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大小实体有3000余家。景德镇围绕陶瓷文化品牌,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通道,文化产值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该产业已成为景德镇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最主要的就业渠道。经过调研,笔者了解了景德镇陶瓷创意产业的现状与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有利于更好地发展景德镇陶瓷创意产业。
二、景德镇陶瓷创意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存在的问题
笔者深入景德镇雕塑瓷厂、景德镇陶瓷学院新厂校区陶艺一条街等地160个工作室,发放调查问卷,收集了工作室的经营、管理、发展方向等信息资料。通过走访、分析、调研,制约景德镇陶瓷创意产业发展的因素如下:
1.思想落后,自主创新观念不足。
景德镇陶瓷作坊型生产惯性根深蒂固,绝大部分经营者的经营思维还停留在手工作坊、小工厂生产阶段,思想观念落后竞争意识不强,缺乏创意与创新,致使技术创新和消化吸收能力薄弱,难以实现规模化。有57.5%的工作室经营者认为自己的工作室应该向公司企业发展,20%的经营者希望自己的工作室保持原来状态,5%的经营者想转行到其他行业,17.5%的经营者表示没有考虑过此类问题。
2.创业者融资困难,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
在这些工作室经营者当中,67.5%的经营者通过自筹资金创办工作室,创业的融资渠道较匮乏,27.5%的经营者拥有一定的创业资金,5%的经营者通过与企业合作,来获取创业的机会与资金。当谈到产品被别人模仿、被人抄袭时,55%的人强烈反对这种做法,有27.5%的人觉得无所谓。受访者表示,作品被模仿,在一定的程度上对瓷器的推陈出新有促进作用。17.5%的人对自己的作品被模仿表示支持。
3.艺术瓷产业化有待提升,创意产业发展缺乏品牌集群效应。
调研时了解到,景德镇的艺术瓷产业化遇到不少困难。不少陶瓷艺术大师认为,艺术瓷产业化会丢失景德镇高档艺术瓷的独特性、唯一性属性,大众化的艺术瓷将失去收藏价值。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整体处于起步阶段。产业规模很小,地域品牌响亮但企业品牌力薄弱,长期以来只有产地概念而没有形成产业的品牌效应。
4.人才支撑不足,产品设计单一,缺乏创意。
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等高级人才往往将主要精力限于个人创作,影响范围有限,很难支撑起全市的陶瓷产业。人才结构失衡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人才以陶瓷制作技术为主,对于中层的陶瓷创意设计型人才较为短缺,同时从业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大师级人物年事已高,中青年艺术家还没有很好的成长起来,存在着断层现象。调查显示,陶瓷首饰成为院校毕业生和在校生经营产品的新宠,其中有55%的工作室设计生产陶瓷首饰。由于近几年陶瓷首饰类市场还是比较火热,再加上学生作品物美价廉,市场需求量大,催生陶瓷首饰市场的表面繁荣。
三、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几点创新思考
1.做好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整体宣传和推介工作
首先要转变发展理念,把文化的要素融进陶瓷产品,使陶瓷产品艺术化、创意化。日用瓷、建筑瓷、卫生瓷应增加文化含量,提高产品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使艺术陶瓷走出“象牙塔”,变艺术圈内孤芳自赏为大众的掌上明珠。其次,积极培养创意生活与创意环境,免费对市民开放景德镇历史博物馆、古窑遗址、景德镇陶瓷博物馆等,通过教育培训,多为他们提供与创意接触的机会,使人们可以享受到创意生活。另外,开发多种形式的以陶瓷为特色和主题的文艺表演节目。例如依照传统制瓷工艺流程编排一台集科教普及和文艺欣赏于一体的大型舞台剧目,以一种独特新颖的视觉方式诠释陶瓷文化,既普及陶瓷有关知识,又使观众得到艺术享受。如景德镇陶瓷学院雕塑艺术作品《瓷魂》以动态人体雕塑语言呈现了最朴素、最单纯最真实的制瓷工序,成功晋级了2013年《我要上春晚》栏目。
2.设立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管理专门机构
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尽快形成一个统一的管理全市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管理机构,建立全市性的跨部门、跨行业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管理机构,对景德镇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进行统一的规划、组织和指导。该管理机构必须要有相当的权威与独立性。
3.做好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整体规划和局部规划工作
首先要对单一的、不同类别的陶瓷文化创意企业进行规划,确保其各具特色而不重复建设。其次,要做好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的规划。创意产业园作为国际上最常见的创意产业的孵化基地,是发展创意产业的重要载体。此外,还要建立健全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研究制定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体系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办法。
4.做好陶瓷创意产业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工作
一要创新人才政策,引入全面的创意产业相关的培训,健全完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人才使用、激励和引进机制,努力造就一大批文化创意行业的人才包括文化创意人才、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吸引他们从事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攻关、技术推广工作或进行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承租、创办、联办、兴办各种经济实体。二要加快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优化人才资源结构、完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支撑体系。实现高校、企业、政府、行业组织的合作,实现人才培养的地方化。加强科研院所与企业大力培育创意与创新氛围,形成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 陈雨前,江华.景德镇陶瓷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0][M].北京:中国出版集团,2010
[2] 陈金圣,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战略[J],商业经济评论,2011
一、引言
党的十指出,中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推动产业转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迫切期望。 按照国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全新要求,到2020年,文化改革的发展奋斗目标是: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也正全面形成;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为完成这一目标,影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已不只是民众传统产业禁锢下理念的转换,而是如何进行实际运作。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市场主要体征的快速生长,并发挥集聚效应,打造并完善文化创意产业链,大力培育文化创意交易市场,形成新的产业发展集群,已成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首要考虑。因此,建立并完善文化创意产业培育基地,创建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基地――建设全面完善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已经成为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重中之重,也成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和趋势所在。
二、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特征及趋势
产业园区本身是通过政策扶持、人才集聚、管理支持、资源整合等方式来支持新创企业在其辖区内的发展,使其能够逐渐发展壮大,创作价值。产业园最初从支持和孵化、营建高新技术企业而兴起,同时也是一种介于政府、市场、企业之间的新型社会经济机构和企业发展平台。 从企业本质上来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几乎和新创型的高新技术企业无异,所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培养和指导工作完全可以从创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开始,在园区提供文化创意类创新企业发展所需的政策支持和资源整合,促进此类型企业的成长。 在推动创意产业发展,推动形成产业集群,催生文化创意企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及推动就业等方面创意产业园区均有重要特征和功能。
1. 创意产业园区内聚集了众多具有融合、交互、互补功能的产业。园区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产业集群或产业丛集。创意产业的各个类型在总体上看似有着很大的差别,但各部类内却有共同或相近的特性。如产业上游的资源需求相同;需要的人力资源群体相同或相近;都生产同类功能的产品或相关产品;供给同一市场,采用相同或相近的营销方式、销售渠道。
2. 创意产业园区的各个企业行业跨度较大。其主要构成包括:文化艺术创意设计时尚相关方面的企业,文化创意产品的生产企业,提供高科技技术支持数字网络内容产业方面的企业,策划推广信息咨询经纪的中介机构,以及有经济管理、商品管理方面经验的服务咨询公司。这种按需组合的方式有利于集群内企业间动态的联系、资源的整合,从而构成一个网状的、多方交互的产业链条共同体,形成资讯快速传播、企业共享资源的聚集效应。
3. 高层次人力资源是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的条件基础。一是创意产业需要大量具有较高教育背景的复合型智力资源,如相关专业技术、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推广或经贸教育等相关行业人才及文化艺术的理论与创作、网络设计等领域人才。二是在创意产业园区内配备不同市场、不同领域需求的多层次专业人才,形成多种创意人才的互补、互需、互助的聚合优势。
三、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形成条件及相关要素分析
相比较于其他行业的产业园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具有特殊的形成条件,具体包括以下四点:1. 建设完善的创意产业园区,必须进行前提合理规划和良好的基础配置;必须拥有强有力的制度保证、政策支持和合理高效的协调机制;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及就业环境。健全法律制度;完善切合实际的投融资支持及资金扶持;具有创立创意产业基金和风险投资的能力;社会文化和知识资源发展的国内外大环境较好;诚信、互惠、合作、高效的公共关系网络。2. 提供良好的文化、艺术创意产生环境;对文化标准和文化价值给与极高推崇,对创意、艺术资源、教育、知识产权的予以保护;对人才培养和社会责任有担当;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继承、发扬、应用;推动国际多元文化交互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激发城市或园区文化活动的社会氛围,提高公众的参与热情。3. 搭建文化创意产业所需的特殊市场网络,打造原有的行业界限形成新的产业发展群落,完善创意产业链,加大高新技术的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对高新技术的合理使用。4. 除此之外,吸引创意产业人才入驻的园区创意氛围、城市文化底蕴和舒适自然的生活配套设施区域也是产业园区发展和完善必不可少的条件。
通过对国际及国内多个成熟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历程、运营模式及现状的深入分析,其成功因素有以下几个共同点: 1. 经济因素促进园区规模聚集。合理的租金是促进产业园区项目形成的关键因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形成从根本上来说,最具决定意义的因素是经济因素,合理的租金价格是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区自然形成的关键因素。建筑与地理因素,也增加艺术区对艺术家的吸引力,但它们是服从于经济因素的次要因素。2. 人才优势夯实园区创意基础。艺术家、大师、从业人员的聚集使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迅速发展壮大。沃霍、李奇斯坦、劳森柏格、约翰斯成为苏荷的第一代居民,毕加索、夏加尔、米勒、乔伊斯也都曾流连于巴黎左岸。同样,北京798的兴起源于隋建国工作室的建立,宋庄艺术区的形成少不了栗宪庭、方力钧的身影,而田子坊也成就了陈逸飞等人的艺术理想。再者,举凡重要的创意产业聚集地出现,大多有知名高等艺术院校的学术支持与交流活动,这已为世界性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历史所证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作为学院思想的一个实践基地与展示空间,而学院则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提供创意基础、思想来源和专业支持。 3. 政策扶持助力园区持续发展。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成为产业园区项目发展壮大的重要条件。这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成为各地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和产业转型点,为城市建设和品牌提供重要保证,遂得到市政府的直接支持,并与地方党委、政府工作团队的远见和集体努力也是分不开的。政府部门制定完善的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完善的法律法规,使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4. 区位依托搭建园区发展平台。优越的区位: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选址在靠近城市中心的边缘地带,距市中心适当的距离,享受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和适度自由的创作生活条件。 便捷的交通:临近国道、省道及交通要道,拥有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良好的自然环境:适宜的艺术区与商务区、居住区相关配套设施,形成环境幽静的“城中区”,有利于增进艺术区对艺术家和商业发展的吸引力。 良好的基础设施:依托于政府的引导和政策扶持。5. 功能复合推进园区多元化进程。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是先进文化创意产业区的显著特点,即产业结构复合,以艺术价值为主导,围绕创意核心产业区形成具有会展、酒店、居住、文化娱乐等现代服务业的城市功能区综合体。
参考文献:
[1]晶莹,李放.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因与外部条件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06).
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以创意为核心,以文化为灵魂,以科技为支撑,以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为主题的知识密集型、智慧主导型战略产业。近几年,福州市坚持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相承接、精品文化与大众文化相兼顾、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相促进的原则,积极盘活并合理运作文化资源,有力推动了文化建设尤其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2011年,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192.3亿元,同比增长25%,占全市GDP6.2%,为当年地区生产总值提供2.4个百分点的贡献率。目前全市从事文化创意产业活动的各类经营单位达3万家,从业人员超过21万人。
一、福州市文化创意人才发展现状
福州市厚重的人文和自然文化底蕴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双重资源优势。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关键在于大力开发文化创意人才资源,全面提高文化创意产业队伍素质和自主创新能力。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是指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运用知识产权,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通常包括广告、艺术及古董、漫画、设计、时装设计、电影、电视、游戏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和资讯科技服务等13个行业。据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2010年,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共有各类人才21万人。其中,经营管理人才5.80万人,占27.6%;专业技术人才9.75万人,占46.2%;创意人才5.45万人,占25.9%。(详见表1)
就产业类别而言,文化休闲旅游业从业人员是最多,设计创意业和文化会展业作为新兴的现代服务业,正处于萌芽成长阶段,从业人员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少。从人才结构来看,专业技术人才所占比重较高,占9.75%;但创意人才在各行业中所占比重偏少,仅占5.45%。根据对福州市部分文化创意企业典型调查。目前,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加工类人员较多,中高端人才特别是高端创意、营销、策划等专业人才缺乏,人员结构比例中技术人员呈金字塔形结构排列导致技术尖端人才和电子商务多面手式复合型人才缺乏,存在人才结构性需求矛盾。
从人才学历结构来分析,目前,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中,专科及其以下人员占22.3%,本科毕业生占65.6%,研究生只占9.6%。学历结构反映出,创意产业并不盲目追求高学历,创意才能与学历高低并非成正比。我国现行教育体系尚未设置专门培养创意才能的专业,而且,教育模式多以应试教育为主,不太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反而在头脑中形成众多的条条框框,从而导致高学历、低创意的尴尬局面。(详见表2)
从年龄结构来分析,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中,25岁以下人员占26.8%,26~35岁人员占46.3%,即35岁以下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73.1%。从工作年限看,从事该行业3年及以下人员所占为38.5%,4~10年人员占35.8%,两者合计达到74.3%。上述两项指标说明创意产业的人才队伍是一支非常年轻的队伍(详见表3)。
二、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存在的问题
(一)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根据"十二五"期间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规划纲要,预计到2015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增加值达542亿元,年平均增长速度必须达到20%以上。但目前福州市文化创意人才比重小,与福州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巨大潜力不相匹配。首先是缺少高端原创人才。目前,福州市多数人才属于复制型或模仿型,缺乏创新型人才。这种人才结构导致福州市文化创意原创产品很少,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足。其次是缺少管理人才。与传统产业相比,创意产业具有创新性、高增值性和高风险性等特点,其产业组织形式既有分散的个别劳动,又有简单协作的集体劳动和集中的社会劳动,创意人员具有较强的工作独立性,创意工作过程难以监督。这些特点,给传统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提出严峻挑战。
(二)分布不均,集聚效应弱。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不仅包括文化艺术、传媒产业等传统的文化部门,而且还包括创意设计类人才以及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类人才,这些人才涉及工业设计、建筑设计以及信息产业等多个产业部门。目前,福州市文化创意人才分布存在不均衡的问题,如分布在文化艺术类人才相对较多,而在创意类领域,如广告设计、建筑设计人才以及软件开发服务方面的人才相对匮乏,且大都集中在高等院校或实力较强的设计公司。与此同时,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仍然突出,文化创意产业组织集约化程度不高,人才集聚效应较弱,文化体制改革推进不平衡有待进一步深化,制约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