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05 14:49:0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智慧医疗体系,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据张锋介绍,中国目前已经构建出了医疗信息化框架,接下来将逐步在医疗公共卫生健康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健康管理等领域进行规划。未来,医疗健康卡将承载全民人手一份的电子健康档案,贯通所有的医疗业务流程,最终形成一个全国互联互动的医疗健康体系。“预计到2020年,互联互通的人口健康信息福利体系基本全部形成,实现一网覆盖、一卡通,以及信息资源统一的融合共享。同时依托信息化技术,真正建立一个人口全覆盖、生命全过程、工作全天候、中西医并重、全民健康的医疗信息服务基础。”
“在‘十三五’规划中,医疗和人口健康信息惠民规划也是核心组成部分。”张锋指出。预计到2016年,要初步实现医疗卫生机构的互联互通;到2017年,实现人口健康信息服务体系初具规模,在全国各个领域能够有应用。据了解,卫计委下一阶段工作重点侧重三方面,一是建立覆盖全国的远程医疗网络,依托三级医院延伸放大优质医疗资源,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二是进一步挖掘医疗大数据价值,不局限于简单的数据聚类,更要侧重数据分析和应用挖掘;三是研究医疗信息化的安全与标准建设。
“我们希望构建一个多方参与的机制,政府、医疗机构、科研院所、企业、民众都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共同探索新的模式。”张锋表示。
打通关键环节
建设“云+端”未来医院
要打造出完善的医疗信息服务体系,标准统一是重中之重。目前,医院信息孤岛现象依然存在,不同医院的信息标准存在差异,缺乏信息标准的统一架构和统一数据库,医院间信息不共享,难以发挥互联互通效力。
张锋指出,医院信息管理软件寿命一般为10~15年,在更新迭代过程中要逐步实现信息标准化的替代,推动医疗信息共同标准的建立。在具体实践中,医院管理者一方面要打通医院信息系统脉络,实现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另一方面要积极利用医疗健康云平台与移动端,打造线上线下联动的智慧医疗流程,改变医疗模式,提升医疗服务品质与管理效率。
11一般资料本院自2004年1月~2005年5月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共78例,其中采用中西医结合药物保守治疗的52例;年龄最大36岁,最小18岁,平均年龄2563岁。已婚42例,未婚10例,已婚者近一年内有生育要求20例,无生育要求32例。有流产史40例,有异位妊娠史4例。
12诊断依据参照《妇产科学》(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材)拟定:停经史,阴道流血和(或)下腹部不适或隐痛,尿HCG阳性或弱阳性。B超提示:宫腔内未见孕囊,一侧附件区探及包块,妇科检查宫旁触及触痛包块,子宫小于或相当于停经天数,诊刮未见绒毛。
13药物保守治疗指征同样参照《妇产科学》(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材)拟定:(1)患者一般情况好,生命体征稳定,无腹腔内出血征象。(2)B超附件区包块直径≤3cm。(3)血β-HCG≤3000mIU/ml。(4)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
14治疗方法
141MTX和米非司酮治疗 MTX 04mg/(kg·d),肌注,1次/d,连续5天为1个疗程;米非司酮75mg,口服,1次/d,连续4天为1个疗程。
142中药治疗应用西药同时给予中药治疗,原则为辨证施治,本文所选患者为少腹血瘀型为多,即下腹内包块,阴道少量出血,下腹隐痛,舌苔、脉象均有瘀证表现,首先用宫外孕Ⅰ号方加减:丹参、赤芍、桃仁、三棱、莪术、天花粉、全蝎、蜈蚣等,随证加减,水煎,日1剂口服。(1)治疗期间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腹痛情况,通过B超动态观察包块情况并了解腹腔内游离液多少,最初每3~4天复查血β-HCG,有满意下降后(较前次下降15%以上),每周复查1次,直至下降至正常。下降不满意可考虑西药用第二疗程。(2)包块无继续增大,血β-HCG下降至基本正常后中药改为活血化瘀,消症散结,方为自拟方消症方加减(当归、三棱、莪术、全蝎、穿破石、地龙、牡蛎、玄参、青皮、香附、生山楂、生甘草等),同时加丹参粉针剂08mg加入5%葡萄糖,静滴,1次/d,连续20天为1个疗程,并配合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的中药汤剂每晚保留灌肠和每日盆腔微波理疗20min。
转贴于
2结果
52例中治愈48例,4例用药期间因腹痛加重,包块增大,腹腔内有内出血改手术治疗,治愈率9230%,52例出院后随访1年,盆腔包块消失48例,20例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子宫输卵管造影提示患侧输卵管通畅16例,其中宫内妊娠8例。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性观念的改变,婚前同居者逐渐增多,相应的流产、盆腔炎的发病率明显提高,因为盆腔炎症造成输卵管粘连、堵塞,影响输卵管的正常蠕动功能,异位妊娠的发病率也有明显的提高,有统计近20年来发病率增加了4倍,且发病年龄也有年轻化趋势,患者多有继续生育的要求。现代诊断技术的进步使异位妊娠能够在未破裂之前早期诊断,为药物治疗提供了空间,可减少因手术创伤造成再次盆腔粘连。大部分的临床资料均为研究药物杀胚治疗异位妊娠,缓解腹痛、阴道流血等症状,降低血β-HCG水平,而又副作用尽可能少的治疗方案,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深切理解患者求子心理,在借鉴了应用MTX和米非司酮杀胚治疗异位妊娠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药辨证施治,先杀胚后消癥,开始使用活血化瘀杀胚中药杀死胚胎,待病情相对稳定,综合口服中药、中药灌肠、静脉用药及盆腔理疗以活血化瘀,消癥散结,改善盆腔循环,促进异位妊娠包块的吸收,恢复输卵管的功能,为以后宫内妊娠创造条件。杀胚中药选用宫外孕Ⅰ号方,其治疗异位妊娠未破裂型的效果和作用机理已得到广大临床医生的肯定,在此不再赘述。先杀胚后消癥,避免病灶的破裂,提高非手术治疗成功率。输卵管妊娠本身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输卵管炎性粘连不通或炎症影响输卵管蠕动功能,孕卵不能按时到达宫腔所致,再经受一次异位妊娠的累及,患侧输卵管的生理功能无疑是雪上加霜。未经彻底药物治疗,残存病灶及输卵管功能异常是再次异位妊娠的高危因素。血β-HCG基本下降至正常范围,患者腹痛、阴道流血等症状缓解后,开始应用消症方及丹参粉针静滴、理疗、灌肠系统治疗。消症方大量应用破血逐瘀药物,配合软坚散结之品,辅以行气药物增强活血消癥之力,促进异位妊娠包块的吸收。根据中医学“气行则血行”、“少腹乃肝经所至”的理论,在中药处方上除使用活血祛瘀药物外加青皮、香附等疏肝理气的药物,引药直达病所,能加快妊娠产物的消散吸收,防止粘连[1]。药理研究表明丹参中的丹参酮,三棱、莪术的挥发油都有提高血浆纤维活性、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促进巨噬细胞向血凝块周围聚集的作用[2]。配合盆腔微波理疗,以其温热效应能加速血液循环,改善盆腔血液循环,软化组织,改善输卵管的蠕动功能。本文中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多数都能在未破裂之前明确诊断,为保守治疗争取了时间,几乎所有患者都有流产史,约一半患者近一年内有继续生育要求,有的患者连续3次异位妊娠,有的患者出院后随访子宫输卵管造影发现发生异位妊娠的输卵管通畅,而对侧反而不通,所以保留患侧输卵管并恢复其功能非常必要,因此在具备手术的条件下严格遵守保守治疗指征,选择合适的病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杀胚治疗并继续给予恢复输卵管功能的后续治疗,虽然住院时间较长(平均约20天),但是避免手术创伤及术后盆腔粘连,为以后的正常妊娠打下好的基础,对于现在的异位妊娠患者不失为一个好的治疗方案,值得注意的是再次妊娠前半年需要做子宫输卵管造影以明确子宫输卵管情况。
中图分类号 R65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4-0039-02
目前因生活方式的改变,痔疮在我国的发病率明显上升,而急性痔嵌顿为本病中较重的一种。区剧痛为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其主要是由于痔嵌顿后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致。急性痔嵌顿如不及时治疗,常可导致患者局部出现溃疡坏死,甚至危及生命。目前手术治疗为本病的首选治疗方式,临床治疗效果较好。本文将笔者所在医院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治疗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治疗本病的疗效加以总结,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2月-2012年2月共收治急性痔嵌顿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24~76岁,平均(51.62±7.52)岁;手术治疗方法,行剥离回纳法24例,行外剥内扎回纳法16例。观察组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26~74岁,平均(53.82±9.31)岁;手术治疗方法,行剥离回纳法27例,行外剥内扎回纳法1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手术治疗方法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本组患者均接受西医治疗方法,包括剥离回纳法和外剥内扎回纳法。剥离回纳法手术过程:常规消毒铺巾,麻醉方法为局部肛周浸润麻醉,在松弛后,与病变部位周围行放射状切口,成功剥离病变组织并确认病变部位无出血后,回纳痔核,留置引流条,包扎手术切口。外剥内扎回纳法手术过程:消毒、铺巾及麻醉方法同剥离回纳法,在松弛后,于病变部位周围行放射梭形切口,成功剥离并结扎病变组织后,将病变组织切除,确认成功止血后,回纳复位痔核,余操作同剥离回纳法。两组手术方法术后24 h均需要控制大便,术后给予合适的抗生素静点以预防感染。
1.2.2 观察组 西医手术及药物治疗同对照组,并于术后给予中医治疗。中医治疗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治疗原则,给予中药汤剂口服治疗,方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组方如下:麻黄10 g,连翘15 g,赤小豆20 g,双花15 g,蒲公英20 g,野15 g,苦参10 g,紫花地丁15 g,杏仁10 g,赤芍15 g,丹皮15 g,桑白皮15 g和生甘草6 g。每剂水煎450 ml,分早、中、晚3次温服。中药汤剂口服7 d。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恢复时间,包括伤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并对患者出院后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统计患者治疗后复况,同时观察患者住院期间的手术并发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在伤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比较,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 伤口愈合时间
(d) 住院时间
(d) 6个月内复发 例(%) 12个月内复发 例(%)
观察组(n=40) 2.01±0.85 5.31±1.62 0 1(2.5)
对照组(n=40) 3.14±1.24 7.14±2.64 1(2.5) 1(2.5)
2.2 手术并发症
观察组在住院治疗期间,共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4例,分别为切口感染2例,术区水肿2例;而对照组共出现7例,分别为切口感染3例,术区水肿4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急性痔嵌顿为肛肠常见急症,主要是由于便燥或腹泻等多种原因导致脱出的肛管或直肠黏膜无法及时回纳,括约肌受脱出的肛管或直肠黏膜痉挛的刺激而发生痉挛,阻碍了痔静脉的回流,导致痔静脉内血栓形成而引发[1]。
目前对于本病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是因手术部位的特殊性,术后切口感染及肛缘水肿为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严重影响治疗效果[2]。我国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病机制主要为过食辛辣、外感毒邪或实热伤阴导致湿热毒邪下注于,引起局部气血瘀滞所致[3]。由于发生痔嵌顿后,会引起痔动脉压力明显增多血液经过痉挛的括约肌流向到痔内,而静脉血压则由于压力变低而发生回流受阻现象,导致痔核水肿发生,加重瘀血,并且会伴随着肿胀的进一步发展,出现动脉血流逐渐受阻的现象,明显增高了压力,最终导致痔核发生严重坏死,甚至是溃烂形成,导致脓肿,造成恶性循环。所以中医学治疗本病主要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以解除嵌顿这个症状的主要矛盾,一旦将嵌顿有效解除,其所对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就自然迎刃而解。
本文所选用的中药方剂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为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良方,方中麻黄以辛温发散,连翘、赤小豆联用可清热解毒,以上三味药物合用可解外感之毒邪,同时配以双花、蒲公英、野、苦参、紫花地丁五味清热解毒之要药,可以助麻黄、连翘、赤小豆达到清热解毒之效,赤芍、丹皮可活血化瘀,以通瘀滞至气血,而配以杏仁、桑白皮可降气,用于本方中可引诸药直达下焦,增强药物作用于局部的效果。临床已有应用本方用于本病的治疗,取的了良好的治疗效果[4]。本观察结果也显示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本方治疗,可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并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性痔嵌顿较单用西医治疗可降低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及手术并发症,从病因出发,彻底根治此病并有效预防复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孙平良,肖振球,尹雪曼.嵌顿痔的临床病理研究[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17(1):8.
[2]莽松涛,田素勤.急性痔嵌顿术后并发肛缘水肿的防治体会[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3(24):986.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蒙西医结合。
笔者在临床上治疗60例,效果满意。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脑血管疾病60例,均为急性发病,头颅CT平扫示:脑梗塞42例;脑出血18例;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龄36-79岁之间,发病时间45分钟-3天。
临床表现:头痛一般较剧烈,呕吐,部分患者昏迷(有浅入深)。时间不一,有数小时至数日。还出现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呼吸不规律,带鼻鼾音,二便失禁,脉洪大细数,舌苔黄厚或白薄,言语不利或失语,尿黄味大。
2 治疗方法:60例病人均住院治疗,住院天数为5-42天。应用调整血压,脱水剂,营养脑细胞,预防感染等西药对症处理的同时,加用活血化瘀,安神,祛风通窍之功能的蒙药,如珍宝丸15粒,1-2次/日,饭后口服;嘎日迪-13味丸9-11粒,晚睡前服用;助消化,防便秘给予六味安消散4g,早饭前服用,一疗程为一个月,一般用3-5个疗程。
3 疗效评定标准: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肢体活动自如,言语流利。程度恢复病前状态。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肢体或有所受限,言语较流利;无效:与治疗前无明显改变,甚至死亡。
4 临床疗效:基本痊愈34例(约占57%);有效18例(占30%);无效8例(占13%)
5 典型病例:例1,患者,男 ,46岁,工人。于2006年2月16日由患者妻子陪同来我院就诊,主诉:午睡醒后突感左侧肢体活动受限,伴发麻。经CT诊断为:右侧脑腔隙性梗塞。查体:神清语利、左侧肢体活动受限,脉沉缓,舌苔黄厚。给予降颅压,活血化瘀,安神,恢复脑功能。西药给予20%甘露醇250mL g8h(逐渐减量),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脑活素10ml,每天1次静点。蒙药珍宝丸15粒早饭后服,嘎日迪-13味9粒晚睡前服。2周后肢体活动基本恢复正常,出院。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early surgical intervention and postoperative lavage is feasible, and has a role in the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adix bupleuri tonga subtraction in postoperative.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11 cases of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treatment process. Results 11 cases of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died 4 cases, 7 cases of recovery. Conclusion For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early surgical drainage and postoperative lavage method has the feasibilit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jor bupleurum tonga subtraction treatment has positive significance to prevent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Key words: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Early surgical drainage and postoperative lavag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reatment of postoperative
重症胰腺炎(出血坏死型胰腺炎)(SAP)是一种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临床表现凶险的疾病,因其发病机理未能完全阐明,治疗对策仍有很多争议。近年来,由于ICU病房的普及,抗生素和抑酶药物的发展使SAP的外科治疗有了更多的争议,主张中毒休克期保守治疗,感染期清创手术的观点较多。在近5年的基层工作中,我们对11例重症胰腺炎的治疗做了一个回顾性的分析,并探讨中毒休克期手术引流及术后灌洗的可能性及中药治疗的积极意义。
1 临床资料
2008年~2013年我科共治疗重症胰腺炎患者11例,全部病历均为爆发型,无胆道结石(非胆源性),发病前均有饮酒史及暴饮暴食史,男性6例,女性5例,年龄45~72岁。除血、尿淀粉酶均显著升高外,腹腔穿刺均有血性液体,且均至少合并一个重要器官的衰竭,如肾衰、心衰、ARDS等,依据诊断标准,符合重症胰腺炎诊断标准,2例手术后死亡病例均为早期时术后未行腹腔内灌洗治疗、仅行清创引流,术后患者症状曾一度好转,随后再次加剧,呼吸衰竭死亡。两例非手术病例均死亡,均为年龄70岁左右,家属拒绝手术。从发病至死亡仅3~4d。其余7例经剖腹探查:胰腺广泛坏死,腹腔内大量血性液体,总量均超过3000ml以上,并有大量皂化斑,手术并未做广泛切除及坏死组织清除(缩短手术时间),仅做胰腺被膜多处切开,并胰腺头部、体部、尾部、温氏孔、陶氏腔、横结肠下方,普通橡皮引流管(大号)引流,术中用大量盐水冲洗,手术时间控制在30~40min以内,术后用10000ml/d左右生理盐水持续冲洗,冲洗管道并不完全固定,应视情况而每日变动,术后灌洗时间及灌洗量随着冲洗液逐渐变清而减量,并后期形成脓性分泌物时,改用生理盐水+抗生素冲洗,直至冲洗液逐渐减少,从冲洗管旁溢出而逐渐减少,并逐渐拔管。术后早期就开始从胃管中注入中药汤剂,以大柴胡汤加减,每4h注入80~100ml,夹管1h,中药基本方剂组成[生大黄(后下)10~15g、芒硝(冲)10g、川朴10g、枳实10g、玄参15g、生地15g、麦冬10g、木香6g、槟榔10g、柴胡10g、黄芩15g、栀子15g、泽泻10g、大腹皮15g、茯苓15g]并视大便次数及性状、色泽调整大黄、芒硝的剂量,直至患者开始进流食、半流食为止。再改用其他中药调理。全部7例均顺利恢复,未做2、3期手术。其余治疗按重症胰腺炎治疗规范给予抑酶、生长抑素、抗生素、纠正维护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营养支持(静脉营养为主)及对症治疗,合并心衰、肾衰、呼吸衰竭者请内科参与治疗。
2 讨论
重症胰腺炎的治疗有数道难关,一般在基层医院大都在中毒休克期均已死亡,因腹腔内大量毒素被机体吸收,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如不能给予充分引流,恐很难度过中毒休克期,又若手术仅仅引流,而不予大量灌洗,以稀释排出毒素,则随着毒素继续吸收、加剧器官衰竭,坏死组织不能逐渐液化、排出,恐很难恢复,后期易形成脓肿,且阻碍胰腺再生。 而术中清除大量坏死组织,又恐延长手术时间,加大对患者的打击。而不做手术之引流、灌洗,又恐很难引流冲洗到位。故我们认为早期手术干预,充分引流,并术后大量持续灌洗,可使毒素大量排出,稀释,从而减少对人体器官的危害,故其具有重要意义,而短时间的手术打击,相对于毒素的大量吸收,两者取其轻。2例早年的病例手术后死亡,在术后两日内有好转趋势,但随后又加剧,均为未做大量持续灌洗,以尽快排出稀释毒素所致。
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急腹症之一,临床上急性腹痛、恶心呕吐、发热、血尿淀粉酶升高为特点。西医认为是胰酶在胰腺内部被激活后引起胰腺自身消化的化学反应。中医认为是气滞湿阻,瘀凝不通,郁久化热,湿热搏阻中焦。急性胰腺炎起病急,病情重,进展快,目前多主张保守治疗[1]。在治疗中如何控制其发展是提高急性胰腺炎治愈率和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急性胰腺炎49例,收到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5年-2009年共收治急性胰腺炎患者49例。男28例,女21例平均年龄37岁,均有上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伴有腰腹痛34例,49例均行CT检查及血尿淀粉酶检查确诊。胰腺均有不同程度水肿、增大,边缘模糊。32例胰周及腹腔不同程度积液,6例合并少量胸腔积液。
1.2 治疗方法
1.2.1 西医治疗 ①禁食持续胃肠减压;②吸氧;③早期液体复苏、抗休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④质子泵抑制剂和生长抑素应用;⑤应用抗生素,选用广谱且易穿透血胰屏障的药物;⑥支持重要器官(如心、肺、肾等脏器)功能;⑦加强肠外营养(PN)和肠内营养(EN)。
1.2.2 中医治疗 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选用中医辨证施治,以大承气汤加味治疗为主:炽实,厚朴、大黄、芒硝、黄连、黄柏、木香、延胡索、红花,热甚加栀子,湿重者加茵陈,瘀血内阻较重者加桃仁,每天一剂水煎服,行胃肠减压者从胃管注入并夹管1 h,同时给予静脉注射丹参、生脉等。
2 结果
本组49例,均治愈,其中1例因腹腔室高压合并ARDS转 ICU 行呼吸机辅助通气治愈,2例因合并胆总管结石,症状缓解后行胆总管探查手术取石,1例治愈后随访形成胰腺假性囊肿。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较多,主要有胰酶异常学说[2],细胞过度激活学说和胰腺微循环学说[2],胰腺及周围组织的继发感染、坏死是急性胰腺炎最为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因素。西医治疗中行液体复苏的同时应用生脉和丹参具有抑制血小板聚结和粘附作用,可降低血小板粘稠度,从而改善胰腺血流灌注,降低缺血对胰腺的损害。采用禁食、胃肠减压、给予善宁可减少胰腺分泌胰液。按中压理论,急性胰腺炎系由肝胆失疏、湿热蕴结之病机,进一步演化为热毒炽盛、瘀热内阻,或上迫于肺,或内陷心包,或热伤血络则谓之重型,其病机之关键是实热血瘀。因此,以通腹泄热,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治疗大方。方中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用以通下泄热,黄连、黄柏清泄肠道湿热,木香、延胡索行气止痛,则大便通阳明俯实解,湿热毒邪有出路,则病得缓解,腹胀减退。综此方具有通里攻下、泻下热结。清热利湿,行气止痛的功效,对腹痛、腹膜炎、肠麻痹及早恢复肠道功能具有明显效果。大黄有多种药理活性,能抑制胰酶活性、巨嗜细胞激活及中性粒细胞侵润,减少炎症因子及自由基释放,降低血管通透性,松驰奥迪括约肌,维护肠管屏障功能,防止细菌移位,促进结肠蠕动[3]。 芒硝水解后不易被肠壁吸收,存留肠内形成高渗溶液,阻止水分吸收,使肠内容积增大,引起机械刺激,促进肠蠕动而致泄,通过泄下排除大量毒性物质和肠道内细菌,从而减少毒素吸收,并减轻腹胀。在治疗过程中应用红花、桃仁、延胡索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并列用其抗凝促纤维蛋白溶解,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小板形成,从而改善胰腺及全身的微循环,恢复细胞膜的功能。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可减轻患者的腹痛、腹胀,改善胰腺微循环,抑制胰酶的激活,有效地保护胃肠粘腔屏障,从而在控制胰腺炎的发展中起到积极作用,并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参 考 文 献
【中图分类号】R56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2)lO一0010一01
蒙医“蒙克日病”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现代医学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阻肺都属于“蒙克日病”的范畴。蒙医学对其临床证候、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蒙克日病”又称肺气虚,是指咳嗽、气急、喉中痰鸣为特征的一种慢性肺疾病,亦称慢性肺病或气道病¨12]。慢性支气管炎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该病是由于各种非感染或感染因素引起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在临床上以长期反复咳嗽、喘息、咯痰为主要特征。该病病情反复,发病率高,且如控制不当病情进一步发展可损害肺功能,诱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肺心病等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就此,笔者运用蒙西医结合的方法,对84例慢支患者进行了对照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从2010年1月1日到2011年12月31日前来我院就诊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84例,依据患者自愿原则随机分为蒙西医结合治疗组(简称“观察组”)与西医治疗对照组(简称“对照组”)。观察组42例,男30例,女12例,年龄26—65岁;病程平均(11.75±2.70)年;其中包括13例单纯性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肺心病者各9例。对照组42例,男32例,女10例,年龄30~69岁;病程平均(10.27±3.25)年;包括9例单纯性慢性支气管炎,10例合并肺心病,8例合并肺气肿。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诊断及排除标准
诊断标准参考《实用内科学》与《蒙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诊断标准为:①反复咳嗽、咳痰或喘息;②年龄≥18岁;③病程≥2年,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以上。
排除标准:①排除肺结核、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及肺癌等同样伴有咳痰、喘息症状的其他心肺疾患;②临床资料收集不完整、中途失访者筛选在外;③接受治疗前1周内已应用其他药物治疗者。
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盐酸赛庚啶片2mg/片,2次/d,1片/次;感染明显者,进行抗炎治疗;咳喘明显者,口服氨茶碱缓释片0.1g/片,2次/d,1片/次;缺氧者给予低流量持续吸氧;心衰者对症给予强心利尿等对症支持治疗。
观察组在服用上述西药治疗的基础上早:葡萄一7味散5g;中午:敖希根-18味丸15粒;晚:沉香-15味散5g;以上药物均用白萝卜汤送服。用以上两种方法治疗3周后进行疗效评价。
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气喘、咳嗽、咳痰等主要症状基本控制或消失,肺部听诊湿罗音基本消失,影像学检查病灶基本吸收;有效:气喘、咳嗽、咳痰等主要症状有效缓解,肺部听诊可闻及少量湿罗音,影像学检查可见病灶部分吸收;无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无减轻,甚至加重。
5 结果
【摘 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临床疗效和综合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3 年10 月至2014 年10月期间收治的泌尿系统结石患者40 例。对40 例患者采用中西医相结合的治疗方式,在西药治疗过程中,主要采用黄体酮注射液20mg 肌肉注射,每日一次,十天为一疗程。结石大,病程长,疼痛剧烈者可以杜冷丁50mg 肌肉注射,止痛后可采用碎石机碎石配合通淋排石汤治疗。在中药治疗方式中,主要是用金钱草、石苇、白芍、海金沙、当归、鸡内金、车前子、大黄、威灵仙、郁金、瞿麦、冬葵子等药材,注意剂量的使用,并观察40 例患者的整体疗效。结果:对40 例患者的综合治疗,通过观察治疗,共治愈36 例,治愈率为90%,其中,结石排出最快的患者时间为2 天,最慢的患者为18 天。结论:通过采用中西相结合的有效方式,对于治疗泌尿系统结石有很好的疗效。其中,通过采用中西药治疗处方的运用,能形成良好的治疗效果,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式。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泌尿系统结石;体会
泌尿系统结石是当前一项普遍的疾病,主要是包括肾、输尿管、膀胱以及尿道等方面的结石。作为一种常见病,很有可能导致各方面的疾病,并会出现肠梗阻、感染、损伤等方面的疾病。从目前中西病理等方面的分析来看,包括在肾虚、下焦湿热、脐带血瘀等方面的治疗效果,因此,在整个治疗中,要采用适当的治疗方式。当前,对于中西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整体治疗,能收到很好的效果。选取我院2013年10 月至2014 年10 月期间收治的泌尿系统结石患者40 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先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 年10 月至2014 年10月期间收治的泌尿系统结石患者40 例。其中, 男性26 例, 女14 例, 年龄在21-73岁之间, 其中,21-29 岁的患者6 例,30-39 岁的患者11 例,40-49 岁的患者13 例,50-72 岁的患者10 例,青年病例占85%。在发病的结石部位中,肾脏患者11 例,输尿管患者14 例,肾、输尿管混合患者15 例。对40 例患者均采用B 超或者腹部X 线片检查进行确诊,均为泌尿系统结石。在结石的形状中,多为圆形或者椭圆形,其中,最大者为1.2cm×0.9cm,最小的形状大小为0.4cm×0.3cm,可伴有肾积水现象。其中,对于40 例患者的症状表现中,体质虚弱者面色相对虚弱,精神状态不是很好,腰酸乏力,手足发热、大便呈现干现状。并且,小便相对艰涩,出现有排尿困难现象,尿色为深黄色或者血尿。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40 例患者采用中西医相结合的治疗方式,在西药治疗过程中,主要采用黄体酮注射液20mg 肌肉注射,每日一次,十天为一疗程。结石大,病程长,疼痛剧烈者可以杜冷丁50mg 肌肉注射,止痛后可采用碎石机碎石配合通淋排石汤治疗。在中药治疗方式中,主要是用金钱草、石苇、白芍、海金沙、当归、鸡内金、车前子、大黄、威灵仙、郁金、瞿麦、冬葵子等药材,注意剂量的使用,并观察40 例患者的整体疗效。其中,中药治疗方法:金钱草30-50g、石苇20-30g、白芍20-30g、海金沙30-50g、当归10-20g、鸡内金15-20g、车前子15-20g、大黄5-15g、威灵仙15-20g、郁金15-20g、瞿麦20-30g、冬葵子10-15g、桃仁10-15g、甘草10g。同时加减:久病体虚者减去大黄,加黄芪50g、党参20g-30g、路路通15g-20g 升补正气,恶心呕吐加竹茹15g、橘皮15g。肾绞痛加元胡15g-20g, 琥珀10g。兼发热者加蒲公英30g、黄柏15g,肾虚者加杜仲20g、续断20g,尿中带血加小蓟20g,生地20g,藕节20g 以凉血止血。在药物的使用上,每日一剂,每次的剂量为200ml,十天为一个疗程。在西医治疗方法的运用中,主要是采用黄体酮注射液20mg 肌肉注射,每日一次,十天为一疗程。结石大,病程长,疼痛剧烈者可以杜冷丁50mg肌肉注射,止痛后可采用碎石机碎石配合通淋排石汤治疗。对于结石在消除之后,还可以采用每日服金钱草30g,开水泡代茶服用一个月,并定期复查B 超。
2 结果
对40 例患者的综合治疗,通过观察治疗,共治愈36 例,治愈率为90%,其中,结石排出最快的患者时间为2 天,最慢的患者为18 天。病案举例:患者王某某,男,72 岁。2006 年7 月6 日初诊:左侧腰腹部阵发性刺痛1 天。刻诊:痛苦病容,舌质淡红、舌苔黄厚,脉眩。即查B 超提示:“左肾、左输尿管上段多发性结石”。中医诊断为石淋,辨证属下焦湿热蕴结兼肾虚,治法清热利水通淋为主,投以本文方药加补肾之杜仲20g、续断20g,取4 剂,每日煎服1 剂,复煎服。7 月10 日复诊:述腰腹痛减轻,服药期间有结石排出。诊见舌象同前,脉象缓。效不更方,故守方。再取4 剂。服药期间继续排出结石后腹痛消失,复诊查B 超,未见结石阻光影。
3 讨论
在中西结合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治疗过程中,要结合患者病情的实际情况,采用多方面的治疗措施,在西医治疗中,要形成辨证治疗的病理分析,其中,在尿路感染、尿钙增加以及营养等方面的因素中,要形成中药治疗的处方效果。这样,可以全面增强整个治疗的整体疗效。在中药药理分析中,常用的药主要包括有金钱草、冬葵子、琥珀等,可以消除或者排出尿路结石。通过中西结合的有效方式,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同时,在治疗的过程中,要注意多方面的相关因素。一是要因势利导,供停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小于1.0cm 的肾以及输尿管结合患者,其中一些圆形或者椭圆形的结合,排石效果较好的情况下,可以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以及不同的阶段,进行辨证的治疗。对于气虚患者要酌情服用补充中益气丸,对于阳虚患者采用六味地黄丸,进一步巩固治疗效果。二是合理治疗结石。对于其中结石相对较大或者出现有棱角的患者,尤其是在输尿管中下段或者膀胱处,可以采用溶石化石疗法,结合金钱草、海金沙、滑石、鸡内金、乌梅、苍术、核桃肉等,并让药物从肾脏排出。三是选择专药,增强疗效。肾及输尿管上段结石加黄柏、杜仲、桑寄生;伴有肾盂积水者加干姜、熟附子;输尿管结石加荔枝壳、枳壳、山楂;位于输尿管下段、膀胱、尿道者加芒硝、大黄、地龙、木通;血尿明显者加大蓟、小蓟、藕节、墨旱莲;疼痛明显者加延胡索、川楝子、枳壳、白芍、甘草;结石痼结日久不移而体质好者加穿山甲、皂角刺;血瘀较重者加三棱、莪术、桃仁、红花等。这样,可以结合中西医治疗的方式,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突出中西医辨证治疗的病理分析,强调在治疗过程中随访以及多方面的因素,更好的减轻病者的疼痛感。
总之,通过采用中西相结合的有效方式,对于治疗泌尿系统结石有很好的疗效。其中,通过采用中西药治疗处方的运用,能形成良好的治疗效果,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 陈庞洲, 徐勋, 张湛英, 关礼贤. 泌尿系统结石外科治疗进展[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21).
[2] 韩爱云. 结石总攻疗法治疗泌尿系统结石86 例疗效观察与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2011(19).
[3] 卢尚光, 高宏君, 罗向东, 梁霄, 宋自俸, 梁泰生, 杨欢, 吴刚, 谭臻,周杰彬. 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疗效观察[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01).
1 病因病机
《丹溪心法·淋》曰:“淋有五,皆属于热。”湿热气滞是尿路结石发病的关键。湿热内蕴,砂石阻络,气机不畅。湿热之邪蕴结下焦,化火灼阴,煎熬尿液,日积月累,使尿中杂质凝结成砂石。气是水液运行的动力源泉,气机阻滞,则水液停留聚集,进而生湿化浊,湿浊潴留,郁而化热,煎熬日久亦可成砂石。湿热与气滞既是成石之因,又是成石的必然病理结果。另外,由于气机郁滞,运行不畅,还可以引起气滞血瘀。病程日久或年老体弱患者,还会引发其他脏腑的病变,如脾虚、肾虚,甚至导致脾肾两虚,并由实证转化成本虚标实之证。总之,淋证病位在膀胱和肾,且与肝脾有关,其病机主要是湿热蕴结下焦,导致膀胱气化不利。
2 治疗方法
实证以涤除砂石、通淋利尿为主;虚证宜补益脾肾、化石通淋,攻补兼施。主方为三金排石汤,药用金钱草、海金砂、鸡内金、滑石、石韦、茯苓、地龙、牛膝、琥珀、乌药、甘草。方中金钱草、海金砂有清热泻火、利尿通淋、溶化排石之效,且金钱草煎剂能使尿液变为酸性,促使存在于碱性环境中的结石溶解。鸡内金不仅有健胃消食的作用,更有磨坚化石之效;石韦利尿通淋,滑石清热利尿,二药同用,可促进水液代谢,加大尿量,增加泌尿系平滑肌蠕动,冲洗推动结石下移排出,为辅药。佐以牛膝引药下行,直达病所;地龙咸寒体滑下行,清热止痛、利尿通淋,并有舒张平滑肌、扩张输尿管的作用;琥珀有溶石、排石的双重功能,能缓解肾绞痛;乌药行气止痛;唯甘草补益脾胃兼和中,调和诸药不伤正,并有利尿作用,可使尿量增加,又能缓解输尿管平滑肌痉挛而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通淋化石、排石之功。
临证加减:①气滞湿热型。治以清热理气化湿、利尿排石为主。以三金排石汤选加栀子、枳壳、瞿麦、白芍等。②气滞血瘀型。治以行气化瘀、通淋排石为主,兼化湿清热。以三金排石汤选加益母草、三棱、莪术、川楝子、枳壳、山楂、厚朴等。③脾气虚弱,湿热稽留型。治以健脾补气、利尿通淋为主,兼清热利湿。以三金排石汤选加黄芪、党参、玉米须、白术等。④肾阴虚损型。治以养阴滋肾、利尿通淋为主,兼清热利湿。以三金排石汤选加生地黄、山药、山茱萸、知母、泽泻、牡丹皮等。⑤肾阳虚衰型。治以温补肾阳、利尿通淋为主。以三金排石汤选加菟丝子、杜仲、肉苁蓉、补骨脂、肉桂、制附子等。⑥脾肾两虚型。治以健脾补肾、通淋排石,兼以理气。以三金排石汤选加升麻、桔梗、枳实、白术升降气机;配伍胡桃仁、女贞子、墨旱莲、山药、黄芪、菟丝子等补脾肾之气。上述各型在服用中药0.5 h后肌注黄体酮,20 mg/次,2次/d,10 d为1个疗程。
另外,结石“活动期”应实施攻击疗法,中药剂量可加大,宜每日2剂,于早上8点、下午3点分服,药后1 h各饮水500~1000 mL,并肌注黄体酮,再配合运动(跳跃)。上尿路结石宜配合肾区叩击,亦可骑自行车在不平坦的道路上颠簸,促使结石排出。
3 典型病例
患者,男,54岁,1998年5月18日就诊。证见腰腹疼痛,时呈绞痛,舌质黯、有瘀点,苔腻,脉弦细涩。B超提示:左肾积水(少量),左输尿管中段结石(1.6 cm×1.1 cm)。证属湿热下注,气滞血瘀。治以行气化瘀、通淋排石。方投三金排石汤加三棱、莪术、枳壳、山楂。每日1剂,水煎,分上下午服,服药后再饮水500 mL,并肌注黄体酮20 mg,2次/d;再做跳跃运动。治疗13 d后,排出一枚1.7 cm×1.3 cm的结石。1998年6月1日复查B超示:肾积水及结石阴影消失。
4 体会
4.1 因势利导,攻停结合
要想提高治疗尿路结石疗效,需采用攻停结合,更须择石而论治。笔者认为,对1.0 cm以下肾及输尿管结石,特别是圆形或椭圆形的结石,排石效果好,可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和不同的阶段(疼痛发作期和相对静止期)进行辨证治疗。但通淋排石方药久服伤正,故服药15~20 d疗效不显著者,应停止服用,宜辨证采用补益治疗。如气虚者酌服补中益气丸;阴虚者用六味地黄丸;阳虚者用金匮肾气丸等,为进一步治疗奠定基础。
4.2 棱角沙石,溶石化石
若因结石偏大或有棱角,特别是在输尿管中下段或膀胱处,可进行溶石化石疗法。具有溶石作用的药物主要有金钱草、海金砂、滑石、鸡内金、鳖甲、乌梅、夏枯草、薏苡仁、海浮石、鱼脑石、车前子、瞿麦、核桃肉、白芷、苍术等。但要注意的是,中药溶石治疗必须对肾功能未受严重损害,且无输尿管畸形者进行,这样才能使药物从肾脏排出。
4.3 尿酸结石,碱化尿液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176-02
泌尿系统疾病中常见且多发的疾病之一便是泌尿系结石,其包括膀胱结石、肾结石、输尿管结石与尿路结石等,一般发病率男性多于女性,复发机率较高。现对64例泌尿系结石患者治疗与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取得较好成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2月接收的泌尿系结石6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n=32)其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10例,年龄32~68岁,平均年龄(43.52±1.36)岁,病程0.2~5年,平均病程(1.3±0.6)年,其中肾结石6例,输尿管结石16例,膀胱结石2例,肾合并输尿管结石8例;观察组(n=32)其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9例,年龄31~66岁,平均年龄(42.62±1.66)岁,病程0.3~5年,平均病程(1.4±0.5)年,其中肾结石7例,输尿管结石15例,膀胱结石3例,肾合并输尿管结石7例;患者均通过彩超或B超检查被明确诊断。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西医治疗方法对照组进行解痉、镇痛、抗感染、利尿等常规药物治疗, 具体方案为: 山莨菪碱10mg,肌注,Bid,双氢克尿塞,口服, 25-50mg,Bid,疼痛不能耐受者,及时给予哌替啶50-100mg, 肌注, 阿托品50mg , 肌注; 伴尿路感染者加用氧氟沙星或头孢类抗生索。 连用7d,患者疼痛症状即可得到缓解。通常情况下可以每 天2 次肌肉注射黄体酮20mg;对于出现恶心、呕吐的患者, 每天2 次肌肉注射胃复。观察组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应用a 耳穴压豆法,采用王不留行籽。其耳穴取膀胱、肾、尿道、输尿管、三焦。利用带王不留行籽胶布在穴点处固定,每日进行压迫2-3次,按压处以酸麻胀痛为宜,每次1-2min,两耳交替,以疏通经络,利尿排石。b艾灸 肾结石取肾俞、关元穴,输尿管结石取三阴交、气海穴、膀胱俞,每穴以艾条灸5-10分钟,以达到理气止痛的作用。C 中频脉冲治疗 取肾俞、膀胱俞、水道、三阴交、足三里等穴选定适宜的频率、能量,每日1-2次,每次20分钟,达到消炎止痛促进结石下移的作用。d 泌尿系结石多为下焦湿热症,中药以石韦散加减,方剂为石韦20g、滑石10g、车前子12g、冬葵子15g、金钱草20g、海金沙15g、鸡内金15g、瞿麦30g、甘草15g、白术15g煎汤内服每日3次,达到清热解毒,利尿排石的作用。
1.3护理方法
在治疗期间,告知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口干眼花头昏的症状,嘱咐患者适当饮水,卧床使休息,消除其不必要的担心。疼痛缓解时护理人员可嘱咐患者多进行跳跃运动,利于排出结石。注意让患者多饮水每日2000-3000ml,观察结石有无排出,增加其治疗信心,在患者排出结石后,对其结石性质给予检验,利于以后治疗。大部分患者在初次治疗后,或出现恐惧等不良心理,担心治疗达不到效果,因此患者治疗前心理护理较为重要,护理人员应在治疗过程中告知其注意事项,对其生活方面的问题给予解决,增加患者信任度,从而积极配合治疗。
1.4疗效判断标准与数据处理
在治疗两周后通过B超检查,痊愈: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消失,且通过B超显示体内结石全部排出;显著: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消失,且通过B超显示体内结石已明显减少;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消失,且通过B超显示体内结石排出不明显;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B超显示体内结石无变化。临床疗效=(痊愈+显著+有效)/n×100%。
本资料所有数据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处理。定量指标组内比较使用配对检验,组间比较使用独立样本检验或方差分析,定性指标主要用检验或秩和检验。所有的统计学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情况见表1。观察组治疗护理后临床疗效为96.88%,对照组治疗后临床疗效为81.25%,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泌尿系结石属于泌尿系统疾病中多发的疾病之一,在我国其发病机率越渐趋于年轻化。泌尿系结石常导致尿道、输尿管阻塞与继发性的感染,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与正确的措施,则很容易使肾脏功能受到损伤,严重者可能造成肾功能衰竭。早期的泌尿系结石治疗,可对其康复十分有利,可使患者免除手术痛苦,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其疗效显著,且无痛苦与创伤;而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基础上再配合有效的护理,可对排石起着促进作用[3]。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护理后临床疗效为96.88%,对照组治疗后临床疗效为81.25%,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