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案教学反思模板(10篇)

时间:2024-02-05 15:16:1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初中地理教案教学反思,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初中地理教案教学反思

篇1

教学反思就是对相关工作进行反思,最初出现在外国的课堂教学中,当课堂教学结束后,再由老师对教学进行回顾、反馈,对于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总结,并及时纠正,为下一阶段学习提供指导意见,最后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当前,使用教学反思的老师通常是处在中高级的老师,他们能用敏锐的视觉及时发现教学不足,同时结合教学经验反馈问题,并进行总结。但是从初中地理教学反馈的信息来看:教学反思并不等同于反思,它不止是对某个领域的反思,更是对整个环节的总结与回顾,在不留死角、查漏补缺的情况下,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一、初中地理反思教学的内容

将教学反思应用到初中地理教学中,除了要总结性评价整个教学活动及具体的细节部分,还应该努力激发学生的反省意识。其具体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领域:首先,反思教学模式,在新课改的推动下,之前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已经完全不能满足新课标的要求。在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中,老师讲课占70%的时间,相当于老师一人在唱独角戏,很少给予学生参加活动的机会,当45分钟的课堂学习结束后,大部分学生都感到学习很被动,根本不可能完全接纳课堂知识。时间一长,教学模式就会僵化,甚至失去反思意识,很难提高教学效率。对此,老师必须做好教学反思工作,在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的同时,将新型教学方式应用到现代教学中,以此丰富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其次,做好教案反思。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案反思一直占着很重要的位置,此时将教学反思应用到课堂实践中,对改善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在教案编写中,老师不仅能做好教案总结与反思工作,同时还会结合其他老师的教案,以改善教案质量。

二、教学反思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1.建成融洽的师生关系

随着新课标的推行,课堂不再只是老师主导的过程,而是学生主体、老师辅助的过程,如果要完成该教学就需要师生做好配合工作,一起完成学习。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必须认识到学生的作用与地位,以建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而不是一味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老师不仅是教育人员,更是学生的朋友,要与其交流,从交流中发现问题,提高学习效率与质量。

如:在《大洲和大洋》中,可以先通过海陆面积与海陆分布图的形式,让学生明白海陆分布,掌握海陆面积与比例,充分利用地图识别半岛、大陆、大洲、大洋、岛屿、海峡与海,通过地图就能掌握四大洋与七大洲的位置、名称与分布特性,以此帮助学生提高绘图与解图能力,以达到灵活运用资料的要求。本节知识点要求学生养成循序渐进的习惯,在学生讨论“水球还是地球”时,掌握海陆分布,然后再使用组织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利用世界地图、地球仪等,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地理信息能力,通过双边活动,提高理论与实践整合的能力。在地球动画与图片等课件演示中,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将注意力放在课堂中,在问题交流与讨论中,提高学生的表达与学习能力,同时这也是应建立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的有效方式。

篇2

通过开展“同课异构”教学,重新整合城区学校之间的教研资源,形成教研合力,提高本城区教研的实效性,促进初中地理教师专业化素养的提高,进而培养学生从不同教学方法、不同学习角度,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地理素质。将新的教学理念有机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切实提高课堂有效性。它是地理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一条有效途径。

初中地理“同课异构”过程可以分成几个步骤:首先,明确教学内容;然后,不同的授课教师对教材进行分析研究,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习基础;再次,撰写教案,进行同课异构的教学实践;最后,集中研讨,详细剖析教学中的得与失,根据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修改原来的教案,写出反思材料。

在地理的“同课异构”教学中,我认为“同课”是基础,“异构”是发展。因为选择了同一个地理教学内容,这就决定“异构”是在一个共同的基础上进行,然后由不同的教师进行各自的教学设计。由于教师存在自身学识、经验等差异,设计出来的教案也有各自的特点。“共同”的教学内容,决定了同课异构的“同”,不同教师的授课,决定了同课异构的“异”。而各个观课的教师通过同一教学内容不同教师授课的对比,结合他们所取得的效果,找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然后反思自己上过这节课所经历的过程或没上过的为自己准备上这堂课进行第二次备课。

什么是“异构”?我认为,在地理的“同课异构”教学中,“构”是核心,是灵魂;“异”是变化,是发展。如果将理解的重点放在“异”上,那么我们追求的只是外在、表面的东西。形式上可以千变万化,但是形式的变化并不见得能代表内在的丰富。可以这样认为,“同课异构”实质是不同教师面对同一教学内容,立足于各自教学经验,遵循地理科教学的科学规律,利用各种地理资源,进行各种地理教学构想,并将其构想予以实践,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优化课堂教学。

通过“同课异构”的实践,可以看到不同的教师面对同一教学内容备课,并在地理科教师集体备课下,呈现出了不同的面貌,例如教材的处理、环节的设计、问题的提出等表现出了各自不同的特点;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得到充分的展现,既看到双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又能解决或探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达成共识,以形成个人“备课―集体备课―形成共案―个性教案”的良性效果,教师的个性发展才有积极的可能。

在地理的“同课异构”教学中,教师一起对教材分析、教学方法的选用,不同的观念在进行分歧与融合;通过一系列深思熟虑后,形成了不同的教学个性、不同的教学理念、不同的思考角度、不同的挖掘深度。所有这些研究,都使“同课异构”真正体现教学的差异,从而体现出教学无限的发展与变化,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不同的教师根据各自的理解做出的教学行为的差异。不同的教师出于自己的观点和思路,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各种不同的考虑,产生不同的构想,进行不断变化的实践,不同的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水平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在地理的“同课异构”的教学中最终成就了地理教师的不同程度的发展,彰显了教师的价值,这是“同课异构”的切实体现。如果只着眼于一节课、一个课例的研究,只是想着把某一节课上好,那只是在治标不治本。我们不是要提高一节课的教学水平,而是要整体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升教师的教学智慧。确确实实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才能帮助教师从根本上改进自己的教学。因而,一切同课异构活动,都是围绕教师、学生开展,使他们在不断扩展视野,得到发展是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是集体研讨的良好氛围,伙伴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同样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因素。

“同课异构”以“内容相同不同建构”的方式切实突破了学校单一的教学活动。在“同课异构”的过程中,同一教学内容即是一个确定的主题,围绕这个主题,教师基于“有效教学”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讨,收集各种地理资源,学习相关理论,拿出教学设计并将这个设计付诸教学行动。在教学实践中,总是会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面临这些问题,我们再次进行反思,寻找问题出现的原因,考虑解决问题的策略,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再进行实践,如此周而复始,直至问题得到比较圆满的解决,使教师经历“解决什么问题――怎么解决问题――是否解决问题――又发现什么问题”的过程。

这样一个“同课异构”的过程,在公开教学中将教学设计付诸实施,观课议课;在方案修正中进行说课议课,比较鉴别、;在行为跟进中以问题解决为核心,优化策略;在总结提高中反思教学得失,提升智慧。

同课以异构的过程进行着设想、实验、验证、反思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它是一个极其富有个性、体现多样化的过程;是一个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是一个围绕同一教学内容进行的广泛的对话过程;是教师个体与群体共同发展的过程,它促进了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进行反思和研究,开展创造性教学,使自己的方法更适合学生发展的需要。

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自己独立的思考、或是教师群体的意见都需要教师自己独立、自主进行建构,他人的一切思想、外在的一切因素都仅仅是提供给教师思考的元素,唯有基于自己思考并付诸实践之后的经验与体会才是真正的财富。

由于在“同课异构”过程中,教师是自主建构,是实现自身内涵的丰富与智慧的提升,所以,同课异构应该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智慧”为终极目的,围绕“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两个核心展开。在实施的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以免走进误区。

一、要以同一内容为核心

“同课异构”的基础是“同课”,即同一教学内容。只有确定这一主题,才能保证教师有一个共同的基础进行比较式的研讨。共性与个性是事物之间普遍存在的一种客观联系,比较的过程追求“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没有了“同课”这一“同”,比较就失去了基础,就不能称其为同课异构,就失去了同课异构的价值。

二、以行动研究为基础

行动研究的目的就是应用科学的方法,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它关注的是特定情境中的特定问题,无须重视研究结果是否可以推广到其他不同情境;无须关注研究变量的控制与操作。行动研究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解决特定的问题,强调在研究的过程中,立足于自己的教学实际,把自己遇到的教学问题转化为教学研究的“小课题”,基于“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基于“有效教学”进行教学设计,不断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智慧,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以比较研究为方法

“同课异构”的基本研究方法应该是用“比较”的方法来看待“同”中之“异”,侧重点是在研究“异”。“比较研究法”是常用的教育教学研究法,它是对某类教育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分析,以揭示教育的普遍规律及其特殊表现,从而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在地理的“同课异构”教学中,要充分地应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明确比较的主题,关注同课之中的异构在何处,各种异构在课堂教学行为中的表现又有什么不同,取得了什么效果,存在着什么问题。这样,才能拿到一手的资料进行比较研究,得出科学的结论。

四、以互助为桥梁

当我们在教学中遇到问题时,寻求同事的帮助是每位教师的第一反应,因而地理教师之间互助也是同课异构中最直接、最常用的方式。如果地理教师之间没有互助支持,教师个人将陷于孤立。所以,要力求教师个人与团队之间进行广泛的对话和合作,营造同课异构中教师互助的专业合作与精神共享;在教师互助中将个人的才智与团队的集体智慧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个人成长与团队进步相辅相成的学习共同体,从而既促进教师个体在专业能力、知识、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又实现地理科教学整体质量的提高。

篇3

期:___________

2021年初中地理教研活动总结(一)

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黄柏中学初中地理组现有教师___人,高级教师___人,中级教师人,教坛新秀___人,我组是一个团结、向上的___,是一个富有朝气的学习团队,全组上下齐心协力,从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方面不断努力提升我组的战斗力,以适应目前日新月异的培养地理人才的社会需求,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我组独具特色的教学特点。

一、以“___备课”为核心,科研与教学结合,狠抓教学质量___备课成教研组、备课组的最常规、最重要、最核心的工作。

一是充分利用好间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时间,在备课时间上得到相应保障;

二是探索___备课的新途径,在保障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各备课组探索多样化的备课方式;

三是“精细教学常规,深度聚焦课堂教学”的主题教学研究,使教师们树立“关键在课堂,功夫在课前”的意识;

四是形成了___备课的流程,即教师通读教材,研究课标,形成全期教学概要备课组教学任务分工完成单元教案教研讨论,进一步修订印发每位教师教师个案设计进入教学环节,实施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再次修改教案;

五是开展不同课例的备课研究。

平时教学中遇到的任何问题,大家及时碰头讨论,组内经常开展互相听课,取长补短,集中智慧,___攻关,我们已经整理出了具有校本特色的初中教学地理讲稿集,有力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增强了老师参与教学研究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___健康有趣的活动,以活动促进师生发展为创设地理环境,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提高地理学习能力,我们突出地理教学特色,___开展了以下地理教学活动:

1、地理特长风采展示。我们此次活动分为三大版块:地理知识竞赛,地理小报制作比赛和地理上课比赛,这些活动强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发展,同时我们教师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2、发挥地理日的作用。每周一举办的地理日倍受学生欢迎,地理日成为地理老师的好帮手,是学生们学习地理的乐园,角落虽小,却发挥出很大的作用,我们每次都有老师专门负责,协助设置好每周的主题内容。我们还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我们学习地理的背景知识以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

三、辛勤付出,成绩显著我组教师素质过硬,业务扎实,工作上都能独当一面,教学风格异彩纷呈,绚丽多姿,每一位成员在地理这一方天地中奉献着热情、___与才情。

通过教师的辛勤付出,课堂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多人次在赛课中获奖,在教学过程中我组教师不断总结、归纳,撰写了许多地理教学的论文,或在省市级论文评奖中获奖,或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

四、反思与探索在进行___备课时,对___备课的具体要求不太明确,备出的有些课操作中不实用,没有达到研究性的目的。

今后我们将围绕“___备课”,将教学教研和课题研究充分结合,在实践中求提高,在研究中求发展。教研组是___从事教学研究的___,它是凝聚教师的群体力量,我们初中地理组在以后的工作中将更加团结,更加努力,为学校的发展,为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为促进全市基础教育的发展作出我们的贡献。万事皆由人的意志创造。

初中地理教研活动总结篇二

地理教师:《台湾》《印度》:《做一个研究型的地理教师》__月__日我参加了在实验学校举办的市市中区七、八年级的地理研讨会,聆听了王颖和王二位教师的课,这次学习,有很多收获,即新颖、又扎实,每一节课,有成功,但也有遗憾,真实的课堂,留下了优秀教师们认真钻研的印记。

一、解读课标到位

二位老师上的课,都能根据新课标精神的引领,加以自己的理解,设计出个性化的教学设计,课程理念是先进的。如:王梦颖老师的导入,首先在多媒体上出现了台湾在世界上的位置,然后是在中国的位置,最后才出现了台湾。这样的导入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王倩老师在讲到印度的邻国时,___了学生解决国家争端的方法。这些都是我值得学习的地方。

二、课堂教学艺术化

王梦颖老师在教学中尽量给学生以最简单的语言解释较难懂的问题,比如把台湾比作香蕉,用生活实例来启发学生动脑观察,从而能够将自己的生活与所学的知识紧密联系起来,这样,不仅学生容易理解,而且记忆会非常深刻。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能够时时刻刻体会到老师传授的知识是有用的,这样也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一门课的兴趣。王倩老师的语言亲切优美,学生易懂。给我的启示是在教学中应尽量避免使用生僻的辞藻,从而让学生对这一门课产生兴趣,让他们与这一门课有一种亲近感,不受约束,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锻炼实践能力。

随后,在总结完整堂内容之后,王倩老师用了一些随堂练习来当堂检测学生接受情况,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做出了解释。这让我知道了在教学中,不能一味的给学生传授知识,应当对学生的理解程度和理解的状况做出检测,当堂反馈,并及时处理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学习问题和学习障碍。真正达到有效教学,让学生一节课下来能够真正掌握。整堂课上得井井有条,在教学过程中,王倩老师能够深入学生当中,亲近学生与学生交流,这些都是给我的教学启示,总之,从王倩老师的一堂课中学到许多,也能够发现自己在教学当中所存在的不足。两位教师都能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自己的教学,引领学生学习正确的知识,鼓励学生的不同见解。在课堂上,他们机智的反应、有效的激励、丰富的语言,让课堂焕发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这正是我们不懈努力的方向。

三、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新知的教学,不是教师灌输的,而是学生主动去获取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有耐心等待,有巧妙的引导,真正做学生学习的引领者。课堂上,有学生精彩的发言,有错误的回答,教师能正确评价。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时间都比较长,这种教学的方式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四、怎样做一个研究型的地理教师

听了池老师的汇报我感受颇深:课程发展的瓶颈是教师,而教师发展的瓶颈是教师的专业化。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学内容已不局限于教材,教师虽然是课程实施者,但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我们要通过不断的钻研、培训、进修、取经、研讨等形式积累经验,积累资料,提高自身的学术专业和能力。

初中地理教研活动总结篇三

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黄柏中学初中地理组现有教师___人,高级教师___人,中级教师人,教坛新秀___人,我组是一个团结、向上的___,是一个富有朝气的学习团队,全组上下齐心协力,从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方面不断努力提升我组的战斗力,以适应目前日新月异的培养地理人才的社会需求,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我组独具特色的教学特点。

一、以“___备课”为核心,科研与教学结合,狠抓教学质量___备课成教研组、备课组的最常规、最重要、最核心的工作。

一是充分利用好间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时间,在备课时间上得到相应保障;

二是探索___备课的新途径,在保障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各备课组探索多样化的备课方式;

三是“精细教学常规,深度聚焦课堂教学”的主题教学研究,使教师们树立“关键在课堂,功夫在课前”的意识;

四是形成了___备课的流程,即教师通读教材,研究课标,形成全期教学概要备课组教学任务分工完成单元教案教研讨论,进一步修订印发每位教师教师个案设计进入教学环节,实施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再次修改教案;

五是开展不同课例的备课研究。

平时教学中遇到的任何问题,大家及时碰头讨论,组内经常开展互相听课,取长补短,集中智慧,___攻关,我们已经整理出了具有校本特色的初中教学地理讲稿集,有力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增强了老师参与教学研究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___健康有趣的活动,以活动促进师生发展为创设地理环境,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提高地理学习能力,我们突出地理教学特色,___开展了以下地理教学活动:

1、地理特长风采展示。我们此次活动分为三大版块:地理知识竞赛,地理小报制作比赛和地理上课比赛,这些活动强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发展,同时我们教师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2、发挥地理日的作用。每周一举办的地理日倍受学生欢迎,地理日成为地理老师的好帮手,是学生们学习地理的乐园,角落虽小,却发挥出很大的作用,我们每次都有老师专门负责,协助设置好每周的主题内容。我们还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我们学习地理的背景知识以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

三、辛勤付出,成绩显著我组教师素质过硬,业务扎实,工作上都能独当一面,教学风格异彩纷呈,绚丽多姿,每一位成员在地理这一方天地中奉献着热情、___与才情。

通过教师的辛勤付出,课堂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多人次在赛课中获奖,在教学过程中我组教师不断总结、归纳,撰写了许多地理教学的论文,或在省市级论文评奖中获奖,或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

四、反思与探索在进行___备课时,对___备课的具体要求不太明确,备出的有些课操作中不实用,没有达到研究性的目的。

篇4

实际上,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设计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写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是把钻研教材等方面的所思所得、把教学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以及搜集到的有关教学的信息记录下来,供课前翻阅以便把课上好。为此我们必须深入研究“课标”和教材,仔细阅读有关参考书,弄懂教材的思想,结合学习实际情况,确定各章节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关键点、障碍点及知识的内在联系等,科学地确定教学目的,不断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特点、知识水平,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这样才能体会新教材蕴含的教学理念,备出高质量的教学预案。

初中人教版地理教材的编排穿插了很多的活动题,而且部分章节的知识点编排较乱。根据学习初中地理的两大方向: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我有意的把课本里面的教材按照自然方面:位置、地形、气候、河湖和人文方面:农业、工业、交通等作了重新的顺序调整,并且有效的结合课后活动题,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和学习的热情。这在无形中强化了学生学习地理的逻辑思维,也使学生学习起来更有条理,复习起来更有针对性。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有的老师为了在备课检查中能体现课改精神和新课程理念,将“教案”改称“学案”,并没有教后反思、二次备课等备课要求,走形式、走过场。因此,我们必须在备课时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最优教学方法,选编典型习题,写出具体可行的教案,并设计好板书及课堂小结。当然,要达到这个要求,教师必须苦练“内功”,不断提升文化素养、积累教学经验、阅读理论著作、研讨教育理论、苦读专业典籍,否则教无所获,最终还是逃脱不了“穿新鞋走老路”的形式主义。

另外,教学过过程的设计尤其要注重分组、合作、探究,使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敢想敢说,无拘无束,各抒己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活动是第二课堂的延伸和辅助,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例如,利用地理工科课外活动小组,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组织学生参观气象站,进行气象预测和物候观测;组织学生观星空找星座,观月相;还可以组织地质夏令营、制作地理模型,办地理小报、地理知识竞赛等活动,力求把课本知识寓于各项活动之中,把知识结构转化为能力结构,这样,地理课的教学法就会变得有声有色,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炉。

三、因材施教,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

初中的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重要转型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好动、思维活跃、爱表现而且探索欲望强。备课要从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出发,从方便教学出发,才能发挥备课的真正效用,实现备课环节的各种功能,达到备课的真正目的,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自我突破和超越。任何好的教学方法一旦脱离了与其适应的教学对象,都可能变得无能为力。

例如,在介绍南极周围的大洲时,没有让学生拿着地图死记硬背,那对于学生来说太抽象了,我是这么跟学生介绍的,我先问他们“南极像不像一只大象呀?”学生看了地图以后都觉得南极真的很像大象,并且及时给了我肯定的回答,于是我趁热打铁,“南极这只大象的鼻子特别喜欢找亲近的家属,所以鼻子对着的也是姓南的大洲,是哪一个大洲呢?”学生想了想马上就得出了南美洲的正确结论,我接着引导“大象屁股很大,所以屁股对着大洋洲,大象特别懒都不洗澡,背上很黑,所以背上对着非洲。”学生听了都笑了,并牢牢地记住了那幅南极地图。

四、提高电子备课效益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电子化备课确实在提高备课效率、质量,减轻教师过重负担等方面能起到一些作用,但不免有少数教师名为在电脑上备课,实为“百度”里搜索,找到所需教案,复制、粘贴、组合便完事。而走进课堂还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这种“拼盘”式的电子备课虽“顺应”新课改的潮流,却驶向了另一种极端。

真正的电子备课是在备课中拥有自我支配、主动工作的空间,教案要具有自己的特色,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我们的备课不仅要备教师的教,更要备学生的学。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特点和已有知识水平;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考虑到哪种类型的学生应采取何种方法,个体学习与整体学习哪种效果最好。还要考虑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指导,怎样与学生互动,怎样评价等问题。在信息化的今天,我们要不断补充自身的知识能量,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在不断的学习中形成自己的东西,才能做到真正“拿来”、吸收、消化。

五、写好教学后记、反思

篇5

一、工作完成情况

1.落实完成好各项教学常规工作,加强集体备课

我们地理组共有14名地理老师,分三个备课组,开学初制定教学工作计划时就明确了备课组长工作要求,面对新课改我们必须做到早动手,勤探讨,争取先人一步;所以,我们注重提高备课的质量,做到了发挥团体精神、集体的智慧,将备课组的备课活动落实到实处,做到了学校要求的“四定五统一”(定活动时间、定活动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学目标、统一主体教案、统一进度,统一检测、统一练习)。每次备课活动都不流于形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平时注重常规教学工作的落实,认真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写出规范的课时教案,其中王婷、张维勇和侍卫松的教案被评为校级优秀教案;鼓励教师互相听课,互帮互学,共同进步;同时我们每节课都精心挑选练习,并对作业的量进行适当的控制,学生完成作业状况良好;作业及时批改,及时反馈。

2.加强高考研究和学业水平测试研究

本学期在教研活动中,加强对大纲和教材的研究,认真分析高考和必修模块试题的趋向,以今年高考试题为样本,让新上过高三、没上高三的教师了解高考试题的特点,体会高考题的趋势,激励他们学习专业知识的欲望。

加强对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包括判读、填绘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地理图象和图表分析综合地理事象。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包括分析比较、判断推理能力等。指导学生多注意观察生产和生活,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到生活中的地理。

3.注重课堂教学,注重落实的实效性

我们在教研活动中强调,抓住每一节课,让学生将知识在课堂上落实,提倡课堂前5分钟用于检测落实上节课所学知识,采取多样的方法,如默写、设问、练习检测等,尤其是默写效果比较好。强调教师备课时必须明确,本节课我要让学生掌握什么?通过什么途径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当堂反馈。下课后进行自我反思,是否完成本节教学目标,哪些地方非常成功,还存在哪些问题?教师要在不断反思过程中提高自己教育教学水平。

二、工作中的不足

1.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不管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都面临着新新课改的问题,尤其是老教师更不能穿新鞋走老路,所以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抓住一切学习的机会为自己充电,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转换观念,付诸于教学行动,这方面我们组的教师发展还不够平衡。

2.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高一地理教学面临的困难很多,一方面初中基础薄弱,学生学习起来难度加大;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对高中地理认识不足,重视程度还不够,当然这里面有学生的问题,也有教师的原因,所以作为老师不仅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过硬的课堂调空能力,用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以达到课堂教学的完美。

3.加强教研组文化建设,提高教研能力

俗话说的好,人活到老学到老,作为地理教师更应该与时俱进。认真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力争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强调知识的落实转变为既抓基础知识的落实又要重视能力的培养;将只重结果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将单纯强调记忆转变为既强调记忆又注重思维的训练;将“灌输式”教学转变为“讨论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只重课本文字描述,转变为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变“旁白”式解释为让学生的“感悟”、”思考”和应用等几个转变,提高全组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科研水平。

教学中多注意观察生产和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够与现实生产、生活联系起来的知识在教学中应引起高度重视,教师教学中尽力多搜集一些与教材密切相关的素材。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学习一些与地理相关的书籍,也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多读书读好书,提高地理教师的各项素质,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及时总结,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

三、工作中的思考

篇6

课堂教学是初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初中学生的课外时间很少,绝大部分地理知识的获取都来自于课堂。因此在有限的时间里,使学生和教师都获得学习的乐趣,提高课堂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在教学中积极探讨,以使地理教学效率切实提高。

一、教师的教学态度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保障

教材是最主要的教学媒体、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是体现课程的载体。新初中地理教材的一个明显特点, 就是以“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为线索, 正确阐明人地关系。

例如, 新教材的世界地理部分, 打破了“总论─分论─总论”的旧体系和以大洲为单元的框架, 分为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世界上的自然资源、世界上的人类以及自然、资源、人类三结合的分区地理等几个大单元。这样, 便形成了“环境─资源─人类活动”这一主线。在新课程标准下,要想提高教学效率,教师首先应通读课本, 熟悉掌握各部分内容;其次, 要认真学习教学大纲, 吃透课时教学内容的目标,对各知识点的具体掌握程度要求和基础技能训练与能力培养的要求。然后,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智力因素、班级情况, 精心编写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优秀教案。

(一)用巧妙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培养课堂注意力的催化剂,教育家斯宾塞曾说:“教育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因而,教师要把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采用灵活多样的导入方法,让学生在一开始就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多民族的大家庭”时, 教师可以用图片导入法,通过展示少数民族的景观图片,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那些能够刺激学生强烈学习需要与兴趣的内容,才能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使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形成新课的教学。

(二)用灵活多变的多媒体增强学生的感知效应。由于初中地理教学中有许多重要的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是比较抽象的,同时受学生自身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的限制,学生往往难以理解,也难以在感知上形成完整的认识,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通过模拟运动现象和过程,为学生创设出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既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愉快学习,又可使学生达到感知清晰、思维活跃的境界,并使记忆更牢固、更深刻,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用易诵易记的谚语、古诗、歌曲启发学生的思维。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最怕的莫过于记忆知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谚语、古诗、歌曲来帮助学生记忆。在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 可以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讲述随着地势的升高、气温的下降,因而山上的气候比山下的气候迟了一个月。这些谚语、诗歌犹如“味精”,使学生回味无穷,也使地理课增添了一番风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课堂活动是沟通教与学的渠道。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探究、分析、讨论等方法,开阔学生视野, 丰富并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例如在学习“34 个省级行政区”时, 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拼图练习, 自主展开比赛, 探究拼图技巧,巧记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轮廓。这样,学生在活动中,既学到了知识, 又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地理课外实践活动不仅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而且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在社会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今天,我们应该重视初中地理教学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办地理小报,创办地理兴趣小组,特别是利用乡土教材组织学生进行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等活动。这不仅能使学生理解和消化课堂知识,充分实现自我,展现才华,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索精神,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潜能,这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二、学生的课前预习是实现教学效率的必要补充

预习是课堂的“前奏曲”,它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良好的课前预习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尤其作为初中地理学科来说,因为初中地理为非中考学科,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如果要学生拿出一定的时间去预习这一科目的可能性可以说非常小。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要求学生预习时,在不脱离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设计一些趣味性或实践性较强的地理问题,要学生去完成。这样,不仅使学生有兴趣去完成这些问题并不觉得是一种负担,同时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学生在课堂上听课就更有目的性,带着问题听课,教学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篇7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8-0092-02

一 问题的提出

教学中的失误可以看作是一种教学资源,教学中的错误资源就是指师生在认知过程中发生偏差或失误,并通过双边互动,在集体“识错”“思错”和“纠错”过程中生成的课程资源。从地理教学的角度来说,地理学科、教师和学生都是在一次又一次的错误中不断完善、成长、成熟起来的。作为顶岗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出现失误是必然的,下面就顶岗地理教师在课堂上的失误来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二 地理顶岗实习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失误表现

1.对地理课标及教材熟悉程度不够,对知识点的讲授把握不当

课程标准好比教学之海的灯塔,指引着教师在地理教学的航行,通过认真研读、深入了解课标可以使教师在教学中对知识点有效地把握。顶岗实习在对课标了解不足,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掌握不好重难点的讲授,有些知识点讲得太深入,有些重要知识点却轻微带过……比如某位顶岗实习生在讲授七年级上册《地图》时,没有对如何看小区域平面示意图进行讲解,这就导致学生在这一知识点的缺失,而《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对于这个知识点,要求学生“学会阅读校园、社区、旅游景区等小区域的平面示意图”。

2.心理准备不充分,课堂教学按部就班

在课堂教学这个动态的过程中,顶岗实习生一般不能够很好地把握课堂的生成性。虽然在学校之中有过微格课堂的训练,但来到真实的课堂时,实习生心理还是特别紧张,对于在课堂中出现错误的应变能力不是很强。因此,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只是倾向于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教案,在现实中的课堂上演示一下。他们忠实于教案,认为只要把预设的教案内容讲完,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了。即使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使教案的落实出现了阻碍,实习生一般也只是采用忽视、避而不谈的态度,或者是生硬地将学生的思维拽到预先设计好的教学轨道上。

3.纠正学生学习错误不到位

学生的思考错误可以暴露学生的真实思维,反映学生建构知识时的障碍。当学生在回答问题出错时,教师要善于抓住问题的症结,帮助学生认清真理,及时纠正学生课堂中生成的错误。有的实习生在课堂教学中,纠正学习错误很不到位,也错失了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的良机。

比如一位实习生在讲“经纬度”时,他让一名学生上黑板上表示出北回归线的纬度,该生就写成23.27度,但老师没有及时地纠正学生的错误就继续进行课程。这样,就会使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当中把这个错误延续下去。

4.课堂管理不得当,容易出现低效课堂

课堂管理技巧是决定教师成败的首要因素。课堂管理涉及教师在组织学生、安排场地、分配时间和选择教材过程中所做的所有事情,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习能顺利进行。

对于实习生来说,顶岗实习是第一次真正的教学,在课堂组织上还不是那么得心应手,因此很容易出现低效的课堂,他们常常用纪律来约束课堂。然而,对于一个高效的教师来说,他们是在管理课堂。

5.教学语言规范不足,“三板”技能不过硬

教学语言是教学信息的主要载体,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素养之一。语言,特别是口头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递教育信息的重要工具,因此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具体要求主要有:(1)准确、简练,具有科学性。教师的发音要规范,用语恰当,表达确切,通俗易懂,不讲废话。(2)清晰、流畅,具有逻辑性。(3)生动、形象,具有启发性。善于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深奥的道理具体化,枯燥的内容生动化。(4)语言和非语言手段要巧妙地结合,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实习教师很容易犯一些语言方面的失误,主要包括:地理专有名词的混淆,地理概念界定的模糊,语言缺乏地理科学性等。

“三板”技能包括板书、板图、板画技能,是一个合格的地理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虽然很多学校都具有多媒体设备,但在地理教学中“三板”技能的地位是不能替代的。在地理教学课堂中,图形、图画是不可缺少的,地理课堂大部分是在地理图形中进行的。对于当今的顶岗实习生来说,多媒体应用技术很熟练,“三板”教学技能却有所缺乏,在进行实际教学时会出现板书少、板画板图不规范等问题。

三 地理顶岗实习生在课堂中失误的对策

1.准备,准备,再准备

第一,做好实习前期的心理准备。对于很多在校师范生来说,“国培”计划的实习是第一次教学实践,在此之前要做好心理准备,在心理形成“我是一名正式教师”的意识,拥有作为教师的责任感和光荣的使命感。由于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在学生阶段预见不到的问题,如地方学校对顶岗实习生的忽视、不安排课程给实习生进行教学实践、实践学校的教师歧视实习生等,这就要求顶岗实习生要有一定的心理压力承受能力,要与师范学校、地方教育部门、实践学校之间做好良好的沟通和协调。

第二,准备好扎实的地理教师专业性知识。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减少教学中科学性和知识性错误的基本保证。通过顶岗实习生地理课堂教学这几个方面的失误,可以看出,顶岗实习教师对地理专业知识掌握不扎实。地理教师的专业性包括学科知识的专业性、教育教学的专业性、教师情意的专业性。

“已经准备好”的教师可以让学生的学习优势最大化,不当行为最小化。一名优秀的教师在上课之前就准备就绪,顶岗实习生更要做足了充分的准备,为了每一堂课堂教学而准备就绪。

2.学习,学习,再学习

顶岗实习生在教学方面没有实践的教学经验,因此在实践当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因此,实习生应该虚心学习,借鉴别人的经验,一方面从自己的教学经验中不断地总结;另一方面要学会如何听课和评课,要不断地学习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技巧,从而不断地积累起自己的实践性知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教师队伍是一个很庞大的集体,实习生要多向其他教师学习其优秀的品质,不断地来提升自己。

除了经验学习之外,还要注重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理论基础是前人研究的较成熟的规律原理等理论,它可使研究者在研究前确定自己的观点,保证研究在较正确理论的指导下开展。地理是一门科学性的课程,在进行地理教学别要遵循地理学的科学性,这就要求实习生要有牢固的理论基础知识,遵循教育规律与原则,运用教育学的研究方法,遵循地理学的基本原理,运用地理学的方法论作指导。理论基础的学习包括地理教学论和方法论、教育科学基础、心理学基础和哲学基础。

曾经说过:“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人生一辈子的事情。虽然作为顶岗实习生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这并不能停止学习的脚步。连伟人都是用一辈子来进行学习,作为年轻的教师,更应该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

3.反思,反思,再反思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顶岗实习生应该在反思中不断完善自己,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做到反思。在备完课时,要反复地问自己是否应该准备充分,还有哪些地方还需要补充;在上完一节课时,要反思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需要如何改进和弥补;最好是给自己建立一个反思本,将每个阶段的教学表现记录下来以便提醒与鞭策自己今后不要犯从前的错误。其次,在听课和向优秀教师学习时,要善于捕捉闪光点,巧用“拿来主义”,在不断地学习和反思中提醒自己不要犯别人犯过的错。

参考文献

[1]项胜.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失误举隅[J].安徽教育,1999(Z1)

[2]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美〕黄绍裘、黄露丝玛丽.如何成为高效能教师[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

[4]张军、武新春.教育理论基础[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篇8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1结合学生实际,优化教学内容

初中地理对于学生们而言是一门新鲜的课程,他们对于地理知识应该是心向往之的。我们的初中地理教学则应该利用学生们的这种兴趣,充分优化教学内容。尽管初中地理教学的内容是既定的,但是其组合和先后都是由教师自主把握,不同的选择和安排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需要有意识的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充分考虑多种可能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的因素,学生的实际情况就是教师在设计之时需要首先考虑的关键点。每个年级的学生以及每个班的学生,甚至每个学生,在学习的兴趣、能力和方式方法上都有各自不同的倾向和偏好,作为教师,则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们之间存在的这种差异性,在设计教案时有意识地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加以安排。

2进行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的自主学习一直都是新课改所强调的重点,而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学生们能够对学习产生兴趣。因此,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为初中地理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一大关键。初中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实际的教学中都应该紧紧抓住这一特性,通过多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情境教学就是其中一种较为常见而且有效的方法。所谓情境教学,就是注意在课堂上创设具有一定情境性的环境,让学生可以对所学知识点拥有真切的感受。这种具体可感的教学方式,能够带个学生最为真实的体验,增强他们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感受,并促使他们参与其中,尝试思考特定情境之下的地理状况,如此一来,学生们真正成为地理学习的主体,拥有主动权。

3拓展地理学科学思维

地理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我们的初中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中不能将学生们的思维固化和僵化。任何一门学科都是和其他学科紧密相连,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地理也不例外,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初中的地理教学是地理学科教育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科学思维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强化这种科学思维的培养和提升,通过课堂内外的多种方法和手段,拓展学生的相应思维。例如,在讲到我国的气候分布之际,教师可以不直接讲明原因,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总结我国不同季节南北的气候差异以及典型的气候现象,并分析其背后的成因,最后才由教师对学生们的表现加以总结和评价。如此一来,学生们的地理思维就潜移默化地被打开,学习积极性也自然得以提高。

4促进学习方式转变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新课改要求改变这种教与学相互脱离的现象,密切二者之间的联系,特别是要求以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主体,教学方式服从于学习方式。因此,转变学生们既有的被动式学习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具体而言,较为新颖的学习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问题探究式学习。学生们在学习中始终保持一种怀疑态度,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经过仔细的准备之后,在课堂上以独立或者合作的方式加以解决,教师则对学生们的分析和结论加以总结和点评。二是合作式学习。学生的合作意识是我们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亲身参与到合作学习之中,积极主动地动手、动脑,进而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升。

5采用激励评价

合理的评价才能给学生以更多的学习激励。教师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其效用乃在于促使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从中获得启发,进而更加理性地认识自己当前的学习状况,明智地加以调整。由此可见,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是课堂有效性的一个重要保障。对于初中地理教学而言,教师在评价之时可以考虑多种方式并存的机制。首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树立自信。由于学生人数一般较多,教师可能无法对每位学生的表现都能及时进行正确评价,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和学生的自我陈述,往往能够起到良好的补足作用。同学们之间的相互评价,可以让每位同学在讨论中认识到自己和他人的长处以及不足,以便形成正确的认识和定位,并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一旦教学中形成了一套系统完备的评价体系,学生们学习成效能够得到及时的认可,他们的积极性也必然相应增加,学习的效果也会得到长足提高。

6结语

篇9

(1)用两周时间对地球地图初步进行弥补

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的地理课程是一个整体,两者之间既有分工又密切联系。初中阶段地理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高中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地理的基本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和地理规律。在教学必修1时,我们明显感受到知识缺,失对教学的冲击和对学生学习地理的信心的打击。为此,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适当加入初中部分知识。

(2)把握主干和与生产生活紧密相关内容,对教材进行取舍和重新组合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一个显著的区别是:课程标准主要是对某一学段的学生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过去,教学大纲对教学的内容、教学目标有明确的规定,因而教师对内容的把握可“依纲靠本”。而新课程标准以及课程标准解读只是对学生能力达标的一个表述,而为达此能力标准所需要的知识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并没有明确阐述。因而在课程教学中,如何把握教材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成为了当前的热点问题。在地理教学中,我们对有知识前后联系的重点内容适当拓宽,在能力培养上下功夫,让学生读课本插图,分析提取信息,画图等。

第二,对课程实施中困惑大胆探索、实验。

①教学观念与方式的更新。新教材要求教师利用新课程的理念,改变过去过于强调的接受式学习,突出对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而旧的教学模式使用传统的讲授法,注入式等.备课组开学初就开始学课标,看课件,研读教材,让年轻教师磨课。

②学生学习习惯、心理、学法与学习要求的差距。一方面对高一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适应过程。其次,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的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另一方面学法上的差异,在初中,好多学校根本无法开设地理课,加之中考不考,学生根本不重视。到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尽可能的讲授、引导,以落实“三基”能力,同时要求注重学法指导。

③正确处理自主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的关系,新教材中教材内容和教材的呈现方式变了,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利用新课程的理念,改变过去过于强调的接受式学习,突出对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但同时并不排除接受式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教学中要继承和发扬传统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分层落实是关键。

第三,对教学达成共识,允许分歧和争执。

在每周例会前要求教师依据课标写出下周教学内容说课稿提纲,再在组会上交流,重点关注自己的“教”如何向学生的“学”转变,是不是开展有效教学,追求教学的“效率”“效力”与“效果”。看这些环节:

(1)强化“问题”意识是否恰当到位,有无思考价值和探究意义的问题。

(2)创设问题情境能否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兴趣,是否合理。

(3)如何抓时机,进行有效点拨:能否引导学生抓主线,抓关键;

(4)设计的练习有无梯度,是否切合课时内容,是否结合学生实际。

(5)课堂小结是否语言干脆,学科术语、学科思想是否得以体现。

组内畅所欲言,指出可供组内成员借鉴和共享的优点,那些地方还有待提高,如何改进。反馈练习如何设计 ,各节教学目标、重难点,包括过程设计,都要在组会上探讨。然后,根据集体讨论的思路,统一要求(讲那些,讲多深,怎样讲)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根据学生特点和教材特点设计出有针对性和有实效性的教案。老教师带新教师,相互听课,认真反思,指出得失,对教案进行改进,最终形成科学,完整的教案。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注意收集学生表现出来的问题,成为今后教学改进的一手资料。进而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篇10

我区初中学校只有11所(现撤并为10所),各校只有一到两名地理教师。老师们在日常工作中往往“单打独斗”,没有优秀教师的引领,也没有交流的对象。因很多学校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加上课程任务重,很多老师没有多少机会参加市里或更高级别的教研活动和培训,只能“闭门造车”。为了培养一支合格的优秀的教师队伍,改变落后的教学理念,我尝试将全区老师凝聚在一起,以一个主题教研活动为载体,促进老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优秀教师带领初级教师,以老带新,最终达到提升教师整体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学实效的目的。因此2012年起我引导全区地理教师开展课例研究教研活动,做了一些探索,我把这个过程总结为四个步骤:教学设计、教学实践、反思教学、改进教学。

第一个步骤,全区地理老师就某一章节教材撰写教学设计。其目的是让参与老师呈现自身已有的理念、习惯和经验,便于在第三个步骤与其他老师交流时产生观念的对比或冲突。第二个步骤是由一位老师上研讨课,其他老师带着事先分配的任务观察审视课堂,分别观察记录教师的课程理念、知识点的处理技巧、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学生的参与情况和学习效果、师生角色关系和心理关系及所反映的教学理念等等,并全程录像。其目的是将整个教学过程打散以更细致更好地观察和思考教学的合理性。第三个步骤是课后授课教师谈设计思路或困惑,其他老师集体研讨交流,就自己观察到的情况进行评价,并结合自身经验提出建议,撰写教学叙事或教学评价。其目的是让老师之间不同的经验和理念发生交流、碰撞、整合,产生新的知识新的理念。第四个步骤是研讨之后所有教师调整修改教案,由同一授课老师及另一位参与研究的老师上研讨汇报课,老师们再次观察、评价、交流,撰写教学心得或观后感。其目的是回归课堂检验修改调整后的教学设计是否解决了问题、提升了教学效能。

我区地理教师在几轮有组织的参与课例研究教研活动过程中,不断将他人的新教育理论与自身已有的教育理论进行相互对比和检验,接受新观念,充实新理论。现在老师们都能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和能力培养,对教材的理解把握更符合课程要求,教学水平也有提高,已有四篇教学课例在书籍《在课例研究中成长》(书号ISBN978-7-5493-1707-3)中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