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规划设计模板(10篇)

时间:2024-02-06 10:08:2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城镇规划设计,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城镇规划设计

篇1

1 小城镇规划存在的问题

1.1 没有形成成熟的小城镇规划理论体系

目前,我国小城镇建设尚末摆脱自然演进的模式,没有形成成熟的规划理论体系。在小城镇规划和建设管理近30年的规划建设实践中,小城镇规划技术理论发展远远落后于小城镇建设发展的速度,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小城镇规划理论与技术管理体系。在小城镇规划实践中,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小城镇规划及村庄规划所含的各种内容、技术标准都在小城镇建设所必须的规划设计中运用,但往往内容及技术标准相互不衔接,不协调,造成工作的被动。小城镇规划理论急需创新。

1.2 缺乏资金,规划技术力量不足,管理不规范,

由于小城镇大多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尤其是地处西部地区的小城镇,经济条件和社会环境相对东部及沿海地区落后,突出表现在财政困难,是吃饭财政,基本上就是保政府工作人员的工资和政府基本运行,加上按照现行“乡(镇)财县管”的财政体制,很多小城镇没有财力将规划编制、实施及监督的经费纳入本级财政。据统计,全国60%的小城镇没有规划管理机构,缺乏专业技术人才,造成规划管理混乱,管理缺位,不按规划,无证违法及无序建设的状况非常严重。规划管理要实施“一书三证”的管理办法和管理程序,小城镇的行政领导往往没有按照上述规划和程序进行规划的实施及管理,误认为只要按照总体规划平面图和文字说明或凭经验及长官意志,去确定建设项目的选址定点即可,且往往无原则的迁就法律意识淡薄的建设业主。造成这种局面,一方面是行政长官对《城乡规划法》及城镇规划建设工作不熟悉,对专业了解甚少,对建设业主放任的结果;另一方面是规划编制单位缺乏职业精神,为了利益,迁就现状、迁就长官意志和业主不合理要求。

1.3 规划体系不完善,规划可操作性差。

很多小城镇只编制了总体规划,没有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各项专项规划等,还有,小城镇规划的一个规划期限大多为15~20年,,很多小城镇总体规划已经到期却没有修改等,这些造成规划体系不完善。以及很多编制规划的单位没有认真研究当地实际情况,规划内容达不到规定深度,从而导致可操作性差,且单凭批准的总体规划用于指导小城镇建设,其现实引导控制作用大打折扣,规划难以落地。

1.4,没有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

很多小城镇,表面上是科学编制规划,而实际上对小城镇的土地经济因素、城镇空间、城镇景观、综合效益分析等大多缺项且缺乏论证说明,更没有仔细研究地方特色及历史文化,没有保护历史文化资源,造成小城镇建设千城一面,没有凸显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

1. 5 没有统筹协调发展

由于城镇体系规划缺位,加之规划意识不足,没有进行小城镇的职能性质定位,没有对其产业发展进行引导和区域协调,一些小城镇产业同质化竞争比较严重。分散无序的投资方式既形不成规模,又造成同类产业重复建设,无序竞争,经济效益低下,造成比较大的浪费,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2 小城镇规划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2.1 宏观指导的原则

区域协同、城乡协调发展原则: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整体战略指导下,谋求产业发展、人口分布、居民点建设、基础设施布点、生态环境改善的城乡有机结合,促进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达到城市与乡村共生共荣、区域整体协调发展。

因地制宜原则:小城镇地区差异大,发展条件不同,要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强化地域特色,采用适宜技术,走特色发展之路。

人本主义原则:充分利用现代文明成果,强调人文关怀,因地制宜建立适合人类生存与发展和谐的人居环境,构筑具有一定乡土特色和地狱特色的小城镇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综合、长期、渐进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济、社会、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市场与政府调控相结合原则: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资源合理配置,充分提高提到利用效率。对城镇公共设施实行政府的有效调控,保证小城镇社会、经济、环境的综合协调发展。

2. 2 规划技术原则

科学合理原则:坚持科学理性。兼顾小城镇的价值合理和技术合理。

完整性原则:全面考虑各项规划影响因素,完善各项规划内容。

灵活性原则:注重适应性,加大规划弹性,留有发展余地。

创新性原则:探索新方法,应用新技术,促进体制创新。

独特性原则:挖掘特色要素,强化地域特色。

集约性原则:节约资源,通高效益,促进集约化发展。

连续性原则;尊重历史,尊重现状,远近结合,滚动发展。

可操作性原则:着眼长远,立足现实;政策到位,措施得力;强化规划的可操作性。

3 当前开展小城镇规划的指导思想

3.1 进行规划理论创新,建立统筹规划的观念。

(1)制定和实施小城镇规划,必须以建立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镇,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三农”、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基本目标,坚持城乡统筹的指导思想。

(2)必须具备区域全局观念,制订综合性的规划;编制实施综合性的规划,必须实施由政府组织、部门协调、专家领衔及公众参入的规划编制体制。要实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城乡规划统筹协调,避免三个规划内容打架,实现三规合一。

(3)在改革实践中,把一些做的好的,先进的小城镇规划经验理论进行总结,上升到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的高度,形成一套完整的小城镇规划理论与技术管理体系,用于指导小城镇规划实践。

3.2 保障经费、建立健全规划机构,引进技术人才,规范管理

小城镇要保障规划经费,要建立健全相应规划管理机构。每个小城镇都要设立规划管理站所,至少要引进2―3名规划专业技术人才,将规划的编制、实施、管理等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保证充足的规划经费,做的有机构、有技术人员、有经费,改变规划缺机构,缺技术人才,缺资金的穷迫状况,真正使规划落到实处。要严格实施“一书三证”的管理办法和管理程序,,发挥其在小城镇规划建设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作用。加强执法,不管是建设业主,是单位或行政领导,只要违反规划规定,就要追究其法律责任。

3.3 完善规划体系,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

要按照《城乡规划法》要求,依据规划编制的技术规范、规定和标准,及时编制和修改小城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想详细规划及必须的专项规划。认真研究小城镇的土地经济因素、城镇空间、城镇景观、综合效益分析等,科学编制各项规划,要达到规划编制的深度和要求,提高规划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3.4 突出文化内涵,塑造地方特色。

历史文化是小城镇所特有的,它是城镇特色中“最内在、最具有恒久力的东西”,是小城镇的灵魂。因此,小城镇规划设汁应结合本土文化,塑造“地方特色”。小城镇文化的涵盖面很广 ,除了历史文化之外,还包括民族文化、经济文化、建筑文化、自然文化、地域文化、精神文化等诸多方面。小城镇规划应突出文化原则,塑造小城镇自己的特色。小城镇规划要更深一层地去“做文化”,力求做出地方特色、做出品牌。规划设计人员在对小城镇进行规划设计之前,要全面地调查、掌握小城镇历史、地域、建筑、民族、产业等方面的特色,挖掘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3. 5 注重强化协调的手段和措施,完善城镇体系规划

要把小城镇放到小区域乃至全国甚至全世界等大区域的视野中来审视,来规划。要在城镇体系规划中明确小城镇的职能定位,要编制完善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及县域村镇体系规划。

(1)贯彻城乡统筹的规划要求,协调区域范围内的城镇布局和发展。确定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城镇化发展途径和城镇体系,规划要以区域为整体,着重研究完善区域经济发展环境。

(2)明确区域内各级城镇的功能定位,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对开发建设活动提出鼓励或限制的政策。协调和控制对区域整体发展不利的开发活动。

(3)统筹安排和合理布局基础设施,实现区域基础设施的互利共享和有效利用。对区域开发活动的空间布局和时序进行引导,通过合理、妥善的组织,实现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降低区域开发成本。

(4)通过不同空间职能分类和管制要求,优化空间布局结构,实行错位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协调城乡发展,促进各类用地的空间集聚。

3.6 强化生态理念,进行生态规划

历史教训告诉我们,那种粗放污染式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小城镇规划建设到了应该进行检讨,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的时候了。决不能以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来获取暂时的经济利益,必须切实保护好小城镇的生态环境,以利于小城镇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小城镇建设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也不仅仅是市政建设问题,而是涉及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全面发展过程。保护生态环境是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小城镇经济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小城镇规划应按照建设生态小城镇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地进行生态规划设计,提高小城镇的形象和品位,吸引农村人口就近进入小城镇,加速我国城镇化的进程。

生态城镇是今后小城镇发展的必然趋势。生态规划是小城镇趋向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强化生态理念、注重生态规划设计是小城镇规划应该遵循的必不可少的原则。

篇2

近年来,我国山地生态小城镇的开发是越来越迅速。有发展进步是好的,但是很多人们在开发山地生态城镇的同时却违背了自然规律,忽略了大自然的承载能力,不顾地形环境条件,盲目效仿大城市的建设模式和做法,在追求发展的同时将原来的生态面貌毫无章法的改变,导致破坏山地自然景观,使城镇失去了地域特色,还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产生各种环境污染,例如: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温室效应等。对于这种发展方式,可能短期内能给人类带来微薄利益,但是可能长期下去,带给人类和大自然更多的是伤害和惩罚,山地自然灾害对城市生命与财产安全的危害程度日益增大,所以对于山地生态小城镇的发展,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

1、山地小城镇规划建设的主要内容

在发展山地小城镇的过程中,不少地区的人们只注重其建设后的商业性,为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急功近利,反而将各个地区原本的城镇特色进行了改头换面,现在的小城镇发展有的是以大城市为模版,按照大城市的特点制定发展路线,背离了自己原本的生态系统以及吸引人们的地方特色。小城镇发展是需要一定的先进元素,但是传统的小镇特色才能更吸引人,所以了解山地小城镇规划建设的主要内容后才能制定正确的建设方向,从而建设出具有特色的先进山地小城镇。

山地小城镇规划并不是一个模式,山地城镇的特点是突出地域特色、生态集约,资源整合、使生态资源、地域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小城镇的规划不能破坏这些山地城镇的本身特色,而是要将这些传统的山地城镇特色更好的发挥出来。

2、山地小城镇规划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盲目追随大城市的发展

一些山地小城镇在发展的过程中,盲目的追随大城市的发展模式,不考虑自身的环境地域还有经济情况。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地域特色,小城镇要发展,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发展并不意味着改造,将大城市的建设照搬到小城镇中,这样只会让小城镇显得更杂乱无章,更会让小城镇失去自身的优势,小城镇的生态系统和大城市的生态系统截然不同,小城镇丰富的生态资源是大城市不可比拟的,小城镇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充分的利用好自身丰富的生态资源还有地域景观。人们在忙碌奢侈的大都市生活惯了,简单的城市小镇、赏心悦目的自然景观更能增加人们的兴趣,所以在对山地小城镇的发展规划过程中应该因地制宜,根据小城镇自身的地理位置、地域特点制定符合它发展进步的方案。

(2)资源利用率低、布局不合理

发展山地小城镇首先要有合理的布局,但是为了追求发展的速度和力度,在缺乏科学论证和合理布局的情况下发展山地小城镇,使得小城镇的发展杂乱无章,虽然是加快了发展的脚步,但是却由于不合理的规划使得发展边缘化,投入也远远低于产出,降低了山地小城镇的利用率。还有一些小城镇不考虑自身的地域特点,盲目的建设工业园林还有商业大市场,这种发展模式的结果就是有投入无产出,得到的是适得其反的结果。对丰富的生态资源利用不合理使得小城镇资源利用率低也是城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比大城市来说,小城镇自然景观奇特、生态资源丰富是一个大的优势,这些是大城市里没有的特色,但是在城镇发展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这一点,使得小城镇资源的利用率大幅度的降低。此外,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免会产生各种污染,例如工业上的水污染,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的话,更加会破坏小城镇的生态环境。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人们更加注重精神方面的娱乐,不少城镇在此方面建设的可能是同大城市一样的一些科技化的娱乐设施,例如健身房、KTV、酒吧、舞厅等,但是与此同时山地小城镇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建设一些“自然化”的娱乐设施,例如一些登山、游泳等有益身心健康的娱乐方式。

(3)建设过程中小城镇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山地小城镇在建设过程中遭到破坏是建设过程中的一个大问题。如果发展之后的结果就是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到大幅度的破坏,那么发展进步的初衷就发生了改变,所以在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来避免对环境的破坏。以生态为本,构建和谐环保的新型城镇是城镇发展的宗旨,在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景观的优美,还应该尽量避免城镇工业化,不要为了发展城镇,盲目的引进工业企业,要对城镇环境的破坏减到最低。

3、构建循环绿色的新型城镇

小城镇的发展,不应该建立在牺牲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构建绿色的新型城镇应该永远是最好选择和方案。在解决山地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中,环境破坏永远是最重要的问题。而只有在保持了城镇自身的生态环境的条件下,循环绿色的新型城镇的构建才能实现。在现在已经发展的小城镇中,不难看到因为过度开发而使城镇产生一系列的“后遗症”的城镇,这些“后遗症”体现在过度的开采资源导致垃圾堆积如山,使水资源污染严重,因为大气污染导致的温室效应等。要构建循环绿色的新型城镇,首先就要解决这些环境问题,所以在建设过程中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因此在发展过程中要以不同的地区制定不同的发展法案,例如在一些矿物质资源丰富的地区,在对矿物质进行开采的过程中应该要考虑到矿山周围的地形及地质情况,以免由于过度开采对环境产生破环或山体滑坡。因此,在对小城镇的发展过程中要合理的利用生态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强化节能减排,达到构建循环绿色的新型城镇。

4、小城镇自然生态景观规划

小城镇是在自然环境中建立起来的,与大城市相比小城镇与大自然更加亲切,所以在山地小城镇建设的过程中,更好的以小城镇自然生态景观科学规划是发展的重要一步。在山地小城镇中有形态优美的山体,良好的空气、清澈的河流、宽广的湖泊、茂密的森林,其实在发展的过程中良好的保持城镇的这些优势和地域特色,就能吸引更多城市人来观光旅游,这也能很好的带动小城镇的经济发展。小城镇中最大的特色就是植物,而植物有很多功能,除了美观之外,它最大的一个作用就是可以净化空气,所以在城镇可以闻到大都市没有的新鲜空气。

由于小城镇逐渐城市化的原因,很多小城镇已经失去了自身的历史特色还有自然特征,所以在小城镇自然生态景观的规划中必须将其地方特色凸显出来,这样才能更加具有自己的个性,吸引更多的人来观光旅游。人为改造在构建中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要在小城镇自然生态景观的规划下合理的进行改造,而人为改造一般最好的对象就是建筑物,而建筑物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在古老的城镇中,符合历史文化特色的建筑是必要存在的,但是随着人们审美观的提高,建筑物加入一定的现代化元素也不是不可以的,将古老的建筑与现在的时尚结合起来,建设出既具有古老的历史文化元素又拥有现代时尚因子的建筑物也是小城镇自然生态景观中的一道风景线。

总结

要发展山地生态小城镇,首先要破除在小城镇规划设计中的一些误区,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不能因为发展而一味的破坏生态环境,保护和利用好地方自然景观环境,彰显地方特色,构建循环绿色的新型城镇。

[参考文献]

[1]王瑜、隋家旭;小城镇规划设计中节约用地途径的探讨;北方经贸;2011年01期

[2]姬巧娟;山地小城镇规划思路探索;《新西部(理论版)》 ;2013年Z1期

篇3

Abstract: to create a good it is with the person this area ecological culture, the residential area set to become the na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human material and spiritual civilization in an ideal residential area, residential area for the futur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direction, and then realize the 21 st century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residential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meaning of the ecological residential quarter and planning content, probes into the town to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ecological residential quarter.

Keywords: town; Ecological village; Meaning; Content; Planning and design

中图分类号: G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化速度加快和人们对环境认识的不断深化,建设生态小区成为推动城市和谐发展的根本。小区建设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居民居住环境的优劣。营造良好的以人为本的小区生态文化,使小区成为集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物质精神文明于一体的理想住宅小区,成为今后居住小区建设和发展的方向,进而实现 21 世纪生态居住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小区的涵义

生态小区是通过调整人居环境生态系统内生态因子和生态关系, 使小区成为具有自然生态和人类生态、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统一、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城市城市小区。生态小区空间结构合理、基础设施完善, 生态建筑、智能建筑和生命建筑广泛应用, 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融合。它符合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 与区域和城市融洽, 是生态城市的一部分, 体现了所在城市的风貌和特质。

生态小区与传统小区相比有本质的不同, 主要有以下特点: 和谐性的 生态小区内是自然与人共生, 人类回归自然, 亲近自然, 自然融于小区, 小区融于自然; 同时, 能营造满足人类自身发展需求的环境, 富有人情味, 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息, 拥有强有力的互帮互助的群体, 呈现出繁荣、生机和活力。

可持续性的生态小区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的, 因而它能实现小区社会、 经济、 环境的发展,能够在取得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同时推动经济发展, 实现经济快速高质增长;能把小区自然环境作为小区公共资源得到持续利用。整体性的 生态小区不是单单追求环境优美或自身的繁荣, 而是兼顾了社会、 经济、 环境三者的整体协调发展, 小区生态化也不是某一方面的生态化, 而是小区整体上的生态化, 实现整体上的生态文明。因此, 生态小区的建设将会逐渐改变目前我国城市建设中环境污染、 缺乏有效环境保护的不合理现状, 实现节能、 节地、 节水、 低污染以及物业等的有效管理, 为城市和小区自身环境改善带来强大动力。

二、生态小区的规划内容

1、生态小区规划原则

以生态学 “整体、 协调、 循环、 再生” 原则为指导, 通过生态设计方法促进人居环境质量的提高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工设施与自然环境的协调, 实现小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整体协调而达到一种稳定、 平衡、 有序状态的演进过程。

2、生态小区规划的方法

运用生态规律, 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以工程措施和技术手段为支撑, 对传统意义上的小区进行规划设计, 使小区成为真正的生态小区, 以小区生态文明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 生态小区规划的内容

(1)自然生态规划

绿化指标: 该指标是衡量生态小区建设水平最重要的指标之一。绿地率( 包括景区和水面) 须达 50%以上, 人均公共绿地应在 28 平方米以上。

地面保水指标: 本指标强调建筑基地渗水保水能力, 尽量减少混凝土覆盖面积, 采用自然排水系统, 以利于雨水的渗透, 理想指标是小区 80%的地具有透水性能。

节水指标: 此指标以开辟另类水资源( 开源) 与省水器具的使用( 节流) , 作为节水的主要方法。前者系指在小区建筑设计中导入雨水利用或净水系统的设计, 后者系指把雨水、 生活废水汇集处理后, 达到规定的用水水质标准、 重复使用于非饮用水及非与身体接触的杂用水。

节能指标: 重视节能建筑的设计, 通过空调系统、 采暖系统、 照明与白昼光利用、 太阳能利用等途径节约能源。

二氧化碳与废物减量指标: 此指标鼓励应用轻量化的建筑结构, 如使用钢构造建筑来减少砂、 石、 砖等建材的使用; 提倡居家简朴的装潢设计、 建材的回收利用, 以达到节约能源、省资源、 减少废物与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目的。

污水垃圾处理指标: 前者要求建设雨水、 生活污水分流管道系统, 一方面有利于雨水的回收利用, 另一方面可减少污水的处理量。后者指垃圾的分类收集和资源的回收利用。

绿色交通指标: 采用低污染、 适合都市环境、 对健康有益的运输工具来完成社会经济交往活动。生态小区绿色交通规划应鼓励居民使用绿色交通。

(2) 经济生态规划

总体目标是资源的低消耗、环境的轻污染来取得经济的高速增长, 并养成文明科学的消费方式。为此, 应用绿色消费科技和绿色生产科技, 逐步改变能源结构, 加速再生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 应用水能、 风能、 生物能、 太阳能等绿色能源;采用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 减少能源消耗; 在小区内实行绿色生产、 绿色消费。

三、城镇生态住宅的规划设计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但在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由于生产技术的落后, 我国平均建筑能耗是发达国家的 2~3 倍, 造成的污染也相当严重, 我国的一些城市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 “严重污染”城市。 房地产开发和使用是一种消耗大量资源, 产生大量废物的产业。 为了人们卫生、 健康、 舒适地生活, 必须将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

四、生态小区建设的措施

1、以人为本,改善居住环境

人性化的设计对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直是建筑设计者们努力的方向。例如在道路流线的安排上,尽量利用融合设计,使道路成为景观的一部分,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均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提供宜人的使用空间。只有将人们物质层面的安全健康问题和精神层面上的需求问题结合起来解决,才能真正做到以人本,体现出个性化与人性化的有机统一。

2、做好规划设计,避免盲目开发

在城市生态小区的建设中,各项工程的实施均需要全面的规划,开发建设中充分利用该城市的自然资源和条件,使人工系统与自然系统协调和谐。要因地制宜、合理选址,尽量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充分开发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就势造景,合理开发和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并做出有利当地生态平衡的规划,绝不能照搬,否则生态小区建设的良好初衷反会带来破坏该地区原有生态环境的后果。

3、合理利用水资源

我国是个水资源缺乏的国家, 一些地方, 一方面缺水严重,另一方面浪费严重。 节水的关键措施还是 “开源节流” 。 居民对水的消费主要是饮和用,其中饮食用水量约占总消费量的5%, 其余 95%用于洗涤、 排污等。在住宅小区, 根据两种用途设置 A、 B两套供水系统。A系统专供饮用水 (包括冲茶、 洗米、 洗菜、 煮饭) 。这个系统的水必须是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洁净水。B系统专供使用水。 这个系统的水应该循环使用。 将住户洗菜、 洗衣、 洗澡水以及屋面雨水, 地面雨水引入蓄水池内, 进行过滤、 净化、 去污等物理、 化学处理, 再输入住户的 “使用水管” , 供洗地、 洗车、 绿化、 水景、 冲厕、 排污等使用。这个系统的水循环使用, 可节省大量的用水。

4、充分利用太阳能

太阳能是绿色能源中最重要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广泛存在的天然能源, 其优点是极为丰富、 洁净、 安全、 廉价。目前,在住宅区中太阳能的利用主要有 3 个方面:太阳能热水器、 太阳能空调和太阳能电池。据资料介绍, 安装一套供 300 人全年用热水洗浴的太阳能中央热水系统需投资约 15 万元, 全年的节能费约为 8 万元, 2 年就可收回全部投资, 而太阳能热水系统的使用寿命为 15~20 年, 那么这套设备的节能费就高达 100~140 万元。近几十年来, 许多国家都在积极研究、 开发、 利用太阳能, 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我国的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 年日照时数为 2500h, 有的地区高达3000h。 这为我国开发利用太阳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太阳能利用的范围将会更广, 能量转换效率将会更高。

5、强力整治、 促进环保

房屋的建设和使用都存在着对环境污染的问题。环境被污染, 直接危害人类健康, 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关于环境污染问题, 过去只提 “三废” (废水、 废气、 废渣) 污染, 现在增加了防治声污染和光污染的内容。这是切合现实情况的。还有个问题, 就是电磁污染的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家用电器的普及率和使用率也在日益提高,电磁污染已经出现,并有不断增长之势。建议把这方面的内容纳入治污计划和措施之内。

6、引入新思想,构筑绿色生态环境

沿环路布置集中公共绿地,供居民休闲活动,注意以休闲活动的绿地为主,只设少量观赏绿地,追求立体空间绿化。小区入口处放置大片高差4m多的斜坡绿地,兼顾人车分流的上下两个空间;中水站、垃圾站、消防站坡顶的檐口高度接近小区自然地平,坡顶上以硬塑绿地格子板植草皮,构成几片小景点;选择能净化空气及吸音的树种植。

生态小区作为一种小区规划新理念,是我国住宅小区的发展方向,又是未来城市追求的远景目标。满足可持续发展理论对人居环境的需求以及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家居理念必将成为 21 世纪人们对居住生活的一种追求。如何体现绿色、生态和健康发展要素,以达到城市整体功能转化,是一项宏伟而艰巨的综合工程,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努力。我们要把建设绿色健康的生态小区作为今后住宅建设的主要工作,为人们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居住条件和环境,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小区。

参考文献:

[1] 蒋晓辉. 生态小区及住宅的规划设计与建设[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07)

[2] 杨碧珊. 浅谈人居环境的生态设计[J]. 广东科技, 2007,(03)

篇4

Abstract: the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is not only the construction of large cities, the rol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mall towns should not be ignored. Now many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mall towns, including town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difficulties particularly outstanding. Based o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mall towns thorough analysis the reason,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small towns and puts forward the solution to the problems of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plan, promote better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small towns.

Key words: the small town construction;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Save problem; Research and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小城镇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较小的城镇。它介于城乡之间,地位特殊,是城市与农村集镇的结合部位,是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信息中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小城镇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显示出来,加快小城镇建设已成为改革与发展必须解决的战略问题。为此,各级政府和人们群众都十分重视小城镇的规划和建设。一批规划先进、布局合理、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各具特色的小城镇脱颖而出,成为农村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的前沿阵地。然而,小城镇在建设暨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目前我国小城镇规划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缺乏完善的基本理论体系。在没有对应理论指导的情况下,只能模仿大中城市的规划,导致小城镇规划编制并不合理,实施的合理性偏低,这已成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城市化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小城镇规划设计研究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

1 小城镇建设暨规划设计中国现存问题

1.1 小城镇建设中的规划设计以及实施缺乏民主

我国城乡规划建设信息保密过于严密,公众很难了解。我国的城乡规划体系由于体制的原因基本上是一个封闭的工作系统,从规划编制、修订、审批到实施,都是规划行政部门内部操作,基本不会向外界公布。公众对城乡规划的参与度不高,就谈不上公众对规划的实施监督。现在的城市规划还局限于工程技术领域而不是民主化公开化决策,规划师的培养也着重于工程技术知识方面,缺少社会动员、社会组织和社会活动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这也影响到公众参与的开展。

1.2 规划实施的法律依据薄弱

《城市规划法》和《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使小城镇规划建设有了基本的法律依据,但在实际工作中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一些小城镇的规划缺少法律的严肃性,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诸如不顾城市规划法律法规的各种规定,不按规划程序操作执行,把规划当作手中的权力使用的现象屡有发生;部分小城镇建设项目的布局随意性过大没有一套操作程序,甚至出现以个别领导的意图代替规划,以既成事实修正规划,更甚者有的以规划上的让步为少数人谋利益等,最后致使小城镇规划在实施中出现败笔和遗憾工程,此类现象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执法不严的突出表现。

1.3 规划中没有协调好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目前由于政府部门对小城镇规划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把小城镇建设摆在最重要的位置,只专注于经济建设、城镇发展,没有注意社会和谐与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忽视环境保护设施的同步建设,造成各种污染物排放量急剧增加,使小城镇环境状况日益恶化。中国小城镇环境问题主要来自于工业企业,其中高速发展的中小型乡镇企业(乡镇企业产值占乡镇总产值75%)是小城镇环境的重要污染源。乡镇工业导致环境恶化的原因有以下五个方面:首先,由于乡镇企业布局较大中型城市的企业分散,污染治理以及排污管理难度相当大。第二,所处的产业层次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工艺技术水平落后,治理资金不足。第三,大城市环境污染转嫁。第四,缺少环保意思,轻视环境保护。第五,环境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1.4 管理体制问题

1) 小城镇管理体制不完善:目前我国小城镇在管理体制上,存在城镇管理体制革新跟不上城镇建设步伐的现象。有的依托老镇发展起来的新城镇,仍沿用过去的一套管理办法,土地无偿划拨、资金提留摊派、管理行政命令,在管理上未能从体制上予以更新,深化改革,从而未能使小城镇经济和社会管理按新体制运行,严重制约着小城镇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2) 缺乏管理人才和先进管理技术管理思想,管理水平不高:小城镇在专业人才、技术装备、管理经验等方面,都比较缺乏。到2001年底,全国平均每个建制镇只有1.36个建设助理员,每个集镇只有0.83个。单靠这些技术人员,很难胜任繁重的小城镇建设管理工作。

1.5 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

规划师的理想状态和规划管理部门的评价标准不同影响评价的科学性。首先规划师往往只关注设计的终极理想状态,而轻视实施评价时产生的种种问题;然而另一方面规划的实施评价结果会影响到规划部门发挥权威,从而会导致规划部门人为的进行抵制;或者由于信息系统不完备、缺少经费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与限制,使得规划实施的评价被悬置。从而产生下面的现象,从政府到规划师都在不断地编制规划,但都是在不停地进行重复进行原地踏步,并没有实质性的进步,而且对于规划编制与实施脱离的现象虽充分认知但无力进行改变,导致了无论规划的实施效果如何,新一轮的规划总是不断地被没太大意义的编制出来。由于缺少对规划实施的反思,“规划师只能根据对本身社会处境的自我反应和普遍性的情绪来判断规划的有效抑或失效,成功抑或失败”。

2 对策研究

2.1 加强法制建设,使城镇规划及其实施有法可依

完善法律法规以及标准的配套建设,尽快制定与小城镇规划编制和实施相适应的、可操作性强的法规和标准。同时法律法规要兼顾全局利益,立足全国,结合社会发展趋势,尽量减少各个法规之间的分歧,体现法规的权威性和整体性。

严格依法编制规划和实施规划,只有坚持遵守规范,依法建设,才能保证小城镇健康发展。科学编制完善的小城镇规划,不仅要包括小城镇的目标和主要内容,还应包括保障各项规划目标得以具体实施的主要政策措施。实施规划必须采用市场经济的办法,遵循市场规律,调整市场机制,增强规划实施的力度,减少人为造成的阻碍因素。要确保小城镇规划的正确并顺利实施,首先要有科学的规划决策。其次,要有科学系统的审批制度。

2.2 加强公众参与

在进行小城镇建设以及规划设计时,要广泛吸收社会各界的意见,让公众了解规划、参与规划、支持规划。我们可根据国情,因地制宜,改变过去由规划师制定规划方案的弊病,实施由规划师、政府、社会各界、市民共同参与的公众规划。这样就可以保证制定的规划更为科学合理,更易实施。小城镇规划是一项涉及公众利益的工作,公众参与规划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确保规划民主性的重要环节。

2.3 完善小城镇管理体制

管理问题在一个小城镇初具规模后,就会上升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首先,要进行队伍建设,尽快培养和建立一支善于管理经营的队伍。其次,进一步加强公安、工商、城建等职能部门与镇政府的执法权限划分与协调。最后,提高管理者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以及居民的环卫意识、交通规则意识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

提高小城镇规划的科学化手段研究,使小城镇规划管理用科学的理论做指导,充分借鉴中外城市规划管理的有益做法,不断改进和创新管理方法。同时还要积极推广以计算机为重点的办公自动化技术,这也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

2.4 完善评价体系

小城镇规划实施的评价是在规划方案实施后有相关人员组成的联合小组对规划运行的效果进行评价。小城镇规划实施评价体系必须一切从城乡协调发展和充分发挥小城镇作用出发,以小城镇人口发展和素质提高为核心,谋求小城镇经济发展与资源合理利用、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通过增强小城镇经济实力提高小城镇建设质量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合理转移农村劳动力,缩小城乡差异,并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和可能。设计小城镇规划实施评价体系应该体现两大战略思想,一是应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二是应体现城镇化发展战略思想。

3 结语

城市化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必经之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发展小城镇是乡村城市化的主要手段。在小城镇建设暨规划设计过程中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因此我们必须深入进行小城镇规划设计的研究,不断发展和学习,推进小城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根据我国的规定,一般情况下的小城镇就是城市,因此对小城镇的规划设计一般都运用和大城市一样的设计方法和设计规范。但由于小城镇本身具有自身的特点,与传统的大型城市有很大的区别,在进行小城镇规划设计的时候要结合城市和乡村的双重特点,以此进行的小城镇规划才具有良好的合理性。根据现行的我国小城镇规划设计分析,一般情况下的设计需要三个步骤,首先对城镇的区域进行合理的规划,并结合城乡两方面的因素进行;然后对城镇的地区进行建设规划,规划的同时要结合大城市的全面建设规划方法进行;最后就要对重点的地段进行详细的规划,城镇的核心是城镇发展的重点,在进行城镇核心规划时,就要结合城镇的特点进行详细的规划。

一、小城镇规划设计遵循的原则

1.以人为本,同时与环境相适应、平衡原则

小城镇的规划设计本身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并结合城镇本身的文化特点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从而提升小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小城镇在规划设计的时候,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对环境的保护,很多地方的小城镇在规划设计时没有对环境进行合理的保护,在建设后导致环境一度恶化,在进行治理的时候花费很多时间和金钱。

2.特色原则

小城镇与综合性大城市不同,大城市注重经济发展的地位,而小城镇则是要突出其本身的文化底蕴和自身特点。综合性规划设计的小城镇,一般都具有良好的自身特点,不管是良好的文化底蕴还是良好的园林景观小城镇,都突出了自身的特点。为了突出以人为本的要求,并避免出现很多相同的小城镇,就要重点考虑城镇的自身特点,并将其特点进行合理的规划利用。在小城镇规划设计时,严禁生搬硬套,对于拿来主义要坚决说不。

3.合理布局乡镇工业

小城镇的工业是其发展的重要经济支柱,因此对于小城镇工业的布局,要做好多方面的考虑,既不能阻碍去发展的势头,更不能对环境造成影响。很多小城镇的工业发展具有盲目性,规模小分布散乱,没有核心技术,资源利用率较低,对环境有很严重的影响,这就是小城镇传统工业的基本情况。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对其进行综合考虑,从一个点着手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

二、小城镇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以物质环境建设为尺度的规划设计模式,缺乏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念

很多小城镇的规划设计往往以城市的发展为主要设计方案,这就导致城市在发展建设的同时,缺少对环境的保护,更不能突出人文的特点,长此以往建设成的小城镇只能成为快速发展的小城镇,不能成为具有自身特点的综合性小城镇。

2.注重“摊大饼”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历史文化的保护观念淡薄

对于小城镇的规划设计,一定要以其本身的历史为基础,并深入的考察小城镇的风土人情,将小城镇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体现出来。对历史文化的保护,是小城镇在发展中凸显自我的基础,纯粹为了发展的规划,只能导致多方面发展而没有自我的专长。

3. 设计模式以功能主义和技术主义为价值取向,缺乏对人居环境的关注

小城镇规划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生活的要求,如果仅仅为了提升城镇的发展而进行规划设计,必然导致人们的生活环境受到破坏。这样就会导致很多人离开小城镇,进而导致小城镇的发展受到全面的阻碍。

三、现代小城镇规划设计与建设的思路

1.小城镇整体物质形象空间的塑造

对小城镇的整体物质形象空间建设和塑造,需要重点考虑的就是小城镇的重要公共空间和小城镇的实体。一般情况下规划设计的小城镇没有良好的公共空间,除了有街道以外,小城镇基本没有其他的公共空间,而城市的设计要求中规定,一定要有用作人们活动的良好公共空间,以此提升人们生活的质量,并要方便人们的出行。在空间设计的时候,要结合多层的特点进行设计,并结合所使用公共空间的具体作用,进行不同公共空间的综合性管理。小城镇的实体主要是城镇中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对于这些实体建筑,要有全面的设计考虑,既能满足城镇居民的居住生活需要,又要具有美观保护环境的特点。

2.小城镇整体人文形象的塑造

小城镇一般都具有长久的历史,我国的五千年文化底蕴很多都在小镇中有所体现,想要对小城镇的整体人文形象进行塑造,就要结合小城镇的文化特点,对城镇的独有历史和文化体现出来。在规划设计的同时,要将小城镇的特点进行合理的保护,并以其特有的历史文化创造出具有独特特点的历史小城镇。对于小城镇进行规划设计的同时,要对其原有的道德和社会网络进行合理的融合,最好是不对其进行改变,以此保证其具有良好的道德的社会网络,并以此提升每个小城镇居民的安全度和满意度。

3.突出文化内涵,塑造地方特色

文化的内涵是城镇规划最值得重点注意的,但也要对其本身文化特点进行整合,将城镇文化中的多方面文化如民族文化、经济文化、宗教文化等进行合理的布局。当新型的小城镇规划设计开始前,要对小城镇的文化特点进行全面的考察和分析,以此确保小城镇规划设计时能够全面顾及到历史、建筑、民族等多方面的自身特点,以此确保规划建设的新型城镇具有良好的文化内涵。

4.强化生态理念,打造园林式景观

小城镇在整体规划设计后,建设成的新型小城镇必然是具有良好生态特点的园林城镇,因此生态建设是小城镇规划要考虑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体现。想要将小城镇建设成具有良好绿化的园林城镇,就要在城镇规划设计时做到全面结合城镇的环境特点进行综合性规划。对于乡镇企业的分布,要做好居民区和商业区以及企业区的分开,并将城镇的景观设计放到设计的重要地位,结合高标准的生态规划标准进行小城镇的景观设计。

结束语:根据我国的小城镇规划的规定和专家的预测,预计到2020年,我国的城镇化速度增长开始进入最后阶段,我国目前已经有将近2亿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这对城市是十分严重的考验。小城镇作为主要的农民聚集地,必然会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带来巨大的商机,只有做好小城镇的规划建设,才能为我国的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发展铺平道路。希望本文对我国小城镇规划设计的分析和探讨,能给每个从事小城镇规划设计的人员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唐建兵,王玉琼,张薇.旅游业和小城镇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1)

[2]于今.加强小城镇建设与管理协调城乡发展步伐[J].小城镇建设.2013(04)

[3]伦海,徐敏.小城镇的生态建设[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3(05)

[4]周向红,袁瑞娟.现代城市住区规划与可持续发展[J].城市开发.2014(07)

[5]荣西武,文辉,郭建民.完善小城镇规划管理的思路和建议[J].小城镇建设.2010(01)

篇6

中图分类号:TM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城镇规划设计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在整个城镇规划设计中,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能源是人们的不断追求。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的增强,在城镇规划设计中低碳理念产生并逐渐得到广泛的运用。该理念的出现对城镇规划设计的影响是深远的。然而,如何更好的落实该理念,如何在城镇规划设计中更好的落实低碳理念,这些都是摆在人们面前的现实问题。文章主要探讨分析了低碳城镇规划设计的意义,并提出了推行低碳城镇规划设计的策略,希望能够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关注,能够对新型城镇规划设计中更好的推行低碳理念发挥借鉴和指导作用。

二、低碳理念及低碳城镇规划设计的概念

1、低碳理念。低碳理念是伴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而产生的新的理念,它要求人们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在保证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实现有助于减少碳排放的城市建设模式和社会发展方式。它倡导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废旧循环利用,节约能源资源,最终实现城市的低碳可持续发展。

2、低碳城镇规划设计的概念。低碳城镇规划设计是指在城镇规划和设计的时候,充分考虑并利用自然环境因素,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的规范,使城镇建设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安全、健康、舒适的环境。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低碳城镇规划设计就是在规划设计的时候,通过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减少各类废物的产生,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低碳城镇规划设计能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策略之一。

三、推行低碳城镇规划设计的意义

作为一种新的城镇规划设计理念,在城镇规划设计的过程中,推行低碳理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总的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低碳城镇规划设计能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有利于缓解当地资源压力,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作用。比如,在规划设计的时候,结合当地的气候特征,设计低耗能的建筑物,倡导低碳排放生活方式;通过就近获取建筑材料来节约运输成本;通过运用各种节能墙体材料来实现建筑物的保温节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等以上规划设计策略的运用,都能够显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2、拓宽建筑材料使用范围。运用低碳城镇规划设计理念,能够推动新材料、新工艺的运用,有利于拓宽材料的使用范围,为新材料的进一步运用创造了有利条件。例如,为了满足低碳城镇规划设计的要求,在工程建设中采用各种新型墙体保温材料,各式各样的新型的建筑材料也被不断的研发出来,并在工程建设中得到应用,拓宽了建筑材料的使用范围。

3、有利于城镇的可持续发展。低碳城镇规划设计有利于资源能源的节约,降低碳排放量,而通过运用新技术、新工艺,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节约资源,启动整个社会的低碳行动建设,有利于促进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四、低碳理念下的新型城镇规划设计的策略

正因为低碳理念对城镇规划设计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因而在城镇规划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以低碳理念为指导,并积极采取相应的策略,更好的推动低碳城镇规划设计的运用。结合城镇规划设计的实际工作,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做好城镇的整体规划设计。在进行城镇规划设计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文化特征、经济发展水平等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从整体着眼,优化规划设计,做好对道路、建筑、产业、能源等的整体规划设计工作。优化各种设施的布置,提高规划设计水平,倡导低碳排放理念,为城镇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2、因地制宜。低碳城镇规划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达到相应的效果。在规划设计的时候,应该综合考虑当地的气候特征和地域条件,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采光、通风,集热和制冷,从而降低这些方面带来的能耗和污染,减少人们为达到这个目的而消耗大量的资源能源,减少碳排放量。例如,在日照充足的西北地区,提高太阳能的利用效率非常必要。而对于阴雨过多的地区则没有必要利用太阳能。对于寒冷地区,应该在保温材料方面增加投入。而在炎热地区则要考虑遮阳板的方位和角度,这样能够防止太阳辐射,避免产生眩光,充分利用各种有利于条件来为生产生活服务,降低城镇人们生活资源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量。

3、尊重当地环境。低碳城镇规划设计首先应该保证规划设计的安全性、舒适性、便利性、经济性,在此基础上,并结合当地的环境特征,尊重当地环境。规划、设计需要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地理特征、人文环境等因素,了解当地气候、水文、资源、交通等各方面的资料,使得城镇规划设计与当地自然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合理规划各项城镇设施,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量。

4、合理使用建筑材料。城镇规划设计的时候,建筑材料的选择是一项重要工作。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应该选用对人体健康影响最小的材料,尤其是优先选用无放射、低挥发、低活性的材料。在选择油漆、胶水、粘合剂、地板、木板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它们的优良性能,还要考虑它们有无毒物质的释放。此外,还要注重外墙保温节能材料的使用,这样能够减少人们家居时资源能源的消耗,减少碳排放量,以采暖空调为例,如果使用绝热维护材料,能够有效节能约50%。

5、重视利用可再生能源。城镇规划设计的时候,尤其是要重视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例如,利用空调冷凝热作为生活热水的辅助热源,利用太阳能热水作为日常生活用水,利用太阳能光电系统支持日常生活用电。不管使用何种能源和技术,都要重视节约,在规划设计的时候,应该考虑到有利于能源的收集,充分收集和利用能源。

6、采用节能新技术。在能源使用的时候应该注重节约,根据日照强度调节室内照明系统,换气系统、节水系统;重视对能源的回收和二次利用;使用耐久性强的建筑材料;重视节能新技术、新工艺的运用,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7、做好道路系统、公共服务设施、市政设施的规划设计。加密公交站点的布置,提高交通的便利性,减少私家车的出行,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按照合理的服务设施半径布置公共服务设施,如学校、医院等,倡导就近就医、就学,合理设置大型商业服务中心,减少人们外出购物的距离。在市场设施布置的时候,重视运用采暖节能系统,合理布置污水处理设施,对污水进行处理和综合运用,重视收集和利用地表水,加强对废弃物的再生利用,从多个方面入手,落实低碳理念,更好的促进城镇的建设和发展。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低碳城镇规划设计是城镇规划设计新理念,它对整个城镇规划设计的影响是巨大的。今后在城镇规划设计的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以低碳规划设计理念为指导,合理规划,科学设计,以降低碳排放,节约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注重保护自然环境,使城镇建设取得更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促进城镇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寻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周巍.基于低碳理念的园林设计研究[D].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秦宇楠.基于低碳理念下的小城镇规划策略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篇7

小城镇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角色,随着小城镇的快速发展,如何合理地规划小城镇建设是一个核心问题。小城镇环境规划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努力解决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同时应坚持以人为本,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中心,加强城镇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改善城镇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1小城镇规划设计遵循的原则

1.1以人为本,营造人性化的城镇新区

“以人为本”是小城镇新区规划设计应遵循的最基小的首要原则。因此,小城镇新区规划应充分考虑到城镇区居民们各方面的需要,针对老城区中显现出的各种弊病,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进行全面的人性化的规划设计。

1.2特色原则

特色是小城镇的灵魂,它可以树立小城镇良好形象提高小城镇的知名度,促进小城镇的发展。小城镇如果有历史传承下来的特色固然很好,但即使没有我们也可以积极去创造,特别是生态景观特色方面,由于小城镇规模小形成特色的景观要素也少,故在小城镇的生态建设过程中必须重视“个性与特色”,小城镇景观要“小而精,小而特”,要综合运用生态、文化的观点去创造组织这些景观形成“以人为本”的各自特色,也将避免“千城一面,万屋一统”的尴尬。当然,我们所说的特色一定要充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而不能生搬硬套。

1.3对现有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的节约保护与开发利用并重原则

水、土是人类的生命之源,生存之本,是小城镇居民赖以生存和从事生产活动的基础,对它的开发利用,直接关系到小城镇生态环境系统结构的演变与优化。目前许多小城镇土地利用粗放,摊大饼式扩张,有的是搞政府形象工程,有的是圈了地闲置几年不管。而对于日趋紧张的水资源,不仅因给排水设施简陋导致污染严重,而且从人为的节约意识上而言,造成的浪费也十分惊人。绝对不能把水土资源视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即使是土地扩展潜力大、水资源暂且充足的小城镇,随着经济的发展、规模的扩大,人均资源必然减少。

2小城镇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以物质环境建设为尺度的规划设计模式,缺乏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念

物质性的规划设计模式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往往表现为:“经济理性”和“发展优先”的思想。在小城镇规划与设计中,一般也将反映自然特征和状态的地形测量资料、气象资料和水文资料等作为分析和考虑的主要内容,并作为土地适宜度分析的主要评判依据,而地形地貌存在的生态价值则考虑较少。小城镇规划中的景观与绿地规划仍停留在追求空问视觉效果的形式层次,强调人工对环境的改造,以期在短期内获得崭新的景观。小城镇规划中的可持续生态环境规划仅仅注重于技术的运用,而忽视了规划手段本身。环境保护规划缺乏对小城镇总体的生态环境的保护观念,仍停留于运用技术手段控制环境污染的层面。

2.2注重“摊大饼”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历史文化的保护观念淡薄

小城镇规划中历史保护规划往往以旅游、景观等作为出发点,注重物质层面的实体保护。在保护规划的手段上以保持特定历史时期空间特质形态作为目标,而对非物质层面的因素,例如城镇的社会网络、居民生活的改变等涉及较少。以旅游、景观文物保护作为小城镇保护规划实施的前提。目前小城镇的保护规划往往是以文物保护作为原始动力和前提,以旅游开发作为保护规划的目的和尺度,以景观的建构和规划作为保护规划的成果和模式。在小城镇保护与更新规划的编制中,不注重本地特点,套用规划师心目中固有的特点与模式,往往造成保护规划完成后小城镇特色风貌与文化的缺失。另外一个突出的问题与矛盾在于对历史与文化的忽视,在小城镇规划中不注重本地的历史、文化与文脉,形成诸多的建设性破坏。景观的保护不应仅停留在表面层次上,小城镇景观的保护并不全是保护形象风貌和人知觉心理的连续性,还应充分重视小城镇景观深层文化内涵的连续性;景观的保护并不只是“建筑的文化特征演化的历史记忆的静态保留,更重要的是对形成该地区的建筑文化性的深层方式的留存和借用”。

3现代小城镇规划设计与建设的思路

3.1小城镇整体物质形象空间的塑造

3.1.1小城镇的主要公共空间

传统的小城镇除街道空间外,往往缺乏良好的公共空间。小城镇建设规划中的城市设计要注重小城镇的重要公共建筑空间、街道空间、广场空间及河流绿地等公共性空间的营造。城市设计要结合建筑的功能、用地的性质以及人流活动规律来形成不同功能和不同性质的小城镇公共活动空间,如居民公共活动空间、交通空间及自然风光地带等,从而满足小城镇居民多种活动方式的需要。居民的公共活动空间要结合主要的公建如活动中心和商业建筑等布置;交通空间要结合居民的出行方式、重要的交通场站和小城镇的布局特征进行布置;自然景观空间的塑造要结合河流、山体、林地等自然景观因素,同时考虑园林绿地规划及生态环境保护等对自然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建立小城镇良好的自然景观空间。要丰富小城镇的空间层次,空间层次的丰富不仅要建立不同功能和性质的公共空间,而且要建立不同规模的相同性质的空间。如绿地的建设要分类别,按照服务不同地域范围来确定,按照镇区、片区来设定;如广场的建设要考虑不同功能组成,交通集散、休闲娱乐、集会、市政等不同内容。

3.1.2小城镇的实体

小城镇的实体是指城镇的各类建筑物和构筑物等,是小城镇整体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小城镇的实体,城市设计主要考虑公共建筑的组织,小城镇建设规划中城市设计主要重视小城镇公建的组织,目的是保护城镇景观,创造和谐与协调的城镇面貌,并控制建筑实体与空间的比例关系。城市设计道德要使公共建筑合理分布,形成小城镇的主要景观节点和次要景观节点,从而建立小城镇的实体景观系统;其次,要注重小城镇轮廓线的控制,城镇轮廓线组织的关键是合理控制建筑物高度、体量和体形等,使主要因素成为城镇轮廓线的主要控制,使次要因素处于从属地位,从而使城镇轮廓线具有一定的清晰性,丰富小城镇的总体空间。

3.2小城镇整体人文形象的塑造

小城镇一般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历史遗产,在每一个特定地区,种族群体的文化传统及其演进对城镇空间的组织与发展产生影响,形成了城镇空间的文化特色。因此城市设计要注重城镇历史文化形态的延续性。在城市设计方面:①要充分尊重地方文化,强化地域文化特征,把历史文化因素融入到小城镇景观设计的总体构架之中,保护一切有价值的历史遗存如居民生活方式和民俗民风等,使小城镇的人文特色得以延续,对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的建筑,如文物古迹和文化遗产等进行重点保护;②要处理好特色保护和小城镇经济发展、城镇建设等的关系,使特色保护和各项用地布局、社会环境效益相结合;③由于小城镇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空间环境,历史文化特色的保护还要反映当代城镇生活,创造出既具有浓厚人情味,又具有时代感和个性特色的小城镇风格。

3.3突出文化内涵,塑造地方特色

“历史文化是城镇所特有的,它是城镇特色中最内在最具有恒久力的东西”。因此,城镇新区规划设计应结合“本土文化”,塑造“地方特色”。城镇文化的涵盖面很广除了历史文化之外,还包括民族文化、经济文化、建筑文化、自然文化、地域文化、精神文化等诸多方面。新一轮的城镇新区规划仅仅当成规划去做,而要更深一层“做文化”,力求做出特色、做出品牌。规划人员在对城镇新区进行规划设计之前,要全面地考察、掌握小城镇历史、地域、建筑、民族、产业等方面的特色,挖掘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3.4强化生态理念,打造园林式景观

生态园林城镇是今后小城镇发展的必然趋势。生态设计是县域城镇走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结合生态建设进行景观设计,使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协调统一是建设生态园林城镇的必然选择。因此,强化生态理念注重景观设计是新一轮的小城镇新区规划应该遵循的必不可少的原则。

4结语

小城镇规划涉及的专业很广,牵涉的问题也比较多,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是一个完整的社会发展规划,是一个大战略、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协调和努力。在具体设计与实施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做到布局合理、交通方便、环境优美、各具特色,为建设现代化的、高度文明的新小城镇而努力。我们规划设计人员也要紧跟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更新小城镇规划观念,丰富规划手法。以解决小城镇现实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做好符合小城镇发展的规划,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规划的有效性、指导性,促进小城镇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1小城镇规划设计遵循的原则

1.1以人为本,同时与环境相适应、平衡原则作为小城镇主体的人,在积极努力改造改善自身赖以生存环境的同时,又不自觉地破坏了自身生存的环境,通过生产和生活将大量废弃物排向大气、水体和土壤中,直接破坏小城镇的生态系统结构。近年来,作为农村中心的小城镇人口增长很快,由此带来的小城镇污染日趋严重,往往超过小城镇的环境容量及自净能力,引起小城镇生态环境系统调节能力失控,反过来又直接影响别人的身体健康。故要特别注重人与环境系统协调一致的原则,乡镇的工业布局、人口规模、不能超越环境提供的保证程度。

1.2特色原则

特色是小城镇的灵魂,它可以树立小城镇良好形象,提高小城镇的知名度,促进小城镇的发展。小城镇如果有历史传承下来的特色固然很好,但即使没有我们也可以积极去创造,特别是生态景观特色方面,由于小城镇规模小,形成特色的景观要素也少,故在小城镇的生态建设过程中,必须重视“个性与特色”,小城镇景观要“小而精,小而特”,要综合运用生态、文化的观点去创造组织这些景观,形成“以人为本”的各自特色,也将避免“千城一面,万屋一统”的尴尬。当然,我们所说的特色一定要充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而不能生搬硬套。

1.3合理布局乡镇工业

乡镇工业结构与布局实质上就决定了小城镇技术经济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同时又体现了小城镇的产业特色。因而乡镇工业的发展与布局直接关系到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直接关系到小城镇的环境保护和优美环境创建,是小城镇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核心。把乡镇工业看作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合理的规划布局与引导发展,对于完善小城镇技术经济系统结构与增强小城镇技术经济系统对生态环境系统的良好循环都是及其重要的。

1.4对现有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的节约保护与开发利用并重原则水、土是人类的生命之源,生存之本,是小城镇居民赖以生存和从事生产活动的基础,对它的开发利用,直接关系到小城镇生态环境系统结构的演变与优化。目前许多小城镇土地利用粗放,摊大饼式扩张,有的是搞政府形象工程,有的是圈了地闲置几年不管。而对于日趋紧张的水资源,不仅因给排水设施简陋导致污染严重,而且从人为的节约意识上而言,造成的浪费也十分惊人。绝对不能把水土资源视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即使是土地扩展潜力大、水资源暂且充足的小城镇,随着经济的发展、规模的扩大,人均资源必然减少。

2小城镇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以物质环境建设为尺度的规划设计模式,缺乏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念

1)物质性的规划设计模式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往往表现为:“经济理性”和“发展优先”的思想。在小城镇规划与设计中,一般也将反映自然特征和状态的地形测量资料、气象资料和水文资料等作为分析和考虑的主要内容,并作为土地适宜度分析的主要评判依据,而地形地貌存在的生态价值则考虑较少。

2)小城镇规划中的景观与绿地规划仍停留在追求空间视觉效果的形式层次,强调人工对环境的改造,以期在短期内获得崭新的景观。

2.2不注重地方特色,盲目套用大城市的模式,小城镇结构形态环境雷同

1)小城镇规划中“技术乌托邦”的思想与文化的趋同性带来的小城镇规划色的缺失。

2)小城镇规划对特色的认识有待全面,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a仅注重规划中的物质特色,忽视了小城镇特色中的非物质要素。b小城镇特色应是一个整体,从结构形态规划,用地总体布局到详细规划、单体设计的各个步骤,从小城镇总体景观到街道、建筑都是其特色所在。

2.3设计模式以功能主义和技术主义为价值取向,缺乏对人居环境的关注

1)过于强调理性分析与功能分区,缺乏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思想。

2)缺乏人居环境科学的整体和综合思想,人居环境观念淡薄。

3)我国目前小城镇规划属于物质性规划,主要解决小城镇物质环境建设的空间布局问题,以理性安排小城镇物质建设的布局和顺序为特点,注重理性分析,而形象思维欠缺。

3现代小城镇规划设计与建设的思路

3.1小城镇整体物质形象空间的塑造

3.1.1小城镇的主要公共空间

传统的小城镇除街道空间外,往往缺乏良好的公共空间。小城镇建设规划中的城市设计要注重小城镇的重要公共建筑空间、街道空间、广场空间及河流绿地等公共性空间的营造。

1)城市设计要结合建筑的功能、用地的性质以及人流活动规律来形成不同功能和不同性质的小城镇公共活动空间,如居民公共活动空间、交通空间及自然风光地带等,从而满足小城镇居民多种活动方式的需要。居民的公共活动空间要结合主要的公建如活动中心和商业建筑等布置;交通空间要结合居民的出行方式、重要的交通场站和小城镇的布局特征进行布置;自然景观空间的塑造要结合河流、山体、林地等自然景观因素,同时考虑园林绿地规划及生态环境保护等对自然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建立小城镇良好的自然景观空间。

2)要丰富小城镇的空间层次,空间层次的丰富不仅要建立不同功能和性质的公共空间,而且要建立不同规模的相同性质的空间。如绿地的建设要分类别,按照服务不同地域范围来确定,按照镇区、片区来设定;如广场的建设要考虑不同功能组成,交通集散、休闲娱乐、集会、市政等不同内容。

3.1.2小城镇的实体

小城镇的实体是指城镇的各类建筑物和构筑物等,是小城镇整体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小城镇的实体,城市设计主要考虑公共建筑的组织,小城镇建设规划中城市设计主要重视小城镇公建的组织,目的是保护城镇景观,创造和谐与协调的城镇面貌,并控制建筑实体与空间的比例关系。城市设计道德要使公共建筑合理分布,形成小城镇的主要景观节点和次要景观节点,从而建立小城镇的实体景观系统;其次,要注重小城镇轮廓线的控制,城镇轮廓线组织的关键是合理控制建筑物高度、体量和体形等,使主要因素成为城镇轮廓线的主要控制,使次要因素处于从属地位,从而使城镇轮廓线具有一定的清晰性,丰富小城镇的总体空间。

3.2小城镇整体人文形象的塑造

3.2.1历史文化环境的表达小城镇一般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历史遗产,在每一个特定地区,种族群体的文化传统及其演进对城镇空间的组织与发展产生影响,形成了城镇空间的文化特色。因此城市设计要注重城镇历史文化形态的延续性。

在城市设计方面:1)要充分尊重地方文化,强化地域文化特征,把历史文化因素融入到小城镇景观设计的总体构架之中,保护一切有价值的历史遗存如村落布局、居民生活方式和民俗民风等,使小城镇的人文特色得以延续,对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的建筑,如文物古迹和文化遗产等进行重点保护;2)要处理好特色保护和小城镇经济发展、城镇建设等的关系,使特色保护和各项用地布局、社会环境效益相结合;3)由于小城镇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空间环境,历史文化特色的保护还要反映当代城镇生活,创造出既具有浓厚人情味,又具有时代感和个性特色的小城镇风格。

3.2.2意义性环境的表达

小城镇的意义性是由空间要素及实体要素所具有的内在文化涵义,主要是由历史传统、社会习俗、文化形态、思想观念及聚居方式等的影响所形成。小城镇的意义随着小城镇的发展和实践的推移而不断发生变化。小城镇的环境意义不仅能使环境具有强烈的可识别性、安全感和归属感等,而且和居民的生活融为一体,使得生活环境更加动人。因此,城市设计要加强环境的意义,在保护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充分注重社会习俗和思想观念等的影响,对小城镇形体和空间的造型、尺度及色彩等进行规定,从而使小城镇的整体环境具有一定的意义。

3.3突出文化内涵,塑造地方特色

“历史文化是城镇所特有的,它是城镇特色中最内在、最具有恒久力的东西”。因此,城镇新区规划设计应结合“本土文化”,塑造“地方特色”。城镇文化的涵盖面很广,除了历史文化之外,还包括民族文化、经济文化、建筑文化、自然文化、地域文化、精神文化等诸多方面。新一轮的城镇新区规划仅仅当成规划去做,而要更深一层去“做文化”,力求做出特色、做出品牌。

4结语

总之,随着会社会综合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城镇的规模也会持续地增长,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也会逐步提高。在这种形势下进行小城镇新区规划,就要求城市规划师们树立超前意识和发展观念。

参考文献:

篇9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small town of regional connotation, discuss a wide place in the road to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model of small towns planning strategy restriction and guidance.

Key words: small town; geographical location

中图分类号: F1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城市化率已由1978年的17.92%上升到2010年的47.5%。乡镇企业的迅速崛起和迅速发展促进了城乡经济的一体化,小城镇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而随着我国各层面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日趋成熟,对小城镇发展机制和发展模式的研究也变得更加深入和多样,这使得各小城镇在其所在区域内的性质和职能将更加丰富和灵活。这就对研究小城镇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从小城镇的地域性着手进行研究,可以获取更多关于其深层次的内容,给规划提出更多的先驱性内容。

1 小城镇的地域性认识

现代建筑设计强调围绕建筑的节能性、环境性、地域性进行设计,既做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同时也促进了可持续发展,一批杰出的建筑作品也证明了地域性对于建筑设计的指导性意义是合理且成功的。而城镇作为一定区域内的人类聚居点,在其规划设计中更应该重视区域内各种因素的影响,即其地域性特征。

小城镇作为区域内核心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过渡性城镇形态,具有重要的发展地位和研究价值。而放眼国内现状,我国13亿人口,9亿在农村。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即“三农”问题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和深远意义的战略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而从根本上看,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只有把农业富余劳动力从土地上逐步转移出去,才能大幅度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综合经济效益;才能缩小城乡差别和工农差别;我国城镇化水平才能迅速提高;整个经济社会才能有更大飞跃。从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90年代以来,我国小城镇建设取得了卓越的成果,对于整体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都起到了重大的带动作用,由此可见,在城镇规划体系中,小城镇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值得深入探索研究。

小城镇相对城市而言,具有土地、人口规模小,发展滞后,区位灵活等特点,这就决定了地域性对于小城镇的突出意义。对一个小城镇而言,地域性具有丰富的内涵,如其自身区位、自然条件、历史文化及历史遗产、居民生活习惯及风俗特点等。这些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或指导着一个小城镇的规划与设计。通过深入研究,充分抓住小城镇的地域性特征,可以在规划中抓住一个小城镇的精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 地域性对于小城镇规划设计的制约性

地域性对于一个小城镇的规划设计具有一定的制约性,把握好这种制约性可以在规划中排除干扰因素,避免出现不适宜该城镇发展的建议。地域性作为小城镇的自身固有属性,可以当做小城镇规划设计的一个框架来对待。从小城镇的自然区位和自然条件来看,有些城镇的自然条件较差,没有区位、交通、自然资源等方面的优势,这就注定了一些小城镇的发展模式对其是行不通的,在规划中就要对其进行其他方面的研究,寻找有利的因素。

由此可见,小城镇的地域性起到了对于发展建设模式生搬硬套的监督性作用。将不适于一个地域城镇的发展建设模式强加其中,即使该模式本身是合理的,那也达不到促进发展的效果,只有充分考虑了小城镇地域性的制约条件,使规划建设方案与小城镇自身条件形成一种契合,这才能探索出真正的小城镇地域性发展模式。

3 地域性对于小城镇规划设计的引导性

相对于地域性对于小城镇发展模式的制约性,其引导性其实更为突出。小城镇的地域性资源是多元的,如各种有形的地上遗存和无形的文化遗产可以引导小城镇走历史文化风情小镇的发展路线;保护良好的自然山水条件可以引导小城镇走旅游度假休闲区的发展路线;不同的区位条件则可以视具体情况为小城镇开拓多元的发展模式。当然在这其中,小城镇的经济发展是重中之重,不同的发展模式归结到一点就是要寻求具有区域经济特色的优势产业。充分理由区位优势与各种资源,因地制宜,积极培育区域经济特色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是实现小城镇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相互协调,双向带动的重要途径。当然,就某一小城镇而言,它不可能同时具有多方面的区域性优势,这就需要我们去深入探索,以寻找出其最大的积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小城镇发展模式的制定。

小城镇的地域性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元素就是当地风俗和居民的生活习惯。无论任何层面的城镇规划都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规划者的意图不在于创造空想的终极蓝图,而是要创造适宜人生活的城镇规划模式。抓住小城镇的优势产业的同时要调动当地居民的积极性,协同创造出具有活力的现代化小城镇。

4 小城镇规划设计中应用地域性因素实例-----北七家镇规划

北七家镇位于北京市西部、昌平区的东南部,西面与北京顺义区、朝阳区、北苑边缘集团、清河边缘集团、沙河卫星城、百善镇、小汤山镇为邻,距安定门、昌平区各18km,镇域面积60.45k㎡,人口16.5万人。北七家镇交通便捷,东距首都机场15km,西距八达岭高速公路12km,南距奥运村和城市轻轨霍营站2km,北邻快速六环路,并与中关村高新产业园和新的中央商务区具有较好的通达性,而且位于城市中轴线上,毗邻奥运村公园区和温榆河绿色生态走廊建成,北七家未来环境优势将更显著。同时,处于北京市几个边缘集团、天竺空港城河重点建设城镇的中间地带,潜在市场和发展优势明显,除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外,还有丰富的地热资源,为开发特色产业和中高档住宅区提供良好的资源支撑。北七家镇主要功能可定位为产业多元化和高技术化特色工业园区,北京后花园多样化生态居住小区、第二居所和观光休闲区。

以上为北七家镇的地域性条件,其具有卓越的区位条件、优良的自然风貌,以及丰富的地热资源。北七家镇的试点示范小城镇规划就深刻地抓住了这点地域性优势,并与镇总体规划有机结合,优化产业结构,强化概念空间规划以及现代化基础设施与公共设施的配套建设,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创建田园城镇。最终把试点示范小城镇规划和试点示范工程建设落实在镇总体规划中实施,保证实施的法律效力。

1992年前,北七家镇的综合实力在当时的昌平县排名靠后,全镇年税收七八十万元,企业上交利润五六十万元,底子薄,企业负债率高,靠贷款交“利”、乡镇企业难成气候。北七家镇没有独特物质资源,但有大都市后花园和亚运村地区开发房地产的明显区位优势,于是八七家镇抓住改革历史机遇,大胆尝试,由1992年至1994年期间陆续引资开发了7个房地产项目,取得显著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实力在整个郊区排名第三。北七家镇在一个时期把房地产业作为优势产业的成功还在于:①靠房地产业完成了小镇建设与发展的资本原始积累;②小城镇经济结构得到迅速调整,第三产业在房地产的带动下出现超常规发展,1995~2001年第三产业的年增长率按可性价比计算达到29.8%,高出整个GDP年增长率近10个百分点,更分别高出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近17和21个百分点;③有力推动全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在北京申奥成功后,来北七家镇洽谈项目的开发商不下200家,发展势头十分强劲;④带动与房地产相关的建筑业、建筑材料产业,并均有想当发展基础;⑤促进小城镇经济全面,持续高速增长,1995~2001年的GDP增长率为20.1%,远高于北京10%左右的年增长率;⑥有效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北七家镇1/3建设用地位于北京第二条绿化隔离带的温榆河生态保护带,北七家镇选择发展中、高档住宅和现代化休闲农业有效保护了区域生态环境。

北七家镇试点示范经验表明,小城镇发展离不开特定产业带动的全面、持续经济发展,小城镇要充分利用自身地域性带来的各种有利条件,避开不利因素,因地制宜,积极培育区域经济特色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促进村镇产业集聚、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实现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相互协调,双向带动。

以上北七家镇的成功案例直接地彰显了小城镇地域性研究的重要性。北七家镇的试点示范小城镇规划抓住了北七家镇最显著的地域性优势——区位条件。由区位条件的契机出发,避开自身弱点,成功的把北七家镇打造成为了由房地产业带动的小城镇发展模式典范,解决了“三农”问题。

5 结语

通过小城镇的地域性特征来约束、指导小城镇的规划,可以抓住一个小城镇的灵魂来进行发展,不仅形成了小城镇的优势产业,解决了“三农”问题,发展了社会经济,更是为小城镇居民创造了理想的生活工作环境,从而缓解中心城市的人口,就业等多方面压力。但在剖析小城镇地域性特征时需要注意抓住重点,覆盖要点,以避免生搬硬套,因地制宜地对小城镇发展建设提出相对应的规划策略。

参考文献:

[1]《小城镇规划案例——技术应用规范》汤铭谭机械工业出版社

[2]《小城镇总体规划》王雨村,杨新海东南大学出版社

篇10

Abstract: the reform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along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rogress, our town face has undergone earth-shaking changes, but the city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 still has many problems to solve, and, the determining factor is the overall planning of city, we should clear the basic problems of the urban construction, the basic principle of city planning,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urban construction planning to avoid the problems and make cities in the urban construction planning better guidance.

Keyword: urbanization; urbanization process; Planning and design

中图分类号:S75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引言

改革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我国的城镇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尤其是小城镇的发展,其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步伐。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但是我国城市建设仍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城镇的规划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城市建设的成败。

2 我国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城市建设开始的时间比较晚,时间紧任务重,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具体有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1)城市建设资金缺口大,严重制约着城市的发展。资金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城建事业发展的“瓶颈”。我国国土面积大,区域地貌比较丰富,建设难度比较大。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城市改造的资金投入,但是老城区的改造,普遍采取的是“以路带房,以房补路,配套建设,综合开发”等办法筹措资金,但从总体上看,筹资的渠道不合理。

(2)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没有跟上,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比较差,各项服务设施不全面。由于城市土地宝贵,所以惜土如金,见缝插房,舍不得拿出土地搞环境绿化和公用设施建设,这种情况在城市中心区的黄金地带表现尤为突出。城市绿地太少,缺乏现代气息;公用设施太少,服务功能不健全。

(3)城市建筑形式单一,缺乏文化品味和现代气息,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没有在城市建设中体现出来。在城市建设中,如何体现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做到历史风貌与现代文明和谐统一,是摆在我市城市建设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城市的道路建设存在规划设计不合理的情况,有些地方跟不上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而有些地方却夸大了城市发展对于道路体系的要求,盲目修建,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4)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与城市运行三个阶段之间的管理没有有机地结合起来。不考虑运行服务盲目规划、开发,使得城市规划建设的成果没有更好的保护起来。

(5)城市规划严重滞后城市的发展,同时又没有及时制订出控制性规划,使得乱占乱建的现象比较多,严重影响了城市对外的整体形象。

3 城市规划设计应遵循原则

城市规划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城市建设的成败,考虑到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我们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应该遵循:整合,经济,安全,美学和社会等五方面原则,才能使我们的规划方案满足城市建设的需要及社会发展的需要。

整合原则:1.应当使城市的发展规模、各项建设标准和地方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要正确处理好城市局部建设和整体发展的辩证关系;要正确处理好城市规划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辩证关系;要处理好城市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的辩证关系,保持人与自然相互协调,既是当代人类的共同责任,也是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原则。

经济原则:城市规划要坚持适用、经济的原则,贯彻勤俭建国的方针,这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尤其重要。

安全原则:安全需要是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的需要之一。因此,城市规划应当符合城巾防火、防爆、抗震、防洪、防泥石流等要求,还要注意城市规划的治安、交通管理、人民防空建设等问题,

美学原则:保护好城市中那些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设施、名胜古迹的同时,也要注意体现时代精神,要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协调,建筑格调与环境风貌的协调。

社会原则:就是在城市规划中树立为全体市民服务的指导思想,贯彻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促进流通、繁荣经济、促进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原则,尽量满足市民的各种需要。.设计要注重人与环境的和谐;是要大力推广无障碍环境设计。城市设施不仅要为健康成年人提供方便,而且要为老、弱、病、残、幼着想,在建筑出入口、街道商店、娱乐场所设置无障碍通道,体现社会高度文明。

4 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中起到的作用

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居民点。一般而言,人口较稠密的地区称为城市,一般包括了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并且具备行政管辖功能。现代化城市建设主要是在规划的指导下,进行不断建设和有效的管理。城市的规划、建设二者相互统一,不可分割,规划是建设的前提,建设的程度为规划思想提供参考。规划对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一个城市能否建设的好,管理的好,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规划。没有好的规划,城市建设会出现盲目性。但是近年来我国城市规划建设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失误,如一些城市或是拆毁了具有历史风貌的区域,或是在风貌保护区新建了一些现代高层建筑等,所以我们的规划要体现超前性、科学性、历史性等。

5 从规划的角度避免城市建设问题

首先,我们在规划时,应该注意科学性,实事求是地针对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切实可行的规划设计,避免城市建设资金的巨大缺口,规划建设部分必要的设施,流出后续建设的接口,使有限的资金带来更多的规划成果及经济回报。

其次,应该注意规划城市的配套基础设施,明确保护环境的规划理念,使城市的建设用地规划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进行,有力的保证城市的绿地,提高城市的现代化气息,是城市人口有强烈的归属感,增加对城市的认同感,这样就能更好地提高社会建设的效率。

再者,规划设计时应该注意城市的历史文化氛围,建筑的整体规划应该具有文化品位和现代化气息,注意各种建筑以历史遗迹的协调统一,体现出历史文化城市的特色,并且在交通方面应该进行补充,必要时进行交通环绕,增加城市的可赏性。

最后,城市规划要有前瞻性,要跟上城市的发展进程,同时,规划也应该与城市建设能力协调统一,不能单纯规划,不考虑建设成本及利润的回收等。

6小结

我国城市建设在取得可喜成果的同时存在不少问题,其决定因素是城市的整体规划,我们应该明确城市建设的基本问题、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从规划的角度避免城市建设的种种问题,使得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中发挥更好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