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医疗管理模板(10篇)

时间:2024-02-08 15:08:4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数字化医疗管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数字化医疗管理

篇1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6-0066-01

目前医疗设备数字化管理已是大势所趋。如下主要围绕医疗设备如何实施数字化管理展开探讨。

一、医疗设备实施数字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医院数字化建设与医疗设备自身数字化也在飞速地发展,其已经成为了医院管理方面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对医疗设备进行数字化管理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

(一)医疗设备档案数字化管理

对医院设备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时需要运用各种高端技术比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大型数据库技术以及电子高速扫描等从而能对原始的档案资料进行飞速地数字化处理。此外,医疗设备档案数字化管理还对建立起极具重要作用的档案信息大型数据库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其可以实现快速地收集和整理医疗设备档案中各种文稿资料的相关数据。

(二)医疗设备数字化维护管理

数字化医疗设备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安全可靠的性能以及全面的功能在医院的诊断治疗过程当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中国和世界其它各国常用的医疗设备数字化维护系统通常都与医疗设备的验收、维护以及报废等医疗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工作相关,其通常利用临床医学工程师收集的相关设备技术方面的资料和信息,然后在对医疗设备进行管理时,例如,验收和维护等,将计算机的原始信息输入进去。现在,中内地已经出现众多医院在医疗设备维修上进行网络化管理。目前计算机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正在快速地发展,设备的维修已不仅仅只是局限于现场维修,而是对远程维修也提出了要求,同时这也是未来医疗设备数字化维护管理高速发展的必然方向。

(三)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数字化管理

对于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管理,医院不同级别的人员都要认真对待,并加以重视。这样才能对医疗质量有所保障,使因医疗仪器而造成的医疗事故得以减少。用前检查、质量检测以及计量检定是目前常用的质控手段。在这当中,医学计量是质量控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和保证给于了技术参考和技术保障,让多参数测试技术和软件测试技术得到了发展。现代信息化技术已经相当发达,可以对其进行好好地利用,从而实现对医疗设备质量控制进行数字化管理。总之,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数字化管理发展的基本方向就是要让信息资源共享成为现实。

二、数字化管理技术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我国医院数字化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在医疗设备数字化管理技术的研究上也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

(一)在医疗设备数字化管理中条形码技术的应用

条形码技术作为一种信息储存和信息传递的技术,主要是依靠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慢慢发展起来的。或者我们可以说,其是在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实际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项自动识别技术,具备了编码、制作、识别、数据收集与整合、传输等众多功能。医疗设备的原产国、制造厂家、名称、生产日期以及类别等相关信息都可以在条形码中一一体现出来,所以,在对医疗设备进行档案管理时应用到条形码技术是一种十分有效和便捷的方式,除此之外,条形码技术的应用还可以使医院对医疗设备进行动态管理和实时监控成为现实,从而使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都可以得到相应的提高,并使管理成本得到有效的减少。目前,在对医疗设备进行数字化管理的过程中,条形码技术已被我国多家医院引进,例如北京积水潭医院等,并且最终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二)在医疗设备数字化管理中RFID技术的应用

RFID技术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它的原理是运用射频信号自动地对目标对象进行识别并获取其相关的信息。与条形码技术相比,RFID技术有许多的优点,比如,扫描十分快捷、经久耐用、穿透能力强以及记忆储存容量大等。所以,RFID技术在医疗设备管理领域深受欢迎并获得了不少人的认可。在对医疗设备进行数字化管理时,应用到RFID这一技术不仅能够避免因一些不确定因素使设备档案遭到破坏或丢失的现象,还能够对设备巡视检查和维护工作的疏忽遗漏问题起到预防作用。此外,每当与医疗设备有关的纠纷问题发生时,也能够清楚地划分责任,究竟是由于人为原因还是设备问题造成的。目前,中国许多家医院在对医疗设备进行数字化管理的过程中,已经试探性地应用到了RFID技术。其中,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临床医院等单位合作经过不懈努力开发的医疗设备射频识别(RFID)综合管理系统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利用这一系统,就可以把医院内部全部设备的电子档案建立起来,名称、型号、厂家、编号、类别、技术支持信息以及保养维护时间等都将存在该设备电子档案中。这样不但可以使临床科室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还可以帮助相关检修人员减少他们在修理和维护设备上的时间。

(三)在医疗设备数字化管理中远程维修技术的运用

远程维修可以说是通过远程网络和一些其他硬件的协助,产品制造商和有关专家对不在同一地域的客户的产品进行远距离的状态检测和远距离的诊断以及维修指导的一门综合性技术。这门技术主要是依靠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专家系统等其它技术从而让装备的状态检测、故障诊断、维修指导以及备件物流配送等远距离修复和指导成为现实。此外,远程维修不仅仅保留了传统维修方式的优点,同时也对现有的资源进行了整合,使资源的共同分享和利用具有现实可行性,有效地缩短了设备维修时间并大大缩减了维修所需要的开支。当前,在医疗设备数字化管理中,远程维修技术的应用还是不够理想,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和不断对其进行完善。其中相对比较完善的应用方案并不多见,一般在很少的大型设备上,我们才可以看见个别医疗器械制造商主动对其提供额外的远程维修服务。

三、结语

现在医院朝数字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已是铁板钉钉,网络的应用也逐渐完善。这对提高医院医疗效率、减少运营成本、完善就医环境以及缓解医疗资源稀缺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并且最后将有利于医院在同行业中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提高。目前,医院正朝着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其应该建立一套完善以及实用的医疗设备数字化管理体系,这样才能与医院数字化建设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并且最后对发展医院数字化建设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TH78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376(2016)08-0065-02

随着近年来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诊治水平,许多大、中型医疗机构纷纷投入大量的资金购入新型的尖端医疗仪器、设备[1],而高压氧作为多种脑类疾病的必要治疗手段,其治疗设备也被越来越多的医院引进并投入到治疗当中。由于高压氧设备规模较大、技术较为复杂,其在医院固定资产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因此对于其是否能够做到有效的管理,不仅关系到医院的服务质量,同时也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而科学的应用和管理设备档案,是实现医疗设备价值最大化的重要条件和基础。医疗设备档案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申购过程中形成的档案和设备使用过程中形成的档案[2],而设备的使用维修记录档案是第二部分档案的重要组成,对其实施数字化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1维修记录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1.1维修记录管理目的

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是医疗设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设备维修记录则是管理的一部分,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合理、有效地应用维修记录。设备维修记录的管理是医院规范化管理的需要,也是日常为了帮助维修人员在日常维修中快速排除故障、提示维修人员容易出现故障的位置和部分。

1.2维修记录管理意义

设备维修记录档案是设备在保养和检修时必备的记录,可为高压氧设备的使用、维修、保养提供可靠的依据,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通过对维修记录的管理,还可客观的对高压氧设备的稳定性、可维修价值、维修费用、完好率等问题进行评价[3]。建立高压氧设备维修档案,可使医院的相关职能部门通过设备、仪器的维修记录和当前使用情况来决定对其进行维修保养的时间以及最佳的维修方案,既可节约工时又可节约维护资金。

1.3维修记录分类

对于维修记录通常分为以下几类:(1)定期保养记录:对于高压氧科精密度较高、结构较为复杂的仪器或设备,根据设备的既往维修记录、类别以及基本情况所制定的保养计划,不管设备的适宜状况如何,均需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常规保养。(2)正常维修记录:高压氧科设备出现故障时所进行的维修,通常需停机进行,维修费用较高,时间较长,部分维修需更换配件,管理上处于被动状态。(3)快速维修记录:在不影响高压氧设备的正常使用前提下所进行的维修,其可通过采取临时措施或者借助替他的辅助设备进行维修,但在设备允许停机下,还要进行根本性的检修工作。(4)改造维修记录:对高压氧设备经常发生故障的部位或配件进行结构改造,减少其维修工作量,从根本上提高其工作效果,降低维修和保养的费用。

2目前管理不足之处

目前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软件主要包括医疗设备管理系统和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医疗设备保养记录等,其中医疗设备管理系统主要是对高压氧相关设备采购信息的记录,通常在设备新购入时建立,在其报废时进行注销,而财务科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有修改记录的权限,其他相关人员有阅读资料的权限,但都无法查阅其维修记录;而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时对整个维修流程的管理,从保修一直到对维修人员绩效评价的整个过程进行记录,其通常由维修工程师自行记录。但由于医院通常采用电话报修,而又无法安排专人进行保修电话的记录工作以及合理安排检修人员,只能鼓励工程师主动进行维修工作,而此时由于维修记录由工程记录,其为了绩效考核成绩,容易出现弄虚作假的情况。同时高压氧科设备大多为大型医疗设备,其维修保养记录本作为原始记录,通常随机器保存,使得其维修记录较难被调阅和利用。

3数字化管理的定义

数字化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处理的全过程。随着近年来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应用,医疗机构目前已经广泛引入数字化管理,而档案数字化也应运而生。“医疗设备档案数字化”是指将传统的以纸张等为载体形式的医疗设备档案,利用计算机将其内容等多种形式的模拟信息输入到专业的管理系统当中,并将其转换位0和1组成的二进制编码,形成计算机专用的数字形式的档案数据,并通过信息处理手段对其进行储存、管理。同时还可以利于计算机对这些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处理,建立专门的医疗设备档案信息库,并可在需要使用这些信息的时候,将其还原成文字、图像、数值、视频等从而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网络共享。通过数字化管理平台,拥有各级权限的人员能够及时、全面地了解各项维修信息,并在局域网覆盖的前提下,实施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管理。

4数字化管理实施方法

为实现维修记录的高效利用和数字化管理,需由维修工作管理人员在每次高压氧舱设备维修结束后,认真填写维修记录,保证维修记录的准确、及时和全面。

4.1以设备管理软件为基础

目前我院院内网络化平台已建设完成,已实现医疗设备信息的数字化管理,设备管理软件已在使用中。其由程序管理人员负责信息的统计管理、使用人员权限的认证以及软件结构的管理,由财务管理人员负责软件内容的维护。软件内容可供普通使用人进行查阅,其按照医院-科室-设备-资料的顺序,逐级设立子菜单[4]。

4.2录入管理模块

设备维修记录录入模块可用来提供仪器或者设备维修信息的入口归档管理,其设有用户名和密码,以防止无关人员进入模块进行操作。在软件操作系统的设备界面上,选中其中高压氧舱设备名称,单击鼠标右键,弹出维修记录录入界面,由作为维修档案管理人员的维修工程师进行档案的修改。维修档案的内容主要包括:设备的名称和型号、故障日期和原因、维修日期和维修人员、维修费用、登记人等项目。设备名称与型号为自动确认,系统默认登录人员为登记人,其他项目需手工输入,输入完毕保存即可。当录入信息不能一次完全填写完毕时,可分步进行填写。如刚刚接受到设备维修信息时,只需填写当时的日期,在设备进行维修后,可再次进入相应页面填写有关信息[5],当所有信息填写全部填写完毕时确认完成,其即可作为一条有用信息归档。如在维修过程中有需要更换的配件,则应在相应的文本框内填写所更换的配件信息;若所需维修更换的配件需返厂或外出维修,则需注明。

4.3科室验收模块管理

此模块用于科室的负责人确认高压氧舱设备的维修信息。此模块也需要用户名和密码,在操作界面中找到相应的科室名称进入,此时该界面将列出对应科室的所有未经审核的高压氧舱已维修仪器或设备的新信息。点击以验收的设备或机器所对应的名称进入进行审核,若对信息无任何疑问,点击确认按钮,表示审核通过。如对该维修记录的信息有疑问,可将疑问或意见写入意见文本框,表示有所疑问,并点击信息发送确认按钮,表示该维修记录审核未通过。维修部门可通过进行信息查询模块对于未通过的维修记录进行查询,并根据科室所提疑问或建议,进行相应的处理,然后再次提交,科室再次进行审核。直至审核通过;

4.4查询模块管理

此功能模块为所有进入权限的人员提供高压氧舱维修信息的多样检索方式。如维修部分负责人员可通过此模块查询为通过深刻的仪器或设备的维修记录;科室负责人可通过此模块查询本科室维修中的设备或仪器的维修进度;医院负责人员可利用设备管理号、科室名称等在系统中查看相应科室的设备或仪器维修资料,全方位地掌控医院工作。无论使用哪种查询方法,只要在界面的下拉框中输入所需查询的设备或仪器管理号或科室名称,点击“确认”按钮,即查找到所需信息。或者通过模糊查询下的输入栏输入所要查询的科室名称拼音缩写或者是其中部分字母,也可查询到相关信息,这种检查方法即方便快捷,又提高了查询速度和准确度。

4.5信息修改模块管理

如果在输入高压氧舱维修记录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未及时进行更正或者设备或仪器出现报废等情况时[6],需要应用信息修改模块进行维修记录的修改。通过在界面上输入设备管理号,即可找到所需要修改的设备或仪器的维修记录,以供用户进行信息变更。

4.6统计与打印模块管理

维修记录统计报表时为相关部门了解情况、决定政策、指导管理工作、制定和审查仪器、设备购置计划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统计和打印都是档案管理工作中经常所需的,数字化系统平台不仅具有输出打印功能,其还有这较强的统计功能,其可对不同的仪器或设备的维修选项进行组合统计,为维修部门掌握科室设备现况、日常维修工作量、人员调整、经费使用情况、制定年度计划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7],也为医院新设备的采购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可对各类高压氧设备的购置做出客观评价,包括设备可靠性、灵敏度、精确度、零件耐用、使用安全等方面。

5常见问题及对策

维修记录的数字化管理可对维修管理、设备评估和医疗决策进行有效的持续性改进,同时还可优化技术管理,提高医疗管理水平,促进管理效益[8]。高压氧舱医疗设备档案维修记录的数字化管理在实际应用中,还有着一定的应用难点,如维修档案输入不及时、不准确或不全面等情况,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可将其作为工作考核指标计入绩效考核中,以提高数字化管理的应用效果。

6持续性改进措施

高压氧医疗设备维修档案的数字化管理,能够对以下工作进行持续改进:①维修管理的改进:包括对维修工程师的工作评价,各种维修数据的综合统计、维修内容的有效评价;②设备评估的改进:包括对高压氧设备故障频率、可维修性以及维修成本的评价;③医院决策的改进:其可在确认设备使用率的前提下,对比和评估高压氧设备的稳定性和维护成本;④可促成“技术优化管理,管理提高效益”的目的。

7结语

运用数字化管理高压氧舱医疗设备的维修记录档案,有利于提高医疗设备的利用率,确保临床治疗效果,保证医疗服务水平,减少不良事件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艳.医疗设备维修档案管理工作刍议[J].黑龙江档案,2012,25(2):123.

[2]曹家多.大型医疗设备维修记录档案管理工作初探[J].新西部,2007,6(12):56.

[3]祁增凌,余元龙,钟珊珊.医疗设备档案维修记录的数字化管理[J].医疗卫生装备,2012,33(2):136-137.

[4]童斌.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几点问题与对策[J].医疗卫生装备,2010,31(1):91-92..

[5]陈陵.医疗设备维修档案的计算机管理系统[J].医疗装备,2003,16(7):7-10.

[6]祁增凌,余元龙,钟珊珊.医疗设备档案维修记录的数字化管理[J].医疗卫生装备,2012,33(2):136-137.

篇3

引言

医疗处方是病人就诊过程中由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医生开具的书面性文件,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给药名称、药品剂型、计量、用法等详细信息,是药剂师和患者调配药品的依据。国家对处方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其具有法律、技术和经济责任。我国的法律对处方的管理有着严格的法律规定,但在实际的运行中还有很多问题存在,如,普通病人难于鉴定处方开具者是否具有处方权;处方具有一定的区域局限性,处方往往只在病人就医的单位内部使用;在药店购买处方药不用或不完全遵照处方,处方药随意出售现象严重;处方真实性难于鉴别;职能部门监管难度大等诸多问题。目前,处方在形式上分为手写处方和电子处方两大类,电子处方是网络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发展的产物,对医院信息化的管理的具有较好的效果,但并不能很好地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随着医药分家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实现处方科学、系统地使用和监管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二维码是计算机图形技术与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医疗处方采用二维分布的黑白图片进行图形化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相比于一维条形码,其在存储量、保密性、可追踪性、校验修复性和成本等方面具有巨大优势,也被广泛应用于物品追踪、安全保密、证件管理、报表等各个方面。二维码集信息存储、信息传递和信息识别技术于一体,对管理的数字化水平、管理流程的优化、管理的效果和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已成为应用型研究的热点,如二维码支付应用、二维码食品安全追溯等。本文重点关注了二维码在处方管理过程中的应用形式,进而解决目前处方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1采用二维码技术的医疗处方数字化管理模式

采用二维码技术的医疗处方数字化管理系统是基于现代网络技术的公共服务性的信息化网络管理平台。政府或企业通过组建“云计算”网络中心服务平台,实现二维码处方的信息化管理,对处方以二维码的形式进行生成、组织、存放和管理。二维码处方的相关使用者(医生、病人、药品销售单位、政府监管部门及药品生成单位等)通过网络终端(PC或智能移动设备)与管理中心进行网络通信,进行处方的真实性核查、处方内容核对、处方药销售和处方使用监管等各项相关活动。医生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通过申请二维码生成带有二维码的电子处方,一方面将其上传至二维码处方管理中心,另一方面将带有二维码的纸质处方交由病人。病人可以通过手机等智能网络设备扫描二维码获取处方的详细信息(如处方当前的状态,处方开具者的详细信息,处方相关药品的信息,药品销售信息等),在购药时将带有二维码的处方交由药品销售单位。病人还可以通过用户回执功能,将二维码处方使用过程中的问题上传给二维码管理中心。药品销售单位通过网络化终端扫描二维码,自动与管理中心通信,对处方的真实性和时效性进行核验,如果真实性、时效性没问题,根据处方内容将药品销售给病人,同时将销售药品的详细信息(药品名称、药品量、药品销售时间等相关信息)上传至管理中心进行管理。药品生成企业通过网络终端上传和查看药品相关的信息。政府医药监管部门是整个系统的组织与建设者,通过与管理中心交互获取二维码处方运行过程中的监管统计数据和报警信息,进而对医生、药品销售单位和药品生成单位进行相应的管理,如图1所示。

2采用二维码技术的医疗处方数字化管理的关键管理问题分析

2.1模式的运营

采用二维码技术的医疗处方数字化管理系统,其本质是提供给医生、病人、药品生成及销售单位的公共平台,政府医药监管部门是系统的主要提供者,也负责体系的运营活动。从管理的角度,医生管理、药品生产管理和药品销售管理是政府医药监管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其工作的电子化管理,是电子政务的内容。因此,政府医药监管部门是数字化管理模式平台的直接投资建设者,负责整个模式的运营与管理。医生与患者诊疗活动的开展依托于医院信息系统,药品销售依托于相应的电子商务平台,药品生产企业依托于企业信息化系统(如ERP),三者相互独立,各自为政。要实现二维码处方数字化管理模式的运营与管理,必须实现其与医院信息系统、药品销售电子商务系统和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接口化对接,设立接口模块,设计对接协议和数据传输格式,在运营与管理上实现处方业务的一体化。

2.2数据管理

二维码处方的数字化管理是集二维码处方的生成、输出、查询、使用和注销的全程性业务链条,整个链条的正常运转依赖于相关数据的科学组织和管理。首先,相关数据库的建设。辅数据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执业医生数据库。执业医师是处方开具的权力方,只有在执业医生数据库登记注册的医生才有权力申请二维码并开具处方,其相应的数据为结构化数据,因此,可采用关系数据库系统进行组织与管理。②药品及生产单位数据管理。药品是处方的直接对象、生成单位是药品的提供者,是处方业务链条的基础信息保障,可基于结构化的形式采用关系数据库进行数据管理。③药品销售单位数据管理。药品销售单位是二维码处方的直接使用场所,涉及处方内容的实现,是业务链条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药品销售单位的管理包括药品销售单位的注册和资质数据管理,其实现同样要采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由主数据库完成业务链条执行过程中相关数据的管理。相关信息要记录业务执行过程中每一步产生的数据,做到来源正确、有理有据、格式统一、传递流程完善与严格控制时效,并能够实现互相印证。同时,业务链条数据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其数据量随时间的推移会异常庞大,因此,需要关注大数据管理技术的实现。采用列表式数据库的技术取代关系数据库技术其将在分布并行计算、网络化存储、时效计算、数据备份等方面取得更好的效果。其次,二维码处方数字化数据管理平台的选择。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网络化中心平台具有远程访问、建设成本低、功能拓展灵活、数据存储量大等不可替代的优势,已成为数据管理的必然选择。

2.3数据监控与分析

二维码处方管理中心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基于数据库、模型库和知识库的二维码处方相关数据的监控和分析是管理中心的重要任务。数据监控。①认证性数据监控,主要是指对医生、药品销售机构和药品生产机构的真实性、合法性的实时认证。医生注册、登陆到管理中心平台首先要通过执业医师数据库调取相应的医师资格信息并进行资格审查。同样,对药品生产和销售单位注册时要进行资质的审查和备案,在登陆时进行数据认证。②处方数据完整性监控。国家对处方的格式、内容有严格的法律规定,处方数据的完整性监控就是在二维码处方生成时,依据相关的规定对处方内容的完整性进行核查,内容不完整的处方是不能开具的。③处方时效性数据监控。医学处方的最大特点是具有时效性,一般处方的时效性在1~7天之间,超过期限的处方应停止使用并进行停用原因的调查。在处方的二维码中可以加入时间信息,在管理平台通过时效数据计算处方的时效性并给出明确说明。④处方运行过程数据监控与数据完善。二维码处方是一个过程化链条,每一步操作都会生产相应的数据信息。尤其是病人在药店买药时,所购药品的名称、产家、药量等信息数据都需要纳入相应的处方数据库进行管理。⑤药品分布与库存监控。药品分布与库存监控主要针对药品销售和生产单位,药品的分布和库存信息会随着处方的使用而不断变化,通过处方的销售统计和实时库存核查,实现对药品生产销售行为的规范和监管。数据分析。二维码处方管理系统的数据分析以系统内各个管理相关数据库生成和存储的数据为依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探索性分析和验证性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提取有用的信息并形成分析报告,服务于系统的各个用户,这也是管理模式的质量保障性支持。其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以医生为中心的数据分析,分析以医生为主体进行展开,如医生的常用处方统计学分析,医生处方开具的效率分析,医生处方的应用效果分析等;以二维码处方为中心的数据分析,如处方应用流程分析,失效处方分析,处方效果分析等;以处方药销售为中心的统计分析,包括药品销售热度、药品库存等数据分析;针对政府职能部门监管职能的数据分析。

篇4

前言

医疗设备的建设关系到整个医疗事业的发展。当下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数字化的医疗设备管理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数字化时代的医疗设备管理备受人们关注,医疗设备的数字化作为医院数字化发展的一个部分,在当前的实践中也在不断的进行改变个完善。

1数字化医疗设备

数字化的医疗设备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的,在计算机软件的协助下进行医疗设备的运行。实现了医疗设备数据信息的自动化采集和处理,为进一步实现医院的自动化控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数字化医疗设备的控制都是通过计算机系统展开的,在对计算机的操控中大都是通过人工操作进行的,在这一部分的系统运行中如果发生故障,将会致使整个机器设备都难以正常运行,因此计算机系统的管理和维护是保证整个系统都有序运行的关键[1]。

1.1数字化医疗设备常见的故障

常见的数字化医疗设备的故障大都是有计算机系统的设施引起的。软件的故障,基本上都是因为工作人员错误地操作造成的,软件的故障会造成整个系统的崩溃亦或是应用程序文件数据的丢失,并进一步的阻碍计算机系统的运行。硬件故障,硬件出现问题在数字化医疗器械使用中是较为常见的。硬件作为一种高新的科技设备,在进行工作时如果发生较大的振动,就有可能造成硬件磁头与盘片的撞击从而导致系统崩坏。并且硬盘的故障造成的医疗设备数据的丢失是难以找回的,对于数字化医疗设备的发展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1.2数字化医疗设备引进前的管理

1.2.1充分的进行调研

在引进高质量的数字化医疗设备前,要对医疗设备的型号,适用范围等都充分的加以了解。并对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在总结该医疗设备引入后可能带来的后果进行总结。避免产生医疗设备与医院不相匹配而产生的的资源的浪费。

1.2.2有关材料的积累

要对数字化的医疗设备的技术操作上的资料进行整理,将设备的结构、路线、安装等技术类指标都以一一进行整合。帮助医院拥有一套完整的技术资料,不仅仅是为现在的安装提供技术上的支持,更多的是为以后医院数字化的实现提供更多的借鉴。

2数字化医疗设备的安装及维护

2.1数字化医疗设备的安装

2.1.1安装过程

在进行数字化医疗设备计算机系统的安装时,要着重对计算机相关的主板、驱动程序等的处理。将安装过程中的数据信息资料进行妥善的处理。在安装的过程中医院的维修人员要积极的向厂家的工作人员学习,加深对于设备的安装,功能等方面的认识,对于一些容易出现问题的方面与安装人员及时的进行沟通,保证整个数字化的医疗设备可以正常的运行[2]。

2.1.2保修协议的签署以及软件的备份

将保修协议放到一个数字化设备安装的首位,在进行数字化医疗设备的安装前。要与厂家签订一份软件维修的协议,将软件维修的时间、内容以及故障的判定等进行一一详细的说明,并要求厂家在进行软件的升级或系统的重装时提供必要的注册码,保证在设备遇到故障时可以及时的修复。同时,软件的备份也是十分重要的,要在软件安装的过程中对系统和应用软件金进行统一的备份。

2.2使用过程中的管理和维护

2.2.1硬件的管理与维护

首先要保证整个计算机系统运行的场所干净整洁,没有过多的粉尘产生。保证整个设备的运行处在一个良好的范围内,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其次是对于硬件的维护,要定时的对计算机的内外进行清洁,并及时的更换受损的或是老化的零部件,将潜在的故障进行排除。减少设备带并运行的的次数,延长设备的使用期限,提高整个设备的使用效率,保持系统的高效运转。

2.2.2软件的管理与维护

关于软禁的管理要按照相关的操作顺序来进行操作,减少因错误操作出现的软件上的破坏和数据的丢失。在软件的运行中,若是发现运行软件出现故障要及时处理,以免为临床的医疗工作产生阻碍。并且在软件运行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发展,及时的对软件进行升级,提升整个控制系统的功能[3]。

2.2.3制定严格的使用规程

关于使用流程的规范化:①要培养规范化操作的意识,保证按照正常的顺序进行开关机的处理,并且在关机之前要先将所有的程序进行关闭,再按照正常的顺序退出,并及时切断电源。②要做到专机专用,每一台医疗设备的运行都有其对应的计算机系统,严禁在医疗设备的计算机中进行其他的操作,不随意的删除和添加程序,严格控制外来介质对于计算机系统的影响,适当的进行按安全监测,消除故障的隐患,将故障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对于反复出现故障的现象,要积极的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确定故障来源并及时的采取措施进行解决。③要在计算机系统运行遇到障碍时,要将病人的数据信息等进行备份,保证各种数据信心不会丢失。在医疗设备的管理部门要配备公用的光盘刻录机,对于医疗文件进行定期的保存。④关于计算机病毒的防护,计算机在运行当中会产生许多的垃圾,如果不及时进行处理就会产生系统漏洞,电脑病毒也会随之侵入计算机。因此在日常的系统使用时要及时的清除垃圾,及时的修复漏洞,为了避免因计算机病毒侵入而造成数据的丢失,要及时的进行备份[4]。

2.2.4技术人员的培样

数字化的医疗设备的运行离不开专业人员的操控,因此对于技术人员的培养方面也不能放松。在数字化医疗设备引入的同时要加大对于人才的培养力度,吸引更多的技术人员加入到数字化医疗设备的建设队伍中。对于已经从业的技术通信设计与应用73人员来说,则要不定时的开展专业知识的普查活动,保证每个工作人员都可以牢牢的掌握住技术操作的要领。当然在对于技术人员的考核方面也不可以放过,制定合适的考核制度,按照统一的考核标准进行考核,确保数字化医疗设备使用的科学性。在对于数字化医疗设备的管理中,技术与人才各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数字化医疗设备的构建离不开先进的科学技术的支撑,同样也离不开技术人员为之付出的努力。因此在今后的医疗器械发展中,要更好的将技术与人才结合起来,为实现医院的数字化提供更多的借鉴。

3总结

医疗设备的数字化不可逆转,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成熟为实现医院的数字化提供了借鉴。以数字化为契机,将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加以提高,帮助医院的发展趋向更好的角度。综上所述,数字化的医疗设备对于一个医院的发展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要积极地促进整体医疗设备的数字化,进一步的保障医疗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林德医疗推出医用气体数字化解决方案[J].深冷技术,2016(07):40.

[2]刘宇静,朝洛蒙,龙建成,等.医疗设备采购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J].中国医学装备,2016(10):105~108.

篇5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网络化的生活逐渐普及和推广。在社会上形成了新的信息环境,在信息资源环境中会产生很多新的知识和先进技术。与此同时,人们在图书方面的需要也在不断的增强。因此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图书案管理资料的方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是也推动了资料资源的发展。因此需要有效的管理图书资料。

一、信息化时代下对图书资料管理的影响

首先,在信息化时代下,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技术的普及,对图书资料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根据相关数据的统计,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在网络上知识更新的速度是传统媒介更新速度的十五倍,因而我们通过网络所获得的知识,不论是在质量、数量还是速度上,都是远远超过传统的报纸抑或是电视等媒介,所以这些都对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当然了,在带来冲击的情况下,也为图书资料的管理工作提供了机遇。图书资料的管理部门应该结合网络知识的优点,提高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其次,在信息化时代下网络知识快速的更新速度也带动了图书资料的更新速度。在以往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中,对资料的管理一般都是通过人工的方式,因而经常存在效率低以及出错等现象。那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通过对新兴技术的引进,使得图书馆的管理工作都电子化、系统化,在电脑办公下,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不仅在质量上得到了提高,同时效率也大大提高了,而这更是进一步地推动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系统化。

二、当前图书资料管理的现状

(一)管理制度欠缺。在图书资料的管理制度上并没有予以高度的重视,因而图书资料的管理上既不规范化,也不制度化。图书资料在归档要求以及范围上没有进行严格的划分,因而在进行图书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中就存在一定的问题,常常会出现一些图书资料迟迟得不到归档的现象。现阶段,图书资料管理的制度上仍然没有得到健全和完善。

(二)管理意识淡薄。图书资料的管理反映出的不单单是图书馆的形象,也是对图书资料管理工作者工作成果的一个反映。然而,多年来管理人员在意识和认识上有一定的欠缺,加上有关领带并没有对图书资料的管理工作予以高度的重视,因而在图书资料管理上没有投入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管理方法落后。大多数的图书资料都是以纸质的形式被保留下来的,久而久之,图书资料也就越堆越多,不仅仅占据了图书馆大量的空间资源,同时由于图书资料纸质化的缘由,对其的管理还应该要时时做到湿度、温度以及防盗等工作,这些无疑都提高了图书管理工作的成本,因而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方法较为落后,不具备创新的意识。

三、信息化时代图书资料管理的建议

图书管理实现电子信息化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因为网络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因此图书资料的安全性会大幅度地降低,而且很容易出现盗版书籍。用户只需一份电子版的复制材料就可以实现打印的过程,然后将资料转化为纸质形式,就不会再需要图书馆。但这不足模式信息化时代图书资料管理的优势。

(一)共享图书资料和相关的资源。在信息化的背景下,通过借助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也开始进入网络化的阶段。因此,对于管理现阶段的资源工作,需要借助网络技术,而且各大图书馆需要通力合作,不仅需要大力建设自身管内的局域网,还需要促进地区与地区之间,全国地区之间以及全球联网的工作。这样的做法有利于促进图书资料和相关资源的共享,更便捷地服务于社会和人民。同时需要进一步的分析、研究、处理图书资料,为读者提供更有层次和深度的信息化服务。

(二)促进文献管理的统一。随着信息化程度的逐渐加深,现阶段我国的各个图书馆中珍藏的文献都是以两种方式存在的,一种是纸质版,另一种是电子版。但是在今后信息技术发展的情况下,以上两种文献保存的方式会产生很大的冲突。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方式来促使二者和谐发展。应该促进二者之间的互补作用,实现共存的目标。而且在保存图书资源的过程中,需要保持这两种保存方式间比例的平衡,促使二者结合的更加完美。

(三)提升图书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集中体现在管理图书资料的工作上。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应该提升图书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不仅需要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还需要他们具有纯熟的网络应用能力和专业的技能。同时在平时的工作中还应该具有创新精神。现阶段的图书馆工作不止是借与还的简单操作,而是各种信息的记载。因此,管理人员应该是信息管理者。一名优秀的管理人员应该具有深刻的现代化信息意识和一定的专业能力。另外,各大图书馆应该重视培养信息资料的技术团队,在新时代背景下,应该促进新型技术团队的创建和壮大,以此来推动图书资料平台的顺利运转。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推动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进步和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有效的管理图书资料是了解信息发展方向的关键。现代化社会,科技的进步与发展需要知识的积累,知识源自于书籍,因此应该掌握信息化时代图书的根本,不断的创新,树立读者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不仅来自于对着阅读大量的书籍,吸取大量的知识精华,并且消化和吸收知识,而且还来自于对阅读过程的体验、萌发以及升华。大部分的成功者也是创新者,他们都是将创新思维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达到创新的更高目标。信息化的图书管理有利于促进读者把握科学发展的方向和高度,通过阅读大量的书籍来与实践经验相配合,创新出更新的思维。

篇6

地质资料数字化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把地质档案资料以扫描、微缩、录制、翻拍等各种方式转化为数字化的档案信息,以数字化形式存贮,以网络化方式互相连接,利用计算机系统管理,从而提供利用,实现地质资料档案资源共享的一种新型档案保管形态。可以说地质资料数字化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内容。因此,地质资料数字化是目前地质资料管理中的首要任务。

1 地质资料发展趋势

1.1地质资料数字化管理,是档案管理的客观需要,只有实现地质资料数字化管理,才能使地质资料档案的利用开放化,才能实现地质资料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科学管理,为企业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1.2地质资料数字化是现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地质资料的管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进步的。今天的社会,是信息化的时代,地质资料档案数字化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方向。地质资料档案室储藏了大量的地质资料档案,是企业文化的一种结晶,是最有实用价值的信息资源库。为使这些珍贵的地质资料档案信息资源能够更好的服务油田,充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那么地质资料数字化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只有实现了地质资料数字化,这些有用的信息才能够更好的为油田的下一步发展做出玩大的贡献;

1.3地质资料数字化节约了利用者的时间: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的时间意识观念越来越强,单位领导及各职能部门的工作都要求迅速、及时、准确。出于对利用者一方的考虑,地质资料数字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缩短办公时间,提高办公效率,以现代化、多功能的服务措施给各方面的需求者提供地质资料档案信息。同时,办公自动化的出现,使得资料的生成方式有着很大的改变,这种档案的利用方式与纸质载体档案的利用方式有着很大的差异,地质资料电子文件的收集与利用同样是地质资料管理过程中的一项主要工作,因而地质资料数字化是今后地质资料管理的一种必然趋势。

2 地质资料数字化存在的问题

2.1硬件投入:地质资料数字化所需要的设备是多样化的,总体来讲主要包括三大类:一是地质资料信息采集设备,这部分设备主要是扫描仪(普通扫描仪及地质蓝图扫描仪);二是信息存储设备,主要是磁盘列阵列及光盘库,设备选购方面主要以数字化对象的各类和数量、数字化质量为依据;三是信息利用设备,主要是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等等;

2.2软件开发:现在各油田的地质资料管理软件不是没有信息管理功能,就是缺乏信息能用功能。而且所使用的计算机型号不一,各自开发及购置的软件不能够互用,。由于不能互高,就不能顺利的利用计算机来完成地质资料档案信息的收集与信息管理、利用等工作。特别是地质资料档案信息系统和网络建设形式不相统一,规范性及开发性、共享性能较差,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地质资料数字化的发展进程;

2.3地质资料数字化标准不统一:地质资料数字化的前提是管理基础工作的规范化与标准化。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地质资料档案业务数字化基础差,利用质量不高,特别是档案的目录、介质、细则相容性不强,系统软件移植性差,地质资料档案的技术标准、组织工作程序标准未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特点和发展方面考虑,因而造成地质资料数字化工作尚无统一标准,这也制约了地质资料数字化的发展;

2.4 印刷方面的原因:地质资料图纸部分的印制质量的好坏对地质资料图纸数字化所带来的影响不一:

(1)铅胶印:这种方法印制的图纸质量好,扫描后的电子文件质量好;

(2)网印:由这种方法印制的图质量差别较大,好的接近铅胶印,差的局部不清或是数字模糊,扫描后的电子文件编辑修改工作量较大;

(3)蓝图:质量差异更大,质量好的清晰度高,反差大,可满足使用和扫描的要求;差者清晰度低反差小,有的局部模糊一片,不要说扫描,使用都成问题;

2.5图纸本身的原因:

(1)图纸质量:印制图时所用的纸张质量差异很大,反映在图纸的拉力强度、抗折度上明显不同。扫描过程中发现,有些很新的图纸易撕裂或在折痕处断裂,其拉力强度、抗折度极差。特别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图纸,也有部分是七八十年代的图纸纸张质量差,容易使图纸变脆变黄,这些图纸在扫描时易被损坏;

(2)图件破损:造成地质图破损的原因除了纸张质量太差外,还有长期使用和保管环境等因素,特别是图件的破损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地质图未按规定折叠。即折叠地质图时应将有地质信息的一面在里面,无信息的一面折叠在外面,这样有利于图件的长期保存。但目前的一些图件折叠恰恰相反,致使图件折叠的地方面磨损厉害,彩色图件折叠处褪色,或是字迹及线条模糊不清。折叠过的图件其折痕虽作了技术处理,但在扫描后的电子文件中仍有明显的印记,扫描出的彩图有失原样,蓝晒图折叠的地方发黄,扫描出的图就有几道发黄的痕迹,黑白图折叠处磨损后线条消失,扫描出的图折痕处有一条黑印,加大了编辑修改的工作量。有的图折叠后出现一个很窄的边,打开时此处易撕裂,扫描时易在滚筒上卷图,严重时能损坏扫描仪,使其扫描失败;

(3)图件过大:部分图件宽度超过A0幅面,其长度超过6-7米,有的拼接处连标记都没有。在扫描中这类图件易损坏,又使扫描增加难度和工作量。同时也增加了在计算机上处理的难度,虽说A0扫描仪在理论上其扫描长度是无限的,但是受扫描仪本身性能的限制,过长和超过A0同面尺寸宽度的图,时易走偏,造成精度差,出现弧度,得到的结果并不准确。

3 解决方法

3.1加大硬件投入:购置地质资料数字化所需要的硬件设备。地质资料数字化首先是硬件方面的现代化。为此,在信息收集环节,购置必备的文字采集、图片采集设备;在信息储藏环节,购置必备的磁带、磁盘、光盘及配套的磁盘列阵和光盘库,并按照有关的保管标准进行建设;在信息利用环节,购置或更换必备的计算机、打印出、复印机等硬件设施,从而确保地质资料数字化的进程;

3.2加强地质资料数据库建设:首先是地质资料文件级目录录入工作。要把所存的地质资料现有档案输入文件级目录,一方面补齐卷内文件目录,别一方面检验录入的准确性,从而确保地质资料数据库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别一方面是采用扫描仪等设备,实现原文件信息的数字化;三是将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同时管理,实现双轨制归档,这样既推进了地质资料数字化的进程,又节约了建立数据库的工作量;

3.3加快软件推广力度:在有了统一的地质资料数字化管理软件后,应加大软件学习及推广力度,把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人员培养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的任务来抓,要鼓励地质资料管理人员进行知识更新、能力更新和技术更新,以最快的速度适应管理软件的操作工作,形成加快发展的持久力,从而有效的保障地质资料数字化工作的进行。

篇7

我院于近几年来采用腹水直按自家静脉回输法治疗晚期肝硬化合并顽固性腹水,均取得了满意的近期疗效。现将其中50岁以上患者28例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28例中老年肝硬化患者中男22例、女6例、年龄50~79岁(见表1)。腹水持续时间三个月至三年不等。均为内科常规治疗无效者。

1.1 治疗方法

1.1.1 连续密闭式回输法。与任氏报告[1]基本相同但未用中心静脉至监护。

1.2 借助FL-3型腹水转流机回输法 借机组加压臂的动力使流体由一方向流向另一方向。我们用消毒输液器及附有过滤器输血器各一套,分别接到机组硅胶管两端。一端接腹腔另一端接静脉、将腹水直接自家静脉回输。

2 治疗结果

28例50岁以上肝硬化腹水自家静脉回输治疗结果。于住院期间腹水完全消失者25例占89.3%。腹水回输术前后28例平均值比较,腹围缩小、体重减轻;血浆蛋白略有改善而肝功检验指标无任何变化,SGPT凝血酶元时间略有增高和延长(见表2)。住院时间1―3个月。治疗期间辅以白蛋白、血浆和保肝利尿等治疗。

3 病例介绍

例1:住院号208327,女,60岁。因腹胀三个月来加重,于2006年2月22日入院。既往于20年前曾患“黄病”。体检:消瘦,肝病容,抬入病室。心肺无异常,腹部膨隆。腹壁静脉曲张。肝脾未触清。腹围109cm。体重65kg。肝功;TTT12、ZnTT20、IT++。A/G:2.5/4.0,腹水系漏出液。腹水培养无细菌生长。于3月4日行腹水自家静脉回输术。持续56小时连续回输腹水9600m1。腹水完全消除。约回输蛋白267.6g,术后腹围85Cm。脾大于左肋下4Cm。体重55kg。术中无不良反应。患者术前已七日未能进食。术中即进餐少许,食欲改善。于3月15日出院随访三个月无腹水复发。随访三个月无腹水再现。

4 讨论

肝硬化合并顽固性腹水存在着有效循环量不足[1,2]。众所周知肝硬化腹水形成与门静脉高压低血浆蛋白、肝淋巴液失平、钠水贮留等因素有关。由于腹水形成致使有效血循环量不足[1,4]同时肝硬化门脉系统高压、扩张、瘀血,侧枝循环形成以及临床利尿剂治疗等,可加重有效循环血量的不足。由于循环血量不足、肾血流量灌注低下,利尿排钠功能障碍,进而造成恶性循环。故治疗上单纯应用利尿剂往往无效。若补充液体则可加重腹水产生[1]。放腹水疗法据统计于移液后第一天可复增长排出量的40― 69%,第四天达100%[1]。且可出现低血容量及低钠血症等合并症。所以治疗肝硬化腹水均主张兼顾消除腹水与扩容两大原则[1]。腹水自家静脉回输认为系有效疗法之一。本组28例腹水均系漏出液。细菌培养阴性。手术前肌注扑尔敏10mg,术中补充氯化钾2―3g。腹水回输1000m1时给速尿40mg。持续回输中四小时后再重复一次,本组除一例系一次性腹水回输外余均分次回输。每次1500―4000ml。每日或隔日一次。本组住院期间腹水消除率为89.3%。临床严密观察中5例次系有发烧反应。仅对症处理2―3小时后体温恢复正常。可能与热源或机体对腹水中内毒素反应有关[5]。认为本疗法能消除腹水、改善症状、适量增加蛋白、从近期疗效观察认为安全、简便易行值得推广。

本组28例均系50岁以上患者。由于机体衰老以致心血管系统在形态学和功能上都有一系列明显变化[6]而致心输出量减少等,可能对各种应激状态适应性较差,故大量腹水自家静脉回输易诱发心力衰竭等。但据我们观察每小时以400―500m1速度进行腹水回输,尚无一例发生心力衰竭肺水肿者。认为本法对老年患者亦适用。

参考文献

[1] 任宾成.实用内科杂志,1998,3(4):193.

[2] 付永谦,实用内科学杂志,1998,3(1):7.

[3] 毛雪花,陕西医药.1999,4:43.

篇8

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的报废管理

篇9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和国家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推广,医院如何实现医疗信息的共享,以及与社区、社会医疗保险系统的接口需求等日益要求建立一个面向社会、全面的医疗服务和医疗信息系统,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解放思想,勇于变革,勇于创新,进而引出一个概念:数字化医院建设。

数字化医院是信息时代一种全新的医院形态,是基于网络计算机技术建立的一种面向社会、全面的医疗服务和医疗信息系统[1],其网络设计要充分利用当前的数字化软硬件技术,在目前医院局域网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当前快速发展的网络技术,组建最为先进的网络硬件平台。其实践目标是要实现医疗信息的集成一体化,形成数据安全严格控制、数据信息流畅调用、业务运作智能预警的网络化医疗信息系统;其社会目标是实现患者医疗数据的整体性、有效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为就诊人员提供一个高效、简便、透明的人性化、现代化医疗服务模式;其价值目标是为了有效地优化医院的医疗、人力、管理资源,全面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从而促进医院的快速发展和在同业中的综合竞争力[2]。

通俗地来说,数字化医院就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将病人的诊疗信息、卫生经济信息与医院管理信息等,进行有效的收集、储存、传输、整合,并纳入整个社会医疗保健数据库的医院。数字化医院建设包括三个部分即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临床信息系统(cis)、医学影像归档系统(pacs),这三大系统中又分支为挂号、收款、药房、药库、物资管理、住院管理、电子处方以及护士工作站、院长查询决策参谋、信息统计、后勤管理、医保管理、电子病历、医学影像、实验室信息等子系统。建设数字化医院是加入wto后与国际接轨、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具体来说,数字化医院建设的构想模式可分为临床系统电子病历、医院管理系统、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管理系统、检验信息、药物及物流管理系统和医保电子商务系统六大功能模块。其中, 电子病历是核心,数字化医院的应用系统建设必须以围绕电子病历建设为主线,所有医疗数据都要统一体现在电子病历之中,实行全面规划、分布实施、完整构件的建设原则,并根据医院的自身条件逐步展开; 医院管理系统要解决的是将医院的局域网信息系统转换为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信息采集、查询、统计、分析的资源管理系统,系统的构建必须以涵盖医院的业务管理来展开,如财务管理、药品管理、就诊管理、住院管理、医疗管理等,在满足医院日常业务自动化管理的同时,最终要为医院的决策提供可靠的资料分析; 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管理系统是成功实施数字化医院的关键,它是未来医院无胶片化的发展方向, 也是实现远程医疗援助和诊断的有效依据,该系统牵涉到众多高端医疗设备的网络接入,数据标准最为复杂,数据存储量和传输量也比电子病历大很多倍,而且还存在数据的无损压缩、存储、显示等应用需求,因此,在前期网络硬件框架的建设中,必须对整个院内主干网络和系统架构予以全面统筹考虑; 检验设备主要是通过管理系统与电子病历接口,使检验数据融合到电子病历中,其建设必须以电子病历数据结构为标准进行接口程序的设计和开发; 药物及物流管理系统属于医院的保障体系,其建设是对医院的管理和运行的根本改变,重点围绕无纸化处方业务的开展对药房药源流动业务进行流程优化,做到病人未到药已备、病人一到药已齐,最大程度地减少病人排队取药的等待时间,并根据供求关系合理配置设备和物资,提高后勤物资供应的服务效率。此外, 数字化医院还要与社会医疗保险系统有良好的接口。随着国家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改革和发展,目前各地区、各类医疗保险(包括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市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以及各种商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各类特种疾病长期门诊及普通门诊医疗保险等)政策及体系各不相同,各自也都有其不同的网路开发与应用程序,数字化医院的建设需充分考虑做好与各医疗保险系统的接口程序的设计和开发;最后,数字化医院与医院的电子商务建设以及与社区居民管理也需有一体化的扩展接口,使医院向社区延伸,变被动求诊服务为主动保健咨询服务,充分利用数字化医院扩大医院的影响力。

如今,国际形势处于大变革、大调整中,政治的多极化、经济的全球化、文化的渗透化既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又向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而且目前,由于医院资金、技术、人力资源的普遍缺乏,各类城市、大小医院间的差异以及医院信息发展的有关法律文件不够完善等原因,致使我国数字化医院的建设未能有许多的成功案例,但解放军第五医院、北京安太医院、上海徐汇中心医院、广东省江门中心医院[3]等已率先迈出了探索的步伐,为数字化医院的摸索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笔者认为, 建设数字化医院既是历史的必然,也具有现实的可行性:计算机硬件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建设数字化医院奠定了基础,医院局域网的发展为建设数字化医院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计算机医学图像处理技术为建立影像存储传输系统提供了技术手段,现代化的通讯手段为远程医疗系统的建立架起了桥梁,所有这些条件,使得我国的数字化医院的建设及完善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篇10

2数字化医院建设对提高医疗质量的影响

数字化医院的诞生对医院的运作秩序、医疗服务等方面都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的出现,有效的为提高医疗质量、加强医疗系统管理向更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2.1数字化医院平台可以对数据进行二次挖掘,医院领导可以从综合查询系统中了解各科室病人信息(包括辅助检查、护理记录、住院费用、危重病人、手术信息等),以及全院日最高门诊人次、平均住院人次、病床使用率、病床周转率等信息,便于根据全院情况作出整体调整,提高了院领导的科学决策能力,另外,科主任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功能,对全科病人的有关诊治信息全面掌握,及时给予科学指导[2]。此外,医生还可以通过系统中所保存的大量病人诊疗数据进行进一步的科学研究以及撰写论文。数字化医院平台结合设备管理系统和成本核算系统,可以实现医院所需物质从采购、使用到报废的整个过程进行科学、有效的监控,从而避免了浪费、闲置的现象,也对医护人员的节约意识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同时,医院数字化的使用,大大的减轻了相关工作人员的负担,提高了医生进行准确、科学的诊疗效率,物资管理模式也逐渐科学化,极大的节约了医院的经营成本。

2.2数字化医院可以保障诊疗活动优质、准时的开展,因为其无纸化可以传输精准的数据。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在临床医疗尤其是急危等重症诊疗方面越来越需要快速、科学的辅助检验结果。然而,依靠我们传统的医院工作模式就会耗费大量的宝贵时间在将患者的信息录入及登记等环节上。数字化医院可以解决这种传统工作模式的弊端,其利用医学图象档案管理和通信系统(PACS)和精益生产信息系统统(LIS)系统,采用主动将检查结果推送的工作模式,能够让临床医生在第一时间就能拿到检查结果,从而极大的减少了打印报告和发送报告等的时间,也就可以获得更多的时间让医生投入到临床治疗中,让患者能够得到更快速、准时的治疗。

2.3透明化的服务为患者提供监督的便利。目前,在我国一些医院发生了一些医患矛盾甚至引发了一些恶性医患事件,而这些事件当中往往存在患者对医生不信任的因素,因为他们感觉他们对整个医疗过程中的用药等程序不知情,感觉不够透明。因此,在当前医患关系比较紧张的形势下,数字化医院的使用会极大的改变这种紧张的医患关系,它可以将所有的医疗活动都能在网络系统中被记录下来,“网络质控系统”和“综合质量查询系统”使得所有的诊疗活动变得透明化,这有利于加强医疗质量监控,指导医疗活动方向,从而真正实现了全程医疗质控。同时,医院的管理者还可以对全院的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医疗活动进行分析、监控以及评价,及时解决问题,从而保证了工作效率。

3数字化医院建设对提高医院绩效管理和考核的作用

医院要提高工作效率就得充分的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鉴于此,我院提出了绩效管理的考核模式。所谓绩效管理,指的就是对团队、部门或职工的行为及其结果进行分析、规划、评估及改进的管理过程,它具有系统性和目标性的特点,重视过程,强调沟通。数字化医院的成功建设对医院进行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起到至关重要的技术保障和支撑作用:

3.1数字化医院建设与绩效管理是相辅相成的,在数字化医院的内涵中,必须包括行政组织、医疗行为和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全方位管理模式的规范化,而这些内容同时也是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绩效管理是医院管理模式改造和重建的过程,因此数字化医院建设对绩效管理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3.2医院的决策支持、绩效管理和成本核算三大应用正成为越来越多的医院广泛追求的目标。而其中加强绩效管理的目的就是使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质量优、覆盖广的服务,它要求医院要尽可能地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数字化医院采用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遵循无纸化、无胶片化的工作模式,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医院成本,节约能源,促进绩效管理的有效开展。

3.3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国目前还没有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绩效管理,表现在绩效计划环节上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不协调,绩效考核环节上的考核指标和考核结果没有显示差异性,绩效应用环节上几乎是一片空白。而数字化医院建设可以使得绩效管理显得更科学、更便捷、更直观。由于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数字化医院中的绩效管理的考核指标收集可以变得更加高效,流程指标、财务指标和行为指标等都会变得更有意义。因此,建设数字化医院可以使医院的绩效管理目标落到实处,并真正做到全员参与。

4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更好的为病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