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应急管理模板(10篇)

时间:2024-02-10 16:39:5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智慧应急管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智慧应急管理

篇1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品质生活的要求在进一步的扩大与提升,不断寻求更加高端与便捷的高品质生活。再者,我国日渐发达的旅游业带动了酒店业的进一步发展,为酒店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如今的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新技术不断涌现,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信息的快速交流,Y源的广泛共享,移动终端普及率高,携带方便,它的出现更是填补了互联网的缺口,可以随时随地与互联网联系在一起。因此,为了提升传统酒店业的快速转型,将传统酒店业与移动互联终端相结合,转变为智慧酒店是时展的必然趋势。智慧酒店的诞生将为广大的消费群体提供便捷,简单,安全的全新入住体验。

为入住的客人提供人性化的体验,包括从预订客房、进入客房到入住完毕离开酒店的一系列服务,让住户感受到科技带来的便捷性以及高品质的生活体验;方便管理人员高效,轻松地管理酒店,有效的降低管理成本,增强自身与其他酒店的行业竞争力,从而达到智慧酒店的智能化管理。

2 智慧酒店的系统设计

智慧酒店管理系统集成的目标是以系统集成、功能集成、网络集成和软件界面集成等多种集成技术为基础,遵循开放、先进、高效、可靠、经济、实用的原则,通过公共的高速通信网络,构筑起一个结构合理、性能良好、安装可靠的网络平台,运行和操作在统一的人机界面环境下,实现信息、资源和任务共享,完成集中与分布相结合的监视、控制和综合管理功能。以达到提高运营管理水平,改善服务,增强竞争能力及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提供高质量服务的目的。

从功能上看,该系统主要包含智能客房管理、可视化门控、服务和APP引导逃生。

2.1 智能客房管理

一套好的管理系统应该是将酒店的各个相关部门完全衔接起来,同时在操作上更加的快捷,简单,方便。总台分为接待,预订,收银以及总台问询等工作岗位;房务中心对系统的应用主要是修改房态,物品租借,工作量考核等;仓库主要是对物品的出入库以及审核的落实。

2.2 可视化门控

当有访客来访时,访客按下门铃按钮,此时启动门机上的摄像头,把门外的图像发送到主人的移动端,主人通过观看移动端上的访客,确认身份之后,按下移动端的开门按钮,给门机发送允许开门的信号。

2.3 服务

酒店附加功能(广告):可以通过APP给酒店提供一个平台,该平台可以酒店自行进行安排,如一些给予酒店赞助的饭店,KTV等放上给平台上,给用户便利的同时也给酒店和赞助方带来利益,实现三赢。

2.4 逃生指导

根据室内定位技术,结合酒店内的建筑结构特点,系统自动规划出安全可靠的应急逃生路线,帮助客户在紧急情况下快速逃离危险环境。

移动互联网终端的软、硬件一旦成熟了,就可以为构建APP终端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移动终端实现了智慧酒店的一体化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与数据共享,使客户更便捷、及时地收到信息。按照该系统的划分,智慧酒店系统的移动终端的设计如图1、2所示。

3 结语

酒店的智能化管理能通过智能化数字分析,能清楚地知道客户想要什么,酒店管理者缺什么。客房智能控制系统集智能灯光空调控制、房门报警控制、服务控制与管理功能于一体,将客房专用电器开关经智能化与计算机组网运行,完成对客房状态、服务请求、空调及用电系统等的实时监测和控制,从而使酒店管理真正由经验管理进入到科学管理。

智能化酒店技术有着一定的商业价值,且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而不能以纯技术为导向。有市场机会的创意才最有利用价值,才能够满足目标市场领域的要求。所以,这一技术会获得较大的市场需求,而酒店管理者会大量需求这一技术来改善他们的酒店管理,应用也会越来越广泛。

参考文献

[1]张海龙.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消防灭火救援APP系统设计[J].武警学院学报,2016.

篇2

关键词:

新企业会计制度;企业经营管理;经营业绩

新的会计制度增加了许多旧的会计制度所没有的内容,使得新的会计制度更加具有活力。新的会计制度将有利于促进我国企业在国内发展,甚至是国际发展。新的会计制度对企业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是非常有利的,除此之外还能使企业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对于企业来讲,这肯定是有利于发展的。除此之外,新的会计制度还能促进企业改进经营策略,加大科技研究,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同时,新企业会计制度也给企业经营管理带来了一些挑战,对企业自身的素质和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将有更高地要求。

一、新企业会计制度对企业经营管理业绩的一些影响

1.企业的利润受到新的会计制度的影响。由于新的会计制度对企业的一些业务处理方式的不同,将给企业的利润带来比较大的影响。首先是影响企业短期投资的现金股利。按照以前的会计制度这部分盈利是计算在当期下利润之中。新的会计制度实施后,这部分股利是用来充当短期投资的账面价值,并不是投资收益。在新的会计制度下,短期的投资股利给企业带来的利润直接下降。其次,摊费用同样影响企业的利润。在新的会计制度下,企业的成本不能留待以后进行摊销,必须是一次性进行摊销。这样使得企业的利润还没有进账就已经提前影响到了。最后,补价也是影响企业利润一大因素。旧的会计制度不会影响企业的入账价值,但是新的会计制度就不同了。新的会计制度不仅会影响企业的入账价值,甚至还可能降低企业的利润空间。

2.企业的经营业绩也受到债务重组的影响。新的会计制度下,债务重组问题也是企业所要面临的。新的《债务重组准则》规定超出债务人所付对价公允价值的那部分确认为当前损益。在旧的会计制度下,当前损益是利润来源。在新的会计制度下,这些都不再是利润的来源了,相反,这个制度还会影响企业的利润。由于这个制度的出台,短期内企业的利润可能受到影响,这样对企业发展也会是一个挑战,需要企业去克服。

3.企业开发新产品对经营业绩的影响。旧的会计制度下,多家对企业的专利和商标的保护不够,使得企业对专利的认识不强。旧的会计制度将影响企业积极性的发挥以及创造性的体现。新的会计制度的实施,国家通过制度和法律等多种途径加大对企业知识产权的维护,从而更好地维护企业的利益。新的会计制度使得企业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这样企业就会有动力去研发新的产品,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同时还能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现代经济中,科技实力是很重要的,因此,企业需要加大科研来参与竞争。

4.不一样的所得税处理办法对企业的经营业绩的影响。新的会计制下,企业的税收问题改变了。新的会计政策下的税收和以前有很大的不同。新的会计制度的税收更加合理,它的出发点是为了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是推崇这一制度的。企业的经营业绩和税收有很大的关系,旧的会计制度下,企业的税收比较多并且程序相对复杂。新的会计制度则不同,它将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营业税改增值税将大大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使得企业的利润增加。更加方便合理的税收程序,提高了企业的效率,进而增加企业的收益,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5.收入确认标准的变更对企业的影响。新的会计制度要求下,因为收入确认标准的变化,将使得一些上市公司调整其收入结构。这一变更将致使企业的虚拟收入情况有所减缓,自然而然企业的实际收入将变得更加真实可靠。在我国的一些上市公司中,有一部分公司明知无力承担全额购买企业的责任,但是依然确认收入,这样造成虚假收入。上市公司的这种行为,短期将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但是,长期下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将会出现泡沫,虚拟经济成分太多,将直接影响我国的经济形势。新的会计制度将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减少经济泡沫的产生,充实我国实体经济。同时,对于企业而言,只是短期不利。

二、新企业会计制度下企业应当如何面对机遇和挑战

1.政策机遇。新的会计制度的实施,许多企业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发展。新的制度将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对于这样的扶持,企业是欣然接受的。对于国家而言,企业发展了,我国的经济就增加了许多的积极因素。这样新企业会计制度不仅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也有利于促进国家经济的繁荣。

2.发展机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得到世界其他国家的认可和好评。现在的国际环境也是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现在贸易壁垒不断减少,各国的对外贸易也越来越规范,这都是企业发展的良机。在国内,国家也做出积极的努力来发展我国的经济和为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好的环境。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进出口贸易发达,这些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这个发展时期将持续下去。目前,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处于全球领先水平。面对这样的好时机,企业要以一种更加积极的心态去把握好这个发展机遇。

3.企业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新的会计制度的不良影响。由于新的会计制度是新生事物,没有时间基础,初期可能会给企业带来部分负面影响。为了减少利益受损,企业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努力:(1)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和控制。一个企业就像一台机器,企业的内部就像是发动机,只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好了,企业才能有效运转。新的会计制度下企业存在降价和跌价的可能性,这都是由于新的会计制度对企业的库存进行了要求。企业不能库存太多,每个企业和行业都有一定量的库存要求。面对这些情况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价格机制,减少风险的危害。企业账目要清晰、透明。新的会计制度要求企业要及时出台外欠款清理办法,并且要按照这个办法严格执行。账目问题关系重大,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按照国家规定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及时制定清理欠款的办法。这样企业才能加快周转,提高效率。同时不会导致社会信用缺失,还能起到维护市场秩序的作用。(2)加强企业管理,使企业运转效率良好。新的会计制度的出台,企业的经营业绩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因此,企业提高行政运作效率,克服新制度带来的负面影响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新的会计制度的发展也要依赖于企业的不断发展,需要企业提供一个好的环境和平台。这样,就形成了一种相互关联的联系了。反过来,新的会计制度的更好实施和推行也将为企业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3)积极培养优秀会计工作者,提高企业软实力。新企业会计制度下,一个企业的会计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和使命。了解国家的新的会计制度有赖于会计工作者的努力。只有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才会更大。这才不会使得一个企业由于会计工作者的水平低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4)尽快适应新的会计制度,使它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新的会计制度的实施,一方面给企业带来了更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将面临更加严格的要求。这需要企业认清实际情况,顺应经济发展潮流,迎接挑战,使得企业发展壮大。

篇3

社会组织参与应急管理有利于减轻政府的负担,有利于提高应急管理的效率,有利于社会组织自身的成长。但是由于社会组织自身发展的欠缺和我国目前的社会体制存在缺陷,社会组织参与应急管理还存在很多困境。如何推进社会组织更好地参与应急管理成为―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首先要求对相关的理论要有深刻的理解,对现实的状况有明确的分析。

一、社会组织参与应急管理的一般理论研究

(一)相关概念

1.社会组织的概念

社会组织是指由一定数量的社会民众按照一定的规范、为了共同的目标聚集而成的,具有非政府、非营利性质的社会团体。社会组织又有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等叫法。在不同的国家(时期),其称呼和具体定义有所差别,然而总体上说,社会组织通常作为“政府”、“企业”以外的第三部门存在。其运作模式以自愿性为原则,是具有性质上非官方、宗旨上非营利、管理上独立自主、形式上灵活多样的民间组织,其组建原因往往是一定的公共利益服务目标,如环境保护、应急救援、公共服务等等。

2.突发公共事件的概念

对于“突发公共事件”,我国学术界并没有统一定义,常与“突发事件”、“公共危机”等混用。本研究为保持严谨性,采用统一概念。本研究认为,突发公共事件指的是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生态破坏以及其它严重社会危害的,危及社会公共安全秩序的事故或其它事件。通常来讲,突发公共事件应包括四类:一,自然灾害,例如地震、海啸、森林火灾、洪涝、干旱等;二,事故灾害,例如矿难、交通运输事故、环境污染等;三,公共卫生事件,例如传染病疫情、食品安全等危害公众健康、生命安全的事件;四,社会安全事件,例如恐怖袭击等。

3.应急管理的概念

一般来说,所谓应急管理,指的是政府、企业或者其它公共组织为了减少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危害,在对引起突发公共事件爆发的原因、发生发展的过程以及产生的不利后果等因素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调动人财物等有效的社会资源,在遵循突发公共事件发展规律的前提下,采取的诸如预警、上报、处置、恢复等应急活动。应急管理是一个循环的过程,主要包括三方面的活动:预防,其目的是尽可能减少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处置,其目的是迅速妥善地对已经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进行控制和处理、减少社会危害:恢复重建,这是事后的处理,目的是消除或减少由于突发公共事件爆发引起的不良后果。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1.公共治理理论

“治理”是个外来词,来源于拉丁文和希腊语,它本意是控制、引导或者操纵,后来其内涵逐渐引申为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公共治理理论倡导一种以政府为主体的,各种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共存,且共同协作、协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治理模式。同时,此理论强调,治理是一个持续的互动的过程。

公共治理具有主体多元化、客体在广度和深度上扩展、治理手段和方式多变等特点,强调的是多元的、民主的、合作的、非意识形态的公共行政。在这种治理模式中,治理不仅仅依赖于政府权力及其权威性,同时也建立在政府与社会组织的互动和协助之上,具有合理性和接受性。作为新时期公共事务管理的手段之一,将部分政府职能转移给社会组织,有利于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需要注意的是,在公共治理模式下,政府和社会组织是伙伴关系,而不是隶属或者依存关系,它们各自是独立的、平等的。同时,政府要不断调整好自己的定位,不仅要和其它组织一样担负着管理社会的责任,还有指导其它治理主体、为它们提供制度性保障的任务。

2.多中心理论

多中心理论是相对于单中心理论提出的。“多中心”这个词最早出现在经济学领域。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多中心”逐渐得到了更多的阐释和认同,并被成功地引入到公共领域。多中心理论提倡以自主治理为基础,允许存在多个权力中心,通过竞争、协作生产给予公民更多的选择和更好的服务,是政府与市场、社会之间相互形成的资源协作机制。这个理论认为,介于政府指令和完全市场化之间,还存在着许多其它的有效治理方式。在多中心治理模式下,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的有效补充,有利于促进政府与市场、公民与社会之间的合作和竞争,有利于降低公共服务的成本以及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

二、社会组织参与应急管理的优势分析

(一)专业优势

社会组织具有民间性和自愿等特点,一般在成立之初就有其明确的存在价值和目标,并且吸纳了一定的成员和志愿者,其成员构成往往是为该社会组织的目标服务,因此在一定领域内更具科学化和专业性。社会组织作为区别于政府组织的民间团体,通常只在其关注的领域内活动,并且在该领域范围内拥有专业化的技能、知识。因此,在某些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中,社会组织成员就其所关注的领域而言比普通政府工作人员更加专业。比如在汶川地震后,一些专注心理学方面的社会组织的成员开展了心理健康疏导服务。又比如在野生动物保护、环境保护方面,一些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也有利于问题得到快速、科学的解决。

(二)效率优势

政府组织的构建更注重全面化和整体化,是一个相对笼统的组织构成。相较之下,社会组织则广泛分布于各行各业,根植于民间,与基层民众关系密切,社会组织的领导者也没有政府组织结构上的制约。这些特点就使得社会组织在遇到一些突发公共事件时,能够快速地予以反应,拥有更强的执行力和灵活性。其广泛的群众基础也使社会组织成员能够深入到应急管理的各个环节,比如,突发公共事件一旦发生,它们就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抵达现场并采取措施,避免矛盾激化或者破坏蔓延,为应急处理的快速展开提供有力支持。

(三)沟通优势

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政府及其部门常常采用行政手段进行处理,这种自上而下的运行模式大多是固定的,一旦遇到特殊问题往往难以及时做出调整。而社会组织的主导力量一般是普通公民志愿者,他们以公共利益为价值取向,能够引导公众广泛参与,并取得民众的支持。在应急管理中,社会组织的参与有利于发动民众自救、组织民众短期救援培训,有利于更快速地了解民众的需要,从而有针对性的展开工作。这种自下而上的运行模式在取得民众信任的同时,相较于政府机构具有更为明显的沟通优势,能更好地帮助政府部门收集信息、在民众与政府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同时还能在控制恐慌传播、修正政府决策偏差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三、社会组织参与应急管理的实践现状研究

突发公共事件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破坏性等特点,如果处理不当或处理不及时,很可能带来很多严重后果,比如,人员的伤亡、财产的损失、环境的破坏、心理的受挫等等。这就要求在设计应急管理的过程中,为了最大限度地防灾减灾,必须争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全力以赴参与危机应对。而拥有广泛群众基础、专业性、灵活性等特征的社会组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政府所不具有的独特优势,弥补政府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的缺陷和不足。但是由于社会组织自身以及当前我国社会体制不健全等方面的原因,社会组织参与应急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和困惑,需要我们仔细剖析,以便改进措施。

(一)社会组织参与应急管理的现状

1.社会组织发展的基本情况

十的召开使得社会组织迎来了“增速发展”的新阶段。十报告中提出的很多观点为我国社会组织建设和发展指引了正确方向,同时也表明了政府对社会组织发展提供了大力的支持。比如,报告中针对社会组织的体制就提出“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等要求,强调要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而且要加大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力度。在政府的鼓励和扶持下,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也越来越快。马庆钰教授于2015年6月发表的《中国社会组织发展指标体系构建与预测》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的社会组织自然增长数约为4.8万个,以此作为基数进行测算,预计到2020年,我国社会组织的数量将会多达88一116万个。我国的社会组织种类很多,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医疗等多个领域,它们在公共服务、应急救援、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我国已经逐渐形成一个覆盖面广、种类趋于齐全的社会组织构架体系。

2.社会组织参与应急管理的基本目标

社会组织参与应急管理,一方面可以补充政府机构应急管理运作体系,另一方面可以完善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机制。时代在发展,应急管理的目标也在随之变化。社会组织参与应急管理的目标在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不尽相同,但不变的是,社会组织仍需要以合理的、可持续的方式参与到应急管理中。同时,政府应对社会组织参与应急管理的具体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将权力下放到有能力参与应急管理的社会组织中,促进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协同合作。

3.社会组织参与应急管理的现状

当前,我国社会组织已经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特别是在环保、应急救援、公共服务和慈善等方面,具有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中,也不乏社会组织的身影。比如在应对汶川地震等自然灾害时,社会组织不仅积极组织捐款捐物,而且组织志愿者结合自身专业与业务特点,积极参与到抗震救灾的过程中来。社会组织还积极参与化解社会矛盾,在稳定社会关系、促进民主法治建设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利于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

(二)社会组织参与应急管理存在的困境

社会组织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大多数社会组织积极开展工作,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一定成就。然而,由于突发公共事件具有突发性、不可复制性、破坏性等特点,它的应对工作需要一定的专业素养,就目前来说,这对于部分社会组织而言仍然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很多社会组织及其运行机制不足以达到配合政府展开应急管理工作的程度。当前,社会组织参与应急管理存在的困境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不完善

社会组织进行登记管理是参与应急管理的基本前提,也是政府对其进行组织和调配的基本依据,同时这还是对社会组织进行管理、开展监督工作的重要基础。根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社会组织需主动申报、备案。然而实际情况是,这种由社会组织“主动申报”进行登记的管理办法使得政府对社会组织的掌握往往处于被动境地,不利于政府机构对社会组织的基本情况以及人员变动及时地了解和掌握。登记制度的不完善无疑加大了对社会组织进行管理的难度,一旦发生突发共公共事件,政府机构可能因为掌握信息的不全面而无法及时、高效地对社会组织进行调配,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组织参与应急管理,而且很可能导致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出现延缓,对社会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和应急管理体系的完善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不利影响。

2.社会组织参与应急管理缺乏政策性保障

虽然从理论上看,社会组织参与应急管理有其必要性及优势,然而在政策上来说,我国并没有任何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障社会组织参与应急管理的权利,社会组织在应急管理中没有明确的地位和具体的职能分配。

一方面社会组织有参与应急管理的意愿和技能,另一方面在突发公共事件处理中,社会组织很可能因为其尴尬的“非正式、非政府”形式而受到阻挠,因此,在社会组织管理中,明确其参与应急管理的地位、使其获得政策保障,是完善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必然前提。

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不同的社会组织应当赋予其相应的救助职能,职能分配应当以社会组织的专业范畴为依据,根据实际情况对社会组织在突发公共事件处理过程中的具体职责进行分配,从而提升社会组织参与应急管理的效率,实现应急资源利用的最大价值。

3.部分社会组织参与应急管理的效率较低

社会组织参与应急管理的效率跟组织自身的条件有直接的关系,在突发公共事件爆发时,能否有效地参与到应急管理中,取决于社会组织自身的人员构成、专业水准、资源配备等因素。我国虽然社会组织数量庞大,然而由于其非营利性、民间性的构成因素,很多社会组织往往依靠志愿者进行运作,这往往就导致当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时,很多社会组织缺乏专业的人员、设备或者资金,从而不能有效地对其进行处理。与此同时,组织能力、组织领导者现场处理能力的欠缺都有可能降低应急处理的效率。不具备相应能力的社会组织参与应急管理无疑是对救助资源的浪费。社会组织只有提升其专业水准,建立更完善的组织成员网络,才有能力更高效地参与到应急管理中来。

篇4

物质流成本会计(MFCA)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德国Augsburg环境管理学院的Wagner教授最先提出。MFCA的重点是衡量资源的投入和产出,以减少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威胁,并同时提高企业利润(邓明君,2009)。这是一种使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流动”及其相关成本越来越透明化的新方法。这一概念已经成功应用于欧洲、日本和美国的不同公司。ISO技术委员会也于2011年11月正式宣布MFCA作为环境管理系列标准的一部分,标准编号为ISO 14051。

“物质流成本会计”的基本做法是将在企业中流动的各项物质、每一个过程新投入的能源成本、新产生的物料损失成本及最终废弃物处理成本等紧密追踪并综合分析,找到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原物料损失等通常被忽略的地方,找出损失浪费最大的环节加以进行改善,以此增加企业的盈利。

为了有效地将MFCA引入公司,公司管理系统和管理模式须随之做出相应调整。这是因为在传统管理观点之下,可控性原则和利润最大化通常是企业追求的主要目标,而MFCA的一些操作有时与这些目标恰恰背道而驰。两者之间的冲突主要来自环境目标和经济目标之间的冲突。因此,公司需要将环境管理的观念与传统的管理工具整合起来,为MFCA的有效应用奠定基础。

1MFCA的基本特征

要深入了解MFCA与传统企业管理二者之间的冲突,首先应该掌握MFCA的一个基本特征,即不同于传统管理中的“损失”概念。

ISO 14051的附录C提供了一个案例研究,A公司是一家世界领先的透镜制造公司。在引入MFCA之前,A公司认为其现有工艺使生产率高达99%(投入100件原材料可得到99件产品)。然而,MFCA的计算表明在其过程中材料损失成本约为32%。这意味着由MFCA计算的产出比仅为68%。这种差异是因为大多数废物是在研磨原材料的过程中产生的,但是由于这种损失无法由生产负责人控制,A公司并没有将这些废物视为其生产管理中的“损失”。

这是MFCA在实际应用中的典型案例。公司通常努力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损失和浪费,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由MFCA认定的“损失”却没有被纳入到其生产改进活动中。例如,世界闻名的丰田生产系统(TPS)中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减少废物。TPS确定了七种活动产生的“废物”:过度生产,等待,传送,处理,库存,运动和校正(Kasul和Motwani,1997)。然而,原材料损失并没有包括在TPS的七大类废物中,意味着这种类型的损失被界定为无法在生产操作中处理的损失。

另一方面,MFCA关注生产过程中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其中损失被定义为投入和产出之间的量化差异(罗喜英,肖序 2011)。实际上,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差异取决于产品设计和开发阶段。在传统生产管理和成本管理中,一般认为这种损失是不可避免并且可以承担的,所以一旦产品设计被通过,管理人员认为只要按照设计要求生产,他们的制造过程就没有问题,这种损失通常会被忽略。而MFCA最突出的特点是量化这种被忽略的“不可避免的损失”。即使在环境管理会计中,对“有形损耗”的忽视也很普遍。传统成本会计系统通常不会记录成本中心在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流数据,仅依靠生产计划中不精确的损耗率计算材料损耗,并不能反映实际损耗。

2MFCA与现行管理理念之间的冲突

在前面提到的A公司的例子中,引入MFCA后产出比由99%下降到68%,这将对生产部门的绩效评价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可能会导致管理之间的摩擦。如果生产负责人认为材料损失成本超出其可控范围内,那么,将责任范围设定在控制范围之外将使其感到被不公平地对待,这可能导致功能失调的决策。

这种冲突也同样存在于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高层管理者之中。公司的经济目标通常被认为与环境目标相冲突。在环境管理的背景下,大多数管理者的通常会认为改善环境绩效给公司带来了额外成本。

MFCA旨在通过降低材料低效率的成本,将环境目标与经济目标联系起来,但在实际中两个目标的背离仍旧无法避免。举例来讲,假设公司已经制定了一项计划,当推行MFCA时,每年可以减少100万元的材料损失;与此同时一个新的销售机会出现了,预计可以增加100万元的无风险利润。从利润的角度来看,管理者自然会优先考虑未来可实现的利润,因为管理者倾向于认为,如果获利机会被抛弃,机会成本可能会更大。所以,从管理层的角度出发,推行MFCA必须建立在不影响未来获利机会的基础之上,这大大限制了MFCA的实际接受度。

这样的冲突是由于MFCA的计算体系是基于实际量化数据,不包括未来利润损失的机会成本。如果将机会成本纳入计算系统,那么MFCA所追求的精确追踪物耗成本的目标就失去了意义。因此,解决这一冲突不能只寄希望于改进MFCA的计算方法,而是要从企业管理的整体角度寻找解决方案。

3应对措施建议

当MFCA作为企业管理体系的一部分在公司层面持续推行时,有关可控性原则和利润目标的冲突需要系统地解决。可持续平衡计分卡可以将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管理责任联系起来,可以作为缓和冲突的管理工具。刘俊勇,祝钧萍(2015)的研究表明,平衡计分卡非财务绩效影响组织变革,组织变革影响财务绩效。研究提出的非财务绩效与财务绩效之间的传导模型可以为MFCA在平衡计分卡框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公司可以将MFCA纳入平衡计分卡框架下的绩效评估体系,通过MFCA提供的信息厘清管理绩效和环境绩效之间的因果关系,由此构成一个支持可持续战略的系统,来平衡利润目标与环境目标之间的冲突。

为了更根本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还应该围绕公司的社会关系寻找解决方案。由于管理者对利润负责,在降低物耗损失相比,他们更倾向于把握利润机会,这是无可厚非的。然而,从环境角度来看,如果公司减少投入,减少资源消耗,而不是为了未来的利润机会增加生产,可能对环境更有利。因此,为了激励管理者重视MFCA以及社会环境责任,社会和资本市场必须对引入MFCA以减少不利环境影响的公司做出更高的评价。在这种情况下,除了鼓励政府向公司为环境做出的努力提供补偿之外,资本市场、社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认可也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篇5

科达公司在今年初推出了一套完全基于指挥调度层面设计的专业可视指挥调度系统――VCS可视指挥调度系统。该系统以可视调度、应急指挥为核心,同时集成多方视频会议、远程监控、图像传输等多项业务,可为电力系统提供一体化的可视应急管理解决方案。

整个系统由调度平台、调度席、电视墙、录像、网管及各种形式的调度终端组成。调度终端位于所有可接受远程调度或远程指挥的远端点,类型包括视频会议终端、视频监控终端、电话、手机等。视频会议终端主要位于接受指挥调度的下级电力单位内或移动指挥车上,可与调度中心进行双向可视交流。视频监控终端主要位于各变电站、输电线路以及移动指挥车这些部位,用于提供现场监控图像的调度接入。

指挥中心、分指挥中心或领导桌面都可以对上述远端资源进行统一调度和统一指挥,无论点对点或点对多点,远端图像瞬息之间即可传到调度中心的大屏或PC显示设备上。在调度过程中,系统可实现强插、强拆、热键呼叫、呼叫转移、转接、录像回放、短消息单发群发等专业的指挥调度功能。上述所有操作都基于触摸调度屏,可基于简洁直观的界面实现一键直呼,也可通过语音识别直接呼叫对方名称进行更便捷的调度指挥。

除了指挥调度,该系统也可进行视频会议和视频监控业务。基于视频会议业务,各个调度指挥中心之间、各个双向可视调度点之间都可随时进行点对点或多点会议,实现远程可视交流和沟通。而基于视频监控业务,可随时浏览调用远程实时监控图像以及点播监控录像,并可在多个调度指挥中心之间传输监控图像。

可视化的管理

在科达可视指挥调度系统中,可融合科达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可视化的电力安全在线预警管理。这里提到的电力安全在线管理,主要指的是电力基础设施的安全在线管理,包括无人值守变电站、输电线路等。

变电站是电网的枢纽,也是电力安全管理的重要对象。通过视频监控建设无人值守变电站,能够帮助电力部门有效节约人力资源,提高安全管理效率。科达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可以提供全网络化的无人值守变电站解决方案,接入科达可视指挥调度系统,则可实现可视化的变电站安全在线预警与管理。

此外,监控管理平台也可以与现有的变电站动力环境监测系统融合,环境监测系统采集到现场变压器、线路、刀闸、断路器、仪表等设备运行故障以及现场电压、电流、温度等运行环境异常,均可触发视频监控系统联动,在调度中心进行声光电报警、图像切换以及录像控制。

篇6

二、政府会计改革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政府会计改革规范了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发展

《政府会计制度》对于会计科目名称、编号以及如何进行使用、会计报表格式及编报说明做了详细的阐述,另外还在附录部分列举了很多经济事务的一些财务处理的实例,从而可以更好地规范公立医院财务的管理制度,同时对于财务核算、会计核算以及财务报表做了进一步的规范,加大了公立医院等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的公开化和透明化,因此可以进一步的促进公立医院的健康发展。

(二)政府会计改革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形式下我国经济的发展

目前我国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经济体制改革正处于非常重要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对于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在政府会计的制度下,制定科学合理的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制度,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公立医院的健康发展。从医院角度来看待政府会计的改革举措、政府会计改革的关键,是否能够不断优化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管理效率以及公立医院资金使用的绩效程度以及资金使用的公开、透明程度。因此各个公立医院在政府会计改革的环境下,要不断加强财务部门的内部管理,优化财务工作的环节和效率问题,同时要加强制度建设,不断规范财务管理规范。同时还要加强人才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从而更好地开展管理工作。政府会计改革是我国进入新时期的必然选择之一,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经济建设。对于公立医院财务发展来说,政府会计改革是能够不断的规范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可以更好的规范国有资产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同时也能够把资金用在公立医院发展需要上,从而更好促进公立医院的发展,更好地我国人民健康服务。针对政府会计管理文件提出的新要求,医院财务部门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第一要针对各种财务审批程序和审批文件进行改革,要不断的完善各种资金使用、监管和评估的过程,要对于每一笔资金的使用情况做详实的记录。第二,要加强制度改革,不断的优化管理模式,同时还要增加财政资金使用的公开化和透明化,不断的完善各种财务报表的制作,还要加大对于各种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管力度。

三、在政府会计改革的环境下,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医院财务人员意识淡薄

目前,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管理意识不足,对于政府会计改革精神落实不到位,很多工作经验和财务管理知识已经不能满足时展的需要了。很多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在开展工作也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他们因此还不愿意学习新的管理知识和管理模式,这样对于公立医院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如何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财务管理队伍,也是公立医院发展将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问题。在新时期政府会计改革中对于公立医院财务制度和财务工作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使得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能够具备更高的要求,因此公立医院在招聘财务管理人员时,既要考虑有经验又要考虑学习能力强的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期财务管理的要求,从而更好促进公立医院的发展。

(二)资金使用和审核没有有效的审查机制

公立医院在资金使用环节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很多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是财务报销和财务核算两个环节,因此对资金的使用情况缺乏有效的监管,特别是对重大资金、重要支出的约束性还较差,这就使得公立医院的资金使用情况存在着很大的风险,这对于财务公开和财务透明的推进过程也是十分不利的。另外一方面,公立医院中很多环节的资金使用也是缺乏一定的监管,比如设备药品的采购方面。因此建立资金使用审核机制对于公立医院的良性运营也是至关重要的。

四、在政府会计改革的环境下,加强医院财务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转变财务管理意识,加强成本型核算

因为公立医院是属于非营利性的公益事业单位,它日常运作资金的来源主要是由医院自身的医疗收入和政府财政补助收入组成。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推进,各级财政加大了对公立医院的支持力度,但面对不断增加的政府财政支持,很多公立医院都没有意识到财务管理、节省成本和减少开支的重要性,所以在许多情况下都导致了资金的浪费。因此,各个医院更加需要加强转变财务管理意识、加强对于预算的成本核算,对于财务管理制度也要加强规范管理。另外,公立医院的财务制度还应该重点考虑医院学科建设和发展,同时对于公立医院的各种经费使用情况、使用信息管理系统都进行详细的记录,从而加强对于各种资金使用的监管。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每一年资金使用的情况,可以对下一年资金使用制定科学合理的使用计划,从而更好促进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

(二)清理分析往来款项

医院财务还应当加强对于往来款项资金的专项清理工作。因以往对往来款项清理的不够及时或者其他历史原因,导致公立医院的往来款科目余额较大。往来款项中要特别注意与各个供应商的核对清理,还有就是对病人应收账款的清理。因此,各个医院更应该要加强往来款项进行专项清理分析,明确债权和债务之间的关系,所有的审查环节都要按照相关财务会计科目按照规定的程序,并及时执行会计处理。

(三)合理使用绩效考核机制

公立医院一般对于财务人员的管理大多数是采用的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等形式,通过这些方式想要最大程度激发财务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开展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制度再好,如果不能很好的贯彻落实,那也只是纸面上的制度。只有真正把政府改革制度落实到医院中,才能更好地促进公立医院的发展。而财务管理人员是最终的执行者,因此各个医院需要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鼓励政策,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着手,更好地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从而促进公立医院的发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政府会计改革对公立医院财务管理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各个医院都应该深入的贯彻政府会计改革的精神,同时还要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不断优化自身内部的发展,从而更好的促进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钱更新.浅议《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改革对医院的影响[J].卫生经济研究,1999(2).

篇7

随着我国老年糖尿病和血透患者的不断增加,动静脉内瘘失败增加,临床效果较差,不能保证透析结果,在这种情况下,颈内静脉留置导管以其安全性高、手术难度小、可长期使用等特点成为临床血液透析的首选方法。现将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对64例患者施行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的方法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本院收治64例颈内静脉留置导管患者,其中,男38例,女26例;年龄21~79岁,平均年龄38.5岁;糖尿病肾病19例,慢性肾功能衰竭3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4例;颈内静脉留置导管时间7~100 d,平均时间54.5 d;左侧颈内静脉留置管20例,右侧颈内静脉留置管44例。

1.2 方法

1.2.1 颈内静脉留置导管方法 患者行Trendelenberg[1],头向左侧,将锁骨头、锁骨及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围城的三角形顶点作为穿刺点,常规消毒,局麻,选择穿刺点。穿刺针头和体表成45°角,斜面向下,沿颈内动脉外缘向下进针,边进针边抽回血,感觉回抽是否存在阻力,密切观察血液颜色,防止误入动脉。当抽出暗红色静脉血时,确认血流通畅,之后,左右固定刺针,右手出拔出注射器,将导丝插至上腔静脉。拔除穿刺针,于穿刺点出行0.5 cm切口,将导丝放入扩张管,扩开皮肤及组织,拔出扩张管,沿导丝放入留置导管,回血后,拔出导丝,抽出导管内空气,注入5 ml肝素生理盐水,缝针固定皮肤和导管,局部消毒,覆盖无菌纱布,固定导管,置管成功。

1.2.2 护理方法 护理方法如下:①心理护理:颈内静脉留置导管术对患者来说比较陌生,因此,患者多为有恐惧、紧张等心理问题,对此,护理人员应做好心理护理,向患者宣讲穿刺重要性,讲解颈内静脉留置术中的穿刺方法及需要患者配合的地方。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积极地心理暗示和心理护理,这是患者接受并积极配合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的关键。②颈内静脉留置导管术后护理:留置导管后要密切监测伤口情况,若发现伤口渗血,则要利用无菌纱布局部按压,并更换敷料,确保伤口清洁,同时,每次换药时要观察穿刺点是否存在感染迹象。③留置导管时的护理:在每次进行颈内静脉留置导管时,相关的医务人员要做好无菌准备,带口罩、帽子、手套,观察穿刺局部是否存在感染、出血、血肿及导管滑落等情况,使用碘伏消毒导管端口及导管出口处的皮肤。在透析期间,确保无菌敷料覆盖导管出口,避免导管出现扭曲、折叠和牵拉等情况。透析结束后使用碘伏消毒导管口,注入适量的肝素钠生理盐水封管,防止血液回流,消毒导管及其周围皮肤,包扎,固定。④并发症的护理[2]:颈内静脉留置导管常会引起感染、血栓形成等并发症,针对各种并发症要给予科学护理。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其可分为导管出口感染、血液扩散性感染及隧道感染。对于血液扩散性感染及隧道感染临床要给予2周抗生素治疗,治疗无效要选择拔管,对于导管口感染则加强局部换药,擦涂百多邦药膏,严格确保敷料无菌,同时口服抗生素治疗。为有效预防感染发生,医务人员及护理人员要遵守无菌操作,导管使用前、使用后均要给予无菌消毒,同时要避免导管口长期暴露,每次更换敷料时要避免刺激伤口,防止伤口刺激引起的全身及局部血液感染。在颈内静脉留置导管期间为预防血栓形成,要向动静脉管腔中推注生理盐水,在确定管壁无残留血液之后,使用肝素生理盐水正压封管。在较长的两次透析间隔时间要封管一次,避免透析间隔时间过长引起血栓。对于有高凝倾向的患者,透析期间要给予拜阿司匹林、华法令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3],对已经发生血栓的患者可给予尿激酶生理盐水溶解,将尿素酶液保留管腔一天,第二天抽回,溶栓效果良好。血流量不足多是由导管管尖贴壁、尖端移位及导管折弯等引起,患者血压过低,在透析开始时可引起管尖贴壁,此时应尽量避免透析设定超滤量过多,在透析开始时要将血流量调至目标量;对于导管折弯则要切开皮肤,进行重新定位。

2 结果

64例患者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期间执行严格的无菌操作,密切监测皮肤切口处变化,正确使用导管,不仅保证了血流量流速稳定,无导管脱落、感染等现象发生,同时延长了颈内静脉留置导管使用寿命,极大地减轻了患者多次穿刺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临床恢复。

3 讨论

颈内静脉留置导管适用于各类人群,尤其是老年人。颈内静脉留置导管术具有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易掌握、方便灵活、并发症少等优点,因此,颈内静脉留置导管成为目前临时性血液通道的主要模式,临床应用极为广泛。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本院对64例患者行颈内静脉留置导管术,留置导管前后给予科学合理的临床护理,64例患者患者血流量稳定,无导管脱落、感染等不良现象发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结果。

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不影响患者血流动力学,避免了反复穿刺血管,但不容忽视的是,颈内静脉留置导管易引起感染、血栓形成、血流量不足等并发症,临床正确处理并发症是关键,因此,血液透析整个过程必须严格遵守并执行无菌操作,确保穿刺点及其周围导管无菌,最大程度上确保无菌,避免感染。

参 考 文 献

篇8

中图分类号:R5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4-0127-02

1 临床资料

本组32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 年龄2个月~2岁(2~6个月16例,6个月~2岁16例)。

2 护理措施

2.1 一般护理

保持环境安静整洁,室内通风换气,避免空气对流,保持适宜温度。温度18O―20 O湿度50%―60%,并要求定期空气消毒,每天晚上消毒一次,每次1―2小时;保持患儿充分休息睡眠以降低耗氧量,各项护理操作集中进行,动作轻柔,对烦燥患儿可适当给予镇静。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1)喘、憋较严重、呼吸困难者,将患儿竖抱或取半卧位并经常变换,以减轻肺部淤血,这样有利于炎性反应消散吸收;并轻拍背部以助于排痰,防止室息,拍背时五指并拢稍向内合掌由下向上、由外向内,这样有利于痰排出。(2)喉间痰鸣、痰量较多时,患儿烦燥不安可给予雾化。雾化后吸痰,选择质地清晰管壁直,硬度适中富有弹性的吸痰管。吸痰时间每次不超过15秒,调节好压力,在无负压的情况下进行气管插管,插入长度不超过患儿鼻尖至耳垂的距离。吸痰时先吸出鼻分泌物,先口后鼻的原则。更换吸痰管后再进行吸痰。在调节好压力开放负压后将吸痰管边转边吸引,慢慢向外提出,手法轻柔、切忌来回提插而使气管粘膜损伤。

2.3 合理给氧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缺氧,轻度缺氧者可不给氧或间断给氧。湿度25%―35%、流量0.5―1L/min,重度缺氧者,宜面罩给氧浓度50%―60%¬¬¬①氧流量2―4L/min短时间内给高流量氧者病情好转后逐渐降低吸入氧浓度,吸氧时间不可大于6h,无论何种方法吸氧均需湿化,湿化程度50¬¬¬¬¬0c左右的温开水适宜②鼻前庭导管给氧最适宜本病患儿,吸氧导管粗细适度。

2.4 正确雾化吸入

(1)对痰液粘稠不易咳出且喉间痰液较多者,可用超声雾化,吸入喷雾嘴于患儿口鼻保持10cm水平距离,当患儿出现烦燥不安咳嗽喘息较剧烈时,应减小雾量,安静状态下,由小变大,最多不超过10ml/min,雾化后鼓励大一点的患儿,咳嗽、咳痰,不配合者吸痰。(2)严重气喘、烦燥伴心力衰竭时不宜超声雾化吸入。

2.5 保持静脉通路顺畅,因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年龄小,静脉穿刺难度大,所以住院后尽量用静脉留置针,这样不仅减少护士工作量,更重要是减少对患儿反复穿刺,方便患儿用药。在输液过程中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及液体量。6月以内患儿滴速控制在10―15d/min,入液量控制在5ml/(kgh)以内。避免加重肺水肿和心衰的发生。

2.6 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毛细管支气炎有三大并发症:心力衰竭、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肠麻痹。本院病儿有4例心力衰竭,均治愈出院,说明单纯毛细支气管炎病死率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较重要。心衰时应用洋地黄等药物后,要密切观察患儿呼吸心率,食欲大小便情况,及早发现和处理并发症。如:患儿出现烦燥不安,发绀加重,脉搏细弱等症状,立即报告医生进行抢救。

2.7 饮食护理

严重缺氧、 呼吸困难、心力衰竭时暂禁食,待呼吸平稳后喂养。给高热量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饮食。喂食时避免吃得过饱影响呼吸。喂时防呛咳以引起室息。

2.8 心理护理

毛细支气管炎小婴儿,从心理上正处于“母子情结”的关键期,应由母亲作为护理人员对患儿轻拍抚摸及搂抱可使传入大脑的兴奋和抑制变得自然协调。危重患儿家长坐卧不安,对她怀中的孩子增加不安全感,此时向家长仔细交待病情,给她们关心安慰,让家长更好的配合。

3 讨论

因毛细支气管炎是气管分支的末端,靠近肺泡的部位,它的管腔很细,一旦发生粘膜充血水肿,容易引起阻塞造成呼吸困难,所以此病起病急病情发展快,先以上感症状出现,继而出现咳嗽、喘息、呼吸困难严重甚至威胁患儿的生命,采用合理正确的治疗护理是最重要手段,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临床知识、过硬的技术本领,高度责任感,采取合理的治疗护理措施。同时做好家长的心理指导,及时向家长讲解疾病有关知识,孩子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以及日常护理中的注意事项,让家长更好的配合治疗和护理,以提高治愈疾病的信心。

篇9

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在不断地深化和改革,各行各业中的财务管理制度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为了适应我国当前的财务制度,我国政府也开始将会计制度进行改革,并且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有效地规范,极大地提升了我国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随着我国政府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通过制定新的政策和制度来提高我国财务管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将今后事业单位的财务发展进行多方面的基础准备工作。

一、原收付实现制下,我国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混为一谈

在原来的收付实现制度下,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比较混乱,在很多情况下都被其他的概念所混淆,这样就导致当前的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的科学性下降,将二者混为一谈也会催生出很多的问题。在原来的收付实现制度下实现预算管理的流程比较多也比较复杂,所以很多财务人员在进行工作时会有很大的压力,对于每个数据的精准性要求比较高,也会使得时间增加精准度下降。如果出现了应对难度大的问题就会给事业单位带来很大的损失,影响正常的资金运转,这样也使得社会公众对于政府和事业单位的公信力降低,减慢了事业单位向前发展的速度。

(二)预算会计核算更重点关注收支核算

事业单位中进行财务管理的效果主要是看投资与回报的比重,很多时候事业单位的投资都输属于公益性质的,就是对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是很有帮助的,但是在资金的回收效果上不是那么明显。但是,有些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会计核算更重点关注收支核算,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结果,资金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和有效地控制,进而产生了很多的浪费。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对资产进行盘算的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技术都不能达到基本要求,在对资产的控制过程中的专注度和工作效率也没有保障,在使用资金和清算工作中没有进行科学的计算和记录,导致最终的财务报表比较混乱,给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带来不良影响。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在权责发生制下受到的影响和转变

(一)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及挑战

当新制度被制定和颁布出来之后需要我们做出相应的改变,从而发挥出新制度的意义和作用。在进行制度的改革过程中,需要将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通过对当前事业单位中财务管理的状况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这样才能保证制定的制度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很多时候政府在制定相应计划的过程中过于重视制度的落实而忽视的制度的实践效果,所以当改革在进行时需要将制度进行有效的落实,通过对可行性的检验来保证制度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有效管理。一种新的财务制度的出现就是对财务核算工作人员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任务,需要他们在更加认真和复杂的管理模式下进行自己的工作,所以需要他们增强核算技术的过程中也增强自己的工作责任心,需要在不断提升自己的过程中推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发展。

(二)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可以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综合水平

政府将财务信息公开有助于社会公平,也能有效地将权利放在制度的笼子里,增强群众对于政府工作的公信力。通过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能够缩小与群众之间的关系,将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进行创新,通过群众的监督和共同管理增强财务运算的科学性,财务管理是任何组织和个人的发展核心,所以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重视事业单位出现问题的各种因素。事业单位的资金链稳定是保证各项工作开展的前提,对于一些可能发生的财务不稳定情况需要进行提前分析和控制,将财物管理的工作进行层层的安排,将每一个板块的负责人进行确定,全面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政府的会计制度改革能够很大程度上解决事业单位中监督不到位、制度不完善等问题。

(三)全面改革有助于事业单位建立健全预算管理机制

事业单位的财务发展与财务管理中的预算管理关系密切,作为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我国事业单位必须要将其与资金管理放到同一个位置上。我国事业单位架构比较复杂,人员数量比较庞大,所以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将预算管理工作做到位能够避免很多的问题,也能够有效地将工作人员的权责进行统一,这样才能满足我国政府和事业单位的发展要求,也能使得事业单位中支出的每一分钱都是得其所用,满足人民群众对他们的期望,也是推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最好方式。

三、结语

综上所述,政府新会计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有积极影响,作为事业单位需要抓住机遇,解决当前事业单位中存在的问题。财务管理能够对预算机制、成本管理、收入和资产核算等方面有积极的影响,在这种形势下,事业单位在制定财务报表时要合理、强化财务工作者的综合能力和优化财务风险方式,不断改革和创新财务管理水平,使政府会计制度健康顺利的推行,推动我国政府会计事业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张守岚.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J].财会学习,2018(26).

篇10

(一)会计核算方面

首先,财务报表方面。旧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五个要素,平衡公式为“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新的财务报表仅包括资产、负债和净资产三个要素,其平衡公式为“资产=负债+净资产”。这一变化体现了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向企业会计制度并轨的趋势,使得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更加简洁,同时更能准确反映事业单位真实的财务状况。因此,更能顺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其次,会计科目方面。一是资产类科目上,明细化事业单位资产科目的同时,简化了资产核算的不必要的工作量。二是负债类科目中会计科目的变化体现了对国库集中收支制度的会计核算要求,同时将事业单位负债分为长期借款与短期借款,体现了对事业单位负债的明细化核算。增设“应付职工薪酬”有利于事业单位人工成本的核算,为优化事业单位组织机构设置提供必要的财务信息。三是净资产类科目中会计科目的增设能够使得会计报表更好地反映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非流动资产对事业单位资金的占用情况。增设“财政补助结转”并下设“基本支出结转”、“项目支出结转”两个明细科目,实现事业单位财政补助资金预算执行情况的明细反映。增设“财政补助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实现财政补助与非财政补助在账目上的完全分离。严格执行“财政拨款结转结余不参与预算单位的结余分配、不转入事业基金”的预算管理规定,将“结余分配”改为“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

(二)预算管理方面

预算的编制方面。事业单位预算包括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两个方面,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其预算编制的影响主要来源于会计核算科目的变动。一是资产类会计科目的变化使得预算的编制更加明细的同时,简化了预算编制的难度。增设的“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在建工程”等科目能够使得预算的编制更加具体化,同时将“材料”、“产成品”统一归为“库存”也减轻了预算编制的工作量。二是净资产科目的变动使得预算的编制具有更加有力的信息支持。“非流动资产基金”及其下属明细会计科目使得事业单位资产占用情况更加明细化,从而为事业单位年度预算的编制提供了有力的参考。同时,增设的“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有利于对往年预算执行数据的分析,从而为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提供丰富的历史数据支撑。预算的执行方面。一是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提高了预算执行的严肃性。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通过强调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暴露、细化事业单位收入与支出的会计核算,并增设财政补助结转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等会计科目,提高了财务信息对事业单位预算执行信息的真实、及时以及详细的反映,进而加强了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的严肃性。二是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压缩了事业单位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操作空间,提高了预算执行的真实性。新会计制度严格执行“财政拨款结转结余不参与预算单位的结余分配、不转入事业基金”的预算管理规定,杜绝了事业单位通过调整财政拨款等操作对预算执行数据进行私自调整,影响预算执行数据的真实性。预算的监督方面。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通过设立“财政补助结转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事业结余”、“经营结余”等会计科目,实现不同来源资金使用情况的分开核算,实现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情况的准确、真实反映,为预算的监督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数据支持。

(三)收入与支出方面

收入方面,删除“拨入专款”科目,体现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政府采购由国库直接支付的规定,减少了资金拨付程序,提高了财政资金管理和监督效率。支付方面,删除了“拨出经费”、“拨出专款”、“专款支出”、“成本费用”、“销售税金”、“结转自筹基建”等科目,增设“其他支出”会计科目。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国库集中收支制度对事业单位支出活动会计核算的影响,删除该类会计科目能够有效提高事业单位支出会计核算的简便性。

(四)资产管理方面

固定资产入账。新会计制度规定,有相关凭证的固定资产按照凭证记录的金额以及相关费用进行入账;没有相关凭证且该资产同类资产市场价格易于获取的资产入账,按照同类资产市价加相关税费入账;没有相关凭证且同类资产市价难以获取的资产,按照名义金额“一元”进行入账。该规定有效杜绝了事业单位经费无偿捐赠、盘盈而获得的固定资产不入账的现象,确保了国有资产的账实相符。固定资产价值损耗的会计核算。新会计制度针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未考虑资产价值的损耗问题,新会计制度增设了“累计折旧”、“累计摊销”与“待处置资产损益”科目,实现事业单位资产价值的准确核算。资产损耗科目的增设,实现了对事业单位资产价值的准确、真实反映。

二、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会计核算方面

事业单位组织财务人员认真学习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重要内容,了解新会计制度较旧会计制度的主要变化,根据新会计制度制定适合本单位的会计核算体系,统一本单位的会计政策,为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应用做好衔接工作。财务报表方面,及时变更财务报表的会计要素,删除“收入”、“支出”要素,构建“资产=负债+净资产”的财务报表模式。会计科目方面,对比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旧会计科目设置进行更改,建立适合本单位的新会计科目体系。一是,资产类科目上,增设“短期投资”、“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在建工程”等科目,将“对外投资”变更为“长期投资”,同时统一将“材料”、“产成品”划分为“存货”。二是,负债类科目上,增设“应缴国库款”、“应付职工薪酬”、“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改“借入款项”为“短期借款”,“应交税金”为“应缴税费”。三是,净资产类科目上,增设“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并下设“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明细科目,并增设财政补助与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等会计科目。

(二)预算管理方面

根据事业单位调整后的财务报表编制事业单位收支预算表。预算管理一般分为两类,即投资预算管理与生产经营预算管理。首先,在事业单位投资预算的编制中,要注重对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价值损耗的预计,对投资过程中的资产价值损耗进行准确的会计核算,从而提高事业单位资金的投资效率。其次,在事业单位生产经营预算管理中,要根据不同来源的资金进行分离的预算编制,注重财政补助资金与非财政补助资金预算编制的彻底分开。最后,合理运用事业单位结转结余账户信息,提高预算编制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各类结转结余账户是对单位预算执行情况的真实反馈,预算的编制应基于此类历史数据提高编制的科学性。

(三)收入与支出方面

收入方面,要注重区分财政补助资金与非财政补助资金的区别。财政补助收入是指事业单位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在收入核算时,应充分将同级财政补助与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经营收入相区分。支出方面,积极适应国库集中收支制度,设立适宜的支出会计科目。删除“拨出经费”、“拨出专款”、“专款支出”、“成本费用”、“销售税金”、“结转自筹基建”等科目,增设“其他支出”会计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