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10 16:39:5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亚洲经济特点,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1.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
2.从陆地面积看,的是俄罗斯,其次加拿大、美国,中国位居世界第四位。从人口来看,最多的是中国,印度居世界第二。
3.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主要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4.一些还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叫做“地区”。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地区。5.国界主要依据山脉、河湖、海洋、经纬线来划分。6.国界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总称领土。
7.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亚洲的日本也是发达国家
8.目前,世界上有150多个发展中国家,大部分是二战后新独立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9.在国际上,习惯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把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南”——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及北半球的南部。
“北”——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也有少数分布在南半球。
10.目前,世界上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正式成立于1945年,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其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1
【第六章亚洲】
1、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处东、北半球,东北方向以白令海峡与南美洲为界,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西南与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2、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面积,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
3、人们按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南亚、西亚、北亚、中亚、东南亚;中国位于东亚,东亚的国家有: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蒙古。
4、分层设色地形图:(中部(深棕色——粉红色)海拔较高,四周颜色逐渐由浅黄色到浅绿的颜色——海拔逐渐变低)——亚洲地形的特点:中间高,四周低。
5、能在地图中找出下列地名,说出这些地理事物的表现形式: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黑色小三角)、青藏高原(深褐色区域)、西西伯利亚平原(绿色区域)、里海、贝回尔湖、死海(封闭的浅蓝色)、阿拉伯半岛、马来群岛、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
6、河流分布特点: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四周。主要河流有:长江、黄河、湄公河、恒河、印度河、鄂毕河、叶尼塞河。
7、亚洲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著,大陆性气候分布较广。分析其它大洲气候特点的方法: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那种气候类型分布最广。季风气候的特点:夏季高温,冬季低温,降水季节变化大,集中于夏秋季节,雨热同期。
8、按人口排序: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按人口自然增长率排序:非洲、南美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洲、欧洲。
10、国家的产业结构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高的国家,经济越发达,第三产业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起低的国家,经济越落后,第一产业比重越大。
亚洲经济差异:东部沿海经注发达,西部内陆经济较落后,不同的海陆位置经济发展不同,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不同。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1、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太平洋西北部)、大洲位置(亚洲东部)、纬度位置(经纬度跨度较广)23°N——46°N、122°E——148°E,日本南北国土狭长,并与经线斜交,使得日本的地理环境更为复杂多样,跨纬度最广,南北温差就大,跨经度广,东西地方时差就大。
2、地形特点:典型的岛国,以四大岛(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和3900多个小岛组成;国土面积37.7万平方千米;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口(如神户、横滨),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多火山、地震(日本地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不稳定)
3、发达的加工贸易型经济:日本是世界经济强国,属加工型贸易型经济,对外依赖严重,要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出口制成品。
4、日本的主要工业区: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阪神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分布特点:日本工业高度集中,主要分布于濑户内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地区。
5、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传统色彩与现代气息并存,中日文化交流源流长。
亚洲国家组成一个自己的、正式的多边合作机制十分重要。但亚洲的多样化特点决定了在现阶段,本地区最为可行的选择是由双边合作到多边合作,由小区域合作过渡到次区域合作,等条件成熟后,再达到整个亚洲地区经济合作的更高境界。
合作与发展是实现亚洲繁荣与稳定的时代要求,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亚洲国家应抓住机遇,相互协调,优势互补,促进发展。推进自由贸易区,特别是亚洲次区域的自由贸易区,已成为东亚各国的共识和实际行动。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倡议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区域经济合作越来越重要,欧洲和北美区域合作方式证明,加强区域合作有助于区内各国经济的共同发展。
在中国的倡议下,2001年11月,中国与东盟国家就在未来10年内建立自由贸易区一事进行了商谈,并达到了共识。关于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谈判已于2002年5月14日在北京正式开始,这是中国与东盟合作历程中历史性的一步,是中国与东盟之间经济联系不断加强的结果。中国和东盟现在的总人口约为17亿,国内生产总值约达20000亿美元,10个东盟国家加上中国的贸易额超过了12000亿美元。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来亚洲合作提供新的动力。
中国关于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倡议是积极务实的,是切实可行的,是着眼全局的,是有重要意义的。
1、新世纪伊始,世界三大经济板块遭受自1974年以来的同步下滑。美国的经济衰退和“9.11” 事件及其后续影响,使得全球经济衰退进一步加强,这对刚刚摆脱亚洲金融危机、还未完全消除其阴影的东亚各国来讲,无疑是雪上加霜。为了保证东亚地区稳定,恢复地区内活力,东亚各国应立足于地区经济合作,减少对地区外出口的依赖,消除经济资源在区内各国间自由流动的障碍,进行区域市场整合,逐步实现经济一体化,此乃东亚国家的必然选择。
事实上,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正在迅速增长。根据新加坡政府所做的一项研究,20世纪80年代,东盟在东亚地区的贸易额仅占其全部贸易额的三分之一,到了90年代,这个比例达到了二分之一。研究表明,贸易额的增长,并不是因为东盟增加了同日本的贸易,而是同中国的贸易增长了。据统计,过去10年,中国与东盟各国的贸易额增长了四倍。2001年双边贸易额达到了416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了5.3%,目前东盟是中国的第5大贸易伙伴,中国是东盟的第6大贸易伙伴。
2、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逐步融入世界及地区经济,为发展地区经济合作创造了条件。中国现在已是世界第七大经济体,若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则位居世界第三。中国近几年来的经济增长率为全球最高,在全球普遍不景气的2001年,中国仍然取得了7.3%的高速增长。中国的市场规模及其潜力亦属全球之最,2001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已达510口亿美元,超过了加拿大、意大利,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和法国的全球第六大贸易国。中国外汇储备,截止2002年3月,已超过2200亿美元,仅次子日本,继续位居世界第二。
中国现已成为WTO正式会员国,入会后,随着经贸体制的改革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必将会促使中国的经济能量进一步释放和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扩大。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将为亚洲和世界各国或地区提供巨大的市场和更多的合作机遇。
3、中国提出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个倡议,使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是一个不仅自己要发展,而且还关注地区其它国家发展,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不仅不会对周边国家构成威胁,而且是一个愿意在相互合作中竭力为地区经济稳定和发展贡献力量的负责任的国家。
由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内需市场商机无限,因此流向中国的外资日益增多,中国现在是仅次于美国的流入外资最多的国家,是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但是不能认为外资流入中国,就对周边国家构成了“威胁”。流入亚洲的60%多的外国直接投资来到了中国,这个事实本身并没有错,因为贸易、投资自由化追求的就是成本的最小化和收益的最大化,中国如果能够保证投资者的收益,资本自然会流向中国。使得香港、台湾、日本、东盟国家乃至欧美各国的制造业纷纷迁到中国,除了廉价劳动力的成本优势外,就是拥有13亿人口、商机无限的广阔市场。
中国和东盟各国都有各自的优势,如资源、市场、人力、信息、工艺技术、质量管理、市场营销和教育水平等等,如果能扬长避短,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各国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从而提高各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出现双赢的经济增长应该是无庸置疑的。竞争不可避免,但竞争不必一定是你死我活的,而可以是既竞争又合作,以合作求互利,以竞争促发展。
公正地说,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不会对周边国家造成威胁,恰恰相反,它只会给周边国家带来大量贸易、投资和承建基础设施的机会。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市场的容量已经显著增大。中国已不再是一个潜在的市场,而是一个现实的市场。中国这个商机无限的广阔市场,显然有利于地区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4、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建立一个范围更大的东亚自由贸易区,并最终实现东亚经济一体化创造了条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建立封闭式、排他性集团,已不再是一种可取的选择了。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并不排斥中国与其它国家合作。中国仍将加强与日本、韩国等国的合作。美国仍将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中国仍将在APEC内发挥积极的、建设性的作用。‘上海合作组织’正在顺利运转,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大国之间还有广阔的合作空间,两国之间的合作正在不断加强。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仍将继续发展,并将不断扩大。
1、亚洲地区的多样化特点和亚洲地区多层次、相互交叉的合作结构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倡议和建立,为建立一个范围更大的东亚自由贸易区,最终实现整个亚洲的合作创造了条件。
亚洲国家组成一个自己的、正式的多边合作机制十分重要。亚洲在这方面远远落后于欧洲和美洲。亚洲的多样化特点显然是导致其步伐缓慢的原因之一。政治制度不同,经济实力相差悬殊,发展阶段差别很大,经济结构多样化,再加上宗教、语言、文化、历史等原因,使得亚洲地区不可能像欧洲、北美那样迅速实现区域合作的目标,在一个相当时期内,不可能建立像欧洲联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那样的组织。在现阶段,本地区最为可行的选择是由双边合作到多边合作,由小区域合作过渡到次区域合作,待条件成熟后,再达到整个亚洲地区经济合作的更高境界。而双边的或多边的,小区域或次区域合作模式,由于是由若干地缘相近、条件类似、经济利害关系较直接的国家或地区开展的多领域的和多层次的较灵活的合作,它集中各自优势,取长补短,因而易于开展。
必须指出,美国不愿看到亚洲建立一个自己的、没有美国参加的多边合作机制。人们都记得在80年代当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倡议建立一个只限于东亚国家参加的 “东亚经济论坛”([AEC)时,就遭到了美国的强烈反对,当时的国务卿詹姆斯・贝克对日本和韩国施压,迫使他们拒绝马哈蒂尔的计划。这是完全没有道理的。美国可以建立北美的、乃至包括中南美在内的全美洲的自由贸易区,亚洲国家为什么就不能建立自己的多边合作机制呢?
其实,日本提出的亚洲货币基金设想,并不是为了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NF)在金融领域争霸,也无意削弱美国在亚洲的影响,而是为了稳定亚洲地区货币,加强亚洲国家金融合作,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资金援助机制起一种辅助作用而已。
现在,亚洲地区的贸易和投资的相互依赖的程度日益提高,一个国家货币的波动和经济恶化,很快会扩展到亚洲其它国家。鉴于1997年的金融危机给亚洲各国带来的巨大冲击,中国、日本、韩国和东盟各国一直在推动缔结双边货币合作协议的谈判,目的在于构筑稳定货币的合作机制,在对外资金周转情况恶化时相互融通外汇,以避免受到货币投机活动的打击。为此,中国、日本、韩国和东盟国家曾于2000年5月在泰国的清迈举行会谈,并达成共识,将原来东盟之间的货币互换扩大到所有成员,同时东盟各成员与中国、日本、韩国以及中国、日本、韩国之间建立双边货币互换安排,各有关国家承诺向货币受到投机活动打击的国家提供外汇支持。清迈会议以来,签订货币合作协议的国家日益增多。
2002年3月29日,中国和日本已签订了此项货币合作协议。这个协议是朝向区域金融领域合作,保持亚洲金融稳定,从而加强东亚国家应付金融危机能力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的日本,同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二位的中国,合作构筑外汇融通的安全保障体系,意义重大。这为亚洲合作提供了新的活力。
此前,中国已同泰国签订了协议。中国也与韩国于2002年5月签署协定。
日本已分别同韩国、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缔结了货币合作协议。
韩国与泰国的协定即将签署,与马来西亚、菲律宾的协商工作正在进行中。
亚洲的经济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亚洲模式,正是这种模式在亚洲催生了一批新兴工业国,这种模式当中有两个主要特点一个是出口导向,这是一个通过需求爆发的方式快速拉动经济增长;另一个就是强政府,即使是在走向市场经济之后也实行的是政府指导下的市场经济,其实这就给亚洲经济一体化带来了一个障碍。政府主导经济的目的是防止因为市场的盲目而带来无效率,市场也已经习惯了这种模式。如果要推行一体化的话,无论是在哪一个层次上的推行都将面临让政府度让出一部分权力,而这却与亚洲模式有着相违背的地方。权力的度让往往伴随着利益的减少,各国政府很难愿意牺牲这部分利益。更为关键的是即便政府愿意度让出手中的一些权力,那么市场也不容易顺利的接手。亚洲各国经济与欧盟各国经济相比内在差异更大,也不像北美自由贸易区那样有一头实力绝对强劲的领头羊。经济水平的参差不齐,没有任何一个政策,一个具体的发展方向是适合所有国家的。各国市场规范化程度,市场开放程度也不尽相同,统一难度实在非同小可。
二、小船堆积不成航母
一些支持亚洲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观点就是亚洲经济需要团抱在一起来抵御世界经济中的风风雨雨。但事实上如果以此作为经济一体化的出发点,亚洲经济一体化就很难实现了,因为大家连在一起更多的不会是增强抵御风雨的能力,而如同小船连在一起成不了航母一样但会上演火烧连营的悲剧。在全球金融危机后的今天,大家应该能很清醒的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正在加强各国之间的关联。亚洲各国虽然经济在这几十年间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大多数亚洲国家经济结构仍不合理,经济市场也不稳定,金融市场管理较为落后,如果在此时间段激进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那么新经济体必定会有太多的薄弱点,一旦被击破将给亚洲经济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中图分类号:F830.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770(2010)011-047-04
尽管建立亚洲区域货币有助于打破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促进亚洲区域经济的一体化,但基于亚洲“全球化”趋势强于“区域化”的特点以及亚洲经济缺少“领头羊”的现状,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建立汇率联动机制甚至单一货币区等较深层次的区域金融合作的难度较高,现实意义也不大。围绕区域核心货币的竞争仍是主流,真正的货币合作恐怕要在鼎立之势打破之后。
未来10年内,亚洲区域金融合作框架应以完善政策对话、危机救助、监管合作等机制为主,同时培育发展区域金融市场。通过区域金融合作和各国的金融深化,改善亚洲金融体系结构,为亚洲贸易投资模式的转变和区域一体化程度的提高创造条件。中国则应着力为扩大人民币的区域使用创造经济和制度条件,把人民币打造成区域核心货币。
一、亚洲区域金融合作仍处于初级阶段
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区域金融论坛形式为主的亚洲区域金融合作启动。目前,虽然在清迈倡议下的区域流动性救助安排、区域金融市场以及政策对话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迄今为止,亚洲区域金融合作仍处于初级阶段,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清迈倡议”实现了多边化,区域流动性救助机制进一步完善
2000年5月,东盟、中国、日本和韩国(东盟+3)的财长们决定在东盟+3的框架内设立一个区域金融合作协议,这就是清迈倡议。财长们决定,通过清迈倡议在四个重要领域展开合作:建立双边货币互换,建立资本流动监测机制,建立区域政策对话和经济监控机制,进行人员培训。作为亚洲地区唯一的具有准机构性质的流动性救助机制,清迈倡议对亚洲区域金融合作具有里程碑意义。
清迈倡议只是促进进一步谈判的协议,而不是一个关于货币互换安排的最终协议,此后,在清迈倡议下的行动逐步展开。
2007年5月,在10+3日本京都财长会议上,各方一致同意通过建立自我管理的外汇储备库,即各成员国中央银行或财政部分别划出一定数量的外汇储备,建立区域储备基金。该基金再签署协议,委托各参与国在非危机时期分别管理各自的出资,危机发生时集中使用储备基金,帮助发生危机国家应对国际收支和短期流动性困难。区域储备基金的建立,是改变清迈倡议以往的双边性质,向多边化机制发展的开端。同时,东盟+3决策机制和基金启动机制也从双边安排向多边转变。
2009年2月22日,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东盟+3财长会议为强化清迈倡议再次采取行动。财长们在会后联合公布了《亚洲经济金融稳定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根据《行动计划》,清迈倡议多边机制(CMIM)将共同储备基金扩大到1200亿美元。与此同时,为保证共同储备基金有效管理和使用,提议建立独立的区域监控实体。在上述两项措施实施之后,共同储备基金启动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条件性贷款的挂钩比例从80%进一步降低。
2009年5月3日印尼巴厘岛10+3财长会上,各方就外汇储备库主要要素及香港加入储备库达成一致。储备库总规模为1200亿美元,中(包括香港)日韩和东盟按照80:20比例出资,中国、日本分别为384亿美元,韩国为192亿美元,东盟为240亿美元。在中国的出资份额里,香港出资42亿美元。清迈倡议多边化协议于2010年3月24日正式生效。2010年5月初,在10+3塔什干召开的财长会上,各方就10+3独立监督机构(即10+3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AMRO)的主要要素达成共识。
“清迈倡议”的多边化以及区域外汇储备库的建立,不仅完善了亚洲区域流动性救助机制,而且为开展区域货币合作搭建了基础平台。
(二)亚洲金融市场发展倡议多,联合行动少
2003年由东亚及太平洋地区中央银行行长会议(EMEAP)牵头成立的亚洲债券基金一期(ABFl)是发展区域债券市场第一次联合行动,总金额为10亿美元,现已全部投资于EMEAP经济体中和准发行体发行的美元债券。由和准发行人发行的债券只能以美元计价,因为没有本地货币的参与和缺乏二级市场。2005年6月,东亚及太平洋地区中央银行行长会议正式推出亚洲债券基金二期(ABF2),种子基金数额为20亿美元,确定了向私人部门开放的原则。投资方向由8个经济体的和准美元债券拓展到和准本币债券。与第一期不同的是,ABF2允许在八个市场上发行以本国货币计价的债券,这八个市场包括中国大陆、香港、印度尼西亚、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
在亚洲金融市场发展方面的倡议很多,包括2003年东盟+3也提出了建立亚洲债券市场动议(ABMI)、2002年泰国提出亚洲债券市场倡议(ACD)、2002年香港提出的发展资产证券化和信用担保市场的倡议等。但基本没有采取联合行动。2008年5月10+3马德里财长会通过了ABMI新路线图,其重点是推动各国进一步发展各自的本币结算债券市场,从而进一步发展亚洲债券市场。“新路线图”主要致力于10+3促进本币债券的发行、扩大本币债券的需求、完善债券市场监管架构以及改善债券市场相关基础设施。2009年,新的东盟+3签署的《行动计划》,再一次将建立区域金融市场提到议事日程,但没提出具体的行动方案。
(三)建立了多层次的政策对话机制,但一些跨区域的论坛在促进亚洲区域合作方面的作用有限
亚洲区域金融合作中最重要的政策对话机制是由中国、日本、韩国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11国组成的东亚及太平洋地区中央银行行长会议(EMEAP)。该组织成立于1991年2月,其宗旨是通过交流与合作,维护东亚金融稳定、推动区域金融市场发展、促进支付体系建设并加强银行业监管合作等。为加强EMEAP在金融稳定方面的合作,2006年11月,EMRAP行长会决定成立副行长级的货币与金融稳定委员会,负责经济监测、危机管理等重要职责。此外,由中国、日本、韩国以及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等20个国家参与的东南亚、新西兰和澳大利亚论坛(SEANZA)以及跨区域亚欧会议(ASEM)和亚太经合组织(APEC)也为亚洲加强政策对话和经济监督提供了平台。但是,由于美国并不愿意看到没有他参与的亚洲区域集团的建立,美国的干扰也是亚洲区域合作的障碍,由美国参与的跨区域论坛在促进亚洲区域合作方面的作用有限。
(四)亚洲汇率和货币合作停滞不前
关于亚洲汇率机制和货币合作主要还处在学者研究和探讨阶段。尽管2005年亚洲开发银行曾提出亚洲通货单位(ACU)的动议,由于存在很多技术困难,参加国之间无法达成共识,亚洲开发银行将原定2006年5月启动ACU的计划无限期推迟。虽然在亚洲,日元和人民币汇率政策的区域效应相对较强,但任何一种货币都没有成为其他国家的锚货币,不是区域核心货币。
二、亚洲“全球化”倾向大于“区域化”,大量金融资源区外循环,区域金融合作缺乏推动力
亚洲国家主要通过提高制造业竞争力来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在国际产业分工格局中普遍处于产业链条的低端,产业发展既依赖发达国家的技术,也依赖发达国家的市场,这决定了亚洲基本的贸易流向。尽管亚洲区内贸易份额从2003年开始已经超过区外贸易,但从贸易最终需求看,亚洲对外贸易的主要需求拉动力仍然在区外。亚洲对外贸易最终需求70%左右依赖欧美市场。而导致区内贸易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是跨国公司主导的东亚生产网络布局。从自由贸易协定数量上看,目前亚洲国家在谈和已经签署的自由贸易区协定猛增到近100个,但亚洲区内自由贸易区协定的数量只占全部贸易协定的25%。
亚洲资本流动也不具备“本地偏好”(home-biased)特点。第一,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亚洲国家加快开放资本帐户,区内FDI也因跨国企业生产网络区内布局而活跃,但投资的区内份额仍然比较低,亚洲FDI流入和流出60%左右是在区域内进行的,如果排除香港因素,东盟10国+3(中日韩)的区内直接投资份额仅为30%左右。亚洲区内证券投资份额大致为10%。第二,由于亚洲区内没有稳定的可信赖的国际货币,无论区内还是与区外的贸易和投资往来主要以美元来进行结算,亚洲国家为保障国际支付能力不得不储备大量美元储备资产,这决定了亚洲区域净资本流向;第三,亚洲国家金融市场在规模、效率、深度和流动性等方面与美国和欧洲都有很大差距,金融体系结构是银行主导,无论是官方外汇储备还是私人资本不得不投资美国等区域外的金融市场。大量的亚洲储蓄剩余不是在区域内转化成投资,而是在区外循环。
可以说,亚洲的区域化不仅没有表现出对区外的对抗性,反而是全球化的“副产品”。无论从贸易还是投资方面看,亚洲的“全球化”倾向都大于“区域化”,这导致亚洲各经济体对美元和美国金融市场的依赖。尽管近年来亚洲区域各主要经济体相互依存关系逐步深化,但亚洲区域金融资源的区内循环比重不高,金融运行不可能摆脱美元体制1。在这种情况下,亚洲各国经济受美国和欧元区宏观经济政策的外溢效应更大,亚洲区域金融合作的必要性不突出,使合作缺乏动力。这也是亚洲区域金融合作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三、未来10年亚洲区域金融合作框架
基于亚洲“全球化”趋势强于“区域化”的特点以及亚洲经济缺少“领头羊”的现状,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建立汇率联动机制甚至单一货币区等较深层次的区域金融合作的难度较高,现实意义也不大。围绕区域核心货币的竞争仍是主流,真正的汇率和货币合作恐怕要在鼎立之势打破之后。
未来10年内,亚洲区域金融合作框架应以完善政策对话、危机救助和防范机制为主,同时采取合作或单独方式发展区域债券市场。
(一)强化东亚及太平洋地区中央银行行长会议(EMRAP)对话平台的作用,加强政策对话
尽管涉及亚洲区域金融合作的对话平台比较多,但EMEAP是相对比较完善的对话机制。已经初步构建了危机管理构架及建立了金融市场交易室网络。EMEAP的相关机制分为三层:行长级会议机制、副手级会议机制和工作组会议机制。已经发起了两期亚洲债券基金,编制了地区金融稳定宏观监测报告。相对其他论坛,其参与成员相对较少,容易达成合作共识,未来,应将其作为亚洲区域金融合作政策对话的最重要的平台。
(二)在“清迈倡议”原则框架下,继续完善亚洲区域危机救助和防范机制
第一,进一步加强外汇储备库建设,应在“清迈倡议”多边化的基础上,增加其独立性,逐步减少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融资方案的联系,由国际货币基金的的补充转变成替代。这虽然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不愿意看到的,但这正是亚洲摆脱美元体制的重要手段。
第二,加强区域内经济监测机制和区域金融监管机制。清迈倡议建立之初有四个内容:监控资本流动、区域金融监管、货币互换和培训。但目前看,主要在危机后解决区域内的短期流动性短缺问题取得比较大的进展,在危机防范方面少有作为。未来应在经济监测、国际资本流动监控和金融监管合作方面建立机制.
第三,逐步加强外汇储备库的机构化,为设立亚洲货币基金做准备。目前外汇储备库尚未使用过,根据规定,在非危机时是由各国央行管理,但是到危机时刻储备库如何实现有效管理还是个问题。从长远发展需要看,按照亚洲货币基金的方向发展,外汇储备基金需要集中统一账户管理,储备库的机构化也是必然选择。
(三)在亚洲债券市场发展倡议(ABMI)下,大力发展亚洲债券市场
由于亚洲主要经济体金融体系结构主要以间接融资为主,亚洲债券市场的发展比较缓慢。实际上,亚洲金融市场发展与亚洲主要依赖欧美市场的贸易模式转变互为条件,要转变亚洲过度依赖外需的局面,要把亚洲储蓄剩余在区内转化,这需要发达的金融市场的支撑,发展亚洲债券市场是关键。ABMI 提出的初衷是为了通过发展以东亚地区货币为计价单位的债券市场,以降低东亚地区对美元的依赖性。ABMI下,新的亚洲债券市场发展路线图希望各成员能够主动地进一步发展本币结算债券市场,采用或者单独或者联合的方式寻求建立一个更加有利于发行人及投资者进入的市场。但是,目前这个机制显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未来,亚洲各国应在消除阻碍跨境债券融资的技术如信用评级、税收、跨境清算交割等方面加强合作。
四、我国的参与策略
作为亚洲拥有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中国受美元体制的影响最大,加强亚洲区域金融合作的立场是坚定的,也应该发挥最重要的作用。但鉴于目前亚洲区域金融合作的基础比较薄弱,在很多方面主要表现为竞争。而且,“合作”往往离不开必要的“妥协”,在合作的成本与收益的对比中,选择恰当的合作内容、方式和时机尤为重要。未来10年是亚洲区域金融合作的初级阶段,也是为更深层次的汇率和货币合作“排兵布阵”做准备的阶段。为此,我国的基本策略是:
第一,我国应将政策对话、完善区域危机救助和防范机制和发展亚洲债券市场作为合作重点,并在东亚及太平洋地区中央银行行长会议、清迈倡议和亚洲债券市场发展倡议等三大机制中扮演积极推动者的角色,争取发挥主导地位。
第二,将打造人民币亚洲区域核心货币作为目标,围绕该目标为扩大人民币区域使用创造条件。包括加快转变贸易模式、完善跨境金融基础设施、开放资本账户、深化金融改革,尤其是发展人民币计价的离岸和在岸债券市场等;
第三,积极参与或主导有关亚洲汇率和货币合作的研究,为更深层次的区域金融合作进行必要的知识储备。
注:
1.所谓美元体制,是指不能与黄金相兑换的美元发挥关键货币功能的国际货币体制以及在此基础上由以美元为核心的短期及中、长期国际信用周转体系所形成的整个国际金融体系。
参考文献:
1.曲凤杰,“后危机时代人民币国际化:定位、挑战和对策”,《国际贸易》2010年6期
2.李君濠,“亚洲区域货币合作措施的发展近况”,澳门金融管理局研究暨统计办公室
3.刘红忠 乔碌卓,“东亚金融合作的研究范式及其架构”,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3期
4.朱孟楠,傅俊霖,“东亚货币合作的意义、难点与对策”,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5期
5.王子先,“欧元与东亚区域金融合作”,世界经济2000年第3期
6.Haruhiko Kuroda ,Masahiro Kawai,“STRENGTHENING REGIONAL FINANCIAL COOPERATION IN EAST ASIA”, May 2003, PRI Discussion Paper Series (No.03A-10)
7.Jee-young Jung “Regional financial cooperation in Asia:challenges and path to development”,
8.高海红,“中国在亚洲区域金融合作中的作用”,国际经济评论2009.5-6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50分)1、“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是说亚洲河流众多,奔流不息,下列关于亚洲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河都发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入太平洋和印度洋B.中南半岛河流自西向东流,说明地势西高东低C.鄂毕河、叶尼塞河自南向北流,注入北冰洋D.印度河主要流经印度,注入孟加拉湾 2、与亚洲在陆地上接 壤的大洲是( ) A.非洲 B.北美洲 C.欧洲 D.大洋州3、亚洲有世界上的群岛,它是( ) A. 日本群岛 B.马来群岛 C.南沙群岛 D. 菲律宾群岛4、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 B、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C、位于太平洋西岸 D、南临南美洲5、世界上最深和的湖泊分别是( ) A. 贝加尔湖 里海 B. 贝加尔湖 地中海 C. 贝加尔湖 苏必利尔湖 D. 贝加尔湖 死海6、世界上降水最多被称“世界的雨极”的地方( )A.奥伊米亚康 B.阿齐济耶 C.乞拉朋齐 D.阿塔尔马沙漠 7、关于亚洲地形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地形类型复杂多样,以高原和山地为主 B.地表起伏大,地势高低相差悬殊 C.地势中间高,四周较低 D.地形类型比较单一,以高原为主 8、印度也是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其人口总数居世界( )A、第一位 B、第二位 C、第三位 D、第四位 9、亚洲东部、南部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其对下列各项影响的是( ) A.农业 B.工业 C.商业 D.交通10.亚洲的平原是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印度河平原 D.西西伯利亚平原11、世界的半岛是( )A.中南半岛 B. 阿拉伯半岛 C.印度半岛 D.小亚细亚半岛12、中国东南部与阿拉伯半岛纬度大致相当,但并未出现沙漠,其主要原因是( )。A .地势高,气温高 B.位于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C. 地势低,平原分布广 D.气温低,蒸发量小13、下列地点不属于亚洲与其他洲分界线的是( )A.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 B.大高加索山脉、土 耳其海峡C.苏伊士运河、白令海峡 D.巴拿马运河、直布罗陀海峡 14.在人口过亿的国家中,全部属于亚洲的一组是( )A.印度、美国、日本 B.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C.中国、巴西、尼日利亚 D.俄罗斯、印度、韩国15、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比亚洲高的两个大洲是( ) A.大洋洲和非洲 B.拉丁美洲和非洲C.北美洲和非洲 D.大洋洲和欧洲16、亚欧大陆东部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其主要原因是( )A.受纬度位置的影响 B.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 C.受地形的影响 D.受洋流的影响17、有关亚洲气候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亚洲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三带B.亚洲的季风气候自北向南依次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C.影响亚洲的夏季风主要来处太平洋和北冰洋D.亚洲季风区内,旱灾和水灾十分频繁 18、有关亚洲气候特点的组合正确的是( )①气候类型单一 ②季风气候显著 ③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④气候类型分布南北对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9、位于亚洲的发达国家是 ( ) A.印度 B.韩国 C.日本 D.中国20、有关亚洲经济发展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均是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 B.大部分属于经济发达国家C.部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迅速 D.亚洲各国经济差异不大21、下列世界文明发祥地不属于亚洲的是( ) A.两河流域 B.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 C.尼罗河三角洲 D.印度河流域22、亚洲的第一长河是( ) A.长江 B.印度河 C.叶尼塞河 D.鄂毕河23、下列不属于亚洲人口稠密区的是( ) A、东部 B、西部 C、南部 D、东南部 24、中东地区把耶路撒冷奉为“圣城”的是( )A、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B、伊斯兰教、犹太教、基督教C、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 D、伊斯兰教、犹太教、佛教25、从亚洲地形图上看,下列地形海拔的一组是( )A.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 B.伊朗高原、蒙古高原C.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高原 D.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26、发源于亚洲中部的山地、高原,自南向北注入海洋的河流是( )A.叶尼塞河 B.印度河 C.湄公河 D.长江27、下列对地理之最的叙述,错误的是( )A.喜马拉雅山是世界长的山脉 B.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海拔的山峰C.青藏高原是世界的高原 D.西西伯利亚平原是世界的平原28 下列关于亚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B.西南以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为界C.是世界热带面积最广的大洲 D.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29、中东地区的民族是( )A、犹太人 B、阿拉伯人 C、埃及人 D、伊朗人30、七大洲中面积和最小的分别是( )A、亚洲和欧洲 B、非洲和南极洲 C、北美洲和欧洲 D、亚洲和大洋洲31、亚洲最明显的特点是地势高俊,高差很大,既有世界峰——珠穆朗玛峰,也有世界陆 地最低点是( )A、贝加尔湖 B、红海 C、死海 D、里海32、四大洋中,亚洲没有濒临的是(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33、亚洲的地形特点是( )A、中部低,四周高 B、中部高,四周低 C、起伏不大 D、东高西低34、我国的黄河流入(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35、受亚洲地形地势的影响,亚洲河流流向的特点是( )A、发源于亚洲北部高原山地,呈带状流向南部的海洋B、发源于亚洲南部高原山地,呈向心状流向中部的海洋C、发源于亚洲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D、发源于亚洲东部高原山地,呈带状流向西部的海洋36、亚洲季风气候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亚洲的(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形因素 D、洋流因素37、人口最多的大洲是( )A、 非洲 B、亚洲 C、北美洲 D、南极洲38、亚洲各国中,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 )A、4个 B、5个 C、6个 D、7个39、亚洲有世界峰也有世界最低点,这说明亚洲的( )A、地形复杂多样 B、地势起伏大 C、以高山为主 D、以低地为主40、中南半岛是东南亚的一部分,他的得名是因为( ) A、在中亚南部 B、在中国以南 C、在中东南部 D、在中非南部41、中南半岛河流的主要流向是( )A、从东往西 B、从西往东 C、从南往北 D、从北往南42、东南亚位于( )A、太平洋与南极洲之间 B、亚欧大陆与大洋洲之间C、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 D、印度洋与大西洋之间43、马六甲海峡被称为日本的海上生命线,它沟通了( )A、大西洋和印度洋 B、太平洋和印度洋C、太平洋与北冰洋 D、大西洋与北冰洋44、东南亚的位置特点是( )A、“五海三洲” B、“十字路口”C、连接东西方的铁路枢纽 D、与中国隔海相望45、东南亚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A、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B、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D、热带沙漠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46、东南亚适合种植热带经济作物的气候条件是( )A、地形平坦 B、河流多,水源充足C、高温多雨的气候 D、人口稠密47、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 地区是( )A、美国 B、欧洲 C、东亚 D、东南亚48、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分属于(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49、“五海三洲”的五海分别是指( )A、阿拉伯海、波斯湾、里海、黑海、地中海B、阿拉伯海、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C、阿拉伯海、孟加拉湾、里海、地中海、红海D、亚丁湾、里海、地中海、红海、波斯湾50、从西亚地区外运石油,必须经过的海峡或运河是( )A、马六甲海峡 B、直布 罗陀海峡C、霍尔木兹海峡 D、苏伊士运河 第Ⅱ卷 综合题(共4题,总分50分)5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①填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半岛:A D 群岛:B C 河流:N 海洋:Y 海W 洋 L 洋湖泊:P 高原:E ②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S是 山脉、乌拉尔河、湖泊P、 、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O是 运河。③我们所在地区位于亚洲的 (东、南、西、北)部。④小明通过读图判断亚洲地势中间高,四周低。他判断的依据可能是 。52、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①全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约有11种,仅亚洲就有9种,这说明亚洲的气候具有 的特点,但是分布最广的气候是 气候。与亚洲不同的是欧洲气候由于纬度较高没有 气候;且三面临海,大陆轮廓破碎,地形与平原为主,气候深受 的影响。②亚洲位于 大陆的东部, 洋的西岸,海陆差异十分明显,导致亚洲东部和南部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典型、盛的地区,这种气候的特点是 。③青藏高原属于 ,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 ④阿拉伯半岛属于 气候。53、读东南亚图,回答问题.(10分)
(1)东南亚地处亚州与____________州,太平洋与______洋之间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2)东南亚由________半岛和_______ __群岛两大部分组成.(3) 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沟通_________洋和________洋,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海峡之一. (4)把相应的国家名称填入横线上。 被誉为“花园城市”的是 ,有“火山国”之称的是 世界的天然橡胶生产国是 。54、读世界人口增长图(5分) (2)人口总数最多的大洲是 洲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 洲。无常住人口的是 洲。(3)关于人口增长过快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住房紧张 B.就业困难 C.植被破坏 D.生活水平提高(4)为控制人口的增长,必须实行 政策。55、读“中东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5分) (1)大洲: ① ② ③ (2)海峡与运河: ⑤ (3)河流: ⑥
56、读非洲气候类型图,回答下列问题(5分) 图中气候类型A是______气候(2)气候类型B是______气候,此气候分布最广的大洲是______洲.(3)气候类型C是______气候D是______气候,
亚洲及欧洲
1、半球位置:亚洲、欧洲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2、纬度位置:亚洲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地跨寒温热三带,大部分在北温带。欧洲大部分在北温带,没有热带。
3、海陆位置:亚洲北临北冰洋,南面濒临印度洋,东面濒临太平洋,西连欧洲, 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连,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欧洲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
亚洲
1、地形特点:①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②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2、气候特点:①气候复杂多样②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显著③季风气候典型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
3、河流特征:亚洲河流特点:(1)大河众多(2)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3)内流区面积广大(4)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向四周呈放射状注入海洋。(与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有关)
欧洲
1、欧洲地形特点:(1)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2)欧洲地势低平,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洲(3)欧洲山地主要分布在南北两侧(4)欧洲地形深受冰川作用影响
2、欧洲气候特点:(1)欧洲以温带气候为主(2)欧洲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最为典型(3)欧洲气候海洋性特征显著
七年级下册湘教版地理书知识点(二)
非洲
1、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位置特点:(1)纬度位置:南北回归线穿过南北,赤道穿过中部,大部分在热带。(被称为“热带大陆”)(2)海陆位置: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临地中海(3)相对位置:位于东半球的西部,地跨赤道南北
2、高原为主的地形――地形特点:(1)地形以高原为主(被称为“高原大陆”)(2)地势东南高、西北低(“非洲屋脊”――埃塞俄比亚高原,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乞力马扎罗山被称为“赤道雪峰”的原因:海拔高(3)极具特色的地形区有:刚果盆地(最大)、东非大裂谷带(最长)、撒哈拉沙漠(最大)
3、炎热气候――气候特点:(1)以热带气候为主(3/4,20℃以上)(2)世界上干旱区面积最大的一个洲(3)热带草原面积广阔(在各大洲中面积最大)(4)气候类型大致呈南北对称分布
4、河流: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
5、丰饶的资源――“富饶大陆”(1)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金刚石、黄金、铬铁矿、磷酸盐)(2)动植物资源丰富(热带经济作物、森林资源、草场资源)(3)野生动物种类多、数量多
6、亟待发展的经济(1)人口自然增长率超过世界上其他大洲(2)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一个洲(3)农业是最重要的部门。玉米种植面积最大,是主食;小麦、水稻要进口;出口热带经济作物。
7、明确逻辑关系:(1)人口问题――人口多――粮食需求量大――开垦荒地、过度放牧――破坏环境――粮食减产――人口问题更加凸显(2)非洲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一个洲的原因:一是长期的殖民统治,造成经济基础薄弱,经济结构畸形。二是人口自然增长率超过世界上其他大洲,经济发展负重大。
七年级下册湘教版地理书知识点(三)
西亚
1、西亚地理位置重要性――五海三州之地
2、西亚地处亚、非、欧三大洲的交界地带,位于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之间。
3、干旱环境中的农牧业,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1)畜牧业:西亚的传统经济部门。(2)农牧业:分布在河谷平原和沙漠中的绿洲上(3)以色列节水农业
4、阿拉伯国家――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的发源地,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都把耶路撒冷奉为圣城。
5、世界石油宝库:(1)石油储量最为丰富、产量和输出量最多的地区。(2)西亚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3)西亚石油主要输往:西欧、美国和日本。(4)重要产油国: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5)石油输出路线:①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大西洋-西欧、美国
②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欧、美国
③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日本
看了“七年级下册湘教版地理书知识点”的人还看了:
1.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课本重点知识
2.七年级下地理知识点湘教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50分)1、“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是说亚洲河流众多,奔流不息,下列关于亚洲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河都发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入太平洋和印度洋B.中南半岛河流自西向东流,说明地势西高东低C.鄂毕河、叶尼塞河自南向北流,注入北冰洋D.印度河主要流经印度,注入孟加拉湾 2、与亚洲在陆地上接 壤的大洲是( ) A.非洲 B.北美洲 C.欧洲 D.大洋州3、亚洲有世界上的群岛,它是( ) A. 日本群岛 B.马来群岛 C.南沙群岛 D. 菲律宾群岛4、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 B、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C、位于太平洋西岸 D、南临南美洲5、世界上最深和的湖泊分别是( ) A. 贝加尔湖 里海 B. 贝加尔湖 地中海 C. 贝加尔湖 苏必利尔湖 D. 贝加尔湖 死海6、世界上降水最多被称“世界的雨极”的地方( )A.奥伊米亚康 B.阿齐济耶 C.乞拉朋齐 D.阿塔尔马沙漠 7、关于亚洲地形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地形类型复杂多样,以高原和山地为主 B.地表起伏大,地势高低相差悬殊 C.地势中间高,四周较低 D.地形类型比较单一,以高原为主 8、印度也是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其人口总数居世界( )A、第一位 B、第二位 C、第三位 D、第四位 9、亚洲东部、南部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其对下列各项影响的是( ) A.农业 B.工业 C.商业 D.交通10.亚洲的平原是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印度河平原 D.西西伯利亚平原11、世界的半岛是( )A.中南半岛 B. 阿拉伯半岛 C.印度半岛 D.小亚细亚半岛12、中国东南部与阿拉伯半岛纬度大致相当,但并未出现沙漠,其主要原因是( )。A .地势高,气温高 B.位于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C. 地势低,平原分布广 D.气温低,蒸发量小13、下列地点不属于亚洲与其他洲分界线的是( )A.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 B.大高加索山脉、土 耳其海峡C.苏伊士运河、白令海峡 D.巴拿马运河、直布罗陀海峡 14.在人口过亿的国家中,全部属于亚洲的一组是( )A.印度、美国、日本 B.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C.中国、巴西、尼日利亚 D.俄罗斯、印度、韩国15、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比亚洲高的两个大洲是( ) A.大洋洲和非洲 B.拉丁美洲和非洲C.北美洲和非洲 D.大洋洲和欧洲16、亚欧大陆东部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其主要原因是( )A.受纬度位置的影响 B.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 C.受地形的影响 D.受洋流的影响17、有关亚洲气候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亚洲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三带B.亚洲的季风气候自北向南依次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C.影响亚洲的夏季风主要来处太平洋和北冰洋D.亚洲季风区内,旱灾和水灾十分频繁 18、有关亚洲气候特点的组合正确的是( )①气候类型单一 ②季风气候显著 ③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④气候类型分布南北对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9、位于亚洲的发达国家是 ( ) A.印度 B.韩国 C.日本 D.中国20、有关亚洲经济发展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均是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 B.大部分属于经济发达国家C.部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迅速 D.亚洲各国经济差异不大21、下列世界文明发祥地不属于亚洲的是( ) A.两河流域 B.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 C.尼罗河三角洲 D.印度河流域22、亚洲的第一长河是( ) A.长江 B.印度河 C.叶尼塞河 D.鄂毕河23、下列不属于亚洲人口稠密区的是( ) A、东部 B、西部 C、南部 D、东南部 24、中东地区把耶路撒冷奉为“圣城”的是( )A、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B、伊斯兰教、犹太教、基督教C、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 D、伊斯兰教、犹太教、佛教25、从亚洲地形图上看,下列地形海拔的一组是( )A.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 B.伊朗高原、蒙古高原C.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高原 D.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26、发源于亚洲中部的山地、高原,自南向北注入海洋的河流是( )A.叶尼塞河 B.印度河 C.湄公河 D.长江27、下列对地理之最的叙述,错误的是( )A.喜马拉雅山是世界长的山脉 B.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海拔的山峰C.青藏高原是世界的高原 D.西西伯利亚平原是世界的平原28 下列关于亚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B.西南以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为界C.是世界热带面积最广的大洲 D.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29、中东地区的民族是( )A、犹太人 B、阿拉伯人 C、埃及人 D、伊朗人30、七大洲中面积和最小的分别是( )A、亚洲和欧洲 B、非洲和南极洲 C、北美洲和欧洲 D、亚洲和大洋洲31、亚洲最明显的特点是地势高俊,高差很大,既有世界峰——珠穆朗玛峰,也有世界陆 地最低点是( )A、贝加尔湖 B、红海 C、死海 D、里海32、四大洋中,亚洲没有濒临的是(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33、亚洲的地形特点是( )A、中部低,四周高 B、中部高,四周低 C、起伏不大 D、东高西低34、我国的黄河流入(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35、受亚洲地形地势的影响,亚洲河流流向的特点是( )A、发源于亚洲北部高原山地,呈带状流向南部的海洋B、发源于亚洲南部高原山地,呈向心状流向中部的海洋C、发源于亚洲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D、发源于亚洲东部高原山地,呈带状流向西部的海洋36、亚洲季风气候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亚洲的(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形因素 D、洋流因素37、人口最多的大洲是( )A、 非洲 B、亚洲 C、北美洲 D、南极洲38、亚洲各国中,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 )A、4个 B、5个 C、6个 D、7个39、亚洲有世界峰也有世界最低点,这说明亚洲的( )A、地形复杂多样 B、地势起伏大 C、以高山为主 D、以低地为主40、中南半岛是东南亚的一部分,他的得名是因为( ) A、在中亚南部 B、在中国以南 C、在中东南部 D、在中非南部41、中南半岛河流的主要流向是( )A、从东往西 B、从西往东 C、从南往北 D、从北往南42、东南亚位于( )A、太平洋与南极洲之间 B、亚欧大陆与大洋洲之间C、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 D、印度洋与大西洋之间43、马六甲海峡被称为日本的海上生命线,它沟通了( )A、大西洋和印度洋 B、太平洋和印度洋C、太平洋与北冰洋 D、大西洋与北冰洋44、东南亚的位置特点是( )A、“五海三洲” B、“十字路口”C、连接东西方的铁路枢纽 D、与中国隔海相望45、东南亚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A、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B、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D、热带沙漠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46、东南亚适合种植热带经济作物的气候条件是( )A、地形平坦 B、河流多,水源充足C、高温多雨的气候 D、人口稠密47、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 地区是( )A、美国 B、欧洲 C、东亚 D、东南亚48、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分属于(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49、“五海三洲”的五海分别是指( )A、阿拉伯海、波斯湾、里海、黑海、地中海B、阿拉伯海、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C、阿拉伯海、孟加拉湾、里海、地中海、红海D、亚丁湾、里海、地中海、红海、波斯湾50、从西亚地区外运石油,必须经过的海峡或运河是( )A、马六甲海峡 B、直布 罗陀海峡C、霍尔木兹海峡 D、苏伊士运河 第Ⅱ卷 综合题(共4题,总分50分)5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①填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半岛:A D 群岛:B C 河流:N 海洋:Y 海W 洋 L 洋湖泊:P 高原:E ②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S是 山脉、乌拉尔河、湖泊P、 、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O是 运河。③我们所在地区位于亚洲的 (东、南、西、北)部。④小明通过读图判断亚洲地势中间高,四周低。他判断的依据可能是 。52、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①全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约有11种,仅亚洲就有9种,这说明亚洲的气候具有 的特点,但是分布最广的气候是 气候。与亚洲不同的是欧洲气候由于纬度较高没有 气候;且三面临海,大陆轮廓破碎,地形与平原为主,气候深受 的影响。②亚洲位于 大陆的东部, 洋的西岸,海陆差异十分明显,导致亚洲东部和南部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典型、盛的地区,这种气候的特点是 。③青藏高原属于 ,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 ④阿拉伯半岛属于 气候。53、读东南亚图,回答问题.(10分)
(1)东南亚地处亚州与____________州,太平洋与______洋之间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2)东南亚由________半岛和_______ __群岛两大部分组成.(3) 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沟通_________洋和________洋,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海峡之一. (4)把相应的国家名称填入横线上。 被誉为“花园城市”的是 ,有“火山国”之称的是 世界的天然橡胶生产国是 。54、读世界人口增长图(5分) (2)人口总数最多的大洲是 洲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 洲。无常住人口的是 洲。(3)关于人口增长过快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住房紧张 B.就业困难 C.植被破坏 D.生活水平提高(4)为控制人口的增长,必须实行 政策。55、读“中东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5分) (1)大洲: ① ② ③ (2)海峡与运河: ⑤ (3)河流: ⑥
56、读非洲气候类型图,回答下列问题(5分) 图中气候类型A是______气候(2)气候类型B是______气候,此气候分布最广的大洲是______洲.(3)气候类型C是______气候D是______气候,
尽管这次危机度过了,但是结构失衡的问题依然存在,未来对亚洲新兴经济体一个很重要的发展趋势就是区域经济合作。
我们知道金融危机去杠杆化,现在去杠杆化趋于稳定,世界经济进入可预见的衰退。到目前的情况来看,美国的经济触底,如果乐观的估计,今年衰退基本到底,全球经济增长估计是1%左右。但是核心的问题在于,危机尽管在各国的共同努力下,用再杠杆化的问题去杠杆化,但是基本结构是一个消费支出在全球的不平衡,由于这个不平衡,在亚洲地区的分布是这样的,美国金融项目的赤字和亚洲金融项目的赤字高度不平衡,后危机时代美国人在重复负债消费。美国的私人部门的储蓄率在不断的上升,今年年初接近了7%左右,美国产能过剩,失业率已经接近10%,它不是一个传统的商业周期的循环,我们担心的是去杠杆化的金融危机会不会导致去全球化。
对中国来说,我们是贸易顺差,由于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可以看到亚洲国家的出口大幅度下滑,从这个表上看到,中国贸易出口速度是负增长20%。这种情况下,各国采取的政策,所谓再杠杆化无非是撬动国家、企业和居民的资产负债表。我们可以看到中国4万亿投资,也可以看到对企业资产负债的撬动。家庭资产负债表的再杠杆,个人信贷不断上升。这样一个再杠杆的效果的影响有三点:第一,经济率先恢复增长,中国恢复增长比西方率先,今年经济增长速度肯定超过8%;第二,结构有所变化,内需的贡献会增大;第三,在这样一个过程中间,结构也有所改善,西部地区的增长速度第一次超过东部地区。
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这样一个政策是否可以持续,如果可以持续是否坚持下去。这次在20国的匹兹堡会议上这个问题引起热议,尽管大家说还要维持,澳大利亚、以色列、挪威,预计明年上半年各国会退出。经济增长速度明年看来达到8%,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可能一个反危机政策的变化阶段。
尽管这次危机度过了,但是结构失衡的问题依然存在,未来对亚洲新兴经济体的挑战,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一个很重要的发展趋势就是区域经济合作。我们特别注意到两个区域经济合作,一个是中国-东盟,一个是上海合作组织。这里面有几个比较新的特点,第一个是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的合作,这一次中国―东盟共同成立了外汇智库,在上海合作组织中间特别强调了大项目融资安排机制,这样一个过程中间,很可能在亚洲地区会出现新的货币安排趋势。换句话说是去美元化的过程开始显现,这里面人民币应该占着比较重要的位置。随着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合作加强,实际上在利用两件事―亚洲的储蓄率比较高,亚洲需要投资,亚洲是一个经济增长比较快的地区,又是经济比较薄弱的地区,从这个情况来看,亚洲国家区域经济合作是一个新的趋势,我们期待着这一天。
一、东北亚政治形势有利于本地区经贸合作
目前,与西欧国家相比,东亚地区国家间的政治关系处于一种较低级状态。在亚洲范围内,与东南亚地区松散联盟的国家关系相比,东北亚地区国家间的关系更落后一个层次。在欧洲,类似于中日、韩日之间的历史纠纷已不可能发生;日韩两国那种在海上剑拔弩张的军事对峙局面,在西欧更是不可想象。欧洲有柏林墙的倒塌和东西德的和平统一,而在东北亚地区,朝鲜半岛南北分裂与对峙的紧张局面依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如果在这种反差强烈的东西方对比的背景下观察东北亚地区的国际政治形势,结果就可能使人感到有些失望。
全球化和区域化的扩散与深入发展,使东北亚区域内的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而区域外单打独斗式的双边结盟或合作,无助于自身政治、经济安全的建立。所以,政治对话和经济合作是区域内各国必须做出的战略选择。同样,在东北亚地区,韩国作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准发达国家的崛起及其国际政治地位的提高,中国作为最大后发经济体的和平崛起及在国际事务中大国地位的日益凸显,也是当今东北亚国际政治关系的重要特征,是包括日本在内的所有东北亚国家和世界范围内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回避的现实。新势力的崛起使区域内的发达国家再也不能以传统的心态看待邻国,也使区域外的发达国家不能再以高人一等的心态蔑视东北亚国家。新的力量对比关系的变化,加之新的全球化和区域化趋势,催生了当今东北亚国际政治形势的新特点。
东北亚地区的信任缺失状况在全球具有代表性。当今世界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在东北亚地区都有突出的表现:朝鲜核问题久拖不决、六方会谈时断时续、朝鲜半岛南北的长期分裂与对峙、日本与中韩关系的长期恶化、朝鲜与美日关系的长期僵化问题等,都与国家间缺乏相互信任有关。可喜的是,现在有关各方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在全球化和区域化时代,共同利益和相互依存仍然是谋求合作、促进互信的主要依据。过去东北亚国家在强调国家利益时,往往忽视国家间利益的重合点和价值的共享性——共同的安全利益和对经济发展的需求。新安全观认为,国际安全的基础是共同的安全利益和政治上的相互信任及经济上的相互发展。同样,经贸合作也是如此。虽然在国家间关系处于正常状态时,政治上的矛盾和分歧不会遏止经济合作,但当国家间关系处于僵化状态时,国家在政治上的信任缺失就会导致经济合作陷入低谷。因此,无论是实现东北亚各国共同的安全利益,还是推动经济互惠合作,相互之间的信任都是基础和前提。东北亚各国的合作虽然是从经济领域开始,但终究要向政治合作发展,而相互信任是实现地区安全的政治条件。目前,东北亚国家对建立信任的重要性认识越来越深刻,所以在近期才出现越来越多的可喜变化。
二、东北亚经贸合作的主要特点
近几年,有关“自由贸易协定(fta)”的讨论,已成为亚洲政治、经济的热门话题。特别是在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去年失败以来,协商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区则成为当前亚洲经济贸易合作的主流发展趋势。据亚洲开发银行2007年4月10日发表的统计数字显示,仅在东亚地区,已签署或正在谈判、有意研究的自由贸易协定就有109个,而在整个亚太地区,这种自由贸易协定共有192个。亚洲各国似乎都在以焦急的心态努力寻找各自的贸易伙伴。尽管有舆论一再提示应留意和警惕这种自相矛盾的“自由贸易”协议的扩散,因为它可能导致混乱,而且在最坏的情况下还会导致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形式。但这种趋势丝毫不见减弱。2007年4月,对亚洲经济融合心有不甘的美国也迫不及待地与韩国在最后期限内签署了自由贸易协议,欧盟与韩国有关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正式谈判也随后于5月拉开帷幕。
自由贸易区建设之所以在亚洲如此走红,欧美之所以也不肯缺席这次“盛宴”,首先与亚洲目前的地缘政治格局有密切关系。冷战结束后,亚洲尚未形成一个政治经济合作的新格局。要在现有的地缘政治格局中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利益、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就必须对外寻找稳定而互利的经济贸易合作伙伴。其次,亚洲国家经济结构的突出特点是以出口为主导。所以,亚洲国家经济发展的对外依存和相互影响也在不断加深。很多亚洲国家面对全球化和区域化的残酷竞争,都产生一种不稳定感。再次,亚洲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自身市场容量的扩展,使之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贸关系也出现变化,如何确保相互间的经贸往来,直接牵扯到亚洲国家未来的发展。另外,欧洲经济的一体化进程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等,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东亚国家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谈判进程。
在东北亚地区,这种趋势也同样表现的特别突出。虽然中、日、韩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尚未签署,但协商工作正在进行之中;虽然“10+3”或“10+1”并不是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最佳选择,但这种次优性选择也正成为通向最优组合的途径。当前,东北亚地区围绕fta而展开的经济贸易合作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方面:
(一)政治考虑大于经济考虑。国内外有分析表明,在东北亚各种自由贸易方案(东盟方案、中国方案、目标方案)中,中国方案是韩、日受惠最大的方案,而韩、日等国家宁可选择次优的一小步——东盟方案,而不愿意选择最优的一大步——中国方案,很重要的一点是出于政治的考虑,而非出于整体经济利益的考虑。这样既可顾及本国农民利益集团的压力,又可避免形成以中国为主导的东亚经济合作体制;既可享受中国中心市场的好处,又可不承认中国市场的中心地位。但这种现象不会长久,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持续扩大以及中国经济与周边国家经济的不断融合,中国经济的中心地位特别是市场的中心地位是其他国家所不能替代的。
(二)开放式考虑大于区域性考虑。在这方面的主要表现是,在自身次区域性自由贸易协定尚未签署、自贸区尚未建立的情况下,却不断向外拓展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范围,形成一种“先外后内”的发展走势。当然,整个东北亚合作从一开始就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和灵活性,合作进程表现为一种“多层次”、“多取向”、“多方式”的结构。但从根本上讲,这主要还与地缘政治考虑有关,也体现了东北亚区域合作脆弱性的一面。
(三)软约束大于硬约束——进程比制度更重要。一般认为,欧洲一体化是区域化合作中最具组织化、制度化的代表。但在东亚地区,已覆盖整个东亚地区合作的东盟模式所强调的却是“非正式性和最小限度的组织性”。对于制度主义者而言,“10+3”机制不过是一个松散的合作框架,而非建立在法理之上的正式制度安排。东北亚这种既充满活力又不以硬性规定约束参与者的做法,可称之为软地区主义。因此,东北亚区域合作更像是一种价值理念,而不是一种制度安排,表现为“强理念、弱制度”。实际上这也与东北亚地区合作的脆弱性有关。
(四)东北亚区域合作具有明显的脆弱性。东北亚区域合作是一个新事物,需要寻求不同于其它地区的发展道路与模式。所以,东北亚区域合作是在实践中认识、在认识中发展的。当前的东北亚区域合作具有明显的“脆弱性”:东盟作为推动者,对完全融人到东北亚心存疑虑,中国和日本作为大国也依然不敢当头。区域合作形式不仅限于一种东南亚与东北亚的对话架构,它还有大到“亚太经合组织”、小到“10+1”、中间还有“10+6”的首脑对话形式。
尽管上述脆弱性有其副作用,但总体来讲,并不影响区域合作与整合的大趋势。虽然无法预测东北亚地区特别是东亚地区何时、如何建立自由贸易区,但现在这种从东盟开始的多层次、多形式、多进程的自由贸易安排的谈判和为此而达成的协定,最终都将为东亚区域经济的整合进程提供动力。
三、东北亚经贸合作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互补性不等于合作性。在未来的一段时期里,新旧保护主义都将继续发挥作用。这是出于一种政治、经济上的担忧。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止步不前的根源就在于此。
(二)要看清楚韩国、日本对外加快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本质。它们的目的是让中国在未来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时做出更多让步,最终的目标是与中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因为它们主要的贸易市场在中国。韩国已明确近期分三步走的自贸区建设战略——美国、欧盟、中国。日本虽然在韩美签署自贸协定后也迅速与泰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但其实质作用有限。目前,在韩日对外签署的协定中,例外条款较多,实际上自由度已大打折扣。我们对这种协定也不必急于求成。中国的市场中心地位决定了主动权在我们手中。
目前,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亚洲许多国家或地区纷纷加强跨国间的货币合作,以期早日实现亚洲货币一体化。但是区域货币一体化是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本文通过分析目前亚洲货币一体化的主要模式,阐述目前所面对的障碍,从而对亚洲货币一体化进程提出自己的建议。
1区域货币一体化的主要模式
1.1主导货币区域化
指在政府法定或者私人部门事实选择下,逐渐地把已有的货币锁定为货币锚,并取得区域货币的地位。对于亚洲而言,主要是把货币锚定为区外货币的美元模式和把货币锚定为区内货币的日元模式。
(1)美元模式。主要是指亚洲国家或地区共同盯住美元的美元本位或者以美元建立目标区。主要是基于美元长期以来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地使用,具有完善的货币和资本市场便于政府干预。因此若实行美元模式则可提供一个明确的名义锚,确定了长期预期,减少了因汇率波动而导致的金融不稳定。同时由于亚洲国家和地区中发展中国家占绝大多数,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贸易和外资投资。而外资又多以美元计价,因此,为了稳定外部环境,这些国家货币在不同程度上盯住美元,以吸引外资。所以这样既能减少改变汇率制度的成本,又提供了足够的透明度。
(2)日元模式。日本作为区域内最大的经济实体,也是最早提出并研究亚洲货币一体化的国家。日元模式的特点是把货币锚确立在区内,将日元作为亚洲的货币锚。其思路主要是参考欧洲货币联盟的确立过程,以区内的强势硬通货——德国马克建立货币锚。由于该货币锚是区内货币,因此便于和区内国家及时协商和监管,形成较稳定的汇率平价,也可以及时干预。
1.2单一货币联盟
以欧洲货币联盟为代表,其演进路径经历了从欧洲汇率机制到欧元的过程,即欧元模式。亚洲在货币一体化进程中可以模仿欧洲货币体系的形成,确立亚洲货币体系。在确立货币体系的初始阶段,重点就是确定亚洲货币单位(ACU),与欧洲货币单位(ECU)不同的是ACU还应包括区外主要货币,如美元、欧元等。然后以虚拟的ACU为货币锚作为确定成员国之间的中心汇率标准、计算汇率波动幅度指示器等,最后再确定稳定汇率机制,如平价网体系和篮子汇价体系。这种ACU由区内和区外主要货币共同构成的货币篮子和以此建立固定比价关系的混合货币锚,可以使区内货币同区外货币的汇价稳定和区内货币之间的汇率稳定,同时又兼顾了区内各国的权益,与亚洲整体对外依存度较高的特点相适应。
1.3多重货币联盟
主要是指联盟内存在多个货币锚,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货币有选择地与之锁定,也可被视为向更为彻底的单一货币联盟发展的中间阶段。
综上所述,目前亚洲货币一体化的主要模式具体是指美元、日元和欧元三种模式。
2亚洲货币一体化的难点
2.1亚洲自身不利因素
(1)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东亚地区中、日两国在经济上是地区大国,其经济总量占据主导地位,被看作是地区经济发展的火车头。而其他国家从经济总量上与之相差悬殊。从人均GDP看,除日本是发达国家外,其他都是发展中国家。和欧盟国家相比,亚洲各国人均GDP不仅居于不同层次而且各层次相差较大。比如日本人均GDP是中国大陆的35.8倍。亚洲各国发展状况的悬殊差异会使经济目标和政策不一致,最终阻碍货币一体化的进程。
(2)区域内经济结构类似。在“10+3”区域内的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具有相似的经济结构,尤其是在提供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这必然会导致在国际市场上激烈的竞争。而且该问题很难协调和处理,极容易产生矛盾,这必将会成为今后一体化进程的障碍之一。
(3)区域内国家间的深刻矛盾和政治制度意识形态上的多样性。日本由于拒不承认战争犯罪和清算历史问题及领土纠纷,尽管是区内第一经济实体,但几乎和区内所有国家都矛盾重重。此外在“10+3”区域内,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上的差异极大,使国家之间的隔阂在短时期内难以消除,自然也就难以进行货币合作。(4)人民币不是可自由兑换货币。在亚洲货币一体化中,由于中国经济实力的快速增长,加上中国较日本有着诸多政治、地缘等优势,有人提出了以人民币为重点的一体化方案。但是由于人民币目前资本账户下的管制使得其不能成为可自由兑换货币,因此人民币就无法成为货币锚,其他货币就难以与之锁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在一体化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5)难以选定货币一体化的初始国家。如前所述,目前亚洲缺少强势货币,因此就没有一种货币能承担起核心的责任:日本在政治经济上不被认可,人民币不是自由兑换货币,新元和港币又没有强大的政治经济实体作为后盾。而且货币一体化对于大国而言是扩大地区影响力的有利条件,各大国都想把握主导权,同时又相互排挤对方的影响力。对于小国而言,则是慎重面对,避免沦为大国的经济附属国。因此,目前主要表现在各主要大国积极制定和扩张自由贸易区,小国则结成同盟谨慎面对。同时,随着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脱欧入亚”,积极参与自由贸易区的行动,也为初始国家的选定增加了变数。
2.2三种模式的各自难点
(1)美元模式。实行美元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成是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恢复,承认了美国在区域内的主导地位,把区域经济与美国经济紧密相联系。但这种联系是单方面的,美国没有义务帮助维持这种制度的稳定。而且区内两个大国——中国和日本目前都无意与美元盯住汇率。中国去年7月放弃原来的盯住美元,改为盯住一篮子的汇率制度,同时注意减持外汇储备中美元标价资产比例等行为都表明中国难以接受该模式。日本由于经济低靡不希望失去日元贬值的可能,美国又希望日元升值来缓解美日贸易逆差,使得两国都无意保持固定汇率制度,加上政治等因素,美元难以被亚洲人民所认可和接受。
(2)日元模式。除了前文所指出的政治因素外,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的低靡和经济上以邻为壑,实行“竞争型贬值”的不道德行为,使得日元难以成为像德国马克那样的强势货币。因此,日元模式也基本被否定。
(3)欧元模式。在仿照欧元模式的初始阶段时,亚洲“新欧元模式”中篮子货币的种类及ACU与原欧元模式中篮子货币的种类及ECU最大的不同是应考虑到区外主要货币,如区外的美元。那么在确立每种货币在ACU中所占权重,尤其是区外货币时,就必须考虑到其与区内经济的相关程度。因此如何具体量化标准,是目前主要的难题。同时从ECU产生的历史看,是在区域长期协作、内部自由贸易的基础上,才出现了相对一致的货币符号ECU。而目前中国-东盟贸易区刚刚启动,其他贸易区多处于谈判,甚至可行性研究阶段。因此,若仿照ECU的方式ACU应先确立较大的自由贸易区。
3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加上考虑到亚洲自身的多样性和不平衡性,在一体化进程中可以借鉴欧元模式——从局部到整体的发展道路,在建立单一货币联盟之前以多重货币联盟作为过渡,具体是指:先进行相关程度更高的次区域货币一体化,再在时机成熟时整合各次区域,最终实现整个亚洲的货币一体化。
参考文献
1张磊.建立亚洲货币联盟的可行性分析[J].现代财经,2004(10)
2陈岩岩,唐爱朋,孙健.人民币货架化过程中货币整合的可行性分析[J].西南金融,2005(7)
3何慧刚.东亚货币合作的模式探讨和路径选择[J].亚太纵横,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