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18 14:48:0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现代高效农业,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明确指导思想
加快重点园区规划建设、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是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载体和重要举措。我们今天看的现代万亩花木园区,区域范围主要是328国道以南、宁通高速以北、京沪高速以东、宜陵镇西湖大堤以西,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是我市从丁伙镇、邵伯镇到仙女镇、大桥镇花木产业带的核心区和主要生产基地,这个园区区域位置特殊,产业有特色,布局有特点,无论是对城市建设、发展现代服务业,还是对新农村建设、区域协调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规划建设好万亩现代花木园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这个园区作为我市生态园林城市的主要窗口,城东产业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峡两岸农业合作的试验区,高效农业的示范基地,扎扎实实规划好、建设好、发展好。
二、突出工作重点
推进现代高效农业园区规划建设,要统筹安排、分步实施,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现代万亩花木园区要着力抓好“十大工程”。
一是农业结构调整工程。主要分两步实施:第一步是今冬明春,328国道、雅典娜路、花木大道等现有主要干道沿线视线范围内的土地要全部调整到位;第二步是从明年开始用2年左右的时间,整个区域内所有土地调整到位。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主要是区域内的花木大道、桥梁、排水系统、供电设施等工程的建设,年内首先要完成花木大道的建设任务。
三是花木市场扩建工程。阿波罗花木市场要按计划加快建设步伐,三期工程10月底基本建成,元旦前正式对外开放。同时,要注重市场内部设施的完善和质态的提升,充分展示对外形象。花木市场西侧预留空地要实施与花木相配套的项目,其他项目原则上不予考虑。
四是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除保留少数重点骨干企业外,区域内不得再建新的工业企业,现有中小工业企业实行有计划的搬迁,个别化工企业今年内必须关停或搬迁。农民住房原则上要迁移到雅典娜路以西整体规划建设。从现在起到元旦前要按照规划对雅典娜路、花木大道等沿线进行拆迁改造,对区内农民住房要进行有计划的置换。
五是花卉园艺整合工程。要充分发挥雅典娜园艺和龙川盆景园的带动作用,同时加强资源整合,与鲜切花生产基地、阿波罗花木市场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发挥优势,互为补充,全面提升。
六是农民康居工程。农民住房要按照“三集中”的要求,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配套、统一管理,力争打造某第一、苏中一流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建成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同时,对庄台的改造也要逐步实施到位。
七是便民服务工程。高标准、规范化建设园区内的便民服务中心,其中横沟村的便民服务中心要以村部为中心,统一规划设计、完善服务功能、提升对外形象。其他村的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也要以此为样板,抓紧规划,尽快实施。
八是旅游综合开发工程。按照“生态、旅游、休闲、观光”的总体目标,既要突出高效农业的生产,又要体现观光旅游的服务效应。要注册成立旅游公司,研究旅游观光线路,搞好交通工具配备,加强公交线路规划设计,将阿波罗花木市场、龙川盆景园、雅典娜园艺等景点串点成线。
九是休闲娱乐配套工程。主要包括餐饮、娱乐、休闲等内容,要有计划地组织实施,能够让游客停留下来进行消费。在具体场所的建设上,可以通过置换农民的住房进行改造等方法进行。
十是特色文化工程。要运用市场化的方法,加强调研论证,把高效农业与观光旅游、文化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特色文化,为广大市民群众和游客服务。
对以上“十大工程”,要进一步细化实施方案,逐项提出要求,明确责任单位,列出序时进度,狠抓组织落实。
三、精心组织实施
指导思想已经明确,工作重点已经突出,现在关键是抓好落实。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现代万亩花木园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由许煜同志任组长,市人大刘主任、市政府袁市长等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和仙女镇负责人为成员,并下设办公室。仙女镇和相关部门都要明确专人,具体负责。区域范围内的横沟、砖桥、同桥、新火等四个行政村,要按照整体规划建设要求,在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的统一指挥下有序推进。
1高效农业的概念与内涵
现代高效农业,是指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合理利用资源环境,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最佳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现代高效农业不是赚钱多、经济效益高的农业,而是经济效益和社会社会、生态效益综合最佳的农业。农业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有土地生产力、劳动生产率、资金生产率、经济产投比、资金利润率、资金周转率等主要指标。高效农业的社会效益,有年人均各种生物产品占有量、年人均产值与纯收入、系统开放度等主要指标。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良性、高效循环是生态效益的基础,按照生态平衡规律和经济生态规律调节和控制经济生态系统,从而促进经济稳定、持续地迅速发展,使人类生活环境不断优化,是生态效益的目标和根本标志。
2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薄弱
由于投资的标准低,不少高效农业开发项目区的配套标准也相对较低,不少未治理区域不能适应现代高效农业发展需求。由于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大多数高效农业开发项目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还不强,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局面还没有得到彻底改变,从而严重制约了现代高效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2.2农业产业化水平还不高
许多高效农业开发项目的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较低。这主要表现在一些龙头企业整体带动力不强,相当多的龙头企业规模小、实力弱、档次低,自身需要输血,在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中贡献率低;还有一些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发挥不够,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产品产业链延伸不够,大部分产业还处于鲜售和粗加工上。
2.3科技推广与应用水平低
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应用不足,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落后,生产管理较为粗放,产品质量不高,科技含量低,很难进入大市场、大流通。同时,由于农业比其他产业收益相对较低,造成了农业生产者的文化素质提高过慢,对先进技术不易接受,制约了农业科技进步和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2.4农业科技集成创新不足
高效农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要求在农业品种、技术和设备上要集成创新与综合配套。但目前农业科技创新大多只局限于单一环节的研发,很少注重整个产业链的联合攻关与集成创新,这就影响和制约了高效农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
2.5发展资金瓶颈问题突出
发展高效规模农业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投入,但由于缺乏生产启动资金,大部分农户很难组织规模生产。就是一些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农业生产大户,或者已有一定规模的农业企业,虽有扩大再生产的愿望,可由于自身积累不足,也难于突破现状,致使高效农业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非常突出。
2.6不重视农产品品牌培育
在高效规模农业发展中,不少农民和企业不够重视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更不重视产品品牌的塑造,有些产品有名无牌,有些产品有牌无名,缺乏市场竞争力。有一些农产品虽然拥有一些品牌,但由于规模小、市场份额占有率低,真正有辐射效应的品牌产品不多,知名品牌更少,产品宣传力度小,申报注册的更少。
3推进高效农业发展的措施
3.1要进一步更新农业发展思想观念
现代高效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变农业生产高产、质量、效益低的现状,按市场需求安排农业生产。首先是要更新传统的农业生产观念,树立现代农业观,实现农产品的优质化。再就是要更新农业耕地观念,不能仅仅依靠现有耕地发展农业生产,要积极开发利用所有的国土资源,拓宽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空间。
3.2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高效农业风险
推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还必须研究建立起高效农业发展风险基金,为降低和化解广大农民发展高效农业风险提供有效的保障。同时,相关部门要加大对高效农业保险的政策扶持力度,增强企业和农户抵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时,要大力推广多种经营发展模式,努力组织起广大农户,实现高效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一条龙服务,做大农业产业链,引导高效农业发展。
3.3以高效农业为方向加强农业科研
在高效农业发展中,必须使科研工作全方位面向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要按照不同农产品自身的特色与用途,研究制定相应的优质产品目标,从而把这些特色农产品打造成优势产品进入市场。为此,要积极调整农业科研力量的配置和主攻方向,组织强有力的研究力量对各区域优势农产品进行重点研究,并大力加强产后科技服务,既重视品质育种,又重视生产和管理过程中各项技术措施对改进品质和增进抗逆性的作用。
3.4切实加强科技创新这一关键环节
只有不断地进行科技创新,才能不断拓宽现代农业生产领域,才能不断改进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与包装、储运等技术。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必须紧密依靠科技进步,科学技术也必须面向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可持续发展服务。
3.5在高效农业发展政策扶持上求突破
[中图分类号] F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4-0039-01
前言:当今时期,很多山地农业基本上还是采取传统的耕地农业方式,随着国家对农业发展的不断重视,各省级政府加强开展现代高效山地农业发展的研讨,要求高原山地农业充分利用山地自然条件,加强立体农业、特色农业、以及生态农业的发展;同时注重对乡村旅游业、休闲农业、以及新型农业的发展,以此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
1 山地农业的功能及其拓展
对于农业的划分,主要是依据自然环境条件、以及其对农业活动产生的影响,以此将农业划分为平原农业、山地农业、以及水域农业三部分。根据地质学知识分析,山地指的是,海拔在500m之上,相对高差在200m之上的区域,同时呈脉状分布的地表形态,由丘陵、高山、或者山谷交错相连[1]。山地也可以说是山间谷地、山间盆地、以及山岭的总称。如果以山地农业的角度分析,过往的山地农业,主要起到解决人民温饱的作用,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山地农业的作用也逐渐放大延伸,具体扩展功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山地农业需要对粮食安全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第二、山地农业需要促使山区农村摆脱贫穷的局面,逐渐奔向生活小康,与全国平均生活水平相持平,山地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第三、山地农业作为农耕文化较为关键的组成,承载着人类传统农业文化的作用;第四、山地农业对于生态安全具有一定的维护作用,山地农业的发展阶段,必须保证生态环境的安全,保证生态平衡;第五、山地农业对于一些林木、药材、以及反季节蔬菜起到一定的保护责任。
2 现代高效山地农业发展新模式
2.1 现代山地高效特色农业发展需要发挥气候和资源优势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一项长期工作内容,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前提。现阶段,山地农业不断开展各项改革,国家也加大力度扶持山地农业,希望能够推动山地农业的发展,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因此,山地农业在发展建设中,需要对所处的地理环境、以及气候环境重新认识,充分考虑,积极利用当地环境,扩展山地农业发展的渠道。此外,山地农业的发展之路,务必同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不仅仅需要考虑当地环境因素,同时需要以当地特色资源为基础,开辟一条具有山地特色的农业高效发展之路。比如说,某些山区蕴含丰富的矿产资源,同时具有较为独特的、多样性的自然资源,这些资源能够极大程度的促进山地农业的高效发展,逐渐拉小同其他区域经济之间的差距。部分山地农业发展可以充分与本地区乡土风情、自然景观、以及农耕文化充分结合,以此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或者乡村旅游业,展示山地高效农业的特色,建设新型的多业态山地农业,以此促进农业的增收。
2.2 现代山地高效特色农业的发展要善于引进先进的技术
先进的科学技术,能够为山地高校农业的发展提供正确的指引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完善,社会中各个的领域的发展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大力支持。因此,山地农业的高效发展,也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引导[2]。当前时期的山地农业发展,必须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积极采用科学技术,实现农业发展的创新,以及农业产品的生产方式、等内容。比如说在农产品的销售方面,可以采取网络贸易,开展电子平台交易模式,改变传统的销售方式,全面实现山区农业的点对点销售方式,直接提升农民的经济收成。利用网络销售方式,能够实现全国甚至全球经济的往来,将山区特色农产品很好的宣扬出去,逐渐打通销售渠道,进而促进山区农民的经济收益,推动小康社会建设的进展。此外,可以针对部分山区,建设产业研究基地、或者工业发展园,整体带动本地区经济发展。
2.3 现代山地高效特色农业的有效发展需要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
及时转变农业发展观念,能够为发展山地农业指明正确的前进道路。所以现阶段的山地农业发展,需要梳理正确的发展理念,使山地农业发展不仅仅需要建立科学的工业、市场理念,同时需要树立正确的生态发展观念。可以利用工业发展带动农业发展的形式,以此逐渐推动农业现代化,进而使山地农业的科学技术能力、机械农业覆盖范围得到提升;利用科学技术,能够进一步提升土地产出量、以及产品质量,同时也能够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因此,只有树立正确的市场理念,才能满足山地农业高效发展的需求,发挥农业生产的多功能性,推动农业产业的不断改革和深化,提升农副产品的市场供应力,使山地农业更加具有规模化、特色化、集约化、以及组织化[3]。山地高效农业的发展,树立正确的生态理念,也就是对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小康社会建设重新认识,高度重视,严格遵循“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发展政策,严守天上、地下、山中、水里四条基线,保证山地环境空气常新,大地常绿,碧水长流,以此使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能够更快更好的发展。
总结:总而言之,现代高效山地农业发展,需要充分利用本地区自然环境,大力发展特色山地农业,秉持高效、安全、优质、生态的基本原则,大力发展山地乡村旅游业、以及新型农业,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社会化。使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能够与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进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我国水资源短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已经越来越严重了,作为占用水量80%的农业用水必须提高水的利用率,以让有限的农业水资源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因此,发展高效用水的现代化农业是长期的战略任务。
1、现代化农业高效用水的概念
农业水资源是一个相互配合、彼此依存的耦合系统,只有调节好农业水资源系统内部的土壤―水分―肥料―空气和作物生长之间的关系,使之处于最佳状态,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资源系统内在的潜力,充分发挥农业水资源的效益,减少外部资源的投入,获得低投入、高产出的效果,最终实现优质、高产、低耗、高效的目标。
农业水资源的高效利用,相对而言是指在同等条件下少投入水资源获得同样的产出(节约),或同样投入水资源获得更多的产出(高效)。衡量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标准是:节约利用水资源,水资源利用率高;有效利用水资源,水资源产出率高;投入少产出多,经济效益高;不造成资源退化、枯竭,可持续利用水资源;不污染环境,保持高质量的农业生态环境。农业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是高的资源效益(I)、经济效益(II)和生态环境效益(III)三者的统一。从水资源科学研究的角度出发,结合我国农业水资源有限的基本国情,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的第一含义应该是水资源利用效率高(亦即水资源效益高),其次才是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2、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理论内涵
效率是一个应用的概念,广义理解,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一般是指农业水资源利用的程度和有效性,至少包含两层含义,农业水资源利用率与水资源产出率。从一定意义上讲,前者反映资源利用的广度,后者反映资源利用的深度。围绕农业水资源利用率和产出率的高低,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可通过一些意义明确、层次清晰,易于操作的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指标来表达。
3、农业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3.1人口与水资源的供需矛盾突出
我国年均降水总量61889亿m3,其中约有45%转化为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55%消耗于蒸散。平均年河川径流总量27115.2亿m3,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根据全国土地资源详查资料,按耕地面积算,1995年每公顷耕地平均占有水资源量为20336m3,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全国总用水量5548亿m3,其中农业用水占64.6%,据2004年水资源分析,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预测到2030年,人均水资源量将下降25%~30%,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
3.2水土资源分布不均衡
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极不平衡,其总体特点南方多,北方少。南方地区土地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的36.596%,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0.996%,而占全国土地近2/3的北方地区,水资源拥有量却不足全国水资源量的20%。从单位面积土地水资源拥有量来看,全国平均2947m3/hm2,南方地区平均为6542m3/hm2,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的1倍多,而北方地区平均为883m3/hm2,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3。
我国水资源的地域分布与耕地资源的地域分布差异较大,水资源与耕地资源的配合较差。南方地区耕地总面积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2/5,水资源量占全国的4/5,北方地区耕地面积占全国的3/5,而水资源量却只占全国的1/5。南方地区耕地水资源占有量最高的西南地区达到92832m3/hm2,而耕地水资源占有量最少的华北地区只有5621m3/hm2,仅相当于西南区的6%。水资源不足是此类地区耕地资源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的主要限制因素。
3.3水资源紧缺与用水浪费并存
农业用水虽为大户,但农业用水效率低下,水资源浪费严重。一方面,我国输水方式仍以渠道为主,输水过程由于蒸发、渗漏等原因,水分损失较多,并且灌溉方式落后,灌溉水量往往超出作物实际需水量的1/3,甚至1倍以上,北方地区95%以上的耕地仍采用地面灌溉,灌溉水利用率渠灌区一般只在30%~40%,井灌区也只有40%~50%,比发达国家低20%~50%。另一方面水的利用效率低,我国粮食作物的水分利用率在1kg/m3,仅为发达国家的1/2。
3.4生态环境状况恶化
在我国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km2,约占国土面积的38%,其中,耕地水土流失面积为6818.39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4.26%,耕地表土流失量每年约为33亿t,占世界每年耕地表土流失总量的14.35%,是世界上耕地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从流失量看,全国耕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10%左右,而耕地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1/3。随着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2004年全国污水排放总量693亿t,其中工业污水占2/3,第三产业和城镇居民生活污水占1/3。2005年监测显示,全国有80%以上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七大江河遭受污染的河段已达53.3%,其中劣V类水占到28.4%,特别是北方黄、淮、海三大流域既是我国缺水最为严重的地区,也是水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已经严重影响到工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的正常生活。即使是在水资源相对丰沛的南方地区,季节性水质型缺水也时有发生。
另外由于化肥的大量使用,并且随水土流失进入水体,成为地表污染的来源,从而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导致生态系统失调。
3.5工业及城乡发展发展迅速,与农业争水矛盾加剧
1972~1993年,我国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量从19.1亿m3增加到1403亿m3,2004年达到1779亿m3。近30年来,工业和生活用水基本引自农林或灌溉水源地,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来自于农业节水的支持。在全国范围出现干早,农业用水在大量支持工业和城市建设的条件下,2000后全国粮食总产量逐年增加,2006年达4900亿kg,充分地说明了我国农业用水效率的提高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增长。
综上所述,我国农业水资源利用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水资源紧缺、浪费严重和利用效率低下。为了解决或缓解农业水资源紧缺的问题,不可再继续沿用传统的高耗水种植模式和扩大灌溉面积的外延型增长方式,必须走依靠科技创新大幅度提高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走发展节水高效农业的内涵增长道路。
4、现代化农业高效用水的条件和实现途径
农业高效用水是以最少的水量获取尽可能多的农作物产量和创造最高的经济价值。通过工程、农业、管理等技术措施,使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得以提高。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关键在于减少灌溉水从水源进入农田直至被作物吸收利用这一过程中的无效损失。从水资源到作物产量形成,满足作物用水需要,可以划分为三个环节:
5.1通过灌溉输配水系统,将水自水源引至田间,该部分的水资源损失主要包括渗漏和蒸发,这一环节是提高输配水的有效利用,其主要措施是节水工程技术;
5.2在田间灌溉水转化为土壤水为作物所吸收,该部分的水资源损失为田间储水损失,主要包括深层渗漏和田面蒸发,这一环节是合理地调控农田水分状况,使引至田间的水最大限度地为作物所利用,提高水资源在田间的有效利用,其应用基础是田间水转化关系,主要指标是采用先进灌溉技术、田间覆盖保墒技术和改进灌水方法等。这是当前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科研领域的热点和前沿;
5.3土壤与大气环境条件下作物本身的生长生理机制,该部分的水资源损失主要作物的无效蒸腾,其主要措施是选用耐早作物品种,采用节水灌溉制度和抑制作物无效蒸腾的化学及生物机制,这是目前研究最为薄弱的环节。
以上三个环节中,第二、三两个环节是在田间发生的过程,是以内涵为主挖掘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潜力的研究。这三个环节中都应采用管理技术,使先进的管理技术贯穿于整个农业水资源的利用过程。为解决农业缺水问题,我国农业继续沿用传统的高耗水种植模式和扩大灌溉面积的外延型增长方式是根本行不通的,对于有限的资源而言,只能提高其利用率和利用效率,走农业水资源节约、高效、可持续利用的道路。若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全面推进农业水资源高效节水技术、配套和完善灌溉供水工程设施等一系列措施,将我国灌溉水利用率和作物水分生产率分别提高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则可节水约900亿m3,这不仅可满足未来农业用水需求,而且还能向国民经济其他行业转移约300亿m3的水量。
5、结束语
总之,在水资源本身不足的情况下,由于农业用水存在很大浪费,水资源就更为短缺了,所以发展高效用水的农业尤为重要。提高水的利用率,发展节水农业是解决未来农业水资源短缺的根本出路,也是现代农业的基本要求。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3-0347-02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农民增收、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和主要内容[1]。根据江苏省委、省政府的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战略,针对南京市江宁区农业资源特点,立足当地特色优势,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战略选择,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规律,符合发展循环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必将对全区的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协调、持续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1 江宁区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现状
从高效生态农业建设要求出发,对照国家农业发展水平标准,江宁区的农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增长方式还比较落后。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农产品增值能力和商品化程度不高,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规模化经营较为落后,这与高效生态农业要求的生产经营规模适度、专业化程度高、生产批量大、商品率高的经营方式明显不符。二是重点不突出,特色不凸现。在产业结构上,高效农业所展示的项目及品种缺乏特色。如部分标准化大棚引进的项目及品种单一,而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把现代高效农业理解为钢架大棚种植蔬菜或育苗基地,现有资源没有得到很好利用,造成资金浪费。三是缺乏强有力的科技力量支撑。首先,人才短缺问题较突出,特别是农业科技力量亟需充实与加强。当前农民素质与现代农业发展极不相适应。其次,由于青壮劳动力大量转移到非农产业,留在农业上的劳动力素质普遍下降,导致先进的农业生产手段和科学技术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再者,农业科技培训部门对高效农业发展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高效农业在引智创业、成果转化上还没有形成有效的机制,缺乏有力的措施,科技对高效农业的支撑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四是缺乏定位高档市场的产品。江宁区大多以传统的蔬菜、瓜果等农产品为主,一些高档次、高效益的产品品种偏少,新、奇、特产品品种更是缺乏。五是生态环境不理想。生活污水的排放,化肥、农药的使用,使区内部分河流水质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农膜及各种塑料制品废弃物对土壤及农作物产生一定的危害。秸秆的焚烧,不但浪费了资源,而且污染大气、污染水体。
2 江宁区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模式
根据现代高效农业的特点和发展要求,结合江宁区的实际,全区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模式的定位是合理布局空间、充分利用资源、适当集约要素、重点发展5类:在全区合理分布各产业,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充分利用各种自然和人工资源使该区现代高效农业获得最大效益;适当集约土地、劳动、资金等生产要素实现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重点发展设施农业、集约化规模养殖业、休闲观光农业三大类[2]。
2.1 设施农业
设施农业可以充分利用土地、光、热、水、养分和空间等资源,减少有害生物的危害,进而实现高效、高产、安全、标准化生产的目标。江宁区设施农业的发展务必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大设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的研发、引进、示范和推广力度。
2.2 休闲观光旅游农业
休闲观光旅游农业是将农业与休闲观光旅游结合,以农业为依托,农业效益和旅游效益并重,生产与休闲功能兼容的农业形态。江宁区休闲观光旅游农业的发展思路是大力加强农业旅游配套性基础设施的建设,统一规划、有效整合资源,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组织、规划,为发展农村的这一新型产业提供组织保证。
2.3 集约化规模养殖业
集约化规模养殖业是以布局集中、生产密集、资源节约、污染控制、效率提升为特点,根据动物生长发育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综合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果,对养殖方式进行优化组合,以工业化生产方式安排生产,充分发挥养殖群体的生产潜力。江宁区加快建设健康畜牧业体系,重点建设优质瘦肉型猪、奶牛、波杂山羊、优质地方家禽四大产业,重点支持大中型畜禽养殖场以及规模养殖小区建设,积极推进畜禽养殖场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提高畜牧业集约化规模养殖水平[3]。
3 江宁区现代高效农业的推进措施
“十二五”期间,江宁区将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继续做大做强16个优势主导产业。依据各地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组织实施高效农业百项工程,通过政府推动、龙头带动、科技促动、市场拉动,形成高效农业产业带、产业链和产业群,以进一步优化生态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按照正确定位、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积极扶持的原则,通过重大工程项目引导、推动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提高优质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和竞争力,从而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有助于推动城乡统筹,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3.1 积极引导,强化服务,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中图分类号 F3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5-0311-01
近年来,随着国家综合经济水平的发展、相关政策对农业这一弱势行业的不断倾斜和支持、以及现代人们对健康、绿色、休闲生活需求的不断提升各地符合人们多样化需求的设施农业、采摘农业、观光休闲农业、生态循环农业、创意农业等现代高效农业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出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纵观这些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特点,不外乎动辄成千上亿元的巨额资金投入;或集中现代园艺农业创新发展的新、奇、特、花、果、木的相关产品与成果的多样化栽培与展示;或将采摘、餐饮、娱乐、休闲、养生融汇在一起……有的赚得盆满钵圆、有的经营的有声有色、有的惨淡经营勉强维持现状、有的回天无力悄然转型退出。
笔者认为,当众多农业从业者谈起自己职业而扬眉吐气的时候,高品质、多样化、高消费的农业发展格局将会逐渐稳步形成。当下,经济效益不理想、保本甚至亏损、后续发展资金注入乏力、经营模式互相模仿缺乏新意,几乎成了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瓶颈与制约因素。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了30年,这30年是高速发展的30年,是赶赴欧美先进经济的30年;从最初的产品制造到设计、创造、品牌等全产业链的发展,中国的市场经济逐步走向了成熟;这其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好的理论、好的思路,值得农业借鉴。
1 高效农业的涵义
发展现代高效农业,首先要弄清什么是现代高效农业,高效农业应该是以市场为导向,运用现代科学理念与技术,充分科学合理地利用当地资源环境,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的大融合,也是一种大众接受、喜闻乐道的最佳的农业生产、经营、消费、娱乐模式。
2 发展高效农业存在的问题
当前,颇多现代高效农业园区,高投入却未必真正“高效”。往往注重设施的投入,购买了先进的设备;加大技术的投入,引进了高技术人才;面向高端并与国际接轨,引进了有机农业的概念,产出了优质健康的农产品,优质却不优价,市场并没有因为优质而青睐农产品生产者。原因可能是农产品生产者运用最先进的技术去生产,却用了最落后的思路去经营。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前提,应以市场为导向,那么首先就要研究市场。巨人史玉柱曾说过一名话“谁消费我的产品,我就把谁研究透,一天不研究透,我就痛苦一天”,因此可以好好借鉴一下其研究市场的精神。绿色农业、有机农业是消费者所青睐的,但为什么反映在市场上,却优质没有优价呢? 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一是消费者认知不足;二是消费者对供方信任度不够;三是定位的消费群体面太窄,营业收入补充不了企业发展的资金链条;四是企业后续发展资金跟不上,致使企业发展出现断档现象。
3 对策
3.1 依托传统农业,发展观光农业
比如江苏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沼泽洼地土地利用模式。当地先民在沼泽高地之处垒土成垛,垛田因湖荡沼泽而生,每块面积不大,形态各异,大小不等,各不相连,形同海上小岛,人称“千岛之乡”。至今,垛田还保留着传统的农耕方式,用天然生态的肥料种植蔬菜。垛田独特的岛状耕地,是荒滩草地堆积而成,土质疏松,养分丰富,加上光照足、通风好、易浇灌、易耕作,使得生产的蔬菜无论是品质还是产量,都是普通大田不可比拟的。如今,兴化市人民从事大规模油菜生产,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每年都能吸引大量的外地人前往观光、学习。
3.2 发展体验农业,打造全产业链农业配套服务体系
发展体验农业,为久居都市的人们提供一个回归自然、亲近土地的体验平台。时下被一些人推崇的网络QQ农场,从某种意义上也反应了当代人的农耕情结、土地情怀[1-3]。比如:河北宣化传统葡萄园——传统漏斗架葡萄栽培体系。此种体系拥有1 300年以上的栽培历史。漏斗架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架式,架身向上倾斜30~35°呈放射状,因其架式像漏斗而得名。宣化素有“葡萄城”美誉。宣化鲜食葡萄品种,皮肉黄绿色,质脆而,酸糖比适中,素有“刀切牛奶不流汁”的美誉。
此种国内独特鲜少的“内方外圆”优美独特的漏斗架栽培的葡萄,可供游客观赏、采摘、乘凉休闲;全产业链农业配套服务体系搭台,体验文化唱戏;通过营造特色各异的农耕文化,引导消费者体验远离都市喧嚣的自然、清新、雅致的田园文化,在感受久违的田园文化的同时,各相关配套服务体系也在创造着各自的价值。
3.3 挖掘教育资源,让现代农业肩负起传承华夏文明悠久文化与传统美德的责任
比如世界最早的栽培稻源头——江西万年稻作文化系统。万年贡米体长粒大,性状如梭,其白如玉,光洁透亮,早在明朝时期,就钦定为“代代耕作、岁岁纳贡”之珍品。在此的仙人洞、吊桶环古文化遗址,经中美联合农业考古发掘,认定为当今所知世界最早的栽培稻遗址。据考证,万年吊桶环遗址为早期人类的猎物分配和货币交换场所。这凝结了农业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痕迹。
3.4 企业携手,强强联合开发,规避风险,实现共赢
借鉴旅游景点的协同发展理念,相关园区携手,共同开发,跟随农业科技的发展,把农业的创意产品或活动引入企业的轨道上来。
3.5 拓宽融资渠道,建立企业发展基金
农业产业是一个投资期限长、回报慢的行业,合理引入和注入企业发展基金,可以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增加企业资金流动性、提高收益、降低风险等,为高投入、回报慢的农业行业注入发展动力[2,4-5]。
农产品生产者已不单是一个农产品供应者,还要打造食品安全生产教育基地,让现代农业肩负起弘扬诚实守信、良心为农的职业美德;在宣传自己、教育引导消费者的同时,又创造了额外的收益;更是一个感受现代农业发展魅力的观光点、一个陶冶情操的休闲好去处、一个接受传统农业熏陶的世外桃源。这时所制造的就不仅仅是农产品了,而是以农产品为载体的一种文化(就像可口可乐贩卖的不仅仅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文化)、一种健康、一份情怀。
4 参考文献
[1] 郑建初,刘华周,周建涛,等.江苏省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目标与模式研究[J].江苏农业学报,2009,25(1):1-5.
[2] 唐于银,魏国平,张晓青.我国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0(4):480-482.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333227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国土面积辽阔,是一个多山地的国家。山地农业的发展对我国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并在我国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处于领先地位。
1 贵州山地农业基本条件
1.1 地形地貌
贵州的地势西面高东面低,海拔平均高度在1100m左右,其中有92.5%的土地是山地和丘陵。贵州是世界上岩溶地貌的发源地,地貌主体是亚热带岩溶化高原山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类型最多,危害最重,程度最深的省份。到2012年,贵州全省的石漠化面积已经达到302.38万hm2,占贵州全省面积的17.16%。在这样的条件下,贵州人民想要发展山地高效农业是十分困难的。
1.2 气候条件
贵州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全年气温变化小,冬天不冷,夏天也不会很炎热,全年的平均气温在15℃左右。这导致贵州的山地农业气候的资源主要特征有:气候类型多样,热量充足,降水丰富,热水光可以同期,夜间雨较多,阴天雨较少,光照不够,湿度过大,风速小。同样贵州的气候资源还有很多优点,例如,气候温和且湿润,光热水的匹配很协调,辐射呈散射状态,光合有效辐射多。
1.3 土壤条件
土壤的肥力,土层的厚度和土壤自身的酸碱度对农作物的种植和生长都有很大程度上的影响。贵州的土壤类型主要有黄壤、石灰土、红壤和砖红壤性红壤,分布在不同的海拔高度上,可以种植的农作物也不同黄壤上可以种植油菜、茶树、玉米、小麦、烤烟;石灰土上可种植乌柏、杜仲、玉米和豆类;红壤上可种植油菜、油桐和亚热带果木;砖红壤性红壤上可种植玉米甘蔗和油菜。土壤的条件也限制着贵州发展高效山地农业。
1.4 水源条件
贵州省的水资源人均占有量是高于全国水平的,但贵州省的水资源分布是不平均的,全省的水资源利用程度仅为7.5%,是十分低的,贵州已经成为我国缺水的一个省份,干旱成为限制贵州山地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1]。
影响山地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地形、土壤、气候和水源这些自然因素,但这些自然因素相对来说是比较稳定的,贵州想要发展高效山地农业就要对这些不利因素做出改造。
2 贵州山地农业高效发展的问题
2.1 地理位置的边缘性
边缘性不是指贵州的地理位置的边缘性,而是说贵州地理空间上的边缘性。贵州距离我国的经济增长快速的地区都很远,无法参与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的社会分工,也无法受到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的增长辐射。贵州山地的边缘化使得农业经济系统与其他的经济系统发生断裂,形成一种封闭的状态,限制了贵州农业发展。
2.2 基础设施的落后性
经济发展快速的地区一般都有完整的基础设施体系,良好的基础设施体系可以起到引导周边经济的作用,也可以起到有效利用周边资源的作用,这是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的优势。贵州山地地区的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基础设施建设是十分欠缺的,这就导致贵州的经济发展只能依靠自身的条件和资源。
2.3 文化教育性的落后
贵州山地人民的教育素质虽然因为国家扫盲行动的开展而得到了提高,但与我国的平原地区相比还是处于较低的水平。经济发展较慢限制人民素质提高,人民素质不高导致经济发展落后,这就造成了贵州地区的一个恶性循环。
3 高效农业发展对策
3.1 发展方向
由于山地地区的地理位置特殊,可以利用当地的生态资源的优势,创建有本地区特色的自主品牌,对水土等资源进行治理,加上生态环境的恢复和建设。
3.2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和贵州地区都在基础设施建设这方面做努力,建立相对完善的,可以促进贵州地区发展的基础设施,这样可以促进贵州地区的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了才能对教育文化,品牌建设,水土资源治理等的做出更好的规划。
4 结 论
近年来,**市新浦区把发展高效设施农业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主要突破口,紧紧抓住当前国家扩大内需、沿海大开发的良好机遇,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强势推进高效设施农业建设的步伐,使现代高效农业成为拉动新浦区农业快速增长的新动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新浦区高效设施农业取得的成绩
(1)取得了“三个提高”。一是高效农田所占比例有了新的提高。全区产值4.5万元/hm2以上的中高效田块达1.08万hm2,占耕地面积的54%;其中产值7.5万元/hm2以上的高效农田占15%;产值15万元/hm2以上的特高效农田占5.3%。二是设施农业所占比例有了新的提高。全区设施农业面积达1253.3hm2,占耕地面积的6.3%。三是规模养殖所占比例有了新的提高。生猪饲养量达14万头,家禽饲养量350万只,奶牛存栏580头。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较2008年提高7个百分点。
(2)实现了“五个突破”。一是设施农业规模化建设有了新的突破。全区建成万亩连片高效农业基地1个,千亩连片23个。新建市级千亩连片设施农业基地5个,草舍西红柿、馨源花卉和蔬菜、希望花卉、云盛出口蔬菜等高效设施农业面积达680hm2,其中新建千亩以上日光温室栽培生产基地4个,面积达600hm2,设施农业发展规模之大,速度之快,为历年之最。二是农业项目有了新的突破。全区在建农业项目22个,项目总投资6570万元,已完成投资5584万元。西红柿规模化种植基地建设、设施蔬菜基地建设、日光温室鲜切花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区建设等项目已全部建成。三是品牌效应有了新的突破。全区涉农商标达15个,无公害农产品33个,绿色食品2个,有机食品1个。建立了1.53万hm2无公害生产基地,制定了25个地方标准和产品操作规程。“云盛”牌番茄获江苏名牌产品和**市知名商标。四是农业产业化建设有了新的突破。全区现有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9家。野仙云雾茶、馨源鲜切花、云盛果蔬等一批特色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7家,新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10家。五是高效农业特色村、示范基地建设有了新的突破。全区已培育建成高效农业特色村12个,示范基地23个。乡镇都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新增土地流转面积482hm2。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高效农业规模较小,农业园区建设层次不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有待提高,缺乏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二是土地流转步伐不快,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存在农民不愿“流”、部分干部不敢“流”、发展水平局限不易“流”等制约因素。三是优势资源缺乏整合,品牌带动效应微弱。新浦区的农产品远没有东海大米、赣榆泥鳅那样远近闻名。野仙云雾茶、草舍西红柿等品牌仅在区内有一定的知名度,品牌带动效应微弱。四是乡镇之间在高效设施农业发展上还存在不平衡。
三、发展对策
(1)优化产业布局,建设三大高效农业区。一是积极申报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浦南、岗埠片区以包青路为轴线,规划建设面积6666.7hm2,发展鲜切花、生态富硒米、高效水产、设施蔬菜四大产业园,形成一区四园格局,2010年新发展鲜切花133.3hm2、设施西红柿333.3hm2、生态富硒米666.7hm2、高效水产养殖133.3hm2,确保成为江苏沿海开发后第一批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二是高标准建设省级外向型农业示范园区。以云台片区已通过省级验收的花果山外向型农业园为核心,建设4000hm2出口创汇农业园区,新增水生蔬菜266.7hm2、水生花卉66.7hm2,建设施蔬菜66.7hm2,新扩洋葱、甘蓝等创汇蔬菜333.3hm2,建成万亩浅水藕基地、万亩出口蔬菜基地,成为全市最大的省级外向型农业示范园区。三是积极创建省级农业生态园区。充分利用云台山山场资源,新建茶园266.7hm2、新植果园266.7hm2,建成万亩云雾茶基地、万亩鲜杂果基地,申报省级森林公园,加快建设樱桃谷采摘园、花果山云雾茶文化园、城隍庙生态休闲农业园。建立园区管理机构,成立园区管委会和园区投融资主体。
(2)明确目标任务,实施农业农村六项工程。一是农业园区工程。除了申报创建省级三大园区以外,每个乡镇新建一个66.7hm2以上的高效农业园,每个村结合“一村一品”特色村创建,新建或扩建百亩以上的特色农业示范园或养殖小区,每个村民小组至少培育10户种养大户。二是设施农业工程。设施化是农业发展的方向,是现代农业的标志,也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2010年要新增设施农业666.7hm2,各类农业政策性资金将重点扶持设施蔬菜、工厂化育苗等设施农业项目。三是精品茶果工程。云雾茶每年新扩266.7hm2,截至2012年全区云雾茶面积要达到1333.3hm2以上。2010年沿山新建千亩连片的樱桃、葡萄、冬枣等特色鲜杂果园2个以上。打造出深具影响力的采摘休闲园,推进农业休闲旅游业快速发展。四是花卉苗木工程。迅速扩大鲜切花种植规模,每年新增133.3hm2,到2012年鲜切花面积要达到1000hm2,加快花卉交易市场建设,将新浦区建设成为区域性鲜切花生产基地和花卉物流集散地。为满足城乡绿化需要,每年新建苗圃133.3hm2。五是规模养殖工程。大力发展规模畜禽养殖、规模水产养殖,保障城市肉品的供给。生猪规模养殖15万头以上,家禽育雏饲养量1000万羽以上,高效水产养殖发展到1333.3hm2。六是农民康居工程。高标准、高质量完成3个市级康居示范村建设任务。每年重点建设5个康居示范村,将新村庄建设与村庄土地复垦、万顷良田建设工程相结合,盘活土地存量,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园区和农村二、三产业。
(3)改善发展环境,健全三大农业服务体系。一是建立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立农业科技指导直接到户、科普宣传直接到田、科技服务直接到人的农技服务网。加强农业科技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每个村至少有1名农技员。加快引进一批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二是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完善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积极引导农民流转土地,推进土地向种植大户、农业龙头企业法人集中,实现集约化生产。每年流转土地面积666.7hm2。三是建立农业生产标准化体系。加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制定新浦区优势特色农产品和原产地农产品的地方标准。新创无公害农产品10个、绿色食品3个。
参考文献:
[1]黄真国,黄秀敏.对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的思考[J].河南农业科学,1999(7):16-17.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是农村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它是对以村、镇为基本单元的农业和农村经济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模式的一种表述。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推进,要求经济发展走专业化、规模化的路子,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这是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正是适应这一规律逐步发展起来的,并成为世界各国加快农业和农村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举措。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泰兴市初步形成了以新街、黄桥、河失、张桥等镇的设施园艺,珊珊镇西芹,宣堡镇经济林果,虹桥镇特水养殖,黄桥镇生猪养殖,古溪镇家禽养殖等为代表的“一镇一业”,以姚王镇桑木村苗木、黄桥镇果园村葡萄、元竹镇沿泰村芦笋、张桥镇西桥村银桑套种等为代表的“一村一品”,对促进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2011年,该市新街镇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黄桥镇被确定为江苏省农业现代化示范镇,黄桥镇祁巷村、姚王镇桑木村被评为江苏省现代农业示范村。全市新增高效农业面积10.6万亩、设施农业2.7万亩,畜禽规模养殖比重同比增长6.5%,各类现代农业园区达到16个;实现农业增加值39.2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047元,比上年增长18.3%。
通过调查、分析,泰兴市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主要有以下几条路径:
――科学谋划,规划引领是前提。立足全市实际,研究确定了农业“双五”发展规划(即全市100万亩耕地,其中50万亩发展优质稻麦,50万亩发展高效农业),制订了《高效规模农业发展规划》,合理划分功能区域,落实产业布局安排,实行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生产,引导各乡镇以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为重点,以区域传统产业为基础,逐村制定发展规划,着力实现差别发展、错位竞争。
――强化载体,园区示范是关键。以新街镇为核心,以设施蔬菜、规模养殖和特色林果为主业,深入宣传,加强农业招商,引导农民参与,做大做强高效农业园区。在其示范带动下,全市每个乡镇都有了一个规划面积5000亩的高效农业园区,其中12个乡镇的建成面积超过3000亩,占乡镇总数的75%。以黄桥生猪产业区及毗邻靖江、如泉、海安的乡镇为主体,建设一批技术规程统一、管理严格规范的畜禽养殖小区,推动和促进全市养殖业由传统养殖方式向现代养殖方式转变,2012年全市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81.5%。经过三年的建设,该市农产品加工园区被认定为国家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和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雨润食品、湖南九鼎、广西参皇、江苏三零等4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相继落户园区。
――科技推广、农民培训是支撑。结合致富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民创业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综合开发项目科技推广培训等项目,针对全市农民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现实需求,科学制定培训方案,积极采取“引进来”与“沉下去”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开展“菜单式”培训,探索实施“科研院所+规模基地+农户”的技术推广模式,着力增强培训实效、提高农民科技应用水平。以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为载体,积极采取课堂培训、典型示范等多种方式,重点推广优质高产良种、高产高效种养模式、动植物疫病防治以及抗灾减灾等重大农业技术措施,加快优良品种的引进示范和推广,提高优势农产品良种覆盖率,加大高效农业关键环节和重大技术的开发引进力度,发挥先进科技对高效农业的支撑作用。大力实施科技人员蹲点进村行动,扎实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及时帮助广大农户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难题,不断强化高效农业的科技支撑。
――有效组织、降低风险是保障。依托现有成熟产业,积极引导广大农民、企业组建各类合作社,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衔接起来,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形成了组织发展与产业规模扩张互动的局面,促进了优势产业的发展壮大,推进了特色产业的规模经营。目前,该市已建立各类农民合作组织587个、成员6.5万户。按照运作有序、补偿明确的要求,采取“政府推动+政策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的方式,有序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在江苏省率先推行高效设施农业保险试点工作。以中央、省加大农业投入为契机,着力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不断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二、泰兴市发展模式的经验总结
通过调查泰兴市加快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做法,可以将泰兴发展模式归纳为“四个紧密结合”:
一是与区域特色产业紧密结合。泰兴市立足当地资源禀赋,综合考虑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市场条件等因素,积极培育、发展比较优势明显的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近年来,该市围绕设施蔬菜、经济林果、规模养殖等主导产业,坚持园区带动,加大政策扶持,强化农业招商,高效农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加快发展的条件进一步成熟。
二是与农业现代化工程紧密结合。泰兴市围绕当地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的总体要求,发挥各地优势,一方面,加快农业发展的“五个转变”,即促进农业增长由主要依靠土地、劳动力投入向依靠科技、投资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农业生产由主要依赖自然条件生产向依靠设施的可控生产转变,农业经营由分散的家庭经营向专业的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农业发展由注重农业的一产向促进农业的一、二、三产协调发展转变,农业功能由以农产品生产为主向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并重转变。另一方面,着力提升农业“五化水平”,即围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提升农业规模化水平,围绕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围绕加强农产品质量建设、提升农业标准化水平,围绕提高土地产出效益、提升农业集约化水平,围绕提高农业产业层次、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
三是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紧密结合。泰兴市创新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合作组织和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稳定可靠的产业化原料基地,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健全市场流通体系,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四是与农民就业创业紧密结合。泰兴市充分尊重农民的生产经营自,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政府引导的办法,突出农民主体地位,调动和发挥返乡农民、种养能手、村组干部和大学生村官等群体的积极性。
三、加快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建议
为了使现代高效农业“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稳步推进,并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领导。充分认识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建立健全“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工作协调和推进机制,各村镇要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细化任务,量化目标,加强考核,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二是政策扶持。认真落实中央和江苏省扶持“一村一品”发展的政策意见,积极主动争取财政、税务、金融等部门支持,用足用好现行优惠政策,引导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发展地方优势特色产业。设立现代高效农业发展专项资金,整合涉农资金和项目,支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
一、陈仓区蔬菜科技示范园发展现状
宝鸡市陈仓区万亩蔬菜科技示范园区,是陕西省2010年首批确定的全省25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之一。隶属于陈仓区农业合作社协会,由陈仓区农技中心实施技术指导的省级重点项目。万亩蔬菜科技示范园是以周原、慕仪镇和东关街道办为核心,辐射虢镇街道办和阳平镇等毗邻镇、村,面积达10多万亩。目前示范园内入住中小微企业17家,建造连栋日光温室和大、小拱棚8900多座,设施蔬菜3.47万亩,占全区蔬菜总面积的47.8%,总投资达2.1亿多元。高科技多功能设施有连栋工厂化育苗中心、太阳能杀虫灯、增光、增温电气设备、微雾精细喷雾加湿器械、绿色生物综合防控技术,秸秆反应堆技术,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微灌技术设备、机械化卷帘机、科学使用CO2气肥设施、冷藏库等前沿先进设备。展示了城郊型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模式和方向。
二、科技示范园展示与带动效应
1.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是带动农业生产力发展新的制高点。农业科技示范园的产生,有利于生产要素配置的优化、农业资源利用的高效化、农业生产率和农业生产效益的高值化,现成为我区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新的制高点。就是这种生产力的发展,如国人菌业、大明和绿丰源蔬菜科技示范园的展示,势必引导全区农村产业与经济发生深刻变化。
2.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是城郊型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新生长点。现阶段正是我区传统农业向城郊型现代农业发生转变的关键时期。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进程中的一个新生长点,代表了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向,具有科学性、创新性、鲜明性、可操作性,推动农业由初级形式向高级形式的演化,在同类型生产条件下示范推广,可带动全面发展。
3.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是促进农业科技与农村经济紧密型结合点。现代科技示范园科技内涵体现在:一是“硬件部分”需要提供新型设施材料和新颖设施结构;二是“软件部分”需要提供适宜设施条件下果蔬花卉等优质新品种、新技术,调控设施条件下光、温、湿、气、水土环境等要素,向自控化、智能化、工厂化生产方向发展。
4.提高了全社会对现代农业的认识。随着宝鸡市全力推进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市民与现代农业的距离在逐渐拉大,对农业漠不关心。蔬菜科技示范园展示高科技手段和反季节种植数百种蔬菜、瓜果、花卉及观赏植物,让市民不仅了解到各种作物生长过程和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更直接提供了亲自动手种植与采摘机会,拉近了市民对现代农业深情感受,提高全社会各界对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正确认知。
5.职业农民科技素质普遍提高。从事设施农业生产的职业农民,通过政府实施阳光工程培训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多媒体学习、去经济发达地区观摩等灵活多样方式培训,从而使职业农民科技素质普遍提高。
6.社会融资高投入,给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注入鲜血,使其迅猛、持续发展充满活力。华臻、绿源、惠生、新育生态、国人菌业等企业投资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用工业化手段建造装备现代农业,用企业化经营理念经营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展示了我区企业高投入打造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独特亮点、以及创新发展方式。
7.高科技、新、奇与特色农作物产品得到高度展示。设施蔬菜具有调节市场供给、高投入、高产出、高回报率、见效快的突出特点,颇受广大农民青睐。万源公司的油桃、瑞丰蔬菜专业合作社的草莓、大明公司的薹(苔)菜、国人菌业公司的白灵菇等采用高科技的工厂化生产模式,获取亩数万元的高额收入,给毗邻县、区起到巨大展示和积极的引领推动作用。
8.土地流转后规模经营使得有限土地的高产值得到巨大展示。受现有科技体制和农民分散经营两方面制约,农业科技和农村经济结合度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障碍。陈仓区万亩蔬菜科技示范园核心区的慕仪镇和周原镇,2010年前60%的土地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而40%土地为一年一熟制。万亩蔬菜科技示范园建园以来,瑞丰、大明、绿丰源、国人菌业等示范园的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充分发挥了设施栽培的有限土地和作物地生产潜能,使周围镇村深受教育和启发。看到、感受到城郊型现代农业的发展前景。
三、保持城郊型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健康持续发展势头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