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18 16:00:4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1月间本院收治的50例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2]。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研究组患者年龄42~71岁,平均年龄(54.98±12.57)岁;其中4例行子宫全切术,7例行子宫次切术,14例行子宫肌瘤剜除术。对照组患者年龄43~70岁,平均年龄(55.23±12.78)岁;其中5例行子宫全切术,8例行子宫次切术,12例行子宫肌瘤剜除术。两组患者年龄和手术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包括:①术前护理:在患者进行手术前,医护人员应详细告知其手术的方法及相应的注意事项。由于许多患者在手术前会担心手术会对身体及术后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容易出现不安、抑郁、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因此医护人员应在术前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的相关知识,以消除患者的顾虑。同时,因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症状,医护人员应针对患者的心理情况给予合适的心理指导,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②术中护理: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应注意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常规消毒,并根据患者的血压给予合适的降压药物,辅助手术医师完成手术。③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压的变化,待患者回到病房后,每隔30min对患者测量1次血压,若出现血压不稳情况则立即通知医师并进行合适的处理。待患者血压平稳超过1d后可改为每隔2h测量1次血压,超过3d后可改为测量2次/d。对出现伤口疼痛的患者,应给予适当的安慰,并按患者的疼痛情况采用适当的镇痛药物进行治疗。患者血压平稳1~2d后可协助患者下地进行适当活动,以促进患者的恢复。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压变化情况。使用SF-36生命质量量表对患者干预后的生命质量进行评分,其包括患者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心理功能、活力、总体健康及疼痛等7个项目,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3]。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血压对比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的生命质量评分对比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小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116例子宫肌瘤并高血压患者资料,按照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58例,对照组年龄36-59岁,平均(46.2±2.6)岁,其中Ⅰ级高血压25例,Ⅱ级30例,Ⅲ级3例;研究组年龄34-57岁,平均(43.6±3.7)岁,其中Ⅰ级高血压27例,Ⅱ级高血压28例,Ⅲ级3例。两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予健康宣教等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予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护理: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向患者讲解病情及治疗方式,根据性格特点交流,认真倾听需求并予以安慰,帮助缓解紧张、焦虑情绪,树立治疗信心;血压干预,术前密切监测血压水平变化,遵医嘱使用降压药,并进行饮食指导,保证降压效果;术前准备,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术前3d嘱进食流食,术前1d用碘伏棉球冲洗阴道。术中护理:护理人员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予鼓励和安慰,消除紧张感;建立静脉通道,配合麻醉师工作,严密监测各项体征指标,若发生异常立即报告医生予以处理。术后护理:严密监测各指标,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做好急救准备;疼痛护理,向患者讲解疼痛原因,对疼痛难以忍受者予镇痛处理;活动指导,鼓励患者及早下床活动,根据身体状况指导进行运动;给患者进行按摩等,避免发生静脉血栓;出院指导,指导患者遵医嘱服用降压药,定期检查血压水平,若出现较大波动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合理作息等。
1.3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水平。根据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所研制的SF-36量表评价生活质量,选取躯体疼痛、情感功能和精神状况3个项目,每项0-100分,分数与生活质量成正比[2]。比较两组满意度情况,采用问卷回收方式,包括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3]。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用SPSS21.0软件分析,均数标准差(x±s)表计量资料,t行组内比较;百分比(%)表计数资料,X2行组间比较,P
2.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血压水平比较
干预后研究组SBP、DB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意义(P
2.2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研究组躯体疼痛、情感功能、精神状况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意义(P
2.3两组的满意度
研究组总满意96.55%大于对照组63.79%,差异有统计意义(P
【摘要】 目的 探讨高龄高血压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骨科收治的51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1例患者经过全面细致的围手术期护理,伤口均甲级愈合,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高龄高血压患者手术风险较大,根据其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关键词】 高龄; 高血压; 全髋关节置换术; 围手术期; 护理
人工关节置换术已普遍应用于临床,高龄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被人们接受,同时也给手术和护理带来高风险。笔者所在医院骨科2009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70~91岁伴高血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51例,笔者对其进行围手术期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19例,女32例,年龄最小70岁,最大91岁,平均77.6岁,所有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
2 术前护理
2.1 心里护理 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鼓励的方式进行交流,使其充分了解手术的必要性,生活上关心体贴。患者多为老年,患病时间较长,导致患者产生抑郁、沮丧、自卑的心理,再加上术前可能存在焦虑、恐惧、紧张,对手术知识缺乏等心理问题,所以必须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耐心细致做好心理护理。患者来自不同的社会群体、不同的文化层次,所以要采取个性化心理护理,用其能接受的语言向其讲解手术的目的、过程,请接受过治疗的患者向准备手术的患者介绍自己的体会,鼓励患者之间互相沟通交流。功能活动一旦失去灵活性,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大多数患者要求改善功能的愿望非常强烈。而手术是一项较新的技术,很多患者对该手术不了解,护理人员要做好心理护理,同时向患者详细介绍术后治疗的必要性和可靠性,以最大限度取得患者的配合。使患者很快消除不良心理反应,积极配合手术,树立自信心,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老年患者因反复患疼痛、肿胀及活动受限,患者对通过治疗提高生活质量的期望值较高。因此,护士应加强心理护理,主动向患者介绍手术的优点及目的、手术方法、可能达到的预期效果,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使之以最佳的精神状态配合手术。
2.2 睡眠护理 睡眠是生命活动中的一种生理现象,高龄老年人睡眠时间适中,有利于血压的稳定和提高对手术的耐受力[1]。睡眠要求环境安静,室温适宜,空气流通,避免强光照射。枕头高低和质地要适中,被褥松软、柔和、干燥。左右两侧床边护栏的使用,晚上由家属陪伴,使其有安全感,消除恐惧心理。睡眠前不宜饮茶和咖啡,晚上不宜过饱,以避免对大脑的刺激,导致难以入睡。不仅要观察患者睡眠时间的长短,而且还要重视睡眠的质量和醒后测量血压。对入睡困难的患者,按医嘱睡前给予改善睡眠的药物。
2.3 术前准备 术前详细查体和全面的辅助检查,尤其是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并了解患者入院前的全身情况、生活能力、精神状况。请心血管科医生协助,把血压控制在150/90 mm Hg以下。术前使用便器训练卧床大小便,以防止术后因不习惯床上排便而引起尿潴留和便秘。术前一天准备适合患者大小的横板鞋。术前晚及术晨,遵医嘱术前禁饮食,排空大小便,必要时留置导尿管。
3 术后护理
3.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术后把患者安置在重症抢救室,向麻醉医生了解术中出血、输血、尿量以及生命体征等情况[2]。立即用心电监护仪器,每30 min测量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一次,平稳后1 h一次,认真仔细地做好记录。患肢穿横板鞋,置外展中立位,两大腿之间放置海绵三角枕,以防止内旋、外旋、内收。密切注意观察刀口敷料是否干燥及患肢的感觉、运动、足背动脉搏动、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有无异常,如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进行处理。把创口引流管用胶布固定在大腿的外侧,随时保持引流管的通畅,防止扭曲、折叠、脱落,密切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性质和量。
3.2 高血压的护理
3.2.1 术后止痛 疼痛往往会使血压升高,因此,对高血压的高龄老年患者来说,术后疼痛的处理显得比较重要[3]。使用止痛泵时确保止痛泵通畅,同时通过观察患者的说话语气、面部表情、语言反应、姿势等表现和行为,进行疼痛程度的客观评估。
3.2.2 正确测量血压 测量血压应定时、定部位、定、定血压计;康复训练等运动后,休息30 min再测,以减少误差。测量结果做好记录,与术前进行比较。
3.2.3 服药指导 治疗高血压应遵医嘱,按时、按量、按次服药。
3.2.4 饮食指导 限制食盐的摄入,每天摄入食盐3~5 g以下。食物要多样化,以谷类为主,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适量食入易消化的饮食,不应暴饮暴食,特别是晚餐要吃得少。
3.3 预防肺部并发症 高龄老年患者髋部手术后,卧床时间相对较长,卧床时活动量小,呼吸道的分泌物难以排除,易造成肺部感染和肺不张[4]。因此,术后尽早鼓励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深呼吸、咳嗽、咳痰。分泌物咳出不易时应采取叩背辅助排痰,或用雾化吸入等方法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指导患者做双上肢扩胸运动,2次/d,5 s/次;休息后,以做游戏的方式鼓励患者吹气球,以不感疲劳为度,2次/d。这样既可以锻炼肺功能,又增加患者的乐趣,使患者保持心情开朗,减少情绪波动,保持血压稳定。
3.4 预防褥疮 高龄患者皮肤松弛,血液供应差,全身抵抗力低,对手术的耐受性差,因而极易并发褥疮。高龄老年患者的活动量本来就不多,再加上手术切口的疼痛,不愿意翻身,容易引起褥疮。术后第1天,护理人员协助并指导家属抬高患者的臀部,每2 h 1次。术后第2天开始协助患者健侧卧位和仰卧位交替放置,每2 h改变1次。改变的同时,按摩受压部位,尤其是穿木板鞋的足跟部,并进行皮肤的检查、评估,准确记录翻身的时间、皮肤情况。协助患者抬臀擦洗并按摩骶后骨突处,避免长期受压,促进血液循环。放置便盆时应注意动作轻柔,以防损伤皮肤。每天温水擦浴,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减少摩擦力。
3.5 预防髋关节感染
3.5.1 术后各项操作应严格无菌技术。围手术期应用感染药物。
3.5.2 接触该患者前取适量的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严格按照洗手的揉搓步骤进行,保证手消毒剂完全覆盖手部皮肤,直至手部干燥,使双手达到消毒目的。
3.5.3 便器个人固定使用,保持清洁,每周消毒1次。
3.5.4 抽血、输液时一人一针一带。
3.5.5 病床应湿式扫床,一床一套,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用含氯消毒剂消毒。
3.6 康复训练 功能锻炼是全髋关节置换术成功的重要环节,要反复强调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使其认识到进行功能锻炼能取得较好的手术效果,积极配合。适时准确的康复训练,可保持卧床患者肌肉的张力和功能。麻醉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可做踝、膝关节的被动运动。术后第1天,鼓励患者行大腿长肌的收缩、上提收紧等运动,以锻炼股四头肌和臀部肌肉。抬起小腿,家属扶住脚跟背屈踝关节,使脚跟伸展,目的是防止小腿肌肉萎缩。健侧下肢的踝、膝、髋关节主动屈伸运动。术后3 d开始使用CPM机锻炼,并可逐渐抬高床头,但髋关节屈曲不要超过90°,以防脱位,同时应继续鼓励患者进行力所能及的主动运动[5~7]。锻炼时速度由慢到快,角度由小到大,循序渐进地进行,以关节无痛为度,防止因疼痛而导致血压增高。
参 考 文 献
[1] 王培信,庄永,廖春来,等.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观察.实用骨科杂志,2007,4(7):30-31.
[2] 刘春香.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实用医技杂志,2007,(4):75-76.
[3] 李旭鹏.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干预与体会.中华医学护理杂志,2007,7(6):29-31.
[4] 龚书文,李胜.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护理.中国健康月刊,2008,11(10):26-27.
[5] 李景斌,胡昊.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护理.中国当代医药,2008,5(4):33-34.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为48例并发有心脏病、高血压的胆囊疾病患者在气管插管全麻下施行了LC术,其中男31例,女17例。心脏疾病患者8例,高血压疾病患者37例,同时并发心脏病及高血压疾病患者3例,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护理效果满意。
2 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获得患者信任。耐心与病人交谈了解病情及心理状态,解除心理压力。结合病情给患者和家属讲明实施手术的重要性,医生采取此种术式的可靠性及临床开展情况,取得的手术效果。可介绍成功的病例,让患者与病区内同类患者交流,使其增强信心,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紧张心理,使患者以积极、平和的态度接受手术。避免其高血压、心脏病的进一步加重。
2.1.2术前准备
包括皮肤及胃肠道准备,操作前要做好充分的解释工作,取得患者的配合,动作轻、快、稳,冬天要注意保暖[1]。避免患者情绪紧张,加重对心血管系统的刺激。
2.1.3生活护理
护士主动嘘寒问暖,在生活上提供方便,充分体现人性化的服务理念,如饮食、起居、睡眠环境等,提供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满足病人以往睡眠习惯,特别是手术前晚,要保证睡眠质量。
2.1.4综合治疗
术前应认真完成各项检查,除常规检查外,对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除常规进行心电图检查外,还应进行心脏彩超检查;对有心律失常的患者应监测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必要时请心血管内科医师协助处理;合并高血压患者术前应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
2.2术中监测
术中做好心电监护及麻醉、呼吸、血氧饱合度监测,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处理。
2.3.1一般护理
(1)卧位及饮食:术后全麻未清醒前,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后6小时无明显不适改半卧位,鼓励患者床上活动,术后24小时即可以下床活动,减少术后腹胀的发生。肠蠕动恢复后可进低脂流质饮食,次日可进低脂半流质饮食,避免进食产气食物。如有恶心、呕吐则进食时间延后。
(2)吸氧:术中因CO2弥散入血或使腹腔内高压而影响膈肌运动,导致潮气量减少,CO2潴留、PaCO2升高,而发生高碳酸血症[2],因此术后常规给予吸氧24小时,氧流量4L/min[3],以提高氧分压,促进CO2排出,预防高碳酸血症的发生。
(3)观察病情:术后常规给予多参数生命体征监测,注意监测血氧饱和度、心电图、血压、呼吸等,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处理。
2.3.2特殊护理
(1)严密监测 手术、麻醉对心脏病、高血压患者的影响较大,极易造成心律失常、血压升高。因此心脏病、高血压患者对手术、麻醉的耐受性较差。加上CO2气腹作用,对呼吸、循环有一定的影响。以及牵拉胆囊时迷走神经兴奋,可出现心动过缓。麻醉诱导、全麻气管内插管、手术应激等因素,可使血压进一步升高。因此术后无论那种心脏病、高血压都要进行心电监护及血氧饱和度、血压的监测。及时监测心电图、心率、心律、血氧饱和度、血压的变化。
(2)合理输液 严格控制输液滴速,每分钟30~40滴,以减轻心脏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防止血压升高。
(3)适当止痛 适当使用止痛剂,防止疼痛引起外周阻力增高,导致血压升高、心肌耗氧量增高。
(4)排尿通畅 注意有无排尿困难,及时给予热敷、腹部按摩及诱导排尿,必要时进行导尿。避免增加不适,使血压增高。
2.3.3并发症护理
腹腔镜手术后有胆管损伤、腹腔内出血、切口疝、静脉血栓栓塞、气胸等并发症,其严重性在于大部分患者术中未能及时发现。因此加强术后护理,严密观察病情,是及时发现并发症的前提。
2.4出院指导
由于病人住院时间短,出院指导不可忽视。心脏病、高血压患者病情稳定,即可出院。术后一周内只做轻微活动,3周内不能做剧烈活动。术后数周内进低脂饮食,避免进刺激性食物。保持切口清洁干燥。观察腹部情况,如有腹痛等异常情况随时就诊。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心情愉悦、大便通畅,定期来院复查。
参 考 文 献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8-0087-02
子宫肌瘤(uterine myoma)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通常进行手术切除,而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属于子宫肌瘤的一类特殊群体,手术时有着较高的风险[1]。同时身为女性患者实施子宫半切或全切术,往往会存在负面情绪,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进行合理的护理干预,对患者手术及其预后有着明显的临床效果。因此,特将临床护理干预研究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集笔者所在科室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患有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120例,年龄34~67岁,平均(52.0±10.9)岁,均为女性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患者60例,年龄34~59岁,平均(50.0±9.7)岁,均为经产妇。患有肌壁间肌瘤患者22例,浆膜下肌瘤患者18例,黏膜下肌瘤患者13例,多发子宫肌瘤7例。其中,对照组患者60例,年龄37~67岁,平均(54.0±11.2)岁,均为经产妇。其中肌壁间肌瘤患者27例,浆膜下肌瘤患者14例,黏膜下肌瘤患者11例,多发子宫肌瘤8例。
1.2 高血压诊断标准
1级高血压(轻度)为收缩压140~159 mm Hg,舒张压90~99 mm Hg,此级别患者对照组有34例,干预组有35例。2级高血压(中度)为收缩压160~179 mm Hg;舒张压100~109 mm Hg,此级别患者对照组有12例,干预组有14例。3级高血压(重度)为收缩压≥180 mm Hg;舒张压≥110 mm Hg,此级别患者对照组有8例,干预组有6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为收缩压≥140 mm Hg;
舒张压
1.3 临床诊断
经阴道超声(TVS):此方法为诊断子宫肌瘤最常用而且无创无痛的检查方法,B超检查中可见有25px左右的肌瘤结节,成低回声或等回声,形状不规则,子宫内膜可因肌瘤将其推至无肌瘤部位[2]。如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见到肌瘤血流。
1.4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护理,干预组护理方法如下。
1.4.1 术前护理干预 对于确诊患者实施手术前,应当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告知患者施术方法,通常作为女性患者会担心是否会损害日后的正常生活,或做子宫方面手术会有负面影响等,护理人员应当打消患者顾虑,并详细介绍手术切割范围等。如患有多发子宫肌瘤,并且综合考虑患者的生育、年龄等各方面采用子宫全切术,也应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告知患者并不会丧失女性特征等,使患者能够清楚明确、消除心理负担地配合手术。由于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因此在术前进行合理的心理疏导、平稳患者情绪,是护理干预最主要的治疗内容。
1.4.2 术中护理干预 进入手术室后,对患者进行血压测定,并进行生命体征检测,同时进行手术前的消毒工作。根据患者的血压情况进行合理的心理干预以及药物使用,辅助医生进行手术操作,密切观察患者的麻醉情况和生命体征及血压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1.4.3 术后护理干预 术后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和生命体征,返回病房后病情严重的患者要给予心电监护及吸氧,术后要对患者每30 min测一次血压,并进行记录,如出现波动或不稳定的情况,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24 h后血压平稳后,改为每2 h测量一次血压。如无异常72 h之后改为2次/d测量血压。术后,对出现伤口疼痛的患者,需对其进行安慰,根据患者疼痛程度遵医嘱给予适量的镇静止痛药物,并及时鼓励患者。术后24~48 h患者血压平稳后,帮助患者下地行走,帮助胃肠蠕动,患者术后肠道排气前严格禁食,并以此鼓励患者进行适当活动,有时伤口会有疼痛,护理人员应当帮助患者,同时进行鼓励,增强患者的信心。
2 结果
干预组护理干预后治愈或好转患者达到90%,对照组护理后治愈或好转患者达到65%,干预组较对照组提高25%,详见表1。
3 讨论
子宫肌瘤常见于30~50岁的女性,尤其生育后更为常见,未婚未孕的女性尤其是二十岁以下少见。在近几年子宫肌瘤的发病率明显上升,而绝大多数子宫肌瘤均是良性的。但由于子宫肌瘤倾向于多发,随着年龄的增长,肌瘤也会随之增大,并且临床症状明显,给患者带来身体和精神方面的痛苦[3]。而子宫肌瘤并发高血压患者在实施手术的同时要注意观察其血压的稳定性,尤其是在围手术期中,因此在围手术期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对于患者的治疗及其预后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俞水娣.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1):2014-2015.
子宫肌瘤为女性生殖系统常见与多发性良性肿瘤,发病率高达20%-30%[1]。该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痛经、贫血以及月经过多等,经体检腹部有压迫症状并可触及肿块。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饮食结构不断改变,高血压患者不断增加,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2]。大多数子宫肌瘤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所以,手术创伤、生理机能改变以及治疗效果都会对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有效控制血压对于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手术以及预后疗效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也成为妇产科护理的重要问题。为了更好探讨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笔者对我院2012年8月-2014年1月收治的84例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2年8月-2014年1月共收治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84例,年龄为39-66岁,平均年龄为(48.4±5.11)岁;入院前有高血压史58例,入院后发现高血压26例;84例患者中行子宫肌瘤剜除术39例、子宫次全切除术21例、子宫全切除20例。
1.2方法
1.2.1手术准备
患者手术前一晚以及次日清晨要以生理盐水或肥皂水清洁、灌肠。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手术前1天及手术前以碘伏棉球对进行冲洗,使得阴道得到完全清洁,特别要对后穹窿处进行擦洗。留置导尿管,保证引流的通畅,以免损伤膀胱,引发尿潴留等并发症。嘱患者保证充足睡眠,在必要时可服用安眠药。
1.2.2高血压护理
耐心的向患者讲解高血压的发病原因以及对健康和生活造成的影响,强调血压控制的具体措施及重要性,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患者的血压进行定期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及时告知医生。除了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外,还要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有效调节。嘱患者多食用高蛋白食物,多食用水果和蔬菜。对通过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均无法控制血压的患者需延期进行手术。采取适当的健康行为干预措施,纠正患者对于高血压病的认识,帮助其建立健康的及行为方式。
1.2.3感染预防的护理
子宫肌瘤患者多伴有抵抗力低下、贫血等症状,手术后的切口、引流管容易引发感染。对全子宫切除患者术前腹部备皮应以手术当天尿管留置前30分钟为佳。备皮时应剔净,沿顺时针方向,动作缓慢轻柔。手术前指导患者着薄厚适中、透气柔软的内衣,做好个人卫生清洁。手术后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保证输液通道的通畅。麻醉消失后,手术切口会疼痛,此时应密切观察切口是否出现肿、红等症状,在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镇痛剂。患者术后每次大小便之后应及时清洗外阴,保持外阴卫生。病房内要定期通风,并进行消毒。
1.3观察指标
每日测量患者血压,一日4次,在护理干预前及干预后6天对患者的血压情况进行测量。以医院自制问卷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问卷满分100,按照得分分为:十分满意:得分≥85;一般满意:60≤得分
1.4统计学处理
对所得数据以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对计数资料以X2进行检验,以例数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对计量资料以t进行检验,以 X±s的形式表示,当P
2结果
患者干预前平均收缩压为(157.94±20.17)mmHg,平均舒张压为(97.79±8.46)mmHg,干预后平均收缩压为(136.58±16.71)mmHg,平均舒张压为(86.44±5.17)mmHg。患者在护理干预后收缩压及平均压比干预前得到显著降低,P
2.2护理满意度
84例患者中十分满意61例,一般满意19例,不满意4例,护理满意度为95.24%。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主要是指高血压患者脑内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破裂而引起的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疾病,当患者由于出现如情绪激动、用力时而突然发病,目前普遍认为长期高血压可使脑动脉发生玻璃样变性、弹力降低、脆性增加及血压冲击下血管内呈纺锤体或球状凸出(即粟粒状动脉瘤),当血压骤然升高时,动脉瘤破裂可引起颅内血管出血[1]。临床表现为突然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并且多伴有躁动、嗜睡或昏迷等症状。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等特点,已成为严重危害患者的急性心血管疾病[2]。目前临床治疗主要采用传统开颅术及微创手术,由于疾病的特殊性,患者围手术期间的护理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现将预见性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围手术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组并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护理,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为,对照组42例,男25例,女17例;年龄45~73岁,平均(57.1±2.6)岁;观察组44例,男26例,女18例;年龄44~74岁,平均(56.9±3.2)岁。两组患者经临床多项检查均得以确诊为首次发病,且均需采取手术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家属)均为自愿选择护理方式且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一般性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间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包括手术护理和术前术后的治疗护理等。
1.2.2 观察组 对观察组患者在围手术期间采用预见性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干预。
1.2.2.1 术前护理 (1)在患者入院后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注意事项、禁忌内容等;同时向患者介绍医院用于患者治疗的设备、参与手术人员的资料情况、护理内容及护理人员的情况。(2)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详细的心理沟通,采用成功的手术范例来消除患者内心的恐惧和焦虑,使患者能安心进入到手术阶段。(3)手术前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检查,并把手术的准备情况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叮嘱患者手术前的注意事项如保持头部清洁等。
1.2.2.2 术中护理 (1)手术前再次检查患者的术前准备,引导患者提前半小时进入手术室。(2)对可能影响手术的包括使用设备及器械和药物的完整性、正常性及消毒情况等进行再次检查确认,并做好手术出现意外的备用设备、物品等。(3)对影响到麻醉效果的进行指导,保持患者的合适以利于麻醉的顺利进行,并在手术中听从医生安排及时做好备用设备的参数调整等。(4)手术结束后对患者的穿刺创口或切口进行无菌包扎,并仔细核对检查手术使用器械和敷料等,避免出现差错。
1.2.2.3 术后护理 (1)进行预防感染的护理准备:保持病房有良好的空气质量、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保持病房的消毒;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因个人不洁卫生而造成的细菌侵入等,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衣着宽松等;注意饮食因素(如不洁、油腻、辛辣、生冷等),并注意餐具的卫生消毒;对患者因长期卧床休息而可能产生的压疮等进行护理准备,如准备气垫床、护垫等。(2)治疗的护理准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瞳孔变化、监测患者心率、呼吸、颅内压等,并注意观察患者神志、面色、脑部引流量等。(3)呼吸护理准备,帮助患者及时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可以采取为患者拍背并给予吸痰支持等多种方式来改善患者的呼吸,降低患者的肺部感染。(4)观察患者的尿液情况如尿量、颜色等,防止泌尿系统的感染。(5)根据病情给予患者充足的水电解质补充,保持患者体液平衡,对饮食困难的给予营养液支持,以维持患者治疗时的营养需求。(6)保证留置颅内引流管妥善固定及畅通,避免出现折叠、扭曲、脱落和堵塞情况,保证各引流管畅通,并注意管道的固定及接触部位的消毒情况,在引流管拔出前需实施闭管试验,避免发生脑积水。(7)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锻炼,并对运动可能出现的意外加以防范,通过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的同时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8)出院预见性护理:将患者出院后可能出现的各种不良情况详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如合理饮食(采用少食多餐方法多食蛋白质,低脂肪、低糖及无刺激性食物),适当进行一些利于身体恢复的运动并尽量避免头部进行剧烈运动,禁烟、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1.3 ?^察指标
将生活质量(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生活功能)、并发症情况、护理满意度为评价指标值内容。
1.4 统计学处理
将两组患者的评价指标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55%,优于对照组的14.29%,差??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达97.73%,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出血是高血压最为严重的并发症,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尽快清除颅内血肿,缓解颅内高压状态,是降低致残率的一个关键[1]。手术是高血压脑出血的重要治疗手段,近年来,微侵袭神经外科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康复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一直都是临床护理研究的焦点。舒适护理以满足患者围手术期的生理舒适度和心理舒适度为目的,有利于提高患者围手术期的舒适度[2]。近年来,舒适护理较为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护理中,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我院2012年2月~2013年3月对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采用舒适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纳入标准:①行头颅CT,有明确的高血压病史;②无脑卒中病史,无严重的心、肝、肾、肺的并发症发生;GCS评分>6。排除标准:①严重的心、肝、肾等疾病或功能衰竭;②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将该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 =40),其中观察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43~74岁,平均(58.3±16.5)岁。高血压病程1~14年,平均(5.6±2.5)年。出血部位:基底节区14例,小脑区10例,丘脑区10例,脑叶区6例;出血量10~37ml,达到(23.6±12.4)ml;对照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42~75岁,平均(57.9±14.9)岁。高血压病程1~15年,平均(5.9±3.2)年。出血部位:基底节区15例,小脑区9例,丘脑区11例,脑叶区5例;出血量12~40ml,达到(24.3±14.5)ml;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程、出血部位、出血量等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两组均采用经颅内血肿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术前准备、健康教育、术后生命体征监测、护理、引流管的护理及并发症预防等,观察组将舒适护理融入到围手术护理中,具体如下:
1.2.1环境的舒适护理 护士热情的接待患者,在工作中仪表大方、端庄,衣着整齐,让患者置身在人文关怀的护理环境中。保持病室内安静,温度、适度适宜,定期开窗通风。可在病房内摆放绿色植物,清新空气。病床之间用隔帘隔开,为患者营造温馨的休养空间,可根据患者的要求在病房内适当播放音乐,调节心情。
1.2.2术前舒适护理 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重点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和健康宣教。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介绍住院的环境、科室、主任、护士长,主管护师、责任护士、同病房的病友等,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告知患者各项常规术前检查的方法、目的以及注意事项。内容包括高血压脑出血的诱因、危害、微创穿刺的基本过程、优势、疗效、注意及配合事项,说明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术后康复过程等。告知患者不良情绪对病情的影响,嘱患者术前保持一个愉快的心情,介绍手术成功的正性经验,运用手术成功案例、解除患者思想顾虑,克服其恐惧心理,帮助患者建立手术信心[2]。
1.2.3术后舒适护理 术后给予患者持续低流量吸氧,心电监测等,做好皮肤、口腔、呼吸道、、饮食的护理,保持大便通畅,积极预防感染等基础护理。术后主动关心、安慰、加强巡视,鼓励患者表达手术创伤带给自己的感受,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给予相应的疏导。术后疼痛是正常现象,要及时向患者进行说明,告知患者要学会忍耐。对疼痛程度较轻的患者,指导患者通过看电视、听音乐、深呼吸等方式,分散注意力,减轻疼痛[3]。鼓励患者与同病种的患者互相交流术后的感受及经验等,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对疼痛较为剧烈的患者可遵医嘱采用止痛药物或应用镇痛泵。鼓励家属多关心患者,有条件的情况下可进行陪护,消除患者的术后孤独和失落感。护理人员及时与患者沟通,多关心、安慰患者,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使患者尽快以平静的情绪接受和配合治疗与护理。
1.3评价指标 ①舒适度:采用美国舒适护理专家Kolcaba研制的简化舒适状况量表评价,包括生理(8个条目)、心理(9个条目)、社会文化(7个条目)和环境(4个条目)4个维度。每个条目按照克特4级评分法进行,分数越高表明越舒适;②并发症;③住院时间;④护理满意度:以我省医院护理工作管理规范标准为基础,结合我科室实际情况,制定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出院前1d进行无记名调查,内容包括8个方面,有满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三种答案,计分3、2、1分,≤14分不满意的,15~20分为比较满意,20~24分为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5.0 for windows软件,用x ±s表示计量资料,频数表示计数资料,统计学方法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围手术期在生理、心理、社会环境、文化方面的舒适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临床护理工作不仅限于配合医生治疗等单纯的技术操作,而是以人本理论为原则,注重以患者为中心开展的整体护理模式。舒适护理是一种人性化的护理模式,以满足患者围手术期的生理舒适度和心理舒适度为目的,让患者充分感受到亲情式的优质服务[4]。舒适护理强调护理人员以患者舒适为重点考虑,要求护士结合自己具备的专业知识及技术技巧,更科学地、更专业地采用各种手段,主动地查找患者不舒适的原因,有目的地调动和利用有效的外部资源,提供信息、情感、物质等支持,使患者感受舒适,为患者提供身心舒适的条件[5]。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微创治疗的相关知识的了解,而且全麻手术存在一定的风险,患者术前多存在疑虑、紧张和焦虑等负性心理,既对手术充满恐惧,又担心手术是否能够治愈疾病。本研究在高血压脑出血的围手术期中对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切实贯彻"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护理服务宗旨,给患者带来更多的安全感,能够让患者在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都处于一种最佳的舒适状态。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舒适度较高,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较少,护理满意度较高,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舒适护理符合人性化护理的基本理念,能够显著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舒适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李红艳.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穿刺引流后的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8):44-45.
[2]李玉梅.舒适护理模式在普外科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3):41-42.
[3]朱晓峰.舒适护理在外科中的运用[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0):1781-1782.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nalysis of hypertension patients perioperative nursing effect of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5 in our hospital treated 70 cases of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for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patients with gallbladder diseas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each group of 35 patients, control group patients' routine clinical care,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on the basis of the perioperative nursing care,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bservation 2 groups of patients the averag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of patients, observing group, the averag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was significantly superior to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hypertension patients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perioperative nursing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of patients, shorten 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improve the patient's recognition, has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 gallbladder disease; Complications; Hypertension;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Perioperative care
根据临床资料[1],近年来,我国的胆囊疾病发病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临床上合并高血压病的胆囊疾病患者的发病率同样较高,高血压是一种心血管疾病[2],其临床特点表现为血压的升高,目前临床上治疗胆囊疾病的主要方式为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效果好,创伤小,但是麻醉会对患者的血压和心态等造成一定程度影响[3],因此术后的护理就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选择2014年1月份到2015年1月份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0例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合并高血压的胆囊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索分析合并高血压病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份到2015年1月份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0例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合并高血压的胆囊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确诊为合并高血压的胆囊疾病患者,本组患者平均年龄为54.8岁(患者的年龄范围为45岁到65岁不等),患者的平均病程为5.6年(病程范围为2年到10年不等),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患者,将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和年龄分布等一般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本组患者均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包括使用降压药物进行血压控制,以及对症的内科治疗,抗感染治疗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具体的护理措施包括[4]:术前护理包括心理护理、血压护理以及常规的术前准备,常规的术中护理,术后进行病情观察和并发症护理等。
1.3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通过随访的方式观察分析2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1.4评定指标
将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和基本满意以及不满意等,其中满意率是指非常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
1.5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计量资料采取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 P
1结果
2组患者均未出现高血压性疾病和左心功能衰竭等严重的并发症,观察组患者出现切口感染者4例,对照组出现术后出血者3例,出现切口感染者5例,出现术后疼痛者1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如表1所述。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
注:*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中图分类号] R473.71[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6(b)-085-02
高血压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围术期危险性很大,高血压病患者围术期充分控制血压,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为减少子宫肌瘤手术并发症的出现,达到术前预期效果,笔者对2007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85例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围术期患者进行了针对性的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7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的患者85例。年龄32~63岁,平均(40.65±5.12)岁;所有患者入院后经询问病史及测血压被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病,术前收缩压≥140 mm 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 Hg,其中1级高血压45例;2级高血压34例;3级高血压6例;合并脑血管意外1年以上的8例,合并冠状动脉心脏病17例;高血压病病程3个月~6年,平均(3.7±1.9)年。85例均在硬膜外麻醉下手术治疗,其中,腹式手术82例,阴式手术3例;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57例,子宫及一侧附件切除术23例,子宫次全切及双附件切除术2例,肌瘤挖除术3例。
1.2护理措施
1.2.1子宫肌瘤手术专科护理术前护理:按常规术前准备安排手术,做好常规的术前指导,解除患者的心理压力。术后护理:按子宫肌瘤患者术后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阴道流血情况,手术当天有少量淡红色液体流出,是手术结束时冲洗腹腔的残留液。如果短时间内有大量鲜红色液体流出,或者术后24 h不断有鲜红色液体流出,总量超过200 ml,或者阴道流血不多,但患者下腹发胀,血压持续下降,脉搏加快,要警惕腹腔内出血的可能,应立即通知医生,同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密切观察尿管及引流管是否通畅,保持会清洁。术后2 h协助患者翻身,活动四肢,拔除尿管及引流管后协助患者离床慢慢走动,促进肠蠕动。切口感染是腹部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应加强体温监测,术后3 d内体温37.5~38.5℃为外科手术热,如术后3 d患者体温仍高应提醒医生注意,以便给予相应处理。
1.2.2高血压护理
1.2.2.1监测血压护士在患者入院后应详细了解病情,术前服降压药的情况,血压的控制情况,有何并发症,对于择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一般降压目标值以149/90 mm Hg以下为宜。其次做好合理的用药指导,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和效果,降压药物尽量口服逐步降压,以防血压骤然下降而产生心、脑、肾的供血不足。当出现副作用时应及时报告医生,调整用药。用药物过程中,特别应嘱患者从坐位起立或从平卧位起立时,动作要缓慢。血压控制到正常或稳定在稍高于正常范围后,按常规术前准备,安排手术。术前使血压下降并保持平稳,冠状动脉供血及心脏功能处于较好状态,则有利于麻醉和手术中循环功能稳定,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1]。患者术后返回病房后每15~30 分钟测1次血压,血压平稳者改为每2小时测1次血压,情况特殊者要给予心电监护。注意应激或渗血等引起的低血压,及时纠正血容量不足,直至血压平稳。术后血压监测一方面是为了监测术后低血压,防止术后低血容量及术后出血的发生[2],也要注意观察术后高血压的发生,术后血压超过术前高血压水平的30 mm Hg者应考虑为术后高血压,可继续应用降压药,血压在180~190/120~130 mm Hg时,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采取降压措施。
1.2.2.2去除应激因素妇科手术合并高血压病者,对手术、麻醉的耐受性降低,各种不良刺激如疼痛、意识恢复后反应、气管插管刺激、高碳酸血症、低温和寒战、输液过量,和低氧血症[3]等因素极易诱发血压剧烈波动而造成严重后果。术后疼痛多由手术创伤和引流管刺激所致,护理人员应及早告诉患者,让患者了解疼痛属于术后正常的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疼痛会慢慢消失,注意观察疼痛情况并正确评估术后疼痛程度,及时处理。首先妥善固定各类引流管;其次,指导患者在翻身、咳嗽或做深呼吸时用手按压伤口部位以减轻疼痛;另外,支持患者术后使用镇痛泵(PAC),可有效镇痛。麻醉的影响、腹部切口疼痛常迫使子宫肌瘤手术患者浅快呼吸,肺活量下降而缺氧,术后为患者捆扎腹带,松紧适宜,早期协助患者翻身、叩背,指导有效的咳嗽排痰、深呼吸,及时给氧,防止因缺氧刺激引起血压进一步升高。手术常导致患者产生以焦虑为代表的心理应激反应,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从而引起诸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一系列生理变化[4],护士要灵活运用沟通技巧,了解患者的个性特征、情绪特点、心理感受方面的信息,给予耐心细致的解释、安慰和帮助,降低其心理应激反应,减轻焦虑状态,从而使血压稳定。一般随着刺激因素的消除,体内儿茶酚胺、醛固酮的代谢排出,术后高血压很快恢复正常。因此,加强对术后血压的监控,给予充分的术后止痛、镇静、保温、吸氧等治疗,及时去除各种不良应激因素,确保患者顺利康复。
1.2.2.3保证良好的睡眠有研究证实,高血压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病率显著增加,睡眠质量也较正常人差,觉醒次数显著大于正常人群,睡眠持续时间也短于正常人群,而不良的睡眠会进一步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显著升高[5]。环境因素是影响住院高血压患者睡眠障碍的重要因素。诸如病室内光线的强弱、温度的高低、噪音的大小等都直接影响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6],陌生的住院环境,床铺不洁、温湿度不适宜,特殊气味等均影响入眠;病房内其他患者的鼾声,监护仪的报警声,陪人及医护人员的交谈声等都是导致患者不能正常睡眠的直接原因;保持病室床铺整洁,温湿度适宜,通风良好,消除异味;调整打鼾患者的床位,夜间撤掉不必要的报警器等;护理人员入院教育时详细介绍病房环境及工作人员情况,消除陌生感;有计划地安排护理工作,避免在有效的睡眠时间内实施影响睡眠的护理操作,尽量减少对患者睡眠的干扰,尊重患者的睡眠习惯,努力为患者提供安静的睡眠环境;鼓励其多与其他患者交流,并取得患者家属和子女的协助,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和安全感,维持稳定的情绪,减少睡眠障碍发生。
2结果
术后发生下肢静脉栓塞1例,无高血压危象发生;切口感染3例,切口愈合延迟1例。无死亡病例,住院时间9~14 d,均痊愈出院。
3讨论
高血压病患者由于外周小动脉硬化、心血管代偿能力下降,外科疾病、手术创伤、麻醉和心理因素等可诱发血压急剧波动、产生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肾衰等严重后果,直接关系患者的安危和手术效果[7]。我院通过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保证患者良好的睡眠,保持良好的心态,及时去除应激因素,有效监控血压,帮助患者安全度过围术期。
[参考文献]
[1]汪静,吴言涛.高血压病的围手术期处理[J].四川医学,2001,22(4):395-396.
[2]汪耀军,麻安秀.胆石症合并高血压病的围手术期护理[J].实用临床医学,2005,7(7):127-128.
[3]孙宝贵,吴莹.围术期高血压合理用药[J].中国临床医生,2005,33(8):13-14.
[4]李玉和.心理卫生[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97-98.
[5]Silva AP, Moreira C, Richo M, et al. Nocturnal sleep quality andcircadian blood pressure variation[J]. Rev Port Cardio1,2000,(19):991-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