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资要求模板(10篇)

时间:2024-02-18 16:00:5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小学语文教资要求,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小学语文教资要求

篇1

申请资格:应当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教师资格证是教育行业从业人员教师的许可证,在我国师范类大学毕业生须在学期期末考试中通过学校开设的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课程考试,并且要在全省统一组织的普通话考试中成绩达到二级乙等以上,方可在毕业时领取教师资格证。非师范类和其他社会人员需要在社会上参加认证考试等一系列测试才能申请教师资格证。教师资格证是从事教师行业所必须具备的执业证书,中国公民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都应当具备教师资格。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在新疆南部的农村分布着为数不多的汉族学校,由于新疆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地域宽广,每所汉族学校覆盖的教育区域方圆几十里,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是学生平时生活、工作和交流的重要工具。然而,由于地区之间的差异,城乡间的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尤其是南疆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应引起全社会对南疆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广泛关注。

一、南疆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教育部发言人王旭明在亚洲教育论坛上说:语文作为一门最重要、最主要的教学科目,不过是一门工具学科,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国人学会基本的认字、发音、写字、审美与创作。语言是我们从婴儿时期就开始学习的,为什么到了学校不知道该怎么教了。

1.教学理念滞后

当前我们全国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相当严重,我们南疆也不例外,还存在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在我国,深受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重知识的学习记忆,轻实践操作方面的探究,教师习惯于传统模式的教学行为,恪守成规得井然有序,稳定且持久地影响教师的教育理念,而无视糟粕。

2.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南疆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大多数还是采用传统的“满堂灌”“一言堂”教学方法,在四十分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解占据了大部分时间,教学模式仍然是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教师写板书、学生做笔记,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大等特点,而这种教学方式没有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不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最终会影响到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

3.师资力量薄弱

从目前情况来看,由于南疆农村生活条件、工作环境普遍偏差,再加上工资待遇偏低,因此,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都不愿意到农村任教,无法解决个人的一些问题,有能力的教师也考虑更好的前途或是调离农村,造成南疆的农村学校留不住年轻教师。教师专业发展就成了一个断层,老教师思想观念跟不上时代步伐、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更新较慢,而且在教学过程中随意性强、语言平淡、缺乏激情,新教师摸着石头过河,在没有很好的引路人时就按照自己小时候上学的模式进行教学,部分学科教师缺乏,有的教师所学专业与所教学科不一致。上述情况在南疆农村学校非常普遍,频繁地更换教师会使学生的学习系统性和连贯性受到影响,直接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这与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要求不相适应,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二、改进策略

1.更新教学观念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彻底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把先进的教学观念引入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不仅学到丰富的知识,还能培养学习能力和主动探索的意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力争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2.丰富教学方法

小学生活泼好动、对事物好奇心大,而且对同一事物很难长时间地保持注意力,因此,单一的教学方法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容易使学生走神,感到课堂教学枯燥无趣。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丰富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学习法、自主探究式学习法等,使教学内容富有趣味,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配备师资

国家要加大对西部农村学校师资待遇的投入力度,在物质条件下吸引更多的大学生,要使农村学校的教师年龄结构更加合理,对各学科的教师都要配齐配强,以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以齐备的教师队伍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师资力量的强弱、基础设施的好坏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很大。

4.提高教学水平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较高的综合素质,要热爱教学工作。尤其是在农村任教的教师,更要坚定自己的信念,要致力于农村教育事业。农村教师要在提高自身素质上多下工大,要主动学习业务知识,在熟练掌握新课程标准、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学习多媒体技术,要广泛涉猎多方面知识,使小学语文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总之,南疆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方法,积极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农村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3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小学语文教育是汉文化与母语的基础教育。语文教育旨在培养学生阅读写作的能力,建立学生有效沟通的能力,提升国民的民族意识与民族自豪感。小学语文不仅能够教会学生基本的识字、写字能力,而且作为文字工具,小学语文教育也为其他科目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直以来,小学语文教育只注重识词识字与语句段落分析,忽略了情感培养与能力提升,一些偏远地区的语文教更是死记硬背,完全忽略语言方面的真情实感。随着素质教育潮流的掀起,小学语文教育课改已在所难免。

1、小学语文课改现状

1.1、课改成效

现阶段小学语文课改已经取得一定成效,课堂上不再是单一的“满堂灌”教学方式。很多学校聘请年轻的师范毕业生担任小学语文老师。年轻的老师拥有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活跃的教学思维,能够运用小组讨论、自主教学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们还能够结合学生特点因材施教,不排斥小学生爱玩的天性,在课堂上组织比赛或者趣味游戏,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学到知识。这些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语文教育的改革的确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生们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此看来,小学语文课改的确取得了很大成效。

1.2、课改中的不足

1.2.1、缺乏对课改的深层理解

近年来,各个小学都大力推行课改,出资培训教员,帮助老师掌握先进的教学技巧。但是很多老师对教学技巧的理解仅限于字面陈述,不能够把握这些教学理念的精髓所在。

例如对新课标的理解,不少老师囫囵吞枣,把自主学习变成了自己学习,把合作学习变成了小组讨论,探究学习也被等同为在活动中学习。新课改的代表词诸如“对话”、“互动”、“生成”、“建构”也在传递过程中被曲解变味,僵化肤浅的理解致使课改成为了“四不像”。

1.2.2、缺乏实质性课改举措

不少学者发现在课改实施过程中急功近利,形式主义现象特别严重。不少学校和教师盲目追求外在表现形式以应付上级检查。在课堂气氛的营造上,无论恰当与否,都组织活动,例如有的老师把一堂课分成两个部分,前半部分的时间让学生表演节目,留下来的时间照样是单一的“满堂灌”模式。其实这样的形式主义教学正像邯郸学步,学生们既没有学到知识,又没有提升学习能力,教学还是回到了老路子。

1.2.3、缺乏课堂层面的反馈信息

课堂反馈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与学结合的标志。课堂反馈不仅能帮助老师详细了解作业情况,针对性地提出教学要求,还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但现阶段课改中教学课时被缩减,加之教学任务繁重,很多老师都忽略了对教学的反馈。

1.2.4、缺乏对资源的合理利用

不少实施课改的学校都购买了先进的多媒体设备,但是这些先进的教学资源却很少能够被合理利用。有些老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一味追求课件的质量使整堂课成为课件展示课;有的老师则对多媒体的定位不够清楚,或者只是利用多媒体来陈述一下书本知识,使得先进资源形同虚设。

2、小学语文课改的改进措施

2.1、加强教师素质提升

教师的自身素养直接关乎教学水平,关乎学生的学习质量。现阶段课改虽然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但是教师的重要性仍旧不可低估。因此,要进一步加强教师素质。除了出资培训以外,还要尽可能利用报纸杂志等社会资源,帮助教师时刻了解教学技巧的创新与知识的更新。信息的利用能够加深教师对课改的认识,并将所得信息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提高课改成效。

2.2、加强教学考核

很多学校的课改都是换汤不换药,有些学校的课改甚至只是应付上级检查,以至于很多学校的教学氛围并不是真实的教学情况。所以加强教学考核势在必行,这样才能够督促教师在追求形式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能力的提高,切实提升教学质量,落实课改要求。

2.3、加强教学反馈

建立健全的教学反馈机制是优化课改的必要手段。在课堂上及时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提供积极的指导;对于课后作业不要过分依赖家长监督,教师还应该一如既往地认真批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辅导措施,帮助优差生互助学习。这样不仅能节约课堂时间,还能锻炼学生能力,让差生变优,优生更优。

3、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小学语文课改在课改潮流中确实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不过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诸如上文提到的反馈制度不完善等。这就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完善改革措施。我相信,只要教育工作者努力提升自身素养,提高教学能力,就能够在教学改革中对症下药,切实有效地推进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篇4

课堂提问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进行精准有效的提问将会极大限度的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老师的有效提问不仅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默契方便老师了解学生特征还可以加强学生对于小学语文的理解从而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

一、课堂提问的功能及作用

课堂提问是近几年才新兴起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课堂提问最大程度上的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传统模式情况下老师高高在上的在讲台上进行讲解,学生们非常枯燥的听讲,会有溜号、做小动作等现象发生,但是课堂提问教学的出现将之前死板的教学模式彻底改写,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上没有任何身份之分,老师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不仅促进了师生感情和默契,还能使课堂气氛不再死气沉沉而是真正的活跃起来,最大限度上的使小学语文教学效果提升。

二、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现状

我国当今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虽然能够认识到有效提问的重要性,但是仍然有很多老师不清楚怎样进行提问才能得到最有效的效果,并且很多老师都是凭借着自身经验进行提问,完全不管学生真正好奇真正有疑问的问题在哪,这也就导致了提问效果没有达到,相反还有可能适得其反,使学生对老师的提问产生厌倦心理,进而对于语文完全失去兴趣,导致“偏科”情况发生[1]。

三、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过分关注技巧

由于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改革,从传统模式的“一股脑”往学生脑子里灌变成了老师满堂课都在提问,完全不关注提问的效果,由于过于重视提问的技巧故而忽略了学生自身的特征和心理。虽然进行有技巧的提问是正确做法,但是技巧过多就会忽略了问题本身和学生的解答,这就好像很多歌手想要更加专业唱歌的时候都会选择把技巧踩在脚下运用自身对于歌曲的感悟来处理歌曲,这与小学语文教学提问虽然看似毫无关系,但是其根本意义是相同的。

(二)对有效提问概念不够深入了解

当今小学语文教师对于有效提问的意义还是不够深入的了解,大多数老师认为有效提问就是将提问的问题复杂化,将问题难度加大,其实并不然,有效的提问是指根据老师对于学生整体水平的了解进行提问,这样才能达到课堂提问的最佳效果。

(三)思维方式不够灵活

对于部分老师来说课堂提问更像是一个新鲜领域,所以大多数教师并不能更好的进行提问,有时提问的问题不够准确,或者是将自身的思维套用在小学生当中,学生回答不了的时候有一些老师还可能会将其罚站或进行责骂,老师虽然是抱着恨铁不成钢的思维心态但是这对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有着极大的伤害。

(四)语言表达不够准确

由于语文教学需要非常深的语文底蕴,对于课堂提问的要求更加高,需要有着精准的语文文化把握性。但是现如今一些老师的专业素质不够,导致了一些教师的散漫教学,甚至出现不备课的现象,这也就导致了部分教师语言表达不够准确[2]。

四、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因素

(一)教师素质

现如今一些小学老师都是从一些专科师范专业毕业,甚至有一些还是靠着“走后门”等方式进入小学当老师,并且小学老师的要求标准不是很高,一些招聘标准也没有相关政策的严格规定,这就导致了小学语文老师的素质整体不高。

(二)教学内容

现如今小学语文教学的依据就是学校的教材书籍,可以说教材是学习的基础,小学语文教科书内容非常丰富,也是老师上课教学的依据,老师必须对于书籍有着深入的了解和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教学。但是现如今教师对于教材并没有有过多的了解和深入研究,而且很多老师都没有接受过小学教师的专业培训,导致了老师对于教材理解不到位,不能够更加通透的将教材里的所有知识系统化的交给学生。

(三)学生特点

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承受主体,所有的策略和方法都是为了更好为学生“服务”,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清楚的了解学生的特点才能进行更好的提问。小学生的知识积累非常少,认识面小并且生活经验不足,导致了小学生对于小学语文的理解有限,这时老师就应该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进行有效提问,并且提问的问题必须要让学生对其产生兴趣,有想深入探究的心态才能将有效提问的效果发挥到最大[3]。

(四)师生关系

学生在学生时代,百分之八十的时候都是在学校度过,都是与同学和老师一起度过学生时代,这也说明了师生关系非常重要。小学生没有分辨对错的能力,并不知道学习是对自身有利的,但是如果学生喜欢这个老师,那么就会不由自主的去认真学习这门课程,如果不喜欢某一科的老师那么就会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这门学科的热情和学习兴趣。所以在小学教学课堂过程中若想有效的进行提问,那么必须要建立好师生关系。

(五)教学环境

众所周知,很多人都会选择去图书馆进行学习或阅读,其根本原因就是图书馆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让人在其中更好的学习,以达到最好的效果。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也是同理,若学生在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没有紧张的教学气氛,而是在一个班级学习热情高涨,所有人都认真读书的环境里那么将会最大限度的影响学生自身的学习效果。

五、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一)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老师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所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是首要解决的问题,一个有着良好专业素质的教师将能够更好进行小学语文教学。首先要提高教师资格证考试标准,并且定期对小学语文教师进行专业化系统化培训,使整体师资力量提升[4]。

(二)把握课堂教学重点

小学语文不仅作为小学教学过程中最基础的学科,还是整个生活基础,所以小学语文的是否优秀将影响学生在以后的学业。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准确利用课堂提问的优势,把握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提问的根本思路,才能使提问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发挥最大作用。

(三)了解学生自身情况

因为班级里有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每个人的文化差异和家庭教育等都大不相同,这也就导致了每一个学生的自身特点都不一样,老师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各自的自身情况和性格特点进行提问,这样才能促进整个班级的语文成绩共同进步。

(四)创建和谐教学课堂

有效的提问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样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更加重要,小学生都是容易被身边人或事影响的,如果可以将这个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气氛提高,将课堂气氛变成师生打成一片,积极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那么会使学习气氛高涨,进而使有效提问发挥最大作用[5]。

六、结束语

小学语文是整个小学时期学业的基础,虽然有着教师过分关注技巧,教师素质不高等诸多问题,但是只要清楚的了解影响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因素就能够顺利解决问题,只要将教师素质整体提高,并且老师能够把握教学重点、了解没有学生的具体情况就能够创建和谐教学课堂,从而使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有效提问发挥最大效果。

参考文献:

[1]蔡海燕.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问题及策略研究[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12.

[2]资艳.城区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师提问状况的调查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4.

篇5

1.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师资队伍的“老龄化”

当深入对小学教育进行考察时,不难发现,小学教师绝大部分都是从教二三十年的老教师,很难发现年轻教师或刚毕业的大学生。此处并不是指出老教师不好,他们从业几十年,对小学教育有着丰富的经验,同时也熟悉学生的成长环境,更容易理解学生心理。但是可以试想,长此以往,如果这些老教师到了退休年龄,那么谁将去接替他们,从他们手中接过教育的大旗?而大学毕业生和有资格进入教师队伍的年轻人因为工资薪酬、职业发展、经济发展水平等各种因素大多不愿进入小学进行教学。所以,这样的现象背后存在着一定的隐患。如何吸引新鲜血液到来,为教育事业蓄力,是下一步继续需要解决的。

1.2教育模式僵化,教育理念落后

在一些地区,由于信息闭塞,地处偏远,经济的发展水平不高,很多新颖有效的教学理念不能及时的传播到地区,而小学教师长期居住在,得不到系统科学的理念更新和培训指导,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最终形成了小学教育模式僵化、观念落后的局面。大多小学语文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上强调老师的主体地位和把控力度,忽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课下注重知识的死记硬背,将语文教学仅仅停留在表面,无法有效发挥其应有的效果革新教育理念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重要一步。

1.3教育资源不足,硬件、软件设施落后

与城市学生相比,小学实施课程改革,资源缺乏是当前面临的硬问题。尽管近几年小学办学条件有了较大的改观,但与需求相比,相差甚远,达标学校凤毛麟角。在调查中发现,多数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所采用的还是最原始的教学方式: 一本教材,两支粉笔,一本教参,根本没有其它辅助教学设备和辅助教学手段。学生学了教材外,很少有课外补充学习材料。这种情况下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老师的讲课效果,也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小学语文教学的改进策略

2.1改善小学教师待遇,吸收新鲜血液

近年来,国家和教育机关相继出台了支持教育建设的政策办法,大大提高了了小学教师的待遇,完善了小学教师的福利制度和保障体系,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人才的吸引力。然而,除了外在物质条件的满足之外,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各种形式,各种途径,提高大学生对现代化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鼓励他们投身到教育事业的建设中去,为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新鲜血液的加入必然会为教师队伍带来新的理念和活力,推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促进学生思想的更新和转变。

2.2转变传统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激发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

新课程改革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张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应在城镇教学中实行,更应进一步推广到小学教学中。例如在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山行》这篇故事的讲解中,可以在正式讲课前向学生提供与这首古诗相关的资料,比如诗人的生平,诗歌的创作背景等等,让学生在老师讲解之前先有一个直观的、属于自己的感受,这样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课上,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就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小组内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的思维在不断地碰撞之中成熟。诸如此类,这些方式方法的运用必将有效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能力。

2.3丰富教育资源,完善教育设施

篇6

西昌学院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民族地区学生多元评价方法与评价工具研究》前期研究成果,课题号XY09-2B08。西昌学院教研项目《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教育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成果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西南部,是四川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自治州辖17个市县(其中有11个国家级贫困县)、616个乡镇,面积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达478.94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2.88%;彝族人口占49.41%,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凉山彝族地区农村基本处在大山之中,地理条件恶劣,交通、信息不畅。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彝族小学生语文学习,降低升学率,也不利于当地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甚至也将影响凉山地区总体教育水平和人口素质的提高。所以解决彝族地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是有价值的。

一、凉山彝族地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缺乏汉语言学习语境

凉山彝族地区农村小学生基本来自高寒山区,彝族生比例达到70%以上,个别学校甚至达到95%以上(如喜德县民族小学)。由于受环境的制约,学生家长很多都不会说汉语,和孩子交流都使用母语(彝语),他们已经习惯了使用彝语言进行交流和思考,当学生进入小学,面对用汉语言教学的课程,根本就听不懂,更不要说学习了,这就导致不少学生来到学校必须先过汉语语言关,先学会基本的交流用语,才能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但即使这样,由于周围大多数场合缺乏汉语语境,汉语言学习的效果并不是很好,这样不仅影响了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还影响了其他课程的教学。

(二)教师素质不高,影响语文教学效果

1.教师学历低、任务重

凉山彝族地区农村小学地处偏远山区,语文教师大多是中师毕业或者代课教师,大部分教师只接受过中等师范教育, 知识层次较低;也有部分教师属于民教转正, 缺乏基本的教育理论素养。很多教师不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不懂英语、不懂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也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吸取知识的速度慢、渠道窄,跟不上小学语文教材的变化和时代的要求,在个别学校,一个教师既承担语文教学,还承担数学等其它课程,教学任务重,出现了对教学疲于应付的现象,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2.教师语文教学观念滞后

凉山彝族地区农村小学教师,由于长时间住在山区,信息闭塞,新的教学理念引不进来,从而导致了农村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滞后。很多教师认为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识字,忽视了语文教学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不少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没有站在课标的高度,把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作为教学的重点。语文课堂上依然以分析讲解为主要方式,段段分析,句句讲解,老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听讲。教学思路公式化,常按“识生字-给课文分段-归纳中心思想”三步走,整个教学环节很少让学生思索。带有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倾向,不注重彝族小学生个体感受以及师生间的互动,更谈不上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3. 语文教学手段单一、方法不当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教师仅仅使用一根粉笔、一块黑板、一本语文书进行课堂教学。在字音教学上教师只是简单地停留在口头读音练习上而不善于运用直观方法进行教学;写字教学基本以抄写为主来加深识字认字的印象,而忽视对彝族小学生写字教学的示范指导;教师在课文阅读教学上不注重“以读为本”,把大量的时间都放在对课文的讲解而不注重彝族小学生自身的朗读;习作教学脱离生活,不注重教授彝族小学生对生活经验的积累,一味追求范式。

(三) 教学资源不足

与城市学校相比,彝族地区农村小学教学资源不足,硬件、软件设施不全。目前凉山州内11个国家级贫困县90%的村小教育情况都非常简陋,20%的乡小教育设施也不完善。全州处于较差办学条件的村小学生计91526人。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多数农村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所采用的还是最原始的教学方式: 一本教材,两支粉笔,一本教参,根本没有其它辅助教学设备和辅助教学手段。如在小学语文第三册《北京》中,文章通过描写北京的景物来表现美丽的北京,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大山里的孩子很多还没有看过电视,老师除了干瘪的讲授没有其他任何的教辅手段,如果有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北京的图片或视频,教学效果肯定会更好。在计算机大行其道的今天,很多乡村小学都还没有计算机,其它先进的教学设备更谈不上。

二、对策

(一)营造汉语言学习环境

针对学生缺乏汉语言语境情况,语文课程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与彝族小学生平等对话,营造和谐气氛引导学生学会表达,鼓励他们发表看法﹑自由交流,从而使他们增强汉语言的口语表达能力,让他们在今后的语文课堂学习中更加自信地接受语文知识。在课堂外要鼓励加强彝族学生与社会的接触,多注重彝族小学生和汉族小学生的交流互动。例如:在课外活动中,通过多让彝族小学生与周围的人、物、大自然多接触,让他们带着兴趣通过各种感官去感知,通过与老师和汉族同学进行讨论交流来提高汉语交流水平,为语文学习打下基础。

(二) 多途径努力提高凉山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

1.加大在岗教师培训力度

针对目前凉山彝族地区农村小学教师的素质普遍不高的现状,可从三个方面加大在岗教师的培训力度。

第一,基本语文教学能力培训(汉语言文学基本知识、语文教材教法、教师教育技能)。目的是使教师掌握语文教学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

第二,语文教学新课改培训。目的是使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创新思维的训练,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让学生自主探索,自我建构认知结构。同时对学生实施多元化的评价,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第三,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目的是要使教师学会采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学会制作课件,网上查找学科教学知识和内容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做到与时俱进。

培训方式从地区的实际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如短期培训、校本培训、自主培训等,用以切实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在岗教师语文教学素质。

2.政策支持,引进高素质人才

由于凉山彝族地区农村地理条件、环境等较差,很难留得住人才,教学水平高的教师都调到条件好的学校,而当地教师严重不足,新教师又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这些农村小学。鉴于这样情形,笔者认为地方政府可以考虑在政策上予以倾斜,提高教师待遇,或者进行定向培养,引进优秀人才,提高教学质量。

(三)争取投入,加强学校教学资源建设

硬件、软件设施不全,是影响农村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阻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瓶颈。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按国家规定的标准配齐教学设施。学校领导也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多方筹措资金,添置教学设备,努力改善教学条件。同时,凉山彝族地区农村小学应抓住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投资加大力度的机遇,加强学校教学资源建设。

1. 政府加大对农村小学投入力度

由于我国基础教育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首先要积极争取地方财政对农村小学的投入,政府是学校教学资源建设的投资主体,应该大力改善小学的软、硬件设施,开展学校信息化建设,缩小农村小学和城市小学的差距。

2. 面向社会,争取多渠道建设资金

近年来,在我国政府的引导和鼓励下,有很多世界知名企业和个人纷纷参与到教育的投入中来,出现了一些比较有影响力的项目。如“中英西南基础教育项目”就是由英国国际发展部出资,国家教育部和省级政府配套部分资金,旨在促进中西部贫困县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目标的国际合作项目。再如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螺髻山小学争取到了上海商人个人捐款资助建设了一间计算机机房和一个远程教育教室。今后,我国政府还应积极鼓励和争取社会各界以适当的方式参与教育资源建设过程,例如:建立面向学校的优惠服务制度,向中小学,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的中小学捐赠所需设备和教育教学资源。

注:本文感谢黄远春教授的指导

参考文献

[1]凉山彝族自治州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年3月)

[2]郑方平,郑婷婷,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第6期 ,第27卷 2011年12月

[3]张华,新课标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在线 2008年4月

[4]陈 芳,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改善对策,资治文摘2009年4月

篇7

作为教师提高课堂效率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就这个问题国家三令五申做出强调,教育部门一如既往地提着要求,教师自己也在努力地探索着高效的出路,既有理念的更新,也有辛勤的付出,但是教育是一门艺术,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课题,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我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总结出三点:首先是要在大环境下进行优化,尊重现实;其次是要遵循素质教育的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时时刻刻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最后一定要讲究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在师生互动的前提下,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在老师为学生精心打造的平台上,成就学生的精彩学习生活,从而把语文课堂教学推向一个新的高度。针对上面三个方面的要求,我从下面几点谈一下我个人的所思所想:

一、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误区

升学压力和考评压力以及家长的压力是教师们头上的三座大山,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目前进行的小学语文教学还没有彻底走出应试教育的泥潭,还带着应试教育的烙印,不可否认的是目前仍有很多区域仍然在搞升学,搞成绩排队,把评职晋级,评优评模和绩效工资的发放等等都跟老师教学成绩挂钩,这种无形的压力就离不开对小学语文教学效果进行一个定量的评价。全国各地也没有一个什么十分理想的方法,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唯成绩独尊,以考试成绩为指挥棒,直接与教师的工作挂钩。由此说来,不管从客观角度还是从主观角度来讲这一切都阻碍了教育发展的角度,在这种大环境下许多语文教师不能把学生当成被点燃的火把,而是无情地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卡学生,死磨活磨,根本谈不上什么教学艺术。具体的表现那就是教师只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像语文本身的人文特征进不了课堂,受不到重视,这就是当前语文教学的外在表现。第二个误区是有些课程的设计也不利于语文教学艺术的施展,上面已经提到因为语文教学受到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制约,在实施素质教育的道路上举步为艰,在课程设计方面往往固定的模式进一步束缚了教育艺术的开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构建

篇8

【摘要】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标对语文的基本理念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创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本人从事农村教育工作近25年了,我发现教师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对教材上的知识要求学生不断重复地进行枯燥、繁琐、机械的训练,严重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阻碍了农村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在教学条件艰苦的山村地区把小学语文教得有声有色;如何多角度、多线条地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能力;想象力;创造力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却在实际操作中,尤其是在广大农村中小学的语文实际教学中,走了样。首先是教师现状令人堪忧。农村地区,教师年龄老化严重,一辈子穿惯了旧鞋,走惯了老路,现在却要他们换新鞋,走新路,确实勉为其难。虽然新课改的诸多新型理念生发于教育名家和教育名师的笔端,也能常见于各种级别的色彩斑斓的公开课。但是具体到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当我们常态地去检视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甚至去了解小学语文教师的内心愿想时,却发现他们常常心在困惑之中。现在谈谈我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新课程评价标准的困惑

农村小学教学中资源缺乏是当前面临的现状。在调查中发现,多数农村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所采用的还是最原始的教学方式:一本教材,两支粉笔,一本教参,根本没有其他辅助教学设备和辅助教学手段。学生学了教材外,很少有课外补充学习材料。教育有两种基本价值:一是促进人的发展,这是教育的内存价值、根本价值;二是承担社会所赋予的人才选拔功能,这是教育的外在价值、工具价值。长期以来,教育评价把教育的两种价值割裂开来、对立起来。选拔功能被强化为教育的根本价值。教育由此走上“应试”的轨道。为此,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评价上,明确指出:要重视发展评价,淡化甄别与选拔;注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转移评价重心。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广大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明显感觉,新的语文课程评价标准一时还难以让学生、家长接受。他们都已习惯了关注学习结果,习惯了“以分论英雄”。另外,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不少农民洗脚进城,其子女也要追求更优质的教育资源,纷纷进城读书。农村中小学在学生生源悄然流失的条件下,学校也不敢轻视家庭、社会的反响效应,导致一所学校课程评价标准多样。学校既要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又要满足家庭、社会对自己的要求,真可谓难啦!

二、从语文学习的评价目的上看

新课程强调语文考查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而目前大多数语文教师在语文学习的评价上,仍强调甄别、检验、选拔的功能,轻视学生情感、态度、发展的个性;重视的是标准化的、规范化的检测训练,轻视的是学生多元的、逆向的思维创新;重视的是语文技能技巧的机械训练,轻视的是学生探究、发展的能力以及人文情怀的有效养成。

三、从对教师考核评价上看

对教师的考核与评价制度改革相对滞后。将评优晋级与学生考试分数挂钩,导致教师急功近利,唯分数是从,课堂教学面面俱到,知识教得死,生怕哪个内容没讲到,学生考试时丢分。

四、教师专业成长与教育现实的困惑

农村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滞后是不争的事实,他们认为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识字,就是基础知识训练,缺乏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忽视了语文教学中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教师的专业成长是离不开教育实践的,其中教师自觉地利用日常的课堂进行某种教育思想的尝试与探寻,并形成一定的操行方式,为进一步上升到理论层面提供有效的依据,这便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十分重要的过程。可是在现实的教育中,时而要为完成冗杂的教学任务而疲于赶进度,时而要为应试扭曲的教学形式而忙于知识速成。因此在探寻与应试的纠葛中,教师就只能且行且止,时断时续。这就使教师的专业成长时常出现了断层。因为诸多的农村小语教者在教育尝试中,又不得不为应试而教,否则关乎己身的诸如职称,工资等都将受到牵连。这就迫使他们想摆脱困惑,一心事职的教育愿想无法畅行。

新课改下的小语教学改革,历经数年,应该说显性的教学公开课是可赞可叹的。但在农村日常的教学之中,却隐性地存在着并不乐观的景况。

总之改革的阵痛终要过去。随着国家对农村基础教育的大力支持,新课程改革的继续深入,农村语文教学定能取得成绩,在素质教育迅速发展的现在,我们需要立足农村小学教育的实际,“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利用反思教学的方法,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大胆地改革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定能出现新的局面。真正树立终身教育不雅,让教育成为唤醒心灵的快乐,让学生安享教育,安享生活,安享人生

参考文献

[1]肖川./

篇9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却在实际操作中,尤其是在广大农村中小学的语文实际教学中,走了样。首先是教师现状令人堪忧。农村地区,教师年龄老化严重,一辈子穿惯了旧鞋,走惯了老路,现在却要他们换新鞋,走新路,确实勉为其难。虽然新课改的诸多新型理念生发于教育名家和教育名师的笔端,也能常见于各种级别的色彩斑斓的公开课。但是具体到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当我们常态地去检视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甚至去了解小学语文教师的内心愿想时,却发现他们常常心在困惑之中。现在谈谈我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新课程评价标准的困惑

农村小学教学中资源缺乏是当前面临的现状。在调查中发现,多数农村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所采用的还是最原始的教学方式:一本教材,两支粉笔,一本教参,根本没有其他辅助教学设备和辅助教学手段。学生学了教材外,很少有课外补充学习材料。教育有两种基本价值:一是促进人的发展,这是教育的内存价值、根本价值;二是承担社会所赋予的人才选拔功能,这是教育的外在价值、工具价值。长期以来,教育评价把教育的两种价值割裂开来、对立起来。选拔功能被强化为教育的根本价值。教育由此走上“应试”的轨道。为此,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评价上,明确指出:要重视发展评价,淡化甄别与选拔;注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转移评价重心。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广大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明显感觉,新的语文课程评价标准一时还难以让学生、家长接受。他们都已习惯了关注学习结果,习惯了“以分论英雄”。另外,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不少农民洗脚进城,其子女也要追求更优质的教育资源,纷纷进城读书。农村中小学在学生生源悄然流失的条件下,学校也不敢轻视家庭、社会的反响效应,导致一所学校课程评价标准多样。学校既要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又要满足家庭、社会对自己的要求,真可谓难啦!

二、从语文学习的评价目的上看

新课程强调语文考查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而目前大多数语文教师在语文学习的评价上,仍强调甄别、检验、选拔的功能,轻视学生情感、态度、发展的个性;重视的是标准化的、规范化的检测训练,轻视的是学生多元的、逆向的思维创新;重视的是语文技能技巧的机械训练,轻视的是学生探究、发展的能力以及人文情怀的有效养成。

三、从对教师考核评价上看

对教师的考核与评价制度改革相对滞后。将评优晋级与学生考试分数挂钩,导致教师急功近利,唯分数是从,课堂教学面面俱到,知识教得死,生怕哪个内容没讲到,学生考试时丢分。

四、教师专业成长与教育现实的困惑

农村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滞后是不争的事实,他们认为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识字,就是基础知识训练,缺乏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忽视了语文教学中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教师的专业成长是离不开教育实践的,其中教师自觉地利用日常的课堂进行某种教育思想的尝试与探寻,并形成一定的操行方式,为进一步上升到理论层面提供有效的依据,这便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十分重要的过程。可是在现实的教育中,时而要为完成冗杂的教学任务而疲于赶进度,时而要为应试扭曲的教学形式而忙于知识速成。因此在探寻与应试的纠葛中,教师就只能且行且止,时断时续。这就使教师的专业成长时常出现了断层。因为诸多的农村小语教者在教育尝试中,又不得不为应试而教,否则关乎己身的诸如职称,工资等都将受到牵连。这就迫使他们想摆脱困惑,一心事职的教育愿想无法畅行。

新课改下的小语教学改革,历经数年,应该说显性的教学公开课是可赞可叹的。但在农村日常的教学之中,却隐性地存在着并不乐观的景况。

总之改革的阵痛终要过去。随着国家对农村基础教育的大力支持,新课程改革的继续深入,农村语文教学定能取得成绩,在素质教育迅速发展的现在,我们需要立足农村小学教育的实际,“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利用反思教学的方法,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大胆地改革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定能出现新的局面。真正树立终身教育不雅,让教育成为唤醒心灵的快乐,让学生安享教育,安享生活,安享人生

参考文献:

[1]肖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词[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篇10

《教育心理学》一书倡导,教育应当“尽人之才”――要充分发掘与发展学生的才能,也要顾及学生的接受能力,要考虑内容的“难易”,也要考虑学生才资的“美恶”。其中,顾及学生才资的“美恶”就是要求教师意识到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然后在此基础上精心备课,弹性预设,如此才能满足分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更需要充分关注儿童个体差异,并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层次性、选择性的教学目标,灵活多样、有趣生动的教学方法,并预留弹性空间,兼顾各层次学生的发展,让他们更主动地融入课堂活动之中,展示才能,发挥潜能。

如教学《小稻秧脱险记》时,教学目标:有感情、正确而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警觉”、“气势汹汹”等生字新词的含义,用“激烈”、“纷纷”等词语造句;分角色朗读、表演“遇险”部分;根据对文本的朗读与感悟,了解喷雾器、除草剂等的作用,养成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目标的实行还需要结合学生实情,适当放松或提高要求。对阅读能力强的同学而言,上述目标难度不大,教师可适当拓展目标,要求他们思索文章蕴含的深意,不要停留于语言文字表面。对于阅读能力较低、知识水平不高的同学而言,可降低要求,提示或补充。比如想想小稻秧遇到了哪些危险?又是如何脱险的?给学生自由表达空间。同时,还可让学生自选朗读或表演形式,体验感悟。另外,对农村与城里的学生,教学方法有所不同,因为城里的孩子欠缺实际体验,而农村孩子具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因此,教学手段与方法的选取需要根据学生实际而定。

二、开放教学,满足学生差异

在课堂教学中,即便是再优秀的教学设计,如果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与学生实际不符,也无法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更何况是面对一群个性鲜明、天真活泼的儿童,如果教学方式一成不变、呆板僵硬,没有考虑儿童的个体差异,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又怎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以学生为主体,针对不同认知风格、不同发展层次的学生,开放教学、分层教学,给学生更多自由空间,让他们更主动参与学习,自主探究。

首先,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情况自由选择学习策略、形式与方法,自主探究,发挥潜能,满足差异 如教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时,引导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说说读懂了、明白了什么?而后组内分享交流。这样,学生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获得不同信息。如有些学生自读课文,梳理了文章结构与脉络,对文章有了整体把握;有的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资料查阅,抓住了文章大意;有的学生结合课文与插图,提炼了主要内容;有的学生则反复朗读,细细品读,读中思索,读中感悟。课堂上,小组汇报交流,语文教师可分类点评与指导。这样,可让学生灵活运用自己的策略与方法进行自主学习,提高能力的同时,也增加学习热情。

另外,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们的个体差异,组织小组学习、伙伴教学等合作式学习形式,让孩子们互帮互助,优势互补 如在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就可采取合作学习,让学生,尤其是优等生,当当“小老师”,说说自己的学习方法,帮助学困生识字、学字;在阅读教学中,也可组织小组学习,让学生相互督促,相互帮助,共同完成任务,也提高自身能力。

三、分层练习,适应学生差异

在教学过程中,因多方面因素影响,学生的学习状况是参差不齐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还是采取统一要求的练习方法,则难以适应学生的学习能力与个体差异,影响教学效率。而倘若教师以动态眼光看待学习者,关注学生智力、兴趣、个性差异,分层练习,让学生吃得好,吃得饱,吃得了,给学生自我选择、自我展示、自我发展的机会,将完成练习与作业视为一种乐趣,体验快乐,也获得知识与技能。

首先,根据学生实情,布置不同数量、形式与难度的练习,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他们的不同学习需要 如对于学困生,可设计字词书写、复习类练习或作业,克服字词障碍,提高字词学习能力。或设计一些常识类作业,圈划部分配套练习,鼓励学生自主完成;对中等生,既要巩固生字新词,完成一定练习,尝试自主提问。而难以自主解决的问题可寻求他人帮助;对优等生,以听写代替抄写,并完成适量的拓展性题目、提高性题目,即便是同一练习,要求相对其他类型的学生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