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生产形势分析模板(10篇)

时间:2024-02-19 15:28:3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粮食生产形势分析,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粮食生产形势分析

篇1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的第一年,是争创全国农业经济总量第一市的冲刺之年。我市紧紧围绕粮食生产总目标,坚持稳定面积、改善品质、提高效益的发展思路,加强技术集成研究,加快普及主推技术,优化品种应用布局,保证了全年粮食生产实现“十年增”。盐城粮食生产又迎来一个丰产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68651万吨,再创历史新高,实现了粮食总产“十连增”。棉花和油料播种面积有所调减,棉花产量减少,油料产量有所增加。

一、粮棉油生产情况

(一)、粮食生产情况

1、总产量持续增长。2013年全市粮食总产达68651万吨,比上年增138万吨,增长13%。总产量创历史新高,连续六年超过600万吨,八年超百亿斤,是全省唯一的百亿斤产粮大市。全市夏粮产量为25957万吨,比上年增7%;秋粮产量为42694万吨,比上年减少327万吨,下降08%。其中:小麦总产202万吨,首次突破200万吨,实现恢复性增产,比上年增加194万吨,增长106%;大麦总产529万吨同比减少15万吨;水稻持续增产达到34811万吨,同比增加5万吨,玉米总产65万吨,比上年减产49万吨。

2、播种面积温和放大。2013年粮食总播种面积达145848万亩,比上年增加1032万亩。创历史最高记录。全市粮食因面积增加而增产48万吨,因单产增加而增产9万吨。全市夏收粮食播种面积为6893万亩,比上年增加近87万亩,增长13%,种植结构明显呈现为“小麦面积增加、大麦蚕豌豆减”格局,其中小麦面积5331万亩,较上年增加143万亩,增长27%;大麦面积138万亩,比上年减少084万亩,减少06%;蚕豌豆面积1824万亩,减少467万亩,减幅达204%。秋粮面积7692万亩,比上年增加105万亩。从秋粮种植结构看,稻谷种植面积继续增加,玉米豆类及薯类面积减少。稻谷面积达到55971万亩,比上年增加9万亩,增长16%,是七年来的最高水平;玉米面积小幅回落达到1467万亩;豆类面积减一成半为529万亩;薯类面积939万亩,比去年减少082万亩。

3、单产增幅趋于稳定。2013年粮食单产4707公斤,比上年增加62公斤,增长13%。夏粮3766公斤,比上年增加202公斤,增长57%,为粮食“十年增”立下汗马功劳。其中小麦亩产为3794公斤,比上年增加271公斤,增长77%;大麦单产为384公斤,比上年减少86公斤,下降22%;秋粮单产555公斤,同比上年减少5公斤,其中水稻6219公斤,比上年减少62公斤,下降1%,玉米、大豆受今年持续高温影响,单产下降较大。玉米单产443公斤,同比减少29公斤,下降65%,豆类单产171公斤,同比减少178公斤,下降一成。薯类单产4864公斤,同比减少217公斤,下降44%。

(二)、棉花种植面积跌至100万亩,总产减少过万吨,单产为2004年以来最好水平。2008年以来,受用工成本上升、农资价格上涨以及国际棉花低价挤压等因素影响,我市棉农信心受损,棉花种植面积连续6年下降。2013年我市棉花播种面积1003万亩,比上年减少了21万亩,下降173%,再创历史新低。单产创2004年来最好水平,单产达到972公斤,同比上年增加72公斤,增长8%。2013年总产达到975万吨,同比减少11万吨,下降107%。仅占历史最高水平的2004年的351%

(三)、油料面积持续几年下降、油菜单产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总产小幅增长。近几年油料作物种植面积的连续减少,2013年我市油料面积1573万亩,比去年下降42%。其中油菜播种面积达到136万亩,比历史最高的2004年减少近89万亩。但由于高效生产技术与高产优质品种等各项技术措施基本落实到位,单产仍继续保持全省前茅,亩产1984公斤,比上年增加136公斤,创历史新高,总产27万吨,比去年增加06万吨,总量在全省仅次于南通市。秋油面积维持上年水平,总产与上年持平为45万吨。

二、2013年粮棉油生产的主要特点

1、强化政策落实提信心。全市上下认真落实国家惠农政策努力从政策层面上调动和保障广大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积极性,农机购置补贴、良种补贴、粮食作物农资综合补贴和粮食直补、高标准粮田建设、粮棉油高产增效创建等项目等政策的全面落实,各项良种补贴全部发放到位,1亿多元粮食直补和84231万亩、87亿元的农资综合补贴,同时,中央财政下达的“一喷三防”物资补助资金2277万元,全部按时发放到农户,对小麦赤霉病成功防控起到了重要作用。

2、强化科技服务促增收。围绕区域平衡高产,深入推进以整县实现稻麦亩产1000公斤为主要内容的吨粮县创建活动,全市及大丰、东台、盐都、射阳、阜宁等县(市、区)均已达到亩产稻麦吨粮。依托高产创建、吨粮县创建,重点推进水稻小麦、水稻油菜、玉米小麦等周年高产模式攻关,总结、推广了一批区域性周年高产集成技术和栽培模式。加快推进农机农艺结合,不断提升机械化种植水平,东台、大丰、建湖、阜宁、响水基本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

3、服务指导有效。全市切实加强组织发动、媒体宣传和服务指导,夯实全年粮食增产基础。在春季农业生产、春耕备耕、赤霉病防治等关键时期,组织服务队赴各地服务指导面上生产工作。组织千名农技人员挂钩到村全程服务农业生产活动,在农时生产关键季节深入一线、田间地头指导农业生产。密切与气象、水利部门合作沟通,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媒介,广泛雨情、水情、农情等信息,因时制宜加强夏熟生产的信息服务指导。

三、丰收后种粮户的期盼

一是渴望政府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国家虽然重视农业科技投入,但地方农业技术人员还是太少,因文化程度的限制种粮户特别是种粮大户普遍未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学习,对农业新技术掌握的较少。希望政府继续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培养更多的专家、种田能手,普及农机技术人员,通过基层农技人员的示范带动,让现代农业技术惠及更多的农民。

篇2

总的来说,各地农村信用社在地方党委、政府和社会各届的支持下,因地制宜、主动出击、措施得力,取得了清非工作的重大成效,信贷资产质量明显提升,加快实现了阶段性工作胜利。绝大部分地区农信社初步完成了以县级联社为法人的产权制度改革,有的已发展成为农村合作银行或农村商业银行。但是,从当前各地农信社清非工作的实质效果来看,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信贷资产质量低下的实质,不良贷款前清后增现象较为普遍,清非工作形势十分严峻。

1.隐性不良持续加大,信贷风险较为突出

近年来,各地农信社运用各种形式和手段加大到期贷款回收,从数字和报表上反映,不良贷款不论从占比还是余额较年初都有所下降。表面上看,不良贷款实现了票据后续监测要求的“余额占比”双下降,但实际上大量的隐性不良仍然存在,并且表现为前清后增。相对应的,不良贷款的偏离度也逐月增长,造成了信贷资产五级分类的严重偏离,同时也就造成了信贷分类会计信息的反映失真,给领导决策和监管部门的风险监管造成了一定的误导。目前,各地农信社隐性不良贷款的大量存在和持续加大已成为农村信用社发展的一大包袱和一大隐患。

2.清非难度较大,现金收回率低

改革后,各地农村信用社纷纷被各省政府接管,在享受政策扶持的同时信用社积极创新收贷手段。对外,加大法律清收力度,对钉子户依法清收。同时,积极寻求各级党委、政府和司法部门支持,借力推动“三停五不”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之中的执行,并实行以有效资产置换的方式强势清收国家公职人员和政府关联类不良贷款,对内,不断完善贷款责任追究制度,增强了对违规和失职行为的查处力度,内部员工不良贷款得到了较好清收,规范并约束了经营行为。但是,不良贷款清收的实质效果欠佳,仍然是影响发展的重大阻碍:一是制度流于形式,责罚蜻蜒点水,不入要害;二是部分不良贷款清收难度大。三是胜诉的不良贷款执行难。

3.责任认定成为清非一大阻碍

不良贷款责任认定工作是关系到不良贷款“清旧堵新”的一个关键,但很多责任认定和追责工作只流于形式。一是各信贷员互相推诿,有意回避责任,对不良贷款认定应付差事,敷衍了事;二是信贷员对有异议的责任认定拿不出有力证据,仅是进行异议申诉,提出此笔贷款由原责任人借新还旧或领导授意所为,而不能拿出具体证明材料和有力证据,给不良贷款的责任认定形成一定的困难。责任认定不清,信贷员有情绪,用贷者则逃之夭夭,贷款的回收也就变成了一句空话。

4.到期贷款收回率低导致不良贷款前清后增

国家按不良比例进行了央行专项票据置换后,农信社的资产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但从近几年来看,各地农信社新放贷款到期收回率低却一直是各级银监部门比较关注的问题。各地农信社新放贷款收回率普遍较低,距新放贷款收回率标准95%差距较大,仅从回收率来看,贷款风险仍存在恶化迹象。

二、努力提升信贷资产质量的建议

1.加大力度清收到期贷款

一是抓好新放贷款清收。二是抓好历年借新还旧到期贷款清收,严禁再以任何形式的借新还旧、先贷后还进行再审批式的滚雪球,彻底改变以往到期贷款置换的旧做法,实现贷款回收额度和观念的突破。三是改变以往贷款回收考核办法,把贷款回收中的现金收回、借新还旧,先贷后还,先还后贷等一一进行分类、奖罚轻重考核,彻底杜绝以往继续反复的借新还旧等老办法和老思维。

2.积极清收隐性不良贷款

目前,各农信社隐性不良有加大趋势,部分农信社五级分类偏离超标,给农信社的贷款质量敲响了警钟。为将不良贷款偏离度控制在风险监管可控的范围内:一是实行隐性不良责任追究制,以便彻底澄清隐性不良底子,做到通盘考虑,有的放矢;二是逐笔认真分析形成不良原因,分清轻重缓急,难易程度,由简而繁,由易而难,因地制宜采取清收对策,特别是对大额不良贷款,一户多贷不良贷款,已依法不良贷款等要进行集中处置清收,发挥集体合力,使得不良贷款的清收取得突破性进展;三是加大对担保人的追偿力度,不使担保流于形式;四是加大隐性不良的考核监测、风险预警提示,按月对清收处置隐性不良贷款情况进行通报与暴光,从而创建贷款形成不良前不等、不靠的良好氛围。

3.源头上防范信贷风险

篇3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02

在企业中,企业获得的经济效益同许多因素有关,但最重要的是产品质量,良好的产品质量是企业取得经济效益的基石。讲求质量的匹配性、经济性,在满足顾客对产品使用需求的前提下,追求质量成本最低、经济性最优,是企业质量管理和生产经营的目标和精髓。走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是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强根固本的关键之举,也是企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之策。

一、产品质量经济性内涵

质量经济性是指用尽可能少的劳动消耗和劳动占有,提供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质量,以获得尽可能多收益的特征。质量经济性分析,是通过产品的质量、成本、利润之间关系的分析,研究在不同经营条件下经济的质量,常常被简化称之为“质量经济分析”。

ISO/TR10014:1998(GB/Z19024——2000)《质量经济性管理指南》指出:“组织的管理者应规定其基本目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形成文件,然后才能策划增值和降低成本的活动,从而达到最佳经济效果。”质量经济性管理方法是“从识别和(或)评审组织的过程开始,它使组织能够确定、监控和报告其活动及相关费用,也使组织能够确定、监测和报告顾客的满意程度。然后可将这两种报告用于管理评审,从而确定改进过程和提供顾客满意度的机会”。“管理者应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以确定是否需要采取措施以及所建议的改进措施是否恰当,同时还要考虑短期和长期效益。”

二、质量收益的计量

黄培等人(2002)对质量净收益和质量收入、质量成本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三者之间存在某种优化策略。

图1 质量收益-成本关系图

图1显示了质量成本、质量收益和质量净收益三者之间的关系。其中,横坐标代表质量水平,纵坐标代表质量成本和质量收益;点Q1代表基准质量水平,低于基准质量水平时,产品将无法获得任何质量收益;点Q3代表基于质量成本的最适宜质量水平,即总质量成本最低点;点Q4代表基于质量净收益的最适宜质量水平,即质量净收益最大的质量水平;点Q2、Q5代表质量净收益为零的点。

质量收益曲线呈现随质量水平提高而逐步上升的趋势。当质量水平低于基准质量水平时,企业无法获得质量收益,只能因为过低的质量水平影响销量和售价,产生负的质量收益。当质量水平高于基准质量水平后,质量水平的提高可以带来销量增加、售价提升、成本降低等质量收益。但当质量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便会产生边际效应递减的作用,即质量水平提高所带来的质量收益的增加逐步趋缓。

基于质量净收益的质量经济性分析应以质量净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即寻求达到质量净收益最大的质量水平。为此,企业必须建立质量成本和质量收益账目,有效地预测其数值,通过系统分析确定基于质量净收益的最适宜质量水平,达到质量改进与企业利润增加一致的目的。在对质量收益进行管理时,企业需要编制质量收益预算和质量收益预算执行情况评价表,以便进行数据积累和未来更加深入的分析。

三、产品质量经济性的主要方法研究

(一)采用正确的抽样方法。抽样是产品质量检测过程中的基本工序之一,对产品质量的检测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产品检测的过程中,如果抽取的产品样品不能够代表全部的产品成分,这样就不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那么检测数据会出现偏差,所以我们在产品抽样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国家标准的规定和要求对产品进行正确的抽样。

首先,要选择高水平的抽样人员。抽样人员的素质高低对产品质量检测结果有着重要的作用,抽样人员必须熟练产品检测的抽样标准、抽样方法以及抽样的数量。同时,抽样人员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对抽样工作要认真负责。其次,认真填写抽样表单。抽样表单是质量检测机构在对产品进行检测之后所出具的检验报告,也是对检验结果进行监督的重要材料。抽样表单的填写必须整洁完整,内容真实,同时抽样表单要按照统一的格式填写。再次,产品抽样的数量必须合理。产品抽样数量不能够随意的增加,抽样的数量更不能少于规定的要求,否则就不会满足产品检验的要求,或者是产品检验的结果不能够代表检验的质量水平,阻碍产品检验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过程分析方法。过程分析方法是产品技术经济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着重从质量的变化和其所发生成本的角度进行经济分析,研究在不同的生产条件下,质量与成本,质量与效益之间的关系,以取得产品质量与其费用支出之间的正确组合,以确保投入能够获得期望的产出。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产品设计过程的质量经济分析,就是要做到设计出的产品即能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又考虑到技术、生产、设备、资金等因素的制约,它包括新产品研发的质量经济分析,寿命周期的质量经济分析,质量改进的分析,质量工序能力的经济分析和可靠性的经济分析等内容。

产品制造过程的经济分析,力求以最小的生产费用生产出符合设计质量要求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出现高于或低于设计要求的产品都是不经济的。具体包括不合格品率的经济分析,返修的经济分析,质量检验的经济分析(检验方法的选择),工序诊断调节的经济分析等内容。

四、质量检验管理程序

(一)质管科根据《检验标准》明确检测点、抽样方案、检测项目、检测方法、使用的检测设备等。

(二)进货验证

1.对生产购进物资仓库保管员核对,确认原材料品名,数量等无误、包装无损后,置于待检区,并通知检验员检验。必要时,由化验室采样进行微生物和理化指标的检验。

2.检验员根据《检验标准》进行全数或抽样验证,并填写《原料检验记录》:产品的过程检验由各工序的品管员负责,按照工艺标准对其检验和监控将检验合格的半成品交付下道工序,不合格品另行堆放。检验合格,仓库办理入库手续并做好标识。检验不合格时,检验员在购进物资上加“不合格”标识,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处理。

(三)半成品的测量和监控

1.过程检验。对设置检测点的工序,在做好自检自分后将产品放在待检区,检验员依据检验规范进行检验,对合格品,在《半成品检验记录》上盖检验员签字后方可转入下一道工序;对不合格品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2.互检。下道工序操作者应对上道工序转来的产品进行互检,确认合格后方能继续生产,对不合格品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四)成品的测量和监控

操作者对完工后的成品进行自查,并整齐堆放在待检区,作好标记,附挂上待检标识。检验员按产品《检验标准》规定的要求进行检验,内容记录在相应的《出厂检验记录》中,并做好相应的标识。成品进行包装后经抽检合格后由仓库保管员按检验员出具的《包装生产流程卡》办理入库手续。产品的成品检验(出厂检验),由专职检验员负责,成品检验员必须对产品过程检验和控制全面了解,确定无误再进行成品检验。

(五)产品的检验记录

1.品管部应认真建立并保存好产品的检验记录,包括各种检测报告,这些记录应表明是否通过测量和控制,达到标准和规范的要求,所有记录应有授权检验人员的签字确认。

2.品管部是产品的质量检验和监督的专职机构,对原材料进厂,产品生产的过程检验以及产品入库、出厂全过程的质量检验负责,确实做到不合格原材料不进厂,不合格的半成品不流入下道工序,不合格的产品不出厂。

3.质量检验工作必须严格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企业标准及产品特征进行检验,生产过程各阶段的检验须客观严肃,让加工人员对本工序的产品标准熟练掌握,保证本工序产品符合要求。

4.专门的品管员对每一道工序进行跟班检验,生产工人坚持高标准,严格要求,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专职检验人员严把质量关。

五、总结

产品质量经济性分析以用户和社会需求的质量为出发点,从经济的角度分析质量问题,围绕产品的适用性和经济性,寻求质、本、利的最佳组合,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产品质量的重要性越来越大,它不仅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决定着企业竞争力的高低。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产品质量经济性分析,进一步优化产品检验的方法,提高产品质量的整体水平,切实将加强质量管理措施落到实处,保证提供的产品达到顾客满意,最终提升企业竞争实力。

篇4

文章编号:1003-4625(2008)11-0066-03中图分类号:F830.31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Bank of China Play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support agriculture by providing loans, and especially, it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supporting foodstuff purchase and sale, and there is big potentials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Bank of China with regard to enhance foodstuff production capacity. Taking He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e conclusion is confirmed by empirical study.

Key Words: Policy Bank; Agricultural Credit; Foodstuff Yield

一、引言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作为我国惟一一家农业政策性银行,近年来虽业务范围不断拓展,但支持粮食购销仍是其主体业务之一,每年支持收购粮食量占商品量的60%左右,尤其是在国家启动粮食最低价收购时,农发行的资金供应更显重要。所以,农发行信贷投入对于保护我国广大农民种粮积极性,实现国家粮食安全都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

对于农业信贷与粮食产量、农民增收的关系问题,国内外的专家学者研究较多。随着粮价上涨、粮食安全日益受到重视,农发行作为政策性银行如何更好地发挥职能也备受关注,但缺乏这方面的实证研究。

本文以河南省为例,试图运用协整理论、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农发行信贷投入与粮食生产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二、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

(一)数据来源与处理

在变量选取过程中,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因素,本文选取河南省1996-2007年粮食产量(GRAIN)作为衡量粮食生产的被解释变量,选择同期的河南省农发行贷款余额(ADBC)作为衡量农业政策性银行信贷投入的解释变量。

其中,河南省农发行贷款余额来源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河南省分行志(1995-2002)》及有关统计资料,河南省粮食产量来源于河南省统计网站所的数据。

为避免数据的剧烈波动,并消除异方差影响,本文对样本数据取自然对数,分别记为LGRAIN、LADBC。

(二)分析方法

在考察变量间的关系时, 一般的做法是,根据现有的样本资料建立起来比较合适的回归方程, 一个常用的计量分析方法就是普通最小二乘法(OLS),但OLS 方法的有效性,是建立在变量的平稳性基础上的。如果变量是含单位根的非平稳过程, 则基于OLS方法整理做出的常规统计推断,很有可能是错误的。

在进行传统的回归分析时, 要求所用的时间序列必须是平稳的,否则会产生“伪回归”问题。

然而, 现实中的经济时间序列通常都是非平稳的, 破坏了平稳性的假定, 为了使回归有意义, 可以对其实行平稳化。常用的方法是对水平序列进行差分, 然后用差分序列进行回归, 但这样做的结果忽视了水平序列所包含的有用信息,而这些信息对分析问题来说既是必要的又是重要的。

20 世纪80 年代, Granger 提出的协整理论是处理非平稳时间序列长期均衡关系的有效方法。为了研究河南省农发行信贷投入对当地粮食产量的影响。

首先, 应该明确所研究的对象(时间序列数据)是不是平稳时间序列, 如果不是, 那就不能用平稳时间序列的一系列理论进行分析。

其次, 若所研究的对象是非平稳时间序列, 且单整阶数相同时,更深一步对其进行协整检验, 若二者协整,那么即使二者不是平稳时间序列, 序列间仍然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

最后, 若经过单位根及协整检验后, 满足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的前提, 就可以对所研究经济变量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找出序列间的因果关系。

三、河南省信贷投入与粮食产量的协整分析

(一)平稳性检验

进行协整分析以前, 必须先检验变量是否是平稳的。需先对河南省农发行信贷投入( LADBC) 和河南省粮食产量( LGRAIN) 进行平稳性检验, 检验的方法为ADF 检验。先对原序列进行ADF 回归, 得到ADF 统计量, 如果ADF 的值小于给定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 则原序列为平稳序列, 否则原序列为非平稳的, 我们进而对原序列的一阶差分, 二阶差分或高阶差分进行ADF检验, 最终确定其单整阶数。

本文使用Eviews3.1 软件对时间序列LADBC 和LGRAIN进行ADF 检验, 判断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结果见表1。

在表1 中, DLADBC和DLGRAIN 分别表示LADBC 和LGRAIN 的一阶差分, D (DLADBC) 和D(DLGRAIN) 分别表示LADBC 和LGRAIN 的二阶差分形式, (C, T, K) 分别表示单位根检验方程常数项, 时间趋势项和滞后阶数, 其中C=0 表示不含常数项, T=0 表示不含时间趋势项。

从表1 的检验结果来看,LADBC 和LGRAIN 均未通过5%水平的单位根检验, 说明河南省农发行信贷投入(ADBC)与河南省粮食产量(GRAIN)都是非平稳数据。

同时可以看到, 河南省农发行信贷投入及粮食产量序列的一阶差分DLADBC、DLGRAIN也没有通过显著性5%水平下的单位根检验, 说明依旧为非平稳序列。

而通过表1 最后两行结果我们可以得知, 序列LADBC 与LGRAIN 的二阶差分D(DLADBC) 和D(DLGRAIN) 都通过了5%显著性水平下的ADF 检验, 由此可知LADBC 与LGRAIN 均为二阶单整序列, 得到LADBC-I(2),LGRAIN-I(2)。

(二)协整检验

由上部分可知, 平稳性检验的结果是LADBC, LGRAIN 都是二阶单整序列, 符合进行协整检验的前提, 可以对LADBC 和LGRAIN 进行协整检验, 检验的目的是看LADBC 和LGRAIN 是否存在长期的、 稳定的关系。

按照Engle 和Granger (1987) 提出的两步检验法, 在只有两个时间序列时, 只可能存在一个线性的协整关系。这种情况下, E-G两步法显得非常有效。

首先用OLS 方法对LADBC 和LGRAIN 进行协整回归, 估计两序列的长期线性均衡关系。如果回归参差et 是平稳的, 那么LADBC 和LGRAIN 是协整的, 也就是说, 两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通过最小二乘法可以得到回归方程:

LGRAIN=5.921422+0.371308×LADBC

(4.278512)

R2=0.6467, D・W・=1.775

由回归方程各参数可知, 模型拟合优度虽不太高,但与DW值一并考虑,而且农发行投入在全部金融机构信贷投入中占比也不是太大,所以认为模型总体具有较强的解释性,且无序列自相关。

对残差序列进行ADF 检验,由于检验统计量值-2.133806 小于置信水平5%的临界值-1.9791, 说明该残差序列为平稳序列, 证明LADBC 和LGRAIN 之间是协整的, 二者存在长期的动态均衡关系。

(三)因果关系检验

从上文得到的协整检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明确结论,河南省农发行信贷投入与粮食产量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 但协整关系检验并不能确定二者是否具备统计意义上的因果关系,只能说LADBC 与LGRAIN 之间具备了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的可能性。

这种均衡关系是否构成因果关系, 即是由农发行信贷投入带来粮食产量增加, 还是粮食产量带来农发行信贷投入增加需要进一步验证。

通过Eviews 软件对1996-2007 年的河南省农发行信贷投入与粮食产量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结果如表2。

可以看出,当滞后期为2的时候, LGRAIN 不是LADBC 的格兰杰原因的可能性为32%, 而LADBC 不是LGRAIN 的格兰杰原因的可能性为66%,说明河南省粮食产量增加对农发行信贷投入增加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而农发行信贷投入对粮食产量的促进作用不大。

四、结论

本文利用1996-2007年的河南省农发行信贷投入与河南省粮食产量样本数据, 对二者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 河南省农发行信贷投入与河南省粮食产量均为二阶单整序列, 它们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关关系。尽管各自的增长是非稳定的,但通过协整检验, 从长期而言, 它们之间却构成了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而且粮食产量增加促进了农发行信贷投入的增长,但农发行信贷投入对粮食产量增加却无明显作用。这与当前农发行的业务范围有很大关系,因为农发行目前贷款投放仍然集中于粮食企业,而且大多是对购销环节的支持,决定了农发行信贷投入与粮食产量的单方面格兰杰因果关系。所以,为更好地发挥支农作用,农发行的信贷投入应该进一步拓展范围,特别是要注重对粮食生产环节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易丹辉.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2]侯樱樱.浙江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分析[J].经济论坛,2008,(8).

[3]解茹玉,师萍.基于协整方法的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以陕西省为例[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4]吕然,王洵.电力工业与国民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分析[J].山东煤炭科技,2008,(2).

[5]张晓波.北京市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08,(2).

篇5

我国粮食生产实现“9年增”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的《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3)》指出,2013年“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和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共同完成,内容涵盖了对2012年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些主要指标和变化的描述,以及对2013年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形势的一些展望和预测。

农村绿皮书指出,本文由收集整理2012年,在有利的气候条件和有效的政策措施影响下,通过粮食结构调整和单产水平提高,我国粮食生产连续第9年增产,全国粮食总产量58957万吨,比2011年增产1836万吨,增长3.2%。但分地区看,2004年到2012年,全国只有河北、江苏、山东、河南、宁夏5省(区)实现了“9连增”,大多数省份在不同年份的粮食产量有增有降,有的省份起伏还较大;在全国粮食产量上万亿斤后的5年连续增产中,同时“5连增”的也只有河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四川、陕西、甘肃、宁夏10省(区)。与2003年相比,浙江、福建、广东、海南、贵州和西藏6省(区)的粮食产量下降。从粮食作物来看,2004年至2012年三大作物中的稻谷、小麦表现为恢复性增产,玉米则大幅度增产;大豆和其他杂粮则出现不同程度下降。

2012年,稻谷产量4086亿斤,仅略高于历史最好水平1.77%(1997年);小麦产量2412亿斤,低于历史最高水平2.19%(1997年);玉米产量4162亿斤,比历史最高水平高出56.53%(1998年)。三大粮食品种产量合计为10660亿斤,占粮食总产量比重自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超过90%,达到90.4%,比2011年提高了0.9个百分点。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近10年来,由于畜牧业的迅速发展和工业加工对玉米需求的快速增加,玉米产量至2005年就已超过了1998年2659亿斤的历史最高水平,之后保持持续增长态势,但2009年由于东北及内蒙古大旱,全国玉米产量减产,之后又开始持续增长,2012年玉米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比重上升到35.3%,总产量首次超过稻谷成为我国第一大粮食品种。

篇6

刚才,各有关部门回顾分析了上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对下半年的工作提出了建议并进行了安排,我完全赞同。 今年以来,我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省委8号文件和市委1号文件精神,紧紧扣住促进农民增收这一主题,突出结构调整这一主线,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发展和扩大粮食生产,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继续抓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认真落实农业农村工作各项政策,克服了禽流感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上半年,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开局良好,呈现出三大特点: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农业效益显著提高,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具体表现为“六增”:一是全市粮棉油恢复性增长。早稻预计总产量16.8万吨,较上年增长21.7%;油菜总产6.25万吨,较上年增长14.9%;棉花种植面积23.4万亩,比去年增加2.54万亩。二是经济作物增效显著。全市茶叶总产值1.13亿元,较上年增长9%;蔬菜预计总产量16.4万吨,较上年增长3.1%;蚕茧产量1510吨,较上年增长7.4%。三是畜牧水产业增势平稳。全市肉类总4.24万吨,同比持平,禽蛋总产1.78万吨,同比减少6%;水产品产量增加、价格上涨,1—6月份产值2.4亿元,同比增长10.6%。四是乡镇企业增速较快。实现增加值6.98亿元,同比增长30.29%,劳务收入增长18%。五是农民收入增幅较大。据统计局抽样调查,上半年,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982元,比去年同期增加82元,同比增长9.5%,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4.1个百分点;据市农委系统抽样则增长18%,总之增收成效明显。六是劳务经济增长较快。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人数比上年同期增长6.9%,平均工资水平为485.92元,同比增长6.2%。但是,应该看到,我市农业农村经济总体上仍然存在着结构层次低、产业链条短、龙头企业小、比较效益低、抗灾能力弱等不容忽视的问题。

篇7

建议方面:春播期间,开展了麦油冻害情况调查,提出了《__县2016年春季农业生产工作方案》;“三夏”期间提出了 “三夏”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6月上旬以来,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连续阴雨天气,造成了全县3万亩小麦局部倒伏,约0.2万亩的穗发芽,给午收带来一定影响,农业局及时开展调查,提出抢收、抢种和防灾意见和建议。

利用电话、会议、培训、咨询等形式,加强惠农政策宣传,特别是农业补贴政策,财政农业资金项目等。会同财政局讨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新方案,5月24日,召开了乡镇分管领导和具体办事人员专门会议,讨论补贴方案初稿,形成了初步方案并报送县政府,并安排了基础资料预填工作,目前等待省级具体方案出台即可操作。4月份,会同财政局、发改委审核发放了上一年度的棉花价格补贴,召开了专题会议,组织了乡镇逐级登记、汇总、核实、公示、上报,并首次通过网上平台进行审核,做好纸质档和电子档整理、汇总、审核、公示,由发改委、农委、财政统一会签确认,将最终数据交由财政部门通过“一卡通”发放到农民手中。全县核实补贴面积2231.16亩,实际发放补贴298975元。

(一)新增粮项目

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2014年项目开工新建,项目前期招标完成后,加快推进,对项目实施过程实现“四制”管理。组织召开项目管理会,现场矛盾化解会,质量评定会,项目推进会30多场,密切同当地政府、监理结构的沟通和合作,各项工程进展顺利。至5月底,计划内工程基本完成。完成土地平整和改良6236亩。新开排灌沟渠27.79km,疏浚排灌沟渠6.38km,蓄水塘清淤加固1座,电灌站7座,节水灌溉渠道19.81km。机耕路45.93km,渠系建筑物1097座。2015年项目完成选址、设计招标,实施方案编制、评审、修改等工作,完成控制价编制单位、审核单位招标。目前,正在抓紧项目田间施工图设计等后续工作。预计8月份开工。2016年项目规划面积2万亩,中央投资计划已下达,已完成了项目选址,目前正在设计招标中。

(二)现代农业发展资金育秧工厂项目

自1月份即开始启动,印发了育秧工厂和水稻社会化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制定了验收方案,按省农委后续通知及时进行了标准更正,并宣称到位。为实施好项目,规范操作程序,年初对重点对象多形式宣传,召开了项目申报会议,在新型农民培训、职业农民培训班上广泛宣传,向面积在5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发送了手机短信,宣传政策和标准,全县共有41一个农场或合作社报名。经网上公示、农委党组研究后建设。为压实责任,农委与建设对象签订了建设责任书,本着“先建后补,不合格不补”原则进行。加强了过程监督和验收,开展了督查5次,根据育秧特点,分别在5月上旬和5月下旬两次对育秧面积进行了验收,通过育秧面积来推算大田面积既科学又可操作。6月底将组织对设备、设施进行全面验收。采取审验票据,现场测量等手段来界定建设任务是否完成。经逐步淘汰,现在尚有31个工厂参加下轮验收。

(三)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项目

加大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项目后期工程管理力度,由于项目前期行动慢,少数乡镇对工作重视度不够,项目小、招标难等因素,一些建设单位始终进度缓慢,为此,多次召开项目推进会,通报情况,农委主要领导也多次找项目单位沟通,要求加快进度,搞好收尾。3月中旬对已经完成的2014、2015年项目9个单位进行了验收,其中8个单位通过了验收,兑现了项目补助资金,1个不合格单位责令整改,对于没有完成的2个单位限定完成日期,截至目前,整改任务已经完成,未完成单位工程也已结束,正在整理资料申请验收。

午收前,组织专业人员通过多点测产、专业评估、讨论,走访农民和专业大户等形式,进行午季形势分析,形成较为客观、科学的分析报告一份,分季度种植业形势分析报告2份,提参考,被多部门引用。

确定专人负责农情信息数据调查、汇总、分析、上报,在农业部农情调度信息平台上及时上报各类生产数据,

统计农作物种植面积,上报生产进度、灾情情况,配合县统计局做好农作物产量预估。6月份根据县政府抢收、抢种紧急会议精神,启动了对全县双抢(抢收、抢栽)情况日报告制度,通过信息平台,向县五大班子主要和分管领导,乡镇主要领导通报进度,共发送抢收、抢种进度信息2300多条,有效地推动了“三夏”工作展。上半年,完成农业生产基点调查6期,省、市农情进度报表40多期,农业统计报表4期。(一)贯彻落实各项惠农政策。贯彻各项惠农政策,加强政策宣传,重点做好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审核和发放工作,组织乡镇按规范程序申报、核定、公示到户,审核把关填报数据并抽查核实,会同财政将补贴及时发放到农民一卡通账户中

篇8

摘要: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是基本国策。粮食安全需要中央政府统筹规划,地方政府经济利益分配和粮农收入提高的三者共赢才能实现。通过中国粮食安全现状与原因的分析,中外粮储目的和功能的对比研究,提出保障粮食安全应是中央把粮食生产、储备、销售、经营权利下放到各粮食主产、主销省负责制,不宜由央企肩负国家粮食安全储备,必定要进行粮食主产省自主经营权和国家购买社会粮储能力的新改革。

关键词 :粮食安全;国家补贴;掠夺;保障体系;经济利益

中图分类号:F304.2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2014-0125

0 引言

粮食安全问题是关系到一个国家是否可持续、稳定发展的重大问题。1974 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给粮食安全定义为“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都能购买得到也能够买得起他们所需的基本食物”。随着社会的发展,粮食安全内涵被赋予新的内容是合理、有效和科学的保护和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为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都能购买到足额的、安全的基本食物。

1 中国粮食安全生产现状特点

(1)中国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地方政府保护耕地的意愿低[1-3]。农业部门公布资料表明,全国耕地面积逐年减少。耕地面积1986 年总数为1.41 亿hm2,1996年总数为13003.93万hm2,2008年总数为12171.6万hm2。20年的时间里,耕地面积减少2000万hm2。

(2)中国人均粮食消耗量增加,已达世界水平,见图1。到2013 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0194 万t,比2012 年增产1236 万t,增长2.1%。近10 年来人均粮食消耗量在320~400 kg,与世界粮食人均消耗量350~400 kg 相近。2012 年中国粮食进口超过7000 万t,其中玉米、小麦和大米的净进口量分别为515.7 万t,368.9 万t 和206.5 万t。2013 年进口粮食数量估计超8000 万t,2014 年进口粮食数量预计过亿吨。

(3)国家粮食补贴金额巨大,但落在种粮农民手中的仅为14%[4-6]。2012 年中国粮食直接补贴总金额达到1642 亿元,占国家财政支出比率1.31%。其中农资综合直补为1071 亿元,是粮食直补金额的7.09 倍。农民增收效应不明显,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从2004 年国家执行粮食直接补贴以来,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从2004 年的2936.4 元增加至2010 年5919 元。但农民农业收入为1723.49 元,仅占纯收入比重29.11%,造成农民种粮的意愿极低。现在有些可种两季稻的地方改种一季稻,甚至出现抛荒的现象。

(4)中国粮食储备以央企—中央储备粮食管理总公司(简称中储粮)为垄断地位,粮食主生产区省、县二级粮储企业处于弱小地位[7-10]。中储粮享受国家高额粮食补贴中的大部分,同时在粮价上涨时在粮食销售中谋利,在粮价低迷时用“政策性亏损”由国家埋单,形成“旱涝保收”的“计划经济孤岛”。近年来对中储粮的负面报导不断,粮价高时与地方粮企争购抢粮,粮价低时与地方粮企争“保价托市”补贴款,利用“托市粮”空买空卖,利用“陈化粮”报损,将临时储备粮和托市粮转为中央储备粮对外销售等手段获得数百亿利润。尤其是保管不善造成粮食霉变、自燃直至火灾等,管理犯罪常现。

(5)中国粮食部分产区耕地污染,生产的粮食安全性受到质疑。中国耕地重金属污染(镉、镍、砷、铅、汞含量超标)率达19.4%,土地总超标率16.1%,其中重度污染点位达3.1% ,重污染企业及周围土地超标36.3%。但国家仍要求“维护农民利益”,要求污染区内耕地照常种粮、卖粮,中央粮库照常收购。这样粮食质量安全问题日益显现。

2 中国粮食安全生产现状造成原因分析

中国粮食安全最为凸显问题是,从事粮食生产过程的三方(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民)中的两方(地方政府和农民)对种粮、保护耕地处于消极的态度,主要原因就是经济利益分配不公,城市掠夺了农村的经济利益,经济发达地区掠夺了粮食生产地区的经济利益,中储粮掠夺了地方粮企利益。这种掠夺的方式,就是通过获取控制土地使用方式而产生巨大收益差额形成。

2.1 城市“掠夺”农村的经济利益

城市对农村进行“掠夺”的经济利益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1)城乡土地价值的巨大差异,造成城镇土地边际收益超农村土地边际收益数万倍。城镇土地出让价达数百万/每亩,地方政府每成交一亩土地即可获得数十万的财政收入,而农村即使“宅基地可以买卖”,“土地可以流转”所获得收入,比起城镇,尤其是大城市而言,是微不足道的,种粮的土地效益仅百、千元。所以这就是地方政府保护农田的消极性,发展房地产的积极性的原因所在。(2)政府对城市配套建设的投入巨大,水、电、气、交通、食品等明、暗补贴使得城市的一些生活必需品价格(如:电、液化气、食品、食物)比农村低廉,农民生活保障面远低于城市居民。(3)农民生产的农产品定价由城市需求定价,而不是按农产品实际成本加利润定价。故当城市需求定价低于农产品成本时,农民只好让种植物烂在地里。城市任何产品和任何服务都可以按成本加利润的方式进行定价,如果不能得到利润,即转产,这是造成中国农业改革难以持续的根本原因。

2.2 经济发达地区“掠夺”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利益

经济发达地区根据地理优势、科技优势、政策优势在本区域土地上制造高利润、高价值的产品,同时从农业产区转入低价劳力和低价农产品。一亩粮按最高稻产量1000 kg 计算,加工成大米仅为700 kg,按每公斤3元(产地价)计算仅得2100 元收入,除种子、化肥、农药、劳力成本之外,种粮纯收入仅只百余元,远低于一台手机的纯利润。在没有其他有效方式调节经济利益不平衡的条件下,高价值产品就会吞噬低价值产品的经济利益,经济发达掠夺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利益,实现隐蔽化的软掠夺。从事耕种的农民宁愿土地落荒,到经济发达地区打工。农民种田没有积极性,“粮食大县,财政穷县”是一个普遍现象[11-12]。

2.3 中央农企(中储粮、中储棉、中储肉)“掠夺”地方政府和农企的利益

中央农企即承担稳定物价,保护农民利益,保障粮食安全,负责全国粮食流通、宏观调控的政策性任务,同时有担任牟取利润、保值增值的企业功能。这就要与地方政府和地方农企争夺利益,又争国家补贴的优势和高收益可能性,中储粮在粮食收购占全国粮食企业收购总量的比例约为30%,而国家粮食补贴占有比例超过50%。

3 政府建立以粮食生产为主体的安全保障体系

中央政府把除港澳台之外的其他32 个省、直辖市划分为13 个粮食主产区,9 个主销区和10 个产销平衡区。根据1995 年出台的粮食政策,粮食生产由各省省长负责,“米袋子”储粮也由省长负责。但粮食储备工作则有中央和地方两套储备系统并存的情况,存在一个逻辑矛盾,即粮食重复储备,权责划分不清,政府粮食补贴效率低下,主产区与主销区没有自主经营权。

3.1 储备目的为确保商品的市场经济功能

中央应改革“储备”的目的和方式,确保商品的市场经济功能。中国的商品储备大多为了“平抑物价”,“保障市场”。而发达国家大部分储备都是以战略储备为目的,而不是为了影响市场。发达国家的储备功能社会化,例如美国粮储3/5 由农场主储存,2/5 由民营商企储备。政府仅给储方一定的财政补贴,即可购买到高效的储备服务。中国储备功能则是央企为主,地方政府为辅的方式[13-15]。

3.2 下放权利,集中精力指导监督

中央推进“行政瘦身改革”,把商品等市场经济相关的储备下放到省、县企业,民间共同储备。取消农业央企,把现有中储粮等企业归给省、县地方辖管,各省有农业种植和销售的自主经营权。粮食等农产品完全进行市场调控,用市场经济评、调整粮食价格和品种。产粮省(区)可自主定粮价和出省量,也可以从粮食经营中提高粮食产品增值,如畜牧业和食品生产业等,提高粮食生产区生产的积极性。主销省可由市场自主决定从何地收购粮食的种类和数量。如粮食产区东北三省,也可向俄、日、韩出口粮食,广东、海南由越南、泰国等东南亚粮食出口国购买粮食,减少粮食物流成本。中央政府粮食局在整个过程中起指导、监督、备案功能。

3.3 中央粮食直接补贴政策

按粮食总产量和质量以一定比例下发各农业省,由地方政府按比例直补给种粮户,并以补贴促进农机发展,促进农田建设,保证地方粮企储粮和农副产品生产[16-17]。地方政府是接“地气”的机构,清楚知晓粮食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可准确定粮食直补到种粮农户的数额。对于受污染的耕地,可改种经济作物等,减少全国粮食总产量,去粮食库存,不再实行托市粮等收购,2~3 年内,市场就会恢复粮食价格。根据不同粮食种类、产量、质量、当地经济水平等因素,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而不是直补给土地承包者手中。同时补贴过程在中央监督下,一定可保证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农业经济有发展,粮食安全有保障[18-19]。

3.4 保证产粮大户,省、地县农企储粮

中国农村都有储粮的优良传统,对于当年不卖新粮,储粮以待行情的个人、企业,政府应以储粮成本补贴。储粮于农村社会可保证当地粮食供给安全,减少粮食产后的损耗[20]。

4 讨论

中国自古就有储备粮食的传统,由农户、县、府、省、中央都有粮库。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粮食国储”成本成为市场经济中的一块“特区”,除此外,“棉花”、“猪肉”、“食盐”、“食用油”,甚至“茶叶”等国储制度都以“中储粮”方式诞生。这种计划经济的怪胎是由中央商务部、财政部、农业部和央企为主推手,各行业协会为助推手而产生。这需要中央政府进行更深入,更有力的第二次政改,真正放权地方政府,扶助地方农企,直补粮食生产者,助力农业生产大户,粮食安全的真实体系才可保证。这是第二次改革。最终改革的目标应各级政府均放权于粮农和粮企,放权于社会,这个目标一定要实现。

参考文献

[1] 陈印军,易小燕,方琳娜,等.中国耕地资源及其粮食生产能力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2,33(6):4-10.

[2] 盛逖.中国粮食补贴绩效评价及对策研究[J].中国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5):136-14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农村司高级统计师黄加才解读粮食增产[EB/OL].stats.gov.cn/tjfx/sjjd/t20131129_402931553.htm,2013-11-29.

[4] 赵昕.粮食直补政策与农民增收问题研究[J].财政研究,2013(5):51-54.

[5] 赵云旗.中国粮食直补政策“效应递减"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2(33):3-17.

[6] 樊琦,贺伟.区域粮食直补方式与增产绩效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2013(2):45-47.

[7] 武拉平,田甜.基于贸易视角的新形势下中国粮食安全研究[J].农业展望,2013(4):66-70.

[8] 康涌泉.基于粮食安全保障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制度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74-76.

[9] 曾靖.中国多角度粮食区域划分及粮食安全形势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2(11):2397-2400.

[10] 罗光强.中国粮食主产区粮食安全责任实现的路径及对策[J].经济纵横,2012(1):84-87.

[11] 曾靖,姜学勤.农民收入与粮食安全协调发展研究[J].调研世界,2012(3):42-45.

[12] “保障粮食安全与提高农民收入”课题组. 保障粮食安全与提高农民收入的思路[J].宏观经济研究,2002(38):55-59.

[13] 吕新业,冀县卿.关于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再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13(9):15-24.

[14] 罗斌.国外粮食安全管理的经验与借鉴[J].经济学家,2012(9):97-102.

[15] 张茂林,柳劲松.当代西方行政改革的基本趋势及启示[J].重庆行政,2007(5):62-64.

[16] 马晓河,蓝海涛.加强中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粮食安全保障建设[J].宏观经济管理,2008(11):31-34.

[17] 万宝瑞.增加农民收入和确保粮食安全的战略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2004(4):4-8.

篇9

今年以来,全市各地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一季度,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12.68亿元,同比增长7.1,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369元,同比增长13.5。主要呈现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一)“三农”问题引起

高度重视,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加大。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增长。

(三)种粮积极性明显调动,粮食生产开始回升。

(四)产业、市场、政策等有利因素较多,农民增收态势良好。

应该清醒地看到,尽管一季度我市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发展态势,但对照全国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加9.8(扣除物价因素)的形势和去年同期增长14的水平,我们不能满足,更不能盲目乐观。特别是对照全年招商引资实到外资1亿美元、实到内资10亿人民币的目标要求相比,差距非常明显,需要进一步增强信心,加倍努力,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针对面临的形势,应该把握的指导思想和工作重点

当前面临非常难得的发展机遇,各地要认真分析形势,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在指导思想上要继续牢牢把握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根据以上的指导思想,当前要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紧紧抓住三项重点工作:

一是处理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与粮食生产的关系,切实抓好粮食生产。今年以来,全国粮食供求关系发生了急剧变化,粮食市场价格出现大幅回升,粮食问题引起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的高度重视,各级都出台了扶持粮食生产的优惠政策,鼓励发展粮食生产。因此,抓紧抓好粮食生产既是当前围绕农业农村工作中心任务,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有效途径,也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各地要努力通过落实政策、保护耕地、制止抛荒、改善条件、加强服务等措施,促进粮食增产,实现农民增收。

二是处理好发展粮食生产与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的关系,继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粮食是我市主要传统产业,也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大内容,提高粮食产业的经营化水平,涉及千家万户农户的利益,对于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因此,发展粮食生产同提升农业产业化并不矛盾。在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推进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民增收,仍然是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抓好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不断拓展农业外资的领域和空间,努力扩大农业招商引资成果。

三是处理好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发展的关系,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收入、致富农民,除了发展农业本身之外,关键还在于加快发展非农产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大转移。要继续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小城镇建设,推动农村二、三产业大发展,进一步拓展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完善农村劳动力培训体系,大力实施百万农民技能培训工程,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和职业技能,努力扩大农民就业机会,不断减少农民数量,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各项事业发展。

三、当前要注重做好的几项工作

(一)保护耕地、完善延包、制止抛荒。

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坚决制止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等行为的紧急通知》精神,落实好“五个不准”政策。当前,要立即停止在基本农田上进行植树造林、挖塘养鱼、建设用于畜禽养殖等建筑物的行为。已经种植和建设的,要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限期纠正。不准违法占用基本农田进行绿色通道和城市绿化隔离带建设,严格按国务院《紧急通知》精神规定道路绿化用地。

做好土地承包关系的完善工作,在《农村土地承包法》的框架内抓好稳定、规范、维权、发展四个方面的重点。通过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规范土地承包合同、土地流转、土地依法征用等各种程序和手续,搞活土地经营权,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实现有限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土地效能的充分发挥,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

坚决制止全年性抛荒,努力减少季节性抛荒。特别要加大对征而不用而导致全年性抛荒现象的查处力度,对闲置一年的建设用地,收取闲置费;凡抛荒二年、没有开发使用的土地,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坚决收回、妥善处理。对建设用地征而不用的情况,请市国土部门抓紧组织调查,并切实加强对查处工作的指导。对季节性抛荒现象,要在认真做好政策宣传的基础上,通过各有关部门的优质服务,鼓励农民扩大粮油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努力提高土地复种指数。请市农业局抓紧对季节性抛荒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二)切实重视水利防汛工作,确保安全度汛,为增产增收打好基础,提供良好环境。

尽管几年来,我市水利防汛设施建设不断加快,防汛工作不断完善和发展,但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洪涝多发的大气候没有变、外排不畅的大格局没有变、广大农村区域防洪设施薄弱的状况没有变。各地要进一步认清形势,牢固树立防汛防旱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承担起肩负的重要责任,认

真抓好今年的防汛防旱工作。在加强检查、消除隐患的基础上,明确职责、落实责任,保证物资储备、队伍建设、险情预测、预案操作、工程调度等各项工作全面到位,确保今年防汛抗旱工作再上新台阶,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创造条件。

(三)落实既定政策,重视畜禽防疫,发展畜禽生产。

加快发展畜禽生产,努力做大畜禽产业,是今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当前,一是要认真落实好既定政策。目前,禽流感疫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各地要在对前阶段各项扶持政策进行认真梳理的基础上,逐项加于落实,促进家禽业尽快恢复健康发展。二是要重视动物疫病防治工作。要进一步建立完善重大动物疫情的监测、报告体系,认真落实各项动物疫病防治制度和措施,切实阻断动物疫病传播途径,严防畜禽疫病传播。特别要重视生猪w病的防治,切实做好有关工作。与此同时,有关部门还加强农产品的检验检测,对兽药残留超标、使用违禁添加剂、饲料的畜产品坚决杜绝上市,切实保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篇10

(一)“三农”问题引起高度重视,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加大。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增长。

(三)种粮积极性明显调动,粮食生产开始回升。

(四)产业、市场、政策等有利因素较多,农民增收态势良好。

应该清醒地看到,尽管一季度我市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发展态势,但对照全国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加9.8%(扣除物价因素)的形势和去年同期增长14%的水平,我们不能满足,更不能盲目乐观。特别是对照全年招商引资实到外资1亿美元、实到内资10亿人民币的目标要求相比,差距非常明显,需要进一步增强信心,加倍努力,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针对面临的形势,应该把握的指导思想和工作重点

当前面临非常难得的发展机遇,各地要认真分析形势,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在指导思想上要继续牢牢把握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根据以上的指导思想,当前要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紧紧抓住三项重点工作:

一是处理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与粮食生产的关系,切实抓好粮食生产。今年以来,全国粮食供求关系发生了急剧变化,粮食市场价格出现大幅回升,粮食问题引起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的高度重视,各级都出台了扶持粮食生产的优惠政策,鼓励发展粮食生产。因此,抓紧抓好粮食生产既是当前围绕农业农村工作中心任务,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有效途径,也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各地要努力通过落实政策、保护耕地、制止抛荒、改善条件、加强服务等措施,促进粮食增产,实现农民增收。

二是处理好发展粮食生产与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的关系,继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粮食是我市主要传统产业,也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大内容,提高粮食产业的经营化水平,涉及千家万户农户的利益,对于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因此,发展粮食生产同提升农业产业化并不矛盾。在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推进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民增收,仍然是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抓好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不断拓展农业外资的领域和空间,努力扩大农业招商引资成果。

三是处理好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发展的关系,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收入、致富农民,除了发展农业本身之外,关键还在于加快发展非农产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大转移。要继续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小城镇建设,推动农村二、三产业大发展,进一步拓展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完善农村劳动力培训体系,大力实施百万农民技能培训工程,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和职业技能,努力扩大农民就业机会,不断减少农民数量,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各项事业发展。

三、当前要注重做好的几项工作

(一)保护耕地、完善延包、制止抛荒。

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坚决制止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等行为的紧急通知》精神,落实好“五个不准”政策。当前,要立即停止在基本农田上进行植树造林、挖塘养鱼、建设用于畜禽养殖等建筑物的行为。已经种植和建设的,要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限期纠正。不准违法占用基本农田进行绿色通道和城市绿化隔离带建设,严格按国务院《紧急通知》精神规定道路绿化用地。

做好土地承包关系的完善工作,在《农村土地承包法》的框架内抓好稳定、规范、维权、发展四个方面的重点。通过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规范土地承包合同、土地流转、土地依法征用等各种程序和手续,搞活土地经营权,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实现有限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土地效能的充分发挥,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

坚决制止全年性抛荒,努力减少季节性抛荒。特别要加大对征而不用而导致全年性抛荒现象的查处力度,对闲置一年的建设用地,收取闲置费;凡抛荒二年、没有开发使用的土地,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坚决收回、妥善处理。对建设用地征而不用的情况,请市国土部门抓紧组织调查,并切实加强对查处工作的指导。对季节性抛荒现象,要在认真做好政策宣传的基础上,通过各有关部门的优质服务,鼓励农民扩大粮油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努力提高土地复种指数。请市农业局抓紧对季节性抛荒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二)切实重视水利防汛工作,确保安全度汛,为增产增收打好基础,提供良好环境。

尽管几年来,我市水利防汛设施建设不断加快,防汛工作不断完善和发展,但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洪涝多发的大气候没有变、外排不畅的大格局没有变、广大农村区域防洪设施薄弱的状况没有变。各地要进一步认清形势,牢固树立防汛防旱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承担起肩负的重要责任,认真抓好今年的防汛防旱工作。在加强检查、消除隐患的基础上,明确职责、落实责任,保证物资储备、队伍建设、险情预测、预案操作、工程调度等各项工作全面到位,确保今年防汛抗旱工作再上新台阶,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创造条件。

(三)落实既定政策,重视畜禽防疫,发展畜禽生产。

加快发展畜禽生产,努力做大畜禽产业,是今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当前,一是要认真落实好既定政策。目前,禽流感疫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各地要在对前阶段各项扶持政策进行认真梳理的基础上,逐项加于落实,促进家禽业尽快恢复健康发展。二是要重视动物疫病防治工作。要进一步建立完善重大动物疫情的监测、报告体系,认真落实各项动物疫病防治制度和措施,切实阻断动物疫病传播途径,严防畜禽疫病传播。特别要重视生猪w病的防治,切实做好有关工作。与此同时,有关部门还加强农产品的检验检测,对兽药残留超标、使用违禁添加剂、饲料的畜产品坚决杜绝上市,切实保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