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文化产业概述模板(10篇)

时间:2024-02-20 14:48:1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创意文化产业概述,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创意文化产业概述

篇1

中图分类号:J524-4;G642 文献标识码:A

在全球创意文化产业发展背景下各类媒体需要的相关人才,应该比之前培养的同类人才在能力和认识上有更专业的要求,反映到艺术设计教学培养方式上,如何结合新的培养方式把艺术设计人才向更高层次推进,如何结合创意文化产业所需的设计岗位工作要求,紧密联系市场,加强与各个传媒的交流对接,推动产、学、研合作和设计创意成果的转化,从更高层面实现传媒与人才的共同携手发展。

1艺术设计人才教育模式转型的必要性

艺术设计教学是知识生产和实践的过程,真正地艺术设计教学内涵应该表现为创意思维养成、视觉敏锐感受力、品格追求与表现能力。创意思维应该成为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核心,文化向前看,创新向前走。现在艺术设计作品的原创性缺失,设计作品同质化,主要原因就是基于创意思维培训的缺失。

艺术设计人才应该以培养和开拓创意思维能力为中心,以掌握各种思维方式和设计观念为基本要求,学会更加全面和立体的观察角度和方法,开辟新的视觉语言和创作思路。这有助于艺术设计人才养成一定创新和改革的精神,进而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和设计追求。艺术设计人才首先要学会从生活中得到创意灵感和元素语言,另外要加强各方面的艺术修养,从传统文化、人文科学、社会哲学等多方面建筑知识的结构。学会融合东西方文化、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从生活中每个细节中寻求创意思维的训练内容,培养既有独特性又兼具广度性的创意思维方法。设计元素都是来源于生活,我们对生活中的事物早已有了固定的印象和感知,因此现在艺术设计作品从主题表达到设计表现都出现了同质化的问题,观众的审美也相对产生疲劳和厌倦的形势,问题就出在设计者创意思维的雷同,放映出相关培训的缺失。

2创意文化产业提出的艺术设计教学要求

创意文化产业包括文化产品、产业服务、智能产权三个部分的内容。这三个部分都需要设计者的创新和创造力,这也是对艺术设计教学的要求总则。

2.1艺术设计培养方向的观念转型

创意文化产业中的艺术设计要适应时代潮流,解放思想,不要再拘泥于之前纯粹单一的平面制作,巩固自身地位和品牌的同时,把自己的平面优势转向视觉的传达方式,积极迎合现代年轻人的兴趣品味,创造多元化和各个不同年龄层次的消费者,要让自己适应现在平面、音频、视频、网络、移动综合的新传媒特点。艺术设计人才要学会利用自身的优势和品牌,拓展经营范围。艺术设计人才要突破纸质形式,建立数字互动平台,跟上时代技术传播的特点,把传统平面媒体的传播方式和内容,改进为互联网时代大众需求的时效高、革新快、有直接使用价值的媒介。并且增加艺术设计产品的亲和力,艺术设计人才换个位置思索下受众需要什么样的产品,使得艺术设计作品成为关怀大众内心需求和精神满足的服务者。

2.2艺术设计教学内容的专业特色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内容要体现不同专业的培养需求和特色,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同一门课程,教学内容就应根据专业特点的不同,制定有各自的针对性的侧重点,如动画专业和平面专业都开设了Flash 课程,动画设计专业侧重于动画短片、角色动画;平面设计专业侧重于产品展示动态网页、站点的设计与制作,又如Coreldraw课程,动画设计专业侧重于用该软件绘制各种卡通形象,平面设计专业侧重于制作标志、CI制作。

3艺术设计教学改革实践措施

3.1教学实践与企业单位的结合

高等院校建立学生艺术设计创新基地及学生艺术设计创新活动中心,构建校企合作的开放式实践教学平台,探索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管理模式,将集中式、指导性的方式,转化为分散式、自助式的模式,为培养学生的主动实践能力提供良好环境。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与校外实习单位密切合作。

3.2教学实践与教学竞赛的结合

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竞赛,提高他们主动实践的热情和主动性。每年全国和各省市举办艺术类相关设计大赛,使艺术设计竞赛活动经常化和制度化。竞赛中给出的各种选题,来自于学生创新活动,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性,同学们有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的愿望,因而会积极主动地查阅资料、相互讨论、踊跃发表自己的想法,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篇2

创新产业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它的发展历史已经将近有一个世纪了。大概在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不少国家便已经意识到了创新产业潜在的巨大能量,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将本国的创新产业作为推动国家文化产业发展跟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方向标,以文化创意为根基的产业模式也如春笋般涌出,像新闻出版、广告会展、设计服务等,西方国家都已经做得十分成熟了,且这些行业的发展现状也证明了创意文化产业强大的生命力。特别是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数据显示,这个时期很多传统行业都呈现下挫的势头,而只有创意产业表现除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在此之后,各国经济为了应对危机促进经济复苏,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了推进创新和调整产业结构的重点领域,这也是我国近几年开始重点培养创新产业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泉州有着浓厚的文化背景,是一块孕育文化创新产业的好土壤,将泉州作为文化创意产业重点培养的城市,让泉州先把创意文化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其他城市创意文化的发展是有深远意义的。

(二)研究意义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的脉络,我们发现,在知识经济结构下,文化创业不仅是走出危机的先导行业,同时还能实现经济快速加快发展,推动世界经济前行。对于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及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将创意文化作为新兴产业重点推行是必要的。首先我国是文化古国,拥有悠长的文化背景,有发展创意文化天然独厚的优势,另外,可以增强我国国力,在面对经济危机时能顺利度过。而泉州作为我国众多文化城市中的为数不多的将创意文化作为重点培养产业的城市之一,在创意产业发展也处于起步阶段,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因此将泉州作为创意文化产业的研究对象是有一定意义的,除了帮助提升泉州创意文化发展水平,还能从中折射出创意文化未来发展之路,对我国整个创意文化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性作用。

二、泉州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一)泉州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概述

泉州,作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我国政府对其文化产业寄予了厚望,特别对文化产业的核心———创意文化期待值更高,泉州市政府还提出“文化泉州,创意泉州”的文化理念,立志要将泉州打造成全国创意文化城市的“弄潮儿”。泉州市政府说到做到,为了发展泉州创意文化,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自2010年起,泉州市政府便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措施,计划每年出资约2000万元,用于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发展文化产业,并对这些文化产业实施税费减免,土地优惠等,拉动社会资本,并建立了大批创意文化的产业区,像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同时,这些举措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2009年9月底泉州南音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做名录,及梨园、提线木偶的频频出访赢得国际国内专业人士的认可,都证实了泉州是适合发展创意文化产业的,同时也看到泉州政府在这方面的努力。但是,由于我国创意文化实践经验较短,尽管泉州有着天然的优势,可由于没有适当的指导,泉州的创意文化发展之路还是走得很艰难蹒跚,那些取得的成就更像是昙花一现,无法持久,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还是处于青黄不接,缓慢爬坡的阶段,并没有持续取得突破性的进步。

(二)泉州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存在的问题

泉州创意产业发展之所以停滞不前,主要还是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浓烈的创意氛围

大家都知道,其实文化说白了就是一门艺术,搞艺术是需要气氛的,特别是创新性产业中的广告策划、创意设计这些,如果没有浓烈的气氛,是难以诞生优秀的作品。此类行业的人才大部分思维活跃,想法较多,可是一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此类行业的需要一定氛围下,大家进行想法交流,从而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才会产生有创新性的想法。而目前,泉州的创意氛围很冷淡,大家对创新也只是纸上谈兵,有着宏伟的规划跟目标,可是真正落到纸上的,真正有出产品的却不多。

2.缺乏优秀的创意人才

文化产业特别是创新行业对人才能力要求是非常高的,包括人才的专业性及素质,否则是难以诞生高质量的产品。而目前泉州这方面的人才是很匮乏,即便是有这方面技能的人才他们从业经历也比较少,水平也大部分停留在帮助别人做较低层次的动画加工而已,创意策划等后期环节人才几乎是没有。虽然该课程在我国各大高校现已陆陆续续有开设,泉州也有,可是因为课程新,起步晚,市场认可度并不高,因此报考相关专业的人也较少,再加上相应的师资力量及匹配的教学设备也跟不上,缺乏培养人才的土壤,谈何培育文化创新性人才?

3.缺乏有力的资金条件

任何新型产业的发展都是需要资金注入才能运转起来的,通常政府在最开始的时候会拨款培植新型产业,但是光靠政府的扶持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结合市场节拍,招商引资,将产业“盘活”,才能保证文化创新产业的持久性。目前,泉州的大部分文化创意产业企业还都处于创业阶段,因为缺乏有经验的管理,业务渠道及稳定的资金来源,这些企业的发展都十分缓慢。这两年,泉州在文化创业产业方面合作较为密切的是台企,可由于两岸一直没建立起规范的行业规则及相关协会,创新产业涉及的版权合同内容等形式都无法达成共识,一直搁浅,还有创新产业的运作和资金流动不通畅,两岸缴纳税额差额太大,政府也迟迟没有做出相应调整,这些因素都限制了外商对泉州创新产业企业的投资。

三、泉州文化创意产业的应对策略

(一)合理规划产业,营造产业氛围

产业氛围之所以一直无法凝聚起来,归根究底还是因为产业规划不合理,建议泉州政府应该利用政府职能合理规划这些创新文化产业,让这些企业融入到市场中,接受市场的考验,比如让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既是生产者也是管理者。政府对创新文化的上端与下端行业也做好规划,让这两端的企业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创新产业才能运转起来。逐渐的,政府要减弱自身的主导作用,逐步退回到辅助的角色,如作为主办方建立创新产业的协会及展会,邀请企业参加,或者举办相关比赛竞赛,充分挖掘泉州本地的创新文化,掀起一股创新热潮,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甚至可以将创新产业企业聚集在为他们建立的创意产业园里,让他们可以零距离交流,也能彼此进行文化创意贸易,从点到线到面,让创新文化产业全面覆盖整个泉州。

(二)注重人才培养,加强人才引进创新

行业与其他机械行业不一样,创新行业要想进步主要依赖的就是人才,泉州政府应该重视这个问题,不仅仅需要加强各大高校关于文化创新课程的培养力度,还需要制定合适的文化创意人才引入制度,可以模仿新加坡跟香港的优才计划,对此类型的人才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同时建立人才展示平台,让引进的人才有施展才能的地方,才能保持源源不断的人才涌入。引入外援,可以提高泉州创新文化发展,此乃权宜之计,泉州政府还是应该将重心落在本地人才的培养上,俗话说:一方土养育一方人。毕竟本地人才在泉州土生土长的,对泉州本土文化有着深切的体会,此类人才对泉州特色的创新文化能起到引航的作用。另外,培养人才方面,要朝着复合型人才走,即具备设计、制作、营销及管理一体的综合性人才,此类型的人才能贯通整个创新产业链,推进泉州创新产业的发展。

(三)完善合作体制,完整产业链资金的缺乏

一方面是因为泉州的合作体制存在缺陷,比如优惠力度不足,工商税务方面繁琐,令很多企业望而却步;另外就是产业链不够完整,外来投资家对泉州的创意产业信心不足,担心产业链的不完整容易导致资金链的断层。因此,泉州政府需要整合泉州文化创意的产业链,将设计、制作、发行及衍生产品还有产品体系都要串起来,每个环节都要完善,最后做到环环相扣,流程井然有序;在合作体制的改革方面,要大刀霍斧,去掉一些繁琐的流程,对前来落户的创新企业给予“绿色通道”及其他优惠,如免租,一定时间内的免税等,投入资金达到一定程度的企业还能享受别的优惠政策,并且新落户的创新企业如果有创新产品的推出,要打上泉州的标签,泉州政府也会给以奖励,如此一来,加强互相合作,方能互利共赢。

篇3

2市场营销相关理论概述

现代市场营销的定义为:致力于交换过程中,满足需求和欲望的人类活动。美国市场营销协会下的定义:市场营销是创造、沟通与传送价值给顾客,及经营顾客关系以便让组织与其利益关系人受益的一种组织功能与程序。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两点:一是传送给顾客价值,二是自身或与自身相关的组织或个人获利。总而言之,双方获利,各需所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市场营销的策略和营销方式以及概念也随之变化。比如,美国营销学家杰罗姆提出的4P组合,市场经济背景下产生的“4V”营销理论,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4V”指差异化(Variation)、功能化(Versatility)、附加价值(Value)、共鸣(Vibration),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采用品牌营销、体验营销、“4V”营销、关系营销,并渗入了现代互联网营销理念。通过太极文化产业推广让更多的人获益,同时获益者向组织者或参与组织者支付一定的报酬。

3市场营销角度下太极文化产业发展策略

3.1“4V”营销在太极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应用

“4V”是指差异化(Variation)、功能化(Versatility)、附加价值(Value)、共鸣(Vibration)的营销理论。“4V”营销理论首先强调企业要具有差异化,从而树立自己独有的形象;其次,“4V”营销理论要求自己的产品具有柔性需求,针对不同的消费者有不同的对待和针对性的组合;最后,“4V”营销理论强调产品自身的悟性要素,即能够满足消费者的情感诉求。

3.1.1强调差异化

太极文化特征可以分广义和狭义。广义的太极文化,是指太极基因渗透在各个文化领域和各种事物之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太极的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狭义的太极文化,是指通过表现太极自身的本质、本性、实质、属性、形态、功能、法则、原理,全面展示太极本来面目的文化。随着现代生活的提高,单纯的打拳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文化的需求。需要把武林化的太极拳与中国的茶道文化、禅文化、国学文化、书画艺术、中医推拿、中国古老的静修养性文化融合,以一种高端的文化展现形式向外推广。

3.1.2加强功能化

太极文化首先具备愉悦身心、强身健体、休闲娱乐的功效。可以从影视、游戏、服装、纪念品、名人题词、字画、竞技表演、图书期刊、太极微信公众平台、太极名人扎堆等多方位下手,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3.1.3实现消费共鸣

太极文化要注意提高广告效应,在公众面前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另外,通过各种途径让消费者亲自体验,并做好体验式营销,从而产生对产品的依赖性。

3.2太极培训市场

3.2.1针对太极拳馆的学员进行关系营销

首先要收集学员的相关资料,了解其身体状况、家庭背景、兴趣爱好、投资方向等。根据学员的特点可以做一些课程调整,使学员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得归属感,并对比较优秀的学员进行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久而久之形成良好的口碑。

3.2.2合理利用教练员进行营销

对教练员的待遇可以采取以下策略:首先,薪酬合理,设立合理的奖金制度,使教练员劳有所得,多劳多得,提高工作积极性;其次,提供良好的个人展示空间。对能力较强、表现较好的教练员可以给予深造的机会或高额的薪酬,定期举行教练员间的交流。

3.2.3与社会就业或深造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要想得到很好的信誉与长远的发展,就必须对学员负责,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与用人单位签订输送优秀人才合同;第二,与高校合作,提供深造的机会。

3.3太极武术用品市场

3.3.1品牌的定位

品牌的定位是品牌营销传播的基础。在定位方面,对中老年人群,一般要以健身养生、延年益寿、提高传统文化内涵为定位目标。针对青少年要分为几类:(1)太极健身专用类型,讲究实用、朴实无华;(2)学习训练专用型,这类主要是器械和着装;(3)表演型的人群,这类主要以好看为目的,在设计风格和色彩上下功夫;(4)太极比赛专用,这类一定要在质量、设计风格和色彩等方面下功夫;(5)旅游参观纪念品,突出太极风格及文化特点。

3.3.2品牌产品

在产品的开发放面要多采用新技术和新材料,增强产品的使用价值和观赏价值,产品设计要凸显太极故乡独有的地域文化特点,突出厚重的太极底蕴。

3.3.3品牌渠道

应该采用多种渠道进行营销,既可以采用传统的渠道,还可以与现代电子商务相结合,比如,入驻阿里巴巴平台、京东商城平台、苏宁易购平台、聚美优品平台、聚划算等,做到线上线下的同时出击。

3.3.4品牌传播

首先,通过互联网、电视、报纸、杂志等对现况进行及时的报道,向全世界传达有关太极的比赛交流等信息。其次,太极文化品牌的传播要与现代传媒尤其是现代信息相结合。太极文化作为一种社会化的产品,其传播必须借助多方渠道,比如通过国家政治导向,抓住消费者的心理进行营销,借助信息平台(微信、qq、微博、易信、来往、陌陌等)并作好跨区域的合作。再次,做到太极文化与地域性特征相结合。太极拳发源于焦作,而焦作又有全国著名云台山游览区,一个是“拳”,一个是“山”,“拳”“山”相结合能给人们一种漫步山间、畅练太极、仿若仙境、益寿延年的品牌印象,达到营销的目的。

4结论

(1)采用市场营销“4V”理论对太极文化创意产业进行分析,找到太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优势和突破口,强调在创意文化营销过程中要突出差异化、加强功能化、提高附加价值和实现消费共鸣,以此来实现创意文化产业的利润最大化。

篇4

一、关于天津市文化产业现状的概述

天津作为我国四大直辖市之一,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制造业基础雄厚,有着天然的交通优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城市本身具备发展文化产业的先天条件,国家对滨海新区的开发也给天津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天津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了一批文化产业集群,如红桥区意库文化产业园区、和平区6号院文化产业园区、西青区凌奥文化产业园区等,这些文化产业园区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应,吸引了大批从事图书出版、动漫、家装、工业设计、广告、物流、销售等行业的公司入驻,为天津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从2006年至今,天津市文化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创造了不菲的经济价值,但也出现了很多诸如文化产业园区产业链条不完整、相关配套设施缺乏、创意产品与市场相脱节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产业园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成为天津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关键瓶颈。

二、天津市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产业集群中产业链条不完整

产业集群化发展是一种先进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产业发展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竞争日益激烈的新趋势,具有群体竞争优势和集聚发展的规模效益”。它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竞争优势、价格优势、资源优势和信息优势,天津市文化产业采取集群化发展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由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无法完全达到预期的效果,天津市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出现了很多具体的问题。首先在于对文化产业园区的理解上,文化产业园区是根据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理论建立起来的,文化产业集群化“不是众多企业的简单集中,而是以专业化分工与社会化协作为基础,大、中、小不同等级企业并存,不同类型企业共生互补的生态化企业群体,因而类似于生物生态系统”。比如动漫行业集群,不仅仅是大、中、小型动漫设计公司简单集中在一起,而应该是集合了动漫设计公司、版权服务公司、影视动画制作公司、图书出版公司、广告公司、物流公司在内的一个以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为基础的动漫产业生态化集群,这样才能充分利用产业园区的地域优势,做到资源、信息、配套设施的共享,促进专业分工和社会化协作的程度。而反观天津几个大的文化产业园区则不难发现,园区中设计公司偏多,配套的服务类公司数量很少,一个创意出现了,但是却缺乏相关的企业把它转化为商品,并且销售到市场上赚取利润,这是因为园区中文化产业链条缺失的原因,文化产业园区也就失去了产业集群化的初衷,成为“简单的企业集中”,无法产生化学反应。

(二)天津市政府对文化产业园区能否持续投入的问题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从西方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来看,文化产业是在传统产业不断衰退、能源价格持续上涨、大量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纷纷寻找出路的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以英国为例,20世纪90年代,英国制造业严重衰退、经济发展停滞不前、资源价格持续上涨,以往的支柱产业——制造业已经失去了投资价值,大量资金纷纷撤出寻求新的投资机会。为了扭转这种经济颓势,“1997年,英国政府提出集中力量发展文化产业,把文化产业作为振兴英国经济的引擎”。在政府的大力培植下,官方资本和民间资本纷纷融入文化产业,很快就带动了经济的复苏。“仅仅在1997-2001年4年间,英国文化产业产值年均增长率都在6%以上,平均年增长率为8%,到2001年已达到1120亿英镑,而英国整体经济增长率则为2.8%,1997-2001年文化产业的就业增长率平均为5%,而整体经济就业增长率则为1.5%。”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英国成为规模仅次于美国的文化产业国家。在文化产业全球兴起的大背景下,我国也确立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提出通过发展文化产业来转变本国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抢占世界经济产业链的上游位置,摆脱“世界加工厂”的尴尬角色,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但是由于我国和西方发达国家不同,尚未完成工业化,传统工业也并未完全衰退,建筑、钢铁、汽车等传统行业仍然是国家重要甚至是主要的产业支柱,大量民间和官方资本仍在源源不断地注入这些传统行业,在这种情况下发展文化产业,势必会造成文化产业本身的资金扶持力度不够、文化产业园区配套设施跟不上等问题。

三、天津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完善文化产业园区产业链条,营造文化产业的生态化集群体系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天津市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建设完整的文化产业园区产业链条”和“持久的政府财政投入、政策支持”两个大的方面。所以,天津市文化产业园区要想跨入国内第一梯队的行列,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道路,需要完善天津市文化产业园区产业链条,产业集群相比单兵作战最根本的优势在于它“能够获得建立在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报酬递增、企业间的互动学习和合作创新等优势,从而成为具有高端竞争优势的产业发展模式,进而促进区域或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一个发展良好的产业集群必然有着相对明确的结构划分,它应该是同一行业内部不同子行业的联合,最终形成的是一个完整的从设计、生产、销售、物流等环节结合在一起的产业航母。而天津市现在的文化产业园区,大部分企业虽然从地理上聚集在一起,但仍然走的是单兵作战的原则,没有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也就无法产生化学反应,达到文化产业园区最初的建设初衷。弥补这一点的缺憾需要天津市政府对文化产业园区有明确的规划,创造完整的产业链条,使文化产业园区拥有迅速把创意转化成为产品并销往市场的能力,市场创造出来了,园区自然就能够吸引到更多更好的公司前来加盟,形成天津市文化产业园区的良性循环。

(二)加大对文化产业园区的投入力度,由政府出面召开“创意产品博洽会”并立法保护创意产品版权

天津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市政府政策方面的大力支持,政府的支持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由政府出面为创意产品寻找出路。这方面做得比较成功的有深圳的创意设计品牌博览会、湖北省委举办的武汉国际文化产业博洽会。“以武汉国际文化产业博洽会为例,在会期间共吸引了来自英、德、韩、印尼、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千余名嘉宾,成功签约近百个项目,签约金额7亿元,实现了以会展推荐文化产品的目标。”这是一个很值得参考的例子。第二,政府应该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众所周知,知识产权保护是发展文化产业的根本和前提,创意是脑力劳动的结果,创意产品是创意文化的外在物化,创意产品和科技产品不同,一旦流向市场,其产品就很容易被复制和剽窃,比如图书出版行业的盗版问题、工业设计领域的剽窃问题,此类问题层出不穷,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还不完善,如果没有知识产权的保护,文化产业就会失去原动力,整个行业也会失去活力。近年来天津市政府不断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如2010年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出台的《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贯彻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为自主创新提供司法保障和服务的具体措施》等,为天津市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天津市的知识产权现状和国内外发达城市和地区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我们需要加快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不断完善相关法律规定,为天津市创意集群的壮大和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四、结语

篇5

中图分类号:[F2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前言

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的兴起将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狠狠地推进了一大步,许多城市都是通过工业发展起来的,随着城市的不断转型,所谓的工业遗产便产生了,记录着城市的过往;创意文化产业在城市更新发展中受到极大的追捧,所需基础设施的投入不大但收益却不可估量,代表着城市的未来。工业遗产改造成创意产业园在历史文化传承、空间结构利用、降低新建成本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势。

2 相关概念

2.1工业遗产

根据《下塔吉尔》中的定义:工业遗产包括具有历史、技术、社会、建筑或科学价值的工业文化遗产,包括建筑和机械、厂房、生产作坊和工厂矿场以及加工提炼遗址,仓库货栈,生产、转换和使用的场所,交通运输及其基础设施以及用于住所、宗教崇拜或教育等和工业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此外,工业遗产通常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具备二次开发利用的可能性。

2.2创意产业园与工业遗产

创意产业园是工业遗产保护型再利用的绝佳模式,国内外已有许多成功的改造经验。工厂旧建筑多为不合时宜的工业遗存,一般做法是拆除后就地建造新建筑,即使未拆除,荒废后很难再次发挥其功效,而厂区的地理位置较好,不加以利用又浪费了资源。工业遗产的LOFT(即仓库、阁楼)结构对于创意空间的营造具备先天优势,非常符合创意产业所需空间上灵活多变、独特个性的要求。

3 国内外相关研究及成功案例

3.1国内外相关研究

早在19世纪中叶,工业遗产保护的问题就引起了以英国为首的西欧国家的关注,但相关研究正式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以英国的研究最为突出和丰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英国的工业革命:其创造了以往的辉煌成就,也引发了如今工业遗存的相关问题。从研究内容上看,国外对于工业遗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管理及利用研究、保护研究、开发模式(博物馆模式为主)研究等三个方面。

我国关于工业遗产的研究则相对较晚,在工业遗产改造为创意产业园方面采取的是实践带动理论的发展方式,在借鉴了大量国外经验的基础上也取得了一些优秀研究成果,在管理利用、改造方式、模式探究方面都有涉猎。

3.2成功案例分析

3.2.1英国Clerkenwell

Clerkenwell是英国最新兴的创意园区,位于伦敦东北部,属于典型的艺术家开发模式。一批年轻的创意者和企业家的入驻使得原来的废弃工业仓库被再次利用起来,逐步发展成为艺术家们公认的伦敦最好的创意园。现进驻的几百家设计企业以设计公司和信息与通信技术或新媒体公司为主,还包括多媒体音乐剧院、展览馆等,园区的艺术中心时常举办的前卫展览和行为艺术展等都展现了Clerkenwell的强大包容性。

3.2.2上海同乐坊

上海同乐坊是集国际性、文化性、互动性于一体的艺术创意和时尚休闲空间。以“整旧如旧+后现代设计元素”为宗旨,拆除破旧的水泥墙,保留钢制框架和具有旧工业时代标志的建筑构件,融入亮丽色彩、玻璃幕墙、金属装饰等后现代的设计元素进行创意改造。高层旧厂房改造以LOFT挑高设计的形式为主,多租与企业做办公之用;低层厂房则和其前方空地结合形成小广场,满足餐饮、休闲、娱乐企业的需求。

4 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改造与设计特色分析

4.1园区基本概况

4.1.1历史文化概述

百年老字号“源和堂”蜜饯厂于1916年由庄氏兄弟创立,是泉州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工业厂房的代表,也是泉州重要的工业遗产。20世纪八十年代源和堂繁荣发展,其生产制作的蜜饯深受海内外华人华侨的追捧,然而随着泉州整个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工厂外迁,老厂区便逐渐走向衰落,留下了大片荒废的旧厂房。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源和堂”已成为泉州文化的组成部分,源和堂老厂区在泉州人民仍然具有一定的情感地位。基于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纪念,园区名称保留老字号名称并加入创立年份,命名为“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

4.1.2区位与规模

园区位于鲤城区新门街,毗陵休闲街区,交通便利。总规划面积188亩,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总投资1.5亿元人民币。规划区域包括原源和堂蜜饯厂、面粉厂、油厂、麻纺厂、电视机厂等老厂房。整个园区建设招商分三期进行,目前第一期的招商工作完成,逾60多家文化创意企业已经入驻经营(三分之二为设计类企业),吸纳各类创意人才500多人,目前第二期的各项工作正在开展,园区将有更大的包容度吸引更多的优秀企业在此集聚。

4.1.3改造原则与主题定位

旧厂区以“保留、改造、新建”为改造原则进行规划:厂房、办公楼的钢架结构和LOFT阁楼基本结构相似的区域保留;旧建筑修补、装饰,适度改造;添加产业元素和创意元素,现代化配套设施、休闲绿化区规划新建,保留原有的闽南建筑风格,融入创意点,打造一个文化产业的创意综合体,一个集创意产业集群、现代创意服务集群、创意生活商业集群多功能于一身的文化创意园。

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的工业遗产改造特色探究

郭延信

华侨大学,旅游学院,福建省泉州市 362021

摘要:工业遗产的改造现如今已成为许多国家、地区、城市更新发展的重要议题,改造成为创意产业园则是目前最时髦也最有利的做法之一。本文以泉州百年蜜饯老厂改造成的“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为例,归纳总结了整个园区的建筑风格、创意主题、空间布局的特色,并对园区内一些成功的改造案例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工业遗产;创意产业园;改造;源和1916

中图分类号:[F2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前言

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的兴起将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狠狠地推进了一大步,许多城市都是通过工业发展起来的,随着城市的不断转型,所谓的工业遗产便产生了,记录着城市的过往;创意文化产业在城市更新发展中受到极大的追捧,所需基础设施的投入不大但收益却不可估量,代表着城市的未来。工业遗产改造成创意产业园在历史文化传承、空间结构利用、降低新建成本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势。

2 相关概念

2.1工业遗产

篇6

1文化创意设计与地域经济的相关概述

1.1文化创意设计的含义

文化创意设计,顾名思义是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文化设计,它是对文化进行创新的成果。具体来说,文化创意设计主要指的是以文化为基本元素,对不同的多元文化进行融合整理,进而设计出的具有创意性的文化现象。由文化创意设计衍生出来的文化创意产业,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它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文化创意,是由英国首创的,主要包括三大内容,即文化服务、文化产品、智能产权。之后有很多国家与地区也纷纷提出与之相关的概念,主要包括文化产业、版权产业、体验经济、休闲产业等概念。文化创意设计不是简单意义上对“新技术、重投入”的一种叠加,它需要植根于社会这片肥沃的土壤之上,让技术充当养料促使其茁壮成长。我国对文化创意产业的业态与形态进行了界定,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任务,这标志着我们国家将文化创意产业放在了一定的高度对其进行整体的布局。

1.2地域经济的含义

地域经济隶属于社会历史的范畴,它与地理环境有着较为密切的关联性。具体来说,地域经济又可以称之为地区经济或者区域经济,主要指的是在某一地理环境中不同的经济主体(不仅包括本国人与本地人,还包括外国人和外地人)所从事的经济活动、拥有的经济资源以及在一些经济活动中所获得的经济利益。随着我国十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征程的开启,地域经济发展在我国呈现出新的令人瞩目的发展动向,将我国地域经济发展引入一个较为活跃的时期。地域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大的辐射作用,它对我国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具有一定的引领与提升的作用。因此,促进地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加快社会主义发展的进程,有利于加速实现我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发展文化创意设计的必要性

文化创意设计是从20世纪末的发达主义国家开始萌发的,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文化创意设计更是在世界各个国家掀起了新的浪潮。尤其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之后,文化创意设计产业一枝独秀,成为走出危机的先导产业,从而使得我国党和政府对文化创意设计的发展更加的追捧与重视,它是我国社会文化发展、社会经济发展、社会政治发展的需要。因此,发展文化创意设计具有其必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发展文化创意设计是推动我国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

发展文化创意设计就是以文化为基本元素,在原有文化的基础上对不同的多元文化进行融合、整理、创新、发展,从而设计出蕴含文化底蕴并具有特色性的文化产品。发展文化创意设计是促进我国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的文化注射了新鲜的血液,使得我国的文化更具有生机与活力,这对我国文化的创新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发展文化创意设计是推动我国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

2.2发展文化创意设计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文化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是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它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发展文化创意设计是提升我国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它有利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的文化创新能力,从而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转型发展,使得我国的文化产业更好地带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发展文化创意设计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2.3发展文化创意设计是我国社会政治发展的需要

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它对政治与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我国在《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任务,并且,全国各个发展较好的大型城市也都随之推出相关的政策来支持与推动我国文化创意设计的发展,这标志着我们国家的党和政府已经将文化创意产业放在文化创新的高度进行了整体布局。所以说,发展文化创意设计是我国政治社会发展的一种体现,是我国社会政治发展的需要。

3发展文化创意设计的重要性

文化创意设计在我国有其发展的必要性,因为它是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需要,同样,发展文化创意设计在我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对我国创新能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3.1发展文化创意设计对我国创新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国家,很难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创新对于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与发展具有其重要的意义。文化创意设计就是以“创新”为核心基础的,它是知识经济时展下的产物,具有极大的创新性与创造力。因此,发展文化创意设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我国的创新能力,对我国创新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2发展文化创意设计对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化是一个国家发展的软实力,是综合国力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二者对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文化创意设计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看作是文化与创新的一种融合,文化创意对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来说具有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创意文化产业能够将抽象的文化直接转化成具有高度经济价值的产业形态,它对一个国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发展文化创意设计对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价值作用。

3.3发展文化创意设计对我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文化创意不仅是危机帮扶的先导产业,是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型战略,而且还是改变世界的重要力量。文化创意产业属于一种新型的创新型产业,它依靠人的智慧、天赋与技能,充分发挥高科技的作用对文化资源进行提升与创造,通过知识产权的运用与开发,产出具有较高附加值的产品,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具有较高就业潜力与较高财富创造的新型产业,它越来越成为各个国家与地区在国际竞争中夺取竞争优势的新举措。文化创意产业蕴含了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的内容,它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作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举措。因此,发展文化创意设计对我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4探讨文化创意设计对地域经济的发展

4.1文化创意设计是地域经济发展的动力

文化创意设计是知识经济时展的产物,它具有极大的创新性与创造力。文化创意设计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是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它是一个具有较高就业潜力与较高财富创造的新型产业,有利于创造出具有较高附加值的产品,是地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对地域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动力。

4.2文化创意设计能够促使地域形成新的产业链,从而带动地域其他产业经济的发展

文化创意设计主要以“创造力”为核心基础,它不但可以将地域内现有的文化与创意资源转化成经济成就,从而提升地域产业经济的附加值,形成新的产业链,而且还会通过对地域内的文化资源进行激发、保护以及再利用,从而带动地域内其他产业经济的发展,提升整个地域的经济结构,促进地域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4.3文化创意设计对地域经济的持续性增长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文化创意设计对一个地域的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拉动与促进的作用,文化创意设计之所以对地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仅是因为文化创意产业是一项新兴的产业类型,更为关键的一点是,创意作为一种生产要素逐渐成为促进与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一项好的文化创意设计能够瞬间大幅度提升一个企业的知名度,使得产品的附加值与市场占有率得到进一步地增加与扩大,并且能够使得地域内很多传统的产业与产品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4.4文化创意产业为地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较高的效益

文化创意产业本身就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产业,它是对地域内传统产业的一种超越,其理念是对社会价值观的一种反映。文化创意产业所推崇的是多样化、独具特色的文化产品或服务以及充满个性化且丰富多彩的创意设计。文化创意产业可以看作绿色产业,它具有高度的灵活性与艺术性,在作业模式上打破了生产与消费一体化、传统分工体系等,为地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效益。因此,文化创意产业逐渐在地域发展战略中占据了首席之地。

5结语

一言以蔽之,文化创意设计是以文化为基本元素,对不同的多元文化进行融合整理,进而设计出的具有创意性的文化现象。文化创意设计对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发展文化创意设计具有其必要性。由文化创意设计衍生出来的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具有较高就业潜力与较高财富价值的新型产业,具有很高的附加值,它对我国地域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邵学峰,王国兵.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增长:中国的模式——以网游业为例[J].东北亚论坛,2010(03).

篇7

1 发展概述

农民画是以基层农民为主要创作群体,以农村日常的生产生活为创作内容,以造型夸张、色彩明快、手法自由为艺术特色的现代民间绘画,拥有浓厚的地域乡俗文化特色,是在原生性的民间文化和主流文化的交织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亚民间文化”。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文艺也取得大发展,也是在那时,秀洲农民画开始焕发生机,涌现出一批极具创造力和特色的优秀画家人才。20世纪90年代之后,秀洲农民画不断的发展和创新,画家的素质也不断提升,在国内外成就了一定的影响力。

秀洲农民画于20世纪80年代兴起,秀洲农民画融合当地蚕桑文化和剪纸、刺绣等民间技艺,发展迅速,成果颇丰。1988年秀洲区被文化部命名为首批“ 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2001年开始中国农民画艺术节在秀洲e办,此后每2-3年举办一次。在画家队伍建设方面,嘉兴秀洲农民画有自己的领军人物(如缪惠新大师),也有后备人才培养基地。秀洲农民画,在行业内已形成了一支年龄层次较为丰富的画家队伍。

2 发展优势

秀洲农民画在文化建设文化品牌建设中的作用十分突出。秀洲农民画发展至今,已把“秀洲・中国农民画艺术节”“秀洲・中国农民画艺术中心”“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第十五届‘群星奖’”四个“国”字号称号收入囊中。随着近些年的不断发展,秀洲农民画获得的奖项愈来愈多,秀洲农民画已从民间登上大雅之堂。秀洲农民画艺术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秀洲区政府的重视。区领导曾到秀洲区文化馆作专题调研,走访农民画画家缪惠新,与热心农民画事业的群文干部交朋友,支持建造新的农民画艺术中心和文化馆新馆等。秀洲区政府讲农民画作为新农村文化产业的着力点,制定和完善了副歌客观实际的农村文化产业政策,2006-2015年秀洲区完成了《秀洲区画乡建设》十年规划。

笔者走访了嘉兴、衢州、舟山三地,衢州与舟山都或多或少地面临农民画传承问题,而在秀洲,却没有这一问题的困扰。秀洲区有专门为农民画开创的天地,也有不断培养农民画爱好者与创作者的平台。从对文化局的老师的采访到对画家本身的采访,都可以看出秀洲农民画创作队伍的有力和自信。秀洲农民画创作队伍的成功建设,也离不开政府。在队伍建设中,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秀洲区政府建立了从上到下梯级分布的农民画爱好者培养基地,从新农村的“文化礼堂”到社区文化课堂再到中小学的美术拓展课堂,到处可见农民画的身影;第二,秀洲区政府注重农民画创作者的利益,对画家有津贴补助,并且积极地为画家提供了比赛、展览、交流渠道,关注画家的生活与发展。

秀州地区作为一个成熟的农民画发展地的示例,政府方面对于农民画的展览、交流(国内国外)、画家群体的管理已经有了相关负责的文化部门,相关的文化设施(如展览馆、文化馆)也已经相当完备。在农民画宣传方面,秀洲区已走在前列。农民画的基地建设增加了农民画在老百姓中的知名度,而将农民画作为政府赠礼增加了地区间的知名度。

3 发展瓶颈

秀洲区农民画的主要成果还是在学术和艺术方面。经济方面相对舟山等地起步较晚,农民画产业化依旧前路漫漫。秀洲农民画产业化的道路依旧在摸索中,.创作和衍生品化两个环节的连接有待进步。在对画家进行采访时有青年画家表示秀洲农民画如火如荼发展的同时,也给新一代画家的创新带来了挑战。与其他地区相同,大部分农民画画家难以依靠农民画养家糊口。农民画的产权保护还存在问题。大部分农民画家的产权意识较为薄弱,相关政策举措也不够完善。

农民画事业与产业的杂糅并存是目前农民画发展现状中突出的特点。嘉兴秀洲区农民画事业化发展颇有成就,但产业化发展不成熟,二者的并存共生矛盾重重,并且这些矛盾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完善的解决,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障碍。在农民画相关产业发展方面,政府方面明显缺乏相关政策的扶持。目前,嘉兴仅有一家农民画创意文化公司,该公司的负责人也表现出对政府方面政策的需求和对外合作交流的需求。只能说,嘉兴地区的农民画产业形态初具规模但也存在一定的发展规划问题。

嘉兴秀洲农民画艺术创意有限公司注重“创意”在农民画元素提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旨在通过创意策划提升其衍生产品附加的文化内涵,最大程度发挥农民画的文化价值。该公司目前的衍生品包括工艺品(油纸伞)、生活用品(杯子、家纺、纸巾等)、文具、服饰(丝巾、衣物)等,但是产量有限,产业链存在(“画家艺术创作―团队创意策划―公司投入生产”三位一体)但发展还不成熟,价格也比较高昂,市场流通率低。

秀洲农民画前途一片灿烂,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难免有一些小瓶颈,面对这些小瓶颈,秀洲区政府的解决手段对于浙江其他地区而言是有借鉴意义的。另一方面而言,秀洲农民画在走在浙江省乃至全国前列的同时,也需要不断地反思和创新,寻求发展模式的优化。

参考文献

[1]陈曦,胡佳,董文斌.秀洲区积极探索农民画产业发展打造创意升级新路[N].嘉兴日报,2014-05-28

[2]张力《浙江农民画的创作与发展》 大众文艺

[3]郎绍君《论中国农民画》[J] 文艺研究1989(3)

[4]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农民画简介《持续发展中的秀洲农民画》

[5]仲美文.《人文秀洲区多彩农民画》 中国文化报/2007 年/10 月/17 日/第 004 版

[6]苏唯谦《秀洲农民画从民间走上大雅之堂》 中国文化报/2007 年/11 月/8 日/第 008 版

[7]亢宁梅.《从自我的符号到审美意识形态的代码――中国农民画审美性质分析》.[J].湖北大学学报. 2011.02

[8]丁占勇.《中国农民画产业化发展调研报告》.[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2.08

篇8

一、创意产业的概念、发展

(一)创意产业的概念

“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ies)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1998年《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创意产业是指那些源自于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和利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并将广告、建筑、艺术和文物交易、工艺品、设计、时装设计、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电视广播等13个行业确认为创意产业。随后,美国、澳大利亚、韩国以及其他国家在不同程度上推进了有关创意产业的新观点。但到目前为止,对于创意产业的真正内涵,学术界还有不少争论。

目前,我国创意产业的带头城市上海对创意产业的定义是指,以创新思想、技巧和先进技术等知识和智力密集型要素为核心,通过一系列创造活动,引起生产和消费环节的价值增值,为社会提供广泛就业机会并创造财富的产业,具体指研发设计、建筑设计、文化艺术、咨询策划和时尚消费等。

成都目前并没有提出明确的创意产业的概念,但在《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2)》中提出目前重点发展四大行业:传媒业、文博旅游业、演艺与艺术业、创意设计业。以此看出,成都目前对“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未作明确界定。

笔者认为,“创意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创意产业是在传统的文化产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又呈现与传统文化产业不同的新的产业形态,随着现代服务业的不断发展,产品中的创造性得以独立出来并创造财富,形成了以创意理念、创造性为核心的创意产业。因此,创意产业不应该局限于文化产业领域,而应将制造新产品、新技术研发也划归于创意产业。即创意产业应包括文化艺术创意、数字高科技创意、工业技术设计创意,并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国外创意产业的发展状况

创意经济创始人约翰・霍金斯曾明确指出,全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创造价值220亿美元,并以5%的速度递增。特别是在英国、美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创意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凸显了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英国。作为最早提出创意产业的英国,创意产业发展迅速。至2000年,英国大约有12.2万个不同类型的创意产业公司,约占企业总数的7.6%,创意产业就业人数位居各产业之首。目前,英国的创意工业政策是国际上产业架构最完整的文化产业政策。

2.美国。创意产业在美国发展迅速,美国将文化创意产业称为“版权产业”。美国是全球版权产业最为发达的国家,版权产业已经成为当今其最大、最富有活力,并带来巨大经济收益的产业。美国的影视业和软件业也发展迅速,在国际市场中优势明显。2002年,美国创意产业增加值为12540美元,约占到全国GDP的11.97%。据2007年初统计,纽约创意产业从业人数已近30万人,创意经济从业人员平均年薪也要比其他产业高出2万美元。

3.日本。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动漫制作和输出国,在亚洲是创意产业发展最为发达的国家。目前有60%以上的日本动漫作品中在全球播放,在欧洲播放的日本动漫甚至达到80%以上。日本以动漫、游戏等为主体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使日本经济发展迅猛,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2003年,销往美国的日本动漫片以及相关产品的总收入为43.59亿美元,是日本出口到美国的钢铁总收入的4倍。2010年,日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文化创意产业的新举措,把文化产业定为重要突破口,促进产业出口。

4.韩国。韩国是亚洲各国家中较早认识文化创意产业有巨大经济收益的国家。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使韩国政府意识到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将创意产业纳入政府主持发展计划。1998-2002年间,由韩国政府推动的工业设计振兴计划不仅提高了设计师的创新能力,使韩国设计的质量进一步提升,而且在此期间设计专业的毕业生人数增长了25%。

(三)我国发达城市创意产业的发展情况

我国创意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香港于21世纪初开始研究创意产业,香港贸发局于2002年9月公布了首份《香港的创意产业》研究报告。资料显示,截至2002年3月,香港创意产业聘用员工超过9万人,占香港总就业人口的3.7%,创意产业已成为香港经济一个重要的增长点。2005年创意产业思潮开始影响我国各大城市。2006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首次将“创意产业”写入其中,开始真正重视和认同这一新生事物。近年来,创意产业在一些大城市迅速崛起,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杭州、等城市纷纷建立了创意产业集聚区,并将创意产业作为城市发展引擎,形成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扶持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

1.北京。北京创意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至2007年,北京市创意产业资产总计7260.8亿元,全年实现收入4601.6亿元,比2004年增长 86.5%。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北京创意产业不仅没有受到冲击,反而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和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初步核算,2009年创意产业占GDP比重为12.6%,现价增速达11.2%,提前实现“十一五”规划的目标。目前,北京创意产业经济增加值已超过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成为新时期带动经济持续增长的战略产业。

2.上海。上海是我国内地最早发展创意产业并且发展最为迅速的城市。2006年,上海了国内首个城市创意指数――上海创意指数,为研究和推动上海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有效工具,形成了创意产业的上海研究范式。目前,上海已经成为中国创意产业发展迅速、总体实力最大、产业形态相对成熟的城市之一。据统计,2005年上海创意产业总值达756.84亿元,占全市GDP的7.5%。至2006年年底,上海已打造出75个创意产业园区,吸引各类创意类企业集聚。截至2008年年底,上海创意产业增加值已达1048亿元,年均增幅20%以上,占全市GDP的比重达7.66%,创意产业正成为上海经济增长中引人瞩目的亮点。在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中提出,到2015年创意产业增加值将达到2100亿元,将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2%左右。

3.杭州。据测算,2008年杭州的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为579.86亿元,增长17.6%,高于全市GDP增速6.6个百分点;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12.1%,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3.2%。2009年杭州市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642.43亿元,增长15.0%,高于全市GDP增速5个百分点,占全市GDP的比重达12.6%,居十大门类现代服务业之首。2008年,杭州确定将西湖创意谷等十大园区作为主平台,推动创意产业实现集群发展。截至2009年底,杭州市创意产业新兴园区规划总建筑面积已达到130万平方米。

4.深圳。2004年,深圳市提出“文化立市”的城市发展战略,并提出构建“设计之都”的目标。2008年11月19日,深圳正式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设计之都”称号,成功加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短短几年,深圳市创意产业快速发展,2002年深圳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总量规模约55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仅为2.5%,到2009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到531.3亿元,占全市GDP的6.5%。目前深圳正致力于将文化创意产业打造成为第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四)成都创意产业的发展概述

2006年,成都市政府在《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公共文化设施服务公示制度,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将数字娱乐业作为发展信息服务业的重要措施。在《2007年成都市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培育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抓紧建设国家级的网络游戏和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和传媒集团快速发展,尽快形成一批有竞争优势的大型文化企业,鼓励、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2007年成为了成都的“创意文化年”,成都创意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诞生,发展势头迅猛。据统计,至2008年,成都市创意产业的营业收入达到595.62亿元,占全市GDP比重为3.4%,创意产业增加值的增速已超过全市经济增速。2009年底《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O9―2012)》将近期目标定为将成都在3年内打造成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鼎立之城”。

从2006年《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到2009年底《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2)》,成都市各级政府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力度逐渐加大。在《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2)》中推出加强统筹力度、创新体制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产业政策、培养引进人才、完善统计体系、编制专项规划等7大保障措施,优化文化产业发展软环境,为成都打造“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鼎立之城”创造了条件。

二、成都创意产业的困境与问题

虽然当前成都市创意产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创意产业园区也呈现一片如火如荼的繁荣景象。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一些阻碍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如何理性看待这些问题并及时解决,将决定着成都市创意产业的发展与前途。

(一)缺乏创意氛围,市场需求不成熟

创意经济属于知识经济和技术经济,是创新和研发领域中的一种经济类型,因此,同其他所有创新性产业一样,其形成和发展需要一个优良的创意氛围。

成都家具产业经过30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以新都、崇州等为主产区的家具产业集群,年产值近300亿元,已成为全国第三大家具生产基地。成都拥有2000多个本地家具品牌,但大多数成都人在购买家具时不会关注“成都造”的品牌,因为与沿海地区相比,成都家具在技术创新、艺术设计、产品研发等方面有较大差距。成都的家具业设计互相抄袭,产品多拷贝香港和欧美,或左抄右改,重制造轻设计的风气经久不散。2009年掌上明珠“质量门”事件让企业终于认识到了产品研发和设计的重要,2009年末掌上明珠以数十万年薪聘请设计总监并吸引了数千名专业人才求职。目前,成都的家具行业已经意识到了家具行业未来应该重视创新、研发,应用创意、用文化去增加家具行业的附加值。

据统计,目前成都几万家工业企业中,只有三家工业设计公司,十几个设计人员,还年年亏损。许多工业企业创新意识淡薄、设计能力较弱,以模仿改良为主,缺乏核心竞争力,亦不重视创意设计,忽略了创意设计带来产品的高附加值。

创意源于需求,当前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市场需求不成熟,制造业、消费者没有足够的创意需求,这就抑制了创意的源泉。因此需要政府、媒体加以引导,引导制造产业的创意需求,鼓励制造产业与创意设计对接,让创意设计真正的成果化、产业化,而不再是“曲高和寡”,让创意产业在优良的创意氛围尽快地茁壮成长。

(二)缺乏个性、特色,创意产业严重同质化

当前成都的动漫游戏发展迅猛,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目前成都有游戏动漫开发、营运和专业人才培养等企业210余家,相关从业人员约3万人。2009年成都数字游戏产业实现销售收入超过25亿元,占国内产业总量超过10%,同比增长120%,为成都经济的腾飞提供了有利的经济环境优势。但是,我们不能不注意到,成都的动漫企业虽然数量多,从业人员也多,但由于缺乏原创,大量模仿日本,照搬、抄袭现象严重,产量急剧提高,但创造不了高附加值的产品。而且多是在为别人加工,作为世界动漫“加工厂”,与欧美日韩的动漫游戏设计相比,没有形成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和社会影响力。

因此,如何在创意产业中凸显成都的个性,结合成都的城市特色,形成品牌,以个性的原创,形成自身的产业链和规模效益,是当前成都发展创意产业的一个障碍。

(三)创意产业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缺乏行业间协调配合的平台

从发达国家创意产业的发展来看,政府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目前成都也对创意产业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如“购买天府软件园办公用房按基准价出让,整层购买优惠5%,整栋购买优惠10%,租用天府软件园办公用房享受房租补贴。” “入驻天府软件园的软件企业,免费使用国家软件产业基地(成都)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免费获得基础性的技术支持与服务。”此外,软件企业出口除享受国家的外贸出口优惠政策外,同时享受高新区的出口补贴政策。并且对相关申报项目有无偿资助或者贷款贴息,对高级人才的引进也有专门的奖励办法。

这些优惠政策也起到了不少作用,已经初步形成了以高新区为载体的数字游戏动漫产业集中发展区。但是政策体系不够完善,例如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较弱,没有完善的政策体系等。知识产权是创意产业的基础智力成果,是一种无形的财富,如果没有有效的保护,创意一经公开后就可能成为人们轻易地复制、抄袭的对象,原创者的经济利益不能得到保护,创意产业也就丧失其蓬勃的生命力。

同时,创意产业种类繁多,与众多的行业之间联系错综复杂,产业的新模式层出不穷,对各行各业的渗透越来越深,如果不同行业的主管部门不能进行有效的协调,就不利于创意产业的资源整合,无法形成完善的创意产业链,无法带动周边产品开发。而当前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够,虽然对创意产业不同行业及不同类型的创意作品或产品都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但法律上不够完善,不够合理,未能够根据创意产业链分别制定创造、保护和利用知识产权的政策体系,缺乏知识产权研发、转让的政策体系,缺乏知识产权交易的商务平台,导致创意产业的发展步入瓶颈。

(四)创意领军人才稀缺,结构不平衡,人才培养引进机制不够成熟

创意产业源于人才的创造力、技能与才华,其主要构成元素是创意个体的智慧、才华和创新精神,因此,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人才。统计资料显示,纽约创意产业人才占就业人口总数的12%,伦敦为14%,东京为15%,而我国创意人才不足就业人口的千分之一,行业需求与人才储备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缺口。目前,高端创意人才的稀缺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展创意产业所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成都创意产业人才的总量虽能满足产业发展需要,但创意高端人才稀缺,人才结构失衡,缺乏将创意产业化的经营管理人才,已成为制约成都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首先,与北京、上海、深圳的创意人才吸引政策相比,成都在工作环境、发展机遇和待遇方面的吸引力均存在差距,成都人才引进政策的不够成熟使北京上海集中了中国优秀的创意人才,而成都的创意产业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整体实力不强。

其次,本土创意人才的培养存在培养模式陈旧,培养渠道单一等问题。目前,虽然成都已有几所大专院校在进行创意人才的培养,但在中规中矩、因循守旧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中是无法培育出来创意人才所需要的头脑灵活、异想天开和特立独行的。

此外,由于创意产业的迅猛发展,人才需求的急增,当前从业者以设计、策划编辑等单一人才为多,而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素养,又掌握经济管理知识和市场营销知识复合型人才则严重缺失。因此,仅仅依靠大专院校的人才培养不可能满足创意产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应大力开展创意人才的职业培训,由相关企业以及培训机构联手开展职业培训,将学位和证书课程教育结合起来,多渠道、多种类培养创意人才。

三、成都发展创意产业的对策建议

(一)融入成都城市个性特色,发展成都特色的创业产业

城市个性主要是强调不同的城市之间应像不同的人一样具备自身独有的特征,即区别于其他城市的能为人感知的客观存在的个别特性。城市个性是和这个城市的文化特征密不可分的。具有灿烂悠久的天府文明的成都,浓缩了千年的人文历史,同时,成都作为中国道教的发源地和发祥地,汲取、浓缩了几千年的道家养生之精华,形成了具有多元的文化气质,各种风格的文化艺术和谐共存、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城市个性。因此,成都发展创意产业应注重城市个性的发掘,发展具有成都特色的创意产业。

1.立足传统历史,发展成都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及数字媒体、动漫游戏、影视演艺等产业

成都拥有金沙遗址、史前古城址群、三星堆遗址、战国船墓葬等古蜀文明遗址,可以从传统华夏文明中汲取灵感,开发具有浓郁成都特色的古蜀文化旅游。目前,成都对金沙遗址、宽窄巷子、锦里的旅游开发是比较成功的,但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应以古蜀文明为特色进一步开发与之相关的影视演艺。而且可以依托成都动漫制作技术优势,开发带有古蜀文明特色的动漫原创作品以及衍生产品体系,同时与媒体机构合作,打造以区别于其他城市和国家的成都动漫品牌和企业品牌。

2.发扬“道”家休闲文化,发展休闲特色的旅游、数字娱乐、演艺艺术、创意设计等创意产业

美国权威人士预测,休闲经济将成为全球的下一次经济浪潮,休闲正在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和趋势,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美国休闲学专家杰弗瑞・戈比曾说,艺术家是典型的工作与休闲合一。成都是目前中国发育比较成熟的休闲城市,其最大的优点是不仅把传统的“道”家休闲文化继承下来,而且结合现代化的脚步,给休闲注入了新的文化因素。道家思想不仅注重身体、物质的生活质量,同时注重人性的自由,心灵、情感不受束缚。这种“道”家休闲文化环境最适合艺术家、创作者静心思考,以提出有创意的新设计和有创意的新想法。

因此,今后成都发展创意产业应该贯彻“在休闲中创造,在创造中休闲”的理念,将“道”家休闲文化与创意产业巧妙结合在一起,发展休闲创意旅游、数字娱乐、演艺艺术及创意设计等具有休闲特色的创意产业,为成都创意产业的发展注入活力,使成都成为“休闲创意之都”。

3.融合各地的创意智慧,凸显包容的城市个性,使成都的创意产业显现出与众不同的活力

成都文化是移民文化,最突出地表现为一种“融合”的氛围,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包容性极强。据统计,四川历史上约有9次较大的移民迁入活动。这些移民把中国各地的民风民俗、各地的文化“移植”到了成都平原,并且互相兼容,乐于探索、创新,形成了成都开放兼容的移民文化。

因此,成都应大力发扬“包容”这一城市精神,不仅在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而且融合各地的创意智慧,用开放的心态吸收来自先进地区的创新做法和先进经验,使成都的创意产业显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色。

(二)构建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中介服务机构发展,打造完善的创意产业链

从世界各国的创意产业发展历程来看,各国政府均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构建了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为创意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人才、技术和信息资源,当前成都市创意产业链很不完善,研发设计与生产、销售之间联系不紧密,这就要求有相关组织机构来担当中介,为产业发展建立公共服务平台,打通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隔阂。

1.由政府构建公共服务平台,专职负责创意产业政策的落实

首先,可以由政府成立专门部门负责创意产业政策的咨询、管理服务,涵盖所有的创意产业领域,从而实现创意产业管理上的高度统一,形成专业服务网络,为创意产业的研发设计、展示推广、销售交易、融资担保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使成都的创意产业规模化,经济化。

其次,政府可以建立知识产权信息平台,提供知识产权信息检索,避免侵权和重复创作,促进创意交流,并且提供相应的政策咨询,及时反馈并完善相关制度,强化企业与个人的知识产权意识。

再次,政府可以建立创意产业商务交易平台,为创意设计找到出口,为工业企业的产业升级奠定基础,促进创意设计与制造的互动与对接,搭建创意产业的研发设计环节与生产制造环节的桥梁。以前,中小企业为避风险不愿花费过多的资金自行研发设计,通过搭建创意商务交易平台,不仅激发企业的创意需求,提高企业竞争力,而且引导和鼓励创意作品和创意个体在市场中获得最大的回报,及时转化为商业资本,带来经济效益,使创意设计不再“曲高和寡”,激发个体的创意激情。

在这个方面,宁波市做得很有特色。宁波市鄞州区企业百事灵政策咨询中心网站中开设的“工业设计市场”,专门针对创意产业的设计与生产制造的对接搭建桥梁,对研发出来的成果加以推广和应用,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平台。

另外,政府应建立创意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融通资金提供渠道和担保,降低融资成本费用,为创意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创造良好的环境。

2.采用多渠道模式,鼓励中介服务机构进入创意产业链环节

第一,可以由政府出台鼓励优惠政策,依托中介服务机构进行投资建设,也可以由政府投资,吸引社会的资本设立各种创意创新基金,为创意产业链的畅通提供配套服务的平台。当前,成都市可以依托创意产业园区,由政府部门集中建设公共服务平台,为创意产业的研发设计、展示推广、销售交易、融资担保提供综合服务。

第二,作为西部金融中心的成都应该依托国际化的金融环境拓展创意企业的融资渠道,探索新形式的贷款业务,为创意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来源。

第三,还可以发挥传媒的作用,创办创意杂志,组织策划“创意设计”大赛,设立创意奖项,不仅鼓励原创,还可以发现、培养、选拔、评价创意人才,吸引创意高端人才的入驻,更可以引导创意消费,推动创意需求,打造成熟的创意消费市场。

(三)建立健全的知识保护法律体系及组织管理体系

创意产业具有鲜明的知识产权性,创意产业中的核心要素是信息、知识、文化和技术等无形资产,覆盖了设计、文艺、咨询策划和时尚消费等诸多技术密集与知识密集的领域。发展创意产业必须首先建立起合理的知识产权制度。

1.加强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法规制度建设

首先,针对新形势下创意产业的特点,对创意产业的发展规律展开系统研究,并根据成都市创意产业的特点考虑制定比较完善的地方性法规或指导意见,尽快弥补当前知识产权保护的“真空地带”,如广告、电子游戏、动漫设计等,为成都市创意产业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其次,应围绕创意产业链的各环节,系统制定研发、保护、利用阶段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体系。尤其是创意研发阶段,参与者的参与及组织较分散,知识产权的侵权发生频繁,知识产权的保护相对较弱,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法规和措施,将会极大地打击创作者个人的积极性。因此,应该综合考虑创意产业链研发阶段鼓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可以由政府设立专门的部门来对研发阶段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以促进创作者的创新观念,强化创作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各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加强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专业化的组织和监管

应针对当前知识产权多头管理的现状,尽快实施统一的管理,将创意产业相关的专利、商标、版权等合为一体,提高创意产业知识产权的管理效率。同时,完善知识产权的执法体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监督力度,切实保护创意产业知识产权所有者的利益。

3.树立企业和个人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要加大宣传,普及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意识,加强企业自身对知识产权的管理,促进企业和个人积极应对知识产权的法律纠纷和争端。同时,政府可以建立共享的知识产权信息平台,对企业和个人的创意进行鼓励和保护,保障创意企业获得充分的利润,提升创意产业的竞争力。

(四)建立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和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创意产业开发、经营和管理人才

创意产业的发展在于兼具优质智慧资源,其核心部分则是人才资源。成都已经有了人才培训和引进政策,例如对新引进的知名软件教育机构,在场地方面提供便利;对做出重要贡献的教育机构和组织给予奖励;对软件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技术人员给予奖励等,但无论是人才引进机制和培训的鼓励政策均不够完善。因此,应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和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注重培养和开发创意开发人才、创意经营人才以及创意产业管理人才。

1.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通过多种方式引进创意人才

首先,应该由市政府职能部门组织全面的调查研究,从创意产业链的角度分别确定创作人才、制作人才、经营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求量、人才规格,并制定相应的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

其次,加大人才引进政策力度,提供具有吸引力的发展环境和待遇,为创意人才搭建起多样性、包容性的发展平台。当前,创意人才的稀缺导致了国内发达地区和城市对创造型人才的抢夺非常激烈,甚至陷入了互挖墙脚的恶性循环。成都可以依托休闲的文化环境,通过学术交流、合作研究等多种形式引进方式,集聚各类创意人才。

2.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打破专业界限,培养复合型创意人才

首先,政府提供平台,加强和促进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企业以及社会培训组织之间的联系、协同和合作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人才培养体系,利用高等院校自身资源,发挥科研机构的优势,利用企业的实验场所以及社会培训机构的衔接培训,不仅培养不同层次的创意产业人才,而且使各种领域的人才有机会接受高效的相关培训,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提供广阔的成长空间,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其次,从创意产业链的角度分别制定创作人才、制作人才、经营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战略,明确产业链各环节的人才培养目标。

目前创意产业最缺两类人才:一是创作人才;二是将创意产业化和市场化的人才,即经营、管理人才。由于我国目前对创意经济的研究缺乏系统的认识,对创意人才的培养还停留在传统的艺术设计、传媒等学科体系,将创意人才的培养理解为技能操作型人才培养,形成大量的毕业生求职受挫,创意人才严重缺失。要解决这种问题,就只有打破学科壁垒,打破专业界限,培养兼通艺术和技术的复合型高端创意人才。同时,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开设创意产业相关的经营管理专业,专门培养创意产业经营管理和营销策划的高层次人才,以适应创意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人才需求,促进创意产业的发展。

总之,成都创意产业的发展已具备一定的基础,有着良好的势头,但是由于起步较晚等原因,难免在发展中出现各种困难,能够及早地发现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必将使成都创意产业早日突破瓶颈,形成完整的创意产业链,带动周边产品开发,走上规模化发展的道路,形成具有成都特色的创意产业。

参考文献:

[1]张京成.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9)[M].中国经济出版

社,2009(3).

[2]胥悦红,段晓斌.创意产业链的构建探析[J].商业时代,2010(4).

[3]程正中.文化创意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研究[J].企业活力,2008(1).

[4]叶取源等.中国文化产业评论(第6卷)[M].上海人民出版

社,2007(1).

[5]姜文学.创意产业与创意人才培养[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2008(5).

[6]谢耘耕.上海创意产业的发展[J].西部论丛,2010(1).

[7]张费微.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前言,2010(4).

篇9

一、创意产业的概念、发展。

(一)创意产业的概念。

“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ies)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1998年《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创意产业是指那些源自于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和利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并将广告、建筑、艺术和文物交易、工艺品、设计、时装设计、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电视广播等13个行业确认为创意产业。随后,美国、澳大利亚、韩国以及其他国家在不同程度上推进了有关创意产业的新观点。但到目前为止,对于创意产业的真正内涵,学术界还有不少争论。

目前,我国创意产业的带头城市上海对创意产业的定义是指,以创新思想、技巧和先进技术等知识和智力密集型要素为核心,通过一系列创造活动,引起生产和消费环节的价值增值,为社会提供广泛就业机会并创造财富的产业,具体指研发设计、建筑设计、文化艺术、咨询策划和时尚消费等。

成都目前并没有提出明确的创意产业的概念,但在《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2)》中提出目前重点发展四大行业:传媒业、文博旅游业、演艺与艺术业、创意设计业。以此看出,成都目前对“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未作明确界定。

笔者认为,“创意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创意产业是在传统的文化产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又呈现与传统文化产业不同的新的产业形态,随着现代服务业的不断发展,产品中的创造性得以独立出来并创造财富,形成了以创意理念、创造性为核心的创意产业。因此,创意产业不应该局限于文化产业领域,而应将制造新产品、新技术研发也划归于创意产业。即创意产业应包括文化艺术创意、数字高科技创意、工业技术设计创意,并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国外创意产业的发展状况。

创意经济创始人约翰·霍金斯曾明确指出,全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创造价值220亿美元,并以5%的速度递增。特别是在英国、美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创意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凸显了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英国。作为最早提出创意产业的英国,创意产业发展迅速。至2000年,英国大约有12.2万个不同类型的创意产业公司,约占企业总数的7.6%,创意产业就业人数位居各产业之首。目前,英国的创意工业政策是国际上产业架构最完整的文化产业政策。

2.美国。创意产业在美国发展迅速,美国将文化创意产业称为“版权产业”。美国是全球版权产业最为发达的国家,版权产业已经成为当今其最大、最富有活力,并带来巨大经济收益的产业。美国的影视业和软件业也发展迅速,在国际市场中优势明显。2002年,美国创意产业增加值为12540美元,约占到全国GDP的11.97%。据2007年初统计,纽约创意产业从业人数已近30万人,创意经济从业人员平均年薪也要比其他产业高出2万美元。

3.日本。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动漫制作和输出国,在亚洲是创意产业发展最为发达的国家。目前有60%以上的日本动漫作品中在全球播放,在欧洲播放的日本动漫甚至达到80%以上。日本以动漫、游戏等为主体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使日本经济发展迅猛,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2003年,销往美国的日本动漫片以及相关产品的总收入为43.59亿美元,是日本出口到美国的钢铁总收入的4倍。2010年,日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文化创意产业的新举措,把文化产业定为重要突破口,促进产业出口。

4.韩国。韩国是亚洲各国家中较早认识文化创意产业有巨大经济收益的国家。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使韩国政府意识到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将创意产业纳入政府主持发展计划。1998-2002年间,由韩国政府推动的工业设计振兴计划不仅提高了设计师的创新能力,使韩国设计的质量进一步提升,而且在此期间设计专业的毕业生人数增长了25%。

(三)我国发达城市创意产业的发展情况。

我国创意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香港于21世纪初开始研究创意产业,香港贸发局于2002年9月公布了首份《香港的创意产业》研究报告。资料显示,截至2002年3月,香港创意产业聘用员工超过9万人,占香港总就业人口的3.7%,创意产业已成为香港经济一个重要的增长点。

2005年创意产业思潮开始影响我国各大城市。2006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首次将“创意产业”写入其中,开始真正重视和认同这一新生事物。近年来,创意产业在一些大城市迅速崛起,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杭州、等城市纷纷建立了创意产业集聚区,并将创意产业作为城市发展引擎,形成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扶持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

1.北京。北京创意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至2007年,北京市创意产业资产总计7260.8亿元,全年实现收入4601.6亿元,比2004年增长86.5%。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北京创意产业不仅没有受到冲击,反而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和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初步核算,2009年创意产业占GDP比重为12.6%,现价增速达11.2%,提前实现“十一五”规划的目标。目前,北京创意产业经济增加值已超过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成为新时期带动经济持续增长的战略产业。

2.上海。上海是我国内地最早发展创意产业并且发展最为迅速的城市。2006年,上海了国内首个城市创意指数———上海创意指数,为研究和推动上海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有效工具,形成了创意产业的上海研究范式。目前,上海已经成为中国创意产业发展迅速、总体实力最大、产业形态相对成熟的城市之一。据统计,2005年上海创意产业总值达756.84亿元,占全市GDP的7.5%。至2006年年底,上海已打造出75个创意产业园区,吸引各类创意类企业集聚。

截至2008年年底,上海创意产业增加值已达1048亿元,年均增幅20%以上,占全市GDP的比重达7.66%,创意产业正成为上海经济增长中引人瞩目的亮点。在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中提出,到2015年创意产业增加值将达到2100亿元,将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2%左右。

3.杭州。据测算,2008年杭州的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为579.86亿元,增长17.6%,高于全市GDP增速6.6个百分点;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12.1%,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3.2%。2009年杭州市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642.43亿元,增长15.0%,高于全市GDP增速5个百分点,占全市GDP的比重达12.6%,居十大门类现代服务业之首。

2008年,杭州确定将西湖创意谷等十大园区作为主平台,推动创意产业实现集群发展。截至2009年底,杭州市创意产业新兴园区规划总建筑面积已达到130万平方米。

4.深圳。2004年,深圳市提出“文化立市”的城市发展战略,并提出构建“设计之都”的目标。2008年11月19日,深圳正式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设计之都”称号,成功加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短短几年,深圳市创意产业快速发展,2002年深圳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总量规模约55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仅为2.5%,到2009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到531.3亿元,占全市GDP的6.5%。目前深圳正致力于将文化创意产业打造成为第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四)成都创意产业的发展概述。

2006年,成都市政府在《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公共文化设施服务公示制度,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将数字娱乐业作为发展信息服务业的重要措施。在《2007年成都市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培育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抓紧建设国家级的网络游戏和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和传媒集团快速发展,尽快形成一批有竞争优势的大型文化企业,鼓励、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2007年成为了成都的“创意文化年”,成都创意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诞生,发展势头迅猛。据统计,至2008年,成都市创意产业的营业收入达到595.62亿元,占全市GDP比重为3.4%,创意产业增加值的增速已超过全市经济增速。

2009年底《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O9—2012)》将近期目标定为将成都在3年内打造成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鼎立之城”。

从2006年《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到2009年底《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2)》,成都市各级政府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力度逐渐加大。在《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2)》中推出加强统筹力度、创新体制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产业政策、培养引进人才、完善统计体系、编制专项规划等7大保障措施,优化文化产业发展软环境,为成都打造“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鼎立之城”创造了条件。

二、成都创意产业的困境与问题。

虽然当前成都市创意产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创意产业园区也呈现一片如火如荼的繁荣景象。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一些阻碍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如何理性看待这些问题并及时解决,将决定着成都市创意产业的发展与前途。

(一)缺乏创意氛围,市场需求不成熟。

创意经济属于知识经济和技术经济,是创新和研发领域中的一种经济类型,因此,同其他所有创新性产业一样,其形成和发展需要一个优良的创意氛围。

成都家具产业经过30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以新都、崇州等为主产区的家具产业集群,年产值近300亿元,已成为全国第三大家具生产基地。成都拥有2000多个本地家具品牌,但大多数成都人在购买家具时不会关注“成都造”的品牌,因为与沿海地区相比,成都家具在技术创新、艺术设计、产品研发等方面有较大差距。成都的家具业设计互相抄袭,产品多拷贝香港和欧美,或左抄右改,重制造轻设计的风气经久不散。2009年掌上明珠“质量门”事件让企业终于认识到了产品研发和设计的重要,2009年末掌上明珠以数十万年薪聘请设计总监并吸引了数千名专业人才求职。目前,成都的家具行业已经意识到了家具行业未来应该重视创新、研发,应用创意、用文化去增加家具行业的附加值。

据统计,目前成都几万家工业企业中,只有三家工业设计公司,十几个设计人员,还年年亏损。许多工业企业创新意识淡薄、设计能力较弱,以模仿改良为主,缺乏核心竞争力,亦不重视创意设计,忽略了创意设计带来产品的高附加值。

创意源于需求,当前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市场需求不成熟,制造业、消费者没有足够的创意需求,这就抑制了创意的源泉。因此需要政府、媒体加以引导,引导制造产业的创意需求,鼓励制造产业与创意设计对接,让创意设计真正的成果化、产业化,而不再是“曲高和寡”,让创意产业在优良的创意氛围尽快地茁壮成长。

(二)缺乏个性、特色,创意产业严重同质化。

当前成都的动漫游戏发展迅猛,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目前成都有游戏动漫开发、营运和专业人才培养等企业210余家,相关从业人员约3万人。2009年成都数字游戏产业实现销售收入超过25亿元,占国内产业总量超过10%,同比增长120%,为成都经济的腾飞提供了有利的经济环境优势。但是,我们不能不注意到,成都的动漫企业虽然数量多,从业人员也多,但由于缺乏原创,大量模仿日本,照搬、抄袭现象严重,产量急剧提高,但创造不了高附加值的产品。而且多是在为别人加工,作为世界动漫“加工厂”,与欧美日韩的动漫游戏设计相比,没有形成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和社会影响力。

因此,如何在创意产业中凸显成都的个性,结合成都的城市特色,形成品牌,以个性的原创,形成自身的产业链和规模效益,是当前成都发展创意产业的一个障碍。

(三)创意产业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缺乏行业间协调配合的平台。

从发达国家创意产业的发展来看,政府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目前成都也对创意产业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如“购买天府软件园办公用房按基准价出让,整层购买优惠5%,整栋购买优惠10%,租用天府软件园办公用房享受房租补贴。”“入驻天府软件园的软件企业,免费使用国家软件产业基地(成都)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免费获得基础性的技术支持与服务。”

此外,软件企业出口除享受国家的外贸出口优惠政策外,同时享受高新区的出口补贴政策。并且对相关申报项目有无偿资助或者贷款贴息,对高级人才的引进也有专门的奖励办法。

这些优惠政策也起到了不少作用,已经初步形成了以高新区为载体的数字游戏动漫产业集中发展区。但是政策体系不够完善,例如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较弱,没有完善的政策体系等。知识产权是创意产业的基础智力成果,是一种无形的财富,如果没有有效的保护,创意一经公开后就可能成为人们轻易地复制、抄袭的对象,原创者的经济利益不能得到保护,创意产业也就丧失其蓬勃的生命力。

同时,创意产业种类繁多,与众多的行业之间联系错综复杂,产业的新模式层出不穷,对各行各业的渗透越来越深,如果不同行业的主管部门不能进行有效的协调,就不利于创意产业的资源整合,无法形成完善的创意产业链,无法带动周边产品开发。而当前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够,虽然对创意产业不同行业及不同类型的创意作品或产品都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但法律上不够完善,不够合理,未能够根据创意产业链分别制定创造、保护和利用知识产权的政策体系,缺乏知识产权研发、转让的政策体系,缺乏知识产权交易的商务平台,导致创意产业的发展步入瓶颈。

(四)创意领军人才稀缺,结构不平衡,人才培养引进机制不够成熟。

创意产业源于人才的创造力、技能与才华,其主要构成元素是创意个体的智慧、才华和创新精神,因此,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人才。统计资料显示,纽约创意产业人才占就业人口总数的12%,伦敦为14%,东京为15%,而我国创意人才不足就业人口的千分之一,行业需求与人才储备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缺口。目前,高端创意人才的稀缺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展创意产业所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

成都创意产业人才的总量虽能满足产业发展需要,但创意高端人才稀缺,人才结构失衡,缺乏将创意产业化的经营管理人才,已成为制约成都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首先,与北京、上海、深圳的创意人才吸引政策相比,成都在工作环境、发展机遇和待遇方面的吸引力均存在差距,成都人才引进政策的不够成熟使北京上海集中了中国优秀的创意人才,而成都的创意产业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整体实力不强。

其次,本土创意人才的培养存在培养模式陈旧,培养渠道单一等问题。目前,虽然成都已有几所大专院校在进行创意人才的培养,但在中规中矩、因循守旧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中是无法培育出来创意人才所需要的头脑灵活、异想天开和特立独行的。

此外,由于创意产业的迅猛发展,人才需求的急增,当前从业者以设计、策划编辑等单一人才为多,而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素养,又掌握经济管理知识和市场营销知识复合型人才则严重缺失。因此,仅仅依靠大专院校的人才培养不可能满足创意产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应大力开展创意人才的职业培训,由相关企业以及培训机构联手开展职业培训,将学位和证书课程教育结合起来,多渠道、多种类培养创意人才。

三、成都发展创意产业的对策建议。

(一)融入成都城市个性特色,发展成都特色的创业产业。

城市个性主要是强调不同的城市之间应像不同的人一样具备自身独有的特征,即区别于其他城市的能为人感知的客观存在的个别特性。城市个性是和这个城市的文化特征密不可分的。具有灿烂悠久的天府文明的成都,浓缩了千年的人文历史,同时,成都作为中国道教的发源地和发祥地,汲取、浓缩了几千年的道家养生之精华,形成了具有多元的文化气质,各种风格的文化艺术和谐共存、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城市个性。因此,成都发展创意产业应注重城市个性的发掘,发展具有成都特色的创意产业。

1.立足传统历史,发展成都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及数字媒体、动漫游戏、影视演艺等产业成都拥有金沙遗址、史前古城址群、三星堆遗址、战国船墓葬等古蜀文明遗址,可以从传统华夏文明中汲取灵感,开发具有浓郁成都特色的古蜀文化旅游。目前,成都对金沙遗址、宽窄巷子、锦里的旅游开发是比较成功的,但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应以古蜀文明为特色进一步开发与之相关的影视演艺。而且可以依托成都动漫制作技术优势,开发带有古蜀文明特色的动漫原创作品以及衍生产品体系,同时与媒体机构合作,打造以区别于其他城市和国家的成都动漫品牌和企业品牌。

2.发扬“道”家休闲文化,发展休闲特色的旅游、数字娱乐、演艺艺术、创意设计等创意产业美国权威人士预测,休闲经济将成为全球的下一次经济浪潮,休闲正在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和趋势,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美国休闲学专家杰弗瑞·戈比曾说,艺术家是典型的工作与休闲合一。成都是目前中国发育比较成熟的休闲城市,其最大的优点是不仅把传统的“道”家休闲文化继承下来,而且结合现代化的脚步,给休闲注入了新的文化因素。

道家思想不仅注重身体、物质的生活质量,同时注重人性的自由,心灵、情感不受束缚。这种“道”家休闲文化环境最适合艺术家、创作者静心思考,以提出有创意的新设计和有创意的新想法。

因此,今后成都发展创意产业应该贯彻“在休闲中创造,在创造中休闲”的理念,将“道”家休闲文化与创意产业巧妙结合在一起,发展休闲创意旅游、数字娱乐、演艺艺术及创意设计等具有休闲特色的创意产业,为成都创意产业的发展注入活力,使成都成为“休闲创意之都”。

3.融合各地的创意智慧,凸显包容的城市个性,使成都的创意产业显现出与众不同的活力成都文化是移民文化,最突出地表现为一种“融合”的氛围,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包容性极强。据统计,四川历史上约有9次较大的移民迁入活动。这些移民把中国各地的民风民俗、各地的文化“移植”到了成都平原,并且互相兼容,乐于探索、创新,形成了成都开放兼容的移民文化。

因此,成都应大力发扬“包容”这一城市精神,不仅在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而且融合各地的创意智慧,用开放的心态吸收来自先进地区的创新做法和先进经验,使成都的创意产业显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色。

(二)构建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中介服务机构发展,打造完善的创意产业链。

从世界各国的创意产业发展历程来看,各国政府均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构建了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为创意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人才、技术和信息资源,当前成都市创意产业链很不完善,研发设计与生产、销售之间联系不紧密,这就要求有相关组织机构来担当中介,为产业发展建立公共服务平台,打通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隔阂。

1.由政府构建公共服务平台,专职负责创意产业政策的落实首先,可以由政府成立专门部门负责创意产业政策的咨询、管理服务,涵盖所有的创意产业领域,从而实现创意产业管理上的高度统一,形成专业服务网络,为创意产业的研发设计、展示推广、销售交易、融资担保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使成都的创意产业规模化,经济化。

其次,政府可以建立知识产权信息平台,提供知识产权信息检索,避免侵权和重复创作,促进创意交流,并且提供相应的政策咨询,及时反馈并完善相关制度,强化企业与个人的知识产权意识。

再次,政府可以建立创意产业商务交易平台,为创意设计找到出口,为工业企业的产业升级奠定基础,促进创意设计与制造的互动与对接,搭建创意产业的研发设计环节与生产制造环节的桥梁。以前,中小企业为避风险不愿花费过多的资金自行研发设计,通过搭建创意商务交易平台,不仅激发企业的创意需求,提高企业竞争力,而且引导和鼓励创意作品和创意个体在市场中获得最大的回报,及时转化为商业资本,带来经济效益,使创意设计不再“曲高和寡”,激发个体的创意激情。

在这个方面,宁波市做得很有特色。宁波市鄞州区企业百事灵政策咨询中心网站中开设的“工业设计市场”,专门针对创意产业的设计与生产制造的对接搭建桥梁,对研发出来的成果加以推广和应用,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平台。

另外,政府应建立创意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融通资金提供渠道和担保,降低融资成本费用,为创意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创造良好的环境。

2.采用多渠道模式,鼓励中介服务机构进入创意产业链环节第一,可以由政府出台鼓励优惠政策,依托中介服务机构进行投资建设,也可以由政府投资,吸引社会的资本设立各种创意创新基金,为创意产业链的畅通提供配套服务的平台。当前,成都市可以依托创意产业园区,由政府部门集中建设公共服务平台,为创意产业的研发设计、展示推广、销售交易、融资担保提供综合服务。

第二,作为西部金融中心的成都应该依托国际化的金融环境拓展创意企业的融资渠道,探索新形式的贷款业务,为创意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来源。

第三,还可以发挥传媒的作用,创办创意杂志,组织策划“创意设计”大赛,设立创意奖项,不仅鼓励原创,还可以发现、培养、选拔、评价创意人才,吸引创意高端人才的入驻,更可以引导创意消费,推动创意需求,打造成熟的创意消费市场。

(三)建立健全的知识保护法律体系及组织管理体系。

创意产业具有鲜明的知识产权性,创意产业中的核心要素是信息、知识、文化和技术等无形资产,覆盖了设计、文艺、咨询策划和时尚消费等诸多技术密集与知识密集的领域。发展创意产业必须首先建立起合理的知识产权制度。

1.加强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法规制度建设。

首先,针对新形势下创意产业的特点,对创意产业的发展规律展开系统研究,并根据成都市创意产业的特点考虑制定比较完善的地方性法规或指导意见,尽快弥补当前知识产权保护的“真空地带”,如广告、电子游戏、动漫设计等,为成都市创意产业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其次,应围绕创意产业链的各环节,系统制定研发、保护、利用阶段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体系。尤其是创意研发阶段,参与者的参与及组织较分散,知识产权的侵权发生频繁,知识产权的保护相对较弱,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法规和措施,将会极大地打击创作者个人的积极性。因此,应该综合考虑创意产业链研发阶段鼓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可以由政府设立专门的部门来对研发阶段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以促进创作者的创新观念,强化创作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各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加强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专业化的组织和监管。

应针对当前知识产权多头管理的现状,尽快实施统一的管理,将创意产业相关的专利、商标、版权等合为一体,提高创意产业知识产权的管理效率。同时,完善知识产权的执法体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监督力度,切实保护创意产业知识产权所有者的利益。

3.树立企业和个人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要加大宣传,普及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意识,加强企业自身对知识产权的管理,促进企业和个人积极应对知识产权的法律纠纷和争端。同时,政府可以建立共享的知识产权信息平台,对企业和个人的创意进行鼓励和保护,保障创意企业获得充分的利润,提升创意产业的竞争力。

(四)建立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和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创意产业开发、经营和管理人才。

创意产业的发展在于兼具优质智慧资源,其核心部分则是人才资源。成都已经有了人才培训和引进政策,例如对新引进的知名软件教育机构,在场地方面提供便利;对做出重要贡献的教育机构和组织给予奖励;对软件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技术人员给予奖励等,但无论是人才引进机制和培训的鼓励政策均不够完善。因此,应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和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注重培养和开发创意开发人才、创意经营人才以及创意产业管理人才。

1.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通过多种方式引进创意人才。

首先,应该由市政府职能部门组织全面的调查研究,从创意产业链的角度分别确定创作人才、制作人才、经营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求量、人才规格,并制定相应的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

其次,加大人才引进政策力度,提供具有吸引力的发展环境和待遇,为创意人才搭建起多样性、包容性的发展平台。当前,创意人才的稀缺导致了国内发达地区和城市对创造型人才的抢夺非常激烈,甚至陷入了互挖墙脚的恶性循环。成都可以依托休闲的文化环境,通过学术交流、合作研究等多种形式引进方式,集聚各类创意人才。

2.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打破专业界限,培养复合型创意人才。

首先,政府提供平台,加强和促进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企业以及社会培训组织之间的联系、协同和合作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人才培养体系,利用高等院校自身资源,发挥科研机构的优势,利用企业的实验场所以及社会培训机构的衔接培训,不仅培养不同层次的创意产业人才,而且使各种领域的人才有机会接受高效的相关培训,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提供广阔的成长空间,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其次,从创意产业链的角度分别制定创作人才、制作人才、经营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战略,明确产业链各环节的人才培养目标。

目前创意产业最缺两类人才:一是创作人才;二是将创意产业化和市场化的人才,即经营、管理人才。由于我国目前对创意经济的研究缺乏系统的认识,对创意人才的培养还停留在传统的艺术设计、传媒等学科体系,将创意人才的培养理解为技能操作型人才培养,形成大量的毕业生求职受挫,创意人才严重缺失。要解决这种问题,就只有打破学科壁垒,打破专业界限,培养兼通艺术和技术的复合型高端创意人才。同时,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开设创意产业相关的经营管理专业,专门培养创意产业经营管理和营销策划的高层次人才,以适应创意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人才需求,促进创意产业的发展。

总之,成都创意产业的发展已具备一定的基础,有着良好的势头,但是由于起步较晚等原因,难免在发展中出现各种困难,能够及早地发现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必将使成都创意产业早日突破瓶颈,形成完整的创意产业链,带动周边产品开发,走上规模化发展的道路,形成具有成都特色的创意产业。

参考文献:

[1]张京成。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9)[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3)。

[2]胥悦红,段晓斌。创意产业链的构建探析[J].商业时代,2010(4)。

[3]程正中。文化创意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研究[J].企业活力,2008(1)。

[4]叶取源等。中国文化产业评论(第6卷)[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

[5]姜文学。创意产业与创意人才培养[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篇10

一、创意产业的概念、发展

(一)创意产业的概念

“创意产业”(CreativeIndustries)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1998年《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创意产业是指那些源自于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和利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并将广告、建筑、艺术和文物交易、工艺品、设计、时装设计、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电视广播等13个行业确认为创意产业。随后,美国、澳大利亚、韩国以及其他国家在不同程度上推进了有关创意产业的新观点。但到目前为止,对于创意产业的真正内涵,学术界还有不少争论。

目前,我国创意产业的带头城市上海对创意产业的定义是指,以创新思想、技巧和先进技术等知识和智力密集型要素为核心,通过一系列创造活动,引起生产和消费环节的价值增值,为社会提供广泛就业机会并创造财富的产业,具体指研发设计、建筑设计、文化艺术、咨询策划和时尚消费等。

成都目前并没有提出明确的创意产业的概念,但在《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2)》中提出目前重点发展四大行业:传媒业、文博旅游业、演艺与艺术业、创意设计业。以此看出,成都目前对“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未作明确界定。

笔者认为,“创意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创意产业是在传统的文化产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又呈现与传统文化产业不同的新的产业形态,随着现代服务业的不断发展,产品中的创造性得以独立出来并创造财富,形成了以创意理念、创造性为核心的创意产业。因此,创意产业不应该局限于文化产业领域,而应将制造新产品、新技术研发也划归于创意产业。即创意产业应包括文化艺术创意、数字高科技创意、工业技术设计创意,并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国外创意产业的发展状况

创意经济创始人约翰·霍金斯曾明确指出,全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创造价值220亿美元,并以5%的速度递增。特别是在英国、美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创意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凸显了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英国。作为最早提出创意产业的英国,创意产业发展迅速。至2000年,英国大约有12.2万个不同类型的创意产业公司,约占企业总数的7.6%,创意产业就业人数位居各产业之首。目前,英国的创意工业政策是国际上产业架构最完整的文化产业政策。

2.美国。创意产业在美国发展迅速,美国将文化创意产业称为“版权产业”。美国是全球版权产业最为发达的国家,版权产业已经成为当今其最大、最富有活力,并带来巨大经济收益的产业。美国的影视业和软件业也发展迅速,在国际市场中优势明显。2002年,美国创意产业增加值为12540美元,约占到全国GDP的11.97%。据2007年初统计,纽约创意产业从业人数已近30万人,创意经济从业人员平均年薪也要比其他产业高出2万美元。

3.日本。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动漫制作和输出国,在亚洲是创意产业发展最为发达的国家。目前有60%以上的日本动漫作品中在全球播放,在欧洲播放的日本动漫甚至达到80%以上。日本以动漫、游戏等为主体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使日本经济发展迅猛,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2003年,销往美国的日本动漫片以及相关产品的总收入为43.59亿美元,是日本出口到美国的钢铁总收入的4倍。2010年,日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文化创意产业的新举措,把文化产业定为重要突破口,促进产业出口。

4.韩国。韩国是亚洲各国家中较早认识文化创意产业有巨大经济收益的国家。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使韩国政府意识到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将创意产业纳入政府主持发展计划。1998-2002年间,由韩国政府推动的工业设计振兴计划不仅提高了设计师的创新能力,使韩国设计的质量进一步提升,而且在此期间设计专业的毕业生人数增长了25%。

(三)我国发达城市创意产业的发展情况

我国创意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香港于21世纪初开始研究创意产业,香港贸发局于2002年9月公布了首份《香港的创意产业》研究报告。资料显示,截至2002年3月,香港创意产业聘用员工超过9万人,占香港总就业人口的3.7%,创意产业已成为香港经济一个重要的增长点。2005年创意产业思潮开始影响我国各大城市。2006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首次将“创意产业”写入其中,开始真正重视和认同这一新生事物。近年来,创意产业在一些大城市迅速崛起,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杭州、等城市纷纷建立了创意产业集聚区,并将创意产业作为城市发展引擎,形成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扶持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

1.北京。北京创意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至2007年,北京市创意产业资产总计7260.8亿元,全年实现收入4601.6亿元,比2004年增长86.5%。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北京创意产业不仅没有受到冲击,反而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和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初步核算,2009年创意产业占GDP比重为12.6%,现价增速达11.2%,提前实现“十一五”规划的目标。目前,北京创意产业经济增加值已超过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成为新时期带动经济持续增长的战略产业。

2.上海。上海是我国内地最早发展创意产业并且发展最为迅速的城市。2006年,上海了国内首个城市创意指数——上海创意指数,为研究和推动上海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有效工具,形成了创意产业的上海研究范式。目前,上海已经成为中国创意产业发展迅速、总体实力最大、产业形态相对成熟的城市之一。据统计,2005年上海创意产业总值达756.84亿元,占全市GDP的7.5%。至2006年年底,上海已打造出75个创意产业园区,吸引各类创意类企业集聚。截至2008年年底,上海创意产业增加值已达1048亿元,年均增幅20%以上,占全市GDP的比重达7.66%,创意产业正成为上海经济增长中引人瞩目的亮点。在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中提出,到2015年创意产业增加值将达到2100亿元,将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2%左右。

3.杭州。据测算,2008年杭州的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为579.86亿元,增长17.6%,高于全市GDP增速6.6个百分点;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12.1%,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3.2%。2009年杭州市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642.43亿元,增长15.0%,高于全市GDP增速5个百分点,占全市GDP的比重达12.6%,居十大门类现代服务业之首。2008年,杭州确定将西湖创意谷等十大园区作为主平台,推动创意产业实现集群发展。截至2009年底,杭州市创意产业新兴园区规划总建筑面积已达到130万平方米。

4.深圳。2004年,深圳市提出“文化立市”的城市发展战略,并提出构建“设计之都”的目标。2008年11月19日,深圳正式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设计之都”称号,成功加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短短几年,深圳市创意产业快速发展,2002年深圳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总量规模约55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仅为2.5%,到2009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到531.3亿元,占全市GDP的6.5%。目前深圳正致力于将文化创意产业打造成为第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四)成都创意产业的发展概述

2006年,成都市政府在《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公共文化设施服务公示制度,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将数字娱乐业作为发展信息服务业的重要措施。在《2007年成都市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培育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抓紧建设国家级的网络游戏和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和传媒集团快速发展,尽快形成一批有竞争优势的大型文化企业,鼓励、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2007年成为了成都的“创意文化年”,成都创意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诞生,发展势头迅猛。据统计,至2008年,成都市创意产业的营业收入达到595.62亿元,占全市GDP比重为3.4%,创意产业增加值的增速已超过全市经济增速。2009年底《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O9—2012)》将近期目标定为将成都在3年内打造成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鼎立之城”。

从2006年《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到2009年底《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2)》,成都市各级政府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力度逐渐加大。在《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2)》中推出加强统筹力度、创新体制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产业政策、培养引进人才、完善统计体系、编制专项规划等7大保障措施,优化文化产业发展软环境,为成都打造“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鼎立之城”创造了条件。

二、成都创意产业的困境与问题

虽然当前成都市创意产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创意产业园区也呈现一片如火如荼的繁荣景象。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一些阻碍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如何理性看待这些问题并及时解决,将决定着成都市创意产业的发展与前途。

(一)缺乏创意氛围,市场需求不成熟

创意经济属于知识经济和技术经济,是创新和研发领域中的一种经济类型,因此,同其他所有创新性产业一样,其形成和发展需要一个优良的创意氛围。

成都家具产业经过30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以新都、崇州等为主产区的家具产业集群,年产值近300亿元,已成为全国第三大家具生产基地。成都拥有2000多个本地家具品牌,但大多数成都人在购买家具时不会关注“成都造”的品牌,因为与沿海地区相比,成都家具在技术创新、艺术设计、产品研发等方面有较大差距。成都的家具业设计互相抄袭,产品多拷贝香港和欧美,或左抄右改,重制造轻设计的风气经久不散。2009年掌上明珠“质量门”事件让企业终于认识到了产品研发和设计的重要,2009年末掌上明珠以数十万年薪聘请设计总监并吸引了数千名专业人才求职。目前,成都的家具行业已经意识到了家具行业未来应该重视创新、研发,应用创意、用文化去增加家具行业的附加值。

据统计,目前成都几万家工业企业中,只有三家工业设计公司,十几个设计人员,还年年亏损。许多工业企业创新意识淡薄、设计能力较弱,以模仿改良为主,缺乏核心竞争力,亦不重视创意设计,忽略了创意设计带来产品的高附加值。

创意源于需求,当前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市场需求不成熟,制造业、消费者没有足够的创意需求,这就抑制了创意的源泉。因此需要政府、媒体加以引导,引导制造产业的创意需求,鼓励制造产业与创意设计对接,让创意设计真正的成果化、产业化,而不再是“曲高和寡”,让创意产业在优良的创意氛围尽快地茁壮成长。

(二)缺乏个性、特色,创意产业严重同质化

当前成都的动漫游戏发展迅猛,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目前成都有游戏动漫开发、营运和专业人才培养等企业210余家,相关从业人员约3万人。2009年成都数字游戏产业实现销售收入超过25亿元,占国内产业总量超过10%,同比增长120%,为成都经济的腾飞提供了有利的经济环境优势。但是,我们不能不注意到,成都的动漫企业虽然数量多,从业人员也多,但由于缺乏原创,大量模仿日本,照搬、抄袭现象严重,产量急剧提高,但创造不了高附加值的产品。而且多是在为别人加工,作为世界动漫“加工厂”,与欧美日韩的动漫游戏设计相比,没有形成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和社会影响力。

因此,如何在创意产业中凸显成都的个性,结合成都的城市特色,形成品牌,以个性的原创,形成自身的产业链和规模效益,是当前成都发展创意产业的一个障碍。

(三)创意产业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缺乏行业间协调配合的平台

从发达国家创意产业的发展来看,政府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目前成都也对创意产业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如“购买天府软件园办公用房按基准价出让,整层购买优惠5%,整栋购买优惠10%,租用天府软件园办公用房享受房租补贴。”“入驻天府软件园的软件企业,免费使用国家软件产业基地(成都)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免费获得基础性的技术支持与服务。”此外,软件企业出口除享受国家的外贸出口优惠政策外,同时享受高新区的出口补贴政策。并且对相关申报项目有无偿资助或者贷款贴息,对高级人才的引进也有专门的奖励办法。

这些优惠政策也起到了不少作用,已经初步形成了以高新区为载体的数字游戏动漫产业集中发展区。但是政策体系不够完善,例如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较弱,没有完善的政策体系等。知识产权是创意产业的基础智力成果,是一种无形的财富,如果没有有效的保护,创意一经公开后就可能成为人们轻易地复制、抄袭的对象,原创者的经济利益不能得到保护,创意产业也就丧失其蓬勃的生命力。

同时,创意产业种类繁多,与众多的行业之间联系错综复杂,产业的新模式层出不穷,对各行各业的渗透越来越深,如果不同行业的主管部门不能进行有效的协调,就不利于创意产业的资源整合,无法形成完善的创意产业链,无法带动周边产品开发。而当前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够,虽然对创意产业不同行业及不同类型的创意作品或产品都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但法律上不够完善,不够合理,未能够根据创意产业链分别制定创造、保护和利用知识产权的政策体系,缺乏知识产权研发、转让的政策体系,缺乏知识产权交易的商务平台,导致创意产业的发展步入瓶颈。

(四)创意领军人才稀缺,结构不平衡,人才培养引进机制不够成熟

创意产业源于人才的创造力、技能与才华,其主要构成元素是创意个体的智慧、才华和创新精神,因此,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人才。统计资料显示,纽约创意产业人才占就业人口总数的12%,伦敦为14%,东京为15%,而我国创意人才不足就业人口的千分之一,行业需求与人才储备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缺口。目前,高端创意人才的稀缺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展创意产业所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成都创意产业人才的总量虽能满足产业发展需要,但创意高端人才稀缺,人才结构失衡,缺乏将创意产业化的经营管理人才,已成为制约成都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首先,与北京、上海、深圳的创意人才吸引政策相比,成都在工作环境、发展机遇和待遇方面的吸引力均存在差距,成都人才引进政策的不够成熟使北京上海集中了中国优秀的创意人才,而成都的创意产业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整体实力不强。

其次,本土创意人才的培养存在培养模式陈旧,培养渠道单一等问题。目前,虽然成都已有几所大专院校在进行创意人才的培养,但在中规中矩、因循守旧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中是无法培育出来创意人才所需要的头脑灵活、异想天开和特立独行的。

此外,由于创意产业的迅猛发展,人才需求的急增,当前从业者以设计、策划编辑等单一人才为多,而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素养,又掌握经济管理知识和市场营销知识复合型人才则严重缺失。因此,仅仅依靠大专院校的人才培养不可能满足创意产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应大力开展创意人才的职业培训,由相关企业以及培训机构联手开展职业培训,将学位和证书课程教育结合起来,多渠道、多种类培养创意人才。

三、成都发展创意产业的对策建议

(一)融入成都城市个性特色,发展成都特色的创业产业

城市个性主要是强调不同的城市之间应像不同的人一样具备自身独有的特征,即区别于其他城市的能为人感知的客观存在的个别特性。城市个性是和这个城市的文化特征密不可分的。具有灿烂悠久的天府文明的成都,浓缩了千年的人文历史,同时,成都作为中国道教的发源地和发祥地,汲取、浓缩了几千年的道家养生之精华,形成了具有多元的文化气质,各种风格的文化艺术和谐共存、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城市个性。因此,成都发展创意产业应注重城市个性的发掘,发展具有成都特色的创意产业。

1.立足传统历史,发展成都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及数字媒体、动漫游戏、影视演艺等产业

成都拥有金沙遗址、史前古城址群、三星堆遗址、战国船墓葬等古蜀文明遗址,可以从传统华夏文明中汲取灵感,开发具有浓郁成都特色的古蜀文化旅游。目前,成都对金沙遗址、宽窄巷子、锦里的旅游开发是比较成功的,但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应以古蜀文明为特色进一步开发与之相关的影视演艺。而且可以依托成都动漫制作技术优势,开发带有古蜀文明特色的动漫原创作品以及衍生产品体系,同时与媒体机构合作,打造以区别于其他城市和国家的成都动漫品牌和企业品牌。

2.发扬“道”家休闲文化,发展休闲特色的旅游、数字娱乐、演艺艺术、创意设计等创意产业

美国权威人士预测,休闲经济将成为全球的下一次经济浪潮,休闲正在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和趋势,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美国休闲学专家杰弗瑞·戈比曾说,艺术家是典型的工作与休闲合一。成都是目前中国发育比较成熟的休闲城市,其最大的优点是不仅把传统的“道”家休闲文化继承下来,而且结合现代化的脚步,给休闲注入了新的文化因素。道家思想不仅注重身体、物质的生活质量,同时注重人性的自由,心灵、情感不受束缚。这种“道”家休闲文化环境最适合艺术家、创作者静心思考,以提出有创意的新设计和有创意的新想法。

因此,今后成都发展创意产业应该贯彻“在休闲中创造,在创造中休闲”的理念,将“道”家休闲文化与创意产业巧妙结合在一起,发展休闲创意旅游、数字娱乐、演艺艺术及创意设计等具有休闲特色的创意产业,为成都创意产业的发展注入活力,使成都成为“休闲创意之都”。

3.融合各地的创意智慧,凸显包容的城市个性,使成都的创意产业显现出与众不同的活力

成都文化是移民文化,最突出地表现为一种“融合”的氛围,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包容性极强。据统计,四川历史上约有9次较大的移民迁入活动。这些移民把中国各地的民风民俗、各地的文化“移植”到了成都平原,并且互相兼容,乐于探索、创新,形成了成都开放兼容的移民文化。

因此,成都应大力发扬“包容”这一城市精神,不仅在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而且融合各地的创意智慧,用开放的心态吸收来自先进地区的创新做法和先进经验,使成都的创意产业显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色。

(二)构建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中介服务机构发展,打造完善的创意产业链

从世界各国的创意产业发展历程来看,各国政府均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构建了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为创意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人才、技术和信息资源,当前成都市创意产业链很不完善,研发设计与生产、销售之间联系不紧密,这就要求有相关组织机构来担当中介,为产业发展建立公共服务平台,打通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隔阂。

1.由政府构建公共服务平台,专职负责创意产业政策的落实

首先,可以由政府成立专门部门负责创意产业政策的咨询、管理服务,涵盖所有的创意产业领域,从而实现创意产业管理上的高度统一,形成专业服务网络,为创意产业的研发设计、展示推广、销售交易、融资担保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使成都的创意产业规模化,经济化。

其次,政府可以建立知识产权信息平台,提供知识产权信息检索,避免侵权和重复创作,促进创意交流,并且提供相应的政策咨询,及时反馈并完善相关制度,强化企业与个人的知识产权意识。

再次,政府可以建立创意产业商务交易平台,为创意设计找到出口,为工业企业的产业升级奠定基础,促进创意设计与制造的互动与对接,搭建创意产业的研发设计环节与生产制造环节的桥梁。以前,中小企业为避风险不愿花费过多的资金自行研发设计,通过搭建创意商务交易平台,不仅激发企业的创意需求,提高企业竞争力,而且引导和鼓励创意作品和创意个体在市场中获得最大的回报,及时转化为商业资本,带来经济效益,使创意设计不再“曲高和寡”,激发个体的创意激情。

在这个方面,宁波市做得很有特色。宁波市鄞州区企业百事灵政策咨询中心网站中开设的“工业设计市场”,专门针对创意产业的设计与生产制造的对接搭建桥梁,对研发出来的成果加以推广和应用,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平台。

另外,政府应建立创意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融通资金提供渠道和担保,降低融资成本费用,为创意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创造良好的环境。

2.采用多渠道模式,鼓励中介服务机构进入创意产业链环节

第一,可以由政府出台鼓励优惠政策,依托中介服务机构进行投资建设,也可以由政府投资,吸引社会的资本设立各种创意创新基金,为创意产业链的畅通提供配套服务的平台。当前,成都市可以依托创意产业园区,由政府部门集中建设公共服务平台,为创意产业的研发设计、展示推广、销售交易、融资担保提供综合服务。

第二,作为西部金融中心的成都应该依托国际化的金融环境拓展创意企业的融资渠道,探索新形式的贷款业务,为创意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来源。

第三,还可以发挥传媒的作用,创办创意杂志,组织策划“创意设计”大赛,设立创意奖项,不仅鼓励原创,还可以发现、培养、选拔、评价创意人才,吸引创意高端人才的入驻,更可以引导创意消费,推动创意需求,打造成熟的创意消费市场。

(三)建立健全的知识保护法律体系及组织管理体系

创意产业具有鲜明的知识产权性,创意产业中的核心要素是信息、知识、文化和技术等无形资产,覆盖了设计、文艺、咨询策划和时尚消费等诸多技术密集与知识密集的领域。发展创意产业必须首先建立起合理的知识产权制度。

1.加强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法规制度建设

首先,针对新形势下创意产业的特点,对创意产业的发展规律展开系统研究,并根据成都市创意产业的特点考虑制定比较完善的地方性法规或指导意见,尽快弥补当前知识产权保护的“真空地带”,如广告、电子游戏、动漫设计等,为成都市创意产业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其次,应围绕创意产业链的各环节,系统制定研发、保护、利用阶段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体系。尤其是创意研发阶段,参与者的参与及组织较分散,知识产权的侵权发生频繁,知识产权的保护相对较弱,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法规和措施,将会极大地打击创作者个人的积极性。因此,应该综合考虑创意产业链研发阶段鼓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可以由政府设立专门的部门来对研发阶段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以促进创作者的创新观念,强化创作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各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加强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专业化的组织和监管

应针对当前知识产权多头管理的现状,尽快实施统一的管理,将创意产业相关的专利、商标、版权等合为一体,提高创意产业知识产权的管理效率。同时,完善知识产权的执法体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监督力度,切实保护创意产业知识产权所有者的利益。

3.树立企业和个人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要加大宣传,普及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意识,加强企业自身对知识产权的管理,促进企业和个人积极应对知识产权的法律纠纷和争端。同时,政府可以建立共享的知识产权信息平台,对企业和个人的创意进行鼓励和保护,保障创意企业获得充分的利润,提升创意产业的竞争力。

(四)建立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和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创意产业开发、经营和管理人才

创意产业的发展在于兼具优质智慧资源,其核心部分则是人才资源。成都已经有了人才培训和引进政策,例如对新引进的知名软件教育机构,在场地方面提供便利;对做出重要贡献的教育机构和组织给予奖励;对软件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技术人员给予奖励等,但无论是人才引进机制和培训的鼓励政策均不够完善。因此,应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和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注重培养和开发创意开发人才、创意经营人才以及创意产业管理人才。

1.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通过多种方式引进创意人才

首先,应该由市政府职能部门组织全面的调查研究,从创意产业链的角度分别确定创作人才、制作人才、经营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求量、人才规格,并制定相应的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

其次,加大人才引进政策力度,提供具有吸引力的发展环境和待遇,为创意人才搭建起多样性、包容性的发展平台。当前,创意人才的稀缺导致了国内发达地区和城市对创造型人才的抢夺非常激烈,甚至陷入了互挖墙脚的恶性循环。成都可以依托休闲的文化环境,通过学术交流、合作研究等多种形式引进方式,集聚各类创意人才。

2.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打破专业界限,培养复合型创意人才

首先,政府提供平台,加强和促进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企业以及社会培训组织之间的联系、协同和合作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人才培养体系,利用高等院校自身资源,发挥科研机构的优势,利用企业的实验场所以及社会培训机构的衔接培训,不仅培养不同层次的创意产业人才,而且使各种领域的人才有机会接受高效的相关培训,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提供广阔的成长空间,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