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焚烧秸秆的原因模板(10篇)

时间:2024-02-22 14:56:1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农民焚烧秸秆的原因,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农民焚烧秸秆的原因

篇1

然而,秸秆焚烧现象并未得到根治,还出现禁而不止的势头,主要产粮区秸秆焚烧问题尤为严重,2014年火点明显多于以往。以下列举三个例证。

其一,2014年1月,发展改革委公布了2013年全国秸秆综合利用和焚烧情况:夏季秸秆焚烧火点数最多的两个省:安徽1775个,河南1272个;秋季火点数分别为570个和506个,仍居前两位。

其二,环境保护部官网了2014年9月29日―10月5日全国秸秆焚烧火点卫星遥感监测结果:11个省份监测到疑似秸秆焚烧火点74个。居前4位的省份为山东、河南、辽宁、河北,每公顷耕地上火点数分别为23、22、6、6个。

其三,2014年10月13日《中国环境报》第1版报道,河南省环保厅组织7个督导组,对全省秸秆禁烧情况进行了巡查督查,发现着火点7893个;发现的共性问题有:一是火点多,过火面积大。部分市、县的公路两侧狼烟四起,火光冲天,气味呛人,土地因烧秸秆而一片焦黑;个别地方过火范围长达数十公里。二是地方政府没有切实履行好协调监管职责。三是对秸秆禁烧的宣传不够,农村看不到夏季秸秆禁烧的宣传场景和标语。

秸秆焚烧会加重大气污染。焚烧秸秆造成空气能见度下降,会影响民航、铁路、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甚至引发交通事故;引发火灾烧毁周边的树木和农作物,甚至引发森林大火,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会增加区域性雾霾天气出现的可能。雾霾是气象条件和污染物排放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秸秆焚烧烟尘和气味被风带到周边,也会在浓度差作用下弥散,影响大气环境。如果居民都能闻到大气中焚烧秸秆的味道,反映大气环境已经受到了影响;其实,没有闻到烧秸秆气味并不代表没有受到影响,可能污染物浓度已经升高。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对污染物成分源解析发现,在2014年10月的三次灰霾发生过程中,秸秆焚烧时大气中钾元素比例上升明显,对灰霾天气形成的影响不可忽视。秸秆焚烧对某个城市雾霾的污染源贡献多大,要做理性分析。例如,由于北京市周边的秸秆焚烧火点少,对雾霾的污染源贡献不大;对周边焚烧秸秆火点多的中小城市,对雾霾的贡献则要大得多。其道理不言自明:风大时北京不会出现雾霾天气,居民也闻不到秸秆焚烧的气味。而对一些中小城市而言,秸秆焚烧的烟尘和污染物将加重大气污染程度,与其他污染物叠加并成为雾霾发生的“最后一根稻草”。

秸秆焚烧对人体健康会产生不利影响。有研究发现,秸秆焚烧时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多项污染指数升高。当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对人的眼睛、鼻子和咽喉含有黏膜的部分刺激较大,轻则引起咳嗽、胸闷、流泪,重时会诱发支气管炎。如果秸秆焚烧排放的烟尘与其他污染物叠加,导致PM2.5浓度升高并出现雾霾天气,到医院就诊的老人、儿童人数增加,这已被北京、南京等多地的研究所证实。一些研究也发现,呼吸道疾病与雾霾天气存在相关关系。

近年来,地方各级政府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和焚烧工作,力求农田不冒烟;而农民则千方百计地烧掉秸秆。结果是秸秆禁烧工作年年抓,而秸秆焚烧现象年年发生,卫星监测到的2014年着火点比以往年份更多一些。因此,研究秸秆焚烧的原因,出台的政策措施才能对症下药,收到预期效果。

1.时间紧是客观原因。对农民而言,秸秆烧掉最省事。在农忙时,既要收又要种,而且不能过了季节。作物收获非常重要,光种不收的事没人干;种就更重要了,不种下一季没得收。大批青壮年进城务工,妇女、老人是农村的主要劳动力。收割机的普及取代人工劳动成为作物收割的主要工具。由于土地所有权的限制,一些地区尚未形成规模化种植;受收割机类型、地块大小和地势起伏等条件影响,收割机主人怕机器受损,一般要留出8―10公分高的麦茬。农民在把小麦、玉米等作物抢收到家后,还要再把秸秆捆扎搬离田间,既没有时间也有些力不从心;而留在田里的麦茬又必须除掉,否则不能种下一茬。“不烧怎么办”是农民的无奈选择。

2.行为惯性是主观原因。农民认为,秸秆烧掉最方便。在调研时我们常听到种粮大户、村民主任等人在谈到秸秆焚烧问题时说,秸秆焚烧也有好处,能增肥、灭害虫、减杂草。焚烧秸秆产生的草木灰含丰富的钾元素,可以改良土壤结构;秸秆焚烧时的高温可以烧死虫卵、杂草种子。受人力、资金等条件限制,地方政府对秸秆禁烧的宣传没有起到应有作用,一些农民对秸秆还田、免耕等的效果不太了解。尽管专家认为,秸秆焚烧会对土壤微生物、对地力等会产生不利影响,但农民缺乏土壤结构和微生物的知识,没有意识到焚烧秸秆的危害,特别是对区域性大气污染影响的危害性,行为惯性使农民优先选择了焚烧。

3.缺乏出路是重要原因。农

民选择烧秸秆,是因为划算。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炊事和取暖用上了电、液化气等能源,秸秆用作薪柴的需求下降了。随着集约化养殖场的发展,秸秆作饲料的用量减少;由于部分农村治安差,留守老人、妇女不敢养猪、养牛、养羊,怕还不到出栏的时候就被偷了;打击农村偷窃行为需要引起重视。秸秆还田成本偏高。有关研究发现,秸秆粉碎还田,撒腐蚀剂、旋耕和增水作业的成本在每亩130元左右。秸秆做沼气原料,一些地方一家一户建沼气池不划算,农民不愿意投资。编织草帽、草苫等原有用途,因工艺失传、年轻人不愿干等原因,用量有限。做蘑菇基料,很难规模化利用。秸秆收购价格较低,运到路途较远的造纸厂、发电厂,农民的收入抵不上运费。秸秆发电用量大,但能量密度小,燃烧值低,不易运输且成本高(“百里不运草”)、所需存储场地大,一次投资大等,有补贴企业才愿意投资建设生物质发电厂。上述种种原因制约了秸秆综合利用,秸秆无法用掉只好烧掉。4.缺乏长效机制是关键原因。尽管秸秆用途不少,如可以还田做肥料,可以青储用做饲料,可以做蘑菇基料;可以造气供居民使用;可以造粒或生产燃料棒,供锅炉使用;可以用作编制手工艺品、人造板和电厂原料等,但在农民力所能及范围内且能赚钱的用途并不多,也缺乏对农民有吸引力的商业模式;而得不到多少实惠、“赔钱赚吆喝”的事农民不愿干,企业也不会主动去干。由于秸秆收购季节性很强,如果缺乏技术和资金支撑,企业利用秸秆的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就秸秆收购价格而言,农民认为不赚钱;而对一些生物质发电厂而言,与燃煤电厂相比并没有什么成本优势。由于污染问题,国家禁止草浆造纸。由于秸秆综合利用存在规模小、效益低等问题,尤其是适宜农户分散利用的小型化、实用化技术不多,利益共享机制缺乏等原因,导致秸秆焚烧禁而不止。

5.认识不到位和监管不力是外因。对秸秆焚烧的危害认识不到位,一些地方靠落实文件、靠上级督促禁烧秸秆,难以收效。《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禁止在人口集中地区、机场周围、交通干线附近以及当地人民政府划定的区域露天焚烧秸秆、落叶等产生烟尘污染的物质”,并“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二百元以下罚款”。由于对“情节严重”的焚烧秸秆行为缺乏量化指标,执行起来的尺度难以把握:过轻起不到惩戒作用,过重会引起当事人的矛盾。对这种“得罪人”的事情,乡村干部很难“较真”,毕竟是乡里乡亲、低头不见抬头见。虽然国家对秸秆禁烧有一定补助,但不足以支撑基层工作人员的支出;且农村分管禁烧秸秆的工作人员也不可能把全部精力用在监管上。由于监管的时紧时松,即使被移出田间的秸秆,一旦监管放松还会被农民烧掉。

秸秆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可以循环利用。秸秆焚烧,改革开放前没有,联合收割机使用前很少,是发展中的问题,要用发展的办法加以解决。解决秸秆禁烧“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需要管理者的智慧。“解铃还须系铃人”,农民是烧秸秆的行为主体,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一)加大宣传力度,以循环经济的理念解决秸秆焚烧问题

可以用张贴画、科普讲解、村头黑板报、张贴标语等形式,在广播、电视等媒体上大力宣传秸秆综合利用和秸秆禁烧问题。除了常年性的宣传,还可以选择每年的夏秋收获季节集中宣传时间,宣传秸秆综合利用的好处和具体做法,宣传秸秆还田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宣传秸秆焚烧的危害等。用技术指导农民,用效益吸引农民,用示范带动农民。通过广泛的宣传和科普教育,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秸秆的综合利用能力,使农民充分认识到,焚烧了秸秆,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还会影响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公路和铁路的正常运行;使乡村干部认识到,发展秸秆综合利用产业、秸秆禁烧,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护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只有让农民不敢烧、不愿烧,秸秆禁烧才能见效;只有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秸秆综合利用产业才能得到持续发展。

(二)将秸秆还田放在优先位置,提高农业发展后劲

从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土壤有机质下降、过度依赖化肥、化肥利用率低并导致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等实际问题出发,应把以还田为主的农业利用放在优先位置。具体做法上,可以采取堆沤还田、过腹还田、直接还田等形式。如选取叶子等软质、易腐熟的秸秆用作堆肥、沤肥并施用于田间;选择适合的秸秆用作饲料喂养牛、马、猪、羊等牲畜,再将牲畜粪便施用于农田;在收割时直接将秸秆粉碎并均匀地撒在田间,用拖拉机旋耕入土,既解决了收割下来的秸秆,也解决了留在田间的秸秆,形成“秸秆切碎—拖拉机旋耕—插播种”的还田模式;还可以发展形成建大棚—养猪—建沼气池—沼气用作炊事、照明等的“四位一体”循环经济模式。我国南方的一些家庭,建沼气池不但利用了秸秆,还解决了部分燃料来源,沼气渣还用作肥料,可谓一举多得,应加以推广应用。针对秸秆还田等农业利用中的问题,应出台相应措施,解决农民的实际困难,规划并推广低成本、高效率和少污染的秸秆利用方法,实现“变废为宝”“化害为利”。

(三)打通产业链条,培育新的商业模式

秸秆综合利用,可以形成产业链,扩大就业机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应在满足农业、畜牧业需求的基础上,从秸秆数量、品种及利用现状出发,统筹兼顾、合理引导秸秆的能源化、工业化利用。可选择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建设示范工程,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解决秸秆收集难的问题,需要探索和培育新的商业模式。对成片的秸秆,应从收割机收集入手,在收获农作物果实的同时将秸秆收集并运出田间;对零星的秸秆,可采用农户收集+村粗加工+公司规模化利用的方式,由农户收集并运到村里的集中点,进行粉碎、压块等粗加工,生产成燃料或原料。这样做,既有利于储藏、运输,解决运草的经济性问题;企业再进行利用,可以形成规模效益。

此外,国家应解决秸秆综合利用的共性和关键性技术,如对用秸秆生产乙醇等的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给予必要支持。一些高校和地方在开发秸秆的化学利用,用于生产乙醇等。国家应逐步推广成熟技术,促进产业化发展。

(四)修改补贴环节和对象,让秸秆利用者得到实惠

篇2

中图分类号:X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

去年的雾霾天气已经证实对身体有不同程度的伤害。秸秆焚烧就是雾霾的一个推手,谈及秸秆焚烧时对于农民的片面指责是有失公允的,解决问题才是关键。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矛盾的普遍存在,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我们在研究社会问题时不能一味地针对表象,把表象当作问题的根源,而要深入发掘问题表象深处的根源,由表及里,层层深入,主次分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牵住牛鼻子”,从而为解决矛盾提供方向和方法。

一、农村秸秆焚烧问题的产生及原因

秸秆焚烧是影响空气污染的一个不稳定的因素。但是秸秆焚烧问题却是一个社会顽疾,屡禁不止。解决这个顽疾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刻不容缓的。

1.农村秸秆焚烧问题的影响

(1)空气污染。秸秆焚烧所产生的烟雾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以及可吸入悬浮物等污染物质被呼吸进人体后,直接影响人体健康。轻者,引起呼吸和眼部不适,重则导致肺部和其他疾病。

(2)影响交通安全。秸秆焚烧所产生的大量烟雾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尤为明显,在高速上行驶的汽车因此造成的事故屡有发生。

(3)土壤的污染。农民将秸秆直接焚烧,但是却烧焦了3cm~5cm的土壤,使得有机质大量损失,土壤生物不复存在,损害了土壤的墒情。[1]

2.农村秸秆焚烧问题产生的原因

三十年前小岗村18位村民冒险在土地承包责任书按下红手印,实施了“大包干”,揭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逐步确立的使得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但是三十年过去了,农民的主要生活资本还是土地。

(1)经济成本的考量

近年来,虽然政府相继减免农业税,作出一系列对于保障农民利益的举措,但是不可忽视的是种植成本却越来越高,估计不说人力成本,种植所需的化肥,种子的价格投入并不少,所以农作物作为初级产品的价格即使有政府的保护价格,仍旧收益很少。因此,对于农民来说,主观上不愿意在土地上投入很多,尤其是收获之后,为了方便,农民便很容易将在他们看来没有经济价值的秸秆直接一把火烧掉。虽然秸秆可以在地里堆肥,但是化肥使用对产量的作用远远大于秸秆堆肥的效果。

(2)劳动力的缺失和转移

如上所述,当农民发现在土地上无法获得对等的收益时,加之,中国的农业并非美国似的农场,属于落后的农业生产模式。农民也就觉得没有必要再进行投入。大量青壮年也逐渐走出农村,开始为了生计进入城市打工。虽然我国农民的人均土地量并不高,但是庄稼的收获却不是十分辛苦,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的转移无疑是对秋收的雪上加霜。与其将秸秆进行堆肥还不如一把火烧掉来的省事。

(3)管理的不规范和滞后性

农村秸秆焚烧问题往往是在焚烧之后产生大量雾霾才会引起关注。假设农民并未集中焚烧秸秆,那么雾霾天气也就不会那么严重。按照这样的逻辑,农村秸秆焚烧问题看似就不是问题了。其实不然,对于秸秆焚烧这个顽疾,不可能通过村委会行政命令式的管教解决。管理的不规范只能是使得农民在有人管的时候不焚烧秸秆,无人管时焚烧秸秆。同样,也不能在村民开始焚烧时才去进行说教,这简直是现代版的亡羊补牢。秸秆焚烧问题解决的关键还是在于如何建立一套长效的机制,防患于未然。

二、秸秆焚烧问题的解决对策

秸秆焚烧问题的解决需要透过表象,看到问题的根本,治标也治本,标本兼治,才能切实解决问题。

1.发展农村经济是根本途径

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不仅影响农业生产的效率,更消耗着农民的种地积极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要更多地依靠技术进步和要素生产效率的提高,走“TFP增进型’、“集约型”的增氏道路[2]。有效的提高农业的生产水平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才是解决的根本途径。秸秆问题只是一个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小问题,真正解决农村秸秆问题在于加快农村的现代化。将秸秆资源重新综合利用起来,一方面可以解决秸秆问题,另一方面还会给农民带来增收。发展混合农业和循环农业生产模式势在必行。政府不仅要着眼于农产品本身,更要为农民想增收、创收的方法。农村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的混合经济和循环模式,将秸秆资源,加工成为牲畜的口粮;将牲畜的粪便成为庄稼的肥料。政府要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推广适合当地情况的养殖业和种植业,变单一的种植业为综合农业。加大对这种混合农业的扶持力度,解决像秸秆运输成本高于秸秆利用效益的问题。坚持就近兴办混合农业。

2.加强引导、避免焚烧是目前所需

发展农业循环和混合经济是一个长久的过程,所以当前加强对秸秆焚烧问题的引导,避免秸秆的焚烧仍是需要的。首先应该主动加大对广大村民的思想教育和政策宣传。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能动性的强弱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效率。[3]宣传教育的过程中要使其了解秸秆还田的好处和焚烧秸秆的危害。帮助村民在利弊分析之后自觉地、自发地秸秆还田,或者秸秆再利用,而不是一味的强制管控。其次要加大监督和执法力度。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和权限。防患于未然,将问题的产生扼杀在摇篮里,减少秸秆焚烧问题的出现。对于出现问题,产生恶劣影响的要追究相关当事人的责任,形成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曹国良,张小曳,等.中国大陆秸秆露天焚烧的量的估算[J].资源科学,2006,28(1):9-12.

篇3

Abstract:Open burning of straw caused serious pollution of air. And people's normal life and normal production are affected by this kind of air pollution. Open burning of straw becomes a difficult social problem in recent years The authors carried on the investigation in the northeast region of Anhui province for surveying rural open burning straw in July 2015. We found the mainly types of open burning straw are wheat straw and rice straw; the main reason of open burning straws is that villagers can get benefit maximization; the only solution of open burning straws is finding new profitable way in straw utilization.

Keywords:open burning straws;atmospheric pollution;straw utilization

1. 引言

秸秆是指水稻、小麦、玉米等禾本科农作物成熟脱粒后剩余的茎叶部分[1],其中水稻的秸秆常被称为稻草、稻藁,小麦的秸秆则称为麦秆。秸秆曾经是重要的资源,通过调查了解,农民曾经对秸秆进行过充分的利用。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2]:① 烧柴。在煤、电、天然气没有普及之前,秸秆是农民生活的必需品,这也是秸秆以前消耗最重要的途径。虽然也是焚烧,但长期小剂量的燃烧并没有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② 动物饲料,这也是一个重要的消耗途径;③ 制作生活用品,例如编织坐垫、床垫、扫帚等家用品,甚至用于制作简易房屋的屋顶等。

中国近二十年来由于煤、电、天然气的普及,以及人民对生活卫生条件要求的提高,秸秆不再被作为燃料。同时,由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务工人员进城,农村劳动力减少,劳动力成本上升,秸秆回收利用从经济上变得不划算。为了及时播种和避免秸秆影响种子发芽率,多地农民直接在田地里燃烧秸秆,引发了一场政府与农民之间的持久战,成为中国近年来最受关注,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3]。近些年来,在秸秆集中焚烧的6月和10月经常安徽省全省大范围的出现雾霾天气,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4],对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从原来简单的环境问题变成了复杂的社会问题。为了了解安徽省这些秸秆焚烧的现状,作者团队秸秆集中焚烧后的七月对安徽省东部主要的农产区进行了走访调查。提供客观的第一手资料,通过与村民的访谈了解其真实情况,为进一步研究秸秆焚烧后残留物与地表水相互作用对土壤的影响以及预防空气污染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

2.1 调查区选择

安徽省是农业大省,土地面积超过400万公顷,实际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600万公顷以上(两季作物),土地肥沃,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其中,玉米、小麦和水稻这些产生秸秆的作物种植面积大约总面积的90%[1]。安徽北部地区是小麦、玉米和水稻的重要产区,也是秸秆焚烧情况比较严重的地区。本次调查全面覆盖了安徽东部的地级市(如图1所示),所调查的地区较广,调查结果能够准确地反映出安徽省东部地区秸秆焚烧现状和焚烧的原因。

2.2 问卷设计及内容

2.2.1 问卷设计

调查问卷以安徽省东部地区为调查目标而进行的,调查问卷主要由3个部分组成,主要包括受访农户的基本信息,农户焚烧秸秆的现状,及农户对秸秆焚烧问题的认识、感受和解决办法。问卷针对这三个方面,共设计了20个问题,其中第一部分共4个问题,是农户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及文化程度;第2部分为11道选择题,主要是调查农户焚烧秸秆的种类,焚烧带来的影响及对政策法规的了解;第3部分由5道问答题组成,主要针对农户秸秆焚烧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2.2.2 调查结果整理

本次调查随机走访了110户农民,少部分人中途因各种原因中断,其中有101户协助完成了调查,并且这些问卷全部可辨,问卷回收率和可辨率达到92%,能够有效反应所调查问题的真实性。然后对问卷进行整理分析。在统计和分析时,仅统计回收的问卷,未完成的问卷数据作废。

3. 结果与分析

3.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受访农户中男女比例为53∶47,年龄分布区间为25岁~60岁。受访者90%为农民,8%为个体,2%为其他职业。受访者的文化程度主要集中在初中(75%),另外有11%是小学文化,7%以上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其余是文盲。所调查的农户情况基本上可以代表安徽东北部地区农户的整体情况。

3.2 调查结果的情况与分析

调查表明,101户农户的问答情况如下,11个选择题的统计结果见表1。5个问答题总结如下:

(1)为什么非要焚烧秸秆,焚烧秸秆给您带来的最大好处是什么?

几乎所有的问卷给出的答案都是方便,残留的秸秆对下一季庄稼的种植有较大影响,机械粉碎的秸秆影响发芽率,焚烧可以彻底的消除秸秆的影响,同时操作又极其简单,省时省力。同时,有32份问卷讲到焚烧秸秆可以增加土壤肥力(31.6%)。

(2)给多少钱,你愿意将秸秆收集起来出售?现在的售价是多少?

给出的价格区间在50~200之间,也有少部分人表示给钱就卖(7份,6.9%)。现在一亩地的秸秆售价在100元左右,然而多数情况下是有价无市,即没有人愿意收购秸秆。

(3)秸秆焚烧是一直都有的吗?在此之前秸秆被做什么用。

秸秆焚烧是近些年才有的,调查问卷给出的年代区间为1998~2007。焚烧之前,总体上是进行利用。多数用作烧柴,少部分当作饲料等进行利用。

(4)现在的种植面积同以前相比有什么变化,除了种植秸秆植物(小麦、水稻和玉米),其他还种植什么?

89%(90份)的被调查者表示种植面积没有变化,另外的11%(11份)认为种植面积有减少。除了种植小麦、水稻和玉米以为,还种植油菜、大豆、芝麻等。

(5)有没有想过种植其他作物?

有33份(32.6%)问卷的结果显示有想种植其他作物,作物种类包括草药,青菜,果树,烟草等。

4. 讨论

4.1 探讨秸秆焚烧的原因

通过调查了解,焚烧秸秆的种类主要为小麦和水稻,如图2所示,这两种秸秆占焚烧秸秆的88%,原因是这两种秸秆难于利用,玉米等作物的秸秆相对来说比较好利用,一般可以利用。对于焚烧秸秆的态度,有半数以上的人觉得不是好办法(如图3所示),并且有82%以上的人认为秸秆有一定的价值(表1)。然而,仍然有11%的人认为焚烧秸秆是好办法,有66%的人烧过或者曾经烧过秸秆(表1),并且多数人(77%)都认为焚烧秸秆对自己的生活有不利影响(表1,图3)。同时,国家的大力宣传[3]也起到了明显的效果,三分之二的调查者表示知道禁止焚烧,同时对我国的相关法律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图3),因此法律意识淡薄不能完全解释秸秆焚烧屡禁不止的事实。

然而为什么,秸秆焚烧屡禁不绝,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秸秆在漫长的利用过程中被作为燃料也是被焚烧,也就是说焚烧本身并不是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产生问题的原因是集中焚烧。为什么会集中焚烧,有些人认为秸秆之所以被焚烧有以下几个原因[1,2,5~7]:① 机械收割导致留茬较高,不得不焚烧;② 劳动力不足,由于大量人员进城务工,导致的劳动力流失;③ 缺乏合理的利用技术;④ 缺乏宣传和正确引导等等。我们研究小组通过调查研究,认为这主要是个经济问题。造成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秸秆低廉的价格(有些地方甚至有价无市)和高昂的人力成本之间的矛盾。因此,如何在经济上高效的利用秸秆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4.2 秸秆焚烧问题解决方法的探讨

在进行调查之前,我们查阅了相关文献[1,2,5~9],并且总结了国外常用的办法。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将这些办法同农民进行交流,得到了一些新的认识。

(1)秸秆还田,做生物肥。秸秆还田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打碎还田,另一种是发酵后还田。第一种方法经济方便,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大块秸秆影响下一茬作物的种子的萌发;第二种方法是秸秆利用的好方法,但是费时费力,成效不明显。日本的先进做法是直接将植物秸秆粉碎深埋,这种方法可以作为参考和借鉴。

(2)作为能源,燃烧利用。利用植物秸秆发电或者利用作物秸秆生产乙醇作为汽车动力,这将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研究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实现生物再生能源的再利用,既能解决秸秆难处理问题,也有利于生态平衡发展。然而现阶段能源利用在经济上还不可行,特别是煤炭价格持续低迷,如果实现秸秆的生物能利用,需要政府进行高额补贴。

(3)作为饲料,发展养殖业。植物秸秆直接作为饲料难以消化,特别是小麦和水稻的秸秆,做饲料效果很差。现在一直流行的方法是青储,但是作为青储将影响粮食产量,虽然是优良的饲料,但是代价也很高(粮食收成减产甚至没有收成),很难推广。同时,利用植物秸秆培养食用菌是一个研究方向,然而这个方向不可能完全解决秸秆焚烧的问题,培植食用菌需求的秸秆量与秸秆的产出量相差太多。

现有的问题是秸秆这种可利用的资源如何再利用的问题。找到在经济上和技术上都可行的办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当前高压禁烧的办法只能治标,不能治本。秸秆得不到合理的利用,最终只能是浪费,无论采取什么办法,都会有人抱着侥幸的心理焚烧。科技创新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找到合理的途径,让农民得到实惠,让生态更加文明。

5. 主要结论

(1)秸秆焚烧的种类主要是小麦和水稻,原因是这两种秸秆难于利用。

(2)秸秆焚烧最主要的动力是经济原因,并不是法律意识淡薄。

(3)秸秆焚烧最终的解决办法是科技的进步或者政府提高补贴。

参考文献:

[1] 王晓斌.安徽省农作物秸秆养分资源及农业利用方式的调查[D].2013,安徽农业大学.

[2] 徐秀娟,吴.安徽省农作物秸秆资源及其综合利用[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9,11(02):39-43.

[3] 徐尚勇,张鹏,朱玉宽.秸秆禁烧困局[N].绿色视野,2012,08:6-17

[4] 王书肖,张楚莹.中国秸秆露天焚烧大气污染物排放时空分布[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8,3(5):329-333.

[5] 王亚静,毕于运,高春雨.中国秸秆资源可收集利用量及其适宜性评价[J].中国农业科学,2010,43(9):1852-1859.

[6] 刘丽香,吴承祯,洪伟,等.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进展[J].亚热带农业研究,2006,2(1):75-80.

[7] 李正东,李懋潘,根兴,等.作物秸秆还田的新问题――对河南商丘地区农民的问卷调查[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32):204-208.

篇4

中图分类号:X511 文献标识码:A

自大型收割机被广泛采用以来,在田地里就地焚烧秸秆已成为一种非常难以治理的现象。

一、秸秆就地焚烧对环境的危害

1、污染空气环境,危害人体健康。农作物秸秆中含有氮、磷、钾、碳、氢元素及有机硫等。特别是刚收割的秸秆尚未干透,经不完全燃烧会产生大量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碳氢化合物及烟尘、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在阳光作用下还可能产生二次污染物臭氧等。而且焚烧秸秆时,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三项污染指数达到高峰值。当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对人的眼睛、鼻子和咽喉含有黏膜的部分刺激较大,轻则造成咳嗽、胸闷、流泪,严重时可能导致支气管炎发生。

2、破坏土壤结构,造成耕地质量下降。农作物秸秆中不仅含有大量纤维素、木质素,还含有一定数量粗蛋白、粗脂肪、磷、钾等营养成分和许多微量元素。在田间焚烧农作物秸秆,仅能利用所含钾的40%,其余氮、磷、有机质和热能则全部损失,而且焚烧秸秆使地面温度急剧升高,能直接烧死、烫死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影响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充分吸收,直接影响农田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农业收益。

3、造成资源浪费。秸秆是良好的生物资源,其一,在农村既可以烧火做饭,又可以转化为沼气成为优质能源;其二,秸秆可以用来造纸或制造养殖饲料;其三,秸秆是天然的绿色有机肥料,相比化肥,既能节省购买开支,又能改善土壤结构。总之,秸秆本是一宝,焚烧之后倒成一害,在“节能减排”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的今天,绝对是愚昧之举。

4、造成巨大安全隐患。秸秆燃烧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影响道路交通和航空安全。燃烧秸秆形成大量的烟雾,使能见度大大降低,可见范围降低,严重干扰了正常的交通运输。在交通干线两侧和机场附近,这种影响尤为突出。

二、秸秆焚烧现象难以治理的原因

1、机械收割留茬过高,处置成本过大。据调查,因收割机功率不够或者为了避免损伤机械及为了节省油料等原因留高茬达20cm左右,造成了下茬种植的困难,如果再想办法将留茬割掉运走,就必须支付额外的人力和财力,成本过高。权衡之后,农民不得不用少量秸秆放在高茬上进行焚烧。

2、秸秆已失去其传统作用,又缺乏新的处置技术。传统上秸秆大概有以下几个作用:一是饲养畜力,二是烧火做饭,三是编织用具,四是造纸。现在这几个作用基本上是消失殆尽。其一,机械化发展以后,农民普遍都不养马养牛了,专门的养殖户对秸秆也并不青睐。其二,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燃烧秸秆做饭的家庭已经越来越少。其三,原有的其它小麦秸秆加工行业,如草帽、草苫等,也因替代产品的出现而基本淘汰。其四,为减少环境污染和重复建设等原因,各地小的造纸厂已纷纷关闭,秸秆造纸已成为历史。秸秆的传统作用已经不复存在,而新型用途还不成熟。首先我们常说的变秸秆为沼气,因为科技转化力度不够,实施成本过高,使得这种途径总是听起来很美,具体操作不现实。而推广农作物秸秆还田,也一样需要有技术支持,处理不好,不但秸秆不会起到肥料作用,反而会影响田地耕作和农作物生长。第三,加工食用菌基料和沤造有机肥,这些简便易行的秸秆处理方式,也因技术和资金等原因,还处于家庭作坊式生产,规模小、缺乏统一的组织管理,没有形成规模效益。

3、劳动力不足以及存放场地受限也直接导致了秸秆焚烧。一方面,现在农村大批青壮年进城务工、经商,农忙时农村劳动力以妇女、老人为主,要想将机械收割后的秸秆捆扎搬运离田心有余而力不足。抢收时因各种原因留茬太高,如果不把麦茬去除,难以播种。如果不烧会误农时,“三夏”大忙,忙就忙在一个“抢”字上,没有时间和精力再去把秸秆从地里弄出来,在这种情况下付之一炬就成了最为快捷的途径。另一方面,随着秸秆传统作用的丧失,价值的减少,人们已经不愿再像以前那样在田地里垛放秸秆,而农村院子越来越小也使得堆放秸秆的场地受限。更有甚者,在一些新农村建设地区或者合村并镇地区,农民已搬进楼房,村子变成社区,传统的院子已不复存在,秸秆更是无处堆放了。

三、治理秸秆焚烧现象的对策

1、政府应该疏而不是堵。每到麦收季节,各地的乡级政府都会派遣专人在田地里拉着大红标语,又是要罚钱又是要抓人,企图以高压的方式来制止农民焚烧秸秆,岂不知这种办法根本不起作用,因为在目前情况下只有焚烧才最符合农民的实际利益。要想改变农民的这一行为,就必须有更符合农民利益的途径。因此政府应该做的事就是帮农民寻找这一途径,然后给于财力和技术的支持,靠利益引导农民走环保、节能的秸秆处理之路。

篇5

中图分类号:X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230219

1 农民焚烧秸秆的原因

对农民焚烧秸秆政府下令16a来屡禁不止。公众把矛头指向农民,说农民不讲道德,没有环保意识;指责政府、环保部门监管不到位。其实在这一事件中,农民、政府及环保部门都有难言之隐,各有各的苦衷。对农民来说,以前秸秆的主要用途是用来做饭烧柴、做饲料喂牲口,所以,秋收后都把秸秆收回家去,可是现在家里都用上了电磁炉、液化气,秸秆用量少,而且种地、秋收都是机械化半机械化,家里又不喂养牲畜,秸秆都很少往家里收。如果雇工将秸秆运走,每亩增加将近100元的成本,况且村里的年轻人大多数去城里打工,秋天劳动力紧缺。将秸秆粉碎还田农民认为买机械成本高不合算,又没有收秸秆的地方,明年春天不能耽误播种,所以只能用焚烧的方式把秸秆烧掉。农民的本意也不想烧秸秆,但没有办法。而对于政府和环保部门来说,虽然三令五申禁烧秸秆,但每到丰收季节,政府和环保部门虽然尽职尽责,节假日都不休息,但稍不留神,农民就开始焚烧秸秆,难以禁止,有的农民宁可被拘留,也要去烧秸秆。对监管人员来说感觉压力很大。

由此,看到,无论政府、环保部门怎么监管,焚烧秸秆都是一个老大难问题,这种靠“堵截”的方式收效甚微。应该主要靠“疏通”的方式来解决,主要是提高秸秆的综合利用率。目前,秸秆综合利用大体包括:粉碎还田、压缩制成燃料、沤制有机肥料、秸秆造纸、发电及提取化工原料。但实际操作起来却难以落实,一些个人和企业由于投资大收益低而不愿意从事这个产业,以至于导致大量的秸秆积压,造成农民焚烧秸秆现象的发生。

2 焚烧秸秆问题的主要解决途径

归根结底,要想提高秸秆的利用率,必须有政府和财政的支持,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建立秸秆收集、贮存和综合利用服务体系,毫无疑问,需要有财政资金的扶持。自2002年开始以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良好效果。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三补”也暴露了它的弊端,发挥的效力越来越低。如何让这笔财政资金充分发挥它的效能,是值得大家思考的一个问题。当前,农民焚烧秸秆就是一个全国性的非常棘手的问题,要想真正地疏通解决,唯有提高秸秆的利用率,如果把农业“三补”变成秸秆综合利用补贴,改变投资渠道,让这比资金“活”起来,让农民间接受益,社会意义会更大。我国从实行以来,土地一直归农民管理,实行的是粗放似的经营,土地每年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土壤流失严重,有机质含量降低,农民对耕地只种不保养,导致土地越种越薄,这与国家保护耕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针相背离。结果造成农民投入成本增加,增产效果不明显。农作物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力。把“三补贴”变成秸秆综合利用补贴之后,解决了秸秆的问题,提高作物产量及品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政府应该鼓励个人和农业合作组织共同去处理秸秆问题。其主要途径有:

粉碎还田,现在,农民都知道秸秆还田的好处,可是就是力不从心,购买机械的成本太高,而且每年只用1个季节,这种投资农民是不会做的,所以,政府及财政应该鼓励个人及社会组织购买农业机械,引导农民每年按一定的比例秸秆粉碎还田,把补贴直接给机械所有人,在秸秆还田之后,由农民和机械所有人共同签字,按承包地数量领取补贴,这样,农民既是收益者又是监督者,可以保证粉碎还田的质量。

鼓励个人或农业合作组织回收秸秆压缩制成燃料,将制成的燃料政府回收,免费发放给农村的困难群体及弱势群体,解决他们的烧柴问题,减少他们的日常支出,或投放于公益事业,如敬老院和农村的小学,减少煤炭的用量,能够做到既节能又环保。

由政府、村委会鼓励发动农民,每家每户在承包地头或山上将秸秆与动物粪便混合积沤农家肥。现在农村的养殖户将畜禽的粪便随意丢弃在养殖场附近或山坡上,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容易导致人畜传染病的发生。农民秋收后只有少数人去城里打工,大补分人闲在家里,很少有农民利用农闲时间积攒农家肥。所以,只有政府、村委会以补贴的方式发动农民积沤农家肥,才能把这件事情落到实处。将积沤腐熟的农家肥施与田间,增加土壤养分,减少化肥的用量。节约成本,提升作物品质。

篇6

我国幅员辽阔,具有广阔的农业资源,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虽然获得了较高的收益,但是关于农业的生产习惯却没有得到提高,并且这种现象逐年加重,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因此,为了人们能够再一次呼吸到清新的空气,为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变得更加美好,我们也应该加强对大气环境的治理。本文就对当前由于农作物秸秆焚烧而引起的大气环境现状进行探讨,进一步阐述其带来的危害,在今后对大气环境的保护工作中,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措施加以处理,以便于从根本上改善大气环境。

1 农作物秸秆焚烧带来的危害

在我国农业的发展过程中,秸秆资源是不得不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秸秆资源,为大气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为何这么说呢?事实上,我国是世界上粮食生产最多的国家之一,秸秆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占据着丰富的比例,每年我国在生产秸秆的产量上就会达到8亿吨之多,但是这一数量却与我国秸秆的利用率极不相符,在对秸秆进行综合利用的方面,我国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实际上秸秆的使用量仅仅占到生产数量的一般,那么另一半无法处理就会进行焚烧,长此以往就陷入了恶性循环之中,燃烧秸秆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对大气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不利于我国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必须要认识到焚烧秸秆带来的危害,这样才能对大气环境引起足够的重视。

首先,大量的秸秆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会产生严重的资源浪费,农民在种植的过程中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但是在实际丰收之后,却又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造成经济效益的降低,这样不利于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事实上,秸秆中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只要人们采取适当的方式加以处理,就能够获得可观的财富,例如人们可以将秸秆生产成为有机肥料,这样农民的经济效益就会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时,还能避免秸秆的焚烧为大气环境带来的严重影响。其次,秸秆焚烧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因为秸秆在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以及其他颗粒性物质,人体在吸入较多的二氧化碳后,对口鼻等器官造成极大的伤害,长此以往,也就不利于身体的发育,重则还会对生命产生严重的威胁。第三,焚烧秸秆还会带来安全隐患。在秸秆焚烧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黑烟,这些黑烟飘散在空气中,如果车辆在周围行驶,就会使司机难以辨别方向,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如果是在机场以及公路周围进行焚烧,那么后果会更加严重,不仅能导致人员的伤亡,还会带来财产上的损失,这些都是难以控制的因素,随着当前类似事件的增多,也应该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2 秸秆焚烧主要原因探析

针对上文中提到的焚烧秸秆所产生的危害性后果,本文将具体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而在今后的工作中得到有效的处理。首先是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因为当前我国农村的劳动力存在严重不足的情况,因为在农村的年轻人更多的是选择前往城市进行工作,而不断以进行农业种植,所以农作物很难进行有效的收获,更不必说要将大量的秸秆进行捆扎的处理了,因此,更多的农民选择将没有有效利用的秸秆进行焚烧处理,减少占用的空间。其次,对于焚烧秸秆的认识性不足,农民在焚烧秸秆的过程中并没有意识到这一行为将会严重影响到大气的环境,因此,依然按照多年的经验进行焚烧,这一行为已经成为了习惯,所以很难得道改正,这也就造成了屡禁不止的现象。第三,秸秆的使用率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实际的秸秆使用率仅仅能够达到生产量的一般,这一数据说明我国秸秆的使用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如果能够采取有效的手段将这些秸秆进行“消化”,那么大气环境也就能够得到有效的改善。

3 治理秸秆焚烧的建议

3.1 构建城乡环境综合执法体系

在现阶段,对于秸秆焚烧行为的执法部门为地方各级环保部门及其监察机构,秸秆禁烧执法任务就要靠各个辖区内的环境执法大队来完成。但事实上,一般区、县级的环境执法人员也就10至20人的编制,却要负责对所辖区、县以下各个乡镇的广大农村种植区域进行环境执法,难度之大,显而易见。因此,防止出现市、区级环保部门“看不见”、“管理难”的问题,有必要构建城乡环境综合执法体系,进行环境行政执法权力的移交。

3.2 严格践行大气质量责任制度

地方各级政府在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过程中,生态文明建设应当摆在突出位置。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运行好地方政府大气质量责任制应是关键。其实《环境保护法》中早已有“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地区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的相关规定,明确了开展环境质量工作的责任主体为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大气质量作为环境质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应当纳入到政府的目标规划和日常管理之中。

3.3 扩大秸秆禁烧区域的范围

《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中的对秸秆禁烧区域的界定主要集中在第四条,主要为机场、交通干线、高压输电线路周边等涉及公共安全区域。其《办法》的目的在于一方面防止因焚烧秸秆火势蔓延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降低焚烧秸秆后其产生的浓烟影响交通路况而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的可能。不难看出,国务院及其相关部门在出台该《办法》的过程中,对于秸秆焚烧所产生的安全隐患是充分得以考虑的。但由于焚烧秸秆不仅仅会造成安全隐患,更是对周边区域产生巨大的环境污染。针对这一情况,十分有必要扩大秸秆禁烧区域的范围,特别是将居民住宅区域、城镇(乡村)中心区域、饮用水源区域等与居民日常生活、工作相关及周边区域列入到秸秆禁烧的区域范围之中。

结束语

秸秆焚烧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秸秆焚烧问题实质是主体的经济利益和关乎社会公众的环境利益、关乎政府的法治能力建设之间的博弈。处理好秸秆焚烧问题,完善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法律政策,不仅仅是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更是对推进生态农村发展建设和环境污染所造成的社会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篇7

二、秸秆焚烧的危害

危害一:污染空气环境,危害人体健康。

有数据表明,焚烧秸秆时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三项污染指数达到高峰值,其中二氧化硫的浓度比平时高出1倍,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比平时高出3倍。当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对人的眼睛、鼻子和咽喉含有黏膜的部分刺激较大,轻则造成咳嗽、胸闷、流泪,严重时可能导致支气管炎发生。

危害二:引发火灾,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焚烧秸秆,极易引燃周围的易燃物,尤其是在村庄附近,一旦引发火灾,后果将不堪设想。

危害三:引发交通事故,影响道路交通和航空安全。

焚烧秸秆形成的烟雾,造成空气能见度下降,可见范围降低,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危害四:破坏土壤结构,造成耕地质量下降。

焚烧秸秆使地面温度急剧升高,能直接烧死、烫死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影响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充分吸收,直接影响农田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农业收益。

危害五:焚烧秸秆所形成的滚滚烟雾、片片焦土,严重破坏一个地区的环境形象。

危害六:污染土壤。

一些农户在向秸秆喷洒燃油后,才进行焚烧,使得燃油中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遗留在土壤中,污染了土壤。

三、秸秆焚烧的原因

1 农民对秸秆焚烧还存在认识误区,有些农民凭经验认为,焚烧后的秸秆是富含钾肥的草木灰肥料,适合中性和酸性土壤,对来年种庄稼有好处。

2 秸秆处理的成本太高,许多农民认为不如一烧了之。

3 科技转化力度不够,难以发挥秸秆的经济价值。

现实中,由于科技转化力度不够,导致实施成本太高。比如用秸秆做沼气原料,在国家扶助政策实施前,建造一个沼气池至少要花费三四千元,这笔费用让农民望而却步。

4 农户对牲口、燃料的需求减少,直接导致秸秆的使用量减少。

随着农业机械的快速普及,牲口大量减少,导致秸秆的使用量减少。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对燃料的需求减少,也会导致秸秆的剩余。

四、解决秸秆焚烧问题的办法

1 机械化秸秆还田。

秸秆还田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机械将秸秆打碎,耕作时深翻严埋,利用土壤中的微生物将秸秆腐化分解;另一种是将秸秆粉碎后,掺进适量石灰和人畜粪便,让其发酵,等变质腐烂后取出肥田。

2 作为家畜饲料。

将秸秆通过青贮、微贮、氨化、热喷等技术处理,有效改变秸秆的组织结构,使秸秆成为易于家畜消化、口感好的优质饲料。

3 培育食用菌。

将秸秆粉碎后,与其他配料科学配比作食用菌栽培基料,可培育木耳、蘑菇、银耳等食用菌,能有效地解决近几年食用菌生产迅猛发展与棉籽壳供应不足的矛盾。育菌后的基料经处理后,仍可作为家畜饲料或作肥料还田。

4 制取沼气。

篇8

1 农作物秸秆利用现状

淮阳县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花生、大豆,全县常年播种面积分别为133万亩、93万亩、32万亩、14万亩,每年生产小麦秸秆约65万吨,玉米秸秆50万吨,花生秸秆3万吨、大豆秸秆4万吨。秸秆生产总量大约122万吨。秸秆还田面积约170万亩次,其中小麦105万亩,玉米65万亩,秸秆还田量85万吨,占秸秆生产总量的70%;秸秆过腹还田总量约18万吨,占秸秆生产总量的15%。虽然近几年我县奶业、食用菌基料、加工业的发展迅速,但是综合利用收储秸秆所占比例还很小。还有约10%秸秆被弃至路边、河沟或被焚烧掉。

2 秸秆还田现状及实际效果

2.1 小麦秸秆还田对秋季玉米生产的影响

小麦秸秆还田有利于提高地力,不但增加土壤有机质,还可改良土壤结构;同时覆盖地表,既可经过腐烂后增加土壤有机养分,又可缓冲雨水冲刷地表,减小田间无效蒸发量,能抑制杂草生长,也有利于保墒,培肥地力提高了玉米抗旱能力。麦秸麦糠盖田提高玉米等作物产量5-10%。

由于玉米播种实现机械化,种肥同播技术迅速推广,加上玉米出土能力较强,小麦秸秆还田不影响玉米播种、出苗,对田间管理等影响不大。因此,农民对小麦秸秆还田还是乐于接受的。

也不可否认秸秆覆盖为蜗牛、地老虎、二点委夜蛾等害虫提供了栖息场所,但只要防治科学,不会对玉米造成危害。

2.2 玉米秸秆还田后进行旋耕或浅耕对小麦生产的影响

经调查,旋耕深度一般10-15公分,机械深耕则达20-25公分。农民多数选择旋耕的原因主要是:旋耕快捷,且成本相对深耕低。旋耕亩40元左右,深耕亩50-60元;作业规模较小,相对旋耕,深耕作业难度加大,会形成成墒沟,不易地块平整;农民对深耕的好处认识不足,意识不到土壤理化性状变差后的隐患;缺乏大型的深耕(松)机械。连年的旋耕(浅耕)会造成:第一,土壤耕层变浅,土壤理化性状变差,10公分以上土壤空虚,犁底层上移,20-40公分土壤容重加大,地力衰减。造成播种过深,出苗困难,根系下扎受阻,大大降低作物抗旱、抗寒、抗倒伏能力,从而影响到小麦这些深根系作物的丰产丰收。第二,秸秆、肥料混合在上层10-15公分土层中,肥料直接接触种子概率加大,引起烧种,影响播种、出苗,易形成缺苗断垄。第三,肥料接近土表,易引起流失,降低肥料利用率,造成浪费,又会引起污染。

3 玉米秸秆腐熟剂生产效果

我县是耕地地力保护与提升项目县,该项目核心就是推广玉米秸秆还田腐熟技术。通过去年的实施,农民多数腐熟剂效果较好。主要是秸秆腐熟速度加快、小麦抗旱性提高、小麦抗病能力增强,特别后期叶功能较好,白穗减少。据农业局土肥站7个试验监测汇总:与不实行秸秆还田相比,小麦亩增产37.7公斤,增产7.34%,幅度0.08-11.98%。

4 秸秆田间焚烧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1 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焚烧秸秆一是造成资源浪费;二是存在火灾及交通隐患,引起大气污染,影响人民身体健康;三是焚烧秸秆使地面温度急剧升高,直接伤害和杀死大量有益生物菌,破坏土壤良好的团粒结构,造成土壤板结, 影响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充分吸收,降低了土壤储水保肥和供应养分的能力,土壤肥力难以恢复,地力下降,对今后农业生产长久的不利影响。直接影响农田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农业收益。

4.2 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

对农业病虫害防控有一定作用,主要杀死病原微生物,破坏害虫栖息场所,特别是今年蜗牛发生较重的地块,焚烧秸秆后虫源大幅度降低。

4.3 禁烧工作难度大,农民焚烧秸秆的原因

近年来随着农业部门加大对玉米秸秆直接还田技术的推广力度,多说农民认识提高,加上玉米还田机械技术成熟和农民投人能力提升,实行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已成为大多数玉米种植户的自觉行动,玉米秸秆还田面积在逐步扩大。但是每年都有焚烧秸秆的现象发生,屡禁不止,农民焚烧秸秆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结构调整,二、三产业迅速发展,大量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养殖业也由过去散养向集中规模化养殖发展,由于运输成本问题高,玉米秸秆作为很好的饲料在利用比例中有所下降。

二是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农村燃料使用结构有所改变,电、气、煤正在替代秸秆成为农村生活的主要能源。玉米秸秆作为燃料使用的数量越来越少。

三是 部分农民对玉米秸秆直接还田技术环节把握不够,造成还田后出现影响播种质量、后茬作物小麦黄化、死苗、减产等情况;

总之,秸秆产量过剩、农业成本增加、人工成本加大、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农民农业收入比重降低、大型深耕还田机械不足等是农民焚烧秸秆的原因。

5 建议及对策

5.1 组织领导、政策宣传、技术培训服务方面建议

农业农机技术部门应积极履行职能,利用现代推广手段,不断完善玉米秸秆机械粉碎腐熟直接还田技术,使玉米种植户熟练掌握这一切实可行、操作简便、养地效果明显的秸秆处理方式。进一步扩大玉米秸秆还田面积。

5.2 资金政策方面,加大对小麦玉米秸秆还田投入标准,以及资金支出方式

篇9

@大平山黄国军:要多为农民想办法,多为秸秆找出路。若秸秆资源再利用的通道没疏通,禁止秸秆焚烧无法落到实处。

@麦地轻风:每年麦收过后所产生的秸秆确实给农民带来不少麻烦,不让烧又没处堆放,放在田里不管水田旱田都无法播种,就算勉强种下去腐烂的秸秆又滋生大量害虫,还得喷农药杀虫。农民没办法只好田间地头沟渠水塘到处乱放。秸秆还田变成“秸秆还填”。

@津郊广播发烧友:秸秆还田技术还有一定的难度,有关部门应该尽快研究出一个简单易行的农民容易学习掌握的秸秆还田技术,并给予资金上的支持。

@陈德超:需要尽快处理秸秆的安身之处,今年虽然各乡镇在宣传禁烧但农民却在半夜焚烧!

@丢失的星星:农民之所以焚烧秸秆,我认为首先是收割机为了多出效益留的镰茬高,其次是秸秆利用技术落后,很难为农民创造效益,最后是收完麦后种水稻,一田的水,即使秸杆还田,水中不免有大量的秸秆漂浮,影响水稻的种植和生长。

@窗纱飘动:简单,政府补贴性收购即可。

@水月洞天:我们那原来也是有烧的,后来有了收麦秸秆的,大家就都留着卖了,也不再烧了,因为卖了还能收回点收割的工钱,总比烧了好。

篇10

农民:没人收,不知道卖给谁

自6月中旬起,河北临近北京一带的农民,因为焚烧自己家的麦秆而成为了众矢之的。农业部、国家环保总局、河北省政府纷纷表态,要严查农作物秸秆焚烧造成空气污染一事。

在北京南城,虽然焚烧秸秆几年前就没有了,但是秸秆也没有别的用处,只是堆在田边,等烂掉了再做肥料。在北京福利农场附近,当记者询问为什么不把秸秆卖给有需求的企业,比如把秸秆作为原料生产复合墙板、发电、造煤球等企业?一位张姓农民说:“在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里的确看到过利用秸秆造门的技术项目介绍,但是我们这里没有这样的企业。我们把秸秆卖给谁去?”

企业:收购成本太高

北京南城农民只能等秸秆烂掉做肥料,找不到买家。但山东菏泽曹县的农民应该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他们县有一个利用秸秆来发电的工厂。

究其原因,“平时秸秆扔在地里不值一分钱,但是当你去收购的时候就截然不同了。”神农采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回逢春道出了秸秆综合利用市场现在面临的一个难题:秸秆本身并不值钱,企业和农民都清楚,但是从田里到燃烧炉里的过程却是费钱的。他算了一笔账,在企业上门收购过程中,直接交给农民的秸秆钱大约是一公斤0.05元,期间需要雇佣2~3名装卸工人,每人装卸一吨10元,还有根据路途远近不同产生的运输费用。一般一公斤秸秆至少需要1~2毛钱的成本。加上秸秆粉碎、压块需要投入的设备资金,“总体上与用煤发电的成本差不了多少”。

“成本相差无几,但是秸秆发电环节繁琐复杂,费时费力,极大地增加了企业管理成本。”回逢春透露,曹县的秸秆发电厂如今已经开始准备使用煤发电。

由原先采用秸秆发电回到原有煤发电时代,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秸秆原料来源不稳定。这一点源于农民卖秸秆的收益太低。根据一亩地一般产秸秆1000公斤以上计算,0.05×1000=50元就是农民的秸秆收益。“赚钱这么少,还得收割、捆扎、装车,很多农民感觉费时费力还不赚钱,所以干脆不卖,烂在地里做肥料。”因此,回逢春希望政府能够加大补贴,以此拉动秸秆综合利用市场的开发。

加盟:设备很贵,回本很慢

企业所追求的永远是利益,这一点无可厚非。但记者在接触两家秸秆能源研究所之后发现,同一设备价格竟然相差了五六万元。

桂林的一位投资者说:前年,他花8万多元购买了全套生产设备,回到桂林又投入进去20多万元,“总共投入了30多万元,本以为按照厂家提供的技术就很快回本,但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真的不容易。现在的他,根本不再想半年、一年就能回本,“两年能回本已经不错了。至于利润,那就得等到两三年以后了。”

另外,他向记者透露,当初和他一起购买设备加盟的人基本都不干了。记者随后拨打江西宜春、湖北薪春、山西太原等加盟者电话,证实了他的说法。一位接电话的女士说:“你不要再打电话了,那种骗人的东西,早不干了!”

某秸秆能源研究所负责人说:“我从来没有秸秆‘机制木炭’项目!我的项目是秸秆颗粒代替煤项目。”至于项目的启动时间,他介绍说是刚刚开始,现在全国只有两个省会城市有加盟,一套设备二三万元,加上需要购买的助燃剂,总投入四五万元。

秸秆再利用加盟还需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