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22 14:56:1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安全教育体系建设,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人类健康的重要手段,体育越来越被现代人所重视,虽然近几年国家对学校体育教改工作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还远远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人的健康和人身安全的需要。因此,应继续研究和扩大体育的教学范畴。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虽然对学生的教学安全有所重视,如把掷铅球换成了掷实心球,有些项目铺设了塑胶场地,设了围栏,增设了一些社会流行项目,如跆拳道、国标交际舞,但这些都是较狭隘的安全教育和课改。我们应该从宏观方面来看待学生的安全教育,让学生掌握全方位的安全保障知识,让他们在社会的实际生活和人际交往中,真正学会躲避危险,保障安全,增进健康。应将《体育与健康》教课书中增加安全教育、医疗保健、乐疗歌曲等有效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和安全的知识技能纳入体育课的教学中去,丰富与完善体育课的功能,切实保障每位学生的健康与安全。
体育与健康安全课程的设置应按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制定学制和开设学习项目,体育内容应本着由易到难、由低级向高级、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原则,让学生在校期间,不仅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能技巧,而且学会处置应急事件的方法和能力,这也是人们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该必须掌握的一门技能。应把健康第一、安全第一的现代体育教育观做为今后体育教学的宗旨和方向。
一、各阶段的体育健康安全课程设置
(一)小学阶段的体育健康安全课程设置
小学阶段应以跑、跳、投项目和体操、跳皮筋、扔沙包、踢毽子、双扛、游戏、武术基本功及其套路为主,以球类、棋类为辅,也可以增加滑板,掌握这些项目的基本知识和技术,能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健康成长,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的意识,树立体育强身健体的理念,在安全教育方面应让学生掌握正确处置防煤气中毒,防雷电、防触电、防火、防震、交通安全教育与陌生人的交流与防范知识技能,掌握一些歌曲,突出校园特色和儿童、少年心理特征以及爱国主义歌曲,音乐教育由学校的音乐教师具体实施。
(二)初中阶段的体育健康安全课程设置
初中阶段应在跑、跳、投、武术基本功等简单基本技术上,增加难度技术的练习,棋类、舞蹈也可增加难度,同时应让学生全面系统地接受球类基本技术的学习,武术套路和体操技巧的学习,增加跆拳道、剑道、柔道等。安全教育方面应让学生学会使用灭火器,学会易燃易爆的防范处置,学会防空知识、防洪知识、被毒蛇和狂犬咬伤的急救方法以及发生危及人身安全的自救和学会灾情报警的方法,乐疗应掌握几首优美动听、陶冶情操的校园歌曲和奥运歌曲。
(三)高中阶段的体育健康安全课程设置
高中阶段应主要开设以球类为主(篮、排、足、乒、羽、网)的课程,让学生接受跑、跳、投的高新技术的学习,同时可以学习武术的器械、擒拿、散打等,也可增加台球、交际舞等。在安全教育和医疗保健方面应让学生学会保健、按摩、拔罐、刮痧、穴位理论等基本医疗技能,学会救护病人(脑中风、骨折、溺水、中暑)等技法,并且应该组织逃生演练,以及传染病的预防。另外,在高中阶段应继续提倡学习音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可以演唱一些流行歌曲和民族歌曲。
(四)大学阶段的体育健康安全课程设置
大学阶段应主要让学生学习医疗气功、太极推手、养生保健、舞龙舞狮、武术器械、传统套路、健美操、《五禽戏》、《易筋经》以及球类的高难技术和实战战术、规则等。音乐方面应掌握乐疗歌曲和流行歌曲。安全教育方面应让学生学会预防艾滋病,学会野外生存的基本技能以及行车安全的知识。在教学方面,可以把应激事件和音乐医疗的预防制作成电子版的VCD,这样比较直观,容易组织学生集体观看,先让学生有直观的正面了解,初步掌握处置危险的方法技能。还可以在体育课上由体育教师详细介绍并演练,把每种情况应该运用什么的方法和怎样去解决运用到实处,让学生确实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下面从体育与医疗、音乐、安全之间的关系三方面谈谈认识,从而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在体育课程中加入这些元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体育与医疗、音乐、安全之间的关系
(一)体育与医疗的关系
体育与医疗的终极目的是一致的,那就是为了人类的健康。体育的目的在于强身防病,而医疗的作用在于治疗顽疾,使人健康,如果两者能够紧密结合在一起,那将对人类的健康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或者说两者相辅相成会对恢复病人的健康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其实,在我国有很多传统医疗保健方法值得继承和运用,比如医疗气功、医疗按摩等。这些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演练起来很简单,但是对人的健康作用却是非常明显而有益的。比如华佗创编的“五禽戏”道家“养生内丹功”,孙思邈创编的“六字决”少林秘籍《易筋经》另外,还有一些医疗保健操,比如目要常运、头要常梳、齿要常叩等等,这些小动作通过练习,往往均能起到良好的健身功效。这些医疗保健技能演练不仅简单,而且也不用购置器材。占用空间很小,有些原地就可以徒手练习,有些采用坐姿即可。想什么时候锻炼就什么时候锻炼,而且一旦学会将终生受益,即使毕业后也不受场地、器材的影响。大力推广和普及这些易学易练不受场地和器材约束的保健医疗技能对于学生的终生身体健康将有很大的帮助。另外,一些穴位的锻炼也能起到治病、防病或减轻痛苦的作用,比如按足底的涌泉穴对人的健康很有益,鸣天鼓可以增强记忆力,还有迎香穴对于治疗和预防感冒都有很好的作用。这些看起来简单朴实无华的穴位按摩手法对人的健康有非常大的益处,可谓小动作大健康,是对学校体育项目的有益补充。所以,在编排教程时,应该关注这些简单实用的手法、动作。
(二)体育与音乐的关系
体育能带给人健康,而现代健康观是指不仅要心理健康、生理健康,还要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而音乐的作用恰恰就是能够陶冶人的情操,抚慰人的心灵,所以对于心理健康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和治疗作用。比如在四川地震灾害中,有许多的歌手都为四川地震灾区谱写了很多的歌曲。在这些歌曲中有些是歌颂灾区救援人员的,给人以力量和鼓舞。还有的是鼓励灾区人民的,这些歌曲使人们有了生活信心,不再悲伤、消沉,使人民充满了希望和重建家园的勇气,所以对灾区人民的心灵创伤给予了很好的积极的治疗作用,对帮助灾区人民克服恐慌、建立自信,及早从灾难中解救出来,积极面对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音乐不仅有利于智力开发,还通过演唱可以增大人体的肺活量,锻炼肋间肌肉。另外音乐还就是可以调节人体的生理节奏,促使人体分泌有利健康的激素酶、乙酰胆碱,增强细胞活力,增强人的抗病能力,消除精神障碍,从而陶冶情操,祛病强身,达到延年益寿的养生保健目的。
体育课程的音乐教育可以选择能提高自信的乐曲,如《步步高》、《命运进行曲》和集中注意力的巴赫的《恰空舞曲》、李斯特的《冥怨》、傅彪西的《月光》以及忘掉烦恼的歌曲《门德尔松》等。
(三)体育与安全教育的作用关系
体育的目的是使人健康,而如果人的生命受到威胁时,还能健康吗?所以人健康的前提是安全,如果没有安全,人也就没有了健康。据调查,只有10%左右的学生在学校仅受到过紧急避险的集体演练,绝大多数学生在安全教育方面就是空白,这主要有以下几点制约:①学校领导重视不够,认为安全教育用处不大;②学校组织困难,受制于学校的环境场地设施等因素困扰;③没有真正懂得紧急避险和救援知识的专业人士;④认为是浪费时间,精力和钱财。
但归根结底还是人的认识问题,即没有把安全教育放在至高无上的高度,心中存在漠视、侥幸和麻痹大意,没有把人的健康、安全放第一位。四川汶川、青海玉树大地震中让我们失去了很多同胞,如果能在体育课中多交流开展避震救灾的方法和演练,也许就会把生命损失降到最低。
之所以把安全教育放到体育课上,这主要是由体育跟安全的结合最紧密,体育教师跟学生接触最多,而且是最直接、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另外,体育教师对组织学生进行有序的演练和调动队伍驾轻就熟,而且需要广阔的场地,体育老师一般都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
目前,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虽说比以前在安全教育方面有所重视,但还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安全教育的需求,应该对学生进行长期的全方位、多样化的安全学习和演练,应该让全国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避险抗灾的实用知识和方法,应该把安全教育作为一门功课贯穿在人的受教育过程中。在目前情况下,笔者认为应该将普及安全教育的活动写进体育教科书,应该使《体育与健康》课变成《体育与健康安全》课,这样受益的人群才会是空前的。
笔者还认为应在大学本科阶段加大改革力度,培养适应21世纪发展与社会密切联系并且实用的体育项目,因为他们今后要从事体育教学工作,如果学习内容不能切合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需要,那在今后的实际教学中,就会受到影响。不能把正确的实用的体育健康安全知识传授给下一代,就会造成浪费,甚至是生命的代价。
参考文献:
[1] 赵之心.运动养生精华集[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2] 吕韶钧.小动作大健康[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
由于驾驶人员和外界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这种事故的发生不仅仅会对车辆本身造成一定影响,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自身经济都产生非常严重的威胁。在对现在社会上发生车辆交通事故进行全面研究中,发现在现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生车辆交通事故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客车。而且对于人们日常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对于这种客车发生交通事故的现象需要进行全面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从根本上减少客车在行驶过程中发生交通安全事故,进一步保证人们的人身安全。
1.1 建立高端协调机制
在客车运行的过程中需要采用有效的机制对其自身进行有效管理,在这种管理实施的时候还需要对其自身的道路配建标准进行统一制定,并且在这里还需要有安全联合会议的配合,这样不仅仅能够减少客车运行中违法的行为,对提升客车运行安全性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2 设定行业准入门槛
在对客车进行研究中,了解到目前我国客车由于制造厂家不同,其自身安全和功能上也存在一些差异,很多客车由于自身安全系统的缺失,使得客车整体安全系数有很大的下降。针对于这种情况就需要采用合理有效的安全执行系统对客车运行进行有效监督。这种执行系统的实施不仅仅能够对客车行驶状态做出有效监督,对客车自身在行驶过程中发生的安全问题也能够及时有效的解决,从而减少汽车安全事故的发生。
1.3 实行科技动态监管
在车辆上安装有效的监管系统,可以将汽车运行和道路状态等相应数据全面反映,并且这项系统本身就是一项24小时监督平台,对汽车行驶过程中涉及的相应数据也能够全面合理的监督,保证客车整体在设备控制的状态下。这一系统的实施能够从根本的角度上实现客车驾驶人员、企业和监管部门之间的联合,这样在实施监管的过程中,监控便利也有很大的提升。对于这种实时监控系统来说,由于其自身具备非常多的优点,这就促使这项系统手段在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对于减少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1.4 开展联动执法监管
在客车运行的时候,要想全面减少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仅仅指依靠相应监督系统是根本不够的,还需要在实施交通安全监督系统的时候开展合理的联动执法监管。其根本实施过程在于执法人员通过对汽车行驶数据进行分析,对相应数据有一个全面掌握,并在这个过程中对数据进行比较评定,对驾驶人员的优劣进行有效区分和处理,促使我国交通行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1.5 加强道路隐患治理
建立交通安全隐患滚动排查机制。高速公路交巡警、交通路政、经营企业组成“一路三方”联动力量,落实高速公路隐患治理。地方党委政府通过挂牌督办等形式,落实国省道临水临崖危险路段和城市道路交通组织不合理等隐患的治理工作。
2 客车监管面临的挑战
虽然近年来某市积极探索和实践加强客运车辆安全监管的机制、方法和技术保持了交通安全形势的总体平稳但客运车辆的技术等级、安全隐患、重点违法等问题的治理难度仍然较大,需要从源头上、根本上、制度上予以研究解决。
2.1 高层协调管理客运车辆的力度不够
由于针对客运车辆的管理职能分散在公安交巡警、交通运政、旅游等相关部门且执法所依据的法规相同,交巡警部门执法依据是《道路交通安全法》、交通运输部门执法依据是《道路交通运输条例》政出多门的情况难以避免难以形成合力。
2.2 车辆安全技术硬性规定不够系统
国家对客车,特别是超长途双层客车的生产、运营、管理等环节缺少整套管理政策,现行的客车安全技术过于强调整体,且标准过低,缺少车辆安全部件的硬性安装规定。
2.3 职业驾驶人培训实习机制存在缺陷
A类驾驶证培训重前期技能培训、轻后期实习管理。A1类驾驶员不能直接培训,驾驶员来源紧缺,企业一般不轻易辞退、淘汰驾驶人。营运车辆的职业驾驶人培训和私人汽车的非职业驾驶人培训使用同一套机制,没有区分导致职业驾驶人素质不高。
2.4 客车公车公营模式推广不足
部分“转制”成为私营的客运企业,表面上是企业化、公司化管理实际上挂靠车辆与挂靠公司管理松散,经营各自为政,存在安全风险。
3 有关对策建议
3.1 强化综合协调机制
建议在国家层面和省级层面建立交通安全委员会统筹全国、全省公路网络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把好客运市场源头、运行、监管关口。
3.2 提高车辆准入标准
建议车辆生产主管部门会同交通管理主管部门进一步明确大中型客车的关键性安全设施的生产标准,将车身强度标准提高,将智慧运营系统、车身稳定系统、应急逃生系统、爆胎应急系统纳入准入标准。
3.3 严格驾驶人职业培训
建议将大客车驾驶人培训纳入职业教育体系;建议进一步严格A类驾驶人实习环节和后续管理;建议人社部门建立驾驶人分级技术考核管理体系。
3.4 明晰公路客运的交通定位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19-0005-06
一、省级数据中心的整体架构
近年来,福建省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从更高层次上将过去以单位建设和运营的传统信息系统整合成以省级为单位的数据中心,形成资源共享、互联互通、服务整合的有机整体,省级数据中心实现虚拟化和动态管理,为本省提供教育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的云服务平台,承载和满足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部署和运行,集成和支撑省本级各类教育基础数据库和各类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服务于所辖区域内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信息化管理业务应用。
整体设计架构如图1所示。
随着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建成,各级各类教育部门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将会越来越高,逐步形成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学生、教师和学校及资产等方面的海量信息,这对维持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保障教育管理信息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省级数据中心安全防护的变化
利用云计算技术,省级数据中心实现了计算资源、网络资源、存储资源的虚拟化和服务化,同时数据中心的安全威胁和防护要求也产生了新的变化。云计算带来的一个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计算网络的边界发生了改变,诸多的业务系统运行在数据中心云服务平台上,保障数据中心的业务连续性和进行灾难恢复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任何一个机械故障、人为错误、黑客攻击、病毒木马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就很有可能造成整个数据中心的崩溃。
1.安全防护对象扩大
安全风险并没有因为虚拟化而消失或规避。尽管单台物理服务器可以划分成多台虚拟机使用,但是每台虚拟机上承载的业务和服务和传统单台服务器承载的基本相同,同样虚拟机面临的安全问题跟单台物理机也是基本相同的,如对业务系统的访问安全、不同业务系统之间的安全隔离、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漏洞攻击等。
数据中心需要防护的对象范围也扩大了。安全防护需要考虑以HyPevsor和vcenter为代表的特殊虚拟化软件,由于 vcenter等本身所处的特殊位置和在整个系统中的重要性,如果漏洞没能及时修复,这必定会给虚拟化平台带来一定的安全风险,一旦攻击者获得虚拟化平台的管理权限,将可以随意访问任意一台虚拟机,服务器的业务数据也就没有任何安全性可言了。
2.威胁扩散速度快
在虚拟化环境中,同一台物理服务器上的不同虚拟机之间的通讯是基于服务器内部的虚拟交换网络解决,相邻虚拟机之间的流量交换不通过外部的网络交换机,此时外部的网络安全工具也都无法监测到物理服务器内部的流量。其中任何一台虚拟机存在安全漏洞被攻击控制后,攻击者可通过这台虚拟机入侵同一台服务器上的其他虚拟机。
虚拟机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在不同物理机之间进行动态迁移,这可能会让一些重要的虚拟机迁移到不安全的物理机上,或者一些测试用的虚拟机与重要的虚拟机迁移到同一虚拟局域网,从而带来安全风险。
3.病毒扫描风暴
完成服务器虚拟化之后,为了保护虚拟服务器的安全运行,要在每一台虚拟机上安装防病毒等安全软件,每台虚拟机因此要消耗相同的CPU、内存等硬件资源,常规防病毒扫描和病毒码更新等也需要占用大量资源,这样随着虚拟机数量的增加,后端存储的负荷随之变大从而影响到系统的运行速度。
虚拟机的初衷是绿色环保,低碳节能,没有业务运行的时候可以关闭虚机,业务恢复时开启虚机,但关闭期间病毒代码是无法更新的,如果多台虚拟机同时开机更新防病毒软件的病毒码,这时网络带宽也有较大影响。如果所有虚拟机上的防病毒软件设置定期扫描或更新,将会引起“防病毒风暴”,影响服务器应用程序的正常运行。
三、省级数据中心安全运维技术体系构建
依据国家等级保护的有关标准和规范,以省级教育数据中心基础环境的安全防护需求为出发点,根据云计算虚拟化的特点和风险状况,同时参考传统“进不来,拿不走,看不到,改不了,走不脱”的防御要求,分别从事前监控、事中防护和事后审计三个角度进行考虑,采用分区分域、重点保护的原则,对数据中心网络和业务应用系统进行分区分域防控,对承载的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本级应用系统和重点区域进行重点的安全保障,根据业务应用系统面临的实际安全威胁,采用适当的安全保障措施,建立覆盖物理、网络、主机、存储、数据库、应用的整体信息安全防护技术支撑环境,提升数据中心的抗攻击能力,维持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稳定运行,保障教育管理信息安全。
1.物理层
(1)机房安全
机房是数据中心重要的基础设施,服务器设备、网络设备和存储设备等是数据中心机房的核心设备。这些设备运行所需要的环境因素,如供电系统、空调系统、消防系统、机房与监控系统是数据中心机房重要的物理基础设施。福建省级教育数据中心前身是省教育厅信息中心机房,由服务器机房、网络机房、控制室、配电机房四部分组成,现有数据中心使用面积达115平方米,安装了机房智能、供配电、通风,环境监测、防雷接地、门禁等子系统,满足机房建设的相关标准和要求,符合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的合规要求。
(2)资产管理
数据中心管理关键在于立足全局,明了拥有的资源,知晓设备放置在哪里,它们是如何连接到一起的。准确的资产数据是数据中心日常运维的基础之一,随着数据中心的设备数据增加,资产信息的准确性显得更加重要。对已有的虚拟机、物理设备和应用系统进行标记,例如业务IP、管理地址、外网映射、对外开放端口、VPN情况、资源情况、域名、相应特殊策略及对系统的简短描述。
2.网络层
(1)安全区域的划分
为保障数据中心整体结构安全,将安全区域划分作为安全运维技术体系设计的首要任务。数据中心的网络构成非常庞大,支撑的应用系统也非常复杂,因此采用基于安全域的办法是非常有效的,结合数据中心的基础环境及业务系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以安全保障合理有效为原则,将信息系统网络划分为多个相对独立的安全区域,根据各个安全区域的功能和特点选择不同的防护措施。
省级教育数据中心既承载着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又为自建应用系统提供运营支撑。根据安全等级保护要求完成安全区域划分,分别设置外网接入区、骨干网络区、前置服务区、应用服务区、数据库区及运维区等,同时在应用服务区里根据应用对象划分了教育部系统区、厅主要应用区、其他应用区,结合各个安全区域的业务特点设计保护措施和安全策略,这大大提升了安全防护的有效性,也体现出重点区域重点防范的建设原则。
(2)外网接入区
主要实现网络出口及出口的安全管理、带宽管理、负载均衡控制。根据外网接入区的特点分析和需求分析,对该区域进行边界的防护,以及对入侵事件的深度检测及防护,抗拒绝服务攻击以及流量分析构成完善的防护系统。
A.实现边界结构安全。数据中心有多条ISP链路,包括移动、联通、电信等。通过互联网边界部署链路负载均衡设备避免因ISP链路故障带来的网络可用性风险和解决网络带宽不足带来的网络访问问题。根据业务的重要次序进行带宽分配优先,保证在网络发生拥堵的时候优先保护重要业务,保证网络各个部分的带宽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
B.实现边界访问控制。在互联网边界部署边界万兆防火墙,一方面满足数据中心万兆网络环境需求;另一方面满足互联网边界移动、电信、联通等线路接入以及对流经防火墙的数据包提供明确的拒绝或允许通过的能力、提供细粒度的访问控制,并满足网络层面抗攻击能力。防火墙详细记录了转发的访问数据包,便于管理人员进行分析。同时在防火墙配置会话监控策略,当会话处于非活跃一定时间或会话结束后,防火墙自动将会话丢弃,访问来源必须重新建立会话才能继续访问资源。
C.实现边界恶意代码防范。在互联网边界部署防病毒网关,采用透明接入方式,在最接近病毒发生源安全边界处进行集中防护,对夹杂在网络交换数据中的各类网络病毒进行过滤,对网络病毒、蠕虫、混合攻击、端口扫描等各种广义病毒进行全面的拦截。截断了病毒通过网络传播的途径,净化了网络流量,满足三级等级保护中实现边界恶意代码防范的要求。
D.实现边界安全审计。在互联网边界部署上网行为管理系统,满足为单位内部用户提供内网用户上网行为合规性检查,提供用户上网行为日志记录,不合规上网行为阻断等功能。
(3)骨干网络区
核心交换区连接数据中心内部各个功能分区,是整个运行网数据中心的核心,其功能是高速可靠地交换数据,需要具备高性能、高可靠。各个功能分区汇聚位置采用独立的汇聚交换机去实现。
A.实现边界访问控制。通过数据中心核心交换机配置防火墙板卡和IPS板卡,为数据中心的网络应用提供主动、实时的防护,监测网络异常流量,自动对各类攻击性的流量进行实时阻断,增强数据中心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
B.数据中心万兆汇聚防火墙具备虚拟防火墙功能,通过将数据中心万兆汇聚防火墙虚拟成应用服务器区边界防火墙,为应用服务器区/数据库服务器区/运维管理区边界提供细粒度的访问控制能力,实现基于源/目的地址、通信协议、请求的服务等信息的访问控制,防止终端接入区用户非法访问应用服务器区的资源,并且利用防火墙的多个端口,将实现多个区域的有效隔离。
3.平台层
云安全技术多集中在虚拟化安全方面。虚拟化环境下计算、存储、网络结构、服务提供模式等的改变,带来了应用进程间的相互影响更加难以监测和跟踪,数据的隔离与访问控制管理更加复杂,传统的分区域防护界限模糊,对使用者身份、权限和行为的鉴别、控制与审计变得更为重要等一系列问题,对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防火墙
传统的网络安全设备无法查看虚拟机内的网络通信,因而无法检测或抑制源于同一主机上的虚拟机的攻击。针对服务器虚拟化面临的风险,通过部署与VMware虚拟化环境底层系统无缝集成的无安全防护系统,减少物理和虚拟服务器的攻击面。使用双向状态防火墙对服务器防火墙策略进行集中式管理,阻止拒绝服务攻击,实现针对虚拟交换机基于网口的访问控制和虚拟系统之间的区域逻辑隔离,构建虚拟化平台的基础架构多层次的综合防护。
以透明方式在VMware vSphere虚拟机上实施安全策略,按照最小授权访问的原则,细化访问控制策略,严格限制访问虚拟机宿主机和虚拟机的访问IP 地址、协议和端口号,保障虚拟机在动态环境中的安全。
(2)防恶意软件
为了确保虚拟化平台及虚拟机的安全运行,必须部署必要的安全工具,在虚拟机上安装网络杀毒软件和恶意代码查杀程序,防止虚拟机遭受病毒及恶意代码的侵袭,设置病毒和恶意代码查杀策略。及时更新病毒库和恶意代码库,保证病毒和恶意代码及时被清除。
无安全模式以一台物理机为管理单位,无需在每个虚拟机中部署安全防护程序,集中一台虚拟安全服务器中部署运行,随时在线升级和维护,分时扫描各应用服务器虚拟机,对虚拟环境的性能不会造成显著影响,从而避免了“防病毒风暴”等现象。
(3)补丁程序更新
虚拟化平台由于自身设计的缺陷,也存在安全隐患。要保证虚拟机的安全,必须及时为虚拟机进行漏洞修补和程序升级。即便如此,仍然存在安全隐患,原因在于虚拟机系统的补丁可能落后于更新,而且承载不同操作系统的虚拟机可能迟滞不同级别的补丁和更新。所以当其他虚拟机受到保护时,这些还没有更新补丁,容易受到安全威胁的机器就会影响其他虚拟机的安全。
4.系统层
安全测试与风险评估。在部署信息系统前,对承载应用系统的数据库、中间件进行安全配置,并在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前进行安全测试与风险评估,对于发现的问题整改完成后再行上线,避免应用系统带病运行造成后期整改困难。
(1)部署漏洞扫描系统
如果说防火墙和网络监视系统是被动的防御手段,那么安全扫描就是一种主动的防范措施,能有效避免黑客攻击行为,做到防患于未然。采用最新的漏洞扫描与检测技术,包括快速主机存活扫描技术、操作系统识别技术、智能化端口服务识别技术、黑客模拟攻击技术、入侵风险评估技术等多种扫描技术的综合应用,快速、高效、准确地发现系统安全隐患并在短时间内修复漏洞,最大限度地降低系统安全风险,消除安全隐患。
(2)服务器加固系统
操作系统核心加固通过对操作系统原有系统管理员的无限权力进行分散,使其不再具有对系统自身安全构成威胁的能力,实现文件强制访问控制、注册表强制访问控制、进程强制访问控制、服务强制访问控制、三权分立的管理、管理员登录的强身份认证、文件完整性监测等功能,从而达到从根本上保障操作系统安全的目的。此外,内核加固模块稳定的工作于操作系统下,提升系统的安全等级,为用户构造一个更加安全的操作系统平台。
5.应用层
(1)应用服务区划分
应用服务区主要承载运行环境内的应用服务器,包括教育部应用的oracle、weblogic等中间件服务器等。核心区通过独立的防火墙设备接入应用服务区。
根据应用系统承载不同的应用,实现不同的功能,不同的管理模式,不同的应用系统划分为不同的保护等级,应用服务区分为教育部应用区(三级)、厅主要应用区(三级)、市县应用区(二级)。
(2)前置服务区
提供Web服务的服务器被放置在前置服务区,主要运行网站等互联网应用。在前置服务器区边界部署Web应用防火墙,能够满足为前置服务器区边界提供强制访问控制能力以及能够提供应用层针对网站攻击防护能力。事前,Web应用防火墙提供Web应用漏洞扫描功能,检测Web应用程序是否存在SQL注入、跨站脚本漏洞。事中,对黑客入侵行为、SQL注入/跨站脚本等各类Web应用攻击、DDoS攻击进行有效检测、阻断及防护。事后,针对当前的安全热点问题,网页篡改及网页挂马,提供诊断功能,降低安全风险,维护网站的公信度。从而更有效地对厅网站进行全面的保护,有效降低安全风险。通过部署Web应用防火墙弥补防火墙、IPS在应用层方面薄弱的防护能力。
6.数据层
(1)数据库安全审计
数据库服务区承载了运行环境下核心应用系统的核心数据库。目前共3套核心Oraclerac集群服务器。在数据库服务器区接入交换机旁路部署两台数据库审计系统,通过技术手段并结合管理制度,能够确保数据库服务器区的数据库系统的信息安全;能够及时发现非法用户以及黑客对数据库错误操作和非法操作,并进行及时阻断;能够对数据库查询和修改等操作进行记录,并能提供事后追溯;能够检测和分析数据库应用系统存在的BUG,并能提供相关报表信息;对所有数据库操作可实现字段级的细粒度审计,便于数据库管理。
(2)数据传输安全
保障业务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与保密性。一方面,在外网接入区边界部署IPSECVPN实现在省级数据中心与教育部数据中心进行数据传输时,通过VPN技术措施进行传输加密,实现数据通信加密安全;另一方面,在前置服务器区部署SSLVPN实现在福建省教育厅数据中心服务器与外部出差、外部办公人员应用终端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时,通过SSLVPN技术措施实现数据传输的加密,实现数据通信加密安全。
(3)数据容灾备份
备份是用户保护计算机中重要数据信息的最佳方式。通过Symantec Netbackup实现本地统一备份以及远程数据复制归档的功能,并且在本地配备重复数据删除功能,通过重删后的数据进行远程数据复制归档,从而降低数据的传输大小以及对传输带宽的要求。实现省级教育数据中心的各类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的本地数据备份,制定备份策略,备份服务器将自动进行数据的增量备份与全备份操作;实现各类数据的异地归档备份数据级容灾,能够在数据中心生产数据以及其备份数据均产生问题时,通过容灾机房实现远程归档备份的数据还原操作;实现教育数据中心关键系统的独立部署以及本地数据备份,大大提高系统的数据安全性。
7.运维层
(1)安全运维管理平台
安全运维管理平台的主要监控对象包括各省级教育数据中心所辖硬件设备(网络设备、安全设备和服务器等)和应用系统,主要实现的功能包括:资产管理、性能监控、信息安全告警管理、信息安全事件审计、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工单管理、通告管理及多级联动等主要功能。
按照教育部安全运维管理平台统一配置规范、统一接口标准建设省级安全运维管理平台,一方面负责采集分析省级教育数据中心网络设备、安全设备、服务器、中间件的性能指标,实现省级数据中心基础环境的业务可用性集中监测与管理;另一方面收集汇总本级环境中的安全事件并进一步通过关联分析实现对部署在本级的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整体安全运行态势进行集中监控、分析与管理。最终省级安全运维管理平台通过IPSecVPN构建的数据加密传输通道上报业务可用性运行状态、重大信息安全风险、重要信息安全事件及信息安全审计分析报告等数据信息至中央级安全运维管理平台,实现对全国教育信安全事件的集中监测、上报与响应。
(2)应用安全监测与预警平台
应用安全监测与预警平台以应用系统为对象,对应用系统进行漏洞监测、实时挂马监测、关键字监测、可用性监测、事后篡改监测、安全告警与安全势态跟踪,实现对应用系统的可用性、脆弱性和内容安全性进行监测、预警。
统一部署的应用安全监测预警管理平台,实现对部署于数据中心的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及自建系统进行应用安全监测与管理;并通过本平台上报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重大安全风险、重要安全事件及应用系统安全审计分析报告等数据信息。
(3)安全运维审计
在运维管理区部署运维审计系统,逻辑上将人与目标设备分离,建立“人-〉主账号(堡垒机用户账号)-〉授权―>从账号(目标设备账号)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基于唯一身份标识,通过集中管控安全策略的账号管理、授权管理和审计,建立针对维护人员的“主账号-〉登录―〉访问操作-〉退出”的全过程完整审计管理,实现对各种运维加密/非加密、图形操作协议的命令级审计。通过细粒度的安全管控策略,保证服务器、网络设备、数据库、安全设备等安全可靠运行,降低人为安全风险,避免安全损失。堡垒机不仅能记录操作痕迹,还能回放记录,追溯责任,定位问题,运维审计结果能以各种报表形式展现,满足不同人员的需求。
四、结束语
安全运维是确保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必要环节,也是信息系统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长期工作。省级教育数据中心安全运维技术保障体系依托统一身份认证管理平台,通过分级和分域进行安全管理与保障,实现各个分域子网安全,实现基于安全域的安全互联、接入控制与边界安全防护,构建安全管理中心,提供安全管理、安全监控、安全审计、容灾备份、应急响应等安全服务手段,保证数据中心计算环境安全,保证承载的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和本级各类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最终形成“安全开放、等级保护、按需防御”的等级化安全保障体系,服务于所辖区域内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信息化管理业务应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省级数据中心建设指南(印发稿)[Z].2013.
[2]曾德华.省级数据中心建设目标、内容框架与实施管理[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3):8-9.
[3]安宏.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3):16-19.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45-0009-04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国家经济安全的概念与传统的军事安全一样受到国家高层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发展中的经济大国和地缘经济的核心国家必须从国际化、全球化的视角来看待整个物流行业战略体系安全问题。从宏观的国家层面上,全球供应链的核心驱动因素的缺失导致物流话语权乃至物流主导权旁落,严重危害到整个国家的物流行业安全乃至经济安全。从微观的企业层面来看,国内企业对物流渠道体系的控制力目前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物流体系的战略角度来看,基于供应链整合的战略物流体系会对国家的信息安全、金融安全、生产物资整体成本、生活资料消费等方面带来很大的系统性风险,并快速地传递放大风险。从物流主导权的角度来看,中国外向型拉动的国家战略,使国外物流机构大量跟随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外资物流公司和海外资本在中国物流市场上的市场份额和控制影响力正在日益增加,值得引起国内管理层的关注和积极干预。
从全球化战略角度上看,对国家物流战略体系影响最大的是在国际物流体系和国际物流市场的话语权和定价权问题。在现行的国际物流体系中,各个船公司、港口、航空公司、跨国公司、国际保险机构等全球性国际物流机构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些机构中的话语权体现一国在国际物流领域的地位。我国在国际物流体系中的地位一直受制于上述机构,话语权和影响力有待提高。另外在国家战略从外向型向内需型转变进程中,我国需注意在国际物流市场,特别是矿石、钢铁、石油、棉花、橡胶等大宗战略物资的物流定价权乃至关联金融的衍生品控制权是否掌握在中国自己手里。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家已经抢先推出物流行业指数等衍生品,而到现在为止中国在这些细分市场上还没有在定价权上产生影响。
影响我国经济安全的战略物流行业影响因子有哪些?我国战略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如何?发展的瓶颈及关键点在何处?国家监管部门该如何利用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的关键因素建设健全的国家级战略物流保证体系,以保障经济安全的同时,促进物流行业的繁荣发展?
1 经济安全的概念、内涵及基本构成
目前,对于经济安全的概念,现有的理论尚未形成大家一致认可的解释,综合各种观点,我们的理解是:经济安全是指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下,一个国家保持其经济系统运行和国民经济发展不受外来势力根本威胁,国家经济不受分割的状态和能力。其构成主要包括资源安全、物流安全、产业安全、财政安全、信息安全等。国内有关经济安全的研究始于1996年。在国家经济安全的概念问题上,国内存在几种代表性观点,即国家安全说、经济说、竞争力说和抗风险说。在国家经济安全的内涵方面,一般认为,它主要包括物流安全、资源(如石油、粮食和人才)安全、产业安全、财政安全、信息安全等。在经济全球化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具体影响方面,经济全球化提高了国家经济安全的地位,扩展了其内涵与外延,并使得经济安全环境、经济安全态势更加复杂多变。经济全球化尽管有助于发展中国家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但也加大了外部冲击,加剧了其经济、物流体系的脆弱性。
国外有关国家经济安全的科学研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认为经济安全属于国家安全的范畴,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和手段;第二阶段,把经济安全看成是国家安全的核心部分,认为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目标;第三阶段,不再局限于国家安全范围来思考经济安全问题,而是把经济安全当做是国民经济体系本身的安全。 经济安全的构成:主要有金融安全、资源安全、信息安全、产业安全等,其中产业安全体系中的战略物流体系是重要的支撑体系,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产业体系的主导地位与竞争力,是国家产业经济综合能力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集中反映。
2 基于经济安全视角的国家战略物流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通过抽样调查分析和实证分析,2001—2004年、2009—2010年的安全度都为1,我国物流产业处于安全状态。2005—2008年的安全度都小于1,尤其是2005年与2007年的安全度小于0.9,2005年只有0.816,即物流产业处于非安全状态。这种状态的主要原因是以中国物流业全面对外开放为标志,国外物流企业如虎添翼,依靠雄厚的资本优势以兼并重组等方式加速扩张,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竞争力超强的网络,使得我国的物流产业受到了一定的冲击。2008年,我国正式启动了物流行业产业损害预警机制,此机制的建立可以防止外资企业控制关键性的物流渠道和网络资源,对国内物流市场形成垄断态势和不公平竞争局面,攫取高额物流产业利润,并且我国物流产业也在竞争中寻求发展创新,所以经过调整我国2008—2010年物流产业处于安全状态。
2.1 基于经济安全视角的国家战略物流体系建设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构成
首先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战略物流体系建设不仅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风险防范,还关系到国家的完整和政治独立。经济安全、政治独立构成国家两个核心互动要素,经济安全构成国家经济,而国家经济是国家政治独立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经济动荡、通货膨胀、价格体系冲击等因素而使国内的经济体系需要战略物流体系有效保障,从而避免原材料、物资供应中断或产品价格暴涨而带来的突然打击,同时也包括国家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产业投资等商业利益不受威胁,以及受外部影响引发的全局性、系统性问题。经济安全根系于经济竞争力的强弱,包括较为稳固的国民经济发展基础、合理的产业结构、战略的物流综合体系等。
2.2 基于经济安全视角的国家战略物流体系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基础
现代物流业作为生产业,联结生产、建设、贸易、消费等国民经济领域,是上下游结合、一体化运作的过程,是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产业。物流产业体系的安全关系着国家整体产业经济健康、稳定、快速发展,也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安全。
我国物流产业虽然起步晚,但发展很快,特别是入世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和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宏观背景下,我国物流业呈现持续快速发展态势。2001年以来,反映物流需求的社会物流总额年均增长25.2%,2012年上半年又增长了28.1%,增幅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国民经济发展对物流需求不断增大,GDP总量与物流总额相比的物流需求系数由2001年的1.8提高到2007年的3.1,即我国每单位GDP产出需要3.1个单位的物流总额来支持。物流业对服务业和经济发展的贡献明显,2007年物流业实现增加值由2001年的0.7万亿元提高到2007年的1.7万亿元,年均增长14.8%,2009年上半年又增长16.1%。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由2001年的16.6%提高到2012年上半年的17.6%。物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快捷通畅的物流服务,明显提高了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成为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的产业,成为提高我国经济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成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力量。
2.3 基于经济安全视角的国家战略物流体系发展是国家经济实力比较的基础
随着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社会化、专业化分工加快,产业细分更加深入,我国物流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最具成长性、最具发展潜力的市场之一。 虽然我国现代物流业已经形成,并且进入全面、深入、快速发展阶段。但发展仍然是初步的,基础还较薄弱,与先进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我国与国土面积相差无几的美国相比,一是物流基础设施差距明显。我国2007年公路通车总里程数仅相当于美国2004年643.3万千米的55.7%;铁路营业里程数仅相当于美国2003年14.2万千米的 54.9%,民用载货车仅相当于美国2004年1亿万辆的10.5%;二是物流企业实力较弱。2006年,美国邮政服务公司营业额727亿美元,UPS营业额475亿美元,联邦快递公司营业额323亿美元。而我国最大的物流公司,中国远洋集团的年营业额只有154亿美元;三是管理水平相对落后,美国目前已经普遍实行供应链管理,而我国仍处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物流发展的水平;四是物流效益低下。我国物流成本占GDP比例为18.4%,而美国不到10%;五是抗风险能力差。面对近两年来原材料、燃料、动力和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涨,物流企业经营成本快速上升,许多企业经营面临困难,生存和发展受到非常大的影响。面对当前物流发展形势,我国物流业要在短期内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就必须实现“跨越式”发展,这就必须在物流领域继续坚持对外开放,充分发挥跨国公司先进的物流管理方式和物流技术、雄厚的资金实力的优势,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步伐,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外资物流企业进入中国有利也有弊。但总体上还是利大于弊。我们要充分利用外资来发展中国的物流市场,我们也很有必要认真学习国外先进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经验和技术,避免走他们走过的弯路。但确实也要充分考虑到我国物流市场公平竞争和国家经济安全运行的影响。我们既要始终不懈地坚持对外开放,利用国际通行原则,发展我国物流业。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物流业发展水平还较低,竞争实力还很弱的事实,必须充分利用国际通行的原则保护自己。
3 基于经济安全视角的国家战略物流体系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给世界各国既带来机会也带来挑战。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发生和发展的经济全球化,并非把世界所有国家领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恰恰相反,它不能改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两极分化,使发展中国家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国家经济发展所依赖的国外资源和市场的稳定与持续,免予供给中断或价格剧烈波动而产生的突然打击,散布于世界各地的市场和投资等商业利益不受威胁。为了达到这种状态,国家既要保护、调节和控制国内市场,又要维护全球化了的民族利益,参与国际经济谈判,实现国际经济合作。中国经济正处于依赖海洋通道的“外向型”结构向“内向型”结构转型的关键阶段,国际物流体系已成为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支撑,中国经济发展日益依赖于“海上生命线”以及远离本土的海外贸易区域的稳定。中国的国家利益与20年前相比,已变得更复杂、更多元化。作为全球第二贸易大国,中国每年的对外贸易占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六成。所以,构建保证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物流体系是解决国家安全保障的重要方法,同时也面临着下面的问题。
3.1 国家战略物流基础设施和基础网络建设的缺失,对于整个国家经济的安全性具有重大影响
我国对外经济投资从投资地区分布来看遍布世界134个国家和地区,但大多数集中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日本等国,不难看出,投资过于集澳和发达国家,反而忽视了最广阔的市场——发展中国家。我国与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关系较好,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在发展中国家影响很大,而中国企业又具有比一般发展中国家占比较优势的技术、设备、原材料、要素等。所以在进行经济投资时应考虑战略物流因素:一是从全球布局考虑物流基础设施投资是否符合东道国规定的优先发展领域,能否享受优惠待遇,比如在投资港口、航空、管道、铁路、公路时,要予以充分考虑;二是考虑利用当地资源和国内商品出口的程度和进口生产类物资物流便捷性、安全性、成本性问题。
相反,近几年我国物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国外跨国公司快速抢滩中国物流市场,中国物流市场已经成为国外跨国公司关注的重点,投资的热点,一些跨国公司借助资金技术和管理的优势,加紧并购国内企业,抢滩中国市场,已经完成和正在完善其在中国的网络布局。
3.2 国外企业控制产业链上游,并利用国际物流来影响国内生产制造、商贸流通等行业格局
世界经济发展的格局不均匀,各国对经济运行的控制能力不平衡。在当今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掌握着高新技术和生产方式的国际化过程,控制着生产资源的配置方式和经济贸易规则的制定权,具有在经济发展上的各种优势,处于全球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是主要的经济受益者。相应地,经济发展中的不对等现象使处于劣势的国家控制经济风险的能力较弱,对所遭受的经济危害的承受能力较低。发达国家企业通过战略物流体系对非发达国家产生的利益损害不断加大,这是因为非发达国家对全球物流的控制力较弱、物流运营环境较差(例如物流基础体系不完备、相关资源相对不充足),并且对国际经济规则的承受能力较低,所以通过全球物流体系来实现对整个经济贸易控制。
经济全球化形成了商品生产的国际化,同时生产专业的分工逐步细化,这就使各专业经营经济实体之间合作程度加大,形成产业网络。其中的各产业的经济利益在整个商品生产流通的过程中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3.3 外企超国民待遇形成不平等竞争优势,影响国内物流行业的增长发展
作为发展的代价,部分外企享受一定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涉及贸易、投资、借贷、专利、版权、商标、双重征税、劳动标准、环境保护、资源的使用等。因为这些政策对于物流企业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那些企业往往拥有更大的手段来影响政策的制定,利用自身的影响力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导致国内物流企业不能够正常成长。
比如,国内快递企业反映的个别外资快递企业在原材料、劳动力成本明显上升的情况下,依据其雄厚实力,采取逆市大幅降价,低价、亏本销售的方式竞争,造成国内快递企业经营面临更加困难的局面。部分内资企业亏损额大增,少数企业已被迫抛售股份,导致整个行业话语权缺失。
3.4 外资物流企业先发竞争优势明显,部分形成行业相对垄断局面
在重要的国际航运物流体系,目前我国的自有运力与进口需求并不相匹配。据悉,目前我国有近80%以上的远洋货物是由外国船东承运,其中80%~90%的原油,70%~80%的干散货及集装箱运输,都靠外国船东来承运。国内船队规模较小,原材料、能源运输过分依赖国外船队,已威胁到了我国能源以及整个经济发展的安全。同样,国家海洋战略和全球利益需要海上交通线、能源补给线,同时还可以延伸国家的影响力。
3.5 外资物流企业占据高端物流市场,不利于我国物流企业转型升级
外资物流企业的进入带来了大量的资金,弥补了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外资物流企业的进入,推进了体制改革,加速物流业市场化进程,促进物流市场的形成;外资物流企业在输入资金、输入先进机器设备和技术的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物流理念、全球化的运作模式、规范的管理制度和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直接或间接地控制了行业的高端市场。总的来看,外资物流企业对中国的物流业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给中国物流带来了新的格局变化,促进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但也确实对我国物流行业,特别是对于国内高端物流部分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4 基于经济安全视角的国家战略物流体系建设的方法
从国家安全高度维护我国物流产业安全,是摆在我国物流业面前的重要问题,也是在开放的条件下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必须要解决的大问题。需要从一下几方面工作。
4.1 从宏观上战略规划,制定物流行业相关法律法规,设立行业相关管理部门
国家职能部门应尽快制定相关行政法规,加大对国家重要战略物流资源、重要物流环节的保护力度。鼓励和支持国内物流企业进行对外投资活动,特别是在涉及国计民生、国家战略、能源安全等层面的物流基础投资给予相应的政策引导和约束,通过合理的对外投资选择,进一步保持并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争取在开展国际经济合作方面不断取得成绩、扩大国际影响,以有效控制来自国际经济领域的不安全因素,并有效防范和应对安全威胁以构建新型的国家物流行业经济安全防御体系。同时,大力宣传树立物流行业产业安全观念。
4.2 从中观层面产业安全入手,找准关键节点,打好物流行业战略基础
物流行业产业安全是整个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组成部分,结合我国实际,港口航运的对外投资和航空设施的对外投资对于实现我国物流经济安全具有战略性的作用。
目前,我国对进口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强,预计到21世纪中期,国内绝大部分矿产品均需进口。特别是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资源对外依存度日益提高的情况下,要加快对国际战略物流资源投资,在海外建立物流战略资源供应基地,建立和完善配置合理的国家应急物流储备制度与体系,尤其是应对危及国家能源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物流体系建设。积极鼓励国内航运、航空货运业“走出去”,特别是到海外国家和地区设立中转基础节点,保障我国对外投资的更好更快地增长。
4.3 从微观层面企业入手,提高国内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发展国有控股跨国性物流公司
企业是一个国家整体产业和国家经济安全的微观基础。在通过对外投资构建国家经济安全防御体系时,要从企业这一投资主体入手,战略性的规划投资力量和资源,建立企业自身的投资预警机制,从而构筑国家经济安全的第一道防线。目前我国物流企业的规模化水平普遍很低。为此,我们应该通过政策倾斜、扶持等措施积极鼓励国内企业的强强联合,发展以大型物流企业为核心,融资本、生产、技术为一体的实力雄厚的物流企业集团,实现规模化经营,并以之作为我国对外投资的主体。另外,要鼓励已有的物流企业集团积极走出国门,开展跨国投资,以便迅速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打开局面,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4.4 加强行业监测,建立“物流行业产业安全预警监测”体系,完善上报机制
物流行业范围大、跨行业管理,协调起来难度大,对外资物流企业及关联企业的进入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涉及国民经济命脉的港口航运业、机场航空、军工物流业、能源物流业、食品物流业等基础产业和特种产业物流的外资投资和并购项目有效进行国家安全审查;坚决制止和加以限制试图垄断中国市场的恶意并购,有力限制外资进入关系国计民生的物流行业,建立了物流产业安全情况、数据受理、收集、报送机制。认真收集有关物流行业产业安全的重要信息,积极向政府有关部门上报。建立维护物流行业产业安全体系,从组织上、制度上予以保障,把维护产业安全纳入国家经济管理的重要工作。做好物流产业损害调查的组织协调工作,以物流行业产业安全动态和产业发展情况为主要内容,多方面展示物流行业运营情况和产业损害预警信息,为关注和重视物流产业安全的各界提供了了解情况的窗口。对外资恶意并购做出严格的法律规定,使外资在我国的经济活动有法可依,并严格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加快物流行业产业损害预警机制的建设是保证我国经济安全的重要手段。
5 结 论
国家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核心部分也是国家安全的根本目标。从维护经济安全的角度出发,物流行业必须建立起国家级战略体系,既要保障我国物流行业在外国大型物流巨头的猛烈冲击下不被打倒,又要抓住机遇和挑战,引进外国先进的物流技术与物流管理方法,带动我国航空、海运、粮食、能源、矿产等重要物流产业迅速发展。
如何加强对影响国家物流产业安全的核心问题的跟踪调研,建立产业安全与产业损害工作的相关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这些问题将是我们推进国家级战略物流体系建设的进程中重点考虑的问题,也是以后研究的重点,这些问题的解决将对今后的物流行业产业建设工作起到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钱学森,于景元,戴汝为.一个科学新领域——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及其方法论[J].自然,1990,13(1): 3-10.
[2]雷家骕.国家经济安全理论与方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3]叶卫平.国家经济安全定义与评价指标体系再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4):93-98.
一、 构建民办高校安全长效机制的重要性
构建民办高校安全稳定长效机制是维护祖国稳定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构建民办高校安全稳定长效机制是维护国家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目前国内、国际形势依旧错综复杂,大学生安全意识相对薄弱,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国内外敌对势力试图通过各种渠道诱惑大学生,试图对大学生进行意识渗透,传播西方观念,国内形势严峻,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校园附近的环境、不安定因素,恶性事故频发。因此,加强民办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加强安全管理,加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使之树立安全意识,为社会的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构建民办高校安全长效机制是迎接高校治安挑战、保障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大学是个相对独立的社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民办高校也由原来的封闭式办学变为开放式办学,校园内教学、宿舍、商店混为一体,校园呈现出空间开放化、人员复杂化、思想多元化等特点,大学生的生活空间、交流空间不断扩展,社会活动日趋频繁。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招致了一些不安定因素的到来,这就要求民办高校管理者必须加强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教育,建立系统的安全长效机制,把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防范于未然,以确保民办高校的稳定可持续性发展。
构建民办高校安全长效机制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才的内在需要。安全需求是大学生的基本需求。对于大学生来说,在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中学习,是大学生成才的基本要求。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部分学生安全意识差,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和心里调适能力较差。因而容易遭受伤害或伤害他人。所以建立健全长效的安全机制,确保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
二、 民办高校安全管理机制现状
安全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近年来,发生在民办高校校园内外,一大学生为主要侵害对象和大学生自身违法犯罪的案件逐年增多,究其原因,虽然,主要是大学生自身安全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导致本来可以预防的侵害频频发生,但是,如果学校能够加强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防范于未然,有些案件可以避免,但是相关管理部门只是头痛医头,不够重视,更没有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对于大学生安全教育也是做一些表面文章。因此,要从根本上加强安全管理,必须制定一整套规范化、科学化、长效化的安全机制。
安全管理教育工作者素质有待加强。安全管理是一门学问,不仅要专业人员去研究,也需要专门的师资力量去传授,目前,绝大多数民办高校的安全教育都由辅导员担任,而辅导员的工作多而杂,致使安全教育滞后,更重要的是绝大多数辅导员根本没有经过专业安全知识培训,无法适应安全教育工作的要求。
传统的安全管理工作形式不能适应当前民办高校安全管理工作。民办高校基本都制定了安全管理制度,一般通过安全讲座和宣传画报等单一的形式开展安全教育和管理。主要表现在没有完整的教育体系,安全管理理念和安全教育手段落后,对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宣传不够,安全工作流于表面。总之,当前部分民办高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已完全不能适应当前形势下的发展,难以确保民办高校的安全稳定发展。
三、 建立民办高校安全长效机制探索
构建校园安全长效机制,形成校园内部立体化安全管理系统。民办高校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其内容广泛,涉及范围大,仅靠个别部门负责难以满足安全工作的要求。所以,建立安全长效机制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树立安全管理意识、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高校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做到安全管理工作有章可依。其次,建立以高校核心机关为领导,各院系、各部门共同参与的安全管理体系,充分调动全校各部分、各院系优势力量,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共同为安全管理工作服务。最后,组建以保卫处为首的,学生干部参与的人力防护网,以视频监控体系、报警体系、出入控制体系为主的现代化技术防范系统,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校内安全信息调研系统,以对直接管理学生的辅导员进行专业安全知识的培训系统,以对大学生实行全面、定期实施安全教育的安全教育系统,五个系统相互协作,实行全方位管理,呈现立体化管控,逐步健全校园安全长效机制,举全校师生之合力,共同维护好校园安全稳定,共建和谐校园 。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安全文化引入校园生活,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亦是民办高校开展学生工作的目的和基础。民办高校的不断扩招带来了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变化引起的价值多元化等影响,民办高校的大学生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社会、学业、工作有较强的焦虑感,这就要求安全管理工作者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真分析大学生的思想分类,因人而异的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让他们树立自尊自爱,奋发图强的人生理念,以人为本,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同时,把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与大学生“第二课堂”有机的结合起来,突破传统安全教育模式,推出形式多样,与当下时代紧密结合的校园安全教育活动,倡导大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到民办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中来,营造安定和谐的校园氛围。
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保障学生健康成才。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部分,可是一直以来,民办高校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者很少关心学生的心理变化,辅导员不懂心理学,更不会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导致近年来学生因为心理疾病而退学、自杀的恶性事件频频发生。所以,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显得尤为重要。相关管理层要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思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建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做到心理健康教育无死角。
4、建设校园网络监控体系,剔除网络不良信息,随时掌控校园网络状况
民办高校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校园网络监控体系建设,根据本校特点,制定专门的网络安全规章制度,并建立一支专职的队伍监管学校网络信息,一旦发现外界不良信息立即删除。在网络上积极的,健康向上的信息,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热点问题与国内外敏感事件。另一方面在校园网络中实行大学生实名制上网,对学校内部流传的不良信息,第一时间找到源头,力求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防止矛盾激化,做到校园内部矛盾消化于无形。
关键词:
实验室安全教育;信息化培养模式;人才培养
安全是人类从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有活动的基本前提,安全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安全问题是人类社会普遍关注的永恒课题。大学生是国家崛起之实力储备,是即将走向社会的宝贵人才资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一旦发生大学生安全事故,便会引起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因此大学生的安全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还关系到校园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1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实验室作为大学生基础实践教学和技能培训的重要平台以及高素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阵地,它虽然涉及学科领域众多、研究内容和方法丰富多样、安全规范侧重各有不同,但是它却表现出了很多共同的特征:如大学生(含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等实验人员是高校实验室的主体,实验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大;实验室使用频繁,存放大量贵重仪器设备和重要技术资料;实验室一般都使用种类繁多的化学药品,它们往往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有腐蚀等特性;部分实验要在高温、高压或者超低温、真空、强磁、微波、辐射、高电压和高转速等特殊条件下进行,部分实验还会排放有毒物质[1-2]。实验人员在使用过程中的操作失误就极可能引发实验室安全事故,不但会对仪器设备造成损坏,甚至还会对学生的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危害,使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和国家都会蒙受重大损失。近年来,高校实验室中出现了大量的安全事故,如上海某高校实验室爆炸导致两名研究生面部和眼部深度烧伤事件、北京某高校化学楼爆炸起火导致一名博士后死亡事件、多起实验室发生火灾等,给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问题敲响了警钟。综观各类实验室安全事故,绝大部分事故的直接原因都是实验人员在实验过程中操作不当留下的安全隐患,但本质原因都是人的安全意识淡薄以及安全知识和技能不足[1-3]。对于大学生来说,这种安全意识的淡薄以及安全技能的缺乏往往还容易使其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类似的安全事故,例如,学生宿舍违章电器导致火灾、野外实习操作不规范导致受伤以及网络、电话诈骗导致财产损失等等,影响极为严重[4]。因此,在大学生范围内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不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是保障大学生安全、维护校园安全以及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措施。
2现阶段国内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实验室安全教育相比较,国内大部分高校由于教育资源不足等因素的限制,在实验室安全方面的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几乎都尚未开设相关的课程,也就是国内在大学生安全教育方面的发展水平普遍落后于其它专业素质教育的水平,具体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5-7]。(1)整体上对安全教育重视程度相对不足,未将实验室安全相关的教育纳入高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常规教育体系;(2)传统实验室安全教育(如培训、讲座等)耗费人力、物力较多,易受教育培训安排的局限,难以保证每个学生在进入实验室前都能受到全面而系统的安全教育;(3)缺乏具有不同高校和专业特色性的安全教育的教材,课程的考核方式闭卷笔试为主,考核的知识点覆盖面不够宽;(4)没有形成一套完整而又系统的大学生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和考核的体系。针对上述问题,要想建立以强化大学生安全素质意识为中心的安全教育理念,就必须结合21世纪教育信息化普及应用的新时代特色,提出建设创新化课堂教学内容、信息化课程教育和考核系统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新方式,以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特色作为课程基础,以打破传统的信息化安全教育和考核模式作为课程重点,形成一套大学生实验及实践安全教育及考核体系,为推广、建立和强化高校大学生在实验与实践中的安全意识、从源头上避免实验室等安全事故的发生、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人才以及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提供重要保障。
3新形势下国内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发展趋势
第一,探索树立大学生全面安全素质和观念的安全教育培养模式[8-9]。在创新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课堂教学内容中,通过课堂理论授课结合实验室实际演练的教学方法,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实验安全教育的注意事项以及事故应对措施,强化在校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观念,探索寻求符合不同院校特色的大学生实验与实践安全教育课程的教育教学模式;安全教育应确保内容广泛充实,涵盖“消防安全与保密”、“用电用气安全”、“仪器设备(含特种设备)使用安全”、“化学危险品使用安全”、“化学实验操作安全”、“化工过程安全”、“辐射安全”、“生物医药安全”、“实验室安全管理”、“事故应急处理”、“实验废弃物处理”、“野外实习及户外活动安全”、“自然灾害及事故防范”以及其他日常生活安全等多个方面;同时注重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和高校的调研交流,借鉴国外高校在实验安全教育中积累的成功经验,不断完善大学生全面安全素质和观念的安全教育培养模式。第二,构建推广实验与实践安全网络信息化教育试题库及考试系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有必要建立具备院校特色的信息化实验与实践安全教育网络题库,学生可自主安排时间在网上进行实验室安全知识的自学和模拟考试测验,有效地弥补了课堂安全教育的不足[10-11]。实验与实践安全教育考试系统是以网络安全教育题库为基础建立的,要同时具备考生管理、题库管理、试卷管理、成绩查询、参数设置等后台管理功能以及在线学习、模拟自测、考试测验、成绩查询等前台功能,能够同时完成多个大学生的网上学习和在线考试等任务,是大学生实验室安全教育考试的平台,也是高校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前的培训平台和考试平台,即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的前提依托。第三,健全大学生及实验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及考核的支撑体系[12]。在高校范围内构建一套围绕大学生(含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等)、教师以及实验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及考核的支撑体系,如建立实施实验室的安全准入制度等,确立以培养学生全面安全素质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教育理念,强调安全素质的形成是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安全教育应贯穿和融入校园学习的全过程,为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4结语
安全意识与技能因与人的生命和健康密切相关而更显重要,安全是人们追求一切美好生活目标的根本,也是创新和发展的基石。全面的安全常识、良好的安全意识、积极的责任意识以及事故应对技能是公民个人素质的重要体现。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高校,进而成为国家的建设者,而高校在对学生在实验室安全素质方面的培养教育将有助于逐步引领和提高整体国民素质,对于社会进步的促进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洪涛,骆永忠,应航,等.大学生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4,12(4):216-219.
[2]赵雪.大学生安全教育体系研究[D].中国计量学院,2014.
[3]贺锦,乐远,赵艳娥,等.构建规范化实验室安全培训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15):15-18.
[4]宁羚妤.新形势下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教学研究初探[J].法制与社会,2016(27):230-231.
[5]刘浴辉,向东,陈少才.英国牛津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2):168-171.
[6]孟令军,张洋,刘艳,等.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的设计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8):12-15.
[7]钱大海.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安全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科学中国人,2016(7Z):181.
[8]黄凯.北京大学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8):1-4.
[9]应窕,何旭昭.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模式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旬刊,2015,31(8):115-117.
[10]曹沛,李丁,赵建新,等.新型实验室安全教育考试系统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10):232-234.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
提起目前大学生的安全教育现状,就要先看一看目前高校大学生对安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如今许多当代大学生安全知识缺乏,而且绝大多数自大学生我保护意识薄弱,随着大学生接触社会机率的不断增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就如何防范和避免大学生安全事故频发,如何让大学生们熟知安全法律法规,真正掌握安全避害技巧,全力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保护能力,已经是迫在眉睫的课题,而且一起起事故在提醒我们,大学生安全工作的全面启动是刻不容缓的。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块建设的重要性
实施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块建设,能够使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真正纳上日程,并上升到比较提出的位置上来,实行安全模块化教育后,则更能突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点和难点,明确重点、明晰难点之后,就能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营造起平安的大学校园,构建高等院校的安全氛围,所以说,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块建设是十分重要的。
三、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块建设的可行路径
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块建设的重要性后,就可以着手实施安全教育模块建设,即实行模块化安全教育工作,为了能更快地推进此项工作,笔者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为大家提供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块建设的可行性路径,推动平安校园建设进程。
(一)安全意识要全面提升
要想确保大学校园的安全和大学生的人身安全,就需要提升大学生全部群体的安全意识,而不是泛泛地走走形式,或是重点地宣传一下,而是要实行“撒网式、地毯式”的安全意识灌输,让安全保护意识在每一个大学生的身上都能充分的体现,让大学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安全平安的元素,总之一句话,所谓的安全意识全面提升,就是要全体性――一个大学生都不疏忽的,就是要全口径――一所大学都不能遗漏。
(二)安全教育要因人而异
安全教育包括几个层面的意思,首先是安全知识的学习,要有选择性地学习安全知识,要适合大学校园,结合大学生实际学习和生活的安全知识,组织大家进行集中的学习;其次是安全技能的培训,重点在应急救援能力和自我防范保护能力上,必须进行专业性的培训,在实战演练的时候尽量聘请公安、消防、安监等专业人士来作指导,从而确保安全技能培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第三是安全设施的安装,大学校园周边、大学校园内、大学生的寝室和教室,都尽可能实现“天眼”工程的全覆盖,确保校园科技安全网络的一流建设,在防火、防盗、防恐怖、防突发等方面,都要不惜花费人力、物力和财力,一定要确保校园安全基础设施的全面达标;再则是重点群体的警示教育,对经常外出、夜间归校、与社会人员接触频繁的大学生群体,一定要单独集中组织起来,进行重点教育,尤其要发挥各类安全事故案例的警示作用,让大学生们引以为戒,保护好自己;最后是对个别学生的重点监护,对已经有过安全事故先例,或者在安全上出现危险信号的学生们要实行重点监护,严防意外的发生。
(三)安全建设要长效常态
高等院校以教书育人为目的,要想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必须要高度重视校园安全环境的营造和校园安全文化的推广及建设,力争在安全教育中,潜移默化地把安全文化和所要掌握的科学文化有机地结合到一起,用科学知识来促动安全知识的灌输,用安全知识确保科学知识的平安传授,从而建立起校园安全的长效机制。不可否认,要想保证大学校园的安全常态化,物质建设是基础,制度机制建设则是安全工作的保障,安全意识提升和精神建设则是校园安全建设的关键。只有在大学校园中建立起平安健康的成长学习环境,才能真正创建出一流的大学院校。
(四)安全知识要科学灌输
安全知识所谓的科学灌输,就是要结合第一点安全知识的学习,仅仅学习了还不够,要检验大学生们是否接受和消化了相关的安全知识,并且促动了安全意识的提升。同时,还要检验在安全知识接受消化后,所学的知识是否转化成了安全防御技能,是否能做到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应用到实际的安全防范和安全防护中去。另外,在知识灌输的对象选择上还要结合第三点,就是要按照群体和对象的不同,去选择安全知识侧重点,不能强者愈强,弱者愈弱,而是要针对安全意识薄弱的学生群体进行重点和着重教育,对安全意识较强的学生群体则进行有侧重的安全教育,在安全知识内容的选择上也要做好区分和考量,这就是安全知识的科学灌输和传授。
四、总结
安全为天,曾经说过:“安全工作永远在路上”,这句话充分说明安全工作是没有止境的,安全意识是永远都不能懈怠的,安全这根弦必须要紧紧绷住,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懈。那么,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也永远在路上,需要有识之士去常抓不懈,确保校园平安,社会平安,中国平安。
本论文系牡丹江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项目编号(13YJ-15013),( 13YJ-15016)
参考文献:
[1]鲍建伟;高校武术教学对大学生品格教育的意义研究[J];搏击.武术学科;2007(10).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使命。在日益复杂的多媒体环境下,需要高校重视对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保障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一、新媒体环境为大学生法治教育带来机遇和挑战
(一)新媒体环境为大学生法治教育带来的机遇首先,新媒体技术在当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意识有着很大指引作用。新媒体利用技术手段对社会进行“高度赋权”,将原本是“被动网络搜索浏览者”的大学生变成了较为独立的“自由言论者”,在新媒体时代共享法制社会这一自由、平等的平台,大学生的法制主体意识才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其次。新媒体时代环境下,网络视频、图文解读、媒体宣传等多元化表达方式助力学生更加全面认识到社会的法制性,更容易全面提升大学生对法治教育的深层认知性。通过一些媒体工具进行宣传和报道,有利于大学生捕捉更多国内外新闻大事件以及获取基本的法制信息和法律帮助。此外,当前的新媒体环境以网络技术为基础,具有高度社会化特征,不仅向社会传播出大量信息,也是公众热衷言论自由表达的载体,为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法制认同奠定了有益的基础,因为新媒体环境下宣传正义、公平、法制的案件屡屡可见,这些案例有助于大学生进行社会化的法治教育,从法治价值、法治理论以及法治实践等方面促进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有效实施。[1]
(二)新媒体环境为大学生法治教育带来的挑战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新媒体环境为大学生法治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积极维护社会主义法律公平、正义和权威性是每位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也是社会主义法治教育的目标要求。在改革开放日益发展的今天,我国法治环境不断遭受西方敌对势力的思想干扰,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媒体环境,趁机大肆宣扬西方理念,制造一系列不和谐的社会思潮,企图利用媒体环境进行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渗透,出现不和谐的“噪音流”,进而实现对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侵蚀和破坏。同时,由于新媒体平台的虚拟性、随意性和复杂性,极易导致大学生法治思维意识的缺失,对于大学生而言,由于资历尚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并未真正成熟、辨识复杂环境的能力较弱,极易受西方敌对思想的侵蚀,不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体系和法治意识。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法治教育实践的现状问题
(一)高校对大学生法治教育实践的重视程度不够众所周知,党和国家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法制建设。很多高校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精神指示,重视大学生法治教育实践的工作开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很多高校并没有真正认识到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法治教育实践的教育目标,对其理解存在误区,有些高校并没有系统开展和研究法治教育的价值体系和应用特点,仅仅将大学生法治教育作为学校正常的课程去教学,以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为目标,理论教学成为重点工作。甚至还有些高校仅仅依靠一两节法律讲座课程作为大学生法治教育实践的方法,完全忽视了法治教育的系统性、复杂性和延续性的特点。
(二)大学生法治教育体系有待完善创新新媒体日益盛行的今天,对法治教育体系建设有着新的要求。新媒体时代进行法治教育可谓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既要继承发展传统的优秀教学体制,还要不断完善和创新适合当前时展的法治教育体系。目前高校进行大学生法治教育体系建设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在课程设置上,很多高校主要依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这个课程几乎成为非法学专业学生接受法律教育的唯一课程,由于课程理论知识太多,相对而言课程较为枯燥,并没有真正承担起高校进行法治教育的核心作用。其次,教学内容以课本理论讲解为主,包括思想理论基础以及基本的法律常识,没有真正的法律课程作为教学核心内容,缺乏专业性。此外,高校法治教学过程形式传统单一,考核方式简单,实践活动匮乏,导致学生对法治教学的学习热情很低。因此,大学生法治教育体系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2]
(三)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法治教育实践师资力量有待增强法律教师除应具备基本的法律知识外还需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因为大学生法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思想价值形成的基本途径,只有在新媒体环境下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才能准确教育学生法治思维。目前,很多学校教师并没有真正具备较为完善的综合素质,传统的照本宣科教学,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尤其在很多高校里讲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师专业并不是法学,而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或者其他教育学专业,因此基本的法制理论基础缺乏,导致课程教学理论化,无法准确应用法学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法律学习,导致学生的法治实践学习活动极为匮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法治教育实践活动高效开展。因此,在新媒体复杂环境下,大学生法治教育实践师资力量亟需增强。
三、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法治教育实践路径
(一)重视法治教育实践,营造良好法治环境首先,高校要重视学生法治教育实践活动,依法治校是根本。高校要积极健全相关保障制度,有效保证学生、教师进行法治教与学的规范性制度落地执行,第让学生法治教育实践活动能够在“有法可依、执法必严”的法治环境下进行。其次,强化安全教育,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主体,高校必须将安全教育放在教学首位,确保大学生法治教育实践活动能够在安全范围规范内进行。此外,新媒体复杂环境下,高校必须构建强有力的正能量网络环境,确保学生和教师能够在安全的网络环境下进行师生活动,因为网络环境不仅可以给人们带来便利,但同时敌对思想渗透依旧肆虐横行不容忽视。因此,搭建正能量安全网络平台是保障高校法治教育实践的关键点,意义重大。[3]
(二)完善法治教育体系,保证实践活动有效开展法治教育作为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法治教育体系,有计划、有目标推进,一方面需要强化法治教育管理力度,重点研究国家法治政策,改革创新法治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另一方面需要重视法治教学课程体制改革,目前大部分高校非法学专业学生的统一法律课程是《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一方面需要重视此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另一方面要不断开展其他法律知识课程教学,真正将学生法治教学体系进行完善。
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是构建煤矿安全综合管理的重要路径。因此,在整个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中,要突出质量建设、安全体系、人才资源、规范管理等的应用,促进煤矿企业健康发展,进而实现煤矿整体效益的全面提升。
1构建规范化的责任管理体系
(1)强化行政领导责任。在矿井建设综合管理中,要围绕煤矿综合管理需求,在建立安全责任管理方面,首先要强化领导行政工作人员的主体责任;其中,建立企业各级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制度,行政领导对煤矿企业的综合发展全面负责,作为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者,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职责。在具体管理过程中,要突出在管理层执行制度方面的完善,突出在责任管理体制上责任的量化、细化等,作为一项具体化的管理职能,形成责任分工明确,管理到位的责任管理模式[1-3]。(2)强化安全责任制教育。在矿井建设安全管理责任制度中,要形成安全责任教育的具体化运用,全面细化安全责任管理,并在实现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的基础上,促进每一个员工尽职尽责管理。因此,要形成系统化的安全责任管理教育模式,采取多种模式的安全教育,通过微信平台、信息化建设、网络宣传等方式,形成对煤矿综合管理的整体规划,尤其是在安全文化教育氛围形成中,构建“安全第一”的管理理念,尤其是在职工安全理念、安全操作、安全流程等方面,要形成规范化的管理效果。
2加强瓦斯综合治理
(1)形成综合管理原则。在瓦斯控制的安全管理体系中,主要是采取“先抽后采”的原则,在严格控制基础工作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瓦斯抽放管理队伍,在煤层抽放的综合管理中,形成预防等方式,整体上严格控制。完善并严格落实瓦斯抽放技术措施,做到不抽不采,措施不落实不采。(2)全面加强现场管理。在现场管理中,要全面确保瓦斯抽放的精准时间,主要围绕抽放率、抽放量等指标进行严格细化,结合规范化的管理,在进行班组综合化管理的基础上,加强煤矿通风管理的能力组织,全面确保用风地点配备相对足够的风量,要坚决杜绝瓦斯超量操作的方式。同时,要对瓦斯集聚现象进行有效处理,在确保通风顺畅的情况下,保证安全系数的全面提升;在综合管理方面,要建立相应的防突管理机构,在配备相应素质较高的施工队伍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在检查有出现过动力现象的矿井,要派专人负责,加强现场管理,实现“四位一体”的规范化处理,将“防突”措施严格落实到位。这样可以形成瓦斯地质预报及矿井瓦斯地质图编绘的制度化、经常化等,进而形成科学有效地统计方式[4]。(3)全面完善监测监控系统。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瓦斯综合治理要求,配齐各种瓦斯监测监控系统。高突和高瓦斯矿井要建立瓦斯抽放系统,装备安全监控系统,全面落实“一通三防”四项装备措施,健全和完善瓦斯防治装备和安全设施。
3优化防治水措施
(1)明确相应责任。在细化每个责任的基础上,要构建煤矿水害防治第一责任的意识,在形成总工程师主体负责的过程中,形成相应的规章制度,配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人才。同时,掌握矿井地质资源、水资源、水域区域地质灾害等类型,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并从多个角度进行落实。(2)加强综合性管理。强化管理,完善并落实管理制度和“查、堵、疏排、截、探、防、躲”等措施,保证水害防治工作扎实有效且安全可靠,尤其是在建立综合管理过程中,要加强不同程序之间的衔接,做好全面管理工作。
4制定开采的有效方式
4.1注重煤矿井下安全管理
在安全管理路径中,最主要的是要加强井下开采技术提升。首先是强调安全开采的运用,在优化开采工艺的基础上,结合煤矿企业综合设备实施,采取规划性强的开采技术,在整个方案实施中,对勘测仪器及技术等要素,形成有序性和安全性的优化;在巷道布置过程中,要形成简单、实用、安全的方式,对于不同方案结合煤矿地质条件和赋存条件进行技术交流,形成技术方案和开采方案的有机结合,既可提升开采安全技能,又能减少浪费;在提升安全综合功能的基础上,形成多元化的技术应用,起到更好地科学效果。
4.2推动综合效能提升
在责任管理过程中,最主要的是要建立安全责任管理体系,从安全制度完善的角度出发,针对当前煤矿企业综合管理效能,做好责任细化工作。在煤矿企业建立相应的责任落实处理机制,层层进行安全管理,在确定每个领导层人员及工作人员责任的基础上,形成明确分工,搭建一个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保证煤矿安全管理落到实处。同时,加强采矿工作人员的灵活度培养,为一些煤炭专业高校提供一些资金和政策方面的支持,并与高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在丰富煤矿企业自身岗位与综合素养的同时,为煤矿专业人才的数量与质量提供可靠保障。
4.3加强矿井机电设备的规范化管理
在机电设备综合管理过程中,侧重在矿井相关设备,如提升机、主通风机、电器防爆、矿井供电等环节的安全管理,从而有效确保整个安全运行的落地生效。同时,要构建规范化的安全生产制度化管理模式,在进行生产设备常规化检修的基础上,加强对保护装置等设施的管理,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全面提升机电设备系统水平的整体提升。在建立完善的矿井安全管理机制上,重点在加强工程开工及巷到布置、技术改造等,形成对综采面初放、收尾、搬家、安装等地质条件相对薄弱的环节,安排专门人员管理;在加强班组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增强安全专项费用与瓦斯控制专项资金管理,侧重于提升瓦斯控制与矿井设备的综合水平,并建立现代化的财务管理机制,以有效提升和改善资金利用率,切实提升安全保障能力[5]。
5结语
在煤矿安全管理体系完善中,要注重安全教育意识的全面培育,在结合当前各项工作需求基础上,建立严密、规范、有序的管理方式,加强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对于提升煤矿企业的综合效能都将有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国家、省、市电力安全生产的部署要求,紧密结合“三零”创建工作,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压实安全责任,完善电力安全教育体系。加强公益宣传,普及电力安全知识,培育安全文化,从安全价值、安全伦理,安全认同、安全意愿、安全意识、安全知识与安全技能等方面,扎实推进电力领域安全宣传“五进”工作,引导电力行业人员强化风险防范,安全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实现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职工安全技能提升、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增强,积极营造电力行业人员全关注、全参与的良好氛围,促进电力安全生产水平提升和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二、重点内容
(一)电力安全理念的宣传教育。大力宣传阑释关于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大力宣传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牢固树立电力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
(二)电力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组织开展电力安全生产主题教育,及时准确安全生产事故信息,引导电力行业人员科学理性认识灾害事故,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三)电力安全生产工作举措的宣传教育。宣传电力安全生产工作举措、工作进展、工作成效,推进工作理念、制度机制、方法手段创新运用,强化电力行业安全自觉,深化全行业共治理念。
(四)电力安全生产法规制度标准的宣传教育。宣传电力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制度标准,企业和从业人员的安全权利、义务和责任,提高安全法治意识及素养。
(五)公共电力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广泛宣传、普及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电力安全风险辨识防范、隐患排查、自救互救等安全常识,增强全民电力安全意识,提升全民安全素质,营造良好安全舆论氛围,务实社会电力安全基础。
(六)事故灾难和自然灾害的宣传教育。及时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四季、复工复产、春节,国庆、森林防火期、汛期等重要时段及大风降温、雨雪冰冻等极端天气安全提示,提醒电力企业和从业人员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及时公开事故灾难和自然灾害调查评估结果,培植安全理念、落实安全责任、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三、工作措施
(一)安全宣传进企业:
推动落实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增强电力企业防控安全风险和应急处置能力。推动电力企业建立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内生机制,强化电力企业负责人安全责任意识,提升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培育企业安全文化,筑牢安全防线,预防和减少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制定制度:
将安全宣传教育纳入电力企业日常管理,与安全生产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纳入电力企业发展规划,健全培训制度,创新培训形式;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作为企业班前会、月例会、生产经营会、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和员工岗前培训的重要内容;依法建立安全“吹哨人”和内部举报人制度,广泛开展“查找身边的隐患"活动,及时发现电力行业风险隐患和违法行为。
制定培训计划:
定期举办“安全大讲堂”,电力企业主要负责人每年带头讲安全课不少于一次;组织电力安全生产法治宣讲会,增强职工法律意识;鼓励支持电力企业建设安全教育体验场馆,满足企业安全培训需求;发挥院校职业教育优势,提高企业自主培训能力,在电力行业企业实施安全技能提升行动计划,提升电力企业及从业人员安全技能水平。
制定活动:
电力企业开展“公众开放日”活动,邀请社会公众走进企业,为企业安全管理建言献策;鼓励电力企业积极利用“安全生产月”“消防宣传日”等活动,加强从业人员电力安全意识及素质;组织电力企业职工开展安全应急培训演练每年不少于一次,提高应急处置、自救互救能力;组织专家、学者和专业骨干深入企业宣讲,解读电力安全生产政策法规、传授安全管理经验,帮助电力企业做好风险辨识防控、隐患排查治理等工作。
加强文化宣传:
推动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创建和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利用好企业内部电视台、网站、微信、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开展电力安全宣传。
加强警示教育:
在醒目位置设置安全生产宣传专栏和岗位安全标识,悬挂张贴播放安全宣传提示、风险警示公告、应急处置措施和程序等;电力企业每季度至少组织全体职工观看一次安全生产警示教育片,定期组织安全反思活动。
四、安全宣传进家庭:
(一)积极推动家庭电力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提升以家庭为单元的电力安全能力建设。以生活中用电安全和防灾减灾知识普及为重点,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发挥电力安全宣传走进家庭、影响社会的积极作用。结合家庭特点开展个性化、亲情式电力安全教育,汇聚关注电力安全的家庭合力。
(二)针对季节特点,结合“119消防宣传日”等节点,组织开展安全用电,防范电气火灾进家庭活动的宣传教育,向家庭普及安全用电常识,宣传文明用电习惯,正确使用各类电气设备及注意事项,提高用户安全用电意识,同时组织督促指导家庭用户做好供用电设施设备的日常运转维护和电气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开展安全用电检查,指导帮助家庭整改存在的安全用电隐患,引导其科学、合理、安全用电。要精准加强家庭用户对安全使用家用电器的宣传教育工作,提升家庭对安全使用电器和防范电气火灾的意识和能力。
(三)有条件的单位可以编印发放家庭电力安全应急手册、安全读本、安全倡议书、知识卡片等,利用报刊、电祝、广播、网络等媒体及百姓宣讲、广场舞、文艺演出、邻居节等活动,普及家庭安全用电常识。
(四)提倡家庭基本电力安全教育资源投入,推动建立并推广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清单,引导家庭储备简易应急物资,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面向家庭免费发放应急安全包、灭火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