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防范措施模板(10篇)

时间:2024-02-23 15:44:0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煤矿安全防范措施,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煤矿安全防范措施

篇1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2.056

0 前言

在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带动下,社会对于煤炭资源的需求持续增长,也带动了煤炭企业的发展。在煤炭企业管理中,安全管理是首要内容,也是需要放在核心位置的内容,只有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才能去追求利润和发展。一直以来,煤矿行业都是事故多发行业,一方面是由于其本身的高风险性,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安全管理,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影响了煤矿的生产安全,阻碍了煤矿行业的发展,。

1 煤矿采矿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

1.1 安全认识问题

当前,部分煤矿企业管理人员,没有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在煤矿生产中将利益放在了首要位置,安全生产沦为了口号,尤其是一些小型煤矿和私营煤矿,当企业利益与安全生产发生冲突时,首先考虑的竟然是企业的利益而非安全问题,放松了对于安全生产的要求,从而影响了煤矿的安全生产和管理。

1.2 作业条件复杂

在煤矿井下开采时,由于开采区域相对较深,作业条件也变得非常复杂,如光线暗淡、空气稀薄、岩层稳定性差等,而且开采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瓦斯气体等,任何一点细微的失误都可能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1]。

1.3 安全基础薄弱

一是设备陈旧,在我国,多数煤矿都是在上世纪兴建的,采矿设备在长时间运行后,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故障和问题,而由于设备本身相对昂贵,如果对其进行更新,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因此许多煤矿企业都存在着设备陈旧乃至带病运转的情况,给安全事故的发生买下了隐患;二是安全资金匮乏,部分煤矿对于安全防范方面没有投入足够的资金,导致现场安全防护措施不足,防护工具落后,在安全事故发生时,并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三是安全意识欠缺,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从事煤矿生产的人员很多都是文化程度较低的临时工或者农民工,缺乏相应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在采矿过程中没有重视安全防护,从而引发了许多本可以避免的安全事故。

1.4 管理水平偏低

许多煤矿安全管理人员并没有经过专业的技能培训,缺乏必要的安全管理知识,在遭遇突发事件时,不能及时有效的而进行处理,从而使得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许多的漏洞。另外,由于煤矿领导不够重视,导致安全生产环节得不到有效落实,管理人员深入井下进行检查时不够认真,导致无法起到预防煤矿安全事故的效果。

2 煤矿采矿安全管理和事故防范措施

2.1 强化安全意识

对于煤矿生产而言,安全问题是必须放在首位的问题,应该以安全生产为基本原则,对生产安全与经济效益的关系进行合理把握,找准其中的平衡点。应该认识到,煤矿的生产安全决定专业其企业的长远效益,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和前提,离开了安全生产,效益问题也就无从谈起。因此,煤矿企业管理人员应该及时更新观念,强化安全意识,正确处理安全生产与效益增长的相互关系,确保煤矿能够在一个更加安全的环境下进行生产管理,减少和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2]。

2.2 完善安全设施

一方面,应该及时对老旧设备进行更新。对于采矿设备而言,长时间的使用加上井下恶劣环境的影响,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对设备进行更新换代,不仅容易引发安全事故,而且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采矿效率。因此,煤矿企业应该认清设备对于生产安全和生产效益的重要性,及时对老旧的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另一方面,应该加大对于安全防护设施的资金投入,配备完善的安全防护设备和应急救护工具,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的应对,尽可能将事故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例如,可以在井下设置相应的瓦斯浓度检测系统,当检测到瓦斯浓度超标时,立即发出告警信息,提醒井下作业人员及时返回地面,同时启动通风系统,对瓦斯浓度进行控制,以免发生爆炸事故。

2.3 注重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在安全管理和事故防范意义重大,对于煤矿生产安全管理而言,需要所有人员的共同参与,一是应该加强对于煤矿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使得其能够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掌握安全管理的专业知识,可以从容应对煤矿生产中的突发状况,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二是应该加强对于煤矿井下生产人员的安全教育,确保其能够树立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在工作中严格遵循安全标准的相关要求,主动参与到安全管理工作中去,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工作队伍,这也是真正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所在。例如,可以向采矿人员传授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通过图片和影音资料,使得其能够真正认识到安全无小事,自觉对自身的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起到良好的事故防范效果。而在事故发生时,也可以采取正确的措施进行自救,降低事故带来的人员伤亡。

2.4 健全安全监管

良好的监管工作是确保安全管理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可以对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及时发现设备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从而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对于煤矿企业而言,应该认识到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实现以身作则,严格执行监管工作,尽可能消除煤矿生产中人员、设备和环境方面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保证生产安全[3]。

3 结语

篇2

矿井通风管理是煤矿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安全通风的任务是通过采用经济、有效以及安全的通风技术和方法,从而有效的为井下作业提供充足的新鲜空气,排除有毒粉尘和气体,从而达到有效的预防矿井瓦斯爆炸等重大危险事故的发生[1]。而长期以来,在从事煤矿的作业中,由于工作人员安全意识缺乏、没有把煤矿的通风安全放在首要地位,因而经常会导致重大的发生,造成人员的重大伤亡。而造成煤矿通风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员工安全意识低、规章制度不健全、通风管理措施不到位等,煤矿事故的发生不但对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还会造成煤矿企业巨大的经济损失。

煤矿安全通风管理措施

1.1要加强对通风系统的管理

为了有效的保证煤矿工作的安全生产,就必须要加强对通风系统的管理,消除系统的运行隐患。首先,对于管理层来说,要树立安全生产的管理理念,健全相关的煤矿生产的安全管理制度;要做到统一思想、努力建立通风可靠、管理到位的安全通风工作系统。对于员工来说,要努力提高安全的思想意识,为进行安全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要制定相适应的工作规章制度,对员工进行定期安全知识的培训,让员工认识到安全管理对于工作以及保证通风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性。管理层应当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工作制度与规范,对员工进行系统性培训。尽量在培训的过程中让员工掌握安全方面的知识,提高员工的隐患识别能力。同时企业领导还要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引起高度重视,落实企业的人性化管理,提高通风管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最后,要做到以预防为主的工作原则,对影响通风系统安全运行的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给员工营造一个稳定、安全的工作环境。

1.2要加强对通风安全控制的管理

由于通风安全管理涉及了多个学科以及专业的工作领域,所以只要其中任何一个环境出现问题就会对安全造成隐患,并对生命财产产生重大的影响。而这就要求为安全管理控制系统建立一个良好的通风环境。第一,要确定安全控制的目标,明确规定安全指标以及所能承受的最大的风险程度,并在此基础建立完善的安全通风系统。第二,要建立严格的选拔体制以及员工的考核制度,优化管理人员,提高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员工的组织协调能力和遇事应变的能力。第三,要全面落实岗位责任制,明确的划分各部门、各岗位员工的权利与义务,建立完善的员工激励体制以及相互制约、相互合作的工作体制。第四,要健全安全控制的管理制度,同时要设计针对突发性危险的应急处理措施,最大程度上保证隐患的及时消除,降低事故带来的损伤。

1.3要加强对通风环境的管理

对煤矿安全通风造成影响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大气状况、作业环境、火灾隐患以及安全控制系统管理不到位等[2]。这就要求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对会造成安全隐患的情况进行提前预防,提高员工的隐患识别意识,及时对安全隐患进行预测、治理以及分析,并将这些贯穿于煤矿工作的全过程中去。(2)加强对大气状况的监测,如空气中粉尘的浓度、井内瓦斯浓度的变化等都要进行全面的监测,尤其是对于参数危险值等数值的进行明确的规定,减少因了解不明确而忽略了所带来的隐患。(3)加强对工作环境以及工作设备的维护,尽量去减少安全隐患的产生。要求工作人员在工作时要使用个人防护用具,开通多条避灾路线以及加强对井下工作人员的保护,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确保在出现事故能得到及时的救治。

煤矿安全通风事故防范措施

2.1加强对井下通风设施的管理以及维护,减少漏风

采区通风措施是指在采区通风的网络中,为了能有效的控制风向以及风量而构建的进行隔断及控制风流的一种通风构筑物。而采区的通风措施主要有:挡风墙、风门以及调节风窗等。而有效、合理的设置通风构筑物并保证设施能持续正常使用是矿井中通风技术管理的一项重要目标。而当通风设施遭受损坏时,如果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维护则会造成风的大量灌入,从而造成工作中所需要的风流速度下降,瓦斯出现积聚,井内气温升高,对井内工作的正常进行造成阻碍,所以对采区内的相关设施要及时的进行管理及维护,保证设施保持正常运行,从而有效的避免安全隐患的出现,为煤矿的安全生产提高保障。

2.2合理的选择矿井中风的调节方法

在通风网络中,由于巷道风阻的原因会导致风流并不能完全的分配到矿井中的各个工作点,造成需求得不到满足,这就要求采取有效控制与调节风量的方法。除此之外,要做到风流随着巷道的增加以及变更、要求的改变而进行相应的风量调节,按调节的范围可分为矿井总风量的调节以及风量的局部调节,进行矿井总风量的调节方法有:改变主风机的速度来改变扇风机的特性。而局部风量调节的方法有:降低风阻调节法、辅助通风机调节法。但在进行调节的时候,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使用哪种防雷进行风量的调节。

2.3要选择正确、有效的矿井通风系统

矿井通风系统是指向井下各个工作地提供新鲜空气,排除井内的污浊空气的通风控制设施的一个系统。矿井通风系统对矿井的开发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它对整个矿井的开拓、矿业的安全生产以及经济效益的提高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要选择正确、合理的矿井通风系统,这样才能充分保证生产的安全性,减少通风费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4要加强对井内瓦斯的管理,避免瓦斯积聚出现爆炸

要及时、充足的保证井内风流的供应,防止瓦斯出现积聚而出现安全隐患。要正确、合理的选择通风系统,每一个矿井都进行机械通风[3]。在矿井工作时要采用独立的通风系统,认真的对瓦斯进行检查,对于高瓦斯矿井进行每天三次检查,而低瓦斯矿井则进行每天检查两次。在瓦斯与煤突出的矿井必须要配有专人检查并进行安装甲烷断电仪。一旦出现瓦斯积聚的情况必须要进行及时的处理,避免应处理不及时为出现瓦斯爆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讨论

在本文中,通过对煤矿安全通风管理及通风事故的防范措施进行了探究,可以发现防范措施主要通过两个主要的方面来实现,即煤矿安全通风管理措施与煤矿安全通风事故防范措施来实现煤矿安全通风管理以及通风事故的防范,所以在以后的煤矿生产中,一定要将这两方面的措施做到位,从而从根本上进行煤矿的安全生产,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同时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TD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2-0302-01

前言

受煤炭开采的复杂性特点影响,煤炭开采事故不断出现,尤其是瓦斯煤矿爆炸事故。而在这些瓦斯煤矿爆炸事故中,大部分是由于通风不良而造成的,因此有效解决煤矿的通风问题对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作用。

1 煤矿通风安全的诸多制约因素

1.1 环境方面的制约因素

1)自然环境方面

煤矿通风安全自然环境方面的制约因素主要包括:①涌出的煤矿瓦斯的总量过大,煤与瓦斯突出的不良现象日趋恶劣。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加大,瓦斯的涌出量也随之越来越大,从而大大地增加了煤与瓦斯的突出危险,并且高瓦斯突出矿井也不断增多。②由于煤层的地质结构非常复杂,在不断地增加开采深度的同时,地温、瓦斯压力及地应力也逐渐上升,进而加重了煤矿自然灾害的威胁。③普遍存在着爆炸性煤尘的危险,并且煤层的自然发火相当严重。

2)物的环境方面

在物的环境方面的制约因素有:①通风网络有待稳定,无法确保稳定的风流。许多矿井普遍存在通风设施放置位置不当、通风系统不够完善、开拓布置不够合理,并且矿井还易受到自然风压的负面性影响。②通风能力不充足,无法充分确保矿井内部的有效通风。比如一些矿井存在外部漏风率与有效风量率差、不合理、超通风能力生产等的不良现象。③矿井内部的防尘设备不够健全,极易导致煤尘的飞扬与堆积。④对矿井的机电管理不善,矿井机电设备以及机电设备配套设施有缺陷或者不匹配,使得矿井无法正常通风。⑤由于井下环境对矿井的影响,导致矿井的各种仪表、仪器和监控系统故障频发,最终使得监测数据的传输发生错误。

1.2 人为方面的制约因素

1)轻安全,重生产

一些煤矿存在轻安全而重生产的不良管理缺陷,并且经常采用超定产与吨煤工资来激励井下作业人员,最终引起井下作业人员为了做出业绩而违章冒险状况的产生。

2)缺乏对通风安全的重视

许多矿井的管理人员严重缺乏对通风安全工作的认识与重视,井下作业人员的工资待遇过差;在通风安全管理工作上,随意地安排非专业人员来进行煤矿的通风管理,由于这些人员通风知识欠缺,极易导致违章作业、违章指挥等不安全因素的产生。

3)安全基础工作过于薄弱

①安全基础不够牢固,与煤矿通风安全管理相关的各种安全指令、法规及规章有待完善,与此同时,缺乏对安全科技的投入;②安全培训工作与安全技术装备不到位,许多安全器材和安全设备面临着淘汰,无法切实地跟上煤矿科技发展的步伐;③缺乏对标准化的质量安全工作的投入,标准化通风质量没有到位,造成设施及设备的安全性偏低。

4)安全管理技术滞后

煤矿企业普遍存在安全管理手段和安全管理技术滞后的问题,严重地忽视了将系统整体安全性能提高的重要性,绝大部分煤矿企业依然仅仅是在事后对教训和经验进行总结,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着较大的被动性。除此之外,对应急救援工作也没有切实做到位,救援队伍的检测系统及建设装备无法跟上矿井日常的生产,并且还存在着社会各个阶层不协调支持及配合的问题。

2 通风事故防范措施

2.1 环境因素的预防

1)制订和实施矿井通风和瓦斯、煤尘的控制计划和管理方案,建立确保通风系统和瓦斯、煤尘控制的程序,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加强预测预报,实施必要的控制和防范措施。

2)矿井开拓布置必须事先设计且设计合理,加强矿井通风管理,改善矿井通风系统,保证矿井足够的风量;确保通风设施的位置合理,质量合格,切实提高通风系统的可靠性。

3)加强机电管理,强化主要通风机和局部通风机管理,保证矿井正常通风。

4)加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高瓦斯矿井的地质预测和瓦斯管理。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高瓦斯矿井必须建立瓦斯抽放系统,设立专用回风巷,积极开展瓦斯综合治理措施,完善手段,坚持走瓦斯、地质、矿压治理相结合,科技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把各项制度落实到位。

5)做好火灾危险因素控制,完善矿井防尘系统,坚决做到有巷必有管,有管必有水。

6)切实做好煤矿安全评估和矿井通风能力核定工作,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

7)加大安全投入,提高矿井安全装备水平。各种仪器仪表必须配备齐全,加强瓦斯、粉尘、温度等危险参数的监测,所有数据必须与上级部门监控系统实现联网通信;同时设立专职瓦斯监测员,随时对井下环境进行监测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实行全方位在线监测。

2.2 人为因素的预防

1)完善法律法规,健全各种规章制度,配齐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统一思想,落实法定代表人是瓦斯治理第一责任人的规定,努力构建“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实现应急救援产业化。

2)创造良好的通防环境,建立本质通风安全系统,突出“一通三防”的安全第一地位改变通防人员素质偏低的现状,企业领导者要从战略的高度去认识,对通防人员的需求由量化向质化逐步转变。改进职工收入分配政策,通防人员虽然劳动强度相对一线职工低一些,但他们安全责任重大,最好的激励政策就是细化现有的分配方式,使经济分配机制总体上向效益倾斜,同工种向苦、脏、累倾斜,同时单位要把岗位工种按要害程度划分,按岗位职责轻重划分,实现责、权、利的最佳配置,激励通防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确保通防队伍的相对稳定,坚决消除“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和行为。

3)实行每月瓦斯评价和安全隐患闭环管理制度,提前预测辨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隐患。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预评价提出的问题进行改进、改善,在施工完成后,要进行安全验收评价,进一步确定该矿井在生产过程中还存在什么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到有隐患不生产,有问题先解决,形成预先评价―安全信息采集―辨识重大隐患―过程重点监控―消除隐患的闭环管理系统,实现安全工作由被动检查型向超前防范型转变,增强企业管理的针对性,体现管理的系统性,形成强有力的管理文化氛围。

4)强化安全培训,搞好矿井质量标准化工作,强力推进“岗位描述”、“手指口述”制度。变理论培训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训,采取模块式技能培训方法,将系统知识分成单个知识点,利用班前会或每周一次,结合现场实际讲授1个知识点,每月1次小结考核,结果同奖金挂钩,使职工对自己岗位的技术规范,熟记于心,践行岗位,切实提高他们驾驭现场自然环境复杂万变形势的能力。

5)注重延伸教育,努力提高职工思想素质及职业道德水平。加强思想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职工的职业责任感和兢兢业业、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6)推行人本管理,关注职工劳动安全和职业健康,建立职工健康档案,满足职工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推行职工轮休制度,使职工有充分的休息时间,以饱满的精神和充沛的体力投入到安全生产之中。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整个煤矿的生产而言,煤矿通风系统的安全是及其重要的,虽然越来越多的煤矿企业已经逐渐意识到了煤矿通风安全的重要性,但是在日常的通风管理当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有待于迫切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威胁着井下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并且制约着煤矿企业的正常运转。因此,煤矿企业应当积极地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尽快地将煤矿通风安全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以推动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殷小江,张军辉.煤矿通风安全的问题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6).

[2] 杨明全.刍议煤矿通风安全控制管理因素[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1).

篇4

1煤矿通风安全管理误区

在许多煤矿公司的操作中存在无瓦斯观点,对煤矿中瓦斯问题认知不到位,不注重瓦斯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对瓦斯的检测仅停滞在表层,未曾深入到本质层面。尽管煤矿的监督管理措施比较健全,可是实际运用且发挥功能的地方很少,变成了装饰。对于煤矿开采来说,瓦斯安全十分重要。在管理过程中,许多人员认为煤矿通风控制就是局部控制,注重对某个区域通风的管理,装设了类型多样的通风安全设施,可是在现实过程中未曾增强管理与运用,以致设施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加之设备年久失修、通风效果不良,较易导致事故发生。平常的管控仅保证了局部的通风状况,对于用风量大的区域尽力达到其要求,而忽视了用风量小的地方,部分小型煤矿为了节省费用,平常开采过程中依托自然风,难以保障通风安全。目前煤矿市场发展前景十分乐观,许多关停的煤矿又恢复作业,在以前老旧的系统上简单休整以后就进行开采,操作者认为有风流通就可以了,对于风向并不了解,常常导致回风流路线,为煤矿安全埋下隐患。

2煤矿通风管理存在的问题

2.1设备老化效率低下

目前国内大部分煤矿已运营了几十年,由于管理存在问题亦或资本不足,煤矿通风系统设备未曾进行更替,一些机械缺少科学地养护,以致通风系统效率不高,稳定性差,直接威胁煤矿的通风安全。另外,部分设备、机械和有关的构建物伴随矿井的持续增大难以达到通风需求,加之管理存在问题,缺少高效的通风系统稳定性评定,没有及时改进通风系统,导致通风系统难以高效、科学的运行,存有较大的安全风险。

2.2瓦斯监控不完善

瓦斯监控体系是煤矿瓦斯预警的核心。其可以时时检测瓦斯的数值,并加以剖析,且发出预警信号,使有关管理者能马上采用有效举措。瓦斯监控体系一定要对每一处有可能产生瓦斯事故的位置加以监测,而部分煤矿单位在一些矿区未装设瓦斯监测系统,亦或瓦斯监测仅用来应对有关检查机构,没有对瓦斯实施真正的24h监控。另外,部分煤矿单位未对瓦斯监测体系实施科学保养工作,以致监测体系难以稳定运行,导致瓦斯监控数据不精确。

2.3施工不规范

近几年出现的煤矿事故大部分是因为矿井作业不标准、未全面依照有关要求进行作业导致的。比如为了压缩项目的资本投入,在煤矿瓦斯流出的岩巷挖掘作业中,未依照规定采用自动换机、双电源、双风机的通风方法,而实施高风险作业,导致重大事故。还有一些煤矿由于在作业初始阶段未对瓦斯的数量进行检测,而节约了有关的资本投入,未做好有关的预防工作,如果出现瓦斯,处置和作业初始阶段处置相比较,困难系数更高。另外,煤矿作业时,部分地段较易不注重瓦斯预防工作。在深部作业时,尽管瓦斯比重较小,可是依旧有瓦斯事故发生的概率。

2.4忽视煤矿通风安全管控

部分煤矿单位仅注重物质收益,而忽视煤矿通风安全管控工作,有关的安全管控体系不完善,乃至存有较多缺陷,以致在煤矿作业中存有较多安全风险,被施工者及公司收益造成不良影响。对于煤矿公司来说,通风安全管控是一项繁杂、系统、长期的工程,一定要常抓不懈。目前,中国持续增大对煤矿作业的管控力度,关停了部分操作不规范的小规模煤矿单位,使煤矿公司安全管控有了很大改进。

3煤矿安全通风事故防范措施

3.1技术措施

1)通风调节方式的选取。

在现实开采过程中,风量的配备和巷道的风阻有密切关系,当风送到每个开采点的时候,或许会产生难以满足放量需求的问题,这时应当采用相应的方法调节风量。依据调节范畴的差异,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煤矿总风量调节,一种是局部风量调节。前者重点是经过调节关键扇风机的旋转速度与改进风扇机的叶片安装方式来调节。后者重点是采用增大风阻、减小风阻、辅助通风机这3种方式来调节,具体选用哪种方式应当依据矿井的现实状况来决定。

2)抓好通风设备的养护工作。

在开采区域通风系统中,挡风墙、风桥、调节风窗、风门等是重要的通风设备。科学组织通风设备,且确保设备平稳运行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工作。通风设备毁坏没有及时进行修理时便会产生漏风的问题,会让瓦斯聚集在一起,以致温度攀高,构成恶劣的井下环境,存有较高的安全风险。所以增强通风设备的养护,保证矿井通风体系的良好性能,是确保矿井安全作业的重要举措。

3)防范瓦斯爆炸。

同时满足3个条件就会引起瓦斯爆炸,这3个条件分别是:有点火源;瓦斯浓度处于5%~16%区间内;氧气在混合气体的浓度在20%以上。由此可知,为了防范瓦斯爆炸仅需将工作核心置于引发瓦斯爆炸的3个要素上。3个要素中,避免瓦斯聚集与避免出现点火源是关键。

4)环境监控。

通过分析大部分的事故可知,事故发生通常是由于存在固有环境问题。因此,确保煤矿通风安全,就应当增强对固有环境的监控。确保机械的灵敏稳定,确保机械和作业场所相对应。为了保证井下开采者的安全,应当重视个人防护用品的运用,且建造避难峒室,依据灾害的现实状况选用相应的应对举措、撤离方式和设备等,另外采用多种应急救助举措,提升与确保固有环境的稳定性。

3.2管理措施

1)增强通风体系的管控。

为了更有效地保障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安全,一定要实施科学的通风体系管控,尽量消除通风体系安全风险。要想增强通风体系的安全管控首先应增强煤矿管控人员对煤矿安全管控的观念,构建有关的通风体系安全管控制度,强化煤矿施工者的安全生产理念。然后给煤矿施工者组织安全开采方面的培训,让施工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煤矿安全开采知识,提升专业技术。最后应注重专业人员的培育,提升煤矿开采队伍总体专业素养,增强煤矿在通风安全管控中专业技术的保障。

2)增强通风安全控制管理。

煤矿的通风安全管控牵涉诸多专业与诸多科目,工作较为繁杂,在任一节点上产生失误均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安全风险,导致重大的安全事故。为了更有效地实施煤矿通风安全管控先应确定清晰的安全管控目标,此目标应当对安全标准和有关的项目中的最高风险承受水平进行科学限定,而且依据此限定实施煤矿的通风安全体系建设;应构建科学的考评体系对煤矿通风安全管控中的管理者加以考评,把考评不达标的管理者淘汰;最后把责任具体到各个部门。

3)增强通风环境管控。

对于煤矿的通风安全管控的影响要素众多,其中包含空气情况、开采环境、火灾风险、爆炸风险等。因此需要对这些要素进行防范,提升管理者对环境风险的辨别水平。另外,应在煤矿通风安全管控中增强对环境要素的监控。

篇5

中图分类号: X7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确保煤矿通风安全是做好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性工作,它不仅能够有效防控煤矿生产中的不安全隐患,降低作业风险,还能够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

一、煤矿通风安全的重要性

煤矿的通风系统在整个矿井安全生产中的比重较大,是煤矿安全生产中的辅助系统,通风系统的好坏直接与矿井的安全生产息息相关。据统计,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多数是与通风系统有关。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中取得了飞速发展,而作为基础工业的煤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在煤矿工业的发展中,我们不断通过创新改革来不断完善我们煤矿的通风系统,但是煤矿通风仍然面临很多问题,其中由于管理人员疏忽问题较多。安全通风系统是安全生产系统环节中重要的辅助系统,很多瓦斯爆炸事故引发大多是由于安全通风系统没有管理好,所以应该系统地、科学地做好通风安全工作,提高通风系统的管理,预防或降低危险事故的发生。

二、矿井通风的要求

1、通风系统安全性

矿井通风系统是一个复杂的、随机的、非稳定的动态系统。通风系统安全性是指保证井下各用风地点风量充足风质良好,满足井下工作人员的呼吸,稀释并排除瓦斯、粉尘等各种有害物质,降低热害,给井下工人创造良好的劳动环境;当发生灾变时,能有效、及时地控制风向及风量,并与其它措施结合使用,防止灾害的扩大,进而消灭事故。由于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在矿井的生产和预防灾害发生及发生后控制灾害的蔓延发挥关键作用,所以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分析具有:及时发现、及时消除和及时排查的特征。也就是说通风系统安全性一定要注重预防为主,及时发现问题,马上进行现场处理,以保证系统通风的稳定与可靠。

2、通风系统的稳定性

矿井通风系统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主要通风机的台数、主要通风机的相对位置以及其风压大小,通风网路的结构形式。局部地区和采区的风流的稳定性,取决于局部或采区的通风系统。

2.1 风路稳定性

风路稳定性包含两方面的内容:风路风流大小变化;风流方向的改变。风路分为普通风路和角联风路。对于普通风路,只会发生风流大小的变化,在角联风路中有可能发生风路方向的改变。大量角联分支的存在,使得通风系统总风阻下降,但在灾变时期是十分有害的。

2.2 系统风流稳定性

根据矿井通风网路中各风道风量的最优回归方程,可以确定出影响通风网络风流稳定性的主要风路;在煤矿生产的实际过程中,保持矿井通风系统中风流稳定,要求主要通风机稳定。

3、通风系统的可靠性

矿井通风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保持其工作参数值的能力,以维持井巷中必需的满足要求的清洁风量的供应。所谓矿井通风系统的工作能力是指通风网络的风量分配符合规定要求。具体讲通风系统可靠性应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3.1 在生产时期利用通风动力,以最经济的方式向井下各用风地点供给保质保量的新鲜风流;

3.2 保证作业空间有良好的气候条件;

3.3 冲淡或稀释有毒有害气体和矿尘;

3.4 在发生灾变时,能有效、及时地控制风向及风量,并与其它措施结合,防止灾害的扩大,进而消灭事故。

可靠性因素可解释为影响通风系统风量分配的因素。从可靠性的角度来看,决定通风系统各部分通风阻力的原始数据是否符合实际特别重要。有些数据是指支护方式、巷道横断面、矿井漏风量等空气动力特性的数据。矿井通风系统各部分的空气动力阻力(即巷道、通风设施等的风流阻力)是决定井下总入风量的几个主要因素中的一个因素,同时也用于确定通风网络相对风量的分配。主要扇风机装置的工作保持稳定状态十分重要,在矿井的全部生产期间,必须使其变化不超过规定范围。

三、煤矿安全通风防范措施

1、加强煤矿的通风管理系统

为了保证煤矿作业安全,必须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通风系统,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

1.1 矿井领导部门高度重视,树立安全生产观念,建立完备的管理制度,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从思想上高度统一,加强人员的监管,保证通风可靠、管理落实到位。作为员工也要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提高警惕,杜绝懒散情绪。

1.2 制定严格的工作章程,保证工作人员生产有章可循,定期对员工进行专业技能学习培训,掌握丰富的安全生产知识,煤矿企业要制定安全规范,对员工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和实训,加强员工处理灾难的能力。重视人才培养,煤矿的开采需要很强的技术,因此,要重视专业技术人员栽培,实行人性化管理模式,提高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

2、加强通风安全控制管理

通风安全管理涉及多种专业和学科,管理起来比较复杂,安全管理要求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任何差错和漏洞,否则很可能造成重大的安全事故。为此,要创造良好的通风环境,按照规范进行生产,建立动态的考核机制,优化人员结构配制,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员工的组织协调能力,建立奖罚分明的激励机制。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安全控制制度,包括岗位安全责任制、业务保安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等。

3、建立合理的矿井通风系统

矿井通风系统主要是给作业地点供应新鲜空气,因此,通风系统要根据进回风井这样的布置方式、主扇的工作方式及安装地点进行设置。矿井通风系统分为中央式、对角式、中央对角混合式;按主扇的工作方式分为压入式、抽出式、压轴混合式。要根据不同的矿井地形设计合理的矿井通风系统。

四、煤矿安全通风事故防范措施

1、合理选择矿井风的调节方法

在通风网络中、风流按巷道风阻的匹配关系,分配到各作业地点的风量往往不能满足要求,需要采取控制与调节风量的措施。此外、随着巷道的推进和更替、相应的要求及时进行风量调节,按调节的范围可分为矿井总风量进行调节和局部风量调节。

1.1 矿并总风量调节有:改变主要扇风机特性,主要通过改变主要扇风机转速或改变主要扇风机叶片安装角的方法。

1.2 局部风量调节有三种方法:增加风阻调节法、降低风阻调节法、辅助通风机调节法。这三种方法各有特色,应当根据矿井具体情况进行选用。

2、加强井下通风设施的管理及维护、减少漏风

在采区通风网络中,为了控制风流的方向和风量而构筑的隔断、通过和控制风流的通风构筑物称为采区通风设施。主要的通风设施有:风桥、挡风墙、风门、调节风窗等。合理地安设通风构筑物,并使其能常处于完好状态,是矿井通风技术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而通风设施损坏时,如不能及时维护就会造成大量漏风,这必然使工作面所需风流下降、容易造成瓦斯积聚,气温升高,形成不良的气候条件,所以必须加强采区通风设施的维护、管理,使它们经常处于完好状态,才能避免发生无风、微风等通风重大隐患,保证矿并的安全生产。

3、加强瓦斯管理、防止瓦斯积聚

防止瓦斯积聚,保证工作面的供风。合理选择矿井通风系统、正确确定矿井风量,每一矿并采用机械通风,每一个生产水平和采区都必须布置单独的回风巷、实行分区通风。采掘工作面都应采用独立通风,掘进巷道采用矿井全风压或局部通风机通风。认真进行瓦斯检查与监测、低瓦斯矿井每班要检查两次,高瓦斯矿井检查三次。有煤与瓦斯突出的采掘工作面必须有专人检查瓦斯并安设甲烷断电仪。及时处理局部积聚瓦斯,生产中容易积存瓦斯的地点有:采面的上限角和采空区边界。处理方法有:风障引导风流法、风筒引导风流法、尾巷排放法。掘进巷道瓦斯积聚的处理方法:增加风量稀释瓦斯法、引导风流排放瓦斯法、填堵抹逢、防止瓦斯涌出法。

结束语

综上所述,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及通风事故防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因此煤矿必须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运用有效通风事故防范技术和措施,做好煤矿安全通风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张晓光.煤矿安全通风管理及通风事故的防范措施[J].世界家苑,

篇6

中图分类号:X75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061-02

摘 要 在煤矿作业中,安全问题一直是一个关系到企业发展、员工生命及财产安全的重要课题,煤矿安全通风管理中事故的频发让这个问题重新被人们认识,做好有效的防范措施,从根本上杜绝安全隐患是矿井作业安全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 煤矿安全;通风管理;措施

煤矿通风系统在整个矿井的安全生产状态中占大量比重,是安全生产环节中的重要辅助系统,通风系统的安全状态及矿井中其他设备的波动息息相关。煤矿事故中,绝大多数的煤矿瓦斯爆炸事故都涉及到矿井的通风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础工业之一煤矿工业作为我国发展的重头,已经实践改革了多年,矿井的通风系统也经过不断改造与完善,但煤矿的通风安全依然存在较多问题,其中大多为人为管理不善、矿井设计缺陷及风力设备不够等原因所导致。切实有效的做好煤矿通风的安全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煤矿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减少经济损失的同时也保障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健康。亡羊补牢,为时已晚,所以一定要做好通风事件的预防工作,加强管理,把安全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这样才能使煤矿事业得以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

1 通风设施设置

通风设施设置的不合理应主要归结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器材选用不合理,另一方面是在设计时放置位置的不合理,从而导致重大事故的发生。通风器材选用的不合理的原因分为人为因素和财务开支预算因素。例如由于在通风系统改造时矿井位置已安装主要通风机,承建单位为了节省开支,不愿进行更换,虽然部分风机仍可勉强使用,但不在矿井运作最佳范围内,极易造成安全隐患,对矿井安全生产产生消极影响。规范化行业内的通风设施管理不仅对促进煤矿安全生产有积极作用,还能有效杜绝事故的发生,从根本上杜绝安全问题的发生,所以健全通风设施的规范化管理是煤矿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

2 矿井通风的要求

2.1 通风系统安全性:

矿井通风系统是一个复杂的、随机的、非稳定的动态系统。通风系统安全性是指保证井下各用风地点风量充足风质良好,满足井下工作人员的呼吸,稀释并排除瓦斯、粉尘等各种有害物质,降低热害,给井下工人创造良好的劳动环境;当发生灾变时,能有效、及时地控制风向及风量,并与其它措施结合使用,防止灾害的扩大,进而消灭事故。由于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在矿井的生产和预防灾害发生及发生后控制灾害的蔓延发挥关键作用,所以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分析具有:及时发现、及时消除和及时排查的特征。也就是说通风系统安全性一定要注重预防为主,及时发现问题,马上进行现场处理,以保证系统通风的稳定与可靠。

2.2 通风系统的稳定性:

矿井通风系统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主要通风机的台数、主要通风机的相对位置以及其风压大小,通风网路的结构形式。局部地区和采区的风流的稳定性,取决于局部或采区的通风系统。(1)风路稳定性,风路稳定性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风路风流大小变化,二是风流方向的改变。风路分为普通风路和角联风路。对于普通风路,只会发生风流大小的变化,在角联风路中有可能发生风路方向的改变。大量角联分支的存在,使得通风系统总风阻下降,但在灾变时期是十分有害的。(2)系统风流稳定性,①根据矿井通风网路中各风道风量的最优回归方程,可以确定出影响通风网络风流稳定性的主要风路。②在煤矿生产的实际过程中,保持矿井通风系统中风流稳定,要求主要通风机稳定。

2.3 通风系统的可靠性:

矿井通风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保持其工作参数值的能力,以维持井巷中必需的满足要求的清洁风量的供应。所谓矿井通风系统的工作能力是指通风网络的风量分配符合规定要求。具体讲通风系统可靠性应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在生产时期利用通风动力,以最经济的方式向井下各用风地点供给保质保量的新鲜风流;②保证作业空间有良好的气候条件;③冲淡或稀释有毒有害气体和矿尘;④在发生灾变时,能有效、及时地控制风向及风量,并与其它措施结合,防止灾害的扩大,进而消灭事故。可靠性因素可解释为影响通风系统风量分配的因素。从可靠性的角度来看,决定通风系统各部分通风阻力的原始数据是否符合实际特别重要。有些数据是指支护方式、巷道横断面、矿井漏风量等空气动力特性的数据。矿井通风系统各部分的空气动力阻力(即巷道、通风设施等的风流阻力)是决定井下总入风量的几个主要因素中的一个因素,同时也用于确定通风网络相对风量的分配。主要扇风机装置的工作保持稳定状态十分重要,在矿井的全部生产期间,必须使其变化不超过规定范围。

3 通风事件的预防措施

制订和实施有效地通风系统的管理的计划和方案,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制度落实到位,配齐专业技术管理人员。落实责任,做到权责分清。提高通风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宣传、安全知识及通风管理知识的培训。利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和先进设备进行预测预报,使用可靠的预警系统。改进现有的通风管理系统,加快矿井通风安全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发展速度,矿井通风可视化仿真系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要对日常通风管理的原始资料进行收集、处理,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化处理技术,对矿井的通风安全工作进行统一管理,建立通风网络管理、瓦斯管理、火区管理、通风报表管理等子系统,做到资源共享,科学化管理。通风设施设置不合理会对矿井安全造成极大的隐患。所以要不断健全通风设施设置的规范化。通风设施设置主要包括器材和设计。为了节省开支承建单位可能会选用不合理的器材,这样就使得矿井的运作达不到最佳状态,成为安全隐患。所以在设置器材的时候,一定不要为了追求利润节省这些必要的开支。同时通风系统的设计也要做到合理,尤其是矿井通风管理的设计,要确保矿井有足够的风量,确保通风设施安全性,保证提高通风系统的安全可靠。在设计巷道的时候要做到设计的断面大小合理,巷道的布置要充分考虑到通风阻力等问题。

4 结语

近年来煤矿事故频发,安全生产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而煤矿通风安全工作是煤矿生产的重中之重。安全通风系统是安全生产系统环节中重要的辅助系统,很多瓦斯爆炸事故的引发大多是由于安全通风系统没有管理好,所以应该系统地、科学地做好通风安全工作,提高通风系统的管理,预防或降低危险事故的发生。

篇7

中图分类号: X7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煤炭开采行业获得了迅猛发展,煤矿开采技术和生产效率也取得了明显进步。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充分认识到随之而来的却是煤矿事故的频频发生。在人们权利意识不断觉醒的今天,实现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矿井通风,矿井通风是消除粉尘以及瓦斯的有效手段,加强矿井通风管理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在国家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生产的背景下,加强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就成为了煤矿企业的必然选择。当前,在我国的煤矿生产过程中,还存在多种制约矿井通风的因素,加强对这些因素的研究,并提出对策是提高煤矿通风安全管理水平的关键。

煤矿通风安全的制约因素

经过对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的调查发现制约煤矿通风安全的因素有很多,但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环境方面的因素,另一类是人为方面的因素。在这两类因素中,主要是人为方面的制约因素在起作用。

(一)环境方面的制约因素。所谓环境方面的制约因素,主要指的是两方面的因素,一是自然环境;二是煤矿现有设备状况。在自然环境方面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三点:一是瓦斯涌出量过大。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开拓、开采范围大绝对瓦斯涌出量也大或者所开采的煤层瓦斯含量大,瓦斯涌出量就大,瓦斯涌出量的增加会增大安全生产的风险。二是煤层地质结构复杂,在开采中会增加自然灾害的威胁。三是存在严重的爆炸性粉尘危险,自然发火也极有可能发生。

接下来探讨煤矿自身制约因素,这主要是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煤矿生产布局不合理,煤矿通风网络不稳定,通风系统还很不完善;二是防尘设备不健全;三是通风能力不强,无法进行有效通风;四是机电设备的不完善。

(二)人为方面的因素。所谓人为方面的制约因素。基本上可以分为四类:一是煤矿安全生产意识淡薄。二是对通风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三是安全基础工作有待加强,四是管理技术滞后。

在多年的煤矿开采经营中,长期存在着一种重生产,轻安全的现象。煤矿管理者经常采用高工资的方法来激励井下工作人员,使得井下工作人员在违反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开采,最终造成安全事故。煤矿员工对煤矿通风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也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有些煤矿员工虽然意识到了煤矿安全生产的意义,但是对于煤矿通风的重要性却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煤矿通风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关键。对安全工作的不重视,最终导致煤矿安全基础工作的薄弱,煤矿安全基础工作薄弱,会使得煤矿通风安全管理最终失效。基础工作薄弱主要体现在缺少安全培训工作和安全技术装备落实不到位。安全管理技术的不到位是制约通风安全的重要因素。安全管理技术滞后,会导致通风安全管理存在较大被动型。

预防措施

上文详细分析了煤矿通风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制约因素,在充分了解了这些制约因素之后,就来针对这些制约因素提出专门对策。在煤矿通风安全管理中,重点是要做好人为方面的预防工作。

(一)针对环境方面的预防措施。经过认真分析,针对环境方面的预防措施重点是要做好各种设备的维护工作。一是要加强对机电设备的管理,保持机电设备的完好,运转正常。二是要加强局部通风管理,在掘进工作面必须实现 “三专两闭锁”,严禁无风、微风或违反作业规程的串联通风。三是要严格控制粉尘,在各转载点安装防尘洒水装置,降低粉尘浓度。四是要保证瓦斯监控系统有效,瓦斯监控探头要及时调校。五是要做好煤矿矿井通风安全评估工作。六是要优化生产布局,完善通风系统,坚持“以风定产”,严禁超通风能力生产。七是要加强采空区、盲巷、旧巷管理,及时打上密闭或栅栏,同时做好瓦斯检查工作。八是要做到瓦斯抽采达标,防突措施到位。

(二)针对人为方面的预防措施。上文提到人为限制因素是最重要的限制因素。因而针对人为方面的预防措施,也将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点。笔者认为针对人为方面的预防,主要是要做好三点: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二是要建立完善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制度,三是提高煤矿通风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接下来,就来详细论述这三个措施:

(1)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在煤矿生产中煤矿企业要把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放在第一位,要高度重视煤矿的安全生产,要重视井下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要保证煤矿员工的合法利益,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要实行轮休制度,要实现煤矿员工的全面发展。

(2)完善煤矿通风安全管理的相关制度。煤矿通风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我们要想提高通风安全管理的水平,就必须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并把通风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去。

(3)要努力提高通风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煤矿通风安全管理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煤矿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煤炭企业要加强管理人员素质的培训,特别是加强通风管理的培训工作,要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心,树立“瓦斯事故就是责任事故的”思想,重视煤矿通风。

(4)加强煤矿通风安全管理技术。通过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提高煤矿通风安全管理水平。

煤矿通风对于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在未来的发展中,煤矿企业重视通风安全管理是煤炭企业的必然选择,当前实现煤矿通风安全管理的制约因素有很多,最为重要的就是人为方面的限制因素,煤矿管理人员要重视人为方面限制因素的预防。

参考文献

[1] 孙晓风. 制约煤矿通风安全的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 工业设计. 2012(02): 267.

[2] 薛才华. 煤矿安全通风管理及通风事故的防范措施[J]. 硅谷. 2012(24): 177-187.

[3] 郝峻清. 煤矿通风安全的制约因素及防范对策[J]. 科学之友. 2012(14): 98-99.

篇8

随着传输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系统”走进了千家万户矿井,为我们获取知识和信息提供了高效的便捷方式,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为建设自动化矿井奠定基础。通常情况下,煤矿井上、井下环境参数及有关生产环节的机电设备运行状态等,都是通过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进行监测的,对采集到的数据通过计算机进行分析和处理,并且控制局部生产环节或生产过程,通常情况下,该系统由传感器、执行器、信息传输装置、中心站的硬件及软件等共同组成,其中信息的传输部分是中心站与井下各测点联系的通道,如果信息传输装置中的任何部分发生故障,井下各测点的实时监测和监控就会受到直接的影响。因此,对井下通讯故障的原因进行研究和探讨,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尽快排除故障、及时有效的消除事故隐患具有重要的作用。

1 引起信息数据传输故障的原因

噪声侵入接口与过程通道,以及静电噪声或电磁干扰传输线路等,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信息传输时发生故障。通常情况下,这些噪声借助导线、电磁耦合、空间等进行传输,进而侵入的各种电磁干扰。那么,如何消弱或避开干扰呢?这就要了解这些干扰是如何侵入到系统内以及它们在传输媒介中又是如何对系统进行干扰的。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传输媒介。当今,各种规格的通讯电缆往往被大多数矿用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作为传输的媒介。我们知道,在由电容、电阻、电感组成的集中参数网络中,电场绝大多数能量集中在电容中;磁场绝大多数集中在电感上;电磁能耗绝大多数消耗在电阻上,并转换为热能。而在传输线路中,就大不相同了,电场能和磁场在传输线的任意长度的任意一段上普遍存在着,同时也有一定的能量发生转化,例如电磁能转变为热能等。由于,电容、电感、电阻和绝缘电导等广泛存在于任意一段路线上,所以,在传输线路上,不论干扰从何处侵入,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对井下各测点信息进行正常传输产生影响。通常情况下,这些干扰有与信号源回路串联的串联干扰,即正太干扰,这种干扰主要来自:长线路传输的互感、分布电容、50HZ的工频等,另外还有共态干扰等。

2 干扰信号的来源

受工作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煤矿现场主要位于井下,井下测点的特点是:测点多、地点分散、传输距离远,通常情况下,各测点与中心站之间的距离往往达到几公里。通讯电缆穿越这段距离,其所经之处的敷设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通过不同的途径,各种干扰不断地侵入传输路线,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各测点的信息传输的稳定性。

在敷设传输线路的过程中,在某些地方,传输线路与一些动力电缆,以及一些传输信号电线等共同敷设,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些线路之间的距离不可能太远。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这些动力电缆或传输线路都会发生有间歇性的电晕放电现象,同时伴随着高频振荡,信息的长距离传输肯定会受到这些间歇性的电晕放电和高频振荡的干扰。

敷设的传输线路旁边有电焊机作业时,产生的火花也是较强的干扰源,另外,自然界中的雷电等同样属于较强的干扰源。无论是电焊机产生的火花,还是自然界中的雷电,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对传输线路产生干扰,与辐射产生的干扰相比,这些干扰要严重许多。通过容性耦合或感性耦合,电磁场干扰在这些干扰源的影响下被直接辐射到系统内部,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和影响信号传输系统正常传输和处理井下各测点传输的信息。

在安装系统的过程中,如何减少传输线路遭受外部损害这是安装之初考虑的重点,但是没有考虑消弱或避开外界干扰因素的问题,在敷设主通讯线路时与大巷的动力线之间的距离较小,并且系统屏蔽线的接地发生故障,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这方面原因造成的信息传输故障所占的比例较大。

目前,树型分布式网络结构是国内多数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网络结构的主流,对于这样的网络结构来说,其特点是:节省传输电缆;但是这种网络结构也存在着自身的缺点,其缺点主要表现为:难以匹配传输阻抗,并且多路分流,在这种情况下,当信号发送功率一定时,那么接收端的信号功率就比较小;信噪比较低,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抗干扰能力。正是因为树型分布式网络结构自身固有的特点,系统分支多少、分支位置、线路长度、端接阻抗、分站发送电路截止时等直接影响信号的传输质量,同时系统的传输质量受到漏电流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并且对各分站之间产生很大的影响,整个系统信号的正常通讯当系统中某一分支、某一点的传输线路出现短路或短路故障时就会受到影响。

还有就是传感器等质量不过关,抗高浓冲击性能差,抗中毒性能差,载体催化元件制作工艺水平低,元件一致性差,也会造成系统信号传输的不正常。

3 预防措施

系统传输线路和系统接地系统在日常维护中需要加强,对于传输线路中出现的任何异常现象都要及时准确地掌握,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正确、及时的处理,系统实时信息传输方面的故障将会大大的减少。因此,井下现场各处线路敷设的具体情况需要我们随时的掌握。对井下现场的各处开关、变更的动力设备位置、各种动力及电源线的位置调整情况等都有准确的了解,信号传输线路要根据具体的变化情况做出及时的调整。

进一步加强现场管理和维护水平。做好传输线路的维护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确保线路的完好性。对于常用的树型结构系统来说,信号受端接阻抗的严重影响,整个系统都会因一个地方发生短路故障而受到影响。因此,在井下现场进行包干作业的人员每天巡查的过程中,传输线路的各个接头是巡查的重点,及时修复那些遭受意外伤害,发生破损的传输线路,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各处接线、内接头的良好性,以及绝缘的良好性;监测监控工作人员在安装、维护及使用过程中,要防治传感器、传输线的进水和碰撞,预防短路现象,发生误报警,传输信息不准确等事故。

此外,系统的接地问题,以及通讯电缆和设备的屏蔽问题也是需要注意的。虽然在维护系统的过程中,为了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通过改变系统设备的电路有点不太切合实际,但是,通过注意系统的接地问题,以及通讯电缆和设备的屏蔽等问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大大的提高,同时对于提高系统传输信息的稳定性,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交流电网是一种严重的干扰源,这是一个常识性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为了抑制或消除电网传递中出现的电压波动和系统周围动力设备的变频干扰,通常情况下,通过专用电路供电措施,将系统供电电路与其它动力电路进行分离,为了确保系统主控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稳定运行,需要借助精密净化交流电源、UPS不间断电源等有效手段进行保证。

在系统接地方面,交流地与信号地公用的现象要尽量避免,这是因为电源地线的两点之间,在一定程度上会形成毫伏级甚至数伏的电压。这些电压往往会对小信号电路产生严重的干扰,所以隔离交流地是有必要的,电源接地与信号接地混用的现象更是不能发生。通过屏蔽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传输线路的分布电容,以及外来电磁场的干扰问题。因此屏蔽层接入大地,通常会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确保电缆屏蔽层的完整性,尽快修补好破损的屏蔽层,并且屏蔽层要单独使用一个接地盒子,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在屏蔽层内形成地环路,使屏蔽层中间出现电流流动,产生干扰。

要购买统一的厂家“系统”。对于装备监控系统的各集团公司和矿井来说,信息与系统的兼容性逐渐成为其进一步补套和扩充系统功能的制约因素,这是因为用户在装备了某厂家的系统后,由于型号众多,并且价格不同、功能各异,并且监控系统的软、硬件的补套,以及服务等方面,对于用户来说早已别无选择。因此,井下信息传输设备物理接口协议不规范也是制约用户进一步补套和扩充系统功能的关键因素,从而,影响系统信号的正常通信。

4 结论

监测监控维护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时,第一步要找出设备出现故障的地点,查出故障原因,并能对故障准确地判断、及时有效的处理,管理到位,要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文化水平,才能保证监测有效,运行可靠,确保“系统”安全稳定的正常运转。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TD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3(b)-0180-01

煤矿采矿安全管理与事故防范必须采用科学合理有效地管理办法,及时找出问题源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排除事故隐患,真正的保障煤矿施工安全生产。全文从安全事故发生原因,防范措施和重要意义三个方面论述,煤矿企业应切实落实好安全工作。

1 我国煤矿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的原因

1.1 煤矿企业对事故安全措施投入少

现如今,煤矿企业越来越多,许多煤矿企业的老板只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的。对于煤矿内部的安全措施以及安全方面的投入觉得没有必要,导致真正的安全防范设备比较落后,真正发生事故时往往遇难者不能得到及时施救,造成采矿人员生命危险。

1.2 少数领导对煤矿安全生产观念认识不强

很多煤矿企业的领导在真正的煤矿安全生产中没有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没有把预防事故发生的工作方法摆在首要位置,安全措施方面的投入费用不多,使生产缺少有利的保障。部分煤矿企业瓦斯超限时间一般都超长或者通风缺口没有充足风量,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当企业事故发生时,领导者往往放松生产过程,过分注重利益是否受到损失,使得企业安全生产只是口号而无实质作用。

1.3 采矿人员文化素质偏低,没有严格生产纪律

煤矿业每年都需求大量采矿人员,对人员招聘没有严格要求,尤其是农民工群体是煤矿业基础工作人员,它们自身文化素质不高,没有安全防范意识,由于在井下作业要求的是技术以及规范化的操作流程,而他们没有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开采工作,自身对危险意识和防范意识不高,没有严格的生产纪律作为约束工作条例,也是导致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

1.4 采矿工作现场管理松懈

部门煤矿企业管理者由于下井时间少,忽视煤矿开采的安全性,对井下工作环境没有实际情况的了解,存在忽视管理的态度,在采矿现场,现场管理工作的松懈,不严格导致违章违规现象的发生,导致煤矿安全问题屡见不鲜。

1.5 对煤矿事故预防工作不到位,培训流与形式

很多煤矿企业对施工现场预防不到位,甚至有的管理者明知存在安全隐患却还不加管理,最后形成矿上存在安全隐患,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增大。

2 做好煤矿采矿安全事故防范措施几个方面

随着我国人们生活物质水平的提高,经济生活条件的日益增长,“远离事故,关爱生命”,成为当今煤炭业发展的中心主旨,建设安全的煤矿开采环境是作为煤矿企业的重要责任。然而,煤矿行业是我国高危行业,产量占企业的主导地位,由于其生产的环境的特殊性,多变性和其不可预测性,使其在生产过程中事故频频发生。因此,有关煤矿采矿的安全防范措施应该“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真正落实到安全生产的工作中,下面是促使防范的几个方面。

2.1 加强安全基础工作

作为煤矿企业的管理者,应该把安全防范工作做到基层工作上,基层工作者是企业的基础,安全事故一旦发生时基层工作者是直接受害人。因此,煤矿企业在开展安全工作时,应把基层工作作为主导工作任务,设置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为基层工作者创造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

2.2 对于煤矿安全找好经济和安全平衡点

煤矿生产必须坚持“安全生产”,为主要原则,安全生产是企业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安全生产也决定了长远经济效益。企业管理者应该做好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两大点的平衡。企业在保持安全生产的同时才能得到经济利益收获。没有安全生产就没有长远的经济效益,两者平衡发展才能长治久安。假如企业生产安全出现问题,一定会造成经济损失,相反指抓安全生产不考虑经济效益,安全生产上去了,但是企业没了经济效益,安全生产也不会管理好。

2.3 对采矿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

作为煤矿企业的执行者和管理者不是单纯的实施管理,需要所有人员一起支持。由于煤矿企业基层工作者大多数文化素质比较低,对自我安全防范没有意识,因此,煤矿企业应该定期对人员进行井下安全知识的培训,加强采矿人员安全素质教育以及生产安全意识,提高基础人员的技术素质,建设一支“安全,高效,技术”,团队,这是煤矿企业实现安全保障措施的主要手段。

2.4 加大采矿人员安全监管力度

人员在生产煤炭过程中安全管理工作起到关键的制约作用,安全监管制度的建立可以有效地防止施工作业人员不合理的操作规范,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好安全的防范工作。管理人员在监管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人,物,环境”,三方面协调工作,实际监督时严格要求自我,以身作则,严格执行安全监管力度。

2.5 提高企业安全技术水平

面对我国目前采矿企业设备落后的情况,应采取科技化的手段来解决这一问题。科学技术是企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因此,有关煤矿企业应该做好技术,安全相结合手段,使安全管理方式和防范措施做到同步水平的提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经济效益不断地提高,应加大对安全生产管理项目资金的投入,施工设备的完善化,这样既能保证企业经济效益也能保证施工人员人身安全。所以,在煤矿企业基层工作者日常工作中,应该采取先进的安全设备和防范事故发生的新技术,真正的做到从根本上防止事故的发生。

3 结语

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和防范工作任重而道远,在煤矿开采过程中树立“预防为主”,思想,通过合理的安全管理工作,实现事故的有效防范。因此,我国煤矿企业开采应该与时俱进,积极发展具有现实的作用和意义,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Y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3-0373-01

煤矿通风安全指的是在整个煤矿运转过程中,为保证有害气体顺利安全排放及保证工作人员有足够氧气,保证煤矿整体安全运行而必须达到的安全程度。本文主要研究我国煤矿通风安全影响因素,并针对通风安全问题提出防范措施,为我国煤矿通风安全方面提供借鉴,促进我国煤矿事业的安全稳定发展。

一、我国煤矿通风安全影响因素

煤矿通风安全问题是个极其复杂的问题,该问题不仅关系到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还关系到整个煤矿的运行,影响煤矿通风安全的因素是极其复杂的,下面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人为因素

在煤矿的整个运转过程当中都离不开人的参与,从底层煤矿工人到技术人员,从中层管理到高层管理,人是煤矿运转的关键因素。因此,煤矿通风安全同样也离不开人的参与。影响煤矿通风安全的人为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安全意识

煤矿安全意识指的是煤矿在运转过程中,各级人员必须时刻注意的安全,其中包括他人安全和自身安全。煤矿通风安全意识不仅关系到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还关系到整个煤矿的运行,因此,加强煤矿通风安全意识极为重要。

然而在实际的煤矿运转过程中,煤矿通风安全意识的缺乏是一种常见现象,这也是煤矿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总体而言,煤矿通风安全意识的缺乏原因有两个:第一,员工自身安全意识缺乏,主要在于员工安全意识薄弱,警惕性低,忧患意识差。第二,高层管理者责任心弱,没有真正的做到对员工进行安全意识教育。这两方面是造成工作人员安全意识薄弱的主要原因。

2.员工培训

员工培训指的是煤矿企业为提高工作人员整体素质而进行的思想、知识、技能的培训。员工培训不仅能够直接提升工作人员的思想水平、知识水平,还能提高员工机械操作技能,进而提高煤矿生产效率。

员工培训的缺乏也是造成煤矿通风安全问题的隐患,员工培训缺乏的主要原因在于上层领导者。上层领导者没有形成系统的员工培训体系,未能正常周期性组织或培训人员水平低等,都会影响员工培训效果。因此,加强员工培训,对于提高煤矿企业安全度和安全生产极为重要。

(二)物质因素

在煤矿通风安全当中,物质因素作为硬性因素,同样是影响煤矿通风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强对物质因素的分析,对于解决煤矿通风安全问题极为重要。影响煤矿通风安全问题的物质因素主要有以下两种:

1.过量能量

过量能量指的是由于煤矿采掘设施、运输设施、通风排水设施等各类设施受到内外力影响而造成的撞击、坠落、翻车等现象,这些过量能量也是造成煤矿通风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

由于煤矿采掘主要在狭小的地下空间进行,各种设施错综复杂,相互发生碰撞、挤压、磨蹭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相互碰撞、挤压、磨蹭很可能产生火花,若在煤尘、瓦斯浓度较高的地方,极易造成煤矿事故,给员工生命及企业生产带来损失。因此,警惕过量能量也是煤矿生产安全的重要方面。

2.危险物质

煤矿井下危险物质颇多,最常见和最容易引起煤矿事故的莫过于瓦斯了。近几年,由于瓦斯爆炸而造成的煤矿事故数不胜数,给企业及个人带来灾难。瓦斯爆炸发生的条件有三个:高浓度的瓦斯、火源和充足的氧气。分析瓦斯爆炸条件,对于防治及杜绝瓦斯爆炸意义重大。当然,煤矿井下的危险物质不光瓦斯,还有其它极易引起爆炸的物质,减少及杜绝这些物质才能将将煤矿事故降到最低。

(三)环境因素

在煤矿通风安全影响因素中,除了人为因素、物质因素外,还有一种因素不容忽视,那就是环境因素。影响煤矿通风安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1.科技环境因素

科技环境因素主要指的是科技装备及科学理论研究。首先是科技装备,高端的科技装备能够降低煤矿事故的发生,低劣的科技装备会增加煤矿事故的发生。因此,加紧研发及购买先进科技装备显得尤为重要。再者就是科技理论,煤矿企业关于煤和瓦斯的发生理论应该有较深入的研究,加强对煤和瓦斯发生理论的研究不仅能够了解瓦斯发生机制,杜绝瓦斯爆炸事故,而且对员工人身安全及企业生产有重要指导意义。

2.管理环境因素

在煤矿通风安全影响因素当中,管理因素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其中包括管理方式、管理人员是两大方面。煤矿通风安全管理是个极其复杂的科学,是全面系统的工作,安全管理方式不正确将会严重影响煤矿通风安全,给企业和员工带来威胁和伤害。同样,管理人员在安全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水平的高低及责任心的强弱将直接对煤矿通风安全产生影响。

3.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因素指的是煤矿过度开采造成的生态破坏,包括地表下沉、土资源浪费等,这也是影响煤矿通风安全的重要因素。煤矿周围环境的破坏不仅直接影响到煤矿设施的安全、员工生命安全,而且对煤矿的正常运转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改善周围生态环境质量,为煤矿开采提供好的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二、煤矿通风安全防范措施

通过以上列举煤矿通风安全的影响因素,煤矿通风安全防范措施也就迎刃而解了。煤矿通风安全防范措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第一,人为方面,增强员工煤矿通风安全意识,加强煤矿通风培训,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和科技水平。第二,加强对过量能量及煤矿危险物质的检查和防范,将危险降到最低。第三,加强科学技术创新,创造及购买先进高端设备,加强煤矿理论研究及学习。第四,增强对煤矿通风安全的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第五,为煤矿的开采挖掘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通过以上措施,煤矿通风安全问题将会迎刃而解。

总结

煤矿通风安全是煤矿安全的重中之重,煤矿通风安全问题关系到煤矿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工人的生命安全以及其它各行业的顺利开展。本文通过研究我国煤矿通风安全影响因素,并针对通风安全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我国煤矿通风安全问题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张飞,范文胜,祁昊.矿井通风安全现代化管理[J].煤炭工程,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