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24 15:23:1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初中物理教学的特点,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初中阶段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等心理特点,而物理本身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实验相结合,与自然科学中其他科学的发展和进步息息相关的学科特点。在初二阶段的教学中,增设了物理科目。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物理,这是一个学习物理的关键时期,若不能在这个阶段让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从而引起对生活中其他科学技术的关注,这必将对学生今后学习物理及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造成影响。
1.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
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结合这个阶段的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设置的,充分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实验大多取材于生活,生动而直观,增强了实验的趣味性;实验设计方面特别注意所要培养的实验技能,都是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有实用价值的技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在其内容上更加注重实验技能的实用性,所以对那些实用性较强的实验技能也相应提高了要求。如在质量测量实验中,增加了物理天平的使用方法;在做物态变化实验前,对温度计的使用及读数技巧作了强调;在做串、并联电路实验前,对电流表的连接及读数做了详细介绍说明等等。而对于那些实用性较小的技能则降低了要求,如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删除了4个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测量等。为了在广大经济不发达地区学校也能正常实施实验教学,对于学生实验,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在了解实验目的、原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基本仪器的调节、使用,并规范地操作仪器、准确读数及记录,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归纳得出结论,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初中物理在选择实验器材上遵循了简单易找、低成本的原则,增强了实验教学手段的可行性及普及性。如浮力实验中的新鲜鸡蛋、振动发声实验中的尺子等等。同时还鼓励教师发挥聪明才智,利用生活中的小物件自制教具,积极创造条件以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实施每一个实验。
2.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优势
物理是以观察、实验为基本研究方法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学习和探究物理的基础。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发挥实验教学的优势,结合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有利于学生的动手、观察、探索和创新等各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
(1)初中实验教学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手段,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的学习更主动,既挖掘潜力又发展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二在刚开始进入物理学习时,就用几个有趣的物理实验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如教师在演示“水是热的不良导体”实验时,把金鱼和水装入试管中,把试管中上部的水加热,当水沸腾时,金鱼却还在试管的下部不受影响地游来游去。这种现象和学生的估计大不相同,因而引起他们强烈的兴趣。学生实验过程中的动手操作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也吸引着学生的操作兴趣。初中生活泼好动,物理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不可思议的现象,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物理实验展示了的大量现象,引起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究兴趣。教师只要注意启发学生思考,从现象中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再进一步归纳、总结、最终抽象出物理概念和规律,极好地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2)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可以通过挖掘探索性实验,创设研究情景,诱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与创新从来不会独立存在,初中物理教材中的实验基本上是验证性的,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不够的,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可在现有的实验的基础上,创设研究情景,利用物理实验的多变性,对实验进行扩展。如在做蒸发吸热这一物态变化的实验时,可以加入对影响蒸发因素的研究。具体如下:首先往学生的手背上滴上一滴水,让学生描述手背的感觉;接着把水珠抹开(表面积增大),再让学生描述手背的感觉;然后向手背上吹气,此时再让学生描述手背的感觉;将水换成酒精,重复以上步骤,情况又会如何?这个实验可以有多位同学共同参与,大家共同体验。在体验的过程中,老师还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设计一些影响蒸发因素的问题,诱发学生展开思考,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逐步对影响蒸发的因素有了认识,并最终总结出了影响蒸发的因素,通过引导学生在物理实验过程中不断探索,展开思考,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3)实验教学还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小物品自设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实践能力。走进生活,在社会情境中设计完成一些小实验、小制作、小改造、小修理等实践操作,并从中获得与书本内容相关的物理实用延伸知识。如在学习了物态变化后,可让学生在家里不使用冰箱,利用物态变化的吸热原理自制冷饮等;在初中物理教材中,还有不少课后小实验,这些小实验大都简单易行,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动手和动脑的机会,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同时,还可以结合大纲要求和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利用身边的一些日常用品自设实验,开展课外实验活动。如“自制针孔照相机一”、“自制潜望镜”、“自制冷饮”等。通过这些课外实验、小制作,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发展其个性特长,还能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创新素养,培养其创造性。通过新奇有趣的、富有探索性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这更符合这个阶段学生追求“新奇”、“趣味”,钟情直观现象,以及抽象逻辑思维正在形成、发展的心理特点。
初中物理教学要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优势,这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效率,进而发展其科学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瑞雄.教学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J].自然辩证法.2003,(2).
[2]谢海梅.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STS教育――以汕头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概念是人们在感觉、知觉和表象有效积累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形成的,所以概念给人们的感觉是抽象的。但是概念并非凭空产生的,离开了感觉、知觉和表象的有效积累,人们也就无法科学、有效地建构概念,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初中物理概念教学应该是感性的。
(1)观察和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观察和实验也是学习物理、探索物理的基本方法。观察和实验会给学习者带来许多生活经验以外的直接经验和感性体验,为科学地建构概念积累宝贵素材,所以强调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感性特点符合物理学科的特点。
(2)媒体与软件
考虑到某些物理对象和实验对条件、成本、可看性、可重复性等的具体要求,物理教学中可以选用一些图片、动画、音视频和仿真实验室(如国内的仿真物理实验室、美国的鳄鱼夹仿真物理实验室等)加以辅助教学。例如在探究“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时,不妨调用一下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模拟动画;再如在讨论“声音的三要素”时,可以调用一下示波器仿真软件,对各种声源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又如在进行有关“电路”方面的习题教学时,不妨运用仿真物理电学实验室加以动态演示,科学、合理地应用媒体和软件可以有效增强物理教学的感性特点,以促进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科学建构。
(3)问题与情境
众所周知,物理问题并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是有其现实根源的。合理地设置物理问题与情境,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自己的身边,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积极而有效的思维。例如在讨论力的作用的相互性特点时,教师不妨设置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假如你站立在一个绝对光滑的冰冻的湖面上,如何才能顺利地返回岸边?(参考答案:脱去鞋子向前扔出去,你会沿相反的方向退回岸边)我们在教学中,每每会激发出许多学生的奇思妙想。当然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关键是要注意如何积极、及时地加以运用,努力避免机械地就事论事,了然无趣的概念教学。
2.渐进性特点
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弄清了一点后,再进行相应的教学。”的确,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或多或少地带着一些“先验经验”,这些先验经验是概念教学的起点,它们也常被称作“前概念”。学生的前概念大多是零散的、肤浅的、片面的、甚至还是错误的,有的是学习物理前形成的,有的是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形成的,有待于在教学中不断地加以甄别、矫正、完善和巩固、强化,逐步地趋近于科学的物理概念。
前概念中有许多积极的元素,值得我们在物理教学中加以发现和利用。例如教学中可以借助学生对水流、水压的认识,逐步建立起电流和电压的概念;将小车在不同路面的分界线上发生偏转的原因类比光的折射原因。
前概念中也不乏错误的元素,值得教师予以关注和警惕。例如许多学生常认为“白雾”是水蒸气、物体远离平面镜成像变小、没有力就不运动……如果教师漠视学生头脑中与科学认识相异的这些前概念,经过一段时间,学生对该物理概念的理解很容易会退回到原有的水平,以至于在新的问题情境下连连出错。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不要简单地求全责备,要更多地反思和改进教学的不足,要让他们知道科学家在探索物理世界时,也经常受到一些前概念的干扰,例如他们曾把对宏观现象的理解简单地映射到微观领域,以至于对光本性的认识、黑体辐射的认识出现过错误。
3.严谨性特点
许多初中物理概念虽谈不上严密,但都很严谨。例如在力臂和功的概念表述上,学生稍不留神就会犯错。这一严谨性特点同样地体现对许多物理规律的表述上。如对于光的反射定律的表述,应该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而不可以说成是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再如在描述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时,应该说重力与质量成正比,而不可以说成是质量与重力成正比。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关注,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同时为学生提供必要练习和及时的诊断反馈。
4.系统性特点
任何概念的学习都不是孤立的,都要和其他概念发生联系,概念与概念的联系就形成了命题,而命题是知识意义的最小单元。从这个意义上讲,概念教学还应该体现系统性特点。
概念图模拟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层次性,并以层级结构组织知识,有利于学习者把握新知识的“同化点”,从而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同时,概念图将知识以图形的方式表示,增强了信息的回忆和识别,为基于语言的理解提供了很好的辅助和补充,大大降低了语言通道的认知负荷,从而加速了学习者思维的发生。为此,笔者一直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积极地尝试着基于概念图的物理概念教学,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积极地引入并运用概念图建立、梳理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不仅可以突出概念教学的系统性特点,同时也有利于打破传统的概念教学过于孤立化、线性化的倾向,从而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发展学生对概念的自主建构能力,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1.学生进行物理学习的有利心理条件
物理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的物质及其运动规律。初中阶段的内容只是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在学习物理之前,学生已经在生活中积累了许多有关物理现象的感性认识,具有了很多关于自然界物质的基本常识,头脑中也已形成许多基本的科学概念,为学习物理做好了心理准备。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大都在13-15岁之间,他们的抽象思维尚未完全成型,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对新奇的物理现象感到好奇,喜欢教师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物理学直接或间接与生活、生产紧密相关,能使学生对学习物理知识更感兴趣,但他们的兴趣往往只停留在现象本身,并没有产生探究这些物理现象内在原因的欲望。但是学生的这种好奇心理,却有利于教师运用教学方法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2.学习物理的心理障碍
虽然初中生具有好奇、好问的心理特点,并且在学习物理之前他们也已有了对物理的感性认识。但是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初中生刚接触物理时学习的兴致很高,但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之后,就会出现“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现象,在屡遇失败之后,很容易出现心理障碍,逐渐失去学好物理的信心。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不能完全归结于学生自身,首先,物理学涉及的内容广泛,概念抽象、难懂,而且具有严格的内涵和外延,这就需要学生要有一定的思维能力,而这一阶段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不强,很难区分物理概念的本质和外延。其次,初中所学的各个学科的横向联系也会给学生造成学习上的难点。最后,如果教师不善于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忽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重视传授知识,忽视能力培养,重视理论讲解,忽视实际实验等,也会使学生感到上课枯燥无味,产生心理障碍,丧失应有的自信心。
二、结合学生的心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因此我们应充分、深入地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结合学生心理的发展规律,准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减轻心理压力,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1.分析学生的心理,解决情感困惑
为了深入了解、分析出中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一定条件下的心理活动,如课堂上的听课响应、对演示实验的反映、回答问题的思路、实验操作时的态度和动作等。通过观察,发现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找到学生心理障碍的症结所在。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
当了解了学生的心理规律以后,教师就要用真情去感化学生,给予学生尊重和关爱,学生就会把教师看做是自己的亲密好友,愿意与教师进行心灵的沟通。这样学生也会愿意听他的课、渴望听他的课。好学生有缺点应照样批评,不能迁就,防止其出现骄傲自满的情绪。对于学困生,不能一味挖苦打击,更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之感到亲切,打消自卑感,鼓起学习的勇气和信心。不管是好学生还是学困生,都要用爱心去触及他的心灵,达到“亲其师,则信其道”的教学效果。
2.联系日常生活,引发物理知识的共鸣
很多的物理现象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经常看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引发共鸣。例如,学习“惯性”一节时,教师可以问“为什么我们拍打衣服灰尘就会落下来呢”“急刹车时车上的乘客为什么会向前倾倒呢”,向学生提出他们熟知的问题,学生就会感到很多以前知道的东西原来都属于物理知识,这样必然会产生对物理的兴趣,增加听课的兴致,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
另外,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把学过的物理知识去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一方面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解决了实际问题,产生了成就感,另一方面,学生在实践中检验了自己的学习成果,增强了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就会更加用心学习。例如,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学过的电学知识,解决“一灯多控”的问题。
3.利用物理实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许多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缺一不可的教学手段。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可以做一些有趣的小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而对于一些抽象的物理现象,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实验,必要时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演示,这样可以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例如,在学习电流、压强、浮力、功和机械能等课程时,就需要借助实验进行教学。对于这些知识,虽然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得到,但是它们的概念具有抽象性。做实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有些能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的现象,尽量让学生练习解释,有些暂时还不能解释则要求学生着重观察现象,启发他们的好奇、好问的心理,为今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借助多媒体技术,扩大学生的学习视野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182-02
一、通过分析小孔成像,初步建立实像的概念
在我们的物理教材《光的传播》一节后有这样一道关于小孔成像的习题:在空的易拉罐的底部中央,用钉子敲个小孔,罩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就制作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利用它观察窗外的景物,你看见了什么?记下所成像的特点,并试着加以解释。针对这道习题,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按小组在课下制作好实验装置,并制造的针孔照相机观察窗外的景物,记录下看到的景物的像的特点。在课上,学生要汇报课下实验情况,并展示实验的结果,通过观察不难发现,观看窗外的景物时,学生只能看到倒立、缩小的实像。然后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验情况适当拓展题目,用点燃的蜡烛代替景物,调整烛焰到小孔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观察成像的特点变化,最终总结出像距和物距与成像特点之间的关系,给学生在脑海中初步建立一个实像的概念,为讨论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打下基础。
二、重视平面镜成像,初步建立虚像概念
平面镜成像知识虽然比较简单,但教师要充分重视平面镜成像教学。因为平面镜成像使学生第一次接触了虚像的概念,只有打好基础才能更好地更深入地学习凸透镜成像规律。有了平面镜成像的知识基础,在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平面镜成像与凸透镜成像进行对比讲解,让学生了解两者的区别,从而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知识结构。无论是小孔成像还是平面镜成像都是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基础,做好这些知识储备,才能更好地学习凸透镜成像。
三、精心设计凸透镜成像课程教案
在设计凸透镜成像的教案时,首先要选对教学方法,物理规律的教学比较适合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但如何让学生顺利地探究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还需要教师全面考虑各个概念的前后联系,精心进行教学设计。选好教学方法后,教师还要考虑课堂实验要采用什么实验器材;如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需要观察到哪些现象;记录哪些实验的数据;怎样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等教学会遇到问题。本节课中,讨论分析数据是的重点和难点,直接让学生自己进行分析,学生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总结,以便得出正确的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四、深入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画光路图,给学生展示凸透镜成像的连续变化规律,学会画不同物距的凸透镜成像的光路图,可以使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掌握的更加牢固。在总结成虚像还是实像时,要让学生自己观察物距连续变化时,像和像距的变化规律,并找出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这两个特殊位置,分析这两个位置的特殊意义。
凸透镜的成像可以从正立或倒立、缩小或放大、虚像或实像三个方面来描述,这些就是凸透镜成像性质,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成像的虚实、像距和物距的关系、像距大小和像大小之间的关系、物距与像大小之间的关系等,引导学生从凸透镜成像的过程出发,总结归纳凸透镜成像的性质和规律,并灵活地运用它们解决具体问题,以便更好地掌握凸透镜成像知识。
将凸透镜成像与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比较可以找出它们的异同点。凸透镜成像是光经过折射形成的像,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等于一倍焦距时,成平行光不成像;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实像;等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实像;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小孔成像证明的是光沿直线传播,成的是倒立的实像。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大小相等,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所以只有凸透镜所成的像为实像时,与小孔成像现象相同。
五、认真解答课堂上学生遇到的问题
凸透镜成像一课中涉及到的实验探究,并且是教学中的难点,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学生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很可能会遇到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或不能在光凭中央等问题。此时,教师就要耐心教给学生调节的方法,并强调实验前调节的重要性。在操作技巧方面,教师要给学生做好正确、标准的示范,引导学生正确实验。在探究思考时,要鼓励学生讨论分析实验数据,独立思考,得出结论。
六、适当应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便于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师可以适当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通过课件演示凸透镜成像的过程。用鼠标拖动光源,随着光源移动让学生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大小、正倒,还有像距、物距发生的变化,多媒体呈现的动态效果一目了然,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实验结果和演示效果进行对比,并讨论分析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七、及时做好课堂反馈
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进行课本知识的巩固并进行问题反馈。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进行提问测试,并统计测试结果,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教师通过反馈信息也可以及时了解授课效果的好坏,并针对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巩固和矫正。
总之,对于整个光学部分的教学,教师要注重教学策略,总揽全局,强调把握基本概念和性质,并找准性质、规律之间的联系。让学生集中精力完成实验、分析数据、总结规律,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参考文献:
[1]宋尚雪.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2011年11期
[2]刘连印. 谈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教学 2012年04期
前言
对于初中教学而言,由于物理学科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运算能力,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难度较大。但是考虑到物理学科的重要性,以及物理知识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作用,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成为了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基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际,以及初中教学大纲对物理学科教学成绩的要求,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只有加深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研究,才能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支持,确保初中物理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得到全面提高。
一、当前初中物理的教学现状分析
尽管新课程标准对加强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由于以往传统教育思想深入人心,而且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老师很难在短时间内摆脱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因此,当前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仍存在着老师沿袭传统教育思想实施教学,对新的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探究能力不强。老师一味向学生灌输物理知识的定义、公式等,学生机械地记忆与背诵,对学生主体性的保障造成不利影响,不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除此以外,在当前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对实验教学形式的重视程度不够,实验教学形式的作用得不到合理的发挥,从而造成学生对初中物理的学习兴趣不高。因此,针对当前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该积极进行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创新,才能促进学生学习的发展与进步。
二、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创新应从培养自主式教学模式入手
基于初中物理学科的特点,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单纯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难以满足实际需要,还会带来抹杀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严重后果。基于这一现实,初中物理教学只有立足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保证课堂教学取得积极效果。为此,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认真分析初中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性格特点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只有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性格特点有足够的了解,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更好的把握侧重点,进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2.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参与力量
考虑到初中物理学科的特点和实际难度,只有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才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最终达到降低教师负担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3.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初中学生在长时间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养成了自己的学习习惯,教师只有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培养,引导学生朝着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才能保证自助式教学模式获得成功。
三、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创新应重点开展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
从目前初中教学模式创新来看,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其他学科教学中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际,在教学模式创新中,重点开展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对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初中物理教学应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探究精神,如果学生对物理知识不感兴趣,或者学生缺乏足够的探究精神,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都不会取得积极效果。因此,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是第一步。
2.初中物理教学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与其他学科相比,初中物理的教学难度相对较大,学生要想理解课堂教学内容,就要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鉴于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初中物理教学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3.初中物理教学应制定探究式教学方案
基于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优点,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应从教案制定过程中就引入探究式教学的概念,并以此为契机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保证探究式教学能够得到有效推行。
四、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创新应注重趣味教学的开展
考虑到初中学生的特点,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只有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保证课堂教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基于这一认识,初中物理教学应将趣味教学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来推广,确保初中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降低课堂教学的难度,具体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深入挖掘初中物理课知识,从学生感兴趣的章节入手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应对书本知识进行深入挖掘,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章节教学,同时,还要优化教学流程,提高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改变枯燥沉闷的教学氛围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演示实验的机会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构建活泼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良好的教学指导,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思路。
3.合理选择教学手段,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手段选择中,除了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之外,还要注重教学手段对教学实效性的影响。鉴于初中物理教学的实际难度,只有从教学手段选择入手,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保证课堂教学取得积极效果。
五、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创新应根据学生特点采取因材施教策略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因材施教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发展目标。要想做到因材施教,就要必须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基础划分多个学习小组
在因材施教策略实施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基础,合理划分学习小组,使学习小组中的成员能够在学习水平、学习目标和学习兴趣上都能比较接近。
2.根据每一个学习小组的实际状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
为了提高学习小组的教学效果,我们应制定具体的教学措施,使教学措施能够做到与学习小组相称,提高教学措施的针对性,满足初中物理教学需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加强对各个学习小组的引导,提高引导质量
在分组教学中,为了强化教师的指导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各个学习小组的引导,确保因材施教能够取得实效,为课堂教学提供有力支撑,保证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得到有效实施。
六、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具体应从培养自主式教学模式、重点开展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注重趣味教学的开展以及根据学生特点采取因材施教策略等方面入手,确保初中物理教学得到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刘益森.启动探究型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新课程(教研),2013,(06).
[2]张浩.浅谈如何创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J].成才之路,2012,(33).
[3]代旭东.初中物理八步课堂教学模式[J].中学物理,2013,(02).
二、初中物理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到初中物理教学效率,主要表现如下:
首先,教学设备与设施较为落后,由于初中物理教学是物理教育教学起步阶段,教学内容基础性较强、难度不大,因此学校和教师都认为物理教学只需要简单的教学道具足以[1]。在教学中缺乏先进教学设备与设施,这严重影响到物理教学效果,物理教学中学生只能通过教师单纯语言讲述来了解教学内容,并在教师教条件简陋下进行物理实验,由于缺乏先进的教学设备与设施,使物理教学中难点无法从教师讲述中充分的体现出来,不仅影响到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更不利于初中物理教学效率提高。
其次,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单一,使学生对物理学习缺乏兴趣,部分教师在物理教学中没有注重教学方法改善,通常采用填鸭式教学法,物理教学周而复始重复课前提问、讲课、笔记、作业、考试等教学内容,在教学中严重缺乏新鲜元素,不能够满足初中学生好奇、好动心理需求,传统、单一教学方法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同时也违背了物理教学实践性原则,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第三,初中物理教学是物理教学的初级阶段,虽然教师认为教学内容难度不大,但是对初中学生而言,物理作为一门新的学科,接受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这就是物理教学中的难点。这些难点单纯通过教师讲解,很难使学生理解透彻,严重影响了物理教学的质量。
三、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原则
多媒体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充分结合了物理教学特征,用直观、形象的方式将物理教学中难点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从多角度观察与了解物理教学内容,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效提高了初中物理教学效率[2]。但是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使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应用更加有效,具体原则如下:
1、互补性原则,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首先要遵循互补性原则,是指要遵循多媒体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内容与教师教学方法互补,利用多媒体教学特点弥补教学内容空洞性与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化,多媒体技术教学能够通过丰富画面、音效、视觉冲击效果等将教学内容变的生动鲜活,充实了教学内容,同时多媒体技术利用视频、音频等方式进行教学补充了教师教学过程中较为单一教学方法,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兴趣。
2、实用性原则,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要遵循实用性原则,有些学校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到初中物理教学中最终目的并不是使多媒体技术充分为教学服务,而是为了体现学校硬件教学能力,盲目跟随信息技术潮流,使多媒体硬件设施缺乏实用性。因此应遵循实用性原则,使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起到良好的辅助教学作用,为教学增添新鲜元素、活化教材,应利用多媒体技术特点使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物理教学中难点与实验教学重点,以此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3、适时性原则,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要遵循适时性原则,适时性原则是指多媒体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应用,应根据时机,恰当接入才能使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如果物理教学课中第一时间利用多媒体对物理教学内容进行展示,将大大减少了学生想象空间,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应首先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与想象之后适时的加入多媒体技术,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与丰富,以此增强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效果。
四、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通过视频、音频及动画的形式使物理教学内容具有直观、生动、活泼、形象等特点,充分满足了初中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年龄特征,能够有效的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具体应用如下。
(一)应用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创设情境
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在物理教学中创设情境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对物理教学内容进行了解与掌握,对提高学生物理学习质量尤为重要。例如在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中的第一节《温度》教学中,教师可事先通过网络资源找到有关《温度》教学内容的素材,科学的将其整理制作成理想的情境课件投入到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应用中,教师将空气温度的变化及变化现象利用春夏秋冬四季图片进行情境体现,对水温等温度通过视频动画的情境展现,之后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展示和视频播放使学生通过形象生动的多媒体画面理解温度的定义,及温度的变化与温度的单位等教学内容,之后教师再播放一组温度计使用的视频,使学生通过多媒体技术学习到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与正确的读数方法[3]。在对课件播放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融入到多媒体画面及视频情境中,使学生想象图片中的情境,由于四季空气温度的变化是学生日常的生活现象及规律,因此学生很容易进入画面情境,在视频播放水温从低到高的变化时,学生从给水加温的视频容易联想到日常生活中烧开水的画面,温度计的使用视频能够使学生进入了量体温等生活情境。因此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是提高物理教学效率的最佳方法之一。
(二)应用多媒体技术将物理实验教学直观化
多媒体技术具有直观特点,因此应利用多媒体技术这一特点将教学实验直观化,以此增强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应用的效果。例如在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力学》实验中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力学实验课件,用图片和视频的方式设计杠杆原理实验图示与动画,学生通过图示与视频中杠杆运动轨迹,充分了解到教学内容中动力、动力臂、阻力与阻力臂的关系,通过直观的视觉与感官效果对杠杆原理有深刻的认识与了解,第十章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教学中由于阿基米德原理实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利用动画的形式研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浮力,学生通过直观的画面,了解到物体在液体中的重力以及物体在液体受到的浮力,并将这些变化直观的表现出来,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三)应用多媒体技术将物理教学难点形象化
初中物理教学是青少年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入门和启蒙,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具有初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因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为今后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就初中生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言,他们一方面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富于幻想。但他们这种学习积极性往往与短暂的“直接兴趣”挂钩,遇到较为抽象理性的物理知识时,这些小困难便很快地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积极性,最后导致初中物理教学的失败。因此启发并稳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每一个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解决这一问题从初中物理教学这一角度来说,应从教材的内容设置、教师的教学水平如手。其中物理教材编制中和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有着重大的作用。
一、初中物理教材的内容设置
面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如何选择初中物理教材内容并能十分有效地组织表达出来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现行初中物理教材(华东版)经过几次改编应该说较有特色,比较符合青少年认知特点,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任何事物都在发展,都需要不断地完善,现行初中物理教材也是如此。再进一步使初中物理教材符合青少年的心理与生理特点,更显示出科学可行、生动有趣的特点来,让现行初中物理教材成为初中生一本爱不释手的通俗科学读物,令每一位初中物理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事半功倍。为此,我认为现行初中物理教材可在趣味性上更富有特点。
1、插图卡通化 :Cartoon是青少年十分喜爱的图画表达形式,Disney那些著名卡通人物往往使人们终身难忘,而国产卡通《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的形象更让少年儿童们出神入化,这种与初中生心理特点非常吻合的表达方式何乐不为?在初中物理教材的插图中能否创作和引用卡通形式,使得学生第一感官上就能对物理产生高度兴趣,使初中物理教材能更好地为青少年学习服务。
2、 实验游戏化:“寓教于乐”是青少年教育的一条基本原则,我们每个人的启蒙教育都是从游戏中开始的。现行初中物理教材比以往物理教材增加了许多实验,其中添了不少学生实验与小实验。为了使学生在实验操作的乐趣中培养观察能力、得到科学知识、提高基本技能,我个人认为,可将部分实验精心包装游戏化,如小魔术、趣味小游戏、小制作等。我校相当一部分物理教师自行尝试过,效果良好。另外,可将部分演示实验制作成类似游戏软件,利用计算机、投影TV等电化教学设施的再显性重现实验的基本情况。
3、物理历史趣闻:科学知识本身是严肃的,可表达的方式是可以多样化的。初中物理的教学对象特别是初二学生,其少年儿童的特点十分鲜明,感兴趣往往是他们学习入门的首要动力。因此,在教材整体可行的情况下,刊登些物理历史上的趣闻,再配上前面所说的卡通化插图,如阿基米德验证黄金王冠的故事。这样初中物理教材的“能量”不是更足吗?
二、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能力
初中物理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其中包括教学技术手段、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知识水准综合表现出来的美的教学魅力更是青少年学生产生崇拜心理的基础。正是这种教学魅力吸引着学生的注意,从而启发并促进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学手段应用中和教师语言表达中的趣味性就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不时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其在连续的兴趣中保持比较长久的注意力,最终为顺利完成初中物理教学任务提供有力的保证。
1、教学方式手段实施中的趣味性
例我校有位教物理的中年老师,有个会魔术的弟弟,他从那里学了一些初中物理教学改革中,通过改变和增加一系列物理实验,包括和其他物理教师一起为初二物理入门学生表演物理魔术,突出加强了实验观察与操作中的趣味性,充分开发利用青少年好动心理特征的正面效应,用实验趣味启发学习兴趣,进而转化成学生的积极求知动力,以至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记得该老师所任教的其中一个突出事例是:有一学生因物理实验的妙趣而产生了浓厚的物理兴趣,积极大量地参与小实验和小制作,增长了基本技能,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获得了物理基本知识。物理中考时取得了九十多分的优良成绩,而他的其它成绩都在七十分以下,甚至个别学科是“红灯”。
2、教师教学语言表达中的趣味性
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表达形式上的艺术美是一很重要的基本教学能力,其中教师讲课时语言感染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天真活泼、好奇敏感的初中生,效果尤其明显。语言风趣、讲解生动,使学生愿意听并引起高度注意,能够让他们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加技能。这是一位初中物理教师应有的一项基本功。
我结合自己语言表达能力,逐渐地将这种趣味性很强的教学方式移植到初中物理教学中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现代教学设施应用中的趣味性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核心指导思想是通过学习,学生可以获得初步的物理知识和技能,培养探索自然奥秘、主动进行科学研究的意识。初中物理学知识对学生而言,既有新鲜感;同时,知识的抽象与数学化,给学生学习造成压力。因此,创新初中物理教学,积极探索符合初中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方式方法,对提升教学水平,打牢物理学习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创新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意义
紧贴初中学生思维、认知实际,创新初中物理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1)创新初中物理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初次接触物理知识,理解难度较大,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立足新课标,创新初中物理教学,有利于改变传统的知识填压式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比如通过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教学的直观性,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教学活动的参与度,可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创新初中物理教学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使教育的内涵和作用进一步拓展,既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探索真理的科学精神。创新初中物理教学,增加学生自我动手、积极参与的机会,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创新初中物理教学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创新初中物理教学,教师可以因人施教,更加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利于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比如:开展互助式学习,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我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多地融入到小组之中,增强学生间的合作与配合,提高学习效率;实施分层教学,可以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充分尊重学生个体上存在的差异,避免“一锅煮”,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有针对性的提高。
二、初中物理教学现状与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新课程标准广泛应用,促进了初中物理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但看到成绩的同时,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矛盾和问题。
(1)新课程标准要求高教学实践难度大。新课程标准对物理教学的理念、组织实施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全新的要求,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许多学校在实施新课标之初,都组织了相关培训,但是由于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特别是对一些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把握上还存在偏差,导致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存在差异。新课标强调物理课堂教学要加强探究式学习,但教学实践中组织实施难度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学水平的提升。
(2)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组织相对滞后。新课程标准注重过程与方法,强调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学校相关实验设施的配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有的学校实验设施还没有得到充实和升级。新教材在“迷你实验室”等栏目中编排了大量的实验,所需要实验设备很难备齐,教师要完全遵循新课标的要求,就必须要在课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准备各种实验设备,分散了教师的精力。
(3)初中物理学科重要性认识有待提升。物理作为基础课程对学生未来发展作用重大,但是随着一些地方将物理学科作为等级考试科目以后,教师和学生对物理学科重要性的认识有所降低。特别是由于有些物理知识前后衔接跨度较大,比如电学里的电路故障分析,力学里的受力分析等,学生一时难以理解掌握,导致对物理学习失去信心,往往会成为学生物理学习的“拦路虎”。
三、创新初中物理教学的探索实践
初中学生独特的认知特点,决定了初中物理教学创新必须立足于初中学生实际,充分理解和运用新课标要求,努力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和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创新初中物理教学理念。新课标体现了更加关注社会、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的思想。比如:使用清洁燃料车,用两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制作望远镜等,非常切实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物理教学时,要紧贴新课标要求,实施开放式教学,打破传统的“填充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网络、多媒体等技术的作用,大力推广探究式教学,努力实现由知识传授型向能力培养型转变。
(2)科学组织开展探究式学习。人类都有探究未知世界的强烈兴趣和好奇心,兴趣也是促进人们去主动学习的原动力。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要立足新课标要求,积极创设环境,让学习进行知识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学生身边物理现象,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进行实验的方法,来验证和探究一些原理和知识,使学生成为物理知识的自我学习者和自我发现者。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2-120-01
当前,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正在不断地深入和发展,德育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瞩目,而如何把德育落实到实处,如何把德育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也日益受到方方面面的关注。为此,按照不同学科特点,促进各类学科与课程同德育的有机结合,成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按照这一要求,初中物理教学也应充分结合物理学科特点,依据课程标准的德育要求,积极探索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途径。
一、新课标下物理教学的德育要求
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过分注重学生的物理知识与解题技能的培养,使得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正因为如此,新的《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对课程目标进行了立体的描述,形成了初中物理教学的三维目标,而其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实质上就是德育的教学目标。具体而言,新课标对于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要求可概括为: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以及崇高的道德品质。这三个方面的德育内容既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必然要求,同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也是切实可行的。
由于物理学极强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历史上取得伟大成就的中外科学家无不经历了巨大的艰辛和磨难,尤其在他们发现新定律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很多次的复杂实验,这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可通过对中外科学家的生平事迹、生活轶事、重大贡献、成功经验的介绍,让学生懂得物理学的每一项成果的获得,都与物理学家们良好的个性素质密切相关。我们应当从中学习他们永无止境地追求真理的信念,学习他们勤奋不息、不知疲倦的实干精神,学习他们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学习他们严谨求实、实事求是的态度,学习他们为人类幸福终身服务的责任心。
二、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渗透途径
1、对德育渗透的教学内容进行总体规划和构思
很多初中物理教师在进行德育时,经常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缺乏总体的规划和构思,这使得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状况处于分散、混乱的状况,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事实上,教师应当将德育渗透与初中物理课程教学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每学期开始教学前,应结合该学期的具体物理学科教学内容和初中学生的实际年龄和思想状况,在明确物理知识和能力培养目标的同时,应对该学期的德育教学目标、方法、手段、内容都要进行详细计划,从而保证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能够有步骤、分层次的有序进行。
2、结合物理学科教学内容进行隐性的有机渗透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并不是要求教师在进行学科内容教学时,将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道德等德育内容作为授课内容,逐一对学生进行详细讲解,这样就会喧宾夺主,主次不分。尤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大部分章节内容的德育因素并不突出,而是融汇在对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对于这些内容,应将德育内容渗透于知识讲解过程中,并不一定非要将德育内容提到课堂教学的高度。因此,“德育渗透”的重点在于渗透,即如何在不影响物理学科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将德育内容隐性地穿插于课堂教学内容与过程中,使学生在学到物理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例如,在讲解静摩擦力与动摩擦力时,教师可提示最大静摩擦力就是静摩擦力转变为滑动摩擦力的临界点,这实际上就渗透了量变到质变的哲学观点。教师在进行这部分内容教学时,并不需要将量变到质变的观点从哲学角度进行详细地教学,而是通过对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相互转换的介绍,引发学生的类比思想,使他们自觉地将两者联系起来,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再如,物体温度的变化会引起物态的改变,而物态的改变又会导致体积、密度等量的变化,让学生进行比较,自然地渗透量变、质变规律的教育。
一、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能力
初中物理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其中包括教学技术手段、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知识水准综合表现出来的美的教学魅力更是青少年学生产生崇拜心理的基础。正是这种教学魅力吸引着学生的注意,从而启发并促进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学手段应用中和教师语言表达中的趣味性就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不时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其在连续的兴趣中保持比较长久的注意力,最终为顺利完成初中物理教学任务提供有力的保证。
1.教学方式手段实施中的趣味性。
例某学校一位九十年代末期改行当教物理的中年老师在2000年的初中物理教学改革中,通过改变和增加一系列物理实验,包括和其他物理教师一起为初二物理入门学生表演物理魔术,突出加强了实验观察与操作中的趣味性,充分开发利用青少年好动心理特征的正面效应,用实验趣味启发学习兴趣,进而转化成学生的积极求知动力,以至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记得该老师所任教的其中一个突出事例是:有一学生因物理实验的妙趣而产生了浓厚的物理兴趣,积极大量地参与小实验和小制作,增长了基本技能,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获得了物理基本知识。物理中考时取得了九十多分的优良成绩,而他的其它成绩都在七十分以下,甚至个别学科是“红灯”。
2.教师教学语言表达中的趣味性。
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表达形式上的艺术美是一很重要的基本教学能力,其中教师讲课时语言感染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天真活泼、好奇敏感的初中生,效果尤其明显。语言风趣、讲解生动,使学生愿意听并引起高度注意,能够让他们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加技能。这是一位初中物理教师应有的一项基本功。
我结合自己语言表达能力较强,逐渐地将这种趣味性很强的教学方式移植到初中物理教学中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现代教学设施应用中的趣味性。
科学技术的飞跃,尤其是计算机及其网络的日益普及,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技术的发展,各种现代化教学技术走进了课堂。记得八十年代末期,为了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校物理教研组组织了一次物理智力竞赛。尽管活动效果不错,但由于当时技术设施较为落后,人工占了很大部分,结果每位老师都感到很累。现在有了计算机及其网络,那类似智力竞赛就轻松了不少,而且效果会更好。
随着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应用普及化,各类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和自制教学课件已成为教师教学的得力工具。这种可延滞再现的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函,也扩展了教学外延。那么,有个好的教学软件是运用这一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必备条件。
二、初中物理教材的内容设置
面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如何选择初中物理教材内容并能十分有效地组织表达出来,的确是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现行初中物理教材(华东版)经过几次改编应该说较有特色,比较符合青少年认知特点,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任何事物都在发展,都需要不断地完善,现行初中物理教材也是如此。再进一步使初中物理教材符合青少年的心理与生理特点,更显示出科学可行、生动有趣的特点来,让现行初中物理教材成为初中生一本爱不释手的通俗科学读物,令每一位初中物理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事半功倍。为此,我认为现行初中物理教材(华东版)可在趣味性上更富有特点。
1.插图卡通化 :Cartoon是青少年十分喜爱的图画表达形式,Disney那些著名卡通人物往往使人们终身难忘,而国产卡通《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的形象更让少年儿童们出神入化,这种与初中生心理特点非常吻合的表达方式何乐不为?在初中物理教材的插图中能否创作和引用卡通形式,(当然引用时要解决版权问题)使得学生第一感官上就能对物理产生高度兴趣,使初中物理教材能更好地为青少年学习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