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26 15:10:1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商业经济效益,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经济方法就是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遵循客观规律需求,通过各种经济杠杆、组织等方式对于企业的商品流通相关经济体以及商业经济活动成果的方式进行商业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基于经济方式开展的现代化企业,是遵循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的一种有效手段。
商业工作就是主要就是相关企业的人力、财力以及物力活动的开展,就是各种商品流通活动的开展,其与生产与消费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商业是相关经营管理活动的实现的有效方式,在开展各种商业活动的时候,要对其具体的经济成果、经济利益、经济效率以及经济责任进行系统的分析,要严格的基于各种客观经济规律开展工作。相关商业管理部门要通过科学的方式、有效的经济管理方式对企业进行管理,进而提升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在实践通过经济的方式对企业进行管理,可以推动企业商业活动的精细化、科学化发展,可以在根本上提升其整体管理质量与水平,进而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为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奠定基础。对此要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做好现代化的商业管理活动,在根本上推动企业的经济发展,就要通过经济的方式开展。
基于经济为主要内容的商业管理活动的本质问题就是相关物质的利益问题,其主要内容就是基于经济利益开展的,在??用经济的管理模式进行企业的管理过程中,要探究可以协调企业发展相关经济利益的方式与手段,也就是说在企业的相关管理活动中,要遵循以下几点开展经济管理
第一,要明确其出发点就是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基于其经济效益的角度对于其实际的成绩进行衡量,并且将其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
第二,要根据国家宏观发展需求对于市场的境系统进行调节分析,在宏观上建立基于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经济调节体系,在微观上有效的实现实企业的自主经营以及自负盈亏,进而提升其的整体经济效益;
第三,要灵活的应用各种经济杠杆,充分的发挥其内在的中介与分配、调节与动力以及控制等相关功能与作用,在宏观上要灵活的应用价格、税收以及信贷等经济杠杆,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通过完善工资待遇、福利以及奖惩等经济模式,充分的提升企业的工作质量与效果;
第四,要提升经济组织内在的作用,基于专业化的原则以及需求,基于经济区域组织的商品流通规律,整合经济,不断的优化完善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
二、分析商业管理行政方法,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管理的行政方法主要就是通过相关行政机构自身的职权开展,通过对其管理受众的指示与决议以及各种命令的下达,利用各种具有强制性性质的方式进行企业管理的方式与手段。
行政方式是充分实现企业管理功能的有效方式与途径,是一种商业管理的有效措施。此种方式主要就是基于集中原则基础之上开展的,通过权威性以及服从性为基础前提开展的,其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无偿性以及直接性的特征。相关国家部门的具体指示、决议以及命令,自身就具有一定的客观规律,是阶级意志的统一办事的有效凸显。
在管理社会化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的商业管理活动作为社会化生产的客观需求以及组织工作关系的内在体现,其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其凭借着权威性才可以充分的凸显其内在的管理职能,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在企业发展中单纯的应用行政方式进行管理,其与企业的实际发展是不契合的,容易导致企业出现机构重叠,人浮于事、工作手续繁琐、企业公文泛滥等不良影响,这样会在根本上降低企业的经济工作效率。同时,行政方式在企业中不利于部门的协调与资源的调动,容易造成企业生产以及业务往来的混乱性,容易出现各种衙门化色彩,对此在现代企业的商业管理活动中,要灵活的应用行政方式与手段,要科学的应用此种模式,只有这样才可以在根本上充分的发挥其内在的职能,提升其整体经济效益。
三、企业管理的社会心理学以及社会学方法
(一)管理的社会心理学方法,就是应用社会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对于人们在社会组织中的相关心理过程以及心理特征等因素进行探究分析,基于其内在的规律制度的管理方式与手段,此种模式中爱实践中可以对于人们自身的实际需求以及动机进行了解分析,进而进程环境的创作,加强控制与引导;对此在实践中可以基于具体的状况,全面的应用企业管理的社会心理学方式,在根本上满足人们的各种物质以及精神需求。
AbstractTheanalysisprimarylevelcommercialbankdevelopstheunhurriedreasonbymeansofoperatingthebeneficialresult,Proposespresentbelowthebankingcondition,Lifingtheprimarylevelpasssbyvalidmethodofbarracksbeneficialresult.
KeyWordsBankingManagementbeneficialresultMethod
目前,商业银行都把利润最大化作为生存、谋发展的核心目标。然而,近几年一些基层行的经营效益发展缓慢,实事求是地说,造成基层行经营效益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看,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存款结构不尽合理,经营成本居高不下;二是资产质量恶化,不良资产比例偏高;三是金融创新乏力,增收渠道狭窄,四是管理效能低下,资金利用率较低等。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最大限度地提高基层行经济效益,实现经营目标的实质性好转,这是当前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通过对基层行财务经营情况进行分析后,我认为当前基层行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全力推进中间业务发展,努力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占比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品种可达几十种、上百种,大体上可以分为四大类:①银行提供的各种担保,包括跟单信用证担保、票据承兑担保等;②贷款或投资的承诺业务,分为可撤消的和不可撤消的两种。可撤消的有贷款限额和透支限额;不可撤消的有回售和回购协议、发行商业票据等;③创新金融工具,包括有外汇期货业务、货币利率互换等;④利用银行人力和技术设备等资源为客户提供中介服务,包括现金管理、经济信息咨询业务、业务等。
目前,一些基层行从事的中间业务仅有本外币结算、信用卡、代收付、保管箱等一些较为传统的业务,而投资咨询、评估、外汇期货等新兴业务尚未涉及,中间业务涉及面广,种类繁多,拥有巨大的潜在市场,已成为各商业银行注目的焦点,始终处于不断开发和创新之中。为鼓励中间业务的发展,不断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设立专项费用指标用于奖励中间业务净收入同比增长的行。因此,基层行要加大科技投入,不断创新金融工具和服务项目,开发出适合特定中间业务品种的银行结算工具,方便用户,大力发展自助银行系统,以特色服务在竞争中扩大自己的份额,中间业务全面细分,颗粒归仓,一般不提供免费服务,特别是代收、、网上业务,计划部要建立中间业务收费监控体系,要尽快规范收费业务。推动中间业务的迅猛发展。
二、发展传统业务的同时,加大产品营销创新力度
各项放款要做到早投放、早收益。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努力拓展贷款业务。在维持现有放款结构的情况下,适当增加中长期贷款,及时调整贷款利率浮动政策,提高贷款综合回报率;大力发展负债业务,优化存款结构降低筹资成本。针对经营活动中存在的矛盾问题及发展趋势,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对影响利润水平较大的资金动向,如利率、汇差、大额汇款等方面出现较大的波动时及时作出专题分析,把握问题症结所在,准确匡算,研究降低资金成本的可能性,为合理安排和运用资金提供可靠依据,使其在经营活动中充分发挥导向和促进作用。
大力发展网上银行业务,在实际使用中,网上企业银行更适应结算量大的集团企业用户和财务中心。通过便捷高效的网络银行,企业可以节省大量的手工制单出票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工和成本,并与企业的财务系统对接,将整批付款数据录入到客户终端进行转账。对分支较多的大型集团而言,总公司可以通过网上银行随时查询子公司账务和监控子公司资金划拨,确保资金的合理应用,通过提高网上资金交易量,可以吸存沉淀下来的一部分结算资金。加大产品的营销创新力度,每年推出市场欢迎的产品,提高客户使用新产品的频率。全行树立整体营销观念,对客户经理下达营销任务。客户经理要以无贷户营销为突破口,采取多种措施,争揽公存业务。对客户的营销首先要有全面设计的方案,还要分析相关部门采集的市场信息,还要协调各部门的营销措施和实施营销手段,形成整体推动的营销过程,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其次要以发展的眼光和科学的态度、辩证的方法去预测客户优劣。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大都经历了由小变大,有弱变强,再由盛走向衰的演变历程。在重视大客户同时精心开发优质小客户,即开发规模小、发展潜力大、质地优良、营销成本低、风险小的客户,并逐渐培养为重点客户;三是加快速度改变营销队伍与研发队伍粗放管理模式,使营销与研发相结合,建立营销部门与研发部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渠道。四是正确处理短期利益和长期发展的关系,在维护短期效益的同时,要考虑客户与银行长期合作,兼顾二者,开拓有潜质客户的新市场,为今后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合理调拨联行资金,提高资金收益贡献度
针对国家宏观调控、紧缩银根、贷款市场萎缩等形势,要加强对资金市场的研究,及时调整资产结构,合理摆布资金,寻求资产流动性与盈利性的合理匹配。一是加强预测分析,及时调整系统内资金利率和联行利率,实行头寸预报制度,加大上存省行短期资金的调拨力度。二是合理配比上存结构,增加一年期存款。三是减少无息资金占用,加大库存现金管理力度,按时段来核定库存限额。四是加速资金调拨,力争实现闲置资金在不过夜。五是制订科学合理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促进资金在行内的合理流动,强化各级经营者的成本核算意识,提高联行资金的运营效率。
四、坚持效益经营,建立全新的经营管理模式
全面树立效益经营观念,提倡发展是效益的发展,发展是高质量的发展。大力推行分产品、分客户、分部门、分网点核算,对全行经营情况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适时监控,分析影响业务发展的有害因素,进而制定科学地调控措施,干预和调控有害差异向有益差异转化,保证全行的经营朝着预算确定的方向运行,这就是管理会计事中管理的基本内涵。深入开展节支增效,合理配置资源。人力资源,组织资源,网点、机关精简,实行直达式方式或扁平化方式。财务资源,实行有区别的收入费用率,完整的收入费用率,要留机动费用,每年要实行零基预算,并对预测准确度实行评比。科技资源,要树立高起点、高质量观念,整合OA平台,解决CRM客户关系管理、报表管理。客户资源,要降低维护成本,合理运用战略资源。
五、加强人才培养,培育合格员工
随着金融业务的发展,专门人才的培养和相应业务人员的培训亟待加强,尤其是业务迅速发展的今天,新的业务品种和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也要求我们必须培训出一批适应市场需要的员工。这包括岗位培训。也包括员工的自我学习和提高。更重要的还要有专门的业务培训。内容包括:理财整体策划、营销理论、金融法规、财务分析、客户关系理论等基础知识,也包括证券投资、保险、基金、债券、外汇、信贷、银行卡、税收、养老金规划等业务。改变各行业务开展时缺少相关业务人员的状态,使我行的营销少走弯路。
总之,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对内不断实现自身经营绩效达到多方均衡或多方统一的“增值”;对外不断提升其忠诚客户资信程度和经济实力的“增值”,这是商业银行在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条件下的必然选择和必须作为。因此,以商业银行各方面同步、均衡、快速成长是现代商业银行,尤其是上市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向成功的理性之路。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F014.35
文献标识码:A
一、关于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研究
于良春,鞠源(2000)对中国银行主要业务种类的市场集中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其研究成果表明:中国商业银行市场近年来的集中程度一直是比较高的,特别是前四家银行拥有的市场份额长期居高不下,但从各项集中率动态变化的角度来看,该市场的垄断程度有所下降,对中国商业银行市场H指数的估算和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商业银行市场已初步具备垄断竞争型市场的结构特点。叶欣,郭建伟,冯宗宪(2001)运用目前国际上在银行业市场结构特点进行量化分析,得到中国银行业正由高度集中的寡头垄断市场结构向竞争性较强的垄断竞争型市场结构转变的重要结论。
从商业银行的起源发展历史看,商业银行的性质可以归纳为:以追求利润为目标。以金融资产和负债为对象,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
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和效率:
(一)加强内部控制是外部刚性监管的要求
商业银行具有资金杠杆率高,信息不对称性高,利益关联度高,失败容忍度低的“三高一低”特征,因此,各国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监管尤为重要,并依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新版《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建立了符合本国特点的监管体系,加强了对市场准入,现场检查,非现场监管和市场退出等环节的监管,监管的严格性越来越强。
(二)加强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自身稳健发展的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客观上要求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增强自控能力,保证金融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走依法稳健经营的步子。
(三)加强内部控制是保障金融安全的基础
金融业的经营对象是金融资产,金融资产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和弱专用性,相互转换十分便利,这些特性决定了金融业综合经营要比其他行业更能形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但这也使得单个金融机构由于内部机制失控而产生金融风险,并往往通过连锁反映影响到其他金融机构、甚至酿成区域性或传统性的金融危机。
(四)加强内部控制是提升商业银行竞争力的需要
在世界各国金融业竞争日趋激烈,银行的跨境业务活动不断增长,并购不断增多,专业化和多样化趋势日趋明显,金融创新步伐的不断推进,金融创新日趋活跃的今天,发生金融风险的可能性急剧加增,后果也更加严重,内部控制问题已成为关系到商业银行稳定与发展的核心要素。
二、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竞争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经济体之间争夺经济利益的斗争。银行竞争力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安身立命并谋求竞争优势,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所系。运用竞争力研究两大先趋组织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IMD)和世界经济论坛(WEF)竞争力方程的思想,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可以表示为:
商业银行竞争力=商业银行竞争力资产×商业银行竞争力过程
资产在这里不是会计学意义上的资产,是指商业银行“固有的或创造的”资产;过程是指商业银行“将资产转化为经济结果所产生的竞争力。”在资产一定的条件下,成功地转换过程以增加财富并为后人创造新资产是竞争力的核心。
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提升途径:
(一)从宏观层面而言
提高商业银行运营效率和竞争力必须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人手,推进存量改革和增量改革主要对策包括:
1,加快金融市场化改革,培育多元化金融主题,促进同业竞争。金融市场化改革的长期滞后已经成为制约当前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最大“瓶颈”。2,构建完善的市场规则,促进金融体系的内生性约束机制的形成。3,明确政府在金融体系中的角色和定位,弱化政府对金融体系运行的影响。弱化政府对金融体制的影响,应在政府促进市场规则上下工夫,政府应着力完善市场规则体系,营造公平合理的外部经营管理,不断提高运营效率和提升核心竞争力。4,建立市场化政府宏观治理机制,大力推进存量改革,特别是推进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理顺政府与持股银行之间的委托―关系,塑造适应现代市场竞争的银行主体。5,要在强化监管的前提下,探索金融控股集团模式,推进混业经营的发展,壮大银行机构的实力,提升银行机构的竞争力。金融控股集团是一家母公司控制多家从事不同金融业务的子公司的金融机构组织形式。与单一的金融结构相比,这种新的组织形式的优势在于通过科学的组织架构,金融创新优势,风险分散优势。
(二)从微观层面上
1,完善法人治理结构。2,改善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
三、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
银行效率是指银行在进行货币经营和信用活动中所取得的有效成果与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之间的比率,即银行经营活动中投人与产出之比,如果能以较少的投人取得较多的且有效的产出,则说明银行效益高,反之,银行效益就低。
银行效益作为银行货币经营和信用活动的评价、范畴,是要说明银行经营活动的效率和利益。
因此,一项货币经营活动,最终能给从事这一项货币经营活动的银行和社会带来多少利益,就是其概念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陈伟光,银行产业组织与中国银行业结构,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11
2 楼裕胜,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方法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10
(一)工业经济效益有所下滑
1、工业产值同比下降。1—6月,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20675万元,同比21770万元减5.03%。轻工业产值完成好于重工业,轻工业完成产值16382万元,同比增1.22%;重工业产值完成4293万元,同比减23.15%。规模以上产值所占比重过大,完成产值15606万元,占总产值75.48%,同比增3.62%;规模以下完成产值5069万元,同比减24.52%。
2、工业经济考核指标完成较好。1—6月,完成工业投资980万元,完成市任务2000万元的49%。纳入经贸考核范围的5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糖业有限责任公司、*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云思腊福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勐马茶叶有限责任公司),1—6月各项考核指标完成较好,各项指标同比去年有所增长。实现工业增加值8994万元,同比增9.51%;完成市任务10000万元的89.94%;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789万元,同比去年4850万元增长101.84%,完成市任务19000万元的51.52%;实现利润总额1011万元,同比去年730万元增38.49%,完成市任务1000万元的101.1%;实现利税总额1076万元,同比去年786万元增36.89%,圆满完成市任务-100万元这一指标。
3、主要工业产品保持增长,呈七增三减。
七增:生产白糖40785吨,同比增6.32%;生产砖2143万块,同比增8.29%;生产精制茶746吨,同比增20.71%;生产铁合金481吨,同比增41.06%;生产天然饮用矿泉水2403吨,同比增31.24%;生产原煤14030吨,同比增长15.92%;生产饮料酒21千升,同比增5%。
三减:生产食用酒精2215千升,同比减10.9%;生产塑料制品8吨,同比减少20%;发电量6319万千瓦时(含糖厂自发电量),同比减少7.37%;电量减少主要原因是上半年全县降雨量偏少,腊福水库蓄水量少,导致桥头电站、南美、南则电站发电量不足。
(二)非公经济健康发展
今年上半年,全县非公经济户数达3243户,同比增长5.9%;注册资金40877万元,同比增长19.7%;从业人员9212人,同比增长0.4%,为市考核目标8849人的103.6%;上缴税金2327.3万元,同比下降4.6%,完成市考核目标5059万元的48.2%。
(三)乡企经济稳步增长
今年上半年,全县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3518万元,比去年同期增2.59%,完成任务数12475万元的28.20%;完成工业增加值2627万元,比去年同期增15.37%,完成任务数6896万元的38.09%;上交税金完成305万元,比去年同期增8.16%,完成任务数1575万元的19.37%;农产品销售产值15371万元,比去年同期增88.51%,完成任务数34337的44.76%。
(四)企业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
一是认真抓好了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推进工作,增加产品附加值。做好**糖业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年产10万吨燃料乙醇生产线项目省、市备案,启动原料种植项目。目前,项目完成投资320万元,其中:2008年底完成了良种引进100吨,发展良种基地950亩,投资75万元。上半年,完成种植面积1500亩,投资75万元。企业年产3600吨木薯酒精生产线技改项目已签订协议,木薯生产线技改已投入资金150万元。二是做好绿宝百瑞公司年产10万吨生物柴油项目跟踪问效工作,为项目落户*与相关部门认真进行了协调。目前,公司已向国家、省递交项目立项备案申请,在境外(缅甸)已开发种植小桐子面积68300亩,投资1400万元。三是加大对绿色产业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上半年,为金桥橡胶公司、行健茶厂申请上报贷款贴息资金134万元。为**糖业有限责任公司、橡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帕良咖啡厂、绿宝百端公司等4户企业申报贷款资金需求4560万元,目前,四户企业已成为金融部门重点扶持的放贷对象。四是努力构建银企合作交流平台。组织勐马茶叶有限责任公司、云思腊福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供电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参加了全市困难企业融资座谈会。
(五)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上半年,全县累计实施各类招商引资在建项目7项(南美铁合金厂、富都金地中心商务区建设项目、瑞祥文萃楼、际翔城市花园、湘邵综合大楼、红丰服饰广场、茗邦生态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协议投资资金24400万元,上半年实际到位资金3577万元,完成年度县政府下达计划任务7000万元的51.1%;完成市经合办下达目标任务6000万元的59.6%。
在7项各类招商引资项目中:省内投资项目2项,协议投资14800万元,累计到位资金7776万元,其中今年上半年到位390万元;省外投资项目5项,协议投资9600万元,累计到位资金11450万元,其中今年上半年到位3187万元。
今年上半年,建成项目3项,协议投资8300万元,实际到位10370万元。已签约未实施项目4个(娜允古镇保护与开发、农业产业化科技园区建设、生物柴油精炼厂、鲜粉加工)。
(六)节能减排工作有序进行
一是做好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根据上级有关部门要求,勐马铁合金厂被列为我县2009年度淘汰落后产能企业。我局积极为勐马铁合金厂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做好关停企业的善后工作及淘汰落后产能企业痕迹资料搜集建档工作。县人民政府与市政府签订2009年节能减排责任目标:单位gdp能耗下降2.4%;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勐马铁合金厂3600kva,预计年末能顺利完成了这一目标。二是加强清洁生产,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我县勐马橡胶有限责任公司、勐马茶叶公司被列为2008年完成清洁生产工作考核企业。班顺利民茶厂、富岩茶厂被列为2009年开始启动清洁生产工作企业。为使我县清洁生产工作顺利通过考核,我局于2009年5月20日组织相关企业进行了清洁生产工作培训。通过开展培训,进一步提高了企业对节能减排的认识,为企业积极推进清洁生产,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提供了保障。三是加大节能环保宣传力度,提高全民节能环保意识。认真开展节能减排宣传达室周活动,6月2日,我局与县环保局、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联合,在县民小举行了“六·五”世界环境日和节能减排进校园宣传活动。开展了“我是环保小卫士”、“我为环境保护做件事”为主题的环保宣传及有奖问答活动。6月5日,我局与县环保局、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联合,在红丰购物广场举行了以文娱及知识有奖问答为、群众签名参与、发放环保购物袋等活动为主的节能环保进社区活动。
(七)煤炭资源整合工作顺利开展
一是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县人民政府充分认识煤炭资源整合工作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于2008年9月成立了由17个部门组成的煤炭资源整合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领导小组工作职能,设立了办公室,配备了工作人员,安排了工作经费。二是制定了煤炭整合方案,明确方法和步骤。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煤炭资源整合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云政发〔2007〕151号)文件精神,按照普洱市煤炭生产开发规划以及普洱市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县煤炭资源整合方案》,方案进一步明确了煤炭整合的目标、方法方式,为我县煤炭资源整合工作提供了切实行的保障措施。三是做好煤矿与承包商的工作,稳定好职工的思想情绪。按照《*县煤炭资源整合方案》要求,进一步加强与承包商的沟通联系,到煤矿召开职工会议,做好企业职工的思想工作,稳定职工的思想情绪。四是进一步加强对煤矿企业的行业监管力度,确保企业安全生产。每个月不少于1次到煤矿企业进行安全检查工作,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要求企业立即进行整改,对整改后仍达不到安全生产要求的,责令企业停产整顿,直至符合安全生产规范为止。
(八)2009年工程系列职称评审圆满结束
今年上半年,我局按照普洱市经济委员会《关于做好2009年度工程(经济)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普经发〔2009〕65号)的要求,于4月27日,组织*县工程系列评委会召开专题会议,12名专家评委对68名申报人员进行了资格初审和评议表决。会议评出合格人员68人,其中:工程师32人,助理工程师30人,技术员6人。经*县工程系列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审定,批准确认评委会评审结果,并将初评通过的32名申报工程师资格人员上报普洱市经济委员会进行中级评审。
(九)园区建设进一步加强
以非公经济园区建设为重点,制订《*县非公经济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县非公经济园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99.09公顷,分为4个组团,即:一类工业组团,以发展竹木制品开发加工、首饰加工、特色工艺品加工等为主的民族手工业;二类工业组团,以发展蔗糖加工为主,同时兼顾发展绿色食品加工、生物产业等新兴产业;三类工业组团,以发展建材工业主为;四类仓储组团,主要是服务于整个园区。园区计划于2009年前完成园区内的“三通一平”工作。用5—10年的时间,分阶段、分项目组织有关企业进入实施。园区的建设,有利于优化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资源配置,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企业相对集中,形成集聚效应,提高企业集约化程度,促进企业做强做大,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存在问题
(一)工业基础弱,量少、规模小,产业发展不平衡,非公经济总量少。
(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市场竞争力不强,产业发展水平低,抗风险能力弱。
(三)招商引资项目储备不足,“走出去”招商力度不够。
(四)非公经济园区建设滞后,缺政策、资金支持。
(五)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各种原材料成本上涨,导致企业生产费用加大,利润下降,企业发展困难,经济和社会效益下滑。
(六)生物能源开发项目前期工作比较薄弱,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投资项目用地落实难,水、电、路等硬件不够完善。
三、下半年工作要点
(一)强化监测调控,确保工业经济稳步发展,顺利完成各项考核目标任务。加强对全县重点工业企业的监测力度,分析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强化调控能力。完善统计体系,真实反映统计数据,为县委、政府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二)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推动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鼓励企业加快以推进技术进步和创新为重点的结构调整和技改项目建设工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特色优势、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确保经济快速增长。
(三)立足优势,强化服务,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的推荐力度。一是要依托*的优势资源和宽松的投资环境,进一步完善项目储备,加大对重点项目的推荐力度。二是要进一步完善服务机制,提高服务质量,积极协调好企业在投资建设、生产和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抓好项目的推进落实工作。三是要加强部门之间的联系配合,努力为投资者创造热情高效的服务环境。
(四)大力扶持中小、非公和乡镇企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引导中小非公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农村服务业重点领域,促进工业经济的发展。二是引进先进技术,培养企业管理人才,推动企业在技术改造、质量管理、产品升级换代等方面自主创新,提高中小、非公、乡镇企业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跨境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的贸易方式和新型产业,随着敦煌网、京东阿里巴巴等进出口跨境平台的相继成立,在激烈的竟争中不断提升用户体验,推动了我国进出口跨境电商交易规模持续稳步增长。据商务部数据显示,我国跨境电商平台企业已超过5000家,境内通过各类平台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的企业已超过20万家。截止到2016年底,我国进出口跨境电商的交易规模达到6.3万亿,在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增速放缓的现实情况下,跨境电商仍保持30%的高速增长态势,预计到2018年,我国的跨境电商的总体交易规模将到达8.8万亿。在近年我国国际贸易总额小幅增长的态势下,跨境电商增速显著。
2.交易产品类型稳定,购物满意度高
在众多跨境电商产品中,消费者对购买护肤美妆、婴幼儿食品、服饰、保健品、电子产品等几类消费品最为偏爱。因为消费着普遍认为跨境产品的品?|更高,相比国内专柜而言,价格更实惠,而且通过正规的电商平台购买,信誉度高,购物风险低。
3.政府支持力度大,促进跨境电商发展
跨境电子商务在快速增长的同时,对交易平台、货代与物流、支付结算、海关商检等环节提出新的需求,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近几年以来,我国政府出台了电商出口退税、保税进口、清关检疫、跨境支付等多项政策支持发展跨境电商,积极地促进跨境电商行业迅速发展壮大。
二、跨境电商与国际货代的关系
1.跨境电商为国际货代的发展提供机会
随着跨境电商的产生与发展,国际货代在改善服务质量、增进自身经营效益、提升国际贸易成交量及开展范围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现今很多传统企业都纷纷引入跨境电商经营模式,扩大销售范围。巨大的跨境电商市场,为跨境电商必备环节”国际货代与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市场机遇。
2.国际货代服务是跨境电商发展的基本保障
跨境电商是借助网络实现产品的销售,消费者在通过网络观看产品,购买产品时,最为关心的是产品什么时候能够到手,什么时候能够使用,这就要求国际货代服务的同步进行。国际货代服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消费者对产品体验的满意度,进而影响跨境电商的效率。国际货代与物流是跨境电商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些大型的电商平台甚至成立了自己的国际物流系统,以保证跨境电商业务的顺利开展。
三、国际货代优劣势分析
由于我国跨境电商企业主要选择邮政渠道、商业快递、自主专线和海外仓等方式进行发货。因此,本文对四者的优缺点进行了剖析,供跨境电商企业合理选择国际货代提供参考。
1.邮政渠道
(1)邮政小包
邮政小包主要通过邮政渠道,运用个人邮件形式进行递送。邮政小包的优点明显,就是价格便宜、清关方便。但是随着政策形式的变化,其竞争力也慢慢下降。比如,原来的邮政小包每公斤价格从50元涨到大约90元,价格涨了将近一倍;与此同时,类似含电、粉沫、液体等特殊产品的小包清关几乎不可能。偶尔有可以清关的小包,一旦被检出问题就是整包退回,或者直接扣下,这对于跨境电商企业来说是致命的打击。
邮政小包递送时效慢、丢包率高、如果不是挂号件无法进行跟踪。一般小包的递送周期是15-30天,但几乎80%以上的包裹都是超过30天递送。如果碰到销售高锋期,这个时间有可能无限延长。此外,包裹丢失的可能性大,如果要跟踪货物信息,必须用挂号件,导致快递费用增加,无疑又增加卖家的运营成本。尽管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但其在跨境电商递送当中占据着主流地位。
(2)国际特快专递EMS
特快专递EMS的优势突出,其清关快捷,免检情况物品种类多,其他公司限运的物品EMS基本都能满足客户需求,而且运费比商业快递便宜。但是其速度没有商业快递快,查询信息比较滞后,单票出口重量限制在30kg以下,降低了跨境电商的时效性。
2.商业快递
国际上知名的商业快递企业主要有UPS、TNT、FedEx、DHL等,跨境电商企业可以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如国家地域,货物重量,体积大小可以选用不同的渠道进行货物递送。这些快递企业的送达速度快,服务质量高,操作专业,服务效率高。相比EMS,这此快递公司收取的物流运费是比较高的,即使是大型电商企业能够拿到很好的折扣价,价格也不具备优势。比如,2KG的包裹递送到美国,根据递送方式的不同,其收费大约在200-260元人民币之间,而如果使用邮政包裹只需要160元人民币左右,价格相差20%以上。在跨境电商价格竞争激烈的形势下,除非客户有特珠需求,否则商家会倾向于选择更便宜的递送方式。此外,商业快递运送对于产品要求高,含电、特殊类产品基本上都不能递送,导致其市场占有率不高。
3.专线物流
专线物流是一种针对特定国家,特别设计的国际专线服务,它的特点是时效性强,方便快捷,区域针对性也较强,并具有比一般快递更为优化的计重方式,能为小货件的寄送节约大量成本。而且提供全程网上追踪服务,货物送达时间基本固定,运输费用比商业快递便宜,清关效率高,它对于针对某一国家或者地区的跨境电商来说是不错的物流解决方案。然而对于国外一些偏远地区的货物,专线物流要借助邮政小包才能完成递送,同样会出现延迟,降低速度。并且专线物流的服务不如商业快递,比如说客户退货,普通专线物流基本上是没有这样的服务,即使有规模的大企业提供此类服务,其整个服务的线条仍然不够健全。
总而言之,专线物流比商业快递更具优势,但地域局限性大,适用于做特定市场的电商企业以及对清关手续要求较高的客户。
4.海外仓
海外仓是指卖家将货物存储到他国,直接从该国仓库配送到顾客指定地址的一种物流方式。海外仓的头程运费加上海外递送运费单件产品的成本在1-3KG低于邮政小包的成本,降低了物流成本;同时海外仓由于是从海外库房发货,而海外本地的递送渠道一般情况下只需要1-3天,加快了发货速度,让电商企业和消费者者能享受到高速的物流服务。对于跨境电商的消费者来说,海外直邮需要等待半个月甚至以上,和海外仓3天到货的购物体验比较,消费更倾向于选择后者。但是跨境电商企业选择海外仓,需要支付相应的仓储费,不同的国家收费也有不同,因此,大型跨境电商企业建立海外仓成为了趋势。
然而海外仓储要求卖家要有一定的库存量,对一些买家特别定制的这类产品,就不适合选择海外仓储销售。
四、跨境电商企业选择国际货代的几点建议
众所周知,对于从事跨境电商的企业来说,他们最为关心是如何保证货物安全、高效地送达到消费者手中,在面对货代市场价格半透明和服务不确定的现实社会实践中,跨境电商企业往往是进退两难,在价格与服务质量不能做出平衡,感觉到束手束脚,影响了企业本身的发展。一方面,随着市场的需求,涌现了越来越多的货代与物流公司,另一方面,激烈的竞争使得整个市场秩序混乱,存在着性价比不高、时效不强、服务不专业、方案不理想等问题。面对这些现状,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选择性价比高的合作伙伴
许多跨境电商企业在挑选国际货代与物流公司的时候,最为关注公司的品牌,认为只有大品牌,才能够保证自己的服务质量。其实,这并非确定的,大品牌的货代公司一方面服务质量不一定能够得到保证,另外一方面可能费用更高。要找到一家值得信赖的FBA头程货代公司,需要关注它们的信誉,并调查它们的服务质量。作为跨境电商企业,在寻找货代的时候,可以去货代公司实地考察,多与身边的同类企?I进行交流,参考他人选择货代的经验,有助于更好地选择合作对象。
2.拟定完善、严谨的合同条款
现代社会使得大学与经济社会联系日益紧密,培养的学生是否能适应社会,是否具有实践能力已成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实际上也成为衡量大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知识需要在实践中深化,能力需要在实践中磨砺,素质需要在实践中提升,离开高质量的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就是空话。因此,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关键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但我国高校特别是民办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实践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应该加以全面审视和改革。
一实践教学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中的重要性
1.社会的需求决定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社会产生了对人才的多层次需求。它不仅需要高层次的具有领导才能的精英群体,也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线高素质员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贸专业各类层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和国际商务专业应运而生。但是,毕业生中真正从事国际贸易工作的却寥寥无几,出现了外贸行业急需要大批国贸人才,而国贸专业的学生却无法就业或不在外贸岗位就业的现象。外贸企业需要的外贸人才,不仅要懂得外贸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外贸业务能力。据2005年麦肯锡咨询公司对83家高等院校毕业生进行的调查,进入企业后马上能够胜任工作的仅占10%。这些年的情况也大体如此。如何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面临的一项新课题。
2.培养目标决定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民办高校是以培养实践型、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又是操作技能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可以说民办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与生俱来地具备应用型的特点。对于科研能力上不具备优势的民办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而言,除了要掌握国际经济和国际贸易方面的基本理论以外,更要具备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在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融资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的基础上,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熟练进行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融资业务的能力。成为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及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国际经贸高级人才。要达到这一培养目标,仅有理论教学是不够的,因为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是教学、研究与关注真实世界问题的结合。也就是说,关注真实世界问题的实践性教学在培养应用型人才过程中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极其重要、不可或缺的。
3.国贸专业的发展现状决定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目前多数高等院校已经意识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从专业培养方案到教学计划的制定,都纷纷向实践教学倾斜。但是许多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仍然过多地沿袭了旧的做法,重理论、轻实务,课程设置的调整还很不到位,没有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实践教学环节课时在整个教学课时中所占比例过低。即使在教学计划中明确规定了实践教学环节,但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也没有严格的质量监控体系和检查标准。我国的民办高校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国贸专业的发展较滞后,竞争的激烈性和发展现状决定了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中的重要性。
二民办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
传统的高校教育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则只作为理论教学的一个论证环节和补充而被摆在了次要地位。在这种教育观念下,学生的实验和实习被看成是课堂教学之外的辅活动,缺乏严格的要求和科学的指导;学校重视理论教师队伍建设轻视实践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教师,特别是实验教师往往被当作教辅人员看待,从而难以吸引高水平的人员参与教学;学校缺少对实践教学的研究,以致实践教学方法陈旧,不能适应现代人才培养的要求;从学校到政府缺少对实践教学投入的热情,以致实践教学设施、设备落后;对学生的评价以理论知识为主,不重视实践能力的评价,因而学生对实践教学活动缺乏参与的动力。大多民办高校的办学模式和指导思想沿袭了公办高校的做法,由于人才的限制缺乏对实践教学的系统研究。
2.课程体系设置不当
从大多数普通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我们可以发现,仍然存在重理论、轻实务的倾向。课程设置的重点依然集中在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际金融学等理论方面,实务方面也往往体现为两门课程,即国际贸易实务和国际结算。而对于在实务中需要的海关实务、报关实务、商务函电等课程一般都为选修课,有些甚至根本就没有设置。这样的课程设置体现出普通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定位于研究型和管理型的人才。但是民办高校的国贸专业应根据“三本”的实际,坚持“培养专业素质高、动手能力强,主要从事对外贸易基层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办学特色和专业发展定位,加大实践教学的设置和改革,以体现与“一本”、“二本”学校培养研究型的和高级管理、经理人才目标的区别。
3.实践教学缺乏系统性
系统性是指实践教学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必须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四年不断线的原则。而在各高校的实际操作中,实践教学基本上是理论教学的延伸,各高校根据自己现有的条件有选择地让学生进行实践,其随意性大,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
针对高校实践教学不规范的状况,应加强实践教学规范化建设。要建立高校实践教学指导大纲,根据不同类别的高校,提出不同的实践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标准、评价标准等。在国家规范的基础上,高校应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各环节的教学目标、操作规范、评价方法、管理制度等,学院则根据这些制度和规范实施实践教学。
4.师资力量不足
实验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高校实验教师原本就数量不足,扩招以后,随着学生和课程的增多,实验教师更是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有些民办高校根本就没有实验教师,实验课大多是由理论教师指导,加上结构不合理,老年教师和青年教师居多,师资水平总体不高。而具有讲授好国际贸易实践类课程条件的潜在教师主要分布在对外经济贸易工作的第一线,普遍不具有各学校要求的高学历,即便愿意也无法调入相关高校。实践经验缺乏已成为我国高校教师的“硬伤”。民办高校教师或是从外校返聘,或是新引进的毕业生,教师年龄出现断层,教师来源从学校到学校,所学习的东西从理论到理论,实践经验普遍不足。
5.校外实训基地缺乏
我国高校实践教学基地缺乏,能真正起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地不多。长期以来,人们总是强调高校要适应社会需求,却很少反思社会对高校的责任和义务。事实上,我国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支持缺乏积极主动的精神,这在对高校实践教学的支持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对学生实习,不少用人单位认为是高校“求”自己,是否接受往往看“关系”。即便是接收学生实习,真正能做到安排学生上岗并进行认真指导的单位也不多。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上,不少单位视其为过场和形式,没有进行认真的投入和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缺乏成为制约大学生实践能力的瓶颈之一。以上这些问题在民办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建设中普遍存在而且表现得尤为突出,需要加以重视。
三民办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目前,在认识上各个高校基本统一,都认识到实践教学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的重要性,都在充分利用条件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浙江大学主要通过实验室模拟操作来完成实践教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是利用每年两届的广交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来充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此同时,还利用往届毕业生的关系到相关单位进行现场实习;宁波大学采用了“平台+模块”的培养方式进行定单式培养,与企业合作开设特色班,包括物流班、期货班和银行班,把技能类培训纳入学科系统,加强专业内容的学习,另外,还要求学生必须参加暑假的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竞赛,以赛带练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对于问题较多的民办高校而言实践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中的实践教学成绩比较显著。北美地区的CBE模式——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育教学体系,其特点是以职业能力作为教育的基础、培训目标和评价标准,通过职业分析确定的综合能力作为学习的科目,根据职业能力分析表所列的专项能力从易到难的顺序,安排教学和学习的教育体系和学习计划。该模式表现出极强的课程调整灵活性。还有德国著名的“双元制”模式,其核心是以企业为主,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理论知识在学校学习,而实践性教学在企业完成,是一种典型的校企联合模式。就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有一定难度,主要问题是,企业界意愿与校方合作办学存在较大难度,有条件进行校企联合办学的高校为数不多。
结合民办高校的实际情况和培养目标,借鉴其他高校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在实践教学中借鉴CBE模式较为可行,即在课程设置中加大实践性教学比例,同时效仿CBE模式,增强课程设置弹性,利用民办高校办学灵活的特点适当加大对校外实践的力度,以此突出实践性教学特色。可以建立“课堂教学实验室操作培训考证实习基地实践毕业论文”的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不间断的巩固。
1.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实验室操作同步进行
本科教育是专业教育,能力与知识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知识的积累就谈不上能力的增长,因此首先应保证课堂教学的数量和质量。应根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结合专业的最新进展,与时俱进,不断修改和完善培养方案,做到课程设置准确。其次准确设计实践教学和考核体系,培养“双师型”教师。实践教学环节应占教学计划总学时的40%。实践教学体系包含了大学4年所有的实践教学环节,需要不间断地进行各种实践,从质量和数量上保证实践教学的实施。
实验室操作是校内实践,是借助现代化的技术手段,通过较真实的场景模拟,使学生能够在该模拟场景中完成相关的国际贸易业务,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国际贸易的现实过程,它可以提高学生在实践中的操作能力,但前提是应保证教学软件的真实性和先进性。因此,我们在校内可以进行课堂实践环节练习和实验模拟,例如:通过案例、习题、讨论、小组作业等方式,使学生掌握理论应用的初步技能;信用证、商业发票、装箱单、保单等国际贸易业务单据在实验室模拟软件中均应结合真实案例编制,交易磋商、合同签订、进出口货物报关程序、货款支付方式的选择和阶段、外汇交易等这样的实验课程训练,使学生基本具备了在实际工作中的动手能力。相对于校外实习来说,实验室操作可以克服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的约束、可以由校方单方决定,而不用受制于企业,所以大多数学校将实验室作为学生实践教学的主要方式,是在当前情况下增加学生实践能力的较好选择。在这里,教学软件的选择至关重要,当然这需要学校投入较大的财力进行支持。
2.课程教学与培训考证相结合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是否科学正确,实践能力强的标准如何确定,需要通过社会用人单位反馈,要经过社会的检验。有资料显示,目前在外贸人才需求榜上分别名列1~6位的跟单员、外销员、单证员、报关员、国际货代业务员和报检员等,都要求持有国家通用的资格证书才能上岗工作。因此,我们可以从社会用人单位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普遍要求获取的证书中,选取几个证书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毕业标准,如“报关员”、“国际商务单证员”、“国际货运”和“报检员”,要求学生毕业时应取得1个(含1个)以上的专业证书。这样,通过考证一方面增加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的需求,降低工作时的入门门槛。
3.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实习基地建设是集中安排专业实习的保障。学生在完成课堂学习和实验室模拟操作后,可以安排到实习单位进行实地学习。通过到相关单位的实习,学生一方面可以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了解本专业最新的发展状况,发现不足,及时更改;另一方面可使学生接触社会,锻炼能力,认识工作的性质,更加珍惜在校的学习时光。实习单位可以是相关的进出口公司、报关行,也可以是每年的投资贸易洽谈会。这需要学校和学院下大力气来联系实习基地,建设过程虽然较难,但效果也是长久和有效的,值得去做。若效果好,这样就可以一下打造实习—就业两个平台。
4.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环节,是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去研究和探讨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是综合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毕业论文所起的作用大打折扣。这主要是由于毕业论文通常放在第四学年,与找工作、考研在时间上存在冲突,学校为了追求就业率也放松对毕业论文的考核,使得学生不下功夫去找实践中的问题而流于形式,对内容的把握不如形式上的把握,毕业论文只成为形式上的作业。因此,各高校应加强对毕业论文内容的重视,严把开题关、写作关、答辩关,真正使大学本科4年不缩水。
以上就是笔者对实践教学改革方面的一些思考。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一项系统而紧迫的工程,意义重大,关系到学校、学院和专业的长远发展,需要全社会、全校上下共同努力、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袁健.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7)
前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金融领域的开放逐渐加大,我国优秀的城市商业银行尤其是竞争实力雄厚的跨国城市商业银行不断进入到我国的金融市场,给中国地区的城市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城市商业银行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对于我国现有的城市城市商业银行来说,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获取有利的地位,必须提供自身的竞争实力,而银行参与竞争,最重要体现是在城商行高效快捷的工作流程上,只有工作效率高的城商行才能在金融市场竞争中获得有利地位,才能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
一、影响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经济效益提高的因素
(一)经营效益观念淡薄,粗放经营管理问题严重
我国的城市商业银行在传统计划经济残留的束缚下带有双重的经营性质,即在追求自身的经济效益的同时还承担了一定的货币调控政策,因而在经营过程中常常只注重货币的调控而忽略了经济效益的导向作用,往往将经营的观念停留在吸引用户存款的观念上,效益现行、管理有效的观念没有深入人心。在经营概念上主要变现为缺乏效益意识,一味的追求用户存款量的多少;在经营方式上变现为重视经营管理的经验方面,而忽视了科学有效的管理理念,银行发展中重视规模扩建,而忽视了后期的企业结构化运营,多采用粗放的经营管理模式;在经营区域方面主要表现在分支城市商业银行遍地撒网打鱼,广种薄收;在经营对象的选择上变现为,照单全收,广泛的服务,不能集中主要力量形成有效的凝聚力,选择重点领域,对重点对象进行集中的服务;在经营手段上表现为重视用户的存款量,缺乏经济资本占用意识,很少会考虑到资本的经营效益和资本的盈利性;在经营的业务上主要表现在对传统的存款、转账、汇款等方面的重视,导致银行经营方式单一,收入来源过分依赖用户的存款利息的收入。
(二)银行资产与负债结构不合理、质量较差
从银行资产结构的构成来看,我国传统的城市城市商业银行结构普遍较为单一,能够实现较高回报的投资性业务和短期投资证券和国债所占的比例非常的小,传统的大额度的信用或担保贷款所占的比重过大。银行自身缺乏弹性和自我保护的措施,导致经营过程中出现金融风险,此外,城市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要远远低于国外的大型跨国城市商业银行,占到的比例还不足国外城市商业银行的10%。同时这一时期的盈利性资产正在逐年下降,非盈利性资产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到了部分盈利性资产的结构和比重,城市城市商业银行的这种资产结构不仅不利于城市城市商业银行在现有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高效、灵活的经营和运作,而且还会增加银行的各种金融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城市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从负债的机构上来看,城市商业银行所承担的负债总数量在用户的储蓄存款、协议存款等高成本负债中所占据的比例较大,负债成本与经营的效益产生逆差,银行的利润空间被广泛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加剧的银行经营的入不敷出。
(三)银行经营手段单一,重要盈利来源少
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由于城市城市商业银行长期对存款、贷款、汇款等业务产生了较强的依赖性,一旦金融市场发生波动,如利率市场化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城市城市商业银行因为没有相应的应对措施,不能够开发出新的金融产品和客户,更不能实现经营结构的快速变化,导致了金额市场发生变化时,缺少新的利润渠道来源来弥补这种经营手段单一的产生的问题,最终导致了我国城市城市商业银行盈利来源不占主流,非盈利性项目不能实现很好的盈利,在经营过程中的经济效益较低,不能够满足发展的需要。
二、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提高经济效益的对策
(一)增强市场金融与集约经营意识,树立以效益为中心的经营思想
对于我国的城市商业银行来说,不能只重视存款的经济效益,在经营网点的设置上应该重视建设的质量而不是重视数量和经营规模的大小,让每一位员工都能重视经营的效益,在员工的思想上首先应该树立效益意识,使每一个业务的最终目标落实到提高经济效益目标上。在经营过程中要培养以效益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以企业的效益建设为中心,走上一条以效益增收为主要特征的,以外延金融服务为扩展升级的效益改革之路。
(二)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提高资产质量与筹资效益
首先,优化产业结构,我国的城市商业银行应该对产业结构和资产进行有效的优化组合,在经营过程中也就要降低贷款性资产的结构比例,改变贷款面积过大的经营结构,扩大风险非贷款性盈利资产的比重,在资产结构的变革中扩大金融证券、国债的占有比率,同时适当的改变现有的现金存款等级,扩大向其他债券类,证券类的持有量转变,改变现有的资产结构比例,实现资产结构的多样化经营发展,从而在最大限度上降低了银行的金融风险,降低了金融业务单一导致的经营效益的不稳定性,增强抵御风险的实力;其次,调整负债的结构,提高筹融资金的效益。在经营过程中必须加强负债集约经营,在经营上做到重效益、重质量、重成本、重结构的多管齐下的负债能力。城市商业银行应该坚持以内涵式的吸收负债为主要模式,外延式吸收为辅助模式,通过各种措施的综合运用,努力降低筹融资金的成本,优化负债的机构,克服传统的经营思想,树立效益现行的筹融资金的观念,坚持多元化的筹资方式,协调好各种负债结构的比例关系。
(三)调整经营策略,致力金融创新
城市商业银行要想提高经济效益,依靠传统的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比例很难实现,因此,应该在不断巩固现有的金融业务的同时,要致力于研究新型的金融业务,实现增加盈利渠道,提高表外及等中间业务收入,也就是在经营过程中要不断的研究成本低、金融风险低、形式灵活多样、适应性强的金融业务。对于当前的城市商业银行的各种困难,城市商业银行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新业务,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项目去开拓和发展。
(四)政府序列部门要为城市商业银行提高经济效益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首先,按照市场规律的要求,进行政府机构的相关改革,规范各种政策和银行的行为,增强政府对银行的服务职能,淡化政府作为资金配置中的中心和主体地位,政府部门在为企业进行贷款和融资过程中,在保护企业获得最大效益的同时也应该保护银行的各项利益不受侵犯,政府部门还应该重视银行的独立地位,从制度上保证银行信贷的独立性;其次,扩大金融市场的占有量,完善金融的组织体系建设,发展直接投融资,不断完善金融市场秩序;再次,加大金融改革的力度,采取多种措施解决银行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进一步建立健全金融法制建设。
三、结语
要想提高我国各个城市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金融服务产品的种类、各种证券和债券的不断开展、人力资源配置和经营管理水平是限制银行经济效益的关键地方。对于我国传统的城市商业银行来说,提高资产负债结构、调整经营策略、加强政府部门的扶持力度是未来城市商业银行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电子商务之所以能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内得以迅猛发展,有着深刻的经济和历史背景,电子商务是一种新的交易方式,让企业的传统商务活动的效益和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电子商业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如下优势:
一、电子商务为更多中小企业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传统商务是以相对固定的销售地点及固定销售时间的店铺式销售,而互联网电子商务的销售是通过以产品信息库的网上商店进行,所以它的销售是随网络体系的延伸而不断延伸。它的零售时间也是由网上用户自己才能决定的。因此,互联网上电子商务的应用,相对于传统销售模式更具有优势,也为中小企业创造了更多的机会。中小企业对满足社会需求、提供就业机会、增加税收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在全球范围很多国家里面,中小企业始终都是最活跃的社会经济细胞。可是因为中小企业自身实力不够强、规模太小、竞争力不强等原因,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往往受到各大企业的排挤,特别是在营销策略上一直处于不利的竞争当中。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给中小企业竞争难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中小企业通过互联网方式可以很方便的在全球范围内物色贸易伙伴,寻找更多的贸易机会。电子商务的运用不仅为企业的成长注入了新的活力,更为他们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创造了一个自由而又平等的竞争环境和更大的合作渠道。只要通过互联网就可以在全球范围内物色贸易伙伴,寻找贸易机会,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电子商业使企业的交易成本不断降低
1. 电子商务降低了企业产品的促销成本
通过网络营销活动,中小企业不但可以提高自身的营销效率也使得产品促销费用有所降低。网络营销广告其中成本公为传统广告的1/10,而宣传的效果比传统广告好10倍,并且销售量也比传统广告多出很多。另外,企业网上客户支持服务可以大量减少电话咨询的次数,进而节省大量开支和人员投入。
2. 电子商业使降低了企业采购成本
传统企业的原材料采购是一个程序烦琐的过程。而借助Internet,企业一方面可以在全球市场内寻找求价格最优惠的供应商,并通过与供应商共享信息减少由于中间环节信息丢失造成的损失;另一方面,可以将原材料的采购与产品的制造过程有机地配合起来,形成一体化的信息传递和信息处理体系。目前已有一些大公司通过商业增值网络,使用EDI技术建立起一体化的电子采购系统,从而降低劳动力,打印和邮寄成本。采购人员也有更多的时间专心致力于合同条款的谈判,并注重与供货商建立更加稳固的够购销关系。有资料表明,全球采用EDI在增值网络上进行的产品和劳务交易已经超过1500亿美元。使用EDI通常可以为企业节省10%的采购成本。如果说大公司可以通过增值网络降低采购成本,那么国际互联网的出现,则为中小企业同样提供了降低采购成本、获取新交易的机会。
3. 电子商业降低了企业办公成本
在网络上进行信息传递的成本相对于信件、电话、传真而言本身就低;另外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的不同模式还可以降低共享信息成本;中介费用;广告、发印刷品的费用;文件处理费用及店面的租金费用等。
三、电子商务提高企业的生产质量
1. 降低了企业生产产品的库存
企业为应付变化莫测的市场需求,不得不保持一定库存产品和原材料库存。对于传统企业来说,产品生产周期越长,企业越需要较多的库存来对付,可能会出现交货延迟和交货失误,而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反应也就会越慢。而且库存的增多也会增加运营成本,降低企业的利润。何况,高库存量并不能保证想客户提供更佳的服务。当然,低库存所造成的供货短缺情况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2. 缩短了企业生产的周期
一个产品的生产是许多企业相互协作的成果,因此产品的设计、开发和生产、销售可能涉及许多关联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可以将过去由于信息封闭导致的分阶段合作方式改为信息共享的协同并行工作方式,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因信息封闭造成的无谓的等待时间。企业缩短了生产周期,就可以减少生产过程的损耗,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3. 减少企业产品交易的中间环节
由于互联网络将贸易中的商业报文标准化,使商业报文能在世界各地瞬间完成传递与计算机自动处理,使原材采购,产品生产、需求与销售、银行汇兑、保险、货物托运及申报等过程无须有人的参与,且每个环节都要花不少时间。有时由于人员合作和工作时间的问题,会延误传输时间,失去最佳商机。电子商务克服了传统贸易方式费用高、易出错、处理速度慢等特点,极大地缩短了交易时间,使生产者与消费者直接交易成为可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方式。让整个交易变得非常快捷与方便。
纵观商务活动乃至整个人类活动发展,信息技术一直伴随其中。每一次商务活动的进步都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和商务模式在不断的进化中形成了有效融合的系统联系,一定的信息技术总是与一定的商务模式相匹配的,改变信息技术的同时却不改变商务模式,无异于让火车在马路上跑,只是突然增加成本,断然带来效率和效益。所以电子商务中的“商务”一定不再是原来的商务活动模式,而是与电子商务技术匹配的进化了的商务模式。
本质上,电子商务不仅是一种工具或者方法的应用,更是一种崭新的商务模式,而任何一种商务模式都是当时社会的技术条件和制度条件下的社会分工方式。一种好的商务模式必然促进社会分工,提高社会生产和转化效率,进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存在着商务模式与社会分工之间的十分复杂的互动作用,这就使得任何一种成功的商务模式的设计都难以完全在人们的头脑中、书本上或书斋里完成,只能通过社会组织实验完成,通过不断的实验,加以肯定、改进或者否定,从而使新的商务模式得以进化。我们现在所有看到的各种商务模式――如百货商店、连锁店、批发市场、战略联盟等无一不是实验和进化的产物。
综上所述,电子是商务作为一种新的商务交易模式,将成为推动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它将打破时。空界限,改变贸易形态,加强商品流通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我国企业乃至整个国家的竞争力。它将有力地带动我国信息产业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对于缓解就业问题,降低通货膨胀率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电子商务的未来。这决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理性,决不意味着一切都变得那么不可预料和控制。正好相反,我们能够以更加正确的方式来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我们应该摒弃那种只对成熟的商务模式适应的刚性的组织和业务形式,而代之以柔性的组织和业务形式,将试验和进化功能“内置化”,以更快、更低成本地找到成功的电子商务模式。
参考文献:
[1]曾强:电子商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
[2]赵立平:电子商务概论[M].海: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
近年来,由于环境恶化、气候变暖所带来的全球气候异常日益引起了各国的热切关注。特别是去年年底哥本哈根会议的召开,再一次让大家的目光聚焦在温室气体的调控和低碳经济的发展之上。金融业特别是商业银行,作为我国经济资源配置的核心,更应承担起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在实践中,商业银行往往为了赚取短期利润,忽视环境因素进行不当的贷款和投资,从而加剧了企业恶化环境的行为。发展绿色金融的途径,不仅肯定了金融对环境保护和资源配置的积极导向作用,而且也为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依据和途径。
一、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的效益分析
(一)风险分析
成本的增加是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最大阻碍,这种成本的增加主要存在于短期。首先发展绿色金融会给商业银行带来额外的贷款成本。银行甄别企业客户是否有污染环境的行迹,需要对项目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估、管理及监测。节能减排融资项目一般期限长、专业性强,商业银行甚至可能需要聘请专业的环境风险管理咨询公司对项目进行长期评估和检测。其次影响环境的项目,商业银行不再给予融资支持,也会缩小其信贷规模,从而降低盈利性。另外,由于大多数的绿色金融项目目前还比较缺乏经济性,在实施绿色金融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更多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
(二)收益分析
发展绿色金融从长期来看是可以增加商业银行的利润的。一方面随着我国向集约型经济发展模式的演变,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面临强制治污改造的风险也越大,商业银行慎入此类项目,严格执行绿色信贷政策,可以有效优化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和质量,提高银行防范环境风险的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履行环保职责可以通过外部经济的传导作用为社会带来更大的福利,并且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美誉度。市场竞争中,很多银行在体制、技术、服务、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加大革新力度,以不断地金融创新为手段,努力降低风险,提高服务水平和盈利能力,提升竞争力。银行的形象、品牌、信誉也是银行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承担社会责任是提升这些软实力不可或缺的因素。
商业银行不是慈善家,也需承担社会责任,在成本和利润并存的情况下,需要找到既符合环保需要,又能够带来收益的模式,这就是未来绿色金融发展的途径。
二、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的现有途径
(一)绿色信贷
2007年7月,国家环保总局、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以绿色信贷机制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盲目扩张。绿色信贷政策的推出得到了各商业银行的积极响应,如中国工商银行于2007年9月率先出台了《关于推进绿色信贷建设的意见》,提出建立信贷“环保一票否决制”,对不符合环保政策的项目不发放贷款,对列入“区域限批”、“流域限批”地区的企业和项目,在解限前暂停一切形式的信贷支持要求。招商银行也于2007年对煤炭、钢铁、有色金属和电力等“两高”行业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强化准入要求,严格授信条件来确保贷款企业的较高的产业效率以及较小的环境污染。2008年11月,兴业银行宣布采纳《赤道原则》,成为我国第一家赤道银行,2009年12月,首笔适用赤道原则项目――福建三明的华电永安发电2×300MW扩建项目正式落地。据中国银监会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商业银行向“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发放中长期贷款22503.2亿元,增幅比2007年下降0.19个百分点,贷款呈总量上升、增幅下降之势。绿色信贷目前只是取得了局部性、阶段性成果,由于政策本身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与预期目标相比还有不小的距离。
(二)兴业银行CHUEE项目
2006年5月,兴业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以下简称IFC)合作推出了能效贷款的创新型金融产品,签署了能效效率融资项目(简称CHUEE)合作协议。IFC通过给兴业银行提供风险分担机制、为市场营销合作伙伴提供技术援助,能够使得客户和能源最终用户得到所需贷款、节能的项目服务以及技术援助。针对中国在节能技术运用和循环经济发展方面的融资需求,IFC创造性地引入贷款本金风险损失分担机制。根据合作协议,一旦产生不良贷款,将根据约定比例分担贷款本金损失,IFC对第一损失(总费用以内10%的损失)承担75%的损失,对第二损失(其他的90%的损失)承担40%的损失。相应的,兴业银行对第一损失承担25%的损失,对第二损失承担60%的损失。从而实现以2亿元的风险担保额,支持最高可达4.6亿元的能效项目融资贷款组合。IFC提供的贷款风险分担机制,使银行以较小的成本,研发新的贷款产品(如设备按揭贷款、设备供应商贷款和能源合同管理贷款等),拓展新的营销渠道,并改变了以往局限于抵押品,而今基于客户现金流的信贷方式,进行风险定价而不是单纯的风险规避等,从而使能效融资模式更具商业性、推广性和可持续性。截至2009年11月末,兴业银行累计发放节能减排项目贷款187笔,累放金额137.37亿元。
(三)民生银行“碳金融”模式
根据《京都议定书》的规定,我国在2012年之前不需承担温室气体的减排任务,只能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参与清洁发展机制(CDM)下项目的开发,我国目前的碳金融业务主要就是CDM项目的投融资、经核证的减排量(CERs)的交易以及相关的金融中介服务。银行得到了CDM项目就可以得到该项目下的融资收益和融资财务顾问收益、谈交易衍生收益,吸引众多银行纷纷投身于这一业务领域。民生银行在碳金融方面先行一步,将节能减排贷款与碳金融相结合,创新推出以CDM机制项下的CERs作为贷款还款来源之一的节能减排融资模式――“碳金融”模式,为承担信贷资金配置的碳约束责任的银行提供了新的选择。2008年民生银行新发放(含续授信)节能减排重点工程、技术创新、技术改造、产品推广信贷支持23 笔,贷款额24.46 亿元。兴业银行依托能效融资项目的知识和经验积累,创新金融工具,成功运作碳减排贷款业务,开发针对碳交易买家和卖家的两大产品系列。另外,北京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等诸多小银行也已经开始试水碳融资业务。
中国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均在2007年8月推出了“二氧化碳挂钩型”人民币/美元理财产品。挂钩标的是ECX上市、交易非常活跃的欧盟第二承诺期的EUA期货合约。中国农业银行在总行成立了投资银行部,与湖北、四川等多个省份的十几家企业达成了项目合作意向书,涵盖了小型水力发电、水泥回转窑余热发电、炼钢高炉余热发电等清洁发展项目。目前,国内很多银行也开始触及碳金融市场,由于获取的是间接效益,信贷风险较大,其实银行的支持力度很低。不可否认,通过发展碳金融交易不仅可以给商业银行带来巨大收益和机会,而且也是未来绿色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三、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的措施建议
1.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对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进行政策性倾斜。政府应制定激励机制,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商业银行开展绿色金融,兼具短期带动经济增长和长期促进经济转型的双重社会功效,也有助于“十一五”规划中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国家的有关部门应出台合理的优惠政策,通过提高收益降低成本来对商业银行进行必要的鼓励。例如可以采取在绿色金融发展项目贷款额度内存款准备金要求的适当减免,加大项目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降低绿色金融项目的贷款资本金要求等措施以促使商业银行的业务向绿色金融领域倾斜。
2.商业银行应转变观念,进行机构建设和人才培养。商业银行已开始逐渐认识到发展绿色金融在拓宽利润来源、提高竞争实力的同时,有助于树立自身良好的社会形象,实现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管理层要在战略上重视绿色金融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商业银行应积极进行组织机构的健全,通过改制现有的机构或者成立新的机构,专门负责绿色金融的发展。兴业银行已经先行一步,成立了可持续金融中心,以求为可持续金融业务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在人才方面,商业银行可通过新人员的招募以及现有人力资源的重组和培训,逐步构建适合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团队。
3.进行各种金融产品创新
(1)发行绿色金融债券。对于一些社会效益较好但却需要动用大量资金的环保项目和生态工程,可由银行通过发行绿色金融债券、金融环保债券来解决。所筹资金可通过优惠贷款提供给企业,支持其研发绿色产品,从事生态农业生产,实现生态工业加工,开展绿色营销活动。
(2)进行个人消费金融产品创新,鼓励绿色消费。2010年1月,兴业银行联合北京环境交易所推出国内首张低碳主题认同信用卡――中国低碳信用卡,这标志着商业银行开始将节能减排从企业项目领域引入到个人消费领域。商业银行通过个人消费产品的创新,既可以促进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又可以吸引社会民众广泛参与绿色消费、低碳生活,切实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良好的环境与社会效益。
(3)结合节能减排项目货款、开展碳权质钾融资货款。只要银行与CDM业主及发改委三方约定,客户出售CERs所获得的资金只能进人指定的帐户,并在客户不能偿还贷款时,贷款银行有权处置客户获得的CERs。商业银行以碳权质押,对CDM项目提供贷款支持,不仅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而且有利于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
(4)积极创新其他碳金融业务模式。利用商业银行下属的金融租赁中心或者与专业的租赁公司合作,为CDM项目建设阶段的提供设备融资租赁服务;凭借自身的信息优势,作为CDM项目的咨询顾问,协调项目发起人、国外投资者、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之间的业务关系;通过设立专门的资金账户,有效管理CDM项目下的资金流动,担当CDM项目的资金管理人;发挥托管各种基金的经验优势,参与托管正在快速成长并大规模进入我国的碳基金等业务都是商业银行可以尝试的。
参考文献
[1]刘青,刘传江.低碳经济与绿色金融发展[J].今日财富.2009(7):51~54
[2]申益美,谢恒.绿色金融:绿色经济新的增长极[J].企业家天地.2009(11):12~13
[3]赵静.实施绿色金融措施保护环境概论――以英国“绿色金融项目”为例[J].法制与社会.2009(2):132~133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1-0123-02
商业银行以不断创造更好的效益为自己企业的企业目标,如何提升商业银行的效益,使得商业银行获得更大的利益是各个商业银行都一直关心的议题,内部控制从管理的角度来加强企业内部之间的联系从而加强管理,提高企业生产管理的能力,达到提升经济效益的目的。对于商业银行这样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内部控制在提升其经济效益方面有着不可获取、及其重要的作用,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下,探讨通过加强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来达到提升商业银行的效益的目的。
一、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对内控认识偏差较大,存在不当观念
很多企业不把内控当重点,他们觉着内控不足以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因素,因此他们不把加强内控摆在企业发展的战略位置上,轻视内控的重要作用。很多企业对内控的真正内涵认识的并不透彻,以至于会有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不当观念的产生,有些企业认为,制定许许多多的规章制度就是内控健全的体现,这种把规章制度与内控混为一谈的想法是多么可笑的,他们认为,内部控制的建立完全就是稽核部门的事情,跟自己完全没有任何关系。他们忽略了内控其实是各部门、各岗位以及所有员工都自我约束的这么一套风险方法机制,它与企业内部所有人员都有着息息相关的密切联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需要企业内部所有员工的努力,每个人都要把正确的内控观念传递给其他人,培养良好的企业内部的内控认识,防止错误的内控观念的蔓延。
(二)内控组织体系不健全,决策与建设职能缺失
一些企业的内部控制组织体系本身就不健全,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大大小小的问题,尤其表现在决策和建设职能缺失这一方面。一个企业正确的决策是该企业正常运行的先决条件,如果没有正确的决策,那么这个企业就没有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势必会影响该企业的效益,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企业破产。建设职能是否完善也是影响企业效益的重要因素,很有些企业存在着建设职能缺失,因此该企业的经济效益就会大打折扣。一些企业虽然建立了包含决策、建设与执行等这些环节的初级内控体系,但是由于人才缺乏以及公司治理的不完善等等各种各样的原因,该企业的内控体系依然不完善,依然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从而影响该企业的效益的提升。
(三)内控制度不完善,整体性、长期性考虑不足
有些企业的内控部门在制定内控制度时,对于该企业以后的定位和发展规模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设想,以至于在制定相关制度时会发生考虑不足的情况,导致其制定的内控制度部的整体性和长期性的考虑不足。更有的内控部门对于该企业目前的状况也不是了解得很透彻,对于各个部门的情况也仅仅是略知一二,因此会导致制定的内控制度不完善。具体来说:(1)很多企业的内控部门并没有制定一个内控的战略目标,没有制定内控任务,并且没有制定风险防范的措施。这就导致企业内部在内部控制这一方面没有明确的走向,不知道何去何从,并且在面对突发性的内控风险时,不知道如何面对如何解决。(2)对于各部门的内控制度过于简单。除了各部门内部的规章制度外,负责内控的部门并没有针对各部门的不同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内控制度,由此产生各部门之间的内控与整体脱节,使得整个企业的内控制度缺乏整体性。
(四)关键内控措施流于形式,内控效果打折扣
企业内部虽然有完整的内控制度,但是如果在关键措施方面仅仅是形同虚设,制度摆在那儿但并不去实施,这样会严重影响企业内部整体的内控效果。在关键岗位上有的企业没有关键岗位考核这种制度,企业内部所有制度都只是针对普通员工而设,而真正针对关键岗位的却没有,即使有也只是流于形式,这样关键岗位不仅没有起到自己应该有的职责,而且会影响整个企业的内控的效果。
二、基于内部控制提升商业银行效益的途径
(一)加强对内控的认识,培养正确观念
针对企业内部不把内控当重点这一问题,首先企业内部的高层尤其是董事会要转变观念,着手重视内控,充分认识到内控与企业发展之间存在着的密切联系,要把内控的建设摆在企业发展的战略位置上加以对待。同时,企业高层向下级宣传讲解内控的重要作用,使得下级部门下级员工也充分认识到内控对于自己和企业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纠正员工之间存在着的不当观念,纠正他们认为内控与自己无关只是稽核部门的事情这一错误的想法。员工要配合内控部门所制定的内控制度,自我约束自我激励,每个人都要把正确的内控观念传递给其他人,培养良好的企业内部的内控认识,防止错误的内控观念的蔓延。
(二)建立全新的管理模式
建立健全全新的管理模式,不代表完全放弃旧的管理模式,而是要吸取精华去其糟粕,健全企业内部的内控组织体系,完善决策与建设职能。企业不仅仅要建立包含决策、建设与执行等这些环节的初级内控体系,更要吸收人才、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从而使得企业的内控体系更加完善,使企业的效益得到提升。具体的做法有:(1)分清董事会与高层管理者之间的管理权限。董事会在成立之初就要制定与高层管理之间的权力划分,明白董事会负责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高层管理负责的主要内容又是什么。监事会要充分行使对高层管理以及对董事会成员的监督,如发现存在不当操作,要及时使向董事会报告。各个部门各司其职共同完善企业的内控制度。(2)企业要建立专门负责内控建立健全以及日后完善的部门,对于以后的内控制度的健全要由专业的人才负责,深入地去了解和建设内控,健全和完善内控制度。
(三)加强关键内控措施的建设
商业银行不仅仅要有完整的内控制度,并且还要在完善内控制度的同时加强关键内控措施的建设。在关键岗位上要设立关键岗位的考核制度,企业内部的内控制度不能仅仅是针对普通员工而设立的,对于关键岗位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是内控部门在制定内控制度时所要考虑的重点。如何使得关键岗位的内控措施不流于形式,使得关键岗位发挥出其应有的重要作用是内控部门所要妥善解决的问题。加强关键内控措施的建设不仅有利于完善内控制度的整体性,并且能够提高商业银行的效益。
(四)加强人才培养培育合格员工
商业银行要重视对人才的培养,人才是每个企业都不可或缺的重要的人力资源,专业人才对于企业的贡献是相当巨大的,能够大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管理水平。培育合格员工也是商业银行所必须要做的,合格员工不但要在业务技术上达到合格,在思想水平上更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优秀人才能够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效益是十分巨大的,尤其是业务技术高、品行端正、思想认识全面,同时又能适合多个部门工作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商业银行最为重要的人力资源,商业银行要加大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开发力度。对于表现优秀的员工要加以奖励,使得该员工在本企业得到满足,就不会在其能力得到提升的时候选择跳槽,商业银行也不会因此而白白浪费其培养费用。加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内控的顺利进展,更重要的是能为商业银行带来很客观的经济效益。
三、结论
本文研究了内部控制对商业银行效益的影响的问题,得出了以下结论:本文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来探讨商业银行的效益提升途径,通过分析商业银行的内控在对内控认识偏差较大,存在不当观念、内控组织体系不健全,决策与建设职能缺失、内控制度不完善,整体性、长期性考虑不足、关键内控措施流于形式,内控效果打折扣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导致商业银行的效益的下降反映出内控对于商业银行的效益提升也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对比,我们得出通过加强对内控的认识,培养正确观念、建立全新的经营管理模式、建立一套严格的内控规章制度、加强关键内控措施的建设、加强内部监督与风险评估、加强人才培养培育合格员工,因此我们就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得出了商业银行效益提升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曹艳华.国有商业银行治理机制对银行效益行为的影响[J].山东社会科学,2009,(5):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