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污染的来源模板(10篇)

时间:2024-02-26 15:10:1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热污染的来源,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热污染的来源

篇1

燃烧污染物:

一氧化碳主要由含碳燃料不完全燃烧引起。它在锅炉排气中约占3%,而在汽车排气中可达13%。对于锅炉和工业炉只要保证燃料充分氧化,采用二次燃烧,就可能降低烟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减少内燃机排气中一氧化碳则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主要措施有:改进内燃机设备结构,如正确设计增压比,排气道增设催化补燃器,操作上自动调节油气比等;提高燃料质量,如调配汽油辛烷值、使用乳化燃料或液化气等;以及通过制订法规,进行废气监测等。

二氧化硫来自燃料中硫、硫酸盐和有机硫化物。二氧化硫在烟气中的体积浓度为0.05~0.25%,有时可达0.4%。由于原油加工中90%以上的硫转入重油,重油的含硫量可达1~3%。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的有效措施是:燃料脱硫或烟气脱硫,采用低硫燃料燃烧也是最常用的方法。

氮氧化合物包括二氧化氮和不稳定的一氧化氮、一氧化二氮和四氧化二氮等。它们在高温(1650℃以上)下可由燃料中的氮化物以及空气中的氮和氧直接生成。烟气中氮氧化合物含量可达1200毫克每立方米,汽车排气中可达4000毫克每立方米。通过湿法液体吸收、干法固体吸附或催化转换方法可以降低它的含量;汽油机中采用层状燃烧也是降低氮氧化合物含量的一种方法。

篇2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与条件,顺应实际需要的不断高涨,先进的现代化技术层出不穷,又为推动社会经济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而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兼顾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才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用现代化先进技术来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监测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体现。卫星遥感技术是基于信息技术与遥感技术等发展起来的综合性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监测方面,更是作出了很大贡献。卫星遥感技术在水环境质量监测、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动态环境监测、固体废弃物监测、重大环境事故的跟踪监测及重要工程项目的环境监测等方面都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来对生态环境保护中,对卫星遥感技术的实际应用进行分析与探讨:

1、水环境质量监测方面的应用

卫星遥感技术在水环境质量监测方面主要包括水体富氧化监测、水体热污染与废水污染监测及泥沙污染监测等:(1)水体富氧化监测。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影响水环境质量,在水体富营养化方面的监测,张穗等人通过叶绿素浓度遥感解译方法并结合叶绿素及总氮、总磷等特征提出了富营养化的评价方法。(2)水体热污染与废水污染监测。热污染主要来源于工厂排放的废弃热水,对水体生物及水体附近农作物造成极大威胁,因此需要加强对热水污染的监测,而在这一方面的探测,多是通过红外传感器来实现,探测图像中对于热污染的排放情况、温度分布及具体流向都有清晰显示。而在废水污染监测方面,可用热红外方法并基于温度差异来测定,但多是用多光谱合成图像进行监测。(3)泥沙污染监测。泥沙污染会提高水的反射率,出现红移状况,而0.93微米之1.13微米范围附近的水体有强烈的红外辐射吸收特点,在降低反射通量的同时,会遭受到水分瑞利散射效应的干扰,因此不是最佳的悬浮泥沙浓度判定波段,而最佳定量波段应为0.65微米之0.85微米之间。另外卫星遥感技术在海洋监测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遥感信息的仿真模拟与分析,可获取叶绿素浓度及海表面、海流循环模式或海冰运动等温线分布等影响海洋生物与理化过程的相关参数。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可全天候、大范围进行对海洋污染的监测,并且卫星遥感技术目前也已在海洋渔业中渔情预报与分析方面应用广泛。

2、大气环境质量方面的应用

卫星遥感技术在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方面的具体应用主要包括对臭氧层的监测、对大气气溶胶的监测、对有害气体的监测、对沙尘暴的监测及对城市热岛效益的监测等:(1)对臭氧层的监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已有通过臭氧制图光谱仪进行对臭氧层的卫星监测。胡顺星等人通过激光雷达进行了高度范围为对流层2千米至4千米臭氧层的监测,并取得较好成效。(2)对大气气溶胶的监测。传统的地面观测在气溶胶空间的变化趋势与具体分布方面的反映方面存在很大缺陷,而卫星遥感技术的高分辨率特点则有效弥补了这一缺陷。毛节泰等人通过对地面光度计测量与卫星遥感技术监测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两种测量结果较为接近,但地面遥感所覆盖的地面观测空间有限,而这一点又可通过卫星遥感技术来弥补,所以卫星遥感技术完全可替代地面遥感进行对大气气溶胶的监测。(3)对有害气体的监测。有害气体对人体及人们的生活环境造成极大威胁,因此对于自然生成或人为生成的有害气体监测具有重要意义,还可以通过有害气体监测对大气污染情况做间接分析。王雪梅等人将污染气体信息与概化为水体、植被等基本信息类型的线性集合做叠加,从卫星数据来进行对有害气体累加浓度信息的直接定量提取。(4)对沙尘暴的监测。通过EOS—Terra/MODIS数据,章伟伟等人对MODIS传感器通道特点及沙尘暴波谱特征进行分析,并通过叠加分析法进行对沙尘暴的监测。而范一大等人基于NOAA/AVHRR数据而采用的沙尘暴信息密度分割法与所提取的沙尘暴信息也取得显著成效。(5)对城市热岛效益的监测。通过热红外遥感进行地物辐射温度测定来推导与探测热岛效应差异及热源。马跃良等人根据辐射传输方程的地表温度反演方法,并基于LandsatTM/ETM+热红外波段数据,进行地表温度的定量计算,并对热污染情况进行探测。

3、地表监测方面的具体应用

篇3

    水体污染是指由于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将有害物质直接或间接排入水体后,使水体的水质和底泥的物理、化学性质或水生生物的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使用功能的现象。

    1.2水体污染的危害

    1.2.1危害人体健康

    被污染的水体中含有农药、多氯联苯、多环芳烃、酚、汞、铬、铅、镉、砷、氰、放射性元素、致病细菌等有害物质,它们具有很强的毒性,有的是致癌物质。这些物质可以通过饮用水和食物链等途径进入人体,并在人体内积累,造成危害。

    1.2.2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当含有大量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的生活污水、农田排水连续排入湖泊、水库、河水等处的缓流水体时,造成水中营养物质过剩,便发生富营养化现象,导致藻类大量繁殖,水的透明度降低,失去观赏价值。同时,由于藻类繁殖迅速,生长周期短,不断死亡,并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也可被厌氧微生物分解,产生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从以上两方面造成水质恶化,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1.2.3破坏水环境生态平衡

    良好的水体内,各类水生生物之间及水生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保持着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处于良好的生态平衡状态。当水体受到污染而使水环境条件改变时,由于不同的水生生物对环境的要求和适应能力不同,产生不同的反应,将导致种群发生变化,破坏水环境的生态平衡。

    1.3水体污染防治途径

    1.3.1推行清洁生产

    通过调整工业结构和改善工业布局等调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减少污染源的排放,不仅提高经济效益,而且更有效达到环境治理的目标。

    1.3.2回收有用物质

    1.3.3发展节水型工业

    2.大气污染与防治

    2.1大气污染

    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或自然界向大气排出各种污染物,其含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使大气质量发生恶化,使人们的工作、生活、健康、设备财产以及生态环境等遭受恶劣影响和破坏,这类现象称为大气污染。

    污染源可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天然污染源是指自然界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地点或地区,如排放灰尘、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污染物的活火山、自然逸出的瓦斯气,以及发生森林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地方。人为污染源则又可按不同的方法分类:按污染源空间分布方式可分为点污染源、面污染源、区域性污染源;按人们的社会活动功能可分为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污染源等;按污染源存在的形式可分为固定污染源和移动污染源。

    2.2大气污染的危害

    2.2.1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大气污染极易影响人体健康,它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往往是多方面和综合性的,其中又以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重金属烟尘、氟化物、碳氢化合物等化学污染物对呼吸道的危害最为常见。这是因为,呼吸道粘膜对污染物特别敏感并具有很大的吸收能力。此外,大气污染对眼、皮肤等也常有刺激和危害,并可诱发心血管、神经系统的疾病。

    2.2.2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危害

    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危害,随污染物的性质、浓度、排放量和接触时间、植物的品种以及生长期、气象条件的不同而异。气体污染物通常都是经叶背的气孔进入植物体,然后逐渐扩散到海绵组织、栅状组织,破坏叶绿素,使组织脱水坏死;干扰酶的作用,阻碍各种代谢机能,抑制植物的生长。颗粒状污染物则能擦伤叶面、阻碍阳光,影响光合作用,妨碍植物的正常生长。颗粒物上的重金属等有害元素还可进入植物细胞内,产生进一步的危害,使植物枯萎甚至死亡。

    2.2.3其它危害

    大气污染还可通过干沉降、湿沉降(如酸雨)形成全球性灾难;使全球气候逐渐变暖,危害生态环境;危害臭氧层,使人群和动植物对紫外线的保护屏障受到破坏等等。

    2.3大气污染的防治途径

    调整能源战略,采用清洁能源。我国一次性能源消费以矿物燃料中的煤炭为主。不仅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使全球气候变暖,还形成酸雨,给全球生态环境带来极大威胁。因而,调整能源战略,逐步改变能源结构是防治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途径。

    (1)大力开发利用水能;

    (2)有步骤地发展核能;

    (3)积极开发利用生物能源;

    (4)利用其他清洁能源。

    3.其他环境要素和物质的污染与防治

    3.1土壤污染与防治

    3.1.1土壤污染物质

    一般是指进入土壤中并影响土壤特性的物质,分为有机物类;重金属污染物;放射性物质;致病的微生物。

    3.1.2土壤污染的防治

    在制定防治土壤污染的措施时,必须考虑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方法,控制和消除工业"三废"的排放;加强对土壤污染区的监测和管理;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

    3.2固体废物的污染与防治

    3.2.1固体废物的污染

    固体废物通常是指人类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丢弃的固体和泥状物质,包括从废水、废气中分离出来的固体颗粒。

    3.2.2固体废物的危害

    侵占土地;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水体;对大气的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3.2.3固体废物的防治

    资源的回收。利用对固体废物的再循环利用,回收能源和资源。对工业固体废物的回收,必须根据具体的行业生产特点而定,还应注意技术可行、产品具有竞争力及能获得经济效益等因素。

    无害化处置。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置是指经过适当的处理或处置,使固体废物或其中的有害成分无法危害环境,或转化为对环境无害的物质。常用的方法有:土地填埋;焚烧法;堆肥法。

    3.3噪声污染与防治

    3.3.1噪声的污染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说,凡是干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统称为噪声。如机器的轰鸣声,各种交通工具的马达声、鸣笛声,人的嘈杂声及各种突发的声响等,均称为噪声。

    噪声污染属于感觉公害,它与人们的主观意愿有关,与人们的生活状态有关,因而它具有与其他公害不同的特点。

    3.3.2噪声的防治

    构成噪声污染有声源、声音传播途径与接收者二要素,控制噪声污染可从这二方面着手:降低声源噪声;在传播途径上控制噪声。

    3.4放射性及电磁、热污染

    3.4.1放射性污染的概念及来源

    放射性污染指的是由于人类活动排放出的放射性污染物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对人体的危害。从自然环境中释放出的天然放射,可以视为环境的背景值。

    放射性污染的来源:核工业;核电站;核燃料后处理厂;核试验等。

    3.4.2电磁的污染及来源

    电磁污染是指天然的和人为的各种电磁波干扰以及对人体有害的电磁辐射。在环境保护工作中,主要是研究当电磁场的强度达到一定限度时,对人体机能产生的破坏作用。

    人为的电磁污染来源于:

    ①脉冲放电;

    ②工频交变电磁场;

    ③射频电磁辐射。电磁辐射污染的危害随频率的增高而加大。中、短波频段电磁场对机体的危害主要是引起神经衰弱症候群和植物神经失调,发生头痛头晕、周身不适、疲倦无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胸闷、心悸及女性月经周期紊乱等。

    3.4.3热污染

    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使局部环境或全球环境发生增温,并可能形成对人类和生态系统产生直接或间接、即时和潜在的危害现象称为热污染或环境热污染。

    热污染能改变地表状态引起灾害;形成热岛效应;影响渔业生产。

篇4

2、金属、酸、碱。包括铬、锰、铁、铜、锌、银、镉、锑、汞、铅等金属,磷、砷等非金属,以及酸和碱等。它们直接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和影响其利用价值。

3、农药。主要由径流带入海洋。对海洋生物有危害。

4、放射性物质。主要来自核爆炸、核工业或核舰艇的排污。

篇5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3-0168-02

2011年7月19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会议,审议并通过“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以及节能目标分解方案、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国家为什么要高度重视节能减排、控制污染、保护环境?因为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境问题是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甚至整个人类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要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对中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 对中学生实施环保教育的依据

1.是全球环境日趋恶化现状下的趋势

目前,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森林破坏与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沙化与水资源短缺、海洋和大气污染等一系列的环境生态问题正在越来越严重地破坏着我们生存的环境,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造成这些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类自身的环保意识薄弱,忽视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所造成的。我国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但高发展同时意味着高能耗,而高能耗不可避免地会带来环境问题。我国的经济实力虽然提升了,国民的环保意识却还很淡薄。从工业废水、废气的大量排放,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到生活中人们乱丢乱扔、大量使用一次性用品等漠视环境的不良行为习惯,这些都在不知不觉中破坏着周围的生态环境。所以,环境问题并不是只靠一个国家和政府的有限政策就可以解决好的。要从根本上控制环境污染和破坏的趋势,必须培养全体公民的环保意识,使全体公民共同担负起保护环境的职责。中学生是祖国未来建设的继承者,他们担负着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使命,对中学生实施环保教育是当前全球环境日趋恶化现状下的必然趋势。

2.是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目标之一

全球严峻的环境问题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保护和改善环境,已成为当前人类的一项紧迫任务。所以,科学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已贯穿于整个新课程标准中,在教材中也增加了大量的关于环境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培养未来具有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人才,是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之一。

3.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育是学校的核心工作,它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有社会公德、文明习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加强环保教育,使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的职责和义务,这本身就是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二 对中学生实施环保教育的途径

1.结合教材的有关知识点,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进行渗透

物理教材中有大量环境问题的内容,物理课堂是一个对中学生实施环保教育的好阵地。如在“地球的温室效应”的教学中,教师可先介绍地球变暖可能带来的影响:两极冰川融化、海面上升、浸没沿海城市、全球气候恶劣、大陆沙漠化严重等。然后引出造成地球温室效应的主要杀手:温室气体。温室气体中的主要成员是二氧化碳,目前主要来源于现代工业、现代交通、运输中的燃料的燃烧。在教学中可播放有关温室效应、大气污染的图片,并列举有关温室气体的排放数据,如仅在2010年全球排放的二氧化碳就达306亿吨之多。通过图片、数据等向学生渗透节能减排对保护环境的意义,使他们明白:我们消耗的能源越多,对环境的影响就越大。

又如在“内能”的教学中,教师可结合现代城市的一种比较隐蔽的污染――“热污染”的有关知识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热污染是人类在现代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所排放的大量的废热对环境造成的一种比较特殊的污染。它能使水温上升,分解水中的氧,使水中厌氧型微生物大量繁殖,而鱼类却大量死亡。微生物的大量滋生会导致疾病流行,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工业和交通日益发达,每天要燃烧大量燃料,但燃烧产生的能量并没有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大部分成为了热污染源。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给生存的环境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应适时地启迪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有效地减少热污染,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物理教材中涉及环保问题的知识点有很多,如光污染、核污染、噪声污染、电磁污染等,只要教师充分挖掘,物理课堂随时都可以成为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良好阵地。

2.联系生活实际,培养环保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多行为习惯都与环境问题息息相关。作为物理教师,可针对人们在生活中常见的不良习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最常见的是生活中随处乱丢垃圾,这种不良习惯最易造成环境的污染。如废电池中含有重金属铅、汞等有害物质,一旦泄漏,就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的污染。教师应教育学生改正生活中可能对环境影响的不良行为,提高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另外,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一次性用品的广泛使用,不仅浪费了大量资源,还极易形成“白色污染”,造成巨大的环境破坏。一次性用品大多是高分子的塑料制品,具有耐酸、耐碱、不易分解的特性,如果将其填埋,会占用土地资源,且长时间不能降解。如果将其焚烧,则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直接污染大气。所以,教师要教育学生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环保意识,尽量减少或杜绝使用一次性用品。

此外,教师在演示课堂小实验时,可以利用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废弃物品当作器材,不但简单实用,还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环保教育。如矿泉水瓶、橡皮筋、漆包线、气球、乒乓球、断锯条等,都是很好的物理小实验器材。

生活中涉及环保的问题随处可见,教师只要联系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一定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3.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开展环保活动

要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还需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多播放有关环保方面的公益广告,通过开展环保方面的宣传栏、广播、板报、讲座等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自觉地投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动中。学校可利用“6.5”世界环保日,积极开展相关的环保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工厂污水处理过程、组织植树造林活动等。物理教师可结合自身学科的特点,开展有关环保方面的小制作、小发明竞赛活动,使学生在参加实际的环保活动中提高环保热情,形成环保意识。

总之,对中学生实施环保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加强认识,多管齐下,经常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自觉地投入到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行列中,成为具有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公民。

篇6

0 引言

地热能作为可再生能源越来越被世界各国重视和开发利用[1]。肯尼亚位于非洲东部,东非大裂谷纵贯南北,地热资源十分丰富,地热发电潜力估计为10000MW。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肯尼亚对电力需求量逐步增加。根据肯尼亚电力照明有限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肯尼亚全国电力需求峰值为1200MW,2012年电力需求峰值为1221MW,2013年电力需求峰值增加到1334MW,电力需求的峰值以大约8%递增。截止2013年,肯尼亚全国装机容量约为1672MW,其中水电装机容量约为820MW,因此一旦肯尼亚出现干旱等缺水现象就会引起发电量严重不足,无法满足用电需求[2]。

肯尼亚政府目前大力推进开发地热资源,目标在近几年将地热发电能力由现在的255MW提高到约600MW。由于地热能发电与火电系统采用的纯蒸汽截然不同,其工作介质是从地热井中喷射出的热流体(蒸汽、热水及其混合物),含有腐蚀性很强的气体、离子或杂质, 因此在开发的过程中极易造成环境污染[3]。

1 肯尼亚地热电站中的环境因素识别

随着肯尼亚地热电站开发大规模的开展,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环境问题中的管理体系核心内容包括:制定环境方针、识别环境因素、评价重要环境因素、确定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建立环境目标、指标,制定实施方案等[4]。

肯尼亚地热田中唯一商业开发是奥卡瑞地热田,海拔高度约为2000米,周围主要是花卉和园艺耕作区、牧场、野生动物保护区、旅游和居住区、基础设施等,是Hell’s Gate和Longonot国家公园野生动物的重要分布区域,周边地区人口稀少,主要包括Maasai、Kamere社区居民以及来自周边花卉农场、肯尼亚野生动物保护局、肯尼亚发电公司及其承包商的员工。因此,该地区地热电站所处的环境包括: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风景旅游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涉及的主要环境因素有:热污染、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地面沉降诱发地震、噪声污染、地热水的可用性、固体废弃物、土地利用对植物和野生动物的影响经济和文化因素等。

本文以位于奥卡瑞(Olkaria)地热田东北区,总装机容量12MW,采用4×3MW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的井口地热电站为例对地热电站在开发和运行过程中的环境因素进行详细的识别和分析[5]。

(1)井口地热电站引起的热污染

奥卡瑞地区井口地热电站由于大多采用开放式冷却塔对循环水降温,电站运行过程中必然会向周围大气和水体排放大量的热量,使周围空气的温度上升。

根据资料显示,奥卡瑞地区的常年平均温度在25℃左右,根据计算和测量该井口电站每小时挥发到空气中的蒸汽就达96吨左右,整个电站周围的局部温度大幅升高。由于风力作用,整个电站周围的环境温度明显高于相邻地区温度5℃以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周围的动植物的生长,破坏了该地区的大气环境。

(2)空气污染

地热电站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是运行过程中的不凝气体(NCG),内含H2S、CH4、N2、O2、H2、CO2等气体,由抽真空系统排入大气。

a.硫化氢(H2S)污染

该地区的地热蒸气或地热水都不同程度地含有H2S气体,是一种易燃的有毒气体,在浓度10~500ppm下,其就可导致头痛,在浓度500~700ppm下,几分钟就可导致意识丧失,同时对金属材料有严重的腐蚀作用。

根据该地热电站的蒸汽及卤水数据保守计算,不凝结气体为地热蒸汽的质量1%,H2S的排量计算值为4.84Nm3/h,由冷却塔稀释后排气的H2S浓度为1.86ppm,虽然低于世界卫生组织及世界银行所规定的10ppm所容许排放的最高浓度,但是长期对空的排放对整个地区的空气质量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b.二氧化碳(CO2)污染

CO2不属于有害气体,但是作为温室气体,其产生的温室效应对环境有显著影响,是地热流体中不凝气体的主要成分一般含量在80%~95%之间。

根据计算,该井口电站的冷却塔排气的总CO2浓度估计为453.6Nm3/h,经冷却塔排气稀释的冷却塔排放物CO2浓度估计为174.5ppm,长期的排放使该区域的环境温度明显高于相邻地区的温度5度以上。

(3)水污染

由于地热蒸气形成水的过程中一部分有害的元素如坤、汞、镉、氟和硼等物质会析出,特别是地热水中含有的各种盐类甚多,将含有这些有害元素的地热水排入河流和其他水体中去也将造成水体污染。

根据测量和计算,该井口地热电站每小时排废水近50吨。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

(4)土壤污染,草原生态破坏

地热水中都含有大量的盐类排入农田会造成严重的土壤板结和盐碱化,如果不注意水污染防治对于地下水及附近草原将存在着潜在的严重危害。

(5)噪声污染

地热电站的主要噪声来源为汽轮发电机组产生的噪声,大概为80分贝左右,应对机组设置消音罩壳。另一个噪声源为蒸汽排汽消声器,当机组故障时,短时的蒸汽排汽产生的,其噪声值可达120dB以上。该电站的运营和建设极大的影响了该地区野生动物的生活,使得动物远离电站,主要活动在奥卡瑞地热田的周围草原,影响了草原的生态活动。

(6)地面沉降和诱发地震

由于地热储层进行长期地热流体开采,使热储压力下降从而导致软质松散地层或受水热长期侵蚀过的岩层的地面沉降和水平位移。为了防止地面沉降,延长热储寿命和减轻地热水的环境污染。因此,在肯尼亚奥卡瑞地区地热田的边缘打了很多回灌井,将温度较低的回灌水进入储层边缘温度较低的地层进行加热,补充地层的亏空,同时也不降低高温地层中热储温度。

(7)文化因素

由于地热电站的建立,奥卡瑞地区大批的当地原始人群被迫迁移,原始村落被拆迁,当地人文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由散居变成了集中新村居住,很多特色生活风俗和文化遗迹逐渐消失。

2 结论

综上所述地热能开发利用过程中引起的环境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对于这些问题只要人们正确认识,给予必要的重视并且积极认真地加以研究,采取各种有效的技术措施严格监测和防治是有可能解决或控制的,保证地热开发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地热和地热发电技术指南[S].地热工程处(译).水利电力出版社,1988,2.

[2]P. A. Ouma,Analysis of well test data for Olkaria westandpreliminary assessment of its power potential,Proceedings 15th Geothermal Workshop 1993[Z].

篇7

中图分类号 X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12-0206-01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水的需求量也日益加大。人类从自然界源源不断地获取水资源的同时,也不断的向自然界排放污水,从而污染环境。

水资源正在遭受各种污染的侵袭,水污染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影响人类生存,要想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解决水污染问题。

1 简单了解水污染

由有害化学物质造成水的使用价值降低或丧失称之为水污染。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而后者是主要的。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化学性污染物又可分为:无机污染物、无机有毒物、有机有毒物、需氧污染物、植物营养物、油类物质等;物理性污染又可分为:悬浮物污染、放射性污染、热污染;生物污染主要指造成疾病的病原体对水体的污染。

2 水污染的具体分析及应对措施

从防治角度来说,可以将水污染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及生活污染。

2.1 工业污染

工业污染是水污染的主要构成部分,控制工业污染对于水污染的防治具有关键作用。工业废水为水域的重要污染源,具有量大、面广、成分复杂、毒性大、不易净化、难处理等特点。工业污染物主要包括:汞、镉、铅等重金属和砷的化合物以及氰根离子、亚硝酸根离子。除此之外,工业污染还有热污染。针对工业污染,加强管理,后期水处理至关重要。1)要加强法律对工业污水排放的监督,对不严格处理污水的企业应严肃处理。2)加强在水处理方面的研究,建立足够的污水处理厂,并尽量降低污水处理的成本(污水处理成本高是污水不合格排放的主要原因)。3)工业处理后的污水可以用作他用,只要指标合格,可用作城市道路清洁、建筑清理工作,这对于节约水资源至关重要。

2.2 农业污染

农业污染源包括牲畜粪便、农药、化肥等。农药污水中,一是有机质、植物营养物及病原微生物含量高,二是农药、化肥含量高。农业污染跟农业生产的关系至关重要。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水资源的巨大浪费,这是因为我国对于农作物的浇灌大多采取灌溉的方式,水的利用率极低,同时我国农民使用化肥的量很大,同样存在很大的浪费,这种农业生产方式造成大量污染物排放入水体。主要造成了水的富营养化,而水富营养化在淡水中会造成水华,在海水中会造成赤潮,危害水体生态平衡、妨碍经济发展。应对农业污染,主要是改进农业生产方式,采取喷灌、滴灌的方式节约用水,派遣技术人员指导农民合理使用化肥。

2.3 生活污染

生活污水是来自家庭、机关、商业和城市公用设施及城市径流的污水。生活污水的成分99%为水,固体杂质不到1%,大多为无毒物质,其中无机盐有氰化物、硫酸盐、磷酸盐、铵盐、亚硝酸盐、硝酸盐和一些重碳酸墁等;有机物质有纤维素、淀粉、糖类、脂肪、蛋白质和尿素等,另外还有各种洗涤剂和微量金属,后者如锌、铜、铬、锰、镍和铅等;生活污水中还含有大量的杂菌,主要为大肠菌群。另外生活污水中氮的磷的含量比较高,主要来源于商业污水、城市地面径流和粪便、洗涤剂等。生活污水正在成为一个巨大的污染源。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生活污水的排放空前增长。可以看出,生活污水的成分复杂,主要造成的危害还是水体富营养化以及有机物污染物造成的水体缺氧等情况。

生活污水与我们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因此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对于减少生活污水的排放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生活上我们能做什么?节约用水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例如在刷牙时,请关闭水龙头;做到一水多用,洗完衣服的水可以继续冲马桶,淘米的水可以继续浇花。选择环保的清洗剂,如使用无磷洗衣粉。

3 水污染的防治

水污染的严重性没有异议,我们应该采取有效地方法对水污染进行防治。污水资源化是污水处理的发展方向。一般处理方法包括以下

几种。

1)活性污泥法。长期以来,城市生活污水多采用活性污泥法,它是世界各国应用最广的一种生物处理流程,具有处理能力高,出水水质好的优点。由于污水处理是一项侧重于环境效益的工程,因此在建设和实际运行过程中常受到资金的限制,使得治理技术与资金问题成为我国水污染治理的“瓶颈”。

2)生物膜法。性污泥和生物膜法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生物膜法主要用于从废水中去除溶解性有机污物,主要特点是微生物附着在介质“滤料”表面,开成生物膜,污水同生物膜接触后,溶解的有机污染物被微生物吸附转化为H2O、CO2、NH3和微生物细胞物质,污水得到净化,所需氧气化一般直接来自大气。由于生物膜法具有处理效率高、耐冲击负荷性能好、产泥量低、占地面积少、便于运行管理等优点,在处理中极具竞争力。

3)氧化法。氧化法是目前广泛采用并极具发展潜力的城市生活污水预处理方法之一。根据氧化剂的种类及反应器的类型,氧化法可分为化学氧化法、催化氧化法、(催化)湿式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超临界氧化法等。

综上所述,污水处理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目前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从地球外看地球,地球是一个为蓝色的美丽星球,地球是一个水的世界。然而,看似不缺水的地球却正在面临水危机。事实已经证明:是时候行动!地球上,此时此刻正有无数的人遭受缺水带来的痛苦,包括我国在内的诸多国家正在遭受水污染的伤痛。

参考文献

[1]余杰,田宁宁,王凯,等.中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问题探讨分析[J].环境工程学报,2007,1(1):82-86.

[2]高廷耀,顾国维 主编.水污染控制工程 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雷乐成,等.水处理新技术及工程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4]邱维,张智,周建华.生物絮凝沉淀/生物膜过滤处理城市污水[J].中国给水排水,2004,11(5):44-46.

篇8

 

0.引言

水源热泵技术是利用地球表面浅层水,如海水、江水、湖泊水、地表水及地下水中蕴含的地位能源作为热泵的低温侧热源,实现低位热能向高位热能转移的一种技术[1]。它把传统的制冷机组和风冷或锅炉热泵机组用水源热泵机组代替,以自然界的水作为热泵机组冷却水系统的冷却源,来调节室内温度。通常水源热泵制冷系数为5。水源热泵机组运行时不需要使用产生飘雾的冷却塔,供热时可代替低温热水锅炉,没有燃烧过程,避免了排烟污染,对大气没有废热污染,可以在居民区内建造。水源热泵系统可以只作为空调系统的冷热源,也可以作为空调系统和生活热水的制冷与供热设备。一套水源热泵系统就可以替换现有的空调加锅炉的两套装置系统,水源热泵的优越性对于同时有供热和供冷要求的建筑物更加显著。学校、宾馆、商场、办公楼等建筑均可以采用水源热泵,小型的水源热泵更适合别墅住宅的空调、采暖。

1.水源热泵的工作原理及其系统构成

水源热泵系统是从深井中抽出地下水,使其进入热交换器,与楼内循环系统的水换热后,再由深井排到地下。循环水系统通过水源热泵产生热水或冷水送入末端装置,通过管网送入用户,满足用户供热或空调的要求[2]。在冬天把地下深层砂石的热量作为热泵热源向用户供热,间接利用地下水,同时将建筑物中的冷量排入地下;夏天则相反,不会造成地下的热污染。由于地下水通过换热器换热后排回地下,不消耗水资源,仅仅利用地下水的冷(热)量;同时地下水并不和空气接触,不会造成地下水资源的污染。论文大全。

水源热泵系统通常由水源部分、机房部分和末端三部分组成。

2.水源热泵系统的特点

2.1高效节能,运行费用低

地表浅层热源的温度一年四季相对稳定,冬季比环境空气温度高,夏季比环境空气温度低,是最好的热泵热源和空调冷源。这种温度特性使得水源热泵系统在供热时其制热系数比空气源热泵空调系统高;运行费用比常规中央空调系统或空气源热泵空调系统低。

2.2一机多用,分户计算

水源热泵系统可供暖、空调,还可供生活用水一机多用,无需室外管网,特别适合低密度建筑物的别墅区使用。每户可对空调系统费用进行核算,计费合理方便。对于寒冷的北方地区,因为减少了采用集中供热的热望系统投资,或取消了燃油、燃气锅炉,从别墅小区空调系统和卫生热水设备的总投资上看,水源热泵系统节省初投资[3]。

2.3运行安全稳定,可靠性高

水源热泵系统在运行中无燃烧设备,不会有发生爆炸的危险,使用安全。而燃气、燃油锅炉供暖,其燃烧产物对居住环境是种隐患。水源热泵机组安装在室内不暴露在风雨中,免遭破坏,延长了寿命。冬季不受外界气候影响,运行稳定可靠,不存在空气源热泵除霜和供热不足的问题。而且地表浅层热源的温度波动较小,使得热泵机组运行更可靠、稳定,也保证了系统的经济性和高效性。

2.4利用可再生能源,环保效益显著

水源热泵系统是一种利用地球表面浅层水作为冷热源,进行能量转换的热泵空调系统。地球表面浅层的热能来源于太阳,是一种可再生能源。所以使用水源热泵系统时能源可自行补充,持续使用。论文大全。水源热泵系统所造成的污染物排放,比空气源热泵或电供暖少许多,而且夏季不会向大气排放热量,不会加剧城市的“热岛”效应,是环保型空调系统。

3.影响水源热泵系统运行性能的因素

水源的水温、水量、水质和水质稳定性[3]是影响水源热泵效率的重要因素。

3.1水温

水温是影响水源热泵效率的主要因素。冬季地下水作为热泵热源,温度越高越好;夏季地下水作冷却水,水温越低越好。但为降低压缩机排气温度,阻止压缩机内油炭化,蒸发温度不宜过高。

3.2水量

对热泵机组的制冷(热)量有直接影响的是水量。

3.3水质稳定性

3.4水质

同时直接影响水源热泵机组效率和使用寿命的是水质。不腐蚀、不结垢、不滋生微生物、稳定、澄清是对水质的基本要求。

4.水源热泵系统设计和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4.1地表水源

若选用地表水源时,设计时要考虑取水建筑物标高与洪水季节水位的关系,需水量的保证率和水温因素;施工要考虑供水和排水管布置。

4.2地下水源

若选择地下水源和管井取水,对规模大的工程,应根据所需水量和地下水回灌需要,结合场地环境和水文地质条件,按一定采灌比确定抽水井和回灌井井数,合理布置井位和井间距,为使冬季源水温度>10℃,井深应大于变温带深度。每个井的井深和井身结构应相近,以防止回灌井堵塞,确保水源系统长期稳定供水,抽水井和回灌井应互相切换使用。论文大全。为了能承受抽灌往复水流的压力变换,井中滤水管和滤网应有一定强度。可行方案是打三口井,一口取水,两口回灌,因为向地下回灌比取水难;另外,为使每口井都轮流工作于取水和回流两种状态,三口井需定期更换。

4.3供水水源

若采用水源热泵系时,要调查工程场地的供水水源条件,向当地水管理部门咨询或请专业队伍进行必要的水文地质调查,了解是否有适合水源热泵利用的水源,通过可行性研究,确定利用地表水或是地下水的供水水源方案。

5. 结论

水源热泵是一种高效节能的设备,其系统初投资与常规空调系统相差不大[4],标准煤能耗与火电及水电相比耗最少[5],是一个值得广泛应用的技术。应该从水系统设计上充分发挥它的技术优势,采用交流量控制技术减少运行费用,针对不同的水源特点进行不同的处理。当采用深井水时,水质处理与回灌带来的影响不可忽略。同时提供生活热水时,一定要详细了解热泵不同状态下的温度参数与调节能力,否则将会导致系统管理不足。

参考文献

[1]程向东,张昌.水源热泵设计应用问题.节能技术[J],2006,(12):26-29.

[2]赵清晨.水源热泵的应用前景及应注意的问题[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16):245-246.

[3]张昌.热泵技术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136-139.

[4]郎四惟,徐伟,冯铁栓等.水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设计应用若干问题探讨.暖通空调,1996,(1):15-19.

篇9

中图分类号:TV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煤炭中含有大量的元素,其在开采和加工过程中,会对地下水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面对当前水资源匮乏的现状,如何加强煤矿开采和加工过程中对地下水的污染防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

二、当前我国地下水污染现状

地下水占中国水资源总量的1/3,也是居民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2011 年,全国共200 个城市开展了地下水质监测,其中“较差”、“极差”水质监测点比例为55%;与2010 年相比,15.2%的监测点水质变差。全国90%的地下水遭受不同程度污染,60%污染严重。地下水污染与地表水污染有明显的不同:一是地下水的污染源不易确定;二是在排除地下水污染源之后,进入其含水层的污染物仍将长期产生不良影响。

三、地下水中的污染源

我国地下水开采以每年25 亿立方米的速度递增,由于地下水占到水资源总量的1/3,全国近70%的人口饮用地下水,因此地下水是重要的饮用水源。但地下水正在面临污染加剧,我国大约有90% 的地下水正在遭受着不同程度的污染。进入地下水的污染物有人为因素,也有自然过程。我们常说的地下水污染是人为因素造成地下水水质恶化的现象。

质种类繁多,一般根据物质成分及其对人体的影响划分为地下水细菌污染与地下水化学污染两大类,也有人把地下水的热污染单独划分一类,而成为三种类型划分。细菌污染与热污染的时间与范围均有限;而化学污染则常具有区域性分布特点,时间上长期稳定,难以消除。地下水污染源具体包括:

1、自然源:无机物、痕量金属、放射性元素、有机物、微生物。

2、农林业污染源:化肥、农药、禽畜粪便、灌溉回归水、秸杆残余、造林与砍伐。

3、城市污染源:生活固体废物处置、生活废水排放、废水集中排放、废物堆场、其他城市污染源。

4、工矿业污染源:尾矿、采矿排水、采矿废水、工业固液废物、废水回注井、倾泄与滴漏。

5、管理失误造成的污染源:地下水源地选址失误、咸水入侵、海水入侵、成井失误、废弃钻孔、无序土地开发和灌溉。

四、造成地下水污染主要的因素

根据分析,管网建设滞后、污水直接排放、固体废弃物渗滤液、开采活动、土壤污染物淋溶、地表水污染等因素是造成地下水污染的最主要原因。

1、管网建设滞后:城市快速扩张,管网维护保养不及时,污水外渗进入地下水体。

2、污水直接排放:部分工业企业通过渗井、渗坑和裂隙排放、倾倒工业废水,造成地下水污染。

3、固废渗滤液: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尚存较大缺口,垃圾渗滤液对地下水形成巨大威胁;监管不严,2008 年新的渗滤液标准尚未全面实行,国内大量垃圾填埋场需改造;全国超过2 亿吨工业废弃物待处置,渗漏污染地下水。

4、开采活动:石油化工行业勘探、开采及生产等活动显著影响地下水水质。

5、土壤污染物淋溶:国内土壤污染问题相当严重,其中一些污染物易于淋溶,对相关区域地下水环境安全构成威胁

6、地表水污染:在地表水污染较严重地区,因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连通,地下水污染十分严重。

五、采煤与煤加工对地下水的污染

1、采煤

煤的采掘生产活动需排放各类废弃物,如矿坑水、废石和尾矿等。这些废弃物的不合理排放和堆存,对矿区及其周围地下水环境构成了以下危害:

一是矿坑充水。矿坑充水使处于封闭状态的煤系地下含水层与空气接触, 由于煤层中含有大量的黄铁矿及其他金属硫化物, 矿坑充水可在较短时间内使地下水形成酸水。

二是废石、尾矿。废石经过雨水的冲泡之后所形成渗滤液会对矿区地下水带来危害,具体情况根据废石所含微量元素的不同影响程度也不相同。

煤矸石和粉煤灰渗滤污染地下水。在煤矿区,煤矸石分布广泛,粉煤灰在灰场区内排放堆存,在雨水和洒水作用下,煤矸石和粉煤灰中有毒有害元素可渗滤进入土壤,并向浅层地下水迁移,污染浅层地下水。

2、煤燃烧

煤在燃烧时会释放出重金属。在高温燃烧时难以气化的重金属元素在燃烧过程中被飞灰和底渣所吸附, 存留灰和底渣中,再经冲灰渣水排至贮灰场。灰渣中的部分可溶的微量重金属元素会因雨水冲洗、渗透等原因渗入地下水中,对地下水体造成污染。

3、 煤气化

煤的地下气化。是通过直接对地下蕴藏的煤炭进行可控制性的燃烧产生煤气后,输出地面的一种能源采集方式。煤的地下气化对地下水产生的有机污染物是酚类化合物且主要是石炭酸。在煤的地下气化带附近:一是煤层高温分解的有机污染物向周围岩层的扩散和渗透; 二是有机污染物通过地下水的渗透向含水层四周迁移;③逸出的气体如氨气、硫化物在溶解后会改变地下水的pH、Eh 值, 进而影响地下水的BOD 和COD。

六、煤炭开发对地下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1、充分利用矸石山

要消除矸石山灾害, 最好的办法是使其变废为宝进行综合利用。煤矸石的利用途径,分为以下三类:一是煤矸石的热能利用。利用煤矸石中含有一定数量煤炭的性质进行回收;二是煤矸石的建材利用,煤矸石作为建筑材料,是当前煤矸石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技术相对比较成熟;三是煤矸石的其它方面利用。

2、地下含水层保护措施

消除地下水污染源和切除污染物渗入地下含水层的途径。如禁止用渗坑、渗井方式排放废水;严格控制污水灌溉水质;采矿过程中注意矸石及尾矿堆放点的选择;酸性矿井水、高矿化度矿井水经处理后方可外排;建立地下水动态监测网,及时发现水量、水质变化,找出影响因素。

3、煤燃烧前净化技术

一是清洁的加工技术。指在减少污染和提高利用效率的煤炭洗选加工、燃烧转化、烟气净化和污染控制等一系列新技术的总称,是使煤炭释放的污染控制在最低水平,达到煤炭的高效清洁利用的技术。

二是洗选煤技术。煤炭洗选是洁净煤的源头技术,煤炭通过先进的物理选煤技术可降低原煤灰分50%——80%,脱除黄铁矿硫60%——80%。洗选煤是降低燃煤烟尘和SO2,直接有效的洁净技术。采用先进的洗选技术可使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明显降低。

三是型煤技术。是利用一定比例的粘结剂或固硫剂将一种或数种煤粉, 在一定压力下加工成具有一定形状和一定理化性能的煤加工技术。使用型煤的环境效益和节能效果非常明显。

4、煤燃烧后净化技术

采用高效除尘器脱除亚微米颗粒, 使重金属与煤灰尘一同减少; 如湿式烟气脱硫技术能有效地控制易挥发重金属元素;烟道后处理系统,采取能同时净化多种污染物的多段净化装置。

5、 矿区废水的控制技术

在矿区采取各种措施,严格控制废水的排放量,减少废水对地下水的污染。包括:

(1)改革生产工艺,尽量减少废水排放量。如选矿厂可采用无毒药剂代替有毒药剂,选择污染程度小的选矿工艺,减少选矿废水中的污染物质。

(2)循环用水,一水多用。开展水采矿井煤泥水处理技术的研究, 使水采煤泥和洗煤厂洗煤煤泥经浮选后全部厂内回收。

七、结束语

世界能源的紧张,需要加大对我国煤炭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水资源的匮乏,需要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这两个方面是同等重要,不能只抓一面而放弃另外一面。因此,在煤炭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就要在各环节加强对地下水的保护。

参考文献

[1] , 燃煤污染现状及其治理技术综述[J]煤炭资源,2012

篇10

0引言

随着化工行业的发展,工业废水的数量日益增多,成分也日趋复杂,对大量的工业废水如不能很好地处理,势必导致水体的严重污染,危害环境[1]。化工厂在产品加工过程中会排放出大量的有毒有害、结构复杂和生物难以降解的有机污染物质,处理过程中,存在极大的困难,并且治理成本高、过程复杂,我国工业废水综合治理问题一直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2]。因此高效、低成本处理化工废水的新工艺、新技术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内容。

1化工废水概述

在我国工业生产迅速崛起的同时,环境污染成为行业面临的重大难题。我国大部分水源应用在了工业方面,工业废水的排放在污水排放列表中名列前茅。工业废水的排放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我国各大江河湖泊的水质,其中化工废水的排放约占全国污水排放量的一半以上。按照污染物的种类来分,化工废水主要分为3大类:有机废水、无机废水和既含有机物又含无机物的废水[3]。这些不同种类的废水却有相同的特征:①水质的成分复杂,含污染物浓度较高。化工废水中出现的最常见的污染物质是溶剂类化合物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这类物质结构复杂,很难降解,增加了废水的COD值。②温度高。化工工艺一般是在高温下进行的,所产生的废水一般温度较高,形成水域热污染。③有毒有刺激性。工业所排放的有机物包括苯类、有机氯、硝基化合物、有机汞、多环芳烃、醛类等致癌物质,无机物含有Hg、Cd、Pb、Gr等重金属离子,这类物质对菌类有抑制作用,对人体有直接危害。④水量、水质变化大。在化工生产过程中,有的是连续生产,也有很多是间歇性生产,不同时间段所排放的废水种类、水量波动比较大。⑤水质含油污量较高。石油化工厂排放的污水加重了含油物质的含量,现很多工业生产排放的污水都有一层油类物质漂浮,加重了水质的污染程度。⑥富含营养化物质。工业废水常常会含有N、P等化合物,会造成水质富营养化,致使鱼类大量死亡,使水质中的微生物及藻类大量繁殖。⑦污染后难恢复。一般被工业废水污染过的生态水域,需要长时间恢复,对于被生物富集的重金属,即使停止污染物排放,仍很难消除污染状态。化工废水的来源主要有以下7种途径:①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水。这类化工废水一般是由汽提、蒸汽蒸馏、酸(碱)洗等过程排放出来的。②清洗生产设备。化工生产所使用的设备、管道、容器等需要定期定时清洗,其残留的化工物料会随着清洗水排放,形成废水。③生产过程中原料和产品的流失。在化工生产和原料、产品运输等过程中,会有一部分物料、产品损失,再经过风暴雨雪的冲刷,形成废水。④未反应完的原料。在生产过程中,原料由于自身纯度和反应条件的限制,化学反应不完全而产生的废料、废物。对于需要经过几个步骤来完成的工艺,原料的损失会更大。这些未反应完全的原料,被循环或冲刷等过程进入水体,形成废水。⑤副产物的生成。实际生产中,难免会有很多副产品生成,虽然量不是很大,但其成分一般比较复杂,不容易处理,作为废液排放。⑥生产管道、设备等泄露。由于管道或设备密封不严,在化工生产或物料运输过程中,造成泄露,形成废液。⑦冷却水。冷却完物料,排放冷却水时会带走少量物料形成污染;在冷却时,会在水中投加水质稳定剂,形成污染;间接冷却,循环过后冷却水温度升高,形成热污染。

2化工废水主要处理技术

我国化工种类繁多,化工产品达万种之多,故化工废水的污染物质也是多种多样的。我国目前研究的处理废水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大类:①物理法。物理法是废水处理中最简单的一种方法。主要包括沉淀法、过滤法、调节法、气浮法等。一般用于处理废水中的悬浮物及部分胶体。物理法运行成本较低,设备简单,效果稳定,管理方便,但是只能对废水进行初步预处理,对于可溶性污染物质没有净化作用。②化学法。化学法主要包括酸碱中和法、电解法、化学氧化还原法、化学沉淀法等。化学法是水处理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利用一些化学反应,对污染物进行分解、反应、沉淀等,使其对水体的危害降低。③物理化学法。物理化学法比较常用的是萃取法、混凝沉淀法、离子交换法、膜分离法、吸附法等。是先采用物理的方式沉降一些悬浮物小颗粒、胶体类物质,再采用化学的方法消除一些可溶性污染物质。该方法是物理法和化学法的有机结合,对水处理的效果非常明显。④生物处理技术。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降解作用进行水处理的一种效率高、成本低的废水处理方法,但是它对处理的水质要求比较高,故一般与其他预处理技术联合使用。

3常用水处理方法———混凝沉降法

混凝沉降法是目前最常使用的化工废水处理方法,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混凝剂的选择直接决定了混凝效果的好坏,从而影响到水处理的效果。现阶段最常用的混凝剂主要是铝盐、铁盐等无机混凝剂[4]。混凝剂的种类多种多样,按照混凝剂的作用机制大致可分为3类:絮凝剂、凝聚剂和助凝剂[5]。按照混凝剂的化学性质划分,可分为无机混凝剂、有机混凝剂和微生物混凝剂。目前应用最广的是高分子混凝剂,包含有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铁、聚合硫酸铝铁等。高分子混凝剂比传统的无机混凝剂分子量大,用量少,且电中和能力强,它的多核结构使其具有明显的吸附作用。因此,高分子无机混凝剂的研究一直是水处理的重点课题。混凝法主要有4种作用机理:①双电层压缩。在废水中加入盐类电解质,压缩双电层,使得分子间的静电排斥作用减少,两胶体间距缩短,吸引力增大。当加入的药剂量达到一定数值时,微粒的动能就能超过静电斥能,使得离子在碰撞时就会发生凝聚、沉降[6]。②化学-架桥作用。化学-架桥作用是指混凝剂中的粒子与胶体粒子通过相互桥连作用发生碰撞时,形成胶粒-聚合物-胶粒式的化学架桥,这样就形成了絮凝体。③吸附-电中和。吸附电中和是胶粒表面电荷对异价粒子的吸附作用使其脱稳,从而发生絮凝作用。④网捕或卷扫式。当金属氧化物或金属盐作为絮凝剂时,随着加入量的增加形成沉淀,这些沉淀对水中污染物进行网捕、卷扫从而混凝沉降。在实际应用中,这4种机理一般会同时使用,只是不同水质使用的机理有主次之分。混凝剂用于处理化工废水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现已成为工业废水处理的重要环节。混凝剂最常用于去除废水中的固体、胶体颗粒物,降低废水色度等指标,也对重金属离子及微生物有一定的消除作用。混凝剂可以自成水质预处理系统,也可以与其他处理系统组合,一起发挥去除水质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功效,为水质改善作出最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梁桂玲.化工废水污染状况及主要处理对策探析[J].资源环境与节能减灾,2009(10):122-123.

[2]丁春生,李达钱.化工废水处理技术与发展[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5,33(6):647-651.

[3]吴志超,顾国维,何义亮,等.高浓度有机废水厌氧膜生物工艺处理的中式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1,21(1):34-38.

[4]王锐刚,王亮梅.煤矸石制备聚合氯化铝及其废水处理研究[J].水处理技术,2013,39(3):48-50.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