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技术创新项目模板(10篇)

时间:2024-02-26 17:17:5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职工技术创新项目,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职工技术创新项目

篇1

打破传统的线性和链式模式,建立以油公司技术支持机构跨部门多专业之间、技术支持机构与外部特色技术机构之间的多元主体协同互动为基础,以非线性、多角色、网络化、开放性为特性的协同创新体系,全面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推动协同创新,拓宽发展空间,增强创新能力。

1.技术研讨机制。技术支持机构定期组织勘探开发动态分析会、工作推进会、技术瓶颈分析与对策研讨会等,促进同一专业的相互借鉴、不同专业之间的相互融合,为协同创新创造条件;组织技术支持机构与高校及特色公司技术交流,邀请四维地震技术、盐下成像等特色技术专家进行技术交流,加强技术培训,强化创新基础;组织读书报告会,提供技术交流平台,针对技术支持中的难点、热点问题,组织相关专业读书报告会,开展针对性的技术研讨,开拓思路、启发灵感,提高整体学术氛围,实现成果与资源的共享,推进原始创新。

2.联合支持机制。深入开展技术支持机构内部多专业、跨部门联合支持,以具体课题研究为结合点,加强专业间的融合,推动协同集成创新。

3.协调例会机制。技术支持机构定期召开科研生产支持运行例会、跨部门联合支持协调例会,听取课题研究进展和阶段成果交流,协调解决联合支持中的问题,为协同创新创造有力条件。

二、搭建国际交流平台

紧密围绕海外油气资源勘探开发项目中亟待解决的难题,结合我国开拓海外及新区的战略目标,多渠道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做好技术准备和技术支持,积极引进国外成熟技术为我所用,实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1.组织科研部门申报参加国际会议计划。有目的、有计划、分层次选派团组,参加相关的国际会议,推动特色―前瞻技术研发,提高技术水平。

2.分批次组织“国际交流成果报告会”。邀请参加国际学术交流的团组回国后进行交流成果报告,进一步扩大参加国际会议和国际交流活动的受益面。

3.优选国际特色技术公司,进行技术引进和技术合作。与CCOP、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等国际学术机构开展油藏、地球物理、提高采收率、流体与烃类检测、盖层及保存条件评价等多个专业和方向的国际合作。

4.加强与海外项目公司的视频交流。尤其是作业者项目的视频交流,促进后方支持与现场生产的结合,增强研究成果的转化效果。

5.加强与海外项目公司的互动。创造条件,推动技术支持机构与海外项目尤其是非作业者项目合作伙伴之间的联合研究,以生产难题为切入点,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三、建立以适应国际化技术支持为核心的激励机制

海外技术支持对技术人员的外语能力、专业技术水平、突发及复杂问题的应变能力、国际化交流与沟通的适应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为协同创新带来了新的挑战。为此,建立以适应国际化技术支持为核心的激励机制,调动支持团队和个体积极性,从个体和团队两个层面提高协同创新的积极性。

1.给条件、给荣誉、给位子,调动个体积极性。从专业、语言、国际适应性三个方面帮助海外技术人员增强国际化支持能力,为提高个体创新能力打好基础。专业技能方面,制定员工职业发展规划,推行“导师带徒”制,加强中青年人才的培养,增强专业技术能力。外语能力方面,引进外籍员工,创造国际化工作环境,提高外语应用能力。国际适应性方面,选派技术人员担任协调员,派驻海外公司;创造机会让员工参加国际会议;积极组织与外方的联合攻关和视频交流,为员工适应国际化工作环境创造条件。设立院长奖励基金,增设生产支持科技奖,对在海外技术支持工作中表现突出、取得较好创新效果的员工给予奖励。实行竞聘上岗,对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人员提供平台,拓宽个人发展空间。

篇2

2019年矿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工作总结

(一)组织结构:领导小组,组长:矿长,副组长:副矿长、总工程师、工会主席,成员部门:生产技术部、安全管理部、企业管理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宣传部、纪委、工会、团委等。办公室设在工会,办公室主任由工会生产部长担任,办公室负责对开展班组质量管理(QC)小组活动的指导协调工作。安全管理部、生产技术部(技术科)分别负责各单位开展现场型、攻关型班组质量管理(QC)小组活动的申报、活动、考核、评比等日常工作。基层单位也成立以区科长为组长的领导组织机构,负责组织本单位开展班组质量管理(QC)小组活动的宣传培训、考核奖励等日常管理事务。成员组成:班组质量管理(QC)小组具有明显的自主性、广泛的群众性、高度的民主性和严密的科学性。(QC)小组的设立原则上以自愿参加、自由组合为基础。(QC)小组由组长和组员构成,一般为3-10人为宜,组长由民主选出,具有较高责任感和全面质量管理知识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成员担任。现阶段以现有班组长和创新工作室带头人为组长,成员为原有班组成员。

(二)年度推进情况:今年以来,为充分发挥广大职工在安全生产和技术创新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创建安全管理标准化示范班组和提升职工技术创新质量为目的,组织开展了现场型、攻关型班组质量管理(QC)小组活动。现场型质量管理(QC)小组,主要以稳定生产工序质量、改进施工质量,降低消耗,提高安全保障能力,提升服务质量为目的,围绕安全管理标准化示范班组创建,制定目标和规划,把安全管理标准化示范班组评定标准推进落实到位,实现“岗位有职责、作业有程序、操作有标准、过程有记录、绩效有考核、改进有保障”,务必确保班组安全管理目标实现。攻关型质量管理(QC)小组,主要以技术创新带头人、技术骨干和职工为成员,进行跨部门、跨单位组合,围绕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制定目标和规划,以解决实际生产技术问题和有一定难度的质量难题为目的,对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攻关创新项目进行研究和推进,确保各项职工技术创新项目的质量和价效。

(三)重点创新工作:1、后溜矸石充填放煤工艺。2、邻架操作移架法。3、创新了23°扇形调斜技术。4、护轨处撇道岔工艺。6、木制台阶。7、自制“电改风”节能离心泵。8、胶带快速更换装置。9、煤矿皮带过通风设施防漏风装置。10、综掘机二运皮带行走运输辅助装置。

篇3

但是,随着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的深入开展,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值得引起重视,并针对问题进行跟踪调查研究,采取对策,对症下药。这样才能促使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登上一个新的台阶。否则,就会挫伤广大职工的积极性,降低他们的技术创新热情,阻碍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的前进步伐。

职工技术创新的成果,有些会涉及产品的安全性问题。虽然成果可以解决企业生产中的一些难题,诸如使生产过程简化、操作方便,使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等,并在短时间的使用中没有出现产生安全方面的问题。但是,这样的创新成果没有经过国家安全部门的检验,按照国家有关管理规定,是不能投入生产使用的。

重庆能源集团就有这样一项职工的技术创新产品被叫停了。这个创新成果叫“气压注浆器”,工作时先将水泥浆通过进料口灌入容器内,关闭进料口阀门,打开出料口阀门,打开压风开关,用一定压力的压缩空气,将水泥浆通过出料管道灌注到钻孔内。产品拿到井下试验后效果非常理想。一是准备工作快,以前安装注浆泵要四五个人花两个小时,新的注浆器只需一人操作,仅用20分钟就准备完成。而且注浆速度快。企业在生产中使用职工的这个技术创新成果,可以大大节省人力和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然而,就因为该产品属压力容器,不符合国家对压力容器的管理要求,未经检验严禁使用。很快就被有关管理部门判了“死刑”。好端端的一个技术创新成果,因为没有市场“通行证”,不得不退出生产舞台。职工的创新成果打了水漂,劳动和心血都白费了,严重地挫伤了他们的创新积极性。

篇4

企业在当代社会科技进步特别是技术进步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煤炭企业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掌握着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战略优势资源,但总体上,煤炭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容乐观。川煤集团广能公司属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公司通过大力实施科技兴企战略,深入开展全员技术创新活动,使企业技术创新工作从主要依赖工程技术人员向全员参与技术创新的根本性转变,逐步实现全员技术创新,提高了自主创新能力,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安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公司全员技术创新工作以科技项目攻关与群众性“五小”活动为契机,重点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供同类型行业参考和借鉴。

1 培育创新文化,构建全员创新组织体系

1.1 营造创新氛围

30多年来,广能公司经历了刀柱、阶、长壁炮采、伪倾斜柔性掩护支架、高档普查以及大倾角、急倾斜综采的艰辛历程后,更加坚定了紧紧依靠科技进步,走采掘机械化、科技治灾、先进技术向先进生产力转化之路,走采掘技术成果向煤机拳头产品转化的创新发展之路,在全公司范围了营造了尊重科学、崇尚创新、全员参与的浓厚氛围。

1.2 健全组织体系

一是成立“公司-矿”两级技术创新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行政主要领导牵头、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切实增强技术创新工作的组织保障。二是成立专业研究室。公司在技术中心设置了煤矿主体各专业和煤机产品的研究室,并配备了专兼职技术开发人员。三是组建重点科技项目攻关课题组。对公司级重大科技项目实行责任制,由总经理与各攻关课题组组长签订目标责任状,落实攻关责任。四是开展群众性“五小”活动。公司鼓励基层职工积极参与“五小”活动,并做到群众性“五小”活动常态化。近年,公司参与技术创新的普通职工占职工总数的2成以上,获得技术创新成果的职工占职工总数的10%以上。

1.3 制定创新规划

一是科学制定创新发展规划。公司制定有“技术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和“五年科技发展(创新)规划”,明确了公司打造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发展规划、年度计划、重点研究方向和保障措施。二是每年下达“五小”活动计划,推进技术创新工作向基层职工、岗位现场延伸。

2 强化基础管理,构建全员创新长效发展机制

2.1 完善科技投入保障机制

一是对公司级重大科技项目下达资金补助计划保障科技项目攻关投入。针对公司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由公司集中人、财、物资源实施攻关,并对实施单位下达资金补助计划,项目结题验收后给予资金补助。二是矿级科技项目实行自有资金保障本级科技项目攻关投入。对未列为公司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由公司下达科技项目计划,由各单位自筹资金组织实施,并向基层科室、连队落实攻关任务,公司负责督促考核。三是集中列支群众性“五小”活动经费。公司每年从集中的科技经费中,预列专项资金用于群众性“五小”活动的开展与奖励,确保“五小”活动经费的足额到位。

2.2 完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

2.2.1 建立职工“五小”活动创新发展机制

一是积极组织职工开展合理化建议、小改小革、岗位技能竞赛等群众性“五小”创新活动,坚持每年召开职工“五小”成果及表彰会。二是建立技师“五小”任务摊派,成果数量与技师津贴挂钩考核激励机制。三是建立职工“五小”革新能手评选机制,对连续三年以上获得多项“五小”成果,且成果质量较高的职工评选为革新能手,并给予一定的岗位津贴。四是建立“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室”,配备技术创新专项资金和创新能力较强的职工,充分发挥职工技术创新能力。近年,广能公司建立了5个“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室”,其中绿水洞煤矿“何模洪技术创新工作室”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劳动创新工作室”,公司被授予“全国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先进单位”,成为四川省唯一获此殊荣的煤炭企业。

2.2.2 建立企业技术创新考核评价机制

建立企业技术创新考核评价机制是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工作,深化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建设,落实各级技术创新工作责任制的重要措施。公司成立技术创新考核小组,坚持每年对二级单位术创新机构及平台建设、技术创新机制建设、技术创新计划管理、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技术创新项目管理、技术创新成效等六个方面进行量化考核。对分数较高排名靠前的单位给予“技术创新优秀单位”授牌奖励,对重视不够、创新成果较少、分数较低的单位给予处罚和通报批评。

2.2.3 建立全员创新激励机制

为充分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参与技术创新工作的积极性,公司坚持每年修订、补充和完善技术创新工作、专兼职研究室管理和绩效、技术报告撰写、职工“五小”活动等全员创新考核办法,严格逗硬考核,加大全员创新成果激励。对专利技术成果采取申请受理、授权、组织实施三个阶段进行分别奖励;对获得市级以上奖励的科技成果,分别按市、省、国家级成果给予不同倍数再奖励。对重大技术进步项目,签订专门攻关合同,实行悬奖重奖政策。“五小”活动根据成果的效益和水平,可获数千元奖励并落实到具体职工。

2.3 加强人才培养,打造全员创新的精英团队

一是建设核心技术人才队伍。对公司的重大技术项目,由课题组组长在全公司范围内抽调精兵强将,并有针对性地吸引相关科研院所的专家参与课题研究或技术会诊,聚集内部技术资源,发挥外脑聪明才智,着力增强核心研发团队的创新能力。

二是强化技术人才引进培养。立足社会及大专院校,加大煤矿主体专业、机械设计与制造、自动化控制等紧缺科技人才的引进力度;同时,立足自身,与重点本科院校开办采矿、机电专本科函授班和采矿工程硕士研究生班,切实为建设创新型煤炭企业储备人才。

三是狠抓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采取拜师学艺、技术比武、职工夜校以及与设备制造厂专家交流培训、送一线优秀职工到先进企业考察学习、学校培养等方式,提高职工操作技能。

3 依托重大项目,把握创新的重点与方向

3.1 攻克重大技术难题

公司狠抓重大技术项目攻关,着力解决制约安全生产的重大技术难题。近年来,公司重点攻克了大倾角、急倾斜煤层综采、急倾斜煤层俯伪综采、薄煤层综采等技术及装备研制,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多项技术填补了国内复杂地质条件综采空白。另外,公司还开展了岩巷装备配套及掘进新工艺研究,引进了岩巷液压钻机、侧卸式装岩机、钻装一体机等先进设备,提高了岩巷掘进机械化程度,并实现了坚硬(f=10-12)岩巷单进达200m/月以上。

3.2 推进科技防灾治灾

公司围绕防治水、防治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等安全工作重点,引进先进技术手段,重点完成了矿井瓦斯地质、低透气性煤层水压预裂增透消突、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下水害防治方法、溶洞裂隙带压水封堵技术等安全治灾项目的研究运用,初步构建了复杂地质条件下综合防灾治灾体系。近年来,公司杜绝了一通三防、防治水方面的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3.3 提升机械化发展质量

公司积极开展大倾角、急倾斜及薄煤层综采技术的创新研究,大力推广应用煤巷掘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成功解决了多项复杂煤层机械化开采及煤岩巷安全快速掘进等技术难题,提高了矿井采掘机械化发展质量。目前,公司综采、综掘机械化程度分别达95.5%、45.1%;倾斜、急倾斜煤层综采、薄煤层综采月单产和岩巷炮掘月单进均创下四川煤炭产业纪录,多项记录位于西南片区前列;五对生产矿井中已有两对矿井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命名为“行业级安全高产高效矿井”。

4 强化基础管理,积极争取政府重大科技支撑计划

为充分享受税收优惠和政府重大科技项目经费补助等政策,公司坚持跟踪、研究相关优惠政策和年度技术创新项目扶持重点和方向,加强协调,掌握申报相关要求,作好基础管理和申报工作。公司制定了科技投入统计归集办法,把科技投入的统计工作质量纳入技术创新工作进行专项考核,确保科技投入明细、台账及相关凭证管理保存规范,为享受国家有关科技优惠政策提供了基础条件。近年,公司连续享受了科技抵税、重大科技项目专项资金补助等有关科技优惠政策,让企业职工尝到了甜头,为企业持续创新和实现安全高效发展提供了动力。

5 全员技术创新成效

近两年来,公司坚定科技兴企、全员创新战略,完成科技进步项目87项,并奖励群众性“五小”活动成果180余项,累计创经济效益6700万元;通过省部级以上重点技术进步项目鉴定16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申请专利28项,授权18项;先后荣获“创新型企业”、“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省级技术中心”、“全国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篇5

各级工会组织“关于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安排意见”下发后,公司工会高度重视,积极谋划,确立了三个领先目标:一是在党工共建活动中技术领先;二是在科技兴矿课题攻关上技术领先;三是在爱岗敬业创效益上科技领先。围绕这三个方面,工会出台了《钱家营矿业公司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室创建安排意见》和《钱家营矿业公司“学练比聘”活动实施办法》,从动员和发动职工学技术用技术入手,尊重科技、尊重人才,细化职工学技术用技术活动的程序和方法。为此,我们将群众性的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摆到了公司总体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

1、公司工会牵头,制定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的实施办法。针对公司各专业安全、生产和经营实际,搞好活动前的调查摸底,分专业制定了公关课题,并拿到公司党政工作会议上进行专题讨论,进行立项。

2、在奖励政策上,公司从职工经济技术创新的作用考虑,凡是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成绩的,在奖励政策上,除了上级奖励外,公司加大一倍的标准进行奖励,将技术创新工作作为一项长效机制来抓,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职工学技术、用技术的积极性。

3、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政策导向,制定发展规划和总体部署,强调创新工作的关键点在于基层单位的落实上。为此,我们积极发动基层工会搞好技术创新工作,制定本单位的创新工作方案,积极发现技术人才,由单一作战,拓展到团队作战,凝集技术尖子们的集体智慧和力量,把生产、安全的难题作为攻坚克难的议题,组织团队攻关,发挥技术优势,将科技兴矿的势头推向高峰。

4、拓宽职工外出学习、参观借鉴经验的空间,为职工提供学习技术和实施技术创新的空间。

5、会同公司生产技术部等部门专业人员对各单位的技改立项进行审核和评定,用统一的标准制约技术创新工作不流于形式,力求实效。

二、确立中心,重点突破

在经济技术创新工作上,我们重点把握让那些真正技术含量高的岗位和人才站到引领位置,确立以先模引路的形式,注重技术优势的发挥,首先确定了开拓专业的技术创新技术推广,始建了王宝贵经济技术创新工作室。

2009年10月,工会创建了以河北省特等劳动模范――王宝贵命名的公司第一个机电创新工作室――王宝贵井下机电创新工作室。该工作室有创新团队成员10人,主要从事硬岩巷道进尺机电设备检修急难问题解决、机电设备技术改造与创新工作。工作室创建以来,在机电设备性能改进上取得了明显成就,大大提升了公司机电设备的生产效率和安全性能。迄今,先后完成了26个技术创新项目,这些创新项目在生产实践中的投入与应用,有力推动了安全高效矿井建设进程。他们发明了《斜巷绞车松车自动带电连锁装置》成功实现了斜巷运输带电松车,彻底解决了斜巷运输绞车松车速度快、紧急刹车易断绳跑车导致恶性事故发生的难题,依靠技术创新提升了斜巷运输的安全保障能力;发明了《水幕与喷浆机电气闭锁装置》实现了喷浆机与水幕雾化的闭锁联动,达到了喷浆机喷浆时水幕雾化随即打开,水幕不喷雾喷浆机不喷浆的闭锁效果,解决了多年来喷浆过程中产生大量粉尘危及职工身体健康的难题,以上两个项目均获得了国家专利,填补了国内该项技术空白,并在煤矿得到广泛推广与应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三、工会建立素质提升工程管理体系,打造技术兴矿团队。

1、将职工素质提升工程摆到重要议事日程。本着党委领导、工会实施的原则,组建了组织领导机构。各基层区科也分别建立了由党政工团负责人组成的活动领导小组,并制定了本单位阶段性的工作安排。公司自上而下形成了完整的稳步实施、畅顺推进的素质提升工程管理体系。公司工会按照统一安排,组织各种比武、先进操作法以及“五小”创新建议征集、汇总和提炼,使我公司职工提素质活动目标明确,责任清楚,组织到位,有序协调、没有空档,逐步走向了秩序化、规范化。

2、为全面提升职工队伍整体技术素质,我们本着“分步实施,扎实推进”的原则,以“学、练、比、聘”为载体,全面推开提素质活动。主要做法有以下三种。

首先,开展集中技术培训。公司工会与组织人事部培训中心联合制定了全年培训安排,依托“五大培训基地”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公司28个基层区科30多个工种进行了专业技术培训。

其次,为了给职工学习创造好的条件,给每个基层单位工会投资购买了10种500多册各类技术书籍,建立了职工学习书屋,为职工自学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篇6

随着电力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的普遍应用,电力生产安全问题愈加严重,尤其是在大型的发电厂,发电机的安全运营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一旦发电机出现故障,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葛洲坝电厂生产技术部技术开发主任、创新工作室黄大可先生,长期致力于现电控制系统――励磁专业的检修维护、开发和研制工作,具有对该专业领域的深刻认识和创新能力,研制了一系列具有前沿性、创新性的励磁专业技术成果,曾连续四届被聘为中国长江电力公司励磁专业一级专家,为大型发电机的安全运营提供了技术保障。

近年来,长江电力公司建立了新的创新机制,黄大可紧跟创新时代步伐,在葛洲坝电厂“自动灭磁新技术研究”项目中,作为独立项目负责人提出了全新的“无源零开断自动灭磁技术”方案,首创了无源零开断的自动灭磁技术和装置,有效解决了水电机组事故灭磁所面临的技术难题,为大中型水轮发电机组灭磁提供了新的解决办法,获国家发明专利,及“第四届国际专利博览会金奖”。公司也积极配合其科研技术成果的推广工作,充分发挥发电机励磁系统在水电能源行业的应用价值,全面推广,取代进口设备,实现完全自主国产化应用的目标和产业化发展方向。在葛洲坝电厂“励磁整流器及散热方式研究”科研项目中,他提出的“新型自冷热管散热”科研方案,很好地解决了自冷散热的瓶颈问题,具有很高的性价比和应用前景,并在葛洲坝电厂机组全面应用实施,达到了国内大功率自冷热管散热应用的领先水平。

同时,黄大可主持开展的“整流柜掉相监视器智能化和产品化研究”、“励磁控制系统静态、动态参数辨识与优化整定研究”、“新型叠加强励专利技术研究”等技术创新项目均取得显著成效,他还作为第一发明人和完成人,取得了多项专业技术成果和发明专利,在国内重要期刊发表数十篇科技论文,获得诸多科技奖项。其中“大型发电机励磁系统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荣获2012年度电力安全生产科技成果三等奖,“现代励磁系统关键技术创新成果”、“自冷热管整流器和散热方式的研究与应用”分别荣获2012年度和2013年度水力发电科学技术成果三等奖,“现代励磁系统关键技术创新成果”荣获2012年湖北省第三届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可控硅励磁谐波对发电机运行危害研究”荣获2011年第三届全国电力职工技术成果一等奖,“自冷热管整流器及散热方式研究应用”荣获2009年首届全国电力职工技术成果二等奖,“新型干式励磁变压器(LCSC10-160/6)”通过了新产品定型检验,“新型叠加强励技术在发电机励磁系统的改造应用”荣获2014年第六届全国电力职工技术成果一等奖。不仅将他的个人价值得以放大,也为我国电力安全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

电力安全无小事,在黄大可眼里他所坚持的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业,虽然科研创新是艰苦的,甚至是孤独的,但他相信只要是对国家有益的事,最终必定取得成功,因此他将继续执着而坚定的走下去。

篇7

在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中,我公司工会从企业的生产实际出发,本着为施工一线服务的原则,坚持做到“四个到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是组织到位。我公司工会从1989年起就成立了以工会主席为主任,总工程师为副主任,人、财、物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合理化建议评审委员会,各分公司及各项目部也成立了相应的评审小组。公司、分公司、项目部三级评审组织的建立和“逐层评审、择优申报”制度的实施,既保证了经济技术创新和合理化建议活动的有序开展,又保证了技术创新项目和合理化建议成果的质量。在此基础上,我们每年都要根据人员变动情况,对评审组织的成员进行调整和补充,以优化其人员结构,保证其充分发挥作用。多年来,结合经济技术创新工作实际,我公司工会基本形成了一个“组织机构健全、参与氛围浓厚,开展活动层层有人管、具体工作上下有人抓”的格局,同时也形成了一个“年初有布署、年中有检查、年底有评审、年年有奖励”的长效工作机制。

二是宣传到位。为了提高广大职工对经济技术创新和合理化建议活动的认识及参与积极性,我公司各级工会组织利用一切有利时机,做了大量的宣传和发动工作。一是利用《河北路桥报》、公司网站、黑板报、宣传栏等,反复宣传开展这项活动的重要意义。二是充分发挥职代会的职能作用,把开展经济技术创新和合理化建议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写入工会工作报告;三是利用各种会议和一定形式大张旗鼓的表彰在此项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以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四是通过技术成果,把开展这项活动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展示给广大职工,使大家认识到这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从而积极主动参与这项活动。另外,2010年,我公司工会还将1996-2010年评审立项的360多项技术创新项目和合理化建议成果分类编印成册下发到各分公司和项目部,既实现了成果共享,又方便了多方交流。

三是指导到位。在实际工作中,我公司工会对架桥、筑路等工作侧重点不同的单位实施了分类指导,促使他们都能够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开展经济技术创新和合理化建议活动,既突出了重点,又突显了群众性。如以筑路为主的单位,他们都拥有很多大型机械设备,每台设备的价值都在百万元以上,所以维修费用也相对较高。针对这个特点,我公司工会将他们的技术创新活动重点定位在通过技术攻关,实现对大型机械设备的自修和小改小革上。实践证明,通过开展这项活动,各个筑路单位都取得了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光维修费每年就能够节约上百万元。

四是制度到位。为了使经济技术创新和合理化建议活动“有法可依”,2002年我公司工会专门制定了《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评审办法》,该办法共六章二十五条,对合理化建议的内容、评审条件、评审机构与程序、奖金评定标准、奖励办法等具体事项都做了明确规定。如办法规定合理化建议必须是有利于工程质量的提高,有利于能源、原材料的节约,有利于劳动保护、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评审条件规定参加评审的合理化建议必须同时具有进步性、可行性和效益性等;奖金评定标准规定合理化建议的奖励等级分为十五个,最高奖励1万元,经济效益在1万元以下的按经济效益的3%奖励;奖励办法规定合理化建议的奖金由采用单位支付,并在生产成本费中列支,并且各单位可从奖金总额中提取10%用于评审活动经费等。

二、重视过程控制,把握三个环节

多年来,我们在开展经济技术创新和合理化建议活动的整个流程中突出抓了三个环节,即搜集整理、实施评审和兑现奖励。

一是搜集整理。为做好对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的搜集整理工作,我们规定了明确的搜集内容和程序。搜集内容既包括工程施工方面的,机械维修方面的,也包括质量、环保以及职业健康、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属于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案方面的,一般不作为合理化建议搜集,已参加过评审的相同或类似的建议也不列入搜集范围。搜集程序有二,一是用准确的文字和精确的数字,将建议内容填写成统一格式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登记表》,并用A4纸打印;二是请财务人员核准建议或项目的经济效益后,由财务、行政和工会三方签字盖章确认。

二是实施评审。对技术创新项目和合理化建议的评审,我们各级工会的职责都很明确:项目部负责提供原始资料,分公司负责初审,集团公司负责终审。我们采取的评审步骤是:、提问、答辩、合议,达成共识后宣布结果;我们坚持的评审原则是:公开、公平、公正。另外,在评审中对经济效益计算有疑问的,我们都要安排相关技术人员和财务人员进行核算;对经济效益不大但社会效益明显的建议,我们也要定出奖金数额。

三是兑现奖励。每年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评审会结束后,我公司工会都要根据每条建议的经济效益核算出奖金数额,然后以文件形式通知有关单位,有关单位再按照文件精神一一给建议人兑现奖励。去年我们做了一次统计,当年拿到3000元以上奖励的人数为8人,有一位老工程技术人员近三年来光拿这个奖金就有两万多元。好些职工都深有感触地说:“通过参与这项活动,既能使自己的劳动成果转化为企业的经济效益,又能得到实惠,这确实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这一从“要我参与”到“我要参与”的转变,极大地促进了该项活动的开展。另外,每年进行年度工作检查时,我们还将合理化建议奖励兑现情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检查,以保证职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篇8

概述

房屋建筑企业为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现代化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房屋建筑施工技术进行创新体系建设是十分有必要的。施工中的创新技术和传统施工技术有所区别,表现在创新施工技术的科学性更强,有利于全面开展工程造价工作,有利于提高建筑行业的整体技术应用水平等,可显著提高建筑的美观性、高效性和合理性。

1 房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的现状

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研究重点主要包括对房屋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体外预应力技术、钢结构安装技术及防水材料等内容。建筑施工中主要是总结和分析传统施工技术体系,对房屋建筑材料和构件等要素组合的方法与原理进行创新,以期改善建筑的使用性能、存在形式和高新技术的应用。但目前,我国房屋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创新仍存在诸多问题。如:

(1)企业领导对施工技术创新的重视度低,员工创新积极性低。由于房屋建筑企业的某些领导思路僵硬,对新事物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低,往往忽视了技术创新工作的重要性。施工人员受到不完善市场和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对经营管理重视度高,对技术重视度低,特别当技术人员的待遇低、工作条件差时,更无法提起技术创新的热情;

(2)施工技术创新管理粗放,起步晚,发展缓慢,投入低,项目技术含量不高,没有形成技术创新系统和组织资产等问题;

(3)创新体系不完善,包括激励机制、人才培训机制等,尽管国家一再呼吁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建立技术中心,以完善其创新体系,但由于房屋建筑施工行业自身特性,仍有很多企业基本维持旧的体制,产业升级相应滞缓;

(4)施工技术创新存在滞后性,先有市场后有创新,技术创新不能跟上市场发展需求。如一些建筑企业在进行招标工作时,其招标文件就已将施工技术难题和技术创新要求摆上了台面,投标方的施工方案必须能够解决技术难题、满足项目建成的需要,才可能中标,中标后的施工过程即是对技术创新成果进行生产实践和运用、并保障施工质量、进度和安全的过程;

(5)技术创新与市场脱节,如很多技术创新成果局限于政策压力和其他因素,无法投入实际生产,无法回收,造成浪费;

(6)设计和施工的脱节制约了施工技术创新。建筑施工企业应按照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图纸进行施工,但由于设计单位基本上还是沿用传统设计思路来进行设计,其技术更新速度滞后,对

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的了解不深,容易制约了施工技术的创新。

2 房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的趋势

(1)施工技术环保性。房屋建筑行业作为一个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房屋建筑施工企业在发展中一般追求经济效益的提高,而忽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房屋建筑施工对环保技术的创新应用,可保护生态环境,并能保证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

(2)科学监理技术创新。建筑工程施工中,对科学监理技术的组织形式和发展模式进行创新研发,可保证保证创新技术的落实,可实现对房屋建筑施工的科学管理,是施工技术创新的前提。

(3)低碳建筑技术创新。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应用零碳的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是房屋建筑施工中技术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基于完善的资源评估与技术评价体系基础,开发低碳主导型的建筑电力消耗结构,如将太阳能等新能源和采光遮阳、通风等建筑技术进行融合,利用核电、水电等清洁电力能源来降低建筑设备和技术的耗能成本,扩大市场应用规模。

(4)结构材料创新,薄膜、扭曲面、网壳、充气等新的结构形式被引入房屋建筑中,施工中对钛金属、高强纤维、聚合物、玻璃纤维等材料的技术开发运用越来越广泛。

(5)非建筑的高新技术被引入房屋建筑施工,如动态喷雾技术、热变色涂料、智能窗户、形态记忆合金、电子发光织物、导电高分子、电子照明技术及光变色玻璃智能控制环境等,这些非建筑行业的科技从热、音、光等环境因素出发,强化了建筑和人的关系,为建筑施工创新带来新的活力。

3 提高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水平

(1)建立技术创新的扩散机制。技术创新扩散速度和新技术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行业的工业增长速度成正比,与和新技术相关联的投资回收期是成反比,技术扩散的调整成本随新技术的应用推广而发生变化。房屋建筑企业应建立有效的创新扩散机制,指导和规范施工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2)创造良好的创新平台。企业应先建立创新平台,为技术人员提供进行技术创新的必要条件,对关键技术进行立项研究,进行长期的跟进和创新研究,施工技术人员才能结合企业发展规划,对施工技术进行创新,才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秀成果。

(3)提高成果的经济效果。建筑企业推广创新成果的首要目的是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故创新项目应优化推广成本,制定项目经费预算模型,使其为企业可接受的范围,控制费用。

(4)提高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创新人才的培育。人是技术创新推广的重要因素,施工技术人员对施工经验的积累和科技知识的运用,是技术创新的关键,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和培养,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建筑企业的管理者基于客观因素如企业效益的需要,决定是否对技术创新成果进行推广,是创新成果推广的推手。

(5)完善激励机制予以创新支持。企业应建立以目标实现为导向的激励机制,注重完善激励机制,特别是完善独特的薪资福利体系,可采取认同激励、参与激励、关心激励等方式,来加强对员工的精神激励,调动员工们的积极性,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从而激励职工发挥自己的积极性。

4 结论

房屋建筑施工中对技术进行创新,并加以推广运用,有助于更新与完善了工程施工技术体系,应以科学、合理、有效的原则实现现代先进技术创新,满足现代建筑行业需求,从而促进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戴本海.建筑施工中创新技术的应用[J].河南科技,2013(4).

[2]于福友,孙彦庆.工民建筑施工中创新技术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1(03).

[3]刘治亮.创新技术在工民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1(30).

[4]曹永宝.浅析建筑施工中创新技术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0(29).

[5]黄红霆.浅谈房屋建筑施工技术[J].职业时空,2011(7).

篇9

一、提高认识,不断增强做好技协工作的紧迫感和压力感

实践证明,职工技协已成为推进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和推动企业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是工会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特别是就我矿井下现场情况看,采场点多、面小,煤炭储备接续紧张,工作面受水威胁大,工人工作劳动强度大,产量呈下滑趋势。加之随着企业煤炭资源的不断开拓和我矿“打造管理过硬矿井、建立人才培养基地”战略的逐步实施,突出的问题就是创新工作缺乏统一组织,技术人才的结构、储备、水平,无法满足企业扩张的步伐,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工会组织如何通过加强职工技协工作,发挥职工技协的人才优势、阵地优势和组织优势,最大限度地吸引技协会员和职工参加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引导职工与企业和衷共济、共克时艰、共谋发展,成为摆在我们的面前的新课题。为此,我们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做好职工技协工作的认识,把搞好技协工作做为融入中心、服务大局,展示工会组织新作为的重要载体,提出了“发挥优势、体现特色”工作思路,通过发挥职工技协平台作用,助推企业创新创效。

二、抓住关键,注重构建完善技协工作的保障运行机制

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是技协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础和保证。在工作中我们紧紧抓住“工作机制健全、培养机制完善、激励机制多样”这三个关键,着力构建技协工作的保障运行机制。

一是健全工作机制,形成立体式的保障体系。加强对技协工作的领导是开展技协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在制定《曹庄煤矿职工技术协会章程》、《曹庄煤矿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奖奖励暂行办法》、《职工创新成果登记表》、《成果评分标准》等一系列章程规定的基础上,成立了技协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领导小组成员的责任和技术攻关项目指标,制定了“技术攻关项目负责人目标考核办法”。根据企业生产特点,成立了6个专业24个攻关小组,实行了各专业、攻关小组科研项目申报立项制度,规定每旬由各专业负责人牵头,定期对企业安全生产中遇到的难题,进行分析、排查、研究、立项、攻关,及时消除制约工作开展的技术难题。制定季度工作例会制度,分专业、分层次对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小改小革、技术创新成果进行征集和综合技术评价,提出技术评价建议,以保证各项技术创新项目达到经济、高效、安全、实用的标准。

二是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不断提升全员技能素质。将职工技协建设成为职工钻研业务技术、理论知识的大课堂、大学校,制定了月度“名师讲堂”培训制度。特别是针对某些急需专业,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以老带新,互帮互学,边学边干的原则,通过“名师带徒”以及举办“名师讲堂”做好培训工作,推动整个工种的水平提高。建立了职工素质工程季度培训考核制度,完善人才培养考核机制。今年以来先后组织开展了新工人安全知识考试、师徒知识竞赛、“三支队伍”动态管控考试等职工素质提升活动,举办老技术工人带工种专题讲座4期。定期组织全矿职工技能大赛,吸引广大技术人才从岗位中来,到赛场上去,从考试中强理论,在赛场练绝活。通过技协组织的人才培养活动,参加技协活动的职工在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考试成绩方面都有了明显提高。在2009年曹庄煤矿公开招聘副区长的过程中,其中有两名技协协会成员脱颖而出,切实发挥出了技协的培养导向作用。

三是建立激励机制,激发技术人才的创造活力。本着“有创新就有受益、有成果就有奖励”的基本激励原则,层层制定落实创新活动的激励政策。制定并落实了年终职工技协技术创新成果奖励制度,对获奖成果进行表彰奖励和应用推广,对技协活动中获奖选手进行表彰奖励。2009年曹庄煤矿举办的技能大赛中对获得一至三名的选手,分别奖励3200元、2500元、1800元外,对参加比赛人数超过60人的专业,对四至六名选手,分别奖励1200元、1000元、800元,对个人单项赛中获得第一名的选手授予“技术标兵”称号。积极会同劳动技能鉴定部门对职工通过技协活动所获得的技能等级予以鉴定和认可,在全矿上下形成了创新有功、有功必奖的良好氛围,调动了广大职工参与技协活动的积极性。

三、务求实效,在推动企业发展中创新创效

我们坚持把解决企业建设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和薄弱点作为技协工作的重点,突出技协工作的实效性。

一是突出安全生产重点,解决制约瓶颈。坚持从企业生产经营出发,突出安全生产重点,着力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采煤攻关小组研发的《露头煤破碎顶板开采技术》成果,有效的提高了开采上限,多回收煤炭2.43万吨,创效1944万元;根据上级部门有关风机在安全生产中的使用要求,机修厂攻关小组研制的“模块组装式双风机架”经过使用,效果良好,适应了双风车上下整齐放置的要求,得到了集团公司专业领导及全省一通三防现场会上专家的好评。通风攻关小组引进的“南风井风机微机监控系统”,监测信息全面,操作方便快捷,增加了通风的安全性,促进了我矿的安全生产。

篇10

我市劳动竞赛的新实践

从调查情况看,近几年我市开展的劳动竞赛活动,可归纳为:重点工程立功竞赛,即在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重点工程中,组织广大建设者围绕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效益等内容开展的竞赛活动。服务行业创优竞赛,即在传统和现代服务业、行政事业单位服务窗口围绕业务水平、服务质量、群众满意等内容开展的竞赛活动。工业企业职工技术创新竞赛,即生产加工企业开展的职工技术革新、发明创造、合理化建议等创新活动。与此同时,以一定区域动员开展的阶段性专项竞赛活动也时有进行。竞赛活动注重与企业管理发展的一些基本或共性问题相结合,比较成功的做法主要有:

做法一:劳动竞赛与企业文化建设相互结合,互为促进。许多企业认为,在企业内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有利于激发员工的创造性,而劳动竞赛的良性开展,又能推动营造企业以人为本、崇尚科学技术的文化氛围。慈溪瑞宝渔具公司倡导的“细节文化”;象山天安集团公司的“在工作细节中创新,在创新思维中工作”等理念,在实践中的认同和确立,大多是在劳动竞赛活动中贯穿体现的。一些国有改制企业继承和创新国企的一些劳动竞赛形式也仍然有效。宁海县供电局每年以“技运会”形式,组织6个主岗位工种技术比武和合理化建议等竞赛活动,培育职工竞争意识、创新能力和敬业精神,努力营造“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文化氛围,使职工整体素质不断提升。

做法二:在创建企业品牌中发挥劳动竞赛的作用。在日益多变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开展劳动竞赛活动来塑造品牌已成为众多企业的共识。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工程,通过轰轰烈烈的立功竞赛活动,有力地推进了大桥工程建设,树立宁波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的“大桥品牌”。目前,我市已有57个重点项目开展立功竞赛活动,有效促进了工程的建设。在服务行业,不少企业也通过各具特色的竞赛活动,着力打造企业品牌,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做法三:劳动竞赛紧密结合员工培训,促进员工素质提高。企业运用竞赛机制开展职工技能培训,更能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慈一棉运用技术创新竞赛机制,着力倡导和组织一线职工熟练本职岗位操作技术、改进操作工艺。企业每月组织一次一线作业操作工和设备维护工竞赛考核,一年内历次考核都达到优秀的被列入尖子队(现有45人),尖子职工除每月获得一定奖金,其中26人还被选为企业内部的培训师,承担本企业员工培训任务。这样,一线职工的技能水平通过技能竞赛获得认可和提高,也促进企业职工整体技能素质提高。

做法四:运用合理的激励机制,使劳动竞赛更显效能。劳动竞赛功能的有效发挥有赖于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宁波奥克斯集团公司工会摸索总结出一套适应民营企业特点、务实高效的员工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几年来,有1万余人次获得了总额1100万余元的技术创新奖金,为公司创造直接经济效益3亿余元。一些企业还采用“职工姓名命名先进操作法”和“创新成果收益分成”激励员工创新。有些企业以公司股份作为奖励,实现创新成果收益分成。浙江舜宇集团公司职工胡艳宇由于拓展销售渠道,为公司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为此获得“舜宇人才精英奖”,领到的奖品是5万股公司股份和1万元奖金。与她同时获奖的还有15名员工,所得股份最多为12万股。这种激励理念,使每一位普通职工都能在自己工作岗位上练技术、赛能力,在为企业发展而努力拼搏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价值。

地方、产业工会组织在劳动竞赛中的作用

劳动竞赛作为一项系统性、综合性都比较强的活动,要使其形成一定规模,发挥整体作用,并走规范化路子,发挥地方、产业工会的组织引导、服务指导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

探索一:宣传动员,为竞赛活动营造良好氛围。宁波市总先后几次召开劳动竞赛再动员大会、全市重点工程立功竞赛动员大会,号召全市职工开展“百万职工大练兵”、“在创节约型社会中献计献策”等活动。各地方、产业工会也因地制宜,积极动员号召,余姚市总利用“塑博会”,开展“争当优秀营业员、优秀服务员、优秀驾驶员、优秀保洁员”竞赛活动;市财贸工会以宁波创建全国首批文明城市为契机,与市贸易局、市旅游局等6家单位联合,在全市商贸旅游金融行业开展专项“创服务品牌,让顾客满意”主题系列活动,等等。扩大了新时期劳动竞赛的影响力,为劳动竞赛活动的蓬勃开展营造良好氛围。

探索二:制订规则,保障竞赛活动有序开展。2003年宁波市总出台《关于职工素质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制订了职工素质建设五年目标和任务。2004年又相继制订《宁波市重点工程立功竞赛实施细则》和《宁波市“首席工人”评选试行办法》。目前,正着手制订《宁波市职工技能竞赛实施办法》和《宁波市职工技术创新优秀成果奖励试行办法》,以促进竞赛活动逐步系统化、规范化。探索三:搭建平台,创设竞赛活动有效载体。主要有:职工技能大赛。2002年以来,宁波市总连续举办三届全市性职工技能大赛,设置竞赛项目48项,参赛职工约15万人次,共有7520名职工获中级以上职称,其中315名获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各县(市、区)总工会、市产业工会也相应组织开展了竞赛活动,有效增强了职工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

“一体化”工作试点。在部分大中型企业实施职工技能培训、竞赛与鉴定一体化的试点,赋予试点企业自主培训、自主鉴定的职权,使职工技能培训、竞赛和鉴定与企业生产安排相协调,与企业生产实际相配套,与职工工资收入相挂钩。这一平台的创设,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积极性,深受欢迎。目前,宁波市总已确定浙江造船有限公司等11家职工技能培训基地,开展8大行业近百个工种的职工技能培训与鉴定。

“首席技工”评选。2004年,宁波市总、市属工业企业工会联合有关部门启动全市性“首席技工”评选制度,通过技能竞赛产生人选,当年全市评选150名“首席技工”,并给予物质奖励,赋予晋升“技师”资格,激发了职工潜能发挥。

探索四:奖励表彰,激励竞赛活动持续发展。近两年来,宁波市县两级总工会、产业工会联合或协调有关职能部门通过评选、表彰和奖励“职工技术能手”、“首席技工”、“劳动模范”,树立榜样,激励进步。通过评选“学习型组织”、“五一文明岗”、“模范集体”等树立企业品牌,充分调动了企业主组织竞赛和广大职工参与竞赛的积极性,推动了劳动竞赛活动的创新与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全市共产生职工技术创新项目15余万项,攻克技术难题650余个,创经济效益8.2亿元。广大职工整体素质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一大批优秀技工脱颖而出。实践证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竞赛不仅仍旧适用,而且与市场经济竞争机制、信誉机制、价值理念等相结合,更具活力,更见成效。新时期劳动竞赛逐步呈现了从“速度型”、“运动型”、“体力型”向“效益型”、“岗位型”、“智力型”的转变,并成为工会组织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针对企业实际,发动职工“建功建业”,发挥生力军作用的一个重要途径;成为众多企业,树立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推进企业先进文化建设,促成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载体;成为广大职工提升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创业能力,实现自身价值的有效渠道。

但是从发展的要求看,劳动竞赛的开展还存在一些不足。部分同志对在民营企业开展劳动竞赛不理解,认为劳动竞赛的开展与职工维权相悖;有些活动开展只停留在追求经济效益上,不够注重人的素质提高和企业自主创新力的增强;地方、产业工会组织存在工作系统性、规范性缺乏,深度不够等问题;在充分发挥基层工会作用方面也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等。

深入开展劳动竞赛的思考

思考一:要正确认识民营企业开展劳动竞赛的积极意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职工谋求个人劳动报酬最大化,是客观的、必要的,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企业主与员工的关系,从眼前具体利益分配来说,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然而从企业发展的长远利益、长远目标来说,企业主与员工的利益是息息相关的,两者利益的实现都有赖于企业的盈利和发展。而设计和开展科学合理的劳动竞赛活动促进效率和人员素质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增强,是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赢”,促成劳资关系和谐的重要途径。因此,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化认识,加强宣传教育。

思考二:劳动竞赛活动的开展要围绕中心,紧扣实际,创新形式,注重实效。新时期劳动竞赛,要深入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当地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和一个阶段的中心工作,突出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提高职工素质。要进一步探索中小民营企业开展竞赛的有效形式,激活中小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活力;要在节能、增效、安全、环保等方面创新竞赛的形式和内容;要在加快提升服务业方面积极发挥劳动竞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