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规避的基本方法模板(10篇)

时间:2024-02-27 14:46:0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风险规避的基本方法,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风险规避的基本方法

篇1

在我国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税务师事务所进行税收服务,为新兴产业提供一定的发展契机。税务师事务所作为企业的人,在企业机关进行具体的税收管理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税务师事务所作为税收管理人,能够形成良好的税收意识。作为纳税人,应该进行依法纳税,减少税务师事务所业务风险,因此进行合理的税收管理已经成为当前税收事务管理的重要体现。税务师事务能够规正税收事务筹划,不断规避风险,根据税收筹划的基本定义,可以进行合理的操作和分析,提前做好税收管理。准备为税收管理服务能够通过行为税收的管理,做好行政法律规避,促进税收风险控制和管理。

一、税务师事务所服务企业税收筹划的涉税风险

根据对税务师事务税收筹划的具体涉税风险分析来看,主要包括了以下3类风险:其中第一类为法律风险,这是税收筹划与税收事务关系较为密切的一项风险,这类风险的分析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如果进行合理的调整,则需要通过会计核算手段来调整的经营结构,根据法律法规合理规避相关风险,通过税务师事务所来承担风险的责任和义务不断明确,形成一定的税收业务义务层面的风险规避分析;二是行政风险。这一类型通过合理的税收进行审核,有助于对税收政策进行合理的分析,形成标准化的税收服务和程序,鼓励税收资源进行合理运用,并在税收中做到不浪费,具体的管理通过税务师事务所服务企业的经营管理来实现市场化经营,做好预测和存在经济风险的基本分析,形成一定的经营管理,做好成本规划,减轻税收的基本负担大有裨益;三是诚信风险。税务师事务所存在诚信风险,在一定的法律框架下进行具体的税务服务,能够解决法律风险中存在的诚信危机。一方面,企业严格遵守税收机关的申报制度,更好的进行稽查和管理,同时税务师事务所作出一定的稽查服务,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控纳税风险。另一方面,对税务师事务所所服务企业的纳税职责进行落实,督促其起到应尽的社会责任,有助于会计师事务所树立良好形象和产品市场影响力,从基本层次上规避了事务所所服务的企业部门可能受到的风险,做到融资行为的最大收益。

二、税务师事务所服务企业税收筹划中涉税风险的规避措施

通过对纳税相关的税收筹划分析,可以从企业的基本情况进行筹划,方案的设定根据税收基本服务和涉税风险进行具体的规避,可以采取相关的合理筹划措施来达到风险的税收风险规避,具体措施如下:

(一)税收筹划风险预警机制税务师事务所服务企业的基本税收筹划风险,能够在风险控制和管理意识上进行有效的分析。通过制定合理的方案来完善自身的发展。从国家税收政策和法律制度方面进行合理的预期,制定具体而详细的方案,能够不断的节约原有的成本,减轻税收的负担,更能够通过税收风险的涉税风险的制度和政策的分析来了解基本的认识和监管,做好税收管控和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提高税收涉税方案的具体实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同时采取合理的税收风险控制和预警机制的收税收筹划,能够在一些商业活动和商业计划中做到预警,借助现代化网络可以实现你的监管,这种监管方式能够形成风险预警和风险控制,也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做好服务企业的风险规避,进行合理的措施服务,有利于在合理的调整在税收规避中的风险,避免税收事务所服务企业在税收筹划风险中受到直接的影响,而且能够为税收事务所服务企业提供更好的优质化服务。

(二)优化税收筹划方案优化税收筹划方案,是对税务师事务所服务企业税收筹划方案进行科学和有效性的制定。合理的筹划方案能够带来诸多直接影响,为税务师事务所服务企业提供基本的实际效果。从之前的税务师事务所服务企业基本情况来看,采取合理的服务能够达到预期效果,能够在科学规避的前提下,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做到风险规避和认知科学,根据税务师事务所服务企业的税收筹划方案所带来的优化性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不同的措施制定。第一,可以采取服务纳税人的方式来进行税收服务管理,这种服务方式能够从业务活动上做到优化和完善,能够在国家税收政策调整的情况下及时调整。做好业务活动的拓展,不断地形成基本的业务活动,鼓励国家政策采取调整投资措施,为税务师事务所服务企业计划管理,做到科学性和有效性的结果;第二,通过对税收服务税收事务所服务企业的基本方案进行科学的评价,整理和调整税收方案促进风险调整鼓励税收活动的应用和税收筹划方案的合理性,做到最大限度的风险规避。

篇2

个人以及机构在金融活动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例如汇率风险、利率风险、投资股票市场所面临的个股风险,以及市场风险等。这些金融风险对于不是从事金融业的公司而言往往是难以驾驭的,也是不愿意承担的;即使对于专门的金融机构,也并不是愿意承担所有的风险。我们可以设想,对于一家主要从事国内业务的商业银行,它愿意承担关于本国货币的一定的利率风险,但是因为不熟悉国际业务,所以一般不愿意承担汇率风险。因此,社会需要建立一种机制,使得机构能够按自己的意愿承担相应的风险(同时具有潜在的收益),而金融工程就是一种具备如此功能的机制。金融工程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伦敦银行界,当时有的银行建立起专家小组,对客户的风险进行度量,并应用组合工具进行结构化管理。这一类工作被称为金融工程。随着金融创新的兴起,人们对金融工程的认识迅速拓宽,现在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来解释金融工程,即金融工程是应用金融工具,将现在的金融结构进行重组以获得人们所希望的结果,它所用到的金融工具,主要是近年来出现的期货、期权以及互换等各种衍生证券。金融工程的核心思想是利用这些基本的金融工具,或是它们的组合,如期权期货等,达到处理金融风险的目的。一般有两种结果:用确定性来代替不确定性,即风险;用确定性的损失来代替不确定性的损失,即不利的风险。

二、保险的起源以及基本思想

保险是人们规避风险的主要手段,我们可以从保险的起源看出来。另外,寿险业在发展的初期阶段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但是社会并没有因噎废食,而是充分认识到了保险对于社会发展的进步意义,同时,保险业也制定了许多严密的规则。这样,一方面使得保险公司自己的利益得到了保证,更重要的是,使得人寿保险为社会所接受。在此,我们不局限于各种保险的细节问题,而是从保险的核心出发,探讨保险这个行业处理风险的基本思想。

我们以寿险业为例,考虑它的社会定位以及它处理风险的方式。寿险是为了满足个体规避失去劳动力或死亡时所带来的风险而出现的一种保险形式。而风险有两种:生存与死亡。简单的讲,生存的风险就是指个体本身的生存(养老)问题;死亡的风险是指如果个体作为一个家庭的主要劳动者,他的死亡或者丧失劳动力,对家庭生活的影响是灾难性的。下面,我们详细地说明保险业是如何规避这两种风险。

1.用确定性来代替不确定性风险

对于个人而言,他需要在具备劳动能力期间,进行一定的积累以备将来丧失劳动能力时维持生活。但是,他面临一个风险,即他并不知道自己能生存多少年,如果积蓄太少并且他的身体一直十分健康,那么,他的积蓄就不够维持他的生活;反之,如果积蓄相对于他的年龄而言太多的话,他虽然不必为老年的生活发愁,但是,对大多数人而言,这往往意味着青年时期生活质量的下降。总之,如果完全依靠个体,没有人会知道多少积蓄是适当的。生存年金保险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可以将这个不确定性的风险用一个确定性的支出来解决。投保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收入,对未来生活的预期,以趸缴或者分期交费的方式,购买一定数量的生存年金。这样,就可以确保自己在失去劳动能力时,还会有固定的生活来源。这就是将不确定性的风险用确定性来代替。

2.用确定性损失来代替不确定性的损失

在保险中,财产保险,寿险,以及健康险等多种保险都是以确定性的小的损失,即所缴的保费来代替潜在的可能出现的巨大的损失。我们还是以寿险为例来看一下这个问题。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对于一个家庭,主要劳动者的死亡会对家庭的经济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如何规避这种风险呢?死亡保险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例如,一个家庭可以为其主要劳动者购买死亡保险,这样,如果在保险期间发生意外,家庭则可以获得相应的保险赔付,从而解决他们的生存问题;而如果一切正常,缴纳的保费不会为这个家庭带来任何收益。保险通过这种方式,使得人们可以将不确定性的损失(大的,且发生的可能性较小)用确定性的损失(小的)来代替。

三、金融工程与保险的定性比较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对金融工程与保险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我们在此用一个表来说明一下二者的关系(详见表1)。

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出,从金融工程与保险的目的来看,二者都是处理、规避风险的手段,只是它们的标的物不同。同时,它们本身并不能创造出社会价值,只对社会财富进行再分配而已。换言之,如果一辆购买了保险的汽车发生车祸而报废,尽管它的所有人可以得到保险公司的赔偿,但是社会财富确定是减少了一辆汽车,只是这个人规避了车祸造成的财产损失;同样的道理,有人可能因为持有一份期货的多头而获利,这并不能说明社会财富的增加,因为持有这份期货空头的人会因此而蒙受损失,我们只能讲,持有期货多头的人在此风险的处理上是妥当的。我们需要指出的是,即使对于持有期货空头而遭受损失的人,我们也并不能认为他没有正确地处理风险。因为从他的公司整体来看,持有该期货的空头,可能避免了更大的损失,或者是在这方面出现损失的同时,他在另外的交易中取得了超额的利润,也就是整体规避风险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目标。正是出于这个考虑,没有人会对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但没有得到保险赔付(即一切平安)而感到不快。因此,将衍生金融看作是一种规避风险的手段,我们才可以理解并容许在财务中出现由进行衍生金融交易而带来的损失,因为这可以看作是为企业支付的另外一种“保费”。

其次,金融工程与保险处理风险的基本方法是一致的,都是用确定性来代替不确定性或用确定性的损失来代替不确定性的损失这两种基本的思路。这两种方法是规避任何风险的基本方法,而风险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处理风险工具的不同。因为金融产品与实物资产以及人具有不同的特性,从而决定了处理金融产品风险的衍生工具必然同保险产品不同。事实上,因为实物资产与人具有不同的特性,也使得财产保险与人寿保险产品是完全不同的。

再次,由于金融市场中的风险并不具备财产保险与人寿保险的特性(即当数量足够多时,会出现频率的稳定性,也就是满足大数定律),因此,不可能出现象保险公司这样一个可以将所有风险都承担的机构。但是,在金融市场中,大家对于同一个风险有不同的偏好,因此中介机构可以撮合双方达成交易,并用各种手段确保不会出现信用风险,期货交易中的盯市方法是最典型的一种。二者的特性也决定了它们不同的定价基础,也就产生了不同的定价工具。

总之,保险与金融工程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二者都是处理风险的工具,并且处理风险的方式是相同的。它们的区别在于所处理的风险标的物不同。保险是处理实物资产与人为标的的风险金融工具,金融工程是处理以金融产品为标的的风险工具。正是因为标的物的不同,造成了它们之间的差别,但是,我们认为:尽管二者在表面上存在着差距,但就其本质而言,金融工程就是“金融保险”。事实上,保险中也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只是因为保险业的成熟,例如严格的监管,程序化的条文,才使保险业规避了这些风险,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新晨

通过对保险与金融工程的比较,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1.在中国发展金融工程是必要的

篇3

一、民航客舱安全管理的内容和安全管理的现状

1.民航客舱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

民航正常运行依赖于安全,客舱安全对飞行安全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涉及航空器、飞行员、乘务员以及旅客在特定环境下的安全管理。虽然飞机仍是安全系数最高的交通工具,但是旅客乘机安全意识薄弱、工作人员操作失误等人为因素仍成为航空安全的一大隐患,这就给客舱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通过严格的规范流程,确保旅客在正常、非正常情况下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客舱安全水平直接影响民航的整体安全水平,不应孤立地看客舱安全,而应从整个民航安全体系的角度来看待客舱安全的重要性。

2.民航客舱安全管理的基本现状

当下民航客舱安全管理中的基本内容比较健全,但是乘务员的安全意识和机组人员的沟通协调等方面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从而出现了一些本可以规避掉的风险,例如,在飞机颠簸过程中的厨房设施未能固定牢固,导致了物品跳出砸伤乘务人员;再如,由于机组人人员的沟通不畅,导致了驾驶舱发出的颠簸预警信号未能及时传达到乘务仓,最终造成了乘客未能在第一时间进行安全措施的预防。这些都是民航客舱安全管理的细节中存在的基本状况,只有提高航班上每位工作人员的安全风险意识,才能够有效地规避飞行中的风险,为乘客营造一个安全平稳的航程。

二、风险管理模式在民航客舱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1.风险识别

所谓风险识别是指洞悉潜在的未知风险,将预计的风险进行分类并分析各种风险之间的内在联系,识别出能够导致客舱安全的风险。通常情况下,风险的识别要经过汇集材料、预计潜在风险和分类识别风险三个阶段。关于材料的汇集方面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来搜集,例如,通过对机组的工作人员和机修工作人员以及乘客等参与民航飞行活动的人进行问卷调查,从而汇集成为材料册。关于预计潜在的风险可以对材料册中的问题进行细致地分析,从而知晓对客舱造成危险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客舱安全的危险指数,进而能够对客舱的安全管理有初步的全面的认识,最终能够确定当前客舱的危险程度。关于风险识别和分类可以分为直接可识别风险和间接可识别风险。对于直接可识别风险要有与之相匹配的预防方法来消除安全隐患,而对于间接可是别风险,要有其间接判据以供日程排查风险参考。

2.风险分析

通常情况下,风险分析的主要方法是利用与之匹配度较高的模型来进行分析,从而能够对风险性质进行分析,同时也能够对潜在风险的严重程度进行分析,进而实现风险分析兼顾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此外,风险分析中还要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即风险产生概率)和风险发生的可变动性(即风险变动的随机性)进行深度分析,从而能够依据潜在风险事件的产生原因和风险走向来编制风险规避策略,进而能够对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和高质量的处理。在飞机的安全管理中,客舱安全管理的难度最大,其难度主要体现在客舱中人数基数大、公共设备多以及空间设计系统复杂。

3.风险评估

一般情况下,风险评估要经过三个阶段,依次是明确风险评估的基础准则、明确潜在目标风险的严重程度以及依照评估基础准则对潜在目标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两个维度的分析。根据相关的风险评估理论来确定风险水平,即风险水平等于风险发生的概率与风险严重程度两者的乘积。风险类别确定则需要以单个评估基础准则和整体评估基础准则为评价准绳,将潜在目标风险事件与系统风险水平与之对比,从而能够确定风险的类别和规避风险以及处理风险的方法和策略,进而在管理组织结构等方面对系统进行深度优化以提高民航客舱的安全指数。

4.风险控制

所谓风险控制就是规避风险和应对风险的过程,通常情况下被定义为运用相应的方法和手段来减小风险发生的概率或者减缓风险的严重程度。预防风险发生即防患于未然,是风险控制的最佳方式,也是风险控制的最高水平。但是在实际的飞行工作中发现,不可控制的自然环境变化会造成很多不可预测的风险,这时能够通过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的降低就是最优风险控制方法了,这样可以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接下来对防患于未然的规避风险方法和降低风险的损坏程度两个方面来对分线控制进行讨论。关于风险的预防工作,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开展。第一,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安全知识要随处可见,从而能够保证乘务员有强烈的安全意识,从而能够积极影响到其工作的质量,进而能够在日常工作的细节上规避风险。安全文化的宣传活动的开展形式多种多样,员工安全意识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持久的安全文化宣传才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安全教育工作要常抓不懈。第二,完善乘务员管理制度,这里主要强调两点,一是保证现役乘务人员有扎实的职业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二是保证乘务员有足够的休息时间以避免神情恍惚而造成的风险判断误差。

关于风险损失的减少工作,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开展。第一,要制定风险发生紧急预案,依据潜在的风险的性质和风险的严重程度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能够在风险发生时工作人员有据可循,进而能够提高短时高效处理风险的能力。第二,要准备好应对风险的基础设备,在风险发生后,如果某些设备的运行工况出现紊乱,可以切换到备用设备,从而能够让飞机正常航行,进而避免系统瘫痪造成飞机失事,最终降低风险带来损失。

三、结语

篇4

个人以及机构在金融活动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例如汇率风险、利率风险、投资股票市场所面临的个股风险,以及市场风险等。这些金融风险对于不是从事金融业的公司而言往往是难以驾驭的,也是不愿意承担的;即使对于专门的金融机构,也并不是愿意承担所有的风险。我们可以设想,对于一家主要从事国内业务的商业银行,它愿意承担关于本国货币的一定的利率风险,但是因为不熟悉国际业务,所以一般不愿意承担汇率风险。因此,社会需要建立一种机制,使得机构能够按自己的意愿承担相应的风险(同时具有潜在的收益),而金融工程就是一种具备如此功能的机制。金融工程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伦敦银行界,当时有的银行建立起专家小组,对客户的风险进行度量,并应用组合工具进行结构化管理。这一类工作被称为金融工程。随着金融创新的兴起,人们对金融工程的认识迅速拓宽,现在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来解释金融工程,即金融工程是应用金融工具,将现在的金融结构进行重组以获得人们所希望的结果,它所用到的金融工具,主要是近年来出现的期货、期权以及互换等各种衍生证券。金融工程的核心思想是利用这些基本的金融工具,或是它们的组合,如期权期货等,达到处理金融风险的目的。一般有两种结果:用确定性来代替不确定性,即风险;用确定性的损失来代替不确定性的损失,即不利的风险。

二、保险的起源以及基本思想

保险是人们规避风险的主要手段,我们可以从保险的起源看出来。另外,寿险业在发展的初期阶段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但是社会并没有因噎废食,而是充分认识到了保险对于社会发展的进步意义,同时,保险业也制定了许多严密的规则。这样,一方面使得保险公司自己的利益得到了保证,更重要的是,使得人寿保险为社会所接受。在此,我们不局限于各种保险的细节问题,而是从保险的核心出发,探讨保险这个行业处理风险的基本思想。

我们以寿险业为例,考虑它的社会定位以及它处理风险的方式。寿险是为了满足个体规避失去劳动力或死亡时所带来的风险而出现的一种保险形式。而风险有两种:生存与死亡。简单的讲,生存的风险就是指个体本身的生存(养老)问题;死亡的风险是指如果个体作为一个家庭的主要劳动者,他的死亡或者丧失劳动力,对家庭生活的是灾难性的。下面,我们详细地说明保险业是如何规避这两种风险。

1.用确定性来代替不确定性风险

对于个人而言,他需要在具备劳动能力期间,进行一定的积累以备将来丧失劳动能力时维持生活。但是,他面临一个风险,即他并不知道自己能生存多少年,如果积蓄太少并且他的身体一直十分健康,那么,他的积蓄就不够维持他的生活;反之,如果积蓄相对于他的年龄而言太多的话,他虽然不必为老年的生活发愁,但是,对大多数人而言,这往往意味着青年时期生活质量的下降。总之,如果完全依靠个体,没有人会知道多少积蓄是适当的。生存年金保险是一种有效的解决,可以将这个不确定性的风险用一个确定性的支出来解决。投保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收入,对未来生活的预期,以趸缴或者分期交费的方式,购买一定数量的生存年金。这样,就可以确保自己在失去劳动能力时,还会有固定的生活来源。这就是将不确定性的风险用确定性来代替。

2.用确定性损失来代替不确定性的损失

在保险中,财产保险,寿险,以及健康险等多种保险都是以确定性的小的损失,即所缴的保费来代替潜在的可能出现的巨大的损失。我们还是以寿险为例来看一下这个问题。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对于一个家庭,主要劳动者的死亡会对家庭的经济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如何规避这种风险呢?死亡保险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例如,一个家庭可以为其主要劳动者购买死亡保险,这样,如果在保险期间发生意外,家庭则可以获得相应的保险赔付,从而解决他们的生存问题;而如果一切正常,缴纳的保费不会为这个家庭带来任何收益。保险通过这种方式,使得人们可以将不确定性的损失(大的,且发生的可能性较小)用确定性的损失(小的)来代替。

三、工程与保险的定性比较

通过以上,我们可以对金融工程与保险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我们在此用一个表来说明一下二者的关系(详见表1)。

表1 金融工程与保险的比较

附图

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出,从金融工程与保险的目的来看,二者都是处理、规避风险的手段,只是它们的标的物不同。同时,它们本身并不能创造出价值,只对社会财富进行再分配而已。换言之,如果一辆购买了保险的汽车发生车祸而报废,尽管它的所有人可以得到保险公司的赔偿,但是社会财富确定是减少了一辆汽车,只是这个人规避了车祸造成的财产损失;同样的道理,有人可能因为持有一份期货的多头而获利,这并不能说明社会财富的增加,因为持有这份期货空头的人会因此而蒙受损失,我们只能讲,持有期货多头的人在此风险的处理上是妥当的。我们需要指出的是,即使对于持有期货空头而遭受损失的人,我们也并不能认为他没有正确地处理风险。因为从他的公司整体来看,持有该期货的空头,可能避免了更大的损失,或者是在这方面出现损失的同时,他在另外的交易中取得了超额的利润,也就是整体规避风险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目标。正是出于这个考虑,没有人会对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但没有得到保险赔付(即一切平安)而感到不快。因此,将衍生金融看作是一种规避风险的手段,我们才可以理解并容许在财务中出现由进行衍生金融交易而带来的损失,因为这可以看作是为支付的另外一种“保费”。

其次,金融工程与保险处理风险的基本是一致的,都是用确定性来代替不确定性或用确定性的损失来代替不确定性的损失这两种基本的思路。这两种方法是规避任何风险的基本方法,而风险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处理风险工具的不同。因为金融产品与实物资产以及人具有不同的特性,从而决定了处理金融产品风险的衍生工具必然同保险产品不同。事实上,因为实物资产与人具有不同的特性,也使得财产保险与人寿保险产品是完全不同的。

再次,由于金融市场中的风险并不具备财产保险与人寿保险的特性(即当数量足够多时,会出现频率的稳定性,也就是满足大数定律),因此,不可能出现象保险公司这样一个可以将所有风险都承担的机构。但是,在金融市场中,大家对于同一个风险有不同的偏好,因此中介机构可以撮合双方达成交易,并用各种手段确保不会出现信用风险,期货交易中的盯市方法是最典型的一种。二者的特性也决定了它们不同的定价基础,也就产生了不同的定价工具。

总之,保险与金融工程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二者都是处理风险的工具,并且处理风险的方式是相同的。它们的区别在于所处理的风险标的物不同。保险是处理实物资产与人为标的的风险金融工具,金融工程是处理以金融产品为标的的风险工具。正是因为标的物的不同,造成了它们之间的差别,但是,我们认为:尽管二者在表面上存在着差距,但就其本质而言,金融工程就是“金融保险”。事实上,保险中也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只是因为保险业的成熟,例如严格的监管,程序化的条文,才使保险业规避了这些风险,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通过对保险与金融工程的比较,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1.在金融工程是必要的

篇5

由于存在生产风险,需要引用预期来设定利润函数。假定农户最大化期望效用E(U(w;z)),其中U(•)是效用函数,为财富(w)和农户家庭特征的变量z的函数。假设效用函数是w和z的连续可微函数。用产出价格对预期财富标准化可得w=W0+y-ωx,其中W0是初始财富值,y是产出,x为k种投入品向量,ω代表投入品相对于产出品的价格,即财富为初始财富加上生产收入减掉生产投入成本。对于生产和投入的关系,本文采用Just等(1978)的随机生产函数形式:y=f(x;α)+g(x;β)•ε(1)其中,x是投入向量,α和β都是参数向量,ε是误差项,假定独立同分布N(0,1)。f(x;α)是产出平均值方程,g(x;β)是产出风险方程。在此框架下,投入向量同时影响产出的均值和产出变动方差,即E(y)=f(x;α)和Var(y)=[g(x;β)]2。根据投入品是增加、不影响或者还是降低产出的方差,可以将其分为风险增加、风险中性和风险降低3类。边际生产风险为Var(y)/xk=2g(x;β)•g(x;β)/xk,其符号可能为正或负,取决于g(x;β)/xk。如果g(x;β)/xk为正(负),则投入品xk为风险增加型(风险降低型)投入品。其中,ωk为第k种投入品价格与产出价格之比,而θ=E[U''''E(w;z)•ε]/E[U''''(w;z)]为风险偏好方程,U''''=U/w。由Chambers(1983),如果农户为风险规避、风险中性和风险偏好型,则θ分别取值为小于、等于或大于0。无论是风险增加型或风险降低型投入品,风险中性的农户会选择边际产出等于投入品和产出品价格之比。如果农户为风险规避型即θ<0,并且投入品为风险降低型,即g(x;β)/xk<0,则意味着f(x;α)/xk<ωk。换言之,风险规避的农户比风险中性的农户使用更多的风险降低型投入品。同理,风险规避程度越高,农户使用的风险降低型投入品越多。以玉米种植农户的种子选择为例,这意味着对于风险厌恶的农户,根据公式(3),可以预计他们将倾向于选择风险较小的玉米品种,如村里其它农户普遍种植的主流品种,而对于风险偏好的农户,根据公式(3),他们会选择一些风险较大的新品种,这些新品种信息较少、风险较高,但常常宣传为具有产量高或者抗逆性较好的特点。因此,本文的假说是:风险厌恶的农户会倾向于选择大部分人已经种过的老品种,而风险偏好的人会选择风险较大的新品种。

二、模型设定和数据

本文所用数据来自作者2010年5—7月在全国4个玉米主产省开展的农户调查。调查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样本省内依次抽取了样本县、样本乡镇、样本村庄和样本农户。在每个省内,按照各县的玉米生产规模采取概率与规模成比例的抽样方法(PPS)各抽取了5个县作为样本县;在样本县和样本乡镇内,又采用以玉米种植面积为指标的对称等距抽样法(SSS),分别选取了2个乡镇和2个村庄做样本;最后,在样本村庄,调查采用随机方法在每个村庄抽取了8户农户进行了入户调研,并且访问村干部收集村级信息。共调查了4省20县40个乡镇80个村庄640户农户,全面收集了农户的家庭基本情况、地块特征、近四年玉米种植和品种采用情况、种子市场信息了解情况等基本信息。剔除无效样本,本文最终使用的数据包括599户农户家庭种植的1124块地块。

(一)风险偏好测度本研究通过对调查对象进行实验以测度其风险偏好。根据Holt等(2002)所设计的实验方法,实验设计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熟悉博弈规则,由调查员向农户介绍游戏规则,并让农户预演;第二阶段,提供5套游戏方案,每套方案都包括低风险(A项)和高风险(B项)两个选项,在5套方案中,被调查人都要选择一个选项。这5套方案中,每套方案的A选项和B选项期望值都相同,但是B方案方差要大于A方案,即A为低风险方案,B为高风险方案。特别要强调5套方案被选择实施的概率是相同的,其中一套是最后要实施的方案。明确农户在方案选择阶段就知道其选择与最后收益相关,因此要汇报其真实的风险偏好信息。第三阶段,在5套方案中随机抽取一套方案,按此方案进行游戏,并根据游戏结果兑现奖金。本实验采用抽球游戏。在袋子中放4个白球和4个黄球,抽到白球和黄球分别给予相应奖励。表1给出了具体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根据农户选择结果,可以计算出农户风险规避指数。计算公式为:风险规避指数=1-(选择B选项的方案个数/5),其中风险指数为1表示农户选择B选项的方案个数为零,农户为极端风险规避型,若风险规避指数为0,则表示农户选择B选项的方案个数为5个,农户为极端风险偏好型。与国内已有其它相关研究相比,本研究所用实验方法,将实验结果与收益相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数据偏误。另外,收益激励农户如实汇报真实偏好(Binswanger,1980)。受访者平均只需二十分钟就完成本实验,调查村平均日工资为80元,实验期望收益(25元)占日平均工资的31%,因此,就成本收益率看农户会认真对待实验。

(二)模型设定为了估计风险规避态度对低风险投入品使用的影响,设定如下模型:模型中被解释变量S*ihv为一潜变量,表示第v个村庄第h个农户第i块地上的品种采用行为,RKhv表示第v个村庄第h个农户的风险规避指数,Hhv代表农户的家庭人口特征,如受访者教育水平、农业工作经验、性别和家庭人口数等。此外,根据Liu等(2013)的研究,控制了地块特征变量(Pih),其中包括地块面积、是否可灌溉和地形等变量;μv代表研究者无法观测的村庄层面变量,包括不可观测的因素,以及可观测但是已有变量无法涵盖的因素;α、β和γ是待估计参数;考虑到样本中村庄分布较散,模型还引入了村庄虚拟变量,并利用固定效应模型控制村庄间的异质性。在此基础上,第h个农户在第i块地上是否采用低风险品种可以被表达为:在模型中还引入了家庭年用电金额和社会资本等变量,其中前者作为测度家庭富裕程度的一个变量,而后者主要用来控制农户在种子信息和技术掌握能力方面的差异。本文假定社会资本高的农户掌握种子信息会更充分,因而可能会选择对其他人来说风险较高的非主流品种。表2汇报了模型中的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的基本设定与统计描述。从表2来看,采用村内主流品种的农户占全部样本农户的50%。农户平均风险规避程度较高,平均达到0.8。农户农业生产经验丰富,平均从事农业经验在28.24年。大多数样本农民接受了初中以上教育。有31%的农户在过去接受过农业相关技术培训。样本农户平均家庭规模为4.26人,平均地块面积为4.74亩,其中有41块地块面积超过15亩,这反映近年来农村土地流转较为活跃,部分农户转包其他农户土地开始规模化经营(郜亮亮等,2011)。样本中,有50%的玉米地块是可灌溉的耕地,13%的玉米地块为山地。样本农户家庭年平均用电金额达到421元,有7%的农户有亲戚在种子销售企业就职。表3描述了种植主流和非主流品种的农户特征。相对于种植非主流品种农户,种植主流品种的农户风险规避程度更高,户主或家庭内种植决策者从事种植业的经验更少(平均约1.4年)。两类农户社会资本方面则没有明显差异,这至少部分说明农户种植主流品种并非由于品种信息获取渠道不畅通。尽管两类农户在如教育程度等变量上差异不大,排除了这些变量对农户种植主流品种的解释能力,但是,在后文回归中仍然控制了这些变量,以得到风险规避的影响。

三、实证分析

(一)计量模型估计结果表4列出了3个回归模型,其中模型1为基准模型,模型2、3依次加入家庭年用电金额和社会资本变量。3个模型都控制了家庭人口特征变量和地块特征变量。从计量经济估计结果来看,模型变量系数符合预期,其中大多数都在10%以上的统计检验水平上显著。从3个模型结果比较看,无论是系数方向还是在显著性水平都非常稳健。3个模型都表明,风险规避程度高的农户倾向于选择风险较低的村内主流品种。这与本文的理论模型分析结果及相关实证分析结果(Liu等,2013;ng等,2008;Knight等,2003)是一致的。Knight等(2003)研究了埃塞俄比亚农户技术采用行为发现风险规避程度高的农户新技术采用率低。村内主流品种对于农户来说,了解的信息较充分,风险相对较低。因此,农户越是规避风险,越倾向于选择此类品种。模型2和模型3引入了代表家庭财富的年用电金额变量。家庭财富对低风险品种(主流品种)选择的影响为负,即家庭财富水平较高的农户倾向于选择风险程度较高的新品种,这也与Binswanger(1980)的研究结果一致。在当前农村环境下其含义需要认真解释。家庭财富越多可能越不依赖于种植业,因而家庭应对农业风险的财务能力越强,所以越愿意尝试产量波动可能大的新品种。其他显著的家庭变量包括家庭人口数、劳动力数量、农业生产经验和地块特征。家庭人口数量和劳动力数量分别为正影响和负影响。在控制了劳动力变量后,家庭人口数量代表非生产人口数量,数值越大代表家庭抵御风险程度越低;劳动力数量越多代表家庭抵御风险程度越高。与预期一致,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家庭抵御风险程度越高(劳动力数量多),则农户更愿意种植风险相对较高的非主流品种,而风险抵御能力较低的家庭(非生产人口数量多)更愿意选择风险较低的主流品种。农业生产经验对主流品种的选择的影响呈倒U型,即在最初几年,随着农业生产经验的上升,农户更愿意选择风险较低的主流产品,但随着农业生产经验的进一步增加,农户则开始倾向选择风险较高的非主流产品。另外,模型估计结果也显示,农户在灌溉地上更愿意采用非主流品种,一个可能的解释是,灌溉地块不易受气象因素的影响,产量较为稳定,因此农户在灌溉地上更愿意尝试种植风险较大的品种。

(二)分样本结果和稳健性检验农户之间规模和生产性质存在较大异质性。规模差异往往反映生产技术差异,本文将人均劳动力经营3亩以下土地的定义为小农户或生计农户,否则为大农户或市场农户。从理论上推断,大农户一般更专业化于经营土地,其收益中大部分来自于农业生产,可能风险规避程度对其选取低风险品种影响更大。通过细分样本为两组,比较了两组样本间农户风险规避程度对品种选择的影响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对于Logit模型,分组回归系数差异可能是由于两个级别残差分布的异质性,因而无法直接比较。Allison(1999)提出估算两个组别残差项或者残差项的函数来控制其异质性。Williams(2009)扩展了Allison(1999)所提出的方法并给出标准的程序实现。本文利用了Williams(2009)的方法来比较不同类型农户风险规避指数的差异。表5给出了回归模型不同设定下的稳定性检验。为了便于理解,表格汇报了边际概率并检验了不同样本间农户风险规避程度变量系数的差异。由于细分样本,控制村庄固定效应会由于村庄内所用种子类型相同而删失数据,因此回归中控制了乡镇固定效应。其他变量与表4中模型3完全相同。表5表明,对于小农户(或生计农户),风险规避程度对种子选择影响并不显著。与之相反,风险规避程度越高,大农户(或市场农户)越选择低风险投入。对大农户(或市场农户),如果风险规避指数提高一个标准差(0.267或0.299),其采用低风险种子的概率降低17.7%(或13.2%)。可能的解释是,对于大农户(或市场农户),农业收入占全部收入比例远远高于小农户,因而风险规避程度对前者的影响幅度大于后者。

篇6

金融工具按照基础性与否可分为基础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两者互为对立但也存在紧密联系,基础金融工具是存款凭证、商业票据、债券、股票等基础性金融工具,期权和约、股票价格指数期货和约、利率期货和约等从基础性金融工具派生出的新型金融工具则可被归类为衍生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相对基础金融工具有较为显著的差异性,例如跨期交易、杠杆效应、高风险、套期保值和投机套利共存等。其价格形成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资金的有效流动,有分割,转移风险,提高金融市场经济效率的作用。

总体而言,衍生金融工具的应用能够对企业财务管理起到以下几点良性影响:其一,提升资金流动率,衍生金融工具可以提升资金运营效率,其一方面可以为企业提供更为灵活的交易方向,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企业收益;其二,能够降低当前阶段财务风险,企业财务管理中必须重视财务风险的预防和处理,其中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是风险的本质成因,而处理风险问题的根本方法是通过最小的风险获取最大的收益,衍生工具的高杠杆特性正有利于实现这一目标;其三,有助于改善企业内部资源配置,金融衍生产品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风险是可以量化和测量的,企业在风险承受范畴内参与金融衍生产品市场是对财务风险管理的优化,因此可帮助企业进行资源优化配置。

二、企业财务管理中衍生金融工具的应用范围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衍生金融工具的应用主要有三个方向,分别是融资、投资增值和常规经营管理。

其一,融资。衍生金融工具最直接的作用辨识融资,其形式内容多属于融资渠道。衍生工具融资相对于传统的直接、间接融资产品而言具有融资效率高、操作灵活、资金成本低、交易配置灵活等特点,但同时也对企业的资产变现能力有一定要求,且不适合中长期融资需求。

其二,投资增值。企业的管理除了要求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现金流进行管理优化,企业资金的有效运用、实现保值和增值也越来越重要,企业的投资往往较为谨慎保守,由于主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在金融产品上的投资需求也越来越大。银行对公理财产品以及信托产品在往往很难达到高收益与低风险的完美组合,企业参与金融市场的欲望愈发强烈。

其三,常规经营管理。在经营管理方面,衍生金融工具所能起到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规避利率风险,二是规避汇率风险,可见都是用于应对货币市场风险而产生的。

三、企业财务管理中衍生金融工具的应用方案

篇7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92(2007)09―0052―03

一、操作风险的性质分析

(一)操作风险的异质性

这是操作风险与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相比都很不同的一种特性。后两者尽管在各产品和业务中的表现会各有差异,但同一类风险的影响因素具有共同的规律,如市场风险主要受到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各金融产品本质上具有同质性,其价格波动受许多共同因素的影响,而信用风险都可以分解为违约率和违约损失率等因素来分析,而且也大都受到企业、行业和经济周期等大致相同的主要风险因素的影响。但是,操作风险由于覆盖范围广泛,诱发因素多种多样,不同操作风险之间表现出明显的性质差异。外部欺诈、计算机病毒引发的系统崩溃、地震以及恐怖袭击等尽管都同属于操作风险,但显然其诱发因素和性质的差异是很大的。这种性质差异导致了操作风险的管理从量化到管理控制、监测等各个方面都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二)操作风险的普遍性

与市场风险主要存在于交易类业务和信用风险主要存在于授信业务不同,操作风险普遍存在于商业银行业务和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前台、和后台,总行、分支机构和子公司,交易业务、信贷业务和中间业务,等等。操作风险不仅存在于业务流程之中,也存在于风险管理本身的实施过程之中。操作风险的普遍性是商业银行进行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操作风险的不对称性

这是指反映操作风险的操作损失分布是不对称的。这与信用风险相似,而与市场风险相异。这主要反映在操作风险从发生频率和损失严重程度上看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相对较小的日常业务流程处理上的小错误;二是发生频率低但造成的损失相对大的自然灾害、大规模舞弊等。这使得操作风险在分布上呈现出肥尾的非对称特征。因此,试图用一种方法来覆盖操作风险的所有领域几乎是不可能的。

(四)操作风险的非盈利性

这是操作风险与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相比另一个重要的特性。后两者由于存在盈利的可能,商业银行承担它们的一个主要动机是为了获得盈利,而操作风险却并不能直接带来盈利,商业银行之所以承担它是因为在业务开展和机构管理中它不可避免。因此,在承担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时,商业银行追求风险和收益的平衡,并将这种管理风险和收益平衡能力视为其核心的竞争能力。而对于操作风险而言,由于不具备盈利性,商业银行的基本策略就是尽可能降低,然而这必须受到成本支出的约束,因而需要追求的是降低操作风险和增加管理成本之间的平衡。

(五)操作风险的可转化性

在实践中,操作风险通常可以转化为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例如,巴林银行的内部控制缺陷和交易员里森的欺诈最终转化为该银行在日本金融市场上的巨大风险;一系列银行信贷流程中的问题最终也会转化为大量的信用风险。由于操作风险的这种可转化性,人们往往难以将操作风险与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区别开来。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我国银行体系大量的不良贷款,不少人由此认为我国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能力有缺陷,而实际上,大量不良贷款中相当一部分反映了商业银行管理操作风险的水平欠缺。因为严格地讲,只有由于借款人信用水平变化(而并非信用水平低)所导致的可能损失才算是真正意义的信用风险。即便是借款给欺诈者,银行首先面临的也并非信用风险,而是操作风险,因为借款者的信用水平并没有发生变化,导致银行可能损失的是银行内部识别和管理信用水平的能力和流程出现的问题。

二、操作风险管理的特点

(一)操作风险难以进行量化管理

在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中,市场风险因交易数据丰富而最容易计量,信用风险的计量就困难得多,但近些年随着贷款销售和资产证券化导致信贷产品流动性加强,同时信用计量模型也不断被开发出来,其计量的难度相对降低。而操作风险则成为当前最难计量的风险,其主要原因是构成复杂,性质各异,各风险因子之间的可比性差;损失数据,尤其是大额损失数据稀少且缺乏积累;大多数操作风险具有内生性,与人的作用有关,难以客观量化;风险量化模型的开发还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等。操作风险的量化困难目前已经成为制约操作风险管理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操作风险不易通过市场转嫁

转嫁风险是现代风险管理中最为引人注目的策略和技术之一,也是金融体系实现风险配置(即将风险由没有承担能力或意愿的参与者转移到有承担能力和意愿的参与者)的重要途径。在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管理中,包括信用衍生产品在内的各种市场转嫁产品构成了被称之为金融工程和信用工程的现代风险管理的核心技术。然而,市场转嫁策略在操作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相对而言就困难得多,传统上商业银行可转嫁的操作风险主要局限在保险公司愿意承保的火灾、盗窃等风险范围,其主要原因在于上述操作风险难以计量的管理特征。不能计量的风险,就不能定价,不能定价自然就不能交易转让。

(三)与业务线路的管理过程相融合

由于操作风险源自商业银行各项业务的人员、系统和流程等因素,对这些因素的管理显然与业务线路本身的管理是相互融合的。即便是审计、公司治理和独立操作风险管理部门,其最终发挥作用仍然必须通过对业务线路的管理产生影响而实现。因此,在操作风险管理体系中,具体的业务部门应该首先对自身的操作风险负首要责任,董事会则应承担最终的责任。

(四)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所决定的环境和文化具有决定性的关键作用

公司治理是关于利益相关者之间权责利关系的基本制衡结构,直接决定了商业银行内部从事业务和管理各项活动的人的相应激励机制,内部控制是覆盖商业银行所有人员在内为达到预定业绩进行风险控制、制度管理和相互制约的方法、措施和程序,两者共同作用决定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及其管理的基本环境和文化。只有在良好的公司治理和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规范下,才能确保商业银行整体上将其操作风险有效地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五)事前合规管理和事后稽核审查是主要管理手段

在操作风险管理中,各项外部法规和内部制

度是管理的主要依据,而对这些法规和制度的违反正是导致损失的直接原因。因此,保持对相关内外部法律和规章制度的遵循是成功的操作风险管理的关键。传统上,审计活动(包括内部审计和外部独立审计)是确保各项法规和制度得到遵循的主要手段。近些年金融界出现了强调合规管理的发展趋势,与审计相比,合规管理偏于事前,更加符合风险管理事前性的要求。

(六)人在操作风险管理中发挥关键作用

尽管操作风险被定义为来自于人员、系统流程和外部事件等多方面因素,但在操作风险管理中,人的因素始终是决定性的因素。这一方面表现在人是操作风险的主要来源,而且职位越高,风险越大,因为一旦位高权重的人犯下错误,其所导致的损失也相应大很多;另一方面表现在人也是操作风险管理动力的主要来源,人的级别越高,权力越大,其对风险管理的责任和作用也越大。

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基本策略

(一)风险规避

商业银行在面临某一项业务所带来的操作风险暴露时,其应对的策略可以分为基本的两类:规避或者承担。选择规避策略,意味着商业银行将拒绝开展该项业务,或者关闭已开展的该项业务。规避策略使得商业银行彻底地消除了对该项业务操作风险的暴露,而且并不支付任何管理成本。很显然,该策略的代价是在消除风险暴露的同时商业银行也失去了开展该业务可能带来的盈利。规避策略适用于操作风险很大和风险难以衡量、缺乏管理手段的新业务,也适用于操作风险水平和业务的盈利水平不匹配、不相称的业务。操作风险规避策略尽管简单,但其关键是如何科学地确定规避的风险对象,即什么样的业务因操作风险过大应该规避。长期以来,商业银行主要是依靠主观经验判断来确定风险规避的对象。近些年来,随着经济资本配置技术和操作风险量化方法的发展,主要用于市场和信用风险的基于经济资本配置的风险和业务限额管理技术也逐渐开始用于操作风险,操作风险规避策略应用的技术基础得以加强。

(二)内部控制降低风险

内部控制降低操作风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和方法:一是通过实施IT技术或项目管理方案等来改善业务部门本身的运行质量和管理水平;二是通过审计稽核、合规检查和操作风险管理等业务部门以外的管理部门的管理来降低业务的操作风险;三是通过改善公司治理和加强操作风险管理部门的独立作用,在商业银行建立起管理操作风险的良好环境和文化,制定合适的操作风险管理战略和政策,健全操作风险管理流程。这一类方法的特点是通过内部管理制度和方法的改进对所承担的操作风险进行控制和降低。

(三)风险转嫁

商业银行并不能对所有承担下来的操作风险都可以采取策略降低风险的,有些应该采取风险转嫁的策略。这一方面是因为有些操作风险性质过于复杂或者操作风险所涉及的知识领域并不是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所在的领域,商业银行并不擅长管理和控制这一类操作风险,自己采取控制措施降低操作风险的投入成本相对较高,而经济体系中又存在着管理这类操作风险的专业机构,合理的方法显然是商业银行以一定的代价将这一类操作风险转嫁给擅长管理这类风险的机构。典型的例子就是通过业务外包的形式将商业银行并不擅长或在战略上不愿意重点拓展的业务或管理环节委托给相应的外部专业机构。另一方面,转嫁风险是因为业务中的某些操作风险具有发生概率很小、但后果很严重的性质,商业银行本身缺乏管理的手段和承担的能力,于是通过购买保险将该操作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而保险公司则通过在全社会中集合类似的操作风险,在全社会范围内分摊这种风险。保险不仅是商业银行转嫁操作风险,如自然灾害、员工安全等的传统手段,而且,随着保险产品创新的发展,保险在商业银行的风险转嫁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篇8

桥梁工程建设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施工过程复杂。施工过程完满进行必须妥善处理好种种或确定或不确定的风险因素,诸如方案的设计、数据的计算、建设材料的性能等人为活动,以及气象、水文、地质自然条件,其中都隐含着风险产生的根源。那么,构建起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对桥梁工程施工的顺利完成及其今后的正常运营就显得非常重要,是每个施工方所不容忽视的。

1 桥梁施工中的风险识别

1.1 风险识别的原则

从工程项目目标完成的程度的角度进行观察,桥梁工程的项目施工风险包括进度风险、质量风险和费用风险,风险的识别一般以该分类作为根本的指导。在风险识别过程中,如何保证风险辨识准确有效历来是理论研究和实务的重点和难点,为了实现该基本目标,识别活动首要的是要遵循系统性和全面性两项原则。

1.2 风险识别的WBS-RBS方法

WBS是工作分解结构的英文简称,其全称为Work Breakdown Structure,是一种面向可交付成果的项目元素分组,这个分组组织并定义了全部的项目工作范围。在构建WBS时应该将工作逐层分解到便于进行风险识别的工作包层。WBS-RBS实施包括以下四个主要环节,第一是要构建WBS,第二是创建出RBS第三步是要通过对WBS与RBS进行交叉构建,从而得出RBM,最后是对风险的存在性和风险转换的条件进行综合的考量,最后一步的工作原理是以RBM元素为前提,由此对作业包中的各风险因素进行全面的考量,存在则为1,在不存在或者发生概率极小且损失轻微的情况下则为0,然后对矩阵中的风险进行整理,在此基础上就可对工程建设期内各特点项目阶段的特殊风险进行明确。

2 桥梁施工风险估计与评价

桥梁施工风险估计与评价是为后续的风险应对方案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的前置性工作,风险概率估计、风险损失估计、风险评价是其题中应有之义。施工风险概率估计是风险管理人员对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后,根据科学的方法对桥梁施工过程中风险的发生的概率进行的预测和评估。风险发生的概率评价方法包括概率分布与数理统计法、模拟仿真法和主观概率法。桥梁施工风险估计也是桥梁施工风险损失估计的重要一环,其主要的任务是针对桥梁工程建设期间风险事件发生可能造成的各种损失进行系统的评价,构建损失估计模型是其主要的手段,,对风险损失的大小和严重程度进行综合地估计和分析,通常采用定性估计的方法和定量估计的方法。定性分析方法是指用定性的指标或方法来估计和描述风险后果的大小或损失的严重程度。定量的后果估计方法是用定量的计算方法或量化的指标度量和描述风险损失的大小或严重程度。

3 桥梁施工风险的应对方案的制定

桥梁施工风险的应对方案的制定制定是针对不同的桥梁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论证后的结果,即使对于桥型一致、建设所采用的施工方法具有统一性的情况下,不同强梁之间的风险影响因素也必然具有各自的独特性,从而风险应对的措施也必然具有多样性,整体的风险应对方案也必然是建立在对不同实际情况加以分析的基础上的,且一般是多种措施的系统结合。

3.1 风险应对流程

风险应对的基本流程方案是其整体构造的集中表现。在施工实践过程中,风险应对的基本流程的设计关乎风险应对正确和有效执行,在整个风险应对过程中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风险应对的首要一步是确定风险应对目标,风险应对目标是在项目主体的风险承受能力、应对能力和风险偏好等指标进行综合考量的基础上进行确定的。流程的第二步是选择和拟定风险应对措施。在此基础上,施工方的技术团队则要着手制定项目风险的应对计划书,该计划书对实施风险应对具有指导性的作用,其一般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其一是要明确列出项目风险的应对目标;其二是制定出应对项目风险的具体措施;其三是要制定出项目风险应对的责任体系,并对应对计划的资源与经济预算给出妥当的计划和安排;其四是要有合理的项目风险应对的变更管理办法和程序。流程的最后是组织实施风险应对,将既定方案付诸实施。

3.2 风险应对的措施体系之构建

对于桥梁施工建设中出现的某种具体风险的解决,在很多的情形下,风险和解决的方法并不仅仅是一一相对的,风险的成功应对需要系统运用多种风险应对的方法和措施,能够充分应对风险的实施计划是多种措施协调作用的的组合。业界对于桥梁施工风险的应对,在长期实践和理论锤炼的基础上总结概括了如下的风险应对策略,分述如下:

3.2.1 风险规避

当施工方在桥梁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风险有着极高的发生概率,并且如应对不善则会造成毁灭性的的损失,然而又面临降低该风险的其他有效对策付诸阙如,在如此情势下,施工团队需要采取风险规避的应对措施,也即是通过对在建项目的工程目标进行必要的调整,或者完全对原有的施工计划采取放弃的措施,以此等方式来达到将风险予以消除,或者将风险产生的条件彻底排除的效果。作为一种经常在实践过程中加以运用的风险应对策略,风险规避的方式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该种方式的实施可以在所规避之对象方面加以权衡变通,既可以对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进行规避,也可对风险事件发生后可能的损失进行有效规避。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风险规避措施的实施还有着系统的方法,简要言之,包括终止法、工程法、程序法和教育法等。

3.2.2 风险转移

在桥梁建设中,有些风险往往无法回避,而仅能采取直接面对的策略,而施工方在经济和技术方面的承受能力又有所欠缺,此种情形下,施工方往往需要考虑采用风险转移的方式来应对风险,也就是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特定风险的损失及后果转移给他人,当然损失的转移必须附着于风险应对的权力和责任的转移。在实践过程中,转移风险的方法层出不穷,难以穷尽其列举,主要有两大类风险转移方式,一类是非保险转移,另一类则是保险转移。

3.2.3 风险缓解

相对于风险转移和风险规避两种方式来说,风险缓解并不能彻底将风险彻底的消除和转移,其本质上是通过运用特定的技术和手段,在施工方的经济可承受范围内将桥梁施工风险予以降低,包括对风险发生的概率以及后果的降低。风险缓解的主要途径有: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控制风险损失、分散风险和采取一定的后备应急措施。

3.2.4 风险自留

该风险应对策略亦称为风险接受,该策略的内涵是由项目主体自行承担风险后果,其并不讲求对风险的消除和转移。故而,不可避免的风险发生后,该策略一般消极地依靠项目主体的财力去补偿损失。该策略的核心要求是对风险损失进行预先的科学估计,避免难以承受的损失的发生。

3.2.5 风险利用

风险的应对并不仅仅是风险的防范与消除,在有的情况下风险还能发挥积极的作用,风险利用的题中之义就是如何正确地转化风险,实现通过风险的利用来创造机会和利益的目的,这也是一种科学的风险应对策略。当然,并不是任何风险都可以加以利用,其仅适合于投机风险。风险管理者对风险的利用必须建立在对所处环境、把握时机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

4 结语

篇9

二、出现税务风险的原因

(一)会计人员的水平有限

企业在发展当中离不开各个专业人才的支持,在企业财务部门,会计人员、办税人员、核算人员等都是不可缺少的财务人员,在处理财务工作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企业办税人员主要负责一些基本的税务工作,比如税务沟通、纳税筹划、计算等。虽然这些工作看似非常普通、非常基本,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的办税人员都不能掌握最基本的业务知识,还有非常多的人员没有足够的办税经验,在遇到一些突发事故以后,不能有效解决,还要依靠上级主管领导。办税人员的主观意识上也缺少规避风险的意识,缺少对风险的洞察能力。很多工作人员都在办理各项业务当中走捷径,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缴纳税金。为此,企业办税人员的基本税务知识与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二)税收筹划方面存在问题

企业的税收筹划是企业一项非常重要的税务工作,其风险主要由于未事前筹划或筹划失败引发的。出现筹划失败有诸多原因,比如税务筹划目标、组织策略、具体实施方法等存在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税务筹划方案设计存在不足,没有结合企业发展实际,最终导致企业无法顺利完成筹划目标。在企业经营中,这些隐藏的筹划问题就会暴露出来,为企业带来风险。

(三)企业在应用收税政策过程中不够科学

企业税务缴纳一般都是按照特定的缴纳标准实施的,并会结合企业的实际经营发展情况确定税率比例。但是企业在发展鉴于会计人员的水平有限,导致在利用税收政策过程中,后期工作就处理不好。一旦企业的行为被相关部门发现,将会受到严厉的处罚,使企业的利益受损,并破坏了企业在市场当中的声誉。

三、企业税务风险会计规避方法

伴随着企业会计准则的出台与贯彻,国家在税务法与税务准则的制定上存在越来越多的差异,企业在进行税金的缴纳过程中,必须要做好对纳税的调整。比如,在申报纳税时,如果不能对税金缴纳做好调整,一旦出现了缴纳漏洞,将会对企业实施处罚,为企业造成不好的影响。为此,企业管理者要能够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对上述问题进行规避,从而使企业能够将税务风险降到最低。

(一)不断对企业的会计内控制度进行完善

通过上面的论述可以了解到,企业在发展当中鉴于诸多因素会出现税务风险,并且还会受到相关部门的处罚,为企业带来经济损失。而企业制定新的会计准则,不断完善会计制度是非常重要的。为此,企业在发展当中要能够紧跟时代步伐,在体制上做好实现突破与变革,对企业的会计内控制度进行创新与发展。此外,企业的管理人员要结合企业发展实际与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征对税法规定与企业财务会计存在的差异进行控制,将两者的距离缩短,这样才能使企业税务风险降到最低。企业要在开展正常纳税过程中,做好风险的规避,而这一过程离不开企业办税人员的支持。为此,要不断对相关业务人员做好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其业务能力并使其管理水平提升。要充分认识当前的税务法规,在出现了税务风险以后,要将企业损失降到最低。

(二)事前做好税务筹划

税务筹划应该在事先进行规划、设计和安排。税务筹划可以贯穿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始终,但决不是事后才进行筹划。在经济活动中,纳税义务通常滞后于应税行为,如果等到纳税义务已经发生或已被税务机关查出问题时,才想起税务筹划,才想办法寻找少缴税的途径,无异于亡羊补牢,并非真正税务筹划。其次,好的税务筹划方案并不一定是纳税最少,税务筹划的目标是选择低税负和递延纳税,以获得税收利益,所以税务筹划不应只局限于个别税种税负的高低,而应着重考虑整体税负的轻重。其三,企业管理人员只有掌握更多的税务优惠政策和税率,应用低税率缴纳企业税金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税种具有的税率差也是不同的,企业管理人员要应用好这些税率差,使企业能够顺利缴纳最低的税收,减少税务风险。

(三)对税务制度进行完善

一般来说,税务就是指在国家规定范围内,按照纳税人、纳税扣缴的委托,为企业办理好各种税务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各种税务办理机构能够与国家税务局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为此,税务机构要能够进行统一管理与筹划,在范围以及质量上建立起规范化的监管机制,使税务机构能够科学服务、独立办事,使税务能够自负盈亏,实现自我约束。

(四)构建出税务风险预测系统

鉴于企业税务风险的出现是不可预测的,为此,明确纳税人的自身权利是非常重要的。税务人员通常能够自觉履行自己的纳税业务,但是却容易将他人的权利忽视,并且企业在发展当中受市场经济变化的影响大,为此,企业管理人员要首先保护好纳税人员的权益。此外,要做好风险的评估与控制。只有做好风险评估才能将企业风险降到最低,可以通过会计规避方式使企业风险降到最低。评价工作要以控制税务风险为基础,在纳税前要对企业进行全面、系统化的分析,从而构建出科学、合理的风险预测机制。

篇10

学生发生安全事故会给学校带来巨大的压力和很多负面的影响。为此,当前各个学校将安全工作视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本文就体育教学过程中的风险进行了研究,以期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即使在事故发生的情况下,也可将风险降至最低点。

1风险定义

风险是指在一定情况下有关某一事件的不确定性。用概率描述,不确定性是指基于某一事件发生的结果的概率,它介于0和1之间。当某一事件结果发生的概率是0或1时,说明该事件确定发生或确定不发生,因而就没有风险。风险既可以是积极结果,即盈利的不确定性,也可以是消极结果,即损失的不确定性。而风险管理是指经济单位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及风险评价,对风险有效地控制和妥善处理,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管理办法。

2体育教学中的风险控制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科的性质与特点,决定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应针对潜在的风险进行风险规避、损失控制以及风险转移。

2.1体育教学的风险控制

对体育教学风险进行识别、评估之后,体育教学的风险管理人员必须根据体育教学风险的特性及其潜在影响,并根据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情况,规划并选择合理的风险管理对策,以减少体育教学过程中风险的潜在损失和提高对体育教学风险的控制能力,从而保证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一般来说,风险控制主要有风险规避、损失控制和风险转移。

2.1.1风险规避

风险规避是指风险管理者主动采取措施放弃原先承担的风险或者完全拒绝承担风险的行动方案。风险规避是一项有意识不让个人或者单位面临特定风险的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说,风险规避是将风险发生的概率减低为零。风险规避是各种风险管理技术中最简单的方式,同时也是较为消极的一种方式。

2.1.2损失控制

风险规避在风险管理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作为风险管理的措施之一,损失控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损失控制是指风险管理单位有意识地采取行动防止或减少灾害事故的发生及其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损失。损失控制有两方面的含义:(1)防止损失的发生。损失发生之前,消除损失发生的根源,并减少致损事故发生的概率或者消除损失发生的可能性。(2)减少损失的程度。风险事件发生后,减轻损失的程度,可以抑制损失。一般来说,减损计划和减少损失后果的计划和损后救助计划,这几种措施都可以减少和控制损失程度。在体育教学前,根据风险的识别并针对具体的活动列出有可能发生的风险,采取具体的措施,可减少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同时也应制定出相应的风险发生的紧急控制预案,以把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点。

2.1.3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这里主要介绍保险转移。保险是保险人提供转移风险的工具给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保险也是一种分摊风险和意外的方法,一旦发生意外损失,保险人就可以补偿被保险人的经济损失。保险是风险转移的一种方式,但是,并不是所有风险都可以用保险的方式转移风险的。一般来说,保险人承保的是纯粹风险,然而并非所有的纯粹风险都具有可保性,风险具有可保性是风险转移的重要条件。

3体育教学过程中的风险管理

3.1在体育课中应注意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

在体育课中,教师不仅自身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同时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如:有的学生上课调皮,站队时相互推撞认为好玩,他们根本不知道掌握力度和分寸,很容易因碰撞摔倒,造成身体损伤等安全事故,为此教师就应在迅速制止的同时给予适当的批评教育,要让学生明白这是错误的行为及其可能发生的不良的后果,同时要使每个学生都意识到这是不安全的行为,杜绝同类事件再次的发生。通过及时地教育和随时地提醒使学生思想上引起警觉和重视,才能时时保持清晰的安全意识。

3.2课前考虑要细致周到。

对不同教学内容易发生不安全情况要有预见性并加以针对性的防范。如跳的练习中下肢的肌肉群和膝、踝关节容易损伤,投掷练习中腰部、肩部及手指手腕易受损等,那么就得根据动作技术要求重点做好针对性地准备活动,预先想到并考虑好采取针对性的预防。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组织管理是防止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在教学活动中,组织管理也是预防安全的有效手段。如徒手练习时人不要站得太挤;器械练习时要反复强调安全使用器械的步骤后才能组织练习,学生和器械都要在安全范围内进行使用和练习,从而保证教学练习有序进行,保证教学中最基本的安全。

教学内容要求要合理,技术动作难易程度得当。教学中我们知道难度过小对学生没有挑战,也不利于帮助他们的身体发展;难度过大对他们既难掌握又会失去自信,心理会产生障碍,也容易发生事故。所以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去要求并引导教育学生,对学生练习中的错误动作应及时纠正。在体育教学练习中,学生经常会出现错误的动作,错误的动作往往是最容易导致身体损伤的,如不及时纠正就会变成安全隐患。所以教学中对不合理的动作应及时地指导和纠正,以防对身体造成损伤。场地器材的准备是最基本的安全预防,也是引发安全事故的最主要外部因素,是可见的,也是可预防的。在上课前我们教师必须仔细做好场地和器材的安全检查,如有安全隐患应及时排除后,再进行组织教学。

3.3深入了解学生情况,掌握常见损伤的急救和处理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熟知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另外教师还应掌握一些运动医学常识和简单处理方法,如运动中暑、抽筋、脱臼、急性损伤等情况的应急处理。这样遇到问题可在第一时间里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急救处理或治疗,减少和防止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