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便捷模板(10篇)

时间:2024-02-27 14:46:0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互联网时代的便捷,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互联网时代的便捷

篇1

互联网+”或互联网2.0时代最重要的改变来自两个根本的(生产)要素,一个要素是行业本身发展,另外一个要素是价值增长逻辑。这两个要素的改变,决定了企业的创新价值。工业化时代企业谈盈利主要是资本与技术的驱动。互联网1.0给企业竞争带来了变化是规模聚集加快,使技术跟资本的结合更加强大。“互联网+”使得规模盈利可能有了新的冲击。

今天虽然每个行业的发展要素并没有改变,但从2015年起在“互联网+”后会有一个根本性的改变,这个改变实际上是行业增长的要素变了。我们遇到最大的挑战是并不知道未来的企业应该是什么样子(行业发展方向),也就是在“互联网+”下是什么样子和如何提升客户价值(满足消费者需求)。

“互联网+”或互联网2.0时代,行业竞争与发展取决于有效市场和精准用户。 “互联网+”企业发展或盈利主要是精准用户给企业带来流量、大数据和价值创造。如果今天还停留在原有的经验和认知当中,你就没有机会了。目前最大问题就是企业发展与顾客没有建立真正关系,或并不真正了解顾客。哪怕今天企业是千亿的规模,对于顾客来说,产品满足是唯一的,千亿规模跟顾客没有任何的关系。客户关心是产品是否适合我或企业是否找到了精准用户。

“+互联网”概念,即传统产业是主体,互联网只是工具。而此时工具的最大特点是被动。只有被利用才有价值。“互联网+”中“+”,不仅是技术上的“+”,更重要的是思维、理念、模式上的“+”,其中以创新推动管理与服务模式变革是重要内容。在“互联网+” 时代增长逻辑其实是一个量级的增长,取决流量、大数据和价值创造,不再是一个规模增长。量级增长跟规模增长最大的区别在于后者是一个非连续性的增长逻辑,也就是说在变化当中寻找增长点,通过对变化的认知,找到你的发展机会。这是一个非连续性的增长逻辑。

长期以来当价值增长驱动要素变了就去找技术创新。但不管怎么去做,一定要知道价值创新到底从哪个地方来。互联网1.0和2.0是不同的,互联网1.0是一个消费互联网,解决的是消费端的问题。而互联网2.0时代是一个产业互联网。任何一个互联网企业,如果仅仅是做互联网,一定走不下去,必须回归到产业创造价值当中来,如何通过价值创造驱动实现企业发展。企业能够提供非常好的产品,同时又具有专业的服务能力(认识客户需求),相信互联网+ 就会跟你组合在一起。O2O模式成功就是这个道理。

再如移动互联网微信营销,也是“互联网+”的例子,很多人在今年的春节不得不为一块钱去疯狂,即使只得到一分钱也很高兴。之前不少人不肯手机捆绑消费卡,但是今年为了发红包,也不得不捆绑了。2015年微信和春晚的组合,也是一个极其成功的案例。其中的根本原因就是他们找到了顾客的价值,把这个价值做了一个非常完整的交流。你会发现今天世界是非常好玩,它其实是一个轮回和互动的过程。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它已经成为全球性最迅捷和最方便的信息沟通与传播渠道。到2020年互联网下的产业将对GDP贡献超50%。 “互联网+”发展原因就是科技、媒介与人文三个既相互关联又渐进影响的结果。科技的换代,媒介的延伸,最终引起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变化。这就为“互联网+”提供了无限的空间。

“互联网+”对社会与经济发展产生了四大影响:

1 思维方式更新,从理性时代到理性与感性结合时代;

2 时间感更新,从慢时代到快时代;

3 空间感更新,从层积(科层)时代到扁平时代;

4 目标感更新,从奋斗、竞争时代到娱乐、体验时代。

这些影响将导致商业模式和规则发生重大的变化。

面对“互联网+”企业家变革是需要勇气的,即自我颠覆。变革中企业更应该建立一种互联网化的文化,叫不断进化适应。移动互联网的环境天天都在变,你又不可能天天力挽狂澜!只有自我颠覆和不断进化才能适应互联网环境下的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罗尔・德韦克在《心理定向与成功》一书中专门介绍了固定型思维定向和成长型思维定向,企业家也同样如此。固定型思维定向是指人们会极力地自我保护,不愿意承认错误,不愿意改进,不愿意冒险,看到新的商业计划首先就是否决,面向的一定是失败。若你是固定型思维导向,在“互联网+ ”时代你的机会大门一定紧紧关闭的。成长型思维定向,则相反而是致力于自我改进、勇于冒险,对未来充满好奇,形成更为开放、更为接受外界的新生思想。成长型思维定向面向“互联网+ ”时代一定会试图去创造N种机会和可能――最重要的是有这种思维的人并非看中在某一时、某一刻、某一城的暂时领先,而是整个成长型的方向,这才是构成了企业转型长期的进化优势。

在互联网时代,商业机会几乎都是平等的、透明的、开放的,但是为什么有些企业能顺势崛起,而很多巨大的商业帝国衰落陨落――有众多的原因,重要的是思维的定势以及对环境的长期麻木――多年辉煌的温床让创新的神经已经退化,对于新兴互联网带来的消费者消费习惯、生活方式以及竞争格局毫无觉知,积极学习和进取之心锐减,对未来趋势的正确判断力减弱。这一切都是未来必须要克服的。

针对“互联网+”,未来企业发展有二点思考:

篇2

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背景

中国移动互联网业务的迅速增长,全球迅猛的发展态势,影响了中国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增长,五年之内中国的手机大大普及,各种移动终端的用户规模已经达到7亿之多,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在更广泛的领域之内,拓宽了经济领域的发展态势,数之不尽的发展机会和发展空间,将移动互联网行业的产业规模无限扩大,给中国移动互联网业务带来了更多发展的可能,移动营销的数量级别大大提升。在这种广阔的发展前景之下,移动互联网给我国的通信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然而,在挑战和机遇并存的过程中,通信企业传统的营销模式自然受到了外来新事物的挑战,只有创新性的使用营销模式和营销策略的改进,才有可能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之下的通信企业带来新的生机。

二、电信运营商管道化发展

在当今信息时代传统的电信运营商面临的诸多挑战与机遇。由于当下网络用户不断增多及网络运营压力也不断增大,运营商对客户的服务能力明显存在着不足以及系列问题,其硬件与软件的创新之点较少,客户使用流量费用较高,导致其优惠板块存在严重问题。在以上问题的困扰之中,电信运营商必须直面挑战,寻找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新路子。在当下信息时代,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运营背景下,诸多运营商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竞争,这就导致其个体运营在追求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应当及时寻找管道化趋势的创新。以驻外国移动互联网市场为例,其中英国在2007年电信运营商提供的移动互联网产生的流量占流量总数的60%左右。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公司的增加以及升级,导致户用户不断倾向于互联网巨头,这就使得个体小营业户不断向移动互联管道发展。就此方面的研究,中国的电信运营商也将不断向此靠拢,发挥自身的巨大潜力,优化资源,实现创新与发展并进。

三、如何可持续发展并实现盈利

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快速发展,电信运营商的网络能力和互联网平台的对外开放模式,对于运营商的服务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人们希望互联网运营商能够向低成本、快速化的方式发展。在这种形势下,精细化的流量经营才能够成为电信运营商的出路。管道化之下的运营商竞争更加激烈,国内三大主要运营商都建立了自己的视频业务和应用商店业务中心,业务内容和业务模式基本类似;其次,运营商与互联网业界异质竞争也日益加剧,运营商正逐步介入IM、电子商务、手机支付等互联网应用领域,与互联网业界展开竞争。

四、如何实现电信运营商的商业价值

移动互联网时代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传统的营销模式是不能适应现代化便捷需求,也不能够帮助人们实现快捷购买欲望的,由于现在商品和服务的极大丰富,而使用移动终端来进行采买、消费和体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捷,因此,消费者往往会在引发兴趣、渴望购买、加深记忆之后才决定是否购买。在这种发展态势之下,用户的需求是绝对的中心和关键,精准地寻找客户,然后进行实时的共享和沟通,掌握与客户沟通的便捷桥梁,让客户掌握主动权和主导权,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营销的主要特点。客户可以参与实时的对接和沟通,而且通信企业的营销模式更加注重受众之间的扩散性、交互性和传播的精准性,在客户服务和客户的细分上,需要以更短的营销渠道和更加强有力的互动性来带动营销模式的成功。

五、结束语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向前推进,给电信运营商带来了更多发展的机会,对于体验式的经济和多重经济模式的整合,是可以提升网速和应用,将电信产品的体验式营销内容与客户的需求密切结合的方式。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通讯营销模式整合,对于营销行业来说,是推进整个通信营销事业走向绿色环保、可持续性发展的环境机遇,也是提升和构建流量营销管理模式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乌韦.大数据时代移动互联网广告精准营销研究[D].西南大学,2016.

[2]李燕鲁.面向移动互联网的SD移动公司营销模式转型研究[D].山东大学,2015.

篇3

随着我国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我们开始逐渐享受到互联网带给我们的便捷性。如今我们可以在网上购买我们所需要的任何东西,我们开始改变传统的现金支付方式,层出不穷的各种第三方支付方式、网上银行支付方式等等,这些新的支付方式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带动了支付体系的创新。但是互联网背景下的金融支付方式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非常大的改变,但我们也需要认识到在我国农村地区,由于经济的不发达,从而导致在这些地方在金融服务上比较薄弱。目前,我国农村在金融支付方式上,由于农村地区的金融基础比较薄弱,从而导致在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针对此种情况,如何对目前的农村支付环境进行分析改革,优化农村支付环境,提高农村地^金融服务的需求,从而提高农村支付结算水平,同时也不断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

一、互联网金融与支付结算

(一)互联网金融与互联网支付概念

目前,随着我国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给我们的金融环境带来了一定的改变,给我们的金融方式带来了新的发展形势。对此,针对现在这种情况,我国开始出台一系列针对互联网时代下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文件,来对目前的金融环境进行指导。通过一些文件来对互联网金融下的资金融通、支付、投资等进行规范性管理。互联网金融是具有交易便捷同时门槛低的显著特点,通过这种金融方法能够提高金融交易的快速性。互联网支付不同于传统支付方式,传统支付方式是通过现金等方面,互联网支付方式依托网络,通过各种移动终端来进行线上支付,例如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进行支付。这些支付方式能够是目前最常见的互联网支付方式,这些支付方式可以统称为第三方支付和移动支付两种方式,这就是关于互联网支付的定义。

(二)互联网金融对互联网时代下支付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改变了传统的支付方式,使得支付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更加便捷高效。新型的互联网支付方式极大的改变了人的交易方式,同时能够给交易者提高支付结算的效率。互联网金融时代,通过一些新型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以及网上交易服务交易平台,新的互联网支付方式能够有效弥补传统金融背景下的零售支付方面的不足之处。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涌现了一些移动支付方式,其中目前使用普遍的支付宝支付方式以及微信支付方式,这些方式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创新了网络担保模式,通过这种互联网支付方式能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同时能够快速实现现金资金的流动,加速资金的结算速度,大大缩短交易周期。互联网下的新型支付方式,目前已经基本覆盖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例如各种生活水电煤通信缴费可以直接通过移动终端进行快捷支付,能够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同时我们的吃喝玩乐各种日常生活都能够通过网络支付方式完成,也极大地带来了人们生活的便利性。

二、我国互联网金融时代下的农村支付现状

我国互联网金融时代下,涌现出的各种新的互联网支付方式,极大地改变了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为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享受到了现代金融支付方式所带来的便捷,在我国绝大多数农村地区,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原因,以及目前我国农村支付环境比较差,广大农村居民不能像城镇居民一样享受到如今的便捷支付服务方式,对此,需要对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环境进行改进。关于我国互联网时代下农村支付方式进行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支付结算资源配置不均衡

我国农村地区相比于城市地区,我国农村地区在银行网点分布上比较少,同时银行网点分布存在不均匀的地方,同时针对这些营业网点,针对支付的服务数量较少。银行网点分布不均匀,一般的银行机构一般多设置在县、乡政府所在地,这些地方使得我国的农村地区的支付环境缺乏,同时导致这些地区缺乏支付服务。农村地区在基础设施方面建设不足,这些能够使得无法满足我国的农村地区的需求,这些是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存在的资源配置不均衡情况。

(二)农村地区支付工具单一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在支付方式上大多采用传统的支付方式即现金支付方式,较少使用其他的支付方式,其他支付结算工具使用较少,这样使得农村居民在没有更多的条件去选择,这其中有农村的支付环境原因,同时也是农村居民自身对一些非现金支付工具的认知不足的原因。

(三)移动支付业务有效需求不足,缺乏基础

农村地区由于银行网点缺乏,分布不均衡,从而导致我国的农村地区不具备移动支付的条件,同时也由于我国农村地区的生活条件相比于城镇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相对不太好,这就使得他们对移动支付业务并没有太多的需求。

(四)农村地区信息传播较为闭塞

我国绝大多数农村地区的信息传播比较闭塞,这样使得农村居民在接收新事物的速度上比较慢。目前我国虽然互联网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目前在我国绝大部分农村地区在接收信息上仍然主要是依靠电视、广播的方式来获得消息,导致被动的接收信息,从而导致农村居民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偏低。这些人们对互联网时代新生的移动互联网支付方式了解不多,在日常支付中主要是采用的传统现金支付方式。同时由于新兴的移动互联网支付方式需要移动终端如电脑、智能手机,但农村居民由于对这些智能设备的接受程度较低,从而对移动支付方式认识很少,这样对于非现金支付方式的使用效率相对偏低。

三、农村支付环境采用支付结算工具使用情况

(一)线上支付结算所用工具

1.网银支付。网银支付是通过使用各大银行的网上支付系统来完成支付,主要是在互联网上支付的方式。通过银行所提供的一种终端接口设备,与银行卡结合在一起,连接着网络接口上,在进行支付时采用这种网银方式进行支付,具有移动支付特点。

2.移动支付。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种第三方支付方式开始兴起,这些支付方式主要是通过各种移动终端来进行网上支付。移动支付主要是指通过手机终端进行支付,消费者在进行购物的时候,无论是在线上还是在线下,都可以采用移动支付方式。

(二)线下支付方式

1.现金。现金支付方式是最为常见和传统的支付方式。目前,现金是最主要的通用的一种交换使用货币,在商品交易中能够充当一般等价物。现金在大众社会中具有普遍接受性,能够在任何地方都能及时进行交易,能够直就用来购买商品、服务、理财或者偿还债务。现金仍是目前社会中流通性最为广泛的支付工具,也是农村地区最为常见的支付工具。

2.银行卡。银行卡是除了现金支付方式以外的最为常见的线下支付方式,这种支付方式由银行发行,具有现金存储、转账等功能,用户可以直接用银行卡进行消费。

四、改善目前的农村支付结算环境

(一)加强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要加强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设施,通过加强金融机构的建设来加强我国农村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通过加强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并进行相关人员的配备,提高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水平,优化农村地区的金融环境。

(二)给予农村地区适当的政策支持

加强农村地区的金融基础建设,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为了改善农村支付环境,对此就需要解决资金问题,对农村地区的金融基础建设加大资金的投入,做好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对此,关于建设资金问题,政府需要在这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手段,大力推动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建设工作,为我国的农村地区的金融支付环境进行优化,从而提升我国目前的农村支付环境。国家政府在进行这些方面的建设投入时,要制定好相关配套政策,保证农村地区金融基础设施的良好进行,这对优化农村支付环境建设是一个非常大的推动力。

(三)提高农村居民非现金结算意识

在目前农村金融支付环境下,由于农村居民对新兴事物接受比较慢,对此,可以通过多采取一些活动方式,例如开展“支付工具下乡”的活动,让广大农村居民能够切身体会到使用支付工具支付的便捷性,通过这种方式带动广大农村居民认识到这种支付方式的好处,从而认识到移动支付的优势。同时政府通过给予一些支付机构一定的补助,从而鼓励支付机构在农村地区增加支付工具,让农村居民支付更加便捷,从而使农村居民能够开始转变传统支付方式,转向互联网支付方式。

五、基于互联网金融的农村支付服务优化策略

(一)开展金融支付知识普及教育

针对农村居民相对文化水平较低的背景,对其进行相关金融知识的培训工作。正是由于目前广大农村居民对金融知识认识不足,从而导致这些地区的支付环境受限,对此,可以针对这一特点,对农村居民进行相关的金融知识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对金融的认识,从而提高他们对现代化支付工具的认知度。通过宣传的方式向农村居民进行知识的讲解,重点是所讲解的知识浅显易懂,让他们能够很容易明白。

(二)注重农村移动支付业务发展

目前农村地区的手机用户数量已经有了很大的上升,针对这一现象,可以针对农村地区拓宽移动支付业务。如今的电子商务正逐步进入农村地区,这给移动支付带来了一定的发展促进作用。在农村地区推广移动支付时,首先需要保证使用者的资金安全问题,通过有针对性的对农村居民进行相关移动支付知识教育工作,同时加强他们对风险的防范意识,加大农村地区的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政府也应制定相关的政策来支持农村地区的移动业务的发展,对农村移动支付业务给予资金和政策扶持,从而不断扩大扩大农村移动支付覆盖面。

(三)加大农村支付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村地区的银行网点的建设,为金融支付创造良好的环境。移动支付需要以各大银行业务为基础支持,对此,政府需要加大对各农村地区的银行网点的建设,改进目前的农村地区的金融支付环境,为优化农村支付环境提供后盾。

六、结束语

终上所述,在互联网发展的今天,互联网给金融环境带来了很大的改变,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产生了一系列新兴的支付方式,但目前农村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经济条件和思想文化等诸多制约,新兴支付方式的发展相对滞后。对此,本文通过对目前农村地区的支付环境中存在的困境,提出改进意见,针对互联网背景下的农村支付环境优化路径进行分析,让农村地区也能享受到互联网时代下的便捷和高效。

参考文献

[1]朱链萍.互联网金融优化农村支付环境路径选择[J].金融经济(理论版),2015,(5):62-63.

[2]董玉峰,张秋娟.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农村支付服务优化策略[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31(4):70-72,75.

[3]焦瑾璞.移动支付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应用分析与政策建议[J].中国流通经济,2014,(7):7-10.

[4]董玉峰,李苫.河北省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发展现状及建议[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8):93-94.

篇4

近年来,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企业积极开拓金融领域,引发社会对互联网金融的广泛关注。本文深入研究了互联网时代人们行为特征及互联网金融经营理念和模式等变化,辩证分析了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认识与看法,并对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创新发展思路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一、互联网金融的产生背景与特征

在以创造、交互、分享为特征的互联网WEB2.0时代,随着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移动终端等技术创新的广泛应用,人们的生活习惯与行为模式发生了较大改变,催生了互联网商业模式与运作理念,渗透并改造着零售、通讯、媒体、及金融等行业。

整体看,互联网金融主要具有以下本质特征:一是开放性,注重协同共享。从服务对象看,互联网金融面向所有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不区分自身客户与竞争对手客户。从合作伙伴看,互联网金融以开放共享的姿态与各类服务商开展全面合作,不局限于单一金融机构,具有高度的开放性。二是互动性,注重客户体验。互联网金融为金融机构与客户间的交流与互动提供便利,一方面从客户思维和评价出发推动产品“接地气”,努力将产品名称通俗化、复杂操作便捷化、营销手段多元化,重视客户“我的”个人体验,使客户充分享受产品操作与服务过程;另一方面积极将海量客户引入产品创新与推广过程,实现客户驱动的自我创新与自发传播,使产品与服务品牌深入人心。三是普惠性,注重聚沙成塔。互联网金融改变了中小客户信息获取方面的相对弱势、降低了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准入门槛,激发了草根阶层客户意愿与活跃度,使大量低净值长尾客户通过互联网形成海量聚合,推动客户层级下沉。四是粘性高,注重平台建设。互联网金融通过类型丰富便捷的信息、游戏、通讯、购物、社交等多元化功能应用汇集海量客户,全面渗透客户日常需求,提高客户迁移成本、提升客户粘性,并将金融服务内嵌其中开发冗余流量价值。五是精准性,注重大数据运用。互联网金融综合运用大数据理念与技术,通过对大量价值密度极低的数据进行抽取、转换、分析等模型化处理,深入挖掘客户潜在需求并提供精准营销与金融服务,提高创新与营销效率。

二、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与看法

应该看到的是,互联网企业在金融领域进行了许多尝试,创新推出P2P网贷、众筹等新业态。互联网金融对互联网企业而言通常是在既有互联网平台内嵌金融服务,而对金融机构而言则是运用互联网技术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拓展金融产品使用范畴、创新业务营销与经营理念和方法。

(一)互联网金融改变了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要积极应对

一是客户服务理念受到冲击:由放弃小微客户向抓大不放小转变。二是渠道优势面临挑战:由物理的网点渠道向电子渠道转变。三是中介角色有所弱化:由资金中介向金融产品与服务提供者转变。四是盈利模式发生变化:由关注单笔收益向注重流量收入转变。

(二)国内互联网金融火爆现象具有阶段性,需理性看待

一是国内互联网金融尚处野蛮生长阶段,终将回归正常发展道路。二是国内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与当前监管方式密切相关。

(三)互联网金融与现有金融领域互为补充,应辩证借鉴

一是二者定位有别,金融机构不宜盲目跟随。现有的互联网金融总体规模相对还比较小,大众容忍度更高,意味着其可以较低成本“摸着石头过河”;而大型金融机构具有庞大的客户与业务规模,其品牌关注度与声誉风险远高于互联网企业,如单纯采取跟随战略,一旦行差步错,后果或将难以承受。二是双方互为补充,金融机构需辩证借鉴完善。

三、互联网金融形势下商业银行创新发展思路

(一)不断创新迭代推出接地气、聚人气的热门产品与营销活动,将海量客户“引进门”

一是加强互联网运用,全面拓展电子渠道。加快实现商业银行网络渠道全覆盖,推动各类产品线在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自助终端及电子商务平台的全面上线;创新探索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社交网络等互联网企业合作拓宽网络渠道。二是迭代创新推出接地气、聚人气的热门产品,快速提升市场口碑。三是不断打造吸引客户眼球的营销活动,提高客户吸引力。改变传统媒体广告投放模式,充分借力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开展口碑营销,引入漫画、谜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丰富营销方案内容与形式,不断制造客户关注点,提升市场知名度。

(二)努力打造简单、好用的集成化产品体系,使进门客户“留下来”

篇5

1 什么是“互联网+”

“互联网+”即利用互联网与其他产业绑定,通过互联网的实时性,便捷性,易操作性等特性为相应的行业创造最大的利润价值,从而发挥出互联网的突出优点。“互联网+”代表着一个新兴的理念,一个全新的经济形态,能够真正的改变相关行业的体制架构,使得传统的实体行业与IT相互融合,无缝衔接[1]。

1.1 表层含义

“互联网+”主体词汇为“互联网”,“+”即为加号的意思,取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结合之意。加号之后可以添加任意词汇,如“互联网+教育”。“互联网+”最早是由马化腾向政府提出的互联网重要发展战略之一, “互联网+”就是使用互联网的大环境,利用网络的便捷性,实时性,广泛性,把互联网行业和一些相关的传统行业真正的结合起来。这听起来像听起来是简单的相加,但是其实际效果绝对要超出简单的加法运算[2]。

1.2 深层含义

“互联网+”成为2015年国民最热关注度的一个词汇,这个理念带来了一次大范围的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相当多的实体店商抛弃了原有的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投身互联网行业,由此可见,“互联网+”给予了传统行业的结构模式巨大的挑战,产业改革的春风将会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兴起吹遍全球[3]。

2 “互联网+”的当前意义

乘着“互联网+”东风,中国的经济结构一定会发生巨大的变革,尤其在世界经济体系不稳定的今天,借助“互联网+”拉动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提升刻不容缓[4]。

2.1 “互联网+”与“+互联网”

我们可以把“+互联网”看作是一个产业信息化的过程,信息化是实现“互联网+”的前提,“+互联网”是实现信息化的必备手段[5]。

2.2 实现“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好处

(1)互联网的便捷性,及时性。(2)利用“互联网+”能便利的统计出用户的需求,方便线上线下的互联服务。(3)有了“互联网+”之后,从业者只需要把自己的网站打造的新鲜有趣就可以起到很好的广告效果。(4)发表消息的及时性无可比拟。(5)从前的传统行业商品与服务断层,“互联网+”模式的形成很好的杜绝了这一现象的出现,订餐人可以随时联系到送餐人员,病人也可以随时联系上自己的主治医师,这种线上线下的密切联系是“互联网+”不得不提的一大亮点[6]。

3 “互联网+”与传统行业

传统行业一直是主导中国经济的巨头。自从步入20世纪以来,互联网行业逐渐的被人们所接受,在完善的信誉保障的前提下,网络新鲜性,实时性的巨大优点得以展现发挥,网络交易的火爆同时也造成了实体经济的凋零。

3.1 从餐饮行业说起

在十年前没有现在这么发达的互联网的时候,餐饮业老板只能通过租好的商铺,买客流量大的门市店来占据优势,需要单方面承担非常高额的费用。于是,人们便开始考虑是否能够利用便捷迅速的互联网改善这一问题,“互联网+餐饮”相关研究领域油然而生[7]。

3.2 “互联网+”与O2O模式

O2O模式是最早由美国提出的,即Online To Offline,就是指将一些本与互联网无关的传统产业和线上的运行模式挂钩,让网络真正的成为一个服务大众的平台。在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让跟多人发现了这种线上线下模式的好处:在线商品的商品价格、商品图片、商品信息同步更新,线下实物送货到家,如果说以前的商业模式更注重商品交易或者商品质量,那么,O2O模式更注重的则是商品的服务。“互联网+”的理念正是希望能够完成对用户生活的终身服务,二者理念相同,我们有理由相信“互联网+”或者O2O的未来发展一定是为用户提供无差评的全方位服务以及良好的极致用户体验[8]。

3.3 传统行业如何应对“互联网+”的浪潮

首先,传统商家要想成功进驻互联网一定把线上销售的相关问题优先考虑;其次,“互联网+”产业的运行并不仅仅只是靠商品作为卖点,更不仅仅是把互联网当做一个销售平台,他更注重的是商品的特色、卖点、质量和新意;再次是如何运用好互联网,真正的“互联网+”要做到实实在在的为百姓考虑,只有做到了这一点,传统商家才能不被信息时代淘汰。

4 结语

在互联网拥有绝对优势的时代里,传统行业商家进行“互联网+”模式的核心不在于是否拥有自己的相关团队抑或是属于自己的电子商务网站,而在于企业内部的深化改革,真正的将“互联网+”理念融入骨髓才是实现自身价值的核心。

参考文献:

[1] 曾铭.读懂互联网+[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1-55.

[2] 马化腾.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20-123.

[3] 刘润.互联网+战略版:传统企业,互联网在踢门[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5:18-100.

[4] Veronesi.Technological Revolutions [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2(1):15-18.

[5] Bob Lord.Converge:Transforming Business at the Intersection of Marketing and Technology[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48-105.

篇6

近几年,随着智能手机与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生活与上网习惯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移动端的用户逐年增加,其中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在中国网民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预计2015年占比将达到90%。智能手机的普及率也仍在加速,移动互联网简直是无孔不入,相信很快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

2.PC ->移动->智慧互联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人们早就不在满足于PC端带来的变化,有需求就会催生解决需求的企业,互联网企业的竞争逐渐从PC端蔓延到移动端入口的争夺,在移动入口日臻完善的同时,企业又将“触手”伸到线下,抢夺线下资源,将线上线下融为一体。而在变化之余,产业也在逐步完善,并购扩大,将逐渐向图下这趋势发展。

3.车联网正在无声改变出行

互联网改变了许多领域,汽车行业也不例外,通过车联网技术,使得人们的出行更加舒适、愉悦,智能汽车也将成为互联网巨头争夺的重要接入口。

4.在线教育涌入江湖

在线教育是比较典型的传统企业触网的一个行业,通过下图我们可以看出,在线教育企业在2012年之后,一直呈直线上升的趋势,且增长率仍在加速,市场规模空前雄厚。

5.大数据呈现一片蓝海

大数据市场前景广阔,从网络数据到与计算,再到大数据,互联网时代改变太多传统企业无法改变的事情,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深挖大数据,利用这些资源创造更多的价值,是互联网大佬追求的目标,也是争夺的宝地。

6.视频变局正在发生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看电视的习惯,用户可以不必再为了错过直播而伤心,使得电视台、视频网站、互联网电视利益冲突不断,一场关于视频的变局正在发生…

7.泛娱乐开始萌芽

受互联网的影响,娱乐产业空前繁荣,突破传统的发展领域,实现同一内容的多领域共生,各个行业都掺进娱乐因素,受众群体成倍扩增。

8.智能硬件如雨后春笋

2014年可以称为智能硬件元年,成为主流话题,涉及领域众多,家居、医疗、交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人们带来了更加便捷、高效能的生活。互联网巨头们也都看好了这一领域,纷纷出招布局,抢占市场。

9.企业互联网化范围逐渐延伸

篇7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互联网科技给艺术品市场的繁荣带来什么;互联网科技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又提供了哪些机遇;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传统市场的同时是否也给艺术品营销发展带来了停滞?

这就需要我们从两个角度来分析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对于艺术品营销的营销。

网络科技发展使得艺术品营销市场与网络结合,最大力度地实现了对艺术品消费者心理的满足。就艺术品经营活动来说,满足艺术品收藏、投资者的需求,乃是市场营销工作的核心。这种对消费者需要的满足不仅仅是针对消费者需要的某件艺术品上,也包含对消费者当下消费观念的满足。艺术品消费行为的观念的三大特点;

一、个性消费是艺术品收藏、投资的根本观念特点。

艺术品的消费基本都是以个人收藏的心理愿望为基础挑选购买艺术品或相关服务的。自己不喜欢而去购买一件艺术品的状况应该是非常少的。心理上的认同感是作出购买决策的先决条件,因此个性化的消费乃是艺术品消费的最大特点。而网络的开放性和交互性以及实时性则可以很方便的把大规模的目标市场向个人目标市场转化变成现实。艺术品经销者通过网络使用交互式的营销沟通模式把商品信息传递给能上网的所有艺术品收藏、投资者,最大程度地促进与购买者和潜在购买者之间的信息沟通。同时艺术品经销者还可以通过网络收集到大量反映消费者不同需求的信息,从而使艺术品经销者与目标客户之间直接实现不受时空限制的“双向信息交流”,客服了传统艺术品营销中的“单向信息交流方式”。

极大的方便艺术品经销者及时了解商情并对产品和服务作出调整,进一步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要。

二、主动性消费是大部分收藏、投资者的观念特点。

个性化消费的根本特点决定了大多数艺术品收藏、投资者具有主动性消费的观念特点。大多数消费者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根据自己的期望、喜好有目的地主动寻找某种艺术品。而网络恰好具备强大、独有的信息搜索功能,可以非常便捷地实现艺术品收藏、投资者在全球范围内自由地搜寻自己感兴趣的艺术商品信息,完全打破时空的限制。这与传统艺术品营销方式相比,可以说是颠覆性的进步。同时艺术品一般作为一种高价格、高文化含量的特殊商品,决定了购买者在做决策前必然需要获取与商品相关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减少购买失误的可能。为购买者及时提供该艺术品的各种相关信息,就便捷、全面而言互联网的特点是其他所有信息收集方式所不具备的。

三、对购买活动的方便性追求是艺术品收藏、投资活动的普遍观念特点。

现代人生活节奏普遍加快,消费者希望购物方便、时间和精力支出尽量节省无疑是当下一种普遍的消费观念的需求。而通过网络营销而建立的电子商务,其便捷性也是传统销售方式难以企及的。目前活跃于互联网并为人们熟知的当当网、淘宝网、卓越网、阿里巴巴网正是以其“随时随地,用鼠标轻轻点击即可完成购物”的魅力创造出电子商务便捷到家的奇迹。美国的亚马逊网上书店,其销售业绩就连传统零售商巨头沃尔玛都不敢小墟。事实上,中国艺术品市场中使用网络作为销售手段的经典例证也不胜枚举,早在2000年11月19日,中国绘画大师徐悲鸿的油画《愚公移山》在嘉德在线网上竞拍成功,这件艺术品由台湾的一位买家通过互联网以250万元人民币购得,开创中国大陆首宗艺术品网络交易。而这种便捷性对于艺术品藏家、投资者来说无疑是一种福音,他们可以迅速的掌握艺术品信息,迅速的进行购买行为,大大避免了与心仪已久的艺术品失之交臂的惋惜。

篇8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机遇,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在新旧事物的交替发展过程中,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企业发展带来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电子商务平台作为互联网时代的重要产物之一,为产业转型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这一背景下,传统产业需要进一步融入到互联网经济体系中。

一、互联网经济

(一)内涵

互联网经济立足于信息知识的环境下,具有应用性强、反馈快、范围广的特点。目前,虽然对于互联网经济内涵尚无共识,但互联网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活动正在日益被人们所重视。互联网经济是以知识经济为形态,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互联网经济是时展的需要,促进了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使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的变化。

(二)特征

1、应用性强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技术的应用性不断增加,人类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加,互联网给人们带来便捷,互联网经济这一特点改变了人们的购物方式。

2、反馈快

互联网经济立足于网络信息技术,数据传输迅速,信息的反馈较快,互联网经济这一特点为行业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产业的升级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3、范围广

互联网经济是一种不设门槛、没有限制的经济形态,换言之,任何人在任何地域都可以成为互联网经济的主体。这一全球范围内的重要载体,为企业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各种服务,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二、互联网经济与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关系阐述

(一)互联网经济冲击传统产业,加快我国产业转型升级

互联网经济对于传统产业造成的冲击体现在众多领域。其中,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传统行业的发展思维造成了重大的冲击。互联网经济的出现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为我们产业的升级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在互联网经济时代中,更加重视用户的体验,更加注重以优质的服务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不同于传统产业,互联网产业的创办和运行模式简单,运行效率高,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大。在互联网环境下,经济运行方式正在发生不同于以往的变化,而天猫、京东等电子商务巨头的出现就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标志,电子商务平台的出现为网上个体经营创造了条件,提供了便捷的服务,实现了线上线下的互通有无。我们以传统的金融行业为例,传统的银行理财产品利润低、投资不便捷。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金融产品对金融行业的传统业务造成了明显的冲击,这“倒逼”传统的金融行业开改革创新,推出互联网理财产品,这是传统产业在新经济模式面前必须做出的选择。

(二)互联网经济融合传统产业,改变产业发展模式

互联网经济对传统行业的融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有形商品和服务的数字化融合。电子商务平台作为重要的互联网经济活动,可以有效整合线上和线下的资源,将电子商务平台上无形物品的交易需要传统的运输渠道变成有形的商品。一般而言,这种商务贸易的付款和电子订货主要发生在生产商和商业企业中,但是,随着电子商务平台的日益完善,企业与互联网用户之间实现了直接的联系,省去了中间的环节,一定程度上节省了成本。在这一过程中,快递服务业成为产业升级中的一个重要融合方式。第二,知识产权等新兴经济形态与互联网经济的融合。互联网经济本身便立足于知识经济的基础知识,互联网经济和知识经济的融合是互联网时代的应有之义。在整个互联网网络贸易的过程当中,需要很多相关行业来参与运行,不断产业之间相互融合,缩小服务存在的显著差异,进一步为产业活动创造更大的市场潜力。

(三)立足电子商务平台,融合行业发展优势

在互联网经济影响下,很多魍巢业开始电子化,这利于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们的消费需求日益旺盛。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我国电子商务平台不断完善,规模日益扩大,网上交易呈现多元化的特点。立足电子商务平台,为传统零售业的融合发展提供新的机会和可能。与此同时,中国的制造业在互联网经济的影响下逐渐转变,更加关注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而不是单纯依靠价格优势取胜。在当今的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传统产业的产品定义和服务方式都更具个性化,传统产业正在朝着时展的方向转变。

篇9

农村金融的发展有助于推动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的发展,是“三农”问题解决的有力辅助力量。但是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在农村开展金融发展需要获得多方面便捷的同时,也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充分掌握农村金融发展现状,提出行之有效的发展对策。

一、“互联网+”时代的农村金融机构现状

农村金融机构在规模、能力范围、服务产品等各方面都比城镇金融机构水平要低一些。但是农村金融在一定程度上与民众生活紧密相连,影响着农村居民的生活状态,影响着“三农”问题的改善情况。农村金融机构普遍存在融资能力差,金融技术水平滞后,金融机构员工整体综合素养缺乏,从而导致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受阻。

(一)农村金融机构发展优势

农村金融机构散步范围广,数量庞大,与农民产生紧密的生活联系。金融机构分布广泛可以有效地覆盖目前大部分农民实际需求,农民可以不需要耗费太多的精力与时间就可以就近到附近的营业点办理金融业务。由于在地缘上的接近性,农民会自然地与居住地附近的金融机构产生亲密感,在农村基层建立起较高的品牌效应,深得农民群体信任。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金融机构开设网络银行,金融服务更为便捷,办理业务的流程更为顺畅,提升了农民对金融机构的满意度。其次,农村金融机构会针对农村实际情况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业务办理更为灵活多样,符合农民多样性需求。农村金融机构在规模上处于较小的状态,主要是单个机构服务的人群数量较少,小机构可以降低机构覆盖率的成本,同时提升机构工作的灵活性,有效地解决基层农村的“三农”问题,国家在此方面也提供了较大的支持力度。国家对农村金融机构的税负要求相对较低,这样可以有效地促使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于基层,优化服务水平。在利率上有一定程度的浮动空间,有助于金融机构自由行的定价处理,不必受政府的绝对性控制。在贷款的发放审批与流程处理上也有自己的自,从而提供农民更多的便捷性,提升机构本身的市场竞争力,让经营服务更为灵活与人性化。其三,服务对象数量大,有较大的发展潜能。农民群体在我国范围内占据了较大的人口比例,因此,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人员实质上是占有较大比例范围的,数量众多,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二)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劣势

当下农村金融发展有众多的优势特点,但是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在农村基层,其网络环境相对不发达,基础建设成本高,特别是农村居住分散,不如城市人口集中化居住带来的基础建设成本低的状况。单位面积内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利用空间小,因此,在投入建设上缺乏足够的动力。在基层农村开展互联网金融由此也会受到局限,无法有效连接更大的网络空间,信息数据收集整理也相对较难。甚至有部分的农村金融机构更多的依赖传统支付与结算手段,对于网络化技术的运用较少。其次,客户受教育程度低,对于互联网知识与运用能力相对较弱。即便懂得操作也容易出现操作失误或者上当受骗的情况。对于互联网业务的运用在心理上存在排斥与恐惧感,更多的信赖传统方式。其三,农村金融工具相对陈旧,缺乏创新性的改良。城镇方面由于“互联网+”的发展,更多的人可以得到便捷的金融业务办理服务,甚至足不出户就可以办理金融业务。在农村更多地处于传统模式状态,需要操作更多烦琐复杂的程序,从而来提供业务保障,这样会导致时间耗损严重,客户自身的体验感受较差。虽然会进行创新工具的提供,但是在实际使用中比例较少,不被认可,仍旧停留在传统服务产品中。其四,由于农村地处偏远,对于高水平人才而言更多的愿意留在大城市发展,因此导致农村金融机构人才缺乏,整体工作人员素质不高。对于金融分析能力与金融知识知晓度高的人才较为缺乏,同时也没有合宜的人才储备管理,无法有效地吸引专业人才,整个人才激励制度也缺乏实质有效性,年轻的优秀人才不愿意留在基层。

二、基于“互联网+”时代的农村金融发展路径

(一)推动金融机构经营模式的网络化发展

“互联网+”的市场发展氛围下,农村金融机构需要不断的结合互联网优势来优化金融机构经营模式,为农民提供更为便捷、丰富的金融服务。要深入到基层实施后金融机构互联化经营的理念,开放思想,做好工作人员的意识转变与基层农民群体的观念教育,做好互联网思维的宣传,让基层农村对于互联网化发展有充分的认知。通过互联网化的经营方式来有效的挖掘农村金融市场,促使金融机构经营方式的改良与变革,促使创新发展。要充分意识到互联网化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借鉴国内外经营的优秀经验,依据实际情况做合理化的选用与改良。充分的了解所服务的客户对象,了解其实质的服务需求与服务操作特性,要做好客户情况的探求来个性化定制属于目标客户的互联网经营模式。要充分分析当下互联网化经营发展的背景,及时的调控基层农村金融发展规划,掌握市场发展的主动性。要充分运用大数据来辅助业务运营开展,了解客户的基本情况,做客户“画像”,了解客户基本行为特点,从而挖掘客户的潜在金融服务需求,设计对应的金融服务产品,做好客户分类服务发展。

(二)优化智能服务与服务意识

互联网背景下可以有效地推进服务的智能化发展,农村金融服务也应该顺应市场的变化与需求,不断地吸收互联网金融的灵活便捷,改变传统农村金融机构服务模式单一与呆板的运作状况,提升服务质量。要让基层服务人员有充分的服务意识,做好员工培训管理,保证专业的服务知识储备与服务态度;其次,需要做机构服务系统做优化升级,提升系统操作的智能化水准,从而有效的优化服务效率与品质,让客户体验感受升级;其三,需注重智能系统平台的开发与搭建,有效地与其他互联网平台合作,提供民众便民服务,同时开发出客户多样化需求,让金融机构与其他机构能够达到资源共享,为客户量身定制多样化的服务产品,甚至可以开发专业的APP软件,让智能客户端服务与金融机构日常业务得到融合,让客户通过互联网业务来优化整体服务感受。

(三)优化金融产品

面对市场激烈的竞争以及农民群体丰富多样的金融需求,需要优化金融产品,从而有效的提升金融机构实力。要充分的利用互联网技术与市场形势,推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要开展金融机构网络业务功能,提供多样性的金融服务功能,从而有效地让客户享受到更便捷的服务。从传统相对封闭性、陈旧性的服务功能中发展出更为开发多功能的服务,让金融产品丰富化、人性化、先进化,提升客户对金融产品的满意度。注重现代智能设备的利用价值,尤其是智能手机与电脑的运用,开通金融机构自身的微信平台与网络银行功能,有效的让客户做好网络自助银行业务办理工作,提供转账汇款、业务查询、信息提醒等多种金融业务功能,优化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提供给客户更多的便捷性。要开展金融电商平台,利用客户资源,将客户资源能够转化为银行自身的优势资源,与其他电商平台合作,做好信息数据的利用,拓展出新的银行营销平台,同时也可以从中衍生出新的金融产品。

(四)注重金融系统平台的开发利用

要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有效地做好客户数据信息的整合汇总与分析,从中结合银行自身情况做好资源转化利用。促进线上与线下资源的整合运用,优化服务功能。做好客户数据分析,依据客户情况做好对应服务产品的推送。充分注重大数据、云计算能技术的运用,优化整体机构运作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减少传统人工操作的低效率与低质量问题,避免基层人才缺乏导致的金融业务开展困难。可以有效地通过智能技术来辅助基层金融产品的客户开发工作,减少基层人力资源消耗。基层工作人员只需要懂得基本的系统操作运用能力,其他的分析匹配能力可以交由远程控制或者智能化处理,有效地提升服务水平,保证服务质量的统一性。

农村金融机构发展需要在原有基础上更大程度地跟上互联网发展步伐,在服务老一批客户的同时,需要更多地考虑新客户的实际需求,丰富金融产品,优化金融服务,从而有效的提升客户的忠诚度,为机构发展提供动力。

作者:赵海城 单位:天津农商银行

参考文献:

[1]阙方平.“互联网+”时代的农村金融发展之路[J].银行家,2015(12):37-40.

篇10

1.“互联网+”的特征

(1)跨界融合。跨界融合旨在通过变革创新,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跨学科、跨行业的深度融合。跨界不仅拓展了互联网的应用广度与深度,而且通过创新充实了“+”的实际内涵。

(2)创新驱动。“互联网+”的实际应用是在创新2.0驱动下主动寻求各个行业发展的新业态,力求创新体系的重塑,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3)重塑结构。随着科技革命的推进以及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的飞速发展,许多传统行业的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原有的界限、结构与格局也被打破。通过重塑结构,传统行业也能够找到新的发展亮点、产生新格局。

(4)尊重人性。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之所以能够受到大众的青睐并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主要因素是其通过先进的技术与设备来实现对人性最大限度的尊重和多元的包容。

(5)开放生态。创新2.0驱动下的跨学科、跨行业融合需要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方面的开放式生态服务系统,充分考虑用户需求,为创新营造宽松的生态环境。

(6)连接一切。连接在跨界、融合与创新中不可或缺。连接作为一种对话与存在方式,连接的内容、形式和效果直接关系到用户的信息的有效传递和使用体验。

2.“互联网+”公共图书馆。“互联网+”公共图书馆不仅仅是互联网与公共图书馆的简单叠加,更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时代下的先进技术、智能设备、简单而又易于操作的软件来实现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变革与创新,为全民阅读提供全天候图书馆服务与阅览空间。

互联网与公共图书馆的有机融合侧重于在创新2.0驱动下进行服务结构的重塑,注重读者的需求与使用体验,以开放、宽松的生态环境为读者提供所需的阅读资料与信息、便捷智能的阅读体验、无处不在的阅读空间,为全民阅读的推广助力护航。

二、“互联网+”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服务观念的转变与创新

1.树立积极心态,深入认识“互联网+”。树立积极的心态,深入认识“互联网+”的本质与内涵、图书馆学与情报学的密切关系、公共图书馆馆员角色的重要性、“互联网+”环境下工作内容与服务模式的多元性等,有利于公共图书馆馆员积极迎接互联网时代带给公共图书馆的机遇与挑战,找到互联网与公共图书馆和读者的契合点,认真深入学习业务技能与网络信息知识,创新读者服务工作的方式方法,利用公共图书馆各种形式的文献、知识、数据与资源为读者提供所需的信息,为读者到馆阅览、网上阅览与访问,了解读者活动提供相应的空间和信息数据。

2.积极探索“互联网+”在公共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目前,互联网已经实现了与工业、农业、金融、交通、医疗、旅游、教育等传统行业的跨界融合,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腾讯、支付宝、微信、P2P网络信贷等早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图书馆的发展也必然受到“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业务、新技术和新生态的发展为基础”的“互联网+”的影响。对于应用如此广泛的互联网,公共图书馆也需积极探索互联网与公共图书馆的有机结合以及“互联网+”在创新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方式方法中的应用。

3.引导馆员树立多元化的服务意识。互联网与图书馆的融合也对馆员的业务知识、专业素养、网络信息技术、智能化设备应用的掌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元化的读者需求也给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互联网+”的时代环境下,馆员不仅需要学习和掌握业务知识、专业技能、网络信息技术、智能化设备应用,更需要树立多元化的服务意识,主动了解读者需求,积极探索服务模式的创新,利用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等在内的网络信息技术以及微信、微博、支付宝等平台将公共图书馆的文献等资源与互联网有机结合,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与效率,针对读者需求提供多元化、全天候、无处不在的图书馆服务,使全民阅读落到实处、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互联网+”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1.了解读者的阅读习惯及获取信息习惯。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智能化设备的普及,智能手机、4G网络、平板电脑日渐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低头族”的队伍也不断壮大。有相当部分读者的阅读从书本转移到更加便捷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上,电子书也受到越来越多读者的青睐。有了这些便携的移动设备,读者不仅可以将排队等候、乘坐交通工具、茶余饭后的碎片时间利用起来,阅读感兴趣的文本以及观看视频课件,还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各种所需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公共图书馆就需要在做好线下图书借还、报刊阅览等日常工作的同时,根据读者的阅读习惯及获取信息习惯来探索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建立基于互联网的与读者沟通的网络信息平台,为读者推出合适的阅读内容和阅读空间来阅读并交流读书笔记与感想,获取讲座、交流活动等信息,促进全民阅读的有效推进。

2.方便读者阅读,提升文献的流通速度与效率。目前,已有图书馆与书店合作,读者可直接到书店去选择感兴趣的图书,并凭借该图书馆的借书证将图书借走,由该图书馆负责与书店进行结算,这样一来,读者就可以直接、快速挑选到感兴趣的图书,使图书的利用效率大大提高。当然,此类方案的实施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信息相互流通之中,其可行性还需要各公共图书馆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决定。“互联网+”所提供的网络信息技术平台为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文献的流通速度与效率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3.简化手续流程,便捷业务办理。在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模式下,时间是毋庸置疑的宝贵财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节约时间提供了有利条件。互联网与各个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为生活的各个方面提供了便利,在信息与大数据的流通下,各种业务的办理手续与流程都更加便捷和人性化。在公共图书馆领域,此种便捷同样受到读者与馆员的大力欢迎。

四、“互联网+”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服务策略的调整与创新

1.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平台质量。为了实现与互联网的有机融合,公共图书馆首先需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建设,为服务策略的调整与创新提供必要的设施支撑。其中,硬件设施不仅包括场馆建筑、停车场、办公设备、阅览座位以及其他配套设施,还包括图书查询、阅览与借阅机器设备等;软件设施不仅包括图书查询、阅览与借阅软件,更包括开发、使用一些方便读者获取信息的软件。通过实践不断创新,以使公共图书馆的硬件与软件设施更有效地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不断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平台质量,为读者提供线上线下的图书、报刊等资源的阅览与借还服务,为全民阅读的推进提供基本保障。

2.迎合读者习惯,精确服务定位。科技的发展与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为人们提供了多种便捷的信息获取方式,从各个角度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互联网+”环境下读者的关注点是信息内容的精准推送。了解了这个现实情况,公共图书馆就需要“有效迎合”读者习惯,制定全面的服务策略,为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兴趣爱好、不同阅览目的、不同知识层次的读者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精确进行服务定位,提升读者的阅览体验。

3.加强馆员培训,提高服务效率。科技的发展进步、互联网与公共图书馆的有机融合对馆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联网+”时代下的图书馆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还带来了新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公共图书馆就需要以创新的思维对馆员进行相关业务与知识的培训,促使全体员工掌握与日常业务相关的业务知识、业务技能、软硬件操作技能等,帮助图书馆员快速地、熟练地掌握“互联网+”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所要提供的各项服务。图书馆员应具备相应的服务理念、知识结构、职业道德准则等,而且图书馆员在集体学习之外还要开展“自我导向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