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特点模板(10篇)

时间:2024-02-28 14:46:4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移动支付特点,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移动支付特点

篇1

以TESIRO为代表的欧洲珠宝品牌,其实力雄厚,有着强大的品牌、资金及管理优势,而以周大福为代表的香港品牌凭借其深刻的影响力,及在渠道建设方面的优势,在中国珠宝市场叱咤风云。

TESlRO和周大福代表着欧洲与香港两大珠宝阵营,构成了未来中国珠宝江湖之争的缩略图谱。

历史篇:香港巨头与欧洲经典

周大福,1929年在广州创立,后辗转到香港正式成立珠宝金行。

上世纪90年代,周大福以设立武汉周大福珠宝金行有限公司为标志,拉开了进军内地零售市场序幕。从1998年到现在,周大福在内地发展分行数百家,形成以北京、上海、广州、武汉为中心的华北、华东、华南、中西部4大片区。

学习周大福“好榜样”,90年代中后期,周生生、谢瑞麟等众多香港珠宝品牌长驱直入,雨后春笋般在内地市场扎营,给内地带来一股“港风”。

而此时内地数子家珠宝品牌,由于多数是集体经济、国有体制改制后的银楼、金店等老字号,转型乏力,管理滞后,无力阻挡香港品牌扩军,以致内地珠宝市场沦为香港品牌天下,周大福作为“先行者”占尽风光。

伴随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积聚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消费品市场迅速膨胀,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奢侈品消费强国,奢侈品消费人群已经达到总人口的13%,2005年市场消费达到1000亿元。法国巴黎百富勤的报告指出,中国进入奢侈消费初期。

在资本全球化配置的今天,作为世界奢侈品的发源地的欧洲,宝马、阿玛尼等世界知名奢侈巨头都把目光瞄向中国。在珠宝领域,欧洲品牌的大举进入是在2005年,以比利时珠宝品牌TESIRO进入为标志。

TESIRO是全球最大钻石加工贸易商欧陆之星旗下的欧洲经典钻石品牌,以优质切工享誉全球。与卡地亚等欧洲其他珠宝品牌不同的是,TESIRO价格处于金字塔塔腰位置,这个区间比高端消费群体更大,比低端又有了自己的品牌优势。显然,这非常适合中国国情。

但现实是,TESIRO并不熟悉中国本土市场,如果选择直接“空降”,单打独斗,显然不可能。TESIRO想到了“借船出海”。2005年下半年,TESIRO重金收购国内强势品牌通灵翠钻,以“TESIRO通灵”为品牌名,发力中国。

品牌篇:东方智慧VS欧洲血统

作为欧洲珠宝品牌,TESIRO通灵进入中国伊始,就采取了与周大福迥然不同的品牌战略,它高调突出钻石的欧洲基因。

作为一个顾客,当你走进周大福专卖店的时候,营业员会热情地说:“您好,欢迎香港周大福。”周大福时时突出自己“香港”身份。

1840年之后,在100多年时间里,香港在高自由度市场条件下,东方文化得到极大张扬,香港发展成为亚洲文化交流中心和东方时尚之都。

由于历史原因,曾在上世纪30年代兴起的奢侈品消费在内地出现断层。在上世纪90年代前期,中国内地时消费者与香港仍然属于两个“世界”,香港在内地消费者眼中是时尚的、经典的“圣地”。1997年后,这扇窗逐渐打开,香港成为内地外出旅游第一站,香港品牌受到空前膜拜。

有70多年历史的周大福等一批香港品牌成为最大受益者,周大福把自己扮演成东方文化言人,它推出999.9纯金首饰斐然亚洲珠宝界,其“珍珠”系列、“水晶”系列,满足了东方女性的需求。

扩张过程中,周大福在品牌个性上,给人印象是儒雅、内敛、中庸、平和,是公认的亚洲珠宝界的“老大哥”,周大福提出“珠宝时装化,首饰生活化”的品牌诉求理念,更是在把亚洲几千年佩戴珠宝首饰的文化习惯进行了传承与延续。

周大福凭借香港地域、文化优势及国内20多年来,国人急剧膨发的消费热情,在中国市场取得了成功,成为中国乃至亚洲珠宝界当之无愧的领航者与开拓者。

TESIRO通灵明白,进入中国时以何种品牌识别系统统帅和整合企业价值活动是当务之急,如果没有独到的品牌诉求,很难打开市场之门。

“原产地印象”理论认为,当产品外销进入其他市场后,产品所在地往往就是消费者区分产品品质的重要标准。产品的原产地品质较好,反之则较差,产品原产地不同给消费者带来的信心指数有巨大落差。比如人们普遍认为德国制造的汽车质量优良、尊贵豪华,而内地组装车各项性能指标均不如原装进口车。

TESlRO通灵在品牌诉求上强化自己的基因。比利时在全球钻石行业享有盛誉,是世界钻石加工发源地,有世界最大的钻石切割中心,被尊称为“钻石王国”,“比利时切工”又被称为“优质钻石切工”。比利时钻石与法国香水、德国汽车、瑞士手表是公认的全球最著名商品。TESIRO通灵的母公司是位于比利时安特卫普的世界上最大的钻石加工贸易公司。

因此,TESIRO通灵据此确定了自身的品牌识别系统核心――“来自比利时的优质切工钻石”,并通过全方位360度品牌管理模式推行。

具体来说,TESIRO通灵品牌强调从每一个接触点来打造品牌,要求所有TESIRO通灵关系人从各个方面围绕TESIRO通灵品牌,向圆心归纳,要做到人人、物物、上下、左右360度。

TESIRO通灵要求无论是自己员工,还是加盟商都代表TESIRO通灵的比利时品牌形象,所穿所戴都要为品牌加分,所言所行都透出欧洲品牌气质。在TESIRO通灵专卖店,顾客听到的是比利时的音乐,看到的是欧洲化的陈设,连顾客被赠送的礼物也是原汁原味的比利时巧克力。

产品篇:产品线扩展VS开辟新品类

品牌战略各不相同,周大福和TESIRO通灵的产品战略也迥然不同。

传统营销主要集中在开发新客户上,就是发现顾客新需求,然后提供比竞争对手更优质、更便宜的产品或服务来满足顾客的需求。周大福在过去的珠宝市场的位置,正是得益于其新产品、新客户开发。

上个世纪香港金银贸易市场交易的黄金成色一律为99%,而周大福开创性的首推999.9纯金饰品,这一“创新”为周大福以后的快速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现在,周大福首创的999.9纯金首饰已经成为香港黄金成色标准与典范。

其后,周大福坚持在产品组合策略上不断扩展产品组合的长度和宽度。相继推出“绝泽”珍珠系列,“绝色”红蓝宝石系列,铂金“水中花”系列,“DISNEY公主”首饰系列,“惹火”系

列等。

最强大的研发和创新能力,新产品的不断推出,周大福充分利用了企业的人力等各项资源,深挖潜力,满足不同细分市场的需求,有效地树立其在亚洲珠宝界的王者地位。但这种扩展策略有时也带使边际成本加大,淡化品牌个性,增加消费者认识和选择的难度。产品线扩展没有让周大福形成与周生生、谢瑞麟、六福等其他香港品牌的有效区隔。

“第一者生存”法则在珠宝市场表现的淋漓尽致,消费者无论在心智和购买行为上都会偏向于位于市场第一的品牌,而位居第二位的珠宝商则会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如同一棵参天大树下的小苗,将会越来越弱。

在挺进中国的过程中,TESIRO通灵的目标非常明确,他们并不在意产品组合的长度和宽度,关键是要和现有的其他品牌形成差异化经营,凸显出欧洲品牌与香港品牌的不同个性。因此,TESlRO通灵产品上全力主打“来自比利时的优质切工钻石”,重点在钻石上做文章。

美国营销学者阿尔・里斯认为,打造品牌“成功的关键是创建一个你能第一个加入的新品类”。TESIRO通灵可能自身也没意识到,它把比利时优质切工钻石带入内地,已经等于在中国珠宝市场开辟了一个新品类。

传播篇:广告制胜和整合传播

目前珠宝业营销传播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重点传播珠宝产品,依靠营造概念开拓市场;另一种是树立品牌,通过传播品牌形象,增加品牌号召力,如卡迪亚等珠宝品牌,TESIRO通灵也是采用此策略。

TESIRO通灵的传播活动,始终坚持整合营销传播理念,主题鲜明,关联度高。TESIRO通灵认为,品牌就是联想。所有营销传播活动必须围绕“优质切工钻石”的主题诉求来进行,与产品的定位高度吻合。在传播上,TESIRO通灵善于运用事件营销占领消费者心智。

TESIRO通灵刚进入中国不久,随即举办了迄今为止国内规模最大的一次“中国钻石第一展”,将来自比利时的总价数千万的500余颗优质切工克拉钻带入中国。这次巡展历时三个月,在南京等18个城市轮流进行,此事件吸引了众多媒体和消费者对TESIRO通灵品牌眼球。

同时,TESIRO通灵与展览当地的主流媒介进行合作,举办钻石有奖估价等活动,与消费者形成良好的互动,提升了TESIRO通灵的品牌形象,同时让消费者切身感受到比利时优质切工钻石魅力。

2006年元旦刚过,TESIRO通灵又在终端开展”TESIRO通灵比利时钻石文化之旅”活动,抽取幸运顾客,去比利时钻石寻根,近一步强化了消费者对TESIRO的认知,给消费者的印象是TESIRO通灵二比利时优质切工钻石。

通过事件营销,TESIRO通灵快速取得了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而周大福虽然也做了一些公关活动,例如与意大利著名服装品牌MaxMara首度携手推出“周大福经典时尚珠宝秀& MaxMara秋冬时装展”;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举行“经典・永恒的时尚――周大福2005主题时尚PARTY”。但和现阶段的很多珠宝企业一样,周大福对电视广告青睐有加,频繁借助集声、光。影于一体的电视广告。

例如,其推出广告片《情钻童话》,利用两名充满稚气的小孩做主角,人小鬼大地演绎出一段段情意绵绵的爱情对白,透过两小无猜的对话带出一些首饰的信息小百科,每次由小男孩发表钻饰信息后,小女孩就会问一句:“你怎么知道呢?”小男孩就会接上一句:“是周大福告诉我的。”语气调皮幽默,迅速令人留下深刻印象,成为大家的热门话题。

渠道篇:连锁加盟的收与放

周大福的发展壮大与其发展连锁店紧密相关,在20世纪60年代,周大福放弃了传统金铺,分店的经营模式,组建了“周大福珠宝金行有限公司”,并以连锁店形式经营拓展市场,成为香港黄金珠宝业最早的有限公司机构,从而使单纯的“店铺式”经营转变为“公司化”运作,这是周大福成为国内领先珠宝企业的始点。

上世纪90年代,周大福在进入内地市场之后,依托加盟连锁又一次迎来了公司发展的高峰,在短短的几年内,在国内发展数百家加盟店,抢占了中国大部分珠宝市场。

但另一方面,由于一些加盟店铺货混乱甚至窜货,以及零售价难以控制和乱打折现象,影响了周大福的形象。周大福在一些城市开始放弃被誉为“21世纪最成功商业模式” 的特许连锁模式,开始回收北京、广州等地品牌经营权。

在周大福收缩加盟的同时,TESIRO通灵却在大规模拓展特许加盟,进入中国伊始,TESIRO通灵与卡迪亚等其他欧洲品牌的大商场路线不同,它采取复合渠道,除了进入一流大商场之外,还采取在一线城市开设旗舰店,二、三线城市发展特许加盟,销售网络覆盖中国主要一线、二线城市的策略,2005年岁末,TESIRO通灵在一个月时间内,一口气在内地开出十余个直营、特许加盟店。

TESIRO通灵认为与加盟者是一种价值链分工,加盟者可以分享到总部的品牌、管理等各种资源。而总部可以通过加盟政策快速拓展市场,同时把竞争改为竞合。特许加盟无疑是双方发展事业最好的选择。

篇2

一、安卓开发技术介绍

(一)安卓操作系统

安卓系统是谷歌公司开发的一款基于Linux平台的移动操作系统,具有开源的特点。安卓系统的代码完全开放,开发者很容易进行程序的开发,使得安卓的应用软件迅速丰富。并且,使用安卓系统的手机可以不受移动运营商的限制,方便的接入网络;其硬件的选择也更为丰富,使用安卓系统的不同手机之间不会发生兼容性问题。

(二)安卓总体架构

安卓操作系统的架构分为核心层、系统运行库、应用程序框架和应用程序层四个部分。

核心层即为操作系统层,负责网络、安全、电源、驱动和内存的管理,底层架构为Linux何香凝,具有开放性的特点;系统运行库是核心层调用应用程序的地方,通过C语言和标准库来实现,与其它操作平台相比,安卓系统运行库的执行方式更为高效,手机硬件性能的提高可以大大提高运行速度,这也为适应现在不断更新优化的手机性能打下良好的基础;程序应用框架式应用程序分类分组的记过,可以为程序开发者提高便利;应用程序层是移动设备和用户交流的界面,是所有应用程序的集合。

(三)安卓程序界面构造

界面的构造是安卓应用程序设计的关键,良好美观的界面设计可以增加应用程序的操作性,使其更受用户的欢迎。安卓应用程序界面的构造主要通过UI框架和空间库的结合来实现,从而实现应用程序的各种功能。安卓平台的应用程序框架与塞班相比,运行效率不是很高,但是控件的操作室非常精准的,使得用户使用起来更加清晰和准确。

二、移动支付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移动客户端的支付系统需要满足客户特定的支付需求,应该具备一些基础的特性和功能。首先,移动支付系统应该具有用户注册的功能,兵对用户的个人信息提供安全的保护,并且为了方便用户使用,具有自动登录和信息验证等功能;移动支付系统最重要的是具有移动支付功能,可以通过数据流量完成支付,并确保整个支付过程的安全和便捷;其次,移动支付系统应该具有账户管理功能,使用户可以清楚的掌握自己的账号;最后,移动支付系统还应提供密码修改等功能,方便用户的使用。为满足以上功能,移动支付系统的设计和实现需要考虑环境搭建、界面设计、实现类设计和数据关系设计环节。

(一)移动支付系统的环境搭建

安卓平台应用程序的开发主要是基于java语言,利用java编写安卓的应用程序时,首先要下载安装JDK软件,搭建安卓应用程序编写的平台;其次要建立IDE和ADT插件,这是完成应用程序编写任务的工具;最后,运行安卓虚拟设备,便可以进行程序的编写工作。

(二)移动支付系统的用户界面设计

移动支付系统的用户界面要清晰明确,可以使用户清楚该应用程序的性质和功能。其图标设计应以直观的支付标志为宜;图标的大小要符合手机设备屏幕大小特点,并兼顾其它图标的大小;其次,移动支付系统的图标应该具有放大和缩小的特点,方便用户的使用;编写者要确保支付系统图标的清晰和易于辨别,不能给用户造成误解。

(三)移动支付系统的实现类设计

用户打开移动支付系统后,根据个人信息完成登录,如果登录信息无法与账户信息匹配,用户将无法获得登录权限;如果用户登录信息与账户信息匹配,便可以获得登录权限打开移动支付系统的界面,连接移动支付系统,完成支付业务。支付成功后移动客户端获得支付状态回执,从而改动账户状态,提示用户。为了完成以上操作,移动支付系统应该具有多种实现类;Idexpage类实现用户活动的继承,方便用户的控制,为用户提供明确的菜单提示;main UI类实现支付应用程序的界面逻辑,开发者通过该类控制界面外观;Order InfoUI类实现用户订单的管理,在用户正确登录并正确完成支付操作后,通过该类实现移动设备和支付系统的连接盒完成支付操作;Pass Modify类可以让用户实现信息和密码的更改和保存,保障支付系统账户的安全;Payment UI类用于用户支付的具体流程,当用户启动支付程序后,该类可以实现移动客户端与支付系统的数据连接,完成支付操作,同时可以完成程序更新和维护的任务。

(四)移动支付系统的数据关系设计

移动支付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还应处理系统的数据关系。其中包括数据类型的分类,数据的用途以及具体数值的确定,保证移动支付系统可以顺利完成支付任务。

三、移动支付系统软件的测试

移动支付系统软件编写完成以后,需要在安卓平台上进行测试,才可以投入使用,测试的平台可以是安卓手机,也可以是电脑上虚拟的安卓平台。

(一)测试环境与配置

在进行移动支付系统软件的测试时,测试平台满足一定的环境要求,以保证软件运行的流畅性。如果是在电脑的虚拟平台上进行测试,该电脑的CPU、内存、硬盘空间和操作系统都要满足相应的要求,并且虚拟安卓平台应与软件的相匹配。

(二)测试需求功能

软件测试的内容主要包括各种需求功能的测试,如登录识别模块,管理功能模块,支付功能模块,UI设计模块和性能测试等。测试重点是各模块运行的正确性与流畅性。

(三)测试流程的设计

篇3

一、引言

移动支付是指利用客户的手机,通过短信、语音、射频识别等方式进行的银行转账、缴费和购物等商业交易活动。与传统的现金支付相比,移动支付具有方便、快捷、安全的优点,在开展该业务较早的日本、韩国及一些欧洲国家,移动支付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在我国,移动支付还处于市场培育阶段。有调查显示,国内手机用户每月增长数量超过500万户,2007年用户总数将突破5亿。这显然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市场,对移动支付业务的开发,将为产业链上的各方,包括设备制造商、银行、信用卡组织、商业机构、移动运营商、服务提供商等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带来的将会是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文从客户应用的角度,将移动支付归纳为两种模式,介绍了各自的适用场合、技术特点及发展现状,并对移动支付的发展前景做了分析。

二、移动支付的两种模式

客户若要使用移动支付业务,前提是须将手机号码与银行卡进行捆绑,此后在交易过程中所支付的金额会直接从银行卡上扣减。

在此前提下,移动支付可以分为两种模式。第一种是非面对面的支付模式,主要迎合了客户不希望亲临现场就可进行交易的需求。客户可使用短信、语音、WAP、K-Java、USSD等操作方式,完成日常生活中的水电煤气、物业管理、交通罚款等公共事业缴费,或者用于彩票购买、手机订票、手机投保等交易。这种支付模式不受时间、地点约束,无需排队,为客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国外如爱立信公司的Mobilee-Pay解决方案,在国内如北京联动优势科技有限公司的“手机钱包”业务,都支持这种支付模式。

在当前2G/2.5G的通信环境下,手机还只能浏览一些简单的网页,要进行网上购物还不太现实。因此,可以考虑将非面对面的移动支付与基于PC的网上支付结合起来,构建成统一的电子支付系统。例如与支付宝结合,现在支付宝是用客户的E-mail登录,如果服务提供商之间加强协作,使客户用手机号码也能登录,这样就可以将移动支付与网上支付合并为一个ID,既方便于管理银行账户,又扩展了非面对面移动支付的应用范围。与支付宝一样,手机号码已采用实名登记,因此较好得保证了客户的信用度。

移动支付的另一种模式是面对面的支付模式。如今,人们虽然能够足不出户地在网上购物,但网上购物永远也满足不了人们在商场里亲身购物时所体验到的人文享受。亲身购物的过程就是一种休闲方式,那么在此过程中如何使交易最为简便呢?面对面的移动支付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这有点类似于人们在商场内的刷卡消费。

曾经出现过用发送短信的方式来完成这种支付,但是短信在发送、回复的过程中信道易受干扰,期间的延时难以预计,而且零售交易金额少但次数多,频繁地发送短信容易使消费者产生厌烦情绪。因此,今后的趋势是在客户的手机与商家的终端之间采用近距离无线通信方式,客户只需将手机靠近终端,再输入密码就可以完成支付。

较早的移动设备普遍采用红外线技术进行近距离通信。其缺点有二,首先是发射端和接收端必须处在笔直的视线内且要精确对准,另外,红外通信缺乏有效的安全协议。作为建立个人局域网(PAN)的一种技术,蓝牙目前广泛应用于手持设备的无线连接,然而在人员密集的地方它的连接速度存在问题。射频识别(RFID)是一种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频信号和空间耦合传输特性,实现对目标物体的自动识别。RFID被业界公认为是一项极具发展前途的应用技术,今后,面对面的移动支付将主要基于该技术。客户只需将内置RFID芯片的手机或PDA靠近商家的阅读器,阅读器识别用户ID和存储在芯片内的金额,并传送交易信息及电子签名至支付平台实现扣款,系统内部接口遵循移动运营商专门制定的标准协议《小额支付交易协议MPTP1.1》和《小额支付通信协议MPCP1.0》。

当前,在亚洲有日本、韩国、新加坡,在欧洲有英国、法国、德国,已经应用RFID技术开展移动支付业务。日本第一大通信运营商NTTDoCoMo的FeliCa手机就是一个成功的典型,从2005年推出至今已经吸引了4000万用户,可见其发展潜力之大。随着RFID技术的成熟,基于该技术的面对面的移动支付系统在中国的实施也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移动支付系统框架图

移动支付系统框架如图所示,虚线框(A)为非面对面的支付模式,虚线框(B)为面对面的支付模式,两种模式有各自的适用场合,今后的手机将同时具备这两方面的功能。

三、有待加强的方面

无论哪种模式的移动支付,由于手机号码与银行卡账号捆绑在一起,因此账号内存款的安全就与手机直接相关。如此情形下,除了银行必须对用户的身份和密码进行加密以外,运营商需要对手机信号进行加密,手机制造商需要提高手机操作系统的保密性能。在过去的两年内许多厂商已经花费了大量精力来开发移动支付的安全框架,包括开发出多种无线PKI方案。

篇4

中图分类号:TN9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09-0142-01

移动支付近年来发展迅猛,已成为移动领域中较为热门的应用方向,具有强大的市场潜力。移动支付在欧美国家的发展受到预付费方式的限制而以微支付形式为主。在亚洲的日本国家,移动支付发展水平比较高,其应用的开展程度也相对较深。由于移动支付方便进行随时随地的支付交易,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非常大的便利,因此移动支付交易的规模在国内市场中占据相当大的比例。

支付安全协议最大程度的保证了移动支付过程的顺利进行,需要在保证高度安全性的基础上,有利于构建统一平台及标准化支付系统。基于对称密码体制的移动支付安全协议仅采用对称密码算法极大的提高了计算效率。但是在现有的支付模式中,用户在进行注册的时候依旧需要用到不适合移动支付环境的公钥密码体制,因此本文基于手机设备进行研究,考虑采用计算速度较快、资源消耗少的Hash链进行移动支付方案设计。该设计利用广泛应用的3G移动网络安全机制中的相关参数,有利于实现移动支付统一标准的形成。

1 移动支付概述

1.1 移动支付定义

移动支付是指通过移动终端设备、移动网络实现交易双方支付行为的一种支付方式。其中的移动设备包含有手机、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等多种无线设备。手机是最常用的移动终端设备,所以通常所说的手机支付也即是移动支付中的一种。本文所设计的移动支付方案也是基于手机终端设备的。

1.2 移动支付的系统框架

移动支付系统依据不同部分相互之间的依存关系可分为承载网络、接入平台、安全认证、业务管理平台及应用平台五个层次。

移动支付系统的运行依赖于承载网络的速度、稳定性和安全性。在设计移动支付系统时,要参照支付特点选择恰当的基础网络,以防止因基础网络而产生性能方面的损失。移动支付系统通过综合接入平台为各个基础网络提供接口服务。安全认证体系作为移动支付系统的核心层面,为系统提供了身份验证、通信加密等多项功能,从而保障移动支付系统的安全性。安全认证体系涉及了移动支付系统的各个层面,终端设备的使用者通过安全认证体系以确保该用户的合法性,并对通信内容进行加密及是否完整进行确认,防止攻击者的不良行为。业务管理平台主要用于管理支撑及具体业务运营。应用平台主要是为用户和合作者开放的平台。比如向合作伙伴开放系统接口,第三方合作伙伴能够利用该接口获取该支付系统的支持,实现和运营商的合作。

1.3 移动支付业务实现方式

不同地区的移动支付发展进程有所不同,所运用的实现途径也各有特点。移动支付业务的实现需要和当地的基础设施、支付环境相结合。依据实现方式的不同,能够实现远程支付和近场支付。其中实现远程支付需要依靠短信息服务(SMS)服务、交互式语音应答(IVR)技术、无线应用协议(WAP)技术、JAVAME技术和非结构化补充数据(USSD)这五种技术方法。近场支付的实现技术主要包括红外、蓝牙和射频识别技术。

2 基于对称密码体制的移动支付安全协议设计

2.1 移动支付安全协议的设计方法

与公钥密码体制相比,对称密码体制不涉及证书授权问题,因而不会给移动支付系统增加多余的通信开销。对称密码体制主要包括基于对称密码的加密或解密、消息验证码、Hash函数等,具有高计算效率的优势。

近年来,移动支付安全协议的研究较多,其中W.D.Chen等学者采用移动通信网络的安全机制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因为如果可以利用移动通信网络这个统一的平台及标准,就能够方便的管理、实施移动支付安全协议。并能让移动支付的安全协议得到不断地升级和完备以满足各种支付要求。

2.2 Hash链认证技术出错控制

通常移动支付安全协议运行出错时,能够选择中断协议的运行或恢复协议。当前移动支付安全协议的出错控制方面研究没有达到足够深度,文中的支付方案为在3G网络安全机制上采用Hash链认证技术可以对消费者主体进行身份验证。不过,Hash链要求身份验证凭据的待验证结点与根结点在身份认证过程中结点顺便必须依次相接,不允许存在中间结点或者顺序的错误。因此有必要研究此类情况下的出错控制技术以保证整个Hash链的有效性。

如果当前认证中心处的结点验证没有通过,那么认证中心会将错误信息返回。同时,不更替当前结点而将出错计数器Note加1。一旦计数器所记录的出错次数超过上限Limit,认证中心则会通知用户删除该Hash链上所有的结点并启动新的注册过程;否则,在下次验证时,认证中心至多会进行额外的Note次计算与比较运算。

通过纠错方案纠正以后,之后的认证方案会依据正常的验证程序执行,对此后的验证不产生影响。该方案能够防止错误的扩大,并能保证Hash链的安全性。不过,在碰到连续多次的验证不通过时,之后的验证时间会随之增加,降低了系统的运行效率。虽然某一次的效率会明显降低,却大大提高了支付系统的安全性,这是非常值得的。

2.3 基于对称密码体制的移动支付安全协议

本文所设计的基于3G网络组件与Hash链的移动支付安全协议包含有支付协议、注册协议两个部分。消费者采用3G网络安全机制里的共享密钥实现对认证中心的身份验证。认证通过之后,消费者可以将自身的Hash结点送达认证中心从而利用该结点在进行支付交易时对消费者身份进行验证。

3 结束语

对称密码体制适合移动支付环境,上述的基于对称密码体制的移动支付安全协议利用对称密钥、哈希函数和信息认证码等多项技术完成对支付实体的身份确认及通信保密,实现了移动支付过程中信息的安全传输。

参考文献

篇5

总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随着手机、PAD等移动终端的应用普及,移动支付迅速发展,与传统支付方式相比,移动支付具有灵活便捷、交易时间短等特点;然而,移动支付虽然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其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类似密码破解、信息复制、病毒感染等都有可能对移动支付造成重大的损失。因此,有必要对移动支付的安全性进行分析,并通过技术手段进行解决。

    2.移动支付的概念和优势

    2.1 移动支付的概念

    移动支付(Mobile Payment),也称为手机支付,就是允许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移动支付技术将移动终端设备、互联网、应用提供商以及金融机构相融合,为用户提供货币支付、缴费等金融业务。

    2.2 移动支付的方式

    移动支付的实现方式多种多样,根据支付距离远近分为现场支付和远程支付,现场支付是利用内置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或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短距离通讯)芯片的手机,支持各种零售、电子票务、消费等非接触式支付;远程支付是指通过发送支付指令(如网银、电话银行)或借助支付工具(邮寄、汇款)进行的支付方式,如掌中付推出的掌中充值,掌中视频就属于远程支付。

    根据支付金额的大小,移动支付又分为小额支付和大额支付。小额支付业务指运营商与银行合作,建立预存费用的账户,用户通过移动通信的平台发出划账指令代缴费用;大额支付指把用户银行账户和手机号码进行绑定,用户通过与手机捆绑的银行卡进行交易操作。

    2.3 移动支付的特点和优势

    移动支付业务借助于互联网和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已进入了快速扩张的阶段,与其他在线支付业务相比,移动支付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

    (1)支付灵活方便。用户只要申请了移动支付功能,通过拨打相应的电话号码或者发送短消息就可以完成整个支付与结算过程。

    (2)支付成本低。可以减少往返银行的交通时间和支付处理时间,而且用户只需要支付很低的电话费或短消息费用。

    (3)有利于调整价值链,优化产业资源布局。移动支付不仅可以为移动运营商带来增值收益,也可以为金融系统带来中间业务收入。

    3.移动支付的安全问题分析

    3.1 移动支付安全特性

    移动支付的整个交易过程是完全处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为了保证交易的安全进行,移动支付系统必须满足以下安全特性:

    (1)保密性。由于无线网络的开放性,终端设备与WEB服务器之间传输的交易信息,很可能在传输过程中遭到非法攻击,被非法用户获取、修改,如何保证交易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是移动支付的基础。

    (2)数据完整性。移动支付交易必须保证交易不被破坏或干扰,交易内容在传输过程中需要确认数据信息没有被改变,也就是信息在交易的处理过程中不能被任意加入、删除或修改。

    (3)不可否认性。移动支付提供一种可以防止发送方或接收方抵赖传输消息的服务,当接收方接收到消息后,能够提供足够的证据向第三方证明这条消息来自某个发送方,使发送方不能抵赖发送过这条消息。同时,当发送一条消息时,发送方也有足够证据证明某个接收方的确已经收到这条消息。

    3.2 移动支付安全问题的现状

    安全问题是影响移动支付的关键因素,安全包括很多环节,比如存储安全、传输安全、认证安全等。从目前来看,移动支付可能隐藏的安全问题表现如下:

    (1)手机本身的安全存在隐患。利用手机进行现场支付很容易造成密码的泄漏,再者,随着智能机应用的普及,手机病毒也越来越多,黑客使用病毒盗取用户的手机PIN码、网银密码,导致用户账户被盗刷的现象屡见不鲜。

    (2)缺乏身份识别。手机作为支付工具,必须对参与交易的合法身份进行识别,由于移动支付涉及到银行、商家、用户等多个实体,如何解决合法身份认证就显得尤为重要。

    (3)信用体系不健全。一些小额支付业务通常是捆绑在手机话费中,而有不少手机号并没有采取实名制,因此造成手机话费透支、恶意拖欠并不少见。信用意识以及体系的不完善,也制约着移动信息化的普及和推广。

    4.移动支付安全技术

    针对移动支付存在的安全问题,可以通过身份认证、数字签名和WPKI等相关技术手段来解决。

    4.1 身份认证技术

    身份认证是在交易过程中确认操作者身份的技术,以保证操作者拥有合法身份,通常采用静态密码、短信密码、动态口令等认证方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同的安全需求决定不同的认证方式:小额支付通常采用移动电话号码和固定密码认证的方式;大额支付可采用固定密码和动态密码的方式来提高安全性;以WIM为基础的移动PKI认证可以同时满足以上两种要求。

    4.2 数字签名技术

    数字签名又称电子加密,可以区分真实数据与伪造、被篡改过的数据,公开密钥加密技术是实现数字签名的主要技术,它有两个密钥:一个是签名密钥,它必须保持秘密,称为私钥;另外一个是验证密钥,它是公开的,称为公钥。用户在提交单据和帐号信息后,同时生成一个私钥和证书,然后将该帐号连同证书和签名文件作为一个包传输给接收方;接收方在收到签名帐号信息后,首先去CA中心验证此证书的合法性,来确定发送方的身份是否可信。如果可信,则用证书中的公钥来验证传输来的文件是否是发送方所签署的。

    4.3 WPKI技术

    WPKI即“无线公开密钥体系”,它通过采用公钥基础设施以及证书管理策略,有效地建立了安全有效的无线网络通信环境。WPKI中使用两个不同的公开密钥:一个用于密钥交换(其证书可用于身份认证),另一个可用于数字签名,这样有效地将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分开。无线PKI的架构包括无线终端、注册中心(RA)、证书认证中心(CA)、目录服务器和无线网关等。注册中心负责接受用户对证书颁发、撤销等请求,认证中心负责证书的颁发和管理,证书内容包括使用者的姓名和公开密钥、证书有效期等信息,和CA对这些信息的数字签名。目录服务器用来存放证书、CRL等供用户查询、下载,无线网关完成无线和有线环境协议的相互转化。在安全协议WTLS中,服务器和客户(如果服务器要求的话)分别利用其公钥证 书向对方证明自己的身份。

    为了适应无线应用环境,WPKI对传统的PKI作了相应的优化工作,如采用压缩证书格式,减少了存储容量;采用椭圆曲线算法,提高了运算效率,并在相同的安全强度下减少了密钥的长度。

    5.总结

篇6

一、引言

目前的电子商务主要是通过互联网以有线的方式进行。客户在网上购物后,必须支付现金或者在指定的机器上进行支付,使用上诸多不便。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支付技术的迅速发展,金融支付系统正在从有线走向无线,电子支付也逐步向移动支付过渡。

移动通信技术作为移动电子商务的载体,提供了更贴近用户需求的支付服务,并从安全性及监管上加以完善,逐步走向成熟。由于业务需求种类繁多,业务量巨大,使移动支付成为极具潜力的巨大产业。

二、移动支付业务概述

1.移动支付的定义

移动支付是指借助手机、PDA、笔记本电脑等移动通信终端和设备,通过无线方式所进行的银行转账、缴费和购物等商业交易活动。

2.移动支付业务分类

按照欧洲银行标准化协会在TR603(European Committee for Banking Standards,“Business and Funtional Requirements for Mobile Payments”)的定义,可按照支付金额的大小和地理位置的远近,对移动支付业务进行分类。

(1)按支付金额划分

微支付:支付金额低于2欧元的情况下,一般划归为微支付类型。

小额支付:支付金额介于2欧元~25欧元之间,称为小额支付。

大额支付:支付金额在25欧元以上,则为大额支付。

(2)按地理位置划分

远程支付:远程支付可以不受地理位置的约束,以银行账户、手机话费或虚拟预存储账户作为支付账户,以短信、语音、WAP等方式提起业务请求。

本地支付:利用红外线、蓝牙、射频技术,使得手机和自动售货机、POS终端、汽车停放收费表等终端设备之间的本地化通讯成为可能,用手机完成面对面的交易。

3.移动支付相关技术

(1)远程支付

①SMS技术

短信是移动通信里应用最广泛的服务。目前,短信作为移动支付的手段,可以实现诸如“手机钱包”、充值、缴费、买彩票、电影票及手机银行等功能。也是在我国比较成熟,采用较多的移动支付技术。

②WAP技术等

移动通信协议,如WAP、CDMA 1X以及未来的3G等。

WAP2.0模式有利于实现电子商务所需的端到端安全性,可以提供TLS隧道。

3G,能够处理图像、话音、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多种信息服务。其高速率、移动性和高安全性等特点,必然会给移动电子商务的应用带来巨大商机。

(2)JAVA/ BREW技术

两者都是支持无线数据业务开发的技术,在手机中增加软件。

与无线JAVA相比,BREW是更底层的技术。BREW能够更多地调动底层的应用,它的应用效果和对手机终端的支持会更好,应用开发商可以更为方便地开发出表现每个终端特性的应用。

但是无线JAVA是开放的,而BREW则被高通所垄断。这一点恰恰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BREW的发展。

目前,联通与高通一起推BREW,而移动则看好JAVA。

(3)近距离非接触技术

目前用于移动支付业务的近距离通信技术有RFID、FeliCaIC等,RFID是一种无接触芯片技术。未来,蓝牙、802.11等也非常有可能应用在移动支付业务中。

在我国,NFC和SIMpass被视为目前国内非接触式移动支付领域最有可能的两大技术标准。二者都在手机中加入了基于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芯片,用于与支付应用时的收单设备进行近距离的实时通讯,并同SIM卡进行连接,以实现把支付业务捆绑在持有手机的用户上。只是在具体的实现方式上有所区别。

近距离非接触支付技术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支付行为完成耗时短。

缺点是:用户要使用移动支付业务必须更换手机,而现在具有此种功能的手机不仅种类少,而且价格昂贵。但可以预计,随着终端问题的解决,近距离非接触技术将成为未来移动支付业务的主流实现方式。

4.移动支付的特点

(1)具有随时随地的特点

(2)用户规模大

目前,我国的移动电话用户已过4亿,是全球之最。在某种程度上说,以移动电话为载体的移动电子商务不论在用户规模上,还是在用户消费能力上,都优于传统的电子商务。

(3)有较好的身份认证基础

对传统的电子商务而言,用户的消费信用问题是影响其发展的一大“瓶颈”,而手机号码具有唯一性,手机SIM卡上存贮的用户信息可以确定一个用户的身份。对于移动商务而言,这就有了信用认证的基础。

三、我国移动支付市场现状

从全球来看,随着3G商用进程的日益推进,从日韩到欧洲,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步伐在不断加快,成为移动运营商十分看好的业务增长点。在我国,移动运营商也在积极推广移动支付业务。

1.移动支付业务开展情况

国内:据百纳年初的《中国移动支付业务发展分析报告》显示,2005年,国内移动支付用户数达到1560万,占移动通信用户总数的4%,产业规模达到3.4亿元。百纳预测,由于产业链的成熟、用户消费习惯的形成和基础设施的完备,到2008年,移动支付用户数将达到1.39亿,占移动通信用户总数的24%,产业规模达到32.8亿元。

国外:Juniper研究报告指出,2009年~2010年移动支付应用与服务有望被广泛接纳,全球移动支付总规模将达到10亿美元。目前,日韩欧美,移动支付业务都呈快速增长趋势。

2.移动支付的应用业务形式举例

(1)手机钱包

面向六大领域,包括购物、交通支付、票务、公司卡、身份识别、在线金融等。其中也包括买保险、充值卡、买彩票、炒股、缴水电费、订杂志等各种各样的功能

(2)手机银行

目前,各银行的手机银行产品纷纷上线,以满足用户随时随地的理财需求。从功能上说,银行的所有非现金类业务都可以通过手机银行完成,包括查询、缴费、转账、汇款、支付、结算、外汇交易等等。韩国SKT和各大银行还合作推出了NEMO电子货币服务。

(3)分享

“分享”是指使用者能更加方便与朋友交换音乐、图片等信息;

(4)服务

“服务”则是指提供下载服务,移动认证业务服务等。

四、移动支付的风险及监管

1.面临的风险及问题

(1)信用体系风险

无论是网上银行,还是移动银行,都涉及到信用体系,而我国目前的个人征信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信用体系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2)技术安全的风险

电子商务交易必须具有保密性、完整性、可鉴别性、不可伪造性和不可抵赖性等特性。

无线网络技术也面临着黑客的挑战和木马等网络病毒的威胁,而目前还没有有效抵制手机病毒的防护软件的手段,此外,还要考虑无线数据传输安全性、交易中途打断而没有重新认证的机制,以及无线终端容易丢失和被窃的问题。

(3)产业链成熟度问题

①移动支付产业链构成

移动支付业务产业链由设备制造商、银行、信用卡组织、移动运营商、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或移动支付平台运营商)、商业机构、SIM卡供应商、手机供应商、用户等多个环节组成。

只有建立并不断完善产业链,各个环节准确定位、合理分工并进行资源的最优配置,移动支付业务才能获得健康发展,而产业链上的各环节才能在合作中实现共赢。

②移动支付业务的商业运作模式

目前,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主要有四种,即以运营商为主体的运营模式;以银行为主体的运营模式;以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为主体的运营模式;银行与运营商合作的运营模式。

转贴于  由于各国的实际情况不同,产业链主导者也不同,因此,存在着不同的商业运营模式。

从我国国情来看,以移动运营商为主体或是以银行为主体单独经营都存在很大的困难。移动运营商有用户资源,但信用度不如银行,银联可以平衡银行间以及银行和运营商之间的利益关系,但在业务创新和市场反应能力方面不够。

因此,目前最适合我国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商业模式是银行与移动运营商合作,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协助支持的整合商业模式。采用合作的方式实现优势互补,构建良性循环的产业链,促进整个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

(4)用户习惯及便利性问题

长久以来,绝大多数人已经习惯了使用货币或信用卡消费,对移动支付还比较陌生。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人们对使用移动支付业务的安全性心存顾虑。实际上,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支付的安全性可以得到保障,但人们仍然不放心将自己的身份信息、信用卡信息等保密信息通过移动网络传输。

此外,移动支付是否便利,也是影响因素之一。目前许多开通手机钱包业务的移动运营商多采用短信、WAP等远程控制的方式完成支付,过程繁琐,其便利性还不如传统的货币或信用卡。

(5)隐私问题

移动支付,也涉及到个人信息的管理,及如何保护客户隐私的问题。

2.金融监管与标准规范

移动支付是一项新兴的支付业务,到目前为止,国际上没有一家机构和组织能够提供一个为多方所接受的移动支付技术。

此外,电子商务和移动支付都是比较新的行业,法律法规相对比较少,虽然目前已经颁布了《电子签名法》、《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指引》等。但是这些条款还远远不够,面对电子支付的快速发展还需要更全面的法律条款来约束交易行为,还需要在责任、权利、义务、赔偿、罚款以及信用机制方面细化法律法规。

在业务运营方面,也需要在行业自律、产品价格、增值业务方面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果有法可依,那么银行与电子支付公司的合作就更市场化,其共赢共融性就更强。

据悉中国人民银行即将对电子支付服务提供商实行“牌照制”,移动支付的市场秩序将得到规范和整顿。存活下来的第三方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将具有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以及资金和技术力量,将承担起协调移动运营商和银行之间关系、发展客户的重任。

五、我国移动支付市场分析及展望

支付手段的电子化和移动化是不可避免的必然趋势。对于中国的移动支付业务而言:庞大的移动用户和银行卡用户数量提供了诱人的用户基础,信用卡使用习惯的不足留给移动支付巨大的市场空间,发展前景勿庸置疑。

1.巨大的潜在客户群

截至2005年5月,我国手机用户达到4亿户,银行卡发行总量超过8亿张,预计到2008年中国的手机用户将达到5亿户。如此巨大的手机消费群体和银行卡持有者数量,为移动支付业务提供了良好的用户基础和发展空间。

2.利益驱动

对通信运营商来说,在话音业务市场趋于饱和的情况下,移动通信与金融业务的结合,无疑将成为发展移动增值业务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而对于银行来说,移动支付则可以有效降低经营成本。链条上的各方,在利益驱使下,会积极推动移动支付。

3.应用需求决定市场

移动支付应用业务领域的不断扩大,将加快移动支付的发展步伐。市场最终是由需求决定的。

4.克服问题和障碍

随着技术的完善,制约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因素也正在逐步减少。产业链也日趋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日趋完善。服务提供者,也会提供更贴近客户需求的服务。

综上,移动支付是电子支付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技术、产业链和法律法规的日益完善,移动支付必将成为电子支付的主流。

参考文献:

篇7

移动支付发展现状及特点

中国人民银行的《2013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2013年电子支付业务增长较快,移动支付业务保持高位增长。2013年,我国共发生电子支付业务257.83亿笔,金额1075.1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40%和29.46%。其中,移动支付业务 16.74亿笔,金额9.6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2.86%和317.56%。2013年,支付机构累计发生互联网支付业务153.38亿笔,金额9.2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6.06%和48.57%。根据iResearch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已突破万亿,达12197.4亿,同比增速707%。2013年三季度移动互联网支付份额中,支付宝以78.4%处于绝对优势,拉卡拉占11.5%,财付通仅占4.2%。移动支付在我国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总体支付笔数和金额较小,但增长迅猛,显示出移动支付的巨大增长空间。在三种电子支付方式中,移动支付尽管增速快,但基数低,支付金额只占电子支付的0.9%(见图1、图2)。从支付笔数来看,也同样只占整体电子支付的6.49%,比例也不高。

二是小额支付居多。结合每笔支付业务的平均金额来看,2013年电子支付整体平均每笔金额为4.17万元,但移动支付平均每笔金额仅有0.58万元,只占电子支付的七分之一不到。这说明移动支付方式多为小额支付。

三是发展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移动支付领域,第三方支付虽然成为移动金融炙手可热的业务,但在移动支付金额上并未体现出与其热门程度相匹配的水平。虽然第三方移动支付规模已经破万亿,但仅仅占整个移动支付金额的12.65%,占比较低。其次,第三方移动支付呈现出寡头垄断局面,支付宝一家独大,占比高达78.4%。行业前三名合计占比高达94.1%,充分说明第三方移动支付机构发展极不平衡。

四是支付方式以远程支付为主,NFC支付发展相对滞后。以移动运营商手机近场支付为例,由于一直受限于技术、政策、商业模式等原因,手机支付发展非常缓慢。直到2012年,央行明确13.56M为手机近场支付的标准,正式结束了之前漫长的标准之争。截至2013年底,根据工信部相关部门的统计,我国三大运营商手机支付用户仅为366.3万户。

移动支付价值链的构成

Michael.E.Porter(1985)首次提出了价值链的概念。他提出价值链是原材料转换成一系列最终产品并不断实现价值增值的过程,是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服务增值的环节或链条。“价值”是用户对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认同并愿意支付对价。Pete Hines(1998)把原材料和顾客纳入价值链,将满足顾客对产品的需求作为分析的起点,沿着企业生产经营环节逐步向前推进。Jefery F.Rayport和John J.Sviokla(1995)提出了虚拟价值链的观点,认为通过信息的收集、组织、选择、合成和分配,企业可以创造价值。Gadiesh O 和 Gilbert J L(1998)从产业的角度分析了如何发掘企业的利润空间,提出了产业价值链的概念。产业价值链的存在是以产业内部的分工和合作为前提的,可以大大提高效率,扩大价值增值流量。Adrian Slywotzky则将传统的供应链转变为价值网,强调在多家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等多条价值链成员之间建立起协同的业务关系,利用彼此的互补优势和资源,共同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结合移动支付产生发展的信息技术环境,产业价值链和价值网理论可以为分析移动支付价值链提供思路。

目前,我国移动支付产业价值链中,支付主体是消费者和线下线上商户,主要支持和参与方有金融机构、运营商、第三方支付机构、软硬件供应商及周边企业。产业价值链中的各方在移动支付中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共同为消费者创造增值价值。移动支付价值链的起点,应该是消费者或客户的支付需求,经过移动终端及其支持方,通过各支付机构完成支付,终点是商户(见图3)。

(一)客户的需求是移动支付价值链的起点

客户的需求是移动支付价值链的起点,只有对客户的需求有着极强的洞察力,才能真正把握机会,为客户创造价值,并获得利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极大地改变了消费者的生活方式,消费者长期被压抑和忽视的金融消费需求被挖掘出来,呈现出普惠、平等、民主、共享、交互等特点。移动金融已经成为互联网金融的重要入口和发展方向。从移动金融消费者类型来看,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是个人消费者,随着人们对金融服务要求的提升,快捷的支付、便利的投资方式、超低的投资门槛、高度的流动性、较为可观的收益率以及方便的小额融资,成为消费者的追求。因而,第三方支付、余额宝、金融产品的搜索比价、在线记账理财、P2P小额贷款、众筹融资等互联网金融业务一经推出,便受到消费者热烈追捧,市场快速扩大。快捷便利的转账、还款、网络购物、生活场景支付未来将会是消费者进行移动支付的重要推力。二是机构消费者,它们需要通过移动互联网对传统服务进行优化和再加工,如:提供快捷支付结算、融资、终端设备、应用软件、后台支持、数据挖掘、风险把控、需求分析、产品再加工、服务优化等服务,以便有效甄别优质客户,建立起新型的营销服务模式。在普惠金融的背景下,消费者不再局限于大型优质客户,广大中低端客户覆盖面更广泛,需求更为复杂,也更为个性化,它们处于移动支付的起点,因而移动支付服务商需结合移动互联网经济特点进行产品和业务模式创新。

(二)移动终端作为消费者进行支付活动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移动终端作为消费者进行支付活动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在软硬件、功能上必须充分满足消费者的移动支付需求,并且围绕这一核心价值提供增值服务。这种移动终端包括目前广泛使用的智能手机、掌上电脑、IPAD等智能移动终端。市场将出现更多的产品,带有更丰富的功能,并可以运行在多个不同的网络上。价值增值会要求智能移动终端将包含以下功能:运行操作系统;可接入互联网和电子邮件服务;为应用开发者提供标准的界面和平台;支持音乐、视频、游戏、照片、互联网浏览和消息发送等高级数据功能,甚至需要有更多的功能创新。国外已经出现通过iPhone的耳机插孔的磁场作用在传统刷卡终端进行刷卡的智能终端,也有一些替代信用卡的产品,通过置入卡片的信息,不需要额外的手机硬件即可实际付款。2013年9月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上,Android系统机型在售数量超过千款。追求便利生活一直是资通讯技术进步的动力,尤其在移动连网技术成熟、智慧型手机普及后,让人们生活的便利性又往前迈进了一大步,随着手机程式APP的多元发展,移动装置所能提供的服务也越来越多,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移动支付服务软件将得到进一步拓展,例如,多平台的客户端软件,各大银行件及各种支付APP软件、网络支付安全软件等。越来越多的网络周边企业开始在无现金支付领域推出了革新产品,这几乎将智能手机变成了信用卡。

(三)银行在移动支付价值链中占据核心地位

银行不仅自身直接在产业价值链中充当结算方,同时也是其他移动支付平台所依赖的重要支付渠道。首先,银行通过手机银行APP、SIM 卡贴膜、RF-SD 卡等技术方式,实现远程或近程支付等方式,直接接入自建的电商平台或线下应用场景的商户,开展银行卡收单业务,并借此支付结算服务获得手续费收入,同时获取海量用户和交易数据,增加客户粘性,形成资金闭环,降低物理网点经营管理成本。银行在移动支付产业价值链中给客户带来的价值增值主要体现在缩短了客户支付链条,使支付过程变得简单、快捷、安全,满足了客户的快捷安全转账、支付的需求。其次,银行在运营商、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远程支付中,往往充当其最终支付渠道和后台。尽管在近场支付和部分小额支付方面,运营商和第三方机构几乎可以越过银行,但大额支付转账和部分绑定银行账户的快捷支付却必须依赖银行。银行因此也参与到这些延长了的支付价值链中来。来自于SP及商户与移动支付平台发生结算时所支付给银行的手续费,来自于移动用户与移动支付平台发生结算时所支付的银行手续费,都构成了银行的收益。在这里,银行给客户创造的价值则是资金的安全保障,给支付机构创造的价值是规避政策和监管风险、提供清算服务。

(四)移动运营商在移动支付价值链中不可或缺

移动运营商的价值创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提供网络接入运营与增值业务、开展移动支付服务。移动网络接入业务是运营商的基础性业务,也是移动支付业务的前提。运营商通过提供优质的接入服务和增值服务,为客户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并获得流量和增值业务收益。此外,运营商还可以为客户提供便捷的移动支付服务,包括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运营商在手机近场支付领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利用手机话费或其支付账户购买小额商品或服务,前提是客户在支付前需完成对支付账户的充值,运营商建立自己独立的账户和资金清算等系统。这能够满足客户的便捷支付需求,刷手机即完成支付,手机号码即私人账户。同时,运营商也可以借助银行渠道开展远程支付业务。移动运营商的盈利主要是来自SP及商户的销售收入分成、移动支付平台手续费。随着运营商与金融机构合作的深入,其价值创造与收益有望进一步增加。

(五)第三方支付机构在移动支付价值链中属于价值发现和创造者

第三方支付机构将移动支付与社交网络、电子商务、生活场景结合起来,可以把第三方支付的功能和优势充分发掘出来。微信春节“红包”的走红、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支付大战都吸引了消费者足够的眼球。微信支付、支付宝等第三方移动支付机构已基本完成线上收单市场分割,线下收单商户争夺将成为下一步的重点。这说明了第三方支付机构在移动支付价值链中,不断地在发现和培养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并率先为消费者创造价值。在小微商户方面,微信和支付宝短期内将通过在线推广商户标准收单方案,实现大规模商户渗透;在大中型商户和行业应用方面,微信和支付宝需要建立渠道、机构为特定商户、不同行业提供特定移动支付解决方案。尽管第三方支付机构针对不同的客户,进行了不同形式的价值创造,但归根结底还是通过满足客户的便利快捷支付,节省客户时间和支付通路费用、提高支付结算效率,从而也充分体现了移动支付的价值。在第三方支付商的移动支付价值链中,存在两条路径:自建支付账户和借道银行账户进行快捷支付。前者有支付宝,后者有微信支付。自建支付账户由于缩短了价值链,提供信用担保,因而可以获得更大的收益。借道银行账户则需要负责连接移动运营商、银行和商户,通过自身的交易平台实现跨银行的远程移动支付服务。价值链延长需要各环节分享收益,因而获利略低。

(六)终端商户是价值链的终点

商户的类型和业务范围较为繁杂和多样化,包括电商平台、餐饮娱乐业、网站、零售商、公共交通、停车场、电影院、航空公司、物流公司等各种类型。它们在产业价值链中既创造价值增值,又从价值链上游获得增值服务。首先,商户是移动支付价值链的消费拉动力量,能够通过自身品牌、产品和服务、价格优势、渠道优势、促销活动等创造和吸引消费需求,从而成为消费行为的创造者。如果从商家对客户的影响来考察,它甚至可以成为消费活动的起点,当然也是支付活动的终点。所以,在移动支付价值链中,商户的价值创造可以是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比如价格促销,就可以通过向顾客让渡一定的价值,鼓励更多的消费和支付,而便利的消费渠道和支付则可以为顾客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节省市场信息搜索比价成本。其次,各商家纷繁复杂的业务类型,需要安全、便利、节省的移动支付业务或支付清算解决方案。这需要依靠移动支付价值链的上游予以提供。例如,用手机在自动售货机上购买饮料则需要支持手机付费模块的自动售货机;用手机打车需要上游提供打车APP和移动支付系统,购买电影票则需要支持移动支付的票务App。在移动支付价值链中,作为O2O应用的商户,显然享有了上游企业创造的增值价值,并向他们支付了对价。

可见,在移动支付价值链中的每个环节都在创造自身价值,在为产业价值链上下游提供价值的同时也获得了他人支付的对价。

移动支付价值链发展趋势与对策

(一)价值链会进一步延伸,需提供更多的价值创造和应用场景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深入发展,移动互联网将会成为互联网金融下一步的发展重点。移动互联时代的用户使用行为、消费习惯将出现新的变化,用户可能会加速从PC端交易向移动端转移。来自易观的预测数据显示,2014-2015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将分别达到3850亿元、7123亿元,增长率分别为72.6%、85%。移动支付的快速增长,用户支付行为和习惯的改变,必将使得移动支付价值链得到丰富和延伸。因为移动互联网相比PC端更加便利的使用环境,会带来更多的用户需求。围绕用户的价值创造会更多、更专业、更人性化、更便利。一方面要求现有移动支付价值链进行延伸和升级,比如需要构建更多线下应用场景,完善O2O商业模式,引导用户从转账、汇款等纯资金业务转向消费交易。目前,这种苗头已经出现,支付宝和财付通都花费重金开展补贴营销,力图通过打车软件、地图搜索等强大的流量入口,与线下商家合作,将移动支付切入为数众多的本地生活服务,培养用户移动支付的消费习惯,构建完善的支付场景,提供更为便利、节省的消费和支付。另一方面,要求现有价值链进行整合创新。随着移动支付的高速发展,消费者对价值链中以前并未提供的增值服务可能会有新的需求,价值链的整合创新也就成为必然。比如,原有的移动支付总体规模并不大,且以小额支付为主,未来随着支付规模扩大和大额支付的出现,现有支付价值链的安全问题必将受到消费者的普遍重视,这需要新增价值链的安全环节或节点。

(二)价值链上下游关系复杂化而形成价值网,需建立协同的业务关系

随着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普及以及支付技术的进步,移动支付将代表电子支付未来发展方向,从而迎来爆发式增长。客户和商户的多样性和大规模增长,将对现有移动支付价值链提出新的挑战。目前价值链上的主要竞争者,即银行(银联)、运营商、第三方支付机构,将形成新的移动支付竞合生态,抢占价值链的有利地位,其价值链的上下游企业位置也并不稳定,有可能借助业务创新,使得整个价值链的竞合关系复杂化,甚至打破原有价值链,形成复杂的价值网。

比如:2013年6月,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分别联手中国银联推出移动支付平台TSM,推进NFC近程支付产业链发展。2014年初,上海地铁、中国移动、浦发银行三方在地铁、通信、金融领域进行了一次跨界合作与创新突破,基于PBOC金融行业标准,共同对原中国移动手机钱包予以全新功能升级。首次将手机卡、银行卡、地铁支付三合一,升级推出全国首个融合移动支付、金融服务、地铁出行的“中移动浦发手机支付地铁应用”服务。这种NFC手机还具有基于移动近场支付的金融消费功能,支持2万多个吃、穿、乐、行等各个生活场景商家、16万台银联“Quick Pass”(闪付)POS机,能进行1000元以内的小额快捷支付,可进行大额消费信贷联机交易,为消费者提供了真正的移动钱包。这种合作已经开始突破原有价值链,形成了价值网,为多层次移动支付体系的建立进行了探索。未来,只有在海量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等多条价值链成员之间建立起协同的业务关系,在优势和资源互补的基础上,形成纵向横向联接的多层次移动支付价值网,才能充分满足商户和个人用户多元化、个性化的移动支付需求。

结论

移动支付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总体规模也不大,且多是小额支付,但其面向的长尾客户范围广,客户的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特点突出,因而影响广泛而深远,取得了爆炸式的增长,价值链已悄然形成。在移动支付价值链中,客户是整条价值链的起点,其支付需求得到充分的挖掘,并成为移动金融的突破口,体现出巨大的价值。银行在移动支付产业价值链中依然处于核心环节,它是联接价值链上下游的关键通道,其价值创造和价值增值体现在为上下游客户提供快捷安全转账、支付服务和产品上。移动运营商、移动终端设备软硬件供应商及周边供应商为移动支付价值链提供基础设施,并获得价值增值收益。移动营运商还越过银行等媒介,借助自己独立的账户和资金清算系统,通过缩短支付链条实现多种价值创造。第三方支付机构是价值链的创新者和推动力量,除了本身在价值链中创造高效的支付方式以外,还推动了整条价值链的形成与整合。此外,商户既是价值链的终点,也是支付需求的拉动力量。移动支付价值链的各环节均在其中创造了价值,并通过价值链得到了价值实现,最终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价值链。

目前,虽然我国移动支付产业价值链已经初步形成,但价值链的功能较为简单,特别是移动支付的应用场景依然较为欠缺,导致其价值创造总量不足,制约了价值链的发展空间。而且,现阶段的价值链面临日新月异的业务创新,以及潜在的政策变数,稳定性较为脆弱。未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O2O向纵深发展的趋势会更加明显,移动支付应用场景的广度和深度会大大加强,相应地,移动支付价值链会出现进一步的延伸、整合、创新和完善,最终形成功能齐全、上下游关系复杂、效率更高、更为稳定的价值网,以满足客户多样化、个性化的移动支付需求。

篇8

1 引言

移动支付业务在中国开展已经不是近两年的事情了。但是一直以来,由于政府监管滞后、技术安全问题以及商业模式不清晰。使得移动支付业务一直未有大的发展。随着第三代移动通信(3G)时代的带来,带宽的扩展和安全技术的提高将使移动数据(增值)业务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移动手机业务有望拓展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从全球移动通信市场看,移动支付业务将成为各通信运营商十分看好的业务增长点。

自从移动支付业务引入我国,移动运营商、网络公司、银行、软件商、设备商等都加入到了移动支付市场的竞争。由于没有清晰的商业模式,移动支付产业链虽然初步形成但并不成熟,各参与方在整个产业链上的位置都没有最终确定。而移动支付产业是一种技术驱动型产业,它成功的基础首先是要建立一个成熟合理的产业链。只有建立并不断完善产业链,移动支付产业才能健康发展,产业链中的各成员才能具备生存的空间。实现共赢。

2 移动支付的概念

对于移动支付的概念。由于其内容在不断丰富,各专业组织和学者给出了不同的定义。移动支付论坛(Mobile Payment Forum)认为,移动支付是支付方以一定信用额度或一定金额的存款,为了某种货物或业务,通过移动设备从移动支付服务商处兑换得到代表相同金额的数据,以移动终端为媒介将该数据转移给支付对象,从而清偿消费费用而进行商业交易的支付方式;有学者认为移动支付业务是一项跨行业的服务,是电子货币与移动通信业务相结合的产物;百度百科上将移动支付定义为手机支付,就是允许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

从本质上说,移动支付就是将网络与金融网络系统相结合,利用移动通信网络的快捷、迅速,用户分布范围广、数量众多的特点来实现一系列金融服务。移动支付可以提供的金融业务种类繁多,包括商品交易、缴费、银行账户管理等,使用的终端可以是手机、具有无线功能的PDA、移动POS机或者笔记本电脑等设备。

3 移动支付流程

根据移动支付不同的业务种类及其实现方式,支付的流程也不尽相同。总结起来,大致涉及到消费者、商家、支付平台、移动网络运营商、第三方信用机构和设备制造商,大体的流程如图1所示:

整个支付流程基本上由9个步骤构成,根据支付流程参与方的多少而略有增减。首先,由消费者向商家提出购买请求,商家再向支付平台提出收费请求;其次,支付平台与第三方信用机构对商家和消费者的身份进行认证;再次,支付平台向消费者提出支付的授权申请。得到确认授权之后向商家支付费用,并通知消费者支付完成;最后,商家将商品交付消费者。

4 移动支付产业链的构成

我国移动支付产业链主要由移动运营商、金融机构、移动设备提供商、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商家、用户等多个环节构成,如图2所示。我国移动支付业务具有自身的特性,只有建立并不断完善产业链。移动支付业务才能获得健康的发展。

其中,移动通信运营商的主要角色是搭建移动支付平台,为移动支付提供通信渠道。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与用户手机号码关联的银行账户管理者,需要为移动支付平台建立一套完整、灵活的安全体系,从而保证用户支付过程的安全通畅。设备制造商为移动运营商提供移动通信系统,为用户提供支持移动支付的终端设备,并且同时提供移动支付业务的解决方案。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是银行和运营商之间沟通的桥梁。商家在移动支付产业链中基本上属于从属地位,它提供相同于传统支付的产品和服务。用户是移动支付服务的最终使用者。

5 目前国内外移动支付产业链运营模式

5.1以移动运营商为运营主体

当移动运营商作为移动支付平台的运营主体时,它会以用户的手机话费账户或专门的小额账户作为移动支付账户,用户所发生的移动支付交易费用全部从用户的话费账户或小额账户中扣除。因此,用户每月的手机话费和移动支付费用很难区分,而且通过这种方式进行的交易也仅限于100元以下。当前,中国移动与新浪、搜狐等网站联合推出的短信、点歌服务以及与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等福利机构联合推出的募捐服务。都是由移动公司从用户的话费当中扣除费用的方式来实现的。

5.2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运营主体

银行通过专线与移动通信网络实现互联,将银行账户与手机账户绑定,用户通过银行卡账户进行移动支付。银行为用户提供交易平台和付款途径,移动运营商只为银行和用户提供消息通道,不参与支付过程。当前我国大部分提供手机银行业务的银行(如招商银行、广发银行、工商银行等)都由自己运营移动支付平台。

5.3以第三方服务提供商为运营主体

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或移动支付平台运营商)是独立于银行和移动运营商的第三方经济实体,同时也是连接移动运营商、银行和商家的桥梁和纽带。通过支付平台运营商,用户可以轻松实现跨银行的移动支付服务。比如北京泰康亚洲科技有限公司的“万信通”平台、广州金中华通讯公司的“金钱包”等,就是由独立的平台运营商运营的移动支付平台。

5.4以移动运营商和银行为运营主体

由于认识到各自在移动支付领域中的优势和不足,移动运营商同银行合作,开创出新的商业模式。相对于第三方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移动运营商与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优势明显。目前国内外很多公司采用这种合作模式。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国有及商业股份制银行联合推出的“手机钱包”就是这种商业模式的案例。

6 适合我国的移动支付产业链模式

我国移动支付产业要想发展,就,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一种商业模式。根据我国的特定国情,总结国外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历程,我国移动支付产业链模式应该是以银行和移动运营商紧密合作为基础,以第三方的协助支持为推动力的整合商业模式,如图3所示:

对于移动支付产业链上各方来说,不论是移动运营商还是金融机构,还是第三方,都应该清楚看到,单个主体不可能成就消费者支付手段的革命。

首先,垄断金融资源的银行业不会同意中国移动运营商为主体经营移动支付业务。其次,中国的信用体制还不健全,移动运营商在经营类似支付金融业务时为用户提供的信用度明显不如银行;同时,类似预付费的移动支付行为还需要金融监管。再次,移动支付最大的特点是小额支付,而目前国内移动用户中使用移动支付业务的人数很少,如果银行独立经营移动支付业务,就需要投资购买运营商的通信服务以及加密措施等诸多额外服务,赚到的钱可能还不足以支付购买费用。因此,在未能看到明显利润回报之前,银行独立运营方式仍不可取。

目前我国比较流行的是移动运营商与银行合作的商业模式。由于一部手机只能绑定某一个银行的一个信用卡账号,无法实现跨行移动支付,以及各个银行不同接口的标准不同而使得运营商成本上升等原因,引入一个第三方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来承担协调和整合就显得非常重要。这个第三方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既是移动运营商和银行联盟关系的桥梁,也是协调各个银行之间不同标准、实现跨行支付的主要技术力量。

篇9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支付方式发生了新的革命——移动支付的出现。移动支付拥有随时、随地、方便和快捷等诸多特点,消费者只要拥有一部手机,就可以完成理财或交易,享受移动支付带来的便利。为了促进移动支付的健康发展,必须对其一系列法律问题加以明确化。 

 

一、移动支付的概念及其业务流程 

 

移动支付,是指消费者使用移动电子设备通过移动运营商向约定银行提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发出支付指令,由银行通过计算机网络将货币支付给商业机构的一种消费支付方式。移动支付以银行卡账户为资金支持,以手机和计算机网络为交易工具。移动支付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基本模式,即虚拟支付和自动授权销售终端系统(Point of Sales,简称POS)现场支付。虚拟支付即消费者可以利用手机在任何地方为特定的产品和服务进行远程支付POS现场支付则发生于商业机构的POS终端,消费者以手机替代银行卡进行现场支付。虚拟支付拥有短期的增长潜力,而POS现场支付标志着移动支付进入成熟阶段。目前,虚拟支付大多用于内容付费,价值较低而且交易频繁,并逐渐向高价值内容发展。在整个移动支付过程中,消费者将银行账户和手机号码绑定,通过手机短信息、手机声讯服务(Interac-tire Voice Response,简称IVR)、无线应用协议(Wireless Ap-plicatmn Protoeol,简称WAP)等多种方式将指令发送到银行,银行在进行审批划账之后,通过信息反馈到特约商业机构或特约商业机构指定的银行,商业机构使用无线或有线POS打印出消费收据,消费者就会获准得到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具体来说,移动支付经过以下一些步骤:1、购买请求。消费者可以对准备购买的商品进行查询,在确定了准备购买商品之后,通过移动通信设备发送购买请求给商业机构。2、收费请求。商业机构在接收到消费者的购买请求之后,发送收费请求给支付平台。支付平台利用消费者账号和这次交易的序列号生成一个具有唯一性的序列号,代表这次交易过程。3、认证请求。支付平台必须对消费者和内容提供商账号的合法性及正确性进行确认。支付平台把消费者账号和内容提供商账号信息发送给第三方信用机构,第三方信用机构在对账号信息进行认证。4、认证。第三方信用机构把认证结果发送支付平台。5、授权请求。支付平台在收到第三方信用机构的认证信息之后,如果账号通过认证,支付平台把交易的详细信息,包括商品或服务的种类、价格等发送给消费者,请求消费者对支付行为进行授权。如果账号未能通过认证,支付平台把认证结果发送给消费者和商业机构,并取消本次交易。6、授权。消费者在核对交易的细节之后,发送授权信息给支付平台。7、收费完成。支付平台得到了消费者的支付授权之后,开始在消费者账户和内容提供商账户之间进行转账,并且把转账细节记录下来。转账完成之后,传送收费完成信息给商业机构,通知他交付消费者商品。8、支付完成。支付平台传送支付完成信息给消费者,作为支付凭证。9、交付商品。商业机构在得到了收费成功的信息之后,把商品交给消费者。 

 

二、移动支付当事人的法律地位 

 

通过对移动支付业务流程分析,可以得出移动支付涉及的当事人众多,其中包括消费者、商业机构、移动运营商、银行、支付平台营运商和认证中心等,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错综复杂。然而我国缺乏相应的立法,因此有必要明确各方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及相互之间的法律关系。 

消费者是指那些持有移动设备并且愿意用它来购买商品的组织和个人。消费者是整个移动支付过程中的发起者,他的行为包括在第三方信用机构注册、查询所购商品的品种和内容、支付结算的授权和商品与服务接收。消费者与商业机构、移动运营商、银行和认证机构之间存在四个相互独立的合同关系:一是消费者与商业机构的买卖合同关系。但是这种买卖合同关系表现得十分特殊:例如商业机构应当将多收货款向其前手返还不当得利,而不必向消费者返还,同样货款支付不足时商业机构应向其前手主张权利而不能直接找消费者;消费者在支付失败或支付不足时应及时向银行补足货款,而不必向商业机构补足货款。二是消费者与移动运营商间的移动通讯服务合同关系。三是消费者与银行间的金融服务合同关系。四是消费者与认证机构间的认证服务合同关系。总而言之,消费者为了顺利完成移动支付交易必须严格履行上述四个合同义务。 

商业机构出售产品或提供服务给消费者。它在接收到消费者的购买请求后,向支付平台运营商传递收费信息;收到支付平台运营商的收费完成信息之后,把商品提供给消费者。商业机构与消费者、银行和移动运营商间分别存在以下三个相互独立的合同关系:买卖合同关系、金融服务合同关系和移动通讯服务合同关系。 

由于我国的金融业务特许制,移动运营商不得不与银行合作共同开发移动支付市场。在移动支付中移动运营商是连接消费者、金融机构和商业机构的重要桥梁。目前,移动运营商能够提供语音、短信业务(Short Messaging Ser-vice,简称SMS)、WAP等多种通信手段,并能为不同级别的支付业务提供不同等级的安全服务。在移动支付中消费者有权向移动运营商发出信息指令,移动运营商有义务将用户的信息在指定的时间传输到银行,当然消费者应向移动运营商支付相应通信费用。因此移动运营商在移动支付交易中扮演了组织者的角色,但是目前在我国由于移动支付商业模式多样化,有些移动运营商为了在移动支付中获取更大利益还扮演着支付平台运营商的角色。 

篇10

移动支付定义与价值链

移动支付定义为移动电话的任何交易,即在移动电话上的金钱的所有权转移。基于这项技术,这种支付是远程的或近场交易。远程移动支付可以“随时、随地”,并可基于“个人-个人”(P2P)或“个人-商家”(P2B),如汇款和账单支付。远程交易可以通过SMS(短信)、WAP(无线应用协议)技术启动。另一方面,近场移动支付需要消费者的手机和阅读器间的信息交换,如商家和销售终端间的信息交换。通常情况下,近场交易需要在手机上安装近场通信(NFC)芯片。

与任何传统的支付系统相比,移动支付拥有自身产业价值链。移动支付价值链包括来自多个行业新的和现有的参与者、移动网络运营商(MNO)、手机制造商、银行、信用卡组织、第三方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软件制造商、商户和消费者。这些利益相关者中的每一方都在行业内创造价值,并获取回报。衡量移动技术的使用,考虑“关键规模”是重要的。关键规模是指“足够多的人在某一时点都进行创新,使创新的普及速度能够自我维持”。

美国移动支付发展

虽然早期市场的特点十分支持移动支付,但美国却很缓慢地接受这项技术。近年来,虽然亚洲和欧洲国家的移动支付向前迈进,但美国仍是曲线式发展。然而,美国人对2007年推出苹果手机的反应热烈。2010年12月,智能手机用户占美国手机用户的27%,而上年同期为16.8%。智能手机应用的增加和经济数据计划的可用性将有助于美国移动支付的应用。

由于美国拥有稳定的和发展良好的支付系统,新的支付方式很难进入市场并取而代之。其结果是,美国先进的移动支付比其他许多国家发展更慢。虽然美国进行了移动支付的许多尝试,但并没有结果表明目前移动支付业务处于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在供应端方面,传统的支付公司(如Visa、万事达、美国运通和第一数据公司)在维持现状中获利,不可能从非传统支付方式获利。在消费端方面,消费者有许多高效、安全的支付方式可供选择,如信用卡、借记卡和现金,省却了其他支付方式的需求。至于商人,他们不希望投资移动支付技术,直到其被消费者广泛使用。这就造成了网络效应问题,因为无论是需求端用户还是供应端用户使用移动支付,必须等到对方已经先采用移动支付。因此,移动支付必须拥有明确的和普遍的附加值,以将用户从现有的支付方式吸引过来。

美国的移动技术领域尤其拥有竞争力,公司以新产品创新为手段快速抢占市场份额。作为支付的前沿领域,移动支付对目前支付生态系统极具潜在破坏性。然而,移动支付也为在新生态系统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公司提供了有利可图的机会,各公司通过投资移动支付试验和市场检验来争夺位置。2011年,“谷歌钱包”针对纽约市和旧金山推出基于NFC的试验。Verizon、AT&T和T-Mobile公司组成的联盟,宣布于2012年在盐湖城和奥斯汀推出NFC。

新加坡移动支付发展

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新加坡三大移动运营商间的竞争,促使新加坡的移动电话普及率在2010年9月达到141.4%。可以预计的是,新加坡建立政府、商业界和人口共享的“新加坡心态”,再加上移动电话普及率高,将使广泛应用移动支付成为现实。然而,我们的分析表明,实际的实施进展要远慢于最初的设想。

首先,政府是移动支付背后的主要驱动力。其次,移动支付会带来一个明确的平台。如果新加坡移动支付市场达到饱和,则该技术将是基于NFC。NFC在新加坡已是既定的技术,很多的移动支付试验是基于NFC推出的。例如,M1(新加坡顶尖电信公司之一)与花旗银行和Visa合作推出了使用NFC的移动支付试验。虽然SMS是另一种实现移动支付的方式,但在新加坡没有得到重视。最后,新加坡移动支付的价值主张十分“宏伟”,引导用户远离现金、银行卡或信用卡,因为这三者已经完善并不太可能被新的媒介取代。

新加坡独特的移动支付服务商是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IDA)。管理局的宗旨是通过吸引外国跨国公司和促进创新、服务,不断发展新加坡的资讯通信生态系统。为帮助创建移动支付生态系统,IDA在2010年11月发出合作呼吁,2012年在全国建立一个可互操作的NFC环境。互操作性将是移动支付成功的关键,这需要网络运营商、银行和其他中介机构的合作。此外,新加坡政府积极推进公民的生活更轻松,移动支付结合多种其他支付形式,有益于公民生活方便。

在新加坡,某些因素仍然可能阻碍移动支付在国内的广泛应用。尽管政府提供便利,但法规和标准尚未到位。这些法规和标准对克服不同的网络运营商、手机、手机操作系统和银行间的互操作性问题,并创建一个一致的移动支付生态系统具有里程碑意义。如果没有一个这样的生态系统,移动支付在新加坡将会短暂发展后消失。事实上,2003年和2007年移动支付试验的失败就是因为缺乏这种手机、操作系统和支付平台间的互操作性。

法规和标准的缺乏也使得价值链中的参与者难以在试用阶段发展移动支付。因此,银行和电信涉足移动支付,并已成为真正的“先行者”,将有助于推动这项技术的发展,但却无法解决没有明确领导者的问题。在新加坡,即使移动网络运营商可以取得移动支付金融许可证,但目前的价值主张仍然不清晰,银行仍不愿全力进入移动支付市场。

在新加坡,消费者和商家也同样不愿意放弃现有的支付方式来支持移动设备刷卡。新加坡消费者对价格非常敏感,即使是移动支付征收非常小的溢价(如1%)也不被人们所接受。与现有的支付机制相比,移动支付的便利是压倒性的,移动支付也与普遍的现金支付方式激烈竞争。在世界其他地方,现金可能被认为不方便或不安全,但在新加坡却相反。现金是快捷、方便和匿名的,拥有国家价值特征。最后,商家不明白为什么他们应该提供其他支付方式,承担那些类似他们已经承担的信用卡交易成本。对于消费者和商家,移动支付的利益和价值必须超过现有的支付方式。

即使移动支付是新加坡支付的创新,但目前对这种技术的需求仍然有限。新加坡虽然很早使用该技术,但全面实施尚需时日。

印度移动支付发展

作为发展中国家,印度大量无银行账户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很少接触传统的金融服务,包括银行和信贷。被称为“金字塔底部”的无银行账户的人口约占总人口的41%。虽然与银行服务脱节,但无银行账户人群也需要进行安全可靠的货币交易,尤其是汇款。无银行账户人群不能负担家庭的电话或互联网服务,而是依靠廉价的低端手机(功能手机)来满足日常需求。在无银行账户中,信用卡使用率较低,手机可能超过银行账户。无银行账户等因素使移动支付在印度成为“很有前途”的市场。

20世纪90年代电信改革以来,私营移动运营商进入市场并提供数以百万计的移动服务,一举超越传统的基础设施。拥有8.11亿用户,移动电话已成为印度事实上的通信设备。鉴于这一趋势,增值移动服务预计将进一步增长。

然而,印度的移动支付应用落后于其他国家,预计在相对长时间内仍然如此。这是由于该国高分段和异质性的消费群,该国的复杂多样性表现在多语种、多民族成分和多样化的消费群体,特别是在印度北部和南部间。这种市场特征意味着需要多种移动支付实施战略。此外,移动支付产品必须解决印度广大地域的需求,包括密集的城市和边远农村地区。由于印度技术完善程度较低,移动支付接口必须是简单和容易理解的。事实上,虽然SMS是最好的方式,但由于高文盲率,短信的使用率很低。此外,缺乏数据安全性使得移动支付对喜欢面对面现金交易的消费者和商家具有风险。为克服这些挑战,移动支付必须具有立即可辨的价值和利益。

然而,移动支付在印度是一个机会领域。该国是世界上移动市场增长最快的国家,其次是中国。从监管角度来看,印度储备银行最近采取措施澄清移动支付交易标准。2008年,印度储备银行移动支付指引,明确监管问题、技术和安全标准、互操作性要求以及消费者保护措施。2010年,移动运营商Bharti Airtel公司被授予移动支付服务许可证。显然,政府是塑造未来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因素。大量人口需要安全、方便、实惠的银行服务,印度在未来几年内大量应用移动支付发展是很有潜力的。

香港地区移动支付发展

中国香港地区尖端的移动网络支持超过9000个公共无线接入点,确保全境连接。2004年,首个3G网络推出,2009年推出4G服务。电信市场没有外资所有权的限制,从而创造了一个高度竞争的市场,消费者可以受益于高品质的服务和实惠的价格。

苹果手机的巨大成功带动香港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到2015年底,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将达到72%。然而,饱和的移动通信市场造成智能手机每户平均收入(ARPU)下降。因此,移动运营商和手机制造商通过价值增值服务(如移动电视和互动游戏)寻求新的收入增长机会。这种发展可能推动移动支付行业成为新的收入渠道。

香港精通高科技的居民已经熟悉非接触式智能卡,如八达通卡和Visa payWave。非接触式卡嵌入RFID技术允许用户通过简单的读卡进行支付。2008年,推出的Visa payWave信用卡是另一种流行的非接触式卡。很多人使用Visa payWave支付日常采购。非接触式智能卡的普及推动香港无现金交易,并为移动支付的应用铺平了道路。

但在香港,其他因素可能阻碍移动支付的应用。在其他发达市场,移动设备的激增导致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平均而言,香港精通高科技的消费者频繁升级他们的手机,大约每18个月升级一次。这种做法已经创造了一个高度分散的手机用户群,现有的设备可能会阻碍移动支付。

直到政府特定的移动支付政策,私营部门似乎率先在定义这个新的支付渠道。最少的政府介入可能是行业的福音,因为这允许创新和实验来创造新的市场机遇。然而,缺乏具体法规可能阻碍暂定竞争者进入市场。虽然八达通似乎已经找到了利基市场,但银行和移动网络运营商在确定其潜在的移动支付产品收入模式上仍有困难。在香港这样一个高度发达的市场,消费者有多种支付方式可供选择。消费者使用移动支付,他们一定认为其比信用卡、八达通、现金具有更引人注目的价值主张。表1总结了上述国家和地区促进或抑制移动支付应用的基本情况。

未来发展路径

基于每个国家或地区移动支付的现状,图2描绘了移动支付在美国、新加坡、印度和中国香港未来的发展路径。

对于美国、新加坡、香港,移动支付应用的发展可能如预期所述,下一步将代表支付技术并大规模普及,并作为市场自然演变的一部分。相比之下,印度会偏离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发展途径。如前文所述,我们确定了印度庞大的无银行账户人口的市场潜力,他们没有获得传统的金融服务。然而,大多数无银行账户人口严重依赖手机。这表明有机会将无银行账户用户的支付方式从现金转变为移动支付,其第一步是依靠更广泛的支付基础设施建立个人金融数据。一旦无银行账户建立个人的信用记录,他们将选择继续使用移动支付并使用信用卡或支票,而这是他们以前无法使用的支付方式。

对于美国,如果移动支付真正获得动力,则显著的激励将提供给移动支付的潜在用户。由于美国消费者看重便利,提供增值服务(如支付优化或电子发票管理)可能是“杀手级应用”,可以吸引消费者广泛采用移动支付。此外,移动支付应用可能会借助于高科技而兴起。

在新加坡,高科技市场仍然是最终应用的先行者,但移动支付比现有的支付方式向最终用户提供了更高的价值。除了满足消费者需求,移动支付将争取新加坡政府的支持,监督国家范围的技术措施。此外,最终实现应用与现有技术兼容。新加坡人希望拥有的技术是快速和易于使用的,他们不会等待,也不接受任何移动支付“并发症”。正如前面所述,很难狭义定义一个单独的应用程序,这使移动支付自我维持技术将依靠新加坡的社会因素,从而推动该国接近关键规模。研究表明,“杀手级应用”必须应用于移动支付,因为这既不困难也不昂贵。移动支付进入大众领域将利用现有的技术基础设施,专注于新加坡政府的权威服务。

在香港,许多价值链参与者寻求智能手机市场的影响力,我们的研究表明,必须建立互操作性标准来支持移动支付。非接触卡(如八达通和Visa payWave)已在香港流行,八达通的使用扩展到移动支付应用的日常采购领域——只是时间问题。

在印度,移动支付生态系统中的关键参与者应该密切关注市场的高度多样化和分段特性。该国令人难以置信的多样性和广阔的面积意味着移动支付战略在新德里取得成功,在班加罗尔则可能不会成功。大量无银行账户的人口广泛使用手机和需要基本的汇款服务,这说明移动支付是很有前途的市场。因此,某种形式的汇款可能成为印度的“杀手级应用”。要做到这一点,移动支付产品必须设计得简单易用,因为无银行账户的人群文盲率很高。此外,智能手机逐渐取代功能手机作为主导的移动设备,很可能进一步有助于印度移动支付的应用。

在所研究的国家或地区中,移动支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这种新的支付方式推广很可能只是时间问题。伴随不同的促进和阻碍因素,移动支付在美国、新加坡、印度和香港肯定存在市场潜力。然而,在发达市场(美国、新加坡和香港),移动支付可能是替代现有支付方式的一种补充。移动支付将是一种进化而不是革命。在印度发展中市场,移动支付有潜力为无银行账户的人群和其他细分的广大消费群提供巨大好处。然而,印度的人口多样性意味着需要个性化的市场实施战略。

对我国的启示

加强技术研发,保证交易安全化、便捷化。支付的安全性是移动支付目前面临的棘手问题,移动支付的安全需要安全可靠的通讯信息网络。中国的移动支付首先要加强基本的硬件开发和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还要加强软件和核心技术研发,提高知识产权保护。与国际移动支付研究组织进行信息交流与合作,开发具有我国知识产权标准的关键支付技术,双管齐下,使网络信息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此外,技术研发要切合实际,这需要交易前对消费者的合法性进行鉴别和有效控制,同时,在安全的前提下要满足用户使用习惯,保持易用性本质。因此,要在安全与易用间寻找平衡点,即实现系统的安全性与操作快捷简便相结合。

不断创新商业模式,强化产业协作,丰富现有商业模式和业务种类。我国移动支付产业具有产业链参与成员数量多、产业协作形式复杂等特点,这就需要不断创新更适合的商业模式,要让各方成员在移动支付产业链上共同开展移动支付业务,通过采用协同合作的方式实现各种信息资源共享,最终达到优势互补,促进整体移动支付产业价值链的快速发展。我国移动支付业务面对大量潜在的用户使用群体,需要拓展业务面,创新业务种类,将其转向更生活化的层面,从而更深层次的影响用户的日常生活并提高用户的认知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