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交通未来趋势模板(10篇)

时间:2024-02-28 14:46:4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智慧交通未来趋势,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智慧交通未来趋势

篇1

1、中国主要互联网平台资源、应用资源和内容资源均被BAT三家把持,并已经开始对车联网全面渗透;

2、国家在智慧交通领域加大投入力度,有不少上市公司具有智慧交通建设经验和运营经验,掌握一定有价值的数据(如动态交通信息);

3、几家占领市场的图商企业(四维图新、高德、凯立德)均被BAT入股瓜分

4、汽车市场空间巨大,海外各国(美国、日本、德国等)车企和国产品牌车企均占领一定市场份额,单独车企难以形成对国内汽车市场的主导;

5、消费者在联网应用方面已经被培养出免费使用习惯,支付意愿不强,目前车企的前向收费模式尚未被完全接受。

基于上述前提的未来市场趋势和商业模式判断:

整体市场趋势:市场空间大,近期和中期前装和后装市场均能够保持较好增长,呈齐头并进之势。中长期来看,新车销售中含有车联网装备的将占比大幅提升,随着新旧汽车的逐渐替换和用户对更高技术手段的主观选择,在汽车保有量中配有前装车联网装备的汽车占比将逐渐提升,后装市场空间的增量将会放缓。当前,后装市场空间和市场占比均大于前装的格局将被进一步淡化,甚至有可能转换。

前装市场:互联网企业(BAT)提供平台和应用开发经验,车企提供车辆专业数据和接口技术,双方共同开发车联网平台(可能的趋势是BAT分别与车企合作形成对立阵营)。实际的软硬件开发、应用开发和数据来源及运营等将有可能是由BAT或车企合作的技术型车载终端供应商(如智慧交通领域的上市公司)或BAT参股企业(如:四维图新)提供,形成B2C(向消费者提供服务)和B2B2C(帮助商户或企业投放广告或实现业务应用,从而形成收费)的混合模式。

后装市场:1、互联网巨头BAT通过收购较为成功的OBD(车载自动诊断系统)相关创业公司或车载终端生产和运营企业,或联合智慧交通领域的相关企业,形成B2C和B2B2C的模式;2、智慧交通领域的建设企业通过道路交通建设获得的交通数据,与政府(如交委)深度合作,进行数据交换,形成数据运营的B2B商业模式。

篇2

近年来,新兴信息技术方兴未艾,IT基础设施中的硬件在计算、存储能力上向云资源转换,软件以应用、服务的模式开始凸显出来,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城市、医疗、交通、制造等解决方案,让IT、互联网的能力,深度渗透进传统的行业、社会经济和生活等各个环节,并衍生出了一系列的新产品、新应用、新服务、新模式、新体验,软件与应用正成为勾勒新社会、生活和经济的主线。

软件产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核心,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推动力量。软件技术的创新和进步,决定着中国诸多产业的未来发展。

近几年来,我国把加速软件产业的对外开放和技术革新,上升为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对外颁布了一系列放开内需市场,鼓励外资准入的配套政策和措施。

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应用市场的全面对外开放,令跨国软件巨头怦然心动。抓住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机遇,抢占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市场,已成为国内外业界关注度越来越高、投资额越来越大的经济现象。

在我国已经对外公布的“十二五”规划中,明确要重点培育以下高端智能产业领域:

围绕满足石化、冶金、煤炭等传统行业转型升级要求的重大成套装备,如节能降耗、自动化、智能化等方面;

在节能、环保与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开展的重大工程所需成套装备,如核电、新能源、智能电网等;

基础件及仪器仪表。目前国外的中高档仪器仪表、元器件和传感器占据国内60%以上的市场份额,国内需求量的一半以上依赖进口。

2013年,中国政府密集出台了《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关于下一代互联网“十二五”发展建设的意见》 《2013-2018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10个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等多项政策措施,并把“国家大数据战略”列入了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

上述产业政策的出台,向世界昭示着:中国信息产业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以软件和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与国际接轨的产业转型和升级已全面展开。

据国际权威咨询机构预测,“十二五”期间,中国从沿海到内地将投资建设600多个智慧城市,仅前期网络和数据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后期各种数据中心、分析设备和服务设备的投入,市场总规模就将达2万亿元人民币。如果再加上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通信、智能物联网等诸多智能产业,中国无疑是当今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肩的第一大智能产业投资、建设和应用市场。

搭建国际交易平台

作为国家级的中国软交会,其宗旨是引领产业发展,展示企业实力,通过交流和交易,促进中国软件企业与世界接轨,实现中国软件产业的快速腾飞。

十多年来,中国软交会以国际化开放理念和视野,不断丰富和扩展展会的功能平台,已成为帮助海外企业进驻中国市场的拓展平台;推动国内企业承接海外业务的对接平台;集中产业趋势、企业动态的平台;促进两化融合供需市场对接的交易平台,向打造中国第一软件交易会的品牌目标发起冲击。

今年中国软交会以“智城市,酷生活”为主题,关注IT智能在城市建设和人们日常生活当中的实际应用,感受科技带给人们的切身体验,展现智能化、移动化、云端化、虚拟化的未来生活。展会的亮点主要集中在:

关注客户体验。展会开辟智能应用专题展区,设计智能城市体验馆,围绕人们社会生活的相关领域,采用互动体验的展示手段,将智能城市、智能家居、智慧旅游、智能医疗、智能交通等应用一一呈现,描绘智能生活的全新感受。

加强展会互动。展会将展厅和会议室的交流紧密衔接,国际展区将举办中外合作会议;智能展区将组织涉及城市、家居、旅游、电力、医疗、交通等智能应用领域的专题会议;行业应用展区将召开物流、金融、零售、供热等行业信息化应用会议;概念展区将组织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方面的技术研讨会。

提升会议品质。会议将进一步提升专业性和应用性,主题涉及的行业技术领域更具前瞻性和发展性,会议将全面覆盖产业链条,涉及两化融合的众多领域,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重点关注行业应用、技术研发、运营管理、业界合作、资本运作、人才培养等。

强化交流交易。全方位创造国际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企业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对接机会,搭建合作交易平台。市场对接针对渠道洽谈和采购交易;项目对接针对二十多个技术领域;应用对接针对十几个行业范围;国际对接针对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区域对接针对城市和经济圈之间;专题对接主要针对资本对接和人才对接。

篇3

信息产业机遇空前

在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中,信息产业可以做什么?IBM认为,在交通、石油、医疗、食品系统、水资源、供应链、电网、金融、城市等社会的各个方面,信息产业都大有可为,机遇空前。比如,由于瑞典斯德哥尔摩市采用了智慧交通的方案,大幅度改善了交通拥堵的状况,使得人均碳排放量降低到4吨,而临近的国家是6吨,美国则是22吨。即便是最传统的产业也可以更加现代化。比如IBM与全球著名的石油公司一同将油田效率从20%提升到40%;在钢铁企业可以利用智慧系统预估炼钢流程,从而大幅度提升产值;又比如传统电网升级成为智慧电网,降低电力传输中电量的流失。

信息化可以协助中国传统企业转型提升,也协助新兴产业获得突破。今天在很多新的服务业中也可以应用智慧的方式大幅度提升服务能力。比如航空业,航空公司如何更有效地利用物联网提高服务水平?今天的信息技术甚至可以通过数学模型模拟飞机货品装载流程,帮助飞机装载平稳,大幅节省油费。

彰显信息技术效益

今年6月,IBM举办了一个大型高峰论坛,聚集了全球46个国家和地区的来自不同行业的400多位企业领导者。与会人员谈愿景谈未来时都非常认同通过信息技术来实现企业转型,并更为关注信息技术如何落地。我们认为在运营、社会、品牌、战略四大方面都可以全面彰显信息技术效益。

第一,运营效益。领导者非常关注项目的成本和产出。比如智慧交通,一个城市是否需要花费资金来改善交通状况,或者花费了人力、物力、财力后能否取得应有的效果。比如新加坡政府在决定投入物联网、启动智慧交通乃至智慧城市项目的时候,需要看到相应的效果。在应用了智慧交通系统连接新加坡城市1000多个信号灯后,每个人在出行前根据实时路况合理选择最快路径不再只是一个愿望。

第二,社会效益。今天在从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带来的社会效益也非常明显。比如随着高速铁路的建设,南京市会迎来更多从上海来的短途观光游客。以前他们需要在南京住宿一夜才能轻松游览当地重要的历史文化古迹,而现在可以做到当天游览,这对于南京的服务业是全新的改变。

如何用信息技术让服务业转型带来社会效益是一个重要挑战。又如以观光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水城威尼斯,平均每年迎来2000万游客,大量游客的到来使得很多景点接近饱和,这加快了对历史古迹的破坏速度,但游客数量不足将会影响整个城市的财政收入。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威尼斯旅游局可以合理预估各个景点的游客量,疏导观光游客的游览路径,甚至可以预估第二天、第三天的游客量,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第三,品牌效益。比如以软件外包业为主导的爱尔兰,关注如何将国家发展计划与信息科技结合起来,打造一个新的爱尔兰国家品牌形象。

第四,战略效益。中国的很多企业在展望未来愿景的时候都需要和信息技术联系起来,与感知的世界结合起来,发展未来战略。

创新的领导力

中国企业能否顺利转型是“十二五”规划落地的关键因素之一,IBM希望用自身的转型经验帮助中国企业成功转型。其中,如何塑造和培养创新的领导力至关重要。IBM针对全球1000多家企业领导者进行调查后发现,产业协作需要展现创新的领导力。IBM认为这其中有三大要素需要强调:今天的领导力是协作创新的能力,而不是独善其身的领导力。因为所有的产业变革不可能只来源于某一家企业的创新,今天的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电网都需要信息技术与不同产业的转型调整结合起来。

篇4

一、 引言

城市地区人口高度集中将带来许多新的服务需求和挑战,包括:环境质量、交通管理、治安监控、饮水安全、就业市场、经济发展、教育机会等等。同时,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并逐渐转移到核心城市,城市在技术、企业、政府、资源消耗及生活质量等层面所扮演的角色及影响力越来越重要。因此,近年来"智慧城市"成为全球城市发展的新趋势,通过互联网创造全新的智能型城市,提升居民生活水平并促进经济增长。随着物联网、新一代移动宽带网络、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轮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深入应用,城市信息化发展向更高阶段的智慧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本文回顾全球开展智慧城市实践的相关文献及案例,从探讨智慧城市的内涵入手,继而分析其建设模式和典型案例,并探析可能的发展趋势,以供智慧城市建设者参考。

二、 何谓智慧城市

1. 智慧城市的概念。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蔓延为智慧城市的发展带来重大机遇,美国IBM公司在其年度论坛活动中首次提出“智慧地球”的新理念,旨在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构新的世界运行模式,并提出智慧城市需高度感知化(Instrumented)、互联化(Interconnected)、智慧化(Intelligent)能力,透过信息化手段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及城市高效管理。这一创新理念引发了社会各方的广泛关注, 但何谓“智慧城市”仍缺乏统一的定义。在讨论“智慧城市”的内涵时,常因城市目标、经济形态、专业领域和地区特性等差异而存在不同的诠释。

综合而言,智慧城市是运用智能化手段整合各方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协同政府、企业、居民,建立政府治理能力更为完善、城市运营更为高效、城市发展更为绿色低碳、城市生活更为方便宜居的城市创新发展模式。

2. 智慧城市的内涵。智慧城市具备两层内涵:一是以人为本,打造良好人居环境;二是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感知能力、城市运作的协同能力、城市管理的反应能力、城市政府的服务能力、城市的经济和产业转型能力、城市资源智能化配置和共享能力,以及城市空间布局的科学项目能力。此外,智慧城市建设除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外,也应不断减轻环境负担,保持可持续发展。

智慧城市是颠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革新生活理念,重塑以科技和通信技术为基础的智慧化生活。其本质是以科技和通信技术为基础,有效解决城市居民生活中的不便、不合理之处。智慧城市并非是使城市变成各种新技术的试验场,而是利用技术去满足城市居民需求,从而创造整体的价值。其核心驱动力是通过深度的城市信息化来满足城市发展转型和管理方式转变的需求

三、 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分析

综观各国智慧城市发展,从城市类型的角度,智慧城市包含“新建城市”和“建成城市”,从建设主导方的视角,又可划分为“国有部门推动”和“私有部门推动”。本文进而将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划分为“职能升级型”、“国家主导型”、“大企业驱动型”、“公司参与型”和“公众参与型”5种类型。这5种类型仅作为大致区分,并非互斥,且每一种智慧城市项目可能包含数种建设模式类型。

1. 职能升级型。智慧城市发展不仅针对新建城市,对于建成城市的转型升级,如改善交通、提升政府服务、城市更新、节能减碳、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城市转型过程中也将带动相关产业升级。职能升级型多为政府部门推动,主要针对建成城市转型升级,比较著名的案例有:比利时科尔特赖克智慧城市实践项目、荷兰阿姆斯特丹Citynet项目、美国旧金山Tech Connect项目、纽约城区联盟计划、加拿大多伦多数字城市、我国天津生态城、无锡生态城等。

以比利时智慧城市建设为例,比利时科尔特赖克市政府从智能化政府观点来定义智慧城市,并于2011年成立ICT部门,通过一系列智慧城市实践方案,如:智慧城市试点1777方案,推出市民专线服务;智慧城市试点无线网络连接方案,将城市网络与3个高校校园网络连接起来,并提供无线网络热点服务;智慧城市试点门户框架方案,建立城市入口网站提供快速、有效、便利的关键公共服务,并公开地理信息系统,达到联结市民、地方政府以及访客服务;2014年科尔特赖克市政府再度推出即停即走(Park&Go)智能停车感应方案,获得比利时智慧城市奖。

日本的住宅能源管理系统(HEMS)和大楼能源管理系统(BEMS)也是职能升级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典型案例。基于确保能源安定供给、环境适合性、活动市场机制的能源政策原则,日本政府于2002年研究制定《能源基本计划》,作为日本智慧社区建设的重要衡量指标。在社区能源管理中,一方面运用以家用太阳能发电为代表的再生能源,另一方面也注重节能的同时必须无损生活的舒适性。住宅能源管理系统(HEMS)能有效根据能源供需状况、供能设备、蓄电设备与家电等能源需求设备,实现能源供需的最适平衡。与此同时,住户可以通过HEMS的显示器,查看“可视化”的能源消费进度,直观感受能源使用量、价格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产生节能减碳的意识,营造新形态的生活。大楼能源管理系统(BEMS)的概念与BEMS相似。根据日本《能源白皮书》,商用大楼的能源消耗位列前四的分别为办公室、旅馆、包括超市及便利店在内的零售商店、医院。然而商用大楼的能源消耗依据用途的不同而有着差异化的能源需求形态。因此,能源控制的手段和对象须针对不同类别特性、不同应用层面开展,并根据能源需求侧的需求,构建商业模式。例如在有经济诱因的间接调控方面,实践案例有京阪奈地区的中小大楼群管理系统、北九州地区的从业人员参与型节能系统、横滨市的超市模式、京阪奈地区的旅馆模式;在无经济诱因的直接调控方面,实践案例包括横滨市的活用既有基础设施模式、活动车载蓄电池模式、北九州地区的运用浮动电价的大楼调控、医院模式等。

2. 国家主导型。智慧城市需要导入大量技术及标准,多数甚至是高新技术及产业标准,其所带来的庞大基础建设商机,都与未来各国产业及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因此,主要国家及经济体都以国家战略层次来主导相关实施方案的推动。例如,美国奥巴马政府将IBM“智慧地球”视为国家战略,投入大量资源在信息化医疗看护项目之上;再如欧盟以国家力量推动针对生活环境及服务的智慧产业发展计划,以及21世纪以来亚洲各国所提出的国家主导型建设项目,包括日本u-Japan计划、韩国u-Korea、u-Seoul计划、阿联酋玛斯达尔计划、我国智慧武汉、智慧深圳,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e-Taiwan、m-Taiwan、u-Taiwan计划等。本文以欧盟欧洲智慧城市倡议项目、阿联酋的玛斯达尔计划、韩国u-Seoul计划为例进行说明。

在欧洲,由欧盟主导推动的智慧城市项目,包括:第一,“欧洲智慧城市倡议”将城市智能化转型着重在建筑、加热与冷却、电力及交通运输等4个基本应用领域,项目出4个领域的大型示范运用期限与目标,让技术通过示范应用的实际成效验证,被欧洲各城市采纳;第二,“智慧城市与社区欧盟创新伙伴计划”聚焦于产业主导的创新,通过强化新型能源、交通及通讯服务等模式,解决需求侧的问题。同时,也协助与建立未来所需要的规范与标准。

中东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推动的玛斯达尔计划于2008年动工,计划中的玛斯达尔城坐落在阿布扎比东南,面积约6平方公里,预定于2020年~2025年完成,总投资额超过180亿美元。整座城市预计可容纳1 500家厂商、5万居民及6万名通勤者。玛斯达尔计划由国家主导,目标为打造全球首座绿色能源智慧城市,城市区域内将完全实现零碳排放量、零废弃物,并采用以再生及清洁能源为动力的无污染汽车,垃圾及废水均可回收再利用,区内饮用水将由太阳能发电站供电的海水淡化厂提供。该建设方案通过建立经济特区的方式,提供免税优惠,吸引世界环保企业创立再生能源研究中心,期望未来发展成为世界新能源技术领先者及输出国。

韩国政府认为宽带信息产业将是下一波产业发展重点,韩国必须在u-City的各项宽带信息服务占有领导地位,同时促使城市更具国际竞争力,因此提出u-Seoul计划。该计划目标为建立一个让民众拥有高质量生活以及干净且具有吸引力的城市,具体包括4项推动策略:即时服务、客制服务、智慧服务及整合服务。即时服务主要内容为提供实时交通信息、市民行动信息服务、幼童定位等服务;客制服务为依据旅客或民众个人需求,提供例如首尔市观光与文化、远距医疗、教育服务等信息;智慧服务主要为提供民众智能交通系统、污染自动监测、先进的街灯等服务等服务;整合服务主要内容为提供城市整合观测系统、公共设施管理系统等。

3. 大企业驱动型。智慧城市所带来的庞大基础建设商机,让许多国际大型企业积极布局,宣传充满高科技基础建设及服务的智慧城市形态,获得许多房地产开发商、全球信息科技公司及政府支持,试图从零打造充满高科技基础建设及服务的都市。本文以思科、日本电器公司(NEC)、日立集团为例进行说明。

网络设备公司思科认为智慧城市能够智慧运转,其关键在于让各种设备、设施能够联网并传回感测信息进行分析。因此,网络平台是智慧城市重要基础。思科提出智慧城市万物联网架构及雾运算,疏解M2M(Machine to Machine)物联网络产生的大量数据及云端运算压力。思科智慧城市相关技术已应用于韩国仁川自由经济区、荷兰阿姆斯特丹及西班牙巴塞罗那等城市。此外,思科还成立了“智慧+互联城市组织”,邀请包括旧金山、阿姆斯特丹、首尔、伯明翰、汉堡、马德里等众多城市参与。

日本电器公司(NEC)认为城市的建设分为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重构阶段,NEC提供五大主要技术:感应、认证、监测、控制与云端运算,将人、交通、信息、能源等四层的网络层数据加以整合,通过分析,正确预测出未来城市的变化,对城市的进化与居民生活提供最完善的保障。NEC智慧城市相关技术已应用于日本筑波市以及南非民政事务总署的电子化政府等。

日本日立集团关于智慧城市的基本观点为利用信息科技,衔接能源、水、交通及医疗等城市基础环境,实现人与地球的和谐相处,包括没有能源?费的环保生产、提供恰到好处的居家生活、帮助不同年龄人群相互学习,以及顺畅的高效移动模式,让生活充满喜悦。日立智慧城市相关技术已应用于日本千叶市和冲绳、美国夏威夷智慧电网、我国的天津生态城等。

4. 公司参与型。企业以单独或联盟方式参与协助各国政府探索及建设智慧城市的建设模式亦颇为常见,如IBM研究院协助美国迪比克市发展智慧可持续计划、葡萄牙Living Plan IT公司推动Plan IT Valley计划、我国天一众合协助发展智慧佛山计划、SAM投资兴建阿联酋迪拜网络城市等都是著名的实践案例。本文以美国迪比克市发展智慧可持续计划、葡萄牙Plan IT Valley项目为例说明。

美国迪比克市于2008年被命名为“最适宜居小城市”,总人口约6万。该市2009年9月与IBM研究院合作,发展“智慧可持续迪比克市”,共同打造美国首个智慧城市,运用网络、分析软件和数据传递装置等高新技术让市政府和市民实时监测和调整用水、用电天然气、公共交通、公共服务等信息,以打造节能、可持续发展城市。

葡萄牙Living Plan IT公司于2011年提出并主导Plan IT Valley项目,试图打造一个生态智慧城市。Plan IT Valley项目试图通过模块化建筑技术?低感测网络的安装成本,并借由工程与运营流程的创新,建设成本较传统方法节省30%,工期提早30%。该项目获颁2012年世界经济论坛科技先驱奖。

5. 公众参与型。城市由政府、企业与民众组成,因此,以人为本,纳入开放数据、信息分享以及公众力量开始受到重视,公众参与逐渐成为各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比较常见的方式是信息共享模式,由政府提供城市各项运作信息,再由民间、产业发掘需求,创造智慧城市公共服务的潜在商机,成为另一股提升智慧城市发展的新力量,例如:美国纽约市政府举办手机应用程序Big Apps竞赛、波士顿推出手机应用程序APP让公众参与治理、巴西发展群众通报城市中无障碍空间问题工具、联合国与IBM合作开发公众参与工具等。

美国纽约市政府在2010年利用2万美金总奖金,举办纽约市手机应用程序大赛,吸引多达85组队伍参加,更有效率地使用纽约市数据库,3年内创造235套公共服务应用程序,合计60处官方及民间单位参与,并成功促使纽约市民及旅客运用政府数据资源。

波士顿市政府认为城市最大的传感器来源是每位市民的手机。因此,波士顿市积极设计推出各种手机应用程序,让市民能够参与城市治理,例如:2009年推出“市民连接(Citizens Connect)”就是让每位市民能够将在城市所看到的问题(如街头涂鸦、路面坑洞等)拍照上传至相关政府部门,让问题获得最有效的解决。

四、 智慧城市发展趋势

国际调查机构IDC的报告指出,全球已经启动或兴建中的智慧城市达一千个,未来每年将会以复合增长率20%的速度成长,而在2025年之前,全球经济重要城市将会有大幅度的调整,预期2010年~2025年间,我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均名列全球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中,合计对全球经济成长贡献将提升28%,将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新兴发展地区。

本文借由全球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探析世界脉动与未来发展方向:

1. 借由公私合营(PPP)模式,高度提升行政服务效率。美国佐治亚州的桑迪斯普林斯市借由公私合营(PPP)的方式,将行政业务,大量外包给民间企业,当地政府聘雇5名公务人员,通过市民满意度调查机制,及时掌握外包质量,提升市政操作效率。

2. 基于医疗、健康与自然共生等层面,提供舒适居住环境。我国海南省利用东岸万泉河中洲上的乐岛,建设成长期疗养观光地区,同时出于环境问题的考虑,规定在中州及河川两岸区域只能行驶电动车,以及通过太阳能发电或电力发电系统创造的再生能源,以建设一个适合市民居住的宜居新城镇。

3. 提供社群层级而非个人化的服务。行政服务主要是以社群为单位,但随着能源、交通运输、健康医疗等各种服务平台的扁平化,今后各种服务可能延伸发展出结合新产业的新服务系统与新生活方式。

通过上述的趋势可以了解到未来智慧城市的发展,会朝向多元尺度、多样层面的方向进行,而借由引入数字化神经系统,引领城市通过各接口了解多元信息,加以整合分析并回馈应用于城市建设,由单一的个体衍生至群体,达到有效协调系统间的运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价值。

五、 结论与建议

纵观全球智慧城市的建设模式,已经完成城市基础互联网络设施的建造,正从数字科技网络的链接功能,迈向智能环境的创新应用阶段。借由这些创新应用让使用者体验“智慧城市”优质的生活模式,以创造新的生活文化风貌。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已形成了良好的局面,但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技术和产品受制于人,标准缺乏核心竞争力,城市项目与标准体系建设不同步,业务系统兼共享机制不健全等。在未来的智慧城市建设中,相关政府部门应积极与企业、学界深入合作,充分利用市场资源,创新开发模式和产品模式,积极推进建立技术更新,助力智慧城市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永民,杜忠潮.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及思考[J].中国信息界,2011,(2):28-32.

[2] 马臻.智慧城市建设要点问题的思考[J].房地产导刊,2015,(3).

[3] 徐静,陈秀万.数字城市与智慧城市比较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11):13-15.

[4] 王广斌,范美燕,王捷,等.“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城市项目创新[J].上海城市项目,2013,(2):11-14.

篇5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5)09-00-03

0 引 言

随着物联网、新一代移动宽带网络、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轮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深入应用,城市信息化向更高阶段的智慧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自1998年美国副总统戈尔提出数字地球概念以来,世界各国主要城市纷纷启动智慧城市战略。伦敦、纽约、东京、巴黎等城市都希望通过信息化发展破解城市发展难题。美国、瑞典、新加坡、日本等国家的智慧城市建设纷纷起步。

我国自“十二五”规划以来,各大城市都认识到智慧城市建设对改善人居环境质量、优化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管理、提升居民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纷纷开展智慧城市建设,截至2014年,有300余城市提出智慧城市发展规划。

与此同时,学术界也对智慧城市的内涵有一定共识:其一,智慧城市的基础是实体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的相互融合;其二,智慧城市的主线是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运用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其三,智慧城市的核心是以开发、整合和利用城市信息资源为居民、企业提供信息服务为手段,从而实现城市规划发展能力、城市公共设施水平、城市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使城市达到“智慧”状态。

1 我国智慧城市发展情况

1.1 政策支持

政府是城市建设的管理者、引导者、推动者,智慧城市作为信息技术应用在上层建筑层面的延伸产物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促进政府与城市管理的协调发展,对城市的转型起着关键作用。从2010年开始,国家及地方“十二五”发展规划陆续出台,其中,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很多城市未来建设的重点。在国家的政策文件中,智慧城市经历被包含到独立的过程,政策涵盖的内容也从总体架构到具体应用,并在鼓励政策方面日趋明确和具体,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化,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红利”仍将延续。表1列举了部分国家智慧城市相关政策。

1.2智慧城市内容与规模

一般来说,智慧城市的总体架构概括为四层架构,两类保障体系。四层架构包括网络基础层、基于感知设备采集数据、网络传输数据的数据整合、共享、处理中心和公共云支撑平台。在基础平台的基础上,构建面向公众、企业、政府提供智慧化的一站式应用。公众服务平台涵盖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社保和智慧社区建设等;企业服务平台涵盖智慧产业发展、智慧企业服务、电子商务提升及智慧园区建设等;城市运行管理平台涵盖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公共安全、智慧环保建设等。保障体系指政策标准保障体系和制度安全保障体系。政策标准保障体系包括组织领导、项目管理、投融资、创新交流等机制建设。制度安全保障体系包括信息安全监管、测评、应急处置等体系建设。图1所示是智慧城市的基本构架。

图1 智慧城市的基本架构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自2010年开始推进,至2012年底,全国有超过180 个城市投入智慧城市建设,通信网络和数据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接近5 000亿元。2013年初,国家住建部公布了90个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并配套了包括国开行、商业银行在内的4 400亿授信额度。从整体投资规模来看,“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IT投资规模近1万亿元,十三五期间,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有望超过4万亿元。图2所示为中国智慧城市投资规模及同比增速柱状图。

图2 中国智慧城市投资规模及同比增速柱状图

1.3 商业模式

目前,智慧城市投融资和商业运作的模式主要有表2所列的7种常见商业模式,包括:政府独立投资建设和运营、政府运营商共同投资建设和运营、政府投资委托运营商或第三方建设和运营、政府牵头BOT 模式、运营商/第三方独立投资建设运营、联合建设运营和公司化运营等。由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公共属性较强,政府对于项目的所有权较为看重,国内投资通常呈现为政府直接投资和运营(BT 或者直接支付),或者政府投资,由运营商进行建设运营(BOT)的商业模式。

具体来说,前四种模式中政府主导或参与,但差异之处在于参与程度的不同。相比较而言,政府主导或参与,在融资、建设、共享等方面更容易推进,运营商/第三方专业建设和运营便于实现专业化运作。后三种模式政府参与程度较少,更多的是由一家或者几家通过联合或公司化运作模式承接智慧城市的建设任务。智慧城市建设本身是浩大且长期持续的工程,不仅仅需要政府的牵头和参与,更需要动员产业链上的成员共同参与。从目前来看,越来越多的智慧城市项目建设模式逐步从政府主导单一模式向社会共同参与、联合建设运营的多元化模式转变。

2 智慧城市的未来趋势

(1)云计算大数据中心逐步成为智慧城市基础信息平台。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2014年5月的《云计算白皮书(2014)》估计,2013年我国公共云服务市场规模约为47.6亿元,增速较2012年有所放缓,但仍达到36%,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云计算模式将成为电子政务与智慧城市的基础信息平台,同时也成为城市大数据汇聚、交换和共享的平台。云计算大数据中心涵盖基础设施云、平台云、数据云和应用云的建设。城市基础数据库、视频数据库、语音数据库等采集的数据传输到城市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形成基础设施云;通过城市大数据中心数据云实现数据资源统一交换平台,整合人口基础数据库、法人基础数据库、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等,实现了基础数据库的互联互通以及专题数据库的互联互通,形成数据云;通过提供政府治理、民生服务、社会管理、经济发展等应用,形成应用云。

(2)大数据成为城市运营与管理的新资源。

根据EnfoDesk易观智库《中国大数据整体市场趋势预测报告2014-2017》显示,中国大陆2014年进入大数据应用市场的快速增长期,增长速度将接近30%;预计2016年大数据市场规模总量将突破100亿人民币。大数据驱动行业成长,需求持续增强,应用逐步落实成为软件产业链的核心,企业着力培育自身的数据资产。在互联网上的数据、移动互联网上的数据、社交网络的数据和物联网的RFID、传感器等数据,这些大量的数据通过网络进行汇聚,并与城市基础数据库、专题数据库实现了连接,并建立起政府数据的交换与共享,实现政府数据开放,进行城市大数据分析,深化大数据行业应用,繁荣大数据交易市场,数据将成为城市的养料和血液,城市运营和管理的新资源。这些大数据资源,深化应用到电子政务、健康、党建、城管、信用环保、交通、舆情等领域,将形成大数据政务、大数据健康、大数据党建、大数据城管、大数据信用、大数据环保、大数据交通以及大数据舆情等新模式和新手段,更好的实现城市的精确化运营、管理与决策。

(3)民生云、互联网经济将改变智慧城市应用结构。

在往年平安城市、应急管理、数字城管等建设的基础上,智慧城市的应用结构将围绕“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进行调整,民生、经济转型、依法治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等将成为应用重点,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民生应用、互联网金融、智能工业等经济应用、简政放权的智慧工商、智慧政府、智慧党建等将成为应用热点。

(4)互联网、物联网产业将成为主导产业。

应用物联网装置于2015年可达29亿元,而2020年更可达到132亿元,将成为带动未来智慧城市衍生出来的新商机的主要力量。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将改变传统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现阶段,智慧产业的核心是互联网产业。电子信息产业链的上下游将围绕互联网应用进行产品升级和转型,如分布式计算、内存计算、非结构化数据库等技术和产品的升级。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业态逐步成形,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主流。互联网传统行业加速形成新型产业业态,如互联网金融、智能工业等。

(5)智慧城市投资建设与运营模式不断创新。

随着智慧城市平台的建设,智慧城市的商业模式日渐清晰,围绕智慧城市的投资和建设模式也在不断创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建设产业投资平台,成立合资的智慧城市平台运营公司,进行智慧城市顶层涉及和运营,整合上下游资源,建立智慧城市平台的生态环境,各种增值应用以商业模式实现对政府、企业和个人的服务。这将成为一个阶段主流的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模式。

3 结 语

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商业模式等技术和商业应用的不断成熟,智慧城市的建设落地速度不断加速。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空间、前景和影响力将成为我国城市建设新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徐静,陈秀万.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4(7):23-26.

[2]杨礼茂,李文静.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风险与对策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4(6):2-6.

[3]张振刚,张小娟.智慧城市系统构成及其应用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4(7):88-93.

[4]罗尚忠.大数据点睛智慧城市发展[J].中国科技论坛,2014(8):1.

[5]胡佳艳.智慧城市研究进展与展望[J].科技管理研究,2014(17):155-159,170.

[6]陈博.我国智慧城市群的系统架构、建设战略与路径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4(4):29-31.

[7]张振刚,张小娟.智慧城市的五维度模型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4(11):41-45,75.

篇6

生活,究竟什么样的生活才算是幸福?城市,又能为我们的幸福生活提供些什么?智慧的城市又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是生活把我们带入了对于城市建设的思考。

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带来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继工业化、城市化与信息化之后,以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轮信息技术应用为基础的智慧城市建设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和特征。

智慧城市是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组合为基础,以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智慧化是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世界科技革命又一次新的突破。利用智慧技术,建设智慧城市,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和特征。“智慧城市”的理念就是把城市本身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城市中的市民、交通、能源、商业、通信、水资源构成了一个个的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形成一个普遍联系、相互促进、彼此影响的整体。在过去的城市发展过程中,由于科技力量的不足,这些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无法为城市发展提供整合的信息支持。而在未来,借助新一代的物联网、云计算、决策分析优化等信息技术,通过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的方式,可以将城市中的物理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和商业基础设施连接起来,成为新一代的智慧化基础设施,使城市中各领域、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显现出来,就好像给城市装上网络神经系统,使之成为可以指挥决策、实时反应、协调运作的“系统之系统”。智慧的城市意味着在城市不同部门和系统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更合理的利用资源、做出最好的城市发展和管理决策、及时预测和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

智慧城市是充分借助物联网、传感网,涉及到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路网监控、智能医院、城市生命线管理等诸多领域,把握新一轮科技创新革命和信息产业浪潮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城市信息通信产业、RFID相关技术、构建城市发展的智慧环境,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新的生活、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模式,面向未来构建全新的城市形态。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下面就让我们来体验一下智慧城市给我们带来的享受吧!

智能家居,畅享每一天

当我们在智能楼宇系统自带的叫早服务唤醒在清晨温暖的光线中睁开眼睛,百叶窗帘在那一刻也根据室外的光线自动地调节到了最适宜的角度;智能厨房系统已经按照提前设置好的程序为我们准备了早餐。当我们已经在上班路上,家里的一切也不用我们担心,生活垃圾已经被自动回收,远程抄表已完成,智能楼宇管理系统已经将家用电器自动关闭,智能家居,让您畅享每一天。

智能交通,便捷出行每一次

当我们上街出游,随时随地通过城市主城区公交车站、地铁站、旅游景点、繁华商区的街头电子地图访问终端查询我们所在的地方、想要去的地方的详情、交通现状与交通可达方式;当我们停车,车位引导系统、智能化停车管理系统即时启动,车辆只要进入车位,系统自动识别车号、车位,自动启动计时、自动核算应缴费用。可以通过安装在车内的终端设备显示道路拥堵、行驶缓慢、畅通情况。智能交通,省时省心,便捷出行每一次。

智能医疗,足不出户的关心

当我们想要出门看病,提前在手机或平板电脑查询实时医疗情况,查询该到哪家医院,可以预约挂号、分时转诊,查询目前就诊人数、计算等待时间。我们通过健康手表,把身上的体检信息传到手机上,手机自动将检测到的与健康有关的信息发送到医院,医院的专家帮你诊断,提示你预防并指导按时服药。当我们不方便外出,更能通过远程医疗系统,足不出户的通过高清远程医疗视频会议与医疗专家进行在线会诊。智能医疗,缩短医患距离,体现足不出户的关心。

智能电网,城市生活的保障者

当我们想到周六预报的暴雨,不禁回忆起小时候每到刮台风肆虐时,家里、学校全部断电的场景。现如今,这样的事情早已成为历史。城市的智能电网系统早已建成,电网将始终处于自我检测的过程中,一旦发现某些线路节点可能发生故障,送电将重新找寻新的路径,“绕过”可能有的故障,尽可能地减少了故障停电。绿色可再生能源得到了优化利用,所有的办公楼、住宅公寓都安装了小型发电设备,随时生产绿色能源,并将多余的电力入网与他人共享。

智能教育,知识传达的直通车

篇7

三个智慧推动力

谈到智慧之道,我想首先应该注意到一个重要的趋势,那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几乎任何系统都可以实现数字量化和互联的事实,并且在此基础上我们能够做出更加智慧的判断和处理。

更透彻的感应和度量

例如,到2010年,全球每人将平均占有10亿个晶体管,每个成本约耗资十万分之一美分,而各种各样的感应科技也开始被嵌入在汽车、家电等设备,以及公路、水利、电力等设施当中。这些晶体管和感应器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的运转,让我们能真切地看到究竟发生了什么,并能够准确量化所产生的变化。

更全面的互联互通

到2011年,互联网用户将达到20亿人,并且以史无前例的方式与各种设备物件连接起来。未来互联网将会变成物联网,国际贸易壁垒逐渐消除,企业内外的整合日趋紧密,跨行业的联系和合作也不断加强。虚拟技术的大行其道,又加速了互联互通的趋势。这些都大力推进了协作和创新的广度和深度。

更深入的智能洞察

同时,我们也看到,随着信息技术的成熟和不断发展,人们可以负担得起使用大规模计算机集群及云计算去加工、建模、预测和分析海量的数据。人类将最大化地利用信息资源,从中获得前所未有的洞察力,并因此更快、更好地作出决策。

这一切都意味着,经济可行的智能技术能够被应用到几乎所有的行业,用于各种产品,催生过去无法实现的服务。在此基础上,无论自然体系,还是行业系统,或者企业,甚至人类本身,都将更紧密地相互关联整合,形成个各种各样的智慧系统。

从四个关键挑战入手

我们驾驭并把握这些趋势,就能开创出通往“智慧的地球”这一美好愿景的通途。在这个进程中,我们必须考虑如何解答四个关键的问题:

第一,面对无数个信息孤岛式的爆炸性数据增长,我们需要获得崭新的智能和洞察,利用众多来源提供的丰富实时信息,以做出更明智的决策;第二,我们需要开发和设计新的业务和流程需求,实现灵活和动态流程支持下的灵活的运营和运作,达到全新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第三,我们需要建立一种可以降低成本、具有智能化和安全特性、并能够与当前的业务环境同样灵活、动态的基础设施;第四,我们需要采取行动解决能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提高效率、提升竞争力。

建设“智慧的地球”是当务之急

我认为,在目前的社会经济环境下,建设“智慧的地球”是当务之急。

我们先看资源问题,在美国洛杉矶一个小社区,每年为寻找空车位所浪费的燃油高达4万多加仑;而现有的油井中只能提取20%-30%的石油;在中国,约有1/3以上的工业废水和90%以上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河流,加剧可利用水资源不足。再看供应链,由于供应链低下,消费品和零售行业每年损失约为400亿美元;中国每年物流所占GDP比重达20%,这个数字比美国高一倍。还有食品安全和医疗卫生方面,最近三聚氰胺度奶粉致使29.4万人患病,84%的中国消费者声称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提高;美国一个国家,每年就出现220万起由于手写处方导致的配药错误;这些问题触目惊心,丞待解决。

对于这些问题,IBM也在进行认真思考,并且已经在努力进行探索和实践,比如:

更加智慧的追踪系统:IBM与挪威的Matiq公司正在开发一套更先进的食物追踪解决方案。它采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从农场、供应环节到超市上架,全程追踪肉类和禽类食物,以确保食品保持最佳状态。

更加智慧的交通系统:IBM正在与布里斯班、伦敦、新加坡及斯德哥尔摩合作建设更为智能化的交通系统。通过一系列措施,斯德哥尔摩交通流量已减少20%,污染物排放降低12%,每天新增4万人次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更加智慧的能源系统:IBM与全球11家领先的智能计费器企业中的7家共同携手,通过实现设备智能化,为消费者降低费用。在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通过将恒温器转换为可调控,帮助普通家庭降低10%的能源开支。

更加智慧的医疗保健系统:IBM正在帮助主动医疗网(ActiveCare Network)监控美国38个州的1.2万多家诊所,为超过 200万病人提供注射液、疫苗及其他药品的适当运输网络。主动医疗网采用IBM软件降低治疗费用高达90%,降低病人、诊所应用费用达60%。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迄今为止,我们眼里的IT是数据中心、软件、个人电脑、路由器和宽带的世界;我们眼里的基础设施是大楼、工厂、医院、公路和管道的世界。现在,只有把实体世界和数据世界融合在一起,才能把世界变得更加智慧。

篇8

这里讲的智慧,并非是一个或夸张或含混的噱头,而是日渐呈现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层出不穷的智能应用正逐步渗透进世界的具体运作,如研发、制造、购买和销售实体物品的系统和流程,执行服务的系统和流程,人员流动、货币流通,石油、水、电资源的流动,数以亿计人们的工作生活,无处不在,无所不包,智慧正在迈进世界运行的轨道。

智慧城市是一个全新的理念,其核心特征是将信息资源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再创发展新优势。目前我国上海、北京、广东、福建、深圳、南京、宁波等地纷纷提出建设智慧城市发展战略,意在抢占先发优势。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除了传达城市化进程之外,更是昭示人们注意智慧城市的端倪。上海世博会可以汇集全世界城市发展的思路,科技和经验,最终在理念层面上,为中国城市化大战略贡献智慧。可以说,上海世博会最大的成就,绝不单单在于它建设多少场馆,接待多少游客,创造多少收入,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在多大程度上给中国城市发展带来“智慧城市”发展的新思路,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改变过去那种圈地盖楼、投资办厂的钢筋水泥式的城市化实践,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激发各地方、各行业的创造力和系统思维。

“一张优质的网络是建设智慧城市最重要的基础。”中国移动宁波分公司总经理姚志坚如是说。智慧城市是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组合为基础,以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智慧化是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世界科技革命又一次新的突破。利用智慧技术,建设智慧城市,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和特征。虽然通信网络和物联网技术都是智慧城市的重要支撑,然则智慧城市的研发现状和成果又如何呢?

智慧城市,智能几何

全球各个城市正大力投入建设智慧的交通。智能交通卡系统使得新加坡陆地交通管理局能够设计出优化的路线和日程,减少交通拥堵,提升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同时将过路费漏缴率降低了80‰并使陆地交通管理局的绩效翻了一番,实现每天车费交易达到2000万次。

计算能力现在正被应用于计算机之外。事实上,计算能力几乎无所不在,任何人、任何物体、任何流程或是任何服务,在任何规模的机构中――都能实现数字感知和网络互联。想象一下万亿个物体相互联系并互可感知的前景,车辆、家电,摄头,道路、管道,甚至应用到医药和畜牧业。再想一下这一切互动所产生的信息量,这将是前所未有的。

并且,所有一切都更加智能,新的计算模式可以控制大量的终端用户设备、传感器、作用器,并将它们联系到强大的后台系统上。再辅之以诸如超级计算机的先进计算能力,以及配合“云计算”的新计算模式,众多数据得以转换成信息。

“智慧城市”是一种看待城市的新角度,是一种发展城市的新思维。它要求城市的管理者和运营者把城市本身看成一个生命体,要求人们认识到,城市本身不是若干功能的简单叠加,城市是一个系统,城市中的人、交通、能源、商业、通信、水这些过去被分别考虑、分别建设的领域,实际上是是普遍联系、相互促进、彼此影响的整体。只不过由于科技手段的不足,这些领域之间的关系一直是隐形地存在。

而在未来,借助新一代的物联网、云计算、决策分析优化等信息技术,通过感知化、互联化、智能化的方式,可以将城市中的物理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和商业基础设施连接起来,成为新一代的智慧化基础设施,使城市中各领域、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显化,就好像给城市装上网络神经系统,使之成为可以指挥决策、实时反应、协调运作的“系统之系统”。

这些信息又可以被转化为行动,提高系统,流程和基础设施的效率、生产力和反应速度。

生病不用住院,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监控器让医生了解到病人的血压、心脏、脉搏等情况;交通流量大时可提前疏导;河流被污染时可马上发现排污口……人们可以用手机移动接收和发送关于城市生活的一切信息,看病、上班、出差、休闲都变得方便轻松。

“其实智慧城市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神秘、抽象,它的一些功能已经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体现,如市民卡、校园通、手机挂号、短信群发、手机银行、电子政务……都早已在宁波推广应用。”中国移动宁波分公司总经理姚志坚表示。谁在唱研发主角

而当物联网和智慧城市战略确实上升到一个国家的经济、科技战略层面,各地政府就没有理由在继续沉默观望,在中国有句古话叫“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于是各地政府、高校和企业为了能在该战略中快走一步都纷纷采取了系列动作。

在北京,同方股份、中国移动、大唐移动、中科院软件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物联网产业链上的40余家企业和研发机构,共同组建了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江苏则紧抓传感网产业发展契机,积极开展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研究及应用,极大地提升了江苏传感网产业的创新能力。尤其是江苏无锡市,其颇具先发优势,作为国内物联网发展的试验田,无锡物联网的发展一开始就引起各方关注。具体言之,无锡物联网发展有国家扶植、配套设施相对完善、产业各方支持和实际应用几个方面的优势。

构筑“智慧城市”,上海电信瞄准先进信息技术,紧跟科技前沿,把握城市未来走向。电信将在世博园区率先部署LTE无线4G网络,使在世博园区通过手机、电脑、电视实时流畅地观看高清视频。电信也将率先在世博村酒店的客房,提供基于IPV6的物联网应用样板,体验智能家居之美好。

同时,宁波也将智慧城市的研发放到了城市发展首位。在其规划中,宁波市政府选择以宁波大学、浙江大学软件学院等为依托,建设智慧城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软件开发的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教育培训基地,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服务外包学院),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等为依托,建立网络数据中心、商业运营应用等所需的中高级职业技工教育培训基地。

同时,宁波市政府将重点对智慧技术和产品研发、智慧应用系统试点示范工程、智慧产业基地创建、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全市每年用于智慧城市建设的扶持资金不少于10亿元,并组建智慧城市建设专业投资运营公司,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智慧城市建设。

今年7月初,中国电信与宁波市政府 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围绕“智慧城市”发展目标,坚持“高端定位、应用牵引、融合创新、试点带动”的原则,以智慧应用为核心,以创新应用为动力,以建设先进智慧设施、智慧产业园区为重点,积极构建“智慧城市”应用示范推广的全国支撑平台。

“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城市,宁波经济发达、信息化应用水平先进。”王晓初说,近年来,中国电信在宁波已建立了遍布城乡的光网络、高速数据承载网,率先在宁波开通了3G移动通信网络,诸多创新型技术成功应用,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及本地企业走向全国乃至全球提供了优质高效的信息化服务。

王晓初表示,中国电信将继续加大对宁波的资金投入,支持并参与宁波网络数据基地、应用软件研发生产推广等六大基地建设,充分利用中国电信在光网络、3G移动通信网等方面的资源优势,致力于将宁波建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光・无线城市”,加快培育壮大物联网产业。“电信部门以‘光进铜退’和‘超越行动’两大行动来构建宁波‘光・无线城市’,具备了从有线到无线、固话到移动、窄带到宽带全程全网的多样性的互联及通信能力。”中国电信宁渡分公司副总经理董嘉奋表示,下一步,电信还将积极参与智慧制造、智慧贸易、智慧金融、智慧公共服务等宁波十城市应用系统的开发研究和标准制定,尤其侧重智慧家居,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方面。

与此同时,企业巨头们也都在忙于奔走智慧城市市场。思科全球副总裁徐启威曾在中国通信业发展高层论坛上演讲时透露,每年思科会投入50亿研发资金在智能生活设施领域进行研发。“在2004年之前,通信网主要的使命是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通信,比较简单,比如收发电子邮件或者是浏览网站,在2004年以后宽带业务开始并且非常迅猛的发展。2006年,多业务融合承载IP的手段,2008年,一些技术也随着宽带的推动产生,值得一提的就是3G。”徐启威表示,2010年以后网络发展不单是解决基本通讯的问题,而是要发挥网络力量能够提高我们的生产效率,改善我们的生活。

在上海世博会上,思科有独立的展馆,主要展示了2020年,人们怎么通过网络来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而在网络结构方面,徐启威认为,最底层是IP为准的基础设施,运营商在这是有很大的优势。

徐启威建议,应该建立一个一体化的运营中心,不但要解决消费者的应用,并且要把政府的有关的应用融合在一起,来提供公共的服务可以提供一系列的跟人们生活有关的服务。增强生活品质,可持续经济增长,放大基础设施投资,改善公共服务城市管理。而针对这个领域,徐启威透露,思科每年研发的资金超过50亿美元,这50亿美元一大部分投入智能网络领域。

IBM也早已布局智慧未来,虽然“智慧地球”这条路一直都在,但通过IBM的系统化,理论化阐释,使它更清晰和易行。IBM大中华区首席技术官兼IBM中国研究院院长李实恭博士说,当“智慧地球”去年底在全球提出时,IBM的研究部门开始梳理哪些技术与智慧地球相关,结果有趣地发现,在全球的研发体系里有50%的技术与智慧地球有关系,在中国研究院,这个数字则高达近100%。这个统计数字,足以让李实恭向外佐证,“智慧地球”不是凭空想象,它是建立在IBM研究机构长期对趋势的研究地基之上。这家公司对实现“智慧地球”的骄傲和自信,恰恰来源于其雄厚的技术积淀。

王阳领导下的IBM中国开发中心有5000名工程师和众多的行业合作伙伴,该中心负责IBM软件部五大产品在中国的应用开发。在王阳看来,这五大软件产品从数据的采集、数据管理、数据分析、协作等方面很好地支撑了智慧地球的落地。

“智慧城市是一个很新的概念,宁波市委,市政府把它作为一个具体实施的项目,非常具有远见卓识。”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总经理王晓初近日高度赞扬了宁波的“智慧城市”建设,并表示将与宁波一起探索共建智慧城市深层次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

遭遇难关 转向平台化

“智能城市的建设,需要为中国城市量身定做,这意味着更多的本地研发。”项立刚说。以智能城市中的网络接人为例,欧美城市和中国城市有着巨大区别。在欧美,由于地广人稀,所以无线网络的建设更加实惠方便。但在中国,仅北京望京这样一个区域,就聚集着30万居民,如果以无线网络为主,网络很快就会瘫痪。

当一个商业公司提出了跟地球、城市相关的宏伟生态蓝图时,除了向它投去佩服的目光,人们也会质疑其实现的可能性和难度。

IBM并非没有自知自明。在所有接受采访的IBM高管看来,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协作”和“合作”。IBM大中华地区董事长及首席执行总裁钱大群特别强调,IBM要发起一场“大合唱”,而不是“独唱”。

伦敦、芝加哥、韩国仁川自由经济区等地的摄像头,使得警方和其他应急反应部门更快更精确的获得报警信息,从而挽救生命。但是有的市民表达了不安情绪。谁掌握所有这些数据?他们如何处理这些数据?我能信任他们吗?数据安全吗?还有其他类似的安全顾虑。现在,很多公司和政府都为智慧基础设施带来的竞争力,以及经济与环境发展优势感到欢欣鼓舞――智慧的基础设施包括智慧的电网、智慧的铁路、智慧的排水系统、智慧的建筑等。但是,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度和可靠性就像一个网络页面那样脆弱?

篇9

1月份,住建部公布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90个。8月份,住建部又公布第二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103个城市(区、县、镇)入选,其中有市、区83个,县、镇20个。10月份,科技部和国家标准委在全国20座城市中开展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工作。在此之前,宁波、扬州和常州分别被工业和信息化部选为“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示范城市,武汉、深圳被科技部选为国家863智慧城市项目试点城市。目前,进行智慧城市试点建设的数量已经超过200个,这些智慧城市试点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智慧城市正成为产业链各方争抢的金矿,预计“十二五”期间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将会带来超过万亿元的产业机会。

市场参与主体丰富,建设范围不断扩大。IT企业、电信运营商、IDC企业等构成了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和服务的主力阵营。神州数码、万达信息、东软等公司推出了面向城市具名的综合服务平台,通过平台运营方式与城市管理者实现了共赢。浪潮、曙光等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商在专用服务器、存储设备以及云计算解决方案等领域也取得了不错的市场成绩。电信运营商和IDC企业依托数据中心,开始向智慧城市服务提供商转型。在企业的助力下,部分地区已经将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于在城市管理、电子政务、社区服务以及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方方面面。光网城市、无线宽带、政务云数据中心建设成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重点,交通、城管、医疗、社区服务、能源等领域的智慧化成为应用建设重点,大型企业创新应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提升研发设计、生产、经营管理能力,智慧化应用与智慧产业良性互动,逐渐走向融合。

智慧城市发展政策环境进一步趋向完善。国家大力扶持、统筹推进新兴信息产业的发展,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工业和信息化部了《信息化发展规划》等系列相关规划,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遴选首批信息消费试点市(县、区)。住建部《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指南》,并完成两批国家智慧城市的试点评选工作,发改委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部等八部委编制了《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并上报国务院,以期统筹推动了智慧城市健康发展,同时也为智慧城市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了更优化的政策环境。

智慧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

展望未来,智慧城市作为未来我国重要的战略方向,推进城市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在政府、企业、市场多方的持续关注和投入下,在产业链各环节的共同推动下,将迎来更加蓬勃的发展。赛迪设计分析,中国智慧城市发展将主要呈现出以下趋势:

融合加强 即智慧城市建设一方面推动了垂直领域建设的信息系统和业务应用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融合,另一方面也推动了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物联网应用将逐渐渗入到城市运行管理的方方面面,大数据应用伴随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增长,云计算则为这些海量的、多样的大数据提供存储和运算的支撑平台。而对大数据的处理、分析与优化结果,又基于移动互联网随时随地的反馈给用户,或通过云服务的方式反馈或交叉反馈到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数字家庭、社会化网络等应用中,进一步改善使用体验,并创造出巨大的商业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此外,智慧城市产业资源也会不断加速融合。作为一个复杂、相互作用的系统,智慧城市的产业环节之间存在高度依存关系,随着信息技术之间及与其他技术的互相整合、渗透,市场竞争从单一产品、单项服务逐步向综合方向发展,促使内容与网络、产品与服务、软件与其他行业之间的融合进一步提速和深化。

运营创新 智慧城市发展的关键在于后期的运营和持续优化,运营是引领商业模式创新和影响产业繁荣的关键,随着不断的深入探索,未来必将创新出很多具有实用价值的智慧城市运营模式。智慧城市运营是直接面向政府、企业和公众等城市主体的需求,未来将出现更多基于大数据分析和深度挖掘应用的增值服务,逐步推动产业价值链和组织形态不断变革,催生更多产业模式创新。一方面是IT技术产品服务化,如云计算将IT资源及信息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向用户提供;二是产业链体系重构,对终端、网络、软件、内容、服务等各环节进行整合。值得注意的是,智慧城市运营将具备“平台化”的特征,真正有“用”的应用方案提供固然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但在地域范围内建立并运营整合内容和服务的平台,统一提供通信、政务咨询、就业服务、缴费等一系列便民服务,将成为未来的主要服务模式和重要赢利点。

成长加速 随着2013年“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4G牌照发放、两化融合深入推进及信息消费试点启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逐渐深入发展,智慧城市产业链重点环节、重点产品不断取得突破,产业链将不断完善。在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带动下,内陆城市也将加速智慧城市建设,吸引大量投资者和企业加入,中国智慧城市发展进入成长加速期。智慧城市建设一方面不断向上延伸,从市级的研究和实践向省级延伸,更多的从全省统筹的角度进行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这将有助于解决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标准和规范不统一造成的城市信息孤岛问题。另一方面智慧城市建设不断向下延伸,区县级的智慧城市建设将被纳入到所属市级智慧城市建设的研究及实践范围之内,建设和应用更加精细化,信息化手段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方面的作用将不断提升。

相关链接

未来我国智慧城市发展前景分析

云计算是当前一个热门的技术名词,很多专家认为,云计算会改变互联网的技术基础,甚至会影响整个产业的格局。

1、“智慧城市”依靠“大数据”得以实现

篇10

具体而言,智慧城市的内涵:以社交化为核心的公民服务、以物联网为核心的城市服务、以大数据为核心的政务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