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体能训练的重要性模板(10篇)

时间:2024-03-01 14:55:2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论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论体能训练的重要性

篇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087-03

一、概述

当今职业教育普遍关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通过良好的校企合作渠道,提高中职学生的就业率。但随着社会进步、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对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中职学校已逐渐认识到了单纯提高教学质量的弊端,在学校逐步有针对性的开设了德育、就业指导等课程,个别有条件的学校增加了心理咨询服务(包括就业前学生焦虑情绪的心理疏导),起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但是在开设这些新课程的同时,我们往往忽略了中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与我国国情相适应、具有良好身心素质和综合技能的各种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所以对于中职学校来说,在日常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对于煤矿类技工学校,学生由于体能欠佳给从事煤矿井下作业带来了诸多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我对中职类学生普遍存在的体能问题做以下分析。

二、中职学生体能欠佳原因剖析

1.教育主管部门的忽视。以前,教育主管部门一直没有出台有关中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各类中职学校一直以2007年公布的《国家体质健康标准》中相关年龄段的测试项目作为学生运动能力的量化标准,有的学校则是采用《高中男、女生身高、体重、肺活量评分标准》、《高中男、女生各测试项目评分标准》来评定中职学生运动能力及健康状况,尽管学生都处于同一年龄阶段,一方面但由于后期就业方向、就业环境的不同,显然参考这些标准不全面也不是很恰当的。另一方面由于参照的标准各不相同,对学生的运动能力量化标准呈现出自主性、随意性,对学生体能测试结果出现参差不齐的现状。

2.整个社会的思想意识偏差。现在社会上大多数家长对于孩子的身体健康存在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一般来说评价学生体质健康的标准包括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健康状况和体能素质等几个方面。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和学习都片面地认为,只要给孩子吃好穿好,身体没病没灾的,孩子的身体就算健康,根本没必要督促孩子去参加体育锻炼。这种认识上的偏差,使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下降,最终导致学生体能的下降。

作为中职学校来说,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的导向使得上中职学校的学生越来越多,多数学校逐年进行扩招。由于学校的基础设施、占地面积有限,使得学生的活动范围在逐年缩小,基础锻炼器材完全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而综合的训练器械由于维护量大、地面有限,由于体育器材的相对匮乏,使得学生没有机会参加训练,最终造成学生体能的下降。

3.中职学校教育教学导向偏离。对于毕业后大部分直接进入社会的中职生来说,具有良好的体能素质与学校的教育息息相关。所以生产实习教学法明确规定,中职学校生产实习教学的三大任务即:培养学生全面掌握生产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发展学生能力和体力,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其中发展学生能力,就是要使学生认识客观事物,运用知识,独立的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但个别中职学校为片面追求教学质量,只求好成绩、高技能,而忽略了学生的体能锻炼,最终使学生因不适应高强度劳动而被淘汰的局面。

4.中职学生自身的问题。我们学校每年对招生来的新生都要进行军训,据据教练反映现在学生总体耐力、素质都相对较差,主要表现为下肢爆发力弱、上肢力量不强、身体协调性差,耐力也需要提高。在一周的军训中,训练强度并不是很大,尤其是女生只是做一些简单的练习,如左右转、蹲下、齐步走、站军姿等动作,可是还是不少学生纷纷病倒,甚至出现了站在太阳下不到10分钟就晕倒的情况,其体质着实令人担忧。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学校招生进来的学生,普遍都是初中毕业生,年龄相对较小,且多为家里的独苗,意志力和体力都很差,而且自控力都相对较差,在体能训练过程中偷懒是常事。日常学习中参加一些体力劳动就叫苦连天,有的干脆就请假借此逃避劳动,造成身体素质每况愈下,给就业带来很大的压力。有的学生勉强毕业,可就业单位的一般性中强度工作,却视之为洪水猛兽,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就业率,给学校、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就业压力。

第二是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不高。现在社会上各种娱乐设施、品种名目繁多,给学生提供了多种娱乐方式的选择,而不单单局限于体育锻炼。而舒适的家庭环境、平时娇生惯养,室外活动的日益减少是造成学生体质差的原因。很多学生把自己整天关在家里看电视、玩电脑、睡觉,一整天不出家门,更不要说参加劳动和体育锻炼,身体素质越来越差是不言而喻的事。

三、如何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体能训练

针对以上分析的原因,笔者就其学生的体能训练有几点建议。

1.督促学校逐步建立健全中职学生的体能健康测试标准。建议中职学校参照学校专业工种工作岗位适应程度和承载劳动强度,组织专业人员建立学生岗前体能量化标准及等级标准,对学生的体能测试做到有据可依,使得学生能及早发现体能的不足,能积极的进行有的放矢的训练,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2.在日常教学中加强中职学生的体能训练意识。学生能力的发展离不开体能的支撑。作为中职学校在日常体育教学和实习教学中,注意发展学生的体能(包括体力、强耐力、动作协调及灵敏度等)。在日常的体育课中,体育老师可针对当前学生体育意识淡薄的情况,在日常教学中培养积极、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此外体育老师可结合学校各专业的劳动强度,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身体协调能力和身体耐力的训练,在训练中结合科学的原则,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使得学生的体能得以逐步提高。

在实习教学中体能训练中要根据学生年龄体征和个性特点,注意劳逸结合和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相互交替,促进学生身体各部器官及其技能的发展,增加学生体质,为学生的智力发展和生产技能的提高奠定生理基础,这是实习教学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近几年来,我校也逐步加强了煤矿工种学生的体能训练,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意志力和忍耐力进行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对采煤掘进工种开展体能竞赛,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路线让学生负重进行徒步赛跑,对学生的意志力和忍耐力方面是一个很好的磨练,参加的学生无一人放弃比赛,全部按规定完成比赛项目,这不能不说是我们平时注意加强思想教育和体能训练的结果。

篇2

随着高校体育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体育比赛也逐年增加,高校对体育教育的关注程度也逐渐加大。乒乓球运动是在各大高校发展较早、比赛最多的体育项目之一,但由于大学生与专业的运动员差距较大,所以他们的竞技能力以及整体水平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要想在能力以及水平上有所突破,就必须在进行乒乓球技能训练的同时加强对体能的训练,还要合理的分配技能、体能训练的时间,以此来提高学员的整体水平以及实力。

一、高校乒乓球体能训练的重要性

体能是经过锻炼所表现出来的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要素。体能的大小直接影响着运动员运动能力的高低,如运动中的力量、速度、灵敏、协调等各种运动能力,都体现着运动员的体能状况。而乒乓球是一种有氧运动,由于其自身的特点,所以就要求运动员要有一定的体能储备。并且,随着乒乓球运动的不断发展,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因此对运动员的体能和意志力都是一个极大的考验[1]。

例如,在某高校乒乓球课上,教师为了使学生的训练达到满意的效果,就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来对他们进行体能训练。在经过几节课的训练之后,教练发现学生不仅身体方面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就连精神方面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此外,这个锻炼的过程还培养了他们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使他们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身心得到了全面健康的发展。

二、高校乒乓球体能训练的方法

(一)基础练习

高校乒乓球训练虽然不需要国家运动员训练那般严格,但也应该重视对学生体能的训练。最基础的体能训练包括速度、耐力、力量、灵敏度以及柔韧度等方面的训练。速度是体能训练的关键要素,训练速度是练习运动员的爆发力,在练习中可以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针对每一位学生的力量、强度进行合理的分组练习;耐力是考察一个人耐心程度的要素,对乒乓球运动员有重要的作用;力量是进行体能训练的核心要素,是体育运动的基础;灵敏度是对一个人迅速改变动作方向的灵活性进行的训练。灵敏度的提高,能有效改进运动员动作的协调性,从而提高动作的准确性[2]。

例如:某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最基础的速度训练的时候,教师针对每一位学生的身体状况进行了合理的分组,并分别让他们进行了30米、50米、100米的短跑练习。在此过程中,教师让学生进行了重复间接性的练习,即学生在短跑的时候,心率若超过180/min,就让学生稍作休息,等心率降到120/min以下后再继续进行训练,此方法对锻炼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有很大的作用。

(二)教师重视程度

体育教师对学生体能训练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球队对体能训练的重视。高校体育教师一般都是从事多年体育教育或者具有较高的学历和竞技能力的教师,所以他们对体能训练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但碍于条件的限制,所以他们不得不对体能训练进行取舍。要想加强学生的体能训练,就必须加强教师对学生体能训练的重视程度,对此,高校可以聘请高水平的专家对体育教师进行讲座授学,同时向体育教师介绍国外乒乓球的发展趋势以及他们进行体能训练的方法和手段,以此来帮助高校体育教师拓展训练思路;另外,学校还可以对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外出学习、参观的机会,以此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思想上重视学生的体能训练,同时还要发挥他们最大的潜能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使学校乒乓球队的水平得到更高层次的提升[3]。

(三)合理安排训练时间

高校的乒乓球训练是业余的训练,教练也是学校的体育教师,学生也只能利用闲暇的时间进行训练。对此,作为专业的体育教师,就必须要明白,只有合理有效的区分技能训练与体能训练,才能真正提高竞技水平。所以为了保证学生的训练效果以及训练质量,一定要制订一份合理的时间计划表,使学生的技能和体能同时得到提升。

例如:某高校的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训练时,为了确保每位学员都能顺利地进行训练,他将训练的时间定在周内每天下午五点之后,周六上午,并且规定周一、三、五进行技能训练;二、四、六进行体能训练。这样合理的时间安排,让学生觉得教师很人性化,因此都愿意积极地参加训练。

(四)加强学生思想重视

在乒乓球体能训练中,不仅要提高教师对学生体能训练的重视,更要加强学生在思想上对体能训练的重视,因为这决定着他们对教练所安排任务的态度以及积极性。由于教师没有将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及时的灌输给学生,导致学生在进行体能训练时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对此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体能训练对一个人身体素质的重要性,还要启发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乒乓球运动,以此来加深学生对体能训练更深层次的理解[4]。

例如:在某高校的体育课上,由于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并不高,所以教师将学生组织起来,通过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了运动员训练的视频,并针对“体能训练对一个人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展开了讨论。经过此环节,学生明白了加强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并且对体育课的兴趣也大大提高了。

结语

体能训练是对运动员进行各项训练的前提,体能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运动能力、运动成绩,还可以避免运动拉伤。在高校乒乓球训练中,为了培养更优秀的运动员,应该根据每一位学员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能训练,这不仅可以提高学员的运动成绩并且赢得比赛,更能培养大学生优良的品质,进而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樊丽静,李颖,马国瑞. 浅谈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J]. 当代体育科技,2014,35:38-39.

篇3

一、篮球体能训练简介

篮球体能训练是指通过一系列的素质训练,例如:力量素质训练、柔韧素质训练、速度素质训练以及灵敏性素质训练等,来增强运动员的体质、改变身体机能,从而达到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技术、战术水平的过程。

二、篮球体能训练的重要性

(一)体能训练有利于技战训练和运动成绩的提高。运动员通过机体各器官系统功能协调的发展,并且具有从事专项竞技运动能力的这一过程极为体能训练。运动员通过体能训练达到技术上的完善,提高战术水平,弥补运动技能的缺陷,使运动员在与对手交战中可以有效扼制对方,最终取得胜利。体能训练只是一种提高运动技术、战术水平、提升运动能力的一种手段,实施攻击和防守的技战术方案是目的。体能水平是篮球运动达到高水平的基础,与任何竞争对手的差别只可能存在于体能和对抗力,没有高体能水平,就不可能有好的技术、战术,更不可能赢得胜利。

(二)体能训练有利于运动员承受大负荷训练,适应高强度比赛。运动员所能承受的负荷需要通过训练来刺激,从而使运动员各器官系统能力得以改善,快速适应不同的环境,提高体能水平。生理学研究指出, 一定范围内负荷越大, 刺激越深, 体能提高也越快。运动员要想适应高强度的比赛,并且在比赛中创造优异成绩、取得胜利,必须要通过大负荷的运动训练,只有这样运动员才能有强健的体魄、良好的身体机能能力和整体的运动实力,从而在篮球竞技运动竞赛中表现优良。

(三)体能训练有利于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如今愈来愈激烈的赛场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体能训练往往在改善和提高人的运动机能时可以克服心理障碍,锻炼人的意志品质。

(四)体能训练有利于身体健康,延长运动寿命。运动实践结果表明,优秀的运动成绩都是建立在雄厚的运动素质发展水平和有机体形态的改变、机体水平的高度发展基础上的。通过体能训练,运动员的身体形态会发生改变,这种改变越明显,其机能发展水平越高,同时延长运动寿命。

三、我国篮球运动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

(一)对体能训练重要性的忽略。我国篮球运动训练普遍存在重技战术训练、轻体能训练的问题,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各级篮球队中只有少数甲A几支俱乐部配有专职体能教练员,配置时间短,而且缺乏训练经验。另外,在大多数体育学校,关于篮球体能训练的课程数所占篮球专项课总数中的比例很小,有的甚至根本没有此项科目的开设。思想上与实践上的不重视直接影响了篮球运动的整体水平,该问题是篮球运动体能训练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

(二)采用技战术训练代替体能训练。调查数据显示,89%的教练员明白体能训练的重要性,但是却不知道如何去安排他们的体能训练。在实际训练中往往解决的是运动员速度素质和耐力素质的问题,这些训练往往使运动员气喘吁吁、汗流浃背,纯粹是一种体力的消耗,而没有真正做到体能训练。技战术训练无法满足对运动员最关键的力量、速度和耐力素质的培养,从而无法提高整体水平。

(三)训练方法手段简单化、单一化。从相关理论学来看,训练手段和训练负荷是训练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然而我国篮球体能训练中普遍存在训练方法手段简单化与盲目加大训练负荷的问题。简单化、单一化的体能训练手法主要体现在:力量训练主要以杠铃为主,而相应的辅助式训练例如大强度的跳跃练习、综合力量练习器以及一些组合力量训练相对较少;耐力训练主要是以田径式跑圈为主,这种长时间无间歇性的跑圈不能很好地提升运动员的耐力。

(四)一般体能与专项体能相脱离。我国篮球体能训练表现出来的另一大问题是一般体能与专项体能相脱离,或者两者混为一谈。篮球体能训练中一般体能训练所占比例过多,而专项体能训练所占比例太少。另外,及时在进行体能训练时存在着不了解各个时期的过渡与转化的问题,表现为青少年体能训练成年化, 成年体能训练青年化。体能训练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然而我国的体能训练的方式与要求没有创新,常年不变。这样,体能训练就没有针对性,使一般体能无法向专项体能顺利过渡与转换。

(五)错误理解赛期的体能消耗与恢复。我国篮球界普遍存在错误理解赛期的体能消耗与恢复的现象,认为在比赛期间不能进行体能训练。调查数据显示:86%的教练员认为两赛队员在一周内奔波于主客场之间,耗损队员大量体能,没有可能训练体能,只能进行技战术训练。这种错误的思想使得运动员只有体能的消耗而没有体能的补充,这使得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提前消耗了所储备的全部体能,而导致体能的亏空,比赛的失败。

四、我国篮球运动体能训练的基本对策

(一)重视体能训练,创新体能训练。我国篮球运动应树立起高度重视篮球训练中的体能训练的理念,高度认识只有好的体能才是取得优异成绩、赢得比赛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进行科学的体能训练。首先,把篮球体能训练看做是一项重要的训练内容,并且对此作出科学的计划,改变以往采用技战术训练代替体能训练的错误做法。其次,正确把握篮球运动竞技制胜规律,根据篮球专项需要科学地安排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进行科学训练。

(三)提高训练方法、手段的多样化。改变原有的简单化、单一的田径式训练方法,取而代之的是形式多样的、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只有这样才能是枯燥的体能训练,变得有趣味。

(四)一般体能训练与专项体能训练的有效协调。合理进行一般体能训练与专项体能训练转化,改变原有一般体能与专项体能训练在体能训练中所占的比例。当一般体能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必须加强专项体能的训练,这样才能在整体上有突破,提高整体水平。

(五)合理安排赛前、赛季中的体能训练。改变在在比赛期间不能进行体能训练的错误观点,合理安排赛前、赛季中的体能训练。利用板块训练理论在赛期中进行体能训练,补充运动员的体能,加强运动员的恢复。

结 论

只有加强对体能训练的重视,把篮球体能训练看做是一项重要的训练内容,并且对此作出科学的计划,改变以往采用技战术训练代替体能训练的错误做法。在采取形式多样的、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的同时,合理进行一般体能训练与专项体能训练转化,合理安排赛前、赛季中的体能训练,这样才能做好篮球体能训练。

【参考文献】

篇4

NBA著名教练哈里斯接手中国男篮之后迫切提出3个要求,其中一个要求就是要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体能和力量训练计划,并认为这是现在中国队最需要解决的。这说明体能训练的系统性与计划性对当今篮球运动的重要性。我国青少年篮球体能训练缺乏系统计划性。第一表现在训练计划和安排不合理,体现在训练方法和手段简单雷同,少年训练成年化,成年训练简单化。第二表现为在联赛期间缺乏体能训练。教练员认为体能训练大量消耗而影响身体恢复、影响比赛竞技状态。这种指导思想导致跨年度联赛只消耗而没有体能补充,到比赛中期,运动员就把准备期所储备的体能基本耗尽,真正到了赛季的关键时刻,体能出现了亏空,高质量的技战术也就无法保证。没根据个体情况制定训练计划,长期一个标准或模式进行训练,比较单调枯燥,运动员常常会感到非常疲劳,这样不仅没有多大成效,还容易造成由过度疲劳引起的一些意外伤害。

二、一般体能训练与专项体能训练脱节

体能训练分为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一般体能训练是运用多种多样的非专项的身体训练,以增进运动员健康,提高人体各组织、器官、系统的机能水平,促使运动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为专项体能训练打好基础。专项体能训练是采用与专项有紧密联系又密切相关的专门的身体训练,改善与专项运动成绩直接相关的专项运动需要的素质,以保证掌握合理的专项技术、战术及其在比赛中有效的运用。一般体能训练是为专项体能训练打好基础。专项体能训练又是专项运动能力改善和提高的基础。我国篮球体能训练存在的不足是一般体能训练过多,专项体能训练过少。当一般体能达到一定水平后,就需要进行专项体能训练。而我国各级球队体能训练方式与要求常年不变,训练没有针对性,使一般体能无法向专项体能过渡与转换。运动员弹跳高度取决于两个因素,即起跳力量与起跳速度。我们采用一般体能训练蹲杠铃的方法来发展起跳力量,但专项素质要求起跳速度要快,国外球员就特别重视专项速度力量的训练。我国还有一些运动员在训练中没有注意一般体能训练,过多的专项体能训练虽然可以直接提高运动成绩,但由于忽略一般体能训练的基础作用,造成训练时难以承受较高的负荷,最终影响竞技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三、训练方法、手段简单负荷结构不合理

从生物适应理论的角度来看,影响训练效果的主要因素是训练方法、手段和训练负荷。训练方法、手段的选择确定了机体接受刺激的部位,而负荷的大小则决定了对某一部位刺激的程度,训练方法、手段的正确选择和负荷大小的合理安排才能确保体能的效果训练方向发展。只有训练方法、手段的正确选择和负荷大小的合理安排才能提高体能训练水平。我国篮球体能训练中普遍存在训练方法、手段简单化与训练负荷的盲目性。体能训练方法、手段简单化反映在训练方式的单一落后。目前,我国有许多教练员在运动员的力量训练中还是多采用杠铃训练,在练习要求上没有创新,训练效果不显著,在很大程度上也对运动员的膝关节造成了损伤。对耐力训练则单纯采用田径的组合,对训练负荷的认识则停留在练习次数、组数以及次与组间隔的组合,训练方法不科学,导致起跳过多、过频,局部负担过重,使机体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刺激,运动员体能总是保持在低水平,极易引起疲劳,致使运动员受到意外伤害。训练负荷的盲目性就是对练习次数、组数以及次与组间隔等构成没有科学体现篮球运动速度、力量、耐力的量化标准。盲目的训练使机体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刺激,练习负荷没有突出专项特点,使运动员体能总是停留在低水平。

四、在专项耐力训练中对有氧耐力的训练重视不够

多数教练员认识到了无氧耐力对篮球运动员的重要性,训练中的耐力训练多以无氧耐力为主,而对无氧耐力与有氧耐力的关系认识不足,对有氧训练重视不够。有氧耐力是无氧耐力的基础,只有通过有氧耐力训练,改善运动员的心血管机能,无氧耐力才能有更大的提升空间,在篮球比赛中,运动员也才能利用短暂的比赛间歇时间使身体迅速恢复,延缓运动疲劳。因此运动员的有氧能力直接关系到比赛中和比赛后的体力和机能恢复。有氧能力低,大赛中经不起折腾和连续大强度对抗。教练员和运动员应深刻理解,高水平的有氧代谢能力是工作运动和比赛的基础和本钱。

五、结语

针对以上的问题应意识到青少年体能的重要性,如何通过根据篮球专项运动的特点和对体能的专门要求,结合青少年运动员生长发育特点,从一般体能训练与专项体能训练方法等方面进体能量训练计划的实施,建立符合青少年身心发育特征、符合篮球专项运动特点的青少年篮球体能训练计划,提高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减少青少年运动损伤发生率;促进体能训练的科学化水平,提高我国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力体能水平。

参考文献

[1] 孙文新.现代体能训练:核心力量训练方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

篇5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码:1674-9324(2012)10-0125-02

国防生是国家利用地方教育资源为军队培养基层军官的一个重要途径,地方高校国防生在经过数年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后,已经源源不断地走向军队的基层岗位,为全面推动我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发展贡献着力量。但与此同时也为军队建设带来了值得研究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我们在对进入军队基层岗位任职和军校培训一年的地方高校国防生进行的调研中发现了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的就是国防生的体能素质不适应军队建设的要求,而这个问题不加以解决将会对军队建设带来一定的影响。站在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角度上看,地方高校国防生体能素质的强弱对军队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要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和认真的思考。

一、新形势下强化地方高校国防生体能训练的重要性

地方高校国防生是当前军队基层军官重要的后备力量和培养途径,其体能素质的强弱对军队战斗力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影响。现代战争条件下,军队战斗力的强弱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武器装备的优劣,但是军人的体能素质仍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如何发挥体能训练在增强官兵体质、提高部队战斗力等方面的特殊作用,已经作为一个全新的课题摆在了世界各国军队面前,“体育出战斗力”已经是世界各国军队保持和提高战斗力的重要法则。近年来的几场局部战争提示我们,未来的战争已不再是人海消耗战,而是以小分队,甚至是以班、组为单位,依靠灵活指挥和机动的战术去争取胜利,对作战部队而言,体能素质的强弱已成为完成任务、夺取战争胜利的基本因素。

强化地方高校国防生体能训练对于我军适应未来战争环境是极为重要的,无论是执行海岛登陆作战、城市作战、高原寒区作战任务,还是完成急、难、险、重的抢险救灾等任务,没有良好的体能素质是难以胜任的。强化国防生体能训练的目的,要围绕我军肩负的使命去加深理解,要认识到体能训练不仅是为了强身健体,更重要的是为了满足未来战争对身体素质的需要,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部队整体战斗力和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否则在未来的战场上将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因此,强化国防生的体能训练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作用地位和重要性是毋容置疑的。

二、国防生入伍后体能素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国防生参军入伍后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尽快适应部队的紧张生活和严格训练,完成由青年学生向合格军人的转变,能否顺利完成这一转变与国防生的体能素质有着直接的关系。根据近几年地方高校毕业的国防生在部队基层岗位任职和进入军校培训实际情况看,国防生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文化素养,知识面开阔,思想活跃,创新意识强,是促进部队建设的一支生力军。但是在体能素质方面的表现却不容乐观,距部队的实际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

1.思想准备不充分,对体能训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国防生完成大学校园的学习生活到部队后,除了正常开展各项工作以外,高强度的体能训练是每天要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对此,部分国防生在认识上有一定的误区,过于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而忽略军事训练的需要,认为自身学历和文化知识水平都比较高,是干大事业的,是来为部队现代化做贡献的,不是整天在体能训练上耗时间的,因而对每天高强度的体能训练有一定的抵触情绪。由于思想准备不充分,对体能训练的重要性也就会认识不足,自身也就缺乏了训练的内在动力,甚至不愿意参加体能训练。

2.体能素质普遍较弱,难以承受高强度的体能训练。国防生经过地方大学四年的培养,在校期间虽然也有体育课的训练内容,但大部分学生将主要精力都放在学习科学文化课上,进行系统的体能训练相对较少,身体的系统机能、耐力速度和灵敏性等都相对比较弱。2008年至2010年的三年中,我们对进入军校培训的500余名国防生的多个体能项目进行了摸底测试,其测试结果是令人担忧的,大部分学生达不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规定的及格成绩。其中男子徒手5000米跑的合格率仅为47.8%,女子徒手3000米跑的合格率仅为21.4%。在这种前提下国防生入伍后要参加部队的各项军事课目的训练时,体能素质难以承受,达不能到部队训练的要求。究其原因应该是在高校期间忽视体能训练的重要性,体能训练不严、标准要求不高,缺乏长期体育锻炼的结果。

3.体能上的差异难以适应坚苦的环境。一方面军队因工作的特殊性和国家战略上的需要,决定了多数部队都地处偏僻,远离都市,甚至是大山深处、戈壁荒滩的位置,周边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相对艰苦;另一方面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军人必须是在环境艰苦、管理严格,作风紧张,训练强度大的环境中生活,体力负荷也远远超出普通人的水平。多数国防生入伍前是在生活条件优越的环境中生长起来的,很少或没有经历过苦与累的生活磨练,当离开了物质文化丰富、生活条件安逸的城镇来到部队,在艰苦的环境生活和紧张的军事训练,自身体能素质与部队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很难适应这种环境,往往容易产生打“退堂鼓”的想法,工作和训练中怕苦怕累、不想干和不愿干,个别的甚至当了逃兵。

4.在高强度的军事体能训练中心理承受能力脆弱。当前的高校国防生的生源大都是“80后”的独生子女,优越的家庭条件、舒适的学习环境和传统的育才理念,使其在心理上已形成了以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性格,在考上大学并成为国防生后,心理上有着较强的优越感,同时家庭和社会都给予较高赞誉。来到部队后其个人意志和表现欲望强烈,给军营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但他们往往低估了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在部队艰苦紧张的训练生活开始后,强烈的体能反差意识导致他们原有的优越感受到重创,尤其是对大强度的体能训练、吃苦精神、实干精神等方面不能正确认识,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后其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极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出现厌倦甚至拒绝体能训练等问题的发生。

三、对地方高校强化国防生体能训练的几点建议

随着现代战争形态的深刻变化,对军人的体能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强健的体能素质是军队战斗力的物质基础和重要因素,是提高军事训练效果和增强部队战斗力的基础。作为地方高校传统的体能训练方法对国防生来说已不能满足军队建设的要求,应当站在培养新型高素质军事人才的高度,优化设计地方高校国防生体育训练的框架结构,建立健全适合国防生体能训练的科学体系。

1.体育课程的教学指导思想要与军队建设相结合。现行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是把“健康第一”作为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这对普通的大学生的体育训练是无可非议的。而国防生与普通大学生要有着明显的区别,对他们的体育训练就是要以提高军队战斗力这个核心为指导思想,要具有很强的军事指向性,就是要以“强健体魄”为出发点。

2.完善国防生的体育课程的教学体系。地方高校选招和培养国防生制度已实施多年,目前的体育教学体系仍然对应的是全体大学生,而针对国防生特点和要求的体育教育体系还不够完善,应当与军队系统交流合作,尽快设置和完善适合军队建设要求的国防生体育教育体系。

3.体育教学内容设置上加强针对性。地方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是依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制定的,其中明确规定:“各校应根据纲要和实际情况制定教学大纲,自主选择教学内容”。这对地方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设置有着宽泛的选择空间,概括起来有九大项41个教学训练内容,国防生除参加规定的训练内容外,应当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军队基本体能要求的体育训练内容。

4.加强教学管理力度,制定强制性的管理制度。地方高校在体育课教学中学生多以选项课为主,训练内容较为丰富,学生选择训练内容的自主性较强,对普通的大学生可以这样。但对国防生就不能如此了,应当将上述内容作为选项中强制性的必训内容,并通过强有力的教学管理措施加以落实。

5.保持体育教学的连续性,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目前地方高校的体育课教学一般都是在大一和大二两个学年中就基本结束了,而后两年安排得很少或不安排体育课程,对于一般的大学生可以这样安排,但是对国防生在体能素质的保持和提高上是极为不利的。而国防生的体能训练必须与军队的体能训练接轨,保持体能训练的连续性和持久的发展,如果失去了体能训练的连贯性,势必会影响体能训练累积的效果,也就达不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因此,对国防生的体能训练应当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军人体能标准[Z].2006,11.

篇6

摘 要:体能训练对运动员而言是必不可少的,这不但关系到运动员的速度、爆发力,也关系到运动员的耐力、意志力等方面。田径运动被成为“运动之源”,而体能训练则是竞赛项目的关键,无论是最原始身体训练的自然积蓄,还是后来的重复训练、组合训练,这些都是竞赛项目的的经验凝结而成,在大量的实践和探索中,体能训练体系越来越完善。本文对体能训练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当前田径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更好地提升田径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效果,进一步推动田径运动的发展。

关键词 :田径;体能训练;内涵;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3-0089-03

田径项目的发展离不开体能训练的支撑,田径项目是载体,通过田径项目才能彰显体能训练的价值,两者互为基础。在实际的竞赛和训练中两者相互交融,逐渐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受到历史、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田径体能训练发达国家落后,这不但体现在理论研究上,也表现在实践探索上。田径运动项目的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能,现代的田径竞赛对运动员自身的体能要求越来越高,人体极限的探索逐渐成为潮流。因此,加强对田径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意义重大。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在阐述体能训练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如今田径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对田径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有所帮助。

1 体能训练的概念

要理解体能训练的概念,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个方面就是体能的内涵,另一个方面就是田径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只有理解了这两个方面,才能真正把握田径体能训练的真谛。如下,分别对这两个方面予以阐述:

1.1 体能训练的内涵

体能包括先天和后天两个方面,先天的主要来自于遗传,后天的则需要经过锻炼获得,体能不但具有适应外界环境而改变的能力,还具有新陈代谢潜在的力量。我们所说的体能主要侧重于人的运动体能,以竞技运动的分类来看,我们可以将体能训练分为两种,一种是专项体能训练,另一种是一般体能训练。专项体能训练建立在一般体能训练的基础上,所谓的一般体能训练采取的手段往往是非专项的训练方法,通过较为普遍的方式来增强运动员机体的运动能力。机体的综合素质也需要一般体能训练作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使机体各个运动机制得以完善。而专项体能训练,也就是为了提高专项素质而设置的训练方法、练习方式,这种方法对机体专项素质的提升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能够将机体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使运动员获得更为理想的成绩。

1.2 田径体能训练的重要性

田径项目是较为重要的运动项目,对体能的要求也比较高,加强田径体能训练对运动员有着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2.1 预防运动损伤

运动损伤是竞赛项目难以避免的,无论是训练或是比赛,运动损伤都可能发生,一旦出现损伤不轻则影响运动员的训练,重则会影响运动员的成绩与运动生涯。而通过体能训练,运动员的身体综合素质能够得到增强,行动能力能够较大提升,这样就可以大大避免损伤的发生,在诸多的素质里面力量素质的作用尤为显著。此外,很多运动损伤还是由于平衡能力差造成的,而提高运动员机体的平衡能力,也能减少不必要的损伤;在应激或是紧急情况出现的时候,需要运动员具有较强的灵活性,随着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提高,也可以避免由于这方面能力欠缺造成的损伤,诸如之类,柔性性、反应能力等素质的提升,也可以有效地预防运动损伤。

1.2.2 优化身体形态

通过科学的体能训练,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能够得以改善和优化,这样就可以减少运动员的能量消耗,为其取得优异的成绩奠定基础。通过多方面的体能训练,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得以改善,自身的耐力、速度、力量得到了充分锻炼,器官的坚韧、伸张程度也会得到明显改善,适应比赛而锻炼的身体特殊形态,也使其能够接近人体极限,取得更好的成绩。

1.2.3 增加身体负荷

田径运动需要运动员具有较强的体能、爆发力、速度,而这都需要大量、科学的体能训练才能实现。如果不能时刻超越自己,一点一滴的积累,将很难取得理想的成绩,只有不断提高自身,使自身的运动负荷能力提升,才能为大负荷输出限定基础,为田径竞赛打下基础。

1.2.4 提高心理素质

竞技类项目难免会带给运动员较大的心理负担,在激烈的氛围下影响运动员的发挥,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不行的,而体能和心理素质的关系十分密切,体能不但是提供能量,足够的体能训练还能带给运动员信心,使其在运动中得以正常或超长发挥。

2 田径运动体能训练的现状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田径体能训练的概念有了进一步地了解,为此,就需要把握当前田径体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现状,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 缺乏对专项体能训练的认知

对专项训练的内涵,很多运动员并不能清晰地认知,这也是很多运动员瓶颈难以突破的主要原因。由于缺乏对专项体能训练的认知,导致田径运动员体能训练匮乏,往往局限于一般训练,在达到既定目标之后没有转入专项训练,造成了高水平停滞不前的情况,导致运动员的潜力无法得到有效地挖掘。大量的实践证明,专项训练重要性无可比拟,体能训练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特征,具有动态性、阶段性特征。在最初训练的时候,应该以一般训练为主,待运动员达到高水平锻炼阶段之后,则将重点聚焦在专项训练上,这样才能使运动员成绩能够更上一层楼。在专项训练的过程中,训练强度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教练员要加强对专项训练的理解,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只有精准的把握专项训练的强度,才能真正激发田径运动员的潜力,达到理想的训练目的。

2.2 利用训练方法较为闭塞与刻板

就既往的经验来看,田径运动员体能训练思想交流比较少,不能根据运动员个性差异采取最为合适的训练方法。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主要就是因为田径运动项目较多,各个田径运动项目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就使得不同的田径项目的体能训练方法不一致。正是由于这种差异性存在,导致不同田径项目体能训练的交流较少,这样就导致了一些成功的经、先进训练方法难以得到普及;还有很多教练与运动员为了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对自己的经验、体能训练方法敝履自珍,导致各方的信息越来越闭塞,思想越来越狭隘,导致在大型比赛中难以占据优势。因材施教是体能训练的基本原则,运动员在身体、性格、思维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为此,其学习和训练存在较大的差异,教练只有对运动员进行区分对待,才能真正挖掘运动员的潜力,然而现在很多教练的训练方法较为刻板,不能满足不同运动员的个性化需求。

2.3 理解体能训练内涵存在障碍

相较于国外发达国家,我国在体能训练上还较为落后,这一状况随着我国成为奥委会一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越来越多先进的理论逐步深入到我国。在田径训练上,体能训练的作用逐渐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是我国的很多学者和运动员还是没有深刻理解体能训练的内涵,有的认为体能是衡量体质的标志,有的认为体能表现在灵敏、平衡、速度、力量等上面。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我国的部分田径运动员对体能训练的认识还不到位,这样就导致了在实际的体能训练中,难以把握体能训练的强度和频度,难以发挥体能训练的作用。

2.4 创新体能训练的能力比较低

国外在体能训练方法上早就开始了研究,并取得了很多的成就,诸如鲍勃·霍夫曼于上世纪60年代为了提高速度训练的效率,就对机构神经系统反应进行了研究。体能训练并不是单一的训练方法,其包容了多种训练模式,诸如在耐力训练中可以将长跑与短跑结合。我国的体能训练一直较为单调,往往一味模仿和引进国外的一些训练内容,难以打破陈旧观念的束缚,不能根据自身的锻炼内容、特点,对自己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进行创新。

3 田径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田径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现状有了更为清晰地认识,为此,就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具体来说,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提高创新能力

田径运动包括很多项目,如体操、跳水等项目都需要较强的创新能力,这主要是因为这些项目的技巧性。很多人认为高水平技术人才才能创新,实际上这未免过于偏激,创新并非单纯的技术创新,还包括思路创新、理论创新等,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突破、破旧立新就是创新。在实际的体能训练中,教练员要采取多变、灵活的训练方式,诸如健身器械要配备齐全,让运动员能够全面锻炼欠缺的肢体部位,同时还需要在此基础上适当引入运动项目,逐步改善运动员的身体结构、新陈代谢。只有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才能真正开发田径运动员的潜力。

3.2 加强交流学习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除了个别省市外,很多地区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全运会上,而对一些世界大赛的准备稍显不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自身的竞争力不强,另一方面是因为训练不足,难以提高整体的竞技实力。鉴于此,在体能训练上,应该加强与国内强队、国际强队的交流学习,注重借鉴国内外比赛、训练时候的成功经验,诸如埃塞俄比亚等国的中长跑经验等。

3.3 注重专项体能训练

要取得田径竞赛的胜利,体能是基础,是运动员的硬性条件,为了取得更高水平的体能,就需要在一般训练的基础上,加强专项体能训练。只有在体能素质达到一定高度后,选择与运动项目技术相符合的专项训练,协调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的比例,才能更好地提高体能训练的效果。为了取得更好地专项体能训练效果,需要从如下方面着手:其一,提高理论认知水平,运动员要区分一般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加强对专项体能训练理论的了解,并将其与自身的实践相结合。其二,积极组织培训与讲座,为了让运动员更好地了解专项体能训练,应该聘请专家、著名教练等进行指导。

3.4 结合科研与训练

随着国际交流的频繁,科研探索逐渐引入到田径体能训练领域,在实际的体能训练过程中,教练员要将科研与训练结合在一起,加强两者多方位的接触和联系。实践训练需要科研提供理论支持,大量的训练经验也可以为科研提供素材,如此科研和训练都可以得到升级。诸如外国进口的图像软件可以对运动员的运动进行纠正,通过调查分析得到更加科学的生理生化指标,这些都可以在实际的训练中作为改善运动员身体的依据,进而对运动员的训练、饮食进行调整。将科研与训练结合可以构建完善的体能训练体系,充分挖掘科学技术、体能训练理论的作用,实现“科技兴体”的目标。

3.5 优化训练方法

田径运动项目较多,针对不同运动项目导致体能训练的方法差异性则更大。不同运动项目的教练只注重自己所处的项目,很少互相交流,很少关注其他项目中的经验和先进训练方法。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比赛竞争,各方为了取得优秀的成绩绝对不会把自己独到的训练优势与别人分享,甚至大部分运动员把自己的训练方法视为取胜的秘密武器,更为保密。这样就导致了信息是越来越闭塞,在大型的比赛中处于被动的位置,难以取得理想的成绩。具体来说,在训练方法上应该注意如下两点:其一,注重融合,兼收并蓄,田径运动包括诸多的项目,不同的项目存在差异,这也就决定了不同项目的体能训练方法存在差异,尤其体现在专项体能训练上。在体能训练方法的选择上,应该百家争鸣,吸收各项目体能训练的精粹,融为一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田径体能训练的效果。其二,因人制宜,符合个性。运动员的身体、个性、思维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单一的训练方法难以有效地调动运动的潜力,为此,教练员应该加深对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的了解,针对每个运动员的个性,制定适宜的训练方案,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运动员的主动性,使其在竞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4 总结

体能训练对田径运动员而言是基础性的,只有不断提升田径体能训练的效果,才能挖掘田径运动员的潜力,推动田径运动的发展。本文对体能训练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当前田径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更好地提升田径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焱磊。如何提高田径中长跑训练中的效率[J]。科技信息,2012(23)。

(2)孙莹莹。关于小学业余田径训练的研究[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06)。

(3)唐继龙,范安辉。由近年我国田径运动成绩看我国田径运动发展[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3)。

(4)方水泉。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体能与技能训练[J]。中国体育教练员,2010(04)。

篇7

自由式摔跤是属于通过力量、技能的对抗类运动项目,运动员在赛场上通过直接身体接触进行对抗,这对运动员的技能和体能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较强的体能训练对摔跤运动员来说是非常有效的,是突破运动成绩的关键。本文通过对男子自由式摔跤队体能训练长期跟踪,结合训练实践和体能及专项测试,从理论角度深入认识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体能训练手段的优化方案。从而为该项目体能训练计划的制定提供参考,对于确保摔跤运动员整体体能水平,提升竞技体育竞争力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与实际意义。

一、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体能训练特点

从运动训练学的角度出发,运动员的体能发展水平是由自身身体机能、身体形态、运动素质的发展情况所决定。体能训练是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使运动员在形态、技能和运动素质方面都良好的应赛能力,其中运动素质训练是竞技运动体能训练中最重要的内容。

男子自由式摔跤是通过两个人的身体接触、互相搂抱或抓握把对方摔倒的对抗运动,属于技能对抗项目。该运动项目对身体技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在短时间内完成各种动作的组合变化,要求运动员对动作的熟练掌握同时要有良好的有、无氧代谢能力。日常训练中教练员应根据规则变化以及专项要求、结合运动员个体差异,对训练方法和手段及时优化调整、进行科学全面的体能训练。

二、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体能训练的优化

1、身体机能训练的优化

(1)有氧与无氧训练。摔跤运动是以无氧运动为主,有氧和无氧运动为辅的运动,主要特点就是保持相对平均功率的基础上,具有快速输出大功率的能力,在这里可将其称之爆发力。如果长期高强度的训练使运动员处于疲劳状态而得不到有效的恢复,运动就会处于训练和比赛的“疲劳期”,常会表现出“快不起来,慢不下来”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有氧和无氧训练强度的控制上。研究认为,无氧训练是必须的,尤其是高强度的无氧训练尤为重要,因为它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一种直接体现;同时无氧能力的提高尤其是高强度无氧能力的保持能力,需要建立在低强度的有氧能力基础之上,否则,就会止步不前,训练质量也无从谈起,同时还会导致伤病的发生。目前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体能训练中有、无氧训练比例明显偏少,这势必影响训练质量。因此,合理地加强有、无氧训练强度是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身体机能训练的关键性问题。

(2)有氧与无氧训练的比例分配。无氧能力的提高应建立在有氧能力的基础上,尤其是低强度的有氧训练。但在日常体能训练却存在明显的“倒置”现象,有、无氧能力的训练比例失衡是制约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体能训练水平的又一关键点,导致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对两者关系认识的不足。该项目从比赛过程来看,属典型的无氧糖酵解供能为主,有、无氧混合供能的运动项目,这是诸多研究所证实的。或许因为这一原因,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在训练中突出了无氧训练比例,过分强调无氧训练的重要性。从以往训练计划来看无氧训练比例高达80%,而有氧训练仅占20%左右。在比赛前要让运动员调整好自己的竞技状态,让有氧训练占得比例增加,让其他阶段的无氧训练有保证绝对的比例,这种比例的模式可以有效提高运动员的无氧运动能力,还可以极大的提高无氧代谢的水平。因此,在有、无氧训练比例上应增大有氧能力训练的内容,尤其要加强低强度有氧能力的训练。

2、力量训练的优化

(1)在最大力量基础上发展快速力量。最大力量与快速力量训练失衡是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体能训练中的又一个特点。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的相对最大力量与运动水平有着更为直接的关系,这也是摔跤运动员强调最大力量训练的一个原因,但快速力量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该项目运动员不仅需要最大力量做支撑,同样需要速度能力作保障,即爆发力是关键。

通常认为男子摔跤运动员只有掌握了最大力量就能够在比赛中拥有绝对获胜把握。当然,对于摔跤运动员不可否认最大力量的重要性,但是当这种基础力量发展到力量瓶颈的时候,运动员的其他部位的力量形式和力量表现形式则会表现出不平衡,这种最大力量则不再具有主导地位,这既是训练学的普遍规律,也是该项目对运动员力量全面要求的体现。摔跤比赛对运动员而言不仅是最大力量的较量,更需要运动员在相持对抗中具备快速转移和用力的能力,即快速力量的作用。国外相关研究人员发现,对摔跤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力量的坡度,就是在单位时间内达到最大力值,也就是我们强调的快速力量,这就确保了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够完胜对手的关键因素。由此可见,该项目中快速力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加强不同部位的力量训练。鉴于男子自由式摔跤的项目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不同部位的力量训练是提升该项目体能训练水平的又一关键。国外诸多学者曾对摔跤运动员上、下肢力量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和分析,如曾带出多名世界摔跤冠军的 Myron Roderick指出,速度能力(即爆发力)是摔跤运动员成败的关键,并进一步指出尤其要加强摔跤运动员下肢快速力量的练习。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常用力量训练手段有爬绳、卧推、硬拉、杠铃片推举等,从力量发展的部位来看,主要是发展上肢力量,对下肢力量的训练主要是发展最大力量的训练方法,并且这种最大力量的训练是增粗了肌纤维的围度,在一定程度上是限制了下肢的快速力量的发展。因此,我们认为,对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应加强不同部位肌肉力量的训练,这种对不同部位进行的力量训练,能够改变运动员力量训练的现状,并且可以提高运动员整体的力量发挥。

(3)加强功能性力量训练。功能性力量训练是近年来提出的新型力量训练方法,随着训练理论的发展,其日益受到教练员的重视。男子自由式摔跤是一项对运动员体能要求非常全面的运动,尤其是快速力量与最大力量。如果说力量是速度的基础,那么功能性力量就是将两者连接起来的桥梁。因为功能性力量是突破了传统的单关节抗阻训练,并且更加注重了神经肌肉募集能力和机体不稳定状态下的动作控制能力训练,更多的强调人体肌肉的发力能力,如深层小肌群与表面大肌群的协调关系,稳定发力与不稳定发力,上、下肢的用力顺序等,这些都是对传统抗阻训练的一种扩展,对最

大力量、快速力量及力量耐力等力量的发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从而达到提高训练质量的目的。建议教练员在日常训练计划制定中安排一定比例的功能性力量训练内容。

三、结论

第一,有、无氧训练的强度和比例是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体能训练中的关键点。低强度有氧训练是保证高强度无氧训练的基础。

第二,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应合理安排训练比例,针对性制定训练方法;合理负荷的功能性力量训练可弥补传统力量训练的不足、预防运动损伤、促使运动员全身性力量的协调发挥。

篇8

篮球运动是一项以投篮得分为目的、攻防快速多变的速度力量型、对抗性体能、技能类运动项目。篮球运动与训练对运动者的体能有很高要求,篮球运动者的体能训练要以速度、力量、对抗性身体训练为主,目的是保证运动者在激烈的运动与训练中能合理运用攻守技术并准确地投篮得分。当前,我国各种从事篮球运动训练的专业球员和业余训练球员以及爱好者,受人种和训练水平的制约,总体的体能水平较低,不适应激烈的高强度篮球运动,而且,对体能训练的认识有误区,体能训练的手段也很单一,特别是体能训练与专项的结合不够。

1 篮球体能训练的概念及内容

根据资料表明,目前对体能的概念有以下几种(见表1)。体能的概念是各学科的专家学者和训练学科理论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是一个尚未充分定型的概念,是国人在实践中中西结合的创造,在项群理论提出后,体能因与技能相对应而明确,国际上竞技训练专项化的趋势是体能概念形成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理论来源。它既不确指一般身体训练,也并非完全的专项身体训练,充分显示了训练思维的分化与整合。

运动员体能是指运动员机能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是运动员为提高运动技战术水平和创造优异运动成绩的各种身体运动能力的综合。我们所研究的篮球体能训练是指运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对运动者的身体施以影响,从而有效的增加运动者的健康、改善身体形态、提高机能能力和发展运动素质的过程。篮球运动训练的体能训练是在运动训练中发展各自运动素质为身体训练基本内容,包括有力量素质训练、速度素质训练、柔韧素质训练和灵敏性素质训练等。

2 体能训练对篮球训练的意义

体能是技能的基础,技能是体能的表达。体能是决定运动员专项成绩的重要因素,在过去的研究与训练中,常常将篮球运动界定为单纯的技能类运动项目,导致了篮球运动走了许多弯路,也是导致我国篮球运动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这种定位严重不符合篮球运动的实际情况,影响了篮球运动的健康开展。

篮球训练中重视体能训练这一手段,有效提高体能训练水平,可以为实施的攻击和防守的技战术行为提供坚实的身体基础,优良的体能能很好的为技术和战术的运用与发挥服务,优良的体能训练水平是篮球运动达到更高水平的基础,没有很好的体能训练水平就不可能掌握复杂的、先进的运动技术、战术,更不可能在激烈的运动与比赛中发挥高超的运动技术和实施有效的战术配合。因此,有学者认为我国篮球的技、战术训练水平与国外高水平的球队相比没有根本差别,真正的差距在体能和对抗能力方面无法与国外强队相比。

3 体能训练的方法

3.1速度训练的方法。篮球训练中的速度训练方法要与其他手段相结合进行,其中速度力量训练可以和完善动作技术相结合进行;而专项速度训练又必须和专业篮球技能的完善相结合进行训练。篮球训练的速度训练重点在提高球场上的启动速度和快跑能力上。可进行两人全场快速传球、运球、投篮,也可以进行半场和交叉的传球、运球和投篮,每次可以在途中传球三~四次,逐步提高难度到传球二~三次即要投篮。

3.2力量的训练方法。篮球训练中的力量训练包括最大力量、速度力量、力量耐力等,身体各部分肌肉力量要全面、均衡发展。主要训练方法有:通过最大肌肉生理横断面增加肌肉收缩的最大力量;改善肌肉协调能力,提高神经系统指挥肌肉工作能力,做各种协调性的训练动作、急停、急起动、杠铃训练等;也可以进行负重练习,如绑沙袋跑、背器械跑等负重训练;另外,依赖血液循环、呼吸系统机能的改善和有氧代谢能力的提高而提高肌肉力量。

3.3耐力训练方法。篮球训练中的耐力素质提高是提高身体的摄氧、输氧及用氧能力。篮球训练中的一般耐力训练经常采用持续、匀速负荷和变速负荷的方法来训练,负荷强度一般应控制在接近无氧代谢的强度,心率通常控制在150~170次/分左右;全场快速运球上篮并抢篮板,往返10~12次为一组,依训练水平可进行多组训练。

4 篮球训练的体能训练要求

4.1要树立终身的体能训练观

要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就要不间断地有规律地进行长期的系统训练。良好的体质和高水平体能的获得不是一劳永逸的,必须通过经常的篮球训练才能得以保持,因此,必须要树立终身的体能训练观。

4.2合理安排训练内容

要充分理解篮球训练中体能训练的基础体能训练、专项体能训练和综合体能训练的相互关系,结合自身体能训练水平情况给予合理重视。基础体能训练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专项体能训练,为专项体能训练和综合体能训练服务。

4.3体能训练与技战术训练要穿行

体能训练只有与技战术训练穿行,才不会使体能训练枯燥无味,也才会使不因体能训练而体能训练,做到因篮球训练而体能训练,使篮球训练的体能训练充满快乐和激情,充满对抗和刺激,使篮球训练的体能训练有兴趣去练,愿意继续练下去。

没有体能,技能则成为无源之水,没有体能,心理能力也无从依附。篮球训练的体能训练不能搞突击,也不可能一劳永逸。我国在篮球体能训练学科方面基本属于空白,忽视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和不重视对体能训练的科学化研究,将导致体能训练的方法和手段单一。值得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己经意识到了在篮球运动中体能的重要意义,开始进行这方面的系统研究和训练,相信我国篮球训练的体能训练水平在未来会有长足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刘新征.我国篮球运动体能训练的意义、问题与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1):623-624.

[2]高立杰.高校业余篮球队的组建与训练[J].价值工程,2009,(12):241-242.

篇9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8.047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social development is very rapid, social development appeared many security problems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and need a large number of police into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solve at the same time, the problem of the shortage of police in today's society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Cadets are reliable police force is the main and direct source, how to scientifically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adets, became the a direct and important problem. The police profession, because of the nature of the work of the special and the current security situation is grim, on the police's quality requirements are very high, so as the driving force, the quality of cadets can not backward, requirements of cadets have "faithful, intelligent and brave, dedication for the people" of the spirit, the exercise ability and physical quality must be excellent. Therefore, concept and method for the cadets physical fitness training must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to adapt to the society the diversification of demand for police.

Key words physical quality; police academy students; training methods and means

0 前言

体能又称体适能,是指身体各部位或各系统对突发状况的应变能力,其涵盖的范围广阔,其内容又分为基本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两种。体能中的基本活动能力包括跳、跑、攀爬、涉水等等。身体素质即指速度、力量、耐力、反应、平衡性、协调性、柔软性和敏捷性。身体素质直接影响着基本活动能力,基本活动能力又反作用于身体素质。两者相互作用缺一不可。体能素质又因不同的职业要求有着不同的偏向性。而作为一名毕业即走向工作岗位的警校学员,不仅要有优秀的业务能力,更要有过硬的职业体能素质。人民警察因其必须承担的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打击违法犯罪的特殊义务;及其勇于与犯罪份子斗争,不畏牺牲,不惧艰苦的光荣传统;其所接受的工作任务具有危险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因此,科学有效地提高警校学员的体能素质从而达到提升公安队伍的战斗力,是顺利迅速并且有效地完成打击犯罪,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各项任务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

1 研究对象和方法途径

1.1 研究对象

以湖南警察学院2015级入学新生、湖南省湖南警察学院2013级警务战术与指挥专业01区队学生、湖南警察学院刑事科学技术系大队学生的体能水平和体能素质训练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实地调查法、经验总结法、信息研究方法、定性分析法。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我校入学新生的体能状况

表1是根据警察学校招生录取体能测试评分所制定的有关本校学员入学时体能成绩合格率的相关表格。

虽然警校学员的入学选拔,必须经过严格的体检,体能测试及面试,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无法真实完整的反映出新生的实际身体素质。通过实地调查以及与往届新生体能测试的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因社会状况和条件的差异,产生了种种问题。与往届新生体能素质方面的对比,体能测试成绩持续下降。同时也存在一些新学员在测试中,因心理素质差,意志不坚定等情况导致无法坚持。所以在入学后的体能训练计划制定中要注意学员中存在的个体差异,同时也要注重心理素质的锻炼,才能使警校学员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2.2 日常体能训练中所存在的问题

2.2.1 学员对体能训练思想认识不到位,缺乏积极性、主动性

大多数警校学员对体能训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认识上存在着误区,对体能训练的看法仅仅停留在强身锻体的阶段上,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警体训练的重要性,缺乏对未来工作任务所具有特殊性质的认知。导致了在训练中对体能训练抱有消极应对的态度。没有从主观上重视体能训练。不积极、不主动,又会引发因跟不上训练进度,产生厌烦的训练态度,使体能训练流于形式。

2.2.2 体能训练方法单一,缺乏科学性和规划性

由于训练理念的落后和对体能训练的不重视,造成体能训练方式单一、训练效果差。我校体能训练缺乏合理的训练规划,也缺乏科学的训练手段。一些学员总体性的规划具体到各个专业就得不到落实,体能训练方式较为落后且单一,体能训练的形式主要是跑步、俯卧撑、仰卧起坐、深蹲等基本训练,虽然训练的时间长次数多,但是由于训练方式不科学和训练节奏不紧凑,导致训练强度不够和训练效果不佳,而且正常的体能训练计划常常被打断和分割,导致无法综合协调长期体能训练与短期训练的关系,更无法细分耐力、速度和爆发力等专项体能训练,造成警校学员的职业体能素质无法得到指向性的发展。且未与更深层次的实战技能挂钩,体能训练不仅是为了强身健体,而是为了适应更高强度的警务实战技能运用奠定基础,只有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提高基本运动能力。只有把握好身体素质与基本活动能力的关系,才能掌握更深层次的警务技能与战斗技巧。只有基础打好了,才能使作为直接警源的警校学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

2.2.3 体能素质测评机制尚不完善,重视程度不够

通过对本校各大队学生的期末体能综合素质测评的研究发现,体能素质测评机制尚不健全,体能测试的内容仅仅只有男子1000米与女子800米的体能测试,仅通过此项测试成绩,难以客观全面地反映我校学生的实际体能素质与运动能力,从而导致学校对学员总体体能素质的了解存在偏差,对训练的过程不了解,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学习态度无法做到及时掌握,这些均会严重制约了体能训练的效果以及训练计划的科学制定。又由于对体能素质测试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体能测试方式的单一,没有相应的奖惩制度,体能测试显得无足轻重,学生因此也抱有无所谓的态度,消极应付期末体能测试,使得体能训练未取得应有的效果。

2.3 体能训练对提高公安队伍整体战斗力的战略意义

实行体能训练可以提高身体素质,为运动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保证机体能适应大负荷训练,保证警校学员有完成警务技能学习的身体资本。体能训练是提高公安队伍战斗力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体能训练不仅可以使人民警察在面对复杂危险的任务环境下,有充足的体能基础做保障,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务,也可以促进心理对生理的调节,改善精神面貌,提高工作热情,形成良性循环。体能训练是公安队伍战斗力的基础保证,是提高公安队伍工作效率的必要保证,是有效打击犯罪,保护人民合法利益的根本保证,只有发挥好体能训练对提高公安队伍整体战斗力的作用,才能有效促进公安事业的发展。

2.3.1 开展宣传教育工作,纠正思想误区

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重要性的宣传教育,开展相关讲座,使警校学员充分意识到体能训练的必要性,以及体能素质不合格会导致的严重后果。讲解未来治安的严峻形势,以及对人民警察的素质要求。提高警校学员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心理素质,纠正警校学员在对于体能训练方面认识存在的误区与偏差。使学生对体能训练重视起来,达到提高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效果。让他们意识到搞体能训练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进行,而是为了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对于以后的自身发展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不局限于被动的应付,而是主动地去训练去提高。真正做到平时多训练,战时少流血。给日后更加高强度的训练任务和工作以思想上的重要保障,才能取得体能训练的实效。

2.3.2 引进科学多样的训练方法,改进训练体制

体能训练讲究科学性和连贯性,必须根据每个阶段的自身特点和身体情况合理安排运动量和训练方式,制定不同阶段的体能训练目标。引进实战与训练相适应的理念,制定科学有效的训练计划,使训练途径多样化。细分耐力、速度、肌力、爆发力、柔韧性的训练方法,贯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材施教的原则。改变单一笼统的训练体制,实行有针对性的、有偏向性的体能训练,并根据不同阶段,增加体能训练的强度,丰富体能训练的方法,才能更加快捷有效地提高警校学员总体体能素质,进而提升人民警察的战斗力。

2.3.3 健全测评机制,实行奖惩制度

充分认识到测评机制的不足,重视每一学期的期末体能测试,对警校学员不同的身体素质分别进行不同的测试。可分为耐力测试,如武装越野、泅渡、长跑等。速度和爆发力测试,如100米,10?往返跑等。柔韧性测试,如一字劈叉、八字劈叉、及腿法测试。力量和综合性测试,如引体向上、俯卧撑、跳绳、仰卧起坐、立定跳远等等专向性测试。再结合对日常训练的考勤情况和过程的考察,实行综合测评,这样将更好地反映警校学员的实际体能素质。实行奖惩制度,对测试成绩严格把关,对成绩优异的个体给予奖励,对未达标的学生实行相应的惩罚,如加训,扣综合测评分数等等措施。形成良好的竞争环境,增强警校学员整体体能水平。

3 结论与建议

如今社会形势的多样化以及治安状况的复杂性,对人民警察的素质要求越来越全面化。体能素质作为最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得到充分的重视。就怎样科学有效地加强我警校学员的体能素质,克服训练主动性不足,训练形式化的问题,我们必须深入研究了解,从根本抓起。构建科学的训练模式,完善体能成绩考评体系,使训练理念与时俱进,有效增强公安队伍的战斗力。

篇10

一、前言

在中长跑比赛中,运动员都指望自己跑速能胜人一筹,以便保持一种任何对手都难以跟随的跑速,取得最终比赛的胜利。为了获得这种非凡的速度能力,中长跑运动员一定要进行各种体能训练和必须的体能训练。本文从理论角度,全面地分析中长跑运动员速度体能训练的重要性,结合训练实践,提出几种中长跑体能训练的方法,期望对提供运动员的成绩有所帮助。

二、体能训练应重视均衡发展的原则

在中长跑训练中,首先必须注意肌肉群平衡发展,偏重于某些肌肉群的发展,将会产生肌肉的不均匀性,导致肌肉损伤。从运动实践中我们了解到,如果驱使运动员身体向前移动的肌肉群经常活动,那么它们的体能就会得到提高,而且也会变得更加结实,反之,如果不经常活动,那么它们便会变得松弛无力。这些肌肉群松弛无力,身体就无法保持正确身体姿势和正确的跑步技术动作。

在中长跑训练中,运动员要注意均衡发展身体素质训练。我们可以把运动员的耐力、速度和体能喻为三角形的三个均与中心点保持平衡的角,当抬高其中某一个角时,其余两个角便会处于较低的位置,若同时提高其中两个时,另一个角也会处于较低的位置。总之,同时抬高三个角是很难的,但却是必须有,通过维持耐力、速度和体能的均衡发展,运动员就能加快提高体能训练身体素质的三个组成部分。认识耐力、速度和体能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日常体能训练课中,应把体能训练、发展速度、柔韧性、灵活性、伸展能力等练习结合在一起,这样就能防止肌肉萎缩和动作幅度缩小。体能训练课后要进行整理活动,包括以娱乐活动形式进行一些伸展性,放松性练习,以便能维持高水平的神经肌肉的协调性。

三、体能训练是中长跑训练的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体能素质是各项运动项目的基础,尤其是快速体能是发展速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提高中长跑成绩的重要途径。国内外有大量的资料表明,尤其德国运动专家研究表明,近几年来中长跑水平大幅度的提高,是骨肌代谢能力增强所致,笔者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分析认为,中长跑运动员要取得优异成绩,运动员除了要具备良好的专项技术外,还必须有同水平的体能素质,尤其是速度体能。例如,埃塞俄比亚名将贝克勒在2004年5000M比赛中以12′3735创造世界记录和在最后一圈跑出53的好成绩就是最好例子。由此可见对于中长跑项目来说,决定专项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是速度和速度耐力。速度耐力是基础,速度是核心,体能耐力是保障,而要实现这一途径,快速体能训练是其中最佳途径之一。 这就表明,对世界级优秀男子5000米和10000米运动员而言,就是要以不到55秒的时间跑完最后的400米。而对世界级优秀1500米运动员来说,则应以50秒以内的时间跑完最后400米,其中最后200米跑的时间要在25秒以内。中长跑运动员最后冲刺时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由ATP(三磷酸腺苷),CP(磷酸肌酸)及乳酸供能系统供给的。因此,运动员必须具有相当大的无氧体能。这一事实表明,中长跑运动员进行大量的体能训练是十分必要的。专项运动肌群体能好的中长跑运动员,在比赛中能以较大的步幅跑,而且还能在比赛中的大部分时间里保持原有的步长。在力竭性的耐力和速度训练之后,合理的进行一些体能训练有助于运动员恢复体力。

四、科学的体能训练方法是提高运动成绩的保障

当今世界中长跑的发展趋势以及运动成绩预测表明,运动员只有成功地实施有效的体能训练方法,才可能提高运动成绩,目前常见的训练方法有自然跑训练法、持续性训练法、法特莱克跑训练法、间隙跑训练和重复训练法等等。

(一)“法特莱克”训练法

法特莱克训练法是瑞典中长跑教练员古斯塔•霍迈尔创造发明的,瑞典语的意思是“速度游戏”。从本质上讲,它是指在跑步的过程中加速跑与慢跑交替进行,速度比较随意的一种方法。这种训练方法是利用自然环境条件,在平原、森林、田野、沙地、山地、雪地上进行练习,运动员根据自己的感觉来决定加速、放松的时间和距离。

爬山跑训练是在一定距离内提高训练成果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从字面上来看,山坡跑训练是对身体素质提出的挑战,相当于在跑步的同时还要举起由于重力增加而增加的相当于体重的重量,这使得肌肉要承受更大的压力。事实上,山坡跑训练增加了肌肉的体能耐力。

综合体能训练,也就是在法特莱克跑的过程中把适合项目特征和个人特点的6-12个体能练习手段组成一个组,再依据不同性质体能之间的相关,给以科学的排序,进行不同次数和不同间隙的重复练习。例如:第一组合 俯卧撑仰卧起坐纵向劈腿双杠双臂屈伸屈膝举腿引体向上直坐高抬腿腿外展腿内收爬绳直角坐撑挂臂悬垂等。第二组合: 高抬腿跑踢臀跑跨步跑单足跳单或双足足尖上跳膝触胸双足跳挑起转体180度蛙跳双替跳绳等,通过这些训练方法对运动员体能的要求是很高的,接受训练者可以完成耗时20-30分钟的整个组合,这对运动员整体体能素质的协调发展是极为有利的。训练研究结果证明:体能训练与专项能力训练相结合,其每个手段的用力结构与技术结构相一致,对提高运动员专项速度耐力有非常显著的训练效果。

(二)沙地跑训练法

沙地跑训练对中长跑运动员的益处很多,不少世界级优秀中长跑运动员都曾将沙地跑作为体能训练计划的一个重要内容。塞鲁蒂手下的运动员就曾在澳大利亚海港的沙丘地赤脚进行大量的跑步训练。因此,沙地跑训练在原男子1500米跑世界记录(3′3506)保持者,1960年罗马奥运会上,该项金牌得主埃利奥特经历过的训练中占很大的比重。遗憾的是,现在忽视沙地训练的现象很严重。非洲的绝大多数中长跑运动员开始尝试沙地跑训练,并且在环境和体能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赤脚进行这种训练,获得了很好的训练效果。在沙地跑的训练中,运动员以较慢的速度就能使心血管系统和肌肉系统同时承受力竭负荷,这也是其他训练不可能具有的功能。因此运动员只要做较少的练习便可取得明显的效果。如果运动员谨慎的对待沙地跑训练,那他们还能在受伤可能性较小的情况下以多种练习形式进行训练,并且在沙地进行跑步式跳跃练习时,运动员不可能受伤。沙地跑训练能使运动员的身体更加强壮,从而有利于运动员掌握一种能使跑步动作产生更好的生物力学效果的跑步技术。而且,在草地、沙地和泥土地上进行的跑步训练具有体能训练的功能。运动员在完成跑步训练后,无须进行太多体能训练来维持各种肌肉体能的均衡发展,只要条件和环境允许,中长跑运动员都应在训练和比赛后,赤脚在松软的地面上进行一些慢跑练习,因为低强度运动中消除乳酸的速度比静止状态快两倍以上,这一点是及其重要的。

运动员长期无损伤,则必定处于训练和比赛的最佳状态,是恢复跑步运动技能所必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柔韧性的练习

柔韧性对中长跑运动员发挥速度和体能水平至关重要,柔韧性差会限制动作的幅度,从而导致移动速度下降,而且还会使神经肌肉的协调减退。不少运动员担心柔韧性练习会使他们的体能受损,正确的柔韧性训练不但不会损失体能,实际使能改善运动员的体能。体能的增强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肌肉的耐力,特定部位的柔韧性或肌肉体能的发展不平衡,运动员便有可能在比赛中惨败。 一些研究表明,增强关节部位的柔韧性,可改善其周围肌肉弹性和张力。较高的肌肉弹力可导致肌肉能量的增加,从而提高体能储备,肌肉伸展与收缩能力的提高使肌肉体能增大。最近,澳大利亚大学对中长跑运动员进行了一项实验,目的是研究在肌肉弹力能量得到提高后能否提高运动成绩。实验组进行了为期八周的静力性伸展练习,而对照组未进行任何柔韧性练习。两组都继续完成他们正常的训练计划。实验组在完成正常训练课后用10-15分钟进行柔韧性练习,他们的柔韧性平均提高31.1%,最大推举(卧推)提高5.4%,专项运动成绩平均提高4.45。而对照组运动员柔韧性、卧推能力和专项能力没有显著性提高。从研究结果可以得出结论,柔韧性练习不仅能提高关节周围的灵活性,而且能增强肌肉体能,由于肌肉的弹力和张力的改善,使肌肉能更好地利用体能的能量,这一发展对那些运动前肌肉预先伸展的项目特别重要,对那些需要增强肌肉体能而又不能增加体重的项目也是很有意义的。中长跑运动员不需要粗厚的肌肉体能,而是需要“肌肉体能耐力”。形象地说,中长跑运动员需要的肌肉体能,要像鹿一样的肌肉体能,而不需要像牛一样的肌肉体能。鹿的肌肉纤维长,横断面小,收缩能力强,弹性好,快速耐力强。相反,牛的肌肉纤维短,横断面大,快速耐力差,绝对体能大。增强肌肉体能,是对中长跑运动员必备的素质。中长跑运动员进行的柔韧性练习是要他们实际需要的动力性伸展,而不是类似伸开手足躺在地板上的静力性伸展。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越有效,柔韧性 越好,受伤的可能性越小。因此,大多数运动员都利用良好的跑步技术进行动力性屈伸练习提高体能。

五、小结

体能训练对中长跑运动员的心血管耐力、肌肉耐力、速度与速度耐力、柔韧性及技术的发挥具有非常重大的促进作用。凡阅读有关体能训练的研究文章及这方面文献的人,都发现研究所得结论,更加强调体能训练的重要性。但愿更多的中长跑运动员、教练员、体育老师、科研人员都来进行体能训练的研究,进一步完善中长跑训练方法,提高中长跑运动成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