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防治的好处模板(10篇)

时间:2024-03-01 14:55:2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生物防治的好处,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生物防治的好处

篇1

一、墨西哥农业基本概况

墨西哥是世界闻名的农业古国,是玉米、番茄、甘薯和烟草的原产地之一。墨西哥领土面积约192万平方公里,约合2亿公顷,可耕地面积270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4%。其中水浇地600万公顷,旱作地2100万公顷。全国总人口9100万,农村人口占27%,农业就业人口占全国经济自立人口的23%。墨现有村社2.9万个。

墨西哥位于北美南部,农业以旱作为主,播种集中在春夏二季。全年种植的作物有150多种,其中基础作物有10种,它们是:玉米、菜豆、小麦、水稻、大豆、高梁、大麦、棉花、芝麻、红花(油料作物),约占播种面积的70%-80%。1995年大农业产值(包括农、林、牧、渔)占国民总产值的7.7%。近年来,粮食作物面积占耕地面积的63%,牧草作物16%,经济作物11%,果蔬6%,但就产值而言,粮食作物只占35%,而果蔬占23%。

玉米是墨西哥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37万公顷,产量2257万吨。主产地为中部高原和南部干旱地带。玉米是当地人的主要食品,每人每年平均消费约156公斤。

小麦播种面积102万公顷,产量416万吨。主产地为西北灌溉农业区,其中索诺拉州的小麦产量约占全国的40%。从事小麦种植的大多是资本主义农场,有灌溉条件,机械化与集约化水平较高,但仍不能自给而部分靠进口。

菜豆也是墨主要食品和蛋白质主要来源之一。1981年总产曾达149万吨,单产每公顷683公斤,创历史最高纪录。菜豆在全国都能种植,主产区是中部高原和南部旱地栽培区,主要满足国内消费。

水稻播种面积约10万公顷,产量约37万吨;高梁播种面积56万公顷,产量578万吨。

墨西哥是世界上主要植棉国之一,在拉美,产量和面积仅次于巴西,居第二位。墨棉纤维品质优良,一级棉占60%以上,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每年出口量占产量的2/3。

果蔬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6%,而产值却占总产值的23%。为墨主要的出口农产品,主要销往美国。每年出口的水果主要有:柑橘、柠檬、草莓、香蕉和菠萝等;出口的蔬菜主要有:西红柿、洋葱、辣椒等。

二、墨西哥生物防治情况

墨西哥的生物防治主要侧重三个方面:一是以虫治虫。全国建有36个益虫繁殖中心,繁殖赤眼蜂和茧蜂等天敌,繁殖赤眼蜂已实现工厂化;二是病原微生物治虫。主要病原微生物有真菌,如绿僵菌;三是辐射不育。

五十年代初期,实蝇对墨西哥优质热带水果造成很大的威胁,使用大量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又造成环境及食品的农药污染和害虫抗性等诸多问题,影响产品出口和商品价值,对墨西哥热带水果产业打击很大。为解决蝇类的问题,一位著名的专家史密斯先生于1955年从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引进两种天敌Encarsiaopoterta和E.clipudis,很好地控制了热带水果蝇类的为害,使墨西哥热带水果产业得到恢复和发展,出口增加。1956年墨西哥开始重视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在农业部植物卫生局下属设立生物防治站,成立益虫繁殖中心,到七十年代中期以后,在全国先后建立了由联邦政府资助的生防机构28个,益虫繁殖中心达25家。1991年联邦政府由于经费等原因将20多个生防站无偿转给农场和生产者,联邦政府不再资助,由私人公司进行管理和经营。同时在原有的基础上,建立1个国家生物防治中心,设在柯利马州,90%的经费由联邦政府支助,10%的经费来源于企业和国际合作获得的援助。

生物防治考察团赴科利马州的特科曼市重点考察了墨西哥国家生物防治中心(CNRCB)。该中心是植物卫生检疫局的下属单位,隶属于墨西哥农牧业和农村发展部的国家农牧卫生委员会。中心成立于1991年,设在科利马州(COLIMA)的特科曼市(TECOMAN),是墨西哥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的立法、研究、培训和服务机构。该中心有科技人员22人。

中心成立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更多地使用天敌来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有益于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为防治病虫害提供一种更经济、环保的办法;基本宗旨是促进和发展墨西哥农作物病虫害的生物防治。其主要职能有:对制定墨西哥生物防治的官方标准和法规提出建议草案并参与协调;对墨西哥生物防治官方标准的应用进行认证;对各有益生物研究和繁殖区域中心进行监督和技术指导;生物防治研究的协调和引导;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与推广;通过达成协议,促进机构间合作,发展生物防治计划;协调、引导和实施生物防治技术转让及相关人员培训;发展、兴建农作物病虫害的生物防治信息资源库;积累农作物病虫害的生物防治信息;协调农作物病虫害天敌的认证工作;鼓励建立农作物病虫害天敌的信息收集体系等。

墨西哥国家生物防治中心(CNRCB)与各有益生物研究和繁殖区域中心(CREROB)以及生产生物防治制剂的私营企业都有联系。国家通过植物卫生检疫局和生物防治中心(CNRCB)对各繁殖中心(CREROB)生产的生物防治制剂进行质量监督。中心(CNRCB)还对其他科研机构在生物防治技术中进行人员培训(培训班)、印发宣传资料和科普读物等方面给予支持。该中心(CNRCB)还通过植物卫生检疫局,与各农业高等教育学院和科研机构签署协议,进行基础性的科学研究和各生物防治计划的实施。

墨西哥生物防治技术的推广主要依靠国家生物防治中心进行协调,益虫繁殖中心和赤眼蜂生产企业接受其监督、指导,也是重要的推广力量。

目前,墨西哥每年生产420亿头赤眼蜂,应用面积达250万公顷,主要应用于玉米、甘蔗等作物上,在西红柿、马铃薯上也有一定的使用面积,其中,甘蔗上生物防治面积达100%,玉米上的生防面积达10%,柠檬上保护利用自然天敌防治害虫的面积达90%。此外,瓢虫、草蛉也进入工厂化批量生产阶段,应用面积不断扩大。

三、利用麦蛾卵繁殖赤眼蜂技术

墨西哥利用麦蛾卵繁殖赤眼蜂技术目前比较先进,在我国还未见使用,值得我们学习借鉴。考察团把这项技术作为重要考察内容,对全过程都进行了考察。

1.麦蛾的饲养技术。首先对麦蛾的饲养室、饲养架、小麦等用溴甲烷或用磷化铝进行熏蒸,通风1-2天,待药剂散发后,将小麦装入袋中或装在板上,把养虫板放在养虫架上,每个养虫架可放20-30个养虫板,按每公斤小麦加入1cm3的麦蛾卵,套上顶部有透气孔、底部装有接虫瓶的漏斗形的尼龙薄膜,保持湿度70%,温度28℃,30天为一个生产周期,每只雌蛾可产1200只卵粒,每板3公斤小麦,可产生640cm3卵。小麦可循环利用3-5次。

2.麦蛾卵的收取与卵卡制作技术。大部分老熟的麦蛾成虫,沿漏斗形的尼龙薄膜落入接虫瓶,接虫瓶虫量达200-300头时,取下接虫瓶,换上新的接虫瓶。将取下的接虫瓶,盖上小孔目尼龙纱盖,倒立放在接卵架上,成虫产卵大部落入接卵架,小部分产在接虫瓶的瓶壁上。待部分产卵死亡后,将成虫从接虫瓶扫出处理掉,将接虫瓶壁上的卵扫出,与接卵架的卵放在一起,用小孔目的筛子筛去成虫的鳞片和杂质等。

3.卵卡的制作。将纸质卡片按生产者应用需要的尺寸,涂上胶水,按每平方英寸250粒的密度用筛子筛上卵粒,最后将制作好的卵卡放置于冷藏箱内冷藏,冷藏温度4℃,冷藏时间最长不超过30天。

4.麦蛾卵的接蜂技术。根据使用者应用的时间和需要量,按种蜂卡与卵卡比1:10的比例,将种蜂卡与卵卡放在接蜂箱内,温度保持25℃,湿度保持70%,接蜂24小时后,取出接好的蜂卡放置于冷藏箱内冷藏,冷藏温度12℃,冷藏时间最长为14天即需使用。防治甘蔗害虫的优势赤眼蜂种群为T.pretiosum、T.sxigum、T.obpouir.bs;玉米上应用的优势赤眼蜂种群为T.Helithis.zea、T.spadoptear.sp、T.Moseis.lathpes。

5.赤眼蜂田间释放技术和防治效果测定与评价。防治甘蔗螟虫时,在甘蔗长至60cm时开始释放,每年放5次,每公顷每次释放1.5-3万头。防治玉米螟虫时,在玉米长至40cm时开始放蜂,全生育期放蜂3次,每公顷每次释放1.5万头。防治哈密瓜瓜野螟(Diaphniahyalinata)也可用赤眼蜂,每隔6天释放一次,共放蜂8次,每公顷每次释放1万头。

四、麦蛾卵的综合利用技术

利用麦蛾卵繁殖赤眼蜂是麦蛾卵的主要用途,但以此同时,也可用麦蛾卵饲养瓢虫、草蛉,达到生物防治的目的。

从田间采回瓢虫,用麦蛾卵在培养皿中饲养,在20-28℃条件下,加入适当的热带食物添加剂,可增加瓢虫的产卵量,瓢虫成虫可用麦蛾卵饲养待其化蛹、羽化成成虫,5-6天后产卵,完成一个生产循环。每只雌虫每周可产卵1300粒左右。

墨西哥人工饲养的瓢虫Chrysoperlaruflabris在试验室和工厂内不飞翔,放入大田中飞翔能力较强,给瓢虫的室内饲养提供极度便利的条件。为保持瓢虫活力,他们还用本地瓢虫与其它州的瓢虫每年进行一次种质杂交,保持杂种优势。

瓢虫的田间释放技术:在南部亚热带地区和夏秋季节,直接放卵卡,成本较低;在北部温带地区和冬春季节,天气较冷,需释放成虫,提高其成活力,但成本高。在热带水果上每公顷释放瓢虫200-300头,每周放1次,全年均释放,能较有效控制桔蚜等为害。

五、评价与建议

1.总体评价

考察团通过为期15天的考察,总的印象是墨西哥非常重视环境的保护和农作物品质的提高,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整个社会环境非常好。在所有环境条件允许的地区,天敌昆虫基本上是终年或全作物生长季节繁殖与应用释放,生物防治已经不再局限于针对个别害虫进行应急防治,而是针对整个田间生态系统,提高天敌种群的密度,改善自然生态环境为最终目的。在生防意识上比我国仅仅在害虫发生期释放天敌的做法提高了一个层次,而且具有应用效果好、每次使用成本低的优点。同时由于周年使用天敌,还解决了我国遇到的天敌生产工厂一年只有几个月的生产期,难以维持运转的问题,值得我国借鉴。

利用麦蛾卵繁殖赤眼蜂和饲养瓢虫、草蛉,技术先进、设备简单、操作简便、成本较低,综合利用价值高,值得我国借鉴。

但墨西哥在生物防治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防治面积还不够大、防治经费不足、应用作物不够广(只是重点针对出口农产品)、益虫繁殖中心繁殖的益虫量不能完全满足需求等等。

2.几点建议

(1)派出学习。墨西哥在用麦蛾卵繁殖益虫方面的技术较为先进,而且设备简单、操作简便、成本较低,综合利用价值高,值得我国借鉴。我国拟派出技术人员前往学习、培训,掌握各个生产环节的技术要点,在此基础上,我国要开展小卵麦蛾人工大量饲养技术,小卵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以利我国推广应用。

(2)建立益虫繁殖中心。选择有较好应用环境的地区,农产品出口有优势的地区,国家提供资金扶持,由植保部门分片建立多个益虫繁殖中心,为农产品生产者提供足量的益虫,达到生物防治的目的。

(3)营造生防环境。通过各种媒体在全社会大力宣传生物防治能够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提高农产品质量等好处,加大培训力度,使更多人应用生物防治害虫。

(4)建立生防示范区。结合益虫繁殖中心的建立,就地建立生物防治示范区,以点带面,逐步推广。

附:一、中墨双方赤眼蜂及生物防治技术长期合作交流备忘录

二、《科利马州日报》报道:中国代表团寻找生物防治途径

考察人:何才文

杨伟新

闫愫

李斌

2000.12.28.

附二:

《科利马州日报》报道(2000.12.13.):(摘要)

中国代表团寻找生物防治途径

12月12日,中国农业代表团一行4人参观访问了位于科利马市的国家生物防治中心,在生物防治方面探索与墨西哥的合作途径。

篇2

1引言

我国虽然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但是森林资源总量相对不足,且各地区质量不齐,分布也不均匀,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人口的1/4。因此我国林业发展总体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就贵州省安顺市紫云自治县来说,近年来,虫害对林业的破坏性很大,一旦处理不当就会给当地林业发展带来灭顶之灾。由此可见,林业管理中虫害防治技术的作用显得至关重要。小到可以提高林业管理的效率,大到对整个自治县的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要将许多先进的病虫防害技术也广泛的应用于林业领域的管理工作中,基本实现了林业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和自动化;还要越来越重视林业管理中虫害防治技术的重要意义。只有这样,才会对贵州省安顺市紫云自治县的林业管理产生重大的意义。

2林业管理中虫害防治现状

2.1贵州省安顺市紫云自治县的地理环境

贵州省安顺市紫云自治县地处贵州西南部,平均海拔1100m左右,总面积2284km2,安顺地处东经105°13′~106°34′,北纬25°21′~26°38′之间,为中亚热带与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属典型的高原型湿润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干湿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同时位于长江水系乌江流域和珠江水系北盘江流域的分水岭地带,境内河流纵横,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安顺平均海拔高度在1102~1694m之间,全境海拔高度560~1500m,具有山岳气候的典型特征,这样得天独厚优越的地理环境,为林业种苗培育提供了优良条件。再加上紫云自治县地处贵州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斜坡地带的中低山盆谷区,这些典型的地理环境决定了自治县境内分布的地带性植被以用材林和经济林为主,如:常绿阔叶植被、常绿栎林、常绿落叶混交林等,全县的森林覆盖率约为53.7%。

2.2自治县虫害防治现状

经过多年的统计可知,贵州省安顺市紫云自治县植被覆盖率相对较高但同时也是虫害多发地区,不仅病虫害种类繁多,而且病害类型复杂多样,再加上许多人类活动、森林治理的基础设施不健全、政府的关注度和治理力度都不够等原因使原本脆弱的生态系统更加恶化。就目前而言,造成灾害的林业生物有60多种,如:松毛虫、华山松大小虫、庶扁娥、吹绵蚧、桔小实蝇等,由此可见紫云自治县林业管理现状的严峻性。不过近几年随着国家和贵州省政府越来越重视林业管理中虫害防治技术的重要意义,对虫害的发生规律、虫害的危害程度、虫害的防治措施等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同时加大投入,引入许多先进的虫害防治技术,如:生物防治措施(天敌、各种活性物质、操纵使昆虫不育)化学防治措施(人工涂抹、包扎、喷施)物理防治技术(光、电、声、热、微波、辐射、灯火、潜所、饵木),在治理虫害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3林业管理中虫害防治的重要意义

3.1林业基础防治技术的意义

林业基础防治技术是指进行树苗种植时对种植地区进行严格的检查,包括土壤情况,地下是否有潜在的害虫;对树苗进行严格的挑选,选取健康的树苗,及时清除树苗的杂草,控制树苗的密度,增强树苗的抵抗能力。只有进行这些基础的林业基础防治,才可以有效的避免护着降低虫害的发生,也可以在短期内控制虫害情况,更可以减少工作量和药物的使用率,提高林业管理的效率,降低成本。

3.2监测预警技术及其意义

监测预警技术是指运用一些信息技术如3S技术(地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其中,地理信息技术可以使工作人员结合地理情况对植被进行初步的了解;全球定位系统可以让工作人员在电脑上看到每个小方位的信息,从而帮助护林人员准确定位;遥感技术可以根据植被反射的电磁波观测植被的生长状况。运用这些技术不仅可以高林业检测的准确率,同时还可以及时发现虫害现象,从而早早的找出问题的所在并积极采取措施遏制虫害的蔓延。

3.3生物防治技术的意义

生物防治技术是指既可以利用病虫的天敌来进行消灭,也可以通过提区或者人工合成生物体内的各种对病虫有害的激素等方法进行防治。采取这种以虫治虫的方法最大的好处就是利用了生物链的原理,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不大,目前也在林业管理中广泛运用,进一步普及。

3.4化学药物防治方法的意义

化学药物防治方法是指采用一些化学试剂如来源于生物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旨在操纵昆虫的不育等或者一些农药主要是涂抹或者喷洒在林木上,这种方法可以短时间内控制病虫的蔓延,操作简单,可以推广使用,但是长期使用则可能使病虫产生抗药性,达不到该有的效果。

3.5物理防治方法的意义

物理防治方法是指通过一些物理手段或者简单工具来诱捕害虫,或者杀死病菌等,这种方法可以根治病虫害,而且残留的副作用也较其他技术来说小,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也小,但是成本较高,费时费力。

总之,这些基础林业防治技术,监测预警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等虫害防治技术运用于林业管理中,不仅可以便于科学高效管理,不断提高有效管理的水平;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监控,及时准确地发现疫情并采取措施,从而促进生态平衡,做到防患于未然,预防林区虫害的发生;除此以外,对于整个国家或者地区而言更可以美化环境,促进生态旅游发展,在治理良好的基础上开展生态旅游业,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不断循环,改善林区的经济和环境条件;最重要的是可以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便于科学化管理,使得虫害防治技术和科学林业管理相结合,一点多面地说明了林业管理中虫害防治的重要作用。

4小结

贵州省安顺市紫云自治县为中亚热带与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主要的植被类型有常绿阔叶植被、常绿栎林、常绿落叶混交林等,因此植被覆盖率高,但同时林业管理相对不足,各种原因导致林业虫害时常发生,因此林业管理与虫害防治技术密不可分,虫害防治技术是加强林业管理的重要举措,林业管理中虫害防治技术的意义更是十分重要,包括林业基础防治技术的意义;监测预警技术及其意义;生物防治技术的意义;化学药物防治方法的意义;物理防治方法的意义等。只有明确这些意义,虫害防治技术才可以在林业管理中更加发挥作用,更好的造福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名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学丽.林业管理中虫害防治技术的重要意义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5(11):171+173.

[2]谢云峰.虫害防治技术对林业管理的重要作用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5(11):175.

[3]张进.林业管理与虫害防治技术[J].福建农业,2015,05:185.

[4]杨红旗,曹林峰.林业管理中虫害防治技术的重要意义[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0):286.

篇3

将生物防治技术带到龙门县的是中国达能饮料公司(以下简称“达能”)。2009年,这家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专员毛昌文找到了龙门县农业局水果办,向他们介绍这种来自华南农业大学的研究成果,希望能够向当地种植柑橘的果农推广。

毛昌文向水果办的负责人列举了采用这种生物防治技术的种种好处:由于能够避免使用大量化学农药,柑橘的种植成本会降低;没有农药残留的柑橘质量更好,可以以更高的售价卖出,最终带来的是收入的提高。不过,最终打动对方的还有一个实在无法拒绝的好处—在当地培训和推广这种技术所需要的开支,由达能来承担。

在当地政府和果农同意了这一方案之后,达能把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物防治技术的专家请来龙门县给当地果农做培训,20亩橘园作为实验基地正式开始“绿色柑橘”的种植。为此,达能前期投入了20多万元的资金。

让达能如此积极和在意的并不是柑橘种植园本身,而是位于当地一处名为嘉泉的矿泉水源。嘉泉所处的龙门县是个山区县,距离广州市200多公里。当地农民以种植经济林和柑橘为主要收入来源。2009年,达能在这里投资5亿元建设了益力龙门工厂,生产益力天然矿泉水。

这是达能结束了历时8年多的水文地质监测后才做出的决定。由于天然矿泉水与纯净水、饮用矿泉水的生产方式不同,决定了水源对达能的重要性。天然矿泉水因为是直接把水从水源地采集来以后,经过过滤、杀菌后装瓶成为产品—理论上除了沉淀物和细菌,塑料包装瓶里水的成分构成和水源地的水质结构是一样的。

这就要求天然矿泉水的水源本身所含的各种矿物质成分及含量是适合人类饮用的,并且要拥有良好的口感,在此基础上,为满足大工业生产的需要,水源本身必须在丰水期与枯水期都拥有稳定的流量和温度—这些条件集中在一起,把很多矿泉水源地都排除在了达能的搜寻名单之外。

因此,在确定将嘉泉作为益力的水源基地后,达能投入了大量精力来确保嘉泉水不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比如将嘉泉附近20亩(约1.3万平方米)山地建立永久性围栏,予以封闭管理,禁止一切与水源无关的人类活动。同时,达能把厂区及员工生活区建设在远离水源的地方,并铺建了总长达7.6千米的全不锈钢封闭管道,将嘉泉水直接引至工厂内,避免了泉水在运送途中受到污染。水源地周围180亩(约12万平方米)面积的树林,被达能视为第二层保护圈,被达能申请为生态公益保护林。

与此同时,水源地周围11平方公里范围的整个区域则作为集水区及风险区也被圈定下来,理论上来说,集水区内的生态环境也将对水源造成影响。达能发现,这个区域的最便是龙门县当地生活和劳作的农民。在这种情况下,要达到保护水源可以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继续圈地封山,让当地社区的活动远离水源—这势必导致当地居民日常生活的不便;另一种则是和当地的社区合作,通过影响他们的行为来保护水源地周围的生态环境。

在全球范围内,达能管理着世界各地几十处天然水源,其中最为知名是位于法国境内阿尔卑斯山脉依云镇的Cachat矿泉。围绕着这个水源的35平方千米的土地上,70片湿地构成了网络状的蓄水区。21年前,当达能拥有了依云水源后,便开始在当地和农民进行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合作,鼓励农民采用利于环境的创新耕作方法,达到湿地保护和恢复生态的措施。达能支持当地社区建立了牲畜饲养室和乳品合作社,建立起了以沼气池为主的污染物净化网络,并以此产生可供当地学校使用的绿色电力和热能。

这种保护水源的原则是,维护水源地自身的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因此,当达能面对益力龙门工厂的水源时,他们也必须结合当地的环境、经济、生活习惯的特点,找到一种因地制宜的方式—所以,当龙田镇的几户果农将信将疑地把装在纸袋里的捕食螨放进自家果园时,达能则希望这些小昆虫能够为自己这处珍贵的水源筑起一道覆盖更大范围的“绿色屏障”。

生物防治技术本身并不是一种新技术,但对于龙门县的果农来说,之前既没有渠道接触这种技术,又没有意愿去改变已经延续多年的固有种植方式。在引入“绿色柑橘”的整个过程中,达能扮演了推动者的角色。

篇4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由于油松是温带树种,抗寒性、抗旱性极强,耐瘠薄,适宜在土石山区、石质山地上生长。承德地区的地质,正适宜油松的生长。下文将对油松的造林技术进行阐述。

二、造林地的选择

油松主要在其自然分布范围内的山地造林,分布区外因有其它适生的松树,故引种油松的必要性不大。扩大油松栽培范围主要是沙地和干旱黄土高原沟壑地。油松造林,要重视选择适宜的地形部位。在较干旱的低山丘陵及承德黄土地区,土壤水分是油松成活、生长的重要因子,因此,一般只能在阴坡、半阴坡造林。低山阳坡上油松人工林生长缓慢、稳定性差,病虫害比较多,难于长成规格材,不如改用侧柏、栓皮栎等树种。海拔较高地段,油松对坡向的选择就不太严格,在薄土(土层厚度小于 25cm)上阴坡生长优于阳坡,在厚土层的阳坡生长反优于阴坡。为培育油松大径级用材林,应选择土壤深厚肥沃、排水通气良好的造林地。

三、油松造林技术的实施过程

1、造林的技术要点

在选择造林苗木时,通常以两年生的油松截根培育苗木为宜,造林时间选择春季里,根据气候条件适时早栽。对于承德地区而言,在春季土壤解冻后即可进行造林。在造林前要进行细致的整地,其目的是通过人为手段对苗木生长的环境条件进行控制与改善,使其更加适宜林木的生长。近几年来承德的气候干旱少雨,且雨量四季分配不均,而这些条件会对造林工作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林木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水分几乎全部来自天然降水,因此采用细致整地的方法,可以将有限的天然降水蓄存起来,将其充分应用于林木的生成。具体来讲,细致整地常用的方法包括以下三种:一种是水平均整地,其中水平沟的一般规格如下:长约3―4m;上口宽约70―80cm,下底宽约50―60cm,深约40―60cm;采用水平条相同的挖掘方法,每个沟内栽植数量在4―6丛。一种是反坡梯田整地,在山坡上沿着山坡的等高线从上到下、里切外垫,利用生土石块进行筑沿,修建成里低外高的梯田,梯田的田面要保持30―50cm左右的深活土层,形成10―20度的反坡,田面的宽度大概在1.5―2m左右,注意上、下两个反坡梯田至少要保持半米以上的距离。最后一种是带状整地,通常在已经固定的平沙地上栽植油松时,最好采用机械化的全面整地,如果地段容易受到重新起沙的威胁,容易风蚀,则可以采用带状整地法,具体的带宽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通常宽度在1―3m左右,设置带向时要求其垂直于主风向,带间要预留宽2m左右的原生植被作为保护带。

2、抚育管理

造林后头几年要加强抚育管理工作,搞好松土除草,改善土壤蓄水保墒情况,免除杂草竞争,为幼树成活生长创造有利条件。松土除草一般进行 3 年左右。幼树超出杂草层时即可停止,有条件时也可进行到油松行内达到郁闭时结束(约 5~6 年),1 年内松土除草 2~3 次,其中以春季及初夏 2次较为重要。春季土壤解冻泛浆是油松高生长盛期,要松土保墒,保证油松旺盛的高生长。初夏进入雨季,杂草开始滋生,油松的直径生长也正值盛期,要及时消灭杂草,改善土壤吸水性能及通气状况,促进油松径向生长及顶芽的充实发育。此外,直播油松在雨季还要及时扶苗扒淤。油松侧枝粗壮,高生长优势不很突出,需要人工修枝。修枝强度要适当,切不可过量,影响生长。树高 2~4m 的,树冠保持树高的 2/3;4~8m 的,保持 1/2;8m 以上的,保持 1/3 以上。修枝季节以冬季为好。宜修平,切勿伤皮。

四、抗旱配套技术措施

1、覆膜造林技术

覆膜造林技术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可抑制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温、湿度,形成的小气候有利于苗木的生长发育。近两年来,通过对比试验,覆膜造林比不覆膜造林成活率可提高15~20%,新梢和地茎的高、粗生长,比不覆膜增长1.6和0.8倍。

2、截杆造林技术

截杆造林技术的好处:在我区,由于春季多风干旱,气温偏低,大多数造林苗木梢部木质化程度低,所以栽后地上部分失水较多,加之苗木根系受到一定损失,以及风吹摆苗使土壤透风,根系一时难以恢复,水分供应不足,地上部分蒸腾量大,导致水分代谢不平衡,致使苗木枯萎致死亡。因此,生产中应大力提倡截杆造林,减少地上部分蒸腾,促进地下侧根生曲,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

3、保水剂、生根粉剂蒸腾抑制剂的应用技术

(一)SA型高效保水剂适用技术:①蘸根处理:在造林24小时前把保水剂配制成2%的水溶液,在苗木栽植前浸泡五分钟后及时栽植(根据造林试验,利用此法可提高造林成活率5-20%)。②树穴喷洒:适用于经济林造林。先用20%左右的保水剂喷洒在树穴或回填的土中,而后进行指数浇水。

(二)高效抗旱保水剂应用技术:植树时,以苗木大小每棵需L型(粒径0.5~3mm)保水剂10~30g,果树幼苗40~1208,针叶类幼苗10~25g,阔叶类幼苗40~60g,成年果树每棵需150~180 g。

五、油松病虫害防治的技术措施

1、营林措施是防治的基础环节。从生态建设的全局出发,树种选择时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通过选育抗病虫品种,营造混交林,从根本上提高林木自身的保护性能,为预防病虫发生打下基础;通过科学抚育管理,封山育林,保护灌木植物,纯林逐步改为混交林,单层林变复层林,疏林变密林,逐步形成树种多样、林种多样、林分类型多样的森林体系。

2、苗木的检疫和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是关键。造林时做好苗木检疫,能从源头上控制病虫害的传播和蔓延;结合当时当地气候条件和林木生长发育状况,运用科学的方法正确推断病虫害发生发展趋势,及时发现,及时防治。

3、人工防治和物理机械及物质引诱是最基本防治方法。人工防治方法包括捕捉、砸卵、草把诱捕、诱饵木清理虫源木、剪除病害枝等,物理机械及物质引诱方法包括捕杀、阻隔、诱杀、树干注药、高温处理等,采用上述防治方法既不污染环境,也不会破坏生态平衡,简单易行。

4、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是综合防治的重要方法。生物防治包括微生物防治、利用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防治。化学防治包括化学药剂防治、仿生制剂防治、局部熏杀、毒签、植物源农药防治、性引诱剂等。采取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使其互相协调,互为补充,是当前综合治理系统中重要的一环。

六、结束语

总之,在油松造林时,首先要了解油松的生长习性,掌握油松造林技术要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植树造林,促使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异常,降雨天气普遍增多,再加上人类逐渐增加的对地下资源的开采以及道路工程的建设,导致我国原本就十分脆弱的地质环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大大提高了地质灾害的发生机率,由于地质灾害的发生,严重威胁着我国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破坏了各种工程设施,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此,我们需要采取一些防治措施来减轻地质灾害所造成的危害。

1、我国地质灾害的特征与危害

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比较独特,有着极其复杂的地质构造和多变的地球生态环境,再加上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主要以农业发展为主,有着比较落后的经济状况,并且承受灾害的能力比较弱,因此,所有的这些与原因造成了我国灾害类型具有比较特殊的特点,如分布比较广,较多的灾害类型,发生的频率比较高,具有较高的强度等。

地质灾害是指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因此,可以将其分成两大类。第一类是自然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这种地质环境问题又被称为第一环境问题,人类的历史发展并不能影响到这种地质灾害。第二类是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这种地质环境问题又被称为第二环境问题,这种地质灾害通常与人类的社会发展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并且发生的频率随着人类社会的逐步发展而增加。经过对地质灾害的成因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大约有一半以上的地质灾害的发生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特别是对能源的不合理挖掘造成的地质灾害尤为明显。

1.1 各种地质灾害类型

1.1.1 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受地下水的活动、河流冲刷、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土体或者岩体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就会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

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会诱发滑坡的发生:斜坡坡脚不断的受到河流等地表水体的冲刷;人为的对斜坡坡脚的挖掘;长期的受地表水的冲刷;地震影响了斜坡的稳定性;人们的乱砍乱伐以及劈山放炮。滑坡的发生一般是有规律可循的,经过对当地地质条件的分析,就可以判断该地区地质灾害是否容易发生或发生的频率。

1.1.2 崩塌

崩塌是指直立裂缝分割了陡坡上的岩土体,岩土体因为没有了根部的支撑,就会有局部滑移或折断压碎的情况发生,岩土体失去了稳定性,就会从母体部分脱离,从陡坡上翻滚而下,最终堆积在坡脚。产生在土体中者称土崩,产生在岩体中者称岩崩。规模巨大、涉及到山体者称山崩。大小不等、零乱无序的岩块(土块) 呈锥状堆积在坡脚的堆积物,称崩积物,也可称为岩堆或倒石堆。

主要有以下这些原因会诱发崩塌这种地质灾害的发生:人们在对矿产资源进行开采时,会对岩土体造成强烈的振动;在道路工程中,经常会对道路的边坡进行挖掘,这样会破坏外倾或缓倾的软弱地层,并且在进行爆破时也会产生强烈的震动,也会影响到岩土体的稳定性;水库和渠道发生渗漏,渗漏的水会对岩土体进行浸润和软化,岩土中的水会对岩土体产生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另外,不适当的弃渣、堆渣和填土,如果正好处于崩塌易发的地段,就会增加岩土体的载荷,破坏了破题的稳定性。

1.2 人为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分析

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将会因为人为活动而加剧,并且这种危害性给人们带来的损失要比自然状态下的地质灾害带给人们的损失要大许多。例如,地质灾害常因为人们开采各种矿产资源或进行道路施工而发生,这些地质灾害主要有瓦斯爆炸、地面塌陷与沉降、滑坡、泥石流和土壤侵蚀等,给人们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人们对森林资源的滥砍滥伐,也会造成一些地质灾害的发生,如滑坡、泥石流和土壤侵蚀等。人工爆破会严重破坏岩土体的稳定性,导致崩塌和滑坡的灾害的发生。

由于人为因素而诱发的地质灾害主要有以下特点:

1)有着较快的诱发速度。在自然状态下,如果没有人为因素的影响,岩体从相对稳定的状态转变为不稳定的状态,这之间需要经历很长的一段时间。然而,如果有人为因素的影响,就将大大缩减岩体从相对稳定的状态转变为不稳定状态所需的时间,会加速地质灾害的发生,会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有着比较广的诱发灾害面。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的地质灾害,除了那些特大型的地质灾害以外,其危害性的影响面不会太广。而,如果有人为因素的影响,将会扩展地质灾害危害性的影响面。例如,人们对森林资源的滥砍滥伐,或因工程需要而进行大规模的开挖,都将会影响到区域性的环境,甚至最终会影响到全球的环境;

2、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主要施工技术标准及防治措施

2.1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主要施工技术标准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隐蔽性的特点,施工工艺的特点主要以地下施工为主,其工艺流程、施工工法和施工工序都与地基与基础工程和岩土工程的十分相似。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主要施工技术标准有:

1)现行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技术和规范有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DZ/T0218- 2006)。

2)各类交通建设中的对于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有《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 94)。

3)各类水利电工程的土石方和岩石工程的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有《水电水利工程预应力锚索施工规范》 (DL/T5083- 2004),也可以作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主要施工技术标准的参考。

2.2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防治措施

1)生物防治措施。合理耕牧、种草护坡和植树造林是主要的生物防治措施。生物防治措施具有许多优点:需要较少的投资,有着比较广的应用范围,发挥防治效用的时间比较长,并且在防治的同时还可以改善自然环境,促进生态的平衡。但是也存在着明显的缺点,从采取措施到真正的发挥效用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地质灾害区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采取生物防治措施,如果地质灾害区较易多发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就需要采取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的生物防治措施。

2)工程防治措施。作为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防治措施主要适用于以下情况:由于房后切坡造成的小型土质滑坡,主要采用消方减载护坡、前缘支挡或滑坡后缘地表排水等工程措施;对于大型或中型的滑坡,不能随便采取工程防治措施,需要很据获得的工程勘探资料来进行工程防治措施的选择。

3)避让措施。主要有两种避让措施,分别是搬迁避让措施和雨天避让措施。搬迁避让措施主要适用于一些危害性比较大的地质灾害所采取的措施,由于地质灾害比较严重,如果对其进行防治会花费大量的资金,如果采取搬迁的措施反而会低于防治措施所花费的资金,就会考虑采用避让措施。雨天避让措施是指对于受地质灾害影响的地区,遇到雨天,需要将隐患地区内的居民转移到邻近的不受地质灾害影响的地区,雨天避让措施需要根据就近原则和转移户居民不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原则来进行。

3、总结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的国民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普遍增加了人类工程活动的力度,如各种工程活动和资源的开发,导致我国原本就十分脆弱的地质环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并且因为此种原因所引发的地质灾害正处于逐年增加的趋势。因此,本文对全面阐述了地质灾害的类型,并对各种地质灾害的特征与危害进行了描述,最后给出了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

篇6

关键词:红富士苹果;栽培技术;管理途径

中图分类号:S66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230190

1 果园建立

考虑到红富士苹果的生长特性,一般情况下,建立红富士果园时,最好选择在地势较高的地方。在建设果园之前,需要对当地环境进行详细的调查,查看土地是否遭受过工业废弃物的污染。如此,才能保障果园建立在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当中,从而更好保障果实的品质。除此以外,对于果园的土地一定要进行深翻改土,并且每667m2土地需要施5~10t的有机肥料,这样才能确保土壤的肥沃程度,使果树更好的生长。

2 土壤管理以及优化

在进行土壤管理工作时,一定要注意去除土地上的杂草,这是因为杂草会跟果树抢夺土地中的营养,一旦营养程度不够,就会影响到果树的正常发育。一般来说,在3月中上旬种植的称之为春栽,而过了9月30日,就将其称为秋栽。

3 果园施肥

3.1 花前肥

花前肥就是指果树从萌芽到开花之前所施的肥料。一般情况下,会在3月下旬―4月初之间来进行施肥。如果施肥的时间过早,由于气温太低,果树根系的活动也会有所减慢,这样一来就会影响果树的肥料吸收。施肥的时间过晚,也无法达到补充营养的目的,对果树的生长也会造成极大阻碍。施花前肥是希望能够通过施肥满足萌芽开花、坐果以及果树其他部分生长时所需要的营养,帮助果树更好的开花坐果,从而提高果实的质量和产量。

3.2 坐果肥

坐果肥是指在5月下旬―6月上旬,幼果开始发育时所施的肥料。施坐果肥,能够帮助果树叶片的功能更加强大,同时帮助花芽进行分化,提高坐果率,这对于提高果实的品质和数量都有着较大的帮助。

3.3 果实速长肥

在7月下旬―8月下旬的时候,需要施行果实速长肥。果实速长肥的作用就在于能够帮助根系的再次生长,也让果实的品质和产量有所增加。

4 花果的管理

4.1 疏花疏果

在进行疏花疏果时,需要根据“疏早疏小”的原则,进行先疏花芽然后再疏花序最后疏花定果的流程来进行。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时间上一定要做到疏蕾不如疏芽,疏花不如疏蕾、疏果不如疏花。

4.2 间距留果法

所谓的间距留果法,就是根据果实的大小划开不同的间距,这样一来可以更好的保障果实的生长。在间距的选择上,如果是小型果间距的距离需要在15~20cm之间,而大型果所需要的间距距离则在20~25cm之间。

4.3 果实套袋

在花后的40~50d就可以进行果实套袋工作。果实套袋工作的好处在于能够尽可能的减少果实表面的污染,保持果实的美观。在进行果实套袋的过程当中,一般套袋会选取塑膜袋或者是纸袋来进行。

5 果树修剪

果树修剪能够对果树的外形进行调节,从而保持果树生长的平衡和稳定,使果实的品质和产量都能有所提高。果树的修剪工作,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幼树期的修剪。在幼树期,修剪工作应当要做到少短截、少疏枝、少回缩、多开角、多长放,以此来减缓幼树的成长,使幼树在未来的生长过程中能够有充足的营养。

6 果树的病虫害防治

从当前我国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来看,主要有农业、生物和化学这三种不同的防治方式。笔者认为,需要三管齐下,才能更好的进行果树的病虫害工作。农业防治,就是需要通过调整果园的结构,丰富果树的品种,同时加强土壤、肥料、灌溉的管理,以此提高果园的抗病虫害能力。生物防治,通过生物防治能够通过病虫害的天敌来治理果园的病虫害。化学防治,化学防治的方法见效快、效果好,但是可能会对土壤及其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因此在果园的病虫害防治当中,应当尽可能挑选农业以及生物这两种防治方法。

7 结束语

篇7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最大不同在于,它不是以追求升学率为目的,而是为了让学生的各个方面均得到全面的发展。由于学科自身的局限性和教材的相对陈旧落后,因此,在素质教育的实施中,大多数学科可能只涉及到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而生物学科却囊括了素质教育的各个方面,具有“全面”性。

1.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1)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教育。通过生物教材中物种的起源、进化的证据和学说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唯物主义的进化论观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批判唯心主义的神创论,事物是孤立、静止的观点;通过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生物具有多样性、适应性,以及生物与环境是相互联系的,又是相互对立、统一的观点。

(2)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通过学习我国拥有大量动植物的特有种,以及我国在防治人类疾病上取得的重大成就和一些生物科学方面的重大突破,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通过动物行为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互爱、爱护自己的群体、爱护自己的生存环境是低等动物都具有的天性,而作为最高等的生物——人类,热爱自己的家乡、民族、国家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3)法制教育。通过动物行为的学习,教育学生应自尊、自重、自爱,履行公民的责任和义务;通过《森林法》《环境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学习,教育学生遵纪守法,树立法制观念。

2.科学文化素质教育

(1)文化知识教育。通过生物学的学习,了解病毒、菌类、植物、动物和人类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分类、遗传、进化和生态学的基本知识,从而认识到学好生物学与学习农、林、医、化学、地理等学科的关系以及对人类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重要作用。

(2)科学素质教育。通过对生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理以及实验的认知、观察、思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操作、设计实验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3.身体素质教育

篇8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7-0091-01

一、林业病虫害种类的划分和发生的特点

1.林业病虫害的种类

首先,根据林业病虫害病源生物的种类不同,可以将病虫害的种类分为以下几种,一种是真菌性的病害,一种是细菌性的病害,另外一种是病毒性的病害。这些病害主要借助于带病的有毒昆虫进行传染,同时有些病毒可以通过线虫直接进行传染;其次,按照林业虫害的种类进行划分可以划分昆虫病害,螨类、蜗牛以及鼠类病害等几种。

2.林业病害发生的主要特点

首先,最近几年长发性的林业病虫害的发病面积正在不断的扩大和增加,并且在总体上发病的现象呈现上升的趋势,林业病虫害一旦大面积爆发就很难得到控制,对林农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尤其是对纯种人工林和经济林的危害最大;其次,林业在经营和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对多种次要害虫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了这些地区的的次要病虫害在很短的时间内上升为主要的病虫害;最后,预防工作并不能观测到全部的病虫灾害,偶发性的病虫害现象十分贫乏,灾害发生之后,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和影响。

二、林业病虫害防治的措施

1.化学农药防治林业病虫害

在进行化学农药防治过程中,可以使植物性的农药也可以使用无机农药,在使用过程中主要根据病虫害的实际严重程度综合进行防治。首先,植物性农药。这类农药在使用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都比较安全,对人类和牲畜造成的危害较小,无毒或者低毒,对植物不存在药害。在生产过程中,植物性农药主要是利用了植物源成分制成的杀虫剂,其有效成分主要是生物碱和配糖体;其次,是无机农药。这类农药主要是利用矿物原料经过加工制造而成的。其主要成分包括了氟、硫、砷等化合物,如波尔多液、硫磺等农药制剂。这类农药在使用方法上多种多样,可以是喷雾、喷粉、喷种或者是浸种、熏蒸和土壤处理等多种方式。

2.更新树种,调整树种的结构,防止林业病虫害的发生

林地在在间伐和采伐过程中,可以代用带状、块状以及点状等混合形式大力营造混交林,在林业管理过程中纯种林很容易发生大面积的病虫害,同时当病虫害发生之后,由于林业结构简单,对病虫害的防治较难,森林的整体抗病虫害能力较低,因此,在林业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应该尽快的更新树种,不断调整林区的结构,在最大程度上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在林业经营过程中,因地制宜的载重一些经济树种,改善树种单一的结构,降低大面积爆发病虫害的概率。此外,还应该合理的对林区进行间伐,对于生长密度较大的区域,应该根据当地的生态情况进行合理的间伐,改善森林的透光条件,增强林区的抗病能力。

3.合理的运用栽培技术,防治林业病虫害的发生

对林业结构单一的林区进行合理的间作和轮作。此外,在树木生长过程中还需要对林区进行深耕处理,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促进树木根系的发育,同时还能够增强整个林区的抗病害能力。在树木的幼苗私企,应该进行适当的抚育管理,对已经感染病害的幼苗要及时的清除林区。对林地进行深耕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杀死土壤中存在的寄生虫和虫卵和刺蛾的蛹,并且还能够增强树木的树势,提高树木的抗病害能力。由于受病虫害危害的残体和掉落在田间的枯枝落叶是虫害主要隐藏的场所,因此,在管理过程中要定期的对树木进行整枝修剪,及时的将将病虫害危害过的树枝和枝叶清除田间,集中进行消除,从而有效的预防疾病的发生。同时,加强冬季管理,及时的摘除树木上的虫囊,适度的进行刷白和除草,这些工作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和扩散。

4.用生物措施预防林业病虫害

在森林经营和管理过程中,为了有效的防治病虫害可以利用昆虫、益鸟和微生物等方式防治林业病虫害的发生。捕食害虫不同虫态的益鸟主要有山雀、灰喜鹊、啄木鸟、杜鹃、黄鹏、松鸦以及雅雀。鸟类是害虫的天敌,森林中多数的鸟类都是以摄取昆虫为主要食材。利用鸟类能够消灭害虫是既省力省时,又经济环保的好措施和好办法。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加强以及人文的要求,生物防治方法在林业生产中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并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5.林业有关部门应该加强病虫害的常年动态监测,建立病虫害防御体系

地方的林业相关部门和林农要加强对病虫害的常年动态监测,建立完善的病虫害动态监测预警体系。监测对象为当年常发性和次生性的病虫害,尤其是大范围的冰冻雨雪灾害等自然环境突变之后,应该加强对病虫害的动态监测。在防治过程中应该坚持预防为主,生物防治和药物防治为辅的防治对策,把病虫害对林木的危害程度降低到最小的程度。在动态监测过程中仅仅依靠林业部门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我们从源头上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概率,做好各种预防工作,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病虫害对林业造成的损失。

结语

在林业经营和管理过程中,病虫害防治工作一直是所有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工作过程中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预防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对于降低病虫害的危害性和降低经济损失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井东文.国有林区率先建设生态文明 建成小康社会浅析[J].奋斗.2013(04)

[2]牛连营.林地经营中的生态规模化学除草方法探讨[J].林业勘查设计.2013(04)

篇9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城市园林绿化树木养护管理工作是一门实用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学科,不仅需要在实际工作中掌握工程建设和园林绿化的基本原理,还需要有针对性的提供能够帮助施工者的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城市园林绿化树木养护工作很好的完成,达到预期的质量,真正的实现城市园林绿化树木养护工作的技术性、科学性和技能型的有机统一,建造出符合当今经济形势的优质园林绿化工程。

1、城市园林绿化树木的养护

1.1、加土、扶正

新种的树木下过一场透雨后,我们必须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对树干已经摇动的应松土夯实。树坛泥土过高的要靶平,防治由于深埋的影响导致其树木的根部正常发育。不仅对新种树木加土扶正,以后也要定期检查,发现上述情况需及时扶正、加土。对原有种植的树木,发现倾斜歪倒的,也应抓住季节及时扶正。保证其树木正常发育生长。

1.2、拨芽、修剪

新种树木经过挖掘、搬运常会受到损伤,以致有部分芽发不出,因此我们必须要检查枝梢上的有无枯枝现象。发现枯枝,就要及时剪除,否则会影响树木其他芽的抽生,影响整株树木的茁壮成长,且影响到景观效果。

树木在自然生长过程中,树干、树枝上会萌发许多嫩枝、嫩芽,影响树木在顶盾生长优势,或是使树冠生长不匀称。这样不但消耗了大量养料,而且树形也受到影响。为使树木保持良好的主干、正常生长发育,使冠形完满,早日覆盖遮阴,就要随时摘除多余的嫩芽,修剪生长部位不得当的枝条,使树冠能均衡地吸收日光和空气,减少病害和虫害,促使树木生长旺盛。上海地处沿海,易受到台风侵袭,在冬季修剪后,枝干切口等处会萌发许多嫩芽,不需要保留的嫩芽及时剥除。

1.3、整形修剪

树木及秋季开花的花木在冬季、早春休眠期进行整形和修枝,春季开花的花木在花后及时进行,根据树木的自然特性和园艺要求进行加工。

整形要根据离地环境及树木特性、形态不同来进行。修枝主要是剪除病弱枝、内向枝、枯死枝、密生枝及徒长枝。要根据树木的自然形态及生物特性来进行。剥芽在树木生长季节抹除其多余的不定芽,特别是萌发力强、产生不定芽的树木。及时磨牙可以免除过多消耗养分,并且有利于冬季修剪,是一项耗工少、收效大的养护措施,一般一年进行2~3次。夏季摘心还能促使花芽分化,抑制过旺生长,也是进场且必要的养护措施。

1.4、松土、除草

苗木经过多次浇水或降雨以后,四周泥土会变得紧实,需用锄头将表土靶松。苗根附近如果有杂草,特别是藤蔓类杂草,会严重影响苗木成长,要及时除掉。

松土、除草对苗木的生长发育有以下这些好处:土方疏松可以保持水分、空气流通;土方疏松后,能调节泥土中温度;可以促进土壤中的养分分解,以帮助苗木根系生长;防治水分蒸发,减少旱害;防治害虫潜伏,减少虫害;增加土壤对养料的吸收;把夺取苗木营养的杂草除去并变为肥料。除草结合松土时,注意不能过浅也不能过深,因为太浅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过深又会伤害苗木根系,所以松土除草的深度一般以6~7cm较为适宜

1.5、灌水

休眠期灌水在秋冬和早春进行,秋末或冬初灌水可提高树木越冬能力,并可防止早春干旱;早春灌水有利于新梢和叶片的生长。并有利于开花坐果。生长期灌水有花前灌水、花后灌水和花芽分化期灌水。就不同季节而言,夏季是树木生长旺盛期,尤其是新植树木、小苗、灌木的树根较浅,抗旱能力较差,树叶蒸发量大,需水多,应勤灌溉。灌水量与树种、品种、砧木以及不同的土质、气候条件、植株大小、生长状况等有关,耐旱树种灌水量要少些,不耐旱树种灌水量要多些。灌水沟应开在树冠投影的垂直线下,不要开得太深以免伤根。沟壁培土要紧实以免伤根及被水冲坏,沟底要平坦,保证灌水均匀。水量足、灌得匀是最基本的要求,若发现漏水现象应及时用土填严,再进行补灌。水渗透后及时封沟中耕,通过中耕、封沟可切断土壤毛细管,防止水分蒸发。夏季可早晚进行灌溉,冬季可于中午前后进行。

2、施肥管理

树木的生长除需要适当的温度、阳光、空气和水分外,还需要吸收大量的养分,若养分不足,树木就不能很好地生长和发育。树木所需要的养分一方面是土壤供给的,另一方面是靠施肥,向土壤中添加养料,供给树木生长需要。我们所做的施肥就是为了满足树木对养分的要求。树木生长所需的元素现在己查明的有90余种,主要有碳、氧、氮、磷、钾、钙、铁及硫等十几种,缺少这些元素树木就不能正常生长和发育。而其中需要量最大,对树木生长极其重要的元素是氮、磷、钾,而一般土壤对它们的供应程度常常不足,因而氮、磷、钾是主要的施肥内容。

3、防治病虫害

植保方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在树木养护管理中对病虫害的防治措施有:生物防治,利用有益生物防治园林病虫害具有节省能源、防治成本较低、不污染环境、可以持久发挥控制效果等优点。近10年来,生物防治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值得大力提倡。化学防治,是控制病虫害大发生和消灭虫源基地的主要措施。在城市园林绿化树木养护过程中,我们一般都是以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来治理病虫害。在园林植物病虫害治理时,应全面考虑生态平衡、社会安全、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放宽防治指标,将有害生物控制在可容许为害范围之内。必须以搞好植物检疫为前提,养护管理为基础,积极开展生物、物理防治,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协调各种防治方法。

3.1、把好植物检疫关

在调入苗木时,实行严格的植物检疫,发现有害生物则要进行除害处理,严重者予以销毁,防止新的病虫害传入,以免给园林树木带来更大的损失。

3.2、搞好城市园林植物的种植规划

在考虑城市绿化美化的基础上合理配置植物品种,要注重长远解决病虫害问题。针对本地区发生严重的害虫种类,减少其喜食植物的种植,多规划和栽植抗病虫的或耐性强的植物,减少有害生物的适生寄主。

3.3、加强养护管理以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

病虫的发生和危害在相当程度上与植物的生长势相关。对生长势弱的应及时施肥、浇水、松土锄草,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虫能力,并结合秋冬季修剪,除去染病虫枝条。这样不但可以调节植物养分,还可以减少病虫来源,通风透光增强树势,营造不利于病虫害越冬、繁衍、为害的环境条件。

总之,科学化、合理化的制订树木养护工作管理方案是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重要保证,只有在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后要时刻的注意管理养护绿化树木问题,通过合适的养护工艺安排及措施,才可能实现完善城市园林绿化养护工作的新发展和新突破。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新经济条件下的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工作,充分认识到园林绿化工作的社会性、技术性和长期发展性的综合特点,并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对策去提高园林绿化树木养护管理工作的水平,才能够解决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追求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大军.谈城市园林绿化树木养护管理[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03:22-23.

[2]谢哲金.城市园林绿化树木的养护管理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3:203-204.

篇10

1.1现状

随着工业化及城乡融合的步伐加快,淄博市农业也获得了迅速发展,已形成了一批富有特色的农业经济区,并拥有了一定的农业生态现代化的生产体系,这对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改善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

1.2优势

1.2.1自然环境优势淄博市地势南高北低,南部及东西两翼山峦起伏,中部低陷向北倾伏,南北高差千余米。淄博市农业用地4202km2,占淄博市土地总面积的70.44%,其中耕地面积2117km2,林地面积1048km2,果园面积588km2。淄博市地处暖温带,属半湿润半干旱的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对于发展生态农业十分有利。1.2.2政策及技术方面的优势一直以来,淄博市一直高度关注生态农业的发展,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如良种补贴、粮食直补、农机及生产资料补贴和农业科技下乡等,调动农民参加农业建设的积极性。同时,继续加大对水利建设、农村生态能源建设的投资力度,全面落实农村医疗保险、农民技术培训等政策。在各区县全面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灌溉技术、秸秆禁烧与还田技术、病虫害生物防治防治技术等,促进了淄博市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

2淄博市发展现代化生态农业面临的难点问题

2.1土地流转数量少,达不到农业规模化生产条件

淄博市人均耕地面积少,且随着城镇化建设及城乡融合的迅速发展,农村的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开始涌入城市,虽然很多农民会把土地租给别人种植,也出现了一些承包土地的“大户”,但真正经过土地流转得到的土地数量远远达不到规模化生产的条件,很难确保农产品质量的标准化。

2.2农民教育水平低,推广农业科技有难度

由于从土地中获得的收入较低,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和子女的上学问题,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喜欢到城市中寻找工作机会,而土地大多由留守农村的老年人经营,其受教育水平程度低,理解能力有限,导致在进行农业科技推广时会有很大难度。

2.3科技下乡服务手段落后,现代化水平较低

由于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待遇不高,导致积极性不高,队伍不稳定,推广效果弱。同时,由于科技下乡的服务手段还比较落后,覆盖面窄,带动力较弱,也制约着农业现代化推广的发展速度[2]。

2.4环境污染严重,影响农产品品质

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等已成为发展生态农业的障碍。由于农业上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利用污水灌溉,使一些污染地区生产的农产品重金属含量超标,导致淄博市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较为突出,也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

3淄博市大力发展现代化生态农业的对策与措施

3.1加快土地流转,创造农业规模化生产条件

加快土地流转速度,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进行。一是在劳动力信息收集的基础上,加快土地流转供求信息的,为土地流转信息提供良好的平台。二是政府鼓励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寻找就业机会,增加农民的就业渠道,鼓励种粮大户集中承包土地,使农村的土地流转速度加快。三是政府加大对农业种粮大户的信贷支持力度,统筹规划,逐步提高农业专业化生产与经营[3]。

3.2对农民进行现代生态农业宣传,调动其积极性

现代生态农业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一些农民还不能充分认识到现代生态农业能给他们带来的好处,这就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宣传现代生态农业特色,使农民能够意识到从事现代农业建设也可获取不少效益,从而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3.3加大科技投入,重视科技推广

政府要制订政策,提高科技投入,重视农业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完善科技推广工作,建设稳定的基层技术推广人员队伍。加大农民培训力度,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可根据农业生产的不同类型、地方特色,建立能带动本地区农业产业发展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4]。

3.4强化组织,培养典型

通过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进行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同时,可开发集休闲、娱乐、种植为一体的“开心农场”,培育一批生态农业典型[5],建设一批特色的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区,把生态农业和旅游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