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02 17:00:5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铁路运输方式的特点,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作为惠国惠民的铁路运输工程建设,对我国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交通运输理论研究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运输结构与演化、运输的经济适应性等则是其研究重点。为了使铁路交通运输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应对其运输结构的演进趋势进行仔细研究和系统分析,保证铁路运输系统安全高效的工作状态。
一、铁路运输结构分析
铁路作为我国运输的中坚力量,其运输结构的组成主要包括服务对象、功能结构、区域分布等三方面内容,现针对其内容进行以下详细分析:
1.服务结构:根据其运输对象的不同主要分为旅客运输结构和货物运输结构。铁路货物运输结构随着社会的发展在货运运输中发生改变,由于改革开放前,我国对铁路政策的重视,当时铁路货物运输是最为重要的运输结构,但随着公路运输和海洋及河流运输的发展,货物运输结构发生微调,铁路运输量逐渐减少。
2.不同运输方式间的结构:随着各种运输方式的形成与发展,铁路运输已面临严峻挑战。由于运输货物的性质不同,各种运输方式所占比例也有所变化。公路运输近几年飞速发展,在我国交通运输中所占比例逐渐扩大,这是由于其运输具有灵活性和通达性等优势。但对于木材、煤炭、粮食等传统的大型货物,铁路运输仍占有明显优势,这是由于铁路运输结构具有运输量大、经济适应性强等优点。
3.区域分布结构:根据国家对区域的划分,将最早进行改革开放政策和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划分为东部,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的地区划分为西部。如下表二显示,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铁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逐步加快,各地区间的差异已逐渐缩小。
二、铁路运输结构演进趋势分析及改进措施
1.运输结构演进趋势分析
(1)运输结构趋于合理化:根据经济发展的需求不同,多元化运输方式的发展也趋于合理化。铁路运输对于中长途客运和货运有着重要作用,而公路运输具有灵活性,在短途和特定运输等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但两者在一定范围内也存在着较大竞争关系。因此,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合理规划各个运输方式的结构比例,对提高我国运输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2)铁路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的竞争趋于激烈:高铁作为铁路运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也影响着各种运输方式间的竞争性。针对现有的各种运输方式,其中航空运输具有舒适度高、运输速度快、运输成本高等特点,公路运输具有通达性好、污染程度高、运输成本大等特点,铁路运输具有能源消耗低、运输量大、运输速度快、污染程度低等特点,根据需求不同选择运输方式也有所差异,各种运输方式间的竞争也随之增加。其中,高铁的轻便性优势更为适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完善铁路运输结构的改进措施
(1)改革运输服务结构,优化服务质量:首先,实行票价改革。根据铁路运输季节的不同,在运力充沛的情况下,适当降低票价,吸引客流;运力紧张时,适当调高票价,降低铁路运输压力。其次,根据顾客对象的实际需求,调整服务重点,提高服务质量,增强其竞争优势。如针对学生群体,应将服务重点调整为票价和时间;针对家庭群体,应将服务重点调整为舒适度、安全性等方面。(2)建立高铁运输网络,完善各地区间的联系:随着高铁的飞速发展,其在交通运输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但高铁的建立并没有达到全面化,部分地区仍然没有分布,因此,建立完善的高铁网络迫在眉睫。完善的高铁网络可有效增加铁路运输在短距离运输中的竞争力,可替代部分航空运输,优化运输业的运输质量和效率。(3)改革运输方式,提高运输速度:合理组合铁路、公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提高运输速率。如公路-铁路联合运输可根据铁路运量大的优势进行干线运输,根据公路通达性的优势进行分发和汇集,提高运输效率;铁路-航空联合运输是指将高铁和枢纽机场进行整合,提高货运效率。
三、结语
正确分析其运输结构演进趋势是保证其在交通运输中优势的必备条件。在铁路运输过程中,我们要严格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从其功能结构、服务定位、区域结构等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各部门间相互配合和共同协调,通过高标准的团队合作和高效率的工作状态,完成高质量的工作任务,将铁路运输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以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A.铁路运输 B.公路运输
C.航空运输 D.水路运输
2.下列哪种运输方式多用于运送石油和天然气( )
A.铁路运输 B.公路运输
C.航空运输 D.管道运输
3.下列哪一种货物由汽车短途运送最适宜( )
A.1万吨海盐从天津到上海
B.1吨蔬菜由桂林到南宁
C.100辆汽车由长春到徐州
D.1000吨大米由武汉到上海
4.下列哪种运输方式受自然条件影响最小( )
A.铁路 B.公路 C.航空 D.水路
5.目前担负了进出西藏的大量客运、邮件和重要货物的运输方式是( )
A.铁路 B.公路 C.航空 D.水运
6.在下面四种交通工具中,速度最慢的是( )
A.火车 B.轮船 C.汽车 D.飞机
7.下列运输方式中,运价由高到低的排序正确的是( )
A.水运、陆运、空运B.空运、水运、陆运
C.空运、陆运、水运D.陆运、空运、水运
8.从拉萨到西宁,沿途参观访问,需要乘用哪一种交通工具最合适( )
A.汽车 B.火车 C.轮船 D.飞机
9.200吨钢材从南宁到柳州的运输方式是( )
A.水运 B.铁路 C.航空 D.公路
10.下列运输特点中,属于铁路运输的是( )
A.速度最快 B.可以“从门口到门口”
C.运费最低 D.运载量较大
11.下列货物的输出,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正确的是( )
A.两箱急救药品从北京到广州选择铁路运输 B.一万吨大米从武汉运往南京选择空运
C.十万吨煤炭从秦皇岛到上海选择海运 D.五万吨钢材从重庆运往昆明选择公路运输
12.北京有一批急需药品要运往四川灾区,最合理的运输方式是( )
A.河运 B.海运 C.陆运 D.空运
参考答案:
引言
经济发展带动了交通运输的发展,交通运输的发展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以我国当前的交通运输状况来看,交通供需很难保持平衡,这又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的步伐。实践证实,交通运输方式太过单一,根本解决不了交通供需出现的失衡问题,必须各种运输方式结合,形成一体化运输。而铁路运输想要在一体化中保持甚至加大占有率,必须根据自身优势创新协调发展,提升运营效率,这样才能在一体化运输系统中取得更多效益。
1交通运输一体化内涵
交通运输一体化是为了更好适应经济发展,多式联运的一种集约高效的一种运输组织方式,能够整合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一体化运输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基本观念,使交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它统一规划了每个区域所采用的交通运输方式,使交通运输得到集中管理。若能实现一体化运输,运输方式将不会像以前那样单一,且其综合性也将变得更强。这样不仅了使资源实现最大化利用,同时也使运输方式达到衔接目的,交通运输充分发挥其组合优势,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其整体化功能。此外,一体化运输可适应当前如此大的交通运输需求,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一体化运输融合了综合运输理念,是一个全新的交通系统。一体化运输使交通运输业变得更加完善,它包含了许多内容,既要发展运输方式使其实现一体化,还要对交通运输进行整体规划,使交通运输得到统一管理。当然,一体化运输可达到集中管理交通信息目的,使交通运输得到全面控制,通过对交通需求及相关资源进行整合,使交通运输服务变得多样化。
2铁路运输之于一体化运输定位
一体化运输离不开铁路运输,铁路运输是一体化运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运输较于汽运、海运、航空、管道运输等有着安全、高速、重载、长距、低成本、受气候影响小的特点,也就是这一特点起决定性作用。时代在不断向前发展,近年来航空运输、管道运输也不断在发展,具备一定发展优势,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可能会影响到铁路运输。尽管如此,铁路运输依旧占据了中长距离运输的重要比重,其优势不容更改。铁路运输想要实现长远发展目标,必须重视一体化运输,准确定位出铁路运输应具备哪些服务功能。首先,铁路运输应借助自身在中长距离运输中所占据的独特优势,主要负责运输煤炭或是金属之类的大宗货物,也可运输谷物等散装货物。其次,铁路运输应搭上快递这一便车,负责行包快运以及集装箱等运输。再者,铁路运输需充当客流运输;最后,铁路运输还有通勤运输这一身份,当然这主要针对的是市区、组团等。
3交通运输一体化中铁路运输的发展途径
3.1将不同运输方式紧密衔接
交通工具拥有各自的集散中心,想要将不同的运输方式结合在一起,必须依靠交通枢纽,它在整个运输体系中的作用相当明显。在过去,交通运输建设只关注运输场地有没有得到合理规划,不懂得如何布局转运地点。由于主管部门没有重视这些问题,没有对交通枢纽进行合理布局,致使其达不到实际要求。城市建设若忽略了交通结合处,将导致运输方式无法进行快速转运,或是影响其顺畅性。有的地方建设交通枢纽时,经常发生交通阻塞,这使得交通很难达到较高的运输效率。从以上几种情况来看,只有合理规划交通枢纽,按照现有的运输条件使每种运输方式保持密切衔接,进而得到合理的交通布局。规划铁路枢纽过程中,需做好以下两项工作:①铁路枢纽必须合理;②铁路枢纽可利用相应的交通工具,与其他枢纽进行无缝衔接,对于一些人流量比较大的城市或是部分交通枢纽中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制定规划方案时应综合考虑各方面。
3.2优化运输结构
对结构作出优化调整的同时,充分发挥运输方式所具备的优越性,以满足对交通运输提出的需求,包括种类和规模以及数量等。铁路运输应继续根据其特点侧重于高速、重载这两个方面。客运及小件物流产品可继续发展高速铁路的优势,利用我国“四纵四横”的高铁网加快周转;煤炭、矿物等的运输继续发展重载铁路,增加重载化程度,利用组合万吨方式增加开行两万吨、三万吨列车,进一步降本增效,同时建设电气化程度高、线路质量过硬的新型重载路线,为进一步的四万吨、五万吨重载列车试验做好准备。
3.3加强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体化运输必须利用新型科技信息技术,只有对信息技术进行综合管理,使其代替单一运输,将每种资源集合在一起,由此形成一个完整的运输体系。从铁路信息系统当前的分布情况来看,它覆盖了多个不同的领域,同时设立了各种系统,如各级调度指挥系统、客货运系统、统计工作系统等系统,操作不便,效率低下。一体化运输要求建立一体化联合运输系统,利用物流网、大数据等高效灵活的完成一体化运输。铁路方面需进一步整合目前各种分散型软件系统,对调度指挥、施工管理、客货运管理、统计信息采集、机车车辆管理等子系统进行整合,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整合,利用计算机的优势提取运输信息,建立大数据,一方面减少人工操作避免人工失误,另一方面利用寻找发现运输规律,进一步提高效率,降本增效,提升其竞争力。
3.4开展高速客运建设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拥有越来越大的客运量,同时旅客周转量也在不断提高,其增长速度分别达到7.6%、8.8%,甚至比货运增长率要高出许多。从这点来看,我国的人员流动相较于货运,其比例要大于后者。这种现象还将持续很长时间,甚至会一直延续下去。想要加快运输速度,或是提高运输效率,必须重视服务质量的优化,加大高速铁路的建设力度。高速铁路可使国家具备更大的运输能力,对经济建设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还能保证社会经济取得长足进步。我国虽然在高速铁路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且其运行态势也相当不错,但仍需要进行合理统筹与规划。只有加强铁路提速,才能使铁路运输系统得到进一步优化。
3.5发展现代物流
现代物流属于一个新型产物,其主要通过发展经济与贸易,当然也可将其视为运输业进入到另一个经济增长区。从目前的运输行业来看,必须合理调整其经营方式,适当改变其思维理念,这样才能使物流业取得更好发展。要发展铁路运输业,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使铁路在运输行业中占据核心地位。可通过制订与其相符的物流发展计划,对经营措施做相应调整,除了增加更多的物流设施之外,还应进一步完善当前的制度,使技术得到全面提高,进而提供更好的物流服务。由于铁路覆盖了广阔的面积,它主要分布在各个火车站,只有对物流服务中心进行合理布局,才能使铁路运输拥有更多的职能。传统的铁路只能用于装卸和运输,而如今更多地侧重于一体化服务,它可监控所有的货物并进行全方位管理,确保顾客得到更加优质的服务。
4结语
通过实施一体化运输,使运输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同时还能减少流通成本,对发展交通服务也有一定推动作用,满足更高的社会要求。只有对铁路运输的各个枢纽进行合理布局,将运输方式保持紧密衔接,使铁路运输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不断优化铁路运输当前的结构,建设出更好的客货系统,重视现代物流的发展和运输管理制度的创新,才能解决铁路建设遇到的各种问题,才能在一体化运输的大环境里更好的发挥铁路运输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磊.交通运输一体化中铁路运输发展对策的探讨[J].企业导报,2014,24:108.
一、常见的物流运输方式
(一)公路运输
使用汽车或者其他车辆在公路上运输客货一种方式。公路运输的特点是近距离、批量小。公路运输较为灵活,可以实现“门到门”运输,因此,在铁路和水运不便的地区,较长途的大批量运输也会采用公路运输。同时,公路建设投资较铁路要少,收费站点设置也较容易,因此,公路运输常常作为其它运输方式的衔接环节。
(二)铁路运输
铁路运输是利用列车运送客货的一种方式。铁路运输的特点是长距离、大批量运输。当前铁路运输速度提升较快,运输量大,不容易受天气等自然条件约束,运输成本较低。但与公路运输相比,铁路运输灵活性差,铁路线路一般是固定的,也不能实现“门到门”,因此需要和其他运输方式衔接。
(三)水运
水运是指使用船舶运送客货的一种方式,水运的特点是批量大、距离长,是干线运输的一种主要方式。水运最突出的优点是成本低,缺点是速度慢,容易受到天气、港口、季节等因素的影响。水运一般分为沿海运输、近海运输、远洋运输和内河运输这四种。
(四)航空运输
航空运输是指利用飞机或者其他航空器运送客货的一种方式。航空运输的特点是速度快、单位货物成本高。因此航空运输一般适合两种货物,一是价值较高的货物,二是需要迅速送达的货物。
(五)管道运输
管道运输是指利用管道运送货物的一种方式。使用管道运输的货物形态比较特殊,仅限于气态、液态、浆状和粉末状货物。运输时利用压力推动货物在管道中输送。管道运输的主要优点是,管道是密闭设备,货物在运输过程中不易丢失,且运输量大,可以长时间连续运输。
二、我国企业运输的现状
(一)运输效率低下
物流活动需要各环节的顺畅衔接,我国物流活动个环节衔接能力较差,货物在途、仓储时间都较长。首先以货运汽车的生产率为例,美国汽车的每车年产量约为66万吨公里,而在我国这一指标仅为3万吨公里左右;再以运输速度为例,我国铁路货车的平均速度仅为46.4公里,水运速度更慢;再从装卸搬运时间来看,由于货物集装化水平较差,导致装卸搬运时间较长。
(二)基础设施不足
我国运输基础设施设备较为落后。以运输工具为例,我国企业使用的车辆70%以上是普通货车,而现代化的箱式货柜和集装箱拖头及冷链保温车辆等特种车辆占比却很少。企业信息技术应用较少,运输车辆GPS等信息技术还未受到重视。
(三)标准化工作滞后
运输方式有多种,各运输方式装备标准尚未统一,例如,海运与铁路集装箱标准不一,在海铁联运业务中会造成衔接不畅的问题,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现行的托盘标准,各地区或者各国有各自的托盘尺寸标准,也会造成国际运输的衔接不畅,从而影响了托盘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的有效使用。
三、企业运输合理化的方法
(一)减少车辆空驶,提高运输效率
车辆空驶是最不合理的一种运输方式,会造成实载率的大幅下降。当前车辆空驶的原因大都是因为车主和货主之间的信息缺失,货主找不到合适的运输车辆,而车主找不到合适的货物。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搭建车主和货主之间的桥梁来实现空驶的减少。例如,中运网这样的网络平台,为车主和货主提供各自所需信息,帮助他们订立运输合同,减少空驶。
(二)大力发展直达运输
这种方式是指尽量减少仓储、运输中转等中间环节,把货物从生产地或起运地直接运到消费地或者消费者手中一种运输方式。这种运输方式的优点是中间环节大大减少,节省了运输时间,降低了运输成本。但是对企业各部门的衔接、协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企业内部计划、会计、业务、仓储等各个部门应加强联系,并且通过企业设立联系制度来保证其实施。
(三)进行配载运输
这是一种提高技术装载的运输方式,发车前要充分利用运输工具的载重吨位和装载容积,对不同的货物进行搭配运输或组装运输。具体在操作中,可以将较重的货物和较轻的货物搭配装车;将体积较大且笨重的货物进行拆解,和较轻的货物搭配装车并做到重不压轻;还可以依据货物形状的不同进行组合搭配,进行合理堆码,以保证货物的稳固。
(四)加强运输基础设施设备建设
交通运输的发展极大的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可以说在一定程度或相当大程度上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交通运输的发展。工业革命发生后,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新型运输工具的不断更新出现,我国的交通运输从最初的人力、畜力、风力等落后的状况发展成为当今以机械动力为代表的交通运输局面。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和管道等各种运输方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由于不同运输方式都有自己发挥优势技术经济特征的特定条件,各种运输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展现出不同的经济技术特性。
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依赖程度较高,因而国家十分重视发展交通运输业,相关部门也在相继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对交通运输业进行大力投资,其目的是保证我国交通运输业尽可能地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运输需求的需求。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稳定因素太多,交通运输的相关政策往往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这也引起了现实运输供给不能满足人类的各种运输需求。
一、各种运输方式的发展现状
1、公路运输的发展现状
公路运输的优势为机动灵活、速度快、可实现门到门运输,它在保证我国客运与货运畅通,维持运输供给方和运输需求方的利益,促进公路运输蓬勃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公路运输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基本上实现了从传统计划经济的"卖方市场"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买方市场",公路客运与货运的需求问题得到了初步缓解。公路运输带给人类便利的同时也给社会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如修建高速公路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其中有一部分耕地,虽然农民得到一定补贴,但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公路建设还会引起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等。据统计造成大气污染的诸多因素中,公路运输比重较大,各种车辆尾气排放是造成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针对公路运输导致的负面问题,发展低碳交通越来越重要,同时开始研究低耗能、低排放的交通运输工具。
2、水路运输的发展状况
虽然水路运输速度较慢,但水路运输具有成本低、运量大、通用性好等特点,所以水路运输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我国的水运主要包括内河运输、沿海运输及远洋运输。我国水运发展初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很低,运输工具相对落后,人们只能在有限区域内活动。随着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尤其工业革命以后,以机械动力为代表的运输工具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各种运输方式的发展,水路运输也不例外。无论是内河运输、沿海运输还是远洋运输,都以国有企业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形成了相互竞争的格局,有些水运市场竞争相当激烈。虽然我国水路运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总体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内河运输大多利用天然航道,而人工开发的航道利用较少,码头数量设置及管理体制都不能令人满意。
3、铁路运输发展现状
铁路运输在我国综合运输体系中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在未来发展中仍将如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铁路运输规模和运输能力有了明显的扩大和提高,运输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运输基础设施和设备不断更新。目前我国已经形成多条南北及东西铁路干线,铁路干线总里程居于世界前列。铁路运输不仅运量大、通用性强、客货到达准确性好,而且相对公路运输环境污染较小。由于其他运输方式发展迅速,市场机制不断完善,竞争能力不断增强,我国铁路运输市场占有率在不断下降。但是我国铁路运输总量仍在增加,只是相对其他运输方式增速较慢。相比一些发达国家,我国铁路运输发展还存有差距,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铁路网密度低、布局不合理。我国东南与西北地区的铁路网密度差距很明显。第二、运输基础设施水平不高。第三、我国铁路运输管理体制有待完善,不利于铁路运输走向市场。
4、航空运输发展现状
航空运输机动性强,在各种运输方式中运输速度最快,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民用还是军用均取得了较大发展。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民用经济快速发展和航空运输要求的不断增加,政府对我国航空运输发展政策和管理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加大了对其发展投资和扶持力度,使我国航空运输进入了一个空前的发展阶段。航空运输适用于地形复杂、地面交通困难的地区、远距离城市间客运以及人口稀少、货运不多的边远地区。
5、管道运输的发展现状
管道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具有自己的特点优势,具体表现在工程量小、运输的连续性强、运输管道埋于地下,对地面的占用较少。由于管道运输是一种专门的运输方式,只能运输一些特定的货物,主要是液态的石油和气态的天然气等。管道运输投资大,对金属的耗用较大,这是我国发展管道运输所面临的实际情况。
二、各种运输方式的发展趋势
1、公路运输的发展趋势
现阶段我国公路运输的发展趋势:第一、干线公路的高等级化。公路等级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运输车辆的速度及安全性,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汽车的数量和载重量也在不断的增加,对干线公路的要求也从以前对量的要求提升到现在对质的要求。高速公路将继续推动公路运输的发展。第二、汽车运输高效化。由于运输装备不断改善以及人们对运输效率与效益的更高要求,那么汽车运输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必须向高效化方向发展。第三、公路运输技术发展将推动公路设计、交通管理和车辆诊断的电子化,以及公路工程作业的机械化等方向发展。
2、水路运输发展趋势
我国水路运输发展的趋势:第一、货物运输船舶将会向着专业化、大型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第二、水上客运旅游化、高速化、滚装化。第三、水运管理和航行安全系统电子化。如果我国水运发展能从这些方面入手并能够实现这几种趋势,那么我国水运在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内能够满足需求者的需求。
3、铁路运输的发展趋势
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期内,铁路运输在我国综合运输体系中仍将会占据主导地位。我国铁路运输的发展趋势:第一、为了提高运输能力,合理利用能源,最终取得好的经济效益,火车的牵引动力逐渐地被电力、内燃牵引所代替。我国铁路运输动力基本上都以电力为主。第二、铁路运输为了满足运输需求者对时间要求,铁路客运将会向着高速化的方向发展,高铁的开通极大地提高了铁路运输的速度。第三、由于运输需求的多样化,运量的不断增加,铁路运输将会实现大宗货物重载化。第四、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铁路运输技术水平将会继续提高。
4、航空运输的发展趋势
公路、水路、铁路运输与社会经济同步发展,并能够为其提供便捷的服务,满足人们不同类型的运输需求,它们在各自领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航空运输也不例外,我国航空运输发展体现出了干线飞机巨型化、超高速化、安全保证系统的自动化、营运管理和运输服务电脑化等特点。
5、管道运输的发展趋势
管道运输主要向运输管道直径增大化、运输线路远程化、运输管道安全化和运输信息实时跟踪化等方向发展。
三、总结
总之,我国交通运输经过改革开放30余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随着我国由过去计划经济向现在市场经济转型,各种运输方式也通过市场竞争手段实现对运输资源的配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广大人民的运输需求为主导,站在整个交通运输业角度发展我国交通运输,注重每种运输方式内部之间、不同运输方式之间有效衔接和合理资源配置,大力发展我国综合运输体系是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引言
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尤其重要,铁路运输是国家交通运输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对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的作用不可小觑。铁路交通运输具有运送量大、速度快、成本低等优势,被认为是我国综合运输体系中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铁路运输不仅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强有力支持。运输调度是铁路运输组织中极为关键的一环,其对列车的调派、行车路线的规划等都起着关键作用,是保障铁路行车安全、运行高效的重要基础。所以强化铁路运输调度指挥能力在提高铁路运行效率方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目前的铁路运输调度指挥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提高铁路运输调度管理质量方面的考量,必须对存在的问题加以研究分析并给出合理的解决对策,促进运输调度指挥能力的提升。
1我国铁路运输及其调度指挥体系概述
1.1铁路运输的重要性
研究表明,我国远距离大宗货物的运输和中长途旅客的运输主要通过铁路运输实现,铁路每年完成货物周转量占全社会货物周转量的50%以上,完成旅客周转量占全社会旅客周转量的1/3以上。由此可见,铁路运输在全国综合运输中处于骨干地位。一方面,我国国土面积广,资源分布不均,工业布局不平衡,铁路运输因载运量大、运输成本低、不受气候条件约束、能源消耗少等特点决定了其在能源、原材料跨区域运输中不可替代的地位。目前,我国铁路承担了全社会85%的木材、原油,60%的煤炭,80%的钢铁冶炼物质的运输任务。铁路运输方式适合我国地理资源的分布现状,在货物运输中具有绝对优势。除此之外,铁路运输在土地资源占用、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也具有明显优势。铁路在完成单位运输量所占用的土地面积仅为公路的1/10左右,能充分利用和节约土地资源。在能源利用方面,铁路运输的能源消耗量不足整个交通行业能耗的1/6,但完成的运输任务却是整个交通运输行业的1/2。在环境保护方面,铁路运输中排放物是最少的,尤其是电气化铁路运输被认为是最清洁、环保的交通工具。综上所述,铁路运输发展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经济建设中,更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1.2铁路运输的优势
铁路运输作为现代交通运输的主要运输方式之一,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运输准确性和连续性强。气候因素对铁路运输的影响小,因此,一年四季铁路都可以不分昼夜进行有规律的、定期的运转。(2)速度快。我国铁路运输经过六次提速,现铁路运输速度可达200km/h左右,远高于其他运输方式[1]。(3)运输量大。与汽车运输和航空运输相比,铁路运输量一般情况下能达到3000~5000t。(4)运输成本低。与汽车运输相比,铁路运输的费用仅为汽车运输费用的几分之一到十几分之一,其运输耗油更是汽车运输的1/20。(5)安全性高。与海上运输的风险相比,铁路运输更安全可靠。
1.3铁路运输调度指挥工作概述
铁路运输是一项重要的运输方式,属于我国最为常用的运输手段。而所谓的铁路运输调度指挥则主要是指对铁路运输实行合理科学的规划安排,一方面要确保铁路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另一方面要确保铁路运输的效率性,能够充分解决国家物资运输需求。在实行铁路运输调度指挥时,本质上是对铁路运输中的空间与实践实行规范性分配,确保不同车次可以在不同时间顺利运行于不同轨道,使得铁路运输更加安全、效率更高。
1.4铁路运输调度指挥的基本原则
铁路运输调度指挥必须严格遵守统一性和分步骤相结合的原则。在进行铁路运输调度指挥时,必须结合实际运输需求和情况,合理选择铁路运输形式,制定科学合理的整体调度计划。对于整体运输管理而言,统一调度规划属于前提,其后的分布完成才是关键,只有将这两者结合,才能处理好铁路运输调度指挥工作[2]。其次,还需要遵循经济与生产效益相一致的原则。此原则旨在使资源得到最优化配置,让劳动力与生产收益更为匹配。在进行运输调度指挥时,不断调整运输模式,注重创新发展,提高运输效率,合理调配运输资源,有效减少运输成本,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使铁路运输的整体效益得到显著提高。
2铁路运输调度指挥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铁路系统是一个巨大的网状系统,其遍布于全国各个省市,巨大的铁路运输系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整个铁路系统的调度指挥带来难度。铁路运输调度指挥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路网布局不合理、铁路线路单一、运输负荷重、运输过程中各个分系统的关系不协调等,这些问题都会影响铁路运输效率。
2.1铁路布局结构不够合理
在铁路建设初期,铁路的分布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而对于偏僻或城市发展较慢的地区存在铁路线路规划不及时或线路规划单一的情况,通行的线路少,不能充分发挥铁路运输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除此之外,近几年,客运快速发展,铁路服务能力却不能与之匹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铁路客运产业的发展,在列车的调度和列车的利用上未实现高效,降低了铁路运输效率。
2.2铁路运输组织规划不完善
铁路运输组织规划主要包括铁路信号设备的布置规划、通信设备的规划、人员与设备规划等。当前国内实行的运输计划方案、列车编组计划同实际列车运输之间具有较大差异,并且这一问题迟迟未能得到改进调整。例如,在铁路运输之中引入新的设备或运输市场出现较大发展变化时,运输规划未能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及时调整。此外,铁路施工中时常出现不规范操作、施工延点、加长慢行距离等问题。
2.3货运列车停靠时间过长
天气、路况、设备等外界因素会影响货运列车装卸货物的时间,在此问题的调度指挥上重视不够,在设计运输计划时未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就容易导致列车长时间停靠的情况出现。尤其是设备因素,用于装卸货物的设备大多是大型机械,长期的使用、磨损容易导致故障,而故障后维修所耗费的时间,大大延长了货运列车停靠的时间,降低了铁路运输的效率,所以需要对机械设备的维修检查周期进行合理安排,定期对老化的零件进行更换,避免设备出现严重故障[3]。另一方面,现场装卸工作人员之间的配合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货运列车的停靠时间,当前铁路运输所聘用的工作人员大多为临时工,流动性强,相互之间缺乏默契,装卸货物时配合度不够,导致进展缓慢,从而延长列车停靠时间,铁路的运输效率自然受到影响。
2.4车流不均衡
目前为了满足铁路客运市场的发展需要,实行“夕发朝至”、“朝发夕至”,铁路旅客运输得到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铁路货运有一定影响。通常情况下,旅客列车连续运行时,货运列车无法运行,而在中间站时,货运列车会连续让多列旅客列车,最终造成货运列车与旅客列车的不均衡性。反之,如果货运列车连续运行,会造成交通枢纽运输能力紧张,同样也还会造成车流不均衡的情况。因此,必须在铁路运输中实行均衡运输。
2.5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铁路系统是非常庞大的,铁路系统的管理直接影响铁路运输效率,现阶段,铁路系统管理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设备、技术方面的管理。从目前情况来看,铁路部门对线路的规划管理和设备的调度没有完善的铁路系统技术支持,铁路部门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仍停留在小区域,因此降低了铁路运输效率。二是铁路工作人员的管理。铁路工作人员管理制度不完善将直接导致铁路部门各分系统之间职责不明确,也无法对员工起到良好的约束作用,既容易使其缺乏责任意识和紧张意识,又可能由于激励措施不足而导致工作人员工作热情消退,使其工作效率降低。
3提升铁路运输调度指挥能力的措施
3.1合理布局,确保铁路网畅通
铁路运输的基础是铁路网,铁路网畅通无阻才能确保铁路运输任务的顺利完成,这是铁路运输调度指挥的一大要点。确保铁路网畅通无阻,首先需对原有铁路加强维护和翻新,对有铁路需求的区域合理规划[4]。其次,铁路网管理中心应依据市场对货物的需求量、季节性货物运输规律及时对新建和原有铁路路线进行货物运输的调整,优化铁路网布局结构,以提高铁路运输的整体效率,实现铁路的长久发展。
3.2缩短列车停靠时间
强化车站装卸车作业,在列车进站、出站时,及时对货物进行装卸,避免出现列车在站内等装货物的现象出现。同时,在装卸货物的过程中,为避免装卸过程出现问题,影响列车运行时间,需有工作人员在场指导监督,提高工作效率。另外,定期对装卸设备的检查和维护保养也十分重要,以免在装卸作业时临时出现纰漏,影响作业进行。
3.3优化运力资源
铁路运输作为当前社会主要运输方式之一,其调度管理工作效率将直接影响运输效率。为使铁路运输调度管理工作效率得到提升,可以从优化运力资源方面考虑,主要优化措施有:提高列车重量、加大行车密度、提高列车速度等。列车重量对列车机车功率、构造以及沿线电力牵引供电设备都有影响,合理控制列车重量,有利于铁路运力的提升。在科学范围内增加运输吨数,使铁路列车在实现运输吨数增加的同时还能有效减少列车开行数量,降低铁路运输成本,提高铁路运输的效率。加大行车密度的前提是完善的铁路信号设备,利用计算机等信息设备,实现信息化、自动化的调度列车运行,提高行车密度使同一时间在铁路轨道上行驶的列车数量增加,有益于促进铁路列车行驶速度的提高,减少列车占用轨道设备阻碍其他列车通行的现象发生。行车密度加大和列车速度提高还需沿线各站点之间的配合,高效完成与邻站点行车手续的办理,降低列车停靠时间,进而提高铁路运输效率。
3.4提高铁路运输装备水平
科技的创新进步不仅体现在经济发展领域,铁路运输调度指挥中也需加强技术的创新。利用先进的技术资源,创新铁路运输装备,如行车设备的现代化,客运综合服务系统智能化,调度集中系统信息化和行车安全保障系统人性化等,都有助于我国铁路运输设备实现现代化,不仅为列车的运行调度管理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对提升铁路运输效率、铁路运输服务质量、运输安全保障能力都有极大帮助。
3.5完善管理制度,加强人员培训
[DOI]10.13939/ki.zgsc.2017.15.228
1 大件设备运输方式选择分析
1.1 铁路运输
大件设备进行运输时,选择铁路运输所具有的优势有:不受时间限制、连续性较高、能源消耗低、运输速度快、运载量大、运输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较低、电气化程度高、受自然环境的限制较少、运输过程中的运输成本较低等诸多优势。然而,由于铁路运行地点的限制,不是所有的地点都能通过铁路运输到达,此外,受到铁路设施的影响与制约,选择铁路运输对大件设备进行运输时,对大件设备的要求较高。
1.2 公路运输
公路运输作为我国交通运输方式中使用最多,机动灵活性最好的运输方式,在对大件设备的运输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公路运输因为其能够直接把大件设备通过相应的交通运输线路转运至目的地,能够很好地做到其他运输方式不能直接将大型设备运送至目的地的特点,能够做到点对点的运输,能够很好地降低运输过程中的转运装卸成本。即使部分大件设备能够通过水路或者铁路运输方式进行运输,然而在水路或者铁路欠缺或者受到限制的情况下,也只能够使用限制条件较低、困难易于克服的公路转运来实现,部分地区即使使用了铁路或者水路运输方式,然而目的地几乎都不是铁路沿线或者港口,最后还是需要使用公路运输才能实现。
1.3 水路运输
水路运输是当前运输方式中承d能力最大且运输费用最低的运输方式。若目的的地区有航道、港口时,通过水路对大件设备进行运输是成本最低的运输方式。水路运输往往几乎不会受到大件设备的长、宽、高以及重量等条件的限制,并且水路运输的船型选择比较灵活,在对大型设备进行转运时,水路运输是最经济最主要的运输方式。该运输方式的优点是运输能力大、投资少、占地少、运价较低。该运输方式的缺点是受自然条件和季节限制较大、连续性较差、速度慢等。
1.4 联合运输
所谓的联合运输方式就是使用水路、铁路以及公路运输方式中两种或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的组合。联合转运的方式能够很好地避免其他单一运输方式的缺点,可以在一次运输过程中兼顾其他运输方式的优点。联合运输方式不受地域的制约,能够构建综合运输体系。虽然该种运输方式具有较多的运输优势,以及所受到的限制较少,但在联合运输转换运输方式时,要综合考虑转运过程中的装卸难易情况,在联合运输中,所使用的转换运输方式越多,则装卸费用就越高,对总体运输过程中的费用也就影响越大。这种联合运输的方式,对人力与物力的占用与消耗较大,在对大件设备采用联合运输方式进行运输时,要全面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对大件设备的运输,以及运输过程的经济性。
2 大件设备运输路线选择分析
对大件设备进行运输时,在选择运输路线时,要全面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不同的运输形式,在选择运输路线时会出现较大的不同。在选择铁路、公路、水路运输方式的时候,水路运输同陆路运输比较,水路运输具有更好的通行条件,运输途中的船舶往往只对航道的宽度、深度、弯曲半径等有着相应的要求,所以水路在大件设备的运输路线的选择时困难较低。对于铁路运输方式来说,铁路的限宽、限长、限高以及限重都是确定运输路线的限制条件,运输大件设备时,只有在相关的限制条件以内才可以正常的通过,所以,运输路线的确定也相比公路运输方式比较容易实现。公路大件货物运输在出发地和目的地之间存在多条可行路径,但并不是每条路径都是适合运输的,而且运输路障较多,如何选择最优路径来减少运输成本和运输时间,以期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存在诸多困难。
3 大件设备运输的安全影响因素
3.1 铁路大件运输的安全影响因素
铁路运输作为大件运输中常用的运输方式,也存在着较多的安全影响因素,一般情况下能将这些影响因素分为两种:确定性因素与随机性因素。建筑限界规格是铁路运输中的安全影响因素中主要的确定性因素;而动态性位移距离是主要的随机性因素。
建筑限界规格。由于铁路在建设过程中所采用的尺寸标准是确定的,因此,在对大件设备进行运输中,只要能够满足这些标准的要求,就能够有效地避免建筑限界规格对大件设备运输中的安全影响。
大件运输车辆的重量和高度。在对大件进行运输的过程中,装载货物的重量以及整车的重心位置也会对车辆运行中的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保障大件设备在铁路运输中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在运输装载时,必须考虑大件运输车辆的重量和高度,从而更好地减少大件设备运输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
公路运输方式作为大件设备运输中机动性最高,灵活性最好的运输方式,在运输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也较多,因此,在对大件设备进行运输的过程中具有较为复杂的安全性影响因素。
运输车辆的安全性问题。在对大件设备进行运输的过程中,在使用车辆运输时,必须考虑车辆的安全性问题,必须保证在装载大件设备后具有一定的可靠性。由于大件设备具有形状特殊性和重量较大等特点,在对大件设备采用车辆装载时就必须考虑路面负载能力。大件设备往往载荷会超限超重,所途经道路的载荷应该加强,因此选取路径时,勘测工作必不可少,通过勘测数据才能进一步核算对比。
轿梁通过能力。要安全通过桥梁,大件货物的实际载荷要符合桥梁设计、建造的载重强度,使得桥梁的实际负荷不超过载重限制,不然的话就要制订可行的加固和改造方案。
3.2 水路大件的运输安全影响因素
水路运输是大件设备运输中使用最多,最为经济的运输方式,使用该运输方式对大件设备进行运输时不安全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所使用船舶的种类、运输航线、航道的水位、运输过程中的自然环境以及天气因素等方面。若在运输过程中,出现极端天气,运输船舶的大幅度晃动也要进行相应的考虑,使用水路运输形式对大件设备进行运输时,风浪的出现很难避免,会影响运输船体的稳定性,船体出现一定的摇摆,这就要求在对大件设备进行运输时必须进行相应的固定措施,严禁大件设备在船舶晃动时发生移位,严重影响大件设备甚至船舶稳定性,如果位移严重,且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甚至会造成翻船的发生。另外,对于部分大件设备,晃动也会对其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在采用水路对大件设备运输时,进行相应的捆绑是必需的。
4 结 论
大件设备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国防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大件设备的制造与转运也能体现一个国家制造业的水平,是国家实力的象征。保证大件设备的安全运输至预目的地,是确保发挥其作用的关键。在大件设备运输中,常常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与限制,对大件设备运输过程中安全性与经济性至关重要。因此,在对大件设施运输时,制订合理运输方案,选用恰当的运输方式与运输路线对于大件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输具有重大的意义。
铁路旅客运量增速低于GDP
自1978年以来,中国公路、铁路、水运、民航都有突飞猛进的进步,以1978年各种交通方式承担的旅客出行量为指数100,并与同期的GDP增长相比较,到2006年,GDP指数为1334(1978年=100),按可比价格计算增加到13倍。同期,公路和民航承担的客运量分别增加19.43倍和84.94倍。远高于GDP的增速。水运由于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很难快速发展。而铁路承担的出行量,在1993年之前与GDP的增速相仿,但之后发展缓慢,开始落后于GDI的增长,到2006年,铁路承担的旅客运输增长到6倍,低于GDP的增长速度。
从各种交通方式承担的出行比例来看,水运逐渐萎缩,到2006年已不足0.4%,民航比例虽然上升较快,但所占比例仍然较小,到2006年占比达到12.35%。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仍是主要工具。铁路运输从80年代初的接近60%不断下降,1995年之后保持相对稳定,在35%左右波动。
大宗货物长途运输铁路的不可替代性
铁路承担货运量远低于公路,90年代之后保持比较稳定的比例,承担总货运量的14%左右,公路则保持在72%左右。而货物周转量上,水运(包括远洋)占比较大,2006年在62%以上。铁路则长期高于公路,最近几年保持在25%左右,而公路保持在11%左右。铁路在中远程旅客运输和货物运输上仍有较大的优势。
铁路运输优势逐渐凸显
大陆型国家决定铁路运输不可替代
我国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国家,经济发展过程存在着地理上的显著不平衡性,使得铁路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不但无法替代,还会持续增强。林仲洪以与我国地理结构和幅员面积类似的美国、俄罗斯和印度为例介绍说,“世界上大陆性国家基本都以铁路为主要运输方式,并以铁路为骨干形成了发达完善的交通网。”
在公路运输最发达的美国,铁路仍在大宗货物运输和联合运输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小汽车运量的70%、煤炭运量的65%、谷物及农产品运量的40%都靠铁路运输;俄罗斯铁路是俄联邦交通运输的骨干,2004年承担了83%的货物周转量。印度铁路承担着约40%的陆地货物周转量,其中包括钢铁运量的75%,煤炭运量的65%,进口煤的90%以及粮食、化肥等。
铁路运输以其运距长、连续性强、规模集约等特点,能够突破地域辽阔对国家和国民经济整体性和联系性的空间阻隔,为资源在更广阔的空间范围内优化配置提供最为有效的载体,促进市场广度和深度的开掘,为经济主体的市场活动提供低社会成本基础。
产业分布特征决定铁路在能源、原材料、粮食运输中的地位
我国能源资源分布不均,煤炭等矿产资源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和西北,距离东南沿海发达地区路途遥远,需要大量的远程运输。且矿产资源类大宗货物运输困难,铁路运输在资源运输领域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优势。主要粮产区也存在同样的分布特征,主要粮产区集中在东北和东南部,存在南粮北运的问题。
因此,我国资源分布不均,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对铁路运输的需求较大。各地区优势互补,产业分布各有特色,对大容量、高效率、低能耗的交通运输方式的需求更为迫切。铁路运输的发展,才能为整个中国产业布局和产业升级提供良好的条件。
发展铁路运输应对能源危机
在世界范围内,交通部门的能源消耗占到全球石油消费的一半。预计到2010年,全球汽车量将增到10亿辆以上。国际能源机构(IEA)的研究报告中指出:2000年全球约50%的石油消耗在运输部门,到2020年全球运输用油将占石油消耗的60%以上。运输用油将是未来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主要驱动。
在我国,2004年,各种运输方式消耗汽、煤、柴、燃料油约1.075亿吨,比1990年增长1.67倍,年增长率7.28%,特别是道路和航空交通石油消耗量增长更快。1990年至2004年全社会石油消费年均增长率为6.5%,而道路交通汽、柴油消耗量由2480万吨增长到8100万吨,增长2.27倍,年均增长率达到8.82%;航空交通航油消耗量由118.7万吨增长到788.8万吨,增长5.65倍,年均增长率14.48%。交通运输石油消耗的增速远高于全社会石油消耗的增速,占全社会石油消费的比重不断提高。1990年整个交通系统和道路交通成品油消耗量占全社会成品油消耗量的比重分别为45%和28%,2004年分别提高到54%和42%左右。由于交通运输石油消耗增长快,它占全社会石油消费的比重也不断提高。交通运输部门成为名符其实的石油消费大户。
面对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我国的石油资源显得相对短缺。我国人均石油可采储量只有世界平均值的10%。1990―2004年国内原油产量年均增长率为1.7%。而同期全社会石油消费年均增长率6.5%。石油供需差距很大,靠进口补充不足。因此,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1993年为6.3%,2000年提高到30.25%,2004年又提高到45.1%
我国资源短缺,且分布不均,环境压力较大。由于铁路发展长期滞后于经济发展,一些重大战略物资的跨区域运输依然要靠公路等方式运输,对能源与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
在能源与环境日益加大的背景下,铁路运输方式从能源效率、环境保护、投资效益、等更方便更加表现出优于其他运输方式的特征。
“十五”期间,铁路新增营业里程6500公里,运输工作量比“九五”增加30.8%,而能源消耗总量只增加了9.2%。从1998年到2005年,尽管公路投资增长幅度远远超过铁路,但完成的客货运输周转量增长幅度却低于铁路6.6个百分点。
存货运领域,铁路的运输成本相当于公路的1/10,相当于航空运输的1/100,与内河运输成本类似。铁路运输是一种更加经济高效的运输方式。加大铁路运输比重,是经济、能源、环境皆优的选择。
美国交通部门能源消耗中,2005年和1970年相比,用于公路运输的各种能源消耗增长89%,而用于铁路货运的能源消耗仅增长15.6%。到2005年,铁路货运领域耗能仅相当于汽车领域耗能的26%。
与美国相比,我国在能源储量、环境治理、人口压力等各方面均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对我国交通运输
发展模式的选择也提出了要求,必须重视单位运量更大,耗能少、成本低、对环境更加友好的铁路运输方式。铁路不仅节省石油能源,电气化铁路也是唯一不需直接排放污染物的更为清洁的运输方式。还可以把我国较为缺少的石油资源的直接消费,转变为我国较为丰富的煤和水能资源的间接消费,有利于能源的合理利用。面对环境污染日益加剧、世界价格不断上涨的挑战,我国需要将铁路运输作为更加优先的运输方式加以发展。
铁路行设备业将迎来高投资增长
铁路行业前期投资不足
铁路货运能力不足对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束缚,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战略性难题。1978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4.86万公里,2007年达到7.8万公里,29年增长了60.5%。与此同时,29年我国GDP,却增长了4330%。这意味着我国铁路运输用与改革开放前29年几乎相同的新增里程,支撑GDP翻了五番多。
国家铁路从1985年到2006年仅增长20%的里程,而同时期中国GDP增长了近6倍,铁路通车里程增长速度远落后于经济的增长速度。1985年每公里铁路创造的GDP在2006年需要创造5.7倍于1985年的GDP。中国铁路长期保持着超负荷的运转。迫切需要快速提高。2006年,我国铁路以世界铁路6%的营业里程完成了世界铁路25%的运输量,旅客周转量、货物发送量、换算周转量、铁路运输密度均居世界第一。
近几年来,全国铁路货物发送量年均增长8.7%,低于全国GDP增幅以及煤炭、电力以及建材等大宗物资运输需求的增幅。铁路运量提高过慢,远不能满足高速增长的运输要求,在能源与环境压力日益增大的环境下,加强铁路投资的迫切性需求更加强烈。
普通铁路建设投资大幅增加
中国铁道部于2006年出台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根据规划,到201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8.5万公里,比2005年增加13%,比2007年增长8.97%。根据规划;“十一五”期间铁路总投资将达到1.5万亿元,为“十五”规划的3倍。06―07年,共计投资仅为4404.16亿,占总投资计划的29.36%。08―10年的铁路投资依然有高速提高的需求。
高铁路轨、机车、车辆需求旺盛
按照规划,“十一五”期间,中国将完成时速在300公里以上的客运专线大约5457公里。从2006年到2010年,中国将投资12500亿元人民币,建设17000公里铁路新线。其中客运专线7000公里,主要包括京沪、京广、京哈、沈大、陇海等。
目前,中国企业仅能承担高速铁路的路基、桥梁、钢轨、枕梁、供电架等基础部分的施工和生产。这部分基础建设项目在高铁投资中约占50%的比例。所以订单价值并不小。而技术高的核心部分,是列车、通讯、信号、供电等系统,大部分从国外购买,或者是通过国内合资公司购买,其部分收入仍然可以由中国企业获得。但是项目设计等服务,中国目前完全需要依靠国外。以在2004年时速200公里列车招标为例,中方3家工厂合资公司分别获得30%―40%的订单份额。
从已有的合同来看,客运专线的投资比例中,基础建设比例只在50%左右,要远低于2006年之前实际的投资比例。包括机车购置等投资比例大幅增加,在40%以上。电气设备和其他配件约占8%。
投资策略与重点公司
随着我国铁路建设大发展、集装箱中心站的建设、铁路运输大提速,铁路在运输系统中的作用愈发突出,铁路物流园应运而生。在物流园区列入物流业振兴规划的九大重点工程之后,全国各地铁路物流园区建设项目纷纷提上议事日程。
与传统的物流园相比较,铁路物流园区的规划具有显著的特点,其中,用于货物交接、中转的货场是铁路物流园规划的重点。科学合理的货场配置不仅能有效实现园区的基本功能,还能提高园区内部运输效率。
铁路物流园区货场功能
铁路物流园区(KailwayLogistics Park)是按交通运输方式分类的一种物流园,一般以铁路车站为基础,以铁路运输为主要运输方式,实现铁路车站与物流功能区的结合。它是以铁路枢纽、铁路货场等场所为主的物流节点,是各种物流设施和物流企业集中布局的场所,是通过衔接几种运输方式优化铁路物流的货物集散中心。
传统铁路货场是车站的一个生产车间,是完成货物处理作业的场所,也是铁路运输与支线短途运输衔接的地方。铁路物流园区货场不是传统的铁路车站内的货场,而是与物流园区物流功能区紧密结合、相互依存的专门为物流园区内部物流企业、功能区或外部运输服务的场所,主要包括铁路货物线和货物交接场地。
铁路物流园区货场是园区内物流的交接场所,货物通过铁路运输到达园区车站,停靠在货场相应的货物线上,然后把货物卸到指定货位,之后,或者通过汽车运送到园区指定功能区进行相关作业,或者运出园区,或暂时存放在货场。从园区运送来的货物、从园区外通过公路运来的货物也是先到达货场,然后通过装卸机械、人力等装运到货车内,再通过车站运出园区。铁路物流园区货场的功能大致有以下几点:
1 货物装卸功能:负责装卸车站、园区各功能区到达的货物。
2 中转功能:负责中转车站、园区外到达的货物。
3 暂存功能:负责暂时存储车站到达的货物,这些货物暂时无法运送到指定地方。
铁路物流园区货场配置
铁路物流园区货场配置基本可以分为尽头式、贯通式以及混合式。其中尽头式又分为尽头式集中和尽头式分散,贯通式分为贯通式集中和贯通式分散。
1 尽头式货场
(1)尽头式集中货场
尽头式集中货场配置模式为:铁路货物线从物流园区车站一端咽喉出岔,不与另一端咽喉相连,货物线不深入到物流功能区,而是集中在一起,货物线两侧规划成货物交接场地。尽头式集中配置模式的优缺点详见表1。
(2)尽头式分散货场
尽头式分散货场配置模式为:铁路货物线从物流园区车站一端咽喉出岔,不与另一端咽喉相连,货物线分散延深到相应物流功能区。尽头式分散配置模式的优缺点详见表2。
2 贯通式货场
(1)贯通式集中货场
贯通式集中货场配置模式为:铁路货物线从物流园区车站一端咽喉出岔,并与另一端咽喉相连,货物线不深入物流功能区,而是集中在一起,货物线两边规划成货物交接场地。贯通式集中配置模式优缺点详见表3。
(2)贯通式分散货场
贯通式分散货场配置模式为:铁路货物线从物流园区车站一端咽喉出岔,并与另一端咽喉相连,货物线延伸到相应物流功能区。贯通式分散配置模式优缺点详见表4。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商品供应和交流日益丰富,现代物流业呈现高速发展的现状。交通运输工作作为商品的重要载体,在运输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铁路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运量大、速度快、安全性能高等特点著称,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在产品运输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1.整体路网条件下铁路货运产品分析
在整体路网的背景下 ,铁路货运承载运输货物的责任,为了保证运输量,需要了解货运产品的特性。以下将对铁路货运产品差异性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1.1整体路网条件下铁路货运产品差异性分析
差异性是市场商品最大的特征。产品的差异性指的是企业向市场提供的产品、服务或者销售过程中与其他企业相比,产品的款式、质量、性能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由于不同商品具有不同的特征,因此每种商品都是不可替代的,在市场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企业可以通过增加产品的差异性,扩展市场占有率[1]。
1.1.1货源
铁路运能紧张,货源主要集中在大宗物物资运输方面,要求铁路根据自身特点和在战略市场中的地位,确定货源的类型和价格。当前大宗货物主要包括:煤炭、石油、粮食、建材等,铁路运输价格低廉,货运产品价值性能较低。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货物种类不仅包括大宗货物,小批量产品应运而生。就当前工业体系来说,工业结构不仅以原材料为主,而是以加工、组装工业为中心,对原材料依赖度明显减少。
1.1.2运输需求
当前我国货运市场主体是企业,企业对货运需求的标准是左右市场发展的主导力量。当前各行各业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物流飞速发展,为了控制整体发展速度,需要改变运输方式。从单纯的运输转化为与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相关联的物流服务,在选择货运方式时,从物流全过程为考虑基础,认识到物流变化,满足相关需求。
1.2整体路网条件下铁路在货运产品发展趋势
近些年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逐渐形成完善的发展体。当前我国铁路货运逐渐向专业化、制度化、物流化的方向发展,为了提升整体的运行能力,开展多种物流管理方式。具体发展方向如下[2]。
1.2.1集中化
货运业务集中化是当前铁路货运的基本发展方向。所谓集中化指的是路网上货运营业站和部分运输线路的整体布局,将货运作业放置于较大的处理中心办理手续,便于发展重载运输、集装运输及直达运输,进而实现现代化发展。
1.2.2重载化
重载运输是指铁路在大宗散装货物运输领域取得的重大技术成就,铁路重载化已经成为提升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的关键。为了扩展铁路发展路径,需要掌握正确的发展方向。
1.2.3快捷化
在最短的时间内运输大量的货物是整体路网条件下的首要任务。快捷运输在满足了大家对不同商品的需求,铁路具有速度快、费用低等优势,和其他运输方式有一定的竞争压力,提升了列车运行速度,取得令大家满意的实践效果。
2.整体路网条件下铁路货运产品开发策略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及铁路的循序发展,高速铁路网的逐步形成及货运分线运输方式不断优化。当前成为铁路货运的最佳发展时机,我国货运运输将会向集约化方向发展。在技术不断革新的背景下,要求优化发展策略,改变运行方式。具体实践策略如下。
2.1提升货运集约化发展水平
当前小运量的货运站呈现出一体化的发展趋势,通过引进现代物流观点,将普通物品放入车中运输,多个运输箱进行整合,达到理想的运输效果。其次小运量货运站的整合,能将零散的货物堆积起来,实现统一的发放。特定区域的货物放送是当前战略装车点的发展趋势,在建立区域性在战略经营装车点时,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600多个装车点及200多个直通物流中心的集散能力,形成一个可以覆盖各个行业的运输网络。对货源充足、交通方便的地区开设专门运输在路线,改建专用铁路和其他路线,满足铁路运输的基本条件。其次对货源少,货物去向分散的地区以车站为中心,在路网条件下,建立符合实际运行路线的线路,保证货物及时到达[3]。
2.2开展多元化经营方式
多元化发展方式是当前货运系统整体发展方向,充分利用客运分线的作用提升货运基本运输能力。合理安排货物列车开行方案,尽量满足多方面需求,吸引更多的货源,为重点物资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其次要创新铁路物流经营方式,利用电子商贸的特点提高货物运输质量,保证运输和生产的一体化。
2.3保证货运设施的现代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铁路运输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科学技术是保证运输速度的关键。因此在实践中要提高仓储设施自动化水平,尽量采用网性大型编制组站,进而体综合性自动化水平。为了保证货源定位的准确性,需要采用列车、机车、实现实时追踪。应该以调度智能化、营销社会化及经营管理现代化为重点,建立完善的铁路信息系统[4]。
2.4利用市场营销手段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如何采用新型市场手段对铁路货运进行整体的监督是摆在当前货运市场面前的重要难题。首先要建立适合当前物流发展的市场营销机制,实现运输方式的多样化。其次为其他客户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建立相对应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利用多种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客户,提升铁路货运的整体发展能力。
3.结束语
整体路网条件下,铁路货运站产品开发是摆在货运交通面前的重要难题。为了提升铁路运输的影响力,需要从当前发展体系出发,加强创新,构建与实践相符合战略合作目标,实现一体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宗平,张志宇.铁路运输产品生产决策模型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2(23):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