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管理培训模板(10篇)

时间:2024-03-02 17:00:5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数字化管理培训,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数字化管理培训

篇1

从采油岗位、工种、培训重点对比可看出:数字化管理打破了传统的岗位工种界限,岗位由传统模式下的8个减为2个;工种由传统模式下的5个减为2个;培训重点也由原来针对各类工种、岗位的应知应会操作技能培训,转变为数字化管理和标准作业程序培训。

2.数字化管理环境下对员工职业技能的要求发生了变化

数字化管理的实施,优化了业务结构,重造了管理流程,更新了管理理念,变革了管理方式,对工种的要求是多工种合一,对岗位的要求是一岗多能。员工工作形式发生了改变,由过去单一的工作向复合型工作转变,逐步由掌握所在岗位单一传统职业技能变为掌握与数字化管理相结合的新的职业技能,从单纯的手工操作更多的转变为以计算机操控为主的操作。

3.数字化管理环境下员工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

通过对长庆油田目前数字化推广应用情况的调查显示,随着数字化管理的持续推进,提高员工对数字化管理的认知、掌握和应用能力的培训需求不断增强,具体来讲,就是要实现“一要四会”的培训目标,即流程要清楚、岗位会操作、设备会维护、故障会排除、风险会辨识。站控系统操作、数字化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数字化设备原理及维护方法、计算机及网络知识,自动控制知识及数字化方案的编制以及数字化技术与传统技术的融合等内容将成为数字化管理环境下员工岗位新的培训需求。员工培训已由单一的岗位安全操作生产为目标的岗位技能提升需求向数字化管理生产操控为手段的综合素质技能提升需求转变。

4.员工培训组织方式的需求

数字化管理将员工的工作环境从独守山头的驻井看护转变为相对集中的工作和生活中。工作环境的改变也使员工培训的组织方式由多单元分散培训变为集中培训,大大改变了以往走班窜站、分散培训而带来的“货郎式”现象,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员工相对集中的培训组织也为培训实施的多元化打下了基础。

二、数字化管理环境下员工培训方式方法的探讨

数字化管理环境下的员工培训必须要紧贴数字化管理应用实际,充分利用已建成的网络环境,分层次、有侧重的实施理论和技能知识的培训,将各工种的传统职业技能和数字化管理知识技能有机结合,实现岗位员工会操作、管理人员会使用、骨干人员会维护、技术人员能检测的目标。

1.建立模块化的培训模式,分层次实施培训

按照数字化管理环境下的劳动组织形式,以新的岗位划分为单元,将培训对象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技师和高级技师五个模块进行培训。

2.继承创新员工培训方式方法,增强培训的实效性

利用已完善的油田内部网络,建立一套公司级的数字化网络培训平台,实施基于网络的学分制培训,既可缓解工学矛盾,又可全面提升员工技能水平。学分制培训的实施一是可以充分利用数字化条件下的网络环境有效解决工学矛盾。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实际,自主选择课程,安排时间,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有效的缓解工学矛盾,并可节约企业成本。二是体现“因材施教”。员工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进度,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潜能和优势。三是可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分制培训可以促使员工培训时更为主动和努力,争取在规定时间内修完学分,进入更高层次的技术队伍,这不仅有利于团队学习而且还可以形成终生学习良好氛围的形成。

3.加强“三级”培训体系建设,提高培训的针对性

加强公司、厂(处)和作业区三级培训机构的联系,分层次、有重点的实施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公司培训主管部门,可为每名员工制作统一的培训记录手册,随时记录员工的培训记录,各培训机构可通过培训记录手册,实时了解员工的培训经历,为进一步培训提供参考。公司培训机构作为高级工以上级别的培训场所,重点加强理论培训;厂处培训机构作为本单位初级、中级工及本单位员工轮训场所,重点加强操作技能培训;作业区培训机构,重点加强员工岗位日常培训。

三、数字化管理环境下培训保障体系的建立

数字化管理环境下的培训革新是在油田新形式下,对传统培训模式的完善和提高。为了保障培训工作的顺利运行,需要在培训政策、教材开发、师资建设、培训仿真软件的研制等方面建立长效机制。

1.培训政策

一是加大对数字化管理环境下员工培训的投入。二是建立数字化环境下员工培训考核与岗位职责相一致、工作业绩和待遇相一致的评价联系机制。

2.教材及课件开发

一是要按照数字化管理环境下对工种、岗位的职责要求,在遵循国家职业工种培训标准的基础上,紧贴数字化管理实际,对现有的培训教材进行修订完善,剔除与数字化管理环境下不相符合的内容,融入与数字化管理相关的内容,按初级、中级、高级、技师和高级技师应掌握的应知应会知识和技能模块编写新的培训教材,并开发新的鉴定试题库和技能操作鉴定标准。二是为适应网络学分制培训的需要,开发一批与培训内容相一致的网络课件,供员工自学。三是根据工种、岗位、设备装置和工艺流程等要求,利用先进的仿真技术开发一套仿真模拟培训系统,按不同模块开发仿真课件,将仿真操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手段融入到培训实施中,增强学员的动手、分析和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

篇2

一、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技术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为了适应当今社会文化馆档案管理的要求,需要将数字化的管理方式运用于文化馆的档案管理工作之中,进而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从而为珍贵的档案资料提供良好的管理。在文化馆档案管理的实际工作中,要对当前档案管理工作的不足进行充分的分析,再通过有针对性的引入数字化的管理方式,进而弥补传统档案管理方式的不足,经数字化技术充分的运用于档案管理之中。

二、文化馆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必要性

文化馆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是指通过扫描、拍照、手打等方式,将纸质的档案资料输入到数据库的服务器之中进行存储,进而实现档案资料的存储、备份以及检索利用等。对文化馆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由于档案资料往往都记录于纸张之中,而纸是一种比较脆弱的载体,经过长时间的使用会不可避免的发生不同程度的破损,会对档案资料的完整性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将纸质资料转变为数字形式有利于档案资料的安全保存;(2)由于纸质档案会占用大量的空间,随着档案数量的不断增多,对其进行管理的难度也会越来越大,尤其是对纸质档案进行查阅时,会浪费大量的时间,通过将纸质档案转变为数字档案,能够大大提高查阅效率,而且还有利于纸质档案的集中管理。

三、文化馆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问题所在

由于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所涉及到的内容较多,而且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在当前文化馆档案数字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如下的问题:(1)档案数字化处理设备配备不足,某些文化馆的数字化处理设备还比较落后,仅配备了计算机和扫描机等最基本的处理设备。在对文化馆档案进行数字化的转化过程中,还停留在本机上处理本机上保存的管理模式,没有专业的数据库服务器、存储设备及配套的安全设备。同时,还无法对数字档案进行有效的共享和进行异地备份,导致数字档案的安全性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2)档案馆缺少专业的数字化管理人员,文化馆中的档案管理人员往往都缺乏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理念,也就无法对数字化档案进行良好的管理。同时,档案管也没有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全面的数字化档案管理培训,虽然很多档案管引入了先进的数字化档案管理软件,但是档案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数字化档案管理知识,也就无法充分的发挥出档案管理软件的作用。

四、提高文化馆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为了进一步提高文化馆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水平,需要结合当前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采取以下有效的改进措施:(1)加大数字化档案管理的投入,配备充足的数字化档案管理设备。文化档案馆要加大档案数字化管理设备的投入资金,并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资金能够有效的投入到档案数字化管理设备上。在设备类型的选择上,要充分的考虑当前文化馆的实际需要以及经济上的合理性,优选出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数字化档案管理设备,进而提高档案管理的数字化水平。(2)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引进制度和培训制度,文化馆要通过引进专业的数字化档案管理人员和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数字化管理培训,进而提高档案管理人员整体的数字化管理水平。文化馆要加大人才引进资金的投入,进而吸引到更多优秀的档案数字化管理人才,从而快速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同时,还要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数字化管理培训,通过进行系统全面的有效培训,逐步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数字化管理水平。

五、结语

综上所示,在文化馆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引入数字化的管理方式是大势所趋,也是档案管理发展的实际要求。通过对文化馆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档案的安全性,在实际的文化馆档案管理过程中,要对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分析,尤其是档案数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从而提高档案管理的数字化水平。

参考文献

[1]赵红颖.图书档案资源数字化融合服务实现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5.

[2]彭清清.我国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服务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4.

篇3

一、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技术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为了适应当今社会文化馆档案管理的要求,需要将数字化的管理方式运用于文化馆的档案管理工作之中,进而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从而为珍贵的档案资料提供良好的管理。在文化馆档案管理的实际工作中,要对当前档案管理工作的不足进行充分的分析,再通过有针对性的引入数字化的管理方式,进而弥补传统档案管理方式的不足,经数字化技术充分的运用于档案管理之中。

二、文化馆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必要性

文化馆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是指通过扫描、拍照、手打等方式,将纸质的档案资料输入到数据库的服务器之中进行存储,进而实现档案资料的存储、备份以及检索利用等。对文化馆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由于档案资料往往都记录于纸张之中,而纸是一种比较脆弱的载体,经过长时间的使用会不可避免的发生不同程度的破损,会对档案资料的完整性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将纸质资料转变为数字形式有利于档案资料的安全保存;(2)由于纸质档案会占用大量的空间,随着档案数量的不断增多,对其进行管理的难度也会越来越大,尤其是对纸质档案进行查阅时,会浪费大量的时间,通过将纸质档案转变为数字档案,能够大大提高查阅效率,而且还有利于纸质档案的集中管理。

三、文化馆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问题所在

由于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所涉及到的内容较多,而且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在当前文化馆档案数字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如下的问题:(1)档案数字化处理设备配备不足,某些文化馆的数字化处理设备还比较落后,仅配备了计算机和扫描机等最基本的处理设备。在对文化馆档案进行数字化的转化过程中,还停留在本机上处理本机上保存的管理模式,没有专业的数据库服务器、存储设备及配套的安全设备。同时,还无法对数字档案进行有效的共享和进行异地备份,导致数字档案的安全性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2)档案馆缺少专业的数字化管理人员,文化馆中的档案管理人员往往都缺乏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理念,也就无法对数字化档案进行良好的管理。同时,档案管也没有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全面的数字化档案管理培训,虽然很多档案管引入了先进的数字化档案管理软件,但是档案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数字化档案管理知识,也就无法充分的发挥出档案管理软件的作用。

四、提高文化馆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为了进一步提高文化馆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水平,需要结合当前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采取以下有效的改进措施:(1)加大数字化档案管理的投入,配备充足的数字化档案管理设备。文化档案馆要加大档案数字化管理设备的投入资金,并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资金能够有效的投入到档案数字化管理设备上。在设备类型的选择上,要充分的考虑当前文化馆的实际需要以及经济上的合理性,优选出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数字化档案管理设备,进而提高档案管理的数字化水平。(2)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引进制度和培训制度,文化馆要通过引进专业的数字化档案管理人员和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数字化管理培训,进而提高档案管理人员整体的数字化管理水平。文化馆要加大人才引进资金的投入,进而吸引到更多优秀的档案数字化管理人才,从而快速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同时,还要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数字化管理培训,通过进行系统全面的有效培训,逐步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数字化管理水平。

五、结语

综上所示,在文化馆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引入数字化的管理方式是大势所趋,也是档案管理发展的实际要求。通过对文化馆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档案的安全性,在实际的文化馆档案管理过程中,要对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分析,尤其是档案数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从而提高档案管理的数字化水平。

参考文献

[1]赵红颖.图书档案资源数字化融合服务实现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5.

[2]彭清清.我国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服务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4.

篇4

信息化教学具有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生动有趣的特点,可以有效改变以往“黑板加粉笔”的单一教学模式,有效克服传统教学培训方法中以教师为课堂主体,学生参与度不足的缺点。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围绕学生开展各种党校教育和培训活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推动党校干部培训教育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2 通过信息化技术提高培训质量

党校干部培训的信息化要求我们对教学观念进行及时更新,此外,还要不断革新和完善教学管理组织结构,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形成系统的运行机制。我们必须要构建一套符合信息化要求的党校干部管理培训体系,重视培训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加强日常培训工作中的信息监督控制,提高管理系统的反应能力,促进相关信息的分流管理,并最终实现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的信息化。其次,构建有效的培训信息管理平台,重视党校干部培训过程中的组织工作和管理工作。作为党校干部培训教育管理系统的核心,培训管理平台同时具备了制定培训计划、进行学籍管理和考试、成绩管理的功能,其管理工作是一个动态的信息管理过程。通过使用培训管理平台,我们可以逐步实现党校干部培训计划的信息化管理,使培训计划的制定工作更加科学合理,更好地开展培训改革,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促进培训服务更加方便快捷,省略中间很多不必要的环节,为培训教育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促进培训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培训管理资源效用的最大化。最后,加强对培训信息的监督控制,促进培训质量评估的网络信息化。培训质量直接体现了党校的综合办学水平,反映了党校的办学能力。我们必须要不断建立和健全党校干部培训教育的信息化管理机制,对党校培训情况开展多方面、全过程的管理控制。我们要有效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制定党校干部培训质量的评估标准,加强培训质量评价工作的有效性,完善党校干部培训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打分、征询意见等方式开展信息统计和整理工作。[1]通过信息化管理培训,我们可以及时挖掘党校教学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改进备课工作,完善教学方法,促进信息反馈系统的建立,为培训监督管理人员的具体培训教育工作提供改进建议和相关参考依据,促进总体培训质量的提高。

3 通过信息化技术建设党校培训教育数字化数据库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网络信息化技术开始被应用到图书管理工作中,党校图书馆必须要顺应历史发展形势,及时转变服务理念,培养良好的服务意识,为广大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高度重视图书资料的实际应用,主动为党校干部、教员、学院提供全方位的数字信息服务。其次,重视调研工作,从多个渠道收集各种文献、信息资料,形成具有党校特色的信息化数据资源库图书馆。我们应该综合考虑党校培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及教学科研的需要,采用各种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资料收集,将相关信息进行组织和统计,整理成系统的数字资料,对图书馆有限的文献资料进行有效补充。现阶段,很多省市级的党校图书馆在技术人才上十分缺乏,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技术力量相对还比较薄弱,要想构建通用的大型数字数库是比较困难的。党校图书馆应该在中央党校的统一领导下,综合考虑本地区本党校的具体实际,构建地方特色鲜明的专题数据库图书馆,为党校系统数字化资源的共享提供保障。最后,注重党校之间的协作,提高文献信息资料的共享率。数字化图书馆是依托于网络建立起来的,不会受到地理空间的影响,只要具备网络,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实现对它的访问,因此,我们必须要以信息资源的共享作为数字化建设的目标,为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提供充足的信息资源。[2]在网络信息化条件下,要想提高资源共享率,我们就必须要注意做好协调分工,在中央党校的统筹规划下,促进全国各大党校系统力量的有效集中,团结合作,使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共同构建一个通用的大型数字化图书馆,在防止图书馆数字化重复建设的同时,促进党校系统数字资源利用率的大幅度提高。

4 促进党校培训教育管理机制的规范化

我们要将信息技术发展的相关政策和规划、资金投入及信息标准等内容形成一个系统的规章制度,为党校干部培训教育的信息化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完善的信息规章制度可以帮助我们对党校的信息化发展战略进行一个统一的认识,帮助我们将党校的信息化发展理论成果进行有效地贯彻落实,满足党校在信息化过程中的需求。促进信息化发展的制度完善不但是党校信息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规范信息化管理的主要依据。我们要重视党校信息制度构建工作中的发展规划问题和资金投入问题,加强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相关信息标准,对其进行有效的维护和管理,促进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根据信息化规章制度开展党校培训管理工作可以防止信息化发展中的盲目性,避免“一阵风”建设,减少经费紧缺和标准混乱、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更加充分地发挥信息化技术在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中的积极意义。

篇5

档案是非常重要的信息资源,为不同单位所普遍关注和重视。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与进步,档案信息数字化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它在提高档案工作水平的同时,也对档案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但目前档案信息化和档案工作仍然存在不足,今后需采取改进和完善对策,从而更好顺应档案信息数字化趋势,促进档案工作水平提高,为人们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一、档案信息数字化的概念与特征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在档案工作的应用,档案信息数字化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它具有自身显著特征,对档案工作有效开展产生积极作用。

1.概念。档案信息数字化是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在档案工作的应用而出现的,它指的是利用数据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高速扫描技术等,将纸质文件、声像资料,系统组成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并建立检索目录,方便对信息的管理和查询。其建设路径是将纸质档案扫描并存储于档案信息数据库,实现档案信息资料传输的网络化,方便信息资料共享,更好满足用户需要。

2.特征。档案信息数字化是档案管理的一种重要趋势,它具有自身显著特点和优势。不仅节约档案信息的存储空间,方便资料查询,还大大方便对信息资料的检索和存储,有利于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档案信息传输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同时还能强化档案信息的实时性与动态性,方便对信息资源的整理与加工,让读者更为便捷的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因而在档案工作中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其应用也变得更为广泛。

二、档案信息数字化视野下审视档案工作的不足

档案信息数字化对各项工作开展具有积极作用,有利于提高档案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但由于受到制度、人员等因素制约,目前档案工作仍然存在不足,影响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数字档案信息资源不足。由于受到技术、人员等因素制约,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存在不足,网上档案信息内容缺乏,网站提供的信息资源较少,难以满足用户需要。一些网站即使为用户提供档案信息资源,但只给出目录,读者无法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影响档案信息资源充分利用,制约其价值充分发挥,这是今后需改进和完善的内容。

2.档案信息真实性难以保证。一些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在对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处理过程中,由于电子信息资源具有可读写行的特征,人为对信息资源做了修改,并且修改后没有做出任何记录。导致信息化处理后的档案信息与原始资料不符合,失去真实性,难以有效发挥指导和参考作用。

3.档案信息安全性问题突出。信息化之后的档案资料安全问题尤为突出,互联网会面临来自各方的攻击,黑客、网络病毒等都会侵入电脑程序,拦截重要的数据资料,或者遭到病毒攻击,导致档案信息资料丢失,影响档案信息资料的真实性与有效性。为确保档案信息安全,采用杀毒软件或其他防病毒攻击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4.对工作人员素质要求较高。档案信息数字化对工作人员素质提出更高要求,他们不仅要具备档案管理基础知识,掌握编号、存档、查询等工作流程。同时还要掌握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使用方法,能对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做好资料编号及存储工作,能建立数据库和索引目录,方便对档案信息的查询。同时还要明确档案工作流程,严格遵循规范要求开展档案管理的各项工作,提高档案工作服务质量。

三、基于档案信息数字化的档案工作策略

为应对档案信息数字化趋势,提高工作水平,根据存在的不足,笔者认为今后应采取以下改进和完善对策。

1.重视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工作。相关单位和工作人员要提高思想认识,顺应档案信息数字化趋势,在技术、资金、人员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建立相应的网站,录入档案信息资料,方便人们获取相关信息。在建立网站的同时,还要重视网站维护与管理,构建检索目录,方便读者查询和获取信息资源,促进信息资源开发,推动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管理标准化、信息服务网络化进程,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满足用户对档案信息资源的获取和需要。

2.完善基础设施,确保档案信息真实。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影响档案信息数字化进程,还对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产生重要影响,因而要高度重视该项工作,不断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部门要借鉴已有的网络建设成果,建立电子档案接收应用系统,为档案信息的归档、接收、保管和利用创造条件。完善档案检索目录、档案信息数据库建设,推动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顺利进行。工作人员要提高自己的责任心,严格按规定办事,不得随意修改档案信息资源,严格按照规范流程做好档案管理的每项工作,确保档案信息真实有效,提高服务质量。

3.采用技术对策,保障档案信息安全。采取有效的技术对策,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加强安全防范工作,确保档案信息安全。为保障数据库和网站安全,要重视安全管理技术应用,包括防火墙技术、访问加密技术、身份认证技术等。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能有效防止黑客攻击和非法访问,避免档案信息资源丢失,保障档案信息安全。做好档案信息备份工作,避免信息资料丢失而影响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4.注重管理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素质。要注重引进基础知识扎实,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既懂管理又懂技术,能熟练进行计算机操作,满足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需要,提高管理工作效率。重视工作人员的培训,采用现场授课、讲座、撰写心得体会等方式,做好工作人员培训工作,促进他们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提高,能更好顺应档案工作需要,提高工作技能。工作人员也要加强自身学习,遵循规章制度和档案工作流程,能熟练操作计算机技术,做好档案的日常维护工作,确保档案信息安全,更好满足用户获取信息资源的需要。

篇6

安塞油田地处黄土高原腹地,梁峁交错、沟壑纵横,其发展受到自然环境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这些自然条件极大限制了油田管理工作的开展。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为突破原有的时空限制,提升生产组织效率、消除安全环保风险提供了可能。新型数字化采油作业区运行管理已成为油田企业发展趋势。

一、采油作业区实行数字化管理的必要性

(一)是顺应油田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数字化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发展方向。安塞油田推广数字化管理,以自动化为发展基础,以数字化为桥梁通道,能够有效促进后端决策支持向生产前端过程控制快速延伸,为生产、经营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同时有助于规范生产经营和管理行为,减少管理系统内耗,提升分系统管理效率和传统产业链管理水平,实现生产经营任务和工作质量优质高效完成。

(二)是油田实现规模化建设和管理的必然要求

面对沟壑纵横、梁峁交错的恶劣自然环境,“三低”油气藏的自然地质条件,油水井多,点多面广的开发特点,外部环境复杂、安全环保风险大的管理压力,传统的油田开发建设、单体系管理、住井看护、人工巡井巡线、数据采集的生产组织和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大油田管理、大规模建设”的需要,必须通过数字化管理来革新生产组织架构和管理流程再造,提升油田企业发展的内驱力。

(三)是实现低成本发展战略的客观需要

数字化管理最终目的就是使企业获得最佳经济效益。通过实行数字化管理缩编了管理机构,控制了用工总量,削减较高的油田开发、建设、维护成本,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数字化管理为油田企业集约式、内涵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是降低安全环保风险,实现油田绿色开发的有力保障

面对油田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实行数字化管理,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井站实时生产监控,智能预警,降低了员工高温、高压巡检、操作的风险;井站无人值守,抽油机远距离启停,减少了员工巡井、投球和井口操作频次;长输管线漏点预判、管线原油泄漏紧急情况切断,重大环境敏感点视频监控等,能够有效降低安全环保事故发生几率,提高事故应急处置反应时间,这些都是实现安塞油田绿色开发、清洁发展的有力保障。

(五)是“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贯彻实现

实行数字化管理,将原来的人工资料录取转变为报表自动生成、数据自动传输,改变以往人工投球、巡检巡线,“大海捞针”、“守株待兔”、“地毯式搜索”的被动井站运行管理模式,将员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极大的降低了员工劳动强度。

二、采油作业区数字化建设现状

采油作业区井站数字化建设包括油井数据采集、抽油机远程启停、自动投球、视频实时监控、闯入智能分析等9项功能;增压点、注水站建设包括收球筒、外输泵温度压力检测、可燃气体检测、输油泵变频控制等10项功能;联合站建设主要包括集输、注水、清水处理、消防、站控、视频监控6大系统,25项建设内容。截止2011年3月安塞油田杏南采油作业区已完成15座站点、68个井场、455口油水井的数字化建设工作,削减井场看护人员29名,机关人员10名,将其补充到生产一线,精简幅度达到了21%,提高了生产管理系统效率。

三、采油作业区数字化管理探索

随着油田数字化建设工作的持续深入,新型劳动组织架构应运而生,将传统直线职能结构转变为扁平化矩阵式管理模式,有效缩减了管理层级及生产指令传输渠道,加强了各专业组室之间的信息沟通,消除了生产管理信息交流壁垒,实现了不同专业之间的管理协同,达到了行政管理与生产流程管理的统一,为保证生产经营、安全环保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研究通过分析总结杏南采油作业区数字化管理实践经验,提出了新的管理思路:

(一)废除分布式调度,生产组织实现集中式点对点管理

生产组织点对点管理强化了调控中心对生产管理的权威性和唯一性,提升了技术服务生产的效率,保证了生产指令的传输速度和准确性,缩减了反应时间,提高了管理执行力。

(二)打破时空限制,生产、调度会议实现远程视频同步管理

基于平台的远程视频会议系统,解决了雨雪等特殊天气导致会议不能召开的问题,保证了作业区的安排部署能第一时间传达到应急班、站点,不仅有效降低了因开会导致的车辆使用风险,还能够使有限的资源全部投入到生产运行管理中。

(三)突破单监管模式,实现“现场、远程”双级安保监控管理

传统特殊作业安全环保监控由作业区指派专人负责,现场安全环保及工作质量往往依靠负责人员的工作能力和责任心,容易造成安全环保监督失控及工作质量不高的问题发生。

(四)优化材料配送方式,实现B2B“订单式”管理

B2B(Business To Business)模式源自于电子商务模式,是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互联网进行产品、服务及信息的交换。传统作业区材料管理模式中,班站上报用料计划需经井区集中上报,增加了中间环节,实行数字化管理后,应急班、站点按照用料需求通过网络向生产保障队材料岗下“订单”,材料岗向厂相关部门申报采购计划,按照各岗位用料“订单”统一配送,实行“一站式”服务,削减了井区领料送料环节,提高了车辆使用效率,极大地降低了管理成本,实现低库存运行,凸显机关服务基层的宗旨,有效提升作业区经营管理水平。

(五)改变数据资料存储形式,资料定置实现信息化管理

利用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在作业区建立设备管理、安全环保、员工培训、作业区管理制度等四大共享平台等,将管理考核制度、设备资产数据信息、员工培训课件、上级下发文件、通知等在平台上进行共享,各应急班、站点根据管理需要点击查看,一举解决了作业区、班站资料重复设置、重复填写的弊端,实现了全区资源共享。

(六)变革原有培训模式,人员培训实现数字化管理

安塞油田已经全面进入数字化管理时代,为配合数字化场站建设快速展开,建立了“四个层面、三项机制”的新型数字化管理培训模式。“四个层面”即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和数字化设备检维修人员;“三项机制”即交流机制、激励机制、考核机制。

1、制定个性化培训方案:严格按照“四个层面”划定参训人员,充分结合参训人员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知识水平、专业素质等维度,建立数字化培训档案。

2、建立完善网络教学培训资源:建立完善生产运行、安全环保、专业技术等方面的数字化知识题库和资料信息库,在作业区网站开发网络教学和查询平台,实现图纸资料、文件档案、图书报刊、政策法规网上查询、信息共享,实现网上多媒体教学。

3、开展多方位、立体式互动交流:开发数字化作业区配套网站,建立“数字档案室”、“数字阅览室”方便员工学习,同时构建长效数字化交流机制,管理人员、操作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数字化设备检维修人员采用经验交流会等,在实现专业精通的基础上,打造全方位数字化管理复合型人才。

4、建立培训激励机制:出台数字化人才激励措施,综合运用物质激励、目标激励、荣誉激励、工作激励、参与激励等方法,建立完善人员流动和工作轮换制度,调动全员培训积极性。

5、完善培训评估考核机制:采用过程性评估与总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

结论

采油作业区数字化管理实践表明,数字化管理在融合传统管理方式优势的基础上,必须从岗位需求出发,与优化劳动组织结构,生产过程控制相结合,才能实现生产精密指挥、过程严密监控、节约人力资源、降低员工劳动强度、削减安全隐患的管理目标。同时,在推行数字化工作的进程中,要始终践行“以人为本、有效整合”的指导思想,使技术更好的服务于产业,服务于人。

参考文献:

[1]丑世龙 陈万林,长庆油田数字化管理的建立与实践,现代企业教育,2010.10

篇7

数字化档案管理体系是由档案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和网络信息共享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其中档案信息综合管理系统是由数字化处理子系统、档案信息管理子系统、信息服务子系统以及数据库管理子系统组成;网络信息共享系统则是由信息子系统和Web管理子系统组成。整体来说,数字化档案管理体系是由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档案信息为核心内容,依靠先进,高效,便捷的开发模式,面向多层次,多用户的标准、安全、有序的分布式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系统。

二、建立数字化档案管理体系的动因

(一)是顺应电子管理现代化和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需要。档案信息数字化,网络化是科技时代的要求。数字化档案管理体系可以让每一位利用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入档案管理系统,查询自己需要的档案信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数字化档案管理体系可以提高档案的注意力和管理效率。计算机的利用可以使档案管理工作进入一个崭新的管理环境,处于良性循环体系之中。并且数字化管理的运用还可以使档案管理业务更加方便高效快捷,档案能够及时地归档,迅速地得到整理,更快地提供运用,还能够准确地反映档案当前的情况。

(二)是实现资源共享和改进档案工作的途径。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市场的不断发展,查询档案的人越来越多,对于档案馆来说,单凭计算机类的存储和查找的原始管理模式,已不适应现代化管理的步伐,更不能满足档案利用者的需求。据了解,交通部门的一些直属机构已经将各种配套的设备仪器投入使用,将各种资料广泛地进行扫描录入,大大地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减少了档案馆工作的负担,也更好地为利用者提供了方便。数字化档案管理体系可以使资源得到充分的共享。因此,各单位建立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立信息一体化的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体系是当务之急。

(三)计算机的普遍应用是实现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必然结果。档案部门出于自身管理的需要而大量地使用计算机管理档案,形成了一系列的数字化信息。计算机管理可以将大量的数据进行扫描录入,将其他形式向数字化形式转变。许多档案部门建立起自己的网络,并将其与同机构其他网络和国际互联网相联接,为档案管理体系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人们可以不出门就查询国内的或国际的信息,进行交流等,充分地实现了资源的充分共享。

三、数字化档案管理体系建设的若干问题及建议

我国由于起步较晚,数字化档案管理体系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在利用的过程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我们当下努力的重点所在。

篇8

二、档案数字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缺乏。高校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根深蒂固。如今建设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平台可能会遇到标准缺失等技术问题。虽然档案管理软件五花八门,但是具有实用性的软件却十分鲜有。我国在信息化档案管理的网络建设中缺乏实用型与应用型的软件开发和自主创新。档案管理软件往往漏洞百出,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譬如档案管理软件的型号与质量具有很大差异,可见我国高校不重视信息化档案管理平台的建设,不仅未引进科学的硬件设施,而且未建立档案管理系统中规范的编码与标准。(二)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手段落后。高校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体现于纸质与实物管理,这样的模式存在诸多弊端。纸质容易混乱和丢损,而且还需要留置空间。分档与查阅起来非常不便。而其他档案的载体形式,譬如声像档案最终也会被无形态无空间无人工的电子档案所代替。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其实是多载体与全方位的信息资源转换。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不能只限于档案的归档与记录,更要对分档后的档案信息内容进行熟悉和掌控。只有时刻跟进收集、下载、查阅、销毁等管理程序的更新,才能促进高校档案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建设与开发。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之中,因为制度缺乏创新或者遭到抵制,不少档案资源开发的技术推广效果欠佳。(三)缺乏复合型人才。高校档案的信息化管理需要兼顾档案管理与网络技术的专业人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不仅是现代化的网络管理平台应用,更是档案管理中实现信息化与数字化的资源整合。管理人员必须经过系统的档案培训课程,对自动化与网络化档案管理平台的技术应用进行统一的学习与实践。如果信息化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与个人素质偏低,就会影响档案管理平台的正常运作以及绩效达成。高校内也普遍存在不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应聘者大多属于知识单一和技能不足的社会人员。由于缺乏信息网络技术与档案管理知识,所以管理员根本达不到发展信息化档案管理平台的建设要求与发展潜质。特别是当前不少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存在着年龄结构偏大,知识结构陈旧,思想保守等一系列的问题,对于档案服务工作产生了很多消极影响。(四)存在安全隐患。高校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主要表现为应用网络技术和档案管理知识。所以很容易出现网络安全问题。在管理档案信息的过程中尤为应该重视档案信息安全。针对这种现象我国高校应该设置档案管理平台的安全技术顾问。时刻对本单位的档案管理平台进行安全技术的更新与维护。时刻低档外来网络的不法侵害与内部信息调阅的违规操作。信息安全部要组织专业人员防止档案管理系统遭到非法入侵。还要保障档案信息的合法调阅与下载,保持安全网络技术的更新维护,在建设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过程中维护档案信息的保密性与隐私性。

三、高校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的措施

篇9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篇10

正视问题,推进社区管理网格化。一是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宣传,提高居(村)民群众的知晓率、支持度、参与率。二是网格责任人主动与社区居民交流沟通,及时了解掌握社情民意,做到工作日清周结。三是把基层老干部和志愿者等群体融入网格,引领全社会参与。四是通过完善信息联通功能、处置快速功能、资源配置功能、便民服务功能和社会保障功能实现服务的多样化。五是实现网格管理数字化。重新规范市区门牌标志,以数字编号形式建立居民基本信息档案。同时,建立社区居民动态管理数据库。并把所有社区设施和存在的问题标注在专门的数字化地图上,落实到以街道社区为基础的单元网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