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概况模板(10篇)

时间:2024-03-04 14:48:5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资本市场概况,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资本市场概况

篇1

关键词资本市场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和重要部门中处于支配地位,对确保国民经济良好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经过了三十多年的探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大多数国有企业在市场中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成长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力的一支重要力量。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难以深化,改革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资本市场是国有企业改革要想取得实质性进展的突破口,多渠道的资本市场运作可推动国有企业的深入改革和创新发展。

一、我国资本市场概况

资本市场也称为长期资金市场、长期金融市场,是指期限在一年以上各种资金借贷和证券交易场所,是现代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所交易的对象为一年以上的股票、债券、证券投资基金等长期证券,涉及的资金期限长,风险大,长期收入较稳定。资本市场可接受不被用于消费的金融资本,通过建立市场价格来实现提供者和需求者之间的市场平衡,并可通过需求者之间的竞争,将资本引导到最可能有效的投资上,将金融资本转化为实际资本,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我国最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资本市场包括国债市场、股票市场、企业中长期债券市场和中长期放款市场。

我国的资本市场最早开办于沪、深两地,发展至今已形成了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雏形,大致可划分为主板市场、二板市场、三板市场和四板市场四类,主板市场主要存在于沪、深两证券交易所,为我国开办最早、规模最大、入市标准最高的市场;二板市场包括中小板企业市场和创业板市场,是由深圳证券交易所筹备开办的,中小企业板市场的上市标准比主板市场略低,主要是为产业化初期的中小企业提供资金融通,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创业板市场主要是为自主创新型、成长型企业提供融资平台和金融服务,同时为风险投资企业及私募股权投资者建立新的退出机制;三板市场主要是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四板市场为股权融资和交易市场,除主板市场和二板市场外的其他资本市场,在我国也称为场外交易市场。

二、资本市场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推动作用

国有企业的改革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需要,但在改革的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国有企业改革还存在改革难以适应市场竞争要求,改革后治理结构不规范等问题,严重束缚和阻碍了国有企业改革和创新的步伐。国有企业改革难以深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是否存巨额费用支付能力,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国有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步伐也在加速,部分国有企业通过挂牌上市,实现了与资本市场的对接,打破了原来单一的产权结构,改变了国有企业存量资产大量沉淀的状况,对促进企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为国有企业开辟新的融资渠道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国有企业仅为完成国家计划的生产单位,企业的生产运营的决策权完全由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掌握,企业与市场之间的联系被切断,国有企业的融资主要是政府通过计划手段将社会上各种剩余资金集中起来,形成国有资本和政府储蓄,再将其投入到新的国有企业需要的领域,这种融资方式在早期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一方式在资金使用效率方面的缺陷愈加突出,为了进一步提高资金利用率,我国实现了银行主导型融资方式,但此种融资方式下,国有企业往往将银行贷款当做政府拨款,致使国有企业出现高负债、低收益的现象。因此,国有企业的融资体制和融资方式必须进行改革。

我国的资本市场是伴随国有企业的改革而产生,其建立的初衷即是为国有企业提供新的资金来源,解决国有企业的融资困难。在国有企业上市之前,多数的国有企业面临着资金缺乏、资产负债率高的问题,而资本市场则为国有企业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使国有企业可通过融资获得巨额资金,使国有企业技术改造等项目能够顺利实施,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持续推进提供了保障,在国有企业融资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推动国有企业产权改革

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几乎完全掌握在政府手中,企业没有产权制度,企业经济效率低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按照产权经济学的理论,1978年我国开始对国有企业实现“放权让利”,随后又继续实行了“利改税”、“承包经营责任制”,国有企业的效率有所提高。为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开始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到2002年,产权改革有了实质性进展,至今国有企业的改制面已达到90%以上。国有企业产权的改革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产权交易的问题,需要有可进行产权交易的平台,而资本市场则能满足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这一需求,为其提权交易的平台,推动着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向前发展。

早期的国有企业产权主要由政府掌控,且不能在市场上自由流通,影响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而资本市场的发展使得国有企业的产权走向了流动,国有企业进入资本市场之后,可通过采取股份制等通过股权的转让、出售,进行产权交易,促使国有企业产权从单一的政府控股转变为多元化的产权结构,这一结构能够促使交易利益主体的独立化,明晰产权,从而真正实现国有企业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意识,促进国有企业发展。

3.完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

企业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对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它规定了公司各个参与者和其他利害关者的责任和权利分布,明确了决策公司事物时应遵循的规则和流程,目的是通过适当地配置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降低成本,确保企业的决策效率,促进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完善有效的企业治理结构能够提高企业竞争力,促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稳脚跟。

由于早期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较为特殊,在企业治理结构中存在着多数的上市公司中国有股处于绝对控股地位,政企不分,企业中形成内部人控制及国有企业控制权市场不完善的问题,治理结构中缺乏内在的制衡机制,企业没有收购的功力,加之我国的国有企业股权较为复杂,股份制企业中的国有股、法人股、转配股和内部职工股不能进行自由的转让,难以在二级市场上完成收购,而控制权市场的不完善则直接影响和阻碍着企业治理结构的优化。

资本市场上股权和债券不仅是融资的工具,在股份制公司中,股权可用于对企业治理进行监督,当有内部控制机制实效的情况发生时,股东可将股权出售或转让出去,改变企业的经营者,从而实现对企业的控制。而由于过高的债务会使企业的成本上升,使企业承受破产的压力和风险,企业经营者在利用债券进行债务融资时就会仔细权衡。此外,在资本市场上,对于股份制企业而言,其股票的市场价格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效益,通过股票的市场价格,股票持有者即可对企业的管理水平进行了解,而在出现企业效益差,可能影响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时,还采取出售公司股票等措施,来维持自身利益,这就会促使经营者不得不努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资本市场的并购机制不仅可以促进资产的重组,还可强制性地促使企业经营者提高管理经营水平,促进企业的发展。

结语:资本市场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完善的资本市场可有效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促使国有企业向现代企业的转型,促进企业的发展,通常成熟的多层次资本市场能够同时为不同规模的企业提供融资平台和股份交易服务,在市场规模上可体现出“金字塔”的结构,主板市场为金字塔的顶端,但我国的资本市场结构却是倒置的,资本市场基础薄弱,因此,还应当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以为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和改组成为现代企业提供融资渠道,为企业间的收购兼并提供便利,促使改革后的国有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良好持续发展,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陈少晖,廖添土.国有企业进一步市场化改革的方向调适与路径选择.浙江学刊.2013(1):162-170.

[2]郭玉志,季晓南.国企改革应与资本市场相辅相成.上海证券.2013.02.07(1).

[3]程冠军.国企改革的“富润模式".中国纺织.2012(7).

[4]刘安华,尤强.资本市场是国有企业资本运营借助的平台.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6).

篇2

积极发展场外交易市场已经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建设的重要内容,了解和研究OTC市场条件与国外发达国家或地区的运营特点,场外市场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改进。

一、国际场外交易市场发展概况

(一)美国场外交易市场概况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完善的资本市场以及最复杂的分层,但同时也是最合理的、最具代表性的资本市场。美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经了长期的过程,组成了一个统一、和谐的地区集中与分散的交易所,场外交易体系。

场外市场业务是由国家物价局北羌塘的粉红单市场统一,纳斯达克(NASDAQ)成立于1971,并逐步形成了多层次的场外交易市场体系。该体系由高到低的纳斯达克市场,电子公告板(OTCBB),粉红单市场和区域性场外交易市场组成。纳斯达克市场,OTCBB市场和粉红单市场是相对独立的提供体系的三个不同的层次,它们构成了场外交易市场的主体。

(二)英国场外交易市场概况

英国的资本市场的结构不同于美国,属于内部水平和场外交易市场的模式。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包括国家重点市场(伦敦证券交易所),珠宝市场目标(另类投资市场)和泰克曼证监会市场(成交市场)和本地市场这三大资本市场。场外交易市场是指伦敦证券交易所内的目标和独立的前市场框架。

(三)中国台湾场外交易市场概况

目前在台湾,有三个层次的场外交易市场:第一是证券场外交易市场,做市商制度和招投标制度;第二个层次是市场流行的内阁,场外交易,处理经纪或专有的讨价还价成交方式;第三层是一个经销商的市场,这是一个公众的私人股本市场,中介板经销商。

二、国际比较

(一)监管模式

在发达地区的场外交易市场的监管框架的建设和在该地区的场外交易市场的发展管理体系的特点,以及监管模式是多样化的。

美国政府指导下的多层次自律的监督体制。场外交易市场的监管模式是政府监管,这是指导下的统一的多层次的自律体系。美国创造出了一种一方面可以保证场外交易市场和全国证券市场的协调发展、保护投资者利益并且不会偏离目标的监管模式;另一方面,该模型允许证券公司在证券市场监管、市场监管更加实用,应对违反可以更快,更符合场外的特点。

然而在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资本市场对目标市场的自律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虽然没有完整的证券法,但英国的证券和投资委员会已经建立了一个巨大的监管权力,但日常监管主要是通过证券行业自律体系。体系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主要是由证券交易商协会和证券行业委员会。第二级是不直接向证券交易所由政府控制。自律监管规定制定一系列自律,保证成员根据市场交易规则。

(二)交易组织形式

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的不断变化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兴资本市场对企业的组织形式发起改革,以寻求最适应市场要求的发展模式。资本市场的发展实践证明,企业制比活跃会员制更有利的资本市场和发展。

自1993以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成立了第一个股票交易所,全球许多公司和股票交易所相继成立。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伦敦证券交易所,nasdak现已施行了企业改革。在2005和2006之间,印度证券交易委员会同意的19个证券交易公司和通用的重组方案。2006年3月8日上午东部时刻,纽交所现已完毕了213年非营利会员制的历史,开始变成营利性企业。

(三)上市门槛

场外交易市场的不一致的规定上市公司,其具体上市公司高、低值取决于自己的层次结构和功能取向的场外交易市场作为一个整体,同时也将影响国家或区域的经济和企业发展的影响。虽然一些OTC市场上市公司通常会设定一个门槛比较高的门槛,但这些标准和当地市场以及外汇市场相比却低得多。以下是各国公司上市指标特征:

OTCBB,基本上对公司的净资产、利润没有要求;只需定期向SEC和其他监管机构报送相关资料信息即可。而日本JASDAQ对公司上市则有较高的门槛:最低市值,登记股票,最近一营业年度年底净资产不少于200万日元,特殊股票,净资产达2亿日元以上;获利能力,登记股票最近一营业年度每股税前盈余不少于10日元,特殊股票无要求。兴柜市场则没有限制。

一句话,通过场外交易市场的特征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市场主体资质等级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定义市场范畴。同时,上述分析和比较表明,该公司上市门槛设置应该结合自己的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四)交易制度

到目前为止,证券市场的交易制度可以分为交易体系的整体协议,拍卖交易机制和做市商制度。做市商制度不仅从理论上证明了它具有较少的贸易体,信息对称程度较低,相对效率优势的OTC市场适应性市场的流动性已经受到全球OTC市场发展的实践证明。做市商交易模式,一般而言,包括传统的做市商交易模式和混合型做市商交易模式。经历了数个阶段演变的传统做市商制度,已经成为一个更加成熟的交易体系。但由于,使用一个场外交易市场交易体系,面临着缺乏流动性,大宗商品交易不方便等各种各样的弊端和市场发展的需求,促进其继续改变。自1990年代以来,在这种背景下,市场的混合动力体系制造商开始出现,并逐渐广泛采用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

通过对22家场外交易市场(美国NASDAQ,欧洲易斯达克,法国新市场,加拿大风险交易所,马来西亚麦斯达克市场,德国新市场,阿姆斯特单新市场,香港创业版,韩国科斯达克,比利时新市场,伦敦另类投资市场,意大利新市场,瑞士新市场,挪威奥斯陆证交所,芬兰赫尔辛基证交所,瑞典斯德哥尔摩证交所,日本加斯达克,新加坡希斯达克,台湾兴柜市场,东京证交所新市场,日本大阪新市场,吉隆坡创业板市场)交易模式调查表明,我们发现采用混合型做市商交易制度的国家所占比例最高,达50%,其次是竞价交易制度32%,而传统做市商制度只占18%。

(五)转板制度

在美国市场,例如,严格的退市制度和传输板体系可以使用的演变机制,确保质量的纳斯达克市场的企业。纳斯达克市场和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和场外交易市场(OTCBB)计数器旋转板之间的机制。纳斯达克在每个级别都是免费的,转板方法分为活动应用程序和力量传输板。采用自愿原则在一般意义上,板采用强制性原则。

香港主板上市创业板上市公司,开始于2002年,为了达到旋转板活跃交易,增加资金的目的。2004四月修正后的香港证券交易所的上市规则,降低上市门槛,并提供方便的宝石公司转板。上市公司的质量差,标准低,没有宝石公司的成长,将导致创业板的强跳水,导致效能下降,后劲不足,大大地影响了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整体素质的发展。

台湾的转板机制也相当值得关注。在公司转向在形成一批上市公司,必须每年6月底前完成,然后经过书面审查交易所董事会,在8月底和9月初集体交流。这政策由于人为干扰市场时机,控制公司转板的限制,内阁,因此对整体市场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三、海外发达国家或地区场外市场经验对我们的启示

(一)海外发达国家或地区场外市场经验总结

通过对国际发达场外交易市场做市商制度的比较,我们不难发现这众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其证券交易市场的一些共通点:一是拥有高度统一、严密组织的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不仅如此其场外交易市场体系均为多层次。二是场外交易挂牌标准门槛相对较低。三是信息披露相对较少。四是混合做市商制度较为普遍。

(二)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做市商制度预期

在我看来, 我国在设立“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的同时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发展“区域性场外交易市场”,构建“多层次的场外交易市场”。其次,制定合理挂牌规则,由于我国目前还不够成熟的交易制度和信息系统,所以应以低门槛高标准为原则。另外,信息披露不能过多,否则将不利于中小企业的活跃发展。最后,应尽快实现成熟的做市商制度的构建。

参考文献:

[1]田书华.海外发达国家(地区)场外交易市场经验及启示,2013

篇3

1.研究背景

发达的资本市场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支持,对于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对于资本市场的界定,经济学和金融学从不同的角度得出略有差异的结论。目前学术界主要遵从的是金融学的划分方法,即认为资本市场是长期资金市场,包括证券市场(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和银行信贷市场。由于股票市场的信息公开度高,对于资本市场的研究视角也多集中于此。从数据的可靠性和易得性角度进行考虑,本文对于河南资本市场的研究对象也限定于河南省内在A股上市的上市公司。由于体制因素等影响,我国的资本市场并不存在区域资本市场,对河南资本市场的发展研究主要着眼于资本市场的区域发展。

2.河南资本市场概况

截至2011年12月31日,河南省共有境内挂牌上市公司63家,其中,主板上市公司33家,中小板上市公司22家,创业板上市公司8家,上市公司数量居全国第13位,在中部六省排名第4。63家上市公司中,国有控股公司30家,民营控股公司31家,外资控股公司2家。行业分布方面,63家公司涵盖了煤炭开采、超硬材料、有色金属、汽车制造、电气设备、食品医药、农业养殖、文化传媒等行业。①

3.河南资本市场发展规模省内比较——距离衰减视角

距离衰减原理的实质是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与距离有关,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地理要素间的作用与距离平方成反比。资本市场中心的影响随距离增加而减弱也是距离衰减的一种类型。②从资源配置效率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角度来看,由于资本市场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因此,要素禀赋在空间分布上就更倾向于流入资本市场较为发达的地方。可以说,经济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呈正相关,且相关系数值非常大,这一点从国内外资本市场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上可以很容易得出结论,也是本文分析的一个基本假设。

3.1 研究变量的选择

(1)自变量的选择

本文借鉴宋绪钦(2010)通过地区临接关系对各区域与中心城市距离的划分方法,得到河南省内18个地级市对郑州市的相对距离,如下表1。距离定义以各地级市与郑州市的地理位置为标准,如,定义郑州为0,则洛阳与郑州在地理区位上相连接,则定义为1,而将平顶山市定义为2,依次类推。

(2)因变量的选择

衡量资本市场的发展状况,可以从市场规模和效率两个视角展开。借鉴LLSV(1997)度量资本市场发展规模的指标,本文选择市场资本化程度、百万人口上市公司数来衡量河南资本市场的发展状况。其中,百万人口上市公司数(Y1)主要描述了资本市场的发展规模,而市场资本化程度(Y2)则重在描述资本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效率。因为在国内目前已有的文献中搜集地级市的市场资本化程度数据非常困难,因此,本文用上市公司股票总市值占GDP这一指标代替。详细数据见表2。

表2中,鹤壁市截至数据统计期限没有在A股上市的公司,故其Y2指标为0,济源市指标偏高主要是由于其GDP数值偏低造成。

3.2 分析过程

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通过数据发现地理位置差异(X)对资本市场发展规模(Y1)及效率(Y2)的影响程度。首先分别对Y1与X,Y2与X进行双变量相关分析,得出结果见下表3、表4。从输出结果中可知,Y1与X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上否定了二者不相关的假设,即地理位置差异与资本市场的发展规模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而Y2与X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086

可见,地理位置的差异是造成各地市资本市场发展规模产生差异的原因之一,而并不对该地区的市场效率产生影响。也就是说,距离衰减理论在市场宽度的解释上有效而在市场效率的解释上缺乏数据支撑,除距离之外的其他因素是造成市场效率差异的原因。为了得出更为精确的得出位置差异对市场规模的影响模型,本文拟对Y1与X进行回归分析。因为现有关于距离衰减的研究中大多比较认可非线性模型,因此对Y1与X进行非线性回归后得出结果见表5。

3.3 分析结论

(1)郑州作为河南省的政治经济中心,其对省内各地市资本市场规模的辐射效应存在随距离衰减的现象。在分析过程中,通过数据的非线性回归也得出了相应的距离衰减模型,通过回归模型可以进一步对各地市市场规模指标进行测算。

(2)从河南省内部上市公司的绝对数量上看,位居河南资本市场前三甲的是郑州、焦作和洛阳,但是从城市资本化程度来看,洛阳并未排入前列。这主要是由于洛阳上市公司的融资规模除2012年上市的中信重机股份有限公司较大外,其他公司市值都偏小造成的。在今后资本市场的发展中,除了关注上市公司数量之外,还应关注融资规模,提高资本化程度。

4.构建“1-2-3”发展模式,完善河南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目前国内对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呼声一片,而中央政府的政策取向也说明了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意图。从中关村科技园的成立,到上海张江高新产业开发区、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天津滨海高新区被列入试点,“新三板”市场不但满足了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也为企业进入主板及中小板市场起到了缓冲作用,河南也应当抓住机遇通过构建“1-2-3”模式逐步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

“1-2-3”模式指“1个目标,2个层次,3个步骤”,“1个目标”是指应努力培育更多企业进入主板及创业板市场。“2个层次”是指在培育企业进入主板和创业板市场时可以借助全国性OTC市场层次和区域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层次,对于拟上市公司进行“筛选”,争取培育出更多优秀的上市企业。“3个步骤”是指:(1)将我省技术产权交易所改造成区域性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探索各区域内高成长的小企业产权流通方式。(2)将个区域内产权交易市场改造成区域OTC市场,主要服务于河南无法在全国OTC市场挂牌的中小企业。(3)培育郑州、洛阳两个国家级高新区内的高科技企业进行全国OTC市场,进而进入创业板及主板市场。同时,两大开发区应联合申请创建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试点,对中关村科技园、上海张江高新产业开发区、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天津滨海高新区进行实地调研,吸取经验,一旦争取到试点改革的政策,即可借助“以高带低”的效应,为两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科技企业股改后直接融资,开辟更为便利的“转乘枢纽”。

5.保障发展模式实施的建议

5.1 塑造具有农业优势的“河南板块”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小麦、烟草种植面积都位居全国之首,利用河南的资源优势发展农业类上市具有资源优势。而从目前农业板块上市公司的地域分布看,湖南的农业上市公司最多为8家,山东7家,新疆7家,而河南省仅有雏鹰农牧1家,加上好想你、华英农业等农产品加工,其总数也不超过上市公司的10%。政府相关部门应引导涉农公司如,农业、农产品加工、畜牧业、畜产品加工等农业产业化类公司,利用在河南的区域特色和优势积极上市,通过资本市场的运作做大做强。

5.2 发展“承东启西”的交通板块

河南地处中原,是东西衔接的纽带,具备发展交通物流业的条件,中原高速的上市极大促进了河南高速公路的发展,也为河南发展全国区域的物流业提供了可能。随着B2B、B2C等多种电子商务交易模式的发展,物流业也在高速发展。而我国现有的发展状况是随着东部资源日益紧缺,更多的资本将发展的目光落到了中西部丰富的资源上来。河南可以利用这个机遇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企业,通过培育更多交通类企业上市扩大其发展规模,于此同时积极鼓励物流业的发展,使河南成为全国的枢纽。

5.3 打造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旅游板块

河南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洛阳、开封、安阳、郑州均为中国历史名城。地下文物居全国第一位,地上文物居全国第二位,全国平均每八件文物就有一件在河南。有堪称“国宝”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4处,有世界文化遗产洛阳龙门石窟一处。天下第一名刹登封少林寺、宋代最繁华的大都市开封宋城、甲骨文的故乡安阳殷墟、海内外华人寻根问祖的圣地新郑黄帝故里等。2011年河南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07亿人次,旅游总收入2802.06亿元,占GDP收入的12%,发展旅游业即和国家“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的思路相符,也可以充分将河南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增长动力。但是,目前河南没有1家旅游类上市公司,现有的本土旅游企业组织结构松散,治理机制不完善。政府应鼓励行业中规模较大的企业进行兼并整合,通过资本市场运作完善治理机制,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注释:

①数据来源: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河南监管局网站资料整理得出[OL].http:///pub/henan/.

②宋绪钦.中国资本市场中心对各地资本市场发展影响的距离衰减实证[J].地域研究与开发[J].2010(29).

参考文献:

[1]宋绪钦.中国资本市场中心对各地资本市场发展影响的距离衰减实证[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6).

[2]倪泽强,邓鹏鑫.论我国区域资本市场发展:基于投资者保护的视角[J].浙江金融,2010(2).

[3]李国旺,童威,周侃.资本市场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A].

[4]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前沿问题研究(2003)[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篇4

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简称IPO):是指一家企业或者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将它的股份向公众出售。IPO注册制,又称IPO申报制,是政府对证券发行事先不作实质条件限制、采用注册登记的制度。它依据公开原则要求发行人在申请注册时提交完整的发行资料,并对资料真实性、可靠性承担法律责任;监管方的职责在于保证信息公开和禁止信息滥用。它作为现代一种效率较高的股票发行制度,伴随着相关国家和地区资本市场的发展而壮大,目前在世界资本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取得了重大发展。

一、IPO注册制的特点

对于IPO注册制,我国的专家学者更喜欢将它与我国实行的核准制作对比。一般来说IPO注册制具有下列特征:

(一)公司是注册制的主体。即发行证券的权利在公司,由公司自主决定证券发行的时间、地点、数量和价格。在注册制下,公司发行证券的权利是自然取得,并不需要政府授权。这是不仅是注册制区别于核准制的重要特征,还是注册制的本质属性。在注册制下,只要发行人在申报后法定时间内未被证券管理机构拒绝注册,那么发行注册即为生效,发行证券的权利便自动取得,发行的具体时间由公司依据市场状况自主选择。只要注册文件符合法定形式要件,证券发行注册过程合法合规,政府无权予以拒绝。

(二)信息披露是注册制的中心。注册制的哲学思想来自于欧美古典哲学思想。其中美国法学家刘易斯・布兰迪希认为:“阳光是最有效的消毒剂,电光是最有能力的警察”。依据这一思想,信息披露成为证券发行审核制度的核心,其理论设计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本市场,只要政府管理部门确保公司的信息披露真实、完整、公开、及时,以及市场机制与法律制度健全,那么资本市场会自动作出择优选择,优胜劣汰。

(三)买者自负是注册制的本质。在注册制下,监管机构只对注册文件、注册过程进行审查,不对发行人的盈利能力和投资价值进行实质判断。证券发行注册是发行人向投资者提供据以判断公司经营、证券价值要件的财务资料,监管机构不对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负责,买卖证券盈亏由投资者自负。如果投资者自愿买卖垃圾公司,法律也不对投资行为进行干预或纠偏,监管部门也不对投资者行为承担责任。

(四)事中事后控制是注册制的方式。在注册制下,证券发行注册制度并不保证注册文件(包括注册申请书和招股说明书)中陈述的准确性,也难以保证发行人的发行注册文件真实有效,注册制主要强调事中事后控制。当投资者在投资证券时因发行人公开发行注册文件陈述有误而蒙受损失,只要投资者提供足以证明公开文件中有虚假或欠缺情形的证据,法律赋予投资者损害赔偿请求权。

二、IPO注册制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

(一)实行注册制有利于资本市场基本功能的发挥。与现行的核准制相比,在注册制下,证券发行将通过市场手段自行调节,减弱了对企业融资需求人为抑制,增强了企业融资的灵活性,有利于资本市场融资功能的有效发挥。在注册制下,证券发行人的证券定价、发行和交易也基本由市场决定,监管机构不会做过多干预,有利于资本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有效发挥。在注册制下,监管机构对证券发行人一般只进行形式审查,并不对证券的投资价值做出实质判断,也不再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严格要求,随着证券发行的准入门槛和发行成本降低,融资效率得到提升,有利于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有效发挥。

(二)实行注册制有利于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在注册制下,证券发行人的发行融资资格自然取得,监管机构将不再以盈利规模、公司运营等方面条件限制公司的融资,这对希望获得融资支持,而自身由于处于初创期、成长期,使得公司盈利规模较小的新兴行业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融资便利,且有利于改善我国资本市场现存的结构落后等问题,同时也就更能适应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需求,推动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三)实行注册制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壮大。资本市场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优秀上市公司的增加。与限制上市公司发行数量和发行节奏的核准制相比,实行注册制势必加大资本市场的供应量。上市公司通过业绩的提升以此来维护上市能力,资本市场真正起到资本优化配置的作用,优先供给给基本面优异的企业,融资能力与企业经营能力对等。股票估值由预期和业绩两者来决定,这个不会改变。预期向好,稀缺性标的,经营方向独特且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公司依然可以获得高市盈率,并不因为存在注册制而没有了高市盈率的股票,同样上市公司的股价由未来经营预期以及业绩能力来体现。因此,注册制在扩充上市公司的数量的同时,也在提升上市公司的质量,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壮大。

三、结语

我国IPO注册制目前还处于实践阶段,与之有关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对于注册制改革的方向以及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也是基于现阶段我国证券发行体制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过程中已经暴露的问题得出的,未来这些问题是否得到改善,以及是否会产生一些新问题,都是本文无法深究的,仅希望对我国推行IPO注册制做出一些有益思考。

参考文献

[1]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理财规划师基础知识[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

篇5

优势突出

从2005年以来,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启动和顺利的推进,可以说国内资本市场逐渐的走出了低迷,演绎了一场称得上是波澜壮阔的行情,也成就了延续至今的大牛市。随着故事的日趋繁荣,我国也掀起了一股企业发行上市的热潮。

5年IPO重新启动到今年已经有160多家公司成功的登入资本市场,在深沪资本市场挂牌上市,更有千亿的公司正在积极准备上市。比较起来,文化创意企业在这一轮热潮当中稍稍落后一些,只有10多家企业在深沪股市上市。

在2007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国际论坛上,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企业培训中心副主任孔翔讲到:对非金融类企业来说,就是首次发行的股数如果在1亿股以内就在中小企业板上市,如果超过1亿股就在上交所挂牌上市。这是截至今年10月31号中小企业板总体概况,上市公司已经达到了176家,这些公司通过首次公开发行融资的额度为3个亿,而最高达到了41.4亿元,最低9045万元。IPO总发行规模63亿股,平均3580万股,最高4.5亿股,最低1250万股,发行后平均总股本1.72亿股。

“这是对目前176家上市公司上市前三年主要财务指标平均值的统计,通过这些数字可以看到,我们的企业离中小企业板还有多远。”

据统计,到境外上市的企业已经超过了500家,发行市盈率是26倍,而我们的交易市盈率达到73倍,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老股东可以较高的价格兑现,以比较高的价格实现再融资。可以说在中小企业板上市的效益就更加突出,比到境外上市具有很多优势。”

成功率85%

目前资本市场火热,很多企业家也对发行上市跃跃欲试。但多莱宝授权总经理李伟生表示,担忧企业规范运作的成本。“可能大家认为上市会花很多钱、成本很高。但事实上,目前中小企业板176家上市公司的平均费用是1826万,这个数字如果跟境外上市公司比起来已经是非常低的了,而且90%以上的费用是上市之后才交的。”孔翔表示,对于文化创意企业上市,需要满足《股票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管理办法》的要求,包括:主体资格、独立性、规范运作、财务与会计,募集资金项目;过去3年主营业务、从未发生重大变化,实际控制人不变等。

篇6

1发展多层次矿业资本市场体系必要性

1.1解决矿产勘查投资不足有效途径当前,制约我国矿产勘大突破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投资渠道单一、有效投入不足。我国非油气勘查投入中,财政投入一直维持在40%左右(图略)。和世界上主要矿业国家商业性投入和公益性投入大致为95∶5的比例来比,我国还有一定的差距。继续沿用计划经济做法,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已不现实。国外发展实践经验表明:资本市场是矿产勘查融资的主要渠道,世界上的矿产勘查资金主要来自股市,其次来自银行。现阶段,沪、深两市主板、二板上市门槛,令众多矿产资源勘探企业望尘莫及。通过构建多层次矿业资本体系,尤其加快风险勘查资本市场建设,是解决矿产勘查投资不足的有效途径。

1.2促进国有地勘单位改革的强大动力随着地勘行业改革深入,我国公益性地质工作与商业性地质工作分开运行趋势越来越明朗。目前,国有地勘单位仍是矿产勘查主力军,具备人才和技术优势。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地勘单位面对市场经济、面对经济社会发展,还有诸多不适应的地方。近几年,民营勘查企业依靠优厚待遇招揽国有地勘单位技术人员,再加上自身资金优势,发展迅猛。长此以往,国有地勘单位主力军地位作用将逐渐丧失。国有地勘单位如果争取在风险勘查资本市场甚至是沪、深主板上市,通过上市条件倒逼、外力推动和市场帮助,将促使其转变发展理念,转换经营机制,优化产权结构,壮大经济实力,提升管理水平,增强发展能力,进而继续发挥好主力军作用,实现找矿重大突破。(图略)

1.3提高矿业企业竞争力现实选择我国是位居世界前列矿产资源大国、矿业生产大国、矿产品消费大国、矿产品贸易大国,政府应积极推动多层次矿业资本市场建设,让有实力、想作为企业通过资本市场上市,鼓励企业之间兼并重组,进而提高我国矿业领域的产业集中度,培育真正适应国际竞争的矿业集团。建立安全、稳定、规范、有序资本市场体系,将使我国矿业在世界经济格局中作用更加突出、地位更加重要,强化我国在国际矿产资源定价话语权。

1.4改变矿业经营机制、实现资源市场配置的有效手段在国外风险勘探行业,企业找到一个矿脉的露头,可以通过资本市场融资而继续勘探。企业通过勘探增加储量,进而增加企业资产总值,给予企业进一步融资扩股能力,从而保证企业有能力把该资源整体勘探后,再投资开发该资源。由于资源整体形态清晰,这种模式提高了资源整体利用率,有利于实现整装勘查和探采一体化。反观中国,矿业公司在经过勘探后发现了资源露头,由于没有资本市场机制能够认可其资源价值,企业很难融资进一步勘探。为避免资金链断裂,只能通过小规模开采获取一定利润,进而滚动式发展。这种边采边探模式,虽然企业有利润,但是资源利用率低下,导致效率低下。由此可以看出,现阶段中国矿业企业经营模式是向政府和老板要资本以求滚动发展;而国外是向地下资源要资本。这两种机制主要差别,在于对地下资源价值认可方式,是通过市场自动实现,还是通过人力判断界定。因此,矿业资本市场是改变企业经营机制、实现资源市场配置的助推器。

2矿业资本市场发展概况

2.1矿业权交易市场矿业权交易市场是多层次矿业资本市场体系的基础,是我国多层次矿业资本市场的初级形态。一个规范、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充满活力的矿业权交易市场,可以高效率地实现矿业权的流转及其投资收益。随着1996年《矿产资源法》的修改和1998年国务院3个配套法规的出台,矿业权交易市场制度和平台逐渐建立起来。目前,我国已建成的省市(县)矿业权交易平台有21家,储量评审机构37家,矿业权评估机构93家。这些矿业权交易机构在名称上有所差异,或称“矿业权交易中心”,或称“国土资源交易中心”等;在机构性质上,既有全额拨款或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又有公司制企业;在管理体制上,基本上归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管理;业务定位上,既有行政色彩较浓,以矿业权出让为主的机构,又有市场化运作,以平台建设和撮合成交为主的机构;业务范围上,主要特点是地域为主,属地化明显。

2.2股权交易市场股权交易市场,主要是对中小企业进行市场化规范培育,为矿业企业进入风险勘查资本市场和主板市场创造条件。场外股权交易市场的交易品种,侧重非上市公众股份公司、非上市非公众股份公司股权交易,属于标准化合约交易。我国场外交易市场,是伴随着产权交易市场发展演变而来的。产权交易市场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其发展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1984~1997年,是产权交易市场起步阶段,主要是满足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需要,服务于国有企业资产流转。1997~1998年,鉴于产权交易中许多极不规范做法,产权交易市场进入了清理整顿时期,发展进入低谷;1999~2003年,伴随着十五届四中全会做出的《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产权交易市场得到了恢复和发展;2003年12月31日,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联合公布了《国有企业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及10个配套文件,这一系列的政策,极大地刺激了我国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各地政府也分别颁布了鼓励本地资本市场发展的政策,我国产权交易市场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权市场架构,各产权交易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我国标准化合约交易的场外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只有天津股权交易所,在其挂牌交易采掘类企业有盛大矿业、鲁兴钛业两家,其发展趋势是建设成为矿产勘查开采融资服务的场外平台。

2.3矿业公司在主板市场上市情况改革开放后,首家股份公司成立于1984年,1990年、1991年分别建立了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1994年第一家矿业公司在深交所上市挂牌交易,拉开了我国矿业企业上市的大幕。截止到2010年5月底,从事矿产资源勘查和开采有50家,在境内上市公司(A、B股)中所占比重为2.23%。其中:煤炭开采企业24家;油气行业8家;有色金属13家;铁矿石开采1家;黄金采矿4家(历年上市公司统计结果见图2),采掘类上市公司数量占沪、深上市公司总数比重为2.23%。(表略)

3我国矿业资本市场发展主要问题探析

3.1矿业资本市场制度建设滞后国际矿业资本市场上,关于矿业企业市场风险都有特别的管理制度,如加拿大的NI43-101条款、澳大利亚的JORC等管理制度。这些制度体现了其资本市场对矿业行业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我国矿业资本市场制度体系建设还很不完善,主要表现为:①缺乏独立地质师制度;②缺乏关于矿业上市公司勘查、开采投资和地质信息季度披露制度;③缺乏矿业企业银行贷款的可行性报告制度;④缺乏独立的经理人制度。这些管理制度的缺失,不但严重制约着我国矿业资本市场的建设与发展,在较大程度上也限制着矿业投融资的顺利开展。

3.2多层次矿业资本市场平台建设滞后

3.2.1缺乏矿产风险勘查资本市场板块国内矿产勘查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渠道狭窄,在沪、深两地的上市公司中,没有一家专门从事矿产勘查投资和作业的公司。目前,创业板上发行股票和上市交易条件,对主要从事矿产风险勘查企业来讲,其门槛相对较高。

3.2.2矿业权交易市场有待完善目前,我国矿业权交易还处于初步建立和发展阶段,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主要表现为:一级市场发展不平衡、做法不一致,二级市场发展不规范;缺乏全国统一的交易体系和交易信息平台;矿业权交易市场建设缺乏明确配套的法律制度,监督管理机构不健全,交易规则的制定有待规范。这都导致了矿业权交易市场机制还未充分发挥作用,如缺乏统一的交易信息平台,使得交易信息的形成和传输功能受到限制。

3.3中介服务组织和机构建设滞后我国的矿业权交易中介组织建设和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中介服务体系仍然不健全。矿业权中介机构不仅数量少,而且业务范围狭窄,主要集中在矿产资源储量评估、探矿权采矿权评估等方面,较少涉及安全环保、社区发展、生产技术等咨询服务业务。与此同时,一些评估机构评估人员专业水平不高,再加上其它因素,造成矿业权评估质量不高,严重影响了评估机构的公信力,阻碍了行业发展。

4构建多层次矿业资本市场对策建议

4.1明确不同市场服务对象矿业资本市场由多层次交易市场体系构成,包括公开交易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其中,公开交易市场包含主板市场、风险勘查资本市场;场外交易市场包括股权交易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矿业权交易市场三个市场。各个市场交易方式、品种、监管机构等有所差别,满足不同企业需求。

篇7

    一、传媒产业的发展演变历程所带来的启示

    1、“传媒产业”的内涵

    传媒业并非一出现时就是一种产业,其向产业化的转变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而至于传媒产业的概念,至今国内外尚无统一、公认的定义。无论是传统的宣传中心论,还是赢利中心论,都不能解释我国当前传媒产业的现状。我的看法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媒产业具有双重性,在社会活动中既有宣传性质,又有商业色彩;既讲社会效益,又讲经济效益;既是事业,又是产业。传媒产业的事业性表现在它是一种公益事业,其产业性表现在它是一种信息产业。

    2、传媒产业的发展概况    全美甚至全球富有影响力的大型传媒集团公司,这些传媒公司在不断地给人们提供精神产品和传播信息的同时,也获得了超社会平均水平的行业利润,不断地超越和发展。

    电子媒体巨大的市场潜力,极大地激发了投资者对传媒业的投资热情,由此推动了媒体产业步人良性循环的轨道,加之人们对媒体产品的消费水平和依赖程度不断提高,这些共同促成了传媒产业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使传媒产业成为盈利最为丰富的产业。

    电子媒体的兴起,带动了媒体产品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促使传媒产业向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产业转化,电子媒体产品的市场潜力是惊人的,它的增长速度常常是以几何级数的方式成倍递增。可以说电子媒体把整个媒体产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和起点。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传媒业改革的回顾

    在改革开放前,我国的传媒一直是按照计划经济模式经营的,它采用行政机关的管理办法,财政上靠行政拨款度日,各大小媒体均附属于各级党政机关,在宣传上必须严格统一口径,传媒的运行不遵循经济规律,不讲求经济效益。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传媒业的生存与发展遇到了一系列的障碍,如原材料价格飚升,各类开支急剧增加,财政拨款却只能维持原有额度不变,而同期我国传媒的数量却成倍地增加,这就造成了大多数传媒的普遍亏损局面:

    严峻的形势迫使各传媒机构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以1978年<人民日报>等八家中央新闻单位试行企业化管理为契机,拉开了传媒业改革的序幕,如大力拓展媒体广告业务,努力降低成本,承包经营等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改革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惊人的,如1997年我国媒体广告收入就达到220亿元,与1990年比较,平均增长40%。

    4、传媒产业化的启示①在我国,所谓媒体产业化是指意识形态的媒体向产业经营的媒体转化的过程。根据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和媒体自身的发展规律,产业化在中国目前传媒业中发生是合理的,而且也是媒体目前唯一可行的发展途径。

    ②中国传媒业的生存空间已经发生了变化,传媒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系统,将逐渐按照其自身属性所规定的发展规律,逐渐在社会活动包括经济活动中采取它必然采取的生存方式。

    ③"相应体制改革"的滞后造成媒体经营困难,为寻求生存开始了产业化尝试,并且产业化过程中的个体并不与现存的相应体制相对抗,而是努力争取其认可。

    ④产业化的共同特征一是利益指向,二是淡化行政级别和事业性质,追求相对独立的经营实体。

    ⑤中国的媒介产业化沿着信息和利益两条线索展开,利益的发展使传媒业在总体上趋于成为一个产业,而信息的发展则使传媒业以其信息特点与社会中的其他产业相区别。

    由于长期以来中国传媒在运营方式上与其他国家的媒介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今天的产业化才成为一个突出的课题,而产业化以后的中国传媒很快就会与世界的传媒发展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共同开始从传统的传媒业向新的传媒业转化的进程。

    一、传媒产业进入资本市场的动机与方式

    传媒业经过产业化初级阶级,完成原始积累之后,必须借助资本市场来实现产业升级和规模经营。这是由传媒产业自身特点和资本市场的职能共同决定的。

    就资本市场的职能来说,作为长期资金市场,以追求最大投资回报为目的,通过股票、债券、风险投资基金等多种形式实现资本与产业的结合。作为生产要素流动市场,资本市场的生产要素资本化,容易通过股权转让、收购等方式实现其流动。作为资源配置市场,资本市场严格按照市场规律将社会资源配置到管理有素、具备成长潜力的产业中去。

    就传媒产业自身特点来说,它进入资本市场的动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看:

    l、从传媒产业资产性质看,由于传媒业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特殊角色,在信息经济领域,其资本附加值较高,但经营性资产净值不大;无形资产或各类专用资产较多,但可用于银行信贷抵押的资产不多。同时,传媒产业往往一次性投入较大,投资回报期较长,因而存在一定的资金风险,加之自有资金的不足,使得传媒产业很难从银行方面通过借贷获得发展所需的资金。而资本市场提供的股票性质的资金恰恰回避了上述问题。

    2、从传媒产业发展前景看,以数字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促使传媒产业必须对其制作手段、传输手段等进行大规模数字化改造。这些改造虽然能给传媒产业带来巨大回报,但在投入期,首先面临着资金缺口的压力。而资本市场最重要的职能是为剩余资本寻找投资机会,进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资本市场希望从传媒产业的发展中得到丰厚利润,从而解决了传媒产业的融资问题。

    3、从传媒产业的扩张方式看,传媒业覆盖地域宽、受众面广、经营单位分散、条块分割现象多。而传媒产业的竞争往往表现在从空间和时间上拓展市场。传统的粗放式扩张方式,耗资大,回收期长,并造成社会资源浪费。只有依托资本市场,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兼并、重组等资本运营手段,才能使传媒产业顺利实现产业扩张,走向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的路子。

    4、从传媒产业组织方式和运作机制看,传媒业不同于一般产业,容易受到政策约束,经营模式、经营理念往往落后于市场。传媒产业进入资本市场之后,一方面获得发展机遇,另一方面由于资本流动性加强,经营风险相对增加。这促使传媒产业必须探索新的组织方式和运营机制,更新管理观念,按照市场化要求运作,以获取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尽管传媒产业化迫切需要资本市场的支持,但由于传媒业的特殊性及所处的特定历史背景,进入资本市场的途径仍需要进一步探索。目前的思路大致有:

    ①思路一:改制上市将媒体的全部资产或部分资产重组改制上市,这其中比较典型的有:中视股份、东方明珠、电广实业。

    ②思路二:借壳上市通过收购股权或资产置换的方式,实现对上市公司的控制,达到间接上市的目的,这其中比较典型的有<成都商报>。

    ③思路三:媒体资产或权益分离出来,合作经营这是指媒体部分资产、权益分离出来,与外界投资者合作经营,双方按一定比例或形式分配收益。如电视媒体将有线电视网络、栏目、广告等剥离出来,与外界投资者合作开发、经营等等。

    三、"电广传媒"--传媒产业进入资本市场的有益探索"电广传媒"的前身是湖南广播电视发展中心,成立于1994年,注册资金6934万元,是一家以影视节目制作、广告发行、信息传输服务为主的大型国有企业。截至1998年12月31日,帐面总资产11. 88亿元,1998年实现净利润为6407.9万元。"发展中心"优良的经营业绩,曾对湖南广播电视中心工程的兴建,湖南卫视上星等大型基础项目的建成提供了有力的资金和物质保障,为湖南的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从传媒产业的发展来看,1833年9月诞生的纽约《太阳报>成为历史第一家没有夭折的廉价报纸,其成功的关键是创办人本杰明·戴以一种全新的观念为这张报纸定位,以全新的手法来经营这家报纸,即通过"提供有利的广告媒介"这一独特的价值补偿机制(提供广告服务)来维持《太阳报>的生存,这就开创了传媒迈向产业化的先河,改变了以往"政党报纸"的倾向。

篇8

    从国外的经验可以看出,股票是保险公司资产配置中的一个重要投资品种,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存在着紧密的互利合作关系。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由于分业经营长期处于割裂状态。随着国内外金融形势的发展,这种政策障碍已经逐渐消除,管理层甚至给了保险公司相当多的优惠措施,希望能够给中国资本市场注入新的活力。由于我国保险业发展十分迅猛,理论上将有600亿左右的保险资金可以直接投资股票,但我们认为保险公司短期内将以试探性投资为主,而不会投入大量的资金,且他们对一级市场的兴趣远高于二级市场。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中国股市没有给投资者带来合理的收益。作为风险程度较高的金融市场,资本市场主要以较高的收益率吸引投资者,国外成熟金融市场的经验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根据经合组织的统计,美国在1970年——2000年间股市的平均回报率为10.3%,债券市场为5%,货币市场为3.7%,而德国这些数据分别为14.4%、7.9%和3.5%。由于股市风险相对较大,投资者的入市积极性往往和股市的收益密切相关。我们将1981年——2003年美国股市的涨跌幅与美国寿险公司股票投资增长率作了对比,发现两者的走势惊人的相似,通过统计软件分析得知,他们的相关系数在90%以上。由此可见,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参与股市的程度与股市的收益率成正比。

    中国保险公司从1999年开始通过投资基金间接参与中国资本市场,著名的5.19行情让保险公司尝到了甜头,1999年和2000年保险公司投资基金的收益率普遍在10%以上。但好景不长,随着股市投机泡沫的破灭和违规资金的退出,中国股市陷入了长时间熊市,保险公司在基金投资上陷入亏损的被动境地。受此影响,从2001年到2003年,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分别为4.3%、3.14%和2.68%,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事实上,中国股市的投资者多数都在亏损,包括部分券商在内的许多机构投资者已经淘汰出局,面对这样的市况,向来经营稳健的保险公司自然不会轻易大规模直接入市。

    2、中国股市的制度建设还亟待完善。中国资本市场是在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诞生与成长起来的,由于定位在为国有企业提供融资而不是资源配置上,其制度设计存在先天的缺陷。这种市场功能的错位,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一系列问题的根源。加上监管力量的薄弱和法制建设的滞后,我国资本市场还存在诸如上市公司的诚信危机、投资者利益缺乏保护、证券中介机构失职、暗箱操作和市场投机盛行等突出问题。

    国九条的颁布,标志着管理层的思路已经从以前的救市转变到治市上。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管理层陆续推出了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券商治理整顿、分类表决制度等一系列旨在解决资本市场制度缺陷的创新措施,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解决中国资本市场长期积累的问题并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保险资金作为稳健理性的长期投资资金就不会大规模入市。

    3、保险公司自身的因素。目前几个大型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主要通过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进行,由于资产管理公司成立的时间不长,各保险公司要么用基金投资团队兼做股票投资,要么通过招聘等手段重新组建股票投资部门,总体上相关业务人员还需要较长的时间磨合及适应新的投资业务。同时,各公司股票投资的相关规章制度、风险控制、托管清算等其他准备工作完成时间也都不长,还须在今后的投资工作不断检验和完善。

    值得注意的是,2004年9月,保险公司投资基金的数额达到744亿元的高点,在有关部门公布了保险公司直接入市的相关文件之后,保险公司对基金采取了减持的策略,到2004年底基金投资额降至673亿元,锐减71亿元。2004年四季度股市一直处于调整之中,在这个时候选择减持基金,保险公司的态度值得玩味。一个可能的理由是,保险公司一方面希望通过直接入市丰富资产配置品种,努力提高投资收益;另一方面,在基金投资(特别是封闭式基金投资)的伤痕还没有愈合的时候,保险公司不会轻易忘记资本市场的风险之痛,他们在准备直接入市的同时减少基金投资的比例,以避免权益类投资在资产配置中占有过高的比重,以减少股市波动对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的影响。特别是三家境外上市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的不断下降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压力,在大规模直接入市的条件没有成熟之前,他们不会轻易冒进。而这三家保险公司的资产占全国保险总资产的70%以上,因此保险公司直接入市的规模就不容过分乐观了。

    二、推动保险资金积极入市主要措施

    经历了近四年的持续调整,中国股市只有通过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和创新,重构一个规范、透明、公平、有效的市场,才能吸引包括保险资金在内的各类合规资金源源不断地为股市输送新鲜血液,使中国的资本市场逐步恢复活力,并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而快速发展。而同时,保险公司等广大投资者才能通过资本市场真正享受到投资中国的丰硕果实。为扫除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无形障碍,促进保险资金积极入市,我们建议采取以下几项改革措施:

    1、积极推进资本市场各项深层次改革。2004年以来的各项政策表明,管理层已经下决心要根治困扰中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各类问题,并逐步将国九条的各项精神落到实处。目前,社会各方都盼望管理层能够在全流通问题上有实质性突破,因为这已成为中国股市脱胎换骨的最大障碍。全流通问题由来已久,且越拖越难解决。管理层各方应尽快达成共识,在不损害投资者合法利益的前提下拿出原则性或框架性解决方案,使投资者对全流通问题的解决和中国股市未来发展动向有清晰的预期,促进场外观望的合规资金积极入市,为顺利完成资本市场的改革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除此之外,管理层还应加大对市场上各种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努力构建一个健康透明的市场氛围。如:加强上市公司诚信建设,加大对弄虚作假行为的处罚;完善上市公司融资体制和淘汰机制,实现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与相关部门配合,规范包括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媒体在内的各中介的行为;加大对注重投资者回报的上市公司的扶持力度,积极培育真正符合价值投资理念的上市公司群体等等。

    2、加强监管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保险资金直接入市涉及到两个金融市场和两个监管部门,这种跨市场的经营活动必然牵涉到两个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早在2004年7月,为应对愈演愈烈的混业经营趋势,避免监管真空和重复监管,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达成金融监管分工合作的备忘录,将建立监管联席会议机制,对监管活动中出现的不同意见,通过及时协调来解决。同时,三方还将与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密切合作,共同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和金融市场的信心。

    从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相关配套文件的出台看,监管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是积极有效的,去年建立的联席会议机制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今后,保险资金在入市过程中还会遇到许多突发事件或新的问题,这都需要通过监管部门之间的配合加以解决。同时,监管部门还应鼓励保险公司等机构积极开发跨市场的创新金融产品,进一步紧密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联系。

    3、保护机构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中国股市具有明显的资金推动的特点,几乎每次行情都活跃着各路不同性质的资金。随着市场监管力度的加强,违规资金已陆续撤出股市,这也是造成近几年股市持续低迷的重要原因。为了中国资本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鼓励合规资金积极入市是管理层稳定市场和投资者信心,推动股市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的重要举措之一。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管理层在打击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同时,维护广大投资者,特别是代表了市场主流的机构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例如,在处理闽发、汉唐等问题券商的时候,就需要管理层保护机构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失,从而保护广大机构投资者对股市进行长期投资的积极性。

    此外,作为机构投资者集中的投资品种,封闭式基金的折价率迭创新高也给机构投资者带来了很大的损失。据统计,截止到2005年1月21日,在54只封闭式基金中,28只小盘基金(5亿——15亿份)平均折价率为21.89%,26只大盘基金(20——30亿份)平均折价率更是高达37.65%,其中有4只基金折价率已经超过了40%。作为最大封闭式基金投资者,保险公司在2004年中期的封闭式基金投资已经超过300亿份,高折价率是其基金投资蒙受巨额亏损的重要原因。为保护机构投资者,管理层应着手解决封闭式基金的高折价困境,特别是在ETFs、LOFs等新产品成功上市之后,通过制度创新寻找封转开的新思路,彻底解决高折价率给机构投资者带来的各种问题。

    4、保险公司应为积极入市做好充分准备。2004年底是我国入世三周年的日子,也是我国保险市场全面对外开放的分水岭。面对国外保险巨头咄咄逼人的竞争态势,中国保险业需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而努力提高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就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国外保险市场的发展经验已经告诉我们,资本市场是保险公司重要的投资渠道之一,尽管目前我国股市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我们的保险公司应该用战略眼光审视自己的入市策略,为保险资金长期积极入市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当前股市正处在改革攻坚阶段的时候,保险公司应积极介入一级市场、可转债等相对安全的投资领域,通过实战快速磨合投资队伍,提高股票投资部门的研究能力、市场敏锐力及风险控制能力,为今后保险资金更大规模的长期投资奠定组织基础。同时,保险公司还应加紧组织体系、管理制度、财务清算、技术支持、风险控制、激励机制等相关配套环节的建设与完善,为保险公司顺利实施资金多元化运作、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提高投资收益率水平提供有力保障。

    国外保险公司股票投资概况

    1、股票投资是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主要渠道

    国外保险公司投资渠道较多,主要有国债、企业债、股票、房地产、抵押贷款等,经过较长时间的不断调整,股票投资已成为各国保险公司最重要的投资渠道之一。以美国寿险公司为例,最初股票投资在其投资组合中仅占有微不足道的比例,随着监管的放松和华尔街股市的蓬勃发展,股票投资的比例也节节攀升,到1970年代就稳定在10%左右,到1990年代更是快速增长到30%以上,进入21世纪,股票投资的比例虽有所下降,但也保持在25%左右的较高水平。相对于股票投资,抵押贷款、房地产等投资品种出现明显萎缩,如抵押贷款比例由上世纪二三十年代30%——40%的水平一路下滑到2003年的6.86%。而企业债、国债等债券投资则基本保持稳定,如企业债的投资比例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开始就一直在40%的水平上下窄幅波动。

    统计资料显示,欧洲国家股票投资比例相对较高,例如:英国在1960年代以前股票投资比例为20%左右,而到了90年代,就上升到50%左右,并一直维持在这一水平。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近年来的股票投资比例基本在20%——30%之间波动。统计还显示,不同险种的股票投资比例也略有差别:在九十年代末期,美国寿险与财险资金投资股票的比例分别为27.42%和17.83%,英国为60.4%和31.98%,日本为26.6%和20.37%。

    2、股票投资收益是保险公司利润的重要来源

    随着发达国家保险市场的饱和度不断增加,保险公司之间的激烈竞争导致保费收入增长速度放缓和费率的下跌,多数保险公司的承保业务实际上已经处于亏损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投资收益成为保险公司净利润的主要来源,股票投资不仅是保险资金运用的一个重要投资渠道,也成为保险公司利润的重要来源之一。

    美国寿险公司协会2001年到2003年的统计资料显示,美国寿险公司投资收益中债券贡献的比例最大,平均为63.61%,股票高居第二位,为15.03%,随后是抵押贷款、保单贷款、房地产等其他投资品种。由此可见,股票投资是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的重要来源,考虑到2000年以后美国股市在科技股泡沫破灭之后表现不尽如人意,股票投资对保险公司的利润贡献还有很大的潜力。

    3、保险公司已成为资本市场上重要的机构投资者

    美国资本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其投资者结构已经出现明显的机构化特征。1950年美国机构投资持有股票市值占总市值的比例仅为7.2%,而根据最新的美联储资金流动报告,截止到2004年三季度,美国资本市场上约有58.57%的股票市值为机构投资者持有。从报告披露的数据看,美国个人持有的股票比例在这几年依然保持了明显的下降势头,从1999年的46.96%减少到2004年三季度的39.24%,平均每年下降1.29个百分点。

篇9

从国外的经验可以看出,股票是保险公司资产配置中的一个重要投资品种,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存在着紧密的互利合作关系。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由于分业经营长期处于割裂状态。随着国内外金融形势的发展,这种政策障碍已经逐渐消除,管理层甚至给了保险公司相当多的优惠措施,希望能够给中国资本市场注入新的活力。由于我国保险业发展十分迅猛,理论上将有600亿左右的保险资金可以直接投资股票,但我们认为保险公司短期内将以试探性投资为主,而不会投入大量的资金,且他们对一级市场的兴趣远高于二级市场。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中国股市没有给投资者带来合理的收益。作为风险程度较高的金融市场,资本市场主要以较高的收益率吸引投资者,国外成熟金融市场的经验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根据经合组织的统计,美国在1970年——2000年间股市的平均回报率为10.3%,债券市场为5%,货币市场为3.7%,而德国这些数据分别为14.4%、7.9%和3.5%。由于股市风险相对较大,投资者的入市积极性往往和股市的收益密切相关。我们将1981年——2003年美国股市的涨跌幅与美国寿险公司股票投资增长率作了对比,发现两者的走势惊人的相似,通过统计软件分析得知,他们的相关系数在90%以上。由此可见,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参与股市的程度与股市的收益率成正比。

中国保险公司从1999年开始通过投资基金间接参与中国资本市场,著名的5.19行情让保险公司尝到了甜头,1999年和2000年保险公司投资基金的收益率普遍在10%以上。但好景不长,随着股市投机泡沫的破灭和违规资金的退出,中国股市陷入了长时间熊市,保险公司在基金投资上陷入亏损的被动境地。受此影响,从2001年到2003年,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分别为4.3%、3.14%和2.68%,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事实上,中国股市的投资者多数都在亏损,包括部分券商在内的许多机构投资者已经淘汰出局,面对这样的市况,向来经营稳健的保险公司自然不会轻易大规模直接入市。

2、中国股市的制度建设还亟待完善。中国资本市场是在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诞生与成长起来的,由于定位在为国有企业提供融资而不是资源配置上,其制度设计存在先天的缺陷。这种市场功能的错位,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一系列问题的根源。加上监管力量的薄弱和法制建设的滞后,我国资本市场还存在诸如上市公司的诚信危机、投资者利益缺乏保护、证券中介机构失职、暗箱操作和市场投机盛行等突出问题。

国九条的颁布,标志着管理层的思路已经从以前的救市转变到治市上。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管理层陆续推出了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券商治理整顿、分类表决制度等一系列旨在解决资本市场制度缺陷的创新措施,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解决中国资本市场长期积累的问题并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保险资金作为稳健理性的长期投资资金就不会大规模入市。

3、保险公司自身的因素。目前几个大型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主要通过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进行,由于资产管理公司成立的时间不长,各保险公司要么用基金投资团队兼做股票投资,要么通过招聘等手段重新组建股票投资部门,总体上相关业务人员还需要较长的时间磨合及适应新的投资业务。同时,各公司股票投资的相关规章制度、风险控制、托管清算等其他准备工作完成时间也都不长,还须在今后的投资工作不断检验和完善。

值得注意的是,2004年9月,保险公司投资基金的数额达到744亿元的高点,在有关部门公布了保险公司直接入市的相关文件之后,保险公司对基金采取了减持的策略,到2004年底基金投资额降至673亿元,锐减71亿元。2004年四季度股市一直处于调整之中,在这个时候选择减持基金,保险公司的态度值得玩味。一个可能的理由是,保险公司一方面希望通过直接入市丰富资产配置品种,努力提高投资收益;另一方面,在基金投资(特别是封闭式基金投资)的伤痕还没有愈合的时候,保险公司不会轻易忘记资本市场的风险之痛,他们在准备直接入市的同时减少基金投资的比例,以避免权益类投资在资产配置中占有过高的比重,以减少股市波动对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的影响。特别是三家境外上市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的不断下降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压力,在大规模直接入市的条件没有成熟之前,他们不会轻易冒进。而这三家保险公司的资产占全国保险总资产的70%以上,因此保险公司直接入市的规模就不容过分乐观了。

二、推动保险资金积极入市主要措施

经历了近四年的持续调整,中国股市只有通过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和创新,重构一个规范、透明、公平、有效的市场,才能吸引包括保险资金在内的各类合规资金源源不断地为股市输送新鲜血液,使中国的资本市场逐步恢复活力,并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而快速发展。而同时,保险公司等广大投资者才能通过资本市场真正享受到投资中国的丰硕果实。为扫除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无形障碍,促进保险资金积极入市,我们建议采取以下几项改革措施:

1、积极推进资本市场各项深层次改革。2004年以来的各项政策表明,管理层已经下决心要根治困扰中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各类问题,并逐步将国九条的各项精神落到实处。目前,社会各方都盼望管理层能够在全流通问题上有实质性突破,因为这已成为中国股市脱胎换骨的最大障碍。全流通问题由来已久,且越拖越难解决。管理层各方应尽快达成共识,在不损害投资者合法利益的前提下拿出原则性或框架性解决方案,使投资者对全流通问题的解决和中国股市未来发展动向有清晰的预期,促进场外观望的合规资金积极入市,为顺利完成资本市场的改革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除此之外,管理层还应加大对市场上各种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努力构建一个健康透明的市场氛围。如:加强上市公司诚信建设,加大对弄虚作假行为的处罚;完善上市公司融资体制和淘汰机制,实现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与相关部门配合,规范包括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媒体在内的各中介的行为;加大对注重投资者回报的上市公司的扶持力度,积极培育真正符合价值投资理念的上市公司群体等等。

2、加强监管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保险资金直接入市涉及到两个金融市场和两个监管部门,这种跨市场的经营活动必然牵涉到两个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早在2004年7月,为应对愈演愈烈的混业经营趋势,避免监管真空和重复监管,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达成金融监管分工合作的备忘录,将建立监管联席会议机制,对监管活动中出现的不同意见,通过及时协调来解决。同时,三方还将与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密切合作,共同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和金融市场的信心。

从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相关配套文件的出台看,监管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是积极有效的,去年建立的联席会议机制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今后,保险资金在入市过程中还会遇到许多突发事件或新的问题,这都需要通过监管部门之间的配合加以解决。同时,监管部门还应鼓励保险公司等机构积极开发跨市场的创新金融产品,进一步紧密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联系。

3、保护机构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中国股市具有明显的资金推动的特点,几乎每次行情都活跃着各路不同性质的资金。随着市场监管力度的加强,违规资金已陆续撤出股市,这也是造成近几年股市持续低迷的重要原因。为了中国资本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鼓励合规资金积极入市是管理层稳定市场和投资者信心,推动股市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的重要举措之一。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管理层在打击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同时,维护广大投资者,特别是代表了市场主流的机构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例如,在处理闽发、汉唐等问题券商的时候,就需要管理层保护机构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失,从而保护广大机构投资者对股市进行长期投资的积极性。

此外,作为机构投资者集中的投资品种,封闭式基金的折价率迭创新高也给机构投资者带来了很大的损失。据统计,截止到2005年1月21日,在54只封闭式基金中,28只小盘基金(5亿——15亿份)平均折价率为21.89%,26只大盘基金(20——30亿份)平均折价率更是高达37.65%,其中有4只基金折价率已经超过了40%。作为最大封闭式基金投资者,保险公司在2004年中期的封闭式基金投资已经超过300亿份,高折价率是其基金投资蒙受巨额亏损的重要原因。为保护机构投资者,管理层应着手解决封闭式基金的高折价困境,特别是在ETFs、LOFs等新产品成功上市之后,通过制度创新寻找封转开的新思路,彻底解决高折价率给机构投资者带来的各种问题。

4、保险公司应为积极入市做好充分准备。2004年底是我国入世三周年的日子,也是我国保险市场全面对外开放的分水岭。面对国外保险巨头咄咄逼人的竞争态势,中国保险业需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而努力提高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就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国外保险市场的发展经验已经告诉我们,资本市场是保险公司重要的投资渠道之一,尽管目前我国股市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我们的保险公司应该用战略眼光审视自己的入市策略,为保险资金长期积极入市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当前股市正处在改革攻坚阶段的时候,保险公司应积极介入一级市场、可转债等相对安全的投资领域,通过实战快速磨合投资队伍,提高股票投资部门的研究能力、市场敏锐力及风险控制能力,为今后保险资金更大规模的长期投资奠定组织基础。同时,保险公司还应加紧组织体系、管理制度、财务清算、技术支持、风险控制、激励机制等相关配套环节的建设与完善,为保险公司顺利实施资金多元化运作、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提高投资收益率水平提供有力保障。

国外保险公司股票投资概况

1、股票投资是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主要渠道

国外保险公司投资渠道较多,主要有国债、企业债、股票、房地产、抵押贷款等,经过较长时间的不断调整,股票投资已成为各国保险公司最重要的投资渠道之一。以美国寿险公司为例,最初股票投资在其投资组合中仅占有微不足道的比例,随着监管的放松和华尔街股市的蓬勃发展,股票投资的比例也节节攀升,到1970年代就稳定在10%左右,到1990年代更是快速增长到30%以上,进入21世纪,股票投资的比例虽有所下降,但也保持在25%左右的较高水平。相对于股票投资,抵押贷款、房地产等投资品种出现明显萎缩,如抵押贷款比例由上世纪二三十年代30%——40%的水平一路下滑到2003年的6.86%。而企业债、国债等债券投资则基本保持稳定,如企业债的投资比例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开始就一直在40%的水平上下窄幅波动。

统计资料显示,欧洲国家股票投资比例相对较高,例如:英国在1960年代以前股票投资比例为20%左右,而到了90年代,就上升到50%左右,并一直维持在这一水平。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近年来的股票投资比例基本在20%——30%之间波动。统计还显示,不同险种的股票投资比例也略有差别:在九十年代末期,美国寿险与财险资金投资股票的比例分别为27.42%和17.83%,英国为60.4%和31.98%,日本为26.6%和20.37%。

2、股票投资收益是保险公司利润的重要来源

随着发达国家保险市场的饱和度不断增加,保险公司之间的激烈竞争导致保费收入增长速度放缓和费率的下跌,多数保险公司的承保业务实际上已经处于亏损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投资收益成为保险公司净利润的主要来源,股票投资不仅是保险资金运用的一个重要投资渠道,也成为保险公司利润的重要来源之一。

美国寿险公司协会2001年到2003年的统计资料显示,美国寿险公司投资收益中债券贡献的比例最大,平均为63.61%,股票高居第二位,为15.03%,随后是抵押贷款、保单贷款、房地产等其他投资品种。由此可见,股票投资是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的重要来源,考虑到2000年以后美国股市在科技股泡沫破灭之后表现不尽如人意,股票投资对保险公司的利润贡献还有很大的潜力。

3、保险公司已成为资本市场上重要的机构投资者

篇10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日益复杂,在资产及产权交易等经济活动中,需要聘请独立的第三方对资产及权利的价值发表专业意见,为资产交易等经济行为提供价值尺度,资产评估行业已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资产评估 产权交易 市场经济

一、我国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背景概况资产评估行业在西方发达国家历史比较悠久,在我国却是一项新兴的行业,我国的资产评估起源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最初资产评估的目的是评估国有企业,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为中外合资、合资、融资等经济活动提供价值评估服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和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资产评估行业也在不断的进行自我完善,逐渐走向自律和独立,自有资产评估行业以来,各类资产评估从业人员为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金融企业风险防范、中小企业改革、房地产交易、土地估价、二手车市场交易等经济行为提供了大量的价值鉴证服务,有效地维护了交易各方的合法权益,防止了国有资产流失,保障了资产交易的公平、公正,对市场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但在我国经济体制不断深化改革的形势下,评估市场的不断壮大对评估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二、资产评估行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一)资产评估有助于充实和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国有企业往往以账面价值与境外投资者合资,导致了大量国有资产流失,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资产评估作为维护国有资产权益的一种重要手段被引入我国,有效的预防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并且在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资产评估,确定国有资产的实际价值量,是国有资产管理的最重要的基础工具。无论是国有资产的优化配置,还是企业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为国有资产的优化管理和保值增值提供了真实数据。(二)资产评估有力地支持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资本市场作为现代经济中最重要的资源配置场所,公平公正公开是资本市场能够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本市场的资产定价,关系到投资人和利益相关方的利益。资产评估正是利用专业技术,为资本市场提供公允价值,为资本市场的投资、交易定价提供参考。如果评估价值不公允,就会损害投资者利益,损害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进而危害国家金融安全。为了维护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公司法》对企业在发行上市阶段的资产评估提出了原则性要求,《证券法》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交易中的资产评估提出了具体要求。可以说,资产评估在企业改制发行上市、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担当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三)资产评估有力地支持了内外资交流和互融活动的开展我国企业需要“走出去”,外资企业需要“走进来”,在此过程中均会涉及到对有形、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尤其是对知识产权类如专利权、商标权、非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资产评估机构和人员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对此类资产进行价值评估,有效地维护对外开放过程中中外双方各类资产产权主体的合法权益,促进了中国对外经济合作与交流的发展,进而推动了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且有效地吸引了外资进入国内市场,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三、正确看待资产评估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一)资产评估在市场经济中的局限性资产评估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资产评估作用的有限性,不能把其当成是万能的中介机构,更不能用来替代市场经济中的其他多种中介机构,譬如审计和会计。会计和审计提供以事实判断为主要内容的服务,而资产评估提供的是以价值判断为主要内容的服务。他们都是现代市场经济赖以正常运行的基础行业。虽然它们之间有的业务相关联,甚至有部分业务存在交叉关系,但是也不能完全相互替代。(二)应正确看待其在产权交易中的作用在当前经济发展的形势下,中国的经济结构正发生重大调整,资产重组正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进行,资产评估在产权交易方面的作用更为突出。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资产的价格,取决于市场需求双方的供求平衡,这就意味着某一笔实际交易价格低于有关部门的评估价格,并不能简单地说国有资产流失了,资产评估的作用仅仅是给交易双方提供一个商定价格的参考底价。(三)注意协调好资产评估体系内的有关专业分工的关系既要妥善处理好资产评估、房地产评估、土地评估及其他方面的评估业务的分工和协作以及管理的关系,又要发挥各自的作用,提高评估业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目前,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关系,在资产评估体系中,这几个资产评估的具体业务的执行和管理上存在着人为的市场分割和垄断,出现了不少与发展市场经济相悖的问题,协调好这个关系也是正确看待资产评估在市场经济中作用的重要内容之一。四、结束语就行业发展前景而言,资产评估行业正在步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机遇期。可以预见的是伴随着资产评估业务领域的进一步扩大,我国资产评估行业在推动国有和非国有企业改制和深化改革、促进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稳定、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稳定等领域将进一步发挥重要的作用,资产评估行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将会更加显著。参考文献:[1]全国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用书编写组. 《资产评估》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9.[2]中央财经大学资产评估研究所. 《中国资产评估业的地位与作用》 .中华会计网校. 2006(8).[3] 郭坤;尉京红;;我国资产评估机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时代;2006年04期.作者简介:吴丹(1989-)女,安徽安庆人,安徽财经大学2012级资产评估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房地产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