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运营战略研究模板(10篇)

时间:2024-03-06 14:49:3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运营战略研究,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运营战略研究

篇1

中图分类号:F2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1

引言

所谓的物流服务是指服务供应商在产品制造商和客户之间提品采购和分配服务,它主要以产品的生产制造和市场营销为主线,分别向供应商提供物料采购,向客户提供实物分配,从而形成有效的一体化供应链。物流企业主要以相关信息流来协调供应商与客户之间的行为。

现代物流企业需要能够与制造商等结成策略联盟,同时也要参加供应链的一体化运作,而传统的物流企业则恰好相反。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物流企业同样可以升级成为现代物流企业,这主要取决于市场的选择。所以许多产品制造商在选择物流服务供应商时会结合市场发展的多种因素来考虑,例如市场营销战略的发展需要、物流服务的满意度以及物流成本的高低等等。对于物流企业来说,要想进入一体化供应链需要充足的条件,不仅要拥有充足的物流资源同时也要适应市场的选择。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要提高物流服务的价值和市场地位,就需要不断地对物流服务运营战略进行创新,从而适应时展的需要。

一、物流运营战略创新的必要性

物流服务创新是适应时展的需要,为的就是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夺得一席之位。物流服务创新受多种因素的驱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其他产业的不断发展,其中包括物流产业,但由于传统的物流服务其信息化水平较低,且服务成本高、形式固定单一,远远满足不了市场发展的新需求,所以需要物流企业对其运营方式进行策略创新,适应环境发展。

第二,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逐渐提高的物流服务需求等迫使物流运营必须进行创新。在进入到新世纪发展后,科学技术的进步带动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其对各方面要求都有所提高,尤其是物流服务需求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同时由于信息化服务的出现使得传统物流运营方式已不能很好地满足顾客需要,此时就要对物流运营进行战略创新。

第三,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它们在市场中重要的竞争优势就是物流绩效,而传统的物流服务模式使企业无法得到更多的市场份额,所以物流服务商只有通过创新运营战略才能够改进绩效,获取市场竞争优势。

第四,21世纪是信息化、网络化发展的新世纪,科学技术的进步带动物流技术的发展,从而为物流运营创新创造了技术条件。

总的来说,物流运营战略创新是时展的需要,它不仅能够促进物流企业的经济发展,同时也为客户带来更大的便利。

二、基于供应链的物流运营战略创新发展模式

基于供应链的物流运营战略创新发展模式主要是以大客户战略为主导,由延伸服务向运输、传统运输向运贸一体化供应物流转型的经营模式。这种经营模式不仅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特点,同时也为物流企业带来巨大效益。

1.运贸一体化发展战略。目前,物流企业的发展重点逐渐转向面向供应链的运贸一体化运营当中,它主要是将运输产品和商品贸易进行一体化经营发展,为企业带来最大经济效益。具体的一体化发展步骤如下:首先,物流公司会根据客户提出的产品服务需求签订合同,然后结合制造商所能提供的货源和运输区域进行产品订单的划分,从而将生产、运输和需求进行有效整合,形成三位一体的供应链服务模式,节省了许多中间成本,为物流企业创造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2.加大物流企业经营发展规模。在运贸一体化物流经营模式的基础上,加大服务客户的范围,扩大物流产品基地,为企业经营规模的加大创造条件。开展运贸一体化经营不仅要有长期合作的企业客户,同时也要重视大企业类的客户,因为这些大企业客户的服务需求量相对来说比较大,而且有一定的合作保障,经营风险相对就会降低。经过双方长时间的合作,彼此之间建立合作信任,为物流企业规模扩大奠定基础。同时物流企业也要注重物流基地的设备和货场建设,提高运输主业的运量,为物流企业创造设备优势。

3.推动物流运营信息化建设。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为物流企业的进步提供技术支持,建设信息化的物流服务不仅可以加快相应市场发展的速度,同时也可以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企业的平均运输量。物流企业在日常经营中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自主开发物流网络服务系统,在网络上进行物流交易,这样不仅为客户和供应商提供便利,同时也节省了许多人力和物力。

三、基于供应链的物流运营战略创新成效

基于供应链的物流运营创新模式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目标要求,它不仅大大提升了市场竞争力,同时也为物流企业增加了很大的市场份额。其中面向供应链的运贸一体化方式为物流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路径,大客户战略则为企业奠定了广泛而稳定的客户资源基础,从而扩大了物流企业的经营规模。基于供应链的物流运营快速推进了物流产业的发展,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物流企业在由传统运输业向现代供应物流发展的过程中,顺应时展的需要,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加大物流基地建设,无论从客户角度来说还是从产品供应商角度来说,物流服务的创新发展都为彼此提供了便利,节省了成本费用,从而可以在保证双方成功交易的基础上,为商家带来更大的经济利润,带动物流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结束语

物流服务虽然是近几年来兴起的服务行业,但它的发展却非常迅速。在面对动态复杂、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物流服务企业若想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则必须进行不断创新。基于供应链的物流运营战略将“产、运、需”进行三位一体化,利用这种优势为客户提供方便,同时也为企业创造效益。因此,物流服务的创新是行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篇2

铁路货运服务信息化水平的提升,是现代化铁路事业发展中最为关键的内容,相关部门必须要制定完善的铁路货运网上营业厅的规划方案,加快其发展速度,并利用现代化工作方式对其进行管理,保证服务质量符合相关规定。

1 社会物流企业网上营业厅建设现状

自从2014年开始,我国很多家货运信息平台开始建设APP系统,可以建设完善的网上营业厅,除了能够增强物流融资有效性之外,还能根据承运资质科学划分各类物流平台模式,制定承运人模式与无车承运人模式,提升社会物流企业的网上营业厅建设质量。

社会物流企业在建设网上营业厅的过程中,可以为各类客户提供相关增值业务,提升其服务质量,并利用现代化报价运输与签收回单等方式为人们提供高质量服务,从根本上优化网上营业厅的发展模式。同时,物流企业还可以为客户提供信用卡与垫付服务,形成金融增值服务体系。同时,社会物流企业在网上营业厅建设中,可以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为用户营造自主、便利与简单的操作环境,控制客服人工成本,甚至可以减少客服的介入[1]。

对于社会物流企业网上营业厅的发展而言,主要就是向着服务专业化、行业化、信息资源共享化等方向发展,可以有效提升其服务质量,减少其中存在的服务问题,优化其发展体系。因此,铁路货运网上营业厅的建设部门需要科学借鉴社会相关企业的先进经,规避各类常见问题,加快铁路货运网上营业厅的发展速度[2]。

2 铁路货运网上营业厅发展现状

自从2016年,中国铁路部门已经开始提升货运服务能力与信息化建设水平,可以科学应用各类数字技术,发挥电子商务系统的各类功能,优化集成界面,并将其升级成为铁路货运网上营业厅,可以提升铁路局的服务工作质量。

第一,目前铁路货运网上营业厅发展机遇。在铁路货运网上营业厅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发展机遇较多。首先,其符合国家规定的互联网+等发展政策规定,可以促进低碳交通的发展,提升物流系统的建设质量,建设完善的跨行业、跨平台等管理系统,有利于提高物流信息的对接、使用效率,更好的对电子商务系统进行创新处理。其次,在我国铁路货运网上营业厅发展中,符合现代化铁路货运改革与增效要求,可以深入改革各类货运组织,提升铁路事业的经济效益,加快信息化建设工作速度,提升货运电子商务系统的级别,满足现代化高效运输需求,增强铁路货运事业的市场价值。最后,铁路货运网上营业厅的建设,符合现代化货运信息系统的建设要求,可以提升铁路工作质量,减少其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增强货运系统的发展效果,规避系统开发难题[3]。

第二,铁路货运网上营业厅的发展方向。我国铁路货运网上营业厅会向着完善货运链的方向发展,推动铁路货运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进步,提升铁路货运电子商务系统与线下系统的建设质量,增强其发展效果,减少其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同时,还能对铁路货运信息数据共享,积极建设各类信息系统,增强社会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力度,提高铁路货运市场的发展效率;在我国铁路货运网上营业厅实际发展中,已经向着盈利方向发展,可以通过货运网上营业厅拓宽营业渠道,增强盈利能力,在提升铁路货运网上营业厅服务质量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盈利模式[4]。

第三,铁路货运网上营业厅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相关部门在建设铁路货运网上营业厅的时候,还存在一些问题,无法提升营业厅服务质量。首先,铁路货运网上营业厅的服务能力不足,不能将服务系统与现代化物流系统相互联合,难以提升市场响应速度,无法提升货价调配灵活性,也难以增强个性化服务工作的可靠性,甚至会出现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同时,还存在线下货运服务能力不足的现象,难以提升线上与线下信息的对称性,也无法兑现各类线上承诺;其次,铁路货运网上营业厅存在业务内容单一等现象,无法完善电子商务系统功能,不能建设多元化的业务渠道,导致客户维系难度增高,同时,部分货运电子商务系统不能形成全面的链条,难以提升其完善性;最后,我国铁路货运网上营业厅缺乏一定的盈利能力,不能创新增值服务方式,缺乏足够的盈利方式,甚至会出现盈利能力降低的现象[5]。

3 铁路货运网上营业厅模式设计措施

相关部门需要科学设计网上营业厅模块,保证可以满足其发展需求,提升铁路货运网上营业厅的建设效率。首先,需要设计自助服务、账户管理、产品服务等业务模块,保证铁路货运网上营业厅服务模式的优化性。其次,相关部门需要设计行业解决方案业务模块,针对货物特征提供个性化需求,制定针对性的服务方案,做好各类配套服务工作,满足现代化铁路货运网上营业厅的发展需求。最后,需要做好盈利模块设计工作,将系统分为会员费用、增值费用与资金沉淀费用等,科学设置各类盈利模式,在提升其经济效益的情况下,满足现代化铁路货运网上营业厅的发展要求[6]。

4 铁路货运网上营业厅发展策略

在铁路货运网上营业厅实际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制定完善的改进方案,并对其进行分段优化处理,减少不同发展阶段存在的问题。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4.1 增强客户忠诚度

相关部门要想增强客户忠诚度,就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第一,对各类铁路内部货运网上信息系统进行衔接,利用各类服务方式,与客户相互沟通、交流,了解客户的服务需求,并制定针对性的服务方案,满足客户的各类服务要求,同时,还要提升服务工作的透明度,以便于提升服务质量。同时,相关部门还要建设高素质服务队伍,使其可以准确、及时的为客户提供各类服务,增强营业厅的影响力,以此提升客户忠诚度,为铁路货运网上营业厅的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铁路货运网上营业厅管理部门需要吸引更多新客户,为其提供高质量服务,以此增强客户的忠诚度。

4.2 提升铁路货运网上营业厅地位

相关部门需要积极搜集各类客户基础信息与历史数据信息,保证可以为客户提供各类专业的服务信息,同时,还要增强自身的服务能力,拓宽网上营业厅发展规模,提升服务质量与经济效益。另外,相关部门还要与大型企业相互合作,在货运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提升自身地位,以此建设良好的品牌。

4.3 丰富盈利方式

铁路货运网上营业厅相关管理人员需要丰富盈利模式,制定完善的业务管理制度,在保证主营业务质量的基础上,利用总包与租赁等方式增加增值业务,利用增值业务为铁路货运网上营业厅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从根本上创新盈利方式。同时,相关部门还要制定铁路货运网上营业厅的盈利方案,与其他企业相互合作,以此提升其经济效益。

5 结束语

在铁路货运部门实际发展中,必须要重视网上营业厅的建设,创新相关工作方式,制定多元化的盈利模式,建设高素质服务人才队伍,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学仁,周发明.广铁集团货运网上服务平台建设方案研究[J].铁路计算机应用,2014,23(4):33-34,38.

[2]赵文辉.铁路货运改革若干问题的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学术版),2014,33(5):23-25.

[3]杜娟.基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贵州铁路物流发展[J].管理观察,2013(22):90-91.

篇3

北京奥运会后,“鸟巢”、“水立方”、五棵松体育馆等奥运场馆设施及相关无形资源将如何利用和运营,在北京奥运会前就已成为外界所关注的热点。一年多来,北京奥运体育场馆已经举办了一些名赛(如意大利超级杯赛)、名会(如“魅力中国”夏季音乐会);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日均接待游客近9万人次,北京奥运体育场馆在市场化运作的初期即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这些场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对营销环境进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开发系统、科学、有效的营销战略体系。

一、北京奥运体育场馆面临的营销环境

奥运体育场馆市场化运作的基本目标是实现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而长远目标是在更好地满足大众休闲、娱乐、健身等需求的基础上,培育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树立场馆的知名品牌,实现场馆的可持续经营与发展。同其他营利组织一样,奥运体育场馆的市场化运作必须重视和形成系统、科学的营销战略和经营模式。营销战略的制定必须建立在对营销环境客观、深入分析的基础上。

营销环境的分析可以分为内部环境分析和外部环境分析两部分。其中,内部环境分析主要围绕自身资源条件来进行,而外部环境分析涉及经济、文化、政治法律及产业竞争环境等方面。从一定时期看,北京奥运体育场馆及其经营业主们面临的营销环境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一)我国体育运动的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相对滞后于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

体育运动的社会化、产业化和市场化,是提升奥运体育场馆利用率和经营效益的基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居民、特别是城镇居民的收人水平不断提高,消费不断升级,休闲、娱乐、健身的需求日益增长,体育消费行为日益成熟,但我国体育运动的产业化和市场化程度仍较低。例如,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足球职业化运动,在初期阶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由于足协管理的“错位”、“缺位”和“越位”,使这项极具群众基础的联赛几乎失去了生存的土壤。产业化和市场化的滞后性,不仅制约了我国体育运动整体水平的提升,而且必然影响到场馆业主和职业俱乐部的合作,限制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等。

(二)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推动了中外文化、体育、商业交流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弘扬和丰富了奥林匹克精神,更重要的是,它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增加了对中国客观、正面的认识,推动了中外体育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加深了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信任与友谊。可以说,北京奥运会为中国旅游业实行了一次空前的全方位的大型促销,极大提升了中国旅游目的地形象。中外文化体育的交流,必将推动中外企业间的商业合作,为奥运场馆的市场化运作提供良好的条件。

(三)奥运体育场馆经营主体多元化有利于提高场馆经营的灵活性和效率

北京奥运体育场馆的建设大都采用了国际先进的BOT方式,即在场馆的建设中引人民间资本进行建设,场馆建成后,政府允许其享有一段时期的经营权及经营收益,之后政府无偿收回经营权。这种方式将场馆建设和赛后运营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场馆经营的灵活性和效率,但这也决定了不同场馆运营主体基本上是分散的,分属不同的业主,例如,“鸟巢”的业主单位是北京中信联合体,“水立方”的业主单位是北京水立方有限责任公司。这种现状很有可能造成业主无序竞争、项目重复建设等问题。此外,在对场馆的商业化改造中,为了获取政府的经费支持,各场馆业主难免不发生竞争。

(四)专业管理人才和大型体育场馆的运作管理经验缺乏

北京奥运体育场馆业主大都缺乏大型体育场馆的运作管理经验,更缺乏国际体育产业运作管理的经验,政府部门有必要为场馆业主搭建国际体育交往的平台,使其较快适应国际体育产业的竞争。长期以来,体育场馆管理人员主要由退役运动员以及设备维护人员构成,运营管理人员比例少。体育场馆由于缺少“通体育、懂经营、善管理”专业人才,难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北京奥运会后,为了能充分合理利用奥运体育场馆,应尽早实施人才战略规划,大力培育专业管理人才,加强专业化管理团队建设,提高经营业绩和综合效益。

二、北京奥运体育场馆业务结构的构建

奥运场馆经营业主必须在考虑自身资源、条件的基础上,构建合理的业务结构。“鸟巢”、“水立方”、五棵松体育馆等北京奥运体育场馆拥有的战略资源可以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两大类,其中有形资源主要指比赛场地及场馆内的商业设施等;无形资源则包括场馆品牌形象、场馆冠名权、场地广告牌经营权,以及广泛深人民心的奥运精神和北京奥运形象等。基于这些资源可以发展体育、演艺、会展、旅游、店铺租赁等服务业以及拍卖场馆冠名权、广告牌使用权等无形资产运营业务,建立起一个多元化的业务结构(图1)。但不管是哪一个体育场馆,其核心业务必然是与体育有关的业务,演艺、会展、旅游、店铺租赁是辅助业务,而无形资产经营业务是延伸业务。

(一)体育业务

体育场馆的属性决定了发展体育产业是各大奥运体育场馆经营的支柱。没有体育业务的发展,其他业务很难发展起来。除了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并获取一定的门票收人外,场馆业主还应积极发展体育健身、体育培训、体育旅游、体育商品交易等相关业务或交叉业务。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解决好以下问题:建立与国际体育组织密切合作和与国际体育中介广泛接触的工作体系,积极争取国际大型体育赛事主办权;争取国家体育管理部门的支持,推动国内重大赛事在本场馆举办;研究制定推动国际体育组织和体育中介入驻场馆的实施方案;促进场馆经营与职业体育赛事的联合;充分利用奥运品牌和会展设施,打造体育商品交易中心。

(二)演艺业务

进行场馆改造,举办大型文艺演出活动,提高奥运场馆利用率和增加收益。“水立方”的高利用率正是基于演艺业务的发展而实现的,奥运会后该场馆的文艺演出活动几乎没有停止,其中,大型全景芭蕾舞剧《天鹅湖》连续上演51场,大型水幕声光交响音乐会已演出120多场。发展演艺业务需要解决好以下问题:以展示中国传统文化、融会世界先进文化为核心,实施赛后体育场馆的改造,建设有特色的艺术中心、影剧院、音乐厅等场馆设施;组织实施奥林匹克文化节、北京国际艺术节、北京电影节等大型文化活动,形成文艺演出季;促进演艺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

(三)会展业务

发展会展业务,是提高奥运场馆利用率和增加收益的又一重要途径。对于“鸟巢”、“水立方”等奥运场馆的经营业主们来说,发挥北京的文化科技优势、商务优势和首都优势,重点引进学术性、商务性、政务性会议,提升会议服务的档次和水平,是发展会展业的战略方向。此外,业主们还应积极引人一批国际知名度高、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展会,积极创办一批新展会,增强着名展会的根植性;制定、完善会展引进与筛选机制;加强和国际专业会展公司的合作。

(四)旅游业务

可重点发展观光旅游、休闲娱乐旅游、体育旅游等业务。为发展旅游产业,场馆经营业主们应积极策划一批旅游与体育赛事、演艺活动、商务会展相融合的项目和活动;围绕旅游产业的发展,实施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加快完善停车场、无障碍设施、指示牌、电脑查询、公共卫生间等服务设施;采取多种合作方式,加快建设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加快完善购物、餐饮等服务设施建设。 转贴于 (五)无形资产经营业务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以冠名权、豪华包厢、场地广告牌为代表的无形资产开发收人是大型体育场馆重要的收人渠道,能否有效开发无形资产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北京奥运场馆经营的成败。但无形资产经营业务必须以其他业务、特别是体育业务为基础,如果体育业务和其他业务搞得不好,不能吸引大众的参与,不能提高场馆的利用率,场馆的媒体功能将得不到充分发挥,冠名权的商业价值也将大大降低。建立科学的冠名企业筛选机制,是开展该项业务的关键。

三、体育场馆经营的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

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选择目标市场并明确市场定位,是奥运体育场馆加强战略管理的又一关键环节。从一年多来的运作情况看,一些场馆以举办国际性大型体育赛事、或世界着名会展或高端会议为目标,而另外一些场馆则以举办各种层次的体育赛事、会展、会议为目标,换句话说,有的场馆采取了集中性营销战略(如“鸟巢”),而有的场馆采取了差异化的营销战略(如“水立方”)。对于各场馆业主来说,在目标市场选择上存在错位,有助于避开激烈的市场竞争。

选定了目标市场,还要进行市场定位。市场定位解决的是关于如何参与市场竞争、树立什么样的竞争优势的战略问题。因此,市场定位战略关系到体育场馆的可持续发展。但从目前情况看,北京各大场馆的市场定位(服务特色)都不是很清晰,外界并不清楚业主在追求什么。这种现状不利于场馆竞争优势的培育和长远发展。

场馆经营业主在选择目标市场和进行市场定位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在对自身资源条件进行审视的基础上,选择目标市场并进行市场定位。业主选择的目标市场应有助于自身资源条件的充分利用。经营业主在对自身资源条件进行分析时,不仅要重视比赛场地、商业设施等有形资源,更要重视场馆品牌形象、与职业俱乐部的关系、与国际体育中介组织的关系、体育产业运作经验等无形资源,因为无形资源的作用更大、更长久。从目前情况看,北京奥运场馆经营业主拥有的无形资源情况均不太理想,特别是与职业俱乐部的关系尚未理顺,与国际体育中介组织、国际会展公司的关系尚未建立。这种资源状况决定了走高端路线(举办国际性大型赛事、国际大型会展)在短期内是很难成功的,“鸟巢”的经营现状就表明了这一点。

第二,要突出体育的中心地位。与其他类型的场馆不同,体育场馆必须立足体育运动,脱离了体育,或者说忽视了民众的健身娱乐需求,各种业务都很难成功开展。譬如,某体育场馆可以利用场地及有关设施举办体育器材展销会、运动服装展销会、体育图书展销会,但如果去举办爆破器材展销会、夏季时装展销会或计算机图书展销会,就可能得不到市场关注和认可。

第三,场馆经营业主在做出市场定位决策时,必须处理好商业化和公益性的关系。商业化是手段,公益性是基础。如果没有了大众的普遍参与,商业活动的开展将失去坚实的基础。因此,业主在积极筹办商业活动的同时,也必须考虑举办一些带有公益性的、能够吸引大众广泛参与的活动。

第四,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弘扬奥运匹克精神、增强国民身体素质,推动体育运动职业化国际化发展,等等,这些主题都是场馆经营业主进行市场定位很好的选择,但它们叫的都太大或太空,需要细化才能突出经营特色。例如,“弘扬奥运匹克精神”的理念可以细化为发展绿色体育或科技体育,这样更容易被人们接受和认同。

四、进一步推动北京奥运体育场馆市场化运作的建议

(一)建立经营业主联盟以促进业主的协作

建立北京奥运体育场馆经营业主联盟有以下好处:首先,建立业主联盟可以使场馆从单纯的竞争关系转变为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避免业主的无序竞争及项目的重复建设,减少资源浪费。其次,建立业主联盟有利于体育赛事和其他大型活动的开展。第三,建立业主联盟有利于理顺政府与业主之间的关系,形成政府与社会相互沟通、相互协调、相互支持、共创双赢的机制。

(二)加强场馆无形资产的开发与利用

冠名权、豪华包厢、广告牌等无形资产的开发能够给奥运体育场馆带来巨额收人。以鸟巢为例,如果开发冠名权和豪华包厢,每年可能给鸟巢带来近1亿元人民币的收人,这对鸟巢的赛后运营、对奥运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开发、利用冠名权的过程中,经营业主一方面要加强市场宣传,让企业认识到场馆冠名权蕴含的巨大广告效应和商业价值,另一方面围绕盈利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责任感、市场声誉等因素,吸收政府代表、媒体代表、公众代表、职业俱乐部代表、学术代表共同参与,建立冠名企业筛选机制。

(三)加强与国际体育组织和国际体育中介的紧密合作

篇4

2011年的全球经济回落之后,2012年的全球经济也不容乐观。全球经济形势给我国远洋海运带来了严重冲击。由于市场供需失衡,运价水平偏低,成本高企,船队结构不均衡,特别是由于干散货航运市场运价低迷,使得干散货航运业务亏损进一步加大,成为影响公司业绩表现的主要因素。2011年,中国远洋巨亏104亿元,根据中国远洋最新年报显示2012年更是亏损95.6亿人民币。

有鉴于此,本文特地选取我国航运企业的重要代表中国远洋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研究,期待能给我国航运企业应对周期性经济危机提供相关建议。

一、国内外关于财务战略研究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美国Ansoff教授在1976年第一次提出了“企业战略管理”的概念,在此后Tom Copeland等学者经过20多年时间发展,公司财务和战略这二者的思维和行为已经逐渐融合到一起,逐渐对公司财务战略进行研究,对公司管理和发展产生重大且深远的影响。

E.F.Harrison与C.H.John等两位学者在1985年在《组织战略管理》一书中的“战略实施”一章中提出了“财务战略”,定义财务战略是“企业为配合其发展与竞争战略的实施而须提供的资本结构与资金的计划”。 R.B.Robinson和J.A.Pearce在其《战略管理学》(1988)一书中提出了“财务策略”的概念,他们认为企业的财务策略可以分为筹集资金、分配资金和资金运营管理三个部分。

综上所述,西方国家的研究学者们对财务战略进行研究,主要的角度是职能层战略,战略主体主要是单一企业的财务战略;主要包括:资金筹资、资金投资、资金分配及资金营运管理四个部分;从财务战略管理过程研究战略计划、施行、监控和反馈的方法。

2.国内研究现状。中国的这方面研究主要借鉴了西方的研究成果。根据企业财务战略的研究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思路:国家财务战略的研究、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研究和单个企业财务战略的研究。

国家财务战略的研究:郭复初在2001年研究了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国有资本优化配置、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等财务战略问题。王锋在2006年结合了经济发展理论与国家财务理论,推演出两个国家财务基本战略,一个是优化价值结构战略,另一个是构建资本平台战略。

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的研究:张延波在2002年对企业集团的治理结构预算控制体系、财务战略、财务管理体制、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和投资政策等内容进行了研究。王斌在2002年对预算控制体系、财务战略、财务管理体制、业绩评价研究、财务委派制研究、会计政策选择研究、会计管理目标与政策研究、内部信息披露研究等内容进行了研究。

单个企业财务战略研究:主要有罗福凯(2000)论述了成本减除、选择最优资产组合、资金结构理论等企业通用的财务战略。魏明海(2001) 以公司治理结构作为制度基础,研究了周期性因素对财务战略的影响和财务战略生成的理论框架。

二、周期性危机与财务战略相关理论分析

1.周期性危机。周期性危机是指一个循环周期中所累积的矛盾爆发出来,通过对过剩商品和过剩资本的破坏,来结束一个循环,而成为新的第二个循环的起点的危机。

(1)周期性危机的表现。周期性危机有以下基本表现:商品卖不出去,市场饱和,商品大量积压,支付手段严重缺乏,信贷关系遭到破坏,现金奇缺,信用丧失,生产遭到限制或停产,失业大量增加,饥馑严重,最必需的生活资料一方面严重缺乏,另一方面又卖不出去和被毁坏,生产力和产品大量浪费和破坏,政治统治制度动摇,阶级斗争尖锐。

(2)周期性危机的物质基础。在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周期中,危机是再生产周期的决定性阶段,是整个周期循环的基础。每一次危机之后,都会发生大规模的固定资本的更新,固定资本的更新是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两者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首先,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为资本主义经济摆脱危机,走向经济复苏和高涨提供了物质条件。其次,固定资本的更新,为新的经济危机到来创造了物质条件。

2.财务战略。财务战略(financial strategy),是指为谋求企业资金均衡有效的流动和实现企业整体战略,为增强企业财务竞争优势,在分析企业内外环境因素对资金流动影响的基础上,对企业资金流动进行全局性、长期性与创造性的谋划,并对其执行过程进行监控。

(1)财务战略的内容。财务战略主要考虑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的战略问题。财务战略分为筹资战略和资金管理战略两个部分。筹资战略包括资本结构决策、筹资来源决策和股利分配决策等。资金管理则是通过建议、评价、计划和控制等手段,促使经营活动创造更多的价值。

(2)财务战略分类。财务战略有两种分类方法:将财务战略分为投资战略、筹资战略、营运战略和股利战略是按照职能分类的结果;将财务战略分为扩张型、稳增型、防御型和收缩型则是按照综合类型来分类的结果。

(3)财务战略的意义。财务战略是在对企业环境与整体形势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作出的。它对于企业的财务能力有很大的提升作用。还能够提高企业适应环境的能力。进而增加企业整体的协调性,这样,协调效应也会增加,提升了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有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提升了企业的整体绩效。

三、中国远洋“A股亏损王”案例分析

2013年3月27日,中国远洋2012年年报称,中国远洋实现营业收入720.56亿元,同比增长4.6%,净亏损95.59亿元人民币,上年净亏损104.5亿元。两年连亏也令中国远洋创出了多个第一:央企公司首尝披星戴帽、两市最大ST股、亏损王。中国远洋在年报中对于亏损给出的解释是:受市场供需失衡、运价水平偏低、成本高企、船队结构不均衡等因素影响。

1.中国远洋面临经济周期分析。航运行业一直被看作是世界经济周期的晴雨表,伴随着经济周期而大起大落。主要原因是世界经济走势直接关系到国际贸易量的变化,尤其是大宗商品的贸易量。根据“蝴蝶效应”理论,国际航运企业不可避免市场疲软,需求不足。中国远洋不可避免受到了这一影响。

2.中国远洋巨亏原因分析。

(1)全球经济进入下行周期,运力严重过剩、货量减少。中国远洋巨亏外部原因为航运市场大环境不好。全球经济继续疲软,国际贸易需求低迷,航运市场运力过剩,供需失衡的矛盾没有改善。这跟目前全球的经济下行周期是一致的,运力严重过剩、货量减少,特别是铁矿石和煤炭的国内需求减少,传导到航运方面,货量严重下滑。

(2) 中国远洋对金融危机所造成的深远影响估计不足,风险的防控能力不足。中国远洋的发展战略,主导操作思路是“拥有和控制并举”,不仅要造船,还要大量租船,以扩大公司船队规模,形成中国远洋全球物流经营竞争优势。金融危机一来,本身运力就过剩,货量满足不了这么大运力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到,中国远洋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上,对市场的风险预估是不足的,缺少风险对冲的意识和手段。

3.中国远洋应对全球周期性危机策略分析。由于航运业自身的特点,国际航运企业无法彻底摆脱周期性的影响。只有顺应其内在的特点寻找相应的应对措施,才能降低航运业的风险,打造百年企业。本文总结的财务战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投资管理方面。第一,注重平衡投资的时间和结构,保证投资效率。

中国远洋产业投资需综合考虑揽货能力、管理宽度、负债水平等多项因素。首先,规划资产投入的时间策略。航运企业周期性强的特点要求航运业在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其次,平衡不同类型资产的结构比例。再次,当开展多元化投资,分散风险。一方面,航运业的净资产回报率并不算高。另一方面,航运业在航运周期的顶端一般都会有大量现金收入,如果适当的分散投资,有助于航运业平抑市场波动。

第二,利用市场周期性把握行业收购机会,壮大企业。

对于周期性强的行业来说,企业价值最大化来自于明智的资产买卖和财务杠杆的使用。航运业的周期性恰恰提供了收购兼并的最好机会:第一,航运低谷时收购的成本可能很低。第二,减少竞争对手。第三,弥补母公司业务上的不足,整合上下游产业链,增加收入、降低成本。

(2)融资管理方面。第一,采取受托资产管理模式,降低财务风险。

航运业的辅业租箱行业大多都采用基金运作模式减少风险。受托资产管理模式可以有两种:第一,如果中国远洋仅作为资产受托管理人,可在不增加资产负债情况下保持增长,降低风险。第二,如果中国远洋直接成为基金管理人,可优化航运公司的盈利模式和资产负债结构。

第二,完善资金的集中管理,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资金的集中管理对中国远洋至关重要。首先,航运业资金的大进大出需要资金的集中管理。其次,众多以航运公司子公司形式存在的公司和物流公司资产小但数目多,沉淀的资金很多,如不集中管理,资金的使用效率将大大降低。最后,航运集团上下游企业多,内部平衡和结算的需求大。

(3)盈利管理方面。第一,强化市场高位时的成本约束,降低成本水平。

面对周期性波动,踏准周期是航运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中国远洋的成本控制必须在市场高位进行。首先,融资需要在市场高位进行,以获得长期低成本的资金。其次,在市场高位控制营销成本的效果更好。最后,在市场高位适当控制管理成本效果更好。

第二,实现船舶买卖获得资本收益,实现资产价值最大化。

航运业是周期性强的行业,资产价格和收益高低波动巨大,因此,中国远洋适合资产经营和资本经营相结合的模式。通过资产经营,获得传统的产业利润;而通过资本经营,实现资产的低买高卖,可获得高额资本收益。

四、研究小结

全球航运业的寒冬将一直延续至2013甚至2014年。世界经济复苏的长期性、艰巨性对国际海运业发展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影响和冲击,国际海运业出现了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更为低迷的状态。这要求我们国际航运企业更应该做好应对措施,迎接漫长的寒冬。

我们知道应对周期性危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单独的某项措施都不可能化解风险,笔者只希望对该问题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一些粗浅的建议。现在航运业发展面临低谷,希望我国的国际航运企业能够在危机中涅槃重生,化危为机,随着企业走出去战略的深化,不断追求卓越,成为国际航运业的一流企业。

参考文献:

[1]胡群峰,詹诗想全球金融危机下航运企业资金管理策略研究[J].交通财会,2008(12).

[2]冯燕.基于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财务战略管理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

[3]孙静芹.《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篇5

摘 要:6S运营管理体系是现代管理体系中的一种重要的管理模式,对于企业的运营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企业的市场战略管理中,采用6S管理体系,能够构建适应于市场的营销、人才培养以及资源管理体系,从而推动企业的战略管理。

关键词 :运营管理体系;市场战略;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1-0082-0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前IT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为了达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需要企业结合自身的运营特点,构建适应于市场环境的战略目标体系,从而推动企业的不断发展。采用6S管理体系,能够将战略管理目标层层分解,从而让各部门了解自身的职责,在企业战略管理的基础上,确定岗位职责,发挥各岗位的优势,推动企业的不断发展。

一、IT企业实行战略管理的意义

1.企业发展的内在需要与需求

当前IT行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需要不断的发挥信息企业的优势,消除企业发展的劣势,制定企业不断前进的战略目标,构建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体系,从而推动企业的不断前景。实施战略管理,能够对于企业内部的资源进行整合,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发挥最大的力量解决经营管理中的困难,为企业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助力。

2.6S运营管理体系的意义

对于IT企业发展而言,6S运营管理体系能够明确企业中管理者与执行者的职责,通过构建6S管理体系,能够对规定的工作进行细致分析,对专线工作进行指导服务。在企业运行的过程中,通过6S管理体系,总部能够对于各运行部门的工作进行指导、检查与总结,对于运行主体进行总结分析,及时发展企业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企业管理体系的完善提供依据,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战略管理是6S体系的核心

6S管理体系是以“绩效导向”为中心,,由战略管理体系、预算管理体系、审计管理体系、报告管理体系、考核管理体系和用人管理体系等六大专线体系组成,在6S管理体系中,战略管理体系是其中的核心与发展的支点。其中的战略管理体系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指明方向,为其他的管理模块指明道路,从而避免管理朝着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方向发展。对于IT企业而言,战略管理目标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积极准确的战略管理目标能够推动企业的建设与发展。

二、完善战略管理的建议

为了提升企业6S管理体系中的战略管理体系,需要结合企业的经营目标,发挥企业的现有优势,从而实现企业的专业化、规模化与高效化运行,推动企业的不断发展。

1.战略管理关键

IT企业是为社会提供服务的企业,为了推动企业的发展,需要以以下原则进行战略管理:(1)低成本运营管理,低成本运营是提升企业运行效益的重要措施,在管理的过程中,通过严格采购管理降低采购成本,创新技术提升生产效率,调节产品结构以获得低成本的社会资源,合理的利用企业的人力资源,从而实现低成本运营;(2)加强产品创新,为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需要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在现有的产品的基础上,积极优化当前的产品,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从而提升企业效益;(3)加强营销拓展,营销拓展是开拓当前市场,应对市场环境的关键措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而面临的竞争越来越大,为了促进企业的发展,需要对当前的IT产品市场进行分析,根据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I及制定市场经营发展战略,整合企业现有资源,加强营销拓展,推动企业的经营发展。

2.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加强战略管理的培训

为了实现企业的战略管理目标,需要采取招聘管理与内部培训等方式,获得适应企业6S管理的人才,为了推动企业的战略管理的发展,采用“认同战略、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原则进行人才的选拔,同时加强战略管理的培训与管理,将企业的战略目标与培训相结合,对于企业的工作目标、阶段性目标、投入产出预算进行总结与分析,实现责任到人,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

3.充分利用内外部资源,加强企业的考核管理

为了提升企业的发展,需要充分挖掘企业内外部的有效资源,依靠企业的发展战略,整合企业的内外资源,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依据。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建立重点专项工作的报告制度,是企业内部信息高校互通,构建奖惩措施,对于企业的运营情况进行分析,分析各个阶段的投入-产出表,价格战略目标的实行情况纳入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制定简明高效的工作程序,规范当前的工作,做好企业的管理,为具体的工作提供指导。

三、结语

总之,6S运营管理的战略管理能够为企业的运营提供目标,从而是企业的经营管理与市场环境相适应。在战略管理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整合企业内外的资源,发挥企业的资源优势,采用6S管理明确岗位职责与工作流程,确保工作的规范性,从而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4G business innovation telecom operators flow rate

1 引言

2009年5月25日,瑞典运营商TeliaSonera和爱立信在斯德哥尔摩启动全球首个LTE商用站点,GSMA的数据显示,2015年底全球LTE用户超过10亿户,同比增长92.3%,全球发展势头迅猛。从工信部统计数据看,2015年底我国4G用户达到3.9亿户,同比增长311%,截至2016年5月底,4G基站规模超200万个,4G用户数突破5亿。对照国际领先运营商发展历程,4G快速发展离不开流量的拉动作用,当前我国电信运营商的纯流量阶梯定价模式无法区分互联网流量的价值,亟待对优质流量加以鉴别并开发,并推广内容聚类产品。同时,在市场细分、业务场景等方面可以参考国外经验,极大释放多样化套餐潜能,才能更大发挥LTE网络价值。

2 研究评述

从2015年以来的4G研究情况看,在用户体验、行业应用、技术演进等领域有部分代表性成果,具体来看:

一是用户体验方面。邓炳光等[1]提出一套基于用户感知的LTE网络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变异系数法,建立了评估模型并以重庆某小区进行实证。贺肖荣等[2]使用层次分析法筛选影响用户感知的关键性能指标,综合考虑技术和非技术因素,建立用户质量体验评估模型并进行系统仿真。

二是行业应用方面。主要集中在交通领域,如樊学宝、何春霞[3]从高铁LTE网络覆盖的特殊性、列车车厢穿透损耗、多普勒频移特点、高铁轨道线状延伸特性等方面归纳高铁站点规划与布局的总体原则,同时对特殊场景的站点规划、高铁LTE网络参数进行论述并实证。黄辉等[4]认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已进入网优及运营阶段,提出互联互通车地无线通信网络方案,主要包括传输网络、LTE核心网、LTE网络互联互通和列车互联互通等方面。

三是技术演进方面。邵华等[5]梳理了GSM重耕至LTE FDD过程中涉及的关键技术,同时对LTE FDD建设方案应考虑的因素进行总结并提出建议。陈发堂、董丽[6]认为LTE-A系统接收端需动态跟踪评估多径信道,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其针对线性最小均方误差(LMMSE)信道估计矩阵求逆运算复杂度大的现象,提出基于Gauss.Seidel算法的低复杂度的LMMSE算法,并设计了各个子模块的DSP实现方案。王伦锁[7]分析了融合组网策略和TD-LTE国际化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TDD与FDD共平台融合组网的发展模式和策略。刘泉[8]从频率规划、站点部署等方面探讨了中国电信在800M频段部署LTE网络的基本方法。景锦等[9]从FDD-LTE速率影响因数切入,以参数分析和实际测试验证速率提高方法。李盼星、王静[10]针对传统人工PCI规划全局性差、耗时耗力等弊端,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PCI分配方法(GA.PCIAS)并在密集市区进行仿真实验证明。

综上来看,全面梳理国际运营商4G发展经验方面的成果较少,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深入剖析国际4G发展经验并提出国内运营商4G创新业务发展建议以供参考借鉴。

3 全球LTE发展经验剖析

从全球来看,国际运营商4G战略定位主要有三种类型,分别是领先者4G创新型、跟随者4G反攻型、追求技术领先型。总体来看,三类运营商均非常重视客户和业务布局,在个人客户、家庭客户及集团客户均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策略。具体如表1所示:

以Verizon Wireless为例,其在4G时代同时拓展个人客户、家庭客户和集团客户,并针对各细分客户群制订了相应的市场策略,具体如表2所示。

以LG U+为例,其基于4G网络的特点,针对个客市场、中小企业客户市场、大型企业与公共事业客户市场有着不同的业务布局侧重,具体如表3所示。

以TeliaSonera为例,其重点关注个人客户,提供重流量业务以满足高端个人客户的需求,面向家客、集客市场也有针对性的业务举措,具体如表4所示。

4 我国电信运营商4G发展情况分析

2013年12月4日,工信部向三大运营商发放LTE TDD经营牌照,标志着我国正式步入4G时代。中国移动自正式4G牌照后,率先部署了移动4G网络,并于2013年12月18日宣布4G商用,而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也分别于2014年2月14日、2014年3月18日宣布4G商用。2015年2月27日,工信部向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FDD-LTE牌照。

(1)中国移动

1)品牌整合与重塑,品牌哲学的东方式表达

中国移动借4G商用时机率先整合品牌元素,放弃原有三大目标市场品牌(全球通、动感地带、神州行),统一商务品牌,提出“和”(英文名“AND”,代表“A New Dream”的含义)整体商务品牌。“和”是英文“A New Dream(一个新梦想)”的缩写,迎合中移动TD-LTE国际化的思路,将品牌文化沉淀在具备东方文化特征、体现“中国梦”的品牌符号上。

2)丰富终端类型,满足不同用户需求

中国移动主推五模手机(即TD-LTE/FDD-LTE/TD-SCDMA/WCDMA/GSM五种制式),2014年种类即超过200款,智能终端出货量1亿部。

3)积极进行资费优化,打消客户消费顾虑

中国移动推出4G产品后,流量资费迅速成为媒体焦点,反映出了对流量消费的顾虑,希望降低门槛和资费,中国移动主要方向是进一步降低4G进入门槛,精简流量套餐,增加多项创新模式。如打破包月制、流量分享、超出流量自动升档、流量资费双封顶、B2B后向流量模式等。

(2)中国电信

1)采用FDD-LTE与TD-LTE混合组网的方式组建4G网络

在取得TD-LTE经营许可之后,中国电信加快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为用户提供更为卓越的移动互联网服务。4G网络首要覆盖各地的主城区、风景区、交通枢纽等重要区域。

2)主打感性牌,酝酿新的惊喜,持续吸引用户

“天翼”英文名称“e surfing”,是中国电信推出的移动业务品牌,希望用户在4G时代可以更畅快地体验移动信息服务,享受更高品质、更自由的信息新生活。

中国电信的3G网络平滑升级至4G受制于一定的技术因素,商用则受制于国家非对称管制。用婴儿作为广告元素大打“感性牌”,推出“美好即将开始”、“分享美好生活”等感性的广告标语。

3)推出纯流量卡,应对客户需求和市场竞争

(3)中国联通

1)借助3G品牌积淀续写辉煌

针对4G网络,中国联通采用了简单的品牌延伸的方法,实现3G时代的良好市场基础引领4G网络商用辉煌的品牌策略。“选4G,就选沃”、“一路领先,沃就是快”,通过这些广告标语暗示中国联通将持续提供优质的网络,实现品牌口碑的持续积累。中国联通旨在强调4G网络将延续3G网络的优质表现,持续为用户带来优质的无线宽带体验。

2)推出千元机终端,应对市场需求和竞争

中国联通推出四模(TDD/FDD/WCDMA/EDGE/GSM)定制机产品,并向下支持HSPA+ 42M网络,2014年销售4G手机5000多万部。在国内运营商普遍重视的千元机领域,中国联通推出了999元的酷派4G双卡千元机K1。

(4)虚拟运营商

虚拟运营商陆续在2013年底和2014年初获得工信部批文,允许经营170号段并打造自有通信品牌。虚拟运营商目前市场影响不大,但市场发展手段多样,具体如下:

为了更好地提升用户体验,运营商在拓展细分市场时应聚焦重点业务,突出特色,其中LTE特色业务需要针对每个细分市场,着力打造标杆业务及案例,扩大业务影响力,在提升客户价值的同时壮大市场规模,运营商市场细分发展策略建议具体如表5所示。

5.1 4G个人客户创新业务

(2)云存储业务

云存储业务主要特点包括:与云端随时随地、高速信息交互;支持固定、移动终端接入;免费容量+付费容量升级模式;可以与明星机捆绑进行营销。

(3)云游戏业务

以DoCoMo发展较成功的游戏业务来看,如通过基于云计算的AR技术,摄像头对准旗杆,可以获得当前位置与旗杆的距离;通过AR技术,可以直接获取伙伴的位置和分数,并实时更新,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

(4)社交多媒体业务

从SoftBank发展经验看,社交多媒体业务,尤其是“视频分享+微博”业务将成为明星业务。如软银重点选择用户喜好且能突出LTE相对优势的成熟应用业务进行推广,同时,软银还积极与Google Apps合作,LTE商用之初即推出8000个互联网应用,1年后应用增加至约20万个,另外,软银利用既有的互联网业务基础和旗下众多云计算领先技术公司的平台,提供更多高速数据应用业务。

(5)LTE用户专享业务

从国外发展经验看,LTE用户专享业务主要包括实时播放电视频道、高清VOD内容和高清语音等。

5.2 4G家庭客户创新业务

根据运营商现网统计数据可知,大宽带用户数占比相对偏少,光线入户还存在客观困难(如小区物业“入场费”高等),此时LTE正好可以作为家庭有线宽带补充,针对用户缺少内容,可以引入OTT视频以及eMBMS解决。针对PC场景,用户可以通过LTE CPE接入互联网;针对机顶盒场景,用户可以通过LTE CPE接入OTT视频业务。4G家庭客户业务使用场景如图1所示:

5.3 4G行业客户创新业务

(1)LTE客运及特种车辆车载业务(后装市场)

以Verizon与通用汽车合作提供车联网服务(前装市场)为例,OnStar是通用集团附属公司,提供基于订阅的通信服务、车辆安全、免提通话、实时导航以及覆盖美国和加拿大的远程诊断系统。两者合作领域包括:紧急救援,指自动碰撞响应、危机援助;无线连接,指免提通话;OnStar MyLink移动应用;实时诊断,指基于请求的车辆诊断;安全保障,指车辆被盗援助、路边援助;实时导航系统。

当前国内LTE前装市场不具备快速发展环境,可以重点考虑后装市场,具体如下:

一是针对传统的公交、长途大巴等车载业务。现有业务包括调度专线、报警烟感、车载电视,基于LTE网络可以补充的包括无线上网、实时监控、视频广告等。

二是针对特种车辆和商务车等车载业务。主要包括公安车、城管车、消防车、120急救车、人防车、石化/烟草行业业务车、物流车、高端商务车等。行为与需求特征主要包括:大多特种车需要回传无线视频监控,需用CPE连接网线至监控设备;部分车辆需要通过LTE VPN接入专网;特种行业车辆LTE中继(如公安、消防、人防等)。

(2)LTE单兵视频监控

从行为与需求特征看,公安、消防、城管、银行、证券等均具有防水、防火、防震、解放双手、耳麦、外置监控视频头等优势,公安、消防等还需要具备高级别的QoS。

(3)LTE高清视频会议及远程办公

从会议应用场景及需求看,主要包括语音会议、材料共享、白板互动、智真、标清视频会议、高清视频会议等。

从LTE网络为融合会议带来的价值看,一是专用视频会议,各应用相互独立,固定会议场地,大大限制了用户的使用范围;二是随时随地接入,通过LTE网络各类终端(手机终端、Pad终端等)随时接入融合会议系统;三是高清码流与辅流,支持720 P和1080 P高清码流,兼顾会议材料共享、白板互动等辅流业务。

(4)LTE即摄即传业务

从业务亮点看,一是不需要现场提供传输资源,节省大量的时间和财力;二是增强新闻的实时性;三是利用LTE大带宽提供高清画面。

从业务特征看,一是网络,直播区域有LTE网络覆盖,要求上行带宽配比高(4 Mbps);二是产业链,需要具备能与摄像设备对接的LTE模块;三是媒体平台,电视台需具备图像接收、编解码、转发模块的平台;四是客户端,需要安装OTT媒体客户端的移动终端或普通电视;五是创新模式,用户在移动终端上安装OTT媒体客户端,实现即摄即看。

(5)LTE信息推送业务

从业务亮点看,基于LTE网络采用单播或组播方式推送,使用场景包括楼宇广告、电子站牌和智慧景区。LTE信息推送业务运营模式及价值分析如表6所示:

6 结束语

从国际领先运营商4G发展经验看,领先者4G创新型运营商注重个人客户、家庭客户及集团客户的市场及业务布局,跟随者4G反攻型运营商和追求技术领先型运营商亦将重心聚焦在个人客户市场,同时结合自身优势及特点,在家庭客户和集团客户市场进行布局。当前我国LTE用户规模呈现快速增长势头,但在细分市场上的LTE亮点业务不多,运营商需要在业务顶层设计方面需要加大力度,本文参考借鉴国外经验,在个人客户、家庭客户、行业及企业客户等细分市场上提出4G创新业务发展建议供运营商参考。另外,运营商需要借助大数据力量不断丰富业务推荐场景,才有可能促进LTE发展出现“量、收同增”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 邓炳光,刘兵,张治中. 面向用户感知的LTE网络评估模型的设计与实现[J]. 电视技术, 2015(13): 76-82.

[2] 贺肖荣,杨从俊,申海龙. 基于LTE流媒体业务的用户体验质量评估方法[J]. 电视技术, 2015(4): 47-52.

[3] 樊学宝,何春霞. 高铁LTE网络覆盖研究[J]. 移动通信, 2016(1): 84-90.

[4] 黄辉. 基于TDD-LTE技术的城市轨道交通车地无线通信网络化技术[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6(4): 29-33.

[5] 邵华,李新,何文林,等. GSM频率重耕至LTE建设关键问题研究[J]. 移动通信, 2016(4): 19-24.

[6] 陈发堂,董丽. LTE-A系统中改进的信道估计算法的研究及实现[J]. 自动化仪表, 2016(1): 9-12.

[7] 王伦锁. TD-LTE与LTE FDD融合组网策略[J]. 电信科学, 2016(1): 189-192.

篇7

一、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研究的意义

莱瑞·吉特曼和查尔斯·马克斯维尔曾经对美国1 000家大型企业财务经理的工作时间分配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营运资金管理上所花的时间几乎占三分之一,由此可见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要性。显然,选择恰当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保持适度的营运资金,可以有效防止企业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经营效率。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对营运资金管理策略进行了广泛研究和探讨,并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对此,本文在“中国知网”上就近十年的相关研究以营运资金(或资本)管理策略(或政策)为关键词分别按“题名”和“主题”进行了检索,结果如表1所示。

通过检索可知,以营运资金管理策略为题名的研究最早始于2001年,以营运资金管理策略为主题的研究最早始于1999年。在近十年的研究中,主题中包含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研究从2005年开始呈连续研究趋势,从2007年开始研究数量逐年增加较为明显。总体来看,我国对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研究起步较晚,总的研究数量较少。

因此,本文拟从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基本内涵及选择、营运资金管理策略与绩效的关系及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实施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以期更好地梳理和把握我国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我国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从而促进我国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深入研究及应用,提高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水平。

二、关于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基本内涵及选择的研究

(一)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基本内涵研究取得的成果

钟璐(2001)主要从营运资金持有量策略和筹集策略两方面对营运资金管理策略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企业面临不同环境条件时应采取的相应策略及不同营运资金持有量策略下应采取的不同营运资金筹集策略。其研究符合广义营运资金的观点,并为企业选择不同营运资金管理策略提供思路,但该文并未详细深入分析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具体类型。

李亚鲁(2006)则在剖析投资和融资的基础上,从行业特征角度分析了产品类型、生产周期、销售水平、存货策略、信用策略、企业流动资产管理效率等对企业流动资产持有水平的影响,进而指出营运资金管理应权衡风险与收益。他将营运资金持有策略划分为宽松、紧缩和适中三大策略,将营运资金筹集策略划分为配合、激进和稳健型三大策略,从而为企业进行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选择提供了较为具体的标准,但其研究仍是传统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范畴,各项策略中的风险与收益水平难以量化,也没有涉及管理人员如何权衡风险与收益的问题。

鞠成雯(2000)从风险与收益两个方面对营运资金管理策略进行了评析,提出了自动清偿策略、保守策略、激进策略和平衡策略四种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并描述和分析了各种策略收益与风险共存的特征。然而,该文主要从筹集角度分析了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利弊,忽视了营运资金持有量策略以及二者结合的利弊分析。

谢丽达(2012)基于营运资金筹集政策的基本概念,从理论角度将营运资金分为适中型、激进型和稳健型三种筹资策略。但并未就其具体应用提出详细政策建议,也没有划分政策建议的实施主体。

可见,通过规范研究,基本厘清了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基本内涵,界定了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基本类型,并对其选择的思路和方法进行了初步逻辑分析。虽然此类研究取得了较多的成果、理论较为成熟,但尚缺乏大量实践数据的支持。

(二)营运资金管理策略选择研究取得的成果

刘运国等(2001)通过对沪市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表明:中庸型策略是目前大部分中国上市公司采用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比例呈同向变动,不同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影响企业的收益能力。他们认为,中庸型策略的选择倾向是由于我国企业缺乏冒险和创新精神,在流动资金存量管理上趋于保守,缺乏营运资金管理的艺术、策略和勇气等。但该文并未对营运资金管理策略作细分研究。

周纹羽(2009)选取了79家制造业公司,从营销渠道、生产渠道和采购渠道三个营运资金来源角度对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选择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企业在营销渠道选择时倾向于中庸型策略;而不同企业在生产和采购渠道的选择却出现了差异,即选择中庸型或激进型。但该文未涉及其他行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选择特点。

黄燕(2012)从营运资金持有量角度,分析了零售业、房地产业、电子信息行业的特点,得出不同行业营运资金要求也不一样的结论,并对不同行业应采取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提出了相应建议。其分析虽然使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研究细化到了不同行业,但每个行业只针对一个企业进行个案研究,从而使得出的结论普适性较差。

可见,通过实证研究或案例研究,从上市公司整体、不同营运资金来源以及不同行业角度对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类型及其选择所进行的实证分析,初步检验了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策略与营运资金来源、行业类型等的关系,但在研究假设、指标设定、模型构建、样本选择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三、关于营运资金管理策略与绩效关系的研究

王新平等(2010)对沪市30家商业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策略与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发现,目前我国商业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激进度与盈利能力成反比关系,与传统的“风险报酬均衡原理”相悖。其选取的样本均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且忽视了利率变动对营运资金的影响,从而使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吴娜(2012)采用2007-2010年沪深1 210家公司4年的数据,检验了营运资本投资策略和融资策略的激进度与衡量营运资本策略绩效的不同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发现营运资本策略的激进度与业绩成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一结果与王新平等的研究结论一致。同时,发现检验营运资本策略绩效的最有效指标是总资产收益率和投入资本回报率。但其研究并未涉及行业因素的影响。

刁伍钧等(2011)通过对2002-2008年沪深白酒行业上市公司实证分析发现,白酒行业上市公司的利息率以及资产组合策略和筹资组合的激进度与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资产组合和资产规模的大小与营运资金周转期之间不存在负相关关系,白酒行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低下的根本原因是采用保守的营运资金管理政策。

此外,关于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实证研究绝大部分都是以成熟期企业的数据为样本,忽视了企业生命周期对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影响。石意如(2012)针对首批创业板28家上市企业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与汪平(2007)关于我国成长期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进行对比,从而得出成长期企业与成熟期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政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其研究只选择了28家公司三年的数据,其代表性尚值得商榷。

由上分析可见,从不同行业及不同生命周期角度对营运资金管理策略与其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主要揭示了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激进程度与企业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但此类研究成果较少,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而且在样本数据选择方面也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从而影响实证分析结果的可信度和普适性。

四、关于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实施的研究

(一)基于零营运资金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实施思路

常叶青(2006)对海尔的零营运资本管理策略研究后认为,它属于广义的零营运资金管理。总结了其实施零营运资本管理的具体策略,即资金管理与物流管理必须结合,资金管理与商流管理、订单信息化管理必须相结合,现款现货制度的推行要慎重。但此文没有对零营运资金管理的实质进行深入分析。

周静(2007)则从零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原理出发,认为零营运资金管理是尽量使营运资金趋于最小而不是要求营运资金真的为零,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零营运资金管理的实质。提出了实现零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思路,即企业应建立科学的存货控制系统、健全合理的应收账款系统、制定稳定的信用政策,充分利用应付账款延长资金占用时间等,但并未深入研究各项措施的具体适用条件。

陈桂兰(2009)提出零营运资金管理是在保证流动资产基本需求的前提下,把更多的资金用于收益较高的投资项目上,使营运资金占企业总资产的比重趋于最小。同时分析了实施零营运资金管理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二)基于供应链思想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实施思路

苗亚娟(2011)基于供应链思想将营运资金划分为采购活动营运资金、生产活动营运资金和营销活动营运资金,进而从企业管理和会计核算两个角度分别分析了采购活动、生产活动和营销活动中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但会计核算角度的研究主要停留在理论分析,并未提出具体可行的方法。

秦书亚等(2011)以戴尔和联想为例,分别从营销渠道管理模式、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和供应链网络合作联盟战略角度分析了营运资金管理策略。通过戴尔和联想的对比分析,突出了客户导向型营销渠道、提高供应商参与度、供应链联盟策略的优势。

(三)基于营运资金风险思想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实施思路

徐晓玲(2011)在营运资金管理风险内涵及三种风险类型(流动性风险、应收账款风险、存货风险)的基础上,阐述了营运资金风险成因并提出了应对营运资金风险管理的策略,针对现金、应收账款和存货三方面的管理进行了深入分析。其提出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与营运资金管理风险有较强的配比性,但对营运资金管理风险类型归纳不够全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张英(2007)将营运资金管理风险类型归为四类(存货风险、应收账款风险、现金风险、流动性风险),比徐晓玲的分类增加了现金风险,并在营运资金风险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营运资金风险管理策略。显然,她对营运资金风险类型的划分更加具体,但提出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与营运资金风险类型的配比性较差。

综上所述,目前关于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实施的研究主要从零营运资金、供应链、营运资金风险三方面展开。在零营运资金管理策略方面的研究虽然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但应加强零营运资金本质的研究;从供应链的某个关键节点、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供应链网络联盟三个方面分析使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研究更加系统、全面,但此类研究目前并不多,其本质、基本原理及特点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在营运资金风险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但目前对于营运资金风险类型的划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五、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研究展望

(一)加强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实证研究的规范性

上述分析表明,实证研究是探讨营运资金管理策略选择、营运资金管理策略与其绩效关系等的主要方法,它将在构建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策略选择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为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策略选择实务提供指导。从实证的角度研究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弥补了规范研究方法归纳和演绎的不足,充分的实证检验使研究结论更具有说服力,也便于企业管理者更好地加以运用。然而,目前关于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实证研究,无论在样本的选择、假设的提出,还是实证分析方法的设计等方面都不尽规范,从而影响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实证研究理论的建立和发展。

(二)拓宽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实证研究的范围和视野

现有研究表明,基于某个企业、行业或整体上市公司等角度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但行业特点、企业规模、地区差异及企业生命周期等显然对营运资金管理都会产生不同影响,进而影响其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因而不管是针对某个企业、某个行业进行研究,还是对整体上市公司进行研究,都应该充分分析影响企业、行业或整体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的因素,同时注重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的运用,拓宽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实证研究的行业范围和实证分析的视野。

(三)创新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研究思路

基于上述分析,目前的研究局限:一是主要集中在上述三大传统领域,而企业营运资金管理能力、营运资金管理策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等研究尚不多见;二是对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类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性质的划分上,而对其营运资金各项目之间的合理比例缺乏量化研究;三是主要集中在零营运资金理论、供应链理论、风险理论等与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结合上,而从营运资金管理“创造和提供顾客价值”的实质出发的研究较少。因此,引入价值链理论,创新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研究思路乃是必然。

(四)企业应注重营运资金的周转,提高经济效益

企业盈利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金的周转速度。营运资金周转速度的衡量一般可与本企业历史水平、其他企业或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较来进行分析。如果周转速度过慢,说明营运资金使用效率过低,尚有销售潜力可以挖掘。因此,从实践意义上,应加强对营运资金周转效率的研究。

(注:本文系山东科技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基于价值链的家电制造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C130105)

参考文献:

1.鞠成雯.浅析企业营运资金策略[J].发展论坛,2000,(5).

2.钟璐.企业营运资金的管理策略[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2,(3).

3.李亚鲁.刍议营运资本管理与策略[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6,3,(3).

4.谢丽达.我国企业营运资金筹集政策应用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2,31,(17).

5.刘运国,黄瑞庆,周长青.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实证分析[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1,(3).

6.周纹羽.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策略选择的实证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9,(13).

7.黄燕.企业营运资金的管理策略分析[J].中国商贸,2012,(2).

8.刁伍钧,扈文秀.营运资金管理政策与其管理绩效的关系研究——基于白酒行业上市公司[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8).

9.常叶青.海尔零营运资本管理战略的实践与启示[J].财务与会计,2006,(24).

10.陈桂兰.企业实现“零营运资金管理”的策略[J].商场现代化,2009,(14).

11.苗亚娟.基于供应链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研究[J].学理论,2011,(29).

12.秦书亚,李小娜.面向供应链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J].财务与会计,2011,(5).

篇8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7-10 -03

一、扬州社区学院运营情况剖析

2015年4月,扬州相继成立了9家社区学院,分别为广陵区的文昌花园、荷花池、琼花观、连福和邗江区的翠岗花园、康乐、武塘、文苑和竹西等,并享受一次性的3万元奖励。总的来说,扬州社区学院经过一年多的运营,取得了一些成绩,并完成了支持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居民技能水平的相关目标,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运营经验

1.政府支持力度较大

扬州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是社区学院运营的主要支持力量,从学院规划、筹备、建设、发展等方面通盘考虑,为建设“名城扬州”奠定文化基础,并培育一批高素质的职业技能型人才。就业稳定是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对供应侧结构改革下企业转型升级等诸多变化的有效措施。保证就业稳定,维护社区和谐的主要手段是完成人员技能再转型、下岗人员再创业、在岗人员再创新等,这些都难以离开社区学院塑造的“终身教育”环境和“持续学习”组织。

2.社区居民参与积极性高

社区居民物质条件的提高会带来精神需求的多样化与高水平性,也对社区教育内容带来了较大挑战。兴趣来源于激发,得益于成就感。生活质量与水平的提高、生活环境的优化及生活区域条件的完善都对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学院学习,接受各种类型教育产生积极影响。据统计,近62%的居民对参与社区学院学习明显感兴趣。

3.课程涵盖范围广

据调研数据统计结果,生活技能培训课程占24%,专业技能类培训课程占42%,兴趣爱好类课程占26%。课程内容既包括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消防安全,基本涵盖了不同年龄层次与教育阶段,并将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有机融合在一起。

4.创新创业初现成效

社区学院与高等教育等学历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实践应用,通俗来说,即是及时、有效地成为谋生手段、休闲方式及应急措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新时期经济发展策略,是“L”经济曲线的长时间决策内容,也对社区学院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承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创新,结合区域、文化、技术与市场需求的创新。扬州社区学院初步显现出创新与创业成效,培育了一批创新创业人员,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二)运营不足

1.自身造血功能欠缺

扬州社区学院的办学经费主要来自政府部门拨款,社会捐赠与其他团体资助很低,难以保证可持续发展。此外,由于受到办学性质、定位及功能的影响,就近、免费与灵活是我国市场需求的主要特征,但资本构成、持续投入与预期收益是社区学院研究不可缺少的部分。另一方面,政府拨款、公共服务采购支付仅是其收入的一部分,更多地收益来源应注重于市场需求的开发、继续教育等方面。

2.师资待遇较低

与高等教育相比,扬州社区学院专职教师工资收入较低,且大部分为兼职教师。这种构成决定了队伍调整较大,流动较频繁,不适应知识积累与技术孵化的要求。从工资收入构成上来看,社区教师收入包括基本工资、岗位津贴与课时费等,年收入在4万至5万之间,也不利于队伍的承继性与稳定性。

3.员工积极性有待提高

吸引与激励员工的因素有很多,可分为生理需要和心理、社会需要,又可分为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另外,又包括X、Y与Z因素。总的来看,社区学院首先应能保证员工纵向收入比的增加,一定程度上满足员工横向收入比的要求,综合考虑岗位、家庭与兴趣爱好等综合因素,提高员工满意度。

4.资源分享平台尚未构建

教育资源的有偿获得是当今社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结果,是激发更新知识体系、创新研究理论与应用知识成果的先决条件之一。社区学院、企事业单位与区域学校的“共建、共享、共赢”的合作思路是降低社区学院运营成本,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扬州社区学院采用聘请专业教师、技术专家现场授课等传统方式,容易增加运营成本,又不便于灵活性的课程安排,因此,构建教育资源分享平台是当务之急。

二、扬州社区学院运营绩效实证性研究

社区学院的定位为非营利性单位,是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为社区居民就近提供非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及其他职业教育等。值得强调的是社区学院的运营绩效关系到长期生存发展的态势、多元化投资的有效性与可能性及经济支撑力度的大小等,因此,研究扬州社区学院运营绩效是非常必要的。

(一)扬州社区学院运营绩效分析

运营绩效是指一定经营期间的社区学院的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

1.影响因素

社区学院绩效影响因素有:市场需求环境、政府政策与法律规定、管理模式、盈利渠道、融资环境及核心能力等。其中宏观影响因素是短时间内难以改变,需要适应的条件,而微观因素则是可以通过社区学院自身努力实现改变,从而完成绩效考核任务。

2.评价指标

与企业运营相类似,社区学院绩效评价指标可以表现为盈利能力、资产运营水平、偿债能力和后续发展能力等方面,同时,与企业绩效考评不同之处在于居民服务满意度、教育覆盖率、再就业创业培训人次等。这些指标是社区学院绩效管理评价水平的重要内容,通常应用于专家打分法、线性规划法等定量分析,旨在研究最佳管理阶段的表征及对应的合理管理策略。

(二)扬州社区学院绩效管理实证性研究

1.绩效管理概况

扬州社区学院是扬州市政府推动并提供一定量的资金拨款,对社区居民提供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等服务。结合绩效管理的内容,经营效益与经营者业绩应是社区学院绩效管理的重点,但因为我国社区学院的参与主体、运营目标及管理模式的特殊性,造成绩效管理的侧重点是经营者业绩,如社区培训人次、培训项目数量及对下岗、退役等人群的工作技能培训等。同时,社区学院是社区管理的组成部分,以维护安定、共筑团结为方针,更多的采用定性考核指标进行衡量。因此,总的来说,绩效管理尚未在扬州社区学院普遍推行。

2.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据调研资料分析,扬州社区学院绩效管理的定量分析不全面,仅对成本、收入及后续预算、投入进行记录,无法全面反映管理过程中现金、资产等变化,缺乏后期持续发展能力的有效评估。结合国外社区学院管理经验,资金运作能力、融资能力、偿债能力与新增、修改项目计划可行性能力是绩效管理考评的主要指标。因“自身造血功能的缺位”,加上长期养成的资金依赖症,扬州社区学院的绩效管理的实际执行力往往“被打折”,并带来管理松散、人员激励作用不明显及资金利用率低等弊端。因此,结合上述运营绩效实证研究结果,笔者建议扬州社区学院采用“低成本、集约化、共平台”的发展策略。

三、扬州社区学院发展策略

“协同共享”赋予互联网+时代新理念,不仅指知识理论体系的衔接、配套与共享,还包括实践经验与生活方式的合作、分享与学习。传统意义上,协同共享是企业内部各部门或企业间,为达到利润最大化或成本最低,采用先进的信息系统与技术共享资源,协同作业,从而完成企业目标管理的管理策略。本文则将协同共享作为扬州社区学院发展的重要策略进行研究,解决运营管理中存在的绩效不善、士气不佳等问题,并将其主要内涵详述如下:

(一)承继与创新并重

通常来说,社区学院管理的核心是知识,载体是教师与书籍。随着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社区学院教育资源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特征与形式,其核心为信息,载体是计算机、服务器等,且智能、仿真与生态等学科的发展将对社区教育资源的外部因素变化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传统与历史的承继、信息与实践的创新是社区学院资源协同共享平台的特点之一,并对社区教育体系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因此,协同共享平台构建的初衷之一是教育资源普及化或大众化的承继、创新,直到不同等次教育的融合,从而带来社区文明的进一步繁荣。

(二)协同与共享永存

社区教育资源平台构建的主要手段是协同与共享。协同是共享的前提,共享是协同的目标。协同主要有:一是知识体系建设与发展的协同;二是教育方式与手段的协同;三是师资与研究团队培育途径的协同;四是学生创新与就业能力的协同。共享则包括:一是智库的建设与共享;二是成果的转化与共享;三是经验的提炼与共享。

(三)成本与收益共担

如前所述,本文研究的难点是协同共享平台的成本承担与收益分配机制的构建,从而既能保证社区教育平台建设的顺利实施,又能保证平台发展的可持续性。笔者总结为以下几点:一是协同共享平台非盈利性的本质;二是多元化的参与主体;三是灵活的运营管理方式;四是地区间的沟通与合作。

(四)冲突与合作互换

协同共享平台是区域经济发展与联系的结果,既是合作与统一的趋势,又存在冲突与矛盾的现象。是社区学院发展面对的主题,也是教育资源协同共享平台构建的主题。认知、理解、接受与包容是相互合作的前提,而漠视、误会、敌视与仇恨是导致冲突的因素。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构建是,实现不同教育结构的顺利转换,也是降低和避免教育冲突的重要手段,因此,冲突与合作在不同时期的特征各不相同,并具有互相转换的现象,如发生冲突变合作,变合作为冲突等,都是今后教育资源协同共享平台需面对的艰巨任务。

四、结论

扬州社区学院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经济新常态下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解决居民再就业困难,提升工作技能的重要平台。强化与发挥社区学院的教育功能、警示功能、培训功能、宣传功能,成为连接高等教育与继续教育的桥梁,连接政府与居民的桥梁,更是连接居民的桥梁。成功的社区学院不仅担负着“终身教育”与“学习型组织”体系的重任,还是区域创新创业的源泉。因此,研究扬州社区学院对城市经济发展,乃至城市竞争能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尧.我国社区学院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复旦教育论坛,2008,(02).

[2]刘春朝,李建春.我国社区学院发展的价值诉求与动力机制[J].江淮论坛,2014,(01).

[3]刘志忠.我国社区学院社区性的缺席与在场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13,(23).

篇9

【关键词】

数字音乐 移动互联网 运营商

中图分类号:F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10(2014)-01-0087-05

1 引言

数字音乐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进入大众视野,借助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终端产品的快速迭代得到了飞速发展。跨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数字音乐的制作、分销和传播更加高效,成本更低,音乐及其周边应用在人们的数字化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根据Ipsos MediaCT去年在美国、巴西、英国、日本等九个数字音乐市场所做的消费者研究展示,年龄在16至64岁之间的互联网用户中约三分之二的受访者在过去的六个月中使用过合法数字音乐[1],调研结果表明数字音乐消费已经成为主流。

2 全球数字音乐市场发展现状

国际唱片业协会(IFPI,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the Phonographic Industry)在《2013年数字音乐报告》中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数字音乐销售额达到56亿美元,同比增长约9%,占行业总收入的34%;下载销量同比增长12%,达到43亿个单位,全球共有23亿支单曲下载;而数字唱片的销量更是增长了17%,达到2.07亿张,数字音乐首次弥补了实体唱片销售额的下滑[1]。

根据Nielsen的数据,2012年美国数字音乐专辑销量达1.18亿张,同比增长了14%,其销售额占总体销售额的37%,同比增加了31%[2]。在线音乐商店的下载业务在欧洲国家也呈现增长的趋势,2011年英国的数字音乐下载收入增长了8%,法国则增长了23%。同年,英国的数字专辑销售量增长了27%,占总体销售额的24%。除欧美发达国家外,音乐产业在亚洲地区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12年,日本的音乐市场规模以44.2亿美元排在全球第二位。据咨询顾问公司Ovum预测,订阅服务的强劲增长将带动全球数字音乐市场的发展,2015年的营收将超过200亿美元,其中35%的营收将来自亚太区。在全球数字音乐市场规模不断攀升的环境下,中国数字音乐产业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进步。2012年中国数字音乐市场规模达到45.4亿元,其中在线音乐市场收入为18.2亿元,无线音乐市场收入为27.2亿元[3]。

3 移动互联网时代数字音乐行业创新和

营销理念

3.1 新兴技术推动数字音乐行业创新

(1)基于云计算的数字音乐服务

云计算是近年来发展势头最猛、关注度最高的热门技术,云计算的普及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参与者,音乐产业也不例外,各类音乐云服务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虽然部分服务提供商只是利用云计算的概念作为卖点进行音乐产品的推广,但不可否认的是云计算技术的引入已经给音乐产业带来了创新。真正意义上的音乐云产品以云存储服务为基础,结合了下载商城、智能客户端以及多屏互动和音乐社交功能,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优质便捷的一站式数字音乐服务。

国外互联网巨头面对音乐云服务的态度十分积极,苹果的最新版iTunes与其云服务iCloud进行了深度整合,用户通过iTunes Store购买的音乐会自动存储在云端并同步到其他使用iCloud的电脑或移动设备中。iTunes Match服务则利用自动匹配功能进一步优化了用户的使用体验,用户只需上传少量音乐文件,便可以实现自身曲库的全量同步。Google Music和Amazon Cloud Player也提供同类功能的服务。微软宣布停止Zune播放器业务之后,在数字音乐领域重整旗鼓,于2012年10月推出了Xbox Music音乐服务,下载商城拥有超过3 000万首歌曲供用户选择,并提供免费和收费版本的音乐流媒体服务,基于SkyDrive的自动同步功能,用户可以在多款设备上访问存储在云端的音乐和播放列表。国内数字音乐服务商也纷纷推出各自的云音乐产品,如百度音乐盒、网易云音乐和酷狗云音乐等,不过鉴于国内用户消费习惯和音乐版权问题,大规模推行音乐云服务时机尚未成熟。

(2)个性化数字音乐推荐系统

个性化音乐推荐是当前数字音乐服务的创新形式,国内外流行的音乐产品如Pandora、Spotify、Deezer、虾米音乐、豆瓣FM等均基于智能推荐机制为用户提供感兴趣的歌曲和音乐资讯,协同过滤技术和基于内容的推荐模式是两种比较流行的推荐机制[4]。

协同过滤技术会根据用户在线收听音乐时的评分、收藏、删除等操作以及用户行为习惯的收集,分析其偏好和对音乐的评价,并根据偏好对用户进行分组。后台系统会利用同组其他人的评价或行为向用户进行推荐,Spotify便是使用协同过滤技术的数字音乐服务。由于对音乐的选择属于人的主观行为,暂无研究表明具有相似行为的群体会选择相同的音乐。

基于内容的推荐模式会根据每一首歌曲的特征,由后台系统为其添加标签,包括音色、节奏、流派等,建立完善的标签体系和元数据库,统计用户收听过程中对音乐的喜好,通过比较用户的喜好特征和音乐的标签信息,为用户推荐关联性最大的音乐。使用基于内容推荐模式的数字音乐服务有Pandora、豆瓣FM等。

运用推荐机制的数字音乐服务在过去的几年中取得了可观的成就,但上述两种技术均有着各自的缺点,如冷启动、主观因素、工作量巨大等问题,数字音乐服务提供商可以尝试采用基于内容和用户协同过滤的混合模式,发挥各自的优势,令智能音乐推荐系统更加精准,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3.2 数字音乐的社交媒体营销

社交网络的蓬勃发展促使市场营销模式发生了快速的变化,当前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并采用社交媒体营销。与传统营销渠道和其他网络营销相比,社交媒体具有更广泛的影响力,基于真实的人际关系更容易形成口口相传的效应,有利于推广品牌认知,培养品牌忠诚度。一系列数据表明,数字音乐产业与社交媒体的结合更为紧密。皮尤研究中心在20个国家中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有67%的社交网络用户讨论音乐和电影,超过了社会、体育和政治方面的话题。根据Wiggin《2012年数字娱乐调查》社交网络部分调研结果显示,Facebook和Twitter上最有吸引力的品牌页面是音乐,受访者认同度分别达到65%和71%,利用社交网络查找新的歌曲也被认为是频率最高的行为[5]。而在YouTube上,十个最受瞩目的视频中有九个与音乐有关。

流行乐队拥有庞大的网络歌迷群体,通过社交网络进行单曲和专辑的宣传,与粉丝进行线上和线下的互动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One Direction乐队成立于2010年,在Twitter上有超过1 200万的关注者,其单曲“Live While We’re Young”的视频在VEVO上一天的浏览量高达830万次,创下了VEVO的历史记录。该乐队得到了本国乐迷向全球音乐爱好者的大力推介,基于社交网络的推波助澜,其首次赴美的演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美国著名摇滚乐队Linkin Park在宣传新专辑《Living Things》时,采用交互视频的创新方式与粉丝互动,听众可以通过歌曲宣传站点用自己Facebook中的照片作为素材,搭配乐队的新曲“Lost in the Echo”打造专属的MV,良好的宣传效果使得专辑发行之日该乐队的网站浏览量达到过去4倍之多。即便是古典音乐,时下也在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各类营销活动,扩大受众范围。

通过社交媒体和搜索引擎的整合将进一步提升音乐产品的营销效果,唱片公司和专业的运作团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向全球的音乐爱好者提供最新的演出信息、歌手的最新单曲以及各类互动话题、歌友会活动,粉丝通过搜索引擎进行相关信息查询时又再次扩大其曝光率,音乐品牌的认知和艺人的影响力借助数字化平台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4 电信运营商发展数字音乐业务的思路

和策略

经过多年的发展,数字音乐业务现已成为电信运营商增值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运营商的数字音乐业务核心功能包括彩铃定制、全曲下载、在线试听、音乐电台等,并为付费会员提供更加丰富的音乐体验和互动分享服务。现阶段,随着数字音乐创新产品的不断涌现和用户个性化需求的持续放大,运营商要想确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就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1)打造开放的移动互联网数字音乐平台

运营商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和高价值的网络资源,但缺少内容服务优势和特色应用。在传统音乐产业格局发生结构性变革的今日,运营商需要立足于服务平台化与渠道开放化的理念,基于云计算资源、通信能力、支付能力,以及用户、渠道和海量曲库资源,打造应用聚合与能力开放的移动互联网数字音乐平台。

基于开放的数字音乐平台,开发者可以通过开放接口获取正版的音乐资源和彩铃定制、全曲下载、音乐试听、歌曲搜索等基础能力,以及精准的音乐标签、用户数据分析、智能推荐等高级别的数字音乐服务,开发特色的音乐类应用。运营商具备专业支撑团队,可以在开发过程中给予完备的技术支持,并为合作方提供营销数据支持和成熟的收费渠道;并且,通过开放平台与第三方互联网企业合作,借助其核心的技术和内容优势,引入优质资源,可以为用户提供更丰富、更全面的业务体验,满足广大音乐爱好者的个性化需求。运营商作为数字音乐平台的主导者,不但要提供丰富的开放能力、标准化的接入流程以及便捷的服务支撑体系,更为关键的是要构建一个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保证产业链各方的利益,实现数字音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高品质音乐曲库建设

近年来,网络带宽的不断提升和智能终端的普及,使得互联网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在线收听音乐,随着音乐获取和欣赏习惯的改变,用户对于高品质和海量数字音乐的需求愈发迫切。当前业界提供的高品质音乐一般是指比特率为320kpbs的高质量MP3音乐或者APE、FLAC格式的无损音乐,而高品质音乐的收费也成为数字音乐行业发展历程中的一道分水岭。目前国内已有多家音乐网站采取普通品质音乐免费下载,高品质音乐在线收听和下载收费的商业模式。

基于高品质音乐,运营商可以为不同等级和不同消费需求的用户提供差异化服务,同时结合流量经营策略,进一步培养广大音乐用户的付费习惯,创造更大的市场增长空间。截至2012年10月,中国移动无线音乐基地已与国内外逾千家唱片公司合作,曲库数量超过170万首,中国电信爱音乐的曲库数量也已超过百万首,在目前大曲库的基础上,采用更完整的逻辑结构和信息组织方式,建设可深度运营、便于各项音乐产品使用的高品质曲库将成为时下运营商发展音乐业务的核心工作之一。

(3)强化移动客户端服务能力

电信运营商凭借定制手机的大量出货,配合自身数字音乐客户端产品的推广营销,已发展了大量的移动客户端用户。随着智能终端的广泛普及,性能愈发优异,各类移动终端应用层出不穷,用户对于终端应用的入口选择也变得越发挑剔。在这样的背景下,电信运营商必须强化移动数字音乐客户端的服务能力,拓展产品功能并改进交互体验,方能在种类繁多的音乐类应用中突围而出,抢占终端的战略高地。

运营商的客户端软件一般包括本地歌曲管理、音乐试听、歌曲下载、彩铃定制等基础功能,需要进一步结合移动设备特性打造特色功能。

1)提高移动客户端社交能力,以社交化为基准延伸不同的用户体验,为音乐爱好者建立圈子交流对音乐的体会以及分享音乐资讯。音乐客户端的社交化能力包括明星互动、好友互动和资讯获取,如明星推荐、歌单分享功能等,还包括基于位置服务延伸出来的社交服务,如查看附近音乐偏好相近的用户等。基于社交关系的音乐推荐往往更符合用户需求,音乐人也可以利用社交网络获取乐迷的反馈,进行作品展示,达到歌曲推广的目的。

2)整合智能搜索与智能推荐功能。智能化搜索提供范围更宽广的垂直和水平搜索体验,搜索功能的增强能让用户在短时间内得到有用信息,切实满足用户需求。智能推荐贴合用户使用偏好,根据用户收听历史与社交互动记录向用户推荐内容,在最大化利用运营商庞大曲库资源的同时提升用户使用感知。

3)加强与运营商自有业务融合互动。通过业务融合,可以扩展音乐应用在运营商自有业务的应用场景,实现各类产品之间的功能集成和用户群互补,也有利于满足用户一站式的增值服务需求。以中国电信爱音乐客户端为例,目前新版客户端已经与电信的公众云存储应用天翼云产品完成了对接,用户可以通过爱音乐客户端直接播放云端的歌曲,也可以将手机中的音乐文件备份至天翼云。下一步将规划实现用户订购歌曲的自动转存,并提供云端音乐的彩铃定制等高级功能。

(4)建立差异化的会员服务体系

会员是对企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优质客户群体,该群体对产品价值具有高度认同感,愿意为专属服务支付额外费用,能为企业带来长期、稳定的收入,可以成为品牌口碑传播者,促进业务规模的增长。建立以会员体系为中心的产业链共赢商业模式,挖掘并满足移动互联网时代音乐客户的差异化、个性化的会员需求,已成为数字音乐服务商需要迫切解决的共同课题。

当前运营商的音乐会员业务仍作为单纯的增值产品通过套餐捆绑、外呼等方式推广,会员等级设置不清晰,缺乏多样化的会员激励,服务难以形成差异化,会员感知度低、流失率高等问题日益凸显。会员服务体系的打造,其核心在于为会员客户提供最优的服务,需要考验企业资源整合的能力,通过内外部资源的整合,为会员提供差异化的优质服务、稀缺的会员权益。当前,客户已逐步接受了成为会员后能获得额外服务和权益的消费模式,会员制服务体系的大发展已具备较好的客户基础,运营商要配合会员等级完善音乐产品个性化业务能力建设,并通过优质资源引入为会员客户提供有吸引力的内外部权益,如巡演资源、核心产品差异化服务、会员专属营销活动等内部权益,以及演出票务特权、KTV优惠特权、院线折扣等外部权益。

5 结束语

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音乐行业带来了新的契机,移动网络质量和终端性能的提升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优秀的音乐视听体验,用户消费行为及态度的变化和日益增长的差异化需求推动着传统音乐服务模式的变革。国内外互联网巨头和专业的数字音乐服务商纷纷发力,结合云计算、智能推荐算法等新兴技术推出新颖、优质的数字音乐服务和高度个性化的终端应用。

在这样的背景下,电信运营商作为产业链的主导者,务必紧紧围绕音乐产品战略定位,强化数字音乐平台开放属性和移动客户端服务能力,进一步完善高品质曲库的建设和差异化会员服务体系的构建,以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平衡产业链各方的利益,促进整个数字音乐生态链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IFPI. Digital Music Report[R]. 2013.

[2] The Nielsen Company & Billboard's 2012 Music Industry Report[R]. 201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2012中国网络音乐市场年度报告[R]. 2013.

[4] Yading Song, Simon Dixon, Marcus Pearce. A Survey of Music Recommendation System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mputer Music Modeling and Retrieval[Z]. 2012.

[5] Wiggin. 2012 Digital Entertainment Survey[Z]. 2013.

作者简介

王海燚:工程师,硕士毕业于吉林大学,现任职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研究院,主要从事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领域的研究工作。

庄一嵘:高级工程师,硕士毕业于中山大学,现任职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研究院,主要从事多媒体技术、数据通信、云计算领域的研究工作。

祁敏晖:学士毕业于广东工业大学,现任职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研究院,主要从事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数字音乐领域的研究工作。

Gartner:去年全球PC销量创历史最大降幅

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报告称,全球个人电脑销售市场在2013年中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大幅度的下滑,但这使其获得了在未来取得改善的机会。

篇10

2011年10月19日,赛迪顾问《中国物联网产业地图白皮书(2011年)》和《中国集团企业信息化战略研究(2011年)》在京。作为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的直属研究机构,赛迪顾问在综合调研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撰写完成了《中国物联网产业地图白皮书(2011年)》和《中国集团企业信息化战略研究(2011年)》,前者介绍了中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背景和现状,概括了物联网产业区域布局及特点,总结了其发展趋势,并提出了面向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后者分析了中国集团企业创新发展现状,预测了未来集团企业信息化发展趋势,提出了集团企业信息化架构和信息化发展策略,为集团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中国物联网产业地图白皮书(2011年)》显示,中国物联网产业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等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总体产业空间格局。长三角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主要定位于产业链高端环节,从物联网软硬件核心产品和技术两个核心环节入手,实施标准与专利战略,形成全国物联网产业核心与龙头企业的集聚。环渤海地区的关键支撑技术研发实力强劲、感知节点产业化应用与普及程度较高、网络传输方式多样化、综合化平台建设迅速、物联网应用广泛,并已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物联网产业发展体系架构。珠三角地区则围绕物联网设备制造、软件及系统集成、网络运营服务以及应用示范领域,重点进行核心关键技术突破与创新能力建设、着眼于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提升,以及农村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中西部地区的湖北、四川、陕西、重庆、云南等省市依托其在科研教育和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以及RFID、芯片设计、传感传动、自动控制、网络通信与处理、软件及信息服务等领域较好的产业基础,构建物联网完整产业链条和产业体系,重点培育物联网龙头企业,大力推广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

《中国集团企业信息化战略研究(2011年)》显示随着市场竞争日益全球化,集团企业普遍采用围绕产业链进行相关专业化发展、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重组整合等方式提高国际资源整合能力,内部管理复杂程度急剧增加。

正值“十二五”开局之年,赛迪顾问的《中国物联网产业地图白皮书(2011年)》和《中国集团企业信息化战略研究(2011年)》,对中国物联网产业及集团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进行了详细梳理,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科学分析,为国家和地方的物联网产业空间布局与宏观决策,及各类集团企业信息化战略提供了参考,成为政府、企业、投资机构深入了解中国物联网产业和企业信息化、把握产业发展趋势的重要资料。